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024-07-25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共12篇)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1

1 数据中心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数据的传输、存储、处理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各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各部门存在了大量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关乎国计民生,如果这些数据一旦丢失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社会的动荡。对企业来说也一样,企业的重要数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目前各国政府和大型企业都不惜投入巨资在数据中心建设上。这使得近年来国际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猛,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各个行业追逐的焦点。相比国外市场,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还处在启动阶段。

2 数据中心介绍

2.1数据中心概念

2005年,TIA-942《数据中心的电信基础设施标准》出台,根据TIA-942《数据中心的电信基础设施标准》的定义,数据中心是整个建筑或此建筑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处理、存储和通信的设施提供存放的空间以及此空间的其他支持区域。标准详细说明了数据中心和机房(包括单个的出租企业数据中心和复合出租的因特网群数据中心)的电讯基础构造的最低要求。文中提到的拓扑适用于任意规模的数据中心。

2.2数据中心分类

一般现行的数据中心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自用型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是企业或机构自己投资建设和管理,并仅为自己提供通信和数据服务。企业或机构的WEB服务器、内部交换机、存储单元以及其他相关设备一般都安放在这里。

2)主机托管型数据中心:主要是网络运营商投资建设,以经营的方式为使用单位提供机房场地和设施设备租赁服务和委托管理服务。

2.3数据中心的拓扑结构

TIA-942所定义数据中心系统主要包括:建筑场地规划设计和装饰装修、电源配电、暖通空调、网络布线、防雷接地、应急照明、消防、安全防范和监控等众多系统。可以说是集众多的标准和规范于一身,是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各相关子系统的一个整合,其目的是确保数据传输、存储、处理和管理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TIA-942标准中定义的数据中心与建筑物空间的关系由外到内分为4层,依次为:建筑物场地、建筑物外围、数据中心和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的建筑物空间包括:计算机机房、维护人员办公室、接入室、机电设备机房、运营监管中心、数据中心内通信室、存储及载入室。数据中心的通信空间主要包括:接入室、主配线区(M D A)、水平配线去(H D A)、区域配线区(Z D A)、备配线区(E D A)。TIA-942标准中数据中心基本拓扑图如图1所示。

接入室

接入室是管理外部网络与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接口,这里摆放着用于外部网络和数据中心分界的硬件设备。考虑到数据中心的安全,接入室一般放在计算机机房的外面。如果网络供应商较多,可以有多个接入室。

主配线区

主配线区是数据中心的中心区域,这里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配线点的位置所在。数据中心至少要有一个主配线区。数据中心网络的核心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通常在主配线区内部或邻近主配线区。

水平配线区

水平配线区是支持布线到设备配线区的一个空间,它是支持终端设备的局域网、存取区域网络和KVM交换机的位置所在。如果机房较小的话,主配线区可以被附近的设备或者机房当成水平配线区使用。

区域配线区

区域配线区用于水平配线区与终端设备间需要灵活配置的地方,比如天花板上或地板下方。通常区域配线区仅放置无源设备。

设备配线区

设备配线区通常是放置终端设备,包括电脑系统和通信设备的区域。

在TIA-942标准中,上面拓扑图中计算机机房和接入室是数据中心中的两个重要的场地,对这两个场地,标准中也提到了非常详细和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场地的选址、场地数量的选择、场地入口的选择、场地建筑设计。其中场地建筑设计主要包括面积、楼层的高度、建筑物本体建造和装修、门、灯光照明、建筑物防震、地板载荷、暖通空调、电源供电、捆绑接地、防火防水安全指示标记等众多设计因素。

在数据中心中硬件设备主要依靠机架和机柜来放置。机架和机柜的有序排列为设备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提供了方便。由于机架和机柜上放置了很多的有源设备、供电电缆和通信电缆,考虑到散热的问题,TIA-942要求机架和机柜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放置,机架和机柜必须面对面,背靠背成列放置,以形成“热通道”和“冷通道”。“冷通道”在机架和机柜的前方,机房空调系统一般采用地板下送风,通过出风地板,冷气从地板处引出,使机架和机柜中的设备吸入冷空气。机架和机柜的背面为“热通道”,在上回风的空调系统中,在热通道的吊顶位置处设回风装置,从回风装置处吸走热空气,达到设备散热的目的。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数据的可靠性,标准还规定了数据中心的冗余系统,主要包括:冗余接入室、冗余接入服务商、冗余主干布线和冗余水平布线等。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可以认为是传统综合布线系统的一个集成整合,是个系统的概念,不单单是一个产品。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依靠高速通信线缆、连接器、跳线和配线架等组成。而使用最多的是双绞线和光纤,所以形成了数据中心的双绞线铜缆布线系统和光纤布线系统。

认可的媒体

100Ω双绞线(ANSI/TIA/EIA-568-B.2),推荐六类的(ANSI/TIA/EIA-568-B.2-1);

多模光纤,推荐6 2.5/1 2 5µm和5 0/1 2 5µm(ANSI/TIA/EIA-568-B.3),50/125µm 850nm激光优化的多模光纤(ANSI/TIA-568-B.3-1);

单模光纤(ANSI/TIA/EIA-568-B.3)。

认可的同轴媒体是75Ω(型号734和735)同轴电缆(Telcordia Technologies GR-139-CORE)和同轴线接插件(ANSI T1.404)。

信道是由满足ANSI/TIA/EIA-568-B.1,ANSI/TIA/EIA-568-B.2,ANSI/TIA/EIA-568-B.3 and ANSI T1.404(DS3)中要求的认可的线缆、相关的连接硬件、跳线、设备线和分区区域线构造而成的。

双绞线铜缆布线

主要使用六类四对双绞线缆,传输性能可以达到1000M,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m,配合六类的连接器、跳线和配线架组成千兆的数据中心铜缆布线系统。为了满足更高速率的传输要求,目前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提出了超六类的铜缆布线系统,即6A系统,该系统可以满足10G以太网的传输要求,目前超六类的标准只出了草案,具体标准还在制定中。

光纤布线

光纤是以其极细的石英玻璃纤维的纤芯来传递数字光脉冲。光纤主要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光纤布线系统能满足数据中心系统要求的高带宽、高可靠性、高密度和高灵活性高扩展性的要求。尤其是MPO光纤产品能提供普通布线系统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但减少了安装时间和费用,而且提供了极高的安装密度。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南京普天楼宇公司数据中心产品解决方案

3.1六类双绞线铜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自从公司推出国产第一套六类综合布线产品至今,六类产品的外观造型、产品工艺、电气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系列六类产品的电气性能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普天的六类双绞线铜缆布线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对普天六类系统的一个整合,将六类模块、六类跳线、六类电缆和高密度配线架以及角形配线架与新设计的开放式机架产品的一个系统整合,配合专门设计的线缆走线和理线系统,能满足用户较高的数据中心使用要求;能提供千兆/万兆的网络传输带宽,方便的管理界面和有序的走线理线需求,满足数据中心复杂的布线环境要求。

3.2光纤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南京普天楼宇公司的数据中心光纤布线解决方案,包括高密度的光纤配线架、MPO分配盒及配线架等一系列光纤布线产品,最终通过有效的整合形成普天系列光纤数据中心布线系统。

3.3其他

配合数据中心建设,普天还为用户提供开放式机架、承重设备机柜、配线柜、良好通风机柜以及区域配线产品,甚至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量身定做合适的数据中心产品,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相信以上的种种产品及国产化的服务优势将会进一步促进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摆脱国外厂家的一些概念炒作,让用户获得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2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3

数据表明,在2008年,全球仍有接近16亿的人口尚未能使用电力,而即使是进入2030年,这一数字也将仅仅减少为14亿。与此同时,就全球而言,能源的消耗并非简单的由人口数量所决定,2030年,由接近20亿人口所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将对包括汽车、电脑等在内的能源消耗品产生无可估量的购买力,这一事实将使得电力需求攀升翻倍,为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带来不容小觑的能源困境。

全世界均在力求实现至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在发电的过程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在终端使用时进一步节省能源同样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考虑到配电及分布过程中的电力消耗,来自终端一千瓦的电力消耗则意味着需要在电力生产端减少三千瓦。

当下,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已经占到全球能源电力消耗的8%,而每三年电力消耗即会翻倍增长更是给数据中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Capex(资本支出)和Opex(运营成本)的不均衡给数据中心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云计算的出现则为企业节省成本并降低能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它不仅仅代表IT技术的进步,更是以IT运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对IT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基于在云计算环境下业务竞争的需要和IT负载迁移的考虑,用户在构建数据中心时,不仅仅需要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视为先决条件,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效率也成为不可忽略的考量。通过更为标准化的设计及优秀的运维来建造和管理一个密集的、灵活的、自动化的数据中心,既满足未来15-20年运营周期的应用需求,也可将未来新技术的更新纳入考虑,这意味着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初始阶段,便需要以全局视角来审视数据中心的设计,全面规划数据中心的配电、制冷、安防、门禁控制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有效地优化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进一步节约30%的电力消耗,以期真正实现数据中心从前期资本支出到后期运营成本的投资回报。

