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治理(共8篇)
水质治理 篇1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景观水这个以前让我们觉得新鲜的事物, 已经慢慢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一些景观水的水质已开始发生变化, 个别地方的湖水正在变黑发臭, 某些湖泊还出现了观赏鱼大量死亡的现象;一些小区或公园的景观水及一些景观河道由于水质恶化, 而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经常遭到居民们的联名投诉, 这样的结果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初衷背道而驰。
景观水容易变质的原因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景观水, 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小型的天然湖泊, 如杭州的西湖和扬州的瘦西湖等;人造湖泊, 如各大中城市公园内的湖泊;与房地产开发相配套的人造景观湖;各种景观用的河道。
导致以上几种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 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水源条件差
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来水、河水以及地下水。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对江河整治的力度, 但由于河道受污染时间长且污染物成份复杂, 因此目前我国几个主要水系的水质情况还不能达到景观水的水质要求。以上海为例, 上海地处长江下游, 上游大量富营养物质积聚在这一地区, 形成上海水源中所含的氮、磷、碳和钾等元素偏高, 这就很适宜于兰绿藻的生长。在一般情况下, 在夏季上海以自来水为水源的景观水七天就会变质, 加上经常还有酸雨和降尘, 使得上海景观水的质量先天就很差。
面污染源多
景观水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 水中也常常饲养一些水禽、鱼虾之类的动物, 供人们观赏。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 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 这些面源污染, 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另外, 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蓝绿藻的生长, 使湖底呈厌氧状态, 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 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 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而对于某些景观河道, 由于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环保意识不强, 经常会将一些生活或工业污水排入河道, 这样的行为将给河道带来毁灭性破坏, 必须加以制止。
人为破坏
人们的不文明行为, 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例如:公园内一些钓鱼的游客, 为了使鱼上钩, 往往会预先投入大量的“鱼窝”, 以期吸引鱼群上钩。这种富含蛋白质的, 过量的“鱼窝”沉淀在湖底, 又形成了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再如, 有些公园管理人员通过卖给游客鱼饵来达到创收的目的。好奇的游客就毫无节制地以投鱼饵来取乐, 造成的后果是, 鱼儿因撑食而死, 多余的饵料和死鱼一起成为水质的污染源。此外, 在一些小区内, 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清洁工为了方便, 直接用景观水洗拖把或是冲洗地面上的污迹, 用完后再直接将水倒回人工湖, 这种行为也会严重地污染景观水。
另外, 某些环保公司的“野蛮”施工也将导致水质恶化。在上海的一个小区, 居民们一觉醒来发现本来还是好好的人工湖一夜间变红了, 而且水中的各种鱼类都已全部“阵亡”。后来经调查发现, 导致这起事故的原因是, 承担人工湖保养工作的某环保公司为了图方便将本该全池喷洒的药剂, 一次性倒入了人工湖, 这使得药水成为了毒药, 这些毒药从局部扩散到全池, 最终导致了这幕好水变死水、活鱼变死鱼的悲剧发生。
设计不合理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公园或小区中, 由于设计的不科学, 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 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 往往最容易恶化。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 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 这使得死角成为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源, 因此, 在一个人工湖中如果死角越多, 水质恶化得越快。
地下水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污染物 (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 渗入了地下, 污染了地下水。如今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经相当普遍而严重, 而大部分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 因此导致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显而易见的。
蓝绿藻入侵
蓝绿藻是景观水的头号公敌。由于蓝绿藻的孢子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因此它们可以落户于任何有水的地方。这种藻类繁殖速度极快, 基本上每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而且藻类的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这样将会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严重时, 还会造成生水动植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部分鱼类吃了这种藻类都不能消化。更坏的是, 这种藻类死亡后, 它所含的蛋白质很容易分解, 并能产生有毒物质, 当这些毒质浓度过大时, 不但能毒死鱼类, 就连家畜饮了这种水也会被毒死。但这种藻类真正的可怕之处是, 它们可以从空气中获得繁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并提高这些营养物在水体中的含量, 从而促进藻类的疯长, 因此即使在没有任何外来营养物进入水体的情况下, 它们会疯长。
以防为主防治并举
俗话说的好:“七分预防, 三分治疗”, 这个道理在景观水中同样适用。如果设计合理并能控制住污染源, 这将大大降低治理的难度及成本。对于控制污染源, 我们有如下建议:
选择好的水源, 如果水源的水质不能达标, 则应对水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 方可引入人工湖内;如有条件, 可在湖泊边设计排水沟, 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人工湖;定期打捞漂浮在人工湖上的树叶、枯草等杂物, 以防止它们向水中释放营养物质;控制饲料的投加量, 并要加强管理, 以防止各种清洁污水流入人工湖;对于景观河道, 应加强对河道周边污水的管理及监督, 防止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流入河道。
即使有了很好的预防措施, 必要的治理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还是会有部分污染物进入水体, 而且蓝绿藻从空气中获取营养物的能力是任何预防措施都无法阻止的。要保持好的水质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严格点说, 是目前世界性的难题。
水质治理 篇2
××省人民政府:
省政府转来××××××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河水质污染状况的报告,经市政府调查研究 ,对报告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案报告如下:
一、解决××河水质污染问题的`关键是尽快建成污水处理厂。现在××河的污染主要是××区排放的污水所致。×区的排放量为24万吨,污水比较集中,因污水处理厂未能及时建立,致使污水直接排入××河,造成了××河的污染。
为解决××河的污染,市政府已抓紧×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在19××年建成。×区污水处理厂原设计概算为8020万元,按现行价格估算约为1200万元,已于20××年×月开工,建成了9项附属设施,计完成投资250万元。市政府今年安排的300万元投资已全部落实,×区城环局正在组织实施。 根据××河河道以南人口密集区的地下水污染和环境问题,在污水处理厂未建成之前,利用现有污水管道,把污水引到某区污水处理厂以西,污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出口,这就避开了污染区。
