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控制论文(精选12篇)
地下控制论文 篇1
摘要:在水电站厂房施工中, 地下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厂房水池防水施工的控制要点, 即防止裂缝产生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裂缝,地下厂房,水池,控制
一、前言
地下水较为丰富时, 水流对基础的浸泡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有效地疏导水流, 控制渗水, 确保施工安全及基础牢固, 地下厂房水池防水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主要根据实际经验, 总结性地探讨地下厂房水池防水的施工要点, 这里主要针对的是池体混凝土的施工。
以一地下厂房所修建的生活水池为案例进行分析。该厂房需要使用相对比较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防水要求上要达到一级水平, 在混凝土抗渗等级方面要求等级W10。水池大小为长32.35米, 宽12米, 底板厚0.40米, 顶板厚0.3米, 壁厚0.55米, 水池蓄水量大致为1000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施工工艺
㈠前期防水
要想较好地完成该工程各方面的工作, 前期防水工作必须做好。在这一过程中, 防止产生裂缝是要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 要严格遵守相关原则, 避免产生裂缝。
完成开挖基础后, 要进行经络排水管的安装, 长度为0.5米, 间隔为0.1米, 进行纵向安装。安装完毕后, 要处理喷锚支护。在地基上, 要采用盲沟排水方法, 与经络排水管的安装方法相同, 也要进行纵向处理。
㈡池体混凝土防水
1. 防水混凝土的选用。
在选用防水混凝土时一定要慎重, 防水混凝土的调配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抗渗性和憎水性, 并且要对调配好的防水混凝土进行检验, 检验抗渗压力的结果必须要大于0.6米/帕, 通常, 为了达到高要求, 会在混凝土调配时, 添加UEA膨胀剂。
2. 防水混凝土的拌制。
水池采用1立方米~2立方米的混凝土拌合站进行混凝土的拌制。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由于天气的变化会引起砂石含水率的大小, 为此, 要根据天气情况, 及时地对其进行测量。其次, 关于计量偏差的要求:水泥、水、外加剂、掺和料为±1%;砂、石为±2%;且搅拌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再次, 搅拌时间一定要大于或等于两分钟。
3. 防水混凝土的运输。
在运输混凝土时, 应采用土泵输送, 并注意以下两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 混凝土不能将排除离析;对每辆车里的防水混凝土要做坍落度试验, 试样分别取的比例数为1/4、3/4, 切记两个试验差不能超过0.3米。
4. 池体混凝土浇筑。
该项目的池体在浇筑时, 应分三仓进行处理, 且水平施工缝应设置两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小于0.3米。在第一仓中, 混凝土浇筑应在池体底板至底板以上, 高为0.4米;在第二仓中, 应在施工缝至底板以下, 距离为0.2米;在第三仓中, 应在施工缝至顶板, 每一仓在浇筑时, 最好不要间断, 如有间断, 间断时间不得多于45分钟。
在池壁内部, 所设置的钢筋或铁丝切记不能与模板相碰。固定模板时, 要使用对拉螺双栓, 止水环与螺栓满焊严密, 操作时, 池壁两端的止水环与侧模板的中间, 一定要添加垫木, 且垫木要在拆模后才能除去。
施工缝采用4毫米×400毫米中埋式止水钢板, 沿水池环向安装。安装满足以下要求:⑴止水钢板每隔2米用L形钢筋同水池分布焊接牢固。⑵止水钢板的接缝采用搭接双面焊, 搭接长度200毫米。⑶止水钢板在转角处做成弧形, 转角半径不小于300毫米。浇筑混凝土时, 用串筒将混凝土灌入仓内, 分层浇捣, 且按照先低处后高处, 先中部后两端连续进行, 避免出现冷缝。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振捣时间为10秒~30秒, 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精心处理施工缝。施工时, 尽量减少两仓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 在继续浇筑前施工缝进行以下处理。⑴混凝土表面凿毛, 直至露出新鲜岩石。⑵混凝土表面及止水钢板用饮用水冲洗干净, 保持湿润。⑶铺一层100毫米厚的水泥砂浆 (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除去石子)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㈢涂料防水
水池防水最后采用帕斯卡PENETRON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帕斯卡PENETRON的防水涂料是由特殊的成分配置而成的。这种材料在接触水后, 其中含有 (下转第98页) 的活性化学物质通过载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 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 填塞毛细孔道, 从而使致密、防水。
1.基层处理。
⑴用高压水冲洗施工面, 并用钢丝刷等工具清理施工面上的杂物、松散水泥乳灰尘等, 油污用溶剂清洗干净。⑵做在迎水面时, 检查施工面状况, 找出蜂窝麻面、裂缝、孔洞等薄弱环节,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补。⑶做在背水面时, 检查施工面渗漏情况, 找出渗漏点,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堵漏修补, 直至不渗漏。
2.配料。
⑴将1份的清水倒入2.5份的帕斯卡干粉中 (体积比为水∶干粉=1∶2.5) , 后用手提搅拌机搅拌均匀 (5分钟以上) 。⑵所调制该稀料应确保在半小时以内使用。⑶如遇稀料变稠, 切记不能向稀料内加水, 可用进行搅拌。
3.涂刷施工。
⑴在施工时, 应确保施工面不能湿, 但必须要潮。⑵帕斯卡施工采用涂刷施工。涂刷要进行两遍并且确保涂料均匀, 要注意的是, 涂完第一遍后, 适时地进行养护, 大约4个小时后, 再涂第二遍。
4.养护。
⑴表面涂刷稀料后, 保持空气流通, 自然干燥养护, 若天气较炎热, 完工的防水层应用干净的清水养护, 养护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 以防水涂层脱水。⑵养护期间, 不得在防水层上堆放任何物品或进行其他施工。
三、结语
水池经试水试验为合格, 未发现渗漏和开裂。这说明水池在施工中所采用的防水措施和施工方法起到了很好的防水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厚今.岩土工程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薛绍祖.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王新杰, 杨秀仁.大城市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 (增刊) .
[4]彭泽瑞, 郭建国.北京地铁复—八线土建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地下控制论文 篇2
王洪涛
【摘要】在中心城区采用明挖法修建地下通道,占地多、交通干扰大、地下管线拆迁量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是用浅埋暗挖施工可以避免这些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单位、居民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影响。浅埋暗挖地下通道施工中,如何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目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工程监理的角度,并结合监理部对在建的地下通道施工的质量控制实践,阐述了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地下通道,浅埋暗挖,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述
武汉地铁二号线洪山广场东区地下通道包括4条人行地下通道、2条汽车坡道、2条地下通廊。通道横穿广场环路,分布于主体结构基坑四周,为地下通道群。结构均为矩形框架结构,暗挖段最长达到64m,覆土厚度最小达到1.3m,最大为8m。摆在面前的困难有四点:一是地质条件复杂。通道暗挖部分处于(1)层杂填土及(2)层粉质粘土中,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塌方。二是工期紧张。由于管线拆迁原因,施工场地不能一次全部移交,需要根据拆迁进展分期移交,根据洪山广场东区地下空间综合配套工程总体工期要求,工期压力非常大。三是施工难度大。地下通道单体多,暗挖段平顶直墙结构与直墙拱结构交错结合,且拱形截面尺寸变化多。四是施工场地狭小,环境复杂。周边为省政府办公场所,沿线房屋密集,钢筋模板加工场、砂石材料堆场现场布设非常困难。沿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讯、天燃气等十余条管线,需要在施工中加强保护,使得施工的难度增加。因此,通道的防坍塌控制沉降及其上方现有管线的安全防护是本工程的重点。
二、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通道结构形式: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由钢格栅加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混凝土衬砌组成。首先对周围土体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双排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大管棚加固和大管棚交叉小导管加固,组成超前预支护体系。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防水层。初期支护厚350mm,由钢格栅拱架、钢拉杆、钢筋网和C25喷射砼联合组成。前后榀钢架间设Φ22纵向联结钢拉杆,环向间距0.5m。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
尺,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十八字方针。暗挖部分的土体开挖采用CRD工法+正台阶开挖结合的开挖方式进行掘进。为保证通道临时中隔墙的稳定及安全,在中隔墙墙脚处打设双根锁脚锚管。开挖断面达到要求尺寸时初喷砼,然后出碴、打设锚管、安装格栅拱架并挂设钢筋网,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喷设砼直到设计厚度,并完成拱顶初支回填注浆。
二次衬砌为C35防水钢筋混凝土,防水等级为P8。二次衬砌分底板砼和侧墙及拱顶砼两部分组织施工。全通道采用混凝土自防水+防水卷材辅助防水的措施。底板砼采用定型钢模板全幅灌注,二衬的施工根据通道的实际长度由洞内向外或由洞中间分段间隔向两边组织施工。防水层在初支和二衬之间,设计为柔性防水层。
(一)竖井开挖
洞口施工往往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而且地下管线密集,施工机械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采用竖井开挖洞口。竖井主要由竖井圈梁、注浆锚杆、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等组成支护体系,采用倒挂井壁的支护形式,开挖一段就支护一段。竖井基坑人工分层开挖,每开挖到一榀深度,立即进行锚杆、格栅钢架和喷射混凝土的施工。
竖井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及场地平整→锁口圈梁施工→竖井提升设备安装→竖井土方开挖→格栅钢架、钢筋网、锚管及钢支撑施工→喷射混凝土→封底
(二)超前预支护
在浅埋软岩地段、自稳性差的软弱破碎围岩、断层破碎带、砂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常会发生开挖面围岩失稳,或由于初期支护强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的要求,造成支护和开挖面前方塌方,应采用各种辅助技术如: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管棚、插板等超前支护技术使开挖施工作业面围岩保持稳定。
1、大管棚施工工艺
本工程大管棚采用非开挖水平导向跟管钻进方法施工。采用108钢管,壁厚6mm。钢管采用分段安装,两段之间用焊接,每段长4m~6m,环向间距0.3m。钢管上设注浆孔,孔径16mm,孔间距按20cm,呈梅花形布臵,钢管尾部2m不钻花孔,作为止浆段。通过灌注水泥浆加固软弱地层。
2、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
小导管注浆是喷锚暗挖隧道超前支护的一种措施。采用这种措施的地层,一般都很软弱或松散,如不采取措施,开挖时工作面极易坍塌。
本工程为减小通道开挖引起的水土流失,控制地面沉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配合管棚一同使用。超前小导管采用42mm无缝钢管制作,长度为2.5(下排)-4m(上排),壁厚3.25mm。小导管端头为 25°~30°的锥体,钻有 8mm孔眼。孔间距按20cm,呈梅花形布臵,钢管尾部40cm不钻花孔,端部套丝扣,作为止浆段。超前小导管下排一榀一环,上排四榀一环,环向间距0.3m,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固直径0.5m。
3、“CRD”工法暗挖施工
地下通道暗挖段采用CRD工法(交叉中隔壁法)+正台阶留核心土的复合开挖方式施工;土方开挖采用风镐松动、人工开挖的方式,推车装渣运输至洞口,然后由竖井电动葫芦运出竖井倾倒在临时渣土堆放场。CRD工法+正台阶留核心土的复合开挖工法是在CD工法的基础上将左右洞室的开挖又采用正台阶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上下导洞,并在上下洞室中间架设临时仰拱。洞身土方开挖进尺控制在0.5m,各洞室的纵向开挖步距控制为6m。开挖过程中通道的表面平整的允许最大超挖量为150mm,允许平均超挖量:拱部、墙及底板100mm,不允许欠挖。掌子面开挖后及时架设初支格栅钢架,挂网喷射C25混凝土(P6防水早强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掺速凝剂,尽早封闭成环。
4、二次衬砌
为保证衬砌施工质量与安全,在整个人行地道开挖掘进贯通之后采用模筑混凝土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采用仰拱超前拱墙的方式进行,采用钢筋骨架(现场绑扎)+组合钢模板+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拱顶进行回填注浆、拆除中隔墙及临时支护后施作防水层、架立模板并施作二次衬砌,在施工缝处安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混凝土浇筑时,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砌筑”原则。
三、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通道开挖及初期支护
1、在开挖施工时,不得超循环进尺开挖,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测管理,并根据检测反馈结果调整循环进尺和台阶步距。
对于拱顶处于软弱地层的地段,管棚、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能有效地避免初期支护完成前的围岩塌方,必须严格控制管棚、小导管的角度、间距和注浆参数,确保其施工质量;开挖施工时,避免超、欠挖,控制开挖轮廓线的尺寸、中线、高程和内净空。
2、格栅钢架的安装质量决定了初期支护的受力条件及形位尺寸,需要逐榀控制其节点的焊接质量。焊缝须饱满,不得点焊。
