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问题(精选12篇)
水质问题 篇1
近期在某单位检验过程中发现一设备,该设备2007年4月制造完成,于2007年7月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在2015年以前的检验中,一直运行状况良好,未发现严重问题。在2016年检验中发现锅筒、烟管大量结水垢,锅筒底部大量积渣,两侧集箱大量积渣。
1 原因分析
锅炉结垢问题:
(1)管理方面原因。中国劳动管理部门在很早就颁布了《锅炉房安全管理制度》,就是为了明确司炉工岗位制度、水处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理想很丰满,但具体实施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很多制度都成了墙上的贴纸,根本没有严格执行,化验人员工作随意性强,甚至化验后数据造假,水质严重不达标。甚至很多单位没有专业的水质化验人员,无法保证及时进行化验,导致锅炉进水不合格,导致锅炉内水垢严重。一些企业认为锅炉是个安全的设备,自己使用的压力又不高,有没有水处理设备无关紧要,没有完善的防垢手段,锅炉水垢严重,水垢达到7mm以上,锅筒底部产生了大量的积渣还在继续运行。还有一些企业有水质化验人员,但化验人员的技术不高,认为这水有一些不达标也无所谓,责任心不强,化验不认真或者不化验,怕麻烦而减少化验次数,甚至编造化验记录,造成水质合格的假象,导致锅炉严重结垢。
(2)原水的原因。水垢就是把不合格的水不经过处理直接送进锅炉,因为水质不合格,硬度、PH值不合格,这样的水长期的在锅炉内运行,锅炉有水的一面就会慢慢的产生一些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沉淀物也可能在锅炉水中又重新析出,呈松散的悬浮状,称为水渣。水渣是在水的表面的,是可以排除出去的,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不按时排污,怕浪费,或者排污的方法不正确,一些水渣就会在水流缓慢的的部位沉积下来,从而再次形成水垢(这种水垢称为“二次水垢”)。按照《锅炉水处理监督检验规则》,正常进入锅炉的原水的硬度值应当小于0.03mmol/L,但该单位设备原水经过化验,硬度值达到0.3mmol/L,严重超标,是该设备结垢的一个原因。
(3)水处理设备方面的原因。使用单位应当按照《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做好水处理工作,保证水汽质量。无可靠的水处理措施,锅炉不应当投入运行。现实情况中,一些单位确实使用了水处理设备,但对水处理设备如何使用,如何维护却不是十分清楚,有些水处理能力小而锅炉负荷大,造成软水“供不应求”,水处理不及时,造成进去锅炉的水质量不达标,很多硬度超标的水进入锅炉,又没有其他防垢手段,因此锅炉肯定产生水垢。还有一些企业的水处理设备过于陈旧,经常出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设备是出现故障后应及时发现并修复。现在水处理是经过树脂罐进行过滤,除去原水中的钙、镁、铁等离子,再使用盐进行置换。现实中使用单位往往装上了,就不再管理,想着可以一直用,但是不知道原水中的一些金属离子吸附力较强,使用盐并不能完全的置换出来,例如铁就是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进入树脂罐,与树脂进行反应,但是二价铁离子很容易被氧化成高价氧化物,沉积在树脂内部,堵塞了交换通道,使树脂“中毒”失效。这样就会造成有水处理设备的假象,但并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依然会产生水垢。
(4)药剂使用原因。对于一些有小型锅炉的企业,为了不投资水处理设备而进行加药处理,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但由于具体应该怎么加药,能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企业就不了解。现实有有以下的情况:第一,药剂选择错误。老式的锅炉防垢剂,虽然价格便宜,但防垢效果差,只能减缓水垢产生速度,达不到彻底防垢效果。第二,司炉工操作不当。加药处理应当在水质化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化验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排污,但是在实际检验中发现,很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水质化验人员,有的单位加药不按实际使用情况,没有配合水质化验人员的数值进行添加,只是凭借经验,随意添加,加药方式又不正确。实际操作中,排污的次数和时间又不正确,有的甚至不排污,这些情况只会造成锅内的水垢越来越多,造成水垢过后而引起的锅炉安全问题。
2 解决方法
2.1 加强水处理监督管理
首先要严格贯彻执行规定,在检验中加强宣传,使使用单位对锅炉水重视起来,这是搞好水处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为了实现无水垢、安全、经济的运行设备,我们使企业应当正视水处理的重要性,才能根据自己企业水质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从而达到目的。
2.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水处理人员素质
水质化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仅是熟练就可以完成的,人员应该对试剂、数值参数等都有很深的了解,还应该有一定的化学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应该有比较强的责任心,不能怕麻烦,怕吃苦。每天减少一次水质的化验,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企业锅炉出现停止运行的重大事故。水质化验人员,不应该有证就行,还应该经常的学习,了解最新的水处理方法,时刻记住“活到老,学到老”。
3 结束语
锅炉水是锅炉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的因素。有数据显示,当锅炉水垢1~2mm时,锅炉的燃料消耗就多了10%,而且水垢的导热系数只有钢材的1/50,受热不均匀就会锅筒、水冷壁管变形,保证水的质量,不仅可以减少锅炉水垢的产生,还可以减少燃料的浪费,保证生产安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措施。我们应该加大重视水处理的重要性,多宣传,多指导,让使用单位真正的意识到水处理的重要性,真正的重视起来,才能使我们的锅炉更好更安全的运行。
摘要:锅炉一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近年来,锅炉生产质量一直在提高,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少,但使用中产生的问题却突显出来,而锅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垢是对锅炉安全运行最大的一个因素。锅炉是心脏,水就是锅炉的血液,只有把水控制好了,锅炉才能正常使用。锅炉水处理对防止锅炉因结垢或腐蚀造成的事故,为了确保锅炉正常运行,必须把水处理做好,这样就可以减少因为锅炉产生水垢和腐蚀造成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锅炉,结垢,水处理
参考文献
[1]段芳英.锅炉压力容器技术[K].1998(01).
[2]张澄信.锅炉水处理用离子交换剂的性能及常识[K].1996.10
[3]陈宇勇.广西轻工业[K].2011(08).
[4]陈小丽.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J].2015(20).
水质问题 篇2
李艳
摘 要:COD分析是所有待处理水源、外排水水质的必检项目,也是水处理研究课题必然涉及到的一个分析项目。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测定 COD 的方法有:传统的回流滴定法(GB)、密闭消解法(ISO)、建立UV25、SAC与 COD的关联性分析,间接获取 COD数据。除此之外,人们仍在不断的探索更省时、经济、环保的新的测定方法。在长期的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 些问题,获得了一些经验,本文就水样 COD测定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水样;COD测定;方法;分析;建议
水被有机物污染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我们公司MTP外排水中含有大量的甲醇、烃类等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能够反映水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的含量,数值经常超过污水处理设计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COD 是一个严格的条件性指标,操作不严格必然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传统的回流滴定法,操作繁琐,耗时长,加热回流的速度 不易控制,加入的硫酸汞试剂存在污染;改进后的密闭消解法(我们公司目前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但因为原理是依据样品的紫外吸光值与 COD 值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凡是可能影响吸光度测定的因素都会反映到COD 数值的偏离上,对样品的稀释倍数把握不准确将会带来较大的测定误差,硫酸汞的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使用商品化的测试管存在厂商供货不及时、费用高的缺陷,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仪器和试剂有较强的一一 对应性,没有广泛适用性,虽然操作人员接触硫酸汞的机会减少了,但污染物的存放及排放问题仍然存在;利用UV254和S A C与COD的关联性间接表示 COD的数值是一种避免接触有毒试剂的好方法,缺点是通过关联得到的拟合方程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水体,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欲测定的水体进行长期的 COD 和吸光度的监测,积累大量数据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回归分析结果,而且该方法只适用于矿场稳定操作条件下的水体监测,不适用于水体状态、性质变化频繁的其它场合,例如:科研及实验。1 样品的预处理对 COD 的影响
MTP装置排水、实验及科研中试装置排水均含油,含油量差异很大。水样含油是导致COD升高的首要因素,油含量的升高和COD的升高呈正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样品浑浊的主要原因是含有乳化油和悬浮物质,这时候用回流滴定法测定COD比较合适,因为在回流的过程中乳化油和悬浮物质基本被去除,如果用光度法首先需要进行样品 的预处理,因为因浑浊导致的吸光值升高并不和因 存在还原性物质(COD代表物)导致 COD升高存在任何线性关系。在ISO方法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均没有给出具体的预处理方法。我们沿用水质氨氮分析(光度法)中水样的预处理方法,但此方法中只给出絮凝沉淀需加入的絮凝剂的固定用量,并没有给出适应于不同水体和油含量的用量范围,因此在絮凝剂用量相同而水样杂质含量不同的情况下的絮凝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对成分复杂的焦 化废水,在很多情况下絮凝效果不好,而样品絮凝的效果直接影响COD的测定结果,我们采取将含油量高的样品先稀释再絮凝的办法,使问题得到了缓解。实际测定过程中,水样是千差 万别的,因为没有规范的预处理方法,或者是规范一个统一的待测样品的浊度的标准(对于深度处理的污水,杂质去除率高,测定过程中浊度对COD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且水样中油的乳化状态和絮凝物的絮凝状态不同且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改变,使同一水样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测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没有可比性。例如,对同一样品中乳化油的处理方式不同,使得待测样品的油含量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 COD结果,见表 1 同一样品不同的放置时间测得的COD值不同,一直到大部分油上浮,大部分悬浮物下沉,水相达到新的平衡,COD值不再变化或变化微小,见表2 实验室里处理污水要讲究时效性,一旦油和悬浮物分离出来是很难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恢复到初始状态的。
表 1 焦化车间焦化废水除油前后COD值的变化
