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

2024-09-05

地下室底板(精选12篇)

地下室底板 篇1

0 引言

清远新世纪城北花园工程为商业住宅小区,塔楼由18栋住宅组成,各栋建筑层数地上16~18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总高度约54米;设1层地下室,1层裙楼(局部2层),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地下室X向最大长度约170m,Y向最大长度约为180m,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较大规模的地下室(如图1),X、Y向长度均大于规范要求的伸缩缝最大设置间距,但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不能设缝,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收缩对地下室防水带来的不利影响。拟采取下列措施,避免或减少砼的前期收缩和温度效应引起的混凝土构件可见裂缝的产生:(1)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要求14天龄期的水中限制膨胀率为:板不小于万分之2.0,侧墙不小于万分之2.5。(2)每50m以内设置一道连续式或后浇式膨胀加强带,要求其水中14天的限制膨胀率不小于万分之3.0。(3)适当提高地下室板及侧墙的构造配筋率。(4)从严格控制材料质量、规范施工和养护操作的角度来考虑,一方面优化砼的配合比设计,加入合适的添加剂,控制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及塌落度等指标;另一方面要求加强砼的振捣及养护,应有可靠措施保证砼在全湿润条件下硬化,优先考虑蓄水养护。

1 底板计算过程

1.1 确定荷载

地下水的设防水位应取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内(包括施工期)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因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没有提供地下水的最高水位,故地下水设防水位取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标高。近似的算法为:由平时水压的荷载控制q=[1.35×10×3.92(水头)-0.4(底板厚)×25]×1.15(裂缝调整系数)=49.4。

1.2 确定底板厚度

确定底板厚度时一般需考虑如下因素:(1)底板的冲切承载力;(2)兼作筏板功能时尚要考虑其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及筏板的整体刚度。

(1)底板的冲切承载力。底板的冲切承载力一般指底板在水压或水压与人防组合荷载作用下,其抵抗冲切破坏的能力,通常由承台或独立基础的冲切控制。冲切锥体的形状通常为从底板底与承台(基础)的交接处沿向墙柱方向的45度线交于底板面。

验算公式为:Fl≤0.7ftumh0×η(详砼结构设计规范公式7.7.1-1),

荷载Fl=(相应位置柱按面积法所占面积-

承台(基础)的面积)×q底板

本工程板厚暂取400mm,取8m×8m计算跨度进行验算:

0.7ftμmh0×η=0.7×1.43×10×14.64×0.340×1.6=7972.1KN>Fl,满足要求。

当冲切不满足时,可先考虑适当加大承台(基础)的尺寸,以获得较优的经济指标。

(2)底板同时用作筏板时需同时满足筏板的构造要求。此工程底板未用作筏板,故无需考虑。

1.3 内力及配筋计算

本工程采用等代框架的简化方法计算,而非经验系数法,其优点为不受各跨跨度的限制,可考虑到大小跨对内力的影响,并对任何位置可只抽出单跨来进行验算。具体步骤如下:

(1)用连续梁模型计算等代框架每米宽度的弯矩平均值。各部位弯曲的计算通式为M=αql02。

(2)按柱上板带将内力相应调大。根据无梁楼盖中弯矩在柱上板带与跨中板带的分配规律,结合考虑穹顶效应的影响,可得出柱上板带各部位处单位宽度的简化计算式如下:(1)中间跨支座处M'=0.08ql02×1.5×0.8,其中1.5为柱上板带内力增大系数,0.8为考虑穹顶效应的折减系数;(2)中间跨跨中处M=0.05ql02×1.1×0.8,其中1.1为柱上板带内力增大系数;(3)边跨支座处M'=0.11ql02×1.5,其中1.5为柱上板带内力增大系数,并注意边跨不能考虑穹顶效应;(4)边跨跨中处M=0.08ql02×1.1,其中1.1为柱上板带内力增大系数。

而跨中板带可根据图2所示分配系数近似计算。

(3)计算跨度l0的确定

当基础为独立基础时,分以下两种情况:在计算跨中弯矩时,l0取两柱边的净距,其余部位仍取l0=其中tc为承台厚度,t为底板厚度,l为柱距、c1为左基础的一半、c2为右基础的一半。

本工程取计算跨度此时还应注意验算柱边截面处弯矩,考虑到实际底板与基础相连,相当于变截面梁,计算柱边弯矩时,需将按等截面梁的计算结果乘以放大系数1.25,因该截面同时又属于基础,故最终弯矩应为按变截面梁在水压作用下的结果与扣除水浮力后作为承台的所受弯矩的叠加,此时截面高度取基础高度。

大小跨的计算在此就不赘述。

摘要:本文是根据工程实例来介绍地下室底板的设计,考虑建筑要求,再结合工程实际,塔楼部分采用筏板,裙楼部分采用独立基础。

关键词:底板的冲切承载力,柱上板带,跨中板带,计算跨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清远城北广场工程地质详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

地下室底板 篇2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建施、结施图

2、相关规范、标准

(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96

3、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地上31层,钢筋混凝土双塔剪力墙结构,地下室连为一体,塔楼外地下室扩展部分为框架结构。

1、地下室底板结构分为两大部分:

(1)、塔楼范围内为1800厚钢筋混凝土筏板

(2)、塔楼范围之外地下室底板为独立柱基浮板结构,浮板厚550。

2、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面积较大,长116.5米、宽为78.55米,双向超长再加上竖向荷载悬殊,后浇带较多,有3种后浇带。

(1)、第1种:沉降后浇带,设于塔楼筏板基础周边外侧浮板上,起调节沉绛差的作用。

(2)、第二种:加强型后浇带,设于底(筏)板长向中部(3)、第三种:收缩后浇带,分设于长短向划小混凝土收缩单元,以上3种后浇带纵横交错将地下室底(筏)板分划为大小18块混凝

紫云·金沙工程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土独立施工单元。

3、钢筋混凝土筏板以下构造为:现浇混凝土防水保护混凝土、卷材防水层、混凝土垫层。

4、浮板厚550以下在混凝土垫层以下地基土面以上增做100厚水泥炉渣缓冲层,以减小地基反力对底板的作用以形成浮板结构

〈二〉、工程特点 1、1800厚筏板为大体积砼,为防止水化热造成砼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需由有资质的单位作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

2、筏板及浮板后浇带较多,后浇带支模、浇注如何防止胀模、漏浆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3、施工场地十分狭窄,无加工场地,需利用坑内部分地块作为加工用地,影响施工连续作业、需作好统筹安排。

4、因场地限制,两台塔吊安设于地下室底板以内应注意作好交接部位的防水处理和留洞处理。

5、防水层基面坑、槽较多:有电梯基坑,独立柱基坑、外墙基槽、内墙基槽,高低压配电基槽、集水坑等,防水层转折多,需作好细部加强处理(包括后浇带防水弱部位的处理)。

三、施工程序(土方工程及基坑捡底完成后)1、1800厚筏板:

测量放线→C15混凝土垫层→四周砌240砖模→砖模抹灰垫层找平层→防水层施工→浇保护层混凝土→测量放线打标记→扎底板下层筋→后浇带网模架设→搭设钢管架→扎底板上层筋→支设钢筋架立柱→拆钢筋架→插墙、柱筋→隐蔽验收→浇注砼→养护、温控。2、550厚底板:

测量放线→铺设水泥炉渣→C15砼垫层→四周砌砖模→砖模抹灰垫层找平→防水层→防水保护层→测量放线打标记→扎底板下层筋→架设后浇带网模→布设铁马→扎底板上层筋→插墙、柱筋→隐蔽验收→浇注

紫云·金沙工程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砼→砼养护。

四、施工段划分及流水施工组织

1、施工缝的留设:

(1)、水平施工缝留设:地下室外墙留设于底板面以上500处,内墙及内柱留设于底板面。

(2)、垂直施工缝用后浇带代替,除此以外均不得留垂直施工缝。

2、根据施工场地的局限性和工程量的平衡原则,确定总体工程划分为两个大段,即塔楼筏板(1800MM厚)为第一大段,塔楼之外的浮板(550MM厚)(含柱基)为第二大段,以沉降后浇带为自然分界线。由于筏板工程量大且较复杂,施工周期长,确定先施工第一大段,然后紧随施工第二大段。

3、第一大段按塔楼栋号分为北栋、南栋两个流水段,先北栋后南栋。

4、第二大段(薄底板部分)以1-26轴至1-27轴之间的加强带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流水段,先施工北段后施工南段。

5、厚、薄底板两个大施工段的衔接处理

北楼厚底板(筏板)钢筋绑扎完1-1至1-21轴后浇带处时,即开始进行薄底板北段的垫层及防水(含保护层)施工,为扎筋创造条件,以便北栋筏板钢筋工程完成后,钢筋工能及时转入北段薄底板钢筋工程施工,与此同时,南段抓紧完成土方工程,清除马道土方,尽快创造施工条件,接上北段流水节拍。