二、电热厂的粉煤灰也是污染源之一。对于电热厂储灰厂的选址,必须考虑到对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选址已责成×区电热厂抓紧做工作,争取尽快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对南储灰厂渗漏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采取截流集中排放的措施,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市人民政府
二×××年×月×日
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进程报告
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司被市政府办公厅列为全市第一批10个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和我县今年的四大突出环境问题后,我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制订了具体整改方案,现将红蝶公司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胡华超为组长的环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具体的整治工作方案。红蝶公司也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环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工作计划,拟筹措600万元资金用于此次环保专项整治。
二、**公司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进展
截止8月15日,**公司已完成如下整治项目:一是新铺设一条长260米、直径159毫米的供水管道用于龙水分厂转炉水膜除尘器,并对该水膜除尘器喷头进行了改造,目前转炉烟气的烟色较前阶段有所改观。二是修复烟气除尘器废水池端冲地水回收水泵和缆线设备,新建300立方米、100立方米、50立方米冲地水回收池各一个,封闭除尘废水循环池侧渗漏液外排沟,将侧漏液完全回收送入除尘废水循环系统,基本实现了渗漏液不外排。三是在雍溪分厂厂区外租用15亩土地,用于锶渣中转处理,并启动了锶渣外运管理程序,将所有外运综合利用锶渣进行全过程追踪管理。
三、下一步整治计划
地下水水质恶化与治理措施 篇3
引起地下水质量恶化的原因很多, 诸如:在强烈超采地下水的情况下, 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致使地区水质差的地下水 (咸水、污染等) 补给, 使得开采层水质发生明显恶化。在自然条件下某些天然过程, 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导致地下水水体中某些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或由于人为开采地下水或进行地下工程, 导致含水层的串通, 改变原有地下水水质以致不能饮用, 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或由于土壤层受到污染, 使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等。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是全球性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地下水水质恶化问题主要是指地下水在开发过程中, 因环境污染、水动力、水化学条件改变, 而使水中的某些化学、微生物成分含量不断增加、以致超出规定使用标准的水质变化的过程。
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许多地下水天然化学成分中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 (如各种合成染料、去污剂、洗涤剂、溶剂、油类以及有机农药等) 出现在地下水中。
1.2 在天然地下水中含量甚微的毒性金属元素 (如汞、铬、镉、砷、铅以及某些放射性元素等) 大量进入地下水中。
1.3 各种细菌、病毒在地下水中大量繁殖, 远远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 (生物污染标志是水中的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硫化氢、磷酸盐及生物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剧增) 。
1.4 地下水的硬度、矿化度、酸度和某些单项的常规离子含量不断上升, 以致超过使用标准。
2 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危害
根据1999年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已达310亿t, 其中工业废水为240亿t, 绝大部分 (约83%) 未经处理便排放, 这是当前造成水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地下水水质恶化不仅破坏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天然平衡, 而且严重损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价值,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2.1 损害人体健康, 以致造成残疾或死亡。
2.2 损害工业产品质量, 使农作物减产和土地盐渍化。
2.3 减少地下水可采资源的数量, 以致使整个水源地废弃。
2.4 需要处理地下水水质, 增加了水资源开发的单位成本。
由于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水资源本来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水要求, 地下水源污染面积的不断扩大、可采资源的不断缩减就更加剧了水源短缺的困难局面。
我国地下水质的污染问题也很严峻。主要城市中有1/2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全国有1/3的人口饮用地下水。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81年对全国50个城市的调查中, 地下水遭受污染的有45个, 其中北京、沈阳、太原、西安、包头、南昌等10个城市的地下水污染尤为严重。如沈阳市全市水井有87%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南昌市地下水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面积约占市区面积的35%;北方许多城市地下水因硬度过高, 每年花在水质软化处理上的费用高达10亿元以上。我国海滨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淡水, 使许多沿海城市的水源地遭受海水入侵, 地下水矿化度过高而不得不暂时废弃。目前已出现海水入侵的城市和地区有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福州、漳州、广州以及辽东湾、莱州湾, 其中以莱州湾海水入侵面积最大。
3 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防治
地下水作为地球水圈以及整个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水质恶化的防治也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同时地下水水质的恶化又常因其隐蔽和缓变而不易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地下水交替循环缓慢和处于相对封闭缺氧的环境, 因此水质一旦受到污染, 治理就相当困难。不仅措施复杂, 费用高, 而且水质的改善和恢复到天然状态下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 有时甚至需要十几年、几十年。因此, 对地下水水质的治理必须坚持做好“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
综合国内外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经验, 主要措施有两条, 即:一靠管理, 二靠技术。所谓管理措施, 就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而制定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所谓技术措施就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控制地下水污染和治理已污染水质的有效办法。实践证明, 只有单纯的技术治理措施, 而无有效的管理办法是不可能根治地下水污染的, 甚至可能造成边治理边污染的局面。因此必须“管理”和“技术”措施并用, 并且逐渐做到以“管”为主, 这样才能使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向着良性循环发展, 不断提高水质的可用性。
