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变形缝

2024-05-23

地下室变形缝(共7篇)

地下室变形缝 篇1

采用传统止水带处理地下室变形缝,至少已沿用了半个世纪。受材料及工法所限,若存在长期压力水的作用,地下室变形缝采用传统止水带处理而无渗漏者,极少见。治理后,大部分变形缝可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带病工作”,但渗漏隐患始终存在。

1 采用传统止水带的地下室变形缝渗漏原因分析

地下室变形缝防水采用传统止水带,无论是中置式、外贴式还是可卸式,材质上无论是PVC、橡胶还是金属,其工作原理基本上都是靠重力或螺栓的压制、机械的咬合力把防水材料压迫在混凝土、预埋钢板上,或者说把混凝土压迫在防水材料(包括钢边止水带)上,以增加渗水阻力、阻止水的通过或延长渗水路径。

由于橡胶、塑料、钢板等材料并不能与混凝土形成无缝粘合,因此抵御不住持续作用的压力水渗透。实际上,由于混凝土的水化收缩,在混凝土和止水带的接触面上是存在缝隙的。这便是导致防水失败的关键因素。此外,施工操作技术及止水带的现场粘接技术,长期以来都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是验收前后就存在较大渗漏的主要原因。

操作不便,主要包括中置式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位移、撕裂、变形及水平止水带带下混凝土的空虚不实,也会导致渗漏。外贴式止水带在顶板处,因“压迫”不易形成,常被转换为中置式,使转角处形成通缝,若与其他缺陷叠加,很容易使防水失败。

遇水膨胀类止水材料,也是采用“压迫”原理,但它只适用于施工缝,不应在变形缝中采用。虽在一些堵漏方案中,也有人用,但前提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将其封闭在缝中———这会使缝失去变形功能。即使条件允许,膨胀条也会因水压的变化,造成在一段时间内的失败。因此,这种材料不在本文中讨论。

2 地下室变形缝防水新的解决方案

采用新式密封止水带,可将“压迫”转变为“密封”,从根本上改善止水效果。

2.1 粘固密封止水带

该止水带依赖于新型橡塑弹性体及专用高强耐水粘合剂(环氧灰浆),形成粘固密封止水,因可在地下室室内施工与安装,故称内作式。内作式可置于缝表面,粘固安装,暂称其为外贴内作(采用U型止水带)。如置于缝内部者,粘固于缝内,暂称其为内置内作(采用M型止水带)。

2.1.1 U型止水带

图1所示为U型止水带(简称U型带),用外贴法施工。

U型带的设计,考虑了在压力水作用下,其变形受力,从控制止水带的剥离强度转换为控制拉伸剪切强度,从而使得止水带和密封胶这两种材料的特性均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止水带的粘贴分两步进行:先在混凝土粘贴区涂刷水性高渗透环氧树脂,封固基面,然后放置止水带。在止水带与基面之间,用胶枪注入粘合剂,粘合剂不得空缺与中断。压住止水带,保持接触压力。为克服粘合剂工作性差的缺点,施铺时,先用双面胶带封闭止水带两端,并定位,其详细工法参阅《特种改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在建筑防水中的应用》[1]。

U型带暂设两种规格,分别用于缝宽20~30 mm及30~50 mm。

由于该止水带在室内安装,因此其也适用于地下工程变形缝的止水堵漏[2]。

2.1.2 M型止水带

图2所示为M型止水带(简称M型带),适用于缝内安装,也是用粘合剂粘固密封。M型带适用于缝较宽的工程(50~70 mm)。

粘贴步骤如下:先在清理合格的混凝土粘贴区涂刷高渗透水性环氧树脂,封固基面。然后将止水带整体推进变形缝内,带底深度不宜超过200 mm。用带有一宽度的薄板,将止水带压离缝壁,并用长嘴胶枪将粘合剂(环氧灰浆)注入。熟练工人可沿缝纵向边移动薄板,边注粘合剂。连续注胶的好处是容易保证密封质量(图3)。重复此操作,粘贴缝另一侧,全过程简洁方便。下道工序,比如缝面其他构造层,可在作简单盖板保护,并待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地下室变形缝的宽度,一般不宜超过30 mm,但许多设计,随意将缝宽扩至50 mm以上,使止水带承受的水压力大大超过止水带的设计标准,M型止水带的设计,只为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支持宽缝设计。M型止水带实际应用中,建议附加盖缝装置,如图2所示。

2.2 湿粘贴密封止水带

该止水带可采用新型橡塑弹性体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传统PVC材料。

其基本设计原理是:采用反应型湿粘贴橡胶片材,用专用高强耐水粘合剂将其预粘贴在止水带两翼上下,湿粘贴层朝外(图4)。浇筑混凝土后,湿粘贴层与混凝土中碱性物质反应,形成密封粘接。

该止水带也可以按外贴式制作,但优势不强,因此还是以中置埋设为主,其埋设工法与传统中置式止水带相近(带与带在现场粘接,分强度粘接与密封粘接,另详专文)。

3 止水新材料性能指标

上述新式密封止水带应用系统由PVC-丁腈共混橡塑弹性体止水带及特种环氧灰浆构成。

3.1 PVC-丁腈共混橡塑弹性体

普通PVC材料存在耐热性、耐寒性、耐久性差以及弹性不足等缺点,加上增塑剂易迁移,普通PVC材料实际应用中存在弹性下降、变硬、变脆而老化的问题。

高聚合度的PVC分子链团的结晶相高,分子量的增大使无规分子链间的缠绕点增多,大分子链滑移困难,因而其性能大大超过普通PVC材料。

丁腈橡胶柔软,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其缺点是耐低温性差、耐臭氧性差。

高聚合度的PVC通过与丁腈橡胶共混,成功地解决了增塑剂迁移和耐老化的问题。共混胶的拉伸强度大、延伸率高,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耐候性、耐油性、耐寒性、耐臭氧性、耐热性、耐溶剂性。其使用寿命比一般橡胶止水带高3~5倍。

PVC-丁腈共混橡塑弹性体止水材料技术指标按照GB18173.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执行。

3.2 特种高强耐水粘合剂(环氧灰浆)

该粘合剂是专为防水工程设计,可在湿基面上使用,与止水带寿命相当。其主要性能指标超过行业标准数倍至十几倍[1]。

摘要:分析了地下室变形缝传统止水带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式密封止水带技术,包括粘固密封止水带和湿粘贴密封止水带。前者又可分外贴内作及内置内作两种类型。

关键词:地下变形缝,止水带,粘固密封,湿粘贴密封

参考文献

[1]吴兆圣.特种改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在建筑防水中的应用[C]//全国第十二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0.

