大型体育馆施工测量

2024-12-06

大型体育馆施工测量(共4篇)

大型体育馆施工测量 篇1

1 塔中心点、环基、支墩施工放线

1) 根据建设单位所给的方格控制网中的坐标点、高程点计算出施工图纸中冷却塔中心的坐标点、高程点的准确数据。

2) 用全站仪将双曲线冷却塔中心坐标点, 按方格网中的坐标点将冷却塔纵横轴线定位放线, 并做好控制点桩。

3) 双曲线冷却塔的纵横轴线控制建立后, 依据双曲线冷却塔的纵横轴线控制点将塔的中心点投放到铁件上, 做好纵横轴线的十字线和中心点, 作为塔中心的控制点, 然后将标高用水准仪引投到中心铁件上, 作为控制塔体标高和半径的依据。

4) 冷却塔中心点定位完成后, 依据施工图纸设计半径, 用全站仪从塔中心点将环基的中心点投放出来, 再用检验合格的100m钢尺拉测环基的中心半径, 将环基中心线定位放线。

5) 环基中心线定位放线完成后, 在根据施工图纸将环基开挖线定位放线, 并且进行土方开挖, 验收后浇筑垫层混凝土。

6) 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在用全站仪从塔中心点将环基中心线及环基支模线, 支墩支模线安放到垫层上, 再使用钢尺拉测半径, 确定环基及支墩中心线梁支模线, 然后绑扎钢筋, 支模板、浇筑砼。

7) 在支墩定位放线中, 必须按照施工图纸的所给的角度、中心线、设计半径用全站仪、钢尺进行测量定位施工, 并且要将支柱插筋的位置定位放线。

2 支柱、环梁测量放线

1) 支柱、环梁是施工测量放线工作的难点, 而难点主要集中在环梁底模支设点。

2) 支柱是冷却塔环梁及筒壁的支承柱。也可以根据塔的纵横轴线和半径在环基圆周上确定, 经常采用圆心转角来测量支柱中心点, 用钢尺拉测半径定位出中心点。

3) 根据公式L=2RSM (α/2) 计算塔中心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 并换算成水平角。

4) 支柱、环梁在施工放线前, 先将塔及排架的施工场地平直、定位、测量标高, 然后进行排架的基础处理, 浇筑垫层砼。

5) 根据施工图所给的支柱圆心角用圆心转角和施工图上的半径尺寸用全站仪、钢尺将支柱定位在圆周上, 并且确定支柱之间的相对位置。

6) 再将环梁中心半径用全站仪和钢尺投影到架体环型混凝土垫层上, 然后将支柱顶部半径点也投影到垫层上, 使支柱顶部中心点半径与支柱下部中心点半径连线成为支柱投影线。确定支柱和环梁的位置关系。

7) 在施工前必须将支柱和环梁根据施工图纸放样, 计算支柱和环梁交接重合处的准确半径, 在定位放线过程中用100m钢尺通过塔中心点进行复核和校正, 确保支柱环梁的中心半径。

3 突肋、筒壁施工定位放线

1) 由于空冷塔筒壁为现浇砼薄壳结构, 筒壁上均匀设计着突肋, 一般情况为80~82条肋。

2) 根据空冷塔的特殊性, 在施工环梁时, 必须按照空冷塔设图纸, 把突肋定位放线的数据, 准确的计算出来。并将塔中心圆周角按突肋条数平均分角。

3) 将全站仪架设在塔中心点上, 根据所计算的圆心角, 将突肋分别投放到环梁的外模板, 为了保证突肋的准确性, 按纵横轴线转角投放。

4) 筒壁的施工中心线 (半径) 找正采用对中线锤和找正托盘组成, 用5根φ6钢丝绳配手动葫芦, 将线锤和托盘悬挂吊在空中, 线锤调正到与塔中心重合, 对中塔中心点。

