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精选12篇)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篇1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09年4月10日起施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27日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5号) 同时废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软件产品管理, 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以下简称《产业政策》)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软件产品 (含国产软件和进口软件) 经营与管理活动, 适用本办法。
单位或者个人自己开发并自用的软件以及委托他人开发的自用专用软件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软件产品, 是指向用户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者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者在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
本办法所称的国产软件, 是指在我国境内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
本办法所称的进口软件, 是指在我国境外开发, 以各种形式在我国生产、经营的软件产品。
第四条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等活动应当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含有下列内容的软件产品:
(一)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二) 含有计算机病毒的。
(三) 可能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
(四) 不符合我国软件标准规范的。
(五)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等禁止的内容的。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以下称工业和信息化部) 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 制定并发布软件产品测试标准和规范。
(二)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登记的软件产品进行备案。
(三) 指导、监督、检查全国的软件产品管理工作。
(四) 指导并监督软件产品检测机构, 按照我国软件产品的标准规范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标准及规范, 进行符合性检测。
(五) 制定全国统一的软件产品登记号码体系、制作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六) 发布软件产品登记公示。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软件产品的登记、报备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软件产品的登记和备案
第七条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
符合本办法规定并经登记和备案的国产软件产品, 可以享受《产业政策》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第八条国产软件产品应当由该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单位申请登记和备案, 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 软件产品登记申请表。
(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复印件。
(三) 软件产品样品。
(四) 软件产品在我国境内开发及申请单位拥有知识产权的有效证明。
(五) 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
(六) 其他需要出具的材料。
第九条进口软件中在我国境内进行本地化开发、生产的产品, 其在我国境内开发的部分, 由著作权人和原开发单位提供在我国境内开发的证明材料, 并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提交相关登记备案材料, 经登记备案后可以享受《产业政策》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第十条进口软件产品的登记备案, 由负责进口的单位提交下列材料:
(一) 软件产品登记申请表。
(二) 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 软件产品样品。
(四) 软件产品著作权人授权在中国经营的证明材料。
(五) 软件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证明材料。
(六) 软件产品符合国家软件进口程序的材料。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委托所在地的软件产品登记机构, 负责软件产品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审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品登记机构对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所列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经审查, 申请材料齐全的, 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核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在指定媒体上对报备的软件产品进行公示;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核发软件产品登记号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软件产品登记的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前可以申请延续。
第三章软件产品的生产
第十二条在我国境内生产软件产品应当遵守我国的法律规定, 符合我国技术标准、规范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十三条软件产品生产单位所生产的软件产品应当是本单位享有著作权或者经过著作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许可其生产的软件。
第十四条软件产品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软件进行内容检查。
第十五条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和安全标准。
第十六条提供给用户的软件产品的外包装上, 应当标明该软件的名称、版本号、软件著作权人、软件产品登记号、软件生产单位 (进口单位) 和单位地址、生产日期。
第十七条提供给用户的软件产品 (包括进口的和在国内生产的国外软件产品) , 应当配有完备的中文说明书、使用手册等说明文件, 并在产品上或者说明文件等书面文件中注明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内容和方式。
第四章软件产品的销售
第十八条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单位可以直接经营销售其软件产品。
第十九条以代理方式进行软件产品销售的, 代理方 (软件产品销售单位) 与被代理方 (软件产品开发或者生产单位) 之间、总代理与分代理之间应当签订书面代理合同。代理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代理权限、区域、期限、技术服务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代理方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代理资格证书。代理资格证书应当包括代理权限、代理期限、区域、代理级别等内容。代理方在对外宣传、广告中应当如实表达上述内容。
第二十条以许可证贸易形式经营软件产品的, 软件产品经营单位应当与生产单位签订书面许可合同。软件产品经营单位在销售软件产品时, 应当告知用户阅读许可证协议, 并要求用户在阅读后做出是否同意的表示。
第二十一条软件产品经营单位销售的软件产品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并以书面或者文档的形式告知用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单位、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费用。没有注明提供服务的单位的, 视为软件产品销售单位提供有关技术服务。没有注明额外收取服务费的, 视为软件产品价格包含服务费。
第二十二条软件产品的测试版应当明确标出并免费提供, 不得进行营利性销售。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已登记的软件产品含有本办法第四条所列内容或者以内容虚假的登记备案材料骗取软件产品登记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应当撤销该软件的登记号、登记证书。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应当予以追回,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给予警告, 并予以公布。