[2]张道真.地下室变形缝堵漏新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0(21):4-7.

浅谈地下车站变形缝设置 篇2

1 地下车站结构变形缝设置的规定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10.6中写到由于车站主体重量一般小于被挖土体的重量, 对主体结构来说, 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沉降缝, 讨论的主要是减少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收缩所产生裂缝而设置的伸缩缝 (温度缝) ,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中规定明挖结构伸缩缝的设置方法中写到, 车站主体伸缩缝的间距控制在30~40m, 可以较好的释放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纵向应力, 但对施工的工艺要求较高, 容易造成渗水等问题, 且在断缝两端宜做成双柱或调整柱距, 对车站建筑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2 辅助措施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中强调, 在特殊情况下, 伸缩缝间距加大, 必须采取其他的辅助措施, 如:设置后浇带, 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与设置膨胀加强带, 设置诱导缝等方法。

2.1 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收缩问题, 并不能解决季节温差 (湿差) 所产生的温度应力问题, 同时, 新老混凝土的界面处理也是薄弱区, 很难保证其它混凝土不发生开裂、渗水。

2.2 诱导缝

诱导缝是采取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 人为减少某部位的截面积, 结构收缩时应力集中在该处, 保护其余部位的完整性。当结构变形、内应力增大时, 诱导缝将首先开裂, 即将结构开裂“诱导”到设置的诱导缝处张开, 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因此而避免或减少开裂和渗水。例如:上海地铁建设中, 采用诱导缝的方法释放地铁车站的纵向内力, 同时, 控制车站的纵向变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海地铁诱导缝的间距约为24m, 中间不再设置横向施工缝。

2.3 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补偿收缩混凝土就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膨胀剂 (例如, UEA 或TMS 膨胀剂) , 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一是通过混凝土产生适量膨胀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进而减少结构因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二是延长产生结构收缩的时间, 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供增长的时间, 从而减少收缩裂缝。

2.4 使用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能防止混凝土的塑性开裂, 并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 可防止或缩小裂缝的形成, 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抗裂性。

3 车站变形缝间距的计算

实际的工程中, 发现在有些结构变形缝满足规范规定, 甚至小于规定还产生了严重的裂缝, 而另外一些结构远远的超过规定却没有开裂, 原因就是就是规范把结构长度当成的控制开裂的唯一因素。根据《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书中推导的合理布置变形缝的公式, 对某地下车站变形缝的间距进行计算。

3.1 地下车站情况

该地下车站长465m, 宽度为20.7m。车站结构采用C30S8 抗渗混凝土, 构造配筋率为0.4%, 施工季节为秋季, 土内最大温差假定为10℃。

3.2 计算过程

3.2.1 收缩量:Sd (t) 计算

Sd (t) =3.24×10-4 (1-e-0.01t) m1m2m3…mn

式中:m1m2m3…mn——为各种因素影响系数。

水泥品种m1=1.00;水泥细度m2=1.00;骨料m3=1.00;水灰比m4=1.10;水泥浆量m5=1;养护时间m6=0.93;环境相对湿度m7=0.7 (相对适度W=79%) ;水力半径系数m8=0.76;捣实系数m9=1;配筋m10=1。

Sd (t) =3.24×10-4 (1-2.72-0.01×90) ×1.1×0.93×0.7×0.76=0.96×10-4

3.2.2 收缩当量温差:Ty计算

收缩当量温差:

Ty=Sd (t) /α=0.96×10-4/ (10×10-6) =9.6℃

3.2.3 总降温差:T计算

T=TB+Ty=10+9.6=19.6℃

3.2.4 混凝土的弹性极限拉伸的计算

εpa=0.5Rf (1+p/d) ×10-4=0.5×2× (1+0.4/1.8) ×10-4=1.22×10-4 (考虑配筋影响)

εpa=2×εpa=1.22×10-4×2=2.44×10-4 (考虑徐变的影响)

3.2.5 变形缝间距[L]的计算

[L]=1.5 (H×E/Cx) 1/2×{arcch[|αT |/ (|αT |-εp) ]}=1.5× (800×3.0×10-4/0.01) 1/2×{arcch[|1.96×10-4|/ (|1.96×10-4|-2.44×10-4) ]}

Cx随地基的变形模量增加而增大, 随地基的塑性变形增加而减小, 随水平位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地基对结构反力的增加而增大。对于Cx目前要精确地加以定量尚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主要是参考土壤动力学、抗滑稳定试验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统计资料, Cx取值为:

软粘土:0.01~0.03N/mm3;

砂质粘土:0.03~0.06N/mm3;

坚硬粘土:0.06~0.1N/mm3;

风化岩石和低级别素混凝土:0.6~0.1N/mm3;

C10以上的配筋混凝土:1.0~1.5N/mm3, 本站取0.01 N/mm3。

由式中可以看出:

由于αT=1.96×10-4<εp=2.44×10-4, 即αT-εp<0, 分析式中分母是负值, 在数学上不成立, 当温差增加到24.4°的时候, 自由变形等于极限拉伸, 则[L]趋于无穷大, 也就是材料结构拉伸能完全满足全约束变形需要, 则任意长度可以不留伸缩缝, 所以, 在满足前面假定的条件下, 任意长度可不留变形缝。但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预制的因素, 车站结构应适当布置变形缝, 在车站公共区长度内采用后浇带等工程措施。可在存车线等不影响建筑布置的区域设置变形缝。

4 结论与建议

为了减少裂缝的产生, 地下车站应设置变形缝, 变形缝的间距应结合根据由于围岩条件、结构形式与构造、构件施作顺序等的不同计算出的间距参照实际经验得出, 再结合增加变形缝间距的措施, 合理的布置变形缝, 使地下车站的设计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惠云玲.工程结构裂缝诊治技术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7.

