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2024-08-14

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精选5篇)

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篇1

1 工程概况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65000m2, 包括一座18000座席的篮球馆及其练习馆、停车库、入口广场;其中主场馆建筑高34.5m, 长169.98m, 宽145m, 建筑面积为89155m2, 共分为四层。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项目总投资额约16亿元, 是国内唯一完全满足美国NBA和AEG所有功能及标准要求的, 集体育、演艺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场馆项目。

2 设计范围

本项目扩声系统设计范围覆盖场地扩声系统、评论室音频系统、辅助收听系统、包厢音频系统、酒吧音频系统、餐厅音频系统、VIP俱乐部休息厅音频系统、文字记者席音频系统、主队更衣室音频系统、零售店音频系统、转播信号系统、内部通信系统、媒体采访室音视频系统、公共/紧急广播系统。如图1所示。

3 各系统设计目标及要求

3.1 场地扩声系统

场地主扩声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为比赛场馆内的所有座位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语音和音乐效果。该系统主要强调增强观众座区的现场广播和录制节目的效果, 主要满足NBA比赛时广播的需求, 并不会作为大型文艺演出的主扩声系统来使用, 但设计音质须等同或超过近期建成的其他NBA场馆的音质。

场馆扩声系统基于网络化数字音频处理 (DSP) 系统设计, 利用数字网络硬件和电缆及光纤将音频信号分配到场馆内的各个音频系统。进出扩声系统控制设备的音频信号将主要为数字、模拟备份的形式。为保证音频质量, 场地固定安装扩声系统与现场转播及租赁流动演出系统的传输均直接采用光纤转换传输系统。整个系统的A/D、D/A、D/D转换环节必须尽可能减少, 以保证音频的品质。所有带有DSP处理环节的设备及网络交换系统均需配置UPS系统。

(1) 场地扩声系统设计以达到以下标准为目标:

◆最高持续声压级不低于105d B;

◆主要观众区域的声场分布不均匀度, 宽频带下应为±2d B, 2k Hz主频、1倍频程下也应为±2d B;

◆在任何座位听到的, 时延最大的两个扬声器的声音信号 (时延超过10ms) , 其声压差应超过10d B;

◆清晰度指标达到Alcons平均不超过10%、CIS平均不超过0.87、STI平均不超过0.75等标准;

◆扬声器系统的频率响在45Hz~12.5k Hz范围内至少应为±3d B;

◆扩声系统应有较高的传声增益——125Hz~4000Hz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0d B, 没有明显的声反馈;

◆声音覆盖区域内的频率响应特性良好——以125Hz~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 B, 在此频带内允许±4d B的变化 (1/3倍频程测量) ;63Hz~125Hz和4000Hz~8000Hz的允许变化范围如图2所示;

◆扩声系统无明显噪声;

◆扩声系统的处理设备采用网络数字化音频设备, 设备高度集成化;

◆系统应在扩声控制室设有远端监测、控制设备, 采用简洁的电脑操作界面;

◆系统应配置多种保护措施和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扬声器组的外形和安装位置应不影响场地的整体风格和美观;

◆扩声系统的安装应牢固可靠, 保证安全, 并充分考虑到便于今后调试、维护、检修等;

◆场地和各功能房充分预留常用音频接口, 方便各种临时或永久的音频信号插入或拾取;与外部系统连接的接口均配以音频隔离变压器;

◆扩声系统能实现与紧急广播信号的联动强切, 与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信号、大屏幕显示系统信号及其他音频信号的互联, 与外部广播电视转播系统和内部有线电视、FM广播助听预留信号的互联;

◆为方便工作人员互相沟通, 需配备性能优良、使用方便的内部通信系统。

(2) 场地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还包括:

◆主扬声器系统包括悬挂于中央悬挂记分牌装置外部正上方的六组垂直线性阵列全音域三分频扬声器系统, 以及六组根据覆盖范围以及与全音域音箱能量配比组合成的, 大小不一的线阵列配套超低频音箱阵列 (用以补充低段频率的覆盖和听感) ;所有扬声器组均可升降, 便于检修维护;

◆主扬声器安装位置距场馆地板高度应不低于15m, 出于对保证中心悬挂记分牌视线良好的考虑, 可再略高一点;

◆辅助扬声器中服务于比赛场地的, 应安装于中央记分牌下面, 尽量隐蔽起来, 并预留出广告板的空间, 因此六只全频音箱不但要选用声压高、音质优的三分频产品, 箱体体积也要尽可能小巧;六只全频音箱中的两只主要覆盖评论席, 其控制要与其他覆盖比赛场地音箱完全分开;为提高三层看台处的扩声清晰度, 在外圈马道下配置24只与覆盖比赛场地音箱相同要求的产品用于延时补声;场地里再设置六只流动返送音箱以配合多功能需求;

◆由于比赛场地除了供NBA比赛使用外, 还经常会供冰球比赛使用, 而冰球比赛时赛场周围会竖起安全挡板, 给扩声系统对挡板后前几排观众的直达声覆盖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在中圈马道下设置至少十只号筒型扬声器, 以消除挡板后中高频直达声的覆盖盲区;

◆除了流动返送的功放应靠近接口所在位置摆放外, 其他固定安装扬声器系统所需的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信号处理器应放置在中央马道平台的标准设备机架内。

在四层控制室设置一个装备齐全的控制位置, 方便操作人员俯视一层的赛事。数字音频网络和数字主控调音台等扩声系统控制设备可根据使用需要任意接驳场馆内任一扩声系统连接盒来实现流动使用。

中央控制室借助数字网络通信技术和各子扩声系统相连, 实现对各子扩声系统进行远程遥控、状态监控、音量调节和网络音频切换等功能。扩声系统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

分布于比赛层六个位置的扩声系统接线盒设有输入和输出面板, 以便连接麦克风、返送扬声器、内通系统设备、光纤系统设备、数字音频网络系统设备和其他所需音频电缆。球场两侧中央位置的扩声系统连接盒“JBA”将包含多个多通道电缆连接器, 以便球场边区域所使用的多路音频设备可通过“蛇形电缆”连接到终端连接扩展盒。

3.2 评论室音频系统

在四间评论员室设置可直接接入主扩声系统数字音频网络的音频输入及输出设备, 包括接驳本地话筒、耳机的设备, 供现场评论及电视转播使用, 并可实现本地扩声及转播现场扩声的自由切换, 包括跟随主扩声系统进行消防广播优先强切。系统可同时处理四间评论员室的语音信号;评论员室之间实现音频信号互通, 可实现其他扩展功能。

3.3 辅助收听系统

为帮助听障、眼障人士, 应提供专用无线FM广播系统, 与固定频率接收机一同使用。接收机可在比赛馆座位区的任意位置使用, 在观众大厅和休息室中性能会降低。FM发射器和天线放置在马道上。FM广播内容主要为现场评论解说。由于NBA在世界上拥有众多球迷, 来自不同国家的球迷有不同语种的收听要求;因此, 该FM广播系统可提供四通道评论和两通道现场音频, 不但能满足残障人士的使用需要, 也可扩展成供正常人士现场收听母语评论使用 (如果有此需求) 。

在文字记者席、新闻采访室区域以及餐馆或俱乐部, 也应提供辅助收听系统和多通道接收器, 配备两套便携式助听系统, 供某些特别活动 (如大型新闻发布会、赞助会议等) 使用。这些区域内的视听系统的设计应注意向便携式助听设备提供输出。

3.4 包厢音频系统

虽然60间包厢为半敞开式, 但主扩声系统的直达声还是会有大部分被遮挡而无法为之提供良好的覆盖;因此在每个包厢均需配置廊檐悬吊式音箱进行补充扩声, 并通过增加少许硬件实现独立扩声。每间包厢都配置墙控面板, 供贵宾选择性收听节目和控制音量。节目内容为现场扩声、一个固定频道的FM广播和两个现场评论语音节目, 支持消防广播优先强切。