表 2 同一样品不同放置时间测得COD值
由表二得知我们化验分析在对SBR5号池6号池的采样分析结果数值往往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我们采样方法的局限性所致,我们没有统一的取样点,取样时取样桶所采的液位不一样会直接导致COD结果的巨大差异,我希望公用工程能重视这个问题,及时统一取样方式,我们的化验分析结果才有真实性、代表性。2 对水样中氯离子的掩蔽
掩蔽氯离子的过程要用到硫酸汞(高毒),为了环保,有人提出先测不同氯离子浓度的标准溶液产生的COD,建立 [ C l ] 和COD的关系曲线,将待测水样进行两步测定,第一步,用滴定法测水样中的氯离子浓度,根据[ C l ]COD的关系曲线查得COD[ C l ]值,第二步,用标准方法测整个水样的COD值,测定过程中既不加H gSO4,如果加了就将 C l 掩蔽掉了,也不加Ag2SO4,如果加Ag2SO4,就会产生AgC l,用这个值减去 COD [ C l ],即得到消除氯离子干扰后水样的COD值。这个方法思路很好,但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实现,因为在不加催化剂Ag2SO4的情况下,C l和水样的氧化过程无法进行,如果要实现这一想法,必须筛选其它催化剂,并且该催化剂不与C l发生任何化学反应。3 取样方式对 COD 的影响
在科研实验过程中,样品COD的测定必须和具体的水样的处理工艺紧密结合,要保证样品有代表性。如果是因为人为的原因混入了油或悬浮物质,例如,取样口距离液面油位太近,取样的时候伴随夹带,因为这时取的水样并不代表实
际水样的处理效果,因此这部分油在测定COD之前必须过滤除去,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其它正常情况下的样品含油则不作过滤处理。样品过滤前后COD有变化,若悬浮物、油含量高,则过滤前后 COD 值变化大; 若悬浮物、油含量低,则过滤前后COD值变化小,结果见表 3。
表 3 样品过滤前后 COD值变化情况 我们对密闭消解法(ISO)的改进
密闭消解法(ISO)对样品的消解过程需要2小时,单个样品的测定过程需要4小时,因时间太长,不适用于科研实验过程中的参数评选和条件控制,我们将催化剂硫酸铝钾和钼酸铵按用量加入到消解液中,加快了反应速度,消解时间缩短为10分钟,从分析结果来看,实测COD与理论COD 的 R 值为 0 99996 数据的准确度是可靠的,见表4。
表4 不同方法结果对比表 结果
COD所反映的是水体中有机还原性物质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它们能够同时被重铬酸钾氧化,只有在掌握它们相对含量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反映测定COD的目的。我们公司是新型的煤制烯烃项目,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含有有机物的污水,我们只有采用快速分析方法(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统一标准的采样方式才能快速准确报出分析数据,指导公用工程稳定的生产运行。
参考文献:
浅谈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氯化法 氧化法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化工业,尤其是合成化工业更是突飞猛进,这些化学物质的大部分通过人类活动进入水体,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使用化肥、杀虫剂的流失等,使接纳水体的物理化学性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80年代初就发现,水中有2000多种有机物,饮用水中有700多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56种致突变物。世界各国现在都十分重视微量有机化合物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饮用水的净化方法,基本上还是采用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投氯消毒工艺。这种工艺对于澄清水质,消除水中病原菌是十分有效的。一般认为经过常规的流程,滤后水中大肠杆菌等传染病菌和病毒能得到基本的去除。但随着水体污染的加剧,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形成真溶液,常规工艺几乎无能为力。我国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检测项目共35项,欧共体饮用水水质指令规定共66项,世界卫生饮用水水质规定共47项,与我国标准相比,增加的主要为微量有机物方面的项目。对饮用水有机污染的现状,必须寻求新的处理方法。
一、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
我国水处理普遍采用氯化工艺。它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但加氯可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有机囟化物,即所谓的“三致”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70年代,荷兰和美国水处理工作者发现,加氯消毒后,饮用水中产生三卤甲烷(TCM)类化合物,主要是氯仿、二氯乙酸、氯和溴之间的中间产物。氯化后的饮用水中不仅生成三囟甲烷,而且还生成其它囟代有机物(TCO),其浓度一般为TCM浓度的5~10倍,它们对人体健康同样产生不利的影响。TCM和TCO的主要前驱物质为三大类:①由植物残骸所导致的腐殖酸和黄腐酸等降解产物,如间苯二酚,香草酸和黄腐酸等降解产物;②来自于藻类的氨基酸嘧啶、色氨酸、脯氨酸、尿嘧啶、蛋白质等;③工业废水中的某些化合物,如酚类等。
用Cl2消毒导致TCM和TCO的产生,人们认识到其存在的隐患。因此非氯消毒工艺技术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
二、对策及发展趋势
解决饮用水污染问题,有两种途径:①保护饮用水水源;②强化水处理工艺。从总体上说,我国水环境质量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善。对饮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要从污染水源获得优质饮用水,可供选择的方法是强化水处理工艺,即采用先进的水质深度处理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氧化法
1.臭氧氧化法(O3)
臭氧(O3)的氧化能力比氯强,能杀灭细菌,能迅速而广泛地氧化分解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有效地除色、浊、嗅味,除铁锰、硫化物、酚、农药等,但臭氧的氧化很难达到完全矿化的程度,过程中对紫外光有强吸收性的大分子往往被氧化成小分子。近年来,水处理工作者开始研究应用臭氧氧化与其它方法联用技术。
(1)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O3—BAC技术)。实践证明,O3—BAC技术对去除水中COD、色度与嗅味、酚、硝基苯、氯仿、六六六、DDT、氨氮、油、木质素、氰化物等均有明显效果,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净化后的饮用水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2)臭氧—过氧化氢混合氧化(O3—H2O2)。臭氧氧化有两种:①臭氧分子或单个氧原子直接参与反应;②是臭氧衰减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引起的。·OH是水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氧化剂,对有机物常常无选择性且可完全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将臭氧与过氧化氢混合,可以生成·OH。
(3)臭氧—辐射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γ射线或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水进行照射处理,分解生成·OH.e-等反应性很强的活性物质,与水中微量有机物反应,氧化分解成CO2和H2O。辐射与臭氧联用可降低成本且臭氧在辐射条件下可产生连锁氧化,大大提高处理效果,且该技术适应广泛的pH值和温度范围,对浓度很低的有机物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2.光化学氧化法
光化学氧化法分为光催化氧化和光激发氧化法。
光激发氧化法即将O3、H2O2、O2等氧化剂与光化学辐射相结合,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的自由基,如·OH等,在氧化有机物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紫外——臭氧联用(UV—O3)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和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对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六氯苯、多氯联苯等都可迅速氧化,UV—H2O可使三氯甲烷、氯苯、氯酚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浓度降低到原来浓度的1%。
光催化氧化法即当用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照射n型半导体时,其满带上电子被激发跃过禁带进入导带,同时在满带上产生空穴。空穴可夺取半导体颗粒表面的有机物或溶剂中的电子,使原本吸收入射光的物质被活化氧化。已证明,n型半导体中TiO2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最好,UV—TiO2技术可迅速降解有机囟化物、芳香族化合物、有机酸、醇类含硫磷等杂原子的有机物、表面活性剂等。
3.高锰酸钾氧化法
马军等系统研究了KMnO4去除与控制水中有机物的效能与机理,发现高锰酸钾在中性条件下对松花江水中137种有机物具有广谱的去除效果,反应过程中产生新生态的MnO2,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重要影响。
(二)空气吹脱
空气吹脱已用于去除毒性挥发性有机物(VOC2)。Gamy L.Amy和Davidw.Hand试验表明,采用填料式吹脱塔的去除率在95%和63%以上。在114种有机优先污染物中可吹脱的能达31种。
(三)吸附
以活性炭为代表的吸附工艺是目前对付有机优先污染物首选实用技术,目前正开发一些新型吸附材料如多孔合成树脂、活性炭纤维等。
(四)膜法
膜法是深度处理的一种高级手段,反渗透(RO)、超滤(UF)、微滤(MF)和纳滤(NF)能有效去除水中嗅味、色素、消毒副产物前体及其它有机物和微生物。近年来,膜法对消毒副产物的良好控制,被EPA推荐为最佳工艺之一。
以上水处理新工艺目前又都存在其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UV—O3与UV—CO2是目前最有前途的两种光化学氧化技术,渴望在家庭或集团用户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和特种有机废水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UV—O3联用技术已被美国环保署(EPA)鉴定为处理多联氯苯最有效的技术。不过目前该工艺在使用中的障碍在于CO2从水中分离问题,选择合适的载体和固定化方法,或制备其它形状的光催化剂,以及研究开发与光化学氧化法处理水的需要相结合的紫外灯或金属囟化灯,做到功率大、波长适宜、使用方便。膜法操作运行方便,处理效果好,但易淤塞和污染,其投资和运行费用太高。KMnO4和O3氧化,往往生成许多中间产物,甚至对某些有机物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近年来水处理工作者越来越强调将物理、化学、生物的净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尝试、研究诸如O3-H2O2-BAC、O3-混凝-活性污泥、KMnO4-BAC、O3-UV-H2O2、O3-膜处理、O3-吹脱等可能的联用技术,充分发挥各自手段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综合治理,以期达到最佳去除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淳昌.我国城市给水近年来几个倾向性问题.给水排水,1998。
[2]宋序彤.关于我国城市给排水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中国给水排水,1995,(11):25~29 。
[3]王光涛.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54~58。
[4]Geneva.Guid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3,(2):110~112.
