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氟沙星

2024-10-08

培氟沙星(共12篇)

培氟沙星 篇1

注射用磷霉素钠, 由东北制药总厂生产, 产品说明书标明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骨髓炎等, 可与其他抗菌素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磷霉素钠4~12g先用灭菌注射用水适量溶解, 再加至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商品名:典沙) 由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说明书标明:用法用量:静脉缓慢滴注, 每100mL不少于60min。本品主要用于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胆系统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骨髓炎等。2009年9月九江市中医医院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现2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先给患者输注5%葡萄糖注射500mL+注射用磷霉素钠4g, 后续输注0.4g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0mL, 输注管内立刻出现白色混浊, 立即停止输液, 更换新的输液器, 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输注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再未出现白色混浊, 患者无不良反应。第2天在同样的输注过程中, 再次出现上述反应。因有前1天的经验, 专门安排了护士换瓶后调慢滴速, 密切观察输液管内的变化, 因再次出现白色混浊, 立即停止了输液, 确保白色混浊未进入人体血管, 患者也无不良反应, 并进行如下实验。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我们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5%葡萄糖注射500mL+注射用磷霉素钠4g中的5mL, 又从0.4g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抽取5mL, 二者混合后立刻出现白色絮状物, 放置24h白色絮状物无改变, 故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形成了不溶性的混合物。由于条件限制, 无法判明该混合物是什么物质, 对人体有何伤害。但是临床应用与实验均证实二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3 讨论

本人查阅二药的说明书及《中国药典》2005版[1], 并未提到二者存在配伍禁忌。黄品芳[2]、王金有等[3]通过临床应用与实验分析均证实二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避免同时使用, 特别不能序贯输注,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验证了此点。如临床上医师医嘱必须同时使用该两种药品的话, 可在两药之间更换新的输液器, 用生理盐水冲管, 再输入下一种药品。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要求我们护士在临床工作中, 不仅特别关注配伍禁忌表, 更加要注意多组静脉滴注时, 换瓶后输液器中的变化, 一旦出现混浊, 立即停止输液, 更换新的输液器,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必要是告之主管医师, 共同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临床用药须知)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50-562.

[2]黄品芳, 王长连, 姜宏建, 等.磷霉素钠与培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J].海峡药学, 1999, 11 (2) :55.

[3]王金有, 张玉华, 马楠.磷霉素钠与培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禁忌实验分析[J].中国工矿医学, 2001, 14 (5) :71.

培氟沙星 篇2

【英文名称】SparfloxacinTablets

【拼音全码】SiPaShaXingPian(ShiBaoFu)

【主要成份】司帕沙星片(世保扶)化学成分为司巴沙星。化学名称为5-氨基-1-环丙基-7-(顺式-3,5-二甲基-1-哌嗪基)-6,8-二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分子式:C19H22F2N4O3

分子量:392.41

【性状】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为黄色或淡黄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司帕沙星片(世保扶)可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口腔科感染。

【规格型号】0.1g*8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1~0.3g,多不超过0.4g,一日1次,疗程一般5~10日,可据病种及病情适当增减疗程。

【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上腹部不适、软便、腹泻、腹胀、便秘血便、口腔炎等。2.过敏应:如皮疹、发热、局部发红、水肿、瘙痒、水疱、红斑、光敏反应、充血等。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昏、烦燥、失眠痉挛、震颤等。4.实验室检查:GOT、GPT、ALP、LDH、BUN、γ—CTP、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升高,也可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等;国外有QT轻度延长的报告。5.其他:偶见肌腱炎、假膜性肠炎间质性肺炎休克过敏综合征(呼吸困难、浮肿、声音嘶哑、潮红、瘙痒症等)、眼粘膜综合征(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低血糖麻木感、不舒服感、疲倦感等。

【禁忌】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光敏患者慎用或禁用。2.用药期间,应尽可能避免接触日光、暴晒。若有光敏症状产生,如皮疹、瘙痒、水疱等,必须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治疗。3.肝、肾功能异常者应慎用或适当降低剂量。4.有癫痫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慎用。5.可能有QT延长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等)、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等,应慎用司帕沙星片(世保扶)。6.高龄者慎用本药,若使用应适当降低用量。7.与牛奶、食物同服不影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的吸收。8.服用司帕沙星片(世保扶)后分枝结核杆菌检查可能呈假阳性。

