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大型超市

2024-09-01

地下大型超市(共9篇)

地下大型超市 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不断地提高, 作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 尤其是人民防空地下室工程的建设将得到空前的发展。根据现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结合无锡市旺庄宝龙城市广场A地块防空地下室工程的设计实践, 介绍人防工程的分类与分级、防护功能平战转换、防护原则与措施, 并提出注意要点。为充分发挥防空地下室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防空地下室建设中, 必须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方针, 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1 工程概况

无锡市旺庄宝龙城市广场A地块工程位于无锡市旺庄路与湘江路交叉口处, 总用地面积38 427 m2, 总建筑面积为281 191 m2, 其中, 地下室总建筑面积50 055.18 m2, 人防建筑面积12 278 m2。该工程为地下1层, 地上2幢24层, 2幢17层的商住楼, 地上1层~4层为大型商业中心, 5层以上为酒店式公寓, 框架—剪力墙结构。防空地下室平时为地下停车库, 战时为全埋式人防工程 (包括物资库、二等人员掩蔽所、区域电站、防空专业队掩蔽部) 。

2 工程分类与分级

1) 人防工程按构筑方式分为明挖工程和暗挖工程;明挖工程按上部有无地面建筑又可分为单建式和附建式, 暗挖工程又可分为地道式和坑道式工程。2) 人防工程按战时使用功能分为指挥通信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五大类;指挥通信工程是保障人防指挥机关战时能够不间断工作的人防工程;医疗救护工程根据作用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防空专业队工程包括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专业队装备掩蔽部;人员掩蔽工程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等人员掩蔽所和二等人员掩蔽所;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物资库、汽车库、食品站等。3) 人防工程按防护特性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人防工程指战时能抵御预定的核武器、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袭击的工程, 乙类人防工程指战时能抵御预定的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袭击的工程。4) 人防工程的抗力级别主要反映人防工程能够抵御敌人核袭击以及常规武器破坏能力的强弱。目前常见的人防工程,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常5级和常6级, 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核4级, 核4B级, 核5级, 核6级, 核6B级。

综合上述, 无锡市旺庄宝龙城市广场A地块人防工程按甲类设防, 属于明挖附件式工程。本工程平时功能为一类地下停车库, 战时为全埋式人防工程 (包括物资库、二等人员掩蔽所、区域电站、防空专业队掩蔽部) , 其中, 物资库、二等人员掩蔽所、区域电站防护等级为核六级 (常六级) , 防化等级为丙级;防空专业队掩蔽部防护等级为核五级 (常五级) , 防化等级为乙级。

3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

3.1 允许转换的防空地下室

依据现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 可按如下原则确定允许进行防护功能平战转换的防空地下室:1) 依战时功能和抗力级别确定。对于战时功能为医疗救护、人员掩蔽、防空专业队与配套工程的平战结合的乙类防空地下室, 以及核5级, 核6级, 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 当平时使用要求与战时防护、使用要求不一致时, 设计中可采取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2) 转换工作量与当地条件相适应。《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临战时的转换工作量应与城市的战略地位相协调, 并符合当地战时的人力、物力条件”。

3.2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应符合的规定

1) 采用的转换措施应能满足战时的各项防护要求, 并应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2) 符合现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结构与防护设计的相关规定。3) 当采用预制构件时, 应在相关设计文件中注明:预制构件、预留孔等应在施工中一次就位, 构件预制应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并应设置该构件的存放位置。4)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设计应与工程设计同步完成。

3.3 限制转换的内容

防空地下室下列各项应在工程施工中、安装时一次完成, 不允许实施临战转换:1) 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浇筑的部位;2) 战时使用的及平战两用的出入口、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密闭门;3) 战时使用的及平战两用的通风口及其他孔口的防护设施, 防毒通道排风换气和测压装置等设施;4) 战时使用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和防爆波清扫口 (含防爆波地漏) 等。

根据以上所述结合无锡当地人防办的要求, 为了确保防护功能平战转换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适应人防应急需要, 在做本地下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时又考虑了以下内容:1) 最大限度的控制转换工作量, 各类孔口尽可能采用防护密闭门的转换方式, 少用钢板封堵。2) 平战转换设计采用标准化、定型化的防护设备和构件。3) 凡需要平战转换的均设有器材专用存放处。4) 预留的平战转换内容和数量均设有标牌标识。

4 防护原则与措施

4.1 防空地下室防护原则

1) 对于核武器的防护只考虑一次作用, 不考虑核武器的多次重复作用。2) 对于常规武器不考虑抵御炸弹直接命中的破坏作用。3) 防空地下室的防化等级由其战时功能确定。

4.2 防空地下室防护措施

对地面冲击波的防护:可以战时出入口设置防火门或防护密闭门, 可以战时通风口设置防爆波活门、扩散室等削波设施, 可以采取临战封堵措施。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可以通风系统中设置滤毒通风设施和密闭阀门, 可以设置防毒通道和洗消间, 设置密闭门和密闭通道。

对常规武器的防护:可以在主体中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出入口要满足一定数量且有一个室外出入口。

5 平面功能阐述

综上所述, 在布置本地下人防工程时, 考虑到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入口, 而地上平面是一个满铺的大型商业中心, 为了不影响地上商业建筑的完整性, 为确保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一个室外安全出入口, 因此把地下人防工程分为东、西区两大部分, 充分利用汽车坡道出入口和室外空间。西区布置物资库和二等人员掩蔽所第一防护单元。物资库按照防护单元面积不大于4 000 m2、抗爆单元不大于2 000 m2设置;二等人员掩蔽所按照防护单元面积不大于2 000 m2、抗爆单元不大于500 m2设置。物资库和二等人员掩蔽所第一防护单元共用2号汽车坡道出入口作为主要出入口, 物资库的主要出入口不设防毒通道和人员洗消, 仅设密闭通道;附进风口的出入口设有密闭通道、洗消污水集水坑、风机房等, 其他出入口设密闭通道, 切记物资库要设室外备用垂直物资运输口, 消防控制室兼配电室的门采用了甲级防火门。二等人员掩蔽所第一防护单元的主要出入口设防毒通道和简易洗消, 附进风口的出入口设有密闭通道、洗消污水集水坑、扩散室、滤毒室、风机房等, 其他出入口设密闭通道, 由于本防护单元掩蔽人数为800人, 按照每100人所需要疏散宽度0.3 m、每樘门最多通过人数不超过700人计算, 本防护单元疏散宽度需要2.4 m, 而实际设计疏散宽度2.8 m, 设有两个出入口。东区布置有区域电站、防空专业队掩蔽部和二等人员掩蔽所为第二、三、四防护单元。区域电站建筑面积约300 m2, 控制室与发电机房分室布置, 发电机房、进风机房和储油间均设在染毒区, 储油间与发电机房间设有200高门槛, 本区域电站设有两个出入口, 考虑到设备运输出入口的宽度均为2 m。防空专业队掩蔽部防护单元建筑面积1 000 m2、抗爆单元建筑面积500 m2, 分为两个抗爆单元, 设有两个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设有第一防毒通道、脱衣室、淋浴室、穿衣室和第二防毒通道、扩散室, 附进风口的出入口设有密闭通道、洗消污水集水坑、扩散室、滤毒室、风机房等, 掩蔽面积共780 m2, 掩蔽人数260人, 按照每人掩蔽面积3.0 m2计算, 防空专业队掩蔽部中的储水间平时要安装到位。二等人员掩蔽所第二、三、四防护单元也均设有主要出入口、附进风口的出入口及其他出入口, 设计要点均按照第一防护单元设置, 且相临防护单元的墙上设有连通口, 单元间平时通行口采用战时门式封堵, 为减轻临战封堵的工作量, 专供平时使用的出入口尽可能每个防护单元不超过2个, 不影响平时使用的抗爆隔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墙, 影响平时使用的抗爆隔墙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墙。

本地下人防工程是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 在符合人防及有关规范的基础上, 尽量满足平时使用要求, 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自成系统, 相临防护单元间设置防护密闭隔墙, 每个防护单元均设有两个以上的战时出入口, 进风口、排风口均在室外单独设置, 并设置防爆波活门、扩散室等消波设施, 通至地下室的电梯均设在防护密闭区之外。

6 结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实际工程总结的一些心得。在以后的人防设计工程中, 要继续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在平面布置、结构选型、通风防潮、给排水、照明等方面, 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战备效益, 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GB 50003-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2]GB 50098-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3]RF G1-97,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S].