水质分析相关问题探讨 篇4
电导率主要是体现了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强弱。对于纯水而言, 其导电能力极小, 几乎没有导电能力。但若受到温度的影响之后, 其会在水中无机酸、碱或盐含量变多的情况下, 使得导电能力相应的变强。
矿化度主要是指水中所含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 在水化学测定中作为一项关键的指标, 主要利用天然水分析中重点被测离子的总量 (mg/L) 显示。针对未受到污染的水样进行测量后, 得出矿化度与该水样温度经103 ~ 105℃时蒸发、烘干的可滤性残渣 (即固形物) 一致。对矿化度实施测定时常用的分析方法为重量法, 在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因素多数集中表现在: (1) 当水样处于蒸发、烘干状态下时, 其所有的HCO3-均能转换成CO32-, 从而让原有的重量减小一半之多; (2) NO3-和Cl-受到烘干影响也会有所降低, 如:MgCl2 转换成MgO · MgCl2 时则会引起负误差; (3) 部分盐类在103 ~ 105℃烘干则会形成相应的结晶水, 在称重时由于吸潮引起正误差。水溶液中离子的组成和离子的含量直接影响了电导率和矿化度, 彼此之间的关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特定的区域考虑, 因为离子组成的稳定性较好, 使得电导率和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充分运用深层地下水电导率和矿化度相关信息, 绘制电导率—矿化度的有效曲线图, 再把相关系数、相关曲线系数计算出来。可得相关系数0.995, 相关曲线斜率0.5564。离子总量主要为容量法及仪器分析测定的阴阳离子总和, 主要包括:K+、Na+、Ca2+、Mg2+、Cl-, 矿化度主要为水中所含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测量时需要注意矿化度与离子总量间的误差, 需把离子总量和矿化度的平衡误差限制在10%以下。
2 离子总量、阴阳离子总量的关系
若从专业角度分析, 按照反应单元摩尔浓度表示的阴离子总量与阳离子总量应相等。然而受到分析误差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彼此的平衡误差需低于10%, 由于水样检测的特殊性, 要求水样启封后尽快完成分析, 因而误差过大则要及时找出原因处理。如待测水样以pH试纸检验为弱酸性, 而通过测定所得HCO3-、游离CO2、HCO3-、CO32-的浓度计算得出的结论为碱性, 则有可能是标准滴定液的标定有误、检测环境中有氨水存在等原因所致, 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并重新进行检测。由于当前会有检测部分离子的水样, 从而使得离子间的合理性检查存在较大的阻碍。笔者在长期的检测分析过程中得出一经验值, 即:阴离子总量大概是矿化度含量的三分之二。
3 侵蚀性二氧化碳和游离二氧化碳的关系
学术上认为游离二氧化碳应比侵蚀性二氧化碳的含量大, 当存在异常情况后则要及时查找原因。当出现游离二氧化碳之后, 需要保证侵蚀性二氧化碳滴定溶液用量不得HCO3- 滴定溶液用量, 同样, 出现异常情况要查找原因。
4 pH 值与HCO3- 和游离二氧化碳的关系
含有游离二氧化碳和HCO3- 离子的水:
pH=6.37+lgC1-lgC2 (1)
式中C1 为HCO3- 的含量;C2 为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
含有HCO3-和CO32- 离子的水pH=10.31-lgC1+lgC3
(2) 式中C3 为CO32- 的含量;C1 代表意义同前
(3) 从根本上来说, 含HCO3-离子而不含CO32- 离子, 不含游离二氧化碳的水, 其pH 在8.41。
具体检测操作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pH 与各项离子的测定出现较大的误差, 最终影响到了检测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对于具体的检查操作环节里, pH 大于8.41 的会检测出CO32-, pH 小于8.41 会检测出游离二氧化碳。有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当水体被污染后, 其显色剂显色有所变化, 在pH 大于8.3 同样能检测到CO32-, 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仔细进行分析处理。
5 总氮和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关系
总氮主要为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 从理论上分析要超过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总和, 当这些总和超过总氮时则显示异常, 需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如:对输水水质进行检测时, 送样单位将水样同时送至两个单位进行检测。笔者了解到某单位的总氮检出量明显小于笔者的检测值。经过再次进行采样处理后, 分析得出该单位检测的硝酸盐氮检出量超过总氮检出量。笔者随即提出了该单位检测的总氮存在差异, 且将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关系进行介绍, 通过再次检查认证后, 得出该单位的药品及检测环节失误, 进行相关的改正之后误差得到显著控制。
6 结论
水质保护的水质监测 篇5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COD、BOD、SS、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水质总磷测定的问题探讨及改进 篇6
【摘 要】本文对国标GB 11893-1989中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方法进行实践和研究。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如水样保存、消解方法、浊度干扰、显色时间、显色温度等影响测定结果的条件进行探讨,并将水样前处理改用恒温干燥箱消解法测定结果符合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操作简便安全,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关键词】总磷;影响因素;探讨;改进
1.实验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络合物。[1]
2.仪器和试剂
2.1仪器
医用手提式蒸汽消毒器或一般压力锅(1.1~1.4kg/cm2)。
恒温干燥箱
50mL具塞比色管
分光光度计
2.2试剂
(1)过硫酸钾溶液,50g/L 。
(2)抗坏血酸溶液,100g/L。
(3)钼酸盐溶液。
(4)磷标准储备溶液:1.00mL此标准溶液含50.0μg磷。
(5)磷标准使用溶液:1.00mL此标准溶液含2.0μg磷。
3.影响总磷测定的因素及方法改进
3.1样品采集及保存
水样总磷不稳定,采样后应立即分析。如果不能立即进行分析,需取500mL水样后加入1mL浓硫酸调节水样的pH值≤1,或不加任何试剂于冷处保存,并在24h内尽快测定,当采集含磷量较低的水样时不要用塑料瓶采样,因磷酸盐易吸附在塑料瓶壁上,应保存于玻璃瓶中。[1]
3.2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处理
分析过程中所用的玻璃器皿都必须用稀硝酸或铬酸洗液浸泡1h 以上,用自来水清洗后用蒸馏水淋洗数遍,不可用含磷洗涤剂刷洗。新的比色管需先进行与样品完全相同的处理,测定其空白吸光度值。如果比色管空白吸光度值经过多次消解测得较高的,必须剔除。
3.3 pH值的调节
由于样品保存时pH≤1,因此测定前需将水样调节至中性。移取25mL(浓度高时酌量少取)的样品至50mL的烧杯中,用移液管慢慢滴加50%氢氧化钠溶液,至pH试纸测试溶液为中性,记住所滴加氢氧化钠的用量。然后另取25mL的样品至50mL比色管中,用移液管滴加等量的50%氢氧化钠溶液。
3.4水样的消解方法对比分析
国标GB11893-1989水样预处理采用蒸汽消毒器消解,此消解方法费时费力、安全性稳定性较差、而且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试样外溢等现象,且压力容器需要专人经培训合格后持证操作等繁琐问题。恒温干燥箱消解法,温度更易于控制,操作简便安全,其自然冷却时间比蒸汽消毒器降温降压的工作时间耗时短,为此本文选用恒温干燥箱消解法与蒸汽消毒器消解法对比试验。
(1)操作过程。
采用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研制的总磷标样,按标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规定体积。分别用两种消解方法对其进行测定。取6组×5支50mL具塞比色管,1号和2号每个比色管架各放3排×5支比色管,每排为同一浓度的标准物质的5次重复性试验。1号试管架上样品用于蒸汽灭菌器消解前处理,2号用于恒温干燥箱消解前处理。分别取标准物质待测液25mL于比色管中,加入4mL过硫酸钾溶液,将具塞刻度管的盖塞紧后,用一小块布和线将玻璃塞扎紧。将1号比色管架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中加热,待压力达1.1kg/cm2,相应温度为120℃时,保持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读数降至零后,取出放冷。然后用水稀释试样至50mL标线。[1]
将2号比色管架放入恒温干燥箱中,待温度达到120℃时计时30min,消解结束后,关闭开关,自然冷却,然后用水稀释试样至50mL标线。
分别向两组比色管中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s后加2mL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5min后,使用光程30mm比色皿,在700nm波长下,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并绘制工作曲线。
(2)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表1是用恒温干燥箱消解法和蒸汽消毒器消解法同时对三种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测定的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用恒温干燥箱消解法前处理,测得的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也符合实验室要求。
表1 两种消解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3.5 样品过滤顺序
当水样消解后出现浑浊,水样需先过滤再显色。也有试验者在显色后才对样品进行过滤,本文比较显色前过滤和显色后过滤影响结果的情况。分析准确度过程见表2,标样203939 浓度为0.272±0.015mg/L显色前后过滤测定的结果比较,显色前过滤相对误差较小,结果在受控范围内。显色后过滤检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结果不在受控范围内。因此水样经消解后,过滤只能在显色之前操作。
表2显色前后过滤测定标准物质结果
3.6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条件改进
在国标GB 11893-1989中规定显色温度为室温,标注如果显色时室温低于13℃可在20~30℃水浴上显色15min,但没有明确的一个最佳显色温度。试液显色反应的吸光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一个最大值而后基本稳定不变,显色时间是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由表3看出,25℃时各浓度水样反应时间相差最少,且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显色时间相差最短,10min的显色时间即可满足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样品同时检测的需求。不会出现15~20℃时高浓度和低浓度样品显色时间均较长的问题。也不会出现30℃以上低浓度未显色完全而高浓度显色完成后等待比色时间较长的现象。因此样品的最佳显色温度为水浴控制的25℃,显色时间为10min。
表3 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关系
4.改进方法后分析步骤
取25mL样品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4mL过硫酸钾溶液,将具塞比色管的盖塞紧后,用一小块布和线将玻璃塞扎紧,置于恒温干燥箱中,打开开关,待温度达到120℃时计时30min,消解结束后,关闭烘箱开关,自然冷却。取出比色管,冷却。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s后加2mL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25℃水浴中放置10min后,使用光程30mm比色皿,在700nm波长下,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标曲同上述操作并绘制工作曲线。