【儿童用药】氟喹诺酮类可使犬的承重关节软骨永久性损害而致跛行,在其他几种未成年动物中也可致关节病发生,故婴幼儿及18岁以下患者禁用。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量应酌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氟喹诺酮类可透过血胎盘屏障,可分泌至乳汁中,其浓度接近血药浓度,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1.同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一样,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与非甾体抗炎药(如联苯丁酮酸、丙酸衍生物等)合用时,罕有引起痉挛的报告。2.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与含有铝、镁、铁的抗酸药和硫糖铝合用时,可降低司帕沙星片(世保扶)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若需服用应间隔4小时。3.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与茶碱、咖啡因、法华林、西米替丁合用时不影响后者血浆浓度。4.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与地高辛、丙磺舒合用不影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的药代动力学。5.服用司帕沙星片(世保扶)4小时后才可服用含金属离子的营养剂和含锌、铁、钙的维生素。6.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不宜与阿司咪唑、特非那丁、西沙必利、红霉素、喷他脒、吩噻嗪、三环类抗忧郁药、丙吡胺、胺碘酮合用。

【药物过量】司帕沙星片(世保扶)过量无已知的解毒剂。若过量,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并用ECG监测QTc,5天内避免接触日光、暴晒。啮齿动物口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5000mg/kg、狗口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600mg/kg后观察14天未见死亡,但啮齿动物出现腹泻,狗出现活动度降低、呕吐、流涎、震颤。

【药理毒理】1.药理学: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系广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奈瑟菌属(淋病奈瑟菌等)亦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司帕沙星片(世保扶)还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和分枝杆菌属也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司帕沙星片(世保扶)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合成过程中的DNA旋转酶的作用而起杀菌作用。2.毒理学:小鼠、大鼠按体表面积口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剂量为人用剂量(400mg)的3.5~6.2倍,共104周,未见致癌作用。司帕沙星片(世保扶)对沙门菌株TA98、TA100、TA1535、TA1537和大肠埃希菌株WP2未见致突变作用,但对沙门菌株TA102有致突变作用,会引起大肠埃希菌DNA修补整理;体外细胞毒浓度下可引起中国鼠肺细胞染色体失常。雌雄大鼠按体表面积口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为人用剂量(400mg)的15.4倍,对其生育力、生殖力无明显影响。

【药代动力学】健康成人空腹单次口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0.4g,服药后4小时左右达血药峰浓度(Cmax),血消除半衰期(t1/2?)约为16小时左右,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在胃内几乎不吸收。司帕沙星片(世保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2%~44%。高龄者单次口服150mg,血药峰浓度(Cmax)为1.72μg/mL,平均血消除半衰期(t1/2?)约为26小时左右。司帕沙星片(世保扶)口服吸收后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胆囊(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其次为皮肤、前列腺、子宫、卵巢、耳、鼻、喉组织、痰液、前列腺液、尿液及乳汁中(约为血药浓度的1.5倍);再次为唾液、泪液(约为血药浓度的0.7~0.8倍);低为眼房水及脊髓液。健康成人单次口服司帕沙星片(世保扶)200mg后72小时,用药量的12%以原形药物及29%以葡萄醛酸共轭物从尿中排泄,51%以原形药物从粪便中排泄。

【贮藏】室温保存。

【包装】铝塑包装,8片/板。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257

【生产企业】山西天丰世保扶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两类患者:慎用“沙星” 篇3

氟喹诺酮类药品(“沙星”类抗菌药)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是抗感染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品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此类药品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糖尿病患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需慎用氟喹诺酮类药品。

1.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

研究发现,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比例更高。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饥饿感、肢体震颤、一过性晕厥等现象,应考虑出现血糖紊乱的可能性,及时就医。

2.重症肌无力患者——加重肌无力

研究显示,所有氟喹诺酮类药品都有神经肌肉阻断活性,并可能加剧重症肌无力患者肌无力症状。临床亦证实,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导致死亡或需要辅助呼吸,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慎用氟喹诺酮类药品。

总之,糖尿病患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谨慎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维护身体健康。

喹诺酮类药品的其他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

培氟沙星 篇4

关键词: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培氟沙星组60例,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20例, 男∶女=2∶1, 年龄为30~78岁, 中位年龄44.2岁。左氧氟沙星组57例, 其中男性37例, 女性20例, 男∶女=1.85∶1, 年龄0~33岁, 中位年龄45.6岁。