6、防水工程的衔接处理

由于筏板与浮板防水施工不连续,交接部位必须处理和保护好接头。

7、钢筋堆放及钢筋加工尽量利用2-W/1-22~1-27轴外底板大缺口部位的场地及西边场地,不得侵占施工作业面,以免影响流水作业和施工工期。

8、砼浇注以加强带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段流水浇注,先北后南,各段

紫云·金沙工程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内用两台砼泵同时按自然块(后浇带为界)逐块退行浇注,因北楼筏板能最早形成浇筑条件,若工期要求提前浇筑时必须插好浮板接口钢筋。

五.防水工程施工

防水施工方案详防水专项施工方案。

六、模板工程

1、底板四周立模采用240砖模,用Mu10页岩实心砖,M7.5水泥砂浆砌筑高度为H+120(H为板端厚度)外侧砌370×370砖壁柱间距为3.0,待砌体达到强度后在再外侧填土挡住基坑护壁。

2、外墙500高部分用组合钢模加-3×40限位止水钢筋拉片定位间距600,φ48钢管支撑固定,外侧辅以木方斜撑顶住坑壁。

3、电梯坑、集水坑等内模用组合钢模,钢管支撑固定。

4、后浇带采用钢筋骨架双层钢丝网膜,铁丝网下口卷捆在底板下部主筋上,下部主筋与底板之间的缝隙采用C30、防水等级为S8的细石混凝土封严,网模上部绑扎50×50木枋或者φ48的钢管拦住新浇筑的混凝土,防止混凝土流入后浇带中,钢网模具体做法详见附图。

5、作底板垫层时在后浇带位置作200深的浅沟宽度同后浇带的宽度作为沉渣沟,以免除以后清除漏浆建渣的麻烦。

6、后浇带新浇混凝土之间设BW-S膨胀止水条在后浇带浇注前用建筑胶水粘贴于后浇带已浇注的混凝土上,要求贴紧粘牢以提高膨胀止水效果。

7、人防墙区域内的剪力墙在施工缝处,设置3mm钢板作止水片。

8、地下室剪力墙在施工缝处按设计要求,设置企口缝,并在该处安装BW-S膨胀止水条。

七、钢筋工程

底筏板钢筋设计均采用Ⅲ级钢筋

1、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紫云·金沙工程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排版分间距→扎地坑底层钢筋→布设钢筋混凝土垫条→扎板底层钢筋→扎板底二层附加钢筋→搭设钢管架或铁马→扎面层通筋→架设钢筋支柱→拆除钢管架→扎面层附加筋→插墙柱插筋→隐蔽验收

2、钢筋的布筋方向顺序:底板下部通筋南北向放下层,东西向放上层,底板上部通筋南北向顺序放在东西向之上。

3、钢筋的连接:

(1)、d≥25的钢筋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二级),接头错开50%,错开42d(1.4lae)。

(2)、φ16≤d<φ25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头错开50%,错开42d。

(3)、d<16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接头错开25% 错开,36d(1.2lae)少量就位连接采用窄间隙焊,要求焊条与钢筋等强。

4、钢筋的绑扎

底板钢筋采用满扎,上层钢筋扎丝根数5根以上(因受力较大)底层钢筋及外墙外侧扎丝扣应向混凝土内,不得接触底板基层和模板以防锈蚀串水。

5、钢筋垫块

(1)、底(筏)板因钢筋重量大,板底采用40×40×500长的钢筋混凝土垫块(内配φ6钢筋)禁止垫铁作为板底垫块。

(2)、竖向垫块采用50×50厚为保护层厚度的1:2水泥砂浆垫块(带扎丝)。

(3)、底板底部二排附加钢筋与通筋垂直放置时,可不用垫块,平行放置时,加φ25垫铁,底板上层二排附加钢筋采用φ25垫铁绑扎于上部通筋上。

6、底板上部通钢筋的架立

(1)、扎筋时采用钢管脚手架调平临时架立,待扎完上层钢筋后用Ф28钢筋工字形立柱(尽量利用底板筋下料后的短料)置换钢管架,工字形立柱间距1120(双向)或钢筋间距160的倍数。

(2)、工字型立柱高度为上下层钢筋的净空高度,主柱下部绑扎焊

紫云·金沙工程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于下层通长内钢筋上,上部绑扎于上层通长内钢筋上。

(3)、工字型立柱每隔6个间距设置φ12剪刀撑一个(双向)剪刀撑端头与立柱焊牢。

7、后浇带附加加强筋按设计要求加设,穿过后浇带网膜设置。

8、墙、柱插筋插至底板下层钢筋之上,插筋下端弯200直钩绑扎在底板下层钢筋上,插筋于底板上层筋处加焊φ12定位钢筋或定位箍固定插筋,防止插筋位移。

八 混凝土工程

1、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注、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防水混凝土S8混凝土塌落度180

2、流水段的划分以及浇注顺序

(1)、以中部加强带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大施工大段

紫云·金沙工程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2)、先浇注北段,后浇注南段,(3)、每段又可以分为两个次施工段以1800厚底板为一段,550厚底板为一段,先浇筑厚底板、后浇筑薄底板(符合先低后高的原则)每个次浇筑段又可根据后浇带分为若干个小施工段,混凝土泵车布置于西面由东向西退着浇筑,逐块歼灭,每小块按初凝时间限制考虑提前量,先浇地坑部位浇筑平板底,然后再浇大面,以免先浇大面,基坑部位成了集浆池,影响浇注质量,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及振捣方法

采用薄层浇注,斜向推进,逐步均匀升高一次到顶的连续浇注工艺,分层厚度为400-500mm按1:6的斜坡向前推进,采用插入试振动器,由专人施棒、监棒严格控制振捣间距、振动深度、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现气泡为适,振动棒应快插慢提,振动点均匀,严防漏振和过振,确保砼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4、砼泌水处理

大流动性砼在浇注、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顺砼坡面下流到坑底或被赶到基坑端部,当砼大坡面坡脚接近端模时,改变砼浇注方向,从端头往回浇注与原坡相交形成一个“集水坑”,并使“集水坑”逐步缩小成水潭,用泵及时排出。

5、砼抹面

砼浇完、振捣密实后,在砼初凝前表面用2M刮杠抹压,赶走表面泌水,在砼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再用铁抹子抹压2遍,以减少面层砼的收缩量,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出现。

6、后浇带的浇注

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图中后浇带1)在主休结构封顶后补浇。收缩后浇带(图中后浇带2)在砼浇注完2个月后浇注。加强带在加强带两边砼浇注完成后补浇。后浇带砼均采用C35微膨胀防水砼浇注(抗渗标号:S8)。

7、底板砼的标高控制

在砼浇注前用水平仪抄平,在墙、柱筋上作1M线标记备用,在底板

紫云·金沙工程地下室基础底(筏)板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新兴建筑工程总公司

上、下层钢筋间的支撑立柱上焊φ8钢筋形成水平控制网,短钢筋顶部涂红油漆,施工时用2m铝合金杠赶平压光,以铁件顶部控制板面水平标高和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mm内。

8、大体积 砼养护及温控

大体积砼浇完收平12小时后及时覆盖黑色塑料薄膜,其上加盖一层草袋作保温、保湿养护,养护工作与温控结合,由有资质单位进行温度监测控,在浇注砼前及时布设和埋置测温片,砼浇注完成12小时后开始进行测温和温控。根据测温数据确定养护草垫厚度,以保证砼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 篇3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展开了探讨,简要概述了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和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分析了基础底板后浇带渗水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基础底板;后浇带;原因分析;预防处理

所谓的后浇带,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而后浇带施工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对后浇带施工有着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便保障施工的质量。

1 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

(1)抗水板无变形缝式

(2)抗水板有变形缝式

(3)无抗水板形式

(4)无超前止水后浇带形式

2 基础底板后浇带出现的质量问题

(1)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高低差现象,该现象出现的频率较少,一般发生在沉降后浇带两侧。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接缝处裂缝及渗水现象

(3)后浇带裂缝,在发现渗水时才知道,不出现渗水现象时不易发现。无渗漏的裂缝,在底板上地面出现裂缝后,通过查询原因才发现。发现此类裂缝的情况往往是地面施工时未留设伸缩缝,或者未及时切割地面伸缩缝。

3 基础底板后浇带渗水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后浇带分隔不良

基础底板有双层双向钢筋网,钢筋直径较大,底板下钢筋保护层厚50mm,分隔网片穿越钢筋时,网片开孔钢筋穿越,有网片开口反压,有钢筋下部浇素混凝土带。部分后浇带隔离网,支撑架焊接不良或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部分隔离网片失稳,混凝土流入后浇带。

3.2 后浇带内清理不干净

后浇带内杂物有三类:一是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溢出的混凝土和后浇带隔离网中渗出的混凝土浆料进入后浇带;二是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入后浇带中,如混凝土料、模板片、锯末等;三是施工过程中灰尘及泥土随地面流水的作用淤积在后浇带中。