5.改进方法后准确度实验
采用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研制的总磷标样,按标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规定体积,对其进行测定。
本文将国标试验中的部分反应条件进行改进,同时解决影响测定准确度的问题,所得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如表4, 其测定值在标样浓度允许范围内。相对误差为-0.12%,分析准确度达到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
表4改进方法后准确度分析
6.改进方法后精密度实验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重复测定多次,然后计算n次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精密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3]。用3种地表水样进行重复性试验所得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如表5,相对标准偏差为0.25%~0.51%,分析精密度达到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
表5 改进方法后精密度分析
7.改进方法后水样加标回收率
取不同水样进行测定及加标回收分析,结果见表6,回收率在90~105%之间,结果达到实验室要求。
表6改进方法后回收率分析
8.结论
本文分析了水质总磷测定的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水样应酸化至pH≤1保存,24h内进行分析,并于试验前用50%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中性再检测使结果更准确。检验恒温干燥箱消解法处理水样,其测定结果准确、稳定,可应用于实际操作。并确定了样品的最佳显色温度为水浴控制的25℃,显色时间为10min,测定标准物质和实际水样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GB11893-19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S].
[2]索有芳.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主要影响因素[J].青海环境,2010,20(2):89.
浅析水质测试报告的问题 篇7
1 水质测试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 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生产用水水质的优劣又影响着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和产品的质量的好坏。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水质测试的问题, 水质测试的应用不仅仅在生活用水的测试方面, 水质测试的测试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污水、纯水、海水、渔业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装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冷却水、农田灌溉水、景观用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锅炉水、地表水、工业用水、试验用水等[1], 这些水经过测试合格后的使用效果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水质测试的检测内容也非常的广泛, 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余氯、化学需氧量、细菌总数、细菌菌落种类、金属种类与含量等等。不同的指标都有不同的标准范围, 超出指标范围的水就是不合格的水。当然, 在广泛的水质测试范围中, 人们关注的最多的就是生活饮用水的测试, 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 饮用水水质测试标准也不断的发展和更新, 饮用水水质测试的方法也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由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水资源及其水质现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仅各国之间, 而且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 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都存在着差异。
2 水质测试报告
水质测试报告是对水质测试结果的一种主要体现形式, 是以报告的形式对水质的测试结果进行具体的阐述, 通常要标明地点、时间、测试的方法、测试的项目、以及该项目的数据、并将得出的数据与标准数据相比较得出水质测试最终结果。例如:肉眼可见物, 这是饮用水过滤中第一部就要被除去的杂质, 若是饮用水中含有肉眼可见的杂质, 则该饮用水几乎可以说是严重不合格, 肉眼可见物是一定不可以出现在饮用水中的;色度, 饮用水色度测试的标准是15度, 若色度大于15度则饮用水可被明显分辨出异样, 若是色度大于30度则会让人感到厌恶;浑浊度的测试的标准是饮用水要清澈透明, 若是浑浊度较高则证明该饮用水中含有过量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 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余氧, 余氯主要是指水经过氯气消毒后残留在水中的氯气, 氯气具有很明显的异味, 若是氯气超标则很容易就可以分辨, 氯气过多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 会导致肺部、气管等器官非常严重的病变;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上述几样测试指标中最容易理解的就应该是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了, 细菌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当然水中也有, 但是饮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会导致人们患多种病症, 而且水中的细菌数量也应尽量控制到最少,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每毫升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2]。因为水质测试报告中涉及到的的测试内容过多, 此处就不一一解释了。
3 水质测试报告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环境污染问题却逐渐加剧了, 尤其是水污染。大家都知道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因此, 水质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水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及农业生产发展中均是不可缺少的。水资源在地球水源中总量为1.37x109, 其中海水约占97.3%, 淡水仅占2.7%。淡水所占比例小, 且大部分分布于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冰盖中,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流、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 不到总量的1%[3]。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用水量也在日益增长。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导致地表、地下水体的污染, 水质恶化, 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张。如此在水资源紧缺的环境下, 我们更要珍惜水资源, 同时检测部门做好检测工作, 为民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水检测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不可小觑, 这就是它的重要意义。但是如今的水质测试报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阶段, 水质测试报告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测试结果并不够准确、不够全面。即使测试的内容十分的全面, 测试的数据与标准数据经过了严格的对比, 但是如今的水质测试报告仍然是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其实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并不是在水质测试报告在编写的时候出了什么问题, 或者说是水质测试报告本身的问题, 其实导致准确度不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测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以及水质测试标准制定的时候仍有很多不足, 以及各项指标和标准在制定的时候考虑的方面也不是很全面, 导致了最终的测试结果出现多种问题。
4 水质测试报告问题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 水质测试的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的监测站网还比较稀疏, 没能全部覆盖所有的地区。供水企业要按照新国标要求完成106项饮用水检测项目, 但是由于受各种问题的限制并不能完成所有指标的检测。各省市存在检测差异化, 所谓安全水, 标准不一, 有些地方严而有些地方紧。受环境污染影响, 水污染日益加剧, 也给水检测提高了难度。因为污染, 有些地方已经到掘地三尺无水可饮用的地步。所以我们要努力提升水质测试的相关技术, 提高水质测试的准确率, 并要加强水质测试相关工作的管理工作, 资料的整合、档案的收录、数据检验的准确程度、最终结果的分析方法等工作的进行都需要提高工作积极性, 培养专业意识。并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管理系统, 增加水质的监测点, 一便获得更加全面的数据, 得出更加可靠额结果。
结束语
水质的优良程度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程度, 所以有关于水质的问题马虎不得。通过上文的介绍, 帮助读者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水质测试相关方面的知识, 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水质测试报告。但是通过对目前水质报告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如今的水质测试报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 通过对导致这些问题的不同原因的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水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水质测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 导致水质测试报告中的结果并不准确。所以解决水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摘要:水源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在饮用、使用的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水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今人们也越来越关心水的质量问题, 这就需要进行专业的水质测试, 最终的测试结果会以水质测试报告的形式体现。但是目前的水质测试报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下文主要分析了如今的水质测试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旨在完善我国水质监管体系, 提高用水的质量。
关键词:水质测试,水质测试报告,水质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DZ/t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64-70.
