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物流

2024-06-04

大型物流(精选10篇)

大型物流 篇1

1 工程概况

深圳某大型综合物流园位于深圳市盐田港区,总用地面积24 000 m2,总建筑面积60 000 m2,为集保税仓储、配送、简单加工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物流仓储中心。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主体结构六层,地下室一层,结构沿纵向总长度达到131 m,沿横向最大长度约为110 m。其中二层1-12-A-B轴线和二层、三层1-12-M-N轴线范围内结构作为保税仓储中心,其横向长度达到110 m,其中标准跨主次梁纵向跨度为22.6 m,横向跨度为14.0 m,端部悬挑最大跨度达5.3 m。二、三层保税仓储部分结构布置图详见图1和图2。

2 结构方案设计

由于二层、三层重型物流仓储中心横向跨度达到110 m,未设置伸缩缝,远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55 m的要求,因此,结构由于温度应力以及混凝土收缩的作用,结构中的梁、板很容易在施工以及使用阶段出现裂缝,这将对结构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可靠措施来增大伸缩缝间距。同时,仓储中心结构使用荷载相当大,其中二层1-12-A-B轴线和三层1-12-M-N轴线范围内结构恒荷载10.5 kN/m2,活载40.0 kN/m2,二层1-12-M-N轴线范围内结构恒荷载7.5 kN/m2,活载20.0 kN/m2,且纵向最大跨度达到22.6 m。因此,该结构属于超长、大跨、重载结构形式,如何保证结构在大跨重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以及控制超长结构的开裂性能成为该结构物流仓储中心部分结构设计的关键所在。

设计采用预应力技术解决这一系列结构问题,通过对结构施加预应力,抵消一部分原有竖向荷载,同时,在结构中预先产生压应力,使其抵消超长结构在季节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过程中的拉应力。理论与实践证明,预应力对大跨重载、超长结构解决挠度问题以及控制结构裂缝是有效的。

3 大跨重载作用下的预应力结构设计

3.1 预应力计算标准

材料强度等级:混凝土C40;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均为1 860 MPa高强低松弛钢绞线,规格为φs15.2,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均为0.72fptk=1339.2 MPa。

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基本风压0.90 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结构安全性等级为二级。采用SATWE以及PREC程序进行抗裂验算以及配筋计算。

3.2 裂缝控制标准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以及耐久性的要求,对于预应力结构设计往往是抗裂控制。根据规范规定,对处于一类环境(处于正常室内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可定为三级,即最大裂缝宽度控制0.2 mm。

由于本工程该部分结构为重型物流仓储中心,车道及行车平台区域最大活载达到40.0 kN/m2。如果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控制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预应力梁截面要非常大,且配置的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相当多,造价上肯定不经济。考虑车道及行车平台区荷载使用的特殊情况,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该区域结构不会全楼板面积布满40.0 kN/m2的活载,综合考虑实际货车重量以及行车路线,对该区域结构采取活载乘以0.8的系数进行折减后,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验算(最大裂缝宽度控制0.2mm)。同时对于一层楼面(活荷载20.0kN/m2)以及二层楼面(活荷载20.0kN/m2)不考虑活载折减。针对结构多样复杂性,对不同情况的构件采取不同的控制标准,详见表1:

经结构验算,该工程二至三层部分主、次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后浇带搭接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预应力部分主体结构采用宽扁梁体系,标准跨横向主框架梁为2 500×1 100 mm、2 000×1 100 mm,预应力筋根数分别为72、60和36根φs15.2,标准跨纵向主框梁截面为2 500×1 100和2 000×1 100,预应力根数分别为96和60根φs15.2。本工程所有预应力梁普通钢筋基本采用对称配筋,其受压区高度均小于0.35h0,支座截面纵向受拉钢筋折算配筋率不大于2.5%,符合规范要求。

3.3 多工况验算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别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机理,预应力结构承受外荷载作用之前,结构已经承受了来自预应力产生的作用。由于本工程的可变荷载取值相当大,如果设计不当,过多的预应力配筋不仅对结构体系的正面作用大打折扣,还有可能由于预应力反向荷载过大导致结构产生反拱并开裂,产生负面作用。针对该结构中可变荷载弯矩所占比重大的特点,以适当控制构件的预应力度的方式来控制结构在各种使用状态下的承载力和裂缝。

表2为两种典型梁(车道及行车平台区域)的预应力配筋结果以及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受力状态以及裂缝验算宽度。

从上表可知,经过对各工况进行验算,构件裂缝宽度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同时从上表可以看出,构件在施工阶段以及无活载使用阶段均出现反拱,为了能更加合理地控制裂缝开展,设计采用梁面筋全部拉通形式。

4 其余裂缝控制措施

针对该工程单层面积较大的特点,采用如下几项措施:

4.1 设置后浇带

为减小结构施工阶段时混凝土收缩的不利影响,常设置后浇带。该结构在纵向110 m方向中间设置一道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1 800 mm,将结构分成左右55 m长度的两个施工区段。后浇带同时起到预应力筋分段施工的作用,减小预应力筋超长布置带来的应力损失效应。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浇筑的时间间隔为两个月,主要考虑的是混凝土在硬化前期温度变化较大、收缩发生的速率较快,同时,在此阶段产生的收缩量也最多。后浇带混凝土是比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4.2 楼板双层双向配筋拉通

除在主次梁中布置预应力筋外,还在楼板上部全面布置非预应力拉通钢筋,以抵抗和控制温度以及收缩裂缝的发展。此外,还要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水泥的用量,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等措施来减少结构裂缝的产生。

5 预应力施工

5.1 预应力筋铺放

由于荷载非常大,梁、柱配筋数量非常多,双方向波纹管在梁柱节点内的穿行以及位置摆放非常困难,同时,该结构形式为宽扁梁形式,预应力波纹管不能全部穿过柱节点内部,部分预应力筋需放置在柱外侧。因此,如何保证波纹管顺利穿过梁柱节点并保证预应力筋的设计矢高成为本工程施工难点也是施工重点。

通过预应力钢筋施工前就与总包密切配合,在本层梁柱普通钢筋绑扎开始期间就调整梁柱主筋与箍筋位置,预留100 mm预应力波纹管穿行间隙,这样既保证了预应力筋的设计矢高,同时避免了单独预应力施工对原普通钢筋的破坏。典型梁柱节点波纹管与普通钢筋穿行示意图见图3。

5.2 预应力筋张拉顺序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设计特点,平面单方向较长,张拉各个区域宜分开进行。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进度安排,并考虑结构主、次梁和纵、横方向梁的相关性,采用先张拉框架短方向(22 m跨)主、次梁,后张拉框架长方向(110 m跨)主、次梁的方式对预应力梁进行张拉。

另由于框架主梁内预应力束根数较多且为宽扁梁体系,为避免梁内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对梁产生不平衡扭矩,同时还考虑到尽量减少张拉设备的移动次数理顺张拉端预应力筋次序,减小施工难度,应对所有预应力宽扁主梁保证基本对称张拉,如图4所示(2500mm×1100mm主梁预应力束张拉顺序图):

5.3 预应力张拉控制力与伸长值

5.3.1 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本工程要求本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才能张拉,只有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表明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开始张拉。

5.3.2 张拉控制力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以控制张拉力为主,同时用张拉伸长值作为校核依据。本工程梁张拉控制应力取为0.72倍钢绞线强度标准值,即1860×0.72=1339 MPa。张拉时,通过张拉伸长值的校核,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足够,孔道摩擦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筋是否有异常。张拉时要求实测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的偏差应在(-6~+6)%范围之内,超出时应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后再继续作业。

5.4 后浇带预应力筋施工

保证张拉千斤顶能够在后浇带内进行张拉操作,该工程后浇带预留宽度为1 800 mm,后浇带处预应力筋采用图5所示的张拉方式进行张拉。同时,由于后浇带两边与次梁边只有100 mm混凝土,因此在此后浇带两侧各100 mm范围预应力梁内各附加一道箍筋(同原设计直径)以加强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的梁边混凝土整体性。同时梁腰筋、内部箍筋非常多,导致千斤顶无法进入梁内后浇带,因此需切除梁一侧部分腰筋,待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将梁腰筋焊接回补,并将梁内部箍筋后装。

5.5 预应力锚固安装和封堵

由于单根梁内预应力束较多且22m跨方向只能在一侧张拉,张拉端密集,同时梁柱节点区域普通钢筋密集,故张拉端需采用多种形式:1)柱边增设张拉墩头,通过在张拉墩头内安放预应力穴模(用聚苯塑料块制作)的方式将张拉端埋入节点内;2)梁边同样采用穴模将张拉端埋入主梁内。张拉端张拉完毕后用同等级细石混凝土对其进行封堵。

6 结语

合理全面设计以及现场紧密配合使得本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工程质量良好,没有出现受力裂缝,本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成功的,工程实践表明:

(1)通过合理设置施工后浇带和对框架主次梁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和收缩应力导致裂缝的难题,保证结构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

(2)对于活荷载所占全部荷载比例较大时,通过合理调整预应力度,可以使结构在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下的前提下,保证结构在无活载作用时,结构不会产生过大的反拱。

(3)对于大跨、重载预应力结构设计,由于各工况下荷载区别较大,需对结构进行多工况下的模拟计算,以确保结构在施工阶段以及正常使用阶段下的工作性能。

(4)预应力结构设计应全面、深入考虑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恰当的施工方法,这将有利于施工各方配合,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张玉明, 吴京, 孟少平.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工业建筑, 2006, (5) .