[5]韩素芳, 耿维恕.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 (第2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6]张雄.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丁大钧.现代混凝土结构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地下室变形缝 篇3

佛山怡翠玫瑰园小区地下室顶板以上为组团式高层商住楼,地下室一层,为整合一体形式,并联通各组团单元。地下室底板面为-5 m,平面面积约30 000 m2,变形缝长1 300 m。2009年6月,地下室变形缝多处渗漏,积水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对该变形缝多次进行止水堵漏,但效果都不理想。

2 堵漏设计方案的选用

2.1 地下工程变形缝常用堵漏止水技术类型

1)充气膨胀密实法

将充气膨胀式橡胶止水条安装在变形缝内,采用专用环氧树脂粘结剂粘贴橡胶止水条,然后对橡胶止水条进行充气。橡胶止水条由于充气膨胀而产生预压力,使得橡胶止水条两侧的粘结剂能充分紧贴缝壁,待粘结剂固化成型后,整个橡胶止水条安装系统就可达到密实止漏的目的。

2)表面粘贴法

采用特殊粘结剂,将聚氯乙烯卷材粘贴在变形缝顶两侧200~300 mm部位,待粘结卷材的粘结剂固化后,即可对抗缝体内部的地下水。

3)填充密实法

将缓膨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填在变形缝体内。当缝体中的水浸泡橡胶止水条时,橡胶止水条产生膨胀,从而与缝壁紧贴密实,达到止漏的目的。

4)灌浆堵漏法

采用发泡聚氨酯、丙凝等化学注浆材料,对变形缝进行加压灌注。注浆材料遇水会膨胀,发生固化反应,可起到止水堵漏的目的。

2.2 各技术类型分析对比

2.2.1 各技术类型应用性能对比

各技术类型应用性能对比见表1。

2.2.2 各技术类型分析

1)充气膨胀密实法:

能满足较大变形的各类建筑、构筑物变形缝的止水堵漏,可长期抵御较大水头压力;使用周期长,环境适应性好,可以超长距离连续驳接施工,且接头灵活多变可满足各种复杂情况;应用广泛,可在住宅、公路、桥梁、码头等新建或维修变形缝工程中应用。

2)表面粘贴法:

可满足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止水堵漏要求;能适应复杂的施工环境,对曲线或曲面部位也能很好地适应;施工简易,维修容易。不太适合水头较大的地下建筑的止水堵漏。

3)填充密实法:

可满足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止水堵漏要求;对建筑结构的变形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对曲线或曲面部位也能很好地适应。对复杂体型、多向分支的变形缝适应较差,且不适合连续长向施工;对施工的工艺要求较高,维修麻烦。

4)灌浆堵漏法:

适用于低水头、建筑结构稳定或变形较小的渗漏水情况;施工灵活简易。可能需要二次或多次灌浆方可实现止水堵漏,工程效果也需中长期观察。

2.3 堵漏方案的确定

本工程地下室变形缝有3个主要特点:(1)变形缝纵横交错,存在大量双柱、四柱,以及平面转角、十字、三岔等复杂接头情况;(2)地下室局部区域不在同一平面,变形缝不仅有平面设置,还有立面连通,增大了整治难度;(3)变形缝渗漏点漏水速度约为0.8~1 L/min,且一条缝体有多处渗漏点。根据工程特点,经多次论证,决定采用充气膨胀密实法作为主要整治技术方案。

3 充气膨胀密实法介绍

3.1 材料介绍

充气膨胀式橡胶止水条由优质氯丁橡胶制作而成,通过充气膨胀及特制的环氧树脂粘结剂安装到位。橡胶止水条正确安装后,与变形缝的缝隙侧面完全粘结紧密,在建筑物周期伸缩运动或沉降发展中,不会出现脱落、突出、滑移等情况。

充气膨胀式橡胶止水条有多种型号,可适应不同缝宽尺寸的变形缝,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要求。本工程采用具有±50%位移能力的“W”型40 mm宽的橡胶止水条,与之相配套的材料有:环氧树脂粘结剂、胶条接合胶水、封堵胶板、通气软管等。“W”型40 mm宽的橡胶止水条较适用于位移活动活跃的工程部位,安装构造见图1。

3.2 充气膨胀密实法的特点

充气膨胀密实法止水堵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充气膨胀式橡胶止水条,经久耐用,能较好地抵抗臭氧、风蚀、油脂和大多数化学物质的侵害。

2)安装到位后,不仅能防水密封,同时还能适应建筑物结构三维方位的位移和旋转,包括水平移动、旋转、纵向剪切和横向剪切等。施工前,可根据工程项目的现场特点和要求,对橡胶止水条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改变,将其制成如“┌、⊥、┼、Y、Z”等形状的交叉接头(图2)。多样化的交叉接头可实现多转折、带水压情况下变形缝的背面防水堵漏。

3)该型号橡胶止水条单节长度最大可达150 m,驳接后可满足现场实际长度要求。

4)设计合理的橡胶止水条密封系统,可有效缩短施工期限,提高施工效率,从而使建筑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使用。

