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2024-08-05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精选11篇)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篇1

一、角色规范

1.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培养人的活动中,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的思想素质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最好的“教科书”,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学生常会在不知不觉间处处模仿或认同教师。教师以自身人格魅力、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灵魂、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2.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

飞快发展的教育形势,要求教育者必须迅速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一名优秀的教师起码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要善于把知识科学地、艺术地传授给学生。只有博学善教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现代的教育观念,强烈的教改意识

现代教师首先要确立三种基本观念: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个性化,这三化构成了当代世界教育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所应当接受的教育改革的观念。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需要有正确的现代人才观和质量观以及强烈的教改意识,敢于走在时代前列,思考教育应当怎样进行,身体力行地工作。

二、角色适应

1.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时今日,教学单靠经验已是十分不够了,现代教师必须要有自学的习惯及求学的热忱,应集学者、学习者和研究者于一身。教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经验协助成长中的学生学习所不知的事物;同时教师也有其所不知道的一面,亟待进一步的学习,仍需要在学习的旅途上不断寻觅;教师作为研究者要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怎么会、何时会、何地会”的思考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

2.“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

教育家刘佛年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品德上能不能进步,很大程度上与师生的关系有关。”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健康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教育氛围。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观念,再不能高高在上,令学生敬而远之,而是应与学生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关系。

3.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的教学则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应从单纯的“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对话,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三、角色创新

1.观念创新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因此要求教师围绕这一崇高的宗旨而转变“学生观”,即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教师要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尤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发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

2.能力创新

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教学能力,要从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主动获取课内外知识和创造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渴求新知,实现终身学习。

3.方法创新

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加速更替,传统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已显不足,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讨论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传统维持性学习方式向创新性、发展性学习方式转变。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信息素养 教师角色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主要表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那么作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师必须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勇于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进行终身化学习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以便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最终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学内容数字化、多媒体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数字化使得大量的信息能够用较小的存储空间进行存储,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也使信息处理技术得到统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使得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影像。Internet己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世界各地的网站中都存有大量的信息,它们以网页的形式互相关联,形成一个“万维网”(www)。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资源构成一个信息的海洋,供所有的Internet上的用户共享,这使得人们查找信息更加方便。

(二)教学方式

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交互化、教学活动合作化、教学手段智能化。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交互化是指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及能力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合作化指在教育信息化下的学习活动,不同特点、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协同完成课题作业。智能化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更加人性化,人机通讯更加自然,比较繁杂的任务可以通过代理来完成。

(三)学习方式

从转变学习方式来看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跟着教师的步伐走,但在教育信息化下,由于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学生们对于教师、教材、学习工具、参考资料、学习条件有了更加广泛、自由的选择空间。并且学习材料是超媒体化的,学生可以自由搜索,非常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环境

从教学环境来看教学环境的虚拟化、教学空间的网络化。人们用网络技术模拟现实情景,使得学生在传统课堂上无法体验的情景在虚拟现实中得以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虚拟现实环境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热点。

(五)教学管理

从教学管理来看教学管理趋于智能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建立的一套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教师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并根据其特点提供相关的学习方法、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咨询意见。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面对如此大的变革,教师的传统角色地位将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为自己重新定位,从而加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那么信息化教育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或信息。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渐改变。教师不仅传递、研究和讲授知识,而且要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环境,调控和评价学习过程。一些全新的教育模式,如网络教育、虚拟大学、终身学习等也应运而生。教师只有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二、教学技能

1.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何处检索信息、如何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对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祝智庭教授在《信息教育展望》中提出以下几个层次:

A.基本信息素养:是指一个教师平时应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和技能。

B.学科信息素养:就是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和能力。

C.特殊信息素养:是指计算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的信息知识和能力。

D.科研信息素养:指一个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所应具备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基本要求,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教学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把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

三、教学模式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要加快信息化教育的进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就要建立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的教学,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教师。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大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教学技术,并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信息教学环境,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多种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

四、教学设计

教育信息化时代单纯依赖课程和学科专家的设计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应该让一线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研究,因为一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教师要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握课程发展的方向,根据社会对课程内容的变革要求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来设计教学,从而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要。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教育信息化中教师不再是学习内容的唯一来源,教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迅速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指导者转变。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养,适应角色的转变,从而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最终为实现代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黄莆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角色 篇3

1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 指学生和教师, 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1) 时空界限的自由缩放, 扩大了教学规模。

所有的求学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 使每个求学者都能得到一流教师的指导, 都可以查阅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2) 教与学的新型结构。

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宗旨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是给学习者更多自我学习的方法、工具和探索新知识的思路。教师与学习者平等相处, 启发引导, 共同探讨大家所感兴趣的问题。

2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现阶段实施的远程教育, 多采取的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免试入学, 不以传统的固定的教学班建制组织教学活动, 学习者可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部分选修课程, 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是间接的, 学习者通过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1 授课教师与学习者在时空上的分离

学科教师不再与学习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而是将讲课内容利用即能存储、又能重现的媒体重现。学习者直接面对教学媒体进行自主的学习。

2.2 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主

学习者不组班学习, 实行完全学分制, 只要修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毕业学分即准予毕业。整个学习阶段, 学习者的课程和进度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自行决定,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2.3 学习者与辅导教师之间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会面机会

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准分离的状态, 为了对个别学习者的学习困难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习者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教师的面授和个别指导。

2.4 远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高新信息技术使得远程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的局限。例如, 学习者可以通过交互电视教学网络进行学习, 及时地与老师展开双向交流。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将最优秀的教师, 以及他们编排的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集中起来, 从而优化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可见,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高度智能化的信息教育技术将会在一些方面代替传统教师的大量工作, 充当起“电子教师”, 教师这一角色也将在传统的意义上有所改变。

3 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环境, 基本上是粉笔加黑板, 至多增加一些挂图、教学模型等。教师成了“主讲者”, 学习者成了接受灌输的被动群体。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 教师的这种角色彻底改变了。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协助者;同时教学媒体要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3.1 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

