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2024-09-01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精选12篇)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1

2011—2012年我中心对我县饮用水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考虑代表性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本县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及水质状况, 选取了103个点, 进行了水质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沈丘县基本情况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处报告管理系统和现场调查所收集的资料。

在考虑代表性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本县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及水质状况, 选取了103个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点, 通过现场调查获得基本资料。

1.2 方法

1.2.1 现场调查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 填写全国统一的调查表, 获得基本情况资料。

1.2.2 水质检测

1.2.2. 1 水样采集

集中式供水监测点采集末梢水水样1份, 分散式供水监测点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1份。每份采取水样3瓶, 理化用水样500 m L 2瓶, 同时无菌操作采水样500 m L1瓶用于微生物学检验。

1.2.2. 2 水样检验方法

按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1]进行检验。水质卫生状况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49-2006) [2]进行评价。

1.2.3 仪器设备

SGZ-100P浊度计 (上海悦丰) ;ZD-2型自动电位滴定仪 (上海大普) ;PHS-4C+酸度计 (成都方舟) ;751-GW分光光度计 (惠普上海) ;3510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惠普上海) ;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仪 (北京科创) 。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的19项指标中,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 毒理学指标3项, 微生物指标3项。103份水样检测结果单项指标超标情况分析见表1, 不同供水方式综合指标超标情况比较见表2。

2.1 不同供水方式单项指标超标率比较

按照供水方式不同, 检测水样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样和分散式供水水样。分散式供水的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等指标的超标率和集中式供水相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除毒理学指标氟化物的超标率集中式供水高于分散式供水外, 其余都为分散式供水超标率高于集中式供水。

2.2 不同供水方式综合指标超标率比较

对不同供水方式的水样综合指标情况比较发现, 一般指标、微生物指标以及综合指标分散式供水的超标率均显著高于集中式供水,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沈丘县的集中式深井水毒理学指标氟化物明显高于分散式供水,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河南省沈丘县总人口1 200 528人, 其中农村人口1 128 387人, 城市人口72 141人。全县集中式供水64处, 覆盖人口228 215人, 农村居民集中式供水49处, 覆盖人口175 699人, 占农村饮用水人口的15.6%, 分散式占84.4%。按照随机抽样且具有代表性原则, 采取样品为103份。

农村饮水安全与卫生状况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人的疾病80%与饮水有关[3]。从本次检测结果看, 农村饮水主要超标项目为微生物学指标, 究其原因可能是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方式均未有消毒设施;加之我县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差, 水源易受到污染, 易造成微生物污染。毒理学指标均以高氟指标为明显特征, 提示我县高氟饮水问题依然严重。因此加快农村改厕、污水垃圾处理、开展降氟改水等多方面建设, 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居民饮用水的改水力度。落实好改水政策, 切实改善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 从而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15-452.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3-9.

[3]蔡明光.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M].北京:中国卫生科学出版社, 2008:84-87.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2

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办公室、卫生厅局:

为规范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掌握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变化趋势,建立常规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我们组织制定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全国爱卫会办公室

卫生部办公厅

二○○九年五月四日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掌握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变化趋势,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常规监测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是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经常性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管理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省级爱卫会办公室和地市级、县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爱卫会办公室)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

第四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实施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

第五条监测工作管理部门主要任务包括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监测经费,制定监测方案、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完成监测报告。

第六条监测工作具体实施部门主要任务包括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水样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审核、数据处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编制监测技术报告。

第七条具体实施监测工作的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通过省级或以上计量认证(暂未通过的县市,由地市级具体实施),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监测工作,配备与完成监测任务相适应的人员、仪器、设备,对监测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级 告。第八条 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

第九条 水质分析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

第十条 监测范围、指标、频率、合格率计算及规范性监测表格式,由全国爱卫会办公室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监测方案时确定。

第十一条 通过传染病监测网、全死因疾病监测网等途径,收集农村水性疾病发生情况和相关资料,开展水性疾病监测。

第十二条监测基础数据由县市、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省份监测基础数据进行审核确认,经省级爱卫会办公室同意后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本级监测技术报告报同级监测工作管理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全国监测技术报告报全国爱卫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县市、地市级和省级监测工作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本级监测报告和技术报告报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同意后,提交同级人民政府,并报上级监测工作管理部门。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及时将全国监测报告和技术报告报卫生部。

第十五条监测信息资料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组织实施机构、技术培训、监测进度及结果、检测原始资料、技术督导等与监测相关的全部资料。监测工作具体实施部门和个人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

第十六条监测工作纳入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定期通报全国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省级爱卫会办公室定期通报本省份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残疾人联合会、人事局:

为加强和规范盲人医疗按摩活动,提高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素质,保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了《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卫生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盲人医疗按摩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盲人医疗按摩,是指由盲人从事的有一定治疗疾病目的的按摩活动。

盲人医疗按摩属于医疗行为,应当在医疗机构中开展。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属于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其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盲人医疗按摩进行管理。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盲人,持设区的市级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审核同意证明,可以申请在医疗机构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

(一)本办法发布前,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二)本办法发布前,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及以上学历,并且连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2年以上的;

(三)本办法发布前,在医疗机构中连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满15年的;

(四)本办法发布前,在医疗机构中连续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2年以上不满15年,并且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

(五)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及以上学历,并且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组织,并制定考试办法。具体实施由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负责。

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的盲人,取得考试合格证明,同时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可以申请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

第六条 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开办人应当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二)至少有1名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5年以上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三)至少有1张按摩床及相应的按摩所需用品,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四)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装订成册的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程;

(六)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七)有设区的市级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同意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的证明文件。

第七条盲人医疗按摩所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名称为识别名称+盲人医疗按摩所,诊疗科目为推拿科(盲人医疗按摩)。

盲人医疗按摩所不登记推拿科(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诊疗科目,不设床位,不设药房(柜)。

盲人医疗按摩所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第八条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工作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与技术经验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二)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三)在工作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四)获取报酬;

(五)对卫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第十条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医疗按摩方案,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第十一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得开展推拿(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不得开具药品处方,不得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不得签署与盲人医疗按摩无关的医学证明文件,不得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盲人医疗按摩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执业地点和诊疗科目执业,不得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非盲人不得在盲人医疗按摩所从事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第十三条 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十四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制定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培训规划,保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按照规定接受培训、继续教育和依法从事盲人医疗按摩活动。

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根据培训规划制定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培训计划,并负责组织培训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开展工作和学习提供条件,保证本机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接受培训、继续教育和合法从事医疗按摩活动。

第十五条 盲人医疗按摩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并收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聘用非盲人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活动的;

(二)开展盲人医疗按摩以外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的;

(三)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四)开具药品处方的;

(五)设床位、药房(柜)的;

(六)《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七)不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的。

第十六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所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扩大诊疗科目登记、批准设置床位或药房(柜)的,其行为无效,由原发证机关或者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撤销。

第十七条盲人医疗按摩所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理。发生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第十八条原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残联教就字〔1997〕第103号)中有关主任(副主任)按摩医师、主治按摩医师、按摩医师(士)的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分别改为主任(副主任)医疗按摩师、主治医疗按摩师、医疗按摩师(士)。

在本办法发布前,取得的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有效。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按照残联教就字〔1997〕第103号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盲人包括全盲和低视力者。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已经2009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同时向社会公布。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OO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保障举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举报工作是检察机关直接依靠群众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业务工作,是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举报宣传和受理、审查、分流、交办举报线索,以及督办、答复等工作,保障职务犯罪侦查依法顺利进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受理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犯罪的举报。

第五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设立举报中心负责举报工作。

举报中心与控告检察部门合署办公,控告检察部门负责人兼任举报中心主任,地市级以上人民检察院配备一名专职副主任。

第六条 举报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依靠群众,方便群众;(二)依法、及时、高效;