1.2 治疗方法

培氟沙星注射剂 (倍福, 冻干粉针剂规格0.2/支, 常州金远药业制造有限公司) 0.4g, 2次/d, 静点, 7~14d为1疗程。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注射剂, 规格每瓶0.3g/100mL, 第一制药 (北京) 有限公司], 0.3g, 2次/d, 静点, 7~14d为1疗程。两者均不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

1.3 观察项目

用药后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用药前后做痰细菌培养、胸部X线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1.4 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药政局1 9 9 8年颁发的“抗生素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痊愈:呼吸道症状、体征消失、体温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4项恢复正常, X线胸片病灶基本吸收;显效:呼吸道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好转, X线片病灶明显吸收, 但上述4项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病情有好转, 但达不到显效标准;无效:用药7 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以痊愈+显效为有效并计算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四格表χ2检验, 分析2组的疗效和细菌消除率。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培氟沙星60例患者, 慢支急性发作28例, 痊愈20例, 显效5例, 有效3例;急性支气管炎13例, 痊愈12例, 显效1例;支气管扩张感染5例, 痊愈3例, 显效1例, 无效2例;细菌性肺炎14例, 痊愈11例, 显效2例, 有效1例。左氧氟沙星组57例患者, 慢支急性发作26例, 痊愈17例, 显效4例, 有效5例;急性支气管炎13例, 痊愈13例;支气管扩张感染3例, 痊愈2例, 显效1例, 有效1例;细菌性肺炎15例, 痊愈12例, 显效2例, 有效1例。培氟沙星组痊愈率76.8%, 有效率90%;左氧氟沙星组痊愈率77.2%, 有效率87.7%。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细菌学疗效比较, 2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3%, 88.7%,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培氟沙星组2例出现皮疹, 1例出现头昏、失眠, 停药后均消失, 不良反应发生率5%, 左氧氟沙星1例恶心、上腹部不适, 1例出现头昏, 未影响疗程, 不良反应发生率3.5%。

3 讨论

随着耐药菌株逐年增多, 疗效有时不甚理想, 或者因药物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使用, 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显得尤其重要。

盐酸环丙沙星片说明书 篇5

盐酸环丙沙星片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椽酸杆菌属、阴沟、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

常对多重耐药菌也具有抗菌活性。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属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的大多数菌株具抗菌作用。盐酸环丙沙星片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具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粪肠球菌仅具中等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具良好抗微生物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差。环丙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培氟沙星 篇6

[关键词] 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细菌感染

Lomefloxacin and ofloxacin injection injection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128 cases

HUANG Bi Jiao JIAO Min

(JIANGXIJINGDAFUSHUYIYUANYAJIKE,JIANGXI,JI’AN 343000)

[Abstract] Objectiv:e verifing the effect and security of lomefloxacin injection of bacterial infeetion disease. Methods choosing gatifloxacin injection as comparison. Results The bacterial eradication rates of lomefloxacin injection and gatifloxacin injection on urinary tract,intestinal infection caused by sensitive bacteria were respectively: 86.9%,79.8%,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respectively:89.5%,82.6%.The incidence rat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12%and13%,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Lomefloxacin,injection is a new type,broad-spectrum,efficient and safe anti-bacterial drug.

[Key Words] lomefloxacin gatifloxacin bacterial infeetion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本组共有128例病例,其中试验组76例,其中女性39例,男性36例,一例因不良反应终止实验,不作临床验证,但算不良反应中,平均年龄为(45.6±13)岁,其中有患急性肾盂肾炎7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11例,急性膀胱炎10例,急性支气管炎16例,慢支继发感染8例,支扩继发感染9例,细菌性肺炎15例,对照组用氧氟沙星注射液52例,其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24例,年龄(43.8±12)岁,病例中有细菌性肺炎13例,急性膀胱炎9例,急性肾盂肾炎7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慢支继发感染6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5例,哮喘合并感染3例,两组患者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1.2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试验组用洛美沙星注射液(商品名为天初美,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201602 0.2g/次疗程为7-14天)。

1.1.3观察指标,记录用药后患者的症状、体温、及不良反应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呼吸道进行肺部X线摄片。

1.1.4疗效评价标准,按卫生颁布的抗菌药物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细菌学评价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及菌群交替4级评定,再计算出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按与药物关系分为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无法评定5级评价。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洛美沙星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注射液疗效比较见表

由表1可知洛美沙星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氧氟沙星73.6%,显效与进步也比氧氟沙星略胜一筹,无效无显著差异。

2.2细菌学疗效

两组患者的细菌感染的细菌清除率情况见表2:

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6%和80.96%差异不大,两者对G+和G-杆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均有一定的数量耐药,因注意控制用药期限。

2.3不良反应

在实验中,洛美沙星76例,在治疗剂量范围之内有6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过程,而氧氟沙星组52例,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类似,血、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洛美沙星为第四代广谱,强效的喹诺酮类新药,药动学特性良好,只需qd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均获得较好的疗效,试验组中有效率为别为86.7%和73.6%,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洛美沙星对肝肾功能的副作用轻微,在试验中发现洛美沙星对肠道感染的显效尤为突出,本组病便中也未见对造血及肝肾功能、心脏等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吴树荣.喹诺酮药物及其临床应用症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16(3)186.

