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及相关问题

2024-11-02

天气预报及相关问题(精选9篇)

天气预报及相关问题 篇1

引言

在“十三五”时期,已经明确指明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创新发展的核心思想路线。强化坚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智能化、精准化、规范化为发展前提;全力创建高新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平台,严格打造综合型人才精英团队,深入探索并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技术体系,使得我国能够全面构建气象预报业务发展新面貌。

1 天气预报的现状分析

1.1 就国家方面相关天气预报工作问题分析

1.1.1 没有深入了解基层组织工作,片面完善气象工作制度管理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型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的形势推动下,国家也不断的健全和创新改革气象局的工作体制,但是一味地为了提高气象局工作效率而制定一系列强化方针政策,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基层气象局所存在的问题,政策无法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使得天气预报工作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1.1.2 没有健全培养天气预报专业人员的培养体制

目前,教育部对预报专业依旧采取的传统型教学培养手段,即以理论型为主的培养人才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解决这项工作对相关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问题。国家对气象局工作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专业预报员较少,预报员工作能力有限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天气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就我县气象局方面相关天气预报工作问题分析

1.2.1 缺乏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体系

缺乏对预报员人才的后期进修学习工作制度管理,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技能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胜任和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在职工作人员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预报员的工作薪资较低,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随之低下。

对新竞选入职的预报员的考核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入职人员技能实践的完善考核和评价制度,使得工作能力不足的人员进入气象局工作,影响后期天气预报工作。

1.2.2 没有正确落实上级的工作要求

上级的工作制度不能全面贯彻落实,对预报业务缺乏创新改革,仍旧采用传统的方式去应对上级下达的指令要求,使得预报工作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1.2.3 缺乏系统的预报业务平台

受现代化科技时代的影响,预报工作业务也越趋智能化发展,各种网络平台被建立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县城由于业务平台零散不系统,依旧没有形成大环境背景下涵盖综合气象业务的资源共享平台,使得指导预报难以发挥实质性的效果。

1.3 就预报员方面相关天气预报工作问题分析

1.3.1 预报员的专业技能有限,工作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教育局对学校天气预报专业的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进入气象局工作的预报人员仍处于传统理论高于实践的学习阶段培养的人才,他们的技能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较差,对天气影响系统的物理结构、演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了解掌握,导致对天气预报平台的预报分析无法达到准确效果。

1.3.2 预报员缺乏良好的工作素养,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阳光工资的实施,工作人员的薪资阳光透明,没有奖励,一些预报员安于现状,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导致预报工作效率低下。

2 改善制约我县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问题的有效手段方案

2.1 国家方面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1.1 加快完善资源配置问题

国家应积极与基层联系,完善基层资源配置问题,将预报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实现各省市地区资源共享,提高预报工作的准确率。积极深入并关注基层问题,与基层预报组织密切联系,创新完善新的气象预报改革管理制度。

2.1.2 健全预报专业教育改革体制

教育部门应该根据预报业务改革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加强技能实践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引导相关专业人士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2 我县天气预报气象局方面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处理预报员人才的考核培养问题,能够强化预报业务人才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打造优秀的人才工作团队。气象局采用人事资源管理外包工作能够有效的打造良好的预报工作精英团队,公司对一些比较琐碎的人事工作直接外包出去,减轻繁琐的人事管理工作,对于人事能力考核,绩效以及考核评价等,外包企业会做出十分详细的结果分析,外包企业的工作就是专门负责这些琐碎复杂的工作,各取所需,双方都使各自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气象局不必担心考核过程是否有问题,如果公司出现人事问题都由外包人事企业负责,外包企业会不仅承担气象局工作人员的考核,对他们的入职考察,后期培训,人事提拔等都会有所涉及,而气象局在减轻人事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公司内部人才的工作能力,打造良好的预报业务工作团队。

(2)建立和完善预报软件系统化平台服务,提高预报准确率。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系统完善预警指标,强化高分辨率天气气候模式预报业务系统、有效建立智能化创新型业务发展平台。将县级业务制作平台零散系统化,合理将丰富资源融合明确分析预报业务技术和相关有效数值预报应用技术等应用于信息预报业务制作系统中,强化预报的准确性。提供气象台指导预报有效显示平台,强化预报工作的指导效果。

2.3 预报员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积极参与气象局工作安排,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职能和职业素养。“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用积极态度应对自己的工作。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对预报工作过程中的任一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对待定期人事考核评价积极参与配合,不要采取应付或逃避的态度,拿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2)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技能知识,使得自己能够胜任预报工作,不被社会淘汰。县城预报员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前沿工作和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来自各省市的同行进行思想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县城预报员需要培养较高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目前的预报工作分析都是在互联网工作平台上进行的,预报员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培训,能够使自己熟练掌握应用科技智能工具,是自己的工作更便捷高效。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县城天气预报工作的工作效率,文章从国家、县气象局以及预报员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激发预报员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预报员的主动性,启发调动预报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天气预报工作能够顺利有效进行,达到人类社会对天气预报工作的需求。

摘要:创新时代的高要求开始逐步渗透到现代气象事业的点滴工作中,而天气预报作为现代气象事业内容的一颗璀璨之星俨然已被镶上“创新”的王冠。现如今,为了大力推动发展并实现气象事业的现代化,作为现代气象事业的重要核心内容的天气预报业务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新型手段和方案去迎合时代发展中气象事业的前进需求。文章主要对我县天气预报的现状以及实施相应的一系列的创新改革方案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天气预报,预报业务系统,预报员

参考文献

[1]刘吉威.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及相关问题探究[J].福建农业,2015(8).

[2]李永锋,兰小机.网格环境下数值天气预报的关键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6).

论述电网规划相关问题及措施 篇2

关键词:电网规划;作用;问题;措施

1 电网规划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对电网建设起指导作用。电网规划包含了评估分析电网运行现状,电力负荷预测、校验和计算电气、评价与管理电网建设的经济性等众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工作范围较为广泛且操作过程较复杂,其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对电网的建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其次,推动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电网规划可以促进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供电企业的供电作业依赖于电网的规划设计,具体表现在:一是电网规划及建设的资金投入,需要供电企业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二是进行电网规划工作时,供电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全面、系统地考虑当地的用电需求、电费的制定、供电能力及质量等众多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供电企业的发展和电网规划密切相关。三是,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增加了用电需求,这就需要改造以前建设的电网和优化现建的电网,而电网规划在降低电能消耗的同时提高用电质量,保障电网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进一步满足了电力用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

2 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规划基础工作不完善 电网规划工作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规划方法较滞后,科学技术手段利用率不高,主要依靠经验方法进行变电站布点以及线路的加设等工作。尤其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电网规划涉及区域社会经济的众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过程,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无法满足现阶段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不能快捷、及时地为电网规划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是规划理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整体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此外,没有注重投资周期回报率,也是电网规划工作不完善的表现。

2.2 电网规划的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对电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的电网建设来看,其发展速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电网建设区域的正常用电。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网规划的重要性,没有开展有效的电网规划监管,致使电网规划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区域整体规划不匹配,没有同步于区域的规划建设,导致二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前期的电网规划缺乏有效的监管,就会导致电网的重复建设,在用电需求较高的地方再次搭接线路,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制约了电网建设的正常进行。