(三)统一管理,归口办理,分级负责;(四)严格保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五)加强内部配合与制约,接受社会监督。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鼓励群众依法举报。

第八条 任何个人或者单位依法向人民检察院举报职务犯罪行为,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九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举报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上下级人民检察院之间、部门之间举报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举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与监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与配合,建立和完善举报材料移送制度。

第二章 举报线索的受理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设立专门的举报接待场所,向社会公布通信地址、邮政编码、举报电话号码、举报网址、接待时间和地点、举报线索的处理程序、查询举报线索处理情况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第十二条 对采用走访形式举报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指派二名以上工作人员在专门场所接待,也可以到举报人认为合适的地方接待。接待举报时应当制作笔录,载明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举报的具体内容,经宣读或者交举报人阅读无误后,由举报人和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签名或者盖章。需要录音录像的,事先应当征得举报人同意。

对多人采用走访形式举报同一职务犯罪行为的,应当要求举报人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一般不超过五人。

接待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告知举报人要如实举报和捏造、歪曲事实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对采用书信形式举报的,负责处理来信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拆阅。启封时,应当保持邮票、邮戳、邮编、地址和信封内材料的完整。

第十四条 对采用网上举报以及电话、传真等形式举报的,参照本规定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实名举报人提供的举报材料内容不清的,举报中心应当在接到举报材料后七日内与举报人联系,要求举报人补充有关材料。

第十六条 反映被举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在接受举报后立即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三)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四)其他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

第十七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受理由下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举报线索,也可以经检察长批准,将本院管辖的举报线索交由下级人民检察院办理。

第十八条 举报线索涉及多个地区的,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检察院管辖;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实行检察长和有关侦查部门负责人接待举报制度。接待时间和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地市级和县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当定期接待举报。

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接待举报的时间和方式。

必要时,举报中心可以通知有关侦查部门负责人共同接待举报人。

第二十条 对以举报为名无理取闹的,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妨碍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扰乱检察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应当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章 举报线索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受理的举报线索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本院检察长和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收到的举报线索,应当及时批交或者移送举报中心处理。有特殊情况暂时不宜移送的,报检察长或者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二条 侦查部门在侦查中发现的需另案处理的线索,一般应当在两个月内向本院举报中心通报;对暂时不具备查办价值的举报线索,应当每月向举报中心集中通报一次;经初查不予立案的举报线索,应当在一个月内移送举报中心。

第二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实行举报线索分级管理制度。涉及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要案线索,应当在受理举报线索后十日内填写《检察机关要案材料移送、备案报表》,向上级人民检察院移送或者备案。情况紧急的应当及时办理。

第二十四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备案材料应当及时审查,如有不同意见,应当在十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报送备案的下级人民检察院。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举报中心应当建立举报线索数据库,指定专人将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举报线索的主要内容以及办理情况等逐项录入计算机。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之间应当利用检察专线网传输举报线索,提高举报线索的传输效率。

第二十七条 举报中心应当定期清理举报线索,对线索的查办和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完善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举报中心应当每季度对举报线索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举报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向上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和本院检察长报告。

第四章 举报线索的审查

第二十九条 举报中心对接收的举报线索,应当确定专人及时审查,根据举报线索的不同情况和管辖规定,自收到举报线索之日起七日内分别作出处理:

(一)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举报线索依法受理;

(二)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举报线索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但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三)内容不具体的匿名举报线索,或者不具备查处条件的举报线索,经检察长审批后存档备查。

第三十条 举报中心对性质不明难以归口、群众多次举报未查处的举报线索应当及时进行初核,查明举报的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属于本院管辖,是否需要立案侦查。

第三十一条 举报线索的初核应当报经检察长审批,按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确定责任人及时办理。

初核前,举报中心应当向有关侦查部门通报。

第三十二条 初核可以采取询问、调取证据材料等措施,一般不得接触被举报人,不得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第三十三条 初核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办案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十四条 初核后应当制作初核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决定。

第三十五条 侦查部门收到举报中心移送的举报线索,应当在一个月内向举报中心回复处理情况,三个月内回复查办结果;情况复杂,逾期不能办结的,报经检察长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延期办理的情况应当及时向举报中心通报。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侦查部门应当书面回复查办结果。回复文书应当具有说理性,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举报人反映的主要问题;(二)查办的过程;

(三)作出结论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举报中心收到回复文书后应当及时审查,认为处理不当的,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

第三十七条 举报中心对逾期未回复处理情况或者查办结果的,应当进行催办;超过规定期限一个月仍未回复的,应当向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拒不回复或者无故拖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报告检察长。

第三十八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可以代表本院向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举报线索。交办重要举报线索,应当报检察长审批。交办前应当向有关侦查部门通报,交办函及有关材料复印件应当转送本院有关侦查部门。

第三十九条 举报中心负责管理上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交办的举报线索。接到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举报线索后,应当在三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审批。

第四十条 对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举报线索,一般应当在三个月内办结。情况复杂,确需延长办理期限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延期办理的,由举报中心向上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报告进展情况,并说明延期理由。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交办案件办结后,负责侦查的部门应当将查办情况和结果报检察长审批,并制作《交办案件查处情况报告》,连同有关材料移送本院举报中心,以本院名义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审查。

第四十二条 《交办案件查处情况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案件来源;

(二)举报人反映的主要问题;(三)查办过程;

(四)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五)处理情况和法律依据;(六)实名举报的答复情况。

第四十三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收到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案件查处情况报告》后,应当认真审查。对事实清楚、处理适当的,予以结案;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不准,处理不当的,提出意见,退回下级人民检察院重新办理。必要时可以派员或者发函督办。

第五章 实名举报的答复

第四十四条 使用真实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举报的,属于实名举报。实名举报除通讯地址不详的以外,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答复举报人。

第四十五条 对采用走访形式举报的,应当场答复是否受理;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接待举报人之日起十五日内答复。

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负责实名举报答复工作。必要时可以与本院有关侦查部门共同答复。

第四十七条 答复可以采取口头、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口头答复的,应当制作答复笔录,载明答复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及答复内容、举报人对答复的意见等。书面答复的,应当制作答复函。邮寄答复函时不得使用有人民检察院字样的信封。

第四十八条 答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办理的过程;

(二)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三)处理结果和法律依据。

第四十九条 举报人不服不立案决定提出的复议请求和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提出的申诉,由侦查监督部门办理。

第六章 举报保护

第五十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维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一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举报线索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未经授权或者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

(二)举报材料不得随意摆放,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举报线索处理场所。

(三)向检察长报送举报线索时,应当用机要袋密封,并填写机要编号,由检察长亲自拆封。

(四)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

(五)调查核实情况时,严禁出示举报线索原件或者复印件;对匿名举报线索除侦查工作需要外,严禁进行笔迹鉴定。

(六)其他应当采取的保密措施。

第五十二条 举报中心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受理网上举报,严格管理举报网站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并适时更换。

利用检察专线网处理举报线索的计算机应当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

通过网络联系、答复举报人时,应当核对密码,答复时不得涉及举报具体内容。

第五十三条 对打击报复或者指使他人打击报复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经调查核实,应当视情节轻重分别作出处理:

(一)尚未构成犯罪的,提出检察建议,移送主管机关或者部门处理;

(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对举报人因受打击报复,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名誉损害、财产损失的,应当支持其依法提出赔偿请求。

第五十五条 举报人利用举报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对举报失实并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采用适当方式澄清事实,为被举报人消除影响。

第七章 举报奖励

第五十七条 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被举报人构成犯罪的,应当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第五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根据举报追回赃款的,应当在举报所涉事实追缴赃款的百分之十以内发给奖金。每案奖金数额一般不超过十万元。举报人有重大贡献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在十万元以上给予奖励,数额不超过二十万元。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上述数额的限制。