3、加强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厚度;喷射混凝土按照先仰拱再拱墙,先底部再上部的原则进行。开挖完成后及时初喷封闭,对超挖部分在拱架上增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回填,严禁回填砂袋。格栅钢架间的混凝土喷射作业中要特别掌握好喷射方向和喷射点对准钢筋的空间,尽量减少因受钢筋阻挡而形成的空洞,增强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层的密实度,提高其防水性能。
4、仰拱部位容易积水、造泥,喷射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松渣、泥浆,疏干积水,自下而上施喷,严禁带水喷射。
5、初期支护出现渗、漏的部位,采取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进行处理,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使初期支护表面无明显滴水或流水,避免在防水板背后形成水囊,影响二次衬砌的防水效果和受力状态。
(二)二次衬砌防水钢筋混凝土
1、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下通道工程均采用防水混凝土、全封闭防水板、背后注浆等综合防水措施。在综合防水措施中,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要求混凝土的抗渗参数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这从材质及混凝土配合比上容易满足。但在施工工艺上却存在困难,首先是通道内施工条件恶劣,现浇筑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输送泵输送,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高达20cm,使得混凝土容易发生干缩裂纹;其次是施工缝、变形缝处为二次衬砌的薄弱环节,最容易漏水;再次是混凝土震捣困难,难以到达完全密实的条件。
2、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掺加高效减水剂、选择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坍落度至16cm以下,是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裂
纹的首要技术措施。此外,引用附着式震捣器,也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混凝土渗水。
3、施工缝的处理除凿毛外,还加设了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的敷设工艺要求高,粘贴基面必须平整,固定必须牢靠,应有一层砂浆层来封填止水条周围的凹槽和空隙。实际上这些要求均难以达到,特别是水平施工缝及环向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前铺一厚约5cm的砂浆层不易操作,加之砂浆层的收缩较大,致使施工缝处往往成为渗水的主要部位。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缝的处理及止水条的施工质量控制。
4、防水板的敷设质量重点在于纵横交点处、补疤等不能使用热合机的地方。对此,一方面要求不断开发粘结补贴的新材料、新工艺;另一方面还要求加强施工控制和进行逐一检查,对粘贴不牢靠处必须返工。目前所用防水板强度低、延展性差、易刺破,应积极研究解决。
5、由于透水管是软管,必须按一定的坡度安装平顺,以使其能起到顺畅排水的作用。
6、二次衬砌背后注浆是防水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浆孔一般按设计要求预留,也应在集中漏水点、施工缝处加钻注浆孔,钻注浆孔时严禁穿透防水板。拱顶注浆管需设逆止网,防止浆液倒流。注浆压力控制在0.2MPa,以免压力过大损坏衬砌混凝土。
7、以上综合防水措施实施后,对于仍然存在的渗、漏水,还必须反复实施补充充填注浆或化学注浆等措施,最终达到设计防水标准后才能验收移交。
(三)监测监控要求
通道埋深浅,施工对周围扰动大,特别是地表沉降对地表路面行车以及道路两侧管线影响很大。为了减少施工影响,施工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测工作,信息化施工;同时,监测信息能及时了解土体稳定情况、支护结构变形情况,及时修正施工参数及支护参数,切实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监控应有具体的方案,明确监测的指标、频率和报警值。施工监测的主要指标是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支护结构变形、支护内力等。监测工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布设监测断面,按要求的频率进行日常监测工作,对监测信息及时分析整理,指导施工。开始施工前
在现场预备至少一台注浆机和备足相应的注浆材料,以应对突发的涌水、流砂和坍塌等险情。
四、结束语
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及景观规划的需求,过街地下通道也逐渐取代了人行天桥。伴随着过街通道自身的优越性,但这种浅埋暗挖通道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因素及不可预见的因素。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的控制,以确保地下通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质量可靠、安全风险可控:
(1)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暗挖通道施工,要对防水进行认真研究。如何有效的控制地下水,对排水的措施、方式应研究落实。引排水的标准应根据地面周围环境、地质水文资料进行考虑。
(2)根据超前预报、预支护效果及开挖掌子面情况适度调整开挖进尺,有效缩短无支护时间,即保证开挖进度又能有效控制地层变形。
(3)注重监测的频率及重要性,实时做到信息化施工。
(4)考虑城市地下通道施工的地面沉降控制要求,应采用强支护,最大限度地抑制围岩变形。
(5)加强监理的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可靠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梦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通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 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地下室砼裂缝控制的分析 篇3
【关键词】地下室;事故处理
近年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普遍,由于功能要求,地下室往往面积大,体量大,超过设置伸缩缝的最小间距。地下室砼因裂缝导致渗漏水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1.开裂情况
地下室侧壁开裂的情况比较多,裂缝宽度小于0.5mm、间距1-4m、长度有的贯通墙壁全高,侧壁两端附近裂缝较少,中部附近较多。裂缝往往在砼浇筑的60天之内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数量增多,部分裂缝加宽。尤其是在进入冬季气温骤变的时候。
2.裂缝原因分析
2.1直接原因
砼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有两类原因,一种由外荷载引起的,因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发生变形,另一种是结构因温差,收缩徐变,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据统计,在工程实践中,由后者(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80-85%,地下室砼裂缝大多数属于后者。
砼在浇筑后,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因为砼构件表面与构件截面中部温差超过25℃就引起砼内部裂缝,构件表面温度和周围空气温差超过25℃,就引起构件表面裂缝。砼浇筑后温度提高,砼初期体积有微膨胀作用,以后温度下降体积急剧收缩。砼除了温度收缩外,还有较大的化学收缩和干燥收缩,砼早期(10天-15天)极限拉伸很低,这造成砼的早期裂缝。因砼的收缩,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早期低徐变,会使砼内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超过砼的极限拉伸,则是造成砼后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砼在浇筑一个月左右,完成收缩40%。60天内完成收缩65%,20年后完砼收缩的98%。砼的收缩变形是一个初期大,以后逐渐减少的过程。
2.2间接原因
边界条件如地基和侧面土对砼构件的变形约束作用,砼构件的刚度差异,使砼变形不协调。侧壁砼浇捣时地板刚度大,受到地板的刚度约束,早期形成压应力,后期砼温度下降,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则出现裂缝。
砼变形与限制膨胀条件有关。当气温上升时,地板和底板砼因为温度升高而向外膨胀,侧壁和地板相互约束,在侧壁的外侧形成垂直裂缝,当地板和顶板受冷收缩时,侧壁内侧形成垂直裂缝。由于侧壁在边角部分受到的变形量比中部大,同时纵横侧壁的相互约束,因而侧壁两端附近裂缝小,中部附近裂缝多。侧壁内有柱时,由于截面突变,刚度有差异,侧壁的变形受到柱的约束,往往产生应力集中,在离柱子1~2m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
3.控制裂缝的措施
根据《砼规》,现浇钢筋砼地下室墙壁最大间距为20m(室外)、30m(室内或土中),而又同时说明了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加大。
①砼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②采用专门的预应力措施。
③采取能减少砼温度变化或砼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砼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伸缩缝虽然是根本解决砼收缩裂缝的措施,也有许多缺点,主要是造价高,地下室不能连成整体,影响功能,伸缩缝的防水处理比较麻烦,防水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近几年来超长砼结构的无缝设计与施工技术不断实践与发展,且有许多成功的工程应用,取得良好的效益。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这点:
3.1补偿收缩砼
即在砼中渗入UEA、HEA等微膨胀剂。
3.2膨胀带
由于砼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与砼的早期收缩变形完全补偿,为了实现砼连续浇注无缝施工而设置的补偿收缩砼带,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一般超过60m设置膨胀加强带。
膨胀带要求设置在砼收缩应力发生最大部位,一般地板和侧墙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对于超过普通砼伸缩缝设置间距的超长砼结构,要进行连续无缝施工可设置多条膨胀加强带。
作用:①膨胀加强带砼的设计强度常比相邻的砼设计强度提高5MPa-10MPa,从而提高膨胀加强带砼的抗拉强度,防止砼在此部位开裂。
②膨胀带内砼的膨胀剂应比带外其它砼掺量高一点,产生较大膨胀,而两侧砼的膨胀率较小,形成中部大两边小的膨胀区,从而补偿相应的收缩曲线,使任意长度可以不设伸缩缝。
做法:膨胀加强带宽2-3m,带的两侧布置中5mm的密孔钢丝网,将带内砼和带外砼分开,为的是不让砼中石子通过,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网两端分别绑扎在钢筋上。
膨胀带内增设10%水平温度加强钢筋。与膨胀带方向垂直布置,两端伸出膨胀带2m各与上下层(内外层)钢筋固定,配筋直径减小,间距加密。
由于设置膨胀带主要是为了避免砼早期收缩变形,故膨胀带的保留时间可为10-15天,这比传统后浇带缩短30天的工期。满足工程连续无缝设计施工的要求。
3.3后浇带
后浇带作为膨胀加强带一样作为砼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任用。
根据文献②:结构长度是影响温度应力的因素之一,但只在一方范围对温度收缩应力较为显著,因此设置后浇带是“先放后抗、以放为主”的主要技术措施。
后浇带的设计做法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带内钢筋是否断开,有的不但钢筋连续,还做加强筋连接。带的宽度具体多少为宜各不相同,笔者认为:
①尽量减少穿越后浇带钢筋的总量,以尽可能释放砼的收缩应力。对于楼板内钢筋和侧壁,由于焊接或搭接施工比较方便均应作断开处理。由于梁钢筋连接焊接等施工比较困难,可以留一部分连续钢筋,尽量切断梁腹纵向钢筋和梁顶纵筋截断,保留梁底钢筋连续贯通。
②后浇带宽度内钢筋抗拉刚度EAs远比后浇带两侧砼的抗拉刚度EA小,拉伸变形将主要由后浇带宽度范围内的钢筋提供,对于钢筋全部截断的后浇带,理论上宽度仅有100mm就可以了,为施工方便常取800-1000mm,但对于钢筋连续的后浇带,尽可能增大后浇带的宽度。
③后浇带保留时间为42~60d,一般为60d,这样早期温差和砼收缩完成30-50%。
④材料: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砼封闭,并进行不少于15d的砼养护。
⑤位置:设在梁墙内力较小位置,后浇带间距为30~40m。后浇带可做成企口式,在浇砼前,必须凿毛清理干净。
3.4提高钢筋砼的抗拉能力
砼的抗裂能力取决于砼的极限拉伸值,根据有关资料: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与配筋有关。固此,砼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即增强对砼由于长期干缩和气温度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的抗变形能力。对于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砼面层起强化作用。选择冷轧带肋钢筋,冷轧扭钢筋,明显增强砼的抗裂能力。
在墙柱连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附加筋的长度为1500∽2000mm, 配筋率提高10%∽15%。
钢筋在保持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直经小,钢筋布置间距密的方式选择钢筋,能减少裂缝的最大宽度。同时也要考虑砼易于振捣密实。
《砼规》规定:地下室等与土体直接接触的砼构件最大裂缝宽度充许值为0.2mm。当裂缝宽度为0.1~0.2mm,水进入砼与水泥产生反应,砼具有自愈能力。裂缝若控制在 0.1mm以内时,则所配钢筋数量增多而不经济。
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砼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水平构造筋放在竖筋的外侧,有利于控制墙体裂缝的发生。
3.5施工措施
①优化砼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优选合适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适当降低水灰比和减少水泥用量,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选用优质粉煤灰,砂和石含泥量要小,级配良好。
②砼应严格振捣密实,提高砼密实度。
③落实好砼浇筑后的养护措施,尽量做好保湿保温养护,既可使砼初期获得更高的强度,还可减少砼的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养护时间在14d以上。