云计算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数据中心的动态需求,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数据中心的规划与建设,连接所有相互关联的系统,继而影响到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及能效。仅局限于关注IT机房的数据中心建设的传统思路将被改变,一个数据中心不应只考虑如何放置机架、服务器以及存储设备,施耐德电气倡导的更全面的数据中心构想,则致力于以一个更为标准化的方式帮助用户实现贯穿机柜、行级、房间级甚至于整个楼宇设施级别的设计,使规划、设计、构建和运营变得更加可预测、更高效、更加可扩展,使用户将精力集中到其他更为重要的业务领域。

数据中心项目过程始于业务需求,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会随着明确定义的准备、设计、获取、执行等过程阶段逐步向前推进,并在此过程中提供规划服务、数据中心效率计算器等丰富的权衡工具、面向不同专业细分领域的白皮书和项目运营及管理工具等,最终实现系统的完全部署和正常运行。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提供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助力用户扩容25%。同时,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也是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涵盖了施耐德电气在电力、数据中心、工业、建筑楼宇及安防五大业务领域的专业经验,以集成的解决方案,通过一个智能仪表盘整合来自数据中心不同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帮助数据中心的IT经理或者设施经理了解到各自所需要的数据中心状态信息,在整个数据中心建设进程中建立起节能意识 。

美国康普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4

1 为客户数据中心应用提供全球解决方案能力

无论是支持一家公司的需求还是满足数千名不同客户的需求, 数据中心对商业信息的流量、处理和存储都十分关键。今天的数据中心必须根据要求, 不间断地向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10年前, 我们要求数据中心管理员对产生中断的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的限定数量进行预测, 并在可接受的宕机时间内解决问题。今天, 我们对数据中心的要求是在不中断服务的前提下随时对已知或未知的威胁做出反应。因此, 数据中心必须非常可靠和安全, 并能为今后的升级和再配置提供成本经济的解决方案。

这种服务可靠性对数据中心安装至关重要, 必须装配支持高密度和方便配置的高性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了支持如栅格计算、内容传输、电子商务以及数据备份等日益复杂的应用, 人们对可升级的基础设施、电源、冷却以及较高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数据中心网联解决方案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 美国康普开发了各种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其产品实时高效、促进网络安全、提升IT生产效率并最终带来业务成功。通过部署此类智能解决方案, 企业能够增加网络正常运行时间, 提高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监控网络连接情况, 从而对其最具价值的资产——信息, 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通过康普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企业可获得最高的质量、性能、可靠性和长远带宽, 为把内容开发和增长所带来的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2 提供必要的数据中心基础

当今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业务的成功。在网络基础设施物理层 (即数据中心的必要基础) 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进行正确的投资, 不但可为企业节省时间、金钱、消除忧虑, 更能为业务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若无适当的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的设备、应用程序和器件将一无是处, 并危及今天及未来的可靠性和性能。除此之外, 通过监控和主动报警措施确保网络物理层安全, 管理人员可利用实时访问和报告功能增加自身数据中心规划和决策能力, 从而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人员统计效果。对于坚实基础以及最大化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美国康普深有体会。美国康普解决方案经过精心设计, 目的在于使安装这些解决方案的每个数据中心都能满足内容需求, 达到第四级数据中心正常运行时间要求, 同时增进IT资源在当今及将来的有效性。

3 延长数据中心和预算的寿命

如今的IT部门面临诸多苛刻需求, 全部围绕着一个核心原则, 那就是节省资源、提高成效、立即行动。这种情况在数据中心显得尤为突出, 管理人员必须面对设备不断增多、人员不断减少、时间不断缩减、资金不断减少的事实, 必须努力减少业务和个人事业造成严重影响。从一开始即选择合适的网络基础设施物理层解决方案, 有助于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在15年内将布线基础设施成本维持在低于IT部门总成本5%以下的水平。选择美国康普解决方案, 将延长数据中心使用的寿命, 因为康普解决方案均经过精心设计, 可适应并胜任数代技术。这就意味着, 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在今后15年中可避免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所带来的成本支出, 从而集中解决日常重要问题和各种预算需求。

4 帮助控制数据中心碳排放量

为满足企业运作的不间断性, 现在的数据中心管理员在确保网络不间断的可用性时, 还必须提供高带宽、灵活性和更好的安全性。面对这些挑战, 建议要更多的关注数据中心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同时, 数据中心设计者与操作者开始关注端口的能耗与冷却要求, 通常根据端口或背板速度以及累计消耗和散热来选择基础系统及支持媒介类型。

对于减少和控制数据中心能耗对公司财务和环境的影响, 康普了然于胸。为此, 美国康普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 包括最高可使气流和冷却性能提升七倍的高密度主干光缆, 可改善热/冷通道配置中气流的蜂窝式机柜门, 以及可对网络组件的实时利用率进行环境监控、检测和控制的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5 数据中心设计需考虑的方面

除了数据处理/存储设备的规模及数量, 设计数据中心时需考虑多种因素。例如, 所设计的数据中心是否为单一客户 (企业型数据中心) 服务, 还是为多个服务供应商或远程用户 (主机租用或托管数据中心) 服务?如果作为主机托管型数据中心, 来自不同企业或供应商的设备是否共享或放置于同一空间内?基于安全原因, 是否需要物理分隔这些设备?通信接入、电源、冷却系统、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安全性都互相关联, 提供企业需要的网络正常运行时间, 以实现效率最高的运作。在设计数据中心时, 不但要考虑运作战略, 还要考虑可靠性、快速纠错、解决问题以及全方位的支持。确定数据中心的商业目的、物理位置、电源接入、冗余水平、冷却量、安全性要求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媒介种类, 这些仅是数据中心成功安装或升级的开始, 可靠性才是整个数据中心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

数据中心设计必须考虑到运行可靠性与快速变动, 包括添加连接和快速扩展、在线监控、使用周期管理、用户接入、物理层安全性、快速探测、识别和纠正错误。

6 数据中心布线架构

广义而言, 数据中心是为一家或多家企业的互连数据处理、存储及通信设备提供存放空间的一个房间或一组联网房间。不同的布线架构用来支持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联网策略和运行目标。美国康普把布线结构分为三大类, 即直连 (是一种EDA、HAD和MDA之间采用结构布线的架构, 如图1所示) 、区域布线 (区域配线用网络交换机来支持区域和数据中心的PODs, 如图2所示) 和置顶 (是把网络交换机放在每个EDA机柜, 并连回汇聚交换机, 如图3所示) , 每一种布线架构的敷设都是独一无二的。

7 根据提供的服务, 数据中心可分为两类

企业型数据中心主要为一家公司或一所校区运作的需要提供服务。企业型数据中心向一家公司或企业提供通信和数据服务, 它是公司数据网络、互联网和电话接入的核心。网络服务器、企业内部网、存储和其他设备通常放置在企业型数据中心内。

主机托管型数据中心为多个客户服务, 由服务供应商向多个用户提供数据或互联网服务。然而, 由于这两类数据中心使用相同的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 主机托管型数据中心需要额外的分区和安全性。

8 全球基础设施标准和指南

数据中心的全球基础设施标准和指南根据首选高性能网络基础设施建议制定的。美国TIA/EIA 942以及国际草案IS 24764内包括了数据中心拓扑及基础设施建议。

通常,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是由独立服务器、主机、磁带和磁盘存储器、集合交换机之间的互相连接以及交换机到主干网交换机和到外部服务供应商网络之间的连接构成。主计算机房内的网络基础设施模型包括主配线区、水平配线区、分区配线区和设备配线区之间及其内部的连接, 每个配线区作为两种主要布线分区、数据中心水平布线以及数据中心主干网之间的分隔点。一个完整的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包括电缆、交联或互联配线架系统、信息口和跳线。必须注意的是, 这些部件被认为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而且所有部件的设计都以实现最大兼容性和最佳性能为目标。

数据中心布线一般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在某些情况下, 超高速信号进入主干网, 并在较小或较短的水平布线内分布。在另外一些情况下, 例如使用栅格或实用计算的高速计算环境中, 关注的焦点是边缘到边缘分支通信, 并非是主干网。