经查证属实构成犯罪但没有追回赃款的案件,可以酌情给予举报人五千元以下的奖励。

对举报渎职侵权案件有功的举报人员,参照上述规定给予奖励。

第五十九条 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应当在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进行。奖励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涉及举报有功人员的姓名、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第六十条 举报奖励工作由举报中心具体承办。

第六十一条 奖励经费在业务经费中列支。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六十二条 举报中心在举报线索管理工作中,发现检察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提出建议,连同有关材料移送政治工作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第六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擅自处理举报线索的;(二)私存、扣压或者遗失举报线索的;

(三)故意泄露举报人姓名、地址、电话或者举报内容,或者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被举报单位的;

(四)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

(五)压制、迫害、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六)查处举报线索无故超出规定期限,造成举报人越级上访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七)隐瞒、谎报、缓报重大举报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此前发布的有关举报工作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

第六十五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发〔2009〕20号

【发布日期】2009-04-13

【生效日期】2009-04-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

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是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司法民主渠道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司法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更好地接受民主监督,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现就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是践行司法为民、推进司法民主的关键环节。审判执行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是人民法院的职责所在,也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本质要求。要更好地实践“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地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以实际行动尊重群众意见,发扬司法民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民性优势。

(二)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是发挥好审判执行职能、完善司法公开、优化司法决策、实现案结事了的重要保障。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要切实做好审判执行工作,促进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联系实际、深入群众,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积极推行审判公开制度,积极改进各种便民利民的诉讼措施,在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司法决策的科学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三)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是促进司法廉洁、增强队伍素质、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民意沟通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接受外部监督,有助于促进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提高法官办案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改进纪律作风,树立司法公正、高效、为民、廉洁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人民法院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着力构建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科学、畅通、务实、有效、便捷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民意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行使权利、表达意见、监督司法,使民意成为司法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各项决策顺应群众要求,符合司法规律。

(二)大力扩展民意沟通的对象范围。各级人民法院在确定工作思路、完善便民措施、评价司法效果等工作中,应根据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其他法律工作者、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重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及时了解最广大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三)改进和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监督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改进和完善联络的方式方法,在联络工作经常化的基础上,根据每年确定的工作重点,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

(四)改进和完善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社团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积极主动、及时沟通、充分协商、务实有效”原则,制定相关工作规则,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建立定期联络制度、联合调研制度等方式通报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问题;通过加强日常交流、设立联络员等方式,开展与工青妇等社团组织经常性的工作沟通。

(五)改进和完善特邀咨询员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要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工作条例》,扩大选任特邀咨询员的代表领域的广泛性,进一步加强与特邀咨询员经常性的沟通联络,注重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适当方式及时转化为司法决策意见。同时,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特邀咨询员开展工作,努力为加强特邀咨询员与基层群众沟通联系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六)改进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要切实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改进和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和管理机制,加大调整、充实人民陪审员力度,中级和基层人民法院每年至少应当组织两次座谈会专门听取人民陪审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来自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通过他们了解民情、宣传法律,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沟通民意功能的最大化。

(七)健全和创新法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机制。建立法院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联系点开展调研。进一步推进法官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大法官和高级法官要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及时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八)健全和创新司法决策征求意见机制。进一步促进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意见等过程中征求民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探索设立法院开放日,邀请公众参观法院,旁听审判,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探索建立基层司法服务网络,聘请乡村、社区一些德高望重、热心服务、能力较强的群众担任司法协理员,协助人民法院化解矛盾,代表人民群众反映意见;选任基层干部群众担任特邀调解员、执行联络员,使司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加强网络民意收集制度,抓好机关网站建设,丰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民意调查等栏目,方便群众发表意见和建议。

(九)改进和完善网络民意沟通机制。积极推行审判、执行信息网络公开制度;加大庭审网络直播力度;各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应参加1次与网民直接交流、沟通、互动活动,广泛听取网民意见;对于了解的民意、听到的反映,可通过在线解答、个别沟通的方式,让群众了解信息,感受人民法院对民意的尊重;完善通过网络及其他各种途径受理群众举报的工作制度,有条件的法院可开设专门的电子信箱,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

(十)改进和完善人民法院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重大司法决策及案件审判信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司法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认真执行《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以及《关于进一步完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的补充规定》,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积极收集舆情,了解民意,宣传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人民法院每年至少要组织2次会议专门讨论和分析各种舆情,把握司法工作动态。

(十一)健全和创新民意转化机制。要实现民意转化的制度化,及时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筛选、分类、分析,把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工作整改的内容。意见和建议涉及立法修改事项的,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涉及政策制定事项的,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涉及制定或修改司法解释事项的,逐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把民意吸收、转化情况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开展经常性的民意调查、意见征询活动,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十二)健全和创新工作整改情况向群众反馈机制。出台重大司法决策时,可在新闻发布等环节就决策过程中听取和吸收民意情况作出专门说明;对于其他具体事项的整改情况,可以通过媒体发布、信函回复、实地回访、组织座谈等方式向群众反馈,争取理解和支持,增强司法公信力。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取得实效

(一)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民意沟通工作,将加强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注重工作实效。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此项工作,摆正位置、以身作则,切实抓好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切实将社情民意及时转化为司法决策的重要指导和参考依据。

(二)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抓好民意沟通工作具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综合协调工作,层层抓好落实,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级人民法院要明确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此项工作。要认真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各种好的做法,注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依法了解、参与、监督司法决策。

浅析影响水质检测质量的因素 篇3

关键词:水质检测;环境管理

一、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的检测对象为水体含有的各种不同物质,尤其是污染物,可以具体到这些物质的变化情况、在水体中的含量等等。水质检测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水质进行详细的评估的过程。监测项目根据污染物种类的不同以及污染物的具体指标,可以被划分成两类:类别一为对水质的综合情况予以反映的指标;类别二为水质中含有的某些特别的有毒物,不过对水体进行质量评价的话,如果水体为江河湖海,还必须要监测的为水体的流量和速度。对于地下和地表水,一定要给予严格的高频率检测。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而言,这些水源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水质和环境之间互相影响,水质的变化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了未来生存环境的质量,所以检测水质,一方面要能够优化生活质量,另外一方面也要为环境管理做好信息和数据的准备。

二、影响水质检测质量的因素

1、水质样品的采集、运输、送检、保存。①样品的采集、运输、送检。样品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采集的同时还应根据所采集样品的类别和检测指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保证水质样品的代表性、客观性和均匀性。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淀物,2.采集有机物的水样时应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应用水封,3.测定硫化物、微生物学、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4.出厂水的采样点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道以前处,5.末梢水的采集应注意采样时间,取样时应打开水龙头防水数分钟,采集用于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的样品前应对水龙头进行消毒,6.二次供水的采集,应包括水箱(或蓄水池)进水以及出水,7.采集样品的体积、水样运输按GB/T5750.2-02006标准中8-11执行。从样品受理到实验室,首先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和明确样品接收状态和检测状态(待检、检测、已检)标识,防止样品混淆,其次是避免送检周转时间过长使样品的性状发生改变而影响检验结果。②水质样品处理、保存。水质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富集待测物质,从而有利于待测物质的测定,减少或消除样品机体对于测定的干扰,提高测定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水样在贮存期间组分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到样品的代表性。影响水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生物作用。2.化学作用。3.物理作用。

2、检测人员。根据实验室需要配置足够的管理、监督、检验人员,对各类人员的任职条件应有明确的规定。实验室的人员要满足实验的要求,检验人员应熟悉本专业业务,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并且持证上岗。

3、仪器设备与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是卫生检验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科学的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检验质量的控制。对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流转进行控制,每一台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对水质样品检测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检验仪器设备,再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或检定,不使用未检定或以过检定周期的仪器,确保检测仪器在正常状态使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检测工作应根据被测样品的性质及被测组分的含量水平,从器皿材料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吸附、渗透性等方面选用合适的器皿,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室的环境因素一般来讲指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采暖、通风、气压、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以及气体污染等。