[2]Fish DN Chow AT、The Clinical pharmacokinctics of levofloxacin clin pharmacokinet 200936(2)105.

培氟沙星 篇7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40例中, 37例为本院住院思者, 3例为本院门诊患者, 均为成人, 男21例, 女19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8±15) 岁。其中肠道感染者23例 (均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 大便培养出福氏痢疾杆菌21株, 宋内痢疾杆菌2株;泌尿生殖系感染7例 (膀胱炎4例, 伴有膀胱刺激症, 清洁中段尿培养出大肠杆菌3株, 哈夫尼亚菌1株。急性前列腺炎3例, 前列腺液培养出大肠杆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 ;呼吸道感染者7例 (6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均有咳嗽、咳痰, 胸透示双肺纹理明显增粗, 痰培养出铜绿似单胞菌3株、肠球菌1株。1例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伴咽痛、扁桃体肿大并有片状渗出物。咽拭子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1株) ;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 (病灶脓性分泌物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 。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口服培氟沙星片 (每片0.2 g) 0.2~0.4 g, 2次/d, 疗程7~14 d, 平均给药天数 (9.0±1.9) d。

1.3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各1次。治疗前、中及疗程结束时按不同病种分别各查1次大便、痰、前列腺液及病灶分泌物培养。泌尿系感染在治疗24、48、72 h与疗程结束时各作1次中段尿培养 (内容包括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 病原菌阴转;② 显效:病情显明好转, 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④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痊愈及显效合计为有效, 并计算其有效率。

2 结果

40例中31例痊愈, 痊愈率为78%;6例显效, 显效率为15%。共计37例有效, 有效率为92%。1例进步, 2例无效。本组治疗前细菌培养有38例患者各分离出1株,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5% (38/40) ;疗程结束时除2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肠球菌未消除外其余35株全部消除, 细菌清除率为92% (35/38) 。治疗前体温升高者32例, 治疗结束时体温转正常者31例 (97%) , 其中22例在3 d内降至正常, 9例在1周内降至正常。治疗前WBC升高35例, 治疗结束时转正常者32例 (91%) 。 38株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测定结果见于表1。

2.1 不良反应

2例有恶心、食欲不振的胃肠道反应, 持续3~5 d自行缓解, 发生率为5%。

3 讨论

笔者用国产培氟沙星治疗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皮肤软组织等细菌感染共40例, 取得较好疗效。毛伟光等[3]报道培氟沙星对铜绿似单胞菌作用略差, 对肠球菌疗效差。本文中培氟沙星在呼吸道疾病中疗效亦较差。另外, 在使用该药前, 应充分考虑到病原菌种类, 以体外药敏试验为依据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本文不足之处是无对照组。

参考文献

[1]王文铃, 陆红, 王彤, 等.甲磺酸培氟沙星正常人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0, 6 (1) :235;6:235.

[2]官兰, 李立津, 郭文学, 等.甲氟哌酸体久抗菌活性及耐药感染者的治疗.天津医药, 1992, 417-419.

培氟沙星 篇8

关键词: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文献计量学,药物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在母核中第7位碳引入氟原子, 对细菌与组织的通透性增强, 生物利用度增高, 抗菌谱进一步扩大, 均有广谱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活性, 对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分枝杆菌等非典型病原体都有强大的抗菌活性[1], 原认为此类药物除影响软骨发育[2] (故18岁以下青少年不宜) 外, 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广泛应用于临床后, 陆续发现较多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3,4,5,6,7,8,9]。结合永州市人民医院较多使用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等3种药物。通过对1994至2009年国内文献进行检索, 分析国内以上3种药物ADR的发生状况, 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为关键词, 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专题数据库 (1994-2009)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1994-2009) 。“精确匹配”在线检索1994至2009年时间段国人应用3种药物相关文献。