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 以及随着新信息技术对全教学过程的参与,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科任老师, 而是一个包括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管理者在内的群体概念, 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习者“学”上, 使学习者“学会学习”。教师的教学则演化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过程。

(1) 教师由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主宰者变成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例如,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计划、学习任务等, 而学习者则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测试就完成课程的学习。

(2) 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者构建自身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的帮助者。

例如用WWW系统来发布消息, 用FTP系统来下载教师的电子教案, 用E-Mail系统来布置作业、提交作业、进行答疑, 用BBS系统为学生提供学术讨论空间和虚拟的班级环境, 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库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自主学习资源等。

(3) 教师由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

在远程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差别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要求, 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 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 从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如远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开发出适应远程教育方式的信息资源, 同时运用远程教育软件系统将其发布于远程教育资源库, 供远程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 这些教育资源不仅是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内容, 同时又对学习者起到领航、引路作用。

(4)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单一媒体、简单教具的使用者、制作者变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者、使用者。例如远程教育是一种有系统组织的自学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 学生的咨询、学习材料的准备以及学生成绩的保证和监督都是由一个教师小组进行的。

(5) 教师的劳动由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劳动行为变成群体劳动行为。比如, 远程教学过程并不是单个教师的活动, 而是远程教师、远程学习者、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等通力协作的过程。这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的整体, 三者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

3.2 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挑战

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体或主导作用可以弱化或被忽视, 相反,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主要表现概括如下:

(1) 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 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多媒体设计等现代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2) 教师不仅要具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教学能力与方法, 而且要具有团结协作、合作开发与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素质, 能够通过E-mail、BBS等网络技术帮助学习者释疑解惑。

(3) 教师不仅掌握课堂教学、集中管理、统一考核的本领与方法, 而且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 指导学习者自学和小组讨论, 加强过程管理。

(4) 教师不仅掌握普通学校教育的规律与特点, 在传统校园教育、课堂教学条件下做好教书育人, 而且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与特点, 学会在开放的远程的网络条件下做好导学、助学和育人的一整套方法。

3.3 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新主体作用的挑战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 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内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1) 教师必须通过参与合作开发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注重和精心搞好教学设计。

(2) 把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 教师重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虚心学习, 教学相长。学习者作为一个群体, 思想敏锐, 捕捉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教师应该虚心向学习者学习, 利用学习者知识信息弥补自身知识不足。另一方面又要精心指导学习者如何获取有用信息。

3.4 远程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在现代远程教育下, 教师只具备讲课能力是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熟练的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具体包括:

(1) 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向传输向交互式教学转变。任何体制创新, 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 所以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勇于开拓创新。将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中, 改变过去的全盘灌输的观念, 在学习重点、难点、思路及方法上, 给远程学习者以指导和帮助。

(2) 扎实、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业务能力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远程教育教师要较好地完成远程教学任务, 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努力做到一专多用, 业务能力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3) 提高网络导学能力。在远程教学环境中, 教师应该掌握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多媒体CAI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与操作等。

(4) 理论联系实际, 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多是应用型人才, 而远程学习者的主体是成人业余学习, 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 注重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由于远程教育层次的多元化, 要求教师自身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具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教师已逐渐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因此, 远程教育教师应尽快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两个专家”——学科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

总之,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 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以符号加工理论、互动性距离论、系统动力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的为指导, 为了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辅导完成以学习者为主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远程学习, 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摘要:文章介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协作者, 学习进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7) .

[2]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 1999, (4) .

[3]王小君.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角色[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篇4

[论文关键词]家长;教师角色;串味

[论文摘要]“教师”和“家长”是对下一代实施教育的两大主角。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两者如能各司其职且相互合作,这是最理想的。但在现实教育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发生了“角色串味”。本文从该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及对应方略进行了具体阐释。

眼下,常听到有人这样感叹:教师越来越难当,家长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厌学。探究个中原因时,很多人都会从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等宏观方面去找原因,而忽视一些微观的、直接引发该后果的微观原因。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中,家长、教师角色串味是其中之一。

一、“串味教育”的主要表现

“串味”是指不同的食品、饮料之间,或食品、饮料与其他物品之间因气味互相沾染而变味。“角色串味教育”则是指教师和家长角色串味后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不当教育。目前,由于学校对家长的引导或家长的主动都有使家长在家庭中承担着学校教师角色的倾向,在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正在不断渐变,他们正像班主任、科任教师和辅导员一样,向孩子重复着教师的话、监督着孩子的学习;而学校教育的包办代替也日趋严重。众所周知,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需要好教师;在家里,需要好父母。如果孩子在学校面对的老师像个唠叨的家长,回家后面对的父母又像班主任,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角色串味教育”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两方面。

(一)在学习上

勿庸置疑,家长对子女学习的了解、督促、检查是合情合理的,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程度已远不在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充当了“教师”这一角色。子女在家的学习,“学”无巨细,每每必到不说,还要给子女布置更多的、额外的名符其实的“家庭作业”。有人在教育氛围特别浓的江苏地区做过调查,发现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经常做的事情是:督促孩子自己看书、做作业的是63。9%;反复讲学习的重要性的是!&#$%;给孩子买课外练习、布置额外学习任务的家长更不是少数……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累,孩子更累。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几乎每天都要陪孩子学习,这并不是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而是多项学习任务非得要家长来协助完成。如,听写、默写、背诵、作业题或试卷的检查、网络资料的查找等。尤其是期末,老师常会把所要复习的重点、难点所在的页码和题码打印给家长,要家长协助孩子在家复习,如此一来,家长们能不给孩子逐一“扫雷”吗?是不是家长们都愿意当“家教”来“客串”一把做教师的味儿呢?不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一天累下来,晚上还要对孩子的学习煞费苦心,可想而知,乐此不疲者肯定是少数,而多数人的心力憔悴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此处所谈,还只是家长对学校教师这一角色的“串味”,如果再“串”远点而至“特长教师”那儿,那“家长”的功能只怕要消失殆尽,成了不折不扣的不拿工资的家庭教师。难怪有人说:“哪个优秀的孩子不是做家长的苦出来的?”在学习问题上,教师角色串味的现象也值得一说。作为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虽然是份内之事,但这个“关注”还是应该有个度。“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不仅在概念上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从情感角度而言是不可等同的。很多教师就是在这个超越了范围的“爱”的“指使”下,做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不尊重学生,体罚学生甚至殴打学生、逼迫学生,对学生学习期望值过高而苛刻、严厉、急躁对待学生。对教师而言,感情不可缺少,但理性是主要的,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这个“感情”,教育就会缺少理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信这里的“亲”是指师生关系和谐,而不是非要每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情感程度上都如同父子(女)或母女(子)。