3.1 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管理措施
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管理措施, 实际上是整个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的一个部分。其主要内容是:
1) 建立和健全有关水质保护和防止水质污染的法律、法令和条例并严格实施;
2) 按环境容量对工矿企业的污水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和“有害物质排放标准”的控制;
3) 建立和健全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和水质监测机构, 并赋予它们法律上的权力;
4) 实行地下水源地卫生防护带制度, 卫生防护带范围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
3.2 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技术措施
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技术措施, 必须建立在对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条件、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污染途径、长度、范围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技术措施, 按其功能可分为“预防”和“治理”两大类。
1) 预防性的技术措施
预防性的技术措施是指那些有助于防止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产生的各种技术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城市的发展和水源地的建设做出全面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即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特别是制定工业布局时, 必须要有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和保护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的考虑。对于那些容易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工厂 (如石油、化工、焦化、合金、电镀等工厂) 尽可能布置在水源地下游较远的地方, 或者采用管道排污;同样, 新建水源地时, 也必须考虑地下水污染的环境条件 (如把水源地选择在城市上游或地下水的补给区, 或从地层岩性结构上看防污染条件较好的地方) 。总之, 为保护地下水源, 必须在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必须要有防治污染和维持生态的指标, 要把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统一协调发展。
在取水层位上、下或附近有劣质水层或水体分布时 (特别是海滨水源地) , 严格控制水源的开采量和开采降深, 对于防止劣质水体入侵含水层也是必要的措施。
在城市建筑工程的地下开挖工作中, 注意不要破坏开采含水层上、下和周边的隔水保护层, 使地下水免受污染。
2) 对已污染水源的治理措施
对已污染水源应该针对引起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污染途径,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1) 治理污染源。
根据污染源的分布特征可以分为点源和面源两种类型。点源是指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所形成的污染源, 他们是目前集中水源地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其中以工业废水的危害最大。因此, 控制和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重点应该是抓好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
面源主要是指农业施肥、污灌、农药以及城市暴雨径流等所引起的污染。对面状污染源的治理, 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 积极慎重地开展污水灌溉。其中最重要的是严格掌握污水灌溉的水质标准、控制灌水定额, 并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规划污水灌溉区的位置, 一般在表土层薄或渗透性大的潜水地段、地下水的补给区和水源地附近不易进行污水灌溉。
(2) 控制化肥的投放量和农药的使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大量使用化肥, 已导致潜水的矿化度以及氨、磷酸离子和对身体健康有害的硝酸盐浓度显著上升。甚至某些深层的自流水也受到硝酸盐的严重污染。然而现代化农业生产又离不开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因此为了减少化肥、农药对地下水污染, 除研制易于被植物吸收、土壤分解的化肥和对人体毒性小的农药外, 目前惟一的办法就是要严格掌握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尽可能地减少它们在土壤层中的残余浓度。
(3) 对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水质恶化的雨水和溶雪水 (如酸雨、城市降雨形成的劣质径流和溶雪水等) 进行预处理。
(2) 兴建配套环境工程, 大力开展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变污水、废水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3) 防治劣质水 (或污水) 入侵开采含水层的水力措施。当海水和其他劣质水体从侧向侵入开采含水层时, 可采用所谓的“水力”措施来阻止劣质水体的入侵。具体做法如下:
(1) “补给水丘”和“淡水屏障”法。即在海岸和内陆的开采地段之间布置注水井, 通过注水使之形成高于天然地下水位的“补给水丘” (见图1-a) , 以控制咸水面向内陆移动。美国和以色列都曾采用这种方法, 成功地阻止了咸水的入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在沿海岸线16km长度内布置了一系列的注水井, 为形成补给水丘, 每日的注水量为25万m3。而注入水包括了下水道污水, 但污水在注入前先用三级处理办法 (快速砂滤器、压力砂滤器、硅藻土滤器) 过滤。
(2) “抽水槽方法”。在海岸和内陆开采地段之间布置一条抽水线, 通过抽水使之形成阻止咸水向内陆运移的“抽水槽谷”, 而抽出的咸淡混合水, 如不能使用则排入海中。这种方法较前一种方法的优越之处是不需要补给水源。这种防止海水入侵的办法, 在荷兰沿海的淡水砂丘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见图1-b) 。
(3) “注水和抽水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一般是将抽水槽布置在靠近海岸的地方, 而注水井布置在靠近开采水源地的一侧。
(4) 修建“地下挡水墙”。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咸水沿着狭窄透水通道入侵的地段。例如日本的长崎县西比杵郡的桦岛, 曾在沟道的入海口附近含粘土的砂砾石层中建造了阻止海水入侵的灌浆帷幕, 同时在其上游一侧形成了人工的地下水库, 使地下水的开采量由原来的不到200t/d增加到288t/d以上 (限制抽水量) 。美国已成功地用咸水冷凝器生产出一种冷冻剂, 将这种冷冻剂注入含水层可以形成很薄的一堵阻止海水入侵的“冷冻挡水墙”。
(5) 其他方法。英国的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带采用了所谓“调整抽水布局法”来防止海水入侵。即在地下水的补给季节 (冬季) , 在南部沿海的水井中抽水 (内陆水井停采) 以拦截流向海洋的地下淡水, 增加内陆地下水贮存量;而在非主要补给期 (夏季) , 则大量抽取内陆贮存的地下水, 减少沿海抽水量, 以防止海水入侵。
此外, 为防止滨海地带单口井的水质恶化, 英国的某些地区还采用了在水井中安装所谓“清除泵”的办法。即在井中安装上、下两台抽水泵, 高处泵抽取供使用的地下淡水, 低处泵抽出咸水, 以防治或减少咸水的锥形体上升。
(4) 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提高环境质量。
地下水是整个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环境组成的每一个部分———地表水、大气成分、植被和城市绿化程度等都对地下水质有一定影响。例如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涵养水分、洁净水质的作用;又如大量能源消耗导致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的剧增而引起的酸雨等, 都必将严重恶化地下水质。因此, 为防止地下水质恶化, 提高地下水的可用性, 就必须对大气、地表水、地表植被、城市环境卫生等进行综合治理, 以提高整个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S].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0.
