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渗漏控制

2024-09-15

地下室渗漏控制(共7篇)

地下室渗漏控制 篇1

摘要: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 应严格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做好地下箱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工作, 特别是对变形缝、施工缝、埋设件、穿墙管道和电缆等构造设置要注意监控, 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按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对细部构造应全数检查, 严禁出现渗漏。

关键词:地下防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渗漏,治理

1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1.1 事前控制

监理工程师参加设计图纸会审, 对地下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审查, 重点是对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缝留置位置, 分层施工间隔时间, 混凝土浇筑顺序, 分层厚度, 泵车运输路线、停泵位置, 人员分工、组织指挥, 机具设备完好和备用, 防雨措施, 养护措施等方面。

在浇筑砼前, 施工单位需对钢筋、模板、支撑系统、预埋件、对拉螺栓、止水板、止水带、施工缝处截面尺寸、标高、轴线等进行自检、专检,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 方可浇筑砼。对于砼的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的品种、规格, 不同部位对混凝土要求也不一样, 施工单位应事先联系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 提前要求并审查混凝土配合比的报告单。

1.2 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

混凝土进入现场, 监理工程师审查出场合格证、配合比, 核对混凝土强度, 抗渗等级及坍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过程, 施工单位应有管理人员和质检员在场, 监理工程师旁站检验, 并随机见证取样, 施工单位制作混凝土抗压、抗渗试块, 抗压强度每100 m3取一组, 抗渗强度每500 m3取一组, 根据拆模安装需要相应做同条件养护试块, 观察坍落度与和易性, 泵送砼坍落度为120 mm, 允许偏差±20 mm, 抽检坍落度, 随时进行, 每班不少于2次。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现场检查混凝土出厂单的出厂时间, 一般至混凝土入模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超过的禁止浇筑。

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设计中分层厚度和顺序进行, 厚度为振捣棒作用范围的1.25倍, 一般为300 mm~400 mm, 因为混凝土振捣是关键工序, 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 按“快插慢拔”方法进行, 振捣棒应避免碰撞模板、预埋件、螺栓、套管、止水板、止水带等, 防止位移, 并在这些部位仔细振捣密实, 防止漏振。

混凝土浇筑后, 应及时进行机械压光、抹面, 人工配合, 日平均温度5 ℃以上时, 可用草袋麻袋覆盖浇水养护, 或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使薄膜内表面结露, 保持混凝土湿度, 一般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1.3 事后控制

对防水混凝土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 才能进行拆模, 监理工程师对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及外观检查, 对混凝土表面存在的质量缺陷, 施工单位应在监理工程师检查后再处理, 如出现孔洞、漏筋等严重缺陷, 应报处理方案, 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回填时, 应做到对称分层, 防止机械碰撞混凝土或单侧回填挤压, 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位移或开裂。

2混凝土出现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如果地下箱型结构出现渗漏时, 根据发生的不同部位进行原因分析, 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便在今后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

2.1 底板发生渗漏

(1) 原因分析: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预埋件处渗漏、振捣不到位;钢筋固定架、预埋件支架与垫层无隔离垫块。

(2) 预防措施:

施工人员必须经培训上岗, 操作者明确技术要求和振捣要领;混凝土初凝前, 在预埋件处二次振捣;底板钢筋支架设置砼垫块;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坍落度为100 mm~140 mm, 不得超过140 mm, 每班抽检不少于2次。

(3) 治理方法:

混凝土出现裂缝渗漏, 浅缝应骑缝开凿V型槽, 用水泥砂浆埋嘴封槽注浆, 深缝应骑缝钻孔至裂缝深度, 埋注浆管, 每条裂缝至少2孔, 一注浆, 一排气。采用低压低连注浆0.2 MPa~0.4 MPa, 待裂缝浆液初凝不外流时, 方可拆注浆嘴, 并封口抹平。防水混凝土结构出现宽度小2 mm的裂缝, 应选用化学注浆, 注浆材料宜选用环氧树酯, 聚氨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浆液。宽度大于2 mm的裂缝要考虑注浆的补强效果。

2.2 侧墙、顶板发生渗漏

(1) 原因分析: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底板与侧墙施工缝未按规范进行凿毛清洗, 未浇筑接浆层, 板缝漏浆;施工缝钢板止水板安装位置不正确, 焊接不严密;混凝土未连续浇筑, 出现冷缝;对拉螺栓止水环未满焊渗水, 螺栓头封堵不密实;侧墙拆模过早, 导致对拉螺栓杆松动引起混凝土细微裂缝;混凝土养护时间短, 未按规范进行保温保湿;外力挤压振动, 如不对称回填, 打桩挤压振动, 重型机械碾压, 顶板集中堆荷载等, 造成混凝土开裂渗漏。

(2) 预防措施:

施工人员应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 认真振捣, 施工缝模板采取胶条等措施保证缝隙严密、不漏浆, 清理施工缝, 要凿除松散层, 清水冲洗干净, 浇混凝土时无积水, 先浇一层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50 mm~100 mm厚, 用二次支模法, 增加施工缝处水线长度。止水板焊接严密, 安装居中, 上下位置正确, 固定牢固。对拉螺栓止水环满焊, 贴模板两端放20 mm厚小木块, 拆模后及时清除木块, 割掉螺栓头, 用防水砂浆封堵, 并做防腐处理。防水砼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拆除外模砼强度要达到70%。拆模后应及时回填, 回填必须对称分层夯实, 分层厚度为300 mm, 顶板不得用回填设备碾压, 不得在顶板集中堆周转工具。

(3) 治理方法:

同3.1.3条款内容。

2.3 伸缩缝处发生渗漏

(1) 原因分析:

橡胶止水带材料不合格, 胶结不牢固、出现开裂, 安装不居中、牢固、平顺, 混凝土浇筑中移位变形;伸缩缝处清理不干净或封模不严密、漏浆;油毡、沥青材料不合格, 外防水施工不规范, 外墙清理不干净或潮湿, 油毡未粘牢, 外部砌砖不认真, 使外防水失去作用。

(2) 预防措施:

对橡胶止水带进行材料复检, 使用定型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安装正确,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和伸缩缝中心重合居中, 牢固, 不得偏斜、褶皱、扭曲, 端面模板封闭严密, 不得漏浆。伸缩缝处清理干净, 不得夹渣杂物。外防水两毡三油, 材质符合要求, 基层清理干净, 逐层粘贴牢固严密, 不得空鼓、皱褶、翘边, 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后, 方可砌砖封闭。