2.3 社会及生态问题 电网规划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电网建设的不平衡。由于电网规划时没有全面、合理地考虑社会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电网建设规划时没有对当地的环境影响提出足够的重视,对电网建设产生的危害估计、预防不足。此外,没有有效的沟通、衔接当地的总体发展规划,尤其是当前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执行不到位,导致电网规划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3 加强电网规划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规划基础工作 电网规划的基础工作对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完善电网规划的基础工作。在规划准备环节,做好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电源点、线路铺设等负荷信息数据的收集工作,为全面、科学地规划提供详细、准确、真实的资料,并加强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用电需求量,特别是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造成负荷预测与实际负荷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作,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地各类重点项目的推进程度。在规划年内,收集区域内的负荷并综合运用多种负荷预测方式预测区域的总体负荷量,建立负荷预测模型,做好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3.2 与地方发展规划相互协调 电网规划应符合地方发展规划的总体方向和框架,将电网规划同步纳入整体规划中。电网规划主要是布局地方区域空间内的电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对其的技术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而地方总体规划注重的是全面性与综合性,二者的方向和目标相同,因此,必须协调统一好总体规划与电网规划,整体规划实施,按照地方总体规划的方向、要求进行电网规划,同时结合分区、分时、分业三种预测方式。全面掌握区域内各行业用电负荷点的具体位置以及用电负荷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变电站的布点,同时还应从减少投资角度考虑,实现电网建设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3 其他建议 第一,结合相关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电网规划中出现的偏差,注重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规划决策失误。对运营、投资及监管的预测分析,要积极选用科学的预测方法进行强化,为科学有效的电网规划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统筹规划。供电公司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强化输电扩容规划,坚持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同步进行,适当超前,为电网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最大限度的实现供电企业的利益。第三,加强需求侧管理。为了进一步节省电网建设投资,应将电能消耗降到最低程度,完善电力监管体系,加强对电网规划的监督,确保电力市场公平健康运行,提高电网运营效率。

4 结束语

总之,电网规划设计关系着电网建设的稳定、有序进行,对我国电力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大了用电需求,推动了更广泛的电网建设,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充分做好电网建设的规划工作,为电网建设的有效性奠定基础,保障供电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撑,进而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兴元.城市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217-218.

[2]袁柏秋.浅谈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的相关问题[J].技术与市场,2011,11:146-147.

[3]陈永刚.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144.

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及问题分析 篇3

黑龙江省是较为典型的农区, 气象为农业中的主要服务始终是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特别是在当前发展黑龙江生态经济的背景之下, 怎样科学运用气象条件, 使之为农业生产服务成为黑龙江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了农用天气预报业务, 然而这项业务从诞生到现在发展时间较短, 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因此, 怎样确保其有效发展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1 气象服务发展简述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渐繁荣, 气象服务也随着气象认识加深应运而生, 进而有了自身的发展历程。气象服务的性质可以说是信息服务, 由于不同年代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 所以用户接受气象信息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气象服务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按照信息产品分类来区别可以划分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和交通气象, 本文分析的就是关于农业气象的业务。

2 农业气象服务简述

在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所以对于农业的气象服务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农业气象服务属于气象服务的一个分支, 它不仅要受到一定的技术条件的制约, 还和农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展开讨论:

2.1 物候知识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人类对气象的最初认识阶段, 也可以说是萌芽阶段, 人类从狩猎过渡到种植业, 这一过程当中的变化使得人们积累了关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经验。这个时期, 农业气象服务主要立足于物候知识, 并没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我国的古书当中, 把一年分成72候, 一年24个节气, 每个节气3候, 并且各自对应不同的物候现象, 以此作为依据引导农业生产的有效进行。

2.2 气候知识阶段

在近代科学家研制出了温度表, 伴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 植物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得以定量研究, 也为而后的评估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2.3 天气知识阶段

从20世纪末期开始, 农业从业人员通过天气安排农业生产成为了现实, 我国也不断引入相关的技术设备, 最终能够通过天气预报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也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农业气象服务不再单纯局限于简单的气候分析, 而是极大程度上拓展为气象条件的评估和预测。

3 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出现的问题

3.1 政策得不到落实

现如今, 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革新, 天气预报方面的技术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并且朝着规模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最终使得农业生产和农业天气预报有效融合,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2009年我国的相关气象组织就认为, 应当给予全新的农业气象服务一个崭新的定义, 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事实上, 黑龙江省并没有贯彻国家所提出的农业发展战略, 甚至相差甚远。尤其是对于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当中所要强调的细节方面, 桦南县的现状并不符合科学的标准。

3.2 服务产品匮乏

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建立在相关气候预测和气象报告的基础之上, 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并依靠相关技术和体系的支撑。只有在各方面工作有完善之后, 才能够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天气做出具体的分析, 然而我国有关农用天气服务的技术并没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带, 在技术设备方面更是显现出落后的情况, 从而直接限制了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及普及。

3.3 预报时效不完善

农用天气预报时段分为多个, 主要包括临近、短时、中期、长期、超长期, 现代农业天气预报当中主要开展的是关于临近、短时和短期的相关服务, 对于中期、长期和超长期的农业天气预报却并不完善, 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提高。

4 建立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技术途径

4.1 明确业务分工

从省级业务单位来看, 其主要职责是针对黑龙江省之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由于每个省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 所面对的自然环境也有差异性, 这就要求省级领导要根据黑龙江省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除此之外, 要强化上级对下级的引导作用, 在适当的时候组织省内农用天气预报会商, 推出相应的指导产品, 并加强业务体系建设。

产品制作分工, 一般情况下, 农用天气预报当中所涉及的常规气象要素都是出自相关工作人员之手, 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天气预报要做特殊的处理。农业情况也需要在气象人员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出定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农业气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也很重要, 一旦出现疏忽或者纰漏, 就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4.2 拓宽农用天气预报服务范畴

黑龙江省为农区, 近些年来其农业结构和农村改革的不断进步, 使得特色林果和畜牧也得到了拓宽, 现在黑龙江省桦南县所拥有的服务内容十分有限。因此, 在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发展过程当中, 要积极听取农户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户和农业生产的需要, 促进该区域内农业经济的繁荣。另外,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黑龙江省桦南县农民大都知道天气预报, 却并不知道农用天气预报, 因此, 要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宣传, 让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这项服务。

5 结语

现如今, 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以一种业务的形式稳步发展, 当然, 它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然而如何将其发展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始终是所要面对的问题。并且我国气象服务行业一直由政府垄断, 必然存在先天性的弊端, 使得气象服务行业面对着高成本和低效率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之下, 要促进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并按照农业自身的要求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摘要:农用天气预报有一种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气象预报, 主要面对的对象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作物, 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重点所在是体系建设和分工考核。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日趋完善, 对于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桦南县的具体情况展开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生产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债权规定的相关问题及修改建议 篇4

关键词:民法典 民法总则 债权 不当得利 无因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下文简称《民总草案》)在第五章“民事权利”中规定了债权。该规定对现行法有所改进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条文设置与条文内容等方面。笔者将在分析条文设置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在现有规定模式下如何妥善设置法律条文及其规范内容以保持债权体系的内部逻辑一致。

一、《民总草案》对债权规制的“1+2模式”

《民总草案》用三个条文规制债权,第105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第1款)和债的发生原因与标的(第2款),第106条规定了无因管理,第107条规定了不当得利。在上述三个条文中,第105条是关于债权的一般条款,第106条与第107条为具体债因。《民总草案》对债权的规制体例是由一条一般条款和两种具体债因构成,可称之为“1+2模式”。