[3]翟传明, 李东彬, 代伟明.大柱网、重荷载、超长框架结构预应力楼盖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科学, 2004, (2) .

[4]陶学康.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手册[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大型物流 篇2

停车场的管理,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就不能把车辆管好。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门卫管理制度、车辆保管规定等。

一、车辆管理负责人职责

1.依法循章对园区交通、车辆进行管理。

2.负责按物价部门收费规定收取车辆保管费。

3.熟悉掌握住园区车辆流通情况,车位情况,合理布署安排,确保车辆有序停放。

4.负责监督和落实员工岗位职责,对员工进行日考核,填写《员工日考核表》。

5.负责每日工作检查,并填写《车辆管理日检表》。

6.负责对外协调与联系,处理车辆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客户投诉。

7.负责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8.负责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9.定时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工作。

二、车辆管理员的职责及纪律

(一)车辆管理员的职责如下

1.负责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管理。

2.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服从统一安排调度。

3.按规定着装,佩戴工作牌,对出入车辆按规定和程序指挥放行,并认真填写《车辆出入登记表》。

4.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认真做好交接班手续,不擅离职守。

5.按规定和标准收费,开具发票,及时缴交营业款。

6.负责指挥停车场内车辆行驶和停放,维持场内交通、停车秩序。

7.负责对园区道路和停车场的停放车辆进行巡视查看,保证车辆安全。

8.负责停车场的消防以及停车场值班室、岗亭的清洁工作。

(二)车辆管理员的纪律

1.仪容整洁,遵守《仪容仪表规定》。

2.执行公司文明礼貌用语规范,讲究文明服务,礼貌待人。

3.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

4.值班时禁止喝酒、吸烟、吃东西:不准嘻笑、打闹,不准在值班时会客、看书报、听广播,及做其他与值班职责无关的事。

5.爱护各种器具,不得丢失、损坏、转借或随意携带外出。

6.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是非分明。

7.禁止在公司所管物业范围内打麻将;不准借娱乐为名搞变相赌博。

8.团结互助,禁止闹纠纷;不说脏话,不做不利团结的事。

9.遵守《员工宿舍管理规定》,不得带人留宿,来客留宿必须相关主管上级批准。

三、门卫管理制度

停车场库门卫一般需设两人,一人登记收费,一人指挥车辆出入和停放。其职责是:

1.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2.对进出车辆作好登记、收费和车况检查记录。

3.指挥车辆的进出和停放。

4.对违章车辆,要及时制止并加以纠正。

5.检查停放车辆的车况,发现漏水、漏油等现象要及时通知车主。

6.搞好停车场库的清洁卫生。

7.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如有损坏,要及时通报上级,维修更换。不准使用消防水源洗车等。

8.停车场门卫不准私自带亲戚朋友在车场长时间停留,无关的闲杂人员要劝其离开。

9.值班人员不准睡觉、下棋、打扑克或进行其他与执勤无关的事,要勤巡逻,多观察,随时注意进入停车场的车辆情况及车主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四、车辆管理员交接班制度

1.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应提前10分钟到达岗位,在接班人员未到达前,当班人员不能离岗。

2.接班时,要详细了解上一班车辆出入和停放情况以及本班应注意事项。

3.向下一班移交值班记录和《车辆出入登记表》。

4.交接班时应将上一班移交的值班物品如对讲机等及其他设备清点清楚,并在值班记录上签名。

五、停车场管理规定

管理处负责园区所有车辆的管理,园区车辆行驶停放,管理处主管负责协调指导停车场的管理工作,物管员监督、检查,车管员负责车辆的存放、保管、放行等具体管理。

1.对进入停车场车辆的管理规定

①进入停车场的车辆须具备一切有效证件,包括行驶证或待办理证明、保险单等,车辆 号牌应与行驶证相符,待办车辆应与待办证明相符。

②进入停车场的司机,须按进出场各种程序办理停车手续,并按指定的车位停放。

③车辆停放后,司机须配合车管员做好车辆的检查记录,并锁好车门窗,带走贵重物品,留下司机联系电话。

④进场车辆严禁在场内加油、修车、试刹车,禁止任何人在场内学习驾驶车辆。

⑤进场车辆和司机要保持场内清洁,禁止在场内乱丢垃圾与弃置废杂物,禁止在场内吸 烟。⑥进场司机必须遵守安全防火规定,严禁载有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的车辆进入停车 场。⑦禁止超过停车场限高规定的车辆、集装箱车以及漏油、漏水等病车进入停车场。⑧进场车辆如不服从车管员指挥,造成本身车辆受损时,后果自负。

2.园区交通车辆行驶停放管理规定

①遵守交通管理规定,爱护园区的道路,公用设施,不乱停放车辆。

②车辆不准在园区内长期停放,临时停放按《车辆保管统一收费标准》缴费。

③园区内车辆行驶停放服从管理人员指挥,注意前后左右车辆安全,在指定位置停放

④停放好车辆后,必须锁好车门,调好防盗系统至警备状态,车内贵重物品须随身带。⑤机动车辆在本区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5km/h,严禁超车。

⑥ 不准在园区任何场所试车、修车、练车。

⑦不准辗压绿化草地,损坏路牌和各类标识,不准损坏路面及公用设施。

⑧不准在人行道、车行道、消防通道上停放车辆,机动车辆只能在停车场或道路上 划线停车位内停放。

⑨除执行任务的车辆(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外,其他车辆一律按本规定执行。

3.停车场(管理规定

①停车场必须有专职保管人员24h值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岗位责任人姓名和照片、保管站负责人、营业执照、收费标准悬挂在停车场的出入口 明显位置。②停车场内按消防要求设置消防栓,配备灭火器,由管理处消防负责人定期检查,由车管员负责管理使用。

③在停车场和园区车行道路须做好行车线、停车位(分固定和临时)、禁停、转弯、减速、消防通道等标识,并在主要车行道转弯处安装凸面镜。

④在停车场出入口处设置垃圾桶(箱),在园区必要位置设路障和防护栏。

⑤车辆进场时应服从车管员指挥,遵守停车场管理规定,履行机动车进出车场有关手续,按规定缴纳保管费。

⑥运载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车辆不准进入停车场。

⑦不损坏停车场消防、通信、电器、供水等场地设施。

⑧保持场内清洁,不得将车上的杂物和垃圾丢在地上,有漏油、漏水时,车主应立即处理。⑨禁止在停车场内洗车、修车、试车、练车。

六、停车卡的办理和使用规定

1.停车卡的办理

停车场保管车辆一般分月保和临保两种方式,月保车辆按月收费,临保车辆则计时收费。用户若要办理月保,可带齐证件或证明到客户服务中心办理,与管理处签订车位租用协议。并缴纳当月应缴纳的车位租金及管理费后,发停车卡及电子出入卡给用户,并收取电 子出入卡押金。

2.停车卡的使用

车辆出入停车场时,要将停车卡放在车辆挡风玻璃左侧,电子出入卡随身携带,以便检 查和车辆出入。用户如更换车辆,需到车场办理停车卡、电子出入卡更换手续。月保车辆要按月定期缴纳。保管费逾期不缴者,车场有权收回车位使用权。若用户遗失停车卡和电子出入卡,应及时告知车管员,并提供有效证明,到收费处办理旧卡停止使用和新卡补办手续。用户不再租用车位时,将停车卡、电子出入卡交回车场,由车场退回电子出入卡押金。

用户停车卡、电子出入卡禁止外借给其他车辆使用。为保证车辆的停放安全,减少被盗 的机会,停车卡应随身携带。

3.车辆保管收费的标准

车辆保管收费的标准,由物业管理公司根据政府规定的指导价,并参考周围室内停车场的收费标准来确定,同时可以在市政府规定的收费标准限度内临时调整保管费。

八、值班室(岗亭)管理规定

1.值班室(岗亭)应用镜框悬挂车辆管理制度(主要为岗位制度、操作规程和停车场管理规定)、收费标准、营业执照,保管员姓名和照片等。

2.值班室内设一套完好的单人办公桌椅作记录使用,不准放长椅和床,不准闲杂人员进入,岗亭外不准摆放凳椅。

3.在值班室外适当位置(室内也可)配置一块800mm×600mm的白写字板出通知用,根据车辆停放数量制作一个悬挂准停证、停车牌等用的标牌框。

4.值班室(岗亭)内不准存放杂物,随时保持室内外清洁。

5.值班室(岗亭)《值班记录》、《车辆出入登记表》及“车辆保管卡”均放在固定位置,且应摆放

整齐。

6.值班室(岗亭)不准作其他使用。

九、对讲机使用管理规定

1.仅值班员和车辆巡逻管理员每人配一部对讲机,另配一个备用充电池和一个充电器。

2.对讲机在更换充电池时,必须先关掉电源和主机上的开关,保护和延长机身使用寿命。

3.电池不准经常更换,必须按规定时间(8~10h)轮换使用。

4.不准用对讲机谈论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5.认真做好对讲机交接工作,以防出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