3.3 后浇带浇筑前停止降水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基础底板,由于停止降水后产生较大的浮力,有的后浇带按无水压力构造设计,有的虽然按提前止水构造设计,但其刚度和受力性能远不及基础底板已经浇筑部位,因此,会造成局部后浇带部位出现防水层破坏而渗水。对于刚浇筑完成混凝土的后浇带,由于混凝土强度较弱,不能抵抗地下水上浮压力,引起后浇带处混凝土裂缝和渗水。沉降后浇带两侧会因上浮力的影响而造成高低差,形成两侧底板的标高差异。

3.4 后浇带提前浇筑

对于温度后浇带,提前浇筑的后浇带可能会引起变形裂缝;沉降后浇带的提前浇筑可能会引起后浇带部分因沉降差异而形成裂缝。

4 基础底板后浇带存在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沉降后浇带高低差的处理

(1)发现高低差继续发展,应根据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如为沉降差异,则应继续观察,并根据沉降差异值的大小与设计院进行沟通联系。

(2)如果没有未发现高低差继续变化,对于较小的沉降差异可以通过调节地下室地面标高或者地面层的厚度来解决。

(3)高低差未继续变化,而已经出现两侧较大标高差异时,应核对地下室顶梁板是否存在两侧的标高差异。

如果同样存在,说明地下室在浇筑后浇带前已经产生不均匀沉降,或者是一侧存在因地下水的浮力而上浮。如果施工资料显示在施工阶段出现降水不良或强降雨,引起较长时间的地下泡水时,应对上浮部位的地下室的桩基进行抗浮验算,如抗浮不足,则应对该部分底板或基底进行加固处理。

4.2 底板后浇带渗水的处理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渗水的处理

在基础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如清理后浇带部位积水时,发现有明显渗水点(渗水较慢较小时难以发现),应采取在底板后浇带渗水区域两侧设置临时隔断措施,可以先用聚氨酯发泡剂筑低坝,也可以用“堵漏灵”作临时挡坝,然后,在该区域采用干湿两用吸尘器,或者用空压泵加吸管装置,将渗水区域的水迅速排出。

如果发现基础底板后浇带某区域渗水量较大,渗水速度较快时,应通过分段筑坝方式,准确查明渗水部位,然后,在渗水区域每侧延长1m左右长度作为防范区,然后选用1/4截面的Φ75mm的PVC管作为引水槽,紧贴后浇带底部渗水部位的阴角,管上开设2个引水管孔,如图5所示。將引水管插入后,用“堵漏灵”或“堵漏王”将PVC管与后浇带侧及底板间的间隙封闭严密,如图6所示,使渗出的水通过引水管排出后浇带。确认封堵部位无渗出水后,可以开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通过一根渗水引出管进行灌注丙烯酸盐浆料,另一根作为临时排水。

图5 底板后浇带渗水处理纵剖面

图6 底板后浇带渗水处理横剖面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地面未施工前渗水的处理

一般采取渗水区域点线钻孔压力注浆,如果发现有裂缝应沿裂缝连续间隔钻孔注浆,通常采用灌注丙烯酸盐灌 浆料进行压力注浆。在完成局部注浆后,应对该区域进行观察,如在该区域附近未发现渗水,则表示注浆成功,如发现附近出现渗水点,则应继续注浆,直至无渗水点为止。

(3)后浇带处地面施工后渗水的处理

①地面无填充层做法时,应将出现渗水点部位的地面面层机槽,范围应顺渗水处向外300mm,查找渗水及裂缝,再对渗水处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注浆堵漏。

②地面下有填充层时,先在渗水处1m范围剔除地面,查看该范围填充层的含水量,对含水量特别大区域的填充层进行刨除,用干布或吸湿吸尘器,吸除底板面浮水,查找渗水点。

4.3 底板后浇带裂缝的处理

底板后浇带裂缝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裂缝处存在渗水,二是裂缝处无渗水。处理方式和注浆料存在区别。

(1)裂缝处存在渗水时按4.2.2所述的方法进行处理。裂缝较长、较宽,且水压大或渗水量大的裂缝,对裂缝表面封缝,用聚氨酯灌浆料或者采用丙烯酸盐灌浆料斜向注浆。

(2)非渗水的裂缝,裂缝较宽时,采取钻孔,插注浆管,用环氧树脂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注浆点沿裂缝,布置于裂缝较宽的位置,间距宜为200~300mm。

5 基础底板后浇带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5.1 混凝土及杂物进入后浇带的预防

(1)模板采用“网易收”隔离钢板网,支架钢筋的直径及布置形式和间距,需根据基础底板的厚度来确定。也应根据后浇带中部的设计止水形式确定隔离网及支架的布置形式,隔离网支架需采用斜撑式支撑于基础底板钢筋上。隔离网也可以采用密目式钢丝网。

地下室底板无缝施工技术 篇4

为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地下室降排水时间,减少因施工工艺增大质量隐患的可能性,同时在确保地下室底板防水性能的前提下方便施工作业,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针对本工程特点,地下室底板采用膨胀混凝土加强带,实行无缝施工工艺。

1 无缝施工原理

无缝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混凝土膨胀加强带施工工艺替代工程原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工艺。通过膨胀混凝土收缩补偿的原理,使加强带内膨胀混凝土在受限制的条件下,膨胀做功在加强带内产生预应力以抵消加强带两侧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推迟收缩的产生,混凝土抗拉强度在此期间能获得增长。当混凝土开始收缩时,其抗拉强度已增长到足以抵抗收缩引起的拉应力,从而防止和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

2 膨胀加强带设置

加强带水平位置根据工程设计及现场具体情况确定,设置原则:(1)避开承台、井洞位置,设置在两轴线间的450厚底板范围;(2)加强带之间的间距小于40m。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设置同步施工膨胀加强带若干条,每条膨胀加强带宽度为2m,将地下底板分为十二个施工区块。

加强带处垂直施工缝采用易通收口网进行封模。利用钢筋焊接支模,450厚板处用Ф14钢筋点焊加固,基础梁处用Ф16钢筋点焊加固;加固钢筋置于上下钢筋网间,与上下钢筋网点焊牢固。

3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为保证地下室底板的施工质量,原材料的选择极为重要,对各种材料必须通过严格选择,符合各项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⑴水泥:选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⑵碎石:选用级配较好的花岗岩碎石,粒径为10~30mm,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且不得含有机杂质。

⑶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超过3%,细度模数为2.6~2.8。

⑷外加剂:选用缓凝型减水剂,以提高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

⑸粉煤灰:采用优质粉煤灰,约是水泥用量的15%。

⑹水:采用自来水。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搅拌站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生产本工程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配比分为非加强带混凝土(C30 S6)和加强带膨胀混凝土(C35 S6)两种。其中加强带混凝土中UEA微膨胀剂掺加量提升至水泥用量的15%左右。

5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⑴混凝土的浇筑流向和分层方法:本工程底板的浇筑拟采取“由一边向另一边推进,一次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布料。浇筑过程中拟按分层施工,增大每层的浇筑时间,加大散热面积,降低各层间的约束力,有利于防止温度裂缝和约束裂缝的产生。每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逐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浇筑完。

⑵浇筑时间的选择:对于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气温≤30℃为宜。本工程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地下室底板的浇筑时间为2~4月份,平均气温约25℃,偏安全可取28℃。为确保施工质量,必须进行详细的热工计算,并采取降温措施,以使浇筑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⑶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棒的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的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浇筑时,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每振完一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

根据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二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堆积。振捣时先振捣出料口处的混凝土,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⑷混凝土的泌水及浮浆处理:由于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的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各浇筑层易产生泌水层。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先在未浇筑的一边设置集水坑,让混凝土中多余的水份和浮浆沿分层斜面流下顺混凝土垫层流至集水坑中,在集水坑中用抽水泵将其抽出基坑排至场外。

⑸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因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3小时,按标高初步用长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两遍,然后用木槎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平整,这样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份的散失,促进混凝土养护。墙柱接头处在混凝土终凝后人工凿除浮浆,清洗干净,确保新老混凝土连接质量。

6 混凝土加强带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⑴加强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完后,在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合板把后浇带盖严,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后浇加强带。

⑵膨胀加强带内混凝土强度比其两侧非加强带的混凝土高0.5个等级,为C35 S6,并将膨胀加强带混凝土中UEA微膨胀剂掺加量提升至水泥用量的15%左右。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其入模坍落度控制在16~18cm范围。

⑶膨胀加强带内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加强带内杂物清理干净,膨胀加强带钢筋绑扎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模板与钢筋间所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⑷当后续施工段混凝土浇灌完成后,立即进行前后两施工段间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浇注。膨胀加强带处混凝土应采取塔吊吊斗吊运,浇筑膨胀带混凝土时,振捣棒可靠近易通收口网,但不得碰撞。

⑸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严防加强带两侧混凝土进入膨胀后浇带内,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加强带混凝土浇筑前,润管砂浆必须弃置,对作业面散落的混凝土、拆管倒出的混凝土、润管砂浆严禁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

⑹在两侧混凝土浇筑至膨胀加强带附近时,应注意使振动棒插捣点与易通收口网的距离保持不小于30cm,不得过振。加强带之间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不得留缝。以确保地下室结构的整体性。