5)橡胶止水条两旁特有的侧棱,可使环氧树脂粘结剂的表面粘结区域增大(图3)。通过充气膨胀和环氧树脂粘结剂密封,橡胶条止水条外表面与缝隙表面可达到100%的密封粘结。

6)环氧树脂粘结剂为双组分无溶剂、无流挂型。经防渗水性能测试,该环氧树脂粘结剂在混凝土接缝中可承受30~55 m的水位差,能保持良好的防渗性能。

3.3 主要材料性能指标

充气膨胀式橡胶止水条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环氧树脂粘结剂主要性能指标见表3。

4 施工工艺

4.1 基面处理

1)对渗(涌)水严重的变形缝,采用局部灌浆堵漏和引流疏导的方法,进行临时止(导)水,以减小流量过大的地下水对施工缝体的影响,确保变形缝处于干净、临时无水浸泡的状态(图4)。

2)缝壁的混凝土应具有C20以上的强度,强度不足的部分应剔除并进行修复。裂缝的深度及宽度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标示的要求。否则,缝壁必须根据设计图进行调整或安装角钢使其达到要求。

3)为防止混凝土边角破碎,缝隙的侧面边缘应剔切成斜面,以免安装橡胶止水条时因拖动而产生混凝土小碎片及细屑。

4)对缝壁两侧的凹陷、大气孔洞、蜂窝等各种缺陷,采用环氧乳液水泥胶进行嵌实修平,确保缝壁平行无破损、缝隙开口尺寸一致。

5)为了形成粗糙且没有杂质的混凝土侧面,对缝壁表面应采用砂轮圆盘进行打磨,并用洁净空气吹去缝隙开口处的灰尘(图5),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处理后的变形缝部位应无积水,干净、干燥,没有任何油脂、油漆、锈迹、结晶物等缝体杂质。

4.2 橡胶止水条的制备

4.2.1 工具及辅料

施工所用工具及辅料见表4。

4.2.2 橡胶止水条的制作

1)切割

根据变形缝的长度,采用切割刀(手工锯)并配合造型锯槽切割橡胶条(图6)。橡胶条的末端应切成用于连接的45°弯角,或用于密封的90°角。切割之前让橡胶条处于松弛状态,切口应准确、平顺。

2)打磨

采用角磨机及砂轮对橡胶止水条的切口部位进行仔细打磨(图7),确保每个连接面都光滑、平整,并用干净棉纱和丙酮擦拭,做到表面无粉尘。打磨不合格可能会造成密封不良、无法保持空气压力而影响到橡胶止水条的安装质量。

3)接合

先将橡胶止水条的一个连接面涂上胶条接合胶水,仔细调整另一连接面,确保橡胶条没有出现扭曲或变形,然后进行粘结并压紧,并在端头粘贴封堵胶板(开通气小孔)及通气软管(图8)。

4)检验

在橡胶止水条框架制作完成30 min后,对橡胶止水条进行充气并进行接头密封测试。如连接部位没有出现漏气现象,就可以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修复

如果测试时发现橡胶止水条存在漏气现象,应立即进行修复。先用小刀将橡胶止水条的漏气部位割开,将已凝固的接合胶水刮掉,然后重新涂抹胶水进行粘结,并再次进行密封测试,直到不再出现漏气现象为止。

4.3 橡胶止水条的安装

1)先用丙酮擦拭变形缝的缝壁两侧,然后将环氧树脂粘结剂均匀涂在缝壁两侧(图9)。涂抹粘结剂的厚度应为1.5~3 mm,深度应与橡胶止水条的齿形区域深度相等,涂刷应饱满、不漏涂。

2)将环氧树脂粘结剂涂抹在橡胶止水条两侧的齿形区域,涂抹应饱满、连续(图10)。

3)采用夹具将橡胶止水条仔细放在变形缝内,注意必须放置在缝壁两侧涂胶的范围内,同时要求橡胶止水条低于变形缝混凝土顶部约3 mm(图11)。

4)待橡胶止水条准确放入变形缝内后,对其进行充气。首先,通过气泵和进气管对橡胶止水条进行充气,然后塞住充气管保持气压(气压应在0.10~0.15MPa之间)约24 h(图12)。对橡胶止水条充气时,注意不要过度充气,以免橡胶止水条膨胀过度,挤出缝壁。

5)采用清洁剂将橡胶止水条顶部及缝壁混凝土顶部擦干净,并清理现场。待橡胶止水条保压期过后,打开气阀排气。

4.4 验收

将独立单跨(或每部分)缝体进行封闭,对其进行注水试压试验。恒压0.3 MPa、24 h后,观察变形缝体接驳部位、缝壁与橡胶条、橡胶条自身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

5 结语

浅谈建筑变形缝的构造 篇4

在建筑物因昼夜温差、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而可能引起结构破坏变形的敏感部位或其它必要的部位, 预先设缝将整个建筑物沿全高断开, 令断开后建筑物的各部分成为独立的单元, 或者是划分为简单、规则、均一的段, 并令各段之间的缝达到一定的宽度, 以能够适应变形的需要。根据变形缝产生的原因, 相应设置的缝有伸缩缝 (温度缝) 、沉降缝、防震缝。

2 变形缝构造的要求

2.1 伸缩缝

1) 设制条件:根据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保温或隔热层来考虑。如下图:

2) 构造要求

(1) 基础可不断开;

(2) 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3) 缝宽:缝宽一般为20~30mm。

2.2 沉降缝

防止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破坏而设置的缝隙。沉降缝把建筑物分成若干个整体刚度较好, 自成沉降体系的结构单元, 以适应不均匀的沉降。

1) 设置条件

(1) 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大、连接部位比较薄弱;

(2) 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层数相差两层以上或层高相差超过10m;

(3) 建筑物相邻部位荷载差异较大;

(4) 建筑物相邻部位结构类型不同;