6.遵守“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坏,谁负责”的原则。

十、车辆管理员仪容仪表规定

1.着装规定

①按园区车辆管理员的着装规定着装,要求举止文明、大方、端庄,精神 抖擞。

②制服统一,穿黑色皮鞋,佩戴员工证,服装整齐、干净、笔挺。

③不得佩戴饰物,口袋内不宜装过多物品,制服外不得显露有个人物品。

④禁止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戴歪帽、穿拖鞋或赤脚。

2.形象规定

①经常注意检查和保持仪表整洁。

②不准留长发、蓄胡子、留长指甲,蓄发不得露于帽檐外,帽沿下发长不得超过1.5cm,胡须要天天刮,不留长鬓角,鬓发长不超过耳屏,指甲不得超过1mm,鼻毛不得长出鼻孔。

③精神振作,姿态良好,抬头挺胸,不得弯腰驼背,不得东倒西歪,前倾后靠,不得伸 懒腰,不袖手、背手、插腰或将手插入衣袋,不准边执勤边吸烟、吃零食,不搭肩挽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动如风。

④不得哼歌曲、吹口哨、听收录机、看书报。

⑤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⑥不挖耳、抠鼻孔,不得敲桌椅、跺脚或玩弄其他物品。

大型物流 篇3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中心

中图分类号: F259.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366-03

收稿日期:2013-05-3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3SJD630081)。

作者简介:孙梅(1980—),女,江苏南通人,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E-mail:sm5079@126.com。近几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生鲜农产品存在保管不善、水分流失等问题[1]。生鲜农产品易损耗的特性导致物流供应成本高、效率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问题。但斌等构造了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衰减函数,用新鲜度表征生鲜农产品价值损耗,定量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2]。陈军等借助变质库存控制理论,研究损耗控制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3]。黄桂红等建立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反馈结构模型[4]。张华英以本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TPL)以及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跨链间库存补充合作运作模式[5]。其次,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陈弘等分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并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我国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6]。邓琪构建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7]。司银霞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长春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进行了绩效评价[8]。再次,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问题。杨芳等对我国农超对接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9]。樊雪梅等研究了超市在生鲜农产品增值期内的多次库存补货策略[10]。杨剑英等把易变质农产品库存模型运用到生鲜农产品最优订货量研究中,研究了生鲜农产品订货策略[11]。2012年4月,江苏省南京市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与南京市部分居民小区签订了“e鲜美”项目进驻协议,建立了从基地到零售终端的农产品直供体系。南京市众彩物流中心(以下简称众彩物流)在南京市主城区设立若干农产品连锁直营中心店,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合作对象,在居民小区周边设立销售专区,主营蔬菜、肉品、果品、水产、粮油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众彩市场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连锁销售,在小区内建立配送亭,居民可以通过网络订货或现场采购等方式,使用“e鲜美”会员卡在配送亭直接取货。小区居民普遍认为这种销售模式既实惠又方便,各配送亭销售情况良好。本研究基于众彩物流“e鲜美”项目的运作模式,提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解决方案,旨在为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问题提供参考。

1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供应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鲜农产品市场供应体系,物流供应链不连贯,渠道不畅通,物流成本过高。参与者规模较小,导致供应链纵向被分割成由买卖交易连接而成的很多阶段,横向聚集了大量从事相同活动的人员,市场交易成本高。由于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长期封闭经营,造成信息偏离、市场供需量、交易价格波动性大,难以保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效、有序流动。农贸市场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零售终端,存在管理松散、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超市的生鲜农产品品种较少,且进场费较高,导致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价格偏高,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供应模式见图1。

2众彩物流供应模式的优势

众彩物流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战备物资储备中心,具有交通便利、物流设备齐全、配套服务能力强等优势,不仅有综合交易、展览、加工、储藏、配送及质量检测等功能,还有信息网络平台、车辆维修、加油站、商务办公、餐饮酒店、休闲娱乐、居住等综合配套服务。与农产品传统供应模式相比,众彩物流目前采用的供应模式简化很多,消费者在小区内即可购买农产品。众彩物流供应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物流设施相对齐全,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物流配送服务中心集分类、包装、加工、仓储为一体,拥有较齐全的物流设施,资源整合能力较强。产品被运送到配送中心经过处理后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缩短了流通环节,减少了市场阻力。(2) 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蔬菜从收购到批发一般加价25%左右,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加价往往超过 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众彩模式通过供应、运输、加工、销售无缝对接实现了“以时间换空间”,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流通效率。在这种供应模式中,农业生产合作社、配送亭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中间商,因此可简化为农户—众彩物流—消费者供应模式,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图2、图3)。众彩物流农产品零售价格比普通超市、菜场低 20%~30%[12]。

3众彩供应模式存在的问题

众彩模式提高了农产品供应效率,解决了农产品配送难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1)品种不全。农产品鲜活易腐,流通中需容器设备、冷库来保质保鲜,考虑到场地、设备、成本等问题,目前还无法供应需要进行保鲜、冷藏处理的鱼、鲜肉等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一站购全的需求。(2)等待时间过长。在众彩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下班高峰期取菜、核对菜品、刷卡付款的人较多,耗时较长。很多年轻人选择此种消费方式,就是看重其便利的特点,等待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消费者流失。(3)支付系统不完善。网上订购果蔬类农产品时以 0.5 kg 或 0.25 kg 为单位进行销售,但实际销售称重时往往与订购的重量存在出入,即订购的金额与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不统一,造成支付困难。

4对策

作为供应链的主导企业,不仅要关注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保证上游合作企业稳定、高效运作。计划、协调、控制整个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优化供应链系统性能,最大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本研究针对众彩物流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改进后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图4)。

nlc202309040836

4.1建立物联网信息平台,保证食品质量

在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往往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状态。在发达国家,农场主可使用相关技术来追踪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健康记录、饲养记录等。物联网信息平台的建立对跟踪、保障农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有效改善目前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对供应链中的农产品进行跟踪,同时实时传送相关数据,减少了信息失真现象,有效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追溯产品的成分、加工过程等,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对农产品进行溯源,最大程度保证农产品质量。

4.2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核心控制力

作为以众彩物流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必须对包括合同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内的上游部门有强大的控制力。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用种、下种、施肥、采摘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出售的农产品长短、粗细、弯曲程度都有严格的标准。核心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等要求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从生产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平衡供应链上的利益关系,提高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强化合作关系。

4.3提高抗风险能力

供应链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等。合理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对于提高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向合作的上游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提高其业务管理能力,降低供应链风险;建立供应链上合作农户与企业间的风险保障基金制度,保证农户利益;通过期权期货买卖来平衡风险,广泛参与当地的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套保、市场经营、资本运作等手段构建产业链条,完成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覆盖。

4.4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沟通

如果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获取的信息不一致性或不对称,就会妨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甚至出现供应链崩溃的现象。因此须要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掌握农产品产、供、销等相关信息。构筑互联网、物联网及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相结合的农产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提高沟通效率、缓解“牛鞭效应”、协调企业间的矛盾,相对均衡企业成员间的利益,保证供应链长期稳定运行。

4.5完善支付体系

在新的供应模式中,把消费者购买方式分为2类:网络购买、配送亭购买。网络购买并进行网上支付是主要购买方式,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针对不方便上网的人群,设置了配送亭现场登记购买、付款方式。网上支付方式中,设置卡内余额应在20元以上。同时引入第三方平台结算支付,方便广大消费者,提高产品竞争力(图5)。

保持供应链持续良性发展比建立供应链更复杂,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供应链各方利益、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要保证组织链的稳定性、紧密性,供应链主体之间必须进行沟通,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

5结论

本研究依据生鲜农产品特点,在分析众彩物流生鲜农产品运作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联网信息平台的生鲜产品供应链模式。该模式虽然充分考虑了以大型物流企业作为主导的供应链框架性的假设方案,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供应链成员企业协作等细节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但斌,陈军. 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5):42-49.

[2]但斌,杨宇春. 基于嵌入式期权的生鲜农产品交易模式创新[J]. 软科学,2011,25(5):108-110,115.

[3]陈军,但斌. 基于实体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3):54-62.

[4]黄桂红,贾仁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反馈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赣南脐橙为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6):1113-1124.

[5]张华英.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控制研究[J]. 价值工程,2013(3):10-11.

[6]陈弘,周宗放,陈 军.生鲜农产品生长增值期内库存补货策略[J].系统工程,2012,30(1):91-96.

[7]邓琪. 基于变质损耗的生鲜农产品订货策略[J]. 统计与决策,2013(6):41-44.

[8]司银霞.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运作模式的构建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2(7):43-45.