[4]杨延军, 李建民, 吴涛.人民防空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

[5]谢金容, 杨延军, 吴涛.人民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大型地下埋深结构砼质量控制研究 篇2

【关键词】大型地下埋深结构;砼;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某大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60万吨,其中主泵房为钢筋砼圆形地下埋深框架结构,结构尺寸为?46.3m×27.5m(深)。主要构筑物由底板、圆形池壁、中隔墙及框架梁柱等组成,结构安全等级为Ⅰ级,对沉降敏感,对抗渗抗裂要求极为严格,抗渗等级为S8,C30抗渗砼数量16260m3。其中泵房底板设计厚度为1.2米,池壁及中隔墙设计厚度下部为1.2米,中部为0.9米,上部0.6米。

2.主要施工方法

由于主泵房为大型地下埋深结构,对抗渗抗裂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意图从下到上分四次浇注(框架梁柱除外)。模板采用钢模进行现场拼装,然后用塔吊一次吊装到位。砼采用商品砼,泵送方式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天泵和地泵相结合。砼全部采用ZY高A性能砼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砼。在施工缝处沿池壁在池壁中部设置膨胀止水条,对于底板在砼达到终凝后用潮湿麻袋养护1-2d,以后就蓄水养护,至少保证7d,圆形池壁因为表面积较大,且池壁高度较高,主要采用内外壁上挂潮湿麻袋,人工浇水的方法进行保湿养护。

3.常见地下大型水工构筑物渗(漏)水部位

①施工缝处渗(漏)水。

②大体积砼温差收缩、塑性收缩及自生收缩引起的裂缝产生的渗(漏)水。

③穿墙管处渗(漏)水。

④加固模板时对拉螺栓处渗(漏)水。

4.砼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及重点部位

针对常见的渗(漏)水部位,现场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环节及部位:①施工缝的处理到位程度、遇水膨胀止水条及钢板止水带本身质量和过程控制;②做好大体积砼里循环水管的埋设及水温的测量控制工作;③砼本身的质量及浇筑质量;④对拉螺栓止水环本身焊接质量控制和模板拆除时间;⑤穿墙管外侧钢板止水环的焊接质量及其安装质量控制。

5.针对重点控制的环节需采取的措施

5.1施工缝的处理到位程度及遇水膨胀止水条本身质量和安装过程控制

底层砼浇筑完毕后,由于砼振捣的缘故,表层会出现浮浆,为了保证后浇筑砼在施工缝位置更好的结合,减小施工缝渗(漏)水的机会,要用人工把浮浆凿除,并对砼表面进行凿毛。同时要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合格的止水条。在购置橡胶止水条时,首先其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对进场的止水条要进行复检,检验其物理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设计参数要求,合格的产品才能用于施工。本结构物属于圆形结构,中间有中隔墙隔开分为前池与后池,在砼沿圆形池壁浇筑时以中隔墙一分为二(主要是为施工方便,即在中隔墙两端端头设置施工缝)。先浇筑的一半沿施工缝处事先埋设好钢板止水带,在浇筑另一半前,要用人工把浮浆凿除,并对砼表面进行凿毛,以防施工缝处渗(漏)水。

5.2做好大体积砼里循环水管的埋设及水温的测量控制工作

在施工前针对大体积砼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即在底板里埋设循环水管),通过循环水管来减小大体积砼的内外温差。首先在砼浇筑前按照方案设计埋设循环水管,在砼内布置测温点,在砼浇筑过程中及养护期内,安排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24小时不间断的量测出水管里的水温,掌握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温度偏高及时从进水管灌水以维持砼内外温差的平衡,防止砼内外温差超过限值产生温度裂缝。

5.3砼本身的质量及浇筑质量

砼是一种脆性非匀质材料,其内部存在大量微观裂缝和各种大小不同的孔隙,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此砼结构较易产生裂隙。

5.3.1砼本身的质量

①与原材料及配合比有关。水泥凝结时间不正常,膨胀量过大,则产生既短又不规则的裂隙,这种裂隙多产生在砼硬化的早期;使用活性骨料,骨料风华或含泥量大,则随着砼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隙;砼单位水泥用量过大,导致砼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内部而不易散发,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砼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极限时表面就会产生裂隙。所以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粗细骨料级配要合理而且含泥量要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及减水剂要合理确定。通过试配选定合适砼配合比,在满足设计抗压和抗渗等级的前提下,添加相应计量的微膨胀剂,控制水灰比,减少水的用量,来增加砼的抗裂性。

②与砼施工措施有关。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过短等都会导致砼本身质量存在缺陷。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搅拌机械设备,确保砼拌合均匀及和易性要求。

5.3.2砼浇筑质量

①砼浇筑的连续性要求,在砼浇筑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设计及浇筑速度计算,特别是大体积砼结构工程,首先是划分区域和层次,即砼下料振捣时按照“分层、分段、连续浇筑”的原则进行,并确保分段浇筑的次序,其次按照一次连续浇筑砼的总量、人员、设备的综合施工能力(即单位时间的生产量)计算在砼浇筑过程中每相邻层界面的最大间隔时间,确保最大间隔时间应小于砼的初凝时间,此条件不满足时,可通过增加人员和设备的办法,达到必须的单位时间生产量。

②正确的入仓浇筑与振捣方法。砼拌和物的入仓浇筑应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分区、分段、分层水平浇筑,每层厚度一般为30~40cm(应以振动器功率确定),浇筑的表面越平整,振动效果越好,每层或每层的一段浇筑平整后,现行振捣,不宜边浇筑边振动。振区以梅花形布置,尽量做到不重振也不漏振。每次振动时间与振动器的功率及砼的和易性有关。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③砼的养护。在砼浇筑完成后,砼的养护工作到不到位是决定成品砼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因为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水泥硬化时,需要一定的水分补充,以弥补砼暴露在空气中所损失的水分蒸发量,如不能及时补给水份,则混凝土就会因干燥而产生收缩裂纹,甚至使混凝土的硬化停滞。所以一定要确保砼浇筑完后7d的洒水养护时间,也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养护时间。每天洒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度控制在温差不超过15℃范围内。

5.4对拉螺栓处渗(漏)水

5.4.1对拉螺栓止水环本身的质量

为避免池内的水沿对拉螺栓进行渗漏,在对拉螺栓中间增加焊接50mm*50mm*5mm的钢板止水环,其与圆钢之间采用满焊的焊接方式。这就要求加工的每个对拉螺栓的止水环都要满焊,以阻断渗漏的线路,达到防止渗漏的目的。