(3) 治理方法:

伸缩缝渗漏除在内部进行堵漏处理外, 按设计和规范做防水, 注意清理基底, 油膏嵌缝严密, 沥青油毡粘接牢固严密, 无空鼓。

2.4 预埋件部位发生渗漏

(1) 原因分析:

预埋件密集处混凝土浇筑困难, 振捣不密实;预埋铁件表面锈蚀层未清楚, 使预埋铁件不能与混凝土粘结严密;预埋件受振松动, 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2) 预防措施:

预埋件表面先进行除锈处理, 安装牢固可靠, 加强预埋件周围混凝土的振捣, 做好保护, 避免碰撞。有振动的预埋件, 应事先制成混凝土预制块, 表面做防水抹面处理, 安装位置牢固, 再与混凝土浇筑成一整体。对预埋件尺寸较大的, 应在中间开气孔。

(3) 治理方法:

对预埋件周边出现渗漏, 先将周边剔成环形沟槽, 再按裂缝直接堵塞方法处理。对于因受振而使预埋件周边出现的渗漏, 处理时需将预埋件拆除, 制成预制块, 并凿除凹槽供埋设块用, 埋设前凹槽先嵌入快凝砂浆, 再迅速将预制块填入, 待快凝砂浆具有一定强度后, 周边用胶浆堵塞, 并用素浆嵌实, 然后分层抹防水层。如预埋件密集, 多数呈漏水状态, 剔除埋件后漏水增多, 如修堵困难, 可先用水泥压浆法灌入快凝水泥浆, 待凝固后, 漏水量明显下降时, 再参照上述办法处理。

2.5 管道和电缆穿墙 (地) 部位发生渗漏

(1) 原因分析:

常温管道、热力管道和电缆穿墙 (地) 处是地下防水工程中的薄弱部位, 造成渗漏水的原因, 与预埋件部位相同。

(2) 预防措施:

对管道和电缆穿墙部位的防水处理必须严格细致, 切实确保施工质量, 根据各种管道性能, 选择不同的防水处理方案

(3) 治理方法:

常温管道和电缆穿墙 (地) 部位渗漏水, 根据工程特点和渗漏情况, 选择相应的材料、工艺、机具, 常采用促凝灰浆堵漏法、氰凝灌浆堵漏法、集水井堵漏法。热力管道穿墙部位渗漏水, 穿内墙时可将穿管孔眼剔大, 采用埋设预制半圆混凝土套管法进行处理。穿外墙时, 修复时需将地下水降至管道标高以下, 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浅析防止地下室渗漏 篇2

1 地下室渗漏种类及防治对策

1.1 设计混凝土自防水本身漏水

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及施工情况复杂, 如钢筋密集、地基沉降差异、砂石含泥量大、流动性劳动力责任心不强等原因, 防水混凝土本身也可能产生漏渗水现象。所以, 高水位地区设计地下室防水最好采用多道防水线。

1.2 支模钢筋造成底板渗漏水

为支设外墙板模板, 在底板上埋设支模钢筋, 施工后在底板上表面切割钢筋, 由于钢筋没有保护层, 形成化学腐蚀, 造成严重渗水。

蜂窝、麻面、沟洞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导致渗漏:由于振捣混凝土不密实, 出现蜂窝、麻面、沟洞而处理时, 未剔松散混凝土没用掺外加剂的同比例细石砼修补即抹砂浆, 且砂浆又不密实, 导致混凝土疏松产生渗漏。

1.3 墙根与底板交界处漏水

墙根与地面交界处及周边部分有潮湿、滴水现象, 二者交界处有漏水点。分析其渗漏原因, 是由于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 前一步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20cm~30cm高混凝土受牵连振动, 使砼振捣不密实, 另外, 墙根混凝土在模板支护下没有下沉, 而底板混凝土受振动下沉, 则在墙根处拉裂。同时, 该部位应力过于集中, 养护不及时也易造成干裂引起渗漏。因此, 在振捣下部底板混凝土时, 不要将振捣棒插到上部混凝土内及两步混凝土交界处, 要离开一定距离, 且应大于振捣棒振幅距离, 避免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混凝土再次受振捣;浇筑高墙根混凝土时应在底板砼初凝后浇筑, 同时注意振捣棒不要插入已初凝的底板混凝土内。

1.4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渗漏

外部地下水通过底板外侧面很薄的钢筋保护层进入底板钢筋周围, 钢筋腐蚀使砼有缝隙, 顺钢筋方向, 向地下室内部渗水。因此建议设计地下室时, 底板外侧、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应严格按规范规定设置保护层并适当加厚, 施工翻样、加工、绑扎钢筋时应取负差, 避免钢筋由于胀模造成几乎无保护层。

1.5 穿墙支模螺栓处理方法不当造成漏水

外墙穿墙螺栓止水板焊接不严密, 或穿墙螺栓在外墙面切割时留头较长, 外部抹砂浆时未能将钢筋头盖严, 特别是钢筋头露在抹灰层之外, 做防水时穿破防水层, 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化学腐蚀, 并不断向内墙方向腐蚀造成漏水。

1.6 沉降缝止水带偏位造成漏水

沉降缝漏水比较普遍, 由于缝中橡胶止水胶带不易固定牢靠, 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跑位, 有的跑位严重, 特别是顶板和底板止水带常落到下层钢筋上。水平止水带下方混凝土不易密实, 常形成沟洞、蜂窝、麻面等。因此, 施工中应焊钢筋骨架将止水带固定在准确位置上, 待水平止水带下方混凝土浇捣密实后, 再固定止水带。

1.7 混凝土中有杂物造成渗漏

混凝土中有木楔、木板、木方、聚苯板、砖头、编制袋等杂物时易造成渗漏, 必须将靠近内墙面10cm范围内的杂物取走, 也可通过高压喷灯烧掉, 清理干净后再堵漏。

1.8 外墙钢筋密集区漏水

外墙柱交接处和拐弯顶板内钢筋集中区出现漏水, 原因是这些部位空间小, 浇捣困难, 混凝土不易密实, 造成渗漏。故应用铁楔或木楔将钢筋暂时分隔开, 再浇筑混凝土, 最好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 并派专人管理。

1.9 外墙防水层做法不合理形成渗漏

外墙做涂料防水层前, 必须先抹水泥砂浆找平层, 并且赶平压光。因为拆模之后混凝土表面存在较多水眼, 若直接做涂料防水层, 涂料表面同样会形成许多孔眼, 这是造成地下室漏水的根源。另外若虽抹找平层, 但不赶平压光, 做涂料防水层后会造成涂膜厚薄不均, 表面有孔眼。回填砂石时, 因基础很深必须用串筒, 不能直接用车往槽坑翻倒, 以免砂石砸坏保护层及防水层。