9 美国康普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需要结合使用铜缆、同轴电缆和光纤, 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今天的需求并支持今后的高带宽应用。快速发展的应用和技术极速增加了数据中心网络通信的速度和容量。确保用户的基础设施能满足今后高带宽应用对更高传输速度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布线解决方案本身的性能, 还需选择正确的结构来优化特定建筑环境的投资与回报。高效网络基础设施设计的关键在于平衡基础设施和电子元器件的成本, 以及确保解决方案的持续管理和灵活性。

用于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结构要求具备高密度、高可靠性、高性能、灵活的设计指南、安装速度、兼顾今后的需要和方便使用等方面。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5

数据中心网络运营维护服务

H3C公司将传统的硬件软件支持服务与“H3Care俱乐部”相结合,为数据中心用户提供“温暖感、专业化”运维支持服务。H3C公司目前在全国部署了近四十个地区支持中心以及备件库房,数百名服务工程师全天候的为客户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支持服务。

以这一专业的服务平台为基础,H3C通过H3Care俱乐部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H3Care俱乐部以“全心为你,服务相随”为理念,围绕“呵护”、“尊贵”、“体验”及“互动”四个主题,为会员提供各种专属服务。具体内容将涵盖全天候关怀服务、专家网络咨询服务、网络健康检查、培训服务、网络安全审计、论坛社区服务、高管定期沟通、资讯服务、服务沙龙交流等,几近包括了IT服务的全过程。

数据中心网络优化服务

以H3C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最佳实践模型为基础,H3C将在数据中心运营中帮助客户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对网络基础设施和运维流程进行持续的改进优化,重点涵盖网络基础架构、网络性能、高实时性业务应用能力以及网络安全加固等方面,并提供支持网络变更和扩展所必须的软硬件工具、解决方案和专业技术。通过系统的评估和持续的优化,可以很好地提升现有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运行的质量,弥补运营维护人员在技术和人力上的不足,培养其专业技能,最大程度发挥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有效地降低数据中心维护成本,减少各类故障的发生,提高业务运营效益和外部客户满意度。

在IT服务领域,H3C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寻适合于中国客户的最佳服务模式,

在数据中心服务解决方案中,我们以“温暖感、专业化”为指引,向用户提供了覆盖规划、部署、运营、优化四个阶段的专业化的服务选择。今天,H3C的数据中心服务解决方案已用于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如搜狐、网易、阿里巴巴、百度、腾迅等,及对数据中心建设要求颇高的金融行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农行、中国建行、安邦财险等。

H3C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国内取得大量成功应用,在被称为数据中心领域至高点的互联网行业获得了高度认可,成功服务于搜狐、淘宝和腾迅新一代数据中心,其中:

腾讯IDC:腾讯在全球互联网行业市值排名中位居第3,仅次于google、亚马逊,目前,H3C已经成为腾讯公司为数不多的核心供应商,规模使用S9500E核心交换机承载腾讯核心业务,其稳定性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可。

淘宝IDC(S12500新一代数据中心):亚洲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年交易额接近亿元,日均页面访问次数突破2亿次。淘宝新一代数据中心采用H3C全系列的数据中心级交换设备和虚拟化技术,大幅度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性能和降低日常维护成本。其中,S12500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机在主数据中心中成为所有业务访问和交换的发动引擎。

搜狐IDC(S12500新一代数据中心):作为高端IDC领域的战略风向标,该项目是H3C S12500+S5800新一代统一交换架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充分体现S12500高密度、大容量、大缓存优势。

底,世界知名IT媒体Infoworld(《信息世界》 美国)的年度大奖The top 100 IT projects of ( TOP 100 IT项目)出炉,在这个全世界范围内精选的100个创新IT项目中,采用H3C基础网络架构的SOHU新一代数据中心位列其中,凭借其数据中心先进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应用,SOHU不仅成为本年度唯一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企业,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荣获此殊荣的门户网站。同样在20,H3C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还成功服务于全球互联网行业市值排名第三的腾讯和提供亚洲最大网络交易平台的淘宝网。H3C在腾讯、淘宝、搜狐等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应用充分体现了H3C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领先性和成熟性。

Web呼叫中心解决方案 篇6

【摘要】 本文阐述了Web呼叫中心的特点、功能、建立Web呼叫中心的三种方式、解决方案、应用。

【关键词】 Web;呼叫中心;方案;应用

一、什么是Web呼叫中心

传统的语言通信是客户利用电话拨打客服号直接与客户代表进行语音交流。其优点是:让客户觉得亲切自然,但是语音很难描述抽象事物。Web呼叫中心是呼叫中心技术与因特网技术相结合,当客户在浏览某一公司的网页时,如果希望就某一问题与客户服务代表进行讨论,此时客户并不需要主动拨打呼叫中心的电话号码,然后等待转接到空闲的业务代表,再花时间向业务代表解释他/她的意图。而是通过点击网页上的求助或“Call Us”按钮,顾客便可和业务代表共享同一网页,客户在上网浏览的同时,可以实时地同客户代表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的交流,客户也不用再花(国际长途或国内长途)电话费。

二、Web呼叫中心的功能

1.电子邮件(E_mail)

客户可以选择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呼叫中心联系,其方式分为两种,用户既可以通过公网的mail 系统发送邮件给呼叫中心,也可以通过上网留言给呼叫中心。发送的电子邮件将通过智能路由选择功能分配到最适合的客服代表进行处理,Internet呼叫中心为客服代表处理电子邮件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包括:主题词匹配,文字内容关键字识别、自动回复、标准回复资料库、智能回复建议、弹出屏幕、优先级选择设置(当有电话进入时,可以暂时中断对电子邮件的处理,先处理语音呼叫)、电子邮件转移处理(E-mail Transfer)、自动拼写错误检查、质量控制等功能。其联系方式不是实时的。

2.文字交谈(Chat)

客户可以选择与客服代表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交谈,对于未配备多媒体电脑的用户而言文字交谈是代替语音交谈的一种方法,或者客户只想同座席代表进行实时的文字交流,无需语音通信。文字交谈能使用户在一条电话线上和座席进行协助浏览,传送号码、名字等文本信息。

3.互联网电话(Voice Over IP)

客户可以选择使用VOIP功能,通过他/她的计算机拨打互联网电话,呼叫呼叫中心。客户的互联网电话呼叫经过呼叫中心的智能路由选择后,将被转接到最适合的客服代表,为客户提供服务。互联网电话要求用户端配有NetMeeting或相类似的软件,它完成用户模拟话音到数字IP包的转换。

4.网页同步(Web Collaboration)

客户在通过“客服代表回复”、“互联网电话”、“文字交谈”等方式与客服代表进行实时交流时,可以通过网页同步功能,与客户代表的浏览器同步,客户与客户代表看到的是同一网页,由客户代表引导客户对网页进行浏览,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网页同步功能适用于不同的实时交流方式,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分布式呼叫中心

VoIP技术的引入,使分布式呼叫中心的建立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加入VoIP以后,包括PBX和ACD在内的所有设备,都是基于局域网之上的,这就意味着呼叫中心可以扩展到多个位于不同地域的局域网上,路由选择可以自动把呼叫从一个中心转到另一个中心。由于数据和语音全部通过Internet传输,所以不用支付昂贵的长途话费,降低了企业及客户的开销。

三、建立web呼叫中心的三种方式

1.没有呼叫中心基础设施的企业,可向网络服务供应商租用多媒体呼叫升级现有的呼叫中心基础设施

目前拥有呼叫中心基础设施(包括自动呼叫分配器ACD、IVR系统或呼叫管理系统)的企业,可以安装一个IP电话网关作为通向ACD或呼叫中心转换的前端。网关作为公用电话交换网与互联网之间的桥梁,使呼叫中心能够向客户和潜在客户传送同步语音和数据服务

2.租用呼叫中心服务

没有呼叫中心基础设施的企业,可向网络服务供应商租用多媒体呼叫中

的服务。

3.采用CT服务器,建立互联网呼叫中心

公司也可以在CT服务器上投资,将IP网关的处理功能与传统的计算机话集成(CTI)功能结合在一起。CT服务器可合并不同供应商的应用程序,同时共享同一系统资源。CT服务器的功能很像其它多种的办公室服务器,在单个系统上管理IVR、传真、电子邮件、Web交易和IP电话功能。它既容易开发、升级和维护,又降低了硬件成本、可为呼叫中心和服务供应商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

四、Web呼叫中心典型方案

在Web呼叫中心应用之前,人们已经试着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呼叫中心,比如将E-mail作为呼叫中心的一种接入手段,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Web呼叫中心。真正的Web呼叫中心应该是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除了E-mail接入外,还包括信息处理、信息反馈、IP语音接入、Web页面同步、Chat聊天等,以及建立互连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图1是Web呼叫中心的组网图。图中右侧是传统呼叫中心部分,左侧为Internet呼叫中心所特有的,其中关键部件为Internet呼叫管理(ICM)和电话网关。电话网关提供模拟话音到IP语音包的转换,采用H.323协议,电话网关在呼叫中心中起到承载信道的作用,而ICM起到接续控制、过程监控的作用。

