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幼儿

2024-08-05

孤僻幼儿(通用3篇)

孤僻幼儿 篇1

一、前言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环,“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而作为幼儿教育的载体,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形形色色的儿童,幼师需要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指导他们。而最特殊也最难以教导的莫过于性格孤僻甚至是有自闭症的儿童了。

据资料记载,截至2007年,中国幼儿(1~14岁)患自闭症的人数为722.58万人,患病率为0.645%。而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大多有与人交流的障碍,不喜欢与包括家长在内的人交流,更加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保持固定生活模式,有言语障碍,坐不住、活动过度,可以说他们是一群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小孩,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不喜与人为伴的孩子都是自闭症患者,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自闭症:(1)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2)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动严重缺乏;(3)有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过于文静,胆子小会被误认为是自闭症,而其实他们只是性格孤僻而已。

二、如何对待性格孤僻的幼儿

研究发现,幼儿孤僻的形成,除了本身性格原因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如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而一直与老一辈生活;有些孩子刚刚从另外一个城市搬过来,一下子进入了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再加上语言不通与其他幼儿无法交流从而导致更加孤僻。如何对待性格孤僻的孩子以避免他们成为自闭症患者,这是幼师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 幼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孤僻幼儿

孤僻的孩子不一定是不愿意与人交流,仅仅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过于自我,有过于保护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只要拥有了打开对方心灵的钥匙,教师便能与孤僻小孩成为朋友。

那么那把打开心门的钥匙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在开学的时候就要非常细心地观察班里的每一个幼儿,看他们是不是与别人有不同的地方,然后分析其不一样的原因在哪里;如果真的有一些心理障碍,就要马上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免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

2. 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

幼儿园的任何教育工作都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的。幼儿孤僻的性格首先是来源于家庭,所以,在帮助孩子走出“自我”的过程当中,幼师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一是引起家长重视。现今社会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对孩子疏于照顾,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什么都不管不顾了。面对这种错误的思想,幼儿园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家庭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让他们放更多心思在孩子身上;二是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欣赏美丽的世界,让他们不仅在身体上,还能在心灵上得到一种调节和疗养。家长也要多多支持他们与人交往,多带孩子走亲访友,让他们从与别人的交流当中得到乐趣并产生兴趣。

3. 幼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幼苗需要爱心浇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可亲,感到幼儿园像家一样的温暖,这点非常重要。

老师们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以慈母般的爱和温暖去感化他们坚硬的内心。特别是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多给予一些关注和行动。譬如帮他们梳头发,帮他们擦汗,给他们细心地修剪指甲、系鞋带。每天早上当他们到达幼儿园的时候可以把他们温和地抱在怀里,轻轻地爱抚着他们的头,拉拉手,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先有安全感。课堂上或是游戏中有意找他们回答问题、交谈或一起做游戏,在众人当中给予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谈话和游戏中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为孩子们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幼师要首先考虑让孤僻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首先是教师对待孩子们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温馨的心理环境。严格的老师现在已不再适合新的教育模式,现在几乎每一个幼儿都喜欢亲切、和蔼、爱笑的教师,如果老师像妈妈一样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安全感、信赖感,孩子的戒备心理也会很快地放下,从而融入集体。要把教师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蹲下来说话”到“娃娃音”的教育,这些小细节和小动作都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每天也可以多抱一抱孩子,亲一亲孩子,让孩子感到幼师真心实意的情感。

三、结语

中国有一大批孤僻儿童存在,好的教师懂得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个孩子,同时也应该将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分类教育,尤其是孤僻幼儿,更需要老师倾注心血对待,以诚意为钥匙来开启他们的心门,任何孤僻的小孩都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找到它,与孩子一起探讨它,或者只需要与孩子同时享受它,那么孩子自然会乐意与你成为好朋友。

孤僻幼儿 篇2

如何克服孤僻?

1、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

可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便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2、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和他人。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缠绕;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恃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忧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命不凡,认为不值得和别人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

3、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建议你尝试以下几种做法以提高自信:

(1)适时地进行自我激励。

在JS面授班上,老师有没有让每个学员都站起来大声地说出一句自我激励的话?这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卢梭曾经说过:“我不比别人更好,但我就是我。”这句话让我很受鼓舞。当我确实不如别人时,我会对自己说:“我会抓紧锻炼自我,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对自己说:“只要全力以赴就不是愧对自己;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就会做得更好。”

(2)重新审视自我。

你有没有试过在一张纸的左面列出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右面列出弱点和不足,不假思索地尽情罗列,然后再归类整理。此时,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平时没有太留意过的长处,而且优点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缺点的数量。

(3)培养某方面兴趣。

在自己的优点、专长、兴趣中,找一样(刚刚开始时,一样就够了)来加以特别培养、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虽然还不是专家,但在小圈子中,一提到某件事,大家都公认非你莫属了,专长不必太困难如弹钢琴,气功治病那么高深莫测,可以简单至做蛋糕、剪头发、游泳、看星星、记电影的中英文名称……什么都可以,有了专长,就有机会做主角,做主角,自然神采飞扬!