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分析 篇8
1 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现状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我国的农村饮用水问题基本已经得到解决。但是, 虽然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 但仍然没有解决饮水的卫生安全问题, 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安全仍然令人担忧, 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由于经济的落后, 这些地区的饮用水水质严重不达标, 长期饮用对人体容易造成严重的危害, 甚至导致一系列地方病的出现, 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砷中毒等。相较于城市, 农村的饮用水来源复杂多样, 主要为山上饮水和自挖井, 这些水源并不是全部都能够直接饮用, 很大一部分水源是需要经过进一步净化处理的。水资源监测结果表明, 这些水中含有含量过高的铁、锌、锰、铅, 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造成农村的水质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与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同样严峻的问题, 是人们对于水资源的认识。长期以来, 人们大多关注于有没有水和有多少水, 但很少关注水的质量。所以, 我国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普及率较低。在一些中等发达国家,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了70%, 发达国家达到了90%。而我国的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较低, 仅东部地区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西部地区远达不到50%。所以, 我国农村饮用水状况目前存在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彻底解决农村地区喝水难的问题, 二是让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水平, 甚至赶超发达国家和地区。
2 农村饮用水污染的原因
首先, 农村地区饮用水来源多为临近的江河湖海及山泉, 这些水中所含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较多, 往往严重超出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另外,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污染也不在少数, 农村地广人稀, 很适合建立化工厂, 一旦工厂主将工业废水违法排入附近水源, 将对当地的水源造成短时间内不可逆的破坏影响。农业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导致大量的有害物质残留于土壤, 污染土壤的同时渗透到地下水层也污染了地下水。近年来, 农村畜牧业的发展速度飞快, 渐渐从分散的农户个体养殖转变为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养殖工厂产生的大量牲畜排泄物, 以及冲洗水的不适当处理都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 影响水质安全[1]。此外, 农村地区的垃圾回收流程不完善, 没有相关的部门负责此项工作, 农村居民不合理地倾倒垃圾, 随意丢弃的污染物如化学电池等不可降解物, 甚至随意将垃圾丢弃到河中, 严重影响了农村当地的水资源安全。
除了由于水资源本身或者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水资源安全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外,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水处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造成水质不达标。例如, 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采用的集中式供水方案, 一般都没有完善的水处理工艺和设施, 所谓的自来水实际上不过是未经完善处理的水源。未使用集中供水的农村地区大多是分散式供水, 即一家一口水井, 同样也是未经处理的水源, 农民未考虑到自家周围的污染源, 如农药、化肥、牲畜粪便等, 通过雨水等冲刷下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饮用水严重污染。无论是哪种供水方式, 农民喝的水都是没有经过完善的水处理工艺处理过的水, 极易引起水传染病爆发, 后果不堪设想。
3 农村饮用水的水质解决策略
解决农村饮用水的水质问题主要分为2个方面, 一是从水的源头防止污染, 二是完善农村水处理工艺和设施。根据农村水污染的原因,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严禁农民随意丢弃垃圾废物。同时, 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处理方案, 减少生活垃圾对水资源的污染;加强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 减少农民不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 避免导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政府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养殖业产生的生产废物, 比如可以建立沼气池等。对于建立在农村地区的工厂, 尤其是临近水源的工厂, 政府相关部门要彻底排查违法排水排污的行为, 一经发现严厉处罚, 坚决杜绝乱排乱放现象, 从根源上彻底消灭一切水污染的可能因素[2]。
在完善农村处理水设施方面, 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 在农村净水系统建筑工程上要增大投资力度, 提高净水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 完善相关配套的设施[3]。只有这样, 净水系统才能够真正起到净水作用。同时, 对于农村已经进入使用状态的净水系统要加强管理, 及时进行净水系统的维护, 避免水质净化不彻底, 由此造成菌种残留的现象。另外, 为了使全国都可以饮用健康安全的水, 政府要加强水源的检测工作, 最好是相关的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水质监测系统, 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规定范围内的水质监测, 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水质问题。只有这样, 既加强农村水处理设施的完善, 又有效防止水污染, 农村的水质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总之, 我国目前的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饮用水的水资源保护和净水设施的维护, 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不要忘记水质建设, 充分利用科技来创新工艺和改进技术, 从而净化饮用水,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摘要: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峻,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代化的工业发展造成饮用水污染严重, 水质安全成为需要改善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农村的水质安全问题, 近年来更是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所以, 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基于此, 分析我国农村水质安全现状及其原因,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晓娜, 朱林阁, 高璟钰.黔西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现状及对策——以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4) :12-13.
[2]陆桦, 竹建国, 许卫东.长三角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探析--以杭州市富阳区为例[J].科技风, 2015 (26) :45-46.
生活饮用水中常见水质问题简析 篇9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水质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俗称“自来水”)的水质安全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对工作中接受用户咨询和投诉的水质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水有异味
嗅味等感官指标给用户的感觉比较直接,成为用户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标尺之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嗅味”指标的限值为“无异臭异味”[1]。
1.1 氯味(俗称“漂白粉味”)
供水企业为了确保饮用水安全,避免涉水传染病发生,须在生产过程中投加一定量消毒剂(多为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或二氧化氯)并在谁的运输途中保持一定消毒剂余量以抑制微生物在管道中繁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消毒剂的限值及余量均作出规定。当自来水中消毒剂余量偏高时,会散发出类似漂白粉的气味,消毒剂余量控制在标准规定限值内,对人体健康无影响,用户即可放心使用。如将水烧开或放置一段时间,漂白粉气味随即消失。
1.2 臭味
由于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生长对水体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藻类生长产生分泌物,释放到水体中产生异味;如果藻类大面积死亡,细胞内物质直接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水源水中出现明显异味,其中以二甲基异冰片(2-MIB)和土臭素(GSM)最为常见。由于常规处理工艺对致臭物质去除率很低,所以用户能明显感觉到自来水中有“臭味”。虽然这两种致臭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但是饮用水中“臭味”的存在引起用户投诉和对水质的怀疑。目前,水厂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或增加活性炭滤池的方式可有效去除水中“臭味”。
1.3 其他异味
一些新建住宅小区或经过水管改在的用户,饮用水会散发类似甲醛等有机物的异味是由于用户使用PPR、PVC、PE等有机材质管材质量不达标或冲洗不干净,使管内有机物及其它杂质溶解至水中所致。新建建筑及水管改造的用户应严把材料质量关,并在正式使用前充分冲放。
2 水有颜色
2.1 自来水发白
最常见的情况为用户反映水发白,甚至像粥或牛奶一样,将水放置于透明容器观察,刚接出来的水呈白色浑浊,经短暂放置,即从容器底部向上逐渐澄清,并可看到有小气泡向上溢出。这是一种物理现象,自来水在经管道输送至用户过程中需要加压,由于水压升降和负压影响,空气由排气阀等处侵入管内,高压状态下大量空气会溶入管网水内,当水流出水龙头时由于压力减小,无数微小气泡与水同时流出,给人感觉为水流带气,自来水暂时变成白浊,只要将水放置数分钟水即会变澄清,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2]。还有一种情况为水变白浊但颜色不会消失或水经煮沸后发生白浊,这是由于水中锌含量超过一定限制所致,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新安装的镀锌管的水龙头上,当早晨放出夜间停滞在管内水时出现白浊。