2 预防地下室渗漏的几点建议

2.1 设计方面

(1) 要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

(2) 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 水平钢筋保护层应尽可能小些;第二, 防裂钢筋的间距不宜太大, 可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的配筋方式;第三, 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变化加强配筋。

2.2 材料方面

(1) 砂、石:宜用中、粗砂, 含泥量不大于2%的碎石或卵石。

(2) 掺入微膨胀剂, 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 国内常用掺10%~15%UEA左右的AEA。

2.3 施工方面

(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尽量降低不均匀性。除控制混凝土制备和运输中的质量外, 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 振捣密实以免墙内出现薄弱面而产生裂缝。

(2) 温度陡降不超过10℃, 浇水养护。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 养护时间不少于施工规范的规定。

3 堵漏方法

3.1 堵漏不成功原因分析

对众多堵漏材料和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不了解, 不重视研究防水技术。施工时不找漏水点、漏水线;见缝漏水即骑缝打眼灌浆;见墙面渗水即满墙打眼灌浆或在墙面涂刷表面涂料;见沉降缝漏水即剔凿填充刚性防水材料或灌注热沥青堵漏等等, 这种盲目打眼、盲目灌浆、盲目堵漏的最终结果是钻孔不进浆或不易进浆, 沉降缝堵刚性防水材料, 裂缝后继续漏水, 未真正将漏水点、漏水线、漏水缝堵严, 造成堵漏不成功;单纯采用各种涂料在砂浆层或混凝土表面涂刷成膜堵漏, 忽视了隐蔽漏水点、漏水缝的处理, 只有点堵、线堵和面涂堵漏相结合才能成功;对重点漏水部位和沉降缝堵漏应采用多道防水线。

3.2 成功堵漏的原则及方法

必须通过剔凿找清漏水点、漏水线, 有针对性地进行堵漏;对漏水点、漏水线堵漏采取刚柔结合、膨胀增强结合, 外刚内柔的原则, 即内部必须选用在水中能灌浆、能膨胀、能渗透的柔性注浆堵漏材料, 外部封堵采用刚性高强堵漏剂;对沉降缝堵漏必须在缝内进行, 采用刚柔结合、膨胀增强结合4道堵漏防线效果甚佳, 即由里向外依次为柔、刚、柔、刚4道防线;对埋件周围漏水堵漏, 剔凿一定深度后, 采用无机渗透性刚性防水材料和速凝剂堵漏;对线管内部渗漏水堵漏, 在堵漏时必须塞实;地下室工程堵漏只有从工程内部进行, 方案合理, 操作正确, 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摘要: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是普遍存在而又棘手的质量问题, 它不仅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 而且直接危及整个建筑工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归纳出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的几种主要原因, 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GBJ108-8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防治 篇3

一、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

1. 混凝土配合比对结构自防水的影响

结构自防水混凝土能否防水, 配合比设计是重要一环。在施工中, 由于管理不当、操作人员素质差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 造成原材料及外加剂选择不当或计量不准, 就直接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 从而达不到混凝土防水目的。

2. 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对防水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在施工中, 由于技术上或施工中的需要, 或由多种客观条件的影响, 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施工缝, 在底板中的冷缝除对本身结构产生不利外, 极容易引起该处出现渗水。

3. 施工中布料与振捣对防水性能的影响

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施工布料是一项重要的工序, 往往由于施工安排不周, 布料混乱, 不分层次和地段, 浇筑面积过大或分布点太多, 造成施工冷缝。

4. 墙体支模穿墙螺栓或预埋件处理不当的影响

墙体支模穿墙螺栓是为固定模板间距,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变形而设置的。由于穿墙螺栓穿过墙体, 如果处理不好, 沿钢筋面会形成易渗透的通道。

二、渗漏水的检查

地下防水工程中, 常见的渗漏现象一般分为慢渗、快渗、急流、高压急流等。处理这些问题前, 必须找出渗漏水点的准确位置,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漏水量大的部位可以直接观察到。

1. 慢渗可参照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检查:

(1) 漏水部位擦干, 立即在漏水处薄薄地撒上一层干水泥, 表面出现的湿点或湿线处就是漏水的孔或缝。

(2) 如上述方法尚不能检查渗水的位置时, 可用水泥胶泥 (水泥:促凝剂为1:1) 在漏水处涂一层, 并立即在表面均匀撒上一层干水泥, 干水泥表面出现的湿点或湿线处就是漏水的孔或缝。

2. 渗漏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部位;

(1) 地下室四周局部外墙;

(2) 地下室外墙与底板交接处;

(3) 外墙施工缝、后浇带及穿墙管道处;

(4) 地下室内局部底板处;

三、地下室渗漏的防治方法

1. 常用的渗漏防治方法

(1) 抹面堵漏法:抹面堵漏法的特点是先堵漏、后抹面。堵漏的原则是以大化小, 将面漏变成点漏。堵漏后, 进行抹面防水施工, 这一步与堵漏同样重要, 可以防止因地下水位的变化, 以及堵漏施工不周所致在原漏点以外的薄弱部位产生渗漏。适用于大面积堵漏。

(2) 灌浆堵漏法:根据工程渗漏水情况 (水的流量、流速) 以及渗漏部位不知灌浆孔, 并选用适宜的灌浆裂缝和空隙并固化, 而达到堵水的目的。使用于修补局部渗漏。

具体工艺流程:清理基层—查找渗漏点—剔凿漏水点—配置堵漏材料—进行堵漏—清查新漏点, 并继续修堵—大面抹防水砂浆—养护—检查验收。

2. 易发部位的渗漏处理

(1) 外墙处渗漏处理

将此处渗漏点松散的地方踢掉, 找出漏水点, 凿成到八字型, 在堵漏灵中加入适量的配套速凝剂, 搅拌均匀后, 堵在漏水点处, 将漏点堵住。

(2) 穿墙管处渗漏处理

将穿墙管四周松动的混凝土凿开, 清理干净后, 用地下室堵漏嵌缝油膏热灌注冷凝作地下室堵漏层, 再分层抹2mm~3mm地下室堵漏素浆、10mm~15mm地下室堵漏砂浆两遍。