5) 用4根φ6钢丝绳, 配手动葫芦将托盘悬起, 再用1根φ6钢丝绳悬挂线锤, 与托盘一起悬吊在空中, 进行中心找正, 钢丝绳引向滑轮, 安装方框架水平杆上。由手动葫芦松紧来调整线垂对中。

6) 托盘上安装7把钢尺, 6把用于拉半径, 控制筒壁曲线园顺, 1把用于控制标高, 标高的控制由塔心标高控制点通过钢尺上的读出控制支模标高。

7) 在施工冷却塔或空冷塔时, 要使用垂直运输设备平桥, 由于平桥位置处于塔筒壁附近, 平桥通道处的模板受到平桥影响, 无法采用钢尺直接校正半径, 施工前必须计算出模板块数的每块模板的弦长尺寸, 作为施工控制模板曲线的依据。

8) 筒壁半径、标高、复核。每施工2节, 对标高和半径进行校正和复核一次, 这样能保证在施工中半径标高不出现超出施工规范的偏差。如在复核中发现施工偏差过大, 必须及时纠正, 每次纠正不宜超过20mm。

9) 刚性环的定位放线方法同筒壁施工测量放线使用的方法一样。

参考文献

[1]肖娟, 高俊强.某双曲线冷却塔施工放线测量[J].现代测绘, 2005.

体育馆建设工程施工测量分析 篇2

广州某体育馆土建主体工程施工 (含主体土建及钢结构施工、金属屋面 (包括幕墙) 深化设计、生产及安装等) 。该体育馆占地约42.3公顷, 设观众席8000个, 可作为举办体育、艺术表演和大型集会的综合性体育馆。对于该体育场馆的测量是为了保证工程严格按照涉及的要求进行建设, 是涉及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测量方法的选取和测量控制措施的选择是该项目建设所必须重点关注的。

1 测量方法

本工程主体为砼框架结构和钢结构, 施工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控制, 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 将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测量人员以及合理的测试手段, 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结构施工总平面控制及施工安装、装修测量工作。

(1)

建立测量控制网, 根据甲方所提供的坐标点、高程点, 依据本工程的特点, 建立测量控制网。

(2) 桩位放线。

首先由专业测量施工员放线定位本项目的控制点。再由这些控制点依次引出轴线位置, 并在两边用龙门板桩固定。根据图纸和现场轴线可确定每根桩的桩位, 并用40cm长Φ25直径钢筋固定桩位中心, 并用白粉根据桩径围护桩位。

轴线和桩位全部根据图纸确定后, 进行复查, 然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单位代表, 按设计尺寸复核、验收、签证, 做好资料记录。

(3) 结构施工测量。

当土方工程施工至结尾时, 利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测出地梁、承台平面位置及基底标高。根据标高控制点, 利用水准仪, 控制挖深和清底, 经验槽后开始施工垫层。当垫层施工完毕后, 再根据轴线、标高控制点施放出准确的轴线和标高控制点, 给基础施工创造精确的平面尺寸。

当基础施工完毕后, 利用水准仪、经纬仪将标高控制点、轴线施放到基础表面上, 并设立建筑物高程控制点和内控轴线控制网络系统。此时建筑物内形成独立系统, 而外部、轴线控制点转换成为建筑物的变形参照系统, 将作为建筑物沉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外墙装饰墙面控制的检验等基点。外部控制点须经常检验复核, 保证系统的精确度。

当基础轴线、高程系统完成后, 将由基础向上进行整个结构内控轴线施放。在建筑物内四角设立测量点, 通过经纬仪确定上一层楼四角控制轴线交汇点, 再利用经纬仪将四点转角交汇复核, 即可得到上层楼层的控制轴线平面, 利用该平面控制体系进行上层楼的施工位置。

结构的高程利用50m经检测过的钢卷尺从基础面的调整控制点由下向上引出, 控制点设在内庭处。

(4) 装修与外墙的测量控制。

内部装修的局部平面位置的确定从已经在结构施工中确定的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 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调和中用水准仪转移至各需要处。在转移时尽量遵循仪器使用过程中保持等距离测量的原则, 以提高测量精度。从而使装修工作有明确的控制依据。