3.5 酒吧音频系统

四间酒吧配备本地独立的扩声系统。每个酒吧内, 均有12只壁挂扬声器根据立柱的位置平均放置。系统可使用本地麦克风、AM/FM、电脑音乐播放系统, 且提供了录制音乐的连接输入口。因系统须能够实时播放现场比赛广播, 故需设置可直接接入主扩声系统数字音频网络的接口、DSP设备等。

为了方便控制, 另设一套集中控制系统, 使用大尺寸有线及无线触摸屏, 提供音响系统节目的输入、响度以及输出区选择的控制, 电视机控制 (包括开/关和频道选择) , 照明控制 (只提供软件编制及控制接口) 功能。有线触摸屏固定在设置音频接口的墙面上, 无线触摸屏则由工作人员流动使用。

3.6 餐厅音频系统

餐厅面积比较大, 层高较高。因此, 其扩声系统采用高品质同轴八寸吸顶全频扬声器均匀分布的模式;根据方便使用的原则, 设置四个多功能数字音频接口;其他方面的要求与酒吧音频系统一样, 特别是也需要配置相同的集中控制系统。

3.7 VIP俱乐部休息厅音频系统

俱乐部休息厅 (共三间大厅、一间小厅) 对扩声系统的基本要求与酒吧相似。但由于俱乐部休息厅是贵宾休息娱乐的场所, 所以在喇叭方面除了要设置高品质八寸同轴全频音箱外, 还要设置吸顶超低频音箱, 以扩展低频下限, 提升音质、听感;在声源方面要增加蓝光DVD和i Pod的接口, 扩大收听选择范围, 真正提供贵宾级的享受。

3.8 文字记者席音频系统

文字记者席音频系统的作用是方便新闻解说员向专职文字记者区域和工作室发布通知, 因此应采用独立扩声, 采用吸顶扬声器配合音量开关来使用, 并可切换收听现场扩声内容及进行消防广播优先强切。在三个工作台面下均设置广播话筒接口, 方便不同记者使用。

3.9 主队更衣室音频系统

主队更衣室音频系统供主队比赛前后休息时使用, 可以利用蓝光DVD、电脑音乐播放系统、AM/FM调谐器以及方便球员放送自己所带i Pod机内音乐内容的i Pod底座, 帮助球员放松。该系统还可配合无线话筒, 用于教练的现场战术指导和赛后技术分析。

3.1 0 零售店音频系统

零售店是体育中心重要的经济收入支柱之一, 需配备简单的扩声系统及控制系统——可独立于场馆比赛用扩声系统之外每周七天运行, 同时须是消防紧急广播系统的一部分。零售店音频系统的信号源 (包括蓝光DVD、电脑音乐播放系统、AM/FM调谐器及i Pod底座) 和控制设备位于零售区, 方便零售店控制音频和选择视频节目;喇叭同样采用高品质八寸同轴全频扬声器, 功率大小及数量根据房间的层高和大小来选择和配置。

3.1 1 转播信号系统

由于NBA比赛是非常热门的节目内容, 很多电台、电视台都会参与转播;因此必须预留足够多的转播信号通道 (128路以上) 、采用常用音频格式 (AES/EBU、模拟等) , 如果电台、电视台还有其他要求, 可通过简单增加硬件设备来轻易实现。

3.1 2 内部通信系统

为方便工作人员在比赛时的相互协调, 须提供一个36通道、矩阵式、高兼容性的内部通信系统。该系统提供最少四个专用的通道 (可根据场馆管理的需要提供更多) , 供主要技术群体, 即灯光、音响、视频、机械等专业的工作人员使用。该系统支持自动操作;不需要或要求很少的专业操作员操作, 各专业的工作人员便可与系统中的其他人员对讲。该系统可通过预先编程或临时通过通道选择器来进行通话路由选择, 方便组合选择使用内通通道。系统在可活动的位置使用腰包及带话筒的耳机, 在固定使用位置配置多通道基站, 以确保提供良好的收听状态, 同时又不影响到各专业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系统提供一套四通道无线对讲系统、对讲机接口及单功对讲机作为整个内通系统的一部分, 以便在无固定接口区域及工作人员流动范围非常大时使用。

系统还需配置各类接口, 以便接驳转播车内通和摄像机系统的内通, 真正实现各专业间无隔阂的协调沟通。

3.1 3 媒体采访室音视频系统

比赛层的采访室供记者向教练和队员进行电视采访使用。因此, 媒体采访室需设立独立的音响系统及电子会议系统 (包括“2+1”同声传译系统和配套的视频显示系统) , 为媒体采访提供扩声和信号连接接口。

采访室扩声系统在房间前部提供麦克风输入接口, 通过该接口可连接到房间后部存放的音频分配和放大设备的设备架。吸顶扬声器系统覆盖整个房间。当采访室本地扩声系统未启用时, 该系统可接收来自公共广播系统和比赛现场扩声系统的音频信号。通过采访室控制面板可选择可用信号。

视频方面, 设置摄像监控系统及硬盘录像机, 以便进行现场辅助记录;显示部分采用可电动升降的, 5000ANSI流明以上的DLP投影机, 配合120寸电动投影幕供现场演示用, 配置一台50寸等离子显示器供主席台监看使用。

3.1 4 公共/紧急广播系统

公共/紧急广播系统的牵涉面遍及室内、室外, 范围非常大, 功放组之间、呼叫站接口与前级设备间均会有长距离传输, 因此整个广播网络需采用数字化设备, 利用先进的光纤技术来进行远距离传送。

(1)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背景音乐系统以听音乐的人意识不到声源的位置, 实现柔和、清晰的音质为设计目标。其设计指标应为:

◆室内声压级均匀, 可懂度和清晰度等主观评定指标良好;

◆背景音乐声压级为60~70d B, 平均声压级较噪声等级高3~5d B;

◆在100~12000Hz频带内的重放特性比较平直。

(1) 因本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区众多, 背景音乐系统须进行多分区设置, 具备分区广播、广播传呼、业务广播等功能——特别是在售票处和各大出入口处。

(2) 背景音乐系统应能向体育演艺中心的公共场所及特定区域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背景音乐广播。该系统平时播放背景音乐;进行业务广播时可切断背景音乐;发生火灾时, 与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联动, 构成紧急广播系统, 实现火灾和紧急事故的广播。

(3) 借助该系统, 可在广播控制室, 通过有线方式向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节目;可以通过设在消防控制中心及其他特定地点的呼叫站, 同时对所有的分区播出业务广播、呼叫广播, 并可在特定分区插入业务广播、商业广播和通知等。设在售票处、比赛场等处的呼叫站可以在特定的分区播放业务广播、商业广播和通知等。

(4) 系统应能够对外同时提供不少于四套的背景音乐;支持用户人工控制播放背景音乐、商业信息, 也支持通过主机内的时钟定时器定时启动播放。

(5) 系统的各个构成单元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 以便根据业主要求灵活地进行组合, 扩展方便。

(6) 系统应根据各区的功能特点, 通过控制主机从背景音乐源中任意选择适合各区的音乐内容, 且应能保证同时对各区放送不同的背景音乐节目, 并通过控制主机将音量调整到合适水平, 输出至相应的背景音乐放大器。广播的优先级顺序由控制主机预先设定。

(7) 背景音乐系统的组成要求如下:

◆体育演艺中心根据建筑的整体性和“可分可和”的管理原则在内部分别设置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的广播控制中心、语音分呼叫站, 供两者各自单独使用;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业务及消防广播中心, 供统一使用;

◆系统应采用由微处理机控制的矩阵系统, 采用国际先进的CPU微处理机结构、先进的矩阵输入输出形式、菜单功能显示, 可通过软件控制任意编写程序设定、联动设定、消防设定等, 应用起来既灵活又方便, 可以满足今后的修改和扩充的需要;

◆系统应具有功放故障自动检测功能, 且所有的检测工作均可在不中断背景音乐及呼叫广播的情况下进行;

◆无论是消防员专用话筒还是系统的遥控话筒 (呼叫站) 均应有LED指示灯以显示故障信息;