(二)在生活上

包办代替是中国教育的通病,父母包揽一切的现象并非少见,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不是笔者所言的重点。在对学生生活教育与管理方面,出现越俎代庖现象的多为教师。笔者以为,幼儿园、小学的教师尚能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到了以成绩为核心的中学就开始认为“除学习以外的事情对学生来说都在其次了”;到了大学,学生则退化得厉害。笔者对目前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有所耳闻:这里的班主任很辛苦,他们晚间要督促学生早睡,早上要到寝室喊学生起床、上课,上课时还要到班上监听,有时还要到网吧去围堵通宵不归的学生。这是教师应该做的事吗?不是。做教师的,就应该是教师而不应该是吃喝拉撒全管的保姆式的父母。这种教育,是蹲着甚至是跪着在教学生,这是一种最糟糕的教育,这种教育只可能加速学生的依赖与懒惰,使学生懒上加懒,最终影响其终身发展。

二、成因

(一)受以升学为本位的错误观念影响

虽然,近些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倡导并努力实施旨在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素质教育,但目前我国教育的整体状况仍是以考试、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成绩好、能升学似乎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不是一切为了成绩,而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在旧的教育观的支配下,家长和教师自然都不会放弃对孩子学习施压,“学习”代替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一旦一个教师或家长认为“读书”是孩子唯一可做的事或仅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与败,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会变味。教师变得像家长一样患得患失、忧心忡忡;而家长则变得像教师那样,认为孩子的学习至高无上,把家庭变成课堂,开始压制孩子的个性与自由。

(二)社会竞争压力所致

人人都知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多寡与一个人谋生或成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谓“知识经济”,正像有人“戏解”的“有知识就有经济”一样。社会上成功人士多是知识的拥有者,在竞争中稳操胜券的也是那些有知识资本的人。所以,作为家长与教师,都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能倾其所有为孩子的学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高度期望心态所驱

没有哪个父母不指望自己的子女成才,这原本也无可指责。但我们不妨看看自己身边的芸芸众生,又有多少是现在做父母的所希望的人才?平凡之辈多,不凡之辈少。过高的期望就是苛求孩子,而苛求就等于毁灭。过高要求孩子,过多为孩子设计未来大多是枉费心机。拔苗助长的唯一结果就是让苗早夭。如果学习的主体——孩子没有积极投入,父母再大的希望也永远只能是希望。对教师而言,道理也一样。学习的确是衡量学生的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尺度。对于学业好的学生,做教师的没有理由不欣赏且欣慰,而对学业出了问题的学生,做教师的切不可以此而否定其一切,一眼把学生看死。因为学习阶段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人生的结果,学习不好不一定就不会经商、不会务农、不会做工……人的个体差异是千差万别的,而且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具有多层次性的,只要我们的学生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感到欣慰和满足。

三、对策

(一)正名

孔子言:名正而言顺。要改变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角色串味现象,首先就得为角色正名。很多人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这个“教师”是广义上的,是指家长是最早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的主要之人,而且在孩子上学后,仍然继续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不是指狭义的学校里的教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现在有人提出,教师还得是学生的朋友、师长、心理医生……但笔者以为,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愿望。做教师的,不可能是万能的.,即使你差不多万能了,但教师还是你的最真切的身份,你如果越位行事,那就可能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教师无论如何爱学生,都代替不了母爱和父爱;无论学校如何重视以学生为本,都代替不了家庭给孩子的亲情;无论学校如何强调全面发展,都代替不了家庭让孩子获得的特定的学习经验。而做家长的一旦做起了教师的“行当”,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学校教师是一种职业,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教师还是按照学校目标对孩子实施有系统、有计划的社会教育的专门人员,他们有自己的角色规范和职业规范,并非有良好的愿望和出发点就能成功的。教育专家朱小蔓说:“素质教育应该是含情脉脉的教育。”这个情,必须有亲情、父母之情。家庭教育如果成为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或附庸,孩子从家庭到学校,可能感受到的都会是一种“无情”的教育。好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能成就一个人,但一种变味的教育一旦实施于孩子身上,它可能毁掉一个人。这种有苦劳没功劳的做法,不应该是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

(二)松绑

对于任何问题,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与家长角色串味的问题,表面上只是个越位现象,但实际上,这是我们做教师和做家长的在观念上受到了无形的束缚。从某个角度来看,家长的累和教师的累很大程度上是作茧自缚,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观念上给自己松绑。

首先,将以“成才”为主的教育目的改为“成人”与“成才”并举。过去的应试教育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分数与升学率上。但素质教育已让我们的教育从面向少数学生转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从仅重视学生的分数到了重视学生的品质与素养,让知识与能力并举。过去我们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不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也应有“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感觉。过去来学校读书似乎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做学生,不考上大学,好像这书是白读了一般。果真如此,那中国的教育不是失败之至?教育不是万能的,人人成才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功能正逐渐趋向于全面与辩证,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正日趋协调一致。学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人才,更要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成人。所以,教育目的的“成才”与“成人”不能顾此失彼。