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内控轴线和高程点引出, 转移到外墙立面上, 弹出竖向、水平控制线, 以便外墙装修。在轴线点引出点, 务必注意, 内控法是逐层传遍的, 而外墙是从上至下的通长线条。因此, 此时需用J2经纬仪在外控点的辅助下, 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 逐层修正测量引起的间接微小误差, 使垂直线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个外墙面, 从而达到准确的测量外墙控制效果。

(5) 施工沉降测量。

当建筑随结构施工层的上升整体重量增加将发生沉降, 施工过程的沉降测量将给建筑物今后的监测提供初始数据。

当基础施工完毕, 首层结构施工时在本结构按设计指定的角柱上埋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 从而影响数据统计。

测量期设为每施工一个结构层测量一次, 测量数据制定统计分析表, 进行统计分析, 直至交工验收为止。测量采用水准仪, 参照点为现场设置的观测点。现场设置的观测点每一个月发生变动或误差及时进行数据参数修正, 以保证数据精确。

2 测量控制措施

(1) 每天作业面平面放样好后, 测定标高, 必须经施工员复核, 然后由项目部技术部门复核, 最后报公司质安科有关科员 (会同监理部门) 复核无误后, 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 各作业面测量工作前, 必须做好书面技术交底工作。

(3) 各作业面测量作业完成, 经审核无误后, 及时做好资料签证工作,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3 结语

大型体育馆施工测量 篇3

关键词:体育场,钢结构,施工与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推广,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本文以山西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大型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包含主体育场、体育馆及游泳馆。主体育场设计规模为6万人,属大型甲类体育建筑。

主体育场的顶部为钢结构罩棚,呈弧形状,东西高、南北低。罩棚最宽处约68 m,最窄处约49 m,外边缘南北向最长处约293 m,东西向最宽约275 m。整个罩棚外立面落于混凝土结构上,屋面与墙体浑为一体。罩棚中间高,两端低,高差9.3 m,罩棚最高点离地面约55.45 m。

整个罩棚由32榀三角形主桁架组成主体承力体系,以体育场中心向外呈椭圆形发射状分布。主桁架由外环支撑点和内环支撑点支撑,最大悬挑长度约为52 m,桁架根部最大高度7.8 m,最小悬挑长度约为34.7 m,根部高度5 m,每榀桁架内支座间距约26 m。主桁架之间由三道环形桁架、两道次桁架及一道边桁架相互连接,外立面上桁架之间设置钢管网格结构。

2 工程特点、难点与项目管理重点

1)弧形空间桁架加工与现场拼装难度大。2)桁架悬挑长度长,断面高,吊装难度大。3)焊接量大,焊接难度大。4)卸载难度大。

3 施工技术与管理

3.1 施工总体思路

1)分区施工、流水作业,先主后次、内外进行。罩棚钢结构系统呈圆弧形,且总体沿X轴、Y轴对称。根据这一结构特点,结合现场情况,从体育场南侧27轴线开始,每8榀主桁架连同主桁架之间的环桁架、次桁架及其他构件作为一个施工区域,将钢结构划分为四大施工区域,由一区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钢结构的安装,流水作业。各个区域流水施工时,先安装支撑塔架、V形支撑柱,然后按主桁架立面倾斜段※边桁架※主桁架肩部弧形段※外环桁架※主桁架顶面悬挑段※环桁架、次桁架、边桁架※立面网格、系杆、水平支撑※马道的空间吊装顺序逐步推进。

2)地面拼装、分段吊装,同步卸载、稳步成型。考虑到罩棚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及各构件之间的节点构造,桁架结构均厂内加工,散件出厂,现场就近搭设拼装胎架,地面拼装。主桁架分3段进行吊装(见图1),立面倾斜段和肩部弧形段场外吊装,顶面悬挑段场内吊装;环桁架与次桁架整榀进行吊装。