5.4.2模板拆除时间

要合理控制好模板拆除时间,拆除时间过早,砼强度没有达到拆模要求时,模板拆除会导致对拉螺栓的松动,致使对拉螺栓止水环和砼不能很好的结合,进而出现池壁沿对拉螺栓渗漏水现象。

5.5穿墙管外侧钢板止水环的焊接质量及其安装质量控制

在2m直径的穿墙管外侧沿着钢管壁满焊200mm*3mm的钢板止水环,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周边的加强箍筋,并且与钢管外壁进行点焊连接以此来稳固穿墙管,防止穿墙管由于自重发生移位沉降。在砼浇筑过程中,由于此处钢筋较密,在砼振捣时要细心振捣,避免出现漏振情况。 [科]

【参考文献】

南非大型地下金刚石矿开工建设 篇3

南非总统祖马在开工典礼上表示, 维尼夏地下金刚石矿工程是南非金刚石行业几十年来最大的单项投资, 是南非金刚石行业和矿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祖马说, 维尼夏地下金刚石矿工程将促进南非金刚石的生产, 有利于南非矿业的发展, 还将促进当地就业, 有利于经济增长。

维尼夏地下金刚石矿预计2021年投产, 可开采21年, 其间预计可出产9000多万克拉的金刚石。

地下大型超市 篇4

【关键词】主厂房;开挖;精细施工

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最大宽度、高度分别为33.4m、88.2m(均为世界第一)。开挖施工时段2006年8月31日~2009年4月,历时32个月。

1.工程地质情况

地下厂房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处于软硬相间的15o~20°缓倾角水平层状砂岩和泥岩中,地质构造发育,岩性变化巨大,洞周出露4条2级软弱夹层。厂区岩体微透水至中等透水,但厂房中下部为主要渗流带,施工期设计渗水排水量达372m3/h。厂区7个煤层均有开采。岩层有瓦斯和H2S气体。

2.厂房开挖的主要风险

厂房开挖支护施工特点有①洞室开挖跨度大、高度大;②开挖、支护工程量大(洞挖52万方、锚杆4万根、锚索750索、喷砼8771方);③与厂房交叉洞室多;④厂房区域范围内围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以上特点给厂房开挖带来的风险是:施工期厂房顶拱的稳定及长期稳定问题;施工期厂房高边墙的稳定问题;贯通性好的地下水可能带来水下施工;且侵害高边墙稳定问题;岩壁梁的岩台成型质量问题;瓦斯安全问题。

3.厂房开挖施工

3.1施工方案

施工布局和组织是:空间多部位,工序多流畅,监测紧跟进。

总体施工方案为:①合理新增3条施工支洞,有效降低了厂房各层通道高度,将原四层通道增加为五层,为实现多通道“立体多层次”快速施工提供了保障;②充分利用厂房的长度(最长255m,最短173.0m),组织安排好开挖、初喷、锚杆造孔、注浆、挂网、锚索、喷砼等多项工序的“平面多工序”作业;③根据厂房通道布置情况,将厂房共分为9层施工,高度为7.0m~11.38m;④因厂房开挖区与河水贯通性好,为能在干地施工和防止外水压力对厂房边墙的作用,在下挖之前,先把厂房四周的施工期帷幕完成,阻止和减小地下水对施工的危害;⑤先把顶拱加固,治理完善,然后才能下挖;⑥与厂房四周边墙相贯的洞室,先于边墙开挖,释放应力,锁固洞口,待边墙挖到时,支护工作量小,支护速度快,变形小。⑦外观和内观相结合,永久和临时观测相结合,有接触和非接触观测相结合,根据反馈变形和应力状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安全措施。

3.2关键部位施工方法

3.2.1顶拱层施工

顶拱岩层倾角15°~20°,层状结构面对顶拱稳定影响较大,较易形成掉块或塌方,出露2条软弱夹层。

顶拱层开挖高度为11.2m,开挖量达76919m3,各类锚杆6333根。开挖分三区(见图一),先中导洞开挖,再导洞扩挖和降低底板,最后两侧扩挖。

施工要点:①选取科学合理的揭顶顺序和工序施工方案,有利于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和大跨度厂房围岩稳定;②在不良地质洞段,采取“分区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方案,必要时采取超前支护;③严格控制单响药量,控制质点震动速度在规定范围内;④严格“一炮一审”制,实施“个性化”装药,加强过程监督;⑤适时、准确地监测顶层开挖爆破影响深度和质点振动速度,围岩变形监测,及时调整开挖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案。⑥针对层状岩层,紧跟掌子面完成对穿锚索,形成深层支护。

3.2.2岩锚梁开挖施工

厂房岩锚梁层高9.0m,开挖共分6区,先中部槽挖,再两侧5m保护层及岩台开挖。

岩锚梁开挖共分为5区施工,其施工程序见图二:5区岩台竖向光爆孔和辅助孔提前造孔→2~4区保护层开挖→5区岩台开挖→边墙支护施工→6区保护层开挖→第Ⅳ层预裂。

施工要点:①采用专用导管定位,有效地控制了钻孔精度;②保护区开挖均采用“双层光面爆破”。即将设计轮廓光爆孔外的缓冲孔,同样按光面爆破原理进行设计,形成双层光面保护屏障,最终达到高质量设计轮廓面。③调整光爆孔装药结构,变“集中”为“分散”,实行“均匀微量化装药”。即将Ф25mm、重量为125g的光爆孔专用药卷,均匀地分成10小条,再将每小条按设计间距绑扎在导爆索和竹片上,实行“均匀微量化装药”,形成优良开挖壁面。④岩锚梁岩台上拐点直孔、岩台斜孔、岩台下拐点直孔,三孔采用错孔布置,使炸药能量在上下拐点部位分布,由集中变为分散均匀微量化。

3.2.3高边墙施工

地下厂房开挖最大高度达88.2m,重点控制第Ⅳ~Ⅶ层的开挖与支护,其总开挖高度为36.12m,单层最大开挖高度10.5m。开挖采用“边墙一次深孔预裂,全断面开挖”的新工艺控制方案,并取得成功。边墙结构预裂采用KSZ-100Y型预裂钻机进行造孔,钢管样架导向。梯段单循环长度为8~10m。为了控制围岩变形及加快施工进度,支护各道工序依次滞后于开挖掌子面约10~20m。

施工要点:①厂房边墙与相邻洞室交叉段施工应遵循“先洞后墙”的原则,即相邻洞室交叉段应先进行锁口施工,并利用先挖洞进行厂房边墙环向预裂;②通过爆破试验和回归计算,确定合理爆破参数;③严格“一炮一审”制和“个性化”装药;④为防止新出露围岩的卸荷变形、掉块,提高和改善围岩承载能力,应及时实施系统和加强支护;⑤“层间转序”快,上层开挖及支护各道工序全部结束50~100m后即可展开下层作业。

3.2.4施工期帷幕施工

施工期帷幕主要为围绕主厂房外围的第三层灌浆廊道临河侧施工期帷幕,其施工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主厂房防渗及排水,关系到主厂房开挖施工进度。第三层灌浆廊道施工期帷幕设置单排、双排两种,单排间距2m,双排间距1.5m,孔深85m~100m,总工程量为27962m。帷幕灌浆压水试验透水率的控制标准q≤3lu。

3.2.5瓦斯控制

向家坝地下厂房洞群为低瓦斯隧洞,瓦斯爆炸和燃烧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重点监测,作业人员监测仪器随身带;强制抽排风不间断;遇超标瓦斯,强行停工整制。