[2]金光炎.地下水文学初步与地下水资[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6.
水质治理 篇4
永州三中386班 郑晨
永州三中校园内有一处风景名胜古迹:碧云池。池侧建有碧云庵堂。为清代群玉书院旧址。最初唐刺史李衢曾在此修了一个芙蓉馆。宋范仲淹次子范纯仁谪居永州时,常在这里游览。宋朝张栻在此建“思范堂”、“碧云庵”,后因战乱渐废。清朝康熙甲子年(1774年)重建。碧云池,呈“中”字形,水清如镜,鱼游浅底,自由自在。池面架石为桥,南北相通。池内种荷,亭亭玉立。夏日,荷花盛放,香气扑鼻,令人欲醉。月朗之夜,风摇荷影,幽雅宜人。雅称“恩院风荷”。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迁等各种因素,池内水质不断恶化,鱼虾渐绝踪迹。经环评部门测定为总体水质类别为V类,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
经过对碧云池水质变化原因的多方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由于潇水河防洪大堤的修建,隔断了碧云池与潇水河的地下联通管线。使得池内水体不能及时与潇水河水交换,影响了水体循环。
2、学校内化学实验室有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池内。
3、校内个别学生乱扔生活垃圾。
4、池内水体富营养化。
5、地表雨水直接进入池内
6、碧云池面积少,自净能力弱。(南北长43.2米,东西长66米,占地面积为2800平方米,池深2.1米,架石为桥,桥拱为三孔3.3米的单曲拱桥,桥宽2 米,长14.8米。)(见图一)
为了优化碧云池的水质,使它重现往日神采。我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永州三中碧云池水质净化小组。我们进行了以下
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优化碧云池环境的宣传工作。结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号召同学们提高个人素养,爱护环境,不向碧云池内乱扔果皮纸屑。设立警示标语和日常行为检查岗。每周一次进行池面漂浮垃圾的清理工作。制作了专用工具——池面垃圾清理器(见图二)。使用起来非常简便实用。由于池内面积较大,无法清除池塘中心漂浮物。通过这个专用工具可通过两人牵引拉线,将池心垃圾集中到池边,再且兜网打捞上来。
二、对进入池内的几条阳沟安装过滤地漏。防止下雨时雨水将地面上的大量垃圾冲进碧云池。同时为了防止地漏堵塞,我们定期进行垃圾收集和地漏疏通工作。
三、对学校实验室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根据我校实验室废水排放的实际状况,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实用性强,适应性广,运行成本低的方案。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最后确定了减量——收集——酸碱中和——沉淀——吸附净化的工艺流程总体思路。由于我校总是全年级统一集中做同一个学生实验,这也为我们这一方案的落实提供方便。
具体操作是:
1、减量、收集。成立污水处理实验小组。在高一年级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化学等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同时成立污水处理实验小组,每班化学课代表由化学老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知识培训;熟习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守则、实验室药品管理规定,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等等。同时让他们直接参
与对实验室污水的处理。要求同学们在上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要求,以减少重复实验,避免产生大量实验废水。
每次实验课时,由每班的化学课代表(活动小组成员)提醒同学们把实验中产生的实验污水与清洗用水分开。把实验污水收集起来。等全校同类班级做完同一实验后把本实验的所有污水汇集一起。由于是同一实验所产生的实验污水,所含成分相对容易分析,便于下步操作。
自制多滤层的废水净化器(见图三)取一个空饮用水塑料桶,剪去底部,瓶口用单孔橡胶塞塞住,连接玻璃导管和橡皮导管(带止水夹)。将饮料瓶口朝下倒置,瓶内由下至上分层放置膨松棉、洗净的铁丝网(起支撑作用)、双层纱布、活性炭、双层纱布、混合后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双层纱布、石英砂和小玻璃珠(本试验中因石英砂和小玻璃珠的大小形状和粒径相近而混装)、铁丝网,最上层是多层纱布(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换和清洗后再用)。经过自制废水净化器,可减少其中的悬浮物、离子和有色物质。经过过滤器后,废液进入处理池。
2、酸碱中和 先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定废水的pH值,以确定酸碱中和需要用废酸废碱(以废治废)的量和浓度,同时可以除去产生的沉淀物。我校特别制作了一个3m x 1m的废液处理池(见图四),共分为三大格。第一格为废水收集箱,第二格为中和沉淀箱,第三格为泥沙吸附过滤箱。因此这一步操作在第二箱格中进行。
3、沉淀 本步骤主要是将可通过生成沉淀的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从废水中分离出来。选择化学药品时要把握“种类少、用量省、价格
便宜”的原则,根据废水的成分分批处理。可将Ca2+,Ag+,Ba2+,等离子容易转变为沉淀,而可溶盐离子用此法难以除掉。通过化学沉淀法会得到大量的固体沉淀,需要进一步和水分离。先将反应后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就会沉降到容器的底部而使溶液分层。在沉淀池中放入一些铁屑,可以还原一些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效果。
4、吸附净化废水中的某些有色物质,如酸碱指示剂反应后的产物、苯酚等有机物,如果浓度较大,也需要进行脱色处理。我们选择多孔、比表面积大、吸附和脱色性能好的活性炭,即可以吸附水中的细小固体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有色有机小分子。下层铺上细沙和泥土,让净化后的水慢慢渗出,水质清澈无异味。
经过一年来的坚持,碧云池的水质明显改善,小鱼小虾成群结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再现。
在全民环保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更应该发挥自身作用,努力将所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来,为环保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虽然本次活动已经达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仍需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以便进一步提高其影响,为降低化学实验室的污染,提高碧云池的水质,改善校园环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亲自动手实验,设计制作实验用具。增强了我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树立环保观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取得了很大的收益。
葠窝水库水质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 篇5
1
窝水库水质状况
据辽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对窝水库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中, 超出地表水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项目有:总氮、总磷、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其中总氮自此项目开始监测以来均超标, 挥发酚2005年超标, 石油类2004年、2005年、2008年3年超标, 氨氮2006~2008年3年连续超标。说明窝水库水质受生活污染和有机污染比较严重。窝水库2004~2008年水质状况为劣Ⅴ类水质。