◆系统主机应具备内部时钟功能, 可以实现以星期为单位的定时编程广播;

◆在控制室设置监听面板, 监听喇叭回路的音频信号;

◆各系统的音源 (卡座、CD等) 、话筒、扩音设备、广播区域选择器、主机、功率放大器可放置在统一的总控制中心, 功率放大器也可分别放置在邻近弱电竖井或配电间中;

◆中心设置分区呼叫话筒, 可以对每一区进行广播, 并可设置不同输入信号的优先等级, 满足各分区的各种广播需求;同时, 呼叫站具有预录信息和提示音监听功能;

◆通常广播系统应能实现功放自动备份切换功能——一旦某台功放发生故障, 系统备份功放将能自动接替故障功放, 无需人工更换功放输入输出线路;

◆系统具有通用计算机通信接口, 支持通过外接PC及管理软件对系统进行监视、系统配置和参数设定;

◆系统实施后语音清晰、自然, 音质良好, 支持多种方式信号输入、单通道输出, 可靠性高, 能提供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广播规定的消防广播功能, 提供多语种自动广播功能。

(2) 紧急广播系统

紧急广播系统以听音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听到清晰、准确的声音为设计目标。其设计指标为:

◆声压级为90~105d B, 平均声压级较噪声等级高15d B;

◆在100~6000Hz频带内, 可懂度不低于0.7 (STI高于0.5, ALCons低于12%) ;

◆功放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的,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

(1) 紧急广播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采用合二为一的工作方式, 即共用控制主机、部分扬声器 (部分区域只需要紧急广播) 和分配网络;严格依照消防分区划分紧急广播分区, 在紧急广播分区的基础上, 按照功能区域细分公共广播的分区。在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 无论包厢、走廊、大厅、酒吧、休息室及其他区域背景音乐系统音量开关的状态如何, 均能实现自动强行切换, 并以最大音量同时向事故区、相邻层和相邻区播放火灾广播 (疏散与警告信息) 。紧急广播系统功放的配置应能够满足必要时对全部区域进行广播的需求。

(2) 紧急广播系统的功能要求如下:

◆一旦紧急广播被遥控话筒或其他外接设备 (火灾报警系统) 紧急启动, 广播系统的其他功能 (背景音乐、一般广播等) 即被暂停, 系统仅执行预录的两种消防自动语音广播 (警告和疏散广播) 或消防话筒的手动广播, 直到紧急广播状态解除;

◆紧急广播系统设备本身不应配置任何电源开关以关闭设备电源, 能确保系统于任何时间均可立即执行紧急广播;

◆紧急广播系统应能在两秒内实现紧急广播;

◆紧急广播的信号音和语音信息 (包括警告和疏散内容) 均应以数码方式记录在语音存储卡内, 具有不老化、不丢失等特点, 并能向所有区域播报;

◆紧急广播系统应具备系统检测功能, 且该功能为标准配置, 相关检测设备能使系统操作人员确保系统于任何时间均能运转正常;紧急广播的检测应采取软件设置启动模式, 无需进行实际的紧急广播,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慌乱;

◆紧急广播系统应能实现功放自动备份切换功能——一旦某台功放发生故障, 系统备份功放将能自动接替故障功放, 无需人工更换功放输入输出线路;

◆紧急广播系统应能借助数码语音播放卡实现两种预先录制的不同紧急广播信息的播放;系统应能分别编辑、记录警告信息和紧急疏散信息, 可以编程实现紧急广播的先后排序, 使广播的内容易于理解;

◆紧急广播系统预先录制的信息应作为主机系统的组件存在, 主机系统应能对其进行恒定监听;一旦发生故障, 系统应能于遥控话筒 (带有键盘及液晶显示屏, 可显示各种故障种类并发送、播放预先录制的指令信息) 或外部故障显示设备上予以指示;

◆紧急广播的语言至少应包括汉语、英语等国际标准语种,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标准;遥控话筒上应留有操作提示语等标牌的位置, 以便用户粘贴相应管理信息标牌, 为操作管理提供方便。

4 设计关键点

(1) 设计标准的把握

系统设计指标保证达到国家一流水准和NBA国际标准。

(2) 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无论如何优秀的系统构思, 如果没有设备作为支撑也是无法实现的;扩声系统的建立正是以设备、器件为基础的。

NBA场馆采用先进的、大型场馆成熟运用的线性阵列扬声器、数字网络控制功率放大器;监控系统可实现本系统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的通信功能;采用“星型+环型”的高可靠数字网络架构;采用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双备份冗余系统, 可兼容各种数字音频格式;采用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与供演出用的流动扩声系统组合的模式。

(3) 场馆声学特性指标设计

声学特性指标是一个电声扩声系统完成后应达到的最低标准, 此标准作为系统验收的参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主扩声系统能为场馆内所有座位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语音和音乐效果, 音质效果等同或超过近期建成的全球其他NBA场馆。

(4) 完善的控制系统设计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扩声系统采用数字网络通信技术,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各子扩声系统的远程遥控、状态监控、音量调节和网络音频切换等功能, 整体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场地扩声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体现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先进程度, 以及智能化和集成化程度。NBA场馆音响系统控制设备位于四层的一个设备齐全、视野良好的控制室, 可方便操作人员俯视整个赛场的赛事。为方便信号无损传输并使之易于控制管理, 整个场馆的音响系统基于数字音频处理 (DSP) 系统设计, 利用数字网络硬件和电缆将音频信号组网分配到场馆内的各个系统, 尽可能减少A/D、D/A、D/D转换环节, 以减少系统延迟和信号损耗。这种传输方式是基于Cobra Net技术 (采用以太网传输架构) 的, 全点双工双向传输 (除系统本身利用交换机组成环网外, 还可利用局域网组成一个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从而保证无论哪一点出现问题, 音频数据都可以通过其他路径传输到指定输出端口;再加上可与DSP系统互为备份, 保证了系统工作的高安全可靠性) 。另外, 通过局域网, 音频网络还可经总路由器访问Internet, 除可方便更新软件、固件外, 还可方便远程登录诊断和维护 (密码保护) 。

(5) 扬声器系统的布局和选型至关重要

由于最终的声学特征指标将直接由扬声器系统的布局和选型决定, 所以扬声器系统的布局和选型是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对于NBA场馆扩声系统而言, 扬声器选择的主要原则为:

◆选择满足声压级、频率传输特性等硬性指标要求的产品;

◆选择指向性控制能力良好、指向角准确、边缘衰减效应好的产品;

◆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 选用全频系统, 尽可能提高音质;

◆充分考虑质量、吊挂等安装便利性条件以及防水防潮等使用条件。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 工程技术人员还应通过一定的理论推导、计算机声场模拟以及实际经验来进行扬声器的选择。

由于综合性体育馆的室内混响时间可以有效控制, 扬声器特性又可满足集中式布置的要求, 因而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采用了集中悬吊扬声器系统的方案。场馆不仅需要满足各种形式体育比赛 (以NBA比赛和冰球比赛为主) 的使用要求, 还要满足大型集会现场和转播的使用要求。鉴于某些大型表演是很多年才举办一次的, 如果采用能用于大型文艺演出的固定设备, 可能要花费几百万、上千万元, 考虑到场馆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采用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与供演出用的流动扩声系统组合的模式。

场地扩声系统主扬声器装置选用12组高输出、相对轻质量的线阵列全频扬声器和低频扬声器组覆盖活动及一、二层看台, 将之均匀固定悬挂 (可电动升降检修) 于中央悬挂记分牌装置的外部正上方、顶棚下弦下以覆盖观众席区, 在实现均匀覆盖的同时保证不影响悬挂记分牌的视线;选用一组辅助扬声器置于记分牌下以覆盖比赛场地, 最低点高于地面15m以上;在外围马道处均匀安装24只补声音箱以覆盖三层看台, 提高三层看台的扩声清晰度和整场的扩声均匀度指标;根据需要将6只返送扬声器流动放置于比赛场地内, 供演出或场地发言时的舞台监听用。功放选型主要应考虑阻尼系数等要素;主扩声音箱和辅助音箱所用功放柜放置在斗屏上方的马道平台处, 补声音箱的功放柜则分别安装在外围马道的四个位置上, 流动音箱所用功放柜不固定安装。各功放柜控制部分均采用具有DSP功能的Cobra Net数字音频处理系统。