“1+2模式”沿袭了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下文简称2002年《民法典草案》) 〔1 〕中的债权规制体例。2002年《民法典草案》债权规制包括债权的一般条款(第86条)与无因管理(第87条)、不当得利(第88条)。所不同的是,《民总草案》第105条第2款后段增加了关于“债之标的”的规定,将债权规定为“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一定行为的权利”。“1+2模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第一,在条文设置方面,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是否可以设置在民法总则民事权利一章;第二,在条文内容方面,一般条款的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具体债因的规定是否合适。

二、“1+2模式”引发的民法典体例设置问题

(一)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不应放入民法总则

在我国起草民法典的过程中,立法者对于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条文的位置安排一直很“头疼”。立法者“先是试着把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两项制度放在‘合同编中,取名‘其他债权;后又把这两项制度各以一个条文民法典总则‘民事权利一章。这种安排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2 〕出现这种选择困难的原因在于,大陆法系的立法例多将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与合同、侵权行为并列规定于民法典的债编之中。〔3 〕由于不当得利或无因管理不可能成为民法典的独立分编,〔4 〕符合常理的做法是将它们规定在债法总则中。

《民总草案》“1+2模式”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很有可能不再设置债法总则。〔5 〕其原因在于,《民总草案》“1+2模式”已经具体规定了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的基本条款,若再行设置“债编总则”,其中如何规定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即成问题。根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下文简称《民总草案说明》),“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目前考虑分为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组成”,未来的民法典显然没有编纂“债编总则”的安排。或许有观点认为,民法典各分编的设置仅是“目前考虑”,而且在列举各分编后加了“等”字,说明目前分编的设置计划存在开放性,立法者似乎预留了讨论的空间。但设置“债编总则”即意味着民法典将设置债编,如此《民总草案说明》分编体例中合同编、侵权责任编仅可作为债编中债务关系的具体类型存在,在体例上并不能与物权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并列,这无疑将较大改动《民总草案说明》计划的民法典编纂体例。而且,即便设置债法总则,如何平衡《民总草案》现有“1+2模式”与债法总则内容设置上的张力也成问题。〔6 〕由于我国未来民法典存在不设债编及债法总则的巨大可能,分编的编纂只能是独立设置的合同编、侵权编,这一法典体例使得立法者只好将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放在《民总草案》“权利”一章加以规定。

但《民总草案》民事权利一章规定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并不妥适。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皆因违背法律上规定的一般义务而设定,遭受损害的人因此享有请求给付的权利。〔7 〕其性质是法定之债,〔8 〕属于债因并非民事权利。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债务关系虽然更多地是从债权人的角度描述的,即债权人应当能够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债法因此称之为债权。但从相反角度看,与债权对应的还是债务人的义务。〔9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作为“债务关系” 〔10 〕只是债发生的原因,仅可作为债权(包括债务)产生的根据,其本身并非民事权利。

(二)“1+2模式”忽略了其他债因

“1+2模式”仅具体规定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却忽略了其他债因,在条文设置上存在欠缺。《民总草案》第105条第2款所规定的债因包括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民总草案》仅单列第106条规定无因管理和第107条规定不当得利,并未设置条文具体规定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等债因,在体例上有失对称之美感。

首先,“1+2模式”并未设置条文具体规定合同和侵权行为。如此规定的原因应该是未来民法典合同编、侵权编可以规制合同、侵权行为所引发的债务关系,因此无需在总则中予以规定。即便如此,亦应考虑在债权一般条款下设置相应的“引致条款”。梁慧星主持的“债权总则编建议稿”第675条已经注意到此点并作出相应规定:“债因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单方允诺或者法律规定的特别规定发生。因合同发生的债,适用本法合同编的规定。因侵权行为发生的债,适用本法侵权行为编的规定。”

其次,“1+2模式”并未单独设置“单方允诺”条文。“单方允诺”独立作为债因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下文简称《民法通则》)第84条的增补,它是不同于合同的一种单方法律行为,作为新的债因应在105条之后专设独立条文予以规定。

三、“1+2模式”下债权一般条款的规定仍有不足

《民总草案》第105条是关于债权的一般规定,该条与2002年《民法典草案》第86条相比,其第2款增加了“债权标的”内容。尽管如此,该条第2款无论在层次结构还是在内容设计上都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一)调整第2款层次安排

第105条第2款的内容是:“债权是因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该款首先规定了债的发生原因,然后规定了债的标的,这一层次安排不利于条文规范内容的明晰,容易造成理解债权的困难。

一般来说,对于民事权利的规定应首先对权利内容做出界定,然后再规定权利的具体形态或者产生原因。《民总草案》第103条对物权的规定即是如此,〔11 〕该条第2款首先规定了物权的内涵,然后列举了物权的种类。这一层次安排在逻辑上更为顺畅,符合一般人的认知习惯。第105条作为债权的一般规定,应该先对债权做出界定,然后再规定债因的存在形态,这样才能将各种债的发生原因包含于债的概念之下。不同债的发生原因构成债的共同因素。在不明确债权(标的)为何的情况下,民法典不能苛求私法主体对其所列举的具体债因完全理解。基于如上理由,可把第105条第2款的层次调整为:债权是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得因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而产生。

(二)增设单方允诺条文

第105条第2款中新增加了“单方允诺”这一债因,但并没有获得梁慧星等学者的赞同。梁先生认为,按照民法原理和立法例,作为债务关系发生原因的“单方允诺”即“悬赏广告”。虽然我国民法理论和实务界对悬赏广告的性质存在单方行为说与契约(合同)说的争论,但最高人民法院明确采纳了悬赏广告契约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债编亦将悬赏广告明定为契约。他因此建议,为免导致立法、理论和实务的混乱,应尊重最高人民法院的既定立场,删除作为债权发生原因的“单方允诺”。〔12 〕

但是将“单方允诺”规定为独立的债因,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民法通则》第84条对于债的定义的缺陷。《民法通则》第84条只规定合同或者法律规定可以引发债,却忽略了单独行为作为债因的事实。〔13 〕在立法例上,《意大利民法典》债编第4章明确规定“单方允诺”(共5个条文),将其作为与契约、不当得利等并列的债因加以规定。〔14 〕《德国民法典》将悬赏广告作为独立一节(第11节)规定在第8章“各种债务关系”中,与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及各类合同之债并列。〔15 〕尽管“单方允诺”的通常形态包括悬赏广告、设立幸运奖和遗赠等,〔16 〕但我国的法释义学对悬赏广告的性质理解仍存在争议。〔17 〕若采合同说则单方允诺在内容上更为单薄,难以构成民法典的一个独立分编。因此,若保留“单方允诺”作为一个独立债因,应如不当得利或者无因管理一样在民法总则单列一个条文加以界定,如此即改现有的“1+2模式”为“1+3模式”。

(三)反思债因规定

用一个条文集中规定债因的做法,在立法例上为《俄罗斯联邦民法典》所采,其第307条第2款规定:“债因合同、侵权以及本法规定的其他根据而产生。”而典型的大陆法系立法例,如《德国民法典》债编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债编则无类似规定。有学者认为第105条规定债因的原因是,“我国民法理论一直倡导债的发生原因之抽象化及类型化”,因此需要对“债的发生原因做出概括性规定”。〔18 〕但这一理由并不充分,原因在于,对于债因的抽象是释义学上任务,民法典的任务是保护债权,而非限定债权的发生原因。与物权法不同,债法中并不无类型强制。〔19 〕债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特殊关系,“在私法自治的框架内,当事人得自由改变、结合、混合法律已经规定的类型,创造法律完全没有规定的类型”,〔20 〕因此集中列举债因的意义不大。更为可取的立法设计应是,在债权一般条款中增加债权的一般规范内容以指导未类型化的债务关系。