④降低室外温差的影响。夏季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浇筑楼板砼。降低砼的入模温度。地板垫层上干铺油毡作滑动层。地下室四周土要及时回填,且应分层夯实,既加强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又可尽快避免室外温度变化对侧壁的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地下管线探查作业的质量控制 篇4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城市能源和信息输送的重任, 被称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地下管线的重要性正日益被各级政府部门所重视,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建设和地下管线运行维护管理, 城市应急管理等都需要实时、准确和可靠的地下管线信息。为了掌握实时、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 目前国内各城市通行的运做模式是:通过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 通过其后的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更新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
众所周知,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包括已有地下管线资料调绘、地下管线探查、地下管线测量、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地下管线图编绘以及成果资料验收等工序, 而地下管线探查是在现有地下管线资料调绘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现场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敷设状况, 即地下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 同时查明管线类别、走向、连接关系、埋深、规格、材质、压力 (电压) 、电缆条数、管块孔数、权属单位、附属设施和建设年代等, 绘制探查草图, 并在地面上设置管线点标志。由此可见, 地下管线探查是其它工序的工作基础, 同时由于地下管线的不可见性, 因此, 地下管线探查作业工序的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地下管线探查现状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的区别在于:质量控制立足于事前的预防, 质量检验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则着眼于事后把关。但是, 目前各城市在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时, 对探查质量的控制主要依靠检验的手段, 而对探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关注较少。由于探查过程质量的不稳定, 导致同一作业单位在不同工程、不同工区或不同作业台组间探查成果质量的不稳定, 甚至造成工作的返工, 影响工程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要做到对探查质量的控制, 首先需要识别影响地下管线探查质量的因素, 而后针对影响地下管线探查质量的因素, 分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来避免或减轻影响因素的负面效应。
2 影响地下管线探查质量的因素
影响地下管线探查质量的因素一般包括人员、机具、方法和环境等4个方面。
2.1 人的因素
人是地下管线探查工作的主体, 探查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探查台组的共同作用, 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从事地下管线探查的人具备其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其工作成果才可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人的因素又可细分为:岗位技能;职责和权限;质量意识;个人和团队目标是否一致;激励机制是否有效;沟通机制是否畅通。
2.2 机具因素
投入工程使用的探查设备应该根据现场地下管线的材质、敷设方式和埋设深度进行选择, 其精度指标应满足工程探测精度的要求。机具因素可细分为:机具的类型是否与工程需要相匹配;机具的数量是否满足工程需要;探查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方法试验和一致性校验;所使用的钢卷尺等计量器具应具有MC标识。
2.3 方法因素
探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探查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方案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 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 影响质量, 增加投资。为此, 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 必须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方法因素一般包括:技术设计是否周全、合理;作业范围是否与测区范围一致;探查的管线类型是否与规定要求一致;管线点定位方法是否正确;管线点点位设置是否合理;管线点间距是否满足要求;管线点偏距量测方法是否适宜;管线点实地标志是否清晰;管线点定深方法、深度测量位置是否正确;管线规格量测方法是否正确;同一规格的地下管线其管线规格记录是否统一;计量单位是否一致;探查成果是否在现场记录, 并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探查原始记录字迹是否涂改、擦改和转抄;探查草图与成果记录表是否一致;台组、测区是否接边;各级质量检查工作是否独立进行、是否省略或代替;探查质量检验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数量是否足够;探查质量检验后是否进行了统计分析;探查质量检验后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适宜。
2.4 环境因素
影响探查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地电条件、地面金属护拦、地面交通、其它电磁干扰、地面平整性以及地下管线附属物保存状况的好坏等。
3 质量控制措施
3.1 人员控制
人员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从事地下管线探查的人员是否能够胜任其岗位工作。进场前, 作业单位应对从事地下管线探查的人员进行地下管线敷设、探测仪器使用、地下管线探测原理和方法以及地下管线调查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实习和考核, 以确保地下管线探查人员具备其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作业前, 应对地下管线探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其进行质量意识的培训, 以及项目技术设计的培训和考核, 并明确其工作职责, 确保地下管线探查人员了解项目的目标、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有关技术要求, 以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等。此外, 项目经理应建立项目沟通管理体系以及适宜的激励机制, 确保有关人员能够适时、适地的获得相关信息;确保项目成员的目标能够与项目团队目标保持一致, 以提高项目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
作业过程中, 项目质量审核员通过过程巡检的方式检查探查人员的仪器操作是否规范、正确, 探查方法是否合理, 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法及要求进行作业等。
作业工区完成后, 项目质量检验员应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规定, 通过抽样检验的方式, 检查每个探查人员的成果质量。
作业前的培训、作业中的过程巡检和作业后的质量检验均应形成相应的纠正措施报告, 不合格的人员不应上岗作业。对相关不合格人员, 应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纠正, 并跟踪评估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3.2 机具控制
机具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投入工程使用的探查设备的精度指标、稳定性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探查设备的类型和数量能够与工程需要相匹配。
投入工程使用的探查设备类型应该根据现场地下管线的材质、敷设方式和埋设深度进行选择, 探查设备数量应该根据工程工作量、工期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 工程投入的常规探查设备应该包括:高精度地下管线探测仪;具有100m~450m频率天线的探地雷达;掩埋井盖探测仪;L型尺;打空器具;具有MC标识的钢卷尺。
高精度地下管线探测仪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致性校验, 校验要选择在测区内已知的地下管线上进行。探测仪一致性校验应包括定位一致性校验和定深一致性校验。投入生产使用的地下管线探测仪, 其定位、定深均方差不应超过相应限差的1/3。不能满足要求的地下管线探测仪, 不应投入生产应用, 分批投入生产使用的地下管线探测仪, 每投入一批 (台) 时, 均应进行一致性校验。
探地雷达在使用前应在探测点附近的已知管线上作雷达剖面, 以获得介电常数和波速参数。
3.3 方法控制
方法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投入工程使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其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1) 作业前的控制
作业前, 应根据工程合同、工程技术要求以及有关技术标准编制探查专业技术设计。探查专业技术设计应说明工程质量目标、任务量、作业范围、作业内容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说明作业区环境概况、已有资料情况、探查精度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的要求;说明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规定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说明应提交和归档的成果内容和技术要求;规定质量控制关键点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等。探查专业技术设计及其修订情况应被所有探查作业人员、探查质量审核员和检验员理解和认知。
2) 作业中的控制
众多工程的实践结果表明, 在地下管线探查作业过程中, 常见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类:
(1) 测区范围。作业范围与测区范围不一致。
(2) 探查对象。探查的管线类型与规定要求不一致;不同台组或不同作业单位将同一条管线的管线性质确定为不一致。
(3) 管线点定位。管线点定位方法不一致;管线点点位设置不合理;管线点间距设置不能满足要求;管线点偏距量测方法不统一;管线点实地标志不清晰。
(4) 管线点定深。管线点定深方法不正确;深度测量位置不正确或不一致;
(5) 规格量测。管线规格量测方法不统一;同一规格的地下管线其管线规格记录不统一。
(6) 原始记录。同一探查数据项其计量单位不一致;探查成果没有在现场记录或没有使用规定的记录表记录;探查原始记录字迹有涂改、擦改和转抄的现象;探查草图与成果记录表不一致。
(7) 接边。台组、测区没有接边。
(8) 质量检查。各级质量检查工作不是独立进行或有省略、代替;探查质量检验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或数量不够;探查质量检验后没有进行统计分析;探查质量检验后采取的纠正措施不适宜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 除了在技术设计中对上述问题进行规定以及做好工程开始前的技术交底外, 工程开始后, 探查质量审核员应通过过程巡检的方式核查上述问题, 这样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早期就能够给予解决, 避免后期工序的返工。
3.4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的目标是消除或减轻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应针对不同的环境影响因素,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探查。如在管线密集地段, 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验证, 以及在不同的地点采用不同的信号加载方式进行验证探测;对非良性传导管线可采用电磁波法、示踪电磁法、打样洞法或开挖法探测。地面交通影响较大时, 可选择在晚间进行探查;地下管线附属物被掩埋时, 可通过井盖探测仪来探测掩埋的井盖, 而后探测地下管线。
4 结论
总之, 要做到对探查质量的有效控制, 需要识别影响地下管线探查质量的因素, 如人员、机具、方法和环境因素等, 而后针对人员、机具、方法和环境等影响因素, 分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来避免或减轻影响因素的负面效应, 最终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地下控制论文 篇5
本措施结合公司管理现状,针对性强,若能在以后的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中认真落实,定能将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降低到较小程度。
一、基础土方施工
地下室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土方施工和基坑支护等方案,控制开挖标高,及时做好有效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对地基的渗透和破坏;加强基坑支护等措施,防止基坑侧壁塌方,造成对地下室剪力墙损坏变形或影响防水的施工,造成渗漏。
二、卷材防水施工
(一)加强防水施工分包单位管理
1、严格按照公司采购控制程序做好对防水施工分包单位的选择评价及合同签订工作。
2、严格按照公司施工策划控制程序做好防水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做好施工分包单位进场前的防水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3、对防水施工分包单位进场防水材料的质量和复检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严禁入场和投入使用;对防水施工分包单位进场人员及机械做好评价和登记备案工作。
(二)加强防水施工基层处理质量控制
1、地下室垫层对防水质量影响:在基础积水坑、电梯井及高低交接的坡面部位,通常施工方法是:坡面用机械挖成,坡面成型质量差,超挖、多挖现象普遍。基础坡面一般情况是用飘砖或120砖随着破面按照设计坡度进行砌筑,土方超挖部分通常用基坑内土方进行回填,回填土方松散,无法夯实。松散土方遇到水后就会沉降、收缩,造成破面砖基层空虚。基础筏板砼一般厚度较大,浇筑过程中砼自重会将坡面砖基层空虚部位压垮塌,造成防水层破坏。因此对坡面回填量较大部位应采用变形、收缩性较小材料进行回填,避免回填部位遇水后变形、收缩,造成基层空虚,由于砼自重造成防水层基层破坏,从而导致防水层破坏,造成地下室渗水。