其次,“人才”观念要改变。什么是人才?字典上说,“人才”是指品德才能兼优的人,有特长的人。但太多的人把“人才”定位局限到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高学历、高职位就是衡量是否是人才的尺码。其实,人才是有层次之分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栋梁之材是材,但花草小树也有其用。所以,我们不能只见参天大树的高大挺拔而不见鹅卵石的默默无闻。优秀的父母,除了需要有对孩子非占有性的关爱外,还需要有适合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如果您的孩子不是社会的寄生虫而是社会的建设者,那么,他就是才。如果家长和教师都具备了新的“人才”观,那我们干嘛还要去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呢?生涯发展理论家舒伯特(super)认为,一个人在自己的个体生涯中需要扮演好许多角色,其中之一就是“持家者”角色,这一角色完成得好,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充实、完满。不过,要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仅靠天赋和爱心是不行的。而是需要学习的,特别是在社会如此进步的今天。

(三)放手

有人说,现在的教师,要培养好自己的学生,你就得学会偷懒,并说偷懒是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教育观念与基本素质。观点虽有点情绪化,但道理还是有的。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感受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目前的教育都是一种防范式的教育。害怕学生出问题,害怕孩子成绩不好,害怕孩子犯错误,总之,是想着一切方法来防范孩子。其实,出问题有什么可怕呢?不出问题就不是孩子,任何人都是在不断犯错与不断修正错误中成长的。电脑都会出错,何况人呢?所以,教师和家长都要大胆放手,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行了。例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四)受教育者自身努力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篇5

[关键词] 陶行知 教师 孩子 教育 转变

一天早晨起床,清晰地记得当晚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老人在讲课,讲我们应该如何做老师,虽然梦中的他身穿长衫,戴副眼镜,但梦中的教学现场却赢得了热烈很久的掌声,自己也是被这激烈的掌声击醒的。那这梦中的老师是谁呢?仔细回想梦中的一点一滴,把他的教育思想理了一下,再与我们熟悉的先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核对,发现正是与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梦遇。这一定是先人的托梦,给我在今生的教育之路上点燃了指明灯。由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学习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让我们新一代教师把陶行知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为培育新一代接班人奉献一切力量。

陶行知先生,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

那么,我们教师要如何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这就像梦中的老师说的那样“需要我们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威严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改头换面’一下。”那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又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平等的合作者

在如今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的:“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记得有一次,在手工上,我要求孩子们看完了我的示范后每人折成一个花篮。动手能力强幼儿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孩子们都兴奋地把折好的花篮交给我后,又忙着去折第二个,第三个……可是,还有几个幼儿拿着一张有些折痕的纸,递给我,当我怒气正想冒出的时候,发现他的眼角还有泪痕——显然不成功的他刚才伤心过。几分钟就能折好的花篮,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能折成。怎么办?发脾气吗?这时,我赶忙走过去弯下身子和他一起折,很快在我俩的努力下,一只花篮终于在他的手上诞生了,那幼儿开心地欢呼起来。第二天,我的电脑桌旁多了一袋彩色的花篮,还在兴奋中的他还来让我猜猜是谁做的。事后回想起来,如果那天课上我忙于收缴孩子的“作品”,只顾表扬成功的幼儿,而没有弯下身子,与孩子合作折花篮,其结果就不想而知了!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与孩子们平等的交流者。惟有平等,才能调动起孩子们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交流的流畅。因为师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

二、谦虚的倾听者

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这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说,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时代无情地淘汰。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讲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师之乐,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还记得上学期进行过一次数学活动,让幼儿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有的吃肉,有的不吃肉……等,幼儿根据自己对动物的认识讲看很多种分类方法。这时一名幼儿说根据有没有有耳朵还可以来分。我一看这名幼儿只看了图片的外观来分来的,还没等这名幼儿说完,马上就有幼儿反驳道:“不对不对,鸡鸭是有耳朵的,只是从图片上看不出而已。怎么能说它们没有耳朵呢?”“是的,我也看见过鸡是有耳朵的。”就这样通过我与孩子们的共同探究,资料的查阅,孩子们不仅正确地掌握了动物的科学知识,还拓展到了动物习性爱好生物方面的、数学集合方面的、美术颜色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是教师不曾拥有的。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绝对的,不是高不可攀的。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与时代共同成长。

三、真诚的赏识者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的确,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陶行知还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要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师的育人责任是神圣而艰巨的。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占大多数,来自成人给予他们的过多溺爱使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采用较强硬的方式教育效果并不好。教师更要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儿童也同样渴望被周围人理解尊重。只有尊重爱护他们,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尊敬教师,教师还要多以鼓励的方式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如果教师平日里不关注孩子们的感受,常以一些过激的责怪和轻视的态度对待孩子犯的错误,会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逐渐产生自卑感,甚至还可能产生被动心理,以更消极的行为来应付每天的课程。陶行知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正是要根据事实,肯定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能放弃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在适度鼓励夸赞他们的同时,不时时机的表明老师对学生要求的规范严格性。所以教师的角色很重要,当我们发现孩子的行为不和你要求时,你应该蹲下来问问他(她)这样做的原因,用孩子的心去理解,去发现孩子的内心和真诚,更应该用鼓励、夸奖的目光去赞许孩子的进步;用可爱、宽容的目光去理解孩子的错误;用耐心的心态去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做孩子的赏识者。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而善于赏识孩子,不失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因为陶行知先生说“人才的幼苗要从小培养,如果家庭里、学校里、铺子里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已被发现有特殊的才干,那么,立刻就应该给他以适当之肥料、水分、阳光,使他欣欣向荣。”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一句朴实的口号,不知启发了多少教师,造就了多少优秀教育工作者。今天,我们仍在实践着这句话的教育价值。而在如今的教育中,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陶行知先生的真实写照,他用一生做一大事——教育。而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在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光辉下,应该正确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真正做到与孩子们零距离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对孩子真正做到“爱满天下”!