(5) 地基土压缩性有明显差异处;

(6) 房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7) 房屋分期建造的交接处。

2) 构造要求 (1) 断开部位: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 (2) 设缝位置。

3) 沉降缝的宽度

一般地基的建筑物高度H<5m, 沉降缝宽度为30mm;建筑物高度H=5~10m, 沉降缝宽度为50 mm;建筑物高度H=10~15m, 沉降缝宽度为70 mm;软弱地基建筑物高度为2~3层, 沉降缝宽度50~80mm;建筑物高度为4~5层, 沉降缝宽度80~120mm;

建筑物高度为5层以上, 沉降缝宽度>120 mm;湿陷性黄土地基建筑物高度0, 沉降缝宽度≥30~70 mm。

2.3 抗震缝

针对地震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引起建筑物结构断裂, 发生破坏的部位而设置的缝。

对于设计烈度在7~9度的地震区, 当房屋体型比较复杂时, 必须将房屋分成几个体型比较规则的结构单元, 以利于抗震。抗震缝将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1) 设置条件

(1) 建筑平面复杂, 有较大突出部分时;

(2) 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以上时;

(3) 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4) 建筑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质量相差较大时。

2) 构造要求

(1) 基础以上断开, 基础可不断开;

(2) 缝的两侧设置墙体或双柱或, 一柱一墙, 使各部分封闭并具有较好的刚度;

(3) 防震缝应同伸缩缝和沉降缝协调布置, 做到一缝多用。

3) 缝宽

在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度不超过15m时, 可采用70mm;

(2) 当高度超过15m时, 按不同设防烈度增加缝宽:

6度地区, 建筑每增加5m, 缝宽增加20mm;

7度地区, 建筑每增加4m, 缝宽增加20mm;

8度地区, 建筑每增加3m, 缝宽增加20mm;

9度地区, 建筑每增加2m, 缝宽增加20mm。

框架-剪力墙结构, 取上述值的50%, 且均不宜小于70mm。

抗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 宜按较大一侧确定缝宽。

3 变形缝构造

所选择的盖缝板的形式必须能够符合所属变形缝类别的变形需要;所选择的盖缝板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必须能够符合变形缝所在部位的其它功能需要, 如防水、防火、美观等。

在变形缝内部应当用具有自防水功能的柔性材料来塞缝, 例如挤塑型聚苯板、沥青麻丝、橡胶条等, 以防止热桥的产生。

3.1 楼地层变形缝

楼地层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应与墙体变形缝一致。其构造特点为方便行走、防火和防止灰尘下落, 卫生间等有水环境还应考虑防水处理。

楼地层的变形缝内常填塞具有弹性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橡胶塑料类调节片。上铺与地面材料相同的活动盖板、金属板或橡胶片等。

顶棚变形缝可用木板、金属板或其它吊顶材料覆盖, 但构造上应注意不能影响结构的变形;若是沉降缝, 则应将盖板固定于沉降较大的一侧。

3.2 屋顶变形缝

屋顶变形缝在构造上主要应解决好防水、保温等问题。屋顶变形缝一般设于建筑物的高低错落处。

缝口用镀锌铁皮、铝板、或砼板覆盖。盖板的形式和构造应满足两侧结构自由变形的要求。

寒冷地区为了加强变形缝处的保温, 缝中填沥青麻丝、岩棉、泡沫塑料等保温材料。

3.3 基础变形缝

常见的沉降缝处基础的处理方案有双墙基础方案、单墙基础方案交叉式、和悬挑式几种。

1) 双墙基础方案

双墙双条形基础且地面以上独立的结构单元都有封闭连续的纵横墙, 结构空间刚度大, 但基础偏心受力, 并在沉降时相互影响。

2) 设双墙挑梁基础:特点是保证一侧墙下条形基础正常受压, 另一侧采用纵向墙悬挑梁, 梁上架设横向托墙梁, 再做横墙。这种方案适合于基础埋深相差较大或新旧建筑相毗邻的情况。

3) 单墙基础方案

单墙基础方案也叫挑梁式方案, 即两侧墙体均为正常均匀受压条形基础。两基础之间互不影响, 用上部结构出挑来实现变形缝的要求宽度。这种方案适合于新旧建筑相毗连的情况。处理时应注意旧建筑与新建筑的沉降不同对楼地面标高的影响, 一般要计算新建筑的预计沉降量。

4 结论

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的技术研究 篇5

1 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的现状

在高层建筑中运中变形缝施工技术, 就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损坏或者坍塌, 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不良后果。很多的不定因素, 都会对建筑内部结构造成巨大的影响, 例如温度的变化, 地基的不确定性变化, 最严重的就是地震的发生, 如果没有很好的处理, 造成的可怕后果不敢想象。而通过运用变形缝技术, 就是提前在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 合理的设置一些缝宽在70至100毫米的变形缝。这就足以保证高层建筑有足够的宽度和厚度进行变形, 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不受到威胁。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 变形缝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

2 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的种类

2.1 伸缩缝

伸缩缝也可以称作为温度缝。运用此项技术, 可以防止高层建筑在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下, 内部材料热胀冷缩导致变形这种现象的发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此项技术, 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从而避免高层建筑造成破坏。伸缩缝的作用不止于此, 还可以分隔建筑, 将比较常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比较短小的, 各自独立, 这种方法也可以防止高层建筑在气候差异变化, 所带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 还应当每隔一定的长度就设置一条伸缩缝, 达到保护所有建筑构件的目的, 这对整个建筑的整体结构都做到了有效的保障。伸缩缝的最佳间距是60m, 宽度在20至30mm。