[9]杨芳,谢如鹤.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J]. 系统工程,2012,30(12):99-104.

[10]樊雪梅,王龙昭,李国平,等.长春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全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2(5):108-111.

[11]杨剑英,唐步龙.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农超对接现状与问题[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357-358.

[12]周海川,陈道泉,张利庠. 中国饲料原粮供应模式分析[J]. 兰州学刊,2011(6):66-71.

某大型物流仓储中心电气设计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物流仓库大量涌现,其建筑功能和运作模式与普通的仓库有很大不同,在火灾特性、消防设施的运用和管理上也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火灾时由于大空间,大体量,过火速度快,且储存的固体可燃物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有毒烟气较难通过门窗自然排放,因此,需要电气设计人员针对这些特点,采用先进合理的产品和系统来满足要求。笔者曾参与了某大型仓储中心的设计,现以此为例进行探讨交流。

某仓储中心位于上海,由办公辅助楼和4个单体库组成,以商品的进货、保管、流通、装卸、运输、配送并传递物流信息为主,每个单体库南北长均为116.20m,东西宽均为55.0m,共设3层,建筑总占地面积36387m2,建筑总面积101560m2。仓储中心储存丙类、丁类和戊类货物,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库房面积丙类控制在8000m2内(设喷淋装置和排烟风机)。东侧两组单体与西侧两组单体间隔44m,形成南北向厂区主要通道以及装卸货区,其中底层部分由10m宽厂区主干道以及两侧各17m底层库房的装卸货区组成,2层、3层部分通过装卸货平台衔接东侧2组与西侧2组库房。东西向通道将4个单体库分为南北两组,间距18.24m,包括10m宽主干道及两侧绿化带。

2 负荷性质及负荷计算

仓储中心用电设备为照明、登车桥、电动门、防火卷帘、消火泵、喷淋泵、排烟风机、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火灾自动报警、安防监控、弱电机房、空调及加工设备等,其中照明、登车桥、电动门、加工设备为三级用电负荷,其余为二级用电负荷。电气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经负荷计算,采用2台1000kVA(10/0.4kV)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为72%。

3 供配电方案及配变电所设置选择

该区域的供电电源为10kV,根据负荷性质,需二路10kV电源常供,采用电缆埋地引至配变电所,高压供电系统采用10kV单母线分段接线,不设母联开关。0.4kV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母线设置母联开关,并设置无功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正常情况下,母联开关处于短开位置,变压器分列运行,当有1台变压器故障退出运行时,另1台变压器承担所有的二级负荷的供电。两母线的进线开关与母线联络开关间设机械、电气联锁,仅允许其中2台开关同时闭合,以确保变压器不并列运行。

配变电所的设置需接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满足供电压降需求,考虑到南北向要进行装卸,配变电所设置选择在一单体库内靠近东西向通道处。配电系统见图1。

4 配电和照明设计及电缆选择

设备用电电源为~380V/220V,配电用电采用放射和树干相结合的方式,办公辅房楼内设有电气竖井,配电干线采用WDZA-YJY(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无卤低烟A级阻燃)型电力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其中引至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WDZAN-YJY(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无卤低烟A级阻燃、耐火)型电力电缆,电缆均采用阻燃型桥架敷设。照明、动力配电支线采用WDZC-BYJ(交联聚乙烯绝缘无卤低烟C级阻燃)型导线在金属线槽内或穿金属电线管在墙、楼板或吊顶内敷设。在此电缆规格的选择需满足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5.0.4条规定。

照明、配电箱按防火分区设置,消防类泵、排烟风机、消防安保中心等消防设备及弱电机房的供电均设置双电源未端自动切换装置,消防设备配电装置设置明显的消防标志。对于消防设备自动转换开关(ATSE)应以PC为好,并采用四极开关,且额定电流不应小于回路计算电流的125%,且以自投不自复方式控制为宜。根据建筑物不同的使用要求,按建筑照明标准确定建筑物的照度,采用高效节能光源及灯具,区域按环境要求设置区域照明等设施。仓库部分以阻燃型金属卤化物灯具管吊式为主,其他部分以荧光灯具为主。变电所、消防泵房、消防安保中心、走道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疏散走道及楼梯口设置疏散诱导照明。仓库部分照度为50lx~100lx。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5.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是电气设计的一个重点,由于仓储中心为大空间,大体量,内储存的为固体可燃物,并需装卸、运输、配送、储存,一旦发生火灾,大空间易于空气对流,过火速度快,与传统的仓库比,火灾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且较难通过门窗自然排放,会对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施救造成困难,大型物流仓库的火灾负载要远远大于一般仓库。

分析火灾的产生,可分为4个阶段:(1)预燃阶段;(2)可见烟雾燃烧阶段;(3)火焰燃烧阶段;(4)剧烈燃烧阶段。传统探测器(感温、感烟、红外光束感烟)一般都在火灾发展到后3个阶段时才发出报警,而这3个阶段时间都较短,约几秒钟到几分钟,所以即使发现火警也往往为时已晚,而空气采样式烟感火灾探测器却能在火灾的的预燃阶段(提前30min~120min)发出报警,从而赢得宝贵的时间。但在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针对大型物流仓库做特殊的要求,其他相关规范及措施中也未对此类建筑作特殊描述及要求,只有在上海消防局沪消[2006]303号《上海市大型物流仓库消防设计若干规定》中第1.1条和第4.6条规定大型物流仓库内应设置空气采样烟雾报警等早期火灾报警系统。因此,根据本仓储中心的规模和各功能用途,采用空气采样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智能式感烟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3种以上探测器组成综合探测火灾系统,并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2.3.2条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及火灾探测器选择

该工程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级保护对象,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在门卫设一台集中火灾报警器,设置直接报警的直线电话,与城市消防报警网络联网,每一单体建筑物内设区域报警控制器。仓库的仓储区域采用采样式烟雾探测器,其配套用房采用智能式感烟探测器,主要通道以及装卸货区设置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各防火分区设置声光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消防电话插孔;在水泵房、配变电所及与其他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常有人值班的房间内设消防专用电话,系统通过输入模块接入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排烟阀等设备的信号,并通过控制模块相关设备进行控制,在消防控制室直接可启停消防泵、排烟风机,并显示运行和故障情况。在配变电所配电柜和各库房的配电箱内设剩余电流探头(剩余电流互感器)、温度探头(温度传感器)以检测配电箱(柜)内的剩余电流、箱(柜)内温度或电缆温度,并设声光信号报警、监控模块组成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5.3 空气采样式感烟探测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该系统由探测主机、显示报警模块、编程模块、管路扫描模块、四路进气管组成,探测器主机带不间断电源AC220V输入,DC24V输出。探测器主机内置有抽气泵将现场空气连续抽到探测器,探测器对空气样品中的烟雾浓度与一组预先标定的烟雾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烟雾浓度超过临界值,则探测器启动报警。每台主机至少提供2段以上干接点,通过传统消防配置的输入接口模块,将干接点的信号挂接到传统的消防数据二总线上,通过对每一接口模块赋予地址码,由传统消防主机依次对其地址进行巡检。如果出现火情,空气采样设备预警信号通过输入模块传送至火灾报警主机。本工程中设置了二级火警报警和故障报警点共3个干接点。

空气采样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主机本身具有RS485通讯端口,通过四芯屏蔽电缆可以方便地将一台以上空气采样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主机联接成网络,2台设备之间最大距离可达1200m,整个网络只需1个管理机(PCLINK)就可对网络中所有设备进行设置,通过1台计算机实时管理、监控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报警器与消防系统联接见图2。

5.4 空气采样式烟雾探测系统管网一般要求

采样管路材质为PVC或ABS,外径25mm,内径21mm。按照点型烟感探测器规范要求,安排采样管走向及采样孔的位置,采样管网与探测器的抽气泵连在一起,将空气经各采样点抽到探测器中,进行烟雾测定。探测器为四管路型,4根采样管总长度不超过400m,每根管的长度不应超过100m,每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不大于2 000m2。空气采样管安装见图3。

6 防雷与接地设计

由于本项目是在2011年前的工程,因此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2000版),该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由于本工程采用钢结构屋面,在此需注意的是,由于仓库储存的是易燃物,,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2000版)第4.1.4条,需在钢屋面板上明敷热镀锌圆钢组成避雷网格。

摘要:以某一大型物流仓库电气设计为例,介绍了物流仓库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配变电所的位置选择、防雷与接地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物流仓库的特点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等。

关键词:大型物流仓库,供配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雷与接地

参考文献

[1]JBJ6—96机械工厂电力设计规范[s].