论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教育功能 篇6

下面, 我结合近三年来实施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谈一谈小学教师角色的教育功能。

一、言传身教的心灵育化功能

现代教育学认为, 教师职业是以塑造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 这种塑造不仅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起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人格魅力, 理想追求起作用。即我们常说的要身教与言教并举,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角色的心灵育化是个复杂的过程, 要求教师随时随地通过内外合一的美好形象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 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力。这就特别要求教师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做起, 教育自己, 以引导学生。

二、春风化雨般的情感滋养功能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 面对纷繁复杂外部世界, 自身情绪变化剧烈、极不稳定, 格外渴求情感的理解和沟通, 他们的情感世界像急待浇灌的幼苗, 如果能得到爱的关怀和情感的滋润, 就会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这种爱与关心会在漫长的生命中支撑他们的人生, 并促使他们成为富于爱心的健康的人, 在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 情感的培养不能靠道德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或是被强迫而接受, 而只能以情激情, 以爱发现爱, 以心理解心。在这方面, 教师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是青少年除父母之外相处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成年人, 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无时无刻不产生着影响,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情感关系, 而这种密切关系存在于良好的情感互通互动中。

我班学生陈鹏沉默寡语, 很少参加班级的活动, 不愿意与同学交往, 情绪极不稳定, 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经过多方面了解, 原来陈鹏同学的父亲违法入狱, 母亲因此而改嫁, 他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 几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亲的不光彩过去, 更是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 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针对这种特殊情况, 我对陈鹏尽量多给予一些关爱, 常跟他交谈, 鼓励他, 表扬他。同时, 我也要求其他学生多去关心他, 积极主动地跟陈鹏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 我们发现陈鹏同学变得开朗起来了, 跟同学也玩在了一起, 学习成绩逐步有所提高, 还能热情地帮助其他同学。因此,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体贴, 通过各种渠道传送到学生心理, 可使他们感到温暖的理解像甘露无声无息地浇灌着细小的心灵, 消解他们不良情绪, 融化他们的内心情绪死结, 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非凡的意义。

三、巧妙恰当的激励诱导功能

当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如此高速发展的社会, 要求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自我发展。这样崭新的教学任务, 由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不能够完成的。时代要求教师完成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才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 新课改、新教育观念推行的目的也正在于此。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学习、生活, 那么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也要从“独唱”变为“伴唱”, 从传播知识信息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信息、追求知识、组织知识、训练能力, 更多的是引导他们, 而不是改造他们。作为教育专业人员,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 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 使他们理解求知的意义, 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从而体验到追求知识的喜悦和精神满足。

我班的史国文同学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家访中我了解到, 先前对他的引导不得法, 导致学习能力差, 放任自流, 成了典型的积累型差生。但是金子就会发亮的, 就是差生也有自身的闪光点。每当发现他有较好的表现时, 我就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引导, 让他从点滴的进步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品尝到学习知识也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生活过程。慢慢地, 他从对作业一字不理到主动完成, 并高兴地拿给教师看, 到后来我还发现史国文同学表现出比较优秀的记忆力, 如别人记不住的诗文, 可他却能顺利地背诵, 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变化。

四、健康向上的兴趣引导功能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健康向上的兴趣会引导一个人深层次地认识和领会事物。对于青少年来说, 由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吸引他们的事物纷繁复杂, 产生的兴趣也是非常丰富的, 但这种兴趣往往具有较大的可变性, 这样发展起来的兴趣的健康性和一贯性就无法保证了。教师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其他健康兴趣的培养, 诸如成立的各种兴趣小组, 其目的就是尊重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来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在深感学生健康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之后, 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自己非常爱好书法和绘画, 常常利用课余写写画画, 我就发现在我的影响下, 班里有许多学生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充分利用自己负责绘画兴趣小组的教学工作的时机, 对学生这种兴趣进行培养和发展。到目前, 许多的学生不但深深地爱上了国画, 而且还亲手创作了一幅幅水平较高的作品。这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作画一样, 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也是一种对美的创造。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作品的时候, 必然置身于一种宁静高雅的状态下, 其身心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熏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一种健康的审美意识以及美好的兴趣随之形成了, 它将影响学生一生, 相伴学生一生。

总之, 教师角色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方面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体系。这里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 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 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角色,情境,探究,创造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大顺等.教育心理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

[3]冯可诚等.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

[4]刘舒生等.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

[5]董林伟.在“问题解决”式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初探.南京师范大学附中.

[6]林秀丽.“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厦门安定小学.

[7]郑晓萍.从“问题”到“课题”.上海教育科研, 2001-1-5.

[8]汤仲华.浅谈课堂提问的教学实施.江苏海安县教育督导组.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特点,教师角色

近几年来, 随着国外教育技术理念的创新、教学技术手段的完善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态———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 那么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师必须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勇于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 进行终身化学习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 以便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最终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一、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征

(一) 信息化教育下的学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

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着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 根据自身特点和意愿,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专业的、能发挥自己潜能的内容, 这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学习。不仅指理解记忆的学习, 也指学生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 自由的实现自己潜能的发展。教师要求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与加工, 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 使学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也具有目的性。

(二) 信息化教育下的学习是学生创新性学习

学生不断地接触了解并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 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知识、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信息化教育下的学习是开放的、多元的, 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途径, 使人的思维得到激活, 使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 激发潜能和创造力, 这样的学习更具有刺激性和发展性。

(三) 信息化教育下的学习是基于问题和过程的学习

简言之是现代学校提供的研究型学习、发现式学习, 学习的考核成为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 针对学习内容中的问题, 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心理, 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针对问题仔细归纳, 例如作为主体与环境作用产生相对持久的身心变化的学习, 过程是对信息接受和使用的过程, 在研究型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经验即间接经验, 不断地解决新的问题, 开展新的思维, 丰富新的知识构建新的体系。

(四) 信息化教育下的学习是学生协作性学习

学习是个体的身心变化的表征, 它要求学生打破个体性学习的封闭性即利用信息化的交互性, 通过网络向各地的学生和优秀教师提出问题, 并请求指导, 或发表自己看法和体会, 使单向个体性的封闭学习转变为协作社会性学习中, 获得群体动力支持, 以一个平等协作者的身份为群体作贡献,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五) 信息化教育下的学习是数字化模式的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支柱, 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改变了以文字为教学中心、以书本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文字性的学习, 释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不再受书本知识的约束,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 大胆的设想、大胆的实验, 体会数字化学习的乐趣, 进而掌握更多的、新兴的知识。