(3) 施工缝处渗漏处理

将施工缝渗漏处沿缝凿槽, 清理干净后, 在漏水较大部位处埋设引水管, 把缝内主要漏水引出缝外, 然后打住浆眼, 进行0.3Mpa压力化学注浆, 用快速堵漏灵做5mm~10mm地下室堵漏层, 再分层抹2mm~3mm地下室堵漏素浆、10mm~15mm地下室堵漏砂浆两遍。渗水较密部位采用1中高压注浆法进行堵漏。

(4) 地面裂缝渗漏处理

1找出地面渗漏位置将地面清理干净, 在地面裂缝处剔凿出20厘米宽、25厘米深的凹槽, 用水将缝内灰渣杂物冲掉, 并擦去表面明水。

2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按粉料:水=3:1 (重量比) 调成灰浆, 在槽内和槽口两侧宽150厘米处涂抹2厘米厚的一层 (当有水渗出时应先用水不漏堵漏止水) 。

2当槽内灰浆层干燥约10分钟有粘性的时候, 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按粉料:水=4:1 (重量比) 拌防水腻子填满槽沟, 与地面平齐, 并用腻子刀刮平压实。

4用水润湿填缝表面, 在300厘米宽范围内再刷一道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涂料 (粉料:水=3:1) , 之后进行湿养护。

四、地下室渗漏的预防

地下室渗漏如何有效的预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为活动的频繁, 地基中上层滞水的现象也将日趋严重, 所以, 设计部门在城市楼层地下室设计时, 应一并考虑这些因素, 杜绝地下室外墙采用砖砌结构和地下管线穿墙洞不做密闭处理以及室外采用直埋管线等陈旧做法。

2.既有建筑物出现地下室渗漏水时, 一定要注重现场调查研究, 认真做好场地的补勘、挖探、取样、化 (试) 验等工作并分析渗漏水构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 室内外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邻近建筑物的关系;详细研究此类建筑物的原设计文件和竣工图纸的内容, 以便确定地下室渗漏水的真正原因。

3.在着手进行地下室渗漏水工程的设计时, 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抓住主要矛盾即渗漏水的原因, 但也不能忽略次要原因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只有进行了全面考虑和认真分析后, 才能拿出一份准确完备的预防渗漏的方案, 达到既节省费用又能一次性根治的目的。

4.防水堵漏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与一般工程不尽相同, 因该类病害的整治往往是防不胜防的, 不能有丝毫马虎。所以, 我们认为防水堵漏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为同班人马, 以便设计人员的思想能准确无误的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末;同时又能紧密地结合现场实际, 随时对设计提出修改或变更, 尽可能地做到万无一失。

地下室渗漏防治措施分析 篇4

1 地下室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地下室常年处于地下水的包围侵蚀中, 在毛细作用下逐渐对工程造成影响。即使有些地下室在地下水位以上, 也会受到地面降水渗漏、上下水管道渗漏等非地下水的影响, 从而引发地下室渗漏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 造成地下室渗漏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工程设计不足。

地下室渗漏主要原因是因设计考虑不足, 导致防水工程及材料耐久性与实际情况不符。混凝土结构是由几种非均质性材料组成, 结构体内的孔隙无法避免, 这就形成了渗水的通道, 难以达到理想的密实性。有些工程在设计时多强调结构的自防水性, 而忽视了对防水的专业性设计, 没有实现结构设计和防水设计的综合处理。对于大型地下室结构, 超长、超厚、超标号和超大面积设计等现象比较普遍, 而且大型地下室与其它主体建筑相连。因此, 地下室施工期较长, 使已经超长的地下室顶板长时间暴露在空间, 温差矛盾加剧, 极易产生混凝土顶板和外墙裂缝, 为渗漏问题埋下隐患。

(2) 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质量欠佳也是导致地下室渗漏的重要原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水泥与外加剂是否相适应, 砂石级配及其含泥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是否合理, 这些都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收缩变形。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 模板浇水湿润不够, 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接缝不严, 振捣混凝土不密实等原因, 防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麻面, 也易引起地下水渗漏。另外施工马虎, 管理不严, 赶进度, 偷工减料, 工人素质差等也是造成渗漏的人为因素。

2 地下室渗漏防治措施

2.1 设计方面

(1) 超长地下室通常为无缝设计, 工程上一般采用间隔30m~40m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防止混凝土开裂。后浇带的作用主要是释放后浇带封闭前这段时间内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因此后浇带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早期收缩量及结构纵向的抗侧刚度大小来确定后浇带间距, 同时还必须对后浇带宽度及钢筋构造加以重视。

(2) 地下室墙体由于面积大, 厚度薄, 产生热量少而散热快, 地下室柱子体积大, 产生热量多而散热慢, 因此在墙、柱交接处由于混凝土温差及收缩容易形成纵向的裂缝。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 在柱子同墙体交接处增加φ16@500长1000mm的温度应力筋, 以增加局部约束力, 避免裂缝的产生。

(3) 对于一些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环境中的建筑筑物, 为确保其安全性, 需要在地下室底板、外墙采用两道防水设防, 一道为2mm厚聚氨脂防水涂料, 一道为3mm厚SBS改性沥青聚氨脂防水卷材, 形成复合防水层。

2.2 施工方面

(1) 浇捣混凝土。浇捣时, 振捣棒要快插慢拔,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 避免过振或漏振, 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 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 混凝土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 强度增长, 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技术关键是设法使混凝土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 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 以便减小温度应力, 阻止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筑完毕, 按标高找平, 用木杠刮平;初凝前, 用铁磙子碾压两遍, 再用木抹子搓平;表面干硬后, 计算确定养护厚度, 紧贴混凝土铺一层塑料布, 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当混凝土冷却到其内部温度与室外最低温差小于25℃后, 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拆模后, 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5℃时, 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保温材料, 使其缓慢冷却。

(3) 降低室外温差的影响。夏季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浇筑楼板混凝土。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地板垫层上干铺油毡作滑动层。地下室四周土要及时回填, 且应分层夯实, 既加强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又可尽快避免室外温度变化对侧壁的影响。

2.3 应急堵漏

防水工程的渗漏水情况比较复杂, 堵漏的方法很多。堵漏的原则是:使大漏变小漏, 由缝漏变孔漏, 将大面积漏水缩小为小面积, 使漏水集于一点或数点, 最后堵塞漏水点。在选用堵漏方法时, 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常用的堵漏方法有堵塞法和抹面法。