[2]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

[3]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大型物流 篇5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阐述其对航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航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体系 1.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表述为: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1.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

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原理,就是要结合供应链的特点,综合采用各种物流手段,实现物资实体的有效移动,既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所需的物资需要,又保障整个供应链的总物流费用最省、整体效益最高。

供应链物流管理,也是一种物流管理,它和通常的物流管理没有本质的区别。它同样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的策划设计和组织等工作,同样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就是在组织物流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调配合,例如在库存点设置、运输批量、运输环节、供需关系等。都要统筹考虑集约化、协同化,既保障供应链企业的运行的需要,又降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总物流费用,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益。

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2.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

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2.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体性。整个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

间逐级进行,那么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结果难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从整体出发的观念来进行规划,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完善而错失市场机遇。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方相互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也改为了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2.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2.3.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3.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2.3.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

理等。

2.3.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2.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3.供应链管理理论在航空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实际应用 1)通过计划采购管理机制改革优化管理流程

首先是根据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原则,实现计划、仓储、配送与

采购职能相分离,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形成。根据公司文件于2011成立了物资供应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确定采购、供应、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改革方向,审定采购、供应、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方案,供应部下设:综合管理室、金属材料采购室、非金属材料采购室、成件供应处、机电设备采购室、物资回收加工厂、仓储配送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由原来金属、非金属、机电室各库房组成、完成机电库、金属库、非金属库、工具库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

一年之后根据公司文件要求成立了物资供应部和综合采购部,撤销了仓储配送中心;综合采购部专门负责物资的采购,而物资供应部负责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供应商管理、物资仓储配送等职能,同时将钣金加工厂的下料业务划入物资供应部门,实现了计划、仓储配送与采购的真正分离。

2)借助信息化管控平台,提升物料管控水平

信息化被视为现代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的必要手段,物流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过去采购过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管方式,领导层无法快速获取全面客观的审批依据,给审批造成一定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由物资供应部牵头,科技部、信息工程部、综合采购部、经营发展部、技术改造部联合组成项目团队,在公司范围内组织两个信息化系统:采购管控系统和库存系统。

根据公司归口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存储,统一采购和配送,计划和采购、仓储分离。通过信息化将整个采购过程和决策过程显性化。采购过程的关键环节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为决策支持提供决策依据,顶层领导可以根据多种统计视图的方式对采购过程和进展情况进行监控。采购管控系统的需求管理模块使各使用部门的需求申报和审批以及采购计划的编制规范化,并通过消耗类物资采购模块对采购过程的各个节点显性化,使领导者掌握决策所需的数据支撑避免了资金使用的浪费,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提高了经济效益。

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主要是以库存物资管理业务为主,依照批架次管理的思想,用信息化手段对日常物质的出入库进行规范,系统通过物资定额实现物资的限额发放,通过库存预警模块对短缺、超储物资建立预警机制,通过三期预模块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系统对物资发放的流程和各个节点进行了规范和 监管,使仓储管理得意规范化和透明化。

目前公司内部的科研生产管控系统、物资库存系统、MES系统都在建设和运行中,如果能达成系统之间对接,不但能提高需求和计划下达的准确性,并且能保证物料供应的及时准确,最终实现物流JIT服务。提高物流效率,节约资源,增加效益。

3)配送体系的建设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

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公司物流现在正从被动的领用转化为主动的配送形式,由老的调度管理模式转化为计划管理模式,以生产计划为纲和分厂实际需求为信号,集中下料、集中配送,逐步实现生产物资在需要的时间以需要的数量到达需要的工位,从而保证物资供应体系的高效运转和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公司的物流配送体系涉及工艺、计划、生产、仓库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共同完成,并分三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是航空产品(含弹)上机材料配送阶段;第二阶段是改进及固化成品、下料产品及非金属材料配送流程及制度,督促集中下料方案及技改措施。第三阶段:配送业务拓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物流配送的第二阶段完成金属厚板材料的配送工作,但信息系统也属于起建过程中,部分信息滞后可能会导致某些物料需求计划不准确,需要时间来协同。

大型物流仓库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篇6

1 工程概况

盐田港集团监管仓工程位于深圳市盐田港后方陆域20号地块盐田东海道延长段。总用地面积为40 352m2, 首层占地面积为20 000m2, 总建筑面积为33 339m2, 其中仓库面积31 607m2, 办公楼面积为1 732 m2。工程共4层, 地上1层~2层为仓库、3层~4层为办公楼, 项目设备有电梯、备用发电机组、消防系统等。

2 工程地质条件

仓库的地质情况复杂, 整个用地原是一个被废弃的水库中, 主建筑物的地基设在水库最低处与河流的交会处, 洼地的表面土质是沉积淤泥层, 深约4m, 且有一部分是由盐田北山大道建设时期挖山开路后余下的弃土及孤石, 原标高面与设计地面相差4m, 仓库建设需要做回填处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地层从上至下:

1) 人工填土 (Qml) :素填土, 褐黄、灰黄色, 以粉质黏土为主, 含少量砾石及砖瓦碎块, 稍湿、松散, 厚度为1.00m~3.6m, 全场分布, 东薄西厚。

2) 第四系冲积层 (Q3al) :a、粉质黏土, 红、褐黄色。含少量砾石, 夹薄层状粉沙层, 湿, 可~硬塑。层厚1.00m~3.50m, 标贯击数平均7击;b、中粗砂:褐黄、灰黄色。湿, 稍密~中密状态。层厚3.20m~6.50m, 标贯击数平均12击;c、中粗砂混卵石:灰黄色、灰白色。湿, 稍~中密状态。混2cm~10cm次圆状卵石, 含量由上而下逐渐增高, 为5%~15%, 不均匀合粘黏土及中细砂。层厚3.60m~7.40m, 标贯击数平均17击;

3) 第四系残积层 (Qe l) :粉质黏土, 褐黄、黄绿色。湿, 可塑~硬塑状态。系下伏侏罗系中统砂质凝灰岩风化残积而成, 原岩结构清晰, 层厚2.70~6.50m, 标贯击数平均21击。

4) 侏罗系中统基岩 (J2) :砂质凝灰岩, 灰黄、黄绿色, 微粒结构, 块状构造以风化程度可分: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层。

场地内地下水根据其赋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存在于第四系中粗砂层和中粗砂混卵石层中的孔隙水, 其含水性及透水性较好 (K=20m/d~35m/d) 。由于受上下相对不透水层的阻隔, 具微承压性。

另一类是存在于凝灰岩强风化、中风化带的裂缝承压水, 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好。场地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 补给来源充足, 水位埋深1.80m~3.20m。

3 设计主要特征

建筑类别为一类, 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消防等级一级, 建筑物首层占地长196.8m、宽98.8m, 总高度24.50m, 仓库一层高度为7.4m, 二层高度为8.2m。仓库1层-2层建有卸货平台, 2层建有上下汽车坡道, 货柜车可直接开上2层、3层-4层为办公区域。

1) 建筑设计

建筑物防水均采用迎水面设防, 按Ⅱ级设计, ±0.00mm以下用2mm厚防水卷材和C40P8内掺WG-HEA高性能防水混凝土;屋面为1.5mm厚高分子卷材和一道40mm厚掺UEA细石钢筋混凝土防水层;楼层卫生间、厨房、阳台走廊、飘板均用1.5mm厚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漠防水层, 3层聚合物水泥浆贴锦砖;外墙1mm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漠防水层, 加7层聚合物水泥砂浆贴纸皮锦砖;所有管道均用高弹性密封材料嵌填。

2) 结构设计

设计结构承重活载仓库一层2t/m2、二层为1.5t/m2, 办公楼为1.5 t/m2。上下坡道和货柜车停车平台为2 t/m2, 基础采用直径1600mm的冲孔灌注桩。采用框架结构, 柱距12×12和1.2m宽的宽扁梁, 混凝土最高等级为C40, 含钢量为2t/m2。仓库纵向设置一条后浇带, 横向设置二条后浇带, (未设伸缩缝及沉降缝) 。钢雨棚悬辟6m, 五楼共享空间钢绞架跨度16m。

3) 消防系统

包括消防报警、消防联动和电话广播、消防喷淋、消防栓、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七个防火分区, 1层四个防火分区, 2层设三个防火分区, 每个分区约有建筑面积1 500m2。还设有带采光的排烟天窗。

4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建立从建设单位项目组、监理单位现场项目组到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组, 以及施工单位各工种和各班组层层负责人制度, 并与政府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及PDCA循环过程有秩序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其主要步骤为: (1) 找出问题; (2) 分析原因; (3) 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4) 拟订措施; (5) 认真执行措施; (6) 检查效果; (7) 总结经验, 纳入标准; (8) 处理遗留问题, 转入下期循环。

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制定实施细则。如:基础降水施工问题, 半地下室防水, 转换层超大截面梁, 高支模施工, 以及高回填土施工等。

5 质量管理实施

根据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第279号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明确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工程质量主体是建设单位, 实行谁投资, 谁受益谁负责原则。质量监督站以行为监督为主, 实物监督相结合监督形式, 检查参加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 监理单位以现场监管为主。上岗人员岗位证书是否在其有效期内, 配备现场人员是否齐全, 详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发现问题未造成质量事故通知监理单位以《责令整改通知书》的形式, 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并要求监理现场监督实施。如:施工单位在转换层钢筋安装中, 排间分隔用钢筋垫开, 长度比梁宽仅小5mm, 这样就造成分隔钢筋保护层不足, 生锈后再侵蚀到主筋;钢筋是Φ32mm, 而混凝土垫块厚度是25mm, 出现错误现象, 采用书面通知改正。在施工过程中, 没有按实施细则中要求进行的, 同样发通知立即整改完后才能施工。如:转换层超大截面梁混凝土浇捣清晰写明, 为防止混凝土开裂, 必须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可是钢筋验收合格后, 准备浇筑混凝土, 现场检查需用的湿度计都没有, 这就是控制措施不落实体现。