总氮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 各断面水质均为劣Ⅴ类。由于有指标超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不能够作为城市饮用水源使用, 各项指标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但能否适合养鱼还要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来定。
2
窝水库水质污染原因
窝水库的主要蓄水来源于太子河、细河、兰河。太子河发源于新宾县, 流经本溪县、市后在辽阳与本溪交界处的白石砬子入库;细河发源于丹东凤城市, 流经本溪县、本溪市南芬区及北台镇于水库东南部的四道河子入库;兰河流经辽阳县水泉、甜水、麻屯于水库南部的黄堡子入库。这样本溪市、县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水库。挥发酚和石油类超标主要原因是来自细河上的本钢焦化厂排放的污水。悬浮物超标是与水库周边及兰河、细河上游非法选矿厂向水库内舍岩弃渣有直接原因的。
3
窝水库水质污染所带来的影响
窝水库年迳流量21.7亿立方米, 工农业供水近8亿立方米, 所以有10多亿立方米的水不能很好的利用, 没有实现城市饮用水功能, 这项每年将至少损失上千万元;渔业养殖功能也完全丧失, 每年将减少收入200万元;对鞍钢的工业供水, 由于水质中石油类、悬浮物超标的原因, 鞍钢引水后需要对水进行去油处理和过滤, 加大了用水成本, 每年也将至少损失千万元。
4 治理措施及建议
多年来, 为了解决水库的水质污染问题, 窝水库、辽阳市政府、本溪市政府等做了大量工作。窝水库就库区周遍开矿选矿对水库淤积、污染等现象非常重视, 从2006年开始加大整治范围和力度, 采取加大投入人力和物力、实现政府行为和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等有利措施。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全面遏制了不利水库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做法和行为。本溪市在进入“十五”后, 开始了窝水库保卫战的攻坚战役:市里总计投资13.5亿元, 先后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本钢污水处理厂、本钢焦化厂生物脱氮等27项重点污水处理工程。实现了年处理污水1亿吨, 年减排污水4600万吨, 减排化学需氧量6500吨, 减排氨氮等化学物质1200吨, 极大减轻了太子河的负担, 同时也净化了窝水库的水质。
但是窝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175km2, 年迳流量21.7亿立方米, 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4.1 强化管理, 加强联合执法监测力度
做为水库管理单位, 窝水库主动出击, 继续联合本溪市政府、辽阳市政府共同加强对水库的水质管理, 会同两市的环境监测等有关部门对各违法排放企业进行严格监督检查, 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整顿或关停。
4.2 行使水政监察执法权
水库管理单位虽然有水政监察队伍, 但没有执法权, 所以应健全完善水库管理单位的水政监察执法权,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规对库区内违反有关水法的行为进行制裁。
4.3 抓住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契机
本溪市、辽阳市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抓住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契机, 努力做好太子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 使窝水库的水质早日达标,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水质治理 篇6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但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污水排入河道,河流生态环境恶化,人与水的距离越来越远。随着生态水务、绿色水务理念的不断提升,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健康的城市水环境,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在提升河道水质的方式中,生态湿地系统逐步体现出其价值,本文通过马鞍山市慈湖河中段治理工程中湿地系统的设置、配水方式、植物选择等的研究,分析出湿地系统对生态河流水质改善的效果。
1 湿地系统简述
湿地系统可按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方式的不同而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即地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地表流湿地系统也称自由水面湿地系统。在该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0.6 m之间。这种系统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污水中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生长在水下部分的茎、杆的吸收及其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吸附以及沉降作用来完成。因而这种系统难以充分利用生长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和生长丰富的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处理能力较低。同时,其卫生条件较差,易在夏季滋生蚊蝇、产生臭味而影响湿地周围的环境;在冬季或北方地区则易发生表面结冰问题而影响处理效果,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但这种湿地系统具有投资低的优点。在运行过程中,废水的上层处于好氧状态,较深的部分则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因此其具有兼性氧化塘的某些特点。
潜流湿地系统也称渗滤湿地系统,是目前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湿地处理系统,主要形式为采用各种填料的芦苇床系统。系统通常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为复合土,下层为具有良好空隙、水流易于通过的、有填料介质组成的根系层。所使用的填料一般由砾石、炉渣、沸石或沙等。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因而不仅可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的作用,获得更高的处理效能,同时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故具有保温性较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的特点。但投资较高。其运行过程中,污水经配水系统在湿地的一端均匀地进入填料床植物的根区。植物的根系有较强的输氧能力,可使根系周围的水环境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供给生长在砾石等填料表面的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所需。
垂直流湿地综合了以上两个系统的特性,水流在填料床中基本上呈由上而下的垂直流。该系统运行过程中,通常由湿地表面均匀布水,借助于填料床较大的垂直渗透作用,水流以垂直向下流动的方式通过填料层。与潜流湿地系统相比,这种形式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了氧向污水及基质的转移效率。其表层多为渗透性能良好的砂层,污水进入砂石填料床后,淹没整个表面,然后逐步处置渗透至底部,由底部收集管收集。这种系统对基建要求高。三类湿地系统的主要特性比较见表1。
2 慈湖河现状水质概况
马鞍山市慈湖河是其市区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东南部丘陵区的老脉岘,在慈姆山北麓注入长江。慈湖河经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存在防洪堤防高程不足、堤身渗漏,除涝标准低、生态环境差、水土流失严重等安全隐患。本次河道整治范围为慈湖河东环路~林里路段,位于河道的中段,且河道两侧多为建成区,河道治理总长为6.7 km。