五、Web呼叫中心的特点

启用互联网的Web站点也开发了大量未利用的国际市场,呼叫者可利用互联网省去高额的国际话费,帮助企业扩大市场。 系统可以24小时开展业务或接收信息,减少了客户的等待时间。客户还可选择自己最钟爱的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电话等。通过Web上的表格可以直接输入自己的信息,从而使交易更加精确。

可采用分布式呼叫中心结构,工作人员的位置可以比较分散和位于不同的地区,可以在家办公,增加了员工时间安排的灵活性。

六、Web呼叫中心的应用

Web呼叫中心可以延伸传统呼叫中心的功能,在传统的呼叫中心没有触及的领域中找到位置,同许多传统业务找到结合点。

Web呼叫中心可以促进商家与客户的网上交流,增加商家的网上宣传机会,推动Web呼叫中心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Web呼叫中心的优势还可以在产品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中得到发挥。许多产品的服务与支持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比如远程下载、升级等。使用Web呼叫中心,所有的服务将会得到统一。

互联网广告是现代广告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某些特定群体的消费广告。但是互联网广告也由于其“无声”和“无人”服务而存在着缺陷,Web呼叫中心将解决这一问题。当客户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点击广告页面与呼叫中心座席通话,或像打电话一样通过IVR来得到相关的服务。

对于一些需要引导服务的企业或政府机构,Web呼叫中心也有用武之地。客户可以通过Web呼叫与座席取得联系,座席可以通过页面同步和语音同步来帮助客户填写。

Web呼叫中心应用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这也为Web呼叫中心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我们甚至可以在不增加任何专用设备(只需要使用软件)的情况下,建立一个Web呼叫中心,而座席可以设在全球的任何地方。

Web呼叫中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除了上述的一些应用外,在网上订票、网上投诉、网上教育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用。当Web呼叫中心与传统呼叫中心集成后,将会集两种呼叫中心的优势于一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可观。

七、结束语

Web呼叫中心是基于互联网、电话网、VOIP、短信等通信手段为一体的交互式的增值服务系统,它集文字沟通、电话交流甚至视频交流,有着更方便的文件互动传输、文件共享传送接入方式,高效整合呼叫服务内容数据、用户信息资源,和其它各业务系统紧密配合,实现传统呼叫中心无法实现的网络增值服务,促进呼叫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参考文献:

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探讨 篇7

数据中心已步入集中化、规模化的时代, 传统的建设方式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 如初期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后期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规划时如何满足用户的各种变化的需求, 建设的周期不断被延长, 现场质量管理和风险的控制等都一直困扰着数据中心的业主、承建方和管理者。

模块化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是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数据中心由预置化的机架、制冷系统、不间断电源和电池、灭火系统、配电和远程监测等系统组成, 具有标准化、产品化、工业化、预置化的特点, 可以实现快速部署、随需部署。同时模块化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还可以具有标准化的设计, 可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方便扩容, 可降低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整个生命周期的TCO成本。

针对模块化和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不同制冷需求, 模块化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按需配置, 提供多维度的高效制冷解决方案。

从产品维度看, 模块化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包括户外微模块机柜解决方案、户内微模块机柜解决方案、集装箱及中小型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大型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从方案维度看, 模块化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包括:

(1) 常规制冷+自然冷却制冷解决方案:适合常规热负荷分布的数据中心, 应用高能效Cyber Mate机房精密空调;对于追求全年PUE低的应用, 应结合节能i Freecooling自然冷却的高能效Cyber Mate机房精密空调。

(2) 高热密度制冷解决方案:适合热负荷较高的数据中心, 应用多种送风方式的高能效XRow靠近热源式列间空调。

(3) 高热密度制冷+自然冷却制冷解决方案:适合热负荷较高、对PUE有较高要求的数据中心, 采用自然冷却+靠近热源式冷却等高效方案, 并根据具体应用提供多种定制化方案。

2 模块化及集装箱的实际应用分享

某数据中心的业主考虑到现有场地不适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 提出了建设户外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构想, 给出的要求是IT服务器的负荷达到200k W, 制冷部分采用自然冷却技术, PUE值要求低于1.5, 以降低全寿命周期的运行能耗。

根据用户的需求, 笔者提出了全套带自然冷却技术的制冷解决方案, 包括冷水机组+干冷器组+储冷罐、主设备IT箱采用集装箱外置的制冷末端、动力箱采用双盘管的精密空调末端、供冷系统环网设计, 末端N+1冗余、自动切换控制系统。

由于采用预制化的设计和工厂化的生产,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施工和安装周期非常短, 现场调试顺利, 经过全年的运行监测, PUE值达到了设计要求。

某高端金融客户云计算信息总中心机房是对原机房进行大规模的扩容改造, 设备的功率密度将达到10k W/机柜, 为了保证IT主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达到金融行业的安全等级, 要求没有水进入IT主设备机房, 同时为了降低整个寿命周期的运行成本, 提出采用自然冷源技术。

针对客户提出的要求, 笔者提出了全套带自然冷却技术的制冷解决方案, 包括冷水机组+干冷器组+储冷罐、主设备IT箱采用集装箱外置的制冷末端、动力箱采用双盘管的精密空调末端、供冷系统环网设计, 末端N+1冗余、自动切换控制系统。

由于采用预制化的设计和工厂化的生产,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施工和安装周期短, 并且在工厂已进行过预连调过程, 现场调试过程大大简化, 节省了施工现场的时间和人力。经过全年的运行监测, PUE值达到了设计要求。

3 Cyber Mate机房精密空调

Cyber Mate机房精密空调整机性能体现了高可靠性、高灵活性、高节能率等性能, 其强大的EVO控制系统, 通过Teamwork方式统一控制管理, 实现机房环境的节能控制。其配备的高效EC风机系统及下沉式设计可以进一步节能20%以上。Cyber Mate集成i Freecooling机组充分利用自然冷源, 根据室外温度条件及室内热负荷情况自动判断与启动。在低温季节, 机组停止Cyber Mate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运行, 通过引入室外冷风与室内热风的智能混风控制, 高效湿膜加湿器保证低温季节机房环境温度, 实现高效自然冷却。

4 XRow靠近热源式列间空调

XRow列间空调在有效冷却的前提下提高数据中心热密度, 同时达到了数据中心的节能。XRow列间空调具有高效的特点:一是实现了100%高显热比, 有效降低机房整体加湿与除湿能耗;二是高回风温度的设计, 在提高冷量输出的前提下, 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篇8

如何更好地运用数据资产, 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使业务不断成长, 成为了众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IT基础架构, 实现信息系统的高可管理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 保障业务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传递。

数据中心内放置核心的数据处理设备, 是企业的大脑, 综合布线作为其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成为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为数据中心构建安全、高效、统一的物理基础平台, 是数据中心布线的核心所在。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 需要有效支持三代有源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 数据中心需要能够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单体文件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这样, 选择一套先进的布线系统是极其有必要的。其将确保在一定时间内, 无需更换或升级布线系统本身。

2 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07) 。

本布线系统需符合以下标准:

ISO/IEC 11801 (国际布线标准, 1995年7月) ;

ANSI/EIA/TIA 568A (北美布线标准, 1995年) ;

CENELEC EN50173 (欧洲布线标准, 1995年8月) ;

《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

3 设计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支持各种通信和信息系统的运行, 主要支持弱电应用系统的线路需要, 合理布线系统对于实现公司信息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满足数据中心机房信息系统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要具有以下特性:

实用性:实施后的布线系统, 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 且实现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 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 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或电话、传真机。

模块化:布线系统中, 除去固定在建筑物内的线缆外, 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 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扩充性: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 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 很容易将设备扩展进去。

标准性:满足最新、最高的国际标准 (如1995年通过的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欧洲标准EN50173等) 。

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 尽可能降低造价。

4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4.1 中心机房整体规划

某保险公司数据中心机房面积约1668m2, 数据中心机房是整个保险公司信息处理的“心脏”, 是全公司通信网络中心, 为保证中心机房承担的各项任务24小时不间断地正常运行, 必须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因此, 安全、先进、实用是设计的第一个原则。