2、防水层基层对防水质量的影响:防水层基层要求平整、坚实,在砼垫层上设计有一道找平层。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垫层砼进行原浆找平、压光的操作难度增大,如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就会出现平整度和光洁度达不到要求,如果利用垫层砼原浆进行找平、压光,首先要加强垫层标高精度控制,缩小标高控制点位间距;加强监督、检查施工过程质量,把好找平、压光质量关。
3、防水基层清理不符合要求对防水造成的影响:防水基层要求平整、光滑,不能出现凹凸现状和坚硬物体。在施工过程中,基层清理不到位,散落在基层上的砂浆、砼没有清理干净,坚硬块状物质未清扫干净,直接进行防水层施工,导致防水层破坏。因此对防水施工基层进行全数检查,将凹凸部位进行清补、散落硬质物清扫干净后进入下道工序。
4、界面剂涂刷对防水层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基层局部未干燥,施工人员未将界面剂对防水基层进行均匀的满刷,而是胡乱的涂刷,涂刷厚度不均匀,涂刷部位未全面。界面剂涂刷前,必须保证基层干燥,严禁有水,界面剂涂刷必须均匀满刷。
5、基础为桩基础的,由于桩头防水处理不好,造成底板渗水;因此必须对桩头钢筋用止水带密封,桩伸入承台为50㎜,桩顶及桩外300㎜一圈用防水砂浆压实抹光,卷材与桩一周接缝处用聚氨脂封闭严实。
(三)加强防水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含有地下水的底板,由于降水不到位,混凝土垫层潮湿,造成涂刷的冷底子油不沾,致使防水卷材与垫层无法结合成一体,造成卷材空鼓,底板渗水。对含有地下水的基础防水施工前,加强降水力度,地下水位降至垫层以下不少于500mm,保持混凝土表面干燥洁净,在铺贴前1—2天涂刷1—2道冷底子油,保证底油不起泡,施工人员在上行走时不致把混凝土表面带起来为止,开始做防水卷材,当采用火焰加热器熔化热熔型卷材底层热熔胶进行粘贴,铺贴时卷材与基层宜采用满粘法,随热熔随粘贴,滚铺卷材的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保证粘贴面粘牢。
2、防水附加层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防水搭接错位不正确、搭接宽度不符合要求、接头热熔质量差(热熔时间不够或热熔时间过长)等,导致防水层渗水。对附加层施工完并按照要求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施工;对搭接错位、搭接宽度、接头热熔质量进行全数检查,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将质量隐患消除在施工过程中。
3、阴阳角、后浇带、设备基础等部位必须严格规范施工,对有阴阳角部位必须做成半径不小于50mm的圆弧,同一部位、同一阴阳角圆弧大小一致,防水层与基层紧密粘接,避免造成防水层空鼓、翘曲,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容易被破坏。
4、防水保护层施工对防水质量的影响:地下室底板设计一般都设计有防水保护层,在保护层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工具、施工工具及一些坚硬物放置、使用不当,可能造成防水层的破坏;地下室顶板一般设计都有防水保护层,若直接在防水层上进行刚性层施工,在防水层上进行钢筋绑扎,极有可能将防水层破坏;同时保护层施工时,机械、工具、材料、人员等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防水层破坏。若刚性层的厚度过小,装饰、总平施工阶段,载重车辆在刚性层上行驶,由于刚性层厚度较小被破坏,造成防水层被破坏。地下室外侧挡土墙防水保护层设计一般为30-50mm厚聚苯板保护层,聚苯板无法承受土方回填事坚硬块状物的冲击、挤压,地下室基坑回填也无法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层层夯实,而是将基坑土方一次性回填到位,聚苯板也无法承受回填土方沉降、收缩变形,也会对防水产生破坏。因此每一道工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做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该工序未完成的情况下严禁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严禁偷工减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下室外侧挡土墙防水保护层建议先抹灰再采用砖砌体保护层。
5、加强防水施工成品保护工作,一经发现有造成对防水层的破坏,须立即进行修补和处理。
三、地下室抗渗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对有抗渗或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必须严把质量关,对配合比、抗渗或防水添加剂必须严格审查。对于自由入模高度过高者,应使用串桶滑槽,浇筑应按施工方案分层进行,振捣密实。对于钢筋密集处,可调整石子级配,较大的预留洞下,应预留浇筑口。模板应支设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值班“看模”。
2、严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做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施工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墙面水平施工缝加止水条的形式防止渗水,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其次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
3、为防止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可采取以下方法:预埋件应有固定措施,预埋件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水环。地下室的管线穿墙管道一律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止水钢板(或膨胀止水胶条)施工 2 时,焊接要求严密,严格控制安装标高,当剪力墙砼浇筑至止水钢板一半时,振捣密实并抹平,确保第二次浇筑时接缝严密。
4、地下室的后浇带处理不合理产生渗漏;产生渗漏的原因为新旧混凝土未结合好,首先对后浇带处混凝土进行剔凿,剔凿出新茬,不得有松动石子,而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清除积水,均匀浇撒高一标号的水泥浆,最后浇筑高一标号的微膨胀混凝土,振捣密实,浇水养护,直到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5、地下室防水丝杆一般采用固定的高强丝杆,模板拆除完毕后,将伸出墙面的丝杆切除。由于普通防水丝杆的止水片焊接质量差,止水片厚度不够,时间一长,丝杆和止水片都会锈蚀,一旦防水层被破坏,止水丝杆就会成为渗水通道;同时,止水丝杆切除质量差,一般会露出砼墙面,对丝杆的防锈处理难度加大,防锈处理质量差,所花费的劳动力、材料、时间都很大,质量效果差。应改进防水丝杆,(里外)均双面满焊3㎜厚60mm×60mm止水片,保证防水效果,同时方便对丝杆端头的处理。
四、地下室防潮控制措施
1、地下室长期处于有积水或潮湿状态,若在筏板面直接砌砖,砖的吸水性很强,导致砖砌体下部处于保和状态,造成腻子发霉、脱落等等。在地下室砖墙施工前,应当先浇筑≧100mm高同墙宽的砼止水带,减少砖墙的吸水率,为后期装饰工程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2、在地下室墙面或地面发现渗水现象,首先对渗水点位进行止水处理,如果处理效果不佳,应当采取有意识的引水措施,将渗水有组织排入积水坑。同时在施工地下室底板时,要预留预埋抗浮导管,地下室底板下一旦有渗水,能够通过导管及时、有效的自动流入积水坑,避免水压对地下室抗浮板造成破坏。
3、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每个部位荷载不均匀,在施工过程中都留设沉降后浇带,后浇带留置期间一般都要经过雨季施工,会造成地表积水、雨水、施工用水大量流入地下室。防治措施:在地下室积水坑内设置自动抽水设备,安排专人对地下室抽排水工作的管理,及时派人员对地下室积水进行清扫,尽可能保证地下室干燥,无积水。
4、外墙预留预埋管道封顶不及时、不到位,室外地表水从管道流入地下室,造成地下室积水、潮湿。防治措施:加强与室外相通管道封顶工作,避免室外雨水进入地下室。
5、消防管道施工时间一般情况在进入装饰阶段期间进行,消防管道的安装质量、材料质量导致管道打压工作反复进行,造成地下室积水较多,抽排水不及时,造成地下室梁、柱、墙、板潮湿,对装饰破坏严重。防治措施:在地下室梁板腻子施工完毕后,立即进入通风、消防管道施工,消防管道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和完善管道试压工作,避免室进入装饰装修时大量水留置于地下室,造成地下室积水、潮湿,影响装饰装修质量。
6、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通风效果差,由于地下室潮湿会严重影响装饰装修质量。防治措施:尽早将通风设备完善并启动,在局部严重区域增加抽排风设施,加大地下室空气流动速度,尽可能保证地下室干燥。
7、加强地下室车道、预留洞口、搅拌站等处的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地下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完善地下室集水井和排水泵的安装工作,以便及早投入使用。
五、其他控制措施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出口两侧及端头尽早完成以阻挡地下室顶板上的施工用水 或雨水由此流入地下室。
2、车道下部需回填后再浇筑车道混凝土处,应在两侧砖砌挡墙底部预留泄水孔,待回填物充分干燥后再封堵。
3、车道与立面交接处应始终有R造型,避免施工用水或雨水靠墙流淌从而造成车 道另一面墙潮湿。
4、大力推广使用地下室大模板不穿孔安装模板工艺。
5、地下室顶板设计无卷材防水层处若有冷缝而渗漏处宜早作防漏处理,以免影响 地下室顶板下道工序质量。
地下室防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项目部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并协调一致的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严格各道工序施工质量,才能把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大型地下埋深结构砼质量控制研究 篇6
【关键词】大型地下埋深结构;砼;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某大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60万吨,其中主泵房为钢筋砼圆形地下埋深框架结构,结构尺寸为?46.3m×27.5m(深)。主要构筑物由底板、圆形池壁、中隔墙及框架梁柱等组成,结构安全等级为Ⅰ级,对沉降敏感,对抗渗抗裂要求极为严格,抗渗等级为S8,C30抗渗砼数量16260m3。其中泵房底板设计厚度为1.2米,池壁及中隔墙设计厚度下部为1.2米,中部为0.9米,上部0.6米。
2.主要施工方法
由于主泵房为大型地下埋深结构,对抗渗抗裂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意图从下到上分四次浇注(框架梁柱除外)。模板采用钢模进行现场拼装,然后用塔吊一次吊装到位。砼采用商品砼,泵送方式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天泵和地泵相结合。砼全部采用ZY高A性能砼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砼。在施工缝处沿池壁在池壁中部设置膨胀止水条,对于底板在砼达到终凝后用潮湿麻袋养护1-2d,以后就蓄水养护,至少保证7d,圆形池壁因为表面积较大,且池壁高度较高,主要采用内外壁上挂潮湿麻袋,人工浇水的方法进行保湿养护。
3.常见地下大型水工构筑物渗(漏)水部位
①施工缝处渗(漏)水。
②大体积砼温差收缩、塑性收缩及自生收缩引起的裂缝产生的渗(漏)水。
③穿墙管处渗(漏)水。
④加固模板时对拉螺栓处渗(漏)水。
4.砼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及重点部位
针对常见的渗(漏)水部位,现场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环节及部位:①施工缝的处理到位程度、遇水膨胀止水条及钢板止水带本身质量和过程控制;②做好大体积砼里循环水管的埋设及水温的测量控制工作;③砼本身的质量及浇筑质量;④对拉螺栓止水环本身焊接质量控制和模板拆除时间;⑤穿墙管外侧钢板止水环的焊接质量及其安装质量控制。
5.针对重点控制的环节需采取的措施
5.1施工缝的处理到位程度及遇水膨胀止水条本身质量和安装过程控制
底层砼浇筑完毕后,由于砼振捣的缘故,表层会出现浮浆,为了保证后浇筑砼在施工缝位置更好的结合,减小施工缝渗(漏)水的机会,要用人工把浮浆凿除,并对砼表面进行凿毛。同时要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合格的止水条。在购置橡胶止水条时,首先其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对进场的止水条要进行复检,检验其物理力学性能能否满足设计参数要求,合格的产品才能用于施工。本结构物属于圆形结构,中间有中隔墙隔开分为前池与后池,在砼沿圆形池壁浇筑时以中隔墙一分为二(主要是为施工方便,即在中隔墙两端端头设置施工缝)。先浇筑的一半沿施工缝处事先埋设好钢板止水带,在浇筑另一半前,要用人工把浮浆凿除,并对砼表面进行凿毛,以防施工缝处渗(漏)水。
5.2做好大体积砼里循环水管的埋设及水温的测量控制工作
在施工前针对大体积砼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即在底板里埋设循环水管),通过循环水管来减小大体积砼的内外温差。首先在砼浇筑前按照方案设计埋设循环水管,在砼内布置测温点,在砼浇筑过程中及养护期内,安排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24小时不间断的量测出水管里的水温,掌握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温度偏高及时从进水管灌水以维持砼内外温差的平衡,防止砼内外温差超过限值产生温度裂缝。
5.3砼本身的质量及浇筑质量
砼是一种脆性非匀质材料,其内部存在大量微观裂缝和各种大小不同的孔隙,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此砼结构较易产生裂隙。
5.3.1砼本身的质量
①与原材料及配合比有关。水泥凝结时间不正常,膨胀量过大,则产生既短又不规则的裂隙,这种裂隙多产生在砼硬化的早期;使用活性骨料,骨料风华或含泥量大,则随着砼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隙;砼单位水泥用量过大,导致砼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内部而不易散发,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砼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极限时表面就会产生裂隙。所以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粗细骨料级配要合理而且含泥量要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及减水剂要合理确定。通过试配选定合适砼配合比,在满足设计抗压和抗渗等级的前提下,添加相应计量的微膨胀剂,控制水灰比,减少水的用量,来增加砼的抗裂性。
②与砼施工措施有关。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过短等都会导致砼本身质量存在缺陷。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搅拌机械设备,确保砼拌合均匀及和易性要求。
5.3.2砼浇筑质量