慈湖河中游段面临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市政污水管网尚未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排污水通过支渠直排慈湖河,加上一定的面源污染,慈湖河水质不容乐观。从2010年1-7月份河流监测数据来看,上游断面水质NH3-N、TN指标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其余指标略好于Ⅴ类标准。慈湖河2010年现状水质监测数据见表2。
根据慈湖河底泥监测资料及现场调查得出,慈湖河底泥黑臭,有机质含量高,一些重金属(如砷)等超标,成为河水污染的二次内在污染源,对河道水质改善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次治理河段主要有7条支流水系,经现场实际踏勘,漏排污水主要通过支流排入慈湖河,支流水系水体黑臭、水质较差。
3 总体思路和工程总体布局
3.1 总体思路
在对慈湖河中段现状水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结合治理目标,提出水质改善工程的总体思路。
(1)“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理念。
河道治理从传统水利单一河流治理走向防洪排涝、水质改善、生态景观的大尺度空间综合治理。在防洪达标、堤岸安全的前提下,以改善河道水质、恢复重建河岸生态系统及其景观为目的,通过河道防洪达标治理、水质改善措施的实施,以及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设计与调控,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使受损害的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及其景观格局,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治理理念见图1。
(2)截污减排。
要想彻底解决河道污染问题,需逐步纠正错接乱排现象,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对已建成区域进行“正本清源”,通过“疏理”行动实现雨污分流,杜绝污水流入雨水管道和河道。
(3)污水回用。
考虑到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与景观河道水质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需要通过一定的水质改善措施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一步净化后排入慈湖河,最大限度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3.2 工程总体方案布局
根据上述整治思路,水质改善工程方案总体布局如下。
(1)截污减排——支流总口截污+源头“正本清源”。
支流总口截污——慈湖河中段沿河漏排污水基本都是通过支渠水系排入慈湖河。为达到旱季污水沿河100%截流的目标,同时截流一定的初(小)雨,本工程结合国内外河道截污经验,对慈湖河中游水质改善拟提出支流截污工程,截流倍数取2倍。在各支渠排涝泵站处加设污水泵,将截流来的污水提升至市政污水管网。
源头“正本清源”——完善城市污水系统,提高污水的收集率与处理率,是河道水质保障的基础条件。逐步改造城市合流制系统为分流制,提高分流制比例,逐步提高流域内清污分流的比例。
(2)污水回用——王家山污水处理厂尾水利用。
现状王家山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为一级B标准,其水质与慈湖河的水功能区划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工程拟采用接触氧化池+生态砾石床+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对王家山污水处理厂近期的6.0万m3/d的一级B出水进行处理利用,补给慈湖河。
(3)生态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
对河道沿岸采用“生物-生态系统的修复”措施,如消除内源污染(河道清淤)、种植水生植物、建立滨水湿地、建设生态驳岸等措施,使河道的“防洪、水质、景观”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使河道水环境进入良性的循环,修复河道的水生态系统。
4 水质模型分析验证
4.1 模型的选择
为了预测和验证河道的水质,对工程方案进行预测,本工程进行了河道水质的模拟。对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SMS数值模拟软件、Fluent数值模拟软件、WASP(Th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DHI-Mike系列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后,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选用MIKE11河道模型。
4.2 模型结构及模型搭建
MIKE11河道模型的模型结构如图2。
模型模拟是水文、水动力、水质的拟合,需要首先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然后加入降雨等参数,建立水文模型,其次建立水工构筑物等水动力模型,再加入点源、面源,建立水质模型,从而完成水文、水动力、水质3种模型的搭建。
4.3 模型分析成果
通过建立模型,选用水平年进行分析,建立河道的水文模型、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后,结合本工程的调度运行工况,以天为单位,任一时刻、任一指标是否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为判断依据,得出河道的主要水质指标(COD、TP、NH3-N、DO)基本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保证率为87%。模型计算成果见图3。
5 结 语
通过对马鞍山市慈湖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水质处理措施的研究,湿地系统能够实现生态河流水质一定程度的改善。河道的主要水质指标(COD、TP、NH3-N、DO)基本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保证率为87%。
生态河道治理时应充分利用实际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其中岸坡陆源区可优先选用垂直流湿地、在坡脚滩地滨水区可优先选用地表流湿地。
摘要:从生态水务、绿色水务的角度出发,采用湿地处理方式,对改善后的水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能够实现生态河流水质一定程度的改善,河道的主要水质指标基本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保证率为87%。
关键词:湿地,生态河流,水质改善
参考文献
[1]尹军,崔玉波.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水质治理 篇7
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次重点研究我国北方重要水源地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以下简称“潘、大水源地”),它是引滦工程的主体水源工程,担负着天津、唐山两市的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因此,保护好水库的水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对津、唐两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水库位于河北省迁西县的滦河干流上,水源地地跨河北省兴隆、宽城、承德、迁西4县,控制流域面积33 700 km2,占滦河流域总面积的75%,总库容为2 913亿m3,多年平均库容为24.5亿m3,为多年调节水库。水库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灌溉及养殖。汛期主要集中在6~9月,汛期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70%—80%。
2 水动力及水质模型构建
2.1 模型原理
本次治理范围涉及自乌龙矶至潘家口大坝之间河道和库区、下池调蓄库区、下池坝下至大黑汀大坝之间下池库区,通过对库区区间进行分析和对潘、大水源地的水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水流模型(Saint-Venant方程组),首先对河段水流进行模拟。描述河流一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控制方程如下:
水质控制方程如下:
式中,t为时间;x为距离;Q为流量;h为水位;C为谢才系数;A为过流断面面积;R为水力半径;q为旁侧单位长度入流流量;α为断面不均匀系数;c为物质组份的浓度;D为弥散(扩散)系数;v为水流速度;K为物质组份的线性衰减系数;q为侧向流量;C2为源汇项浓度。