(四)改“一定行为”为“给付”

依第105条第2款规定,债权是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这一称谓似乎借鉴了《俄罗斯民法典》第307条第1款“特定行为”概念。〔21 〕“一定行为”在民法释义学上即“给付”。“给付,即债之标的,是指债之关系上特定人之间可以请求的特定行为,不作为也可以为给付,且不局限于财产价格。” 〔22 〕之所以称为“给付”,是因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的利益(即债权债务)负载的都是特定行为,因此,这一利益的‘对象就是特定行为。……我国学者为显示债的动态价值,将其(债的标的,引者注)意译为给付”。〔23 〕目前,“给付”概念已被我国法释义学和司法实践普遍接受,〔24 〕是债法的核心范畴和基础支撑。给付概念可以涵盖交付财物、支付金钱、移转权利、提供劳务等债务人应为的各种特定行为。《民法通则》第84条并未使用“给付”概念,其内容是,“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这一规定以“‘义务取代‘给付有以上位阶概念取代下位阶概念之嫌;以‘履行取代给付(《民法通则》第88条、《合同法》第60条以下),不仅体现不出债的关系内容,而且会失去给付本身所具有的含义,导致无从确立作为债法体系核心的债之关系”,〔25 〕缺陷较为明显。改“一定行为”为“给付”也可以获得国外立法例支持。比如,《德国民法典》第241条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99条即规定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在债法改革后,《法国民法典》第1163条也采纳了“给付”的概念,即,“债务以现在或未来的给付为其标的。这一给付应当是可能的,并且是确定或者可以确定的。如果给付的内容可以从合同或者交易习惯以及双方过往的关系中推出而不需要求助于当事人之间新的合意,则该给付便可认为是可以确定。” 〔26 〕

可见,将“一定行为”改为“给付”更符合立法用语规范性与严谨性的要求,由此建议将105条的内容修改为:“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给付的权利,得因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而产生。”

四、“1+2模式”导致不当得利规制内容不足

《民总草案》第107条规定了不当得利基本构成,是不当得利制度的一般条款。就条文内容来讲,《民总草案》第107条是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的照搬,其条文设计并未注意到《民法通则》颁布以来的立法进步和司法实践经验总结,其规范内容过于单薄。〔27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第107条应规定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

在《民法通则》实施后,为了进一步规范不当得利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下文简称《民通意见》)第131条对于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做出补充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民总草案》第107条显然没有吸收这一成果,在此特呼吁我国立法者应重视《民法通则》实施三十年来所取得的立法和司法成就,〔28 〕在此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适当的不当得利条文。

(二)第107条应规定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我国学界对不当得利的研究一直聚焦于不当得利的基本构成,而忽略了对返还范围问题的相关探讨。〔29 〕与此相应,深受学理影响的司法实践亦未发展出相应的案例体系。王泽鉴先生曾评价道:“关于不当得利的研究,向来偏重构成要件,而忽略其法律效果。实务上关于不当得利请求权构成要件的判例数以百计,涵盖面甚广,关于法律效果的判例判决,仅数则而已。” 〔30 〕这一情况在我国内地同样存在。得利返还主要包括返还标的确定和返还范围确定两部分内容。《民通意见》第131条虽然对返还标的已经规定,但并未规制返还范围。得利返还范围意指得利人返还数额的确定,其是否返还应因得利人的善意、恶意而有区别,尤其是得利不存在时如何返还在立法上亦应有所反映。〔31 〕《民法通则》颁布以来的司法实践和法释义学通说已经承认第92条对此问题存在漏洞。〔32 〕既然《民总草案》第107条是对其全面照搬,该漏洞显然无从避免,该条款的现有内容因此亦难以胜任对返还范围的规范,亟待补充完善。

作为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得利返还是涉及不当得利功能定位及内在精神的重大问题。首先,由于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在于取除得利人所受不当利益,而非对债权人的损害赔偿,〔33 〕不当得利的返还因此不应超过债权人所受损失,得利返还的标的一般应以“得利和以该得利所获的利益”为限。其次,返还标的不因得利人主观状态而有不同;但得利返还范围却因得利人主观状态而有不同。依据不当得利返还的基本精神——“善意得利人保护原则”,“善意”得利人在“得利丧失”的情况下,可排除得利丧失部分的返还责任,仅以“现存利益”为限负返还责任;〔34 〕与此不同,“恶意”得利人一般不可主张扣除“得利丧失”,发生损害时,还应赔偿损害。

基此,第107条应增加两款内容,具体内容拟定如下: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所得利益和以该得利所获的利益。返还不能的,应补偿价额。得利人不知得利没有合法根据的,返还责任因得利丧失或因得利所受损害而免除。得利人知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的,返还责任不可免除;发生损害的,应负赔偿责任。

结语

《民总草案》对债权规定采用了“1+2模式”,该模式将本不属于民法总则内容的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设置在民法总则权利部分,导致了民法典体例设置的不当。即便坚持“1+2模式”,该模式亦未作到自身逻辑一致,而是忽略了对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以外的其他债因(尤其是单方允诺)的具体规定,且该模式下债权一般条款的规定亦有不足。《民法总则》因此应优化该款对债因的规定,调整第105条第2款的层次安排,将债权标的置于债因之前,改“一定行为”用语为“给付”。除此之外,还应增设单方允诺条文以及有关不当得利返还标的与返还范围的条文。

天气预报及相关问题 篇5

1 电视节目天气预报的特点

1科学性

天气预报的制作需要涉及各种气象原理和技术, 此外, 根据气象探测资料, 还需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等的原理和方法, 才能更准确地对某一区域未来时日的天气情况作出预测, 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除了对未来天气作出预测, 在节目当中还应添加其他附加内容, 例如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天气的监测等, 这些都与相关气象知识紧密联系着。由此可见, 天气预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1.2 新闻性

天气预报中的新闻性主要体现在其科学的真实、相对的准确与讲究实效。在天气预报节目中, 主要包含气象台整理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和其他附加内容。这些附加内容主要包括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对当下天气热点的分析与相关气象内容的解释。天气预报的内容真切地反应其新闻性的特点。

对于不断变化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节目必须及时地准确地向人们传达新的天气资讯, 一般其会选择在早中晚3个相应的时间段播报天气预报。如有遇到特殊的天气情况或遭遇严重的气候灾害, 播报的次数还会增加, 以便人们及时掌握最新的天气情况, 减少此种特殊天气与气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天气预报的播报情况显现着其讲究实效的新闻性特点。

1.3 服务性

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具有很好的服务性已是一种共识。其受众广泛, 服务于农业生产、其他生产建设部门与大众的日常生活, 是一种富有人文关怀气息的电视节目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众对天气预报节目有了更高的要求, 期许天气资讯及时准确, 生动有趣。为满足大众的需求, 天气预报电视节目也作出了许多调整与创新尝试, 在保证播报信息的准确合理的情况, 电视节目尝试拓展更多的播报形式, 呈现出来多元化, 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肯定与欢迎。

1.4 地域性与季节性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纬度、不同地貌的各个区域都具有其特殊的气候特征与天气情况。这导致了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 不同地域都具有相应的天气播报侧重点, 例如, 我国北方地区会注重沙尘暴的报道, 以减少沙尘暴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 由于我国地处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区域, 冬春季, 西北季风会给北方寒霜冬雪;夏秋季, 东南季风会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台风, 天气的季节性十分明显。