4.施工期安全检测

4.1爆破振动观测

在厂房、主变洞等部位布置振动测点,采用TOPBOX 爆破振动测试系统,进行水平径向、水平切向和竖直向三个方向的监测,实测振动速度峰值一般控制在10cm/s以内。

4.2松动圈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厂房岩壁梁岩台、第Ⅳ层以下直墙的开挖影响深度值为0.2~0.7m,说明在主厂房Ⅲ层保护层开挖和直墙深孔预裂所实施的一系列精细爆破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对围岩原有质量的影响。

4.3变形检测

结果显示,主厂房顶拱、边墙最大变形12.87、6.5mm。 检测数据分析表明:采用“开挖后及时跟进支护”,“先洞后墙提前释放应力” 等施工技术措施得当。

5.结语

向家坝地下厂房开挖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程序、控制爆破參数,成型良好,创造了等多个 “样板工程”。总结几点经验与建议:

5.1在不利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厂房顶拱采用先开挖中上导洞后分两序先后扩挖到位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但由于顶层开挖工期长达10个月,所以在能够保证安全、高质量、进度更快施工方案方面还应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5.2岩锚梁开挖通过增加投入、精细化组织和管理,开挖成型优良。应建议将岩锚梁开挖高标准要求和工艺升级为国家级工法,各单位投标报价即可与之相适应,有利于工程总体进展和安全。

5.3高边墙开挖改变常规的“预留保护层,中部梯段拉槽施工技术”方式,调整为“边墙深孔预裂,全断面梯段开挖施工技术”,保证了高边墙开挖成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实施证明其施工程序、方法、爆破参数和工艺是合理的。

刍议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的排烟方法 篇5

1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烟气形成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1.1 烟雾浓, 中性面低, 不易排出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烟雾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烟雾扩散渠道有限, 生成的烟雾多数积存在有限的空间内, 因此,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在单位立体空间内, 烟的密度大于其它建筑物火灾的密度。 (2) 由于在大型地下商场内空气补充缓慢, 物质受热气化后得不到充分燃烧, 致使大量不完全燃烧物生成, 从而又增加了烟在空气中的含量。由于大型地下商场火灾形成了大量烟雾, 出现的另一个特点是, 烟雾向外流动时, 在其流动通道横截面上方烟雾占有面积大, 造成烟雾同空气接触的水平面低, 烟雾流动通道几乎变成了一个横向大烟囱, 烟雾排出速度慢, 使消防人员深入内部进行火情侦察和灭火战斗十分困难。

1.2 烟雾温度高, 易引发新的燃烧

火灾中烟雾温度取决于易燃烧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大部分大型地下商场可燃物质数量大, 单位火灾荷载大大高于地面建筑, 一旦发生火灾, 其燃烧温度高, 烟雾大, 若遇液化气燃烧, 其温度则高达2000℃以上, 使得消防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另外存在的两个因素是, 由于生成的大量烟雾难以扩散, 造成内部压力较大, 受大型地下商场特点的影响, 冷空气的补充量又受到一定制约, 致使内部温度下降缓慢, 由此造成带有一定温度的烟雾, 在扩张过程中可加热周围的可燃物质, 使起达到燃点形成新的燃烧。

1.3 阴燃面积大, 隐蔽火点多

大型地下商场在火灾中由于冷空气补充缓慢, 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燃烧, 故绝大多数物质都处于阴燃状态, 特别是大型地下商场中成垛的棉毛纤维织物最容易形成阴燃, 且这些部位又最易被其产生的烟雾笼罩, 短时间内很难被扑救人员发现, 这对迅速消灭火灾产生一定的困难。

1.4 不完全燃烧产物含量大, 毒性大, 易造成人员伤亡

在大型地下商场中, 由于储存大量的棉、毛、麻、化学纤维、橡胶、塑料、有色金属、木材、油漆、高分子化合物等原料制作的商品, 这些物质燃烧时在得不到充分氧气助燃的情况下, 将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其它不完全燃烧产物, 特别是化纤地毯中的主要原料聚丙烯和泡沫, 海绵中的主要原料聚氨脂, 这些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一些剧毒气体, 极微量气体的吸入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大型地下商场火灾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2 地下商场火场排烟的意义

2.1 利于救人

任何火灾的扑灭现场, 救人都是第一位的, 人的生命安全大于任何其他财物的安全, 在救火过程中, 以人的性命为最大。有效的对于火场进行排烟, 使浓浓的烟雾通过各种途径排出地下商场, 可以使地下商场的能见度提高, 使得被困人员可以比较容易的逃生, 也可以使施救人员能够容易找到被困人群, 快速施救。

2.2 利于贵重物资的疏散与提高灭火效率

大量烟气排出, 使商场的能见度提高, 商场内固定燃烧空间的温度有所降低, 利于消防人员较快速的疏散贵重物资, 并对于灭火所需的设施可以较容易的送至火场内使用, 同时, 也利于消防队员及时发现着火点, 迅速扑灭, 提高灭火效率。

2.3 有效降低火势蔓延的速度, 减少火灾损失

随着高温烟气排出, 外部的冷空气进入, 使得燃烧的固定空间内的温度降低, 火场温度的降低, 使得火势蔓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降低了火势蔓延的速度, 从而减少火灾损失。

2.4 通过改变排烟方式, 改变火势蔓延的方向, 以便于快速灭火

通常情况下, 烟雾蔓延的方向, 其浓烟多, 温度高, 往往就是火势蔓延的方向, 所以, 在进行烟雾排放时, 可以考虑此原则, 适当改变烟雾蔓延的方向, 使其蔓延途径尽量远离贵重物品存放区与人员密集区, 这样就可以保护护人员和贵重物资, 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损失, 也为火灾扑救赢得时间。

3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排烟的方法

大型地下商场由于其空间在地下, 往往通过门通往外界, 没有其他窗户与外界相连接, 这使得地下商场空间内的空气流动性较差, 若发生火灾, 其内部发烟物质又多, 将使得浓烟很难排出。在这种环境下, 排烟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利用排烟口、出入口自然排烟;二是利用机械设备排烟, 如喷雾水排烟, 高倍数泡沫排烟等;三是强行凿洞排烟等。由于现在的大型地下商场有设计空间大、跨度大等特点, 发烟物质又较多, 多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排烟, 而且排烟区域以设在人员逃生量大的出口。

4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排烟时的注意事项

结合前面讲到的火场排烟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实际扑救中, 进行排烟时,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进行营救与灭火的消防部门, 在到达地下商场火灾事故现场时, 要与起火单位做好沟通, 起火单位的管理或技术人员要告知企业的实际情况, 及一些对于灭火排烟有效的途径、方法等, 双方需共同商量灭火事宜, 根据起火单位的实际情况, 尽快确定灭火、排烟方法, 并组织实施。

4.2确定排烟灭火方法后进行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 要根据排烟的实际进行, 进行防御与布署, 防止火势蔓延或扩大。首先, 利用开启门、窗的方式排烟, 在进行门窗开启时, 注意用雾状水流做掩护, 防止爆燃的发生。其次, 对于高温烟气排放过程中所经过的各处, 均需做好喷射水准备, 防止此过程中有火势蔓延。最后, 对于排出的高温烟气区域, 要做好防御, 防止给楼上建筑物或其他邻近建筑物造成损伤, 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造成损失。