(6) 各附属用房的音频设备要周全考虑

为确保NBA比赛现场直播及卫星转播的成功, 评论员室、内部通信系统、媒体采访室的音频设施同样需要重视。

(7) 丰富的接口要保证

为了将扩声系统设计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开放性平台, 使之能够满足各种形式体育比赛及大型集会现场和转播的使用要求, 场馆内需要提供丰富且具有良好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接口。根据NBA及中国国家体育场馆相关标准的要求, 一些部位, 比如重要入口的安检和检票口, 比赛区域, 运动员检录、热身区域, 工作人员休息区, 媒体信息区, 贵宾休息区等, 需设置独立流动扩声系统, 以实现普通扩声功能。为能使公共广播及消防系统的紧急信号能够在场内播出, 扩声系统与公共广播系统留有接口, 且具有消防广播强切功能;主扩声系统与电视电台转播系统、大屏显示系统、计时记分系统、辅助听音 (FM) 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及中央控制室等均可实现信号的互联;所有与外部系统进行联络交换的信号均采用隔离变压器进行信号隔离, 以防止外来干扰进入主扩声系统。

5 结束语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扩声系统设计和布局的每个细节均经过设计师精心考虑, 设计严格遵循NBA、AEG标准。项目建成后经过NBA、亚运会赛事及多场高水准演唱会的使用检验, 充分展现了其丰富的声场魅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扩声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理念, 包括设计目标、技术路线、系统功能及指标、设备功能及指标的确定等。

关键词: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扩声系统

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篇2

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在苏州演艺中心的应用

霍丽丽1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嘉定 201801;

摘要:介绍苏州演艺中心,采用智能电力仪表、智能断路器,采集配电现场的各种电参量和开关信号。系统采用现场就地组网的方式,组网后通过现场总线通讯并远传至后台,通过Acrel-2000型电力监控与电能管理系统实现变电所配电回路用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关键词:演艺中心;变电所;智能电力仪表;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

0 概述

苏州演艺中心是由苏州市政府斥资4.5亿元全力打造的,是苏州市中心目前最大的集演出、会展、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苏州演艺中心二期工程位于金门与景德桥之间的古城河畔 与一期工程隔水相望,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 规划设计建筑总面积30100平方米,其中地上约15530平方米,地下约14560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苏州演艺中心二期工程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把现代气息与小桥流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工程完工后,横跨古城河两岸的苏州演艺中心将成为苏州市文化产业的新地标。本次项目主要涉及其中二期工程的低压配电所部分。1 需求分析

为保证生产管理用电负荷的统计与分析及对危险源实时监控。需要对生产现场的低压配电柜、供电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进行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控。一旦监控点被监视参数异常,能够及时检测报警,有关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自动抄表功能节省了人力物力,功率趋势曲线功能能够直观的显示各回路的工作状态与时间,方便用户找出非正常用电回路并且及时进行整改。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演艺中心的配电室低压柜。供方产品应具有高安全性与可靠性、易于扩展、便于维修与维护。供方提供的产品应至少满足本技术条件,但不仅限于此,其技术性能应满足对配电室数据监控的要求。数据采集

自动采集现场所有电量仪表的模拟量数据,自动采集现场开光状态以及故障状态等开关量数据。支持实时采集、自动周期采集(定时采集)可配置周期(1分钟~24小时)。支持数据传输正确性检验,异常数据自动处理。

支持多线程处理机制,提高数据采集效率,能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实时显示采用配电室主接线图直观显示模式,各回路开关断合以及故障状态直观可见。自动采集现场2-31次谐波,生成图表形式,方便进行谐波分析。

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各设备用电数据小时、日、月、年等时间段内的统计、计算。各设备的用电负荷(有功、无功)最大、最小、平均值计算。统计各分站及整体的用电量(有功、无功)。数据查询与展示

要求能方便实现客户端查询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查询,查询界面能适应各级管理人员的要求能够支持灵活的条件组合查询和对比分析,各类统计分析的数据可灵活采用报表等多种图表方式直观的展示功能。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现场设备层是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智能仪表组成,智能仪表通过屏蔽双绞线RS485接口,采用MODBUS通讯协议总线型连接接入通讯服务器,经通讯服务器到达该配电间监控主机进行组网,实现远程控制。智能仪表现场连接示意

现场仪表以手拉手方式通过屏蔽双绞线(RVSP2*1.0)进行通讯连接,每根总线连接智能仪表数量在20只左右,不同种类的智能装置连接在不同的总线上,然后将数据上传至串口服务器Nport5430I,进而将数据上传至当地监控终端。具体连接示意图如下所示:

进线回路采用ACR330ELH/K多功能谐波仪表,其是针对电力系统、工矿企业、公共设施、智能大厦的电力监控需求而设计的网络电力仪表,它能测量所有常规电力参数,如: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并可监测电压、电流的2-31次谐波分量等多种电参量。并且本仪表带有4路光电隔离开关量输入接点和2路继电器控制输出接点,这些接点可以配合智能断路器实现断路器的遥信、遥控操作。该系列网络电力仪表主要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小区电力监控、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系统及智能建筑等领域。

重要配出回路采用ACR220EL以及PZ96-E4系列网络电力仪表,该仪表主要测量所有常规电力参数,如: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3 系统功能

变电所实时监控系统图为主监控画面,主要实时监测变电所所有回路的运行状态,红色代表合闸,绿色代表分闸。在系统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每路进线和出线的运行参数和状态,可以看到变压器出线侧的所有常规电力参数,如: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有功电度等。如下图所示:

变电所一次系统图

遥信和遥测报警功能,主要完成对低压各出线回路的开关运行状态和负载进线监控,对开关变位和负载越限弹出报警界面指示具体的报警位置并声音报警,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给当天值班人员,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处理。负载越限值在相应权限下可自由设置。具备历史查询功能,如下图所示: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报警功能

参数抄表功能,主要对低压各出线回路的电参数进线查询。支持任意时刻电参数查询,具备数据导出和报表打印等功能。该报表查询演艺中心变电所变压器出线各低压回路的电参数,主要包括:三相电流、有功功率和有功电度。该报表各回路名称和数据库关联,方便用户修改回路名称。如下图所示

电参数抄表

用电量报表功能,可选择时间段进行查询,支持任意时间段电度累计查询,具备数据导出和报表打印等功能。为值班人员提供了精确可靠的电能报表。该报表各回路名称和数据库关联,方便用户修改回路名称。如下图所示,显示办公楼实验楼配电回路的精确用电量,用户可以直接打印报表,可以以EXCEL格式另存到其他位置。如下图所示:

电能报表

系统通讯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系统的组网结构,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同时监测间隔层设备的通信状态。红色表示通讯正常,绿色表示通讯故障。下图为办公实验楼通讯状态示意图。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结构示意图

负荷趋势曲线界面中可直观的查看回路的负荷运行情况。查看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点击画面相应按钮或菜单项可以完成相应功能的切换;帮助用户进线趋势分析和故障追忆,具备曲线打印功能。为分析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直观而方便的软件支持。如下图所示:

趋势曲线图 结束语

在当今配电设施的应用中,商业广场的配电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的Acrel-2000电力监控系统在苏州演艺中心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变电所供配电回路用电的实时监控,不仅能显示回路用电状况,还具有网络通讯功能,可以与串口服务器、计算机等组成电力监控系统。系统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实时显示变电所内各配电回路的运行状态,对分合闸、负载越限具有弹出报警对话框、语音提示、短信报警灯,并生成各种电能报表、分析曲线、图形等,便于电能的远程抄表以及分析、研究,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稳定,为工厂解决用电问题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取得了较好的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致程 周中.电力电测数字仪表原理与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4 [2].周中等编著.智能电网用户端电力监控与电能管理系统产品选型及解决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作者简介:

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篇3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位于广州市萝岗中心城区的南部,北靠开塑大道,南临开创大道。其中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6.5万m2,包括一座1.8万座席的篮球馆及练习馆、停车库、入口广场,项目总投资额约16亿元。该项工程由NBA(中国)、美国AEG集团和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三方强强联合,共同参与设计、市场推广及运营,是继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上海世博演艺中心之后全国第三个集体育赛事、演艺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场馆项目。

比分、大屏幕显示系统能够将精彩的视频、丰富绚丽的图形和标志以及实时新闻和比赛结果等内容用一个强大的控制系统结合起来,可配合演艺中心实现多功能一体的信息传播功能。

2 比分、大屏幕显示系统的组成

比分、大屏幕显示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1)中央吊斗形组合显示屏;

(2)计时记分和显示设备;

(3)一层环场檐口显示屏;

(4)二层环场檐口显示屏;

(5)显示屏系统后台视频、动画、广告编辑系统。

其中售票处另设独立控制RG/LED显示屏。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比分、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设计特色

3.1 中央吊斗形组合显示屏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中央吊斗形组合显示屏设计为4层,由上檐8块全彩LED比分显示屏、中部RGB LED环形显示屏、中部斗形4块全彩LED视频显示屏、侧角灯箱以及下檐RGB LED环形显示屏组成。其中8块全彩LED比分显示屏在体育比赛期间可以显示比分以及赛事有关的信息,在演出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动画,渲染现场气氛;中部和下檐的2块RGB LED环形显示屏可以播放赞助商的广告以及通知等信息;中部斗形4块全彩LED视频显示屏可以在比赛或演出时播放现场的实况,还可以通过编辑中心进行精彩场面回放的操作。

本次中部斗形4块全彩LED视频显示屏采用达科公司Pro Star®系列的PS-10i型号显示屏,其他显示屏采用达科公司Pro Ad®PS-20i型号显示屏。此套视频显示组合系统的LED采用日亚三合一表面贴型号,具有高至2000cd/m2的控制亮度、高清的画面和逼真的色彩、独立的纵横比,能和其他多种显示解决方案配合并从一个控制中心操作等特点,在目前美国NBA球馆设备中都属于一流。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中央吊斗形显示屏的应用,是创新的设计理念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是亚洲乃至世界体育场馆设计的领先者。

3.2 环场屏

环场屏包括上下两层。

一层环场檐口RGB LED显示屏在包厢层。该部分由点间距20mm的表贴RGB LED模组屏组成。整个环场屏高0.64m,周长287.2m。

二层环场檐口同样采用RGB LED显示屏,在上层观众大厅层。该部分也由点间距20mm的表贴RGB LED模组屏组成。整个环场屏高0.64 m,周长320 m。主要用于各类商业视频、动画、图片、文字广告的显示。

环场屏采用了上、下两层环场屏,配合Pro Ad®PS-20i型号显示屏的良好性能,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广告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营造现场气氛。国际演艺中心环场屏的设计在目前NBA球馆的环场屏中亦属于先进水平,北京五棵松篮球馆只有一层环场屏,型号P23。

3.3 先进的显示屏控制设备

显示屏控制设备包括:视频服务器、视频图像处理器、主体及辅助控制系统设备、网络交换机(带光接口)、显示屏控制器。显示屏控制设备与视频显示组合系统共同构成LED大屏幕显示系统,LED大屏幕显示系统图如下:

本次显示屏控制系统采用Venus7000视频控制系统,能够存储图像信号、动画以及广告信息,实时接收新闻信息,并且快速将其与显示程序进行编辑整合,从而达到自动播放和回放功能;图像处理器采用V-Link 4500视频处理器,它通过Venus7000控制器管理并于标准视频设备集成一体,接受来自摄像机、卡片机、DVD、切换器以及服务器的各种信号。V-Link 4500对输入的视频信号采用图像管理滤波器,并且兼容NTSC,ATSC,PAL,VGA,DVI的输入信号。

采用先进的显示屏控制设备能够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无论是比赛还是演出,都能让现场观众观赏到满意的效果。

3.4 精密的计时记分和显示设备

计时记分和显示设备由以下部件组成:6个24s计时器、5个24s计时器喇叭(1个备用)、25块倒计时钟、3套篮板LED指示灯框(1套备用)、5套操作台指示灯条、6个计时记分接口箱、3套计时记分操作台、1台计时记分接口以及1台交换机。计时记分和显示设备主要是为篮球赛事提供完善的比赛规则的具体操作和显示。

3.4.1 计时记分接口(主机设备)

该设备要求性能较高,稳定性强,具有处理及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3.4.2 计时记分控制台

该设备为NBA认可的体育比赛专用控制器,能够设置、显示比赛时间、24s复位/暂停、断电记忆存储功能,具有与记分牌、计时钟、倒计时灯带、倒计时提示喇叭、运动员更衣时钟等设备的连动控制功能;与显示系统集成,能够与LED显示屏控制系统进行双向的实时数据通讯,通过特定控制系统接口实现在LED显示屏上显示实时的比分、时钟及球员统计数据功能;该设备还可同时用于篮球、冰球、排球等比赛项目;控制器整机功率小于200W。

3.4.3 双面透明24s显示牌

双面透明比赛时钟/投篮计时显示器设于篮板正上方与篮板后方,能够显示最长为99min59s的比赛时间和最长59s的进攻时间。可从0到59s的任何投篮时间开始倒计时,满足手动/自动开启功能。在其每一面的周围都环绕有灯条,这些灯条在比赛时间显示为0时应发光。

3.4.4 训练场馆记分显示屏

该记分牌采用高亮度LED制作,具有性能稳定、功耗低、亮度高、可视性好、使用寿命长、可显示多种语言文字符号等优点,尺寸适中,运输安装方式灵活。具有掉电记忆功能,断电后来电可继续比赛;具有交换场地功能,按该功能键,能自动交换两队(人)的比赛信息。

3.4.5 倒计时钟

馆内更衣室设有时间显示器,为挂壁式安装或墙面嵌入式安装,能够提供倒计时功能,显示比赛进行的时间或是当日时间,并与记分牌的时间同步。

特别之处在于该设计采用的PTS精密计时系统是目前NBA采用的最先进的比赛时间计时系统,比赛时间由场上裁判通过相应无线设备控制,并和总的计时记分平台连接,使比赛的时间更加精准,是国内采用的第一套NBA标准的精密计时系统。

3.5 中央吊斗形显示屏升降系统

中央吊斗形显示屏采用达科的Vortek升降系统,通过专用升降系统来悬挂,充分考虑现有屋面钢结构的布局及允许的最大荷载,有效利用设计预留的承力点,设计出合理可靠的固定、连接方式。通过工字钢等合适的构件为升降系统设计、提供安装平台,设定对吊斗形显示屏进行维护的马道和出入口等,将升降系统及吊斗屏系统的重量平均分配到预留的受力结点上。升降系统具备灵活的安装方式,可根据现场屋面钢结构来最优布局驱动机构和悬挂组件的安装位置,并有防故障坠落设计,兼有机制制动和电气制动,与原屋面结构有机融合,在机械制动失灵或断电情况下皆能有效防止坠落,具备相应的安全供护机构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另外,升降系统具有程序预设的功能,对吊斗屏的最高升程及最低升程进行设计,确保可根据不同的赛事应用或娱乐演出需求来自由调节吊斗屏的悬挂高度,从而避免对照度和观看视线造成影响。

升降系统是NBA球馆的要求,是国内球馆首个中央吊斗显示屏升降系统,目前五棵松篮球馆正在改造,其中之一就是将中央吊斗形显示屏改成可升降的。

4 结束语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比分、大屏幕显示及升降系统的应用,将生动的现场视频、紧张的比赛气氛和观众所能想象的一切融合在一起,给予人们视觉上感官上的顶级享受,满足了观众和广告商的无限渴望。总之,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比分、大屏幕显示及升降系统极具特色的设计开创了国内体育场馆设计的新理念,更是体现了智能建筑发展的前进方向,也为广州亚运会增光添彩。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比分、大屏幕显示及升降系统在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的设计特色。