⑺加强带浇筑到标高后,在混凝土终凝前用研磨机对加强带与底板的交接处的混凝土表面反复多次抹压,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沉缩裂缝。

7 地下室底板养护

及时养护对微膨胀混凝土特别重要,为防止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两个温差值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决定采用覆盖麻袋等保温材料的方法进行保温和保湿养护,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温度之间的差值,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抵抗温度变形的能力(即抗裂性),从而达到混凝土不开裂的目的。本工程保温保湿覆盖的方法是:新浇混凝土初凝后(4~6h),在混凝土面覆盖2~3层麻袋进行保湿,并浇水养护。保温覆盖时间以使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度差,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小于25度为准,保温养护不少于14天。

8 实施效果

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技术是以UEA补偿收缩混凝土为结构材料,以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工艺。与传统的后浇带施工工艺相比较,简化施工工序、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更能保证工程的防水质量。

地下室底板 篇5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唐银盛业置业有限公司“钻石9座”项目,位于保税区—61,总建筑面积:148866平方米,地下室面积:13000平方米,底板标高—米,底板后浇带位于轴轴,全 长米,宽800~1000.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纸

2.(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工法);(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工法wjgf_001_2002)

三.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

1.垫层施工

按照施工图纸所示将后浇带位置定位放线,在后浇带内设置低于两侧底板垫层的排渣、排水通道及积水排污井(500*500*500),每10米设一个,排渣、排水通道须向集污井1%放坡。集污井采用砖模砌筑。见图

(一)。

2.钢筋施工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不得任意甩槎和割断。

3.模板支护

按照后浇带设计宽度,在钢筋上定位放线,按照测量好的线绑扎10*10钢丝网,在钢丝网外侧支设窄小模板,并且连接紧密,再用14钢筋横向,竖向作网格状焊接,并且在网格节点处焊接支撑两侧模板钢筋,待两侧底板砼浇筑完成后,侧模的拆除按按正常施工顺序拆除。见图

(二)。

4.混凝土浇筑

4.1.1混凝土配合比应按设计施工图及相关规范进行,经设计,建设,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施工。

4.1.2沉降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2个月后进行浇筑,砼等级高于底板砼一个等级,并且掺入微膨胀剂(水泥含量12%)。

4.1.3将后浇带内杂物,积水清理干净,钢筋做好除锈,除污染工作,并进行洒水保证其充分湿润。

4.1.4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严密,防止漏振,避免过振,采用分层施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1.5混凝土的养护

待混凝土初凝后,用塑料薄膜加一层草袋覆盖,待低水化热峰值过后,砼温度下降,可撤除薄膜覆盖草袋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14天。

四.注意事项

1.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各50厘米处,用防水砂浆做出宽5厘米,高5~10厘米的挡水带,并注意保护砂浆止水带,避免破坏。

地下室底板 篇6

【关键词】现代土建工程;地下室底板结构;分析研究

【引言】所谓的土建工程是土木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的总称,它指使用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所完成的一切与水、土、文化相关的基础建设的维修、计划以及建造的工程技术以及生产活动。现阶段通常所说的土建工程项目包含:房屋、交通、水务以及渠务、道路、防洪工程及等。接下来,本文将分许研究土建工程地下室底板结构的施工技术。

1.实例工程概述

某项目共有地下室四层,基本用途是设备仪器堆放地和机动车停车库,四层地下室的总高度为18米,地下室所有建筑面积是17000平方米,每一层的建筑面积为4250平方米。其结构设计时现浇钢筋混凝土类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五级。其基础设计为平板式筏形基础,部分使用墩身基础(半径是1米和1.1米两类,总长大概4米),绝大多数采用天然的扩展基础(也就是墙下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与独立基础)。其条形基础低板后卫800毫米、宽为1.64米到2.06米,厚为1.2米到1.6米,基础抗拔使用长度大于等于6.5米的抗锚锚杆来承担,总共为239根。基础实验的是C35混凝土浇筑,底板使用的是S12以及C35混凝土浇筑。

2.关于地下室底板施工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抄平放线,而后承台以及柱基基坑(包括集水井基坑)与墙基基槽的石方挖掘(包括坡敦头),之后砌砖模,再承台底,而后进行底板混土其垫层的浇筑与坑槽底,抗拔锚杆施工,之后对地下室底板的防水层进行施工,然后安装地板钢筋以及集水井模板安裝和地下室外墙模板安装,再次对地板混凝土进行浇筑,最后是混凝土的护养。

3.地下室底板结构其主要的施工技术

3.1承台以及柱基基坑

查阅该工程的地质报告可知,基坑底板均是中微风化岩,所以在对承台以及柱基基槽进行挖掘时,主要使用爆破的方式为主,局部地区使用凿岩机进行修正,之后用钩机挖运为主,而以人工修正为辅,凿掘的宽度是:承台以及柱基基坑与墙基基槽的凿宽是原设计宽度各边加上砖模厚度再加上220毫米(砖模厚度是:基础厚度1.6米是120毫米,基础厚度是2.0米是180毫米,基础厚度是2.3米是240毫米,而基础厚度超出2.3米是370毫米),集水井凿宽则是原设计宽度各边分别加上350毫米(井深小于等于1.5米)、410毫米(井深应该大于1.5米并且小于等于2米)、470毫米(井深大于2米,并且小于等于2.8米)与600毫米(井深大于2.8米);全部的基础的基坑与基槽最少凿深都市原设计基础底深之后再加上130毫米。

在破墩头时,应该使用人工,而不能使用机器[1]。使用钢凿将敦顶凿开,使得墩顶高出于承台底也就是承台混凝土其垫层面100毫米即可,决不能使用大锤猛击墩头,这样易影响墩身结构。

3.2砌砖模

基槽、承台以及基坑都使用M7.5式水泥砂浆(如果申报工程是市级以上质量优秀样板以及文明施工样板,那么采用干混砂浆)铸Mu10灰砂浆砖模到平板混凝土的垫层面,其厚度是:基础厚度小于等于1.6米的砌120毫米,基础厚度小于等于2.0毫米的砌180毫米,基础厚度小于等于23米的砌240毫米,基础厚度小于2.3米的砌370毫米。

3.3底板基面的平整

使用石屑(含5%水泥)回填夯实底板的板底,之后浇筑C15混凝土使之垫层100毫米厚,承台底以及柱基坑底与墙基槽底,其湿透水浇筑C15混凝土,且用平板振动棒震实,加入基坑深度超出20厘米,那么先用振动棒适当振实之后,再用平板振动器反复振动大于等于三篇,在垫层浇筑外城之后的6小时,同时不超过12小时就应该开始实施淋水护养,连续护养的时间一定要在七天或者七天以上,每天不少于四遍。

3.4抗拔锚杆施工

(1)依照土层条件选取专门的锚杆钻机,于钻机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心操作、并集中精神,科学的掌握钻进速度与钻机参数,以防止卡钻或者埋钻的现象出现。

(2)用清水将孔底部的沉渣冲洗干净,一直到孔中返出清水为止。

(3)在安放锚杆体时,其注浆管必须随同锚杆同步放置孔中,管端距孔底在50毫米到100毫米之间,且要使得杆体处在钻孔的中心位置[2]。

(4)注浆完成之后,浆外露出的钢筋需要冲洗干净,且保护好。

3.5底板模板安装

(1)其底板施工缝需要安装设计需求留出,除了内墙柱留于墙柱体之外,地下室的外墙施工缝需要留于底板面上0.5米。

(2)底板模板的工程量较少,就外墙以及集水井与电梯井需要支模。

3.6底板混凝土工程

为了有效防止出现温度以及收缩裂缝,在施工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和混凝土公司保持好协商,科学选取原材料,本文建议粗骨料使用5毫米到30毫米粒径的碎石,其含沙量不超出0.5%,而针片装含量需小于等于5%;所使用的河砂其平均粒径是0.4毫米,含沙量小于等于1%;水泥应该最好选用硅酸盐水泥。

(2)在混凝土内加入水泥重量为0.25%的外加剂,这样不但可以使得 混凝土和易性有着明显的改善,并且能够减少大概10%的搅合水与大概10%的水泥。以此减少水化热。

(3)在对底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各个区用两台混凝土泵自东向西分为两次浇筑底板类混凝土。每一次浇筑均依照规定的浇筑方向和循环浇筑步距,不间断连续性分层浇筑,并且用塔吊吊输混凝土以辅助浇筑。在浇筑时尽量加快记住的速度,以防止出现冷缝。对于分层浇筑而言各层厚度不超出30厘米,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出2小时[3]。

(4)在浇筑完成之后浇带两端混凝土,要及时把泌水以及乳浆排出,且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浇带,之后使用胶合板将后浇带盖严。

(5)后浇带需要留足设计要求的时间,也就是清干净杂物,且将后浇带的钢筋焊接好。

【结束语】综上所述,地下室工程一定要制定出严密的施工方案与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精益求精,以此保证地下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力.大型地下室土建工程防水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2]陈宇.现代土木工程的地下结构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2(5)