①砼浇筑的连续性要求,在砼浇筑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设计及浇筑速度计算,特别是大体积砼结构工程,首先是划分区域和层次,即砼下料振捣时按照“分层、分段、连续浇筑”的原则进行,并确保分段浇筑的次序,其次按照一次连续浇筑砼的总量、人员、设备的综合施工能力(即单位时间的生产量)计算在砼浇筑过程中每相邻层界面的最大间隔时间,确保最大间隔时间应小于砼的初凝时间,此条件不满足时,可通过增加人员和设备的办法,达到必须的单位时间生产量。
②正确的入仓浇筑与振捣方法。砼拌和物的入仓浇筑应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分区、分段、分层水平浇筑,每层厚度一般为30~40cm(应以振动器功率确定),浇筑的表面越平整,振动效果越好,每层或每层的一段浇筑平整后,现行振捣,不宜边浇筑边振动。振区以梅花形布置,尽量做到不重振也不漏振。每次振动时间与振动器的功率及砼的和易性有关。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③砼的养护。在砼浇筑完成后,砼的养护工作到不到位是决定成品砼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因为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水泥硬化时,需要一定的水分补充,以弥补砼暴露在空气中所损失的水分蒸发量,如不能及时补给水份,则混凝土就会因干燥而产生收缩裂纹,甚至使混凝土的硬化停滞。所以一定要确保砼浇筑完后7d的洒水养护时间,也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养护时间。每天洒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度控制在温差不超过15℃范围内。
5.4对拉螺栓处渗(漏)水
5.4.1对拉螺栓止水环本身的质量
为避免池内的水沿对拉螺栓进行渗漏,在对拉螺栓中间增加焊接50mm*50mm*5mm的钢板止水环,其与圆钢之间采用满焊的焊接方式。这就要求加工的每个对拉螺栓的止水环都要满焊,以阻断渗漏的线路,达到防止渗漏的目的。
5.4.2模板拆除时间
要合理控制好模板拆除时间,拆除时间过早,砼强度没有达到拆模要求时,模板拆除会导致对拉螺栓的松动,致使对拉螺栓止水环和砼不能很好的结合,进而出现池壁沿对拉螺栓渗漏水现象。
5.5穿墙管外侧钢板止水环的焊接质量及其安装质量控制
在2m直径的穿墙管外侧沿着钢管壁满焊200mm*3mm的钢板止水环,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周边的加强箍筋,并且与钢管外壁进行点焊连接以此来稳固穿墙管,防止穿墙管由于自重发生移位沉降。在砼浇筑过程中,由于此处钢筋较密,在砼振捣时要细心振捣,避免出现漏振情况。 [科]
【参考文献】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质量控制 篇7
1.1 带状地形图
地下管线1:500-1:1000比例尺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以规划道路测出两侧第一排建筑或红线外20m为宜,非规划路根据需要确定,测绘内容按管线需要取舍,测绘精度与基本地形图相同。
对缺少控制点和地形图的测区,基本控制网的建立和地形图的施测,已有控制和地形图检测均应按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中的规定执行。
1.2 首级控制测量
测区内由齐齐哈尔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控制点的基础上,经实地勘查,点位保存完好。确认测区西部控制点比较密,做少量图根导线就可满足要求,测区北部控制点较少,通北路、建设大街北头需补做多个控制点,才能满足要求。
1.3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主要以本区已有的等级控制点为起算点,直接加密图根级导线,布设为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网,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附合的区域布设图根支导线。支导线边长应对向观测各一测回,也可单向变动仪器高或棱镜高各一测回,变动值不应小于10cm,在观测前应做各项仪器数值的改正,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观测一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边数不得多于4条,长度不得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1/2,图根代码为T,并做首始字母,分别按测区预留四位号。即C区为CT2001起始,编号原则应在测区自左向右、自上向下编注。成图均按新编点号编图、展绘。
图根高程测量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距法,与导线测量同步施测。三角高程路线长度不大于4km,高程闭合差不大于(n为导线边数)。仪器高、觇标高量至毫米。同一条边往返测高差较差不大于0.04Sm(s为边长,以百米为单位,不足100m时按100m记)。
2 物探仪器探测精度控制
探测仪器探测精度一致性试验也是精度控制的一个内容,地下管线探测前必须对投入的仪器进行一致性试验,其目的是校检投入本区的仪器精度是否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GJJ61-2003)要求,其性能是否可靠。
2.1 参加一致性检校的探测仪器
参加一致性对比实验的仪器共3台(套),各台(套)仪器的配件齐全、完好,使用正常。
RD4000系列管线探测仪是英国雷迪公司生产的管线探测专用仪器,其具有探测精度高、抗干扰性强、效率高、性能稳定等特点,在国内专业队伍中使普遍。
RD4000型发射机可采用直接、夹钳、感应等不同方式连续发射8.19KHz、32.8KHz和65.5KHz等不同工作频率的信号供探测者选用。接收机具有多种探测方式与变频探测功能。除接收发射机的工作信号探测管线外,还可利用50Hz被动源做工频法搜索探测电缆及部分金属管线,另外,还具有根据发射机发射的信号来指示管线负载电流方向,从而判别区分相邻管线的功能。
2.2 仪器的一致性控制试验
所有参加一致性检校的仪器及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给水、天然气管线激发方式采取直接法和感应法两种,通信线缆激发方式采取夹钳法和感应法。平面位置测定采取极大值法,深度测定采取70%法。为保证观测精度,多家施工单位在原有检校及试验基础之上将各自探测效果又进行了仪器一致性检校对比工作,检校测定数据按《规程》进行统计计算,其结果如下:
探测仪一致性校验结果显示同点四台探测仪测深最大互差为11cm,平面位置最大为8cm,均在限差要求之内。一致性定位、定深均方差均小于《规程》规定限差,精度满足要求。经检验仪器性能稳定,误差波动幅度较小,满足工程要求。
各施工单位仪器一致性检校。一致性测点总计9个,其中给水3个点、天然气3个点、通信3个点。将实验测定数据按《规程》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如下:
仪器一致性定位均方差:
仪器一致性定深均方差:
仪器一致性实验结果显示仪器性能稳定,误差波动幅度较小,一致性定位、定深均方差均小于《规程》规定限差,精度满足要求。
3 物探技术和方法的控制精度
齐齐哈尔市位于高纬度地区,无霜期短,管线相对其他城市埋没较深。因此,探测工作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的基本原则在大面积探测之前。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用电磁法进行方法有效法试验,获得不同管类的给水、天然气、电线等属性管线和各种方法技术的确定参数。最终确定所探对象赋有空间的特征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方法技术和参数,保证管线的定位,定深的精度。
试验结果表明:
(1)天然气、电信、热力、电力4种管线采用电磁法效果比较明显,工作频率32.8KHz、65.5KHz均能满足探测精度要求。
(2)感应方式收发距应大于20m。探测最佳间距为20~30m。
(3)对给水管线探测有条件的应量采用直接法,埋深大于2m可采用感应法,对埋深大于2m的给水管线还应采取其它方法进行对比、电力、电信等线缆类探测以夹钳法为主。
(4)对各类管线的探测方法通过试验以70%为主,其它方法为铺。
(5)对于埋深较大的给水和排水管线以及非金属或复杂管线、应采用(电磁波法、弹性波法、高密度法、磁梯度法)综合方法来确定,再定位定深。
(6)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受被勘测对象条件和地区性限制。因此,各种方法技术确定的技术参数,要根据被测对象赋存空间的特征条件来确定。
4 地下管线探查成果控制精度
4.1 数学精度
4.1.1 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
(1)隐蔽管线点探查限差:水平位置限差为0.1×h(cm),埋深限差为0.15×h(cm),h为管线中心埋深,h<1 00cm时按100cm计算。
(2)精度计算公式:水平位置中误差计算公式:
埋深中误差计算公式:
注:式中Δs、Δh分别为两次探测的平面位置和埋深差值,n为检查点数。
(3)精度要求:隐蔽点探查的定位、定深中误差(Ma、Mh)小于限差中的0.5倍为满足精度要求。
4.1.2 明显管线点量测精度
明显管线点埋深检查中误差计算公式:
明显管线点埋深检查中误差(Md)小于2.5cm为满足精度要求。
注:Δd为两次量测的深度差值,n为检查点数。
4.1.3 测量精度
通过质量控制,本次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规程》的要求,其结果如下:
(1)隐蔽管线点总数18865个,抽查1052个,占总点数5.6%(平面位置中误差Ms=3.2cm,埋深中误差4.6cm)。
(2)等级控制点总数1149个,抽查60个,占总点数5.2%(点位中误差1.9cm,高程中误差1.0cm)。
(3)管线点测量54763个,抽查2995个,占总点数5.5%(点位中误差2.3cm,高程中误差1.6cm)。
4.2 属性精度。
地下管线探测时各类管线的管径、材质埋设方式连接关系、方向、管块、已用孔数/总孔数,管线类别等管线属性的错误必须控制在2%之内。
参考文献
[1]区福邦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研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篇8
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 施工前审核图纸, 掌握地下室防水及细部构造的技术要求, 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 报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执行。防水施工前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由施工作业班组人员签字。
(2) 所使用的防水材料, 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 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如发现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 要清退出场, 决不允许使用到工程上。材料进场后应存放于室内, 避免雨淋。
(3) 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 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三检”制度是实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根本保证, 应在操作人员自检合格的基础上, 进行工序之间的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的检查, 检查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 然后由监理工程师代表建设单位进行检查和确认。
(4) 要严格审查防水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人员和质保体系。施工作业和检查人员不得穿尖锐、带钉子的鞋防止破坏防水卷材。材料堆放处、库房、防水作业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 施工现场严禁抽烟。
(5) 地下室防水施工期间, 基坑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0.5m以下。
(6) 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 基面应洁净、平整, 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裂缝、翘起、尖凸、坑洼、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2 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水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配合比、坍落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 考虑到施工现场与试验室条件的差别, 试验室配制的防水混凝土其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以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混凝土的防水性。
(2) 砼浇注后, 为防止出现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 其表面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温保湿养护直到14d。对于大体积砼应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 做好测温记录, 控制内外温差≤25℃。
(3)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结构模板不宜拆除过早, 否则极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内伤, 形成意想不到的渗水通道。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完成后, 应细致检查结构砼的施工质量, 发现蜂窝、麻面、露筋、或裂缝应及时进行修补或灌浆处理。
(4) 冬季施工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
3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
(1)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应采用多层抹面做法, 防止防水层的表面产生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 保证防水层和基层的粘结质量。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 无空鼓现象。水泥砂浆铺抹时, 应在砂浆收水后二次压光, 使表面坚固密实、平整;水泥砂浆终凝后, 应采取浇水、覆盖浇水、喷养护剂、涂刷冷底子油等手段充分养护, 保证砂浆中的水泥充分水化, 确保防水层质量。
(2) 地下室基础桩头采用刚性防水砂浆时, 很容易被上面安装的钢筋压碎, 破坏后不容易修补, 造成桩顶渗水。为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替代防水砂浆, 涂刷在砼的表面, 渗透到砼的细小裂纹和孔隙中去, 遇水产生新的结晶体, 使得细小裂纹和孔隙得以填充、密封和愈合。
4 卷材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
(1) 卷材铺贴前, 根据卷材搭接宽度和允许偏差, 在施工基面弹好基准线, 将卷材预铺调整。