2.2 河道概化
依据本次治理工程范围,按照相关河道概化基本原则,并根据河道所处位置及地形、地势、河势等具体情况对计算河道进行概化,确定本次模型计算起始点为乌龙矶断面,终点为大黑汀大坝。考虑到各支流的位置因素,本模型计算主要考虑支流为柳河、瀑河、洒河,作为旁侧入流参与河道的水力、水质计算,武烈河等支流已在乌龙矶以上河段汇入,不在计算区域范围内。
2.3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本次模拟时段选取全年时段,模型计算起点为乌龙矶断面,该断面的水文测量的流量数据作为模型上边界,其输入逐日流量边界条件,其余支流作为点源入流考虑,即柳河、瀑河、洒河均作为点源汇入,监测代表断面分别为柳河石佛站、瀑河宽城站、洒河汉儿庄站。水质边界分别考虑点源分布、面源污染以及各支流的污染物贡献。
2.4 模型参数的选取
水质模型的起止边界与水动力学模型的起止边界相同,本次计算预测水质指标为总磷、氨氮。本次计算河段剖分单元为500 m,计算时间步长为30 s。水动力的主要参数选取如下,曼宁系数取值为0.033。
考虑到TP、NH3-N的降解系数与水流的速度、温度、水深有密切关系,本次建模过程根据水深分别设置降解系数decay值,decay值设置情况详见表1。
2.5 模型率定及验证
河道植被、坡降、河床地质、河道断面形式及河道上的建筑物等都会对河道流态产生影响,因而河道的概化以及参数的选定会影响到计算成果。在本次水动力计算模型率定计算过程中,根据河道河床情况,河道的糙率取值范围在0.033,验证特征点坝前断面实测值。模型率定资料采用2012年全年逐日数据。由于实测的水质序列数据较少,很难做到精确率定参数,通过率定结果分析看,TP、NH3-N模拟值与实测值总体上趋势基本一致,库区水位率定和验证结果见图1。
3 治理工程实施效果预测
治理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入库水质净化处理、河口环境综合整治、库区废弃物处置工程、生态修复及小岛生态重建工程等部分,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及应急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水源地管理等。
对本次治理工程情景方案进行模拟预测,并对重点断面大黑汀库区治理前后水质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对照结果见图2。
从对照结果可以看出,工程措施对库区上游断面水质净化效果明显,该断面水质最大消解时刻值TP减少0.02 mg/L、NH3-N减少0.15 mg/L。
4 结语
(1)将MIKE11模型应用于我国北方水库水源地综合治理工程中,通过详实的水文资料和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与模型检验。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结果均良好,所确定的参数基本能反映水库型水源地的水力特征和环境特点。
(2)应用MIKE11模型对水源地水质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支流治理工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效果较为明显,可使入库污染负荷实现较大幅度削减,特别是对NH3-N等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显著,从而使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使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3)由于监测设施和管理的不完善,全时段水质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以及面源、点源污染物的估算不准确,一些非法排污点未纳入计算范围,导致模拟值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建议在工程的下一步实施中通过补充断面水质监测以及污染源数据来更新模型。
参考文献
水质治理 篇8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东部平原著名的浅水湖泊。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该湖泊总面积1097.6km2,流域面积达30453km2,平均水深1.46m,最大水深2.76m,湖泊容积为16.06亿立方米,湖岸线周长316.2km。湖泊的东西北三面承纳鲁、苏、豫、皖四省三十二县市的来水,入湖大小河流53条,皆属淮河水系。1960年在中部昭阳湖建立将南四湖一分为二的二级坝,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两个湖域。至此,南四湖已成为具有很强水资源调蓄功能的水库型湖泊,并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水源地。
自70年代以来,湖区工农业迅速发展,南四湖周边地区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农产品基地,排入南四湖的污染物逐年增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灌溉回流水(含农药、化肥污染物)使湖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积累,水质污染严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南四湖大部分水域的水质低于国家地表水三级标准,有机物超标率达60%以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且有不断恶化趋势。靠近纳污河口的湖水水质大大超过五级标准,鱼虾绝迹,水生生物无法生长。水质恶化已对沿湖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并影响到湖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南四湖是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衔接南北的主要调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沿线的污染问题,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污水治理的成效。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最重要的中间湖泊,为此对南四湖的污染现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对南四湖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的重大价值,并为南四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未来湖泊环境整治提供对策和决策依据。
2 南四湖污染源
长期监测资料表明,南四湖主要13条入湖河流均呈程度不等的有机类型污染,化学耗养量超标率达92.3%,生化耗养量超标率为83.3%(济宁市环境质量年报1990-1995)。据1994年调查结果,济宁、枣庄、荷泽三地排放的污水总量为28.752×104万吨。这些废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最终汇入南四湖上级湖,这是导致上级湖水体整体恶化的重要原因。
河道污染物的输出实际上是流域点源和面源的表观产生量。根据分析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排污口排列密集,且多集中在城市区段,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排放,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多且浓度大;(2)排污口大多利用沟渠和河道,而城区重要污染源则利用地下管道;(3)排污口位置不当,设置混乱,其排放的废水已经严重影响水功能区的水质;(4)南四湖绝大部分乡镇企业污废水无正规排水出路,大多通过沟塘蒸发、渗入地下。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淋冲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此外,底泥又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和食物来源,污染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生物产生致毒致害作用。并通过生物富集、食物链放大等过程,进一步影响陆地生物和人类健康。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规模扩大,工农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湖泊作为流域物质输移的归宿地,汇集了流域内大量污染物质,特别是众多的城郊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污染程度尤为严重。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局势。山东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和调蓄站,其水质状况成为东线调水工程成败的关键。由于南四湖目前污染严重,底泥中氮、磷等污染物蓄积深度达10~15cm,而这一层沉积物与水体间存在频繁的物质交换,因此,将来东线调水工程实施后,即使外源污染被控制,底泥势必成为水体的污染源。为此山东省政府提出进行南四湖疏浚工程。