(1) 堵塞法适于孔洞漏水时的修补处理。将漏水孔洞剔槽, 槽壁必须与基面垂直, 并用水刷洗干净, 随即将配置好得快凝水泥胶浆捻成与槽尺寸相近的锥形团, 在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压入槽内, 并挤压密实, 保持半分钟左右即可。当水压力较大, 漏水孔洞较大时, 先将漏水处剔成上下基本垂直的孔洞, 其深度视漏水情况而定, 在孔洞底部铺碎石和油毡, 并插入胶皮管, 将水引出, 使管周围的水压降低, 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2) 抹面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渗水面。一般先降低水压或降低地下水位, 将基层处理好, 然后用磨面法作刚性防水层修补处理。在漏水严重处用凿子剔出半贯穿孔眼, 插入胶管将水导出。这样就使“片渗”变为“点漏”, 在渗水面做好刚性防水层修补处理。待修补防水层砂浆凝固后, 拔出胶管, 再按“孔洞直接堵塞法”将管孔填塞好。

3 结语

在地下室工程中出现的渗漏问题要想根治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在内部的出水处采用迎水方法处理, 即使表面封堵一时有效, 但在长期外力作用下, 还会在薄弱部位出现渗漏。因此, 除了加强设计和施工质量, 加强对地下室渗漏的日常监控与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物业管理部门应对地下室进行定期巡检, 制定出具体维修制度, 将渗漏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J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志辉, 杨春芳.地下防水工程堵漏浅析[J].山西建筑, 2008 (3) .

北京某大厦地下室渗漏治理工艺 篇5

北京某大厦1998年竣工,4层地下室,埋深22m,分为主楼地下室和变电所地下室,主楼地下室上部有16层框架结构,变电所地下室为回填土和混凝土地面,无地上建筑物。变电所地下室B1~B4和主楼地下室B1~B4层二者间设计有30 cm宽沉降缝,在B1~B4层楼板接头处的沉降缝宽为10 cm。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20 000 m2,地下室顶板厚60 cm,外墙板厚80 cm,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位在±0地面下1 m深,水压较大。地下室原防水层设计为:在外墙外侧面做混凝土连续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后,附加2层SBS防水卷材(总厚6 mm),紧贴防水层设置1层纤维板做隔离层和保护层,并砌筑240 mm红砖墙做纤维板和防水层的保护层,最后在240 mm红砖墙外侧面抹水泥砂浆层作为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外模板。

1.1 地下室B4层外墙大面积渗漏

工程结构完工不到一年,地下室开始渗漏水,底板积水约20 cm深,需用水泵不停地向外排水。地下室B4层(最底层)外墙面约有70%面积渗漏水,外墙内侧面严重潮湿,墙壁有流水,近外墙顶板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珠,大部分结构面严重潮湿有明水,而地下室B1~B3层外墙面基本不渗漏水。

1.2 主楼地下室和变电所地下室之间的沉降缝渗漏

主楼地下室与变电所地下室B1~B4每层楼板接头处都设有沉降缝,在地下室B3层楼板10 cm宽沉降缝处发生高压强漏水,水流很大,需从沉降缝处放入水泵抽排水,否则会影响地下室的使用。

1.3 地下室设备井上部6 m高砖混结构井壁渗漏

地下室设备井在地下埋深20 m处,下部14 m高防水混凝土井筒不漏水,上部6 m高砖混结构井壁(厚370 mm)出现严重渗漏水,水压很大,井底积水深度>60 cm。

1.4 地下B1层配电室顶板有裂缝渗漏

地下B1层配电室顶板有多次渗漏水,长此以往对地下室工作人员健康和设备寿命有较大损害,且存在安全隐患。

2 渗漏点查找

地下室B4层(最底层)外墙面及近外墙顶板严重潮湿、挂滴水珠,只能看到个别点和裂缝漏水,用水泵抽排底板积水,结构表面水用棉纱擦掉后,通过以下办法查找渗漏水原因。

2.1 撒干水泥法

在潮湿、渗漏水结构面上,撒上2~3 mm厚干水泥,覆盖潮湿结构面,可以通过观察干燥水泥变湿的过程判断渗漏水情况。干水泥变湿的过程出现圆水印表示此处为点渗漏水,干水泥变湿的过程呈现出线条状水印表示此处为缝渗漏水。依此方法,可以找出全部漏水点和漏水缝。

2.2 烘烤法

烘烤法能观察到微细裂缝和微孔洞渗水。采用200~500 W大灯泡烘烤渗漏水结构面,注意灯泡与墙面距离≥50 cm,如果距墙太近干燥时间短,结构面易出现裂缝,一般烘烤3~7 d后结构体表面可以变干。待墙面烤干后,观察干燥墙壁面变湿过程,出现圆点水印表示此处为点漏水,用粉笔留下记号;发现湿水是条形水印表示此处是施工缝或裂缝渗漏水,也用粉笔留下记号。

3 堵漏治理工艺

3.1 地下室B4层大面积渗漏水堵漏工艺

3.1.1 渗漏原因分析

地下室B4层外墙面渗漏水与外墙钢筋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有关,混凝土外墙面的蜂窝、麻面等处易形成点渗漏水,而温度变形易使混凝土冷缩后产生裂缝和增宽施工缝,产生渗漏水。查找资料可知,地下室B4层(最底层)混凝土在严寒季节施工,混凝土在运输、浇筑时受冻,加之温度变化大造成了混凝土缺陷,形成较多微裂缝和微孔,从而造成大面积漫渗。

3.1.2 渗漏治理

治理大面积渗漏水,首先对漏水点和漏水缝进行堵漏。对已查找出的渗漏点、漏水缝剔凿U型槽,剔槽深和宽均≥8 cm,用堵漏剂固定内径Φ10 mm透明加强塑料注浆管,并封槽。然后用手压泵对其进行灌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灌浆压力为0.3~0.6 MPa。

对漏水点、漏水缝堵漏结束后,仍发现墙面有大面积潮湿存在时,进行第2步渗漏治理。用电动打磨机(又称角磨机)打磨墙面至粗糙,在潮湿无明水情况下,涂刷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浓缩剂2遍,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底,涂层上不得有孔洞,其涂层厚度为0.8~1mm。对涂刷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浓缩剂后,长期潮湿不干的墙面,涂刷渗透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增效剂,或者通过烘烤加快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浓缩剂的渗透化学反应,促使墙面早日变干。