1.2 文献筛选

1.2.1 纳入标准

各类“临床应用”中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均为单独应用。

1.2.2 剔除标准

重复发表的报告

药品质量所致的副反应;不能确定病因的病例。

1.3 文献资料收集

阅读全文记录每篇文章的发表年份、第一作者、发表期刊、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药名、给药剂型、给药途径、ADR症状、发生例次、发生时间、使用天数、厂商等。

1.4 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 对组间样本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通过阅读全文, 共检索到符合标准文献有:洛美沙星79篇, 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司帕沙星86篇, 给药途径为口服和静脉滴注。加替沙星107篇, 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或口服。

2.2 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

2.2.1 洛美沙星

2.2.1. 1

患者年龄、家族史、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并发率, 18~59岁组高于≥60岁组, 各年龄组间ADR发生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1。患者资料中无药物过敏史。

*括号内依次为18~59岁, ≥60岁年龄组ADR例数。各年龄组ADR并发率比较, 经χ2检验:P<0.01

2.2.1. 2 不良反应类型

ADR总并发率12.3%, 反胃占4.0%, 便秘占0.2%, 腹部疼痛占0.1%, 头晕痛占0.3%, 睡眠差0.7%, 见表1。

2.2.1. 3 所用药剂型和停用状况

所用药剂为针剂, 按医瞩用药, 无特殊停药现象。

2.2.2 司帕沙星

2.2.2. 1 患者年龄、家族史、药物过敏史、A D R并发率, 1 8~5 9岁组高于≥60岁组, 各年龄组间ADR并发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2。ADR相对集中在18~59岁组, 男女之比为3∶8。

*括号内依次为18~59岁, ≥60岁年龄组ADR例数。各年龄组ADR发生率比较, 经χ2检验:P<0.01

2.2.2. 2 不良反应类型

ADR总发生率为27.7%, 反胃占3.7%, 便秘占1.5%, 腹部疼痛占0.5%, 头晕痛占0.12%, 味觉异常占1.1%, 见表2。

2.2.2. 3 所用药剂型及其他

剂型为片剂或针剂, 因ADR被迫停药共12例数, 占ADR总数1.1%, 用药患者数0.3%。

2.2.3 加替沙星

2.2.3. 1 患者年龄、家族史、药物过敏史、A D R并发率, 1 8~5 9岁组高于≥60岁组, 各年龄组间ADR发生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3。

*括号内依次为18~59岁, ≥60岁年龄组ADR例数。各年龄组ADR并发率比较, 经χ2检验:P<0.01

2.2.3. 2 不良反应类型

A D R发生率3 1.9%, 反胃占4.9%, 便秘占1.8%, 腹部疼痛占2.1%, 头晕痛占0.2%, 见表3。

2.2.3. 3 所用药剂型及其他

因ADR必停药共53例数, 占ADR总数1.6%, 用药患者数0.5%。

3 讨论

3.1 ADR的发生率比较分析

3组药物所致A D R中, 均以消化系统反应多见, 构成比均>70%, 老年患者偶见消化道出血。本次研究发现, ADR的发生率均以18~59岁组较高, 而≥60岁组ADR较低, 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年龄段患者自身机体对靶器官敏感性有关, 加上较年轻患者室外活动多, 受紫外线、粉尘及饮食调整的影响较多等, 故ADR发生率较年轻者多见, 而老年患者ADR相对较重。

3种药物中, ADR发生率依次为洛美沙星 (12.3%) 、司帕沙星 (27.7%) 、加替沙星 (31.9%) 。除消化道反应外, 司帕沙星成年患者有少见过敏性反应 (如光敏性皮炎) 、心动过速及剥脱性皮炎, 未见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7]。加替沙星特殊过敏反应并不少见, 可能与其作为半抗原物质, 引起广泛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3药所致的肝损害可能与其T1/2长短及经肝脏代谢有关联[3]。机体发育及这类药国内生产企业较多, 加上同一抗生素产品可能存在纯度不同及一定程度的滥用药现象有关系;另外, 静脉给药方式 (不严格正确操作、药液配伍不当、浓度不当或配制液放置太久、滴注速度过快等) 可能是引发ADR的重要原因。

3.2 重视B型ADR, 加强监测, 合理用药

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稳定性好、抗菌作用强, 临床用药时应掌握好适应证及合适人群, 严格询问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 严格按药品操作程序操作, 注意药物使用的监测, 这样可以减少ADR的发生, 特别是B型ADR (免疫学机制, 无法预见, 与剂量大小无关, 非常少见) 的发生。临床上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 并做好救治准备, 在用药过程中, 尤其是静脉滴注开始后的30min内, 应密切观察病情, 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3.3 本分析与相关文献比较