2.2 沉降缝

沉降缝也就是指, 防止建筑物在受到地基土层的差异性变化, 或者与相邻建筑物在高度、结构形式和荷载之间的差异等方面的影响, 而设置的一种变形缝。这种差异性非常容易就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 最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高层建筑物的某个部位出现位移, 使建筑物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为了防止这种不均匀的沉降或者位移现象的发生, 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条垂直缝, 通过对建筑物的刚度了解, 可以将其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做到各自部分都能自由沉降。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mm至120mm, 施工单位可以根据不同建筑的地基情况与高度情况, 改变宽度。与伸缩缝不同的是, 沉降缝可以将整个建筑物的结构, 从基础部分到顶楼部分全部断开。

2.3 防震缝

防震缝主要是防止发生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应用防震缝技术, 可以将凌乱复杂的结构, 不规则的形状分成简单有规则, 容易使用的结构单元。通过此项技术的应该, 有效的降低了建筑在地震中的损坏, 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通常采用双墙双柱的原则来设置防震缝。通过分析表明, 条例中的规定的防震缝宽度,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 还是有可能发生撞击, 但是, 如果防震缝的宽度太大, 对于建筑的设计也带来了挑战。所以防震缝的尺寸最小的控制范围是50至100mm。

3 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伸缩缝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 建筑人员利用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点, 在不同温度下可以相应的变形, 从而达到凝固的效果。但是, 这种情况也有潜在的威胁, 假使混凝土变形的力, 一旦超出束缚, 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限度, 建筑物的底部和顶部就会出现裂痕。通常通过设置两墙设置模式或者两柱构造, 断开建筑物顶面和基础之间的构造, 从而在基础上形成独立的温度变化区间。但是太多不确定条件的存在, 伸缩缝的技术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 所以可以运用新的施工方法, 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

(1) 建筑物的顶部最容易受到太阳光的照射, 但是连接建筑物顶层、山墙与内纵墙之间也不能避免。所以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同时, 建筑单位可以增加这些部分的配筋分布, 从而减少建筑物因温度变化遭受的损害。

(2) 建筑单位可以通过采用质量好的隔热材料, 或者采取架空通风屋的设置, 在整体构造上采取措施, 来减少温度的应力变化。在应对温度的差异变化, 也是很有效的一种办法。

(3)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 顶端与底端受到阳光照射不同, 而造成温度的巨大差异, 可以人为的在建筑物局部设置伸缩缝, 这种伸缩缝必须不能超出一定的限度, 最好控制在10m之间。

3.2 沉降缝的应用

高层建筑肯定不会单独存在的, 旁边还有设置相应的裙房, 由于建筑高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这就很轻松就造成了重力差。同时, 在设置沉降缝的时候, 也一定要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设计。地下室的存在, 对于沉降缝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困难,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1) 合理的设置桩基, 建筑单位可以在基岩上设置桩基, 可以有效的减少沉降量, 降低沉降差。另外, 还可以选择密度大、压缩性小的地基, 保证封土的缝隙。

(2) 主楼和裙楼高度的差异性, 这就需要建筑单位在施工的时候, 分开施工, 埋深程度和地基的地质的要求也有一定不同。同时, 还有明确先后顺序, 对建筑物的主体部分施工之后, 才可以进行裙房部分的施工。通过这样的措施, 可以达到两者的沉降最大限度的接近。

(3) 为了保证主体建筑与裙房在沉降方面的相同, 可以在支撑作用相对来说较弱的悬挑上建立裙房。另外, 为了避免整体建筑的承压失衡, 建筑单位不允许在独立沉降的建筑之间设立支梁。

3.3 防震缝的应用

作为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震缝的应用, 极大的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通常来讲,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各部分质量、强度还有高度的不同, 这使得地震来临的时候, 高层建筑物难以抵抗地震的破坏力, 建筑物就会发生震动和扭曲, 严重会导致坍塌。所以, 需要设置防震缝来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系数。

(1) 建筑单位假使不设置防震缝, 那就必须精准无误的分析建筑的抗震能力, 找出容易受到损失的部位, 通过可行的办法, 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增加肢体建筑部位的配筋数量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

(2) 如果某些建筑材料的形态复杂时, 而导致无法设立防震缝, 这就需要对主体结构进行加强处理, 加强整个建筑的坚固耐久程度。

(3) 通过对整个高层建筑的高度分析, 才可以设置防震缝, 另外还要对整体建筑的构造和连接进行加强。

4 总结

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多, 缝隙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施工技术只有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才会更加得心应手。高层建筑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安全。变形缝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 已经越来越多的普遍起来。建筑工人对变形缝技术的掌握程度, 是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单位只有合理运用技术, 不断总结创新,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 才能变形缝技术与高层建筑两者的完美结合。

摘要:近些年,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展, 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这对高层建筑的结构方面, 以及施工技术方面, 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为了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 避免出现变形等问题, 这就需要熟练的掌握变形缝技术。变形缝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 必须做到更加完善此技术, 在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 创新。

关键词: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技术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庆峰.建筑变形缝施工的创新作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3 (1) .

[2]赵云科, 王利杰.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新技术要点探析[J].江西建材, 2014, 1 (3) :16-18.