2 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突出严谨性

天气预报的科学性与新闻性要求其播报内容与播报形式应具有一定的严谨性。

2.1.1 预报内容的严谨性

天气预报的主要任务是为公众及时提供未来时日的天气情况, 为人们能更好地根据天气预报的信息指导相关的生产生活, 这就要求天气预报的内容必须准确严谨。这里所说的严谨不是主持人播报时的措辞是否严谨, 而是指其应在节目中准确无误地将天气情况呈现给公众, 不得随意地篡改或存在疏漏, 误导观众,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危害。

2.1.2 附加内容的严谨性

附加内容在天气预报之外对天气的其他方面做出解释分析, 其同样具有新闻性与科学性, 其严谨性也不可忽视。附加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天气形势的分析、对特殊天气情况的科普, 对气象热点的关注等。这部分内容由专业人士整理发布, 往往与人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如果出现不严谨的现象, 易导致观众的误解。

2.1.3 图像的严谨性

天气预报电视节目的播报方式通常是主持人对着背景图像来介绍天气情况, 观众除了通过主持人的讲解说辞获得天气信息, 还可以通过背景图像获得。气象图像由专业人员制作,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图像的严谨与否, 直接影响了节目的严谨, 所以, 具体来看, 图像上使用的各种天气标识不能随意地改动, 也不可随意改变表示气象信息的惯用的颜色;如若疏忽了这些问题, 便会对观众造成混乱, 影响观众准确地获取天气情况。

2.1.4 语言的严谨性

早期的天气预报应其科学性, 大多呈现出呆板无趣的状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要求在保证节目的高品质与高质量的同时, 还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这便要求节目语言应作出相应的改动与创新, 力求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然而, 人们在尝试用丰富有趣的语言表达天气情况时, 往往因比喻不当而造成天气预报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大大地降低了, 实为本末倒置的做法。因此,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 应在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下, 力求用更生动有趣和更富人情味的语言来进行天气预报。

2.2 突出科普性

天气预报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的同时, 还可让人们从节目中获取相关的气象知识;观众在观看天气预报节目的过程中, 已接受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实为一个科普过程。这就要求气象人员应在气象信息编辑与选择上注意一下几点问题。

2.2.1 注意天气预报的地域性与季节性

根据天气预报的地域性与季节性特点, 各地区、各时节的天气预报内容在播报时应有所侧重点。比如夏秋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及台湾省遭遇台风袭击的多发季节, 在此期间, 该地区的天气预报节目应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报道台风的相关消息, 可借此时机向公众普及台风知识, 例如“什么是台风眼”“什么是回南风”等, 帮助公众更好地防范台风, 减少台风带来的危害。

2.2.2 注意播报内容应抓住气象热点和社会热点

宣传气象知识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一项服务内容, 是为了满足公众对气象知识的需求而存在的。繁复庞杂的气象知识该以怎样的切入点传播给观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 如若能很好地结合气象热点和社会热点来引出相关气象知识, 不仅能得到观众的关注, 也能更好地为观众理解接受。气象知识的宣传效果将大大提高, 其科普性也能得以突显。

2.2.3 语言应通俗有趣, 贴近生活

分析国外的天气预报节目, 我们发现其播报员总能将讲解与当地的经济, 文化, 环境与社会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天气预报内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 加入丰富多元的形式, 增添了节目的乐趣,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其语言的通俗有趣上。例如, 当法国南部地区在未来几日将出现晴天时, 播报员会兴奋地告知观众:“大家又可以进行日光浴了。”冷空气即将席卷英国时, 其播报员会这样描述:“如长辫一般的冷空气将扫过我国。”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类富有生活情趣又不失品位的内容值得我国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学习, 树立可信又可亲的形象, 成为观众信赖的朋友。

3 结论

天气预报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向人们传播最新的天气资讯与气象科普知识在保证其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 还应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 了解观众的需求, 不断地创新, 使节目富有吸引力与人情味, 努力打造高品质、高质量且受大众喜爱与肯定的天气预报电视节目。

摘要: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 天气预报的平台媒介呈现出了多样化, 但通过电视节目播报的天气预报仍是人们获取天气资讯的主要方式。因此, 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应不断地提高其专业意识和服务意识,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帮助。本文将深入分析天气预报电视节目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充分发挥此特色, 改善节目制作的不足, 打造更能有效服务于经济生产活动与大众日常生活的高质量天气预报电视节目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天气预报电视节目,特点,注意问题,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魏文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 2009 (7) :187-189.

[2]章志芹, 阮蔚琳, 朱玮, 等.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稿件权威性和选材多样性[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5) :221-222.

天气预报及相关问题 篇6

关键词:气象测报,恶劣天气,观测差错,电码差错,措施

在地面气象测报日常工作中, 只要观测员加强责任心、认真细致, 一般不会出现错误, 但遇到恶劣天气时, 情况复杂, 如果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处置不当, 则很容易发生错误甚至重大差错, 给气象测报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就恶劣天下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容易发生的各种故障和观测编报问题, 并提出应对措施, 避免出现重大差错, 减少错情率, 对气象台站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1 恶劣天气的种类及出现时间

重庆地区主要恶劣天气有暴雨、雷电、大风、冰雹、雾、冰雪等。暴雨、雷电、大风、冰雹一般出现在3~10月, 雾一般出现在春、秋、冬季, 冰雪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可见, 重庆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恶劣天气, 观测员务必认真细致、不可掉以轻心。

2 恶劣天气下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2.1 暴雨天气

2.1.1 暴雨天气常常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对蒸发量影响较大, 要采取加盖或取水的办法, 以减少误差

根据试验, 当降水量达48mm以上 (假设有原量20mm) , 蒸发器内的水将从倒水嘴泄漏, 而且雨水容易溅出器外。建议降水量达25mm时, 应当从蒸发器取走部分雨水, 否则将造成明显误差。

2.1.2 暴雨天气对日照也有影响

尤其是夜间强降水次日放晴, 如不作处理, 则雨水侵入会影响感光效果。解决办法有两种, 一种给日照计加防雨罩或塑料袋, 白天日出前取掉;一种白天日出前重新更换日照纸。对于白天晴天突然出现强降水的情况, 一般采取给日照计套塑料袋的办法, 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影响感光迹线。

2.1.3 当降水量达到50mm

当降水量 (以20时为日界) 达到50mm时, 注意编发重要天气报, 之后每增加50mm续发重要天气报。

2.2 雷暴天气

当出现雷暴时, 属于典型的强对流天气, 往往伴有大风、冰雹或强降水, 也是观测员容易犯错误的节点。雷暴很容易损坏仪器设备和通信网络, 给地面测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当观测员发现雷电时, 要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 (注意:夜间守班的站, 以20:00为日界每天只发一次) 。同时, 准确记录雷暴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 雷暴的方向要进行整体判断, 区分不同系统的雷暴;在打雷过程中, 要加强对气象仪器和通信网络的检查, 看雷电天气是否对仪器和网络造成破坏, 若有损坏, 需要启动气象测报应急措施, 采取检修、更换仪器等办法, 尽快回复正常运行。若观测时段实在不能修复, 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即人工观测编报) , 杜绝缺测、缺报等重大差错。