4.3对于担任排烟工作的人员, 必须佩戴好安全劳动防护用品, 保证自身安全。尤其对于下到地下建筑物内部的员工, 必须穿隔热服、佩戴空气呼吸器, 保证能够呼吸新鲜空气, 防止窒息。必要时, 还要用喷雾水枪做掩护, 防止受伤, 同时, 还要保证通信畅通, 可以使用信号很强的对讲机, 保证随时与工作人员沟通, 发现危害或异常可以随时处理, 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编公安消防队伍灭火救援业务培训教材 (试行)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地下大型超市 篇6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小汽车保有量大幅提高,停车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挤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影响交通通行,制约了城市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1]。为此,各地相继出台了城市停车设施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以缓解城市停车设施不足,挤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给交通造成的压力。而且,停车设施规模已向大型、特大型方向发展。

1 传统特大型地下汽车库设计方式

一般而言,特大型停车设施主要集中于城市综合体、大型住宅小区、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等地。其特点:一是停车数量多,一般超过500辆,有些甚至达到1000辆以上的规模;二是停车设施类型出现了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自行式停车设施外,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式停车设施;三是由于城市用地紧缺,景观要求较高,停车设施主要向地上及地下空间发展。

地下自行式汽车库具有提供车位多、节约地面空间、位置受限小、存取车方便、可以保证必要的进出车速度且不受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综合效益明显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尤其是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广场、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公园及公共绿地等地方,应用尤为广泛。但由于建在地面以下,其防火、通风等设置要求较高,而且综合交通枢纽广场、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公园及绿地下的地下汽车库,由于受到景观、规划等周边条件限制,其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及数量限制较严,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地下汽车库,矛盾更为突出,是设计的难点。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第1.0.4条按停车当量数,将汽车库规模分为四类,即特大型(>1 000辆)、大型(301-1 000)、中型(51-300)和小型(≤50辆);第4.2.6条规定,大型汽车库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的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要求,一般地下汽车库一个防火分区最大为4000m2,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等的要求,并根据工程经验,地下汽车库每个停车位折算面积约为35~40m2,因此,每个防火分区内所停车辆数约为100辆(按小型轿车计算),大型地下汽车库至少应有3个防火分区,而特大型为10个。

由于受到景观、规划等周边条件限制,最大限度满足地下汽车库停车位数最大要求,在设计地下汽车库出入口时,基本都是取规范要求的下限,即2个(大型)、3个(特大型)出入口。通常做法见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该车库共7个防火分区,可停放车辆600台左右,属大型汽车库,出入口为3个,分别设置在防火分区1、防火分区4和防火分区6内。其他防火分区出入口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满足《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中第6.0.9条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总数不应少于2个的要求,但规范未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一个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入口。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车库某个或某两个防火分区着火时,其他防火分区车辆无法移出。以图1为例:如果防火分区1、3着火,防火卷帘关闭,防火分区2内的车辆将无法移出;防火分区5、6着火,防火分区7内的车辆无法移出等等。

2 避难通道在特大型地下汽车库中的应用探讨

2.1 避难通道在特大型地下汽车库中的应用的提出

一般而言,大型、特大型停车设施主要集中于城市综合体、大型住宅小区、大型综合性医院、公园、公共绿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等地。而这些地点受规划和景观等周边条件的限制,对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都有限制。这些限制可能导致车库内局部防火分区着火时,其他防火分区内的大量车辆无法及时安全取出,甚至导致更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借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中避难走道的概念,采用地下避难通道解决特大型地下汽车库疏散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2.2 避难通道的概念

所谓避难通道就是消防安全通道即逃生通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中对避难走道的解释是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的解释是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防烟等设施,仅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避难走道主要用于解决大型建筑中疏散距离过长,或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等问题。它和防烟楼梯间的作用类似,疏散时人员只要进入避难走道,就可视为进入相对安全的区域。为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当避难走道服务于多个防火分区时,规定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少于2个,并设置在不同的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连时,直通地面的出口虽然不强制要求设置2个,但有条件时应尽量在不同方向设置出口。

2.3 避难通道在特大型地下汽车库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人员安全,规范规定了人员疏散口至少有1个应直通室外,如果距离过长,则采用设置避难走道的方法解决。但没有规定地下车库中的汽车疏散口,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有1个出入口直通室外。为了能够及时地移出非着火分区车辆,方便车主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建议在设计特大型地下汽车库时, 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疏散口。如因条件限制而无法满足时,建议设置1条净宽度不小于7m的避难通道。如该工程包含人员避难走道,可合并设置,其宽度可根据人员疏散要求,并结合汽车道设置要求确定,但不应小于9m,其他疏散要求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设置。以图1为例,对每个防火分区进行重新优化划分,中间设置了1条9m的避难通道,这样,所有防火分区都有至少1个疏散口通向避难通道,使车流更加顺畅,建筑功能布局更为合理见图2所示。

2.4 避难通道用于特大型地下汽车库中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在特大型地下汽车库中设置避难通道,虽然增大了单个泊位的平均面积,减少了地下泊位数量,但经过测算,如果布置合理,每个泊位平均面积仍然在40m2以内。尽管其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但对于规划、景观要求较高,限制较严地点的特大型地下汽车库,建筑平面布局及其功能更为合理,存取车更为方便,降低了财产损失风险,其社会效益明显。

3 结束语

对于特大型地下汽车库,由于受到地面规划、景观等对出入口的限制,采用避难通道可有效解决汽车库内每个防火分区不能满足至少有一个出入口直通室外的问题,使平面布局及其功能更为合理,对于车主存取车更为方便,且降低了财产损失风险。

摘要:为了存取车更方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财产损失,建议大型、特大型地下汽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疏散口直通室外。本论述通过对传统形式的大型、特大型停车场疏散口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通过设置避难通道解决汽车疏散的方法,从行车流线、建筑功能布局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此类项目的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避难通道,大型,特大型,地下汽车库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银监会.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Z].2015-8-3.

[2]JGJ100-2015.车库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4]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5]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某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探讨 篇7

因此,对地下空间消防设计进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苏州市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商业消防设计的分析和总结,对地下空间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消防设计谈几点意见。

1 地下空间火灾危险性的表现形式

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地下商业场所要比地上商业场所拥挤,而且地下商业场所的物品堆积密度比地上商业场所紧密得多。同时,由于地下商业场所采光功能不如地上商业场所,会采用大量的点灯照明设备,从而导致地下商业场所的用电负荷大大增加。因此,地下商业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要比地上商业场所大得多,火灾诱因也复杂得多。

(1)地下空间人员疏散困难。地下空间建筑内集商业、交通、车库等功能于一体,人流客流量大,特别是在人员极度密集的节假日和乘车高峰期间,如北京、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人员密度指标远远超过了相关的规范设计,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火灾事故,原设计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无法满足人员快速疏散的要求,会造成人员逃生困难。

当地下空间发生火灾时,地下建筑内人员疏散的方向性和辨识度远远不及地上建筑清晰。在临时停留的地下空间,火灾发生时,不管是电源失效或消防系统自动切断电源,除少数应急 灯光外,整个地下 建筑内部 一团漆黑,人们的心理恐慌造成一时难以辨别方向,再者对疏散路线不熟悉延长了疏散时间,极易错过最佳逃生时间。

(2)地下空间照明设备可靠性低。由于地下空间没有自然采光,会大大增加点灯照明设备的数量,但是很多地下商业场所的业主在后期装修中为了减少成本,电线敷设不到位,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线老化,胶皮脱落,而这些电线的电流量很大,碰到易燃物很容易引起火灾。