4、检测方法的选用和确认。选用检验方法和检验方法的确认主要参考以下依据: ① 如果客户指定的检验方法适用有效,可采用客户指定的检验方法。②如果客户未指定检验方法或指定的方法不适用或失效,实验室应优先采用国家、国际、区域、行业发布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在没有国家、国际、区域、行业发布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可选用知名的技术组织、权威文献杂志公布的方法,但须经过方法确认。③方法的确认可采用以下方法:使用标准物质或与权威方法进行比对试验以确认其可靠性;采用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回收率指标等。同时实验室选用检测方法应是现行有效版本,要定期检索以确保检测依据的正确性。

5、标准物质及试剂。1.标准物质 。对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使用、贮存、量值溯源、期间核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使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下并保持完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2.试剂。检测所用的试剂包括试剂的质量要求和试剂的配制要求两个部分。规范并有效的控制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试剂采购,认真验收做好记录,防止由于试剂不合格导致检测结果的产生较大差异以及有可能对实验仪器造成较大的损害。

6、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控制误差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把检测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使检测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检测人员对检测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可以通过绘制质量控制图、加标回收率、平行双样、空白试验、测量质量控制样品、定期考核等方法;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在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评价实验室是否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样品不可能做多次重复测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准确得到。而且往往是由许多原因引起,不确定度评估的引入使不能确切知道的误差转化为一个可以定量计算的指标附在测量结果中,从而使测量结果的质量有了一个统一的比较标准。

综上所述,在水质检验过程中,以上几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无论其中哪一个环节即使有一点点微小的过失,都可能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实验数据出现偏差或错误,使实验的检测质量难以保证。只有不断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减少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和责任,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水样来源

在该县辖区内, 共采集代表性水质180份, 以区域平均划分五个水样采集点, 所划分才几点涵盖该县近10个农村饮水工程, 分别按照枯水期 (11~12月) 和丰水期 (6~7月) 进行饮水工程出厂水、末梢水厂的采集采样, 按照国家现行饮用水标准进行检测。

1.2检测项目

直观观察后得到感官性状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共4项;一般化学指标p 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含量等共9项;毒理学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铅、汞、镉、铬等共计7项;微生物学指标等共3项。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 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水质检测总体合格分析

2014~2015年共检测水质180份, 合格104份, 合格率为57.78%;2014年合格率为55.00%;2015年合格率为61.25%;两年度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66, P>0.05) 。

2.2水质检测项目结果分析

感官性状指标平均合格率为96.39%, 一般化学指标平均合格率为99.87%, 砷、氟化物、硝酸盐、铅、汞、镉、铬的毒理学平均指标合格率为100%, 微生物学指标平均合格率仅为72..03%, 其中重金属项目检测结果如下:

2.3不同季节饮用水工程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2014~2015年共检测丰水期和枯水期各90份样品, 合格率分别为48.89% (44/90) , 66.67% (60/9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83, P<0.05) 。

3讨论

2014- 2015年该县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经过抽样检测, 总合格率仅为57.78%, 不合格率的超标情况在丰水期尤为明显;轻微超标项目有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铁, 其合格率分别为97.78%、91.11%、 96.67%、98.89%;超标严重的微生物学指标平均合格率较低, 仅为72.. 03%;丰水期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情况比枯水期更为明显;检测结果表明造成某县农村饮用工程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严重超标, 某县农村饮水工程的水质已受到细菌、大肠菌群严重污染, 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造成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 (1) 色度超标主要是受到带色的有机物 (主要是腐殖质) 、金属 (如铁和锰) 或高色度的工业废水污染;浑浊度是主要与工业废水的污染有关。 (2) 个别水体因水管锈蚀或含有大量水处理剂二导致铁元素等金属元素严重超标。 (3) 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超标主因为水源地卫生防护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所导致, 水体受粪便等有机物污染情况严重。 (4) 农村饮水工程普遍缺乏净水设施与工艺, 水质处理率极端低下, 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供水的情况也不鲜见。 (5) 水质卫生安全缺乏规范管理, 尤其是对集中式供水新配置的消毒设施大多没有正常运行, 成为水质合格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6)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员对水源卫生尚缺乏保护意识, 部分管理员对饮水与介水疾病的关系、饮水消毒等卫生安全意识较淡薄。 (7)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部门间协作机制尚待进一步的完善, 水质工程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制度未能得到落实;表现在, 从水源的选择、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工程竣工验收等, 大多没有卫生部门参与, 没有考虑工程的选址和设计的卫生学问题。一些饮水工程选址和设计不合理, 工程竣工后未进行验收就进行供水等, 给饮水安全埋下隐患。

4建议

(1) 加强饮卫生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对饮水卫生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 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2) 美化城乡环境, 保护水源地。 (3) 加大规范农村饮水工程的卫生管理的力度, 进一步强调新建、扩建农村饮水工程要有卫生部门的参与, 并由卫生部门作出卫生学评价。扩大饮水工程水质监测项目, 从目前检测23项扩大到对水质42项常规指标进行全分析, 更全面、客观地检测评价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情况。建立一套集供水、质量、管理以及相关的宣传教育计划为一体全面的饮用水系统, , 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让农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5

水质卫生监测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介水疾病的防控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县按照《重庆市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项目技术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开展了人饮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现把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梁平位于重庆东北部,东邻万州,南接忠县、垫江,西连大竹,北倚四川省达州、开江,县城距重庆主城区180公里,距万州港76公里。全县幅员总面积1892平方公里,辖33个镇乡、315个行政村、23个社区居委会,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9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32万。我县全年雨水充足。2005年—2007年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共39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水质专项卫生监测工作对我县爱卫办来说是第一次,因为我县改水办一成立就在水务部门,市里很多改水项目直接与县改水办衔接。大量的人饮工程项目也没有纳入爱卫办管理。为搞好此次人饮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我县高度重视,成立由爱卫办、水务部门、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行政执法大队领导组成的领导机构,制定《梁平县关于开展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项目水质监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内容,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搞好此次水质专项卫生监测工作水质卫生检测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分工合作,按时如期完成了2005年—2007年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共39处的水质监测工作,具体由县爱卫办负责组织协调,水务部门派出专人专车协助,县卫生行政执法大队主要负责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表的填写、实地样品采集、卫生学评价以及资料上报等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水质样品的现场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以及通过网络上报数据。本次水质抽检工作我县共抽检132件样品,经检测合格84件,合格率为64%;被监督单位33户,出厂水、末梢水均合格的17户,合格率51%。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隐患

(1)农村饮用水多渠道受污染。

目前威胁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除了当地天然地质条件恶劣,如地下水低氟外,最严重的问题是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随着污染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有毒有害工业废水未经

完全处理即排入河流、水塘等水体,工业废渣任意堆放,其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使得水源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资料表明,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方面。

(2)部分农村居民卫生意识差。

农村虽然已经改水,但因无力交纳水费等原因,有的农民仍旧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河水、库水。而这些在汇水区周围的居民对水源的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内的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基本未处理,而且无序堆放,一些病死的家禽、家畜未经处理随意丢弃,这些都将直接造成饮用水源水的污染。

(3)长效管理及资金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修建在较为偏僻的山区,完工后由当地政府或村组指定村民代为管理。代管人员的工资、设备管网的维护以及购买消毒药剂等所需的费用又无法得到保障。滞后的管理以及严重的经费短缺,也是造成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的又一隐患

(二)监测经费严重不足。经疾控中心测算,要完成全部检测指标,需资金包括检验试剂、人员差旅、车辆油费等共计17万余元,而我县上级下拨全部经费才8万元,缺口很大。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高度重庆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并将之纳入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各个工程建设和管理质量;大力提倡和推进城乡集中供水建设,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农村高质量自来水普及率,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二)加强检测质量控制,加强人员培训,增添必要设施设备,提高检测水平。