某地下室底板漏水加固分析 篇7

某高层住宅主体外单层地下室部分, 建筑层高3.90 m, X方向柱距8.0 m, Y方向柱5.5、6.0、7.0 m不等, 底板厚350 mm, 配筋Φ12@150双层双向 (三级钢) , 板底支座X向附加Φ10@150,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在基础宽范围内从柱轴线两边延伸2.15 m。柱下独立基础1.70 m×1.70 m, 基础高500 mm, 以中密卵石层作持力层。基础底面与结构底板底平, 板面填300 mm厚砂卵石 (已施工) , 面层10 cm厚素混凝土 (未施工) 。因施工过程中未填上部绿化土就停止了降水, 在夏季雨水导致地下室整体抗浮不足, 在距主体2个柱距外地下室隆起, 部分柱子的根部和顶部出现裂缝, 地下室漏水较严重。

2 分析原因

在雨季过后较长时间枯水期观测水位, 正好是地勘提出的抗浮水位, 因此, 本次加固采用提高抗浮水位至地下室结构顶板, 对原结构不仅要修复裂缝, 还要对原底板进行结构改造, 提高其抗水浮力的能力。本文对裂缝修补不作阐述, 仅对结构改造进行探讨。

3 加固方案提出

改造之初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法一是不管原结构底板, 直接在厚底板面重新做防水, 再做厚400~500 mm结构底板, 方法二是在原结构底板叠合一层厚400 mm左右的板, 与原底板形成一个整体受力。

方案一:计算后需450 mm或500 mm厚底板, 配筋Φ14@150双层双向, 支座底还需附加Φ14@150, 配筋量大, 且原上翻于底板面150 mm高基础墩不能打掉 (因顶盖花园已修好, 不能减载) , 只能再浇150 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再做防水, 这样一来相当于增加了600 mm或650mm厚混凝土, 对地下室净空压缩较多, 不利于后期设备管道的安装。新增底板与柱子粘结要求高, 否则可能引起底板与柱发生相对位移而至结构失效。

方案二:采用叠合板方式, 由于底板底钢筋已不能加大, 只能用调控叠合板厚度来满足已有支座配筋下叠合板的受力要求。经计算比较, 选择了叠合450 mm厚板。除个别柱根处1 m宽范围板底钢筋略有不足外, 而1 m宽范围外则有较大富余, 参考无梁楼盖设计, 柱间板带宽为1/2板跨, 因此支座配筋也满足受力要求。其他原底板底配筋都满足受力要求, 板面配筋配Φ14@200即可满足要求。

两个方案比较, 方案二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 占用车库净空小等优点。因此选用方案二设计。平面示意图见图1。

4 叠合板设计

采用PKPM系列软件SLABCAD按倒置无梁楼盖法进行计算, 用抗水板计算校核, 倒置无梁楼盖法计算时, 荷载=水浮力-底板自重=46.5-0.8×25=26.5 k N/m2, 水浮力分项系数规范未明确规定, 参考深圳设计院主编的技术措施。如果水位取至室外地面, 分项系数可取1.0。本工程抗浮水位取至室外地面以下0.6 m (甲方要求) , 即地下室结构顶板面, 偏于保守, 否则整体抗浮就会不够, 但对底板有利;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水浮力分项系数按1.2考虑 (偏于保守) 。板柱结构体系, 板厚800 mm, 单元划分最大边长分别按1 m和0.5 m比较分析 (因厚底板配筋支座负筋长每边2.15 m) , 取0.5计算是方便比较支座负筋断开处配筋量是否满足受力要求。本工程由于板厚为800 mm, 从计算角度讲, 单元划分不宜小于板厚。

本计算不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 不考虑水浮力荷载不均匀布置, 水浮力按荷载输入。进行计算后得出配筋文件, 板面配筋配Φ14@200即可满足要求, 板底局部支座配筋略不足处, 采用工字钢铺设于原底板结构表面。工字钢选用I10, 表面用栓钉处理, 与混凝土形成较好的咬合, 增强抗剪受力。

叠合板受力关键在于保证新旧两层混凝土板成为一个整体受力构件。因此界面处理尤为重要, 界面处理方法为: (1) 在新旧混凝土界面处混凝土凿毛或打成沟槽, 花锤打毛, 宜用1.5~2.5 kg尖头錾石花锤, 在混凝土粘合面上錾出麻点, 形成点深约3 mm、点数为600~800点/m2的均匀分布, 也可錾成点深4~5 mm、间距约30 mm的梅花形分布, 人工凿沟槽:宜用尖锐、锋利凿子, 在坚实混凝土粘合面上凿出方向垂直于构件轴线、槽深约6 mm、间距为100~150 mm的横向沟槽; (2) 清除混凝土面的浮块、碎碴、粉末, 并用压力水清洗干净, 在浇混凝土之前, 在结合面涂刷一层乳胶水泥浆或其他高粘结性能的界面结合剂; (3) 混凝土振捣应仔细、密实; (4) 待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进行饱水养护, 应用双层麻袋或草袋覆盖, 定时浇水, 保持湿润, 养护期不少于两周。

打毛及刷界面结合剂以外, 植拉结筋显得尤为重要。拉筋间距参考剪力墙拉筋选用@800, 梅花型布置, 拉筋直径大小作如下考虑:先作叠合面进水的不利假设, 那么每根拉筋将受拉力标准值F=0.69×0.8×31.75=17.526 k N, 设计值按1.2的分项系数得17.526×1.2=21.03 k N, 相当于面积为A=21.03×1 000/360=58.42 mm2的钢筋, 转化成直径Φ= (58.42/3.14) 1/2=4.3 mm, 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12.2节植筋锚固计算可得, 防劈裂计算系数可取1.0, 选用A级胶植筋用胶粘剂粘结强度设计值取4.0, 植筋基本锚固深度l=0.2×1.0×4.3×360/4.0=77.4mm;考虑各种因素需加大锚固深度得修正系数ψ=1.0×1.2×1.0=1.2;考虑植筋位移延性修正系数取1.1;最后, 植筋锚固设计深度设计值=1.2×1.1×77.4=102 mm。设计实际锚固深度取150 mm。考虑拉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锈蚀因素, 选用Φ12钢筋作为拉结筋。

植筋施工要求如下 (采用专业粘结剂产品, 粘结强度≥2.7 MPa) : (1) 先用小直径钻头探孔, 以避开原结构主筋; (2) 用钢丝刷、气泵、棉丝等工具清除孔内粉末、泥灰、水分, 用丙酮擦洗孔壁至清洁; (3) 使用钢丝刷除去钢筋锈痕、杂质, 用丙酮擦拭干净; (4) 将粘结剂从孔的底部开始注入孔中, 填充量为孔深的2/3; (5) 将处理好的钢筋插入孔中, 转动、提动数次, 固定24 h不扰动; (6) 植筋完应进行锚固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测, 检测数量为每种钢筋直径锚固总数的1‰, 且不少于3根; (7) 植筋时其钢筋应先焊接后植筋, 确有困难需先植后焊时, 其焊点离混凝土基材的距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 且焊接是应用冰水浸渍的湿毛巾包裹植筋的根部。叠合施工大样如图2~6。

5 施工前的现场调查

施工前, 先进行降水, 降水须至底板底后, 再将底板面300 mm厚卵石移除, 并清洗底板;观察原底板破坏是否严重, 如果严重破坏就不能采用叠合方式;经观察, 无明显裂缝和结构板破裂隆起;随后停止降水, 让水位升至底板面0.50 m左右, 控制做水位稳定1~2 d, 观察漏水情况并标注位置, 再继续降水并修补裂缝, 用改性环氧树脂粘胶剂对受拉开裂的裂缝根据裂缝大小进行表面封闭或注射补强。对≤0.2 mm的裂缝进行表面封闭, 对>0.2 mm的裂缝进行注射环氧树脂补强。对受压酥裂的柱根混凝土凿除置换。由于担心叠合面可能会有少量渗水, 在叠合板外缘设排水沟与集水坑相连, 保证地下室干燥。

6 结语

近年地下室漏水现象较多, 有结构和非结构裂缝, 结构裂缝处理较麻烦, 受地下室空间限制, 不能用大型设备, 所以设计时应尽量做到结构安全可靠, 合理考虑抗浮水位尤为重要, 有的场地没有地下水, 但有可能在雨季形成大脚盆装小脚盆, 或者旁边有洪积沟, 都要酌情考虑;结构整体抗浮以及停止降水时间在设计过程中都要注意。

参考文献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 篇8

某项目是由5幢高层和两个大底盘1层地下室组成的一个大型建设项目, 总的地下室面积达到1万多m2。因建设工期的要求对基础底板进行一次性浇筑, 所以底板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因此有必要针对底板提出抗裂缝控制。

2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底板裂缝控制过程

现以A区地下室为分析对象, 其中主楼1和主楼2的基础尺寸为35 m×78 m×2.2 m (厚) , 混凝土一次浇筑量为6 825 m3;裙房2的基础尺寸为74 m×89 m×0.8 m (厚) , 混凝土一次浇筑量为5 270 m3。主楼底板混凝土强度为C45, 裙房底板的混凝土强度为C40, 主楼的底板配筋率为0.5%, 裙房的底板配筋率为0.7%。