通过上述治理后,墙面还存在潮湿时,重复上述撒干水泥或烘烤检查新的渗漏点或渗漏线,再次重复上述堵漏方法,经过多次重复堵漏,最终达到对顽固渗漏水完全堵漏目的。

3.2 变形缝高压渗漏水治理工艺

地下室B3层地面楼板10 cm宽沉降缝高压渗漏水堵漏工艺见图1,治理步骤如下。

第1步堵漏治理:用电镐对漏水施工缝剔凿U型槽(见图1中图注6),槽深≤12 cm,槽宽≤10 cm,槽底铺棉纱≥2 cm厚;然后用速凝堵漏剂固定Φ10mm塑料注浆管并封槽,注浆管间距30~50 cm;用手压泵对其灌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灌浆压力0.3~0.6 MPa[1]。剔U型槽进行化学灌浆是密封性最好的堵漏方法之一,其缺点是抗渗压力低,在1.5 MPa以下。

第2步堵漏治理:用电锤装上Φ14 mm长钻头(钻头长度50 cm)在距渗漏水缝外15 cm位置打孔,钻孔倾斜于漏水缝并与漏水缝相交(见图1中图注5)。孔深应距离漏水缝表面20~30 cm,同边相邻钻孔间距为40 cm,在钻孔内固定注浆嘴,用高压泵对其进行灌浆堵漏,灌浆压力设为30~45 MPa。高压灌浆机能保证堵漏浆液在漏水缝和漏水点内灌注得更深和更满,这样,当结构发生新的收缩变形时也不会产生渗漏水。对沉降缝采取浅层堵漏和深层堵漏相结合的治理工艺,对处于高压渗漏水的施工缝堵漏具有较好的效果。

3.3 地下室设备井堵漏治理工艺

地下室设备井地下埋深20 m,其下部14 m高为防水混凝土井壁,未发生渗漏水;上部6 m高为砖混结构,红砖井壁大面积不停渗漏水。该地下室设备井原外部防水层为:水泥砂浆防水层+双层SBS防水卷材层。可以判断,在地下水长期浸泡中,该地下室设备井砖混结构部分由于抗渗强度不足造成渗漏水。对此,采用在红砖墙内侧面浇筑15 cm厚快硬防水钢筋混凝土进行堵漏(图2),具体治理步骤如下。

第1步:在砖墙上用冲击钻钻孔Φ12 mm,并固定膨胀螺丝Φ12 mm,膨胀螺丝纵横间距20 cm,绑扎双向Φ8~12 mm钢筋。第2步:支模板,高度为6.0m,每1.5 m留1道门子板,以方便进料和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第3步:浇筑快硬钢筋防水混凝土15 cm厚,应保证振捣密实。第4步:拆模,浇水养护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高度为6.0 m。

浇筑的钢筋防水混凝土虽然增加了砖混结构部位的抗渗强度,但由于地下水压高,防水混凝土墙的个别部位仍然出现了局部渗漏水。为此,对现浇15cm厚混凝土墙上的漏水点、漏水裂缝需进行治理。在漏水施工缝处剔凿U型槽,深度和宽度均≥8 cm,用堵漏剂固定注浆管,注浆管间距为30~50 cm,并用堵漏剂封槽。当所有水从注浆管流出时,对其灌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

此外,在砖混结构墙最低端采用冲击钻打孔Φ100 mm,把管径Φ≥25 mm的透明塑料管外端口用多层尼龙网绑扎(以防流砂发生)后,从钻孔插到井壁以外的回填土层内(≥10 cm);然后将塑料管和钻孔间的缝隙塞入棉纱,塞入深度为10 cm,塞入厚度≥5 cm,将内径为Φ10 mm的透明塑料注浆管插入该缝隙内,并用堵漏剂固定后封槽;当有水从注浆管流出时,灌注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封闭塑料管周围的孔隙。由于高压地下水作用,水从塑料管内自动流出,将水引到地下室排水井内排出,则红砖结构体不再漏水。

3.4 地下室B1层配电室渗漏治理工艺

3.4.1 渗漏原因分析

依据该配电室顶板的湿水痕迹,剔凿U型槽查找渗漏水。然而在剔槽的配电室顶板未找到渗漏水原因,只是发现顶板表面裂缝有湿水和滴水。对相邻房间漏水缝剔凿U型槽,结果发现缝内有漏水线,加深剔凿发现缝内有多层钢丝网,为后浇带支模钢板网。可以判断,这条缝内的渗漏水通过配电室隔墙流到配电室顶板,通过配电室顶板裂缝表面流动滴到配电柜上,形成渗漏水。

3.4.2 渗漏治理

治理时,把配电室以外的周围房间后浇带渗漏水施工缝剔凿成U型槽,剔槽深和宽为10 cm,把剔槽内见到的钢丝拔净,用水把剔槽清洗干净,在槽底铺20 mm棉纱,并铺展开薄壁塑料管壁将棉纱盖严。在塑料管壁上,首先用电钻打Φ14 mm孔,在孔内插入内径为Φ10 mm的注浆管,用水不漏固定好注浆管,并封槽。当所有水从注浆管流出时,对其灌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直至不再渗漏水。

4 结语

采用上述堵漏方法,对该大厦地下室进行治理,解决了地下室多年渗漏水无法解决的难题。该维修堵漏工程实施后至今效果显著,没有再出现渗漏水。

摘要:北京某大厦地下室存在多处渗漏水,首先通过撒干水泥法和烘烤法查找出渗漏处,然后针对不同漏水部位分析其原因,采用不同堵漏工艺进行治理。本文详细介绍了地下室外墙大面积渗水采用剔凿、灌浆,沉降缝渗漏采用二次灌浆,设备井渗漏采用浇筑防水混凝土后剔凿、灌浆的治理工艺。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剔凿,灌浆

参考文献

地下室渗漏防治及堵漏方法探讨 篇6

1) 因前期设计不周而造成地下室出现渗漏情况。很多设计者在整体建筑设计前期, 对于地下室的设计并没有做到标准化设计, 国家有关建筑施工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的伸缩缝隙的最大间距是20m到30m, 超过这个标准的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但实际中经常会发现实际工程中的墙, 一般都超过规定的标准, 也没有进行收缩变形的有关计算, 而且很多工程单位没有按照地下工程防水等级的国家标准, 进行防水层的设计, 所以这就很容易产生墙体收缩裂缝, 进而导致地下室出现渗漏问题。

2) 由于实际工程施工的原因, 而引起地下室的渗漏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很多工程单位所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往往不合格, 而且进行搭配时比例也不合理, 这就导致建筑的混凝土收缩增加, 进而开裂。还有在工程完工后, 没有进行细致的检查, 经常出现随意留设施工缝隙的现象, 而且也没有按照设计的实际要求进行相应施工留设后浇带。还有就是施工用的防水材料质量较差, 不能做到按相关规定进行防水施工。