施工组织设计第十六章第一节计量工作目标 (2) :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99%。深圳市区施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所用砂浆机械搅拌是允许的, 当开始砌体施工时, 砂浆中的水泥、砂均作了检验并合格, 配合比也是重量比。但是施工现场没有磅秤, 怎么能重量比也只是文字上的质量控制, 而实际没有落实的表现。

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第十二章写得比较具体, 其中第三节:质量检验措施2:原材料半成品必须有合格证 (材质证明) 或检验报告, 不允许不合格品投入工程使用。本工程第一次浇筑预拌混凝土是人工挖孔桩, 混凝土厂提供有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检验及配合比给施工单位。对预拌混凝土验收中, 包-能确定所需半成品混凝土是否合格。

类似问题出现, 都用书面通知改正。包括发出《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在问题及时得到改正和整改。

根据设计文件, 制订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投资管理计划, 具体写明必须到场部位、环节实物监督。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得到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积极配合, 真正体现, 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又帮助有关各方加深对工程质量重要性认识, 提高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 做到了理论计划有贯彻的指导思想。

6 实现目标管理体会

本工程已完工, 施工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达到了投资目的和效果。施工质量要得到保证, 必须有科学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控制措施。但这都是在书面上, 质量控制措施能否得到执行,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和方法是关键。从本工程发生案例可以得出, 质量监督机构起到重要因素, 在监督实施过程中担负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惠敏, 某仓库屋面梁裂缝的分析与处理[J].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测, 2006 (4) .

浅析大型体育赛事的物流系统 篇7

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合同制物流需求的推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主要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来完成。实现业务流程建模。该系统的功能模块有:

(1)后台系统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或维护。主要包括管理员登录、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功能。

(2)查询管理。综合查询提供所有业务信息:客户、订单、出入库、盘点、退货、残损、付款等的所有信息的统计查询分析功能。另外,提供订单、付款、库存状态的监控统计分析功能。功能模块中的全部报表汇总在一起,可供查询与打印。

(3)客户关系。客户管理、订单管理、货品管理、账务管理、业务统计、报价管理等。

(4)仓储管理管理。该模块提供商品的入库、出库、接收退货、退货出库、库存商品盘点,库存商品预警、库存商品的明细查询及图形统计分析等功能。具体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异常管理、货品转仓等。

(5)车辆管理。车辆管理、车辆调度、配送、车辆选择、司机选择、车辆跟踪等。

(6)财务管理。物流商的应收账在配送订单生成的同时建立应收款。

(7)报表管理。提供对账单、收货统计、收款等各种报表。

(8)业务决策支持。支持业务处理的智能化决策。

J2EE在开发WEB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在业务逻辑处理上,可以分解应用EJB组件进行实现。使用SERVLET处理后调用各个业务模块处理逻辑,EJB组件访问数据库后将处理后的结果集返回给SERVLET,再汇集到客户端进行显示,供用户进行查询和使用。它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用来满足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的需求,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复杂性,同时对现有系统集成提供强有力支持。有效解决了MIS存在的性能和可维护性等问题。该系统的实现规范了管理,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John Hunt.周立斌译.精通J2EE—Java企业级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6-102.

[2]王健.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8-

武汉理工大学,2005.

resolving methods

没有成功的物流,就没有成功的赛事。随着各项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的频繁举办,赛事受到举国举世瞩目的同时,所需的物资、设备的规模也是巨大的。这无疑将为我国的物流业带来商机,也提出了考验。如何做好大型赛事物流工作,把赛事办好,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型赛事物流的概念

是指为了举办大赛所消耗的物品(包括商品和废弃物)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大赛的实际需求,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并根据需要提供延伸服务。如通关服务、分检服务、保险服务等。对于大赛的主办者和城市来说,将每个人、每一件东西都在需要的时间、地点汇集起来,并不是一件小事,而高效率、低成本地汇集每一件物品的过程,就是物流的过程。

二、大型赛事物流的内容分类

大赛物流可以从服务的客户群、与奥运赛事的关系、时间范围、地域范围、服务形态、服务项目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从时间上分,奥运物流分为赛前物流、赛中物流和赛后物流。

(2)从地域上分,大赛物流可以划分为赛区物流、主办地区物流、主办国家物流和国际物流。赛区物流主要是指大赛主办城市及其他比赛地区的比赛场馆、运动员村、新闻中心等需要提供的物流活动。主办城市物流主要是指由主办城市的赛区物流、市民生活物流和商业物流等构成的物流活动的总称。主办国家物流主要是指由大赛各赛区内的物流活动、各赛区之间的物流活动、主办城市市民生活物流和商业物流等构成的物流活动总称。国际物流主要是指参与大赛的各类人员从国外进口物流以及赛后回程的物流活动总称。协调好赛区物流、主办地区物流、主办国家物流和国际物流的各环节之间的链接,才能保证物流活动高效、便捷、安全、有序地运作。

(3)从供应链的角度分,分为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大型赛事物流包含着物品从上游制造商流向下游消费者的过程,但它比一般物流活动更注重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为了资源回收或正确处理废弃物,在高效及低成本的条件下,对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点到产出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过程。绿色的赛事筹备理念已被各国共同倡导。赛事比赛、会展等结束后的器材拆卸回收,赛场、运动员村的废品、垃圾处理等,对逆向物流将提出很高的要求。

(4)从赛事上可划分为赛事物流,非赛事物流和国际物流。赛事物流是大赛产生的,与大赛赛相关联的物流活动。非赛事物流是与大赛无直接相关的物流活动、各赛区之间的物流活动等。国际物流则指参与大赛的各类人员物资的流动。

三、大型赛事物流的特点

1. 物流量庞大

据推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物流成本大约是417亿元。根据往届奥运会的经验,与北京奥运会直接相关的零售餐饮的商品物流需求量在5亿元左右,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废弃物处理费用为12.2亿元左右,因此,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物流总需求量在432亿元左右。

2. 物流内容不确定性

大赛物流不仅量大,不确定性也强。据研究,一般奥运会举行期间,40%的仓库用来储存比赛器材,60%的仓库用来储存未知的物品。由于需求不确定性,物流管理者必须不断调整仓库物品的摆放以适应新的存储需求。由以上预测的数据,可见奥运物流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它还有突发性、不确定性。这要求为奥运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或者参与奥运服务的物流公司必须高效、安全、即时、可靠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才能保证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3. 物流的集中性

大赛期间,围绕赛事重点设施、赛事的开闭幕式和热点、重点比赛的物流运转强度极大。大赛举办期间,比赛场馆、运动员村、新闻中心等场所呈集中分布。

4. 物流的安全性

赛事举办期间,所需的大部分运动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的安全至关重要,很多设备一旦损坏很难快速找到替代品。由于赛事的特殊性,大赛物流需求的客体——赛事物流中的比赛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等几乎都是关键物品。以及来自恐怖活动的威胁,大赛物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

5. 奥运物流的阶段性

奥运期间,奥运物流系统呈现建立、再供给和回收三个阶段。

建立阶段,物流人员的工作比较繁忙,场馆物流经理控制订单处理,向大赛的主仓库提交设施器材的订单,设置运输计划表;再供给阶段发生在大赛比赛期间,物流活动主要是再次运进一些消费品,工作人员工作量很小;回收阶段发生在大赛之后,是三个阶段中最繁忙的一个阶段,回收阶段需要把所有从赛事主仓库运来的设施器材运回。

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系统无论在规划上、技术上还是管理上,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国际物流经验不足,物流系统分散,国内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其次,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路交通圈枢纽和铁路圈枢纽布局不合理,缺少大型交通枢纽,物流效率被大打折扣。

五、关于大型赛事物流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

(1)科学的物流管理模式是赛事物流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2)成立强有力的物流组织是赛事物流成功运作的重要保证。

(3)制定细致入微的配送计划。

(4)建立高水准的物流信息系统。

(5)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6)树立绿色物流的理念,提高绿色物流质量。

(7)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8)大赛物流系统的整体水平应与国际接轨。

(9)严密的安全措施保证物流的顺畅。

六、结语

大型赛事的物流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大赛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是赛事成功举办的保证,而中国目前尚缺少物流方面定量化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提前对大型赛事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目前应该切实认识到对大赛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的重要性,抓紧进行有关工作。

摘要:赛事物流是成功举办大型赛事的重要保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各类大型赛事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大型赛事物流的概念、特点和组成,并对大型赛事物流系统的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型赛事,物流系统,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枝梅.北京奥运会物流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7):13-16.

[2]张小林等.“绿色奥运”理念下构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调控体系[J].体育学刊,2006,(11):56-58.