洛美沙星ADR发生率与刘秀艳、王丽萍等[5,6]观察相近, 与文献[3,4]结果差异较大, 反胃、腹部疼痛、便秘等情况与前文献不吻合。司帕沙星ADR发生率偏高, 与戴芳梅等[7]综述较接近, 与文献结果[3,4]差异较大, 反胃、腹部疼痛、便秘、味觉异常、被迫停药等情况与前文献有较多不同。加替沙星ADR并发率高于文献[3,4]结果, 但与尹成芳[9]观察接近, 反胃、腹部疼痛、便秘、被迫停药发生率与前文献有较多出入;B型ADR在以上论述中无相关描述。以上不同可能与当时作者所引文献及应用以上3种药物观察例数、ADR报告收集概率相关。

参考文献

[1]MCDEX药物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232-241.

[2]李萍, 王永铭.喹诺酮类药物软骨毒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 13 (2) :116-119.

[3]孙定人, 齐平, 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1-1075.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2-265.

[5]刘秀艳, 王慧媛, 张群强.洛美沙星不良反应66例临床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8, 22 (4) :341-342.

[6]王丽萍, 王书杰.洛美沙星所致不良反应29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 2006, 15 (13) :17-18.

[7]戴芳梅.司帕沙星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综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12 (1) :39.

[8]陈扬, 舒莉莉, 王钊, 等.司帕沙星致光敏性药疹21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 (11) :743.

培氟沙星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条件

随机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 均为:①同期住院者, 年龄大于18周岁;②中、重度感染者;③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重症并发症者;④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者。

1.2 临床分组及一般资料

分为两组, A组:使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患者共40例, 其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19~75岁 (平均57.7岁) ;B组:使用头孢曲松钠, 共35例, 其中男30例, 女5例, 年龄18~69岁 (平均55.4岁) , 男女患者间无差异 (P>0.05) 。

1.3 治疗方案

A组给予甲磺酸培氟沙星0.4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 每12 h 一次, 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 min, 疗程10~14 d。B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0 g加入5%葡萄糖液20 ml中缓慢静脉推注, 2次/d, 疗程7~14 d, 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生素, 每3日重复检测三大常规、肝功、肾功及拍胸片检查, 每周一次痰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2结果

2.1 疗效

A组40例中除1例因无效而停药外, 平均疗程为9.7 d, 平均用药量4.1 g;B组35例中除2例无效停药外, 平均疗程为10.1 d, 平均用药量5.3 g (见表1) 。

A组40例患者中, 治疗前有发热症状者26例, 体检介于37.1℃~37.9℃间11例, 在38.0℃~38.9℃间10例, ≥39.0℃者5例, 经治疗后除3例患者未完全退热外, 余23例均在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平均用药时间4.7 d。B组, 治疗前有发热症状者18例, 体检介于37.1℃~37.9℃的9例, 在38.0℃~38.9℃间6例, ≥38.0℃者3例, 经治疗后除6例患者未完全退热外, 余12例均在10 d内降至正常范围, 平均用药时间6.5 d。

2.2 标准说明

痊愈指经治疗后①临床症状消失;②阳性体征消失;③实验室检查 (包括痰菌培养结果) 正常;④胸片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指以上4项明显改善, 但其中一项结果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指以上4项都有改善, 但未达正常指标;无效指经治疗1周后上述4项未见改善或病情仍有进展者。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 A组40例患者中, 出现胃肠道反应的2例, 头痛、眩晕者1例, 因滴速过快引起局部皮肤刺痛症状者1例;B组出现皮疹2例, 胃肠道反应2例, 恶心、腹泻各1例。两组均未出现肝、肾损害。

3结论

甲磺酸培氟沙星液为喹喏酮类广谱抗生素, 可有效抑制细菌DNBA螺旋酶, 对肠杆菌属细菌如克雷白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流感杆菌等均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绿杆菌亦有一不定期疗效。0.4 g静脉滴注后, 血药浓度5.8 mg/L, 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20%~30%, 半衰期约10~13 h, 它在人体内分布广泛, 在支气管、肺、肌肉等处均能达到有效浓度, 可进入脑脊液, 主要在肝内代谢, 代谢产物N-去甲基物同样具有体外抗菌作用, 主要经肾脏排泄。经本次对照显示, 应用甲磺酸培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临床有效率达90%, 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 该药临床报道不良反应少, 且不影响疗效发挥, 在相同条件下对比, 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头孢曲松钠, 表明该药是一种临床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小的抗生素, 值得临床医师参考选用。