(3)空间的有限性给人员逃生造成障碍。由于地下空间有限,很多地下商业场所占用的面积也是有限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商家的货物会密集堆放,甚至大批的货物直接摆在店面里,造成消防通道堵塞。一旦发生火灾,被堵塞的消防 通道会造 成人员拥 挤,影响人员 逃生,因而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火灾扑救困难。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因看不见明火,无法判断地下建筑内的火灾情况,如着火部位、燃烧物、火灾蔓延方向等,造成现场指挥员无法第一时间下达行之有效的灭火方案,延误战机。同时,由于建筑处于地下,救人和灭火均必须深入建筑内部,消防人员不能通过门、窗、洞口营救被困人员,也无法破开窗户和门进行通风或进入建筑物救人、灭火。而唯一能进入建筑的通道口处则有大量热气和烟雾排出,大大增加了灭火救援工作的困难。

(5)排烟和补风困难。由于地下建筑空间封闭,无直接对外的自然排烟口,只能通过机械设备排除火灾时燃烧生成的大量热量和烟雾,这种方法难以快速有效地排除烟雾;同时,由于火灾时地下建筑内无法及时补充新鲜空气,形成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烟雾,并迅速充斥整个地下空间,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2 工程案例分析

笔者以苏州太湖新城为例,对地下空间场所消防安全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同时对典型防火分区的火灾烟气蔓延与人员疏散情况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

2.1 工程概况

苏州市太湖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工程位于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中轴大道、太湖大堤及绿化带下方。以地铁4号线溪霞路站为中心,北侧南侧均与溪霞路站相接,全长900m,该建筑地下3层,地下一层大部分区域是商业,最南端和地下二、三层是停车场。工程通过地下和地上建筑的完美融合,利用下沉式广场把周边地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规划总 用地面积 为13.85万m2,总面积约 为30.9万m2(不含地面 大平台),其中商业 部分面积 约为68 783m2。

2.2 消防设计原则

(1)防火分区及疏散距离。地下商业营业厅防火分区面积≤2 000m2;明火餐饮防火分区面积≤1 000m2;集中布置轻餐饮(无明火)防火分区面积≤1 000 m2;柜架式营业厅疏散距离≤37.5m(设置隔断的区域充分考虑人员行走距离)。

(2)防火分隔。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超过20 000m2的商业,按《江苏省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采用了下沉广场等室外敞开空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及防火隔间等措施进行防火分隔。

(3)安全疏散。地下一层商业的疏散采用整层疏散总宽度与每个防火分区疏散宽度分别计算的原则。每个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广场解决的总疏散宽度不超过50%;借用相邻防火分区解决的宽度不超过20%;分区内直接解决疏散的楼梯均 匀布置,满足最短 距离疏散 的要求。地下房间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且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设置1个疏散门,超过50m2的房间设置两个疏散门。

(4)地下商业空间与轨道交通的连接。该地下空间作为交通枢纽连通地下轨道交通。轨道与商业开发的疏散系统分别独立设置,相连接处设置两道间隔大于6 m的防火卷帘,且由轨道和商业开发分别控制(延时迫降),同时设置甲级防火门用于人员疏散。

2.3 烟气运动分析

大水盘位于地上架空平台上。水盘下方至地下一层与室外空间连通,火灾发生时,烟气升至水盘下方通过架空层排到室外空间。笔者针对该特殊空间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烟气运动分析,火灾场景设计,见表1所示。

利用FDS进行火灾模拟可以发现:当火源位于大水盘下方时,火灾产生的烟气将以轴对称烟羽流形式上升,达到大水盘顶部后向四周扩散,通过大水盘下面的架空层扩散至四周的洞口后排至室外。因为大水盘下方架空层的排烟效果较好,烟气得到有效排放,没有在地下一层聚集。

2.3下沉式广场人员疏散分析

下沉式广场除了可以解决疏散宽度、疏散距离、防火分隔外,也可供火灾时人员短暂停留,等待救援人员的救助,从而下沉式广场可以作为“准安全区”供人员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太湖新城地下空间有效地利用下沉式广场作为人员疏散“准安全区”,如图1所示。

大水盘相邻防火分区均布置下沉式广场,利用Path-finder进行人员疏散模 拟分析,人员疏散 模型如图2所示。由结果可知,下沉式广场可以有效地保证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下沉式广场各安全出口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

3 地下商业场所防火措施及建议

3.1 结合平面功能布局分区设置业态空间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和有限性,商业的业态丰富多彩。在同一空间内设置不同使用功能,应按照不同使用功能区或场所之间进行防火分隔的原则,以确保火灾危险源控制在一定范围,且火灾不易相互蔓延,如商业中设置餐饮、办公、影院、超市、设备区等。防火分隔要求应符合国家规范的相关规定。

3.2 合理设置疏散路径和安全出口

商业中为 了确保商 业区域或 商业主街 视野的开 阔性,目前存在一种“后方疏散”的设计模式。商业主街或通道与营业厅店铺 独立划分 防火分区,疏散各自 解决。面向商业主通道的一侧设置玻璃隔墙或橱窗,防火分隔主要通过店铺之间的隔墙或相对隐蔽的区域及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商业店铺无需经过商业主通道疏散,而是通过店铺的后门进入一条很长的后勤通道到达楼梯间;大部分楼梯间集中布置在后勤通道内。笔者认为,这种疏散模式虽然不违反规范,但仍不建议采用,原因如下。

(1)疏散路径不合理。通常情况下,不熟悉场所的人比较习惯原路进原路出,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会往熟悉的路径逃离或者跑向人多的地方,而很少会跑向背后的疏散通道,该模式违背了人员逃生习惯,不利于人员逃生。

(2)楼梯布置不合理。按照疏散的原理,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均匀 布置,以确保人 员快速、合理 的疏散。“后方疏散”的模式大多数楼梯间都集中布置在后勤通道内,仅为了解决疏散宽度,不符合疏散的合理性。因此,笔者建议商业中疏散楼梯的分布原则上应满足同一方向的疏散不得超过该防火分区疏散总宽度的50%。

3.3 灵活运用下沉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在江苏运用的非常广泛。江苏省消防总队曾经在2012年发布的14号文件中提出,大型商业建筑中每个防火分区宜设置不少于1个通向下沉式广场的安全出口。下沉式广场除了可以解决疏散宽度、疏散距离、防火分隔等问题外,也可供火灾时人员短暂停留,等待救援人员的救助;同时也作为灭火救援人员实施救援工作的出入口。如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项目中通过下沉式广场设计,减少了很大一部分建筑内楼梯的设置,增强了空间的利用率,也大大改善了地面景观的品质。笔者认为下沉式广场是地下空间人员疏散的很好选择。但新规范中并未明确下沉式广场能解决疏散宽度的比例。笔者认为,下沉式广场如果用于解决疏散宽度,应控制在50%以内。

3.4 严格控制餐饮的火灾危险源

餐饮目前占商业的比重很大,餐饮是带动人气最好的业态,但明火餐饮也是商业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尤其是地下餐饮,发生火灾时,烟气不易排除,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控制餐饮的火灾危险源。

(1)采用集中布置的原则。餐饮应尽量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厨房间的分隔也要到位,这样把可燃物或危险源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防止火灾蔓延。

(2)设置专门的排烟管道。在大多数的火灾中,致人员伤亡最大的就是浓烟和有毒气体,设置专门的排烟管道,确保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及时地将浓烟和有毒气体排出地下空间,为人员的逃生和灭火救援争取时间,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5 严禁使用可燃装修材料