大型物流 篇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冷藏链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食品冷藏链中的物流冷库也朝着超大型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但冷库耗能也就越高,大型全自动物流冷库的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国内冷藏库容量增长速度很快,至2007年底增至900×104t左右,但和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2003年美日统计资料显示,按人均占有冷藏库容积比较,美国是中国10.3倍,日本是中国的15.73倍。

我国“十一五”规划(2006~2010)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IIR(国际制冷学会)要求:在未来的20a内,应“使每个制冷设备耗能减少30%~50%”。

我国在冷藏库节约电量方面更落后于先进国家,表1为中国、日本、英国冷藏库耗电量的对比[1]。

k W·h/(m3·a)

从表1可看出,上海市冷藏库平均耗电量要比英国、日本高出26%和46%。因此,节能减排是冷藏企业的首要课题[2]。

目前我们在临港设计建成的大型全自动物流冷库,从制冷系统的形式﹑制冷设备﹑自动控制以及余热利用等方面做出很大的改进,突破了传统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2 制冷系统形式

物流冷库包括低温冷藏间和卸货操作区。低温冷藏间建筑面积分别为8551m2,6881m2,3508m2,库房净高为18m。储藏货物为已包装的冻结物,进货温度不超过-20℃。

低温冷藏间温度:-20℃,

卸货操作区温度:0~4℃。

制冷系统分2个系统:

-29℃系统:低温冷藏间;

-6.7℃系统:卸货操作区。

制冷工质:氨(R717)。

供液方式:直接和重力供液方式。

冲霜方式:热氨融霜。

-29℃系统: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氨气经蒸发式冷凝器冷凝变成高温高压的氨液体进入贮氨器,从贮氨器来的供液总管,经板式换热器过冷后,直接供液到低温冷藏间,低温冷藏间内的冷风机采用节流阀供液,并设浮球控制冷风机内的液位,蒸发后的氨气回到低压循环贮液桶泵机组,该低压循环贮液桶仅作为氨液分离器分离氨液,氨气回到制冷压缩机的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6.7℃系统: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氨气经蒸发式冷凝器冷凝变成高温高压的液体进入贮氨器,从贮氨器来的供液总管,经板式换热器过冷后,直接供液到卸货操作区,卸货操作区内的冷风机采用热力膨胀阀供液,蒸发后的氨气回到循环贮液桶(经济器),完成气液分离后,氨气回到制冷压缩机的补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3 设备选型及配置

制冷压缩机采用带经济器补气的全自动螺杆制冷压缩机,可保证压缩机在不同负荷的条件下自行调节,保证运行在设备效率的最高点。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易损件少,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其中1台压缩机电机转速为其他压缩机电机转速的一半,便于系统小负荷运行时压缩机的调配。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油冷却采用乙二醇冷却,乙二醇取得的热量用于加热冷库地坪,防止冷库地坪冻鼓。另设1台闭式冷却塔来冷却乙二醇,作为螺杆压缩机油冷的备用。

冷凝器采用大盘管、小电机的蒸发式冷凝器,提高排热量的同时降低噪音。蒸发式冷凝器比其他形式的冷凝器节水节电,达到节能的目的。

低温间采用超大射程冷风机,保证冷间温度,每台冷风机的供液﹑融霜单独控制,保证库温稳定。

卸货操作区采用大风量﹑低噪音的离心式冷风机,保证卸货操作区人员的工作环境。

采用全自动空气分离器,自动放出系统内空气,可节约电耗10%~15%。

制冷系统控制阀采用先进的多功能控制阀组,该阀组具有调节功能出色﹑结构紧凑﹑几乎无泄漏等优点。

氨泄漏检测点在库房内的每套阀组处设一个检测点,每库间的中心位置也设一个检测点,当检测到氨泄漏时,停止供液总管及融霜热氨总管的电磁阀,打开旁通电磁阀,让系统中的氨回到低压循环桶,保证库房安全。

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该自控系统可实现对压缩机﹑氨泵﹑冷风机等制冷设备的全过程自动控制;融霜过程的全自动控制;库间温度﹑系统冷凝压力和吸气压力﹑设备液位﹑乙二醇温度的自动控制和调节;实时显示和检测制冷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等);氨气泄漏报警;动态模拟显示各设备运行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对温度﹑压力等进行参数设置和修改,设定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记录设备运行的参数数据及报警情况,各种报表的自动生成﹑数据查询和打印。

4 制冷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冷工艺,具有节能﹑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

1)充氨量少,约为传统系统的1/2~1/3。

(1)满足消防要求,充氨量过大会直接影响项目的立项和审批。

(2)满足劳动安全和环保要求。

2)系统采用直接和重力结合供液方式,传统系统采用氨泵供液方式。

优点是循环桶的储氨量大为减少,冷风机的供氨量也大大减少,系统更简洁,无氨泵的动力消耗。

3)利用压缩机的油冷却废热供地坪防冻,传统采用机械通风地坪防冻。

优点是减少了通风机的动力消耗,省去了压缩机的虹吸式油冷却系统,仅采用乙二醇冷却压缩机油系统,加热的乙二醇溶液废热供地坪防冻,系统简洁,能耗低。

4)卸货间-6.7℃系统采用低压循环贮液桶旁路负荷的方式,传统系统采用2套制冷系统或单机双极配搭系统。

优点是简化系统,提高了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效率,既减少初投资,又节约能源。

5)采用全自动带补气口螺杆制冷压缩机,可保证压缩机组在不同负荷的条件下始终自行修正,保证运行在设备效率的最高点,降低压缩比,高效节能。

6)氨液供液前采取过冷方式,使供液温度由32℃冷却到-1℃,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制冷量。

7)1台压缩机电机转速为其他压缩机电机转速的一半,便于系统小负荷运行时压缩机的调配,节省能量。

8)综合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节能和温度监控技术,通过检测和控制元件,组成了一个完善的自控系统,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9)采用了突发事件下氨液的回收和无公害排放系统,保证了人员和储藏食品的安全,安全环保。

5 结语

目前国内传统冷库的综合能耗指标为130kW·h/(m3·a),该大型全自动物流冷库设计综合耗能指标40kW·h/(m3·a)(设计值),实际使用的综合耗能指标达到12.43kW·h/(m3·a);(取业主1a全年实际耗电量计算)。

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油冷却采用丙二醇溶液冷却,丙二醇溶液所回收的余热用于加热冷库地坪防冻,代替传统的机械通风地坪防冻,既节省了通风能耗,又回收利用废热,示范工程实现年回收废热1240MW·h。

由于该大型全自动物流冷库在制冷系统方面创新运用直接与重力结合的新型供液系统技术及单级压缩机系统带旁路负荷实现双温度工况等技术,使系统充氨量大为减少,并且无氨泵的动力消耗,系统更简化,节省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符合目前节能减排的政策,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邱嘉昌,刘龙昌.冷藏库的节能[J].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论文集.

大型物流 篇9

关键词:业务流程优化原理及方法,BPR,物流业务流程重组

1 某大型流通企业背景(A l ar ge-s cal e ci r cul at i on ent er pr i s es backgr ound)

某大型流通企业是一个拥有50多年成功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零售企业,具有众多同行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该企业货源品种丰富,具有自有品牌,信誉、价格和规模优势,雄厚的资金支持,企业拥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和便利的融资渠道。该大型流通企业门店总计经营商品品种20000多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总体上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世界各国的著名流通企业集团开始加快进驻我国步伐。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家乐福、美国的沃尔玛、荷兰的万客隆等纷纷在我国境内布点,力求在我国的零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流通企业集团的资本势力及经营管理中的技术含量都是国内流通企业无法企及的。近年来该大型流通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同行价格的优势越来越弱,多品种、数量巨大的商品对企业物流管理提出了挑战,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决定请我公司为其实施业务流程重组,本文只介绍一项关键物流业务流程的重组过程。

2 业务流程优化原理及方法(Bus i nes s pr oces s opt i mi zat i on t heor y and met hods)

企业的流程是指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

业务流程再造(BPR,即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

2.1 BPR实施过程一般都有以下几个阶段

项目启动:在此阶段企业高层主管要确定哪些流程需要再造,设定清晰的流程再造目标、成立BPR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一般选择关键流程作为需要改善的流程。

流程诊断:对现有关键流程和子流程进行建模和分析,诊断现有流程,发现流程中的瓶颈,为业务流程再造定义基准。此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两步:首先表述现有流程,然后分析现有流程。

设计新流程:在分析原有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流程原型并且设计支持新流程的IT架构。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定义新流程的概念模型、设计新流程原型和细节、设计与新流程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和设计新的信息系统。

实施新流程:新的流程是否可靠、方便、完善,还有待于这一阶段的检验。在此阶段,工作方式的变革容易产生一些困惑,需要通过管理层、项目组和员工之间的广泛沟通来消除矛盾。

流程评估:业务流程再造结束后,就可以根据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当前流程进行评估,看新的流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持续改善:一次BPR项目的实施并不代表公司改革的任务完成,整个企业的绩效需要持续改善才能实现。