摘要:目的观察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甲磺酸培氟沙星静脉滴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给予甲磺酸培氟沙星0.4g加入5%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滴注, Q12h, 疗程1014d。B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0g加入5%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推注, 2次/d, 疗程714d。结果A组临床疗效满意, 有效率达90%,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甲磺酸培氟沙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生素, 值得向临床医师推荐。

培氟沙星 篇10

1 临床资料

患者69岁, 因反复气喘、咳嗽30余年, 加重3天为主诉。2010年5月29日入院,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遵医嘱滴注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0ml后, 续点滴生理盐水100ml+注射用头孢哌酮钠2 g时, 输液管及茂菲氏滴管内呈现乳白色混浊, 摇晃后未消失, 立即停止输液, 更换输液器及其它液体输入, 混浊液末输入患者体内, 经观察, 对患者未造成不良影响。在药典及最新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中未查找到存在配伍禁忌。而在其药物说明书中也未注明它们有配伍禁忌, 为证实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本人做了相关实验。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分别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00ml+注射用头孢哌酮2g混合液10ml与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 ml注入无菌透明容器中, 二者混合后立即变成乳白色混浊液体, 放置30min后, 白色混浊不消失。 (2) 加大头孢哌酮钠注射液浓度两倍以后, 用同样的方法与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混合, 白色液体的混浊度加深, 仔细观察还有少量白色悬浮颗粒。实验表明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存在配伍禁忌。

3 建议

培氟沙星 篇11

针对这样混杂的舆论,广大患儿的家长仍旧不免有些担忧,他们很难找到可靠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某患儿的家长在若干年前为孩子用过诺氟沙星这种抗菌素,现在发现孩子的身高不如同龄的孩子,于是就怀疑是当年给孩子服用诺氟沙星所致,因为资料表明此药不利于少儿骨骼发育。

根本问题是滥用抗生素

诺氟沙星为处方药,没有医生处方,患者无法从医疗机构获得,药店也不得向患者出售,这些规定都是药品监管部门为了保障用药安全而设立的,但在不少地方形同虚设,这给药品使用者带有诸多安全隐患。卖药者自然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而用药者则主要图个方便,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正确用药呢?

首先是很多人看不懂药品说明书,对于各种医学药学术语胡乱理解,自以为是。其次是从各种途径获得的医学知识也不完整,甚至有错误。这样的自行用药必然风险很大,由于当今很多医疗机构为了创收,都在滥用抗菌素,不管能否搞清病情是因某种细菌感染所致,都要让患者大量服用抗菌素。这种现象也影响广大患者的决策,使得他们一见有人发烧就认为是发炎,极力主张服用各类抗菌素药物,结果必然是滥用药物,产生对人体的损害。

其实,在临床上,要搞清患者的病情是否因细菌感染引起,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抗菌素的使用就是蒙着使用,根本找不到确切的用药依据也要给患者服用抗菌素。更有甚者,有些患者的病情根本就没有细菌感染表现,抗菌素也被堂而皇之地使用,美其名曰预防感染。一个不需要抗菌素药物的人却被强行服用抗菌素,而药物根本不是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必然会造成对正常代谢的干扰,甚至直接损害人体。患者自行滥用药物的根源在于医疗机构滥用药物,给患者做出滥用药的榜样,让患者不自觉地效仿。

专家没看到“18岁以下禁用”吗

说谁看不懂药物说明书,谁都不会服气,可现实中就有人不懂装懂。大家只要看看诺氟沙星的说明书就能看到厂家已明确说明,18岁以下的患者禁止使用! 有了此种禁令,任何使用者都应当严格遵守,无论是患者自己,还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家长均应按照此条执行,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有遵守药厂的禁令,随意为患儿使用此药。“挺诺”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诺氟沙星吃了没事,这些人只是以自身的感觉来判断药物是否对人体构成损害,但很多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是无法感觉到的。另外,药厂都已明确规定18岁以下的患者禁用此药,有些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说出不靠谱的言论,实在令人感到愤慨!