(三)加强部门协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着力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理清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工作。在各个人饮工程建设选址和工程验收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以保证水源选择的合理性和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在建设新的改水工程时,要由水利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水源的卫生安全和中长期的需水量调查和论证,在水源、地形、地势较好的地方,提倡联合集中供水,确保自来水工程规范建设和运行。在工程设计和规划中,要从长远角度考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水源地、建设配套的水质净化和监测设施。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经多方考察和论证,采取比较先进、节能的技术,以避免工程建成不久就要因水质不达标或成本过高而进行技术改造,造成资金的再度浪费。在工程结束后,水利、卫生等部门要联合组织验收,施工质

量和水质不合格的不准启用。同时,加强对现有就改水工程的改造、维修和管理,尽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确保饮用水的长期持续安全性。

(四)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卫生监督部门应充分认识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集中式供水卫生监督,重点加强农村饮水和自建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监管工作,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对经多次监测不合格又拒绝整改的饮水工程坚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从严处理,以促使饮水企业加强自身管理。

(五)实行政策帮扶。

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的支持力度。对改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制定并实行灵活的资金配套政策。对于计划新、改、扩的偏远山区的村庄,政府给予更多资金上的扶持,使贫困农民基本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对经济困难无力交纳水费的“特困户”减免部分费用或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水费难以维持企业运营的,当地政府要给予适当补助,确保工程良性运转。作为扶困济贫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将成为我县切实加强对“三农”的投入,抓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工作的一大亮点。

(六)加强农村政策和卫生常识宣传。

鉴于目前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认识不足,自觉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意识不强,应在农村

广泛开展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尤其是水源地保护区的居民对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改水设施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七)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江西省农村水质调研报告 篇6

关键词:水质;调研;水污染

1.建议解决措施

MyH2O措施

1.1促进MyH2O和政府间的合作

加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构建湖泊水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此体系由多元力量构成,将会更强有力地解决饮用水被污染的问题。在此体系中,各方要积极互动、多向沟通、资源共享,以使百姓能饮用质量高,无污染的水。

(1) 加强湖区各地方政府及部门之间的联动。

地方政府与其附属的部门要沟通频繁,使偏远农村的水质信息能够及时传送给上级部门,同时这也有利于数据的统计与审核,便于宏观管理。加强联动,各个部门尽心尽责发挥职能,形成从下到上的体系。

(2) 加强政府与MyH2O的协作,这是促进湖泊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组织基础。

MyH2O与政府合作,可以各扬其长:MyH2O能够为政府治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在信息收集、方案论证、宣传动员,以及专业技术支持等方面较之于其他组织而言具有一定优势;对政府湖泊水污染治理进行监督和评议,形成合作共治的格局。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利用准确的信息,会取得大成果。

(3) 建立MyH2O与相关企业的关系。

企业既是湖泊水污染的源头,又是湖泊水污染治理的主体,没有企业的主动参与,水污染治理将处于被动地位。只有MyH2O与企业强强联手,才能做实际解决问题的事。

1.2 加强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MyH2O要通过新闻媒体、学校教育、社区宣传栏、文艺下乡等各种形式,让每个公民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工厂企业的任务,同时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此外要与当地环境执法部门保持联系,可通过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大规模的宣传。

1.3 走访相关排污企业,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

当今世上大部分水资源恶化是因为排污造成的,这就暗示治水要先治污水厂。MyH2O可以通过一系列交涉方法与相关厂商经行沟通,商议或谈判来控制污水直接入河。

湖内运载化学品、石油类物品等船舶的管理,防止湖泊水质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减少农业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湖体核心区及滨湖保护区为发展控制区,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而在一般的垃圾处理中,由于堆放产生的淋滤液会持续不断渗透进入地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水,就很难去除,而且对已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也极其复杂。因此,对淋滤液进行回收和处理,是防止垃圾淋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手段。

1.4 产业转型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减少农业面 源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湖体核心区及滨湖保 护区为发展控制区,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 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 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强污染湖区和流域的治理力度 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1.5 防止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导致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护环湖区地下水质,应该对环湖区的大型工业区进行良好的环境管理,让企业运行良好的清洁生产,对工厂产生的三废排放问题制定严格的规范并严格执行,从源头上遏制工业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港口码头的环境管理实行船舶排水处理及废弃物回收处理;对湖内航行的船舶包括渔船投弃的废物进行限制,制定“船舶污染排放标准”, 尤其要加强湖内运载化学品、石油类物品等船舶的管理,防止湖泊水质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减少农业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湖体核心区及滨湖保护区为发展控制区,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而在一般的垃圾处理中,由于堆放产生的淋滤液会持续不断渗透进入地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水,就很难去除,而且对已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也极其复杂。因此,对淋滤液进行回收和处理,是防止垃圾淋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手段。

2.总结

经过上述调查与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1)井水综合水质较差。从 15个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来看,在井水与管道供水的两种方式中,管道式供水的合水质较高,而井水水质较差,需加以改进。

(2)井水普遍浑浊度超标。井水过滤主要是加入粗颗粒并且依靠其本身所处地质条件所过滤并不完善它是导致生活用水浑浊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3)井水硝酸盐普遍超标。当地井大多只有10米左右,使用的是浅层地下水,并且水井靠近耕地导致井水益寿化肥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最终导致硝酸盐超标。

(4)当地水质普遍偏酸。由于燃烧秸秆和大量使用未经脱硫的煤炭的缘故,大气中so3、CO2较多致使当地酸雨较频繁,酸性雨水污染地下水最终使井水偏酸。

(5)水中还原性物质量过多。在測量的15组数据中,COD的合格率为0,说明当地地下水受到的工业污染严重。

参考文献:

[1]万金保, 蒋胜韬.鄱阳湖水质分析及保护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V0l.29 N0.3

[2]李荣防,张颖.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1,V01.27 No.6

农村二次改水水质卫生特征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象山县水利局、改水办公室、县爱卫办等改水工作基本资料,内容包括供水方式、处理工艺、受益人口等。

1.2 检测方法

1.2.1 采样点的选择

分别对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完成二次改水的105个村水站和其所在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采样。

1.2.2 水样的采集、检验、评价和质量控制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对饮用水进行采集与检验,检测指标选择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3项指标。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3项指标中有1项超标,则判定该份水样不合格。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我县地处浙江中部沿海,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无天然湖泊,蓄水能力差,淡水资源缺乏,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主要以水库水和浅井水为主,全县经过改水工程建立自来水厂(站)335个,覆盖461个村,受益人口占98.1%。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经二次改水的11个镇乡105个村水站中,采用压力罐过滤4个,高位池(塔)过滤59个,过滤自流42个;配有消毒设备9家,占8.57%,其中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装置消毒5家,采用紫外线灯消毒4家。

2.2 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与二次改水水站管网水比较

本次检测镇乡自来水厂、二次改水水站管网水合格率分别为66.66%和43.81%,细菌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82.33%和68.57%,水站管网水合格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单项指标合格率均低于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相应指标合格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浑浊度指标合格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5),见下表。

注:*与镇乡自来水厂比较,经χ2检验,P<0.01,**P>0.5。

3 讨论

通过在农村修建水库和大口井,建立管网系统,实施改水工程,我县目前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8.1%,基本解决了农民饮水困难,同时改变了以前农民因饮用含氟高的深井水,发生氟中毒的状况,为消除地方病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第一次改水条件限制,农村水站管网陈旧,净化消毒设施不完善,需进行二次改水。从本次调查二次改水效果看,105个村水站,配备消毒设施比例较低,仅占8.57%,村水站管网水合格率、菌落总数与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低于镇乡自来水厂管网水相应指标(经χ2检验,P<0.01),提示改水工程应与消毒等水处理设施相配套,解决饮用水消毒等卫生问题。镇乡自来水厂虽然配有消毒设施,但设施运行和卫生管理欠完善,合格率仅为66.66%,距我县十一五规划中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90%以上的指标,还存在相当差距。

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不单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应充分发挥镇乡政府对农村水站管理和服务主体职能,转变改水模式,将改水工作与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有机结合[3],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落实管水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配置简易水质检测设备,解决水站具体困难,维持农村水站日常生产运行。结合农村改厕和环境整治,开展农民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和环保意识,积极保护饮用水水源。发挥农村公共卫生网络作用,及时发现和报告水污染事件和介水疾病。水利、环保、建设、卫生等职能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饮用水的分类管理、服务和指导。根据地理位置,有条件的农村水站实施集约供水[4],使改水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5]等新技术,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监测预警[6],消除饮用水危害隐患。

参考文献

[1]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方法》[S].2006.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2006.