整个数据中心共设计有OM3万兆多模光纤信息点1440个, 万兆单模光纤信息点1440个, 6类信息点1880个 (不含办公区、运转中心) 。

中心机房区域划分为:通信机房 (接入式) 、网络中心机房、设备机房、UPS室、介质室、配电室、监控室、操作室、钢瓶室、备件室、办公区、会议室、值班室等。数据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各功能区的设计必须考虑各种应用系统的需要, 预留充分的信息点, 设计灵活的布线方式。在布线线缆选择时, 应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发展对线路带宽的需要, 以便为未来发展留下发展的空间。综合布线必须遵照“统一规划, 协调发展, 适度规模, 短期稳定, 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满足目前信息系统需求的同时, 仍然具有较好的拓展性。

通过一个月的设计与分析, 并与保险公司IT管理部及其他相关用户部门多次沟通探讨,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施工, 解决了此项目实施中的设计。

数据中心机房规划区域包括:进线设备间、主配线区、水平分配区、设备分配区。

数据中心拓扑结构图, 如图1所示。

4.2 进线设备间

进线设备间是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和建筑布线系统之间的空间, 也就是处于接入提供商和客户网络之间的系统。这个空间包括接入提供商所提供的划分硬件和设备。本项目进线设备间靠近网络核心机房。

4.3 网络核心机房

网络核心机房是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系统信息分配的中心点。当设备直接连接到核心分配区。这个区域需要设置在计算机机房内部, 在多用户共同使用数据中心的情况下, 网络核心机房应该使用专用的房间或区域用以保证其安全性。计算机机房的核心路由器、核心LAN交换机、核心SAN交换机和PBX设备将放置在网络核心机房, 因为这个空间是整个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网络中心。接入提供商提供的设备通常放置在网络核心机房而不是进线设备间, 以避免由于线路长度的限制而建立第二个进线设备间的需要。

本项目数据中心机房由15个机房组成, 在管理区维护上经常进行机柜之间的直接光缆跳线, 这给维护管理及跳线带来极大麻烦 (机柜间跳线要掀开活动地板进行地板下光纤机柜间跳线) 。本系统采用西蒙动态光纤配线架, 在此15个机柜间互联一个12芯MPO带状光纤配线架接口, 形成网状网格连接, 这样可以方便地就近跳接就可以连接到其他管理区的机柜或机架光网络设备了。每个部分采用288芯高密度标准19〃4U光纤跳线架, 用于光缆的机柜内的端接。另外网络核心机房布1根100对3类语音电缆到通信机房。

4.4 水平分配区

本项目水平分配区共划分为20个分区, 有20个主机柜组成, 水平分配区每个主机柜区布置1根48对多模光纤、1根48对单模光纤和24根6类双绞线至网络核心机房, 主机柜下设5个设备分配机柜。水平分配区主要包括水平跳接、SAN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和KVM交换机。

在使用中, 水平分配区包括水平交叉连接作为布线至设备分配区的分配点。水平分配区为设在设备分配区的终端设备所服务, 它通常包含LAN交换机、SAN交换机、键盘/视频/鼠标 (KVM) 切换开关。

4.5 设备分配区

每个设备分配区的机柜配置一个24口快接式配线架, 每个水平分配区的主机柜设置5个24口快接式配线架, 为一些应用 (如无线接入点, IP摄像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考虑的线缆也要规划并在此端接好, 配线架之间的水平布线采用6类低烟无卤线缆, 本项目设备分配区共有100个机柜组成, 设备分配区是分配给终端设备的空间, 包括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 交换机和刀片服务器或服务器和外围设备。

5 结束语

博科扩大数据中心的网络解决方案 篇9

在充分利用博科SLX Insight Architecture的同时,在今年九月推出的博科SLX 9850路由解决方案基础上开发的全新博科SLX 9140、SLX 9240和SLX 9540数据中心交换机能够提供灵活的Leaf、Spine和边缘的连接。通过把网络可视性嵌在每个路由器和交换机上,企业机构能够在整个网络上实现普遍可视性,以便迅速识别问题,加快平均修复时间,并提高整体服务水平。Brocade SLX 9140和9240通过一个可编程ASIC扩大了这些功能,这个可编程ASIC提供从实体网线到虚拟网络和负载的可视性服务。

包括Network Essentials、数据中心矩阵和面向Brocarde Workflow Composer的Internet Exchange Points在内,采用StackStorm的全新自动化套件能够提供自动化网络配置、验证、故障排除和修复工作流程。这些自动化套件非常适合那些希望通过一个预构建流程开始自动化之旅,从而加快实现价值的客户:今年早些时候推Hi的Brocade Workflow Composer是一个基于月服务器、DevOps类型的网络自动化平台,跨IT域进行集成,以实现端到端工作流程自动化。

据IDC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全球2000强企业中三分之二的首席执行官都把数字化转型放在其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首席执行官意识到,他们必须成为数字化企业,才能加快创新节奏并提高竞争优势,否则就会面临被更灵活的竞争对手所取代的风险。只有拥有敏捷的IT基础,才能进行快速创新。在这个IT环境中,自动化无缝支持网络可视性,同时能够通过数字方式把所有IT域和功能连接到一起,从而消除孤岛,并实现端到端自动化。

博科交换、路由和分析产品事业部高级副总裁Jason Nolet表示:“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机构需要一个极为敏捷、大规模自动化并高度可见的网络。博科所提供的深入而广泛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让我们在其它网络提供商中脱颖而出。能够在整个数据中心堆栈中进行垂直数字化转型,而在数据中心的各个域上进行水平转型一同时每个层都是开放的。”

博科SLX系列的增强功能

●全新Brocade SLX 9140Leaf交换机在一个1U固定结构中提供48个本地25 GbE面向服务器的端口和6个100 GbE端口。它还采用灵活的1/10/25/40/100 GbE配置选项;

●全新博科SLX 9240 Spine交换机在1个1U固定结构中提供高密度32个100 GbE端口;

●博科SLX 9140和SLX 9240交换机都采用同类首个可编程ASIC,从而让博科能够通过软件快速交付新功能。当客户把新技术和协议引入环境时,这种做法消除了昂贵的叉车式升级。ASIC基于博科SLX InsightArchitecture,一个开放式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环境,可运行第三方和针对具体客户的监控、故障排除和分析应用,通过加入可视性服务而提供对虚拟网络和负载的洞察力。可在交换机内或通过交换机外的应用和工具,如Splunk或Brocade Workflow Composer来采取行动;

●博科SLX 9540交换机在一个高成本效益、专为数据中心互联、WAN边缘和互联网交换点部署而优化,在1 RU固定结构中提供运营商级的功能特性。它提供48个10 GbE端口和6个100GbE端口。

Brocade Workflow Composer自动化套件

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布线解决方案 篇10

1 数据中心的设计

当谈到数据中心整体需求的时候, 我们需要采用标准来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TIA 942, 全面阐述了数据中心的结构化布线。TIA 942建议使用星型拓扑结构, 并在典型的企业数据中心里, 定义以下区域和空间。

数据中心电信空间包含主配线区、区域配线区、设备配线区 (如图1所示) 。主配线区用于主交叉连接, 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分布区域的中心点。ZDA空间用于实施区域分布结构, 是数据中心内MDA和各区域之间的连接点。数据中心采取这种结构, 可以使主干布线一次性安装, 并让需要移动、增加或改变的区域可以灵活地进行重新配置。EDA是终端设备存放的区域, 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系统和网络设备。为了达到数据中心要求的优化性能, 布线基础设施的拓扑结构应该和产品方案一起考虑, 而不是单独设计。

综合布线只是在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方面。若要达到TIA 942中定义的连接性, 形成灵活、可管理的基础设施, 必须与所采用的产品的模块化布线方案相结合。模块化布线解决方案由配线主干光缆组成, 这些主干光缆预端接了12芯的MTP连接器, 然后连接到模块或分支光缆 (模块和分支光缆的作用是将12芯MTP连接器分接到单芯连接器上) 。接着用跳线将系统设备连接到模块, 这个系统就完成了。

采用模块化MTP布线系统, 包括MTP光缆组件、分支模块和分支光缆, 可以带来许多好处:节省了光缆路由空间, 提高布线时间, 减少了机柜和机架中的大体积线缆。在结构化布线拓扑中, 采用模块化、高密度解决方案, 可以很方便的扩展到上千个端口, 并减少数据中心的改造时间, 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 存储局域网络

采用主干光缆加模块的系统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大多数区域的布线要求, 然而存储局域网络 (SAN) , 尤其是针对SAN导向器 (大端口交换机) , 通常需要专门的解决方案。由于SAN导向器具有非常高密度的端口, 如果采用模块加跳线的解决方案, 就需要机架辟出许多空间来布放这些跳线。同时, 大量的跳线在高密度下也带来跳线管理问题。为了处理这个特别的需求, 采用客户化的分支光缆解决方案可以缓解上述问题。分支光缆方案可以充分利用配线架上MTP连接器的密度, 然后, 将光缆分支成单/双芯连接器连接到网络设备。通过采用12芯分支光缆取代独立的跳线, 极大地降低了在SAN导向器、垂直光纤管理器和光纤路由的臃塞。