该罩棚钢结构属大悬挑结构,钢结构安装前,需进行电脑模拟计算,设计承载力满足施工荷载及便于施工操作的支撑塔架,使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保证其空间稳定性。待整个罩棚钢结构安装、焊接完毕后再分区、分级同步卸载,确保罩棚钢结构体系的稳步成型。

3.2 支撑塔架设置技术

结合罩棚钢结构的结构特点及总体安装方案,在罩棚南北方向主桁架下方靠近轴的位置每榀设置一个支撑塔架,东西方向主桁架下方靠近轴、轴位置每榀设置两个支撑塔架,总计52组支撑塔架。支撑塔架支承于主桁架的下弦节点处,并同时支承主桁架的上弦。支撑塔架采用格构式支撑塔架,主肢采用H型钢,腹杆采用角钢。同时为便于重复利用,支撑塔架采用标准节形式。为减少支撑塔架对混凝土看台板的影响,避免看台板因此而出现破坏,支撑塔架下方设置H型钢转换梁,转换梁两端支承于主桁架轴线上的斜梁和混凝土柱上,并将支撑塔架上的荷载传递到下部混凝土结构。

3.3 罩棚钢结构安装技术

根据该罩棚钢结构的结构形式等具体情况,采取了如下安装技术:1)采用大型吊机进行吊装,大型吊机布置在体育场内圈和外圈,沿体育场内圈、外圈环向行走,逐区进行吊装作业。2)为减少主桁架安装过程中临时支撑塔架的用量,降低后续支撑塔架卸载完毕后的拆除工作量与拆除难度,在主桁架肩部弧形段安装之前,先安装V形支撑柱,主桁架肩部弧形段安装时,直接坐落在V形支撑柱上,不再另外单独设置支撑塔架。同时,为保证V形支撑斜柱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V形支撑柱下方增设竖向H型钢或钢管支撑,并在地面上与V形支撑组装好,随V形支撑柱一起吊装。3)主桁架立面倾斜段采用三点吊装,肩部弧形段和顶面悬挑段采用四点吊装,吊点均设置在主桁架主弦杆的节点上,吊点位置不再另外设置吊耳,直接采用捆扎法。立面倾斜段吊装就位后,先进行临时固定,然后测量上端主弦杆的管口坐标。肩部弧形段和顶面悬挑段吊装就位并调整好后,肩部弧形段与立面倾斜段、顶面悬挑段与肩部弧形段主弦杆之间采用卡码进行临时固定,上弦拉设侧向稳定风绳,然后进行管口对接焊缝的焊接。为避免支撑塔架因压缩变形而造成支撑塔架顶部标高与设计值不一致,在制作支撑塔架顶部的管托时需预留一定的高度,待主桁架悬挑段安装就位支撑塔架受荷后再进行管托板的修割处理,直至主桁架的端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4)环桁架采用四点吊装,次桁架采用两点吊装。由于环桁架、次桁架的弦杆与主桁架弦杆之间均采用相贯连接,所以安装时无法直接从正上方进行吊装就位,而应从靠近外圈的位置先进挡,然后再平推就位,平推时辅以手拉葫芦。

3.4 支撑塔架卸载技术

结合支撑塔架的布置情况和模拟计算结果,按分批、分级、同步卸载原则循环进行罩棚钢结构支撑塔架的卸载,先内圈,后外圈,内外交替进行,共分15步,直到所有塔架卸载完成为止。卸载时,先将千斤顶反顶1 mm~2 mm,使垫板上部脱空,然后根据每次预定的卸载量,抽掉相应厚度的垫板。千斤顶统一下降,开始卸载。千斤顶下降到预定位置后,开始另一批支撑塔架的卸载工作。循环反复,直至卸载完毕。

3.5 施工管理

根据该工程的经验,钢结构施工时,管理上应注意如下几点:

1)加强弧形构件的弧度检查,确保现场弧形桁架的拼装与安装质量。弧形构件加工时,应采取模板控制、二次检查及厂内预拼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弧形构件的弧度控制。2)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并提前进行沟通,确保总体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各专业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和协调,事先掌握对方的施工偏差和施工方案,以便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及时进行穿插施工。3)加强施工过程模拟分析,采取合理的支撑塔架布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应根据罩棚钢结构的结构形式、下部混凝土结构的平面布置情况,采取合理的支撑塔架布置。并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分析,计算出每个塔架的受力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设计合理的支撑塔架结构形式。4)加强卸载过程中的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卸载过程安全、平稳。卸载前先计算好支撑点的罩棚变形量,通过变形量确定千斤顶的行程,如变形量超出千斤顶的最大行程,在卸载到一定位置时,需将罩棚临时固定,待更换千斤顶位置后继续卸载。同时要仔细检查各支撑点的连接情况,确保罩棚处于自由状态。

4 结语

随着建筑理念的更新及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大型体育场的造型越来越新颖,跨度也越来越大。对于采用高空吊装的大型体育场罩棚钢结构工程来说,其总体施工方案和施工管理要点一般大同小异,特别是支撑塔架的布置原则、设计计算程序、卸载原则及卸载过程分析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借鉴性。通过山西体育场罩棚钢结构施工技术的介绍,为同类大型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大型体育馆施工测量 篇4

广西体育中心项目位于广西南宁市五象大道南侧,主体育场总建筑面积123618m2,可容纳6万人,可承办全国运动会、区域性国际运动会和部分国内外重大单项体育赛事,兼顾大型文艺演出、庆典和集会,集展示、旅游、商业、餐饮、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南宁市的标志性建筑。(见图1)

该工程主体育场及训练场均按标准400m综合田径场设计,所有项目均符合国际标准。塑胶场地基层为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部为塑胶卷材面层。塑胶场地横断面设计构造见图2。

2 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塑胶场地作为体育场的主要功能设施,是整个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

(1)设计要求极高。该工程塑胶场地坡度设计均按照国际田联的规定。主跑道的横向坡度设计为0.5%,跑道的横向、纵向坡度均不超过0.1%。表面平整度要求3m直尺靠量不大于3mm。沥青混凝土基层应符合高速公路级一级公路的相关要求。

(2)沥青混凝土基层的施工是该工程的一大难点。体育场塑胶场地面层为塑胶卷材,厚度分为2 0 mm、1 3 mm及9 mm三种,只需现场按要求铺粘即可,其完成面的坡度及平整度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凝土基层的施工质量,所以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成为整个塑胶场地坡度及平整度施工控制的重要环节。

(3)塑胶面层施工是塑胶场地施工的重点控制工序。塑胶面层的施工质量是衡量塑胶场地最终完成后美观效果和使用价值的最根本尺度,因此塑胶面层施工是塑胶场地施工必须严格控制的重点工序。

3 主要施工方法

3.1 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测量控制是塑胶场地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

(1)在坡度及平整度控制方面,施工前采用Auto CAD绘图软件,按照设计平面图及竖向图,将各结构层完成面的定位及标高细化,最终形成精确的超小定位及标高格网。

根据体育场场地的特点,定位格网采用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设。以场地中心点及南、北半圆区圆心点为测设基准点。在跑道直段布置2.5m×2.5m的方格网,弯道及半圆区布置2.5m×3o扇形网(横向2.5m,纵向以圆心角为准,每过3o设置一点)。

施工前,根据设计标高及坡度要求,计算出每个格网点的标高。在格网点位上测设高程,使整个场地各结构层的施工在格网的控制范围内。

(2)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跟踪,用3m靠尺对所有格网进行全面检查,并作详细记录;用塞尺测量,最大局部凹陷处不得超过3mm。