接下来我们以混凝土水化热的升温到降温两个阶段进行综合分析, 由此入手可以计算出最大的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

2.1 第一阶段:水化热的升温过程

计算方法1:Tmax:即混凝土核心最高温度, Tmax=Ti (t) +Tj

Tj:指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取15℃

计算方法2:Tmax=T'k1k2k3k4+Tj, 其中k的取值和混凝土的各参数及底板厚度有关, T'是指不同厚度底板在不同季节施工的温升值。

Tmax=18× (1×1.2×319/274×1.4) +15=50℃

通过以上的计算, 我认为计算方法2比较合理, 原因是它综合考虑了外界季节条件, 内部材料因素, 因此采用Tmax=50℃, 以及在后面计算采用该方法。

Tb (t) :龄期的混凝土表面温度。

参数具体的意义和取值见建筑施工计算手册Tb (3) =5+4×0.327× (2.85-0.327) ×45/2.852=23℃

水化热温差T1= (50-23) ×2/3=18℃

故综合温差T=T1+T2=20℃

现对该公式进行分析:其中E弹性模量指龄期为3 d时, 混凝土强度未形成时的情况, 即早期弹性模量E3=1×104MPa;Cx为总阻力系数, 该数值比较敏感, 直接影响到裂缝的间距, 它说明基础下部的土和桩对基础水化热温差造成变形的约束能力, 该数值越大则应力越大, 造成的裂缝间距就越小, 基础的裂缝就越多。反之, 当基础在土体上部能自由滑动的话就不再存在基础内部拉应力, 可以自由变形。因此要在设计中减小阻力系数。本工程为粘质粉土做基础下卧层土:Cx1=3×10-2N/mm2

Cx2———地基桩基础单位面积侧向受桩影响系数。

我们通过增加桩间距离来减少Cx2, 则地基土成为主要的约束体。

以上计算说明只要能保证3~7 d的时间段中水化热的最高温度控制在50℃, 水化热温差控制在20℃, 就能保证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初期的升温过程中混凝土内部存在约束压应力, σmax=-2 MPa, CR抗压=10.5 MPa。

2.2 第二阶段:水化热降温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结合工程经验对该阶段的总温差控制:龄期30 d的时间内水化热的温差为20℃, 即要求30 d的时间里混凝土的核心温度降至30℃以上, 或者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控制在25℃以上。

综合温差T=T1+T2=31℃

因为该期间的混凝土强度已经基本完成, 对外界的气温变化比较敏感, 因此需要对底板内部的拉应力进行计算, 同时也要注意其可能产生的最大裂缝宽度。

C45的抗裂强度为2.85 MPa, n=2.85/1.8=1.6>1满足安全需要。

2) Lmax产生可能的最大裂缝宽度δfmax=0.54 mm。

接下来我们对裙房部分的温度应力抗裂缝控制进行计算;计算得出800厚的混凝土底板最大水热化Tmax=33℃, 混凝土表面温度25℃, 综合温差10℃。在升温过程中最大裂缝间距Lmax=∞, 表明温度差在10℃, 3~7 d的升温过程中不会产生裂缝。在水化热降温阶段, 我们按30 d水化热温差控制在10℃, 即30 d的混凝土核心温度不低于25℃, 或者混凝土表面保温不低于20℃。经计算最大裂缝间距为95 m, 满足要求。

3 结语

通过对该地下室的抗裂缝计算, 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两个阶段的温度变化可提出两个控制标准:在升温过程中控制最高水化热, 最高水化热一般在3~7 d内出现;在降温的过程中控制降温速率, 也就是尽可能保温使降温的过程能够减慢。对裂缝的成因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施工的工艺, 基础底板的尺寸, 基础下卧土层和桩基础的约束, 气温的变化和后期的养护。其中有我们不可控制的因素, 例如天气温度的变化和施工的季节;也有我们可以完全控制的, 例如水泥的用量, 水灰化的控制, 基础布桩的形式和养护的措施, 都可以有效的控制超长地下室的裂缝。总结以上的计算和分析, 可以对整个施工提出一个完整的量化控制标准。具体措施如下。

1) 主楼下≥2.2厚的底板3~7 d最高水化热控制在50℃以下, 龄期30 d内的水化热温差不大于20℃, 裙房部分0.8 m厚的底板3~7 d最高水化热控制在33℃, 龄期30 d内的水化热温差不大于10℃。

2) 采用水化热较小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用量标准控制在340 kg/m3以下, 水灰化控制在0.6, 粉煤灰的掺量15%, 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和矿粉的用量, 同时也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粗骨料的粒径控制为5~40 mm,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1%, 黄砂含泥量<2%。

3)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要求提供的商品混凝土所采用的石子和水不能长时间被太阳直射, 同时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15℃。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 篇9

通过设置后浇带, 大体积混凝土可分块施工, 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 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 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现今, 很多建筑房屋都设有后浇带。同样, 对于地下室的施工, 本应设置沉降缝, 但因使用功能要求不宜分开, 所以也设后浇带来取代沉降缝。

一、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1) 在后浇带下方延伸浇筑素混凝土垫层。2) 素混凝土垫层上方浇筑设置配筋垫层, 绑扎地下室底板配筋垫层的一侧钢筋, 并在配筋垫层中间配合设置相应的排污沟和伸缩缝, 伸缩缝处防放置橡胶止水带, 同时对排污沟和伸缩缝相应侧进行支模, 浇筑混凝土到该侧配筋垫层。拆除排污沟、伸缩缝一侧模板, 在橡胶止水带下部的伸缩缝内放置泡沫塑料板, 然后以上述方法对配筋垫层的另一侧进行浇筑。3) 对后浇带进行清理, 待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沉降稳定后,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最后进行后浇带封闭。

此施工方法大大减少了后浇带两侧松动混凝土凿除的工作量, 有利于保证地下室底板与配筋垫层可靠连接, 避免地下室底板与配筋垫层之间因收缩产生裂缝, 有效阻止后浇带封闭之前地下水的进入, 保持地下室的干燥。另外还避免了地下室底板下皮钢筋被水泥浆或杂物埋没, 既减少了人工清理强度, 又大大提高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二、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要求

1、编制全面、细致的技术交底方案, 将后浇带施工的每道工序、每个施工环节详细写进技术方案交底内容;认真组织好施工技术交底, 让每个作业人员熟悉和掌握所从事工作的技术、质量要求, 将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后浇带的施工中, 并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和指导, 保证施工质量。

2、后浇带施工中所选择的防水材料——复合防水卷材、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等, 要对其进行对照型号、颜色及质量认定证书和产品合格证的初验, 并经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到专门机构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检测的复试, 确认合格后方可用到实际工程中。

3、后浇带在浇注混凝土前, 必须将整个混凝土表面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还要在后浇带施工缝处加强防护, 最后设置栏杆维护, 并在顶部用模板或铁皮做表面覆盖, 用砂浆做出挡水带, 以防止堆积垃圾及后续施工对后浇带接缝处产生污染。对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要将后浇带内的杂物、垃圾、积水清理干净, 清除水泥薄膜、表面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 特别是后浇带槽内淤积的泥浆, 要反复冲洗;要将两侧混凝土凿毛, 用水冲洗干净, 充分保持两侧混凝土湿润的同时, 保持后浇带内清洁;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 对于锈蚀严重的钢筋要降低等级使用, 对于要添加新的钢筋要确保后浇带部位钢筋用量符合设计要求, 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 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表面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后, 及时浇筑混凝土。

4、填充后浇带混凝土可采用经过试验符合规定制作的微膨胀或无收缩水泥, 也可采用普通水泥加入相应的外加剂, 配合比需通过试验确定, 宜掺入早强减水剂。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要求填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即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 同时要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混凝土的搅拌要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 使其均匀, 对于掺膨胀剂的混凝土, 要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施工时, 机器振捣宜自中央向后浇带接缝处逐渐推进, 并在距离缝隙边一定距离处停止振捣, 避免使原混凝土振裂, 然后人工捣实, 使其紧密结合。而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 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上试件留设的要求留置试块, 有抗渗要求的, 应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5、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 要用水冲洗施工缝, 保持湿润, 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 可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 以免因浇注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 造成尺寸偏差。在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处, 混凝土的振捣应采用钢钎捣实, 从而保证混凝土密实;混凝土的浇筑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 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一致。如后浇带是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时, 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浇筑。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 伸缩后浇带视先浇筑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

6、为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 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 后浇带两侧应设置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 钢网起侧模支护作用, 绑扎在钢筋骨架上, 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 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后浇带施工时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 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 保证振捣时不跑浆, 还应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 钢筋穿过模板的缝隙应用海绵塞严。后浇带部位的支模质量, 施工方与监理方要专门进行验收。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 由于后浇带处后浇混凝土浇筑时间与施工进度存在一定不协调, 而使底模支撑架滞后拆卸, 这必然会对后续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 要事先统筹安排, 避免发生强行提前浇注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的情况。

7、混凝土浇筑成形后, 要保持在一定时间内的湿润养护, 在其局部应覆盖的保养布上进行浇水养护 (时间不得少于7天,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则不得少于14天) , 四周应用临时栏杆维护, 防止钢筋污染或被踩踏。如要拆模, 则在拆模后立即以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原则涂刷混凝土养护液。后浇带封闭前, 为保证结构安全, 模板的支撑不得拆除, 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 同时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得施加如放置施工设备、堆放施工材料等荷载。后浇带封闭前, 必须设置后浇带防水。

后浇带的施工是保证地下室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 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 要根据地下室的性质、作用, 精心施工, 通过制定严格的技术措施来保障施工质量, 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整体、安全、适用。但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 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能完全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的问题时, 则需要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即在适当位置——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设置膨胀加强带来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 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微膨胀剂配合比准确的前提下, 通过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 来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摘要:目前, 不少地下室的顶板、外墙、内墙、底板均设置了后浇带。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间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 然而, 施工中如果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 处理不当也极易发生轻则开裂渗漏, 重则危及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质量事故, 因此, 对于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管理, 要给予高度重视, 严格规范, 避免质量通病和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1]曾冠中.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讨.四川建筑.2002年04期.