有效减少地下火灾发生频率的措施是地下商业场所的建筑材料都应该采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商家为了减少成本,选择易燃的硬质塑料等材料作为地下商业场所的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但这些材料都属于易燃物或可燃物,无形中增加了地下空间内的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起火灾蔓延,形成立体燃烧,给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后期的装修管理非常重要。

3.6 穿管隐蔽处理电线电缆

地下商业场所发生火灾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下空间的电线电缆长 时间老化,接触易燃 物而发生 火灾。因此,应尽量将所有的电线电缆都穿管隐蔽在墙壁之中,一方面能保护电线电缆不被空气氧化、迅速老化;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易燃物轻易接触到电线电缆,既能保证安全用电,也能减少火灾隐患。

4 结束语

随着大型地下商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地下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将会迎来更多新的挑战。而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合理、优质的消防设计理念成为整个项目的关键因素。其消防设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对项目的审查不仅要符合国家规范,同时对其消防设计的可实施性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对于消防规范未涵盖的部分,可充分利用专家论证、工程性能化消防安全评估、考察国内外消防案例及火灾案例等方式,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解决地下商业建筑中消防设计的难点,最大限度地增加建筑的安全性。相信城市地下空间的消防设计会越来越完善。

摘要:分析地下空间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结合某地下空间商业部分的消防设计原则,如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的设置等,提出商业地下空间消防设计的防火措施和建议,如下沉式广场作为准安全区在人员疏散中的应用,控制可燃装修材料的使用、控制餐饮场所的火灾危险源等。对地下空间商业消防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地下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大型建筑地下停车场设计与思考 篇8

由于大型商业停车场对交通设计不合理, 这不仅给城市动态交通造成了巨大干扰, 也影响了商业广场的交通形象.为了使城市商业广场地下停车场安全、畅通、高效地运营, 为前来消费的顾客提供高品质的停车服务, 结合近几年的设计经验和教训, 在进行停车场的交通规划设计时, 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态度。

2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一座大型平战结合的重点工程, 位于某市工人文化宫广场地下, 战时功能:负一层为物资库, 负二层为防空专业队, 平时做为地下停车场, 工程顺广场地形布置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东西向长约120m, 南北向长约55m。主体为地下双层无梁楼板结构。公园南路侧设直坡道汽车进口, 公安局大楼侧设螺旋式汽车出口;广场内设人员、风井口;车场内设通风、照明、排水、消防、备用电站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2534m2, 车位总数:211个。本工程采用掘开式明挖法施工, 基坑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支护。本工程2012年7月开工, 并按设计组织实施, 于2014年9月底竣工。

3 设计

3.1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3.1.1 工程地质

本工程位于残丘上, 地势中间高, 四周较低。场地地基自上而下, 由杂填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中到微风化花岗岩组成。其中强风化花岗岩容许承载力标准值可达0.5~1.0MPa, 中微风化花岗岩承载力可达1.5~2MPa。本工程底板深约11m, 持力层落在残积砾质粘性土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上,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3.1.2 水文地质

地下水主要为季节性滞水, 勘测期间地下水位的埋深为1.96~4.76m,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残积土的孔隙和强风化岩的间隙网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 补给源少, 自场地中心向四周径流排泄。加上场区中有不少早期人防工事分布, 起着疏干排泄地下水的作用, 因此对工程施工、防渗、抗浮等较为有利。

3.2 设计思路

结合某市人防要求及工程所在位置和市工人文化宫广场 (旧城区中心的实际情况) , 设计一座大型平战结合的窗口工程, 使该工程在结构上满足平时、战时的技术要求, 功能上在满足战时要求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平时城市功能需要, 使其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3.3 方案的选择

为了合理、经济地开发文化宫广场地下空间, 结合国内外的施工方法, 即掘开式明挖、浅埋暗挖、顶管、盾构、盖挖等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最后确定对浅埋暗挖法与明挖法方案进行充分比较与论证, 其中暗挖方案又包括: (1) 单跨单层四洞并排方案; (2) 单跨双层三洞并排方案; (3) 三跨双柱双层二洞并排方案。明挖方案包括: (1) 地下两层方案; (2) 地下三层方案。通过对以上五种方案的充分比较、论证, 最后确定为明挖地下两层方案。另外, 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土钉墙、人工挖孔桩、钻孔桩三种方案比较论证, 最后选定人工挖孔桩进行施工设计。

3.4 建筑设计

3.4.1 总平面布置 (图1)

结合工程所在地理位置, 在公园南路西侧设置双车道汽车人口, 其中一个车道直通负一层, 一个车道直通负二层, 使公园南路方向驶来的汽车右拐进入停车场;在靠近公安局大楼侧广场内, 设置一螺旋型汽车出口, 使车场内的车辆由此口驶出, 右拐驶向新华路;在广场内结合广场的景点, 设置三个人员出人口, 两个风井口 (一进, 一排) ;为了使负一层近期商用更加合理, 在广场内与文化宫地下室 (新建) 合建一直径为45.4m, 的圆形下沉式广场, 以弥补地下工程采光、通风的先天性不足, 又给广场增添了一个错落有致的景观。

3.4.2 柱网布置

本工程为规模较大的坡道式单建地下停车场, 停车方式选用单位停车面积最省 (仅为25.1m2/单车位) 的垂直式后退停车。因工程空间较大, 结构上需要有柱, 这就增加了停车间内不能充分利用的面积。

据国内外地下停车库的资料, 柱网间停2台车与停3台车相比, 因柱的数量不同, 每停20台车可少停1台车, 故本工程选用柱间停放三车位的柱距, 又根据国内建成的部分地下停车库的现场调查资料及使用者反馈意见, 进行归纳、整理, 确定车位长度及公用车道宽度, 对有关规范及规定有所突破, 使停车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实用, 选用的柱网见图2。

3.4.3 竖向设计

顶板上覆土为0.6m, 局部增加至1.2m, 以便地面种植高大的乔木;负一层为适应近期为商场, 远期为停车场的需要, 净高定为4.2m, 负二层停车场净高为3.2m。

3.5 结构设计

根据工程特点及所处特定位置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经结构检算该工程主要结构设计如下:

3.5.1 防水与排水

防水原则是以防为主, 排堵结合, 综合治理。防水措施:主体结构与基坑壁之间设置1.0mm, LDPE防水板 (采用无钉铺设法) , 为防止防水板在施工期间挂破, 先在坑壁上铺设一层无纺布 (4009/mz) 。主体结构板、墙采用C30防水钢筋混凝土 (抗渗标号s8) , 为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开裂, 掺用补偿混凝土收缩, 抑制开裂的铝酸钙膨胀剂Alunlinate Expansion Agent (简称AEA) 。施工缝处设双道止水条, 沉降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 见图3。

排水措施:主体结构上层底板用水泥砂浆沿横向设“人”字坡, 下层在填充层内设纵、横交错的中心水沟, 沟底设1%的坡度, 坡向污水泵房, 废水经水沟流人泵房, 再由泵房排至地面与城市雨水管网连接。

3.5.2 基坑支护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工程所在的环境位置, 分别对三个支护边进行选取一个桩的最不利位置用专用程序计算, 将各单元刚度矩阵组合成整体刚度矩阵, 将各单元结点力组成整体结点力矩阵。通过计算机处理, 求出整体结点位移, 将整体结点位移化成各单元局部结点位移, 求出各单元内力, 即结构内力, 根据所求内力进行结构设计。