2.2 BPR重组的基本原则

原则1变职能管理为工作流程管理。

原则2面向顾客需求,实行对顾客的单点接触。

原则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原则4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等活动。

原则5分析流程的各个活动,减少不增值的活动。

原则6减少中间环节,适当对活动给予合并。

原则7尽量变串行活动为并行活动。

原则8基层工作单位不是个人而是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管理者的工作角色由监督变为指导协调。

原则9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中层管理人员急剧下降。

原则10对员工的工作评估方式由工作量的大小变为对产品所作贡献的大小,对员工由培训变为教育。

2.3 常用BPR重组流程的方法

(1)取消不必要的工作:对程序图上的每一项工序都加以审查,确认其保留的必要性,凡可以取消者一律取消:

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环节以及作业动作。

取消一切不安全、不准确、不规范的动作。

取消一切不方便或不正常的作业。

取消一切不必要的闲置时间。

(2)合并必要的工作:对程序图上的操作及检验项目,考虑相互合并的可能性,凡能合并者,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予以合并:

把必须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合并成为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

把几种工具合并成为一种多功能的工具。

把几道分散的工序合并成为一道工序。

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工作。

(3)重排必要工作的程序:对程序图上的作业序列进行宏观分析,考虑重新排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有时仅仅通过重排就可以显著提高效率:

重新排列工序流程,使程序优化。

重新布置工作场所,使物流线缩短,重排流水线工位,消除薄弱环节。

重新安排作业组的分工,使工作量均衡。

(4)简化所有必要的工作:简化包括将复杂的流程加以简化,也包括简化每道工序的内容:

减少各种繁琐的程序,减少各种复杂性。

使用最简单的动作来完成工作。

简化不必要的设计结构,使工艺更合理,力求作业方法的简化。

运送路线、信息传递路线力求缩短。

3 物流业务流程重组(Logi s t i cs Bus i nes s Pr ocess Reengi neer i ng)

3.1 原有物流业务流程中重组过程

我们首先通过深入该企业门店,约一个多月的调研诊断,找出影响物流效益的关键业务流程(一般是绩效差、影响顾客满意度、跨部门的流程),根据功能障碍分析及价值分析,选出订单处理、收货、退货、调拨、配送五个关键流程,作为需要优化的关键流程。这里只分析收货流程重组作为例子,说明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某大型流通企业物流业务流程重组中的应用过程。

经调查分析详细了解了该流通企业门店的物流组织结构及收货业务流程,画出原收货流程图,如图1所示:

对其每个动作项进行价值分析:

如(1)处当供应商车辆到达时,门卫保安登记采购订单号,送货车辆车牌号,把订单交收货员,这个作业任务有没有必要,其目的是什么?对于没有必要的动作都是一种浪费,应予消除。

(2)处用手工的方法来收货,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效率高、误差更小)。

(3)处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提高作业效率(组合若干作业任务)。

在流程诊断的基础上,结合流程重组理论的原则方法及经验,提出新的优化方案,新流程图如图2所示:

(1)处当供应商车辆到达时,门卫保安直接放行,送货人员直接找收货员,把订单交收货员,消除原流程的因门卫的时间浪费。

(2)处用无线条码扫描系统代替手工方式来辅助收货,减少了数据输入量,准确率接近100%,每一部操作都必须经过验证方可执行,消除了错误的发生机率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数据传输速度快,消除了收货延迟,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这种无线扫描枪、条码扫描器是新一代工业型无线条码扫描器。内置双向扩频无线电通讯模块,可在30米的范围内与无线通讯基站保持高速、可靠的数据通讯。无线通讯基站可支持9个无线条码扫描器同时工作。

(3)处整合重新排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作业效率,因为无线条码系统自动录入了收货通知明细,文员是在得到收货通知明细单据后,打印商品收货登记表。新流程中,数据的重用性高,收货通知明细表、商品收货登记表都是利用SAP系统自动打印的。

3.2 重组物流业务流程后的效果

大型物流 篇10

1、大型突发事件。本文综合众多理论学者的观点, 将大型突发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针对公共安全的, 影响面广, 涉及人数众多, 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和影响的事件。大型突发事件具备的共性特征有社会性、破坏性、突发性、连锁性、多样性和非预见性等。

2、大型突发事件应急食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 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 (含静止) 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地说, 它是产品在实物劳动过程中, 如包装、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大型突发事件应急食品物流成本, 是指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大型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食品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食品物流活动的物流成本。也就是在突发事件引起的非正常情况下, 食品在空间位移 (含静止) 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二、应急物流效益审视新视角

以往, 应急物流效益主要过分追求社会效益。在大型突发事件发生后, 以政府为主, 社会各界参与的救灾主体, 会全力参与各项抢险救灾的行动当中去。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救灾抢险。

时至今日, 应急物流效益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要同时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当今, 食品物流体系日臻成熟, 在拥有抢险救灾经验的大背景下, 仅仅从社会效益去考虑大型突发事件的食品物流, 已经不足够。应该从如何让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让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 减少资源浪费, 用最少成本投入, 达到最佳生态经济效果。

应急食品物流既要兼顾社会效益基础上, 也要考量经济生态效益。故此, 在保证应急物流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要提升生态经济效益, 进行应急物流相关成本的分析及界定, 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应急物流相关成本投入。

三、成本的阶段性划分及分析

(一) 成本的阶段性划分

大型突发事件应急食品物流成本的计算, 应该根据突发事件物流成本特点, 按照物流功能划分, 进行阶段性物流成本计算。大型突发事件应急性食品物流阶段可划分四个阶段:应急信息采集及分析处理阶段、应急食品采购及储存阶段、应急食品运输阶段和应急食品管理及分发阶段。具体阶段如下图所示。

(二) 阶段性成本分析

1、阶段A:

应急信息采集及分析处理阶段。阶段A为应急信息采集及分析处理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及成本来源为: (1) 信息采集, 派遣工作小组采集准确食品需求数据所产生的成本, 包括工作小组成员工资、所需设备等; (2) 信息分析处理的成本, 包括信息分析处理人员工资、所需设备等; (3) 信息反馈改进成本, 救灾开展并深入后, 食品需求变化, 需要信息反馈改进, 来指导救灾;

2、阶段B:

应急食品采购及储存阶段。阶段B为应急食品采购及储存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及成本来源为: (1) 食品需求信息的指导, 动用储备、向企业采购、向群众征用、组织研究生产等成本。 (2) 食品暂时储存。

3、阶段C:

应急食品运输阶段。阶段C为应急食品运输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及成本来源为:根据信息指导, 运输到救灾中心, 以资调配。具体成本详见表1。

4、阶段D:

应急食品管理及分发阶段。阶段D为应急食品管理及分发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及成本来源:根据信息指导, 向灾民发放救灾食品的一系列管理控制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具体成本详见表1。

四、成本的具体计算

(一) 计算公式及计算科目

1、计算公式。具体计算公式为:

应急食品物流成本=应急信息成本+应急食品采购及库存成本+应急食品运输成本+应急食品管理成本

2、具体计算科目

按照公式设定相应的计算科目及细项科目, 如下表所示。

(二) 特殊科目计算处理

依据计算公式对上述科目进行具体计算时, 有如下四个科目需斟酌处理。

其一, 对包装费的计算处理。对于物流管理活动中的包装费, 需根据所包装物的流向, 而将其划归到不同的科目下。例如, 当被包装物是流向存储点的, 则包装费计入仓储成本;如被包装物是流向客户的, 则包装费应计入运输成本中, 并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 计入到不同的运输科目下。比如, 被包装物是用汽车运输的, 则包装费计入公路运输成本中。

其二, 对装卸费的计算处理。则根据装卸的不同目的, 划分到不同的成本中去。如果装卸是为了将物品运送给客户, 则装卸费应计入运输成本中, 如是在企业内部移动物品, 则装卸费应计入转移成本中。

其三, 对食品损耗的计算处理。则根据食品损耗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成本中去。如在采购及库存时造成的食品损耗, 则记入应急食品采购及库存成本中去;如在食品运输中造成的食品损耗, 则计入应急食品运输成本中去;如在食品管理及分发过程中造成的损耗, 则计入应急食品管理成本中去。

其四, 为了提升经济生态效益, 减少食品浪费及污染, 而付出的相应额外成本, 并又很难划分记入各阶段成本中去的科目, 可单独设立生态效益成本科目并记入其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国庆.企业物流成本优化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 2007.

[2]王贵团.中国应急物流亟待提速发展[J].浙江经济, 2008, (19) .

[3]王国文.中国物流如何应急[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4]许道涛.企业物流成本计算方案及其降低途径[J].商业研究, 2004, (15) .

[5]黄运夏.基于holon的应急物流系统控制模型[J].物流科技, 2009, (3) .

【大型物流】推荐阅读:

大型渡槽07-21

大型船舶05-18

大型晚会05-30

大型客机06-12

大型装置06-25

大型机房06-26

大型电气06-28

大型主机07-13

大型风机07-24

大型集会08-03

上一篇:高考作文习作点评下一篇:工作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