[2]陈梓江.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广东建材.2005年第12期.

[3]徐开勤.施工后浇带浅议.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3期.

浅谈基岩上地下室底板裂缝控制 篇10

1裂缝产生机理

1.1温度裂缝

1) 自身温度裂缝

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 由于水泥水化, 释放大量水化热。因地下室底板后而大, 水化热短时间内无法散失, 使混凝土内外温度逐步上升。而混凝土导热性能随热传导距离呈非线性衰减, 大部分水化热积蓄在混凝土内, 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远大于表面温度。当混凝土内部升温达到峰值过后, 水化热减少, 热量散失加快, 混凝土内外温度开始下降。降温过程中, 混凝土内部降温速度又比其表面慢得多。在升温和降温的过程中, 混凝土各部分的温度变形既受内约束的影响, 也受外约束的影响。一旦因约束作用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 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由于内外温差影响, 在混凝土的升温阶段, 混凝土容易产生表面裂缝;在混凝土降温阶段, 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2) 外界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注养护阶段, 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混凝土浇筑时, 气温越高, 则混凝土的温度也越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气温降低, 特别是气温骤降, 会造成外层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 形成温差引起温度应力, 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1.2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会由于自生收缩、失水收缩、塑性收缩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自生收缩产生于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 它与外界湿度变化无关, 主要由化学作用引起。当地下室底板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 自生收缩将不利于混凝土的抗裂。

在凝固硬化的过程中, 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散失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 这种失水收缩过程总是由表及里逐步发展。在高温及大风气候下, 失水收缩的影响更为显著, 混凝土的开裂机率也将增大。水份蒸发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收缩快, 而混凝土内部失水收缩慢, 表面收缩应力受到内不收缩应力的约束,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之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4~15 h内, 由于骨料沉降受到钢筋的限制, 以及胶合料与骨料之间的不均匀沉缩, 在一些养护不良的部位容易出现无规则的龟裂, 这种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通常与钢筋的分布相平行。

2早期温度应力最大值

地下室底板类结构, 当其厚度尺寸不超过其长度尺寸的0.2倍时, 混凝土的早期温度应力最大值可按式 (1) [1,4]计算

undefined

式中, σ*xmax为混凝土因温度收缩作用产生的最大拉应力 (MPa) ;H (t, τ) 为混凝土松弛系数, 通常取0.3~0.5, 当养护较好时, 取0.3;E (t) 为混凝土任意龄期的弹性模量, E (t) =E0 (1-e-0.09t) , E0为混凝土最终弹性模量, t为混凝土浇筑后到计算时的天数; α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取为1.0×10-5;undefined, 其中H为基础底板厚度;C为地基水平阻力系数;L为基础底板分块长度;T为综合降温差。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 当CX趋于0时, 底板接近自由变形。相反当在坚硬地基如岩石上时, CX值则大大增加。随着CX增大, σ*xmax也会增大。

现有一地下室底板搁置在基岩上的高层建筑, 其底板厚300 mm, 基础底板相邻两后浇带之间距离为30 m, 实际综合降温差T≈30 ℃。由于底板搁置于基岩上, 所以地基水平阻力系数CX可取Cx= (60~100~150) ×10-2 (N/mm2) , 估算得到浇注第30 d的温度应力最大值为σ*xmax=2.638 MPa, 大于C35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标准值ftk=2.20 MPa。可见, 对于此工程, 如果在设计上不采取其他措施, 底板会因为温差而开裂。

3裂缝控制措施

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联合作用, 会使地下室底板的受力更加复杂, 以致地下室底板更易出现裂缝。而地下室底板裂缝的危害性十分严重, 它不仅破坏结构的整体性, 引起渗漏、而且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 必须从设计、施工、材料、结构等方面采取措施, 以防止和减轻地下室底板温度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3.1设计方面

从公式 (1) 可以看出, 浇筑在基岩上的地下室底板, 要减小温度应力, 可以在设计上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设置后浇带进行分块, 不仅可减轻约束作用, 缩小约束范围, 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 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2) 降低基岩与地下室底板之间的约束程度, 可以在地下室底板下设置一毡一油或是一毡二油的滑动层, 或增设沥青涂层, 使得底板可以相对基岩滑动, 减小地基水平阻力系数[1,5]。

3.2施工方面

热天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时, 减小浇筑厚度, 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利用浇筑层面散热;拌合混凝土时加冷水或用冷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亦可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 通入冷水降温;在寒冷季节, 采用草袋、麻袋或塑料保温保湿;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3.3材料方面

水泥用量及水泥品种决定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 所以应优先采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和火山灰水泥。同时改善骨料级配, 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掺入引气剂或塑化剂, 以及具有减水、膨胀的混凝土外加剂, 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4结语

基岩上地下室底板裂缝主要由变形变化引起, 尤以温差引起的裂缝最为显著。因此, 要做好地下室底板裂缝控制, 必须从设计、施工、材料等环节进行全面控制, 尽可能减小温差变形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2]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3]严淑敏.大体积基础混凝土底板温度裂缝控制技术[D].杭州:浙江大学, 1999.

[4]富文权, 韩素芳.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M].北京: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 2000.

地下室底板 篇11

【关键词】超大;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假设一超大型地下室工程,地下室的底板总长为400m,宽200m,面积约8万㎡,总混凝土用量约10万立方米,这个规模就属于超大型底板工程。底板根据沉降缝一共分为5大块,每块的面积都超过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另外,地下室的侧墙高达7m,厚0.4m,全长约1000m,属于超长侧墙结构。我们假设的这个工程的地下室底板与侧墙是一个非常大的底板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较大,若施工方案设计不当,不但会延长工期,还会降低地下室的施工质量。在这个假设工程的基础上我们来谈一下如何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合理施工。

1、地下室底板及侧墙施工方案

按照我国建筑施工的相关规定,若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过大或过长时,必须要设置足够多的后浇带,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整体性。但是后浇带的施工必须要在两侧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施工,每条后浇带的施工都需要等到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的两天后才能进行膨胀混凝土回填,所需时间较长,而工期则很紧张。再加上后浇带的施工与灌缝较为复杂,若处理不当,极易留下渗漏等质量隐患,且不利于整个底板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设计人员决定对工程进行一定变更,即改变原定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方案,而采用既缩短工期又节约成本的超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方案。

所谓超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就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膨胀剂,使混凝土出现膨胀现象,这样就能够使其产生少许的预压应力,用来抵消混凝土收缩过程中所形成的拉应力,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开裂的目的,实现无缝施工效果。同时为了能够使底板和侧墙结构不会出现渗漏等问题,还在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剂,使其在水化反应中能够生成几细小的晶体,来填充混凝土中存在的各种细小缝隙或毛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防水性。

2、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的应用

2.1设置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原则

在对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实际情况进行察看后,分别确定了各个底板和侧墙上的膨胀加强带位置。加强带分为间歇式加强带和连续式加强带两种。在设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加强带间距宜小于40 m;2)加强带应避开侧墙或底板的厚度变异处;3)侧墙遇到附墙柱及墙体拐角处不应设置加强带;4)为保证刚性自防水的效果,侧墙底部50cm以下部分必须与底板先行同时浇筑施工,并在该处留置钢板比水带与上部侧墙连接,因此侧墙加强带须与底板加强带同位置留置。

2.2膨胀加强带作法

1)底板连续式膨胀加强带作法:在2m宽的加强带两侧用密目铁丝网垂直分隔开,并将铁丝网用细铁丝及附加的竖向短钢筋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2)底板间歇式膨胀加强带作法:在加强带的上侧留出2.5m,下侧对应的位置每边减少0.5m,留出1.5m,在板中间做成企口式的开口状,并用密目铁丝网折成企口,由附加的竖向短钢筋用细铁丝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3)侧墙上连续式及间歇式膨胀加强带的作法:在侧墙上两种加强带的作法相同。由于侧墙较底板薄,且混凝土墙而养护较难,故混凝土易出现裂缝,为防渗漏需先在2m宽的加强带两侧加焊竖向比水钢板,且每侧比水钢板需伸入与伸出加强带250mm以上,然后再在钢板比水带外侧加竖向密目铁丝网,将加强带分隔开。