此次“沙星”事件,违反规定给患儿使用诺氟沙星是问题的要害所在,吃诺氟沙星对人骨骼的不良影响则是次要问题。临床用药的种类非常多,抗菌素是极易被人们滥用的药物类别,希望公众能从这类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要盲目用药。

培氟沙星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的98例女性尿路感染患者,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征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 , 年龄20~55 (39.4±2.6) 岁, 已婚76例, 未婚22例, 均为首次就诊, 均符合尿道感染诊断。治疗前病程4~30 (14.01±2.98) d。其中急性者54例, 慢性者44例, 单纯性72例, 复杂性26例;49例感染发生于下尿路, 其余患者发生于上尿路。患者均配合此次研究, 并未服用任何抗菌药, 无药物过敏史, 各器官功能正常。按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 组间尿道感染病程、类型等均经统计学处理,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口服诺氟沙星胶囊 (生产于汕头金石制药总厂) , 1. 2g/次, 1次/d。

1.2.2 试验组

患者口服洛美沙星片 (生产于浙江亚峰药厂) , 200mg/次, 1次/d。以上药物均服用14d, 对于单纯性尿路感染服用7d, 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其他药物。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查, 进行尿菌检查, 尿菌转阳代表尿道感染复发。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疗效进行评定[2]: (1) 痊愈:患者膀胱刺激征等临床表现消失, 尿、血常规正常, 尿菌检查为阴性; (2) 有效:患者膀胱刺激征等临床表现改善, 尿、血常规以及尿菌检查结果均好转; (3) 无效:患者临床表现未改善, 检查结果未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后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痊愈36例 (73.5%) , 总有效率为93.9% (46/49) ;对照组痊愈27例 (55.1%) , 总有效率为85.7% (42/49) , 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用药后细菌清除率和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75.5% (37/49)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2% (29/49) ;试验组尿菌感染复发率为8.2% (4/49)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 (8/49) ,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用药后副作用比较

两组间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 均经对症治疗缓解。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 (4/49) 和10.2% (5/49) , 差异不显著, P>0.05。

3 讨论

尿路感染 (UTI) 为女性患者高发病, 常伴有白带异常和典型的刺激征表现, 患者甚至每年发病一次, 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临床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UTI, 但是随着使用量的增加, 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也增加, 敏感性降低, 影响临床效果, 尤其远期治疗效果较差, 复发可能性较高。

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属于同类抗菌药物, 为第三代喹诺酮类, 抗菌基本原理相同, 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DNA复制过程, 干扰转化酶, 从而杀死病原菌, 抑制病原菌繁殖生长。两种药物均可口服, 简便易行, 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治疗副作用, 对尿路感染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两者仍有不同, 诺氟沙星药力作用效果不及洛美沙星, 治疗单纯尿路感染效果较好, 且仅对革兰阳性菌治疗效果较好[3]。洛美沙星不仅具有喹诺酮类药物特点, 而且具有自身属性。洛美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同时消弱光毒性, 安全性较其他喹诺酮类药高, 而且其不容易发生耐药性, 作用时间持久, 降低复发可能性。同时这种药物性能稳定, 药效发挥速度快, 易吸收, 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也不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影响[4,5]。本文经过详细的研究分析, 汇总各项数据如下:试验组痊愈36例 (73.5%) , 总有效率为93.9% (46/49) ;对照组痊愈27例 (55.1%) , 总有效率为85.7% (42/49) , 前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P<0.05;试验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75.5% (37/49)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2% (29/49) ;试验组尿菌感染复发率为8.2% (4/49)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 (8/49) ,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 (4/49) 和10.2% (5/49) , 差异不显著, P>0.05。诸多优点决定洛美沙星比诺氟沙星更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可取之处较多。但也有学者认为, 由于洛美沙星多经过肾脏代谢从尿中以原型排出体外, 虽然不良反应小, 但是对于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使用[6]。

综上所述, 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均是治疗尿路感染的理想药物, 但是相比之下洛美沙星更是一种值得采取的药物,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燕萍, 白海燕.热淋清片联合诺氟沙星片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 2013, 16 (4) :580-582.

[2]季掌权.单剂量洛美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5) :228.

[3]Marjolein L, Jako SB, Judith MZ, et al.Guidelines on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re difficult to follow:perceived barriers and suggested interventions[J].BMC Fam Pract, 2010, 11 (1) :51-57.

[4]王锐, 易琼.口服诺氟沙星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女性尿路感染38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0, 23 (11) :56-58.

[5]胡秀芬, 宋志香.尿道感染致脓毒症的病原菌及耐药分析[J].中国全科医师, 2007, l0 (12) :120.

上一篇:硫含量超标下一篇:中国式排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