[3]廖有兴,黄辉明.2004年钦州市农村饮水卫生状况[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5):318-319.

[4]袁红,谈佳弟,邵月琴,等.2006年上海市嘉定区农村饮用水卫生学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6):436-437.

[5]WHO.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HACCP in small and/orless developed businesses[R].WHO-SDE-PHF-FOS,1999-7-16.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青州市农村1 031个村 (社区) 生活饮用水监测点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包括基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水处理方式、水质消毒情况和水质状况等。采取查阅水利等有关部门资料, 开展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

1.2.2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检测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1-5750.13) 对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 (出厂处无蓄水池或水龙头无法采水, 则以离水源最近用户的管网水作为出厂水) 和末梢水 (分散式供水每个点采集二户共2份) 的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 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砷、氟化物、硝酸盐 (以N计)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共19项指标。高砷饮水和高氟饮水:当监测发现高砷或高氟饮用水时, 15天内重新抽样监测确定。

1.3 结果判定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进行判定, 有1项检验指标不合格, 即判定为不合格水样。

2 结果

2.1 一般卫生情况

青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深层和浅层地下水分别占56.72% (481/848) 、41.51% (352/848) , 地表水仅占1.77% (15/848) , 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人口分别占92.24%和7.76%。除64个村庄 (社区) 引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外, 其他工程均未经任何处理和消毒直接提供使用。水井周围均无防护标志, 无防护设施, 水源管理人员无健康证明, 未接受卫生知识培训。

2.2 水样合格率

本次调查共检测1 849件水样, 合格375件, 合格率为20.28%。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21.18% (358/1 690) 和10.69% (17/15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89, P<0.05) 。

2.3 水质监测结果

在检测的19项指标中, 色度、嗅和味、铁、锰、氨氮、耗氧量、硫酸盐、砷和氟化物指标均合格。p H值、氯化物和肉眼可见物超标1.00%以下;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超标1.00%~6.00%;硝酸盐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达23.96%、47.21%、61.98%和55.92%, 超标指标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46.61, P<0.05) ;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硝酸盐氮指标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8.04, P<0.05) 。水质监测不合格情况表1。

2.4 硝酸盐氮指标超标水样分布特点

将全市农村划分为六类区域硝酸盐氮指标超标情况为谭坊 (丘陵) 、北阳河两侧区域、弥河以西区域、王坟 (山区) 、弥河以东区域和其他区域超标率分别为62.69% (121193) 、51.35% (57/111) 、43.17% (117/277) 、31.68% (64202) 、27.35% (29/106) 和5.73% (55/960)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437.87, P<0.01) , 硝酸盐氮超标水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特点。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 该市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偏低, 仅为20.28%, 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指标和硝酸盐指标合格率低。细菌总数是指水的有机物污染情况, 总大肠菌群是作为病原菌的指示菌标志着水被大便污染, 水中检出耐热大肠菌群是饮用水受到人畜粪便污染的重要标志[2]。该市农村饮水水样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达47.21%、61.98%和55.92%。超标原因: (1) 该市农村饮水水源虽然大部分来自地下水, 但使用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占43.28%, 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极易被农药、化肥以及人畜粪便污染。 (2) 农村饮水工程简易, 工程投资小, 工程大多只负责打井和主管道部分, 管网由村民自行铺设, 施工不规范, 质量差。农村饮水工程多数是为解决“缺水”和提供“方便水”, 而未达到“饮水安全”的目的, 水质未经相应处理就直接提供给农村居民饮用, 尤其是未经消毒处理。 (3) 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缺乏管理, 部分群众卫生观念差, 水源保护意识低, 水井周围污染严重。提示:农村饮水工程欠规范, 亟待增加消毒设备和规范消毒措施。

在农业区, 硝酸盐是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化学污染物, 硝酸盐的含量直接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是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3]。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 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 地下水受到含氮有机物的污染, 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产生硝酸盐氮, 进入人体后, 在硝酸还原菌的作用后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氮, 对人体毒性增大, 有害于人体健康[4]。该市农村饮水中硝酸盐超标率达23.96%。饮水安全事关民生问题, 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足够重视。

4 建议

(1) 加大饮水卫生宣传力度, 提高农村居民卫生安全用水意识, 自觉保护水源。 (2) 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和论证工作, 选择合格水源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3) 饮水安全工程要配备完善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 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将水质检验结果和卫生学评价意见作为工程是否合格、能否供水的主要考核指标。 (4) 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切实解决工程规模小、设备不配套的问题。 (5)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规范运作, 让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参考文献

[1]张嘉生, 郭新彪, 刘永泉, 等.北京市某区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4) :341-344.

[2]杨克敌, 衡正昌.环境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61-168.

[3]蔡广兴, 宫亮, 华利民, 等.不同种植制度对农村饮用水硝酸盐污染的监测研究[J].杂粮作物, 2010, 30 (5) :447-449.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9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卫生,水质监测

1 引言

本文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水质标准, 对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随机选取8乡镇12个村农村生活用水进行水质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样品的来源

2010年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两地疾控中心随机选取8乡镇12个村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水质的调查与监测, 其中包括2010年前建成并使用的集中式供水、溪水以及开发山泉水, 共取得样本数为440个, 在检测时, 每处采集中式供水月初、月末各一份, 溪水以及山泉水上游及下游各一份, 并在丰水期及枯水期分别进行检测一次[1]。

2.2 检测的项目

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19项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氟化物、砷、硝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2]。

2.3 检测的标准以及评价的方法

在水样的采集和检测时主要参考《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 评价时主要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在检测过程中, 如果被检测项目中出现一项内容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即将该样品判断为不合格[3]。

2.4 统计学方法

t检验方法。

3 检测的结果

3.1 监测的总体结果

2010年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疾控中心对饮用水共检测了440份样本, 其中合格71份, 合格率16.1%。其中集中式供水294份, 合格60份, 其合格率20.4%;溪水和山泉水146份, 合格11份, 合格率25.7%。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见表1。

3.2 各种饮用水的单项检测结果

3.2.1 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合格情况

本次检测共检测集中式供水水样294份, 其中月末水 (元月、二月、六月、七月) 和月初水 (元月、二月、六月、七月) 各为147份, 合格60份, 其合格率20.4%;在22个被检测的项目中合格率达到100%的为耗氧量及重金属镉、铬、汞等, 被检测的不合格的项目按照超标率从低到高依次是:总大肠菌数 (1.3%) <浑浊度 (1.9%) <菌落总数 (9.6%) <溶解性固体总量 (10.9%) 硝酸盐 (11.3%) <锰 (16.0%) <总硬度 (20.5%) <氯化物 (24.4%)