2.3侧墙上特殊部位处理

1)为防止侧墙混凝土收缩开裂,决定在侧墙顶部lm范围内加密横向钢筋,钢筋间距从150mm调减至100mm,使侧墙顶部形成一道暗梁,以抵抗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导致侧墙裂缝。

2)当附墙柱与侧墙相连时,由于二者截而和配筋率相差较大,往往因相连部位应力集中而开裂。为分散应力,应在此处增加一定的水平构造钢筋。

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与养护

为了能够达到补偿收缩效果,加强带混凝土的强度要比两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本工程中采用的膨胀混凝土等级为C35。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确保膨胀加强带部位的钢筋都进行正确捆扎,浇筑部位進行全面清理。在间歇式加强带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要一次性浇筑完毕,不能留有施工缝以保证结构中整体性。浇筑的过程中,振捣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这是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还要对所有浇筑带的宽度进行严格仔细的计算,不得在施工中出现冷缝的现象。底板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初凝时应该对表面就进行抹平处理,以免表面出现细小龟裂现象发生。对于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要进行严格的成品保护,在强度未达到一定要求之前不得对钢筋进行敲打或震动。

混凝土浇筑12h之后,达到初凝强度时就可以对其进行养护作业,养护时间不得低于两周。由于本工程为超大超长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反应时间较长,因此在底板采用蓄水养护措施,在侧墙上采用挂麻袋并浇水养护的措施,以保证养护工作到位。

参考文献

[1]杨陈安.底板混凝土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08)

[2]沙咏梅,翟彩云.膨胀加强带在混凝土超长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6(11)

浅谈地下室底板、外墙防裂缝措施 篇12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综合楼工程为框-剪结构, 基础为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地下二层、局部一层, 地上主体为两栋18层、三栋11层住宅楼及一栋二层办公楼。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厚度均为4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抗渗等级为S8。本工程对防水、抗裂、抗渗要求较高, 地下室防水设计上, 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其核心是:“以结构自防水为主, 附加防水层为辅”。除结构本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 底板采用内、外两层防水砂浆防水, 外墙采用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 外抹防水砂浆防水。

2 技术措施

2.1 优化设计

2.1.1 配筋。

图纸会审时, 要特别注意钢筋配置是否合理。根据实践经验, 当混凝土配筋率>0.5%时, 将大大减少混凝土裂缝, 降低混凝土裂缝深度。当房地产开发商不愿意增大配筋率, 增加造价时, 考虑优化设计。即在配筋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将大直径、大间距的钢筋分布, 修改为小直径、小间距的钢筋分布。例如:本工程地下室外墙水平分布筋原设计为Ф14@140, 后与设计院讨论后优化为Ф12@100。

2.1.2 膨胀剂。

根据调查, 深圳市有许多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开裂的反而更加严重。原因是当前国内膨胀剂品牌太多, 质量难以保证, 并且对于掺加膨胀剂后, 混凝土的膨胀率很难控制, 无法保证混凝土的膨胀与混凝土收缩正好抵消。本工程设计要求地下室底板砼掺加膨胀剂, 以补偿混凝土收缩, 经与设计院讨论, 因地下室底板配筋率较大, 根据实践经验, 底板不会出现裂缝, 取消了地下室底板掺加膨胀剂。这样即保证工程质量, 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2.2 混凝土产品质量控制

2.2.1 原材料

2.2.1. 1 水泥。

水泥水化热的大小, 对混凝土的温度起决定性的影响, 而水泥水化热量大小取决于水泥品种及其所含的矿物成分, 水泥中含硅酸三钙 (C3S) 及铝酸三钙 (C3A) 含量越高, 发热量越大, 水化速度也越快, 出现温峰值也较早, 根据市场及预拌厂商情况, 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99) 标准的规定。

2.2.1. 2 粉煤灰。

粉煤灰作为一种人工火山灰质材料, 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 掺入水泥中与水泥混合, 可作为胶结材料的一部分。粉煤灰铝硅玻璃体含量大于20%, 因之具有较高的活性, 在Ca (OH) 2和Ca SO4.2H2O的激发下, 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并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10~20%的粉煤灰, 可减少单方水泥用量50~60kg, 显著地推迟和减少发热量, 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时间, 降低温升值20~25%。掺加粉煤灰可大大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趋向,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延长凝结时间, 便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浇筑。粉煤灰采用GB1556-88标准中二级以上的粉煤灰。

2.2.1. 3 SL-P高效混凝土泵送剂。

混凝土中掺加高效SL-P泵送剂, 能保持混凝土工作性质不变而显著减少拌合用水量, 降低水灰比, 改善和易性, 减少水泥用量, 减缓水化速度。除有以上效果外, 还可以推迟初凝时间2~3h, 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速度, 推迟混凝土放热高峰时间, 延长混凝土的升温期, 减少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 而此时混凝土表层的强度已相应增大, 有利于抗裂, 减少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2.2.1. 4 砂石。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砂、石技术指标, 除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52-2001) , 和《普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53-2001) , 标准的规定外, 砂采用中粗砂, 细度模量2.8~3.0, 平均粒径≥0.38mm, 含泥量<2%;, 泥块含量不大于1%;石子粒径5~30mm, 用自来水冲洗, 含泥量<1%, 泥块含量不大于0.5%, 所含泥土不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 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宜使用砂岩骨料。

2.2.1. 5 拌制混凝土使用的水, 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PH值大于9的碱性水、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量1%的水, 以及海水均不得使用。

2.2.1. 6 适当地控制水灰比, 减少水泥用量, 可

减少混凝土的凝结、收缩、泌水及干缩现象, 同时还可减少水泥用量, 从而减少混凝土温升。

2.2.2 配合比a.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b.砂率宜为30%, 灰砂比应为1:2.0~1:2.5;c.水灰比不大于0.55;d.泵送混凝土时坍落度宜为10~14cm;e.防水混凝土配料必须按实配合比准确称量, 计量允许偏差为:水泥、水、外加剂、粉细料为1%, 砂、石为2%。

2.3 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地下室混凝土除按普通混凝土施工程序施工外,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 混凝土施工a.

地下室外墙水平缝留设在距底板面500mm处, 施工缝处安装止水钢板, 外墙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采用止水螺栓, 止水螺栓上止水片必须满焊。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 必须对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 清除浮粒, 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再铺上一层20~25mm厚, 其材料和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充分振捣。b.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 不得接触模板。c.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取竖向分层、横向分段的方法进行施工, 以放松约束程度, 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 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 减少温度应力。d.应加强对后浇带的处理, 要认真清除施工缝处的浮粒和杂物并应将原混凝土表面凿毛, 用清水将施工缝冲洗洁净然后浇筑比原标号高一等级的膨胀混凝土。e.预埋件的表面应进行认真除锈处理, 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 对预埋件周围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 确保预埋件周边的混凝土密实性。f.管道和电缆穿墙 (或底板) 的部位, 必须认真做好防水处理, 管道穿墙处必须设置止水片, 也可在管道四周焊锚固筋, 以便使管道与结构形成整体。g.热力管道穿越外墙部位采用橡胶止水套处理。h.电缆穿墙部位的电缆与套管之间用石棉水泥 (麻刀灰) 填嵌密实, 再用素灰嵌实封闭。

2.3.2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达到保温和保湿的目的。保温是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 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 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另则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 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 防止产生贯穿裂缝。保湿的作用是使尚在混凝土强度发展阶段, 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另外可使水泥的水化热顺利进行,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2.3.2. 1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后, 采用蓄水养护。

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a.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进行;b.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c.蓄水厚度不小于10cm。

2.3.2. 2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后, 以不损坏其

表面及棱角, 按规范规定即可松模, 在侧模与混凝土表面缝隙中浇水, 以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3.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a.要求混凝土厂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 及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b.掺入缓凝型减水剂;c.在混凝土入模时, 防止模板暴晒, 加强模内的通风, 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2.3.4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a.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 严格控制其含泥量, 加强砼的振捣, 提高砼密实度和抗拉强度, 减小收缩变形, 保证砼施工质量;b.加强砼早期养护, 提高砼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结束语

总之, 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关键是如何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掺加高效混凝土泵送剂及活性混合材料, 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水用量, 通过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推迟混凝土水化热峰值, 使砼在开始降温时, 其抗拉强度得到足够的增长。在砼浇筑之后, 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 缓缓降温, 充分发挥砼徐变特性, 减低温度应力。采取长时间的养护, 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 充分发挥砼的“应力松弛效应”, 最大限度的减少砼裂缝。

摘要:针对地下室底板、外墙防裂缝措施进行了论述。

上一篇:防洪管理下一篇:旧楼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