软件产品不符合我国技术标准、规范和本办法规定, 或者有证据证明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以及与生产单位标称或者承诺的功能不相符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该软件产品的生产单位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9年4月10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7日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5号) 同时废止。
摘要:《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09年4月10日起施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27日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5号) 同时废止。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篇2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想有效的管理公司局域网电脑上网行为,就必须借助于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来实现。但是,现在网络管理软件品牌众多,企业如何从玲琅满目的网络管理软件中间选择真正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网络管理产品呢?或者,能否站在公立的角度提供一份网络管理排行榜,然后可以让企业选择自己真正合适的网管软件? 首先,从网络管理软件的部署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1、通过端口镜像、部署HUB集线器或代理服务器的方式部署的网络管理软件品牌。当前,国内很多网管软件都是这种部署方式。毋庸置疑,这些部署方式下的网管软件的确可以实现一定的网络管理功能。但是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比如需要有可以做端口镜像的交换机、需要有HUB集线器或一台专门的代理服务器,然后将网管软件部署在上面;同时,由于端口镜像、HUB集线器或代理服务器无法有效阻断UDP报文和P2P报文,这就使得采用这种方式部署的网管软件,通常无法有效禁止迅雷下载、禁止PPS影音、禁止QQ网络游戏、禁止股票软件等。如下图所示:
图:采用端口镜像方式部署的网络管理软件品牌
品牌:采用这种架构的网管软件有很多,比如嗅探狗、百卓网管等。
2、采用网关模式、网桥模式、串接模式、虚拟网关模式部署网管软件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上述几种部署方式。这种部署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硬件设备,对交换机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只需要更改网关、部署网桥方式就可以了。而在虚拟网关模式下,甚至连网关都不需要调整,就可以实现有效的局域网网络控制。同时,由于这种方式是直接阻断局域网电脑外发的所有TCP报文和UDP报文,因此可以有效禁止迅雷上传下载、限制PPlive网络电视、禁止QQlive网络直播等。品牌:深服科技的AC、网络特警、聚生网管等。
同时,在上述品牌中,“聚生网管”(百度搜索“聚生网管”即可下载),是唯一采用虚拟网关模式的网管软件品牌,同时也是控制P2P软件较为有效(国内唯一完全禁止迅雷下载)、禁止网络游戏(控制QQ游戏等几十种国内最流行的网络游戏)、限制炒股软件、禁止网购、限制局域网网速、监控网络流量最有效的网络管理软件品牌。如下图所示:
图:禁止P2P软件下载、禁止局域网看视频、屏蔽网页视频
图:限制局域网带宽、控制局域网网速
图:禁止局域网玩游戏、屏蔽网页游戏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软件配置 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
1 软件配置管理概述
软件配置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理软件的配置,包括源程序、数据文件、设计文档、用户文档,及其组织关系。相应的管理包括管理这些部件的产生、修改、提取与发布,以保证整个产品的正确性、完整性,产品部件的一致性。
软件配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管理软件产品。由于软件产品是在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驱动下不断变化,为了保证对产品有效地进行控制和追踪,配置管理过程不能仅仅对静态的、成形的产品进行管理,而必须对动态的、成长的产品进行管理。没有采用配置管理的“作坊”式的软件开发项目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一个严重的错误被修正了,却在一段时间后又重现了;一个已经开发并经过测试的功能在手工集成后完全消失了;系统崩溃了,却很难查出是什么修改造成的;用于测试的执行程序与源程序严重不一致;新的开发人员对现有代码难以理解,不知其前因后果;无法判断单个功能的实现进度和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无法确知整个产品的代码修改频度和每个版本的代码修改量。种种这些问题,在没有配置管理或配置管理系统不完善的项目中必然会出现,并让项目所有相关人员感到困惑,甚至十分恼火。
2 软件配置管理的主要过程
2.1配置标识与存储过程
配置标识是定义各类配置项、建立各种基线、描述相关软件配置及其文档的过程。标识过程的关键是如何给每个配置项赋予一个唯一而又有意义的标识符。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同一个文件的配置项有许多版本,因此,必须把每个版本也标识出来。配置项存储过程指如何把普通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转化为受配置管理系统控制的配置项的过程,此过程与生成配置项初始标识的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经过一定选取标准选定的作为配置项的文件先被存放在工作空间,然后由工作空间的拥有者把该文件由工作空间添加到配置库。
2.2版本管理过程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配置项都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对配置项的任何修改都将产生新的版本。版本管理过程是实现完整的配置管理功能的基础。版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产品配置项的每一个版本的生成和使用,主要方法包括版本访问和修改控制、版本分支和合并、版本历史记录,以及历史版本检取。检出和检入机制是版本管理中实现修改控制的主要方法。检出就是将软件配置项的某一版本从配置库中提取出来,以供开发人员在工作空间内修改的操作;检入就是将修改过的软件配置项从工作空间中上传到配置库中从而生成新的版本的操作。
2.3 变更控制过程
变更控制的目的并不是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变更进行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变更时不可避免的,变更和变更控制是矛盾的统一体。变更控制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方法、手段对变更进行约束,使变更的结果有利于改进产品、满足客户需要,同时使变更的实施对项目影响较小。项目中引起变更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来自外部的变更要求,如客户要求修改工作范围和需求等;二是开发过程内部的变更要求,如为解决测试中发现的一些错误而修改源码甚至设计。变更控制不能仅在过程中靠流程控制,有效的方法是在事前明确定义。事前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在项目开始前明确定义,否则“变化”也无从谈起。另一种方法是评审,特别是对需求进行评审,这往往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需求评审的目的不仅是“确认”,更重要的是找出不正确的地方并进行修改,使其尽量接近“真实”需求。
2.4 基线管理过程
基线是指项目开发中的业务主线,对其管理是为保证基线的正确更新,它是一定阶段变更请求实施后的累加效果。通过基线管理可以使用户能够通过对适当版本的选择来组成特定属性(配置)的软件系统,这种灵活的“组装”策略使得配置管理系统可使用已有的版本组装成各种各样、不同功能的模型。基线的变更需要一个严格的流程,需要提出申请,经过审批,然后才能进行。基线管理和产品开发模式、开发阶段划分,以及产品发布过程紧密相关。基线管理过程主要解决基线的创建、发布、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基线一旦创建就成为整个产品的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开发都基于此标准进行,直到下一个基线被创建。
3 结语
配置管理本身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配置管理提供的状态报告和数据统计也为软件度量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各种监控项目进展的视角,为项目经理确切掌握项目进程提供了保证。此外配置管理过程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管理者应付开发人员流动带来的困境,使新的成员可以快速实现任务交接,减少了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江华,王立,马玲等,著.软件开发过程与配置管理——基于Rational的敏捷方案设计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
[2]勃克扎(美国)等,著. 软件配置管理模式 .中國电力出版社,2004,6.