除了结构化布线的优点, 基于MTP的布线基础设施, 可以方便地升级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包括并行光学技术;在32GB、64GB和128GB光纤信道技术, 以及40GB、100GB以太网中, 可以采用这种技术。

目前, 在光纤万兆串行传输系统中, 通常采用850nm VCSEL激光器直接调制技术。在数据中心环境下, 通常需要通信设备在极端温度下运行。当850nm VCSEL直接调制时, 由于可靠性问题, 采用双工光纤串行传输时其速率不能超过16GBE。因此, 40GB、100GB以太网将采用并行光学技术。

并行光学技术 (包括850nm VCSEL矩阵和OM3光纤) 为以太网和光纤通道 (Fiber Channel) 提供了低成本、高速率的解决方案。并行光传输技术采用空分多路复用, 即将高速信号分配给几根光纤同时发送和接受;在接受端, 信号经过解复用还原成高速信号。在整个并行光信道中, 需要采用多芯连接器MTP连接。

2008年1月, 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成立了IEEE 802.3ba任务组, 研究40GBE和100GBE数据传输速率指南。项目授权 (PAR) 内容包括采用激光优化50/125μm多模光纤 (OM3) 传输至少100m的要求。其中, OM3光纤是唯一列入PAR计划的多模光纤。

在五月份的IEEE会议上, 采纳了几个基本方案, 作为建立40GBE和100GBE标准初始草案的基础。基于OM3光纤, 并采用并行光学技术的40GBE和100GBE传输技术作为基准方案被采纳。这个方案把40GBE和100GBE接口, 分别定义为每个方向4根光纤的4×10GBE信道 (如图2所示) , 和每个方向10根光纤的10×10GBE信道 (如图3所示) 。

为保证布线基础设施符合将来的40GBE和100GBE要求, 必须考虑光纤带宽、时延和连接器插入损耗, 从而保证使系统达到采用OM3多模光纤传输距离100m的要求。

OM3是目前唯一适用于40GBE和100GBE系统的多模光纤。该光纤优化于850nm波长传输, 具有最小2000MHz·km的有效模式带宽。康宁公司采用最小模式带宽 (minEMBc) 来计算上述带宽值, 与差分模式延迟 (DMD) 技术相比, 它为OM3光纤提供了更准确的测量。有了minEMBc, 就可以得到一个真实、可测量的值, 从而可靠地衡量系统性能。

3 关健技术指标

光学时延是指光信号在沿着不同光纤传输的时间差, 是并行光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不同信道之间的过量偏差、延迟会产生比特错误。布线系统的时延偏差要求也是基于40GBE和100GBE传输来考虑的。部署低偏差的布线设施, 可以保证不同应用之间的一致性。例如, InfiniBand是一种使用并行光传输的协议, 要求具有0.75ns的布线偏差标准。

在某个传输速率下, 系统传输信道的插入损耗会影响最大传输距离。当总的连接器损耗增加时, 以固定传输率能达到的传输距离会减少。目前采用的40GBE和100GBE传输的基准方案规定, 在100m的传输距离下, 总连接器损耗要小于1.5dB。据此, 在设计数据中心布线时, 可以计算出连接部件的插入损耗要求。使用低损耗的连接部件, 就可以在系统链路中设计更多的连接点, 增加系统设计和施工的灵活性。

一个符合TIA 942标准并采取模块化布线设计方案的布线结构, 能满足数据中心对可靠性、可管理、可扩展和灵活性的要求。通过设计和使用低损耗高质量的产品, 不仅能使数据中心符合当前的需求, 而且可以很好地适应将来的发展需要。

4“易境”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布线解决方案

康宁公司最新推出的数据中心“易境”解决方案是一种高集成度的数据中心光纤布线解决方案, 不仅提高了技术性能, 而且极大地简化了布线安装。“易境”是在康宁公司全球广泛使用的“即插即用”产品系列基础上, 采用最新的“抗弯曲”多模光纤技术, 开发出的新一代解决方案。相比常规的“预端接”产品系列, 它可以做到更小型化, 更高的系统密度。另外, 在目前快速发展的存储网络中, 最令用户头疼的是如何解决SAN导向器 (高密度端口光纤通道交换机) 的光纤连接问题。用“易境”方案, 可以针对目前常用的SAN导向器, 采用客户化的工程设计方法, 将各连接组件集成到光纤交换机。同时, 由于整个系统采用了“预端接”产品, 并采用通用极性管理方案, 解决了用户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进行“极性”匹配的困难, 大大提高了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效率以及将来移动、增加和改变的速度。

通过前面对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技术要求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结构化布线必须保证系统端到端的“连接性”, 任何其中某一项产品都必须保证其可靠的、可重复的性能和质量, 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康宁公司“易境”系统通过工厂“预端接”产品方案, 可以提供非常高性能的系统。

光纤连接器的配对连接损耗是影响布线系统损耗的主要因素。目前40G和100G系统建议的连接器损耗是1.5dB, 而业界的多模光纤MPO连接器平均水平是0.75dB, 也就是只允许系统中有两对MPO连接器。若采用“易境”系统, 其多模MTP连接器每对连接损耗为0.35dB, 即在系统中可以设计四个光纤主干连接点, 大大方便了系统的设计, 并能满足所有数据中心的需求 (如图4所示) 。

图5为“易境”方案连接器插入损耗。

“易境”方案主干光缆采用12芯MTP连接器 (如图6所示) , 可以支持12芯~144芯光纤连接。由于采用了康宁的抗弯曲光纤, 光缆可以在达到同样机械性能的情况下, 减小大约65%的体积;同时, 在应用时只需满足5倍光缆外径的弯曲半径。这样, 相比采用普通光缆, 可以节省桥架空间。在接入机架或机柜时, 可以容纳更高的密度。更为重要的是, 在光学性能上, 由于采用了特殊设计和工艺控制, 可以保证链路支持未来100G的要求。

表1“易境”产品100G适用测试。

注:光缆组件包括光缆和MTP多芯连接器

随着光纤交换机端口的增加, 现在一个机柜可能需要支持1500芯~3000芯光纤的路由。采用常规的光纤跳线将会带来光纤走线如一堆乱麻, 为将来升级和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易境”方案采用MDA主干配线方式, 通过MTP连接器接到交换机机柜。然后, 通过定制的分支光缆接入交换机板卡。分支后的双芯LC或SC连接器采用Uniboot技术, 减少了空间, 可以满足用手指方便地插拔 (如图7所示) 。

5 结束语

多校区数据中心双活容灾方案研究 篇11

关键词:双活容灾;数据安全;实时同步;存储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59-03

一、建设背景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随之出现,如办公自动化、财务信息查询、电子邮件、科研管理、教务管理、餐饮管理、网盘、资源保障等系统,为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与便利。然而,不同的业务与数据分布在闵行校区和中北校区,数据的安全性与业务连续性的问题随之而来。例如网盘业务运行在中北校区中心机房,如果发生机房断电、网盘服务器宕机或者存储层面损坏,都会直接导致网盘业务不能正常访问,给师生造成巨大的影响。

针对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问题,学校采用EMC VPLEX异地容灾方案,可以确保数据零丢失和业务零停顿,实现中北校区与闵行校区数据中心双活容灾。

二、系统架构方案

在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和中北校区通过EMC VPLEX方案实现数据中心双活容灾。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两校区各有一台EMC vnx5500存储,采用EMC VPLEX的解决方案来实现两校区的同步异地容灾。在闵行校区和中北校区各部署一台VPLEX设备,通过两台brocade 300光纤交换机将VPLEX的后端端口与存储EMC vnx5500控制器做成双链路冗余,VPLEX的前端端口用于生产服务器的连接。中北校区与闵行校区之间通过四根万兆以太网(带宽>=1Gb/s,RTT<=5ms)进行连接,用于两校区的数据复制与通信。在第三点故障域部署Witness,主要用于监视两校区的VPLEX健康检查与故障切换。当任何一台VPLEX出现故障,Witness会通知另一台VPLEX来接管,保障业务正常进行,实现两校区数据中心的双活容错,提高数据中心的连续可用性和安全性。

三、异地容灾

1.方案选择

通过对EMC、DELL、NetAPP等主流供应商进行综合考察与对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最终我们选择EMC VPLEX存储虚拟化技术方案来实现两校区数据中心异地双活容灾。整个方案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部署的存储系统框架,能够充分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以及简便管理等优势和特点。