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篇4

岗位描述:

1、推介公司的形象及服务;

2、开拓并维护客户关系;

3、推广公司艺员;

4、公关活动策划与实施;

5、按照公司要求完成任务,

演艺_体育经纪人_星探岗位说明书

任职资格:

1、具有相当的.营销能力,有过 3 年以上营销工作经验;

2、五官端正,外表气质俱佳;

3、有丰富的文化、娱乐、咨询、服务等行业的从业经验;

4、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

5、工作认真细致,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力;

6、具有团队精神;

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篇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日益重视, 近十年来高校基础建设达到空前的热度。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提升的意义已被广泛认同, 高校师生对观演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高校观演建筑作为承担艺术教育的物质空间, 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观演建筑根据规模和服务范围的不同, 可分为城市级、地区级和社区级等级别, 其服务对象、辐射范围、功能定位、投资和运营方式等均有差别。高校观演建筑作为社区级别的观演空间, 以往的不少设计实践往往没有注意到其特点和发展规律, 导致建筑定位模糊, 建设规模和标准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一方面高校建筑的投资有限导致观演建筑标准降低, 无法适应专业艺术教育的要求, 另一方面个别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和标志性, 设施设备投入过大, 运营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早期的非艺术类院校的观演空间多定位为会堂、礼堂, 强调以开会为主的多功能使用, 这一观念极大地阻碍了高校观演建筑的科学发展。

目前国内对高校观演建筑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且较少从使用实态和运营的角度考虑其建设规律。虽然目前对高校观演建筑的使用人群、空间环境和投资运营的独特性有一定的认知, [1]对多功能剧场的设计也有不少成熟的实践经验, [2]但追求以大规模、单一空间适应多功能的理念基本没有变化, 许多观演空间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而且不少观演硬件设施已严重影响高雅艺术进校园。[3]如何适应高校艺术传播、艺术教育和教学的需求, 基于使用目标准确进行决策定位, 严格把控建设标准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下文以广州大学城典型观演建筑的使用运营实态为例, 分别从高校观演建筑的使用方式、开发定位、投资、空间计划和运营效能等方面探讨相应的策划思路。

一、使用方式

作为一种功能多样化、技术性很强的建筑类型, 高校观演建筑是面向学校师生的观演空间, 其使用方式与社会化的商业性观演空间有一定的差异。功能先于形式, 建筑使用方式有决定性的意义。

1.演艺性使用

(1) 学生自发性演出与专业教学

根据对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大讲堂、广州大学演艺中心演艺类活动内容的调查, 除了艺术学院有组织的专业汇报演出和外来的专业艺术表演之外, 正式的演出内容基本为学生自发性的演出。这类演出活动包括综艺活动、音乐会和演唱会等形式, 比如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吉他协会十周年音乐会”及各类晚会等。艺术专业教学, 如艺术表演课程排演、音乐舞蹈教学等内容是高校观演建筑中多功能演艺厅堂承载的主体内容。表1为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学术大讲堂 (多功能演艺厅堂) 在3个月高峰使用期内的排期内容和频度①, 艺术表演课程排演、音乐舞蹈教学使用内容占到总体比例的33%,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使用方式。

(2) 艺术通识教育与高雅艺术进校园

高校的艺术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表演艺术的教育意义和感染力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 音乐、舞蹈、话剧、歌剧、戏剧等专业性的表演艺术, 甚至很普通的综艺表演, 由于观众与演员的共鸣及互动, 其震撼心灵的力量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

2.非演艺性使用

在高校观演建筑的功能设计中, 会议类功能往往是校方最多提出的基本功能之一。而且实践中定位“会堂”的校园观演建筑比定位“剧场”的要多很多, 广州大学城10 个校区的大部分观演建筑定位为会堂就是例证。除学术会议外, 高校中的各种行政会议也比较多, 如果高校观演建筑定位为综合性使用的厅堂, 除了演艺功能之外, 会议、论坛和讲座的使用方式往往占据了较多使用场次。表1 显示出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学术大讲堂在2015 年4 月至6 月期间, 会议、论坛和讲座的使用场次比例为27%, 如果包括学术竞赛则为30% 以上①, 而且学校的许多行政会议并不在大学城开。非演艺性的使用方式还包括各种宣讲会, 包括就业、创业或文化推广方面的宣讲。比例较大的非演艺性使用是高校观演建筑区别于社会商业性观演空间的重要特征。

3.“院团结合”模式下的使用

2005 年3 月, 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广州市艺术学校被划归广州大学, 利用这一契机,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率先在国内实施“院团结合”的办学模式。这是文化体制与专业文艺院团改革尝试, 构建了立体化结构的“产、学、研”互补系统。[4]落实到学院层面则是以艺术实践课程作为“院团结合”的载体, 两团优秀编导或演员担任艺术学院实践课程教师, 教学内容是剧团的经典剧目课程, 其中穿插小型的汇报演出。设计人员回访后发现, 该学院所依托的广州大学演艺中心建筑内部多种演艺空间的排练、演出等物质条件和使用效果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 这一建设模式得到使用方的认同。

二、开发定位、投资和空间计划

建筑往往在投入使用后才能发现一些实际问题。现今观演建筑实践中的许多问题, 并不完全是由建筑设计导致的, 不少归因于前期的策划和决策。下列实际问题对高校观演建筑的开发效率与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使用功能定位, 特别是主体厅堂和舞台的定位;二是技术标准的选择与投资决策问题, 这与前者紧密关联;三是建设规模问题, 包括面积和体积。

1.开开发发定定位位:以观观演演功功能能作作为为多多功功能能使使用用的的核核心心目目标标

当前国内高校大都在走综合型大学的发展道路, 很多学校开办了艺术专业教育, 但教学空间规模往往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音乐和舞蹈专业, 一般除了要求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演出场地之外, 排练室、琴房、教学用多功能厅和若干音乐教室等功能空间必不可少。理想的模式是演出性厅堂与这些专业教学培训空间在一栋建筑中, 集中管理和使用的效率比较高。但是在规划决策阶段, 不少业主或建筑师都比较看重观演建筑的“天然”标志性属性, 往往不愿意把主要观演空间的体量规模做小, 或者让它埋没在艺术学院众多的教室空间体量之中。

2.建设标准、规模与经济效益

高校观演建筑的投资与建设标准问题在实践中非常重要, 对其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功能、规模及声学与舞台技术标准三方面。

首先是主体观演厅堂的功能定位。这直接涉及声学和舞台设施、设备的投入。高起点、前瞻性的投资使得观演建筑的定位标准比较高, 但是一旦达到城市级别的剧场标准, 造价往往又过高。例如清华大学的百年会堂, 是按照大型歌剧院标准设计、建设的, 其模式有其特殊性, 对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作用毋庸多言, 但由于投资较大, 这一模式无法广泛推广。实践中大多数高校均采用折中的做法, 以多功能厅堂为核心建设标准 (表2) 。但多功能厅堂的缺点显而易见, 戏剧、歌舞、音乐、会议这几种功能并不容易调和, 往往导致使用效果不够理想;[5]采用可调混响构造、舞台音乐反射罩的做法, 可以提升厅堂在不同表演功能之间转换, [2]但是其代价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够接受的。