(3)在标高控制方面,除了布置精确的超小定位及标高格网外,需特别注意体育场地的几处特殊点的标高控制,其包括内、外环排水沟边处标高控制;主跑道边分水岭处标高控制,特别是110m栏跑道外边标高控制,起始线及终止线两端点标高特殊,须单独定位及标高控制;南、北半圆区域直段内环排水沟从中间往两边找坡,排水沟边各结构层亦应在设计标高控制线处定位,单独进行标高控制;南、北半圆区域为田径赛综合区,小场地定位及标高需特别对待。

3.2 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

3.2.1 下封层施工

(1)认真按验收规范对水泥石粉稳定基层严格验收,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段必须进行处理,高出设计标高部分要予以刮除,低于设计标高部分要进行找补,确保沥青结构层的厚度。认真对水泥石粉稳定基层进行清扫,并用水车冲洗干净,保证沥青面层跟基层的良好黏结。

(2)采用乳化沥青洒布机进行下封层施工。

3.2.2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1)材料、机械要求

沥青混凝土拌和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选择好各种材料。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

施工前应对拌和楼的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沥青拌和楼电子秤的准确度,从而保证骨料、粉料、沥青等各种物料配比精度。

(2)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机械、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热矿料二次筛分、沥青用量等是影响沥青混凝土结构面稳定性和平整度的重要因素。拌和前应由具备资质的试验室出具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拌和时严格按照配合比报告控制拌和时间、拌和温度、沥青用量和出楼温度等指标。

3.2.3 热拌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1)汽车从拌和楼向运料车上放料时,每卸一斗沥青混凝土挪动一下汽车的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2)沥青混凝土运输车的运量略超出拌和或摊铺速度,施工过程中应在摊铺机前方30cm处停车,不能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挡,靠摊铺机的推进前进。

(3)沥青混凝土的运输必须快捷、安全,使沥青混凝土到达摊铺现场的温度在145℃~165℃之间,并对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质量进行检查。运输过程中注意加盖篷布,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当来料温度不符合要求或料仓结团,遭雨淋湿后不得铺筑在场地上。

3.2.4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1)摊铺机械采用带自动找平功能的摊铺机进行摊铺,上下两层错缝0.5m,摊铺速度控制在2m/min~4m/min。摊铺速度按设置速度均衡行驶,并不得随意变换速度及停机,松铺系数根据试验段确定;正常摊铺温度应在140℃~160℃之间。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摊铺采用拉钢丝绳控制标高及平整度,上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装置,以保证摊铺厚度及平整度。

在沥青混凝土摊铺过程中,由专职测量员通过全站仪及水准仪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监视,多次复合,以确保坡度及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2)摊铺时水沟盖板边应略高于盖板3mm,至少平齐;搭接在水沟盖板上的混合料用铲子铲除,推耙推齐,保持一条直线。

(3)试验人员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比和沥青含量,及时反馈拌和楼,及时调整。

3.2.5 沥青混凝土的碾压

保证沥青混凝土结构面达到设计的密实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是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因此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碾压。

(1)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结果。沥青混凝土压实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及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压路机的数量根据生产现场决定。

(2)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3)沥青混凝土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压采用双钢轮震动压路机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压实温度根据沥青稠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沥青混凝土类型经试铺试压确定。(2)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1遍。

(4)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复压采用轮胎式压路机;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不少于4~6遍,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

(5)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两遍,并无轮迹。沥青混凝土面压实成型的最终温度符合规范要求,不低于70℃。

3.2.6 接缝、修边

接缝部位的施工符合下列要求:

(1)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沥青混凝土部分留下10cm~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最后做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2)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黏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cm~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的沥青混凝土铲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结构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cm~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延伸到已压实路面10cm~15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上下层的纵缝错开0.5m,表层的纵缝应顺直,且留在跑道的画线位置上。

(3)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5m以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4)横向接缝的碾压应先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带的外侧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沥青混凝土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混合料移动15cm~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当相邻摊铺层已经成型,同时又有纵缝时,可先用钢筒式压路机纵缝碾压一遍,其碾压宽度为15cm~20cm,然后再沿横缝作横向碾压,最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3.2.7 塑胶加厚区处理