2.2 自来水呈黑色
管网中出现黑水或有黑渣现象,主要是因为出厂水中锰含量偏高,锰由于水中消毒剂的作用,在配水管道中慢慢被氧化,生成二氧化锰,所析出的微粒附着在管壁上形成粒膜状泥渣,一旦水流向或流速突变,剥离下来的泥渣便形成黑水。通常水厂要对锰含量超标的水源井降低使用量甚至停用,并在水厂内加装除锰设施。
2.3 自来水呈蓝色
在停水恢复供水或用户水压有较大波动时,自来水有时会呈蓝色,并伴有特殊香味。这是由于有用户在抽水马桶水箱中放入洁厕宝等清洁药剂所致。在正常水压情况下,水箱水不会进入供水管道,当遇到管网失压时,供水管道内会产生负压,出现“虹吸”作用引起水箱水回流污染供水管道,混入了水箱水的自来水变成蓝色或其它鲜艳颜色,影响其他用户正常用水。被污染的用户需将回流水排净并放水充分冲洗管道。对于在马桶水箱中放置清洁药剂的用户需将水箱浮球调低于出水管,并在水箱内安装止回阀以阻止回流水污染供水管道。
2.4 自来水呈黄色或红色
用户水龙头出水呈黄色或红色,尤其是早晨第一次打开水龙头。这是由于自来水供水管道和阀门腐蚀,使管道内产生铁锈沉积,在流速偏低或滞留水的管网末端这类铁锈沉积更为严重,已经冲出即引起“红水”现象,用户用水时应充分排放。城市供水管道的腐蚀及铁元素的释放是造成“红水”现象的重要原因。金属管道腐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物理腐蚀、电化学腐蚀及微生物腐蚀,而管道内壁长期与水直接接触是导致管道腐蚀结垢的根本原因。管道内壁铁元素的释放是一个复杂过程,主要源于铁管的电化学腐蚀。腐蚀会严重危害水质,锈垢会消耗水中的消毒剂。当水流速度改变或流向改变时,铁锈脱落,造成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微生物及铁等指标发生变化,严重时出现黄水、红水等现象。影响管道腐蚀的因素很多,包括管网自身的物理条件(管材、管龄、管径)等,还与管网水质的p H、消毒剂余量、溶解氧、碱度、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含量等有关。拉森指数是目前评价水质对铁质管网腐蚀程度的常用参数,拉森指数的大小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与碱度呈负相关。当拉森指数大于1时,表明该水质有较强的腐蚀性。拉森指数变化会使原有管垢稳定层遭到破坏,则导致水黄、水红。城市供水厂在进行水源切换过程中,引起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质的变化破坏了管道内壁沉积物的平衡,造成腐蚀产物释放,生物膜脱落,使水中铁离子含量升高,出现水黄、水红现象。目前我国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很多南水北调地表水厂投入使用,地下水厂将作为备用水源停止使用,为防止管网水因水质突变出现水黄、水红现象,在使用初期将地表水和地下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供水,逐步加大地表水所占比例,使管网稳定层逐步适应地表水水质。
由于水黄、水红是由管道腐蚀造成,更新或改造老旧管网能从源头上控制管网水污染的发生。铺设新管网应采用具有耐腐蚀、管壁光滑、水流阻力小、防垢等特点的新型管材,如球墨铸铁、PVC、PE、PP等材质管材。对于老旧管网放水冲洗只能起治标作用,采用管道内衬防锈方法能起到治本作用。如使用环氧树脂和硬化剂混合后反应型树脂对管道内壁喷涂处理,可形成快速、耐久的保护膜,而且树脂无毒无害,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防腐效果良好。
3 供暖季节自来水污染问题
每年入冬,就会有很多用户反映自来水浑浊、味咸、发涩甚至有鲜艳的色泽,水温升高等问题。这是由于供暖水进入供水管道造成。供热公司为了防止个别用户偷盗供热资源及防止供暖管道锈蚀等目的,会往水中添加一些阻垢剂、化工燃料和臭味剂等药剂。个别人为了一己便利,在供暖季节使用过水热,由于过水热材质问题,长期腐蚀导致水管破裂,供暖压力远高于供水压力,造成暖气热水会流入供水管道,污染供水系统。过水热是一种用供暖热水加热自来水的装置,通过管道(一般为铜管)使自来水流经供暖水达到加热使用热水的目的。如果铜管质量差,长期使用会发生腐蚀破裂,供暖水流入供水管道造成对自来水的污染。判断是否发生供热水污染,水温升高是较容易判断的现象,同时可能伴有水浑浊、味咸、发涩甚至有显眼鲜艳色泽等现象。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回灌至供水管道也会发生类似问题。如果供暖企业锅炉上水阀门关闭不严,大量供暖热水会回灌至供水管道,污染范围更广,影响更恶劣。
4 用户放小流的危害
用户利用水表灵敏性差,放小流达到不走水表而少交水费的目的,作为一种特殊用水方式在用户中普遍存在。但从用水卫生角度看,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甚至是有害的。自来水在出厂前连续加入消毒剂以杀灭水中细菌、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放小流必然导致管网末端水流不畅,使得自来水中消毒剂余量不足,微生物大量繁殖。这样的水中会滋生军团菌、大肠杆菌的报道屡见报端。另外放小流会使自来水在管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了管道腐蚀,水中铁、锰含量会大大提高。所以,用户用水时应将管道内存水充分排放,莫因小利而影响身体健康。
5 水垢
我国一些地区水中含有较多钙离子和镁离子,因而水质较硬,易生水垢,自来水烧开后会形成白色沉淀物和白色漂浮物,使人产生厌恶。自然界的水一般都有一定硬度,由钙镁的碳酸氢盐形成的硬度称为水的暂时硬度,当水加热煮沸时碳酸氢盐分解成碳酸盐而沉淀除去;钙和镁以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形式存在形成的硬度称为水的永久硬度,不能以加热的形式去除。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给出总硬度的限值为450mg/L。水中的钙镁离子被医学家称为人体的保护性元素,它能抵御损害健康的有关元素侵袭。如高氟水地区氟中毒的形成就与钙镁离子有关,含钙镁离子少的地区的人群易发生氟中毒,而含钙镁离子多的地区则不发生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病因很复杂,但水中缺少钙镁离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预防这些疾病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水中的硬度。国内外也有不少报道,软水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高于硬水区人群。人们日常补钙的主要药物之一就是碳酸钙。镁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当食物中镁的摄入量低于生理需要量时,饮用水中的镁能起到良好补充作用。补充一定的钙镁离子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所以对于水垢问题要一分为二对待,肯定其科学之处,不要盲目选择对身体不利的方面。只要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可认为水是安全的。
6 微生物污染问题
6.1 微生物及藻类
每年春夏时节,用户水龙头偶见有青苔流出现象,水伴有异味。这是由于藻类在水管内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脱落,随水流出水管。水中藻类等微生物因水中所含营养物质、水温等条件适宜而大量繁殖,这些微生物一般停留在支管末梢或管网流动性差的管段,造成管网内消毒剂损耗,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物溶解于水使水产生异味。粘附在管内壁上的藻类等微生物,靠水中或管壁上物质生存,并会造成水管腐蚀。管壁上微生物大量累计,最终形成生物膜。目前,很多用户入户使用的水管多为白色PPR、PVC、PE等材质,管壁较薄,容易透光,如藻类等微生物在上繁殖形成生物膜,会出现管道变为暗褐色或深绿色,生物膜脱落会随水从水龙头中流出,影响出水水质[3]。
6.2 红虫
用户终端出水偶有“红虫”出现,其在水中呈团状蠕动或弯成弓形弹动,主要种类有水蚯蚓、红线虫和摇蚊幼虫。由于红虫在水中肉眼可见,会使用户感到厌恶,对水质产生怀疑,严重影响饮用水感官。红虫本身没有毒性,也不分泌毒素,但其自身可能携带病院微生物,人误食后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原水经水厂处理后,不排除虫卵和幼虫穿透滤池的可能;如清水池密封不严,不排除成虫进入其中产卵的可能;在管网失压的情况下,红虫及虫卵可能会虹吸进入管网。二次供水水箱及用户家中太阳能热水器也能成为红虫滋生的场所。
7 对策
7.1 加强水源防护
源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供水水质的好坏。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我国地表水源污染的主要形式,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不断增加,使水体中的氮、磷营养过剩,为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先决条件,促使水体中藻类过量生长。水体中由于藻类和异养细菌的代谢活动,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使浮游动物、鱼类等难以生存;加上藻类分泌致臭物质,藻毒素以及它本身死亡、腐败,严重影响水质。针对源水出现的这种情况,供水企业只能采取一些处理措施,使水处理的成本增加。防止水源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削减水体负荷,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源污染问题,实现水源的“长治久安”。
7.2 加强净水工艺处理
根据源水水质,采取前加氯,投加高锰酸钾及其复合机,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多种措施,进行水质预处理;在水厂内采用新型净水机及助凝剂,更换新型滤料等多种手段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尽量降低出厂水浊度,浊度下降说明水中微生物、有机污染物的减少和水的感官好转。对水进行深度处理,常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致臭物质等有毒物质。
7.3 注重管网维护
给水管网内部腐蚀是导致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注重管网维护能极大程度降低水质异常发生几率。建立管网水在线预警监测系统,实时反映管网水质变化情况,有利于今早发现和预报水质变化情况,并为水厂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注重管网维护,定期对管道末端进行冲放,尽量减少管网中死水数量,缩短水在管网中停留时间。新建管网应采用球墨铸铁、PVC、PE、PP等具有耐腐蚀、管壁光滑、水流阻力小、防垢等特点的新型管材。
7.4 用户养成良好用水习惯
清晨用水时尽量将管内存水排放干净;尽量饮用煮沸的水,煮沸法直接快速破坏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使其凝固发生不可逆变并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安装水管时严把质量关,选择质优管材;冲水马桶内尽量不使用洁厕剂;冬季供暖期一定不要安装使用过水热;建议用户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加装净水器,但不要盲目轻信厂家夸大宣传,理性选择。
8 结语
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需要从社会、水厂到用户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安全用水的氛围,最终使百姓受益。
参考文献
[1]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2]李宁怀.自来水水质异常现象释疑[J].城镇供水,2013,169(1):36-38.