4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4.1 板、柱节点的连接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层无梁楼板箱形框架结构中, 板柱节点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措施是影响整个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工程设计中, 顶板、中隔板与柱采用圆形柱帽连接, 底板与柱采用方形正柱帽连接以利于结构外防水与施工。此节点的连接方法安全可靠。

4.2 主体结构的防裂措施

主体结构混凝土总量 (不含围护结构) 达1.5万m3, 且防水等级为一级, 结构防裂成为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问题。本设计中根据掘开的基坑底部较明确的地质情况, 在现场沿主体结构南北方向设二道沉降缝, 以防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结构拉裂;并掺用补偿混凝土收缩, 抑制混凝土开裂的铝酸膨胀剂Aluminate Expansion Agent (简称AEA) , 较好地控制了混凝土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5 结语

大型地下停车场在城市生活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该类场所的使用功效关乎城市机体的正常通行, 也是间接提高生活。只有通过环境设计优化大型地下停车场的机能、提高使用功效, 有利于城市沿着绿色生长的道路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列格, 杨芳.基天双目标模型的CBD停车诱导信息配置优化[J].公路与汽运, 2010, 41~45.

浅议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扑救的对策 篇9

一、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特点

1) 高温灼烤。大型地下商场发生火灾后, 灼热的烟气很难向外散出, 起火房间温度上升很快, 短时间内就能达到800~900℃, 可能导致较早发生轰然现象, 这种高温条件对疏散与灭火极为不利。2) 烟气大毒气重。大型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时往往以阴燃的方式进行, 生成大量浓烟, 并很快充满整个建筑物, 弥漫的烟雾使人们呼吸困难, 甚至缺氧窒息。3) 火势蔓延迅速。火灾发生后, 高温烟气蔓延迅速, 加上内部通道复杂, 蔓延途径多, 火势发展蔓延极快, 导致火灾初起阶段很短。4) 疏散营救困难。由于人员密集, 安全出口少以及结构布置复杂, 在高温、浓烟、毒气的威胁下, 极易引起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5) 扑救难度大。大型地下商场的出入口一般有限, 而且内部通道弯曲狭窄, 火情不明, 使火场指挥员决策困难。火灾情况下, 大型地下商场的出入口向外冒着高温烈焰和滚滚浓烟, 水枪射流往往鞭长莫及或击不中火点, 在这种情况下的攻击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奏效。

二、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扑救对策

(一) 加强首批力量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扑救, 灭火力量的第一调集与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关系到战斗的成败。一旦发生火灾后, 要坚持“一次性调足力量, 快速救人灭火”的原则, 在出动辖区中队全部力量的同时, 迅速调集特勤等其他参战力量在第一时间内到场, 为赢得灭火战斗胜利争取宝贵时间。一次性调足力量, 不仅是消防力量, 包括公安、交警、电力, 煤气、医疗、自来水等社会力量。另外, 还需要一次性调集足够的器材装备, 做到强化优势兵力于火场, 优化组合到场人员和装备, 使之形成配套作战链。

(二) 及时做好火情侦察

火情侦察是指挥员做出决策, 下达战斗命令的前提和依据。对于扑救地下建筑火灾, 必须在情况清楚后才能下达作战命令, 而决不能像扑救地面火灾一样凭直接观察下达命令。发生火灾后, 第一时间到场的中队指挥员要迅速成立火情侦察小组, 组织火情侦察, 随时向火场指挥部报告火情发展趋势, 并且做出对火情发展的判断, 提出参考意见。

(三) 成立现场专家组

根据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的规律, 要集中实战经验丰富的灭火技术人员以及地下商场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人员以及为地下商场提供燃气、供电、供水、排水部门的技术人员, 成立灭火技术督导组, 为火场指挥员出谋划策, 对具体灭火技术的运用进行督导。

(四) 科学组织排烟, 提高排烟效果

有效地排出火场烟气, 可提高能见度, 降低洞室温度, 有利于尽早展开灭火, 缩短施救时间。消防人员应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和排烟设施的具体条件, 合理地选择排烟方式。一般情况下, 着火后, 应及时关闭地下商场的通风空调系统。

(五) 灵活运用技战术

要根据火灾发展的不同阶段, 确定采取相应的灭火技战术。初期火灾一般发烟少, 烟雾浓度低, 内部能见度较好, 此时应抓紧时机展开救人, 并争取完成火场侦察。发展阶段的火灾, 浓烟、热气迅速扩散并从各开口处溢出, 消防队员必须佩戴空呼器等特种装备, 在照明车及组织射水的掩护下进入地下, 搜寻救人, 引导避难, 遂行灭火战斗。猛烈阶段的地下火灾, 起火区完全被烟火包围, 燃烧面积急剧扩大, 指挥员要慎重决策, 果断指挥, 集中必要的人员装备, 采取防御性措施, 对火势重点部位进行控制, 使火灾不致扩大为立体燃烧, 并组织力量向火源进攻。

(六) 固移结合

充分利用内部消防设施, 是接近火点迅速消灭火灾的最佳方案。扑救地下火灾必须有效利用水幕或水喷淋设备, 阻止火势蔓延, 或开启固定设备扑救初起火灾。没有上述设施也应利用其室内消火栓等进行灭火。战斗小组在实施内攻时, 要充分利用内部的墙壁消火栓, 依托承重结构建立水枪阵地消灭内部燃烧。同时施放防火卷帘, 有目的隔断火势蔓延, 将燃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然后集中力量灭火。当地下建筑空间结构复杂, 局部区域在内攻条件非常恶劣, 固定消防设施又不奏效的前提下, 应考虑利用防火卷帘、防火门等封闭着火地下商场或地下商场的局部区域, 采用窒息灭火法进行灭火。

(七) 立足火灾扑救需要, 合理组织内攻

深入地下内攻, 是扑救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最基本的战术措施。只有将火源部位查清后, 尽可能的深入内部、接近火源作战, 才能充分发挥灭火射流作用, 有效打击火势。鉴于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的特殊性, 在内攻前首先要选好带队作战的干部和战士, 组成内攻小组, 其次是部署好进攻中的各项防护措施和切实有效的灭火对策。内攻时, 内攻小组要以梯队编组进入, 第一梯队进行内攻, 第二梯队负责掩护。内攻人员在水枪的掩护下, 深入内部, 根据现场火势, 科学合理地选择掌握内攻时机, 选择内攻路线。内攻时机一般选择在火灾初起阶段和发展阶段, 在火灾处于猛烈阶段或者前方情况不清无确实把握时, 不得轻易深入, 要运用各种方法判明情况后再实施进攻。在向内部深入时, 要尽量选择进风口, 顺风推进, 也可选择烟量少的出入口内攻, 并寻找毗邻地下建筑和着火地下商场的连通口进入, 必要时, 可使用送风排烟设备配合进攻。与此同时, 战斗人员要仔细听取内部发生的各种声响, 特别是对布局复杂的部位, 战斗人员一定要记住所走过的路线和每个房间里的情况, 为能及时撤退, 防止里面窜出的火焰伤人作好准备。当接近战斗替换时间, 小组人员一起撤出阵地, 不能强行坚守和分散撤离。

三、结论

【地下大型超市】推荐阅读:

地下排水05-12

地下车位06-04

地下新城06-15

地下作业06-23

地下车站06-27

地下商业07-05

地下回灌07-08

地下管道07-09

地下降水08-29

地下水文09-18

上一篇:电路符号下一篇:南亚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