(4)必要的时候应该放弃。

与他人不必要的比较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应该放弃,百分之百的完美主义标准应该放弃。运用“二八定律”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即十件事情中做好了八件就应该感到欣慰和满足。

(5)计算已做妥的事。

计算自己做妥的事而不是检讨自己还有多少件事没有做。人还没做的事永远多过已做妥的事,如果老想着这个没做,那个没做,便会愈想愈沮丧,真的会觉得自己能力低,无效率,大为失意。但已做妥的工作并列出来,可是长长的一张单子啊,能力还真的高呢,能这样想,立刻便自信心大增,不会萎靡。

(6)肯定自己的能力。

每天找出3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不要把“成功”看成登上月球那么大的事,成功可以是顺利跟医生约了治疗时间,上班交通一路畅顺,处理的文件档案没出一次错等等,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有“成功”与“挫折”之分,一日至少顺利地做了3件事,又怎能说“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呢?知道能把事情做好,等于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你可振作精神。

4、改掉交往中胆小的毛病:

首先,要时时想到自已是一个独立的人,堂堂起正正的人,自已和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可不必“未曾开言矮三分”。人各有优势,通过交往,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只要你有了信心,胆子会壮的。其次,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即把主动和别人说一次话,或主动邀请别人做一件事,当着一次胜仗来看待。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已,我主动与你交往,即使你不理我,我也算取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旦你经常品尝到“胜利”的滋味,你的胆怯心理就会逐渐被克服。

别让孩子陷入孤僻的泥潭 篇3

孤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如果不加注意,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孤僻的孩子往往自卑感强,自信心差。他们很少与人接触,业余爱好少,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而能力越差,自卑感就越强。可孤僻的人往往自尊心又很强,怕别人说他不行,说自己无能,这就会给他造成很多内心的痛苦。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常常由于缺乏排解的途径而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譬如出走甚至自残。

孩子长期在孤独中生活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情感,甚至导致大脑皮层下中枢神经活动的紊乱,造成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发生紊乱以致病变,因此,孤独的孩子大多表现为体弱多病。

孤僻的孩子还存在多疑的问题。他们大多内向、不活泼,自己不愿意与人交谈,看到别人交谈又疑心,怀疑是在说自己,心存疑虑又不去问,总在心里闷着,既影响情绪,又影响学习和生活。

当然,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家长应先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加以防治。

作为父母,如何防治孩子的孤僻性格呢?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和睦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影响至深。如果父母不和,争吵成为家常便饭,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心灵就会受到创伤,因此而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让孩子在家庭中能够有发言的权力,让他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感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如果自我封闭,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孩子会因此而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应以身作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应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努力构建一个健康的、和谐的交际圈子,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

●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有与人交往的机会,在交往中取得情感的认同。譬如,带孩子去朋友或亲戚家做客,家里来了客人,安排孩子负责接待,或者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同学、朋友带到家里来,父母积极支持和欢迎,让孩子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等。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孩子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友谊,愉快身心。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因此,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更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人际互助的乐趣。

●树立孩子的集体观念。

要让孩子懂得,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准则,让孩子知道社会是个大课堂,帮助孩子在群体中树立集体观念。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的身心安全,或担心孩子无法独立处理一些问题,便阻挠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这些行为实际上人为拉大了孩子与集体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合群意识的培养,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势必会给孩子将来的发展留下隐患,反而害了孩子。

●多多鼓励孩子的进步。

家长经常随意批评、否定,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自己做得很差,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评价态度。平时可以经常向孩子介绍一些同学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向同龄伙伴学习;也可以介绍孩子多看一些英雄模范小时侯的故事,增强孩子走向社会、与人合作的意识。一旦当孩子由此表现出某种进步(即使是点点滴滴的微小进步)就充分肯定,使孩子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家长不妨采用一些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扬你,因为你已经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劲,一定做得更好!”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

●戒除不良习惯。

孤僻的孩子多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兴趣,如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孩子长期陷在这些行为中,便形成了极其不良的习惯。他们会对周围的东西不闻不问,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家长有必要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报、取奶、送信等,以让其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德。

●帮助孩子寻找友谊。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正常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全的朋友氛围。孤独是人类的不健康的情绪情感体验,战胜孤独是孩子健康成长、正常发展的前提。爸爸妈妈在矫正孩子孤独症的时候应强调这样的观点:“缺乏真正的朋友才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可以通向心灵的。”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早就一再强调过的。因此,父母要通过孩子的老师、同学、邻居等,为孩子选择适宜的朋友,并积极创造机会,增加其相互交往的机会,一旦孩子有了能够一起学习、活动、游戏的朋友,孤僻感自然会得以淡化。

上一篇:教师教育者的角色下一篇:初中美术课堂海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