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问题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地表水,监测项目,针对性,偏差,评价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而作为重要的生存资源的水环境, 更需要被合理的保护且时时关注其水质的情况, 因此水质常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实践经验, 针对常规监测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及探讨。
1 监测项目没有针对性
我国地表水水质的监测常规工作基本有两项:
(1) 监测地表水断面的水质。 (2) 监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我国监测地表水断面的指标将近27项, 涉及到的范围包括:水温、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硒、砷、汞、镉、六价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铅、氰化物、p H值、溶解氧、挥发酚、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等。我们国家用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中的23项基本项目作为监测饮用水的水源地常用标准的指标。饮用水源地监测的23项指标和地表水断面水质的27项指标许多年来几乎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从这些监测指标整体来看, 大部分是以重金属和综合性指标作为主要的监测指标, 无机离子、营养物还有微生物等则是其次较重要的指标。由此可以看得出在我们国家以有机污染为主存在于城市的河流及各大水系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之中应用到至今为止, 在各个地方监测站的地表水常规监测项目长期以来都没有变过, 监测的指标也就局限在十几个项目, 例如:汞、铅、镉、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砷、六价铬、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等。长期的实践证明了要真实清晰地表征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这种重复一成不变的监测方式是不符合实际的。由于我们国家的城市河流以及各大水系的污染已有机污染为主, 所以着重于这方面指标的监测, 有机物的项目在监测指标中的表征全都是属于综合性的指标, 但全面各个断面水质的具体情况并不能代表, 这也就表示以此水质监测项目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太过于宽泛模糊, 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因此, 在地表水的常规监测的项目操作中, 可以采取根据不同的污染源, 对于那些危害大的污染源、有害物中出现频率高的指标作为具体和重点的监测对象, 从而保证水质监测的有效性。如果总是一直反复投入去监测这些标准允许范围内的监测项目, 不但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而且还会在监测中产生实验废液, 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污染, 给环境带来破坏。所以建议在今后监测项目中, 对于常年都没有被检出来的监测项目, 像重金属以及无机化合物这类项目指标, 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周期性、反复的测定, 可以适当将监测时距拉大, 将重点放在经常出现有影响的项目指标上。我国江河湖泊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的污染源, 有害的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也是千差万别, 因此应该使用与之具体情况相对于的参数来衡量水质好坏才是科学的。所以建议各地选择污染物作应当源于当地的污染源的不同, 危害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频率高低作为监测对象, 这样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时有效的反应出当地的水质真实情况。
2 监测数据质量与事实有偏差
2.1 实验设备条件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全国环保大会第一次召开在1973年到现在, 第一次真正有意识的环保工作才在我们国家正式的展开, 正因为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中水环境监测有着意义非凡的重要性, 使得我们国家的水质监测方面的工作在近40年时间里有着飞速般的发展, 可是这当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水质监测仪器任然比较简单, 基本是以物理化学监测为主, 以及一些非传统的监测技术, 像是生物监测、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以及遥感监测技术这类初级发展中的技术, 我们国家的水质监测技术目前的现状就是如此, 技术较为落后, 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质监测工作在这方面的的技术造早已超过我们国家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在饮用水水源监测方面, GB 3838-2002列出与饮用水水质需要监测的相分析项目, 作为了加强对其的监测。旧版本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1年) 基本都是拿来用作为这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的参考, 但是, 应用到的分析方法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80年底研究建立的, 然后才选入《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里面作为参考, 很显然, 很多方法随着技术发展推进已经落后了。例如, 由于局限于当时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 在对有机物方面的监测, 填充色谱柱是大多数分析监测采用的方法, 而且目标物质的针对非常有限, 基本是一种, 或是仅仅很少的几种而已。
2.2 技术人员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虽然我们国家在水环境监测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中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对于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的配置和培养投入相对不多, 所以在地表水水质的监测常规工作的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与国外一些这方面领域的技术员相比相对低下, 以此实验数据受到了直接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因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这方面必须得到重视。在人员管理方面, 仅靠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在实践中已经证明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控制机制应付人为因素, 例如, 以对监测人员人为因素留样抽测和采取密码样可达到有效的监管, 在上级站与下级站方面可以建立纵向对照监测, 在同级别不同责任区监测站可以建立横向相互交叉监测机制, 通过多种方式可以更全面的进行有效控制监督。
3 评价方式需要改进
在地表水水质的监测中, 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总结, 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述是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体系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许多时候, 监测站拿出来的评价报告过于专业化, 其中的专业术语, 用词以及数据一般的群众无法读懂, 这就背离了评价报告的实际意义, 所以在现状评价里, 应该更加简单易懂, 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 所以监测数据不应该去适应评价体系, 而应该是服务于监测数据的。
结语
我国已经进行了近30年地表水水质常规的监测, 积累了许多珍贵的基础数据, 为水源水质环境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随着我们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 就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提出这些问题, 然后不断改进完善, 为地表水水质的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水质问题 篇11
【关键词】锅炉;水质;问题;成因;PH值
工业锅炉是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热交换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工业生产提供热能动力。锅炉水质质量与锅炉供能息息相关,水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锅炉的运行,因此,工业锅炉水质的处理以及检测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大局。做好锅炉给水的水处理工作,保证锅锅水的质量,是保障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锅炉水质常见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一、工业锅炉水质常见问题及对锅炉的影响分析
工业锅炉用水通常来自于两种水源,一种是天然水体,一种是自来水,水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锅炉用水的水质,对于工业锅炉的运行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自来水已经经过了相关的处理,本身存在的杂志较少,因而其水质对于锅炉的运行影响较为轻微。而天然水作为锅炉用水水源,由于其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这些杂质往往会降低水质质量,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问题水质会使得锅炉受热面结垢的现象比较普遍,水垢的导热性远低于锅炉用钢材,导致锅炉热效率大大降低,要达到相同蒸发量,就需要燃烧更多的燃料,造成燃料的浪费,还可能导致蒸汽品质下降,造成锅炉、管道等的腐蚀,缩短锅炉使用寿命,甚至发生爆管和爆炸等安全事故。天然水中对锅炉运行影响的物质主要包含有:胶体杂质、溶解杂质以及悬浮物杂质,这些不同的物质对于锅炉运行有不同的影响。
1.胶体杂质对锅炉的影响
采用地表水直接作为锅炉用水,地表水中含有的大量胶体杂质会对锅炉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锅炉给水中如果水中存在较多的胶体,在产生蒸汽的过程中,胶体受热不稳定会产生大量泡沫依附在蒸发面上,直接污染了蒸汽,使得蒸汽品质下降,继而影响到锅炉运行的能效,同时胶体泡沫的依附会使得锅炉水位计的显示产生偏差,影响到锅炉的正常运行。
锅炉运行过程中,水质中的胶体会进入到锅炉或者是离子交换器,对于一些受热不稳定的胶体物质,如果附着在锅炉受热面上,将可能形成难以除去的水垢。而一些进入了离子交换器的胶体物质,则会与其表面的树脂进行依附,继而影响到离子交换器表面树脂的交换能力,大大降低树脂的工作周期,影响出水水质。
2.溶解杂质对锅炉的影响
天然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杂质,例如钙离子、镁离子、酸根离子等,这些溶解杂质会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影响到锅炉的运行。例如钙镁离子增加了水的硬度,在锅炉的运行中及其容易与锅炉表面产生化学反应,促使锅炉结垢。酸根离子对于锅炉的影响也极其显著,例如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含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水质的碱度。碱度物质能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水渣,从而通过排污除去,起到一定的防垢作用,因此,低压锅炉要求在锅水中保持一定的碱度。但是锅水中碱度过高,容易产生汽水共腾的现象导致蒸汽品质下降,而且对压力较高的锅炉还易引起碱性腐蚀。因此,对于碳酸氢根含量较高的天然水,作为锅炉给水,还需对其进行降碱处理。
3.悬浮物杂质对锅炉的影响
天然水由于没有经过处理,往往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杂质,相对于溶解杂质和胶体杂质的化学特性影响蒸汽品质,悬浮物对于锅炉的影响主要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在锅炉内形成沉淀,造成炉管的堵塞或者阀门,阻碍锅炉中的水循环的正常途径;二是漂浮在蒸发表面,影响蒸汽的品质;三是污染离子交换器,影响出水质量。