2.3 大风 (龙卷) 天气

大风 (龙卷) 也是春夏容易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往往伴有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观测编报也比较复杂, 这种恶劣天气会让观测员心慌意乱、手脚无措。当遭遇大风时, 观测员务必冷静应对, 按照规范要求和编报规定正常操作。大风 (龙卷) 发生10min之内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检查仪器设备和网络运行情况, 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和汇报;定时观测时, 更换日照纸和测量雨量、蒸发量务必小心谨慎, 防止大风吹走日照纸或损坏量杯。

2.4 冰雹天气

冰雹是恶劣天气中不常见的一种, 但它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在冰雹天气的观测中, 如果预计在未来可能出现冰雹天气, 那么要提前做好准备,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出现冰雹时要及时覆盖或撤走地温表, 防止地温表被打坏;观测员除在“天气现象”栏正常记录冰雹的起止时间外, 还要在“纪要栏”记录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 当最大直径大于10mm时, 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此外, 按规定在冰雹出现10min内, 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 注意同次过程最大冰雹直径增大10mm或以上时, 应该续发重要天气报。

2.5 雾

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观测雾容易出错的节点是电码编发和最小能见度。当出现能见度500~1000m的雾, 必须拍发重要天气报。当出现能见度50~500m的浓雾要续报;当出现能见度小于50m的雾还要续报。定时观测和正点地面数据维护时, OSSMO软件对雾的自动编码往往是错误的, 观测员要根据雾的变化和天空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修正, 仔细分析“云能天”配合情况, 做到观测、编报准确, 再者, 只要有雾每天必须记录最小能见度。夜间出现雾并持续到白天的, 夜班观测员应在值班日记注明夜间最小能见度, 白班观测员根据24h最小能见度, 确定最小能见度记录在夜间还是白天, 避免漏记或错记的情况。

2.6 冰雪天气

冰雪天气一般出现在冬季强降温后, 它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冰雪天气观测中, 容易出现问题包括积雪观测和降雪加密观测编报两方面, 分别阐述如下:

2.6.1 积雪观测

积雪观测包含雪深和雪压2项。雪深观测主要是选择观测地点很重要, 否则测量结果误差很大。规范要求雪深观测选在观测场附近地势平坦、开阔有代表性的地方, 并清除杂草做上标志。雪压测量的问题是观测时间特别是月末最后1d容易遗漏;其次是测量过程中, 积雪中夹杂泥土、杂草以及雪下地面上的冰要清除干净, 否则测量误差较大。

2.6.2 降雪加密观测编报

2009年11月15日开展降雪加密观测以来, 出现了一些问题。观测时间增加了06:00、07:00、11:00、14:00、17:00、20:00, 有时遗忘启动加密观测, 尤其是06:00加密报最易漏报;有的观测员没有接到上级业务部门的指令, 有积雪就编发积雪加密报。还有的观测员只要没有降雪就停发加密报, 而没有按照文件规定执行;积雪加密报格式和内容错误。比如:经纬度编码时按弧度没有转换成百分度;雪深取整数没有保留1位小数。若要减少上述差错, 提高降雪加密观测编报质量, 则要求观测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国气象局的文件精神,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3 恶劣天气下气象测报应对措施

恶劣天气虽然给气象观测员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但没有必要恐惧。只要平常抓好业务学习和应急演练, 遇见恶劣复杂天气就可以应对自如, 杜绝重大差错, 提高气象观测质量。

3.1 加强气象综合观测学习和交流

气象台站不仅要求观测员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认真自学气象观测业务知识, 还应该每月组织集体学习, 对气象测报业务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开展分析讨论, 对曾经出现的错情要认真分析原因, 吸取教训, 保证不再犯类似错误。在汛期前, 组织观测员全面系统的学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电码手册》、《OSSMO软件》、《ISOS-SS软件》、《气象装备技术保障手册》以及相关的技术规定, 特别是针对汛期容易遇到的恶劣天气以及突发事件, 务必开展观测、编报模拟演练, 做到技术熟练、临危不乱。同时, 要对气象设备、软件、网络等进行全面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冬季来临之前, 注意开展冰雪、雾、沙尘暴等现象的学习和观测编报。此外, 兄弟台站之间要经常开展气象测报技术交流, 取长补短, 更好地发现气象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共同解决和提高。

3.2 建立恶劣天气下应急气象观测演练制度

3.2.1 应急观测演练时间

每年汛期前演练2次 (3、4月各1次) 。入冬前演练1次 (10月) 。

3.2.2 应急观测演练人员

气象观测员、业务科长 (观测科长) 、台站领导或分管领导。

3.2.3 应急观测演练内容

全套人工观测、查算、输入、编报、资料传输 (含GPRS或CDMA无线网络) 业务;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安装、卸载、参数设置、资料备份的演练;复杂恶劣天气条件下 (如:雷电、大风、暴雨、冰雪天气) , 出现数据异常时, 地面气象观测、编报、录入、数据传输等演练;遭遇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 仪器设备、网络通讯损坏时, 仪器、网络检查、修复或更换演练。

3.2.4 应急观测演练程序

演练时启动应急气象观测程序, 台站领导 (或分管领导) 预先设置复杂恶劣天气的情景, 观测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独立的书面解答和实际操作;随后由科长组织开展集体学习和讨论, 找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提出改进办法、措施;最后将应急演练详细情况记入学习记录薄, 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检查, 也可以作为今后学习的资料。

4 结语

本文对恶劣天气下如何做好气象测报工作做了归纳分析, 但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遇到的恶劣天气相当多也很复杂, 可能有些节点没有总结分析到位, 也有些应对措施没有提及到位, 这都有待在今后的气象测报工作中进一步发现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

[3]李黄.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4]曾海云, 游文芬.自动站的突发情况及其应急处理[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 (A01) :177-178.

[5]王帮能, 龙中亚.地面气象测报突发情况及应急措施[J].重庆气象, 2012, 41 (01) :44-45.

[6]王芳, 辛小雪, 王霞.强对流天气时地面测报工作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10) :156.

天气预报及相关问题 篇7

1雾霾天气大棚蔬菜出现的几种问题

1.1缺少二氧化碳

为了避免低温的伤害,采用双层棚膜覆盖,且连续2季未使用有机肥,缺少二氧化碳来源,土壤干燥,光合作用低下。作物表现中下部功能叶片非常薄、黄、软,甚至焦枯,果实小,幼尖细弱。没被低温“冻死”,却是光合产物缺少而“饿死”。

1.2灰霉病害猖獗

此类土壤湿度和棚内湿度较大,因温度低不敢通风散湿。高湿、低温、低糖是灰霉病发生的条件。尽管使用了嘧霉胺、乙霉威等灰霉病的预防治疗药剂,而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效果不理想。除了叶片之外,茎秆、果实、幼花多处出现灰毛状病斑,病斑甚至出现在近土表的茎基部,造成全株萎蔫。

1.3低温障碍

棚高4.5m的大棚,没有增温措施,保温材料保温性能较差,作物长时间处于生长停滞状态,栽种一个多月基本上没有生长,叶片暗绿、无光泽,个别植株萎蔫枯萎而死。

1.4开花结果能力下降

日光温室没有光照就没有温度,植株光合能力下降[5],每天的光合产物不能满足呼吸消耗,更满足不了开花和结果。植株叶片薄、软、浅绿色,花少、果少、果小,生长速度缓慢。