3 南四湖水域污染控制与治理对策
根据多年来对南四湖水质的监测结果和前人研究,南四湖水域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在过去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由于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又有面源等。此外,防治措施的经济效益和防治效果等都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南四湖水域环境的污染防治,从长远观点看,应在制定统一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基础上,采用多种途径。
3.1 南四湖水域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
随着南四湖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流域产生的污染物也呈现面广量大的特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使南四湖流域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控制入湖污染物,保护好南四湖的水质,根据我国其它大湖水域污染控制和治理经验,以及基于南四湖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做好南四湖水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因此,为保护南四湖水体质量,必须控制污染物入湖总量,使排入的污染物不超过水体的自然环境净化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制订污染物控制的全面规划;其次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计算入湖污染物允许负荷量。在此基础上,对超标污染负荷进行削减分配并实行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3.2 水质富营养化控制对策
3.2.1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如果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就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首先应该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天然性的外部营养物质难于控制,因此要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只有从控制人为污染源着手。
3.2.2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1)生物性措施。生物性措施是指利用水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这一自然过程。这一方法可以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目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投资小、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态循环。在浅水型的富营养湖泊中,通常采用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如莲藉、薄草等,随着这些水生生物的收获,氮磷营养物质也就随水生生物体一道离开了湖泊水体。这种方法适用于底泥中营养物质积累丰富的浅水湖泊。是一项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明显环境效益的可行措施,利用养鱼去除氮磷也是一项化害为利的有效措施。各种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食性,利用鱼类的食性不同,放养以浮游藻类为食饵的鱼种而不放养草食性鱼类,就有可能达到去除湖泊水体中氮磷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又称机械措施,主要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1)挖掘底泥。挖掘底泥对改善那些底泥营养物质含量过高的水体是一种有效手段。实施挖掘底泥时,应该特别注意挖掘底泥的地点和挖掘的深度。有时深层底泥中的可溶性磷以及氨氮可能高于表层底泥。因此,当挖掘表层底泥后,正好暴露出深层底泥高含量的可溶性磷和氨氮。使更多的磷和氮从底泥释放出来。这样不但不能降低水中氮磷负荷和浓度,反而增加了水体氮磷负荷和浓度,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所以事先查清底泥营养物质在纵向剖面上的含量、形态和分布特征,有助于合理地发挥挖掘底泥去除内源性营养物质的效果。2)稀释和冲洗。在有条件的地方,用低浓度氮磷水体注入湖泊,可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效果。稀释作用使湖水营养物质浓度降低,减少了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供给源,使蓝藻、绿藻生长受到抑制,对控制水华暴发,提高水体透明度等都有一定作用。别外一种选择是冲洗———换水。根据湖泊与附近江河的天然海拔差异和江河水位涨落的特点,或用电力控制,将附近江河内氮磷浓度很低的流动水体经一定的通道灌入富营养化湖泊,湖水从另一出口流出,从而直到江水取代湖水,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滞留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3.3 济宁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情况
南水北调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4 南四湖截污导流情况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规划的重要指标精神,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要求,结合我省“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和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情况,拟在我市规划建设七处截污导流工程。我市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截污导流工程各项前期工作。
3.5 人工湿地情况
我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水环境治理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到东线工程的建设。调水水质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键。为此,我市在省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治污工作确定了“治、用、保”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建设南四湖流域人工湿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减轻治污压力的一个缓冲措施,对确保南水北调水质以及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南四湖生态环境、发展南四湖生态旅游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质治理】推荐阅读:
北江流域水质保护和治理工作方案05-28
游泳池水质监测项目及水质检测意义07-27
水质问题07-15
水质鉴定05-15
水质达标06-05
养殖水质06-10
太湖水质06-12
水质监控06-21
地表水质07-29
水质保证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