二、教师在信息化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改变了, 学习的内涵扩展了, 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必将革新, 而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取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里的认知结构而自主建构的,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正好适合于指导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因此, 信息化教育除了带来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外, 更主要的是带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而且必将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 教师由主体转变为“导师”, 由教学活动的“主人”向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转变。信息化教育下, 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 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的“导师”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等五个角色上。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由接受知识的“水桶”转变为“处理器”和新知识的“生成器”, 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以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地学习。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终身教育的社会,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为了使学生适应计算机、网络时代的终身学习, 从教育目标层面来看, 教会学生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 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在个别化的学习中, 教师还是学生的顾问, 如指引学生在探究活动方面的进展, 对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评定、反馈等。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 要更多的把德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人格健全方面, 使学生在具有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 善于区分良莠信息, 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信息时代的学习需要更强的协作性, 而同时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也会更加强烈, 协作可以使得学习个体和集体双重受益, 但协作的基础是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是全体教师面对的大课题。

其次, 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由教学活动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引领者”转变。信息时代, 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更加宽广, 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 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 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 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这样, 师生之间追求知识的过程也是精神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他们彼此相互理解和认同, 相互接受和汲取, 创设着民主、平等与开放的教育氛围,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合作研究、相互交流;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 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软件、讨论教学方法, 可以随时交换意见, 分享教学经验, 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

再次, 教师成为资源的设计和信息的组织者, 由教学资源的“所有权人”向学习资源的“组织者”转变。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而学生的直接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信息需要教师去设计和提供。为了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 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 能够确定学习某种主题所需要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信息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最后, 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先行学习者, 由课堂学习的“主持人”向学习态度的“示范者”转变。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更加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 为了学生的未来, 教师需要不断“充电”。教师不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 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和操作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能力, 就不会走出传统迈向现代, 就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也就无法进行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向教师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 而且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篇8

一、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温馨的环境氛围

1. 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环境有着教育人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活动更是如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首先, 要事先把“米”准备充足, 如需要的教具数量、颜色、形状、作用会不会吸引幼儿等。其次, “巧妇”才能在设计活动的设计环节, 考虑活动的环节是不是环环紧凑,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等。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弥补学习的枯燥,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质地的学习材料, 吸引幼儿的小教具, 同时在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拓展, 积极引导幼儿与环境形成一体, 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快乐的学习。另外室内外的环境, 也会给幼儿以美的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多种思路, 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设计、布置、制作,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培养孩子动手的同时, 协调、合作、互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在悄然形成。

2. 为幼儿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

幼儿教育不再像以前, 仅限于吃好、玩好、学点儿知识就可以这样的层面上, 现在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 不再是扮演高高在上、威严无比的家长角色, 而是要转换成学会蹲下来, 和幼儿平等交往的朋友角色。幼儿高兴时, 同他分享快乐, 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开心的笑;幼儿伤心时, 同他分担痛苦, 共同面对问题, 给他安慰;幼儿委屈时, 让他说出来, 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可以尽情发泄……以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同教学方式, 教学行动为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让幼儿在幼儿园中能感受到平等, 感受到被尊重。

二、教师应在日常的活动中有爱心、有耐心, 成为一个细心的观察者

幼儿的年龄水平、认知能力, 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细心观察, 不仅观察活动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观察活动过程。教具是否充足, 幼儿是否有兴趣, 幼儿是否掌握了知识, 幼儿是否有新的发现等, 在观察中了解幼儿, 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改进自己的教育模式, 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幼儿对需要亲自动手制作、操作的原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鼓励帮助幼儿制作出实物模型, 但是在进行这一过程中, 要应注意及时引导并激发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避免因沉浸在动手制作中而忽略的对教学的学习。对于表现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让他们充满自信, 促进幼儿进行更深的探索, 引导他们观察和协作。对于能力差的幼儿, 则需要老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和他们一起观察, 找到原因, 让他们逐步提高。

三、教师应成为活动进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幼儿探索的过程。幼儿是探索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指导者, 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 而不是担当知识的灌输者或课堂的管理者, 也不是一个袖手旁观的局外人。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 因材施教, 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成长, 给每个幼儿以适宜、适度的支持和引导。在幼儿教育中, 受社会、家庭的影响, 每个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不一, 教师在活动中就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效地学习, 使幼儿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有更大的发展。在幼儿遇到困难时, 支持幼儿勇敢的面对困难, 和幼儿一起合作, 提供有力的支持, 引导幼儿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尤其是自发的活动, 发现幼儿探索性活动并加以引导。小朋友的好奇心很强, 对新鲜事物也容易被吸引。在幼儿园的小朋友甚至每天都会有无数的偶然活动发生:例如一只西瓜虫会吸引一群幼儿的围观;雨过天晴, 草丛边的小蜗牛也会让孩子花费很长时间去看……因此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在及时发现后可以恰当地引导幼儿观察, 激发他们讨论, 并和幼儿一起搜集材料, 研究它的名字、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进而讲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有人支持鼓励孩子们去看虫子, 他们才敢去玩, 才从中有发现;被正确地引导, 孩子们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 掌握了知识;若再加上教师与孩子们的合作, 让幼儿获得成功, 更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增加了幼儿的自信, 给下一次的探索活动增添了动力。相反, 如果教师把自发的科学探索行为当作不守规则的玩耍而加以制止, 甚至于指责, 实际上不仅仅是丧失了这次主动学习的机会, 更多的是幼儿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应该重视胆怯、退缩的幼儿, 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实践证明, 幼儿好奇心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在成人面前, 有的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而有的幼儿则退缩不前, 甚至于压抑自己的欲望。后一种幼儿并不是没有好奇心或探索欲望, 而是对成人的反应过于敏感, 如果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作出允许的暗示或表示鼓励、支持, 幼儿则会减轻疑惑, 大胆进行活动, 并达到满意的结果。