(2) 两幅卷材长短边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要求, 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 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冷粘法铺贴卷材胶粘剂涂刷应均匀, 不露底, 不堆积;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 搭接尺寸正确, 不得有扭曲、皱折;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以提高防水层的密封抗渗性能。热熔法铺贴卷材施工加热时卷材幅宽内必须均匀一致, 要求火焰加热器的喷嘴与卷材距离应适当, 加热至卷材表面有光亮黑色时方可进行粘合。若熔化不够会影响卷材接缝的粘结强度和密封性能, 加温过高会使改性沥青老化变焦, 且把卷材烧穿;对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3) 塔吊基础在地下室底板内时, 塔吊基础基坑内采用同地下室底板防水材料做防水, 并对阴阳角位置进行加强处理, 与地下室底板防水连接成系统, 以确保塔吊拆除后不再对基础位置的防水进行处理。
(4) 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底板和顶板若采用砂浆做保护层在施工时很容易被破坏, 导致下面的防水卷材也遭到破坏, 因此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
层, 厚度应大于50mm;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 或砌砖保护墙 (边砌边填实) 和铺抹30mm厚水泥砂浆。
5 涂料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
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面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涂膜应多遍完成, 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刷方向, 同层涂膜的先后搭茬及施工缝宽度应符合要求。接涂前应将其甩茬表面处理干净, 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 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 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要求, 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6 细部构造施工质量控制
(1) 变形缝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 不得叠接, 接缝平整、牢固, 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 表面清理干净, 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 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 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变形缝的密封材料应嵌填严密、粘结牢固, 不得有开裂、鼓泡和下塌现象。
(2) 墙体施工缝应留在受剪力或弯矩较小处, 水平施工缝应高出底板300mm, 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 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 铺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 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 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3)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 这时两侧混凝土已得到充分收缩和变形,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4) 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应连续满焊, 并做好防腐处理;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 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 不留接茬, 增铺附加层时, 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5) 固定模板用的穿墙螺栓或套管上要加焊止水环, 止水环必须满焊, 避免在混凝土结构内留下渗漏水通路, 也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 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 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
7 成品保护
(1) 在施工中要保护好成品, 不得碰坏防水层、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
(2) 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 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8 结束语
如何加强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 篇9
1. 导墙施工
在进行导墙施工的过程中, 要保证构筑导墙的位置具有准确性及可行性, 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等设备对其位置进行放线测量。当导墙土方开挖以后还要进行二次放线复核, 从而保证导墙位置的准确性。当导墙土方开挖完成之后, 就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构筑导墙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的施工及垂直度控制。
2. 泥浆配制
在将泥浆投入施工之前, 必须对拌制泥浆的材料进行质检。施工单位有必要对泥浆的配置比例进行试验, 以确保按该种配置比例配置出的泥浆能满足施工要求。同时, 还要对泥浆的性能进行检测。定期对槽段的上、中、底部的泥浆比重和粘度进行检查, 以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和设计要求。当泥浆施工完成后, 还要对泥浆面进行复查。槽内的泥浆必须高于地下水位50 cm, 同时还要保证不低于导墙的30 cm。
3. 成槽开挖
在开挖成槽的过程中, 首先测量人员要进行放线测量, 确定成槽位置, 并根据槽段划分编号。在导墙上精确标识出每个单元槽段的水平长度、每幅宽度位置、钢筋笼搁置位置等;其次, 调整好成槽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通过成槽机上的垂直度仪表以及自动纠偏装置来保证成槽机的垂直度。在开挖槽段之后, 对槽段轴线的位置、槽段的开挖深度及其宽度等都要进行检查, 加强对槽壁变形、垂直度、泥浆液面高度等方面的观测;此外, 在进行新槽段开挖的过程中, 对相邻已灌注混凝土的槽段会产生影响。因此, 单元槽段适宜采用间隔跳跃式施工, 应相隔1~2段跳段进行。同一槽段内, 槽底开挖的深度应保持一致;同幅不同深的槽段, 则应先挖较深的槽段, 后挖较浅的槽段。槽段挖至设计高程后, 应及时检查槽位、槽深、槽宽和垂直度, 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底。槽段开挖的精度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控制, 如永久结构垂直度要≤1/300 (临时结构垂直度≤1/150) ;槽段长度允许偏差±2.0%;槽深允许偏差为+100 mm;槽宽允许偏要控制在0~50 mm之间。成槽后要把槽底沉渣及时清除, 沉渣厚度≤100 mm等。
4. 钢筋笼制作
结合成槽设备数量及施工场地实际情况, 在施工场地应进行钢筋笼制作平台的搭建。为便于钢筋放样布置和绑扎, 在平台上可根据设计的钢筋间距、插筋、预埋件及钢筋接驳器的位置画出控制标记, 以保证钢筋笼和埋件的布设精度。制作过程中的预埋件、测量元件位置要准确, 并保留出导管位置。钢筋保护层定位块用3 mm厚钢板焊于水平筋上。起吊点附近的水平筋100%点焊, 其余部位50%点焊, 标高误差≤10 mm。地下连续墙的结构接头要精确定位, 才能确保后续水平支撑和主体地下梁板结构的顺利连接。
5. 钢筋笼的吊放
在进行钢筋笼吊放过程中, 要根据钢筋笼的具体情况进行起重机的选择。吊放中要坚持试吊原则, 以避免钢筋笼在起吊和下放过程中变形或失稳。若发现刚度不足, 应即刻对钢筋笼加固补强。对“L”形和“T”形钢筋笼应采用在制作平台上翻身后再起吊的方式。钢筋笼起吊下放前, 应分清钢筋笼的基坑面和迎土面, 严禁放反。
6. 混凝土浇筑
钢筋笼沉放就位后, 必须及时进行灌混凝土, 间歇应<4 h。导管选用Φ250丝扣导管, 吊放过程中要避免与插筋和接驳器碰撞。导管入槽标高应控制在300~500 mm的范围, 当导管内临近泥浆面位置且吊挂隔水栓之后, 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灌。浇灌时还有一定要求, 如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必须控制在2~6 m之间, 浇筑上升速度应≥3 m/h。若需中断, 则应控制在0.5 h之内。此外, 两根导管之间的混凝土面高差必须控制在≤50 cm的范围之内。
7. 提拔锁口管
确保锁口管安全顺利地拔出是施工的重要环节。根据水下混凝土凝固速率的规律及经验确定开拔时间, 开拔幅度不宜大于100 mm。以后每隔10~20 min提升一次, 幅度不宜大于200 mm。浇筑中要有防止锁口管倾斜的措施, 锁口管顶升架对导墙反作用力较大, 应注意导墙墙基密实与否, 避免因其深陷导致锁口管无法拔起。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 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 由于在构筑导墙之后没有做纵向支撑处理, 因而导墙极易出现变形、向侧边倾斜的情况。
(2) 导墙的内墙面无法与地下连续墙的轴线平行。
(3) 导墙极易出现坍塌现象, 致使导墙侧面出现空洞, 导致混凝土方量多于设计中的土方量。
(4) 由于受到建材质量、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在制作钢筋笼的过程中, 制作进度时常存在差异。
(5) 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外, 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过程中, 也时常会出现因泥浆、成槽等施工环节的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新问题。
2. 解决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措施
(1) 要妥善解决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导墙变形问题, 就必须从施工阶段就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即在拆除导墙模板之后, 应立刻沿着导墙进行支撑处理。在导墙纵向位置, 每间隔1~2 m的位置设置两道木用来支撑导墙, 提高导墙的稳定性。若导墙混凝土的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则必须在导墙四周设置障碍, 避免重型机械在导墙四周进行作业, 以免造成导墙变形问题的产生。一旦导墙变形, 可以通过插入锁口管、放置钢筋笼的方式加强导墙的稳定性等措施来解决导墙变形的问题。
(2) 对于导墙内墙面无法与地下连续墙轴线平行的问题,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必须进行导墙和地下连续墙轴线的多次复核, 保证导墙中心线与地下连续墙的轴线能够重合。与此同时, 在进行导墙施工的过程中, 可以增加导墙内外墙面净与地下连续墙距离之间的设计宽度。一般要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增加3~5 cm, 但要保证两者之间的净距离值误差≤0.5 cm。
(3) 为避免因导墙坍塌而造成的混凝土方量设计增加的情况, 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小型挖掘机械对导墙进行挖掘处理, 通过减少导墙填回土设计外的土方量、进行素土回填施工来解决这一问题。
(4) 因不稳定因素而造成的钢筋笼制作进度呈现差异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多个施工平台的方式来协调施工进度。在气候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如梅雨季节等, 可以通过搭设工棚的方式来减少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此外, 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减少因施工人员的因素而影响钢筋笼制作进度的情况发生。另外, 钢筋笼制作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保护, 尤其是在放置和搬运钢筋笼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避免出现因钢筋笼损坏而产生的延误施工进度的情况。
(5) 泥浆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建材, 成槽施工质量问题也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施工中, 要减少因泥浆及成槽施工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队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首先设计人员与施工队之间要进行技术交底,
保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其次, 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技术上的监督和管理, 将工程质量“三检制”贯彻到底;第三, 就是要严把泥浆配制原材料的质量关口以及泥浆配制比例的关口, 对于配置完成的泥浆要进行性能试验。尤其是对于循环使用的泥浆要进行定期检测, 以保证泥浆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最后, 就是要保证在施工期间内泥浆要储备的充足。另外, 对于成槽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 要严格按照实际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 对于软质地基宜采用抓头型的挖槽设备;硬质地基则适宜采用回转型或冲击型的挖槽设备。在进行挖槽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还要对挖掘中的成槽进行监测, 确保成槽位置、深度、宽度及其垂直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三、结语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后续工程施工的质量, 同时也决定了工程主体使用寿命的长短。为此, 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施工单位要把握好施工要点, 做好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 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控制, 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地下连续墙是各项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地铁工程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地下连续墙建设施工中的要点着手, 对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周刚.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08 (04) .