2雾霾天气过程中的管理建议

2.1光

雾霾天气日照强度虽然不大,每天也需要开苫受光,微弱的光合作用总强过纯粹的暗呼吸。适当补充光照有利于作物在低水平下的生长。雾霾天气连续3d以上后暴晴,需要半开苫锻炼一天,以防闪秧。

2.2补充外源低分子碳水化合物

连续5天以上的雾霾天气之后,需要给作物补充外源的碳水化合物。白砂糖、可溶性氨基酸、低聚糖、木醋液、腐植酸等30~50g;农村做豆腐的豆汤或沼气池里的沼液0.5kg,兑水15kg,每5d喷洒一次。天气晴朗之后,每桶水加1.8%复硝酚钠2mL,提高植物细胞活力,尽快适应植物正常的代谢过程。

2.3浇小水不施肥

雾霾天气植物处于低水平代谢,不需要很多的水。进入冬季要看7d或15d天气预报,根据未来天气合理安排浇水时间,不要浇大水。可隔行浇水或膜下滴灌,尽量避免低温高湿状况出现。为防大棚湿度过大起雾,土表可用旧地膜或秸秆覆盖地表。

2.4适当补充二氧化碳

采用生火炉子或用碳块、液化气燃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也可采用二氧化碳气肥或稀硫酸+碳铵的方法,晴天上午以及午后放风之后,都可以进行;冬季大棚以有机肥、秸秆、食用菌菌棒分解或生物反应堆获得二氧化碳。

2.5适期早摘果

秋延后蔬菜11月份进入采果期,此期遇到雾霾天气光合产物的累积很少,下层大果适当早收。对顶尖上的幼果,下部尚有绿色的老叶子,最好不要打掉,尽量不造成伤口。

2.6摘除病叶

对于病害猖獗流行和处于发病初期的大棚,及时去除病叶。并喷洒25%嘧霉胺30g,或乙霉威的复配剂等加锌、镁等光敏叶面肥,每7~10d一次。可对于根茎部发病不能清除的病斑,可以用25%嘧霉胺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喷涂。尚未发病的使用速克灵烟剂、百菌清烟剂,每7d燃放一次,每亩150~250g预防。

3冬季蔬菜雾霾天气的预防建议

3.1合理施肥

秋延后蔬菜施足底肥是安全越冬的关键。主要包括:1)根据养分归还学说合理确定氮磷钾的施用量,底施全部的磷和半量的氮钾。2)根据最小养分学说平衡使用水溶性好的矿质元素(如:加多保20kg)。3)施足有机肥8~10方和微生物有机肥200~400kg。4)种植3~5y以上的土壤酸化,可使用草木灰30~50kg。草木灰含钾量8%~12%,以及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都是氧化态遇水显碱性。有机肥是全肥,除含有少量的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繁殖能分泌植物生长必需的激素,活化中微量元素,同时弥补棚内二氧化碳和热量。

3.2水的管理

定植水浇透;第一穗果长成5分硬币大小,开始浇水施肥,10d左右浇一次水,隔一水追一次肥,采收前30d停止施肥。每次浇水前,采收浅红果,防止裂果。冲施肥使用2~3次,叶面肥2~3次。地表覆膜或玉米秸、谷草,减少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可减少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的发生。

3.3选用透光好的膜,保持棚膜洁净

每5~7天清洁膜面1次,后墙处张挂反光幕。冬季太阳角度小,光密度降低,若遇到雾霾天气时需采取日光灯补光措施,随时转动方向,避免近灯处作物烤焦。

3.4补充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光合的主要原料,冬季气温低不宜通风换气,晴天天气可以短暂放风换气。生物反应堆技术补充二氧化碳最经济有效:整地前在80cm的大行处挖沟、沟内填上秸秆撒上有益菌、覆膜;在行间放置菌棒最省事;其他方法还有:木炭燃烧、液化气燃烧、二氧化碳气肥、碳铵+硫酸反应法等。

3.5棚室的高度与角度

从棚室结构棚室高度与棚膜的角度,越高温度越低,角度越大受光越好,跨度大可利用的种植面积越大。在草苫上或棉被外加一层旧棚膜可以提高保温性能。棚内土壤内撒入稻壳、秸秆、麦糠等有机物,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3.6温室灭菌与无病虫苗子入棚

采用太阳能灭菌是消灭土壤病害的经济有效的方法。7月份春茬作物收获以后,整地—有机肥—灌水—覆膜,持续30d。可以消灭枯萎病、蔓枯病、线虫病等病害。但是,也会造成有益菌的伤害,使土壤失去活性,可以隔3月进行一次。该措施完全能代替土菌消等杀菌剂。空闲时可以播种油菜、青菜、茴香等叶菜类蔬菜。秋延后大棚加盖棚膜和在放风口加盖防虫网之后,再移入无病虫种苗,阻断烟飞虱、蚜虫等迁入大棚,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有极好的预防效果。移栽之前用啶虫咪、噻虫嗪或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处理秧苗,防治秧苗带虫。

3.7推广使用熊蜂授粉

每只熊蜂每分钟访问17朵花,坐果率可达到98.15%,可平均增产35%以上(对草莓增产效果可达97%以上);可以替代用番茄灵保果,不用疏花疏果。可以减少灰霉病的发生以及速克灵、万霉灵等杀菌药剂的用量。

摘要:雾霾天气,寡照低温,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雾霾天气下出现的几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并从肥、水、光、气、热病虫预防上提出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雾霾天气,大棚蔬菜,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毛艺林.雾霾环境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7):76-79.

[2]吕爱钦.洞庭湖区冬季气候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气象灾害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229-230.

[3]北京华风天际气象服务有限公司.雾霾天气导致寡照不利作物生长[N].中国农资,2015-12-11(17).

[4]程芳芳.郑州雾霾寡照天气大棚小气候特征及低温预报[J].农学学报,2015,5(2):105-108.

天气预报相关因素选择与使用分析 篇8

在天气预报过程中,对于预报相关因素的选择和使用是最为关键的步骤。相关因素的选择和使用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也决定着该次天气预报的成败。但是由于大气本身变化十分复杂,各种气候问题对大气的运动情况影响十分显著,人类对大气变化规律的认识不足等一系列因素,使得目前大气预测非常混乱。这种情况就需要人们不断寻找更为准确的大气运动规律。笔者主要就目前天气预报相关因素选择和使用,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作一探讨。

1 相关因素的选择

1.1 选择范围

天气预报时效长短的不同对天气预报相关因素的选择和使用有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时效长短会使得天气预报相关因素的选择和使用则重点不同。因此,在进行相关因素选择时,首先应确定天气预报的类型(短期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长期天气预报)。再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选择。比如,在选择短期天气预报相关因素时,由于时效较短,要分析该天气预报的相关因素,则可以根据近段时间内每天的大气层气象资料进行针对性的筛选,也可以根据该预报过程中特定区域在某一时间的气流横截面图来进行选择,或者可以从天气检测系统中调出该区域在以往的时期内所有的数据系统值和量值,并对这些值进行针对性地筛选[2]。另外,还可以针对特定的天气形势这一项预报来选取与之相关的因子,结合当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抓住谚语的重要规律来选择相关的一些因素。而与之相对的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天气预报在进行相关因素的选择时,则主要是从以往的气象资料中来分析,将以往气象资料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季度、月份、半年等这样的时间段来进行分析。并将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值拿来对比参考,来选择相关因素。还可以将近期内不同时间段的大型环流类型或者其中的特征量拿来作为预报因素。