其次是主要厅堂的规模。多数高校的多功能厅堂采用的规模为800~1 500 座, 个别达到2 000 座 (表2) , 这在满足规范的经济性方面有许多合理性, 也符合高校扩招的大趋势。建筑师或业主似乎也乐见于较大的规模。但是这些中型甚至大型的厅堂, 要确保视听效果势必需要增加一定的投入。较小规模的厅堂容易满足建筑声学指标、空调能耗也比较小。例如广州大学演艺中心800 座主厅堂, 按专业歌舞剧演出标准设计、建设, 单方造价约4 500元人民币/m2。其较小的剧场空间也增进了观演之间的亲密氛围, 每逢正式的专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最后是舞台技术标准。舞台机械和幕布的规模、舞台的空间形式与尺度, 有时候往往比观众厅对投资的影响更大, 舞台和后台的机械、灯光、音响等技术设施可达剧场总投资的1/3。歌剧、话剧、戏剧、地方戏、现代歌舞等不同演出形式对舞台及其机械系统的要求不同, 如果加上可变乐池、可变台口、可变观众席等多功能厅堂常见的空间可变措施, 其增加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就高校剧场使用特征而言, 歌剧使用要求标准过高、投资过大, 大多数学校都不会予以考虑;大型歌舞剧的使用标准也较难满足;话剧、普通的舞蹈剧、音乐剧则是普通艺术院系的核心课程。例如广州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实践课程, 剧目内容是岭南音乐舞蹈特色的两团优秀剧目《星海 · 黄河》《广州往事》《永远的广州》《岭南行走》《荔枝香》《潮涌南国》等, [4]现有的建筑硬件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这些剧目的排练。所以, 必须以艺术教学需求来确定舞台的技术标准, 校园主体剧场定位在话剧、普通的舞蹈剧、音乐剧观演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有艺术表演专业的院校而言, 观演建筑按驻团剧场的特点来设计比较合理, 舞台兼作排练用房, 舞台口及主舞台尺寸不应根据观众厅人数确定, 而应该根据实际演出剧目需要确定。[6]

目前国内高校的建设资金来源多为政府, 学校自筹部分的比例并不高。新建的学校往往提出一个平均的造价标准, 观演建筑的造价被压缩得比较厉害。不少学校给图书馆的定额指标往往高于观演建筑, 但观演空间及音乐舞蹈艺术教学空间的投资因为声学品质要求而比普通培训空间高不少, 所以适度的前瞻性投资比较有长远意义。

3.空空间间模模式式与与计计划划

高校观演建筑有多种空间模式, 取决于学校的专业构成、办学理念及艺术教育方向。

(1) 单一功能空间型

传统的剧场或音乐厅多为单一功能的大空间单体建筑形态。作为商业性演出空间或专业性很强的空间类型, 这一建筑空间模式的合理性毋庸置疑, 在使用功能上也比较纯粹。但是, 高校观演建筑的使用主体大部分是非专业的学生、会议使用者、社团表演者等, 大规模的单一型的剧场、音乐厅并不完全适合综合性高校的使用方式。对于专业的艺术院校而言, 则另当别论。

(2) 演艺空间综合型

将多功能剧场与艺术教学、多功能厅、排练、艺术培训空间集成在一栋建筑内形成演艺综合体的空间模式, 使用效率较高, 广受师生欢迎, 也比较利于艺术教学, 但商业演出时可能对教室空间造成一定的干扰。不过从实际调查数据看, 目前高校观演建筑的商业性演出的频率很低, 即使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场次, 每学期也只有1~2场。

多种演艺功能集合的建筑, 需要解决不同演艺空间之间的声学干扰。这是一个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也间接提高了隔声设计的投入。例如广州大学演艺中心, 音乐教室之间的隔墙采用中空的双层墙体, 教室门是隔声门, 但是窗口部分还是不好解决声音干扰问题, 因为窗户总是要开启, 只能在设计中尽量不做落地窗, 房间之间的窗户采用不同角度排列, 玻璃也选择中空玻璃加强隔声, 实际使用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②。

(3) 集群分散型

将多种演艺的教学与观演空间分散于不同的单体, 形成校园观演集群空间的优点在于相互之间的干扰少, 可以按音乐、戏剧的专业特点分别设计厅堂, 避免出现演艺功能过于综合的厅堂, 提升各自厅堂的声学品质, 比较适合专业的艺术院校。它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和校园广场空间有机结合形成室外观演空间。对艺术教学而言, 分散型的高校演艺空间在使用上的效率比综合型演艺建筑略差, 如果艺术排练或培训的空间以艺术学院的教室为主并分散布局的话, 师生会因为上课、排练而在不同建筑之间往返。调查表明, 广州大学城艺术专业学生的闲暇时间比较少, 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训练, 因此空间集中是比较合理的选择。[7]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将可以演出戏剧的学术讲堂与音乐厅分开设置, 在大学城校区中比较有代表性。这在综合型工科大学中并不多见。由于校园单体建筑面积都比较紧张, 分散式的布局一般会造成单体门厅或休息厅面积偏小的弊端。

(4) 与其他校园功能结合型

在没有艺术专业或专业规模比较小的院校, 演艺空间与校园其他功能空间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有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其一, 与学生活动中心结合。根据高校演艺空间多为学生使用的特点, 校园剧场或多功能厅也多设置于学生活动中心内。这种模式可以比较好地与商业空间结合, 并利于对外进行社会开放。

其二, 与图书馆结合。普通高校一般将图书馆作为校园最主要的公共建筑, 其附属的报告厅多半具备一定的规模。将报告厅的功能适当升级为具有演艺功能的多功能厅堂, 也可以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其三, 与学院办公空间结合。其空间关系类似前者, 观演厅堂往往难以成为办公楼的主体。与其他功能空间结合的校园剧场或演艺空间, 需要避免与过于嘈杂的功能类型结合, 比如中餐厅、运动空间等, 以免为主要厅堂空间的隔声处理带来难题。

三、管理模式与运营效能

实践中观演建筑的最大课题之一是运营问题。作为高校的观演建筑, 一次性投资较高, 加上难以完全做到商业性经营, 如果空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其效益就会比社会的商业性观演建筑低很多。

1.院管、校管与第三方管理

校园观演空间的管理主体有学院、团委、校园管委会、物业公司等多类。不同的管理主体有不同的管理机制, 对场馆的运营效率有较大影响。一般而言, 要提高观演建筑的使用效率, 开放性的使用机制必不可少。在学院管理的层面, 可较好整合专业的资源, 但做到开放性的使用较为不易;学校层面的管理往往委托下属机构操作, 对场馆的特性并不能完全熟悉, 难以制定有效的运营程序;第三方管理的优势是可以拓展场馆的使用渠道, 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 但是就综合性院校的艺术学院而言, 本来就紧张的艺术教学空间在学期中间难以有档期用于开放性使用, 只在假期需要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

2.社会化的运营模式

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于聘请物业公司对校园的楼宇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打破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举措, 引入市场机制开放使用, 可以提升运营的效率。高校观演建筑的管理计划除了增加专业型商业演出的场次, 更重要的是调动有效的管理机制, 让普通学生通过合理付费参与到艺术训练之中。对于学院管理的场馆, 需要学院与物业公司的有效协调。

3.使用方式与效能提升

高校观演建筑难以实现有效的市场模式, 一般是依靠合理的使用计划、使用方式来提升其使用效能, 减少资源浪费。

其一, 排练空间的连续使用。这一点类似于校园体育运动场地的运营, 舒适的环境、较低的租赁价格、方便的可达性及合理的排期, 都可以提升其吸引力。演艺排练空间需要有市场化的管理才能提升效能, 传统封闭式的使用方式已不符合现代高校开放性的发展理念。

其二, 空调的使用。这一点直接关系到空间使用的效益。广州大学城集中供冷式的空调模式被使用者诟病, 无法根据不同空间的需求控制空调使用量导致高额的使用费, 用户不得不加装分体空调。

其三, 公共区域的照明。传统的剧场空间多为封闭式, 高校观演建筑的公共区域宜多采用开放的空间模式, 既可以增加使用者与环境的接触, 改变剧场封闭的空间传统, 也能减少公共区域的人工照明需要。

其四, 厅堂的保洁。校园观演建筑的使用主体是学生, 其行为方式没有商业性社会剧场的观众那么规范。在此类厅堂应该执行比普通课室更为严苛的行为规范, 才能保证室内空间环境的耐久性。