浅谈地下室底板、外墙防裂缝措施 篇6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综合楼工程为框-剪结构, 基础为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地下二层、局部一层, 地上主体为两栋18层、三栋11层住宅楼及一栋二层办公楼。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厚度均为4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抗渗等级为S8。本工程对防水、抗裂、抗渗要求较高, 地下室防水设计上, 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其核心是:“以结构自防水为主, 附加防水层为辅”。除结构本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 底板采用内、外两层防水砂浆防水, 外墙采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 外抹防水砂浆防水。

2 技术措施

2.1 优化设计

2.1.1 配筋。

图纸会审时, 要特别注意钢筋配置是否合理。根据实践经验, 当混凝土配筋率>0.5%时, 将大大减少混凝土裂缝, 降低混凝土裂缝深度。当房地产开发商不愿意增大配筋率, 增加造价时, 考虑优化设计。即在配筋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将大直径、大间距的钢筋分布, 修改为小直径、小间距的钢筋分布。例如:本工程地下室外墙水平分布筋原设计为Ф14@140, 后与设计院讨论后优化为Ф12@100。

2.1.2 膨胀剂。

根据调查, 深圳市有许多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开裂的反而更加严重。原因是当前国内膨胀剂品牌太多, 质量难以保证, 并且对于掺加膨胀剂后, 混凝土的膨胀率很难控制, 无法保证混凝土的膨胀与混凝土收缩正好抵消。本工程设计要求地下室底板砼掺加膨胀剂, 以补偿混凝土收缩, 经与设计院讨论, 因地下室底板配筋率较大, 根据实践经验, 底板不会出现裂缝, 取消了地下室底板掺加膨胀剂。这样即保证工程质量, 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2.2 混凝土产品质量控制

2.2.1 原材料

2.2.1. 1 水泥。

水泥水化热的大小, 对混凝土的温度起决定性的影响, 而水泥水化热量大小取决于水泥品种及其所含的矿物成分, 水泥中含硅酸三钙 (C3S) 及铝酸三钙 (C3A) 含量越高, 发热量越大, 水化速度也越快, 出现温峰值也较早, 根据市场及预拌厂商情况, 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99) 标准的规定。

2.2.1. 2 粉煤灰。

粉煤灰作为一种人工火山灰质材料, 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 掺入水泥中与水泥混合, 可作为胶结材料的一部分。粉煤灰铝硅玻璃体含量大于20%, 因之具有较高的活性, 在Ca (OH) 2和Ca SO4.2H2O的激发下, 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并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10~20%的粉煤灰, 可减少单方水泥用量50~60kg, 显著地推迟和减少发热量, 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时间, 降低温升值20~25%。掺加粉煤灰可大大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趋向,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延长凝结时间, 便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浇筑。粉煤灰采用GB1556-88标准中二级以上的粉煤灰。

2.2.1. 3 SL-P高效混凝土泵送剂。

混凝土中掺加高效SL-P泵送剂, 能保持混凝土工作性质不变而显著减少拌合用水量, 降低水灰比, 改善和易性, 减少水泥用量, 减缓水化速度。除有以上效果外, 还可以推迟初凝时间2~3h, 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速度, 推迟混凝土放热高峰时间, 延长混凝土的升温期, 减少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 而此时混凝土表层的强度已相应增大, 有利于抗裂, 减少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2.2.1. 4 砂石。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砂、石技术指标, 除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52-2001) , 和《普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53-2001) , 标准的规定外, 砂采用中粗砂, 细度模量2.8~3.0, 平均粒径≥0.38mm, 含泥量<2%;, 泥块含量不大于1%;石子粒径5~30mm, 用自来水冲洗, 含泥量<1%, 泥块含量不大于0.5%, 所含泥土不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 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宜使用砂岩骨料。

2.2.1. 5 拌制混凝土使用的水, 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PH值大于9的碱性水、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量1%的水, 以及海水均不得使用。

2.2.1. 6 适当地控制水灰比, 减少水泥用量, 可

减少混凝土的凝结、收缩、泌水及干缩现象, 同时还可减少水泥用量, 从而减少混凝土温升。

2.2.2 配合比a.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b.砂率宜为30%, 灰砂比应为1:2.0~1:2.5;c.水灰比不大于0.55;d.泵送混凝土时坍落度宜为10~14cm;e.防水混凝土配料必须按实配合比准确称量, 计量允许偏差为:水泥、水、外加剂、粉细料为1%, 砂、石为2%。

2.3 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地下室混凝土除按普通混凝土施工程序施工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 混凝土施工a.

地下室外墙水平缝留设在距底板面500mm处, 施工缝处安装止水钢板, 外墙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采用止水螺栓, 止水螺栓上止水片必须满焊。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 必须对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 清除浮粒, 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再铺上一层20~25mm厚, 其材料和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充分振捣。b.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 不得接触模板。c.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取竖向分层、横向分段的方法进行施工, 以放松约束程度, 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 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 减少温度应力。d.应加强对后浇带的处理, 要认真清除施工缝处的浮粒和杂物并应将原混凝土表面凿毛, 用清水将施工缝冲洗洁净然后浇筑比原标号高一等级的膨胀混凝土。e.预埋件的表面应进行认真除锈处理, 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 对预埋件周围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 确保预埋件周边的混凝土密实性。f.管道和电缆穿墙 (或底板) 的部位, 必须认真做好防水处理, 管道穿墙处必须设置止水片, 也可在管道四周焊锚固筋, 以便使管道与结构形成整体。g.热力管道穿越外墙部位采用橡胶止水套处理。h.电缆穿墙部位的电缆与套管之间用石棉水泥 (麻刀灰) 填嵌密实, 再用素灰嵌实封闭。

2.3.2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达到保温和保湿的目的。保温是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 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 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另则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 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 防止产生贯穿裂缝。保湿的作用是使尚在混凝土强度发展阶段, 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另外可使水泥的水化热顺利进行,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2.3.2. 1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后, 采用蓄水养护。

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a.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进行;b.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c.蓄水厚度不小于10cm。

2.3.2. 2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后, 以不损坏其

表面及棱角, 按规范规定即可松模, 在侧模与混凝土表面缝隙中浇水, 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3.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a.要求混凝土厂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 及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b.掺入缓凝型减水剂;c.在混凝土入模时, 防止模板暴晒, 加强模内的通风, 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2.3.4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a.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 严格控制其含泥量, 加强砼的振捣, 提高砼密实度和抗拉强度, 减小收缩变形, 保证砼施工质量;b.加强砼早期养护, 提高砼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结束语