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相关因素———海水温度。海水温度是具有长时间持续性的特点,突然变化的几率很小。因此,海水温度通常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预报相关因素。在所有的天气预报相关因素中,最常用到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黑子,所谓的太阳黑子指的是在太阳气体中出现的一种强烈旋涡现象。因为太阳黑子的演变或出现是有一定的周期的,所以中长期天气预报时将太阳黑子出现的周期作为预报的相关因素,不仅可以起到预报季度的降雨量的作用,还可以将各个季节的温度变化趋势清晰地预报出来。实践证明,这样的预报效果很显著[3]。其次,在民间还有一些有经验的农民会根据相关的动物行为来预测短期的天气变化,比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蚯蚓滚沙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相关因素,事实证明这些经验预测结果也比较准确。

1.2 选择方法

宏观来看,与天气预报相关的因素众多,为了能保证这些相关因素的准确性,通过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筛选方法总结如下:一是普遍查询法。这是所有筛选方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主要分粗选和精选2步。第一步粗选主要是对近期内统计一些数据资料进行编号,比如说将不同时间内收集的气象资料、所有的特征量以及一些大型环流类型按照相关的编码方式进行编号。然后将不同的编码与相对应的因素进行拟合,并最后淘汰点拟合率较低的相关因素。第二步精选是在粗选的基础上进行的,将粗选中拟合率较高的相关因素,用电子计算机等相关工具来进行一一分析处理,最终筛选出重复性高、准确率高、相关性好的预报相关因素。单从难易度上来说这种方法相当简单,但缺点是工作量略大,而且操作繁琐。二是经验法。所谓经验法就是总结群众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作为预报相关因素的选择范围。其实这种经验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筛选方法。由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基本上都是前人对天气的总结与思考,需要做的就是将其用现代的方法展示出来,从而筛选出合理的相关因素[4]。

2 相关因素的使用

相关因素筛选只是天气预报的第一步,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以便使得天气预报有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相关因素的使用也格外重要。这需要天气预报相关工作人员十分用心才行,首先要确保被预报项的本身是比较稳定的并且有实际意义。其次,相关因素要与被预报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最后,相关因素的选择数量要合适,不宜过多或者过少。

相关因素在反常天气中使用时,一定要选择相关性很稳定的相关因素,结合现实情况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大多数反常的天气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灾难,因此好好利用这些相关因素,或许能够帮助人们对反常的天气进行预防,以减少人们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 结语

天气预报相关因素很多,要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才能真正对实际生活和生产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漆梁波,陈累.上海局地强对流天气及临近预报要点[J].气象,2009,35(9):11-17.

[2]谭晓光,罗兵.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模型及造成[J].应用气象学报,2014,25(1):120-128.

[3]周秀骥,吴国雄,郑国光,等.中国气象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3):261-267.

天气预报及相关问题 篇9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前言: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技术是整个道路工程的核心,直接决定着道路工程的质量及品质。为此,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控制,成为了保障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及品质的重要手段。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施工技术常见问题为基层平整度技术问题、防治裂缝技术问题、排水技术问题及防护技术问题。为确保市政道路质量,就需要对各种施工技术常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一、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一)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基层平整度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由于市政道路施工路程较长,在施工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的基层,为确保市政道路路基平整度,需要根据不同基层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如针对市政道路基层为石灰稳定土的基层,由于石灰土为基层时,道路平整度的要求及标准较低,其道路平整度控制较为容易,可以通过平地机刮平到道路设计平整度来实现;而当市政道路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的基层时,其道路平整度要求及标准较高,道路平整度控制较为困难,为此,可以在基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摊铺长宽,并按照规范进行压实工序进行基层平整度处理。采取水泥为道路基层,需要在水泥中添加缓凝减水剂,延长初凝时间,确保施工质量。路基基层平整度施工工艺直接关系着道路运行的舒适性及安全性,为此,需要确保道路路基平整度符合设计标准。

(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防治裂缝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市政道路基层施工的材料多为半刚性水硬化材料,这种半刚性水硬化材料容易受到温度及温度影响,从而引起道路基层施工质量问题。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施工时温度及湿度变化较大,作业环境较差,就容易导致基层产生收缩力。在基层收缩力作用下,基层与下卧层产生一定摩擦力,摩擦力对伸缩力进行阻碍,由此,在基层内部产生一定膨胀力,当膨胀力超过基层结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产生于冬季,受到热胀冷缩作用,极为容易产生裂缝。如施工工艺不当,也容易产生基层裂缝。在基层施工后,需要进行路面养护工作,如果在路面养护期间没有采取专业的技术措施并及时护理,容易导致路面水分蒸发较快,表面过于干燥,引起表面水泥收缩,表面收缩受到内部构件约束,从而产生裂缝;如基层半刚性材料出现裂缝,则会则基层与沥青层之间形成脆弱点,在路面行车过程中,不断对脆弱点施加压力,最终会致使沥青面层的地层出现裂缝,裂缝出现后,在外界因素影响下,通过扩大延伸,最终达到沥青面层的表面层,导致沥青裂缝产生。这种裂缝多是横向裂缝,在温度及湿度等外界因素影响下产生,除此之外,裂缝的产生还与基层与面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及行车压力等因素有关。为防治裂缝,要确保施工材料,尤其是确保基层与面层材料具备良好的抗裂性能;在施工阶段,确保半刚性水硬化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规范施工,确保施工环节不出现问题;做好基层养护工作,采取专业的技术措施,及时对基层进行护理,加强基层温度及湿度照管力度等。

(三)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排水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市政排水系统。市政排水系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十分紧密,属于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工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排水系统的质量问题。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排水系统问题,如管道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或井与路面接缝处容易出现坍塌现象等。产生管道渗水与闭水试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基础条件较差,导致管道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局部出现积水,严重时会引起管道断裂;管材质量较低,在外力作用下,管材出现破损;管道接口与管道施工质量问题较大;检查井施工质量低,井壁及其他连接管道结合处出现渗漏等;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坍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数雨水井、检查井与排水干管设于行车道路上,如井背宽度较小,则会导致回填夯实困难,难以保证井密实度;井盖安装不规范、井盖质量较差影响使用质量。

在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设计图纸,遵循操作规范,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管道基础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及强度,如管道地基条件不佳,需要换土对地基进行改良,确保基槽具备较好的承载力;按照施工规范及要求进行测量,确保测量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构造物等障碍,无法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时,需要采取合理方式,在不影响设计效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位置,按照规范设置连接井;确保施工管道及管材等材料具备良好性能;保证管道接口处密实,不出现渗漏现象;施工后需要多次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四)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防护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路基坡面防护工作。进行路基坡面防护,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等地表水对道路路基边坡表面的冲刷,降低自然因素中温度及湿度变化对市政道道路路基所造成的影响,降低路基中软弱岩层风化速度,从而达到维护市政道路路基稳定性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所采取的道路路基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当前,主要的防护技术为矿料防护技术与植物防护技术等,其中矿料防护技术主要应用于道路路基石质边坡处,而植物防护技术主要应用于道路路基土质边坡处。

二、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到城市之中,对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获得了极大发展。然而,由于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工作量较大、施工路程较长,加大了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难度。当前,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道路路基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基层平整度技术问题、防治裂缝技术问题、排水技术问题及防护技术问题等问题,为确保城市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就需要采取对应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对市政道路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最终保证市政道路质量与品质。

参考文献:

[1] 华新.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 中华民居,2012,(5):706-707.

[2]陈利峰.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3]刘小静.关于现代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上一篇:调整实施下一篇:微分变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