二、工业锅炉水质问题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工业锅炉水质问题各种各样,但总结来看,锅炉水质产生问题的主要成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给水硬度偏高,另一个方面就是给水的PH值不合格以及碱度物质含量偏高。
锅炉给水的硬度对于水质的影响是巨大的,给水硬度也是锅炉水质检测指标中的重要指标。水质的硬度过高,极容易引起锅炉的受热表面、蒸发表面等水与锅炉的接触面形成水垢,给水硬度的相关物质很容易与锅炉运行时的碱性锅水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导致锅水的PH值产生变化,而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大量的沉淀,需要通过排污去除,这样就会增加锅水的排污量,造成一定的热量浪费。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控制锅水PH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锅炉的腐蚀,因此需对进入锅炉的水在水源处控制好PH值,但由于锅炉运行的高温,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因此在锅炉运行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控制锅水的PH值,保证水质的总碱度达标。然而,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错误操作,使得碱度超标,继而导致锅炉蒸汽的质量降低。因此碱度超标也是锅炉水质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向锅内加药的方式控制整体水质的硬度、PH值,根据工业锅炉的排污标准对加药进行选择和药量控制。但这种基于排污量的计算是建立在给水水源比较稳定的基础上的,一旦水源的水质随着季节或天气变化的时候,这种计算实际上是不标准的,当水源水质发生变化而药量没变,那么加入的药剂往往会使得锅水的碱度超标,继而引起PH值的变化,污染蒸汽。
针对锅炉水质问题产生的成因,工业锅炉运行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法进行水质处理:
1.控制锅水PH的处理方法
对于锅水的PH的控制首先是工业锅炉用水水源的选择,一般建议工业企业选择自来水,如果水源可选择性少,一般采用添加药剂的方法进行控制。但在引用之前,需要对给水水源进行检测,了解水源的相关特性,以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了防止给水系统的腐蚀,国标要求给水的pH值应控制7.0~10.0范围内。在加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空锅上水加药或补充加药是以锅水总体积为计算基准,运行加药是以每天补充水量或每小时补充水量为计算基准;运行加药应以各自厂家的药剂配方结合水质计算并依据锅水化验结果及时调整到正常加药量;加药时间间隔一般为每班一次或每天一次。应控制锅水的PH值在10.0~12.0。
2.原水中硬度物质的控制方法
锅炉使用单位应对原水水质进行详细检测,在实际运行时,需对锅炉水质进行监测,并结合锅炉内检发现的结垢情况,及时调整水处理方法。原锅炉用水未采用钠离子交换器的,在调整药剂后锅炉的结垢情况仍然达不到预期的,应当对原水进行软化处理。原锅炉用水已经是软化水的,应定期监控钠离子交换器出水的水质,防止树脂失效导致锅炉给水硬度偏高。对于原水是负硬度水的,还应当结合锅炉炉水和蒸汽的质量,对原水进行降碱处理,以防锅水碱度偏高,造成大量排污的热量浪费。
三、对进一步改善工业锅炉水质的建议
工业锅炉水质问题对于工业锅炉生产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将会影响到工业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进一步的改善对工业锅炉水质的控制方式,提升水质控制效率,继而提升锅炉的能效,提升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的锅炉生产过程中,往往有许多管理者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忽略了对锅炉水质的控制的管理工作,锅炉能效难以体现在生产之中,基于此,现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供相关企业进行参考:
首先,工业企业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工业锅炉水质控制的管理观念,对于锅炉内的结构现象予以充分的重视,除了定期清除之外,要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水垢形成的成因,要进一步加强对于锅炉水质的检验工作,预防锅炉结垢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锅炉运行的安全稳定。
其次,除了对工业锅炉水质的PH控制、硬度的控制之外,还需要进一步重视锅炉的腐蚀现象,锅炉的腐蚀大多数是因为氧腐蚀,因此,要加强锅炉内的氧腐蚀的防护,可以通过化学除氧、氧化剂除氧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锅炉内的除氧工作。
再者,企业还应该重视对锅炉设备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对于锅炉产生的损耗要及时的今昔修补和维护,保证锅炉处于最佳的生产状态,对于已经老旧或者不符合生产要求的锅炉配件要及时的更换,在新安装的锅炉检验中,务必做好水处理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检验,并重点检查水处理设备的制水能力与锅炉用水量是否相匹配。
最后,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操作人员、检测人员的技术培养,要进一步的提升锅炉运行过程中对于水质的控制执行能力,要杜绝控制和处理过程中人为带来的误差,提升锅炉运行精准度。
四、结束语
锅炉对于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要进一步重视工业锅炉水质问题,应该对相关的问题要能充分详细的分析探究,找寻真正适合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锅炉运行的能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孔树学,沈鑫远.工业锅炉水质的处理方法和发展趋势[J].锅炉制造,2011年02期
[2]梁广.工业锅炉水质常见问题及其成因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3]刘福玲.锅炉给水除氧系统的优化设计[J].硅谷,2011年16期
[4]魏刚,徐斌,熊蓉春.21世纪锅炉水处理发展战略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年03期
[5]乔淑滨,程剑秋,刘文铁;低压锅炉水处理运行的现状分析[J].节能技术,2012年06期
水质问题 篇12
1 水质监测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水质监测的过程包括采样与样品的预处理、分析仪器与试剂准备工作、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样品的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准确与否, 其技术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1.1 采样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 采样断面与采样点位的布设、样品采集频率与方法的确定、样品装置容器的选取与洗涤、样品采集后的预处理、样品保存与运输等技术如果把握不当, 都极容易出问题, 对样品的代表性与完整性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例如在测定含油水域中, 为测定水中乳化状态与溶解性油采样时, 没有避开漂浮在水表面的油膜。
1.2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问题。
样品采集后要进入实验室分析, 在实验室中, 如果室内的温度、湿度、清洁度与采光等条件控制不好, 或者出现振动、噪声以及辐射等特殊因素, 都会对分析仪器的精确度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最终的监测结果。
1.3 分析仪器及试剂的问题。
在分析仪器方面, 如果仪器的测量范围不够大, 灵敏性较低, 在测量痕量样品时, 其测量准确度就会较低, 误差较大。在试剂方面, 如果使用的试剂纯度精度达不到要求时或所使用的纯水的纯度达不到要求时, 都会导致配制的试剂存在浓度误差。例如, 高锰酸钾、盐酸羟胺、蒸馏水等试剂往往会含有痕量汞, 会导致空白偏高, 对其净化处理不当会造成引入误差。
1.4 监测方法的问题。
在水质监测方法选用方面, 我们常因为没有根据待测物水域性质及所用仪器的类型选取恰当的方法, 造成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误差较大, 且检出限也存在高低不匀现象。
1.5 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质测试过程中, 常见的技术问题是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规范性不够, 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异常值的处理与计算等问题会影响测量结果。同时, 一些测试仪器因使用频率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其位置可能会有所异动, 内部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此时, 须进行期间核查 (校准) , 否则, 导致测量结果产生偏差。
1.6 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数据的处理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相关数据的取舍方面, 因为没有遵照“数据修约原则”取舍造成测量结果的失准也是技术问题。
1.7 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 经常会有审核人员为了图方便而直接修改计算有误的原始记录;数据审核人员分工不明确, 责任不清晰等现象发生, 这些都对数据的准确性有较大的影响。
2 水质监测过程中技术问题的改进建议
不断改进和创新监测技术, 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 对污染物总量控制、核定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在实验室的准备阶段:
我们要根据待测物质的理化性质, 选择相应材质的采样容器;杜绝采集不同类别水样的容器相互混用的现象;做好采样装置容器的清洗工作;把握好实验室试剂的纯度, 不可忽视样品保存试剂的纯度。
2.2 在样品采集阶段:
在河流监测断面及点位进行采样时, 要尽可能的按照垂线布设的方法进行设点采样;要保证采样技术人员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要严格按照样品的采集量与采集方式的要求进行采集;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加入保存剂。
2.3 在样品的分析阶段:
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样品的预处理;不可以取用预处理后的样品作为平行样或加标回收率分析, 杜绝半途质量控制现象;重视随溶液的温度变化, 重视标准溶液或者校准曲线的变化;从仪器上直读获取数据的项目, 尽量避免读数操作的偏差, 缩小检测误差;在某些组分不均匀的监测项目中, 要全面监测样品充分, 不可只取部分子样分析检测。
2.4 在数据处理和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阶
段:数据处理要注意相关数据的取舍和小数位的确定;监测数据的产生环节都要明确责任到个人, 进行全面而各有侧重的审核, 如果发现错误, 要由分析人员负责更改、签字后再重新逐级履行审核手续进行更改。
2.5 在监测报告的审批与发出阶段:
水质监测的结果要以完整的监测报告发出, 该报告凝聚着采样人员、分析人员、数据审核人员以及技术负责人等各个环节人员的心血, 要全面完善反映监测的每一个环节, 不得遗漏或回避相关技术参数。
结语
水质监测数据是各级政府部门决策和水质监控的依据, 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饮安全、各项宏观决策的提出, 水资源的保护, 水污染的防治和预测等, 我们要把好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关, 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 最重要的是提高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齐文启, 吴怀民, 孙宗光.水质监测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 (续)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 (01) .
[2]吴学伟, 李洁, 林毅.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应用[J].给水排水.2007 (S1) .
[3]张风云.水质分析中误差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8 (26) .
[4]刘丽君, 张秀忠, 陆坤明.水质分析中的检出限及其确定方法[J].净水技术.2003 (01) .
【水质问题】推荐阅读:
锅炉水质问题07-17
灰色聚类法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问题探讨08-21
游泳池水质监测项目及水质检测意义07-27
水质鉴定05-15
水质达标06-05
养殖水质06-10
太湖水质06-12
水质监控06-21
水质治理07-14
地表水质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