其五, 保持自然通风。南方建筑采用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 在观演建筑中同样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不采用中央空调, 而利用简单的手法, 诸如外廊式的布局、开敞庭院都可以起到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四、实证案例:广州大学演艺中心

广州大学大学城演艺中心是一个功能定位比较成功的实例, 其建筑定位与艺术教育结合得比较理想。

1.前前期期定定位位与与空空间间计计划划

该项目开始于2003年, 选址于大学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楼的东北侧, 建筑面积1.11万m2。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规划层面确定演艺中心与艺术楼的空间关系后 (图1) , 即进入演艺中心单体前期工作阶段。当时校方提出的目标是建设1 200座席的会堂, 并配套学生活动用房, 包括排练厅和形体训练室。

2004 年是广州大学城二期建设的高峰期, 校方当时已有“院团结合”的意向。项目组织建设的主体是大学城重点项目办公室, 由于工作内容量大面广, 无法关心到使用方的具体要求, 建筑师与作为使用方的艺术学院多次接触了解到此建筑的艺术教学需求后, 根据造价控制原则提出减少观众厅体量规模、增加艺术培训空间的建议, 将观众厅的容量改为800 座席, 将艺术学院的6 间音乐教室和30 间琴房移到演艺中心, 有关学生社团活动部分改成多功能厅, 便于专业音乐和舞蹈考试 (图2~图4) 。

2005年主体建筑进入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 此时市政府下文确定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和艺术学校归口广州大学直属管理, 结合声学装修工作, 尚有时间按有关专业使用者的需求修改项目技术目标细节, 调整局部空间和设计参数。设计师就各类观演空间的技术特点, 引导业主方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厅堂的技术标准。主体厅堂定位为歌舞剧表演, 兼顾音乐演奏等其他多功能使用, 按建筑声学标准设计, 这是基于教学和学校综合性演出的需求, 并不过多增加投资;专业音乐表演功能则主要由小型多功能厅承担。由于有会议的使用需要, 舞台还是采用传统的镜框式布局, 没有采用伸出式舞台, 观众厅和舞台的声学性能、舞台配备也以歌舞表演为主体, 兼顾音乐演奏功能的技术参数。音乐教室考虑了专业的使用要求。琴房、排练厅、展厅等其他用房的设置, 体现了“院团结合”模式下演艺空间综合化的使用和布局方式③ ④, 比较符合甲方的办学理念 (图5) 。

实践证明, 集中式的综合性演艺建筑适应艺术专业教育模式。“院团结合”的模式实际上提升了使用者对空间品质的要求, 所有专业性的教学空间均按声学和舞台灯光专业标准建造 (表3) 。

2.建建设设标标准准及及投投资资计计划划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由于舞台剧目排演的需要, 舞台机械需要车台、转台和升降台, 但当时政府的一次性投资难以满足, 因而采用空间预留、分期投资的办法, 先保证基本的舞台吊杆、幕布、灯光、音响能够满足一般性剧目排演的需求, 以后分期投资建设有关设备。由于音乐专业的教学需求, 厅堂的声学设计则采用一步到位的办法。

3.使用运营

无论观众还是表演者, 学生无疑都是高校观演建筑的使用主体。使用群体细分为普通学生观众、社团学生、艺术专业学生。表演者则主要是外来的专业团队和演员;社团学生、艺术专业学生通常也是表演者。所以, 观众与表演者在校园观演建筑使用中的角色比较模糊, 相互之间可以转换。

演艺中心的运营由音乐舞蹈学院负责, 对校内开放使用, 一般不对外进行商业演出。专业团体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虽然卖票, 实际也多为赠票。这种运营方式围绕使用主体的教学需求进行, 利用率较高, 即使是主体观演厅堂, 几乎每天都有排练项目进行。

4.使用实态反馈

在该建筑建成使用一段时间后, 对广州大学40 名学生使用者的访谈表明, 演艺中心的建筑使用内容以教学为主, 排练和专业课占36% 的比例, 演出占24%, 学生课余练习占20%, 社团排练使用占20%。出人意料的是, 在学生对演艺中心建筑要素重要性的认知中, “舒适度”被排在第一位, “服务设”施第二位, “艺术活动空间的数量”为第三位, “演出效果”排第四位, “交通条件和周围环境配套”排最后一位。学生重视学习环境本身比重视艺术效果更甚, 经常使用艺术排练和教学空间的同学占32.5%, 62.5% 的被访学生平均每周使用一次培训空间。对于室内环境品质, 50%的受访者认为空气质量良好, 37.5%的受访者认为房间采光良好。

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发现, 学生和专业表演者、教师等群体一致认为广州大学演艺中心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演艺功能的配置比较齐全, 主体观众厅、舞台的视听效果比较专业。按建筑声学设计的观众厅和镜框式舞台得到了使用者的认同。建筑的室内空间布局、交通流线也得到好评。

差评主要来自外廊的设计, 广州夏季多雨, 走廊积水影响高频率的教学使用, 这也是外廊式建筑的共性问题;另外, 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不足影响了观演舒适性。由于主体观众厅并不是按照商业性演出的要求进行设计, 休息厅的面积偏小造成公共设施不足。

学院在建成后局部增加接待房间的改动, 反映了总体规模的局限, 面积限制致使教学空间紧张, 日常艺术教学外聘老师较多, 凸显接待空间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 查阅“大众点评”网关于广州大学演艺中心的评论④, 发现作为参观者的普通学生对这个建筑看法主要有几点:建筑设计的形式获得广泛的认同, 被认为很大气, 体现演艺中心的气质;演艺空间的配置规模比较充分;文艺表演活动比较多, 人气较旺;开放性排练空间的使用方式 (校内学生可办卡使用琴房设施等举措) 得到学生的好评。这些评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建筑的实用性。

对使用后的评价调查表明,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师生对该建筑的使用比较满意。唯一不足的还是规模, 学院的扩招计划导致教学空间愈发紧张。这个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前期极具前瞻性的决策策划, 所采取的模式是当前国内综合性院校发展音乐和舞蹈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要范例。

结语

高校观演建筑是社区级观演空间的重要代表, 也是在社区层面推广高雅艺术的契机及空间载体。这类建筑在综合性大学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它在使用方式、开发定位和运营模式方面与社会化的商业性观演空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的实践有不少项目是直接照搬商业剧场的模式与标准, 造成了建筑使用效益不高、资源浪费的弊端。

这类建筑的开发建设, 在建设前期首先需要建筑师和业主方、使用方的深入沟通, 确保科学合理的策划与定位, 避免重复以往的错误。高校观演建筑的非经营性是其基本的定位坐标, 其实践中的功能定位往往受学校是否有艺术专业办学的影响较大, 不应用一种模式应对所有学校的发展需求。调查表明, 学生使用为主、院团使用为辅的使用方式是高校观演建筑的运营常态;扩大非艺术专业学生使用面是提高利用率的途径。抓住各个学校的使用特点, 把握好前期项目决策的关口, 从前期决策到项目的使用运营, 建立有效机制促使建筑师、声学顾问、舞台顾问多方合作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典型观演建筑使用方式的基础上, 结合其使用及运营的实践经验探讨其建设规律, 并从建筑功能定位、建设标准与规模、经济效益与运营效能等方面, 总结高校观演建筑的开发定位及相应设计对策, 以期为未来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观演建筑,使用方式,开发定位,空间计划,策划

参考文献

[1]彭相国.浅议校园剧场设计—以清华大学百年会堂为例[J].华中建筑, 2012 (1) :43-45.

[2]项端祈.演艺建筑—音质设计集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程竹.高雅艺术如何更好走进校园[J].小演奏家, 2014 (7) :28-29.

[4]马达, 董皞.“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人民音乐, 2011 (1) :47-49.

[5]章奎生.演艺建筑工程设计建设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6 (4) :40-44.

[6]张三明.关于驻团剧场与租赁剧场的设计[J].演艺科技, 2014 (11) :26-28.

上一篇:不一样的体育课论文下一篇: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