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就要求教师扮演新的角色,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努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参考文献

[1]许娟, 程晓霞.对现代幼儿教师角色的解读[J].文教资料, 2010 (30)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篇9

(一) 指导者角色。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学生能够自己从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 这些资源中有的是可以被利用的, 而有的却是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因此, 教师必须承担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在学生受到信息迷惑时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 教师能够做的不是传递方法, 而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 如何去选择, 如何从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获取资源,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二) 协作者角色。教师之间的协作讲求的是学科间的互相协作。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网络飞速发展, 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弱, 因此教师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BBS和邮件来互相沟通信息, 他们之间的协作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 学生们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来支持自己完成某一项目, 这时教师可以充当协作者, 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互相学习。

(三) 学习者角色。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教师也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的更新, 成为一名学习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互联网每一年的数字化信息都会翻新一倍。因此, 教师的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断努力的学习, 终身学习, 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 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 一方面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 另一方面必须及时的根据信息技术的更新, 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 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和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化策略

(一) 转变教师的观念, 从理论上武装自己。互联网的推动给予了我们人类极大的便利, 科学技术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设备和技术手段, 在新媒体的攻势之下, 如何驾驭新技术, 利用好新技术是教师需要努力的。因此,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用科技兴教、科技促教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

其次, 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念。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育技术也将越来越多, 频率也会越来越快。但是, 现在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几种现象:一方面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所恐惧, 认为过于先进的技术让他们感到倍感吃力, 无从学习, 更加谈不上学以致用。他们宁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 对于什么是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 这些教师根本不在意。另一方面, 许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到来妨碍了他们教学理念的进步, 这些教师普遍觉得自己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如果采用了新技术则会导致千篇一律的教学效果。

(二)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目前, 信息技术和心理学、教育科学等学科紧密关联, 拓宽了教育的领域, 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大学、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随之产生, 教育信息已经得到了全球化普及, 并且速度之快无不令人惊叹。因此, 目前的教育具备了国际化的、虚拟化的、网络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得到了共享。

三、开发和制作教学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外, 还需要配套的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软件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视听教学中掌握学习内容。人机交互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作为主导, 而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 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根据自身的习惯来学习, 更有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量运用到教学之中, 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 教师的传统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所替代。但是, 我们必须明白, 现代教育技术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 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力量来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摘要:现如今,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和运用, 随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角色的转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现代教育条件下的教师角色有指导者、协作者、学习者等角色, 本文从教师角色转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王炳堃.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陇东学院学报, 2014, 01:82-84.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探究 篇10

关键词:学校教学;中学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68-0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是问题的关键症结之一。由于语文教学习惯于采用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能力,导致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语文教学质量的低迷。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于课堂教学则应该注重师生交流,建立融洽的课堂气氛,必须从尊重学生开始,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如何扮演课堂角色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这些角色,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导演”的角色

教师在这里既充当“观众”,更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角色转变实施的另一方面是教师应该把“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始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作为一个“导演”去引导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去探究学习、去合作学习,从而学会自主学习。“给人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我们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格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素质教育的真正开展就在于我们教师是否真正实现了这一角色的转变,由演员到导演,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能否实现这一转变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主持人”的角色

如果把一节节成功的新授课比喻成一台台精彩的好戏或一场场生动的综艺联欢会,那么教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有人说教师是总导演,也不然,因为导演毕竟上不了前台;有人说教师原本就是主演嘛,更不然,因为此定位犯了大忌—— “霸权主义”!所以,新课程标准说得好要求教师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要想把节目做好,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浓厚的文化底蕴,大量的储备材料。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最基本的也是知识的丰富性和材料储备。所不同的是主持人只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起桥梁的作用,而教师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得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因此,如果我们教师能把优秀主持人的一些特点带入课堂,那么学生将学得更轻松,更乐于去学习。

如何成为主持式的教师呢?电视节目中的许多主持人在此类平等、交互式的活动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幸运52》、《大风车》、《开心辞典》等综艺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以巧妙的编排、新颖的创意设计,观众的现场参与、良好的竞赛氛围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这类玩物“上”智的娱乐节目和受到观众喜爱的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就是一个个成功的范例,处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可以从这些范例中受到很好的启发。董浩和他的节目,以及节目中的孩子们,也正是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关系的理想写照。节目中的孩子们采用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董浩之所以成功,是他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爱护学生,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解开学生的心灵密码,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这也正是一位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记者”的角色

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裁都呈现开放的态势,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普遍的作文考试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可就某—话题,让学生进行大胆联想,并进行讨论。这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例如:有关“感谢”的话题,老师可以从某一个人,如“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或对某一段时光的感谢,如“感谢高三”;甚至于可以是形容词,写对事物属性的感悟,如“感谢美丽”,叙写自己对美丽的感谢、感受与领悟。又如“树”的话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度就更多: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又这样学生就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想。记者角色的扮演还可运用在课堂的点拨式、讨论式等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适当借鉴主持人的做法和电视益智节目的形式,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有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让每一堂数学课都是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激活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这是教师不变的追求。

开放的课堂是多种多样的,很大程度上,它打破了传统的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则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则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最重要的一点,它能有效地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参考文献:

[1] 周岳.戏剧表演与语文课堂教学之比较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1998(09):9~10.