浅谈地下车库底板的裂缝控制 篇10
1.水泥的选用不当或者水灰比控制不好:所选用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过多;或者因水灰比未能达到最佳效果造成产生大量水化热;
2.温度产生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内部的热量无法排除, 造成内部中心温度高, 而与外界接触的混凝土表面温度较低, 当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急剧冷却收缩时, 内外部的混凝土质点相互约束, 使表面产生拉力, 则造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过高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底板产生的裂缝:诸多地区的工程地质情况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地基的处理不适用性或者地基处理不当, 加之高层建筑本身的重力荷载较大, 高层建筑底部地下车库地基因各部分产生不均匀的沉降, 使得混凝土受力不均匀, 不均匀沉降部位承受剪力和拉力过大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问题产生的裂缝: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不按照规定工序操作,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到位、过于集中浇筑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未及时进行有效的养护。
二、裂缝的危害性
底板的结构好坏将导致混凝土钢筋的腐蚀以及整个建筑的使用安全, 有些贯穿裂缝更将导致毁灭性的伤害。有时深、浅部表面温度变化会导致收缩裂缝, 虽然不是通过裂缝, 但必须及时处理和加固, 否则将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裂缝特征
约束裂缝, 一个原因是很长的板裂缝系统或结构, 大部分时间和窄边平行于大容量和大裂缝交叉而构成的。裂缝宽度和温度变化保持同步。另一个产生的原因是表面与外界空气温度有差别, 造成快速收缩, 导致表面元素组成部分和不规则表面产生裂纹以及中心的浅平面构件表面温度的变化产生非穿透性裂纹。
四、采取对策
1.寻找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降低水化热的办法, 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在施工过程中, 这样可以使盲目扩张和收缩应力减少。
2.延长全部定型的时间, 因为水泥混凝土水化热是恒定的, 加长冷却时间, 减少温度梯度的峰值, 用这种扩张和收缩应力的办法达到的最好效果, 裂缝将减少。
3.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水灰比、掺杂适量的微膨胀剂、缓凝剂, 减少热膨胀、收缩时产生结构裂缝的数量和提高抗渗能力。
4.在结构设计与计算中应考虑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水泥对结构的不利的因素。所以结构加固应在最少增加额外的压力下, 由于温度应力加固的同时, 采取增大内部应力措施, 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内的抗拉强度, 减少或消除的重要性的结构裂缝产生的结构措施。
5.混凝土养护措施不断发展, 以适当的方式来影响表面热、防潮等措施来维持合适的比值, 使其保持外面温度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不同, 并保持足够的水分, 以确保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更好的效果, 减少了温度梯度的膨胀和收缩, 以确保混凝土凝固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五、控制裂缝的措施
(1) 安排合理的钢筋布置
钢筋弹性模量是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 合理配置可以帮助减少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在相同的配筋率, 我们应该采用细筋密布的方法。
(2) 控制伸缩缝在一个适当范围
最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规定:连续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室内或室外条件下, 伸缩缝间距大约在55m, 所以重要部分应使用适当的伸缩留缝, 这可以减少大型结构温度裂缝。
(3) 设计后浇带
后浇带设计的是控制临时温度裂缝的关键。需要后浇带在灌注之前暂时保留的过程中, 保证温度收缩变形接头结构混凝土至少30%的收缩都完成了。
(4) 使用合适的混凝土
在实际最高温度上升的过程中, 需要多种的水泥混凝土、水泥品种。有些需要给予较低水泥水化热的, 如矿渣硅酸盐水泥。根据该设计的要求下, 应该降低的混凝土强度, 降低水泥的数量。地下车库外墙施工时, 考虑到体积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大25%, 所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5)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根据技术规范, 在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合理使用分层浇筑方法, 温度恒定的混凝土混合之前上升外面温度, 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应超过28℃。夏天, 如果模具温度过高、可用的养护用水少, 不仅可以覆盖粗骨料, 也可以防止太阳值晒来降低室内温度。在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 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温度和最高温度是主要的进入模具温度、影响混凝土水化热的原因。规格:温度范围内的设计要求, 设计时没有特别要求, 温度升高不应超过25℃。建议限制ΔT 30℃, 根据我们的经验ΔT 28℃没有表面裂纹。一般厚度很大的地下车库底板混凝土, 实际的最高温度通常发生在混凝土形成第3天。
(6) 注意混凝土施工的操作程序
除了按照《混凝土施工及验收》实施, 我们还应该注意:
1) 控制坍落度的混凝土泵一般需要一个更大的工作空间和大体量生产条件, 通常由搅拌站掺高效减水剂解决。建设单位最好在订单合同中订立的混凝土坍落度、价值要求。到场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0±20毫米是合适的。
2) 泌水, 混凝土振动浇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泌水, 在混凝土边坡的坡脚接近最好选用的一个统一的模板, 这样可以改变泌水流至方向, 从混凝土浇筑远端的背部, 设置一个移动式集水坑里, 再用一个软轴重新利用泌水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7)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塑料薄膜覆盖和稻浇水草袋覆盖是用来防止高层建筑地下车库裂缝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和防止表面产生裂纹, 可以充分利用早期强度的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拉应力, 在混凝土自身粘结强度大于温度应力时, 可以防止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 潮湿的环境中, 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造成收缩裂缝, 且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面湿润不少于14d。
六、总结
地下车库混凝土底板的开裂对于底板受力与耐久性有关很大的影响, 采用低热水泥拌制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添加粉煤灰、采取合理的保温、保湿措施、增设滑移层、合理的设置抗裂钢筋等是防止混凝土底板开裂的有效方法。
摘要:由于地下车库底板的厚度一般较大且对混凝土的强度刚度要求较高、水泥用量较大, 特别是现在高层建筑配备底部大地下车库为常见的主流建设方向, 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地下车库底板开裂是常见的质量通病。本文根据对地下车库底板裂缝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提出预防地下车库底板裂缝的措施,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
关键词:地下车库,底板,裂缝,原因,危害,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天台乾元名邸工程地下车库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中国学术期刊, 2010
[2]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M) 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7.8
地下控制论文 篇11
关键词:基坑工程;地下工程;安全;环境影响;控制
1引言:因为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所以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近年来关注的焦点。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逐渐在向更深的方向推进,例如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1]。本文通过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并针对基坑施工引起的地下隧道变形、基坑降水引起的变形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
2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安全问题分类
我们通过国内外地下工程以及基坑工程施工中自身安全稳定问题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把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安全问题分为如图1所示的三类,分别是施工引发变形及其环境影响、局部破坏与连续破坏引发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引发的灾害[2]。
(1) 第一类。由于地下工程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灾害。对于变形问题,常规的地下工程分析理论与方法、渗流与固结理论、本构模型、数值分析等都可以适用。
(2) 第二类。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局部空洞、塌陷、腐蚀以及水土流失等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灾害。因为其设计到土、水、以及土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常规的分析理论与方法、现有的本构模型、数值分析以及渗流与固结理论都不能适用。
(3) 第三类: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局部破坏、土体局部剪切破坏、基坑渗漏等原因引发的基坑与隧道的损坏以及引发的大范围塌陷和连续破坏。国内对这种非线性的大变形以及多场强耦合动力问题研究较少。
3基坑工程的控制
3.1基坑降水引起的变形及控制
回灌主动控制技术被作为控制降水引起形变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降水引起的变形。通过在基坑和隧道间建造回灌井进行地下水回灌,可以使由基坑建设以及降水导致的坑外土体变形得到有效的限制,沉降速度明显降低[3]。这种方法充分的证明了回灌方式对降水引起的基坑变形起到很大作用。
3.2基坑施工引起地下隧道的变形控制
3.2.1隔离桩控制。隔离桩作为一种被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或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造成的破坏,它通过隔离软土地基大面积荷载下应力的传播而减小对附近建筑设施的破坏。将隔离桩合理的设置在基坑围护装置和隧道之间,能够使基坑施工过程中坑外土变形传递有效地减少,从而起到控制基坑或者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造成的影响[4]。
研究还表明,隔离桩还能够在阻止坑外土体以及隧道平移时起到隔离和牵引的作用,当牵引作用比较大时,反而会加大一定深度区域内的隧道和土体的水平位移。基坑施工中坑外位移区最容易出现卸荷效应,如果将大部分隔离桩放置在该区域内时,隔离桩产生的牵引效果最为明显。而通过改善埋入式隔离桩的桩长以及桩顶埋深,可以使其牵引作用减弱而隔离效果增强。相同情况下,隔离桩与隧道之间的距离越短,隔离效果越好。
3.2.2隧道内注浆主动控制。微扰动袖阀管注浆方式是对隧道不利变形进行纠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隧道病害治理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浆初期可以通过对管片转动的影响,使隧道接口的张开量减小;随着泥浆的不断注入,隧道横向收敛不断减小,但由注浆造成的隧道侧向位移以及接头错台量则逐渐增加。
3.2.3基坑外注浆控制技术。在基坑开外过程中,如果被动控制不能控制基坑外隧道向基坑方向的位移,可以采用在隧道和基坑之间设置竖向袖阀管注浆的方式来控制隧道变形,在注浆过程中,可以通过产生的水平力以及竖向力来迫使隧道发生设计好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从而使基坑工程中产生的基坑外隧道变形得到良好的控制。
3.2.4钢支撑轴力液压伺服主动控制基坑变形。当基坑与车站以及地铁相邻时,基坑的变形很难用常用手段进行控制,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在基坑水平刚支撑两端与地下连续墙连接处放置用于液压伺服控制的千斤顶,根据基坑以及基坑外隧道的实际变形情况,通过动态调整支撑轴力的方式有效的对隧道变形进行控制。
3.3基坑工程连续破坏的控制设计方法
由于深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高,已经发生的较多事故表明,其发生重大连续破坏工程事故的概率可高于結构工程,同时基坑工程连续破坏事故的影响程度和破坏程度也不亚于结构工程,其破坏类型如图2所示。通过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典型的坍塌事故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下几点增加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冗余度的方法,来防止连续破坏的发生。
(1)间隔加强法: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对支撑体系以及维护桩进行加强设计;(2)增加传力路径: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布置支护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支护体系的传力路径; (3)保证延性:确保支护结构的构件以及节点都拥有足够强度的延性;(4)保证节点强度:加强支护结构连接点的强度,可以使支护体系的鲁棒性和整体性得到提高;(5)增强横向连续性:通过安装强度较高的梁体使支护结构水平度上的冗余度得到提高,这种方式在外凸形支护组织平面中效果最为明显。
3.4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变形控制
在对盾构法隧道进行施工时,由于其千斤顶推力、土仓压力、盾尾注浆施工参数以及盾构机姿态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盾构隧道在不同地质条件的图层中,施工单位要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精度,这回很难做到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地的表沉降。尤其是如果隧道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建筑物密集,管线复杂,盾构法隧道施工具有很高的环境敏感度,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道路、管线,其抗变形能力大大降低,很难承受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剧烈反应,因此需要高要求的精细化控制施工中的各项参数。
3.5盾构隧道连续破坏的控制
(1)控制破坏范围:在容易发生连续破坏的区域设置加强环,如果发生局部破坏可以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防止局部破坏发生:通过加强隧道中容易发生破坏区域内的盾构隧道管片连接螺栓、设置临时加固措施、进行隧道外土体加固等方式来防止局部破坏的发生(3)防止连续破坏:在容易发生破坏区域内设置隧道加强段来防止连续破坏的发生。
3.6地下工程漏水漏砂灾害的控制
(1)通过坑外快速降水来控制地下工程漏水造成的灾害,这项措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降水速度(2)通过控制孔洞或缝隙的持续发展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灾害的产生。(3)如果采取的措施都不能奏效,那么最后可以采用向地下工程灌水的措施是控制灾害的持续发展。
结语: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下工程和基坑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不断进步。通过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的安全以及环境影响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地下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为我国地下工程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明,秦灏,朱祖熹. 上海轨道交通 9 号线盾构区间隧道抢险修复工程介绍[J].中国建筑防水,2007,27( 1) : 27-30
[2]尹光明.城市隧道临近建筑物超深基坑支护理论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D] .中南大学,2012.