总之, 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关键是如何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掺加高效混凝土泵送剂及活性混合材料, 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水用量, 通过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推迟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使砼在开始降温时, 其抗拉强度得到足够的增长。在砼浇筑之后, 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 缓缓降温, 充分发挥砼徐变特性, 减低温度应力。采取长时间的养护, 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 充分发挥砼的“应力松弛效应”, 最大限度的减少砼裂缝。

摘要:针对地下室底板、外墙防裂缝措施进行了论述。

变形缝剪力墙模板施工新技术 篇7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7850平方米, 设地下室一层, 地上26层, 一层层高3.6米, 其它每层层高3.0米, 建筑总高度为86.4米, 全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在建筑中间部位即22~23轴之间有一净宽为200mm的变形缝, 一侧为连续剪力墙, 一侧剪力墙内含一1500×2500的门洞, 墙厚为250mm, 其中22轴剪力墙5层墙厚变为200mm, 23轴剪力墙15层墙厚变为200mm, 但变形缝尺寸不变;混凝土强度等级4层以下为C40, 5~7层为C35, 8~14层为C30, 15~26层为C25, 每层楼板厚均为120mm, 变形缝位置平面尺寸见图1。

2. 工程特点与难点

该工程变形缝宽度仅为200mm, 长度达到6400mm, 狭小的空间给施工作业带来了难题, 特别是钢筋绑扎完后模板的支设、固定, 传统支模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混凝土浇筑后的模板拆除也相当复杂, 如何解决变形缝两侧剪力墙模板的搭拆是本工程的一个技术难题。

3. 模板方案选定

根据工程特点, 变形缝处模板如何支设是本次施工的关键。本工程地下室层高3.8米, 墙厚300mm, 变形缝的施工方法是先将一侧的剪力墙绑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拆模后将与变形缝相同厚度的聚苯板贴在已浇筑完的剪力墙上, 再绑扎另一侧的钢筋, 然后支模浇筑混凝土。根据现场施工发现, 聚苯板作为模板有以下弊端:材料易粹;刚度不够, 浇完混凝土时墙面不平整, 很难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聚苯板为易燃材料, 施工和使用后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仔细分析研究,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以往的工作经验, 对上部主体决定采用全钢大模板来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本工程采用全钢大模板, 模板的面板采用6mm钢板, 上下边框、纵肋均采用[8#槽钢, 左右边框采用8mm钢板, 加强背楞采用[10#槽钢, 并纵向设置三道。内外墙模板纵向相应设置三排穿墙螺栓, 横向穿墙孔间距不大于1200mm, 能承受墙体混凝土最大侧压力为60k N/m2。标准板示意图见图2。

对于变形缝内侧剪力墙的模板, 按实际缝宽重新进行设计加工:模板高度设计为3050mm, 对拉螺栓孔位置比常规提高150mm, 通过调节内侧模板支撑底座, 确保合模时两侧螺栓孔能在同一高度;取消操作平台及斜撑, 有效减少模板占用空间;

将竖向背楞根据横向背楞的间距分割, 满焊于横楞之间, 焊缝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如图4所示。变形缝长6400mm, 根据22轴剪力墙两侧合模情况, 将模板设计为两块, 长度分别为:4250mm、2130mm。在横向背楞对拉螺栓孔位置提前焊上螺母, 以便在缝外侧拧紧螺杆来加固模板。表1为常规模板与改装模板各项对比参数。

4. 工艺流程

对于变形缝内先浇注剪力墙, 其支模方式等同普通外墙, 故后浇剪力墙的支模是变形缝支模的关键。后浇剪力墙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 (室内侧) →安装模板的固定装置→绑扎钢筋 (预埋管线) →吊装模板→校正、加固模板→验收→分层浇注混凝土→脱模、吊装→模板清理

5. 施工要点

⑴模板接层处理

模板接层是此变形缝支模的难点之一, 本工程的具体做法为:在已浇注底层剪力墙最上排穿墙螺栓孔中穿入Ⅲ级25号螺纹钢, 两头分别露出22轴墙边各150mm, 在剪力墙钢筋未绑扎之前, 将事先准备的槽钢放在钢筋上面, 并紧贴墙加固作为模板支撑。槽钢选用[10#型, 长6500mm, 两侧翼缘宽48mm, 厚度为5mm, 槽钢内侧每隔1米焊一块5mm厚的小钢板, 增加槽钢的刚度。加固时在槽钢背楞中部用195mm长小方木支撑于另一侧剪力墙之上, 待墙筋绑扎完之后, 大模板吊入组装加固。模板接层处理示意见图5。

(2) 模板安装及加固

吊装大模板时, 应设专人指挥, 模板起吊应平稳, 不得偏斜和大幅度摆动。吊模顺序为先将变形缝内侧的模板慢慢放入缝内槽钢上, 再将另一侧模板吊装到位, 两侧模板合拢后, 螺杆穿入螺母进行初步加固;通过里侧控制线, 对模板进行校正加固。通过几次混凝土浇筑试验, 改装后模板的强度及刚度均满足要求, 受力性能良好。

(3) 模板的拆除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 轻轻拧松螺杆, 使模板与墙体脱离开。起吊时现场专人指挥, 确认模板与混凝土结构之间所有螺杆、连接件全部拆除, 然后由操作工人扶住模板慢慢往外移动, 严禁碰撞墙体。

(4) 其他注意事项

吊装模板前, 模板表面应涂刷脱模剂, 脱模剂要薄而均匀, 不得漏刷。拆模后应及时清理模板和穿墙螺栓等配件, 模板堆放在指定区域。

6. 总结

通过对变形缝施工方案的选择, 做出了一些细部措施的改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确保了施工质量;并保证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 可为以后同类变形缝的施工提供借鉴

摘要: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 由于变形缝处空间位置小, 支模拆模困难, 给工程带来一定难题。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主要针对间距为200mm变形缝剪力墙模板支设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变形缝,大模板,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水利地理信息系统下一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