3.2.2 溪水和山泉水样本水质合格情况

本次共检测溪水和山泉水水质样本146份, 其中上游及下游各73份, 合格11份, 合格率为7.5%, 丰水期73份, 合格4份, 合格率5.5%, 枯水期73份, 合格8份, 合格率11%, 被检测的不合格的项目按照超标率从低到高依次是:硝酸盐 (11.3%) <浑浊度 (14.8%) <锰 (26.1%) <菌落总数 (30.9%) <硫酸盐 (37.3%) <铅 (37.6%) <溶解性固体总量 (42.2%) <氯化物 (53.6%) <总硬度 (53.9%) <总大肠菌数 (64.9%) 。见表2。

4 分析

从对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检测结果来看, 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合格率相对比较低, 特别是溪水和山泉水, 合格率只占7.5%,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农村两地居民环保意识比较低, 经常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倾倒入水体或者距离水体比较近的位置, 这样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 从而引发水体的物理特性发生改变, 同时引发各种指标严重超标。另外由于工业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状态下的污物也会进入水体, 这样也会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 从而引发水体质量的严重下降。 (2) 自打井水的合格率尽管明显高于溪水和山泉水, 但是其水质的整体状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单项指标上来看, 溪水和山泉水除了耗氧量、铅和铁, 其他的指标都比集中式供水的指标高, 这些差异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意义。由于两地依然是原生态状态, 再加上地质结构等原因的影响, 饮用水的理化指标如氯化物指标、总硬度指标、锰指标、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率依然位于高位。 (3) 枯水期与丰水期比较, 水质的差别不太大[3]。

调查发现, 在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两地农村有较大部分的专职或兼职管理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对生活饮水污染引发的疾病爆发与流行的危险程度缺乏足够的认识。自备水设备简陋, 制水过程简单, 供水方式大多是将井水直接抽到蓄水池后直接使用, 没有任何过滤设备的所占45.55%。大多数村镇未开展日常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4]。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当前, 改善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两地农村地区饮用水的水质问题任重而道远, 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不但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而且还要从行动上进行配合。由于溪水和山泉水非常容易受到污染, 并且很难进行集中处理, 而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明显比溪水和山泉水水质要好。因此,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淘汰溪水作为饮用水的办法。 (2) 加大对山泉水的处理力度。 (3) 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手段, 对集中式供水的水质进行净化, 避免将井水直接抽到蓄水池后直接使用, 加大对集中式供水的检测力度。 (4) 依靠政府以及社会力量, 采取各种办法筹措资金, 努力推进以深水井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建设。 (5) 在进行以深水井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建设过程中, 要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加强对工程建设以及水源周边污染源的管理, 大力加强生活饮用水的管网维护, 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净化消毒, 大力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工作[5]。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改善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两地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让两地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喝上放心的生活饮用水, 确保广大农民朋友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徐慧华, 吴建华, 胡国泉, 等.卢湾区学校饮水器卫生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1) :45-46.

[2]赵传圣, 管延羡, 赵金顺.建立农村卫生多元化投入机制[J].卫生经济研究.1996, 13 (3) :66-68.

[3]杨志华, 刘世斌, 毕连滨.对解决农村卫生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1, 20 (5) :70-71.

[4]李仰斌.采取措施努力工作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 2005, 56 (3) :44-45.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10

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有利于人们熟悉掌握水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当前形势下, 工业化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长垣县对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 然而由于我们日常在判断结果正确性方面比较简单, 往往只对单个数据作出评价, 看其是否超标, 进而得出它们是否正确, 这种评判方法是不科学的。水质检测人员对数据结果作出科学分析才能从复杂数据里面找出规律, 然后借助各种解释手段才能归纳和推演出孤立的原始数据, 并从中发现水质数据里面的内在规律,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拿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与此同时水质监测人员还要综合分析有关水质检测与调查的资料, 这样才能给政府部门的决策、水质管理与相关的水质检测工作拿出建设性建议。

2 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经常会受到类别因素与来源因素的影响。

2.1 类别因素

水质检测人员要结合不同水质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质检测方法。例如地面水质检测的方法和地下水质检测的方法很不一样。检测人员在收集地面水质时可以根据水体水位、水的流量、流速和流向等方面的变化来收集基础资料和监测。然而采集地下水质则是结合水质区域建设的发展、工业的分布以及土地的利用, 特别是地下工程应用等来收集污水灌溉和排污纳污等各种情况的水样。假如没法对各类水质之间的差别作出正确区别, 也会影响到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来源因素

所谓来源因素主要指水质检测人员混淆了需要检测水质的来源, 以至于检测结果不准确, 进而促使不能拿出合理的处理水质问题的方法。假如某地区水质受到污染, 其大体来源可分为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两种。

(1) 工业废水

通常工业废水采样地点位于车间或者车间处理设备时的废水排放口位置, 从这经常可以检测出一类污染物, 比如汞、镉、砷、铅、有机氯化合物等。加入采样点设置在工程的废水的种排放口, 便可检测出二类污染物, 例如悬浮物、硫化物、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硝基苯等。

(2) 城市污水

检测城市污水时通常需要在城市主要排污口或者总排污口进行设点采样, 然后按照城市不同污水管所处的位置和污水进入水体排放口的位置, 加上污水处理厂中污水进出口位置设点, 然后检测处理城市生活水质。只有正确检测和分析水质, 才能获取准确的水质检测结果。

3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

3.1 严格控制数据质量

(1) 水质检测前要先确定水样的种类, 之后结合水样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 检测过程中要重复二次测定, 然后根据加标回收率来控制质量。这种做法尽管加大了工作量, 但是对确保数据准确性非常关键。

(3) 检测水质前要确保检测仪器、玻璃器皿和试剂、药品都合格, 这样才能确保配置的药品可以正常使用, 一些使用期限比较短而且容易变质的药品则需现配现用。

此外检测过程中, 要规范各项检测指标的原始记录, 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检测指标能够按照相应检测标准来检测, 并且必须确保填写信息可以反映到原始记录里面。

3.2 提高水质措施

(1) 检测点

污水渗透极易促使地下水出现块状污染, 特别是卫生设施极其缺乏的居民区这种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时候水质检测人员不仅需在水流垂直方向设置检测点, 还要在水流平行方向也设置, 从而防止污染物从两个方向无限制的扩散下去。一些蓄水层、渗井以及渗坑的渗透度比较小, 这时就需要将检测点设置在和他们较近的位置, 从而避免污染现象的出现。检测人员在对水体进行检测时, 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污染物分布与扩散的形式, 然后结合地质条件、水源的开采情况与水的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将水质检测点确定下来。上面所说的也就是结合污染源物理位置选择合适的水质检测点。

(2) 采取科学管理方法

采取科学管理力度方法直接关系到水质检查结果本身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在采取传统水质检测方法时, 为了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经常会大量的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检测设备仪器。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设备仪器的功能都非常强大, 不仅可以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能保证检测目的的快速实现;与此同时还能极大的节省取样和化验的时间, 将水质检测效率提高。此外由于仪器设备本身稳定性极好便能确保测量数据非常精准;在采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时, 比较简单易行, 而且省去了传统方法中配制试剂和更换试纸等比较繁琐的步骤, 相应的极大的简化了水质检测操作过程的复杂性, 也确保了水质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 严格控制采样频率

水质检测期间对于水样的采集通常有规律可循, 这样便于提高水质检测结果本身的准确性。例如对于各个第五每年平水期、枯水期以及多水期的采样要分别进行测定, 也可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分别取样测定。一些需要长期检测水质的地方要设置长期的监测点, 每月定期检测水质的变化情况, 通常一个采样期内只需采样1次。除此之外, 在对饮用水进行检测时, 需要增加检测的频率, 也就是一个采样期间需要采样两次, 但是必须确保间隔时间在10天以上。一旦遇到异常情况, 需要适当的把采样检测的频率次数增加。

(4) 测定样品要确保实验室质控样在允许范围内

水质检测通常只有在实验室质控样测定结果合格后才可确保分析期间系统不会有任何误差存在。因为以往水质检测过程中误差经常出现在操作环节里, 所以要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 按照规范的检测操作指导书进行检测;确保水质检测的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环境, 并且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因素的影响;所以的分析仪器在正常工作前都要进行检测, 确保合格后才能检测水质;纯水、试剂以及容器的选择一定要达到水质检测规范分析的要求, 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充分合理保护饮用水水源, 确保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样水质检测人员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各种程度的水污染问题。水质检测人员要准确掌握水质变化的趋势, 使得水质检测的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所保障, 以便日后可以更好管理使用农村饮用水水源。

参考文献

[1]牛守明.王树新.浅谈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J].医学信息 (中旬刊) .2013 (02) .