(1)节省成本和兼容性好。在规划异地容灾时,中北校区和闵行校区已各有一台EMC vnx5500,选择使用EMC解决方案,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实现VPLEX与vnx5500的完美兼容。

(2)实现异地业务数据实时同步,保证数据一致性。中北校区和闵行校区相隔超过30公里,使用EMC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异地实时同步,保证业务数据在两校区的一致性。

(3)实现了业务数据异地容灾,有效解决校区单点故障隐患。VPLEX将中北与闵行的存储做成一个虚拟卷,当服务器写数据到虚拟卷时,实际上是写到中北和闵行这两个存储,相当于在两校区都有一模一样的数据。

(4)实现两校区虚拟机的故障迁移。如将中北和闵行的服务器虚拟化后添加到同一个vcenter中,由VPLEX为vcenter提供共享存储,当中北的服务器(或者闵行的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虚拟机可以飘移到闵行(或者中北)继续工作,不影响业务,对于用户完全透明。

2.EMC VPLEX 搭建流程

EMC VPLEX的整体框架搭建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1)前期准备工作。存储vnx5500配置、光纤跳线、网线跳线、brocade交换机配置、主机powerpath配置等

(2)VPLEX初始化工作。Hostname与管理端口配置、meta-volume配置、时间同步配置、WAN interface配置、logging volume配置等。

(3)Witness的搭建。Witness需要部署在一台虚拟机上,并且要处于异于cluster-1与cluster-2的第三点故障域。

在VPLEX的搭建过程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卷:meta volume和logging volume。Meta volume主要用于存储虚拟卷到物理卷映射、device、虚拟卷和系统配置信息等。每一个VPLEX配置四个meta volume,两个作为online状态,之间为mirror关系;另外两个作为backup,用于每日23:30备份online的meta。Logging volume主要用于记录当发生脑裂时数据的变化,当问题修复后,系统使用logging volume来将改变的信息同步到之前挂起的卷,保持信息一致。每一个VPLEX配置两个logging volume,之间为mirror的关系。

3.虚拟卷创建流程

EMC VPLEX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将两校区存储进行虚拟化,做成一个虚拟卷。下面笔者来介绍创建虚拟卷流程。

(1)卷分配和标记卷。在中北和闵行的vnx5500上分别划分相应大小的卷给VPLEX,VPLEX层面识别到新卷后并其进行标记,使新卷受VPLEX管理。当新卷被VPLEX标记后,意味着这个卷属于VPLEX所有。

(2)创建区间。分别在中北和闵行的VPLEX上创建区间。区间用来对标记的新卷进行空间规划,可以将标记卷的全部空间来做成一个区间,也可以在标记卷中划分一部分空间来做成一个区间。比如标记卷容量大小500G,可以将500G的空间做成一个区间,也可以创建一个100G的区间,其余400G可以留着,有需要的时候继续创建区间。

(3)创建设备。在中北和闵行的VPLEX上创建设备。这个过程就是区间与设备映射的过程,每一个区间对应一个设备。针对设备创建类型有四种可选:RAID-0;RAID-1;RAID-C;1:1mapping of extents to devices。

①RAID-0指在每个VPLEX上都要有至少两个区间,用来做成raid0,提高数据读写速度;

②RAID-1指在每个VPLEX上都要有至少两个区间,用来做成raid1,提高数据安全性;

③RAID-C指实现多个区间拼接成一个大区间;

④1:1mapping of extents to devices:就是extent与device之间一一对应。

(4)创建虚拟卷。在创建虚拟卷中,需要创建一个consistency group(CG),这个CG包含这个全局的虚拟卷,在CG中需要设定一定的规则,如winner:cluster1(5 second);winner:cluster2(5 second)。

(5)服务器的注册。服务器的注册,VPLEX可以识别服务器的HBA卡信息,将HBA卡信息注册到VPLEX中,给服务器分配存储做准备。

(6)建立存储视图。目的就是将服务器的HBA卡信息、VPLEX的port以及虚拟卷三者结合到一起,实现VPLEX分配给服务器存储的目的。

通过上面步骤,我们就成功建立了虚拟卷,在应用服务器经过磁盘扫描后,就可以识别到通过VPLEX分配的虚拟卷。

4.VPLEX故障模拟测试

在业务正式迁移到VPLEX之前,需要对VPLEX进行各种故障模拟测试,主要包括VPLEX前端口冗余性测试、VPLEX后端口冗余性、集群脑裂测试、一台VPLEX的控制器冗余测试、Witness故障、一台VPLEX与Witness同时故障、一台SAN 交换机故障、闵行VPLEX到Witness的网络故障、中北VPLEX到Witness的网络故障、中北VPLEX到Witness及闵行到中北的网络同时故障、中北VPLEX到Witness及中北到闵行的网络同时故障、虚拟机两校区飘移测试等。所有测试都成功完成,RPO与RTO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上述测试也表明,对于终端用户而言,是完全透明的,用户无需做任何的更改与配置,整个过程都可以正常访问应用系统。

5.业务迁移方案

EMC VPLEX搭建与测试完成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相关业务迁移,主要涉及Oracle数据库、人事系统、cas-ldap、portal门户、科研、教务、网盘、研究生、Lenovo虚拟平台等。根据主机层面是否安装赛门铁克的集群软件SFRAC,将使用两种不同方式迁移业务。

(1)针对服务器层面已经安装SFRAC的业务系统,如人事系统、科研系统等。操作方案:

1)通过VPLEX为业务系统服务器分配4块磁盘(包括1块用作业务数据盘和3块用作仲裁盘);

2)通过赛门铁克的SFRAC将原有业务数据磁盘与通过VPLEX分配的用作业务数据的磁盘做成镜像;

3)将用于服务器HA的3块仲裁盘替换为VPLEX分配的另外3块磁盘。

(2)针对服务器层面并未安装SFRAC的业务系统,如网盘、Lenovo虚拟平台等。操作方案:

1)将直接由EMC vnx5500分配给业务系统的磁盘重新分配给VPLEX;

2)VPLEX对业务系统的磁盘进行封装,最后做成一个虚拟卷;

3)将虚拟卷重新映射给业务服务器,服务器挂载磁盘,并提供业务访问。

通过上述两种方案,将涉及的业务成功地迁移到VPLEX上面,迁移后的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6.进一步规划

VPLEX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将中北校区与闵行校区的存储合二为一,实现数据层面的同步异地容灾,但针对应用层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规划。

(1)虚拟化规划。计划购买两笼刀片放置中北和闵行两个校区,部署ESX来实现两校区的虚拟机的漂移。

(2)实体服务器规划。针对对闵行校区,运行在实体服务器上的业务,将在中北购置服务器,通过集群软件,来实现两校区容灾。

四、ESRS支持

ESRS(EMC Secure Remote Support)为EMC硬件和软件产品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远程支持工具。支持广泛的EMC硬件和软件产品,是一个基于IP的远程支持方式,允许客户管理远程支持,包括授权拨入客户的EMC设备及EMC产品的 “connect home”。整体架构方案如图3所示。

在ESRS部署中,需要在学校部署两台服务器,一台为网关客户端服务器,主要用于故障反馈及远程访问支持;另一台为策略服务器,主要用于访问控制和日志审计。当EMC VPLEX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网关客户端会将符合策略要求的日志发送给EMC公司后端支持,支持人员发现报警日志,联系学校用户,进行远程支持。

五、结束语

EMC VPELX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部署的存储异地容灾的系统框架。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将两校区存储统筹管理,实现两校区数据中心的双活容错,提高数据中心的连续可用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EB/OL].http://www.emc.com.

[2]王树鹏,云晓春,余翔湛.容灾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8):54-58.

[3][EB/OL].http://www.brocade.com.