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篇11

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远程教育教学应运而生,而远程教育教学最终成为完成终身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模式,远程教育教师的主体是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远程教师综合素质,是影响实现教育教学终身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远程教育教学由于教师和学生分离,通过使用网络传播系统以及互联网传播介质达到教学的目的,且远程教育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学习场所不固定以及教学方式现代化,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应该运用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进行自身定位,健全教师教学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进而促进终身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

一、相关概念概述

( 一) 远程教育

对于远程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来说,远程教育主要是指各类学校或者社会教育机构通过互联网远程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就狭义来说,远程教育是指在地域上将教师与学生分离开来,学生可以在互联网远程自主学习,而教师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通过将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教育资源有效结合,与各类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主要针对狭义的远程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 二) 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本文主要对狭义的远程教育进行探讨,而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是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个话题。伴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对于远程教育教学教师的标准以及要求是什么样的,从事远程教育教学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的素养,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应该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当辅助的角色,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自由选择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

( 三) 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于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以及专业情意。而在这三个方面中,讨论最多的当属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合理的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基础是学科基本知识,远程教育教师与高校教师教育学术标准要求一致; 然后相对重要的是知识理论。目前,远程教育受教育者大多具备白领、成人以及兴趣爱好的特征,而远程教育者应该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学习风格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给予受教育者有针对性的学习服务,而对知识理论的熟练掌握是远程教育教师的基本教学要求。远程教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教育教学设计、知识学习服务、网络交互技能以及专业技能应用。然而,现阶段教育研究者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思、研究、课程结合、资源合理利用、团结协助等方面没有引起重视。教师的专业态度是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一大因素,已经和职业道德一样引起极大的重视。

二、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冲突

( 一) 知识的传授者与知识意义建构的协作者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传授。远程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一致,非常重视学生熟练掌握教学知识,结合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远程教育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而所学的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应当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远程教育教师的教学角色没有改变,而教育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远程教育主要是以学生和学习为教学中心,远程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服务于学生,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学生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自主选择权,远程教育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远程教育教师应该创立互相协作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进一步融入到创新的知识结构中去。基于此,远程教育教师应当以辅助者的身份协助学生学习并完成知识的传授,避免二者协调失当产生其他矛盾。

( 二) 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伴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有效融合,远程教育教学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相较于国外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的远程教育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并且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远程教育教师应当在知识传授、管理体系、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让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时俱进。知识理论离不开实践经验,远程传授者应当熟练掌握教学资源,积累实战经验,从经验中探索出适合发展的教学规律,结合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理论体系。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不仅是理论的实践者和检验者,还应该在实践中寻找新的知识理论。

( 三) 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与服务者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教育教学的实际目标,并制订教学具体计划,完善教育教学方案,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创立合适的学习场所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基于上述因素,远程教育机构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知识必须具备整体的认知以及熟练掌握。而远程教育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是服务者的角色,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全面的服务。例如,指引学生熟悉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并通过远程教育获得知识; 根据学生个性和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给予适当的协助;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欲望,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试辅助;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 四) 教育者和学习者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现代教育应当形成完善的教学教育体系,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友好型教育学习社会。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祖国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教育教师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要求教师应该身先士卒,作为终身学习的引导者。学无止境,在现代教育的趋势下,教师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创立出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型教育体系; 而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总结适合时代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应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 教师应当努力提升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信息传播技术有效结合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有平等的地位。而以上所说的一切需要教师的不断创新和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从而提升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三、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转换及专业发展路径

( 一) 加强远程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自我转换

1. 转变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师角色转换。随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就是说,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学习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远程教育要实现这一模式的创新,就必须实现教师角色的有效转换。而在传统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下,现代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仍然存在极大的困难。而对于传统教育下的教师来说,立即改变教育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挑战。教师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已经被国民认为是知识传递和传播的人群。所以,转换教育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基于此,位于开放教育前沿的教师,应当主动进行角色转换,认识到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降低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明确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转换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确保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充实教师角色转换的知识储备。在新时代潮流的影响下,对于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实际操作、科学研究能力等都有比较高标准的要求,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知识技能,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第一,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第二,新时代的教师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以及互联网软件。应当熟练掌握互联网教育教学技术,走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通过理论知识和互联网教育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应当具备掌握移动通信、电子邮件、网络视频、论坛讨论以及互联网课件等能力,通过教育教学技术进行交互性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传输和教学组织的专业化。第三,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科学研究能力。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远程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

( 二) 丰富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活动

在实际的校本培训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能够促进教师队伍以及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该种方式不仅能够在教育系统内部实施,还能够通过建立分校或者工作站的方式展开校外合作机制,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单位或者学科中实施教师实践工作。当前,我们还未成立专门的远程教育教师体系,但是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更为灵活的教师培训体制,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我们通过建立教师网站BBS专题交流平台的方式实现教师远程在线专题讨论活动,当然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其他教师的智慧,并且将他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研究项目所需要的东西。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建立起有效的教师培训平台,并且通过建立网络培训以及视频拍摄的方式避免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缓解教师集中培训所带来的培训压力,该种方式还能够有效降低教师培训的成本投入,还能够提升教师培训的效果。我们通过采用长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外来人员参观交流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的先进远程教学技术的学习,有计划地增加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教师进行远程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准许教师进行离职再教育,从而有效提升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教师的自身综合实力。

( 三) 加强环境建设

1. 提升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有效改善网络运行环境。当前,影响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网络运行环境的基本质量。而学校所提升的网络质量必须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数据的传输速度应当较快,网络终端应较多等,只有满足上述要求,才能够确保教师在各个时段的数据资源需求。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聘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完成日常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产生的网络问题能够采取最及时有效的措施完成网络修复,最终实现网络质量提升的目的。

2. 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增强教师归属感。对于学校来说,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升教师的校园归属感。增加校园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规划和再教育工作,保证教师能够快速成长,积极组织丰富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只有在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轻松的教师生活和工作环境,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和关怀,最终实现和谐校园构建的基本目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提升教师校园归属感的有效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过程中切实需求的相关内容,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远程教学实践来说,无论是教育系统还是教师自身,都会对整个远程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教师自身的角色转化过程中,其自身的状态以及教育体制为教师所提供的发展平台是决定远程教学实践成功的保障。

摘要:远程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伴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对于教师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事远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以及专业态度等三大基本素养。由此得出,远程教育教师应当以此为目标,既要在教育实践中尽快转换角色,又要在培训活动中不断加强专业素养。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转换,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韵.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结构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64-65.

[2]严冰,孙福万.关于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2(6):94-95.

[3]翁朱华.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2):39-40.

[4]金丽霞,张云霞.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继续教育研究,2011(6):89-90.

上一篇:血清CRP下一篇:孤僻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