2 常见地下室渗漏问题的种类以及防治措施

1) 墙根和底板交界处出现渗漏。把地面抹灰层和墙根剔掉15厘米到30厘米宽后, 发现两部分的交界地方有漏水点, 把该部分剃凿之后, 发现上部墙面的渗水情况有所好转, 这就说明墙面渗漏的大部分原因是墙根漏水所导致的。对于墙根出现渗漏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 已经完成的前一步振捣底板与墙根20厘米到30厘米高混凝土之间受牵连振动, 以至于墙根混凝土没有下沉, 而且底板混凝土因受振动而出现下沉, 这就会导致墙根处裂开缝隙。所以在进行振捣下部底板混凝土工作时, 不要把振动捣棒放在上部混凝土里面以及两部分混凝土的交界地方, 一定要保有一定距离, 而且要大于振捣棒振幅的距离, 以此避免已经振捣完的底板与墙根混凝土再次受到振捣。

2) 因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够而引起地下室渗漏。地下室出现渗漏问题的常见现象为外部地下水, 从地板外侧的钢筋保护层进入底板钢筋周围, 顺着钢筋的方向流向地下室内部。所以, 针对于这种情况, 在建筑地下室设计前期, 对于地板外侧以及外墙外侧的钢筋保护层一定要加厚, 施工单位在进行翻样、绑扎钢筋等工作时, 要采取负差, 以此来避免钢筋因为胀模而导致没有保护层的情况发生。

3) 因穿墙支模螺栓的处理方法不标准, 而造成地下室出现渗漏情况。由于外墙螺栓止水板的焊接不严密和穿墙螺栓在外墙面切割过程中留头过长, 并且外部抹砂浆的时候, 没有把钢筋头盖严, 尤其是钢筋头暴露在抹灰层外面, 在做防水时会穿破防水层, 并且会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化学腐蚀, 从而不断朝着内墙方向进行腐蚀进而造成漏水。

4) 因为外墙防水层做法不当而造成地下室出现渗漏问题。在开始外墙涂料防水之前, 一定要先抹水泥砂浆进行找平, 还要进行赶平压光。这是因为拆模之后的混凝土表面有很多水眼, 这是造成地下室渗漏的根本原因。如果只是找平, 但没有进行赶平压光, 那么在做涂料防水层后, 就会造成涂膜层的薄厚不平均, 表面出现孔眼。在进行填沙石工作时, 因为基础很深, 所以必须要用串筒, 而不能用车直接往槽坑里面翻到, 以避免砂石砸坏防水层以及保护层。

3 地下室出现渗漏后的堵漏方法

3.1 堵漏工作做不好的主要原因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对堵漏以及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掌握不深, 也不重视整体防水技术, 因此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在施工时不找漏水线和漏水点, 看到有缝隙漏水就在缝隙打眼灌砂浆, 看到墙面渗水就满墙打眼灌砂浆或者就是在墙面涂上涂料, 看到沉降缝漏水就剔凿填充刚性防水材料或者对其进行灌注热沥青来进行堵漏, 这些盲目打眼灌沙浆和盲目堵漏的最终结果是钻孔不进砂浆, 裂缝会继续漏水。没有做到把漏水点以及漏水线堵严, 以至于整个堵漏工作不成功。只是单纯的采用涂料在砂浆层以及混凝土表面刷涂料, 却忽略了不易看到的漏水线和漏水点的处理, 这样的堵漏治标不治本。必须把漏水点和漏水线以及漏水缝隙都堵好, 才能达到堵漏成功的目的。

3.2 合理的成功堵漏方法

要想做好地下室的堵漏工作, 就必须通过剔凿来找到漏水点和漏水线以及漏水缝隙, 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堵漏工作。对于已查出的漏水点漏水线, 要采取刚柔结合、外刚内柔的原则, 进行防堵, 主要指的是在内部要选用在水中能够灌浆、膨胀的柔性注浆防堵材料, 在进行外部防堵时, 要采用刚性高强堵漏剂。要注意正确的堵漏工作顺序:重点漏水埋管输水, 弱点漏水堵漏, 大面积渗水堵漏, 重点漏水灌注膨胀柔性液体防水材料。对预埋件周围的漏水防堵, 在剔凿出一定深度以后, 要采用无机渗透性刚性防水材料以及速凝剂堵漏。对于线管内部渗漏堵漏, 要先把内管壁的铁锈除去6厘米, 然后堵上速凝剂20毫米, 再堵上刚性渗透性防水材料20毫米, 最后再堵上速凝剂20毫米, 然后和管端对齐。

4 总结

综上所述, 地下室渗漏问题的防治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 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按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在施工中加强相应管理, 严格遵守施工规定, 在出现问题之后认真分析原因所在, 并且从源头上本质上加以控制。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地下室出现渗漏问题的可能性, 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也避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这对于人们正常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断飞速加快, 城市建筑也开始不断施工建设, 而在建筑设计中, 地下室工程变得越来越多, 随之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也日渐增多, 所以, 目前地下室的防渗防漏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有效防治地下室渗漏问题, 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作者就地下室经常出现的渗漏问题的具体情况, 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并提出几点地下室渗漏的具体防治措施, 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防治,堵漏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建华.卫生间的墙面防水与地面渗漏的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姜亚芹, 于义国.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渗漏的原因与防治[J].科技风, 2010.

[3]孙伟丰.有效防治建筑物外墙面渗漏的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地下室顶板渗漏产生的原因与预防 篇7

由于私家车越来越多, 车位满足情况和绿化率已经是政府规划中的重要指标, 也是购房者决定是否购房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车位数量和绿化率, 在地下室顶板上建造种植景观工程已经是普遍现场。但是, 有些工程因设计的不协调、施工的不规范, 使得地下室顶渗漏现象时有发生。顶板的渗漏, 轻则影响观感, 造成投诉, 重则直接影响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正常使用, 产生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地下室顶板的渗漏也是建筑工程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地下室顶板防渗漏已成为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研讨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以绍兴世茂E3地块项目地下室为例, 对地库顶板产生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项目简介