为施工方便,田径赛助跑区等塑胶面层局部加厚区沥青混凝土同周边的沥青混凝土同步施工,在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总体施工完毕后,对此部分沥青混凝土进行打磨处理,最终达到设计标高。分界线处用小型砂轮机打磨方正。打磨完后将粉尘沙粒等杂物清理干净。

3.3 沥青混凝土基层局部修补

预制型塑胶跑道对基础层的平整度、强度和密实度要求比较严格,当基础层达不到塑胶卷材面层施工的技术要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基础层作相关的维修处理。

沥青混凝土基层处理方法如下:(1)用水磨机对全场沥青混凝土进行打磨,并清扫、清洁干净。(2)用3mm直尺检查沥青混凝土面,对凸起及凹下超出规定部分用白色手喷漆标记出来,并全场试水,对积水部分作标记。(3)对凸起部分采用专用沥青打磨机械进行打磨到合格;对凹下部分及积水部分用黏接胶进行补平(若出现2mm以内的凹陷部位,在塑胶面层铺设前用专用基础修补胶液进行填补;若出现超过3mm的凹陷部位,将采用德国进口巴斯夫胶液与粒径为2mm~4mm无尖锐棱角的石英砂,按比例搅拌均匀后进行填补),然后用塑胶打磨机对其打磨平整。(4)再次试水,如有必要再进行补平,直到场地无明显积水。

3.4 塑胶面层施工

一般施工的顺序是:主赛区→半圆区→辅助区等。

3.4.1 主赛区直道的施工

(1)塑胶卷材铺设前的定位工作。以内环第一道的第一条分道白线中心线为基础,以每条跑道的宽度1.22m为单位,向外道沿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每条道的位置。

(2)挑选适当长度和宽度的塑胶跑道卷材,按主赛区中已表明的位置从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铺开(注意先不用刮涂黏结剂)。铺开时,卷材之间的横向接口要重叠100mm左右,纵向接口要重叠4mm±0.5mm(每条塑胶跑道卷材出厂时,宽度比施工设计的宽度大5mm±0.5mm),目的是在黏结卷材时需要采取挤压方法安装。在施工时要随时抽查纵向接口是否在5cm分道线以内,如多出则需要割走多出部分,使纵向接口落在5cm分道线以内。

(3)铺开塑胶跑道卷材时要注意卷材表面的纹路有方向性,所以要按同一方向铺开,否则会出现色差;铺开卷材数量的多少要以方便当天施工为准。

(4)将已铺开的塑胶跑道卷材,以每条为单位,从两端收卷在中间并拢。

(5)从第一道开始,在每卷塑胶卷材两端的基础表面上刮涂配置好的黏结剂,用量按1.3kg/m2~1.5kg/m2为准。黏结剂刮涂区域的长度以超过卷材的长度100mm为准,宽度以超过卷材的宽度20mm为准。

(6)将卷材按预定方向铺开黏结,调整塑胶卷材的位置,以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上;然后用砖块平压在卷材的四周边上,直到黏结剂完全干固为止。

(7)卷材之间横向接口的处理。将准备黏结的卷材按以上方法黏结好,并将卷材的一端重叠在已黏结好的卷材另一端上100mm;用钢尺和钢刀将重叠部分的卷材平行切割掉96mm±1mm,并在切口截面涂少量黏结剂,然后将卷材挤压黏结在基础上并同已黏结好的卷材一端紧密对接;确保接口平整后,用砖块压实直到黏结剂完全干固为止。

(8)在第一道完成后可以铺设第二道,铺设方法同前。但铺设第二道时要在纵向方向重叠在第一道上3mm~5mm,并采用挤压的方法黏结,注意同第一条道接口处要保持水平;注意第二条卷材要与第一条卷材拼口,尽量避免多余胶浆溢出,如有多余胶浆溢出则用刀片清除,以保证第二条道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9)卷材黏结完后及时用砖块将卷材四周压实,直到黏结剂完全固化为止(一般约5h)。