[2]封立伟.如何进行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科协论坛 (下半月) .2013 (07) .

[3]马俊丽.提高水质检测水平促进水质管理工作[J].科技传播.2012 (14) .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11

【关键词】 水质检测结果;正确性;生活用水;经济发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9-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城市供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水质状况已经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自然界中的水源是共生的,不管是我们的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都与自然界中的水源密切相关,而环境变化也是影响水质的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已经成为目前水质检测中的核心问题,也已经成为保障人类生活用水质量的前提条件。

1 水质检测的意义

水质检测就是对水中的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数量上的变化进行检测,检测到的数据资料用以评价水质的变化。水质检测所涵盖单的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江河湖海中被污染和未被污染的水,又包括地下水和工业排水,也包括纯净的天然水。不同的水源应该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水样的收集,以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水质检测中最主要的检测项目是对可以反映出水质状况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例如水温、水的色度、水的清浊度、酸碱值以及悬浮物等方面的检测。水质检测最主要是为了保障人们生活用水的安全性,得到的水质检测结果又可以作为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依据。

2 影响水质检测的原因

2.1 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 在水质检测过程中,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实验室内的温度、照明、空气悬浮物、气体污染等多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而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则和标准进行。如果实验室的环境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或者是工作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时,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或者是操作行为不规范都会影响到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2.2 不同的水质采取同一种方法进行检测 在对水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不同水质需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水质检测的正确性,地球表面的水质检测方法和地下水的水质检测方法存在着很大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水质检测过程中,有的检测人员怕麻烦,而又认为反正都是检测水质,检测的结果不会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对地表水进行水质检测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对水质的检测结果需要考虑水样所在区域的环境,但是检测人员整天整天窝在水质检测工作室,得出的水质检测结果没有与实际的环境相结合,因此影响了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2.3 要与水质所在区域的环境和污染程度相结合 在日常的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我们工作人员弄错或者是弄混待测水样的来源地,因此,就会导致水质样品的检测结果与水质来源地的信息之间严重不符,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水质结果分析,从而导致制定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也与水质来源地不相适应。一般情况下,水体的采样是通过水位、流速的变化,沿途的工业分布和城市布局以及水体污染源的存在等方面进行的,但是地下水的采样就不适用于这种方法,地下水采样需要根据水源所在区域的工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

2.4 水质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 在进行水质检测的过程中,要用到试剂进行配合水质的检测,因此在水质检测所用试剂的购买过程中,要把好试剂的质量关,并对试剂进行详细的验收,做好验收工作的记录,并在试剂使用时查看日期,以保证试剂使用后的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由于在实际的水质检测过程中,人们对于试剂的质量和配置不重视,导致马马虎虎的现象非常普遍,也就影响了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3 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3.1 监测点 地下水出现块状污染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污水渗透造成的,如果居民区力在没有设置卫生设施的话,这种现象会更为严重,水质检测人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不仅要在水流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水质检测点,而且还要在水流的平行方向上设置水质检测点,能够有效地检测污水扩散的程度,以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在面对渗透能力较小的蓄水层、渗井和渗坑时,可以在离它们较近的地方设置水质检测点,这样有利于保护水质不受到污染。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水体附近的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以及扩散的类型,再结合本区域的地质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水质检测点的选择。

3.2 采样频率 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样进行采集,水样的采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例如,水体每年都会出现枯水期和多水期,要采取不同的采样方式进行;在同一水体、不同的季节进行水质采样时,也要使用不同的采样方法。有的地方需要设置长期的水质检测点,对该水体的水质按月进行检测。在饮用水的检测过程中,要增加检测的频率,也就是间隔10天左右,对同一采样点进行水质样品的采集,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采样检测的频率,以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水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微量元素,但是如果水中的某一元素突然增多的话,不仅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水资源流经地区的土壤质量,而且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正确的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

4 结 语

综上所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并且对生活用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要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魏岚.关于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探讨[J].大众健康,2012(08).

[2] 杜敏,苏香萍,李丽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12).

[3] 马倩,张佳雨.浅谈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

农村水质卫生检测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2008—2011年开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疾控发[2008]3号[国家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根据供水单位制水工艺设施完善程度所覆盖的人口比例制定水质卫生检测方案,并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采样要求及所制定的检测方案对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随机采样。

1.2 检测项目

1.2.1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值、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以CaCO3计)(mg/L)、耗氧量(mg/L)、氨氮(mg/L)。

1.2.2 毒理学指标

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1.2.3 细菌学指标

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 ml)、耐热大肠菌群(MPN/100 ml)。

1.2.4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

应根据水消毒所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指标,如游离余氯(mg/L)、二氧化氯(mg/L)等。

1.3 检验依据和评价方法

水样采集、水质检测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3]执行。检测项目中1项不符合标准即判定为该样品不合格。

2 结果

2.1 总体检测结果

2008—2011年对开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共检测样品403份,合格243份,总合格率60.30%。见表1。

2.2 不同制水工艺设施类型的检测情况

供水单位制水工艺设施完善,经完全处理的水质检测样品共256份,合格199份,合格率77.73%;制水工艺设施不完善,欠缺1个或多个流程,水质无法完全处理的水质样品共检测147份,合格率为29.93%。经完全处理的水质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未经完全处理的水质(χ2=89.13,P﹤0.01),说明水质经过完全处理后安全性高得多。见表2。

2.3 未经完全处理水质各项目检测情况

未经完全处理水质菌落总数合格85份,合格率57.82%;总大肠菌群合格87份,合格率59.18%;耐热大肠菌群合格87份,合格率59.18%;肉眼可见物合格115份,合格率78.23%。各指标合格情况见表3。

3 讨论

水是生命之源,是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对水的第1需求就是保障饮用水的安全供给,获得充足、洁净的饮用水是城乡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4]。综合开平市近年农村饮用水检测结果, 导致开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合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水处理工艺硬件设施不完善引起的。从表2可以看出,水处理工艺设施欠缺的饮用水水质合格率(29.93%)明显比水处理工艺设施完善的饮用水水质合格率(77.73%)低。不完全制水工艺类型水样项目合格率结构分析(如表3所示)表明,未经完全处理水质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明显偏低,直接威胁着饮水的安全。其次是感官指标肉眼可见物也相对偏低,对饮水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61号]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②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③水的感官性状良好[1]。因此,要提高农村饮水卫生质量,须完善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要完善制水工艺硬件设施,设备完善才能制出符合水质要求的自来水。其次是提高制水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人员要求懂得一定的制水工艺技术知识,掌握制水工艺流程等各个环节技术要领,才能够制出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第3要加强陈旧管网的管理,输水管道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出现缝隙,导致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物质侵入管道内,微生物在管道内滋生繁殖或其他物质浓度升高,引起管道内水质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管内水质不符合卫生要求。第4是管网水定期排放,用户用水由于间歇性使用,有时管道水体长时间滞留,导致管壁渗出物进入水中,也可能引起管网内水体污染。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尽快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得到改善,让广大群众喝上用上安全卫生水,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5]。

参考文献

[1]张濑洁,林萍.饮用水卫生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124.

[2]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3]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4]王子健.饮用水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上一篇:专业化语文下一篇:操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