[3] 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D] .西南交通大学,2012.
[4] 李曙光,方理刚. 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饱和粉细砂层中掘进事故实测分析[J]. 铁道建筑,2005( 12) : 35-37
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探查的质量控制 篇12
关键词:地下排水管线,质量控制,基础设施
1 前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错、漏现象严重。为改变这一现状,许多城市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由于地下管线十分复杂,加上探查作业的工序较多,因此,地下管线探查作业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 工程现状
某市建市时间较长,地下排水管线年代久远,加之最近十多年来对原有地下排水管线不断更新改造,导致目前的现状是:原有的旧排水管线与新的排水管线同时使用,致使现有的地下排水系统错综复杂,为地下管线探查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3 地下排水管线探查的质量控制
3.1 探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1 对原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某市原有地下排水系统的资料有三种:一是早年由市政设施管理单位调查整理的地下排水管线图;二是近年来新建排水管线的竣工测量资料;三是近年来新建排水管线的设计图。
对这三种图纸资料分析后可知:
(1)对于原有的地下排水管线图不能简单的拿来使用,其可靠性必须经实地调查核实,特别是针对一些关键部位,如管线的起始点、拐点,多条管线的汇流点、终点,支渠、干渠的汇流点等,进行实地调查,在管线平面位置、埋深及管径或管沟断面等各种属性数据都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能加以使用;
(2)对于近年来新建排水管线的施工图,也需经过对图纸资料进行同样的校核过程后才能使用;
(3)对于有正规测量部门测量的地下排水管线竣工测量资料,可以确认其为正确的资料来加以利用,只需简单的调查核实即可;
(4)对于一些因种种原因而未做竣工测量,也未保留施工资料的新近施工的排水管线,其设计图纸只能作为探查的参考资料。
3.1.2 管线调查的质量控制
3.1.2. 1 明显管线点的调查
由于地下排水管线基本上都是非金属管线,各种排水沟渠在地面上有较多的检查井,因此,对地下排水管线的探查主要是对这些明显管线点的调查。调查时的质量控制是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填好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绘好管线走向草图,在图中标明各管线点的连接情况、流向及其他数据,这一图一表均须调查人员在实地现时填写、绘制。不允许靠回忆绘制及转抄转绘。
对于地面有盖板的暗沟及无盖板的明沟或自然沟,也要一一记录相应的数据及各种要素,并绘制管线流向图。对于不能按流向来确定连接关系及走向的明显管线点就通过仪器探测。对于埋设过深、超出了仪器探测范围的排水沟渠则仍要通过资料,判断其走向及连接关系,如果现有资料也不足,那就只有依靠逻辑连线。
逻辑连线的基本原则是:(1)水往低处流,因为排水系统基本上是自流系统,即可通过测量排水沟渠的内底高程(沟内底高的水总是流向沟内底低的地方,特殊情况除外),从而确定其连接关系;(2)小沟里的水往大沟里流,断面较小的沟更多是支线沟,它们一般流向断面较大的支渠,而支渠则流向断面更大的干渠;(3)所有的水都向河中流,在有截污工程的地段,干渠的水则流向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到河流中;在没有建设截污工程的地方,干渠或大沟的水则直接排到河流中,这样就形成一个逻辑自流系统(见图1)。
逻辑自流系统的确定能有效地控制调查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不符合这条逻辑线路的,则其调查质量就可能有问题。
3.1.2. 2 其他调查方法
在检查井与检查井之间因距离过长或地形较复杂,以致其连接关系不能确定时,就可通过其他调查方法来确定水的流向及连接关系。主要方法有三种:一为开挖;二为钎探;三为人探。
对于现有非硬化的地面,开挖是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在确定了线路的走向时,就可以找到开挖点,以证实判断的线路走向是否正确,也可量测到一些属性要素。但城市内的街道都是硬化路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钎探来确定管线的走向及连接情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钎探在确定路线的走向时,其平面位置精度一般难以保证达到规范要求。
在一些埋设较深的地方,使用钎探亦不可取,因此,在沟渠断面足够宽大时,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由作业人员直接下到沟渠中测量,调查属性要素,再画出线路连接关系。
在这一工序中,质量控制的重点主要为以下几点:
(1)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作业的认识,做到不编造假资料,不乱填未经准确量取调查的数据内容;
(2)作业方法正确,量测部位正确,量测方法正确,调查内容翔实可靠;
(3)量测工具的精度指标达到要求;
(4)探查成果必须在现场记录,必须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格,记录时的计量单位应统一,各种记录的修改应符合要求,不准擦改或转抄;
(5)探查草图与表格记录应一致。
3.2 仪器探查的质量控制
3.2.1 测量阶段的质量控制
3.2.1. 1 测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
在该市,原有的城市基本控制点布满整个市区,完全可以使用;在少部分现有基本控制点或原有控制点被破坏的地段,才考虑布设新的控制点。测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仪器的完好性,在近期内是否经过权威部门的检验,有无仪器检定报告;二是控制点加密方法是否正确。
3.2.1. 2 管线点测量的质量控制
在管线点测量的时候,较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以下几点:
(1)原有的点位标识模糊或点号错误;
(2)量测点位与标识点位不一致;
(3)用全站仪测量时,输错相关数据;
(4)对管线点测量的方法不正确。
针对以上各因素,质量控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易破坏的重要管线点的标识应做好栓点记录,并对点的编号标注在不易破坏的地方;
(2)严格按规范要求测量,立尺点要正确,有疑问时不得随意立点。
3.3 对管线点的检查
为了尽可能的清除错误,减小误差,为了保证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完备和准确,在管线外业成果入库之前必须保证地下排水管线普查的总体质量,除了在扫面施工中要认真探查外,还要在外业成果提交前做好自检、互检、总检三个环节的检验工作。
3.3.1 作业组的自检
(1)自检既包括管线点的复检调查量测,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开挖检验,在不能开挖的地方可用钎探的方法检查。
(2)检查点在空间分布上做到大致均匀,总体控制,重点放在疑难地段。
(3)对于作业组的记录、草图也要进行再次检查核对,对管线点的属性及连线情况也要认真复核。
3.3.2 作业组的互检
在作业组自检的基础上还需各作业组互检,以保证外业成果的可靠性。互检的方法与自检基本相同,只是在检查点的选取上不同而已。互检中还要增加的一项是对管线点数字精度的检验,即选取一定数量的管线点设站测量并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以检查其数学精度是否合格。
3.3.3 外业成果的总检
外业成果的总检由部门的技术总负责人主管,在作业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继续按规范要求选取一定数量的管线点进行检查。重点检查:(1)数据属性的规范化与否;(2)逻辑线路的合理性与否;(3)对于各次检查所发现的错误是否得到完全改正。
3.4 创建地下排水管线数据库
在地下排水管线普查工作中,创建地下排水管线数据库是该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以下几部分。
3.4.1 数据录入和处理
这部分主要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1)管线点数据的检查,管线数据的检查;
(2)对材质等属性字段的规范性进行检查;
(3)对坐标、高程、埋深等数值的规范性进行检查;
(4)对数据库所生成的线状要素的结构是否与所提交的外业成果一致,是否与实际一致进行检查;
(5)对检查出的错误要及时修改,对有疑问的部分要仔细复核,对于错误和疑问,必要时应一直追溯到数据取得的源头。
3.4.2 生成管线图表
在生成图表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以下几点:
(1)接边处理;
(2)完整性检查;
(3)逻辑结构检查,从管线起点开始,按照逻辑关系依次寻找到相应的下一个管线点,组装成线状要素存入数据库,赋予完整的线状要素属性,删除接边点;
(4)输出的管线图与成果表应与提交的成果图与成果表完全一致;
(5)数据结构要完全符合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4 结语
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探查作业分散,外业工序多,很难监控,要保证探查成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个难点,笔者的体会是:一要严格按照ISO要求,在每一个工序都能做到质量有保证,这样才能有整体上的质量控制;二是对地下排水管线的探查全过程进行实时实地监控,做细致的工作是完全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
[2]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