(10)第三道以后的塑胶跑道铺设方法同第二道的铺设方法。

3.4.2 主赛区弯道的施工

弯道部分的塑胶卷材黏结铺设时,要将第一道的塑胶卷材外侧按场地设计的弧度自然排开,此时该塑胶卷材的内侧会有轻微打折,这时用砖块压平压实即可。铺设的其他工作与直道部分相同。

3.4.3 半圆区部分的铺设

在铺设半圆的塑胶跑道卷材时,应注意塑胶的纹路要与主跑道的纹路一致,在铺设方向确定后才能进行卷材的定位。卷材铺设时,将半圆区周边的排水沟盖板作为半圆区域的一部分,一起铺设。以上区域塑胶跑道卷材的铺设方法与主赛区的铺设方法相同。

3.4.4 辅助区的铺设

辅助区塑胶跑道卷材的铺设方法与主跑道塑胶铺设的方法相同。

3.4.5 加厚区的铺设

对加厚区沥青混凝土预留凹下部分先用相同厚度及与13mm塑胶卷材相同材质的塑胶卷材进行铺装,再铺设13mm塑胶卷材。

3.4.6 卷材接缝的处理

对前一天完成的卷材纵横向接口,第二天即可采用手压枪压胶法打胶压填纵横开裂处,待干固后用割刀修平。

检查卷材接缝处是否有缝隙或是否有凸出来的黏结剂,用黏结剂将缝隙填满,同时用专业刀片将凸出来的黏结剂切平。

4 质量控制

4.1 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2)保证基层顶面粗糙度。改善下面基层材料级配,增加粗骨料,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

(3)合理洒布透层油、黏层油。对于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透层油应以慢裂型乳化沥青为宜,并立即按比例撒布石屑或粗砂,用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将多余的浮料扫走。

(4)提高面层摊铺、碾压质量。严格控制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及碾压遍数等,施工过程加大断面检查密度。

4.2 塑胶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1)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完毕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对局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修补,直至合格。

(2)塑胶面层铺设前对全场沥青混凝土面进行打磨,并清扫、清洁干净,以确保黏结效果。

(3)塑胶黏结前做好预铺工作。

5 质量检验

5.1 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检验

(1)抗压强度:R20强度>25kg/cm2,R50强度>10kg/cm2。

(2)沥青混凝土表面无明显的大面积油污,如有必须挖除,重新修补(油为溶剂,能溶解沥青,油污会破坏沥青混凝土强度)。

(3)表面无明显沥青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现象,如有未搅拌开的沥青块必须挖除,重新修补。

(4)基础竣工后,按3m直尺误差3mm的原则,放3m×3m的方格网进行复测标高,并算出横坡(最大为1%)和纵坡(最大为1‰)。

(5)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6)压实密度达到97%以上,干容量达到2.35kg/L以上。

(7)外观:表面均匀坚实,无明显碾压轮迹,平整无裂纹,无烂边推挤、松散、油包、油疖、麻面,接缝平顺光滑,不得有阻水现象。

5.2 塑胶面层施工质量检验

(1)塑胶场地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国际田联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2)主跑道的横向坡度设计为0.5%,跑道的横向坡度均不超过1%,纵向坡度均不超过0.1%。

(3)表面平整度要求3m直尺靠量不大于3mm。

6 结语

该工程塑胶场地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提前策划、有力组织、严格控制和精心施工等手段,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塑胶场地施工完成后各项指标均能符合国际田联的规定及设计要求,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场地完工后整体美观大方,是工程的一大亮点。(见图3)

摘要:通过对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塑胶场地沥青混凝土基层和塑胶面层施工过程的介绍,阐述为保证高标准、高难度体育场塑胶场地施工质量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塑胶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CJJ1—199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上一篇:支付范围下一篇:标枪气动力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