绍兴世茂E3地块总承包工程位于绍兴市区, 由三栋高层住宅楼 (26F) , 七栋高层住宅楼 (32F) , 三栋超高层住宅楼 (45F) , 2个独立地下车库 (地下一层) 及附属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226000m2。其地库建筑面积达28260m2。基础为筏板基础。地基一部分为山体岩石, 一部分为淤泥质土。山体岩石地基部分的桩基采用抗浮锚杆桩, 淤泥质土地基部分的桩基采用人工挖空灌注桩。混凝土强度C35P6。顶板厚度250mm, 顶板上覆土后进行绿化铺装。

3 可能使地库顶板发生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顶板出现渗漏, 该顶板必然存在贯穿性裂缝。外侧地下水经结构贯穿裂缝进入到顶板靠地库内一侧, 就出现了人们所看到的渗漏点。其中, 贯穿裂缝的存在是最主要的原因。贯穿裂缝, 不仅会影响渗水, 还会影响到结构安全, 是必须要避免的。所以, 对贯穿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可以很好地了解地库顶板为何会产生裂缝。

结构顶板贯穿裂缝的形成原因, 主要可分为: (1) 荷载超过了设计值产生裂缝。 (2) 结构沉降不均匀产生内应力形成裂缝。 (3) 混凝土收缩或温差收缩裂缝。

3.1 施工荷载大于设计承载力

现在的房地产项目, 为了保证车位数量, 地下室空间都非常大, 以至于地下室占地面积经常占了用地红线面积的80%以上, 使得现在的施工用场地是越来越小。

E3项目也有同样的情况。因此, 在上部主体施工阶段, 地下室顶板难以避免地作为了施工堆场、临时运输车道、吊装车位。以上施工荷载应充分考虑地下室顶板的设计承载力。最主要的有物料运输车、沙石水泥钢筋等物料堆场、大型起重设备荷载等。进过核算后, 如果超过地下室顶板设计承载力就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方案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审核确认。一般加固方案较为费时费力费钱, 只要现场情况允许, 都应当通过管理手段进行处理, 比如:进场内的物料车土方车不宜过重, 大型车辆将材料卸载到场地内地下室范围外的空地上, 然后用小型车辆接驳运输至指定区域;堆场内物料应分开堆放, 不得堆载过高;场地内临时道路借用设计中的消防道路位置, 该位置地库顶板在设计时已做相应加强, 可以避免周边一般顶板产生裂缝;尽早进行回土, 消防道路位置尽早进行塘渣回填, 回填后车辆的荷载可以被适当分散开;顶板覆土厚度小于设计覆土厚度。

3.2 结构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加载荷载

E3项目南面地库有一块区域因业主工期要求, 在完成结构砼浇筑10天后就进行回土作业。该区域顶板后期裂缝较多, 渗水明显。

结构顶板需要养护一段时间, 只有当结构板达到设计强度时才能在上方进行施工堆载或覆土, 否则极易产生裂缝。

3.3 后浇带的留设与施工不当

顶板后浇带的作用视设计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解决不同结构区块间的沉降差, 利用后浇带将本连在一起的不同结构区块临时分开, 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 完成大部分沉降量后 (50%以上) 再浇筑连接部分的混凝土。

另一种作用是减小温差收缩的影响, 新浇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收缩, 已建成的结构也会有热胀冷缩现象, 混凝土硬化收缩大部分会在1-2个月内完成, 而结构的热胀冷缩是长期的过程。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将在结构内部产生温差应力, 严重的温差应力将在结构内部产生温差裂缝。后浇带的留置可有效减少结构的收缩应力, 提高结构抗温度变化能力, 最大限度的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具体设计的后浇带为何种形式, 可依据设计要求的后浇带浇捣时间进行判断, 设计要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捣的后浇带一般解决沉降差型的后浇带, 否则需要解决温度差的后浇带。

本项目中, 岩石地基部分的地库沉降相对其他部位要小, 其周边需要留置解决沉降差型的后浇带。其余均为解决温度差的后浇带。

结构设计中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 施工时因严格依据设计要求留置。考虑温度原因设计的后浇带可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经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留置。后浇带留置距离一般为30-40米, 宽度700-1000mm为宜。后浇带的留置因考虑施工的方便, 因结合上部景观情况尽量避开水景、树木、大型硬景等容易产生漏水隐患或不利维修的部位。

后浇带的模板支撑因在结构大面施工时一并设置并保留到后浇带浇带并达到拆模条件后方可进行。浇捣后浇带时因处理后接缝并根据设计要求用膨胀混凝土并提高一个强度等级进行浇带。

根据施工经验, 后浇带接缝往往是地下室顶板渗漏水的主要部位, 后浇带根据设计需要而设置, 不易多设。

4 顶板防水卷材对渗漏的影响

地下室顶板防水首先是保证结构的自防水。确定不漏后进行防水材料施工。进一步阻止渗漏的产生。本项目主要采用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 柔韧性好、防水性能佳, 但其施工要求比较高, 铺贴卷材时基层必须干透、清洁, 表面平整、无硬块粉尘, 否则与基层粘结不密实, 容量裹入空气等原因容易造成鼓泡。还有就是防止防水层脱缝的现象, 对于合成高分子卷材屋面, 在卷材与卷材的搭接缝处, 出现开胶脱缝情况较为普遍。地下水会沿搭接缝的开胶脱缝处浸入找平层, 导致渗漏。

造成防水层脱缝的原因有: (1) 胶粘剂选用不当, 粘结力差; (2) 施工操作不认真, 胶粘剂涂刷不均匀或漏涂; (3) 卷材搭接面处理不干净; (4) 卷材间空气排除不净, 滚压不实; (5) 涂刷胶粘剂后, 粘贴间隔时间掌握不好; (6) 所有胶粘剂耐水浸泡性差, 当有积水浸泡防水层, 使粘结强度降低而开缝; (7) 一些合成高分子卷材在高温状况下变形较大, 如果接缝粘合不牢, 也会将搭接缝拉开。

要切实做好防水卷材施工, 就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组织施工, 使用合格的防水材料, 加强过程监控, 科学管理, 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这是防止地下室顶板渗漏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步骤。

5 顶板上方积水

由于雨水、浇灌用水、水景的水、雨污管漏水, 都会下渗, 并有可能因无法继续排出而形成地下积水, 积水会加速防水卷材的老化和霉烂, 破坏防水层的效果, 引起渗水。因此及时排出地下室顶板上方的积水十分重要。

顶板的排水系统着重从地下室顶板的找坡、疏水层以及滤水层考虑, 使顶板面不至于长期处于积水状态。E3项目采用防水卷材保护砼找坡、上铺疏水板和陶粒排水层相结合的方式排水。

6 结束语

上一篇:代建制与工程项目管理下一篇:报纸广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