[4][EB/OL].http://www.symantec.com.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各行业数据中心机房数量与日俱增, 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 使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旦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出现故障, 就会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 若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 目前许多数据中心机房的管理不得不采用24小时专人值班来定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的方法, 这样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 而且往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再加上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数据中心机房场地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 更加凸显出了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综合监控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以外, 数据中心机房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也是在没有监控管理的情况下难以解决的。

◆机房设备盗窃案频频发生, 报警、监控、记录功能的缺失导致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维修人员的巡检过程无法实施规范化的监督管理, 维护工作 (何时、何人、多长时间完成) 没有客观的记录;

◆没有机房门禁安防系统的情况下, 在无人值守时出了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运营商的安保部门不得不为此承担很多额外的责任;

◆在供电系统没有监控的情况下, 停电、市电异常、通信电源的状态无法及时掌握, 严重时可能导致停电后后备电池放电损坏;

◆机房空调常年打开, 造成运营电费过高;

◆在机房环境没有监控的情况下, 出现水浸、起火等无法及时处理等。

2 解决方案

2.1 系统组成

数据中心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包括两部分: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及动力监控系统、数据中心机房IT监测系统。

(1) 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

◆UPS设备监控;

◆柴油发电机组设备监控;

◆供配电设备, 包括普通配电柜、智能精密配电柜的监控;

◆空调设备 (带智能模块) 监控;

◆新风机运行状态监测;

◆温湿度监测;

◆电源进线主电缆表面温度监测;

◆漏水报警;

◆防雷信号监测;

◆消防信号监测;

◆门禁系统监测;

◆视频监控 (分为模拟系统、数字系统两种) 。

(2) 数据中心机房IT监测系统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

◆硬件, 包括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监测;

◆软件, 包括数据库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监测。

2.2 系统实现方式

2.2.1 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施方式

(1) UPS设备监控的实施方法:UPS电源通过智能协议转换器, 以软件的方式与通信数据集中器进行通信, 从而实现对UPS状态的全面诊断和对UPS各项参数的监视。可将重要参数 (电压、电流、频率、电池参数) 存入数据库以备查询, 并显示相应曲线, 使管理人员获得对UPS工作状况的全面了解。可在报警的同时显示故障发生位置, 给出故障原因。

(2) 发电机设备监控的实施方法:大型机房的24小时不间断供电系统中, 可配备UPS提供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 保护服务器和计算机在瞬间断电时的正常工作和数据备份;为了提高供电等级, 做到供电系统的万无一失, 可配备自动化程度高的柴油发电机组, 保证交流同步发电机适应UPS这一非线性负载的特性, 使其在无市电的情况下保证UPS对负载可靠供电。

(3) 配电设备监控的实施方法:可为配电设备加装传感器, 通过智能采集模块监视电源的供电品质, 包括电源进线的电压、电流、频率、电度等, 并把相应数据存入数据库, 显示重要参数的曲线。当电压、频率超越限值时, 监控系统可自动进行报警, 并将其作为故障事件存入数据库。

(4) 空调设备监控的实施方法:可通过智能协议转换器以软件的方式对空调实施监控, 可显示空调的重要参数 (温度、湿度) , 显示其历史曲线, 并将其存入数据库。空调各部分工作状态通过动画显示。用户可对空调进行远程开关操作和参数设置, 一旦空调出现故障, 用户可得到相关处理信息,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故障。

(5) 温度、湿度监测的实施方法:机房的主要设备工作间均需安装温度和湿度传感探头, 对温度、湿度进行实时检测, 在监视屏上显示各测点温度、湿度值。当检测值超过各工作区规定的温、湿度上、下限值时, 在监视屏的相应数据旁用醒目标志符的闪动来提示该值的超限报警。为在总体上监视整个机房的温度、湿度状况, 可在新风机的进风口和主空调机的回风口, 分别检测温度和湿度。

(6) 电缆温度监测的实施方法:遥测并实时显示所设定主进线电缆的温度。

(7) 新风系统监控的实施方法:可实时显示新风机的工作状态及参数, 一旦新风机停止工作或出现故障, 由监控主机进行告警;同时监视过滤网堵塞报警。

(8) 漏水报警的实施方法:可通过点式或线式漏水探测器准确反映出漏水区域。

(9) 消防信号监测的实施方法:由机房消防系统给出烟感等消防报警信号, 通过采集设备上传至控制主机。

(10) 防雷信号监测的实施方法:机房配电系统配置的避雷器系统, 当受到雷击后给出报警信号, 通过采集设备上传至控制主机。

(11) 门禁系统监测的实施方法:环境监测主控机能与门禁装置进行通信, 可收集并显示每个门禁装置内储存的数名持卡人出入工作间的磁卡号和时间日期;同时可设定、消除或修正门禁装置内的识别密码和允许出入时间等。

(12) 安全防破坏监视的实施方法:在主要设备工作间都安装双鉴红外探头, 当非常管制时期内发生破坏性入侵, 双鉴探头即发出信号, 监视器即时显示破坏性入侵发生位置, 并驱动报警装置进行声光报警。

(13) 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施方法:通过网络视频监控设备将远程机房视频音频传回中心, 使远程专家可以通过视频及语音对本地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通过图像监控报警联动功能, 起到对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和及时处理的作用。

2.2.2 数据中心机房IT监测系统监控的实施方式

建立IT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对硬件系统 (如网络设备、服务器) 和软件系统 (如数据库软件、中间软件、应用软件) 运行状况的监控。

(1) 硬件系统监测的实施方法

(1) 网络设备监测的实施方法

网络设备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网络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网络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主要表现为网络设备接口的相关状态信息, 包括接口状态、接口流量、接口丢包率等, 除此之外, 网络设备的可用性还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当前连接数、会话数、防火墙的性能指标等。

监测系统不仅要对各种网络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进行监测, 还要对网络进行实时统计, 保证能够以各种数据指标、性能报表和性能趋势图为网络的容量规划、趋势分析以及数据优先级划分的依据。

当机房网络设备出现异常状况时, 监测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异常状况管理功能:

◆能够对触发事件 (告警事件) 进行记录, 由管理人员根据需求对各类事件进行分类, 实现对事件的过滤;

◆能够通过定义 (根据事件的来源、类型、报警级别等) 实现对事件的过滤和分析, 按照事件的关联设置功能, 自动区分和抑制重复事件, 减少系统负载;

◆可以按照设置, 自动识别与新生成的事件相关的旧事件, 从而直接反应当前的最新状态, 使管理员不被过时的信息所干扰;

◆可在网络设备出现故障, 发出异常日志时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接收、发现异常日志, 在配置发生改变时及时报警。

(2) 服务器监测的实施方法

服务器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服务器运行状况, 包括服务器CPU、内存、磁盘的使用情况, 监测的系统平台应包括Windows、主流的UNIX等;

◆监测Windows平台和UNIX平台上运行的相关进程、服务的运行状况;

◆监测服务器网卡的运行状况, 如网卡的流量、状态和丢包率等;

◆对系统的日志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支持通过匹配查询、设置过滤条件等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2) 软件系统监测的实施方法

(1) 数据库软件监测的实施方法

在应用层面, 监测系统应可以直接了解数据库执行一段SQL语句花费的时间, 例如让程序定时执行一些重要的与关键应用相关的SQL语句, 如果查询时间超过阀值或查询结果不正确, 即表明数据库出现问题

在系统资源层面, 监测系统应可以监测到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端口和数据库的关键进程,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告警, 使管理员能够迅速发现问题。

(2) 中间软件监测的实施方法

监测系统应能够对服务器上运行的支撑服务的中间软件进行监测, 应支持市场主流的中间软件吞吐量、执行队列长度、空间使用率等关键参数的监控。

(3) 应用软件监测的实施方法

监测系统应能够对Lotus Notes等应用软件进行监测, 能够通过对各个业务服务进行定时和实时的监测, 提供业务的服务水平数据, 包括OA、Mail系统所经路径的延迟、丢包、流量、网络停顿时间和网络可用率, 以及视频会议的时延、延迟抖动、丢包情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完善的数据中心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应该具备三大特点:能够实现从设备运行情况到机柜微环境, 再到机房整体环境的多层次监控;有丰富的阈值设置以便监测出危机的存在, 且有丰富的预警方式和预警流程以保证相关人员能够收到警讯, 达到预警的目的;具备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 支持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看机房内的情况。

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把重点放在了对机房整体环境、空调及配电柜的监控上, 忽视了对设备内部的监控。另外, 传统的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也缺少丰富的阈值、预警方式和预警流程设置, 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预警功能。完善的数据中心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 设备内部监控

机房监控的目的在于保护机房内IT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在事故发生之前侦测出潜在危机, 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警情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因此, 机房监控的核心应该是对IT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 而最直接有效的监控应该是对IT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2) 多层次的机房监控

完善的机房监控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从设备运行情况到机柜微环境, 再到机房整体环境的多层次监控, 并能重点实现对设备内部的监控。

(3) 机房监控的预警功能

预警是在事前, 即故障或危害发生之前向管理人员报告潜在危机, 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有效的预警可以增加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并可以根据危机情况自动延伸到报警, 即当危机出现, 可立刻将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直至危机得到有效处理,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警功能, 最大程度地保护系统的运行。

摘要:本文针对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密集、维护人员多、管理与监控困难的特点, 以确保数据中心机房实现集中管理、统一监控和快速反应, 降低机房监控维护成本, 提高运行维护质量等为目标, 介绍了一套数据中心机房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据中心,机房综合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ANSI/TIA-942-2005)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上一篇: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下一篇:和谐社会中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