软件缺陷度量与软件过程管理 篇4
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软件质量的形成过程, 所以只有在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才能得到一个质量合格的软件产品。软件缺陷就是其中的软件质量的负面影响因素。虽然所有的软件系统都不是尽善尽美的, 但是严重的质量问题会危及用户的使用, 从而危及企业的软件生产。
软件的开发阶段的缺陷管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旦制定了有问题的软件的设计方案, 会直接导致软件的质量隐患, 所以, 我们在研发阶段要尽可能的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将隐患扼杀在初始阶段。一般的做法是, 在软件研发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个严谨的缺陷分析报告, 将关于软件的性能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数据和资料综合整理出来,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和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案。
2 问题描述
缺陷度量的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于软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显示, 也就是对具体问题的描述。一般情况下, 软件的缺陷会分为大致的几种常见类型,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类型, 做出不同的缺陷显示方法。正交分类方法ODC (Orthogonal Defects Classification) 作为一种常见的问题显示方法, 能够准确的显示问题, 一直被业内广泛的使用, 但是它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 就是解读方式比较复杂。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Thayer, 有点是比上一种方式的结果更精确, 但是解读起来也更加复杂。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忽略了对于软件的过程的监控和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技术问题, 因为软件的研发过程才是质量问题的形成的重要阶段, 要控制质量问题, 就必须控制软件的研发过程, 所以, 我们想要找出新的监管和缺陷度量方法, 就要从控制过程的角度来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已经开发了几种缺陷管理系统工具, 例如Mercury公司的Quality Center, IBM公司的Rational系列管理工具, 微软公司的VSTS等。上述的几种技术都没有解决缺陷的分类问题, 导致了在软件过程的管理中的缺陷分类的薄弱。也直接导致了现有的缺陷管理工具在实用性和综合性方面的不完善, 上述的两种管理工具只是提供一些缺陷属性数量的简单统计结果, 要想得到一些更精确和更综合全面的分析结果, 用户不得不借助其他的统计方式。基于该目前市面上的工具的这样一种缺陷, 和软件过程管理的实际需要的不协调, 笔者制定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型, 如图1。该模型可根据需要设计缺陷属性度量分类标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缺陷管理系统采集缺陷数据, 运用缺陷分析方法实施缺陷分析, 把握缺陷发展趋势, 对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实施缺陷预防方案, 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通过缺陷分析结果的反馈, 改进缺陷度量分类标准和分析目标, 提高缺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研究了缺陷分类方法和缺陷数据的分析方法, 并结合某项目中的缺陷数据实例进行了分析。
3 缺陷分类方法研究
3.1 缺陷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将软件的缺陷问题分类, 可以更好的管理和击破软件的缺陷问题。并且有益于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可以早到有计划的预防。缺陷分类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准确地对发现的缺陷类型进行分类;缺陷分类类型之间应无重叠, 并尽可能多的覆盖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分类;分类要与软件生命周期有机结合, 从软件过程的角度对软件缺陷进行分类。
3.2 缺陷度量属性分类
实施度量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软件的研发和试验的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 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 以免影响软件的研发和生产。在引言中曾提到, 软件缺陷的范围很广, 它贯穿于整个软件研发和生产试验的各个阶段, 是一种伴随着软件的整个过程的始终的应用, 所以它的重要程度也可想而知。一个缺陷需要记录许多相关的度量属性, 如何划分这些度量属性也是缺陷分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目标是消除软件缺陷, 而不是对缺陷出现的原因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和解决方案的分析, 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不利于软件的完善和发展的。所以, 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缺陷度量方式就应运而生。下面本文中将从缺陷度量属性设计的三个方面, 即描述属性、统计属性和控制属性来进行具体阐述。a.缺陷描述属性。缺陷描述属性是指:缺陷信息描述, 对于缺陷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的描述, 既包括缺陷的时间, 产生原因也包括具体的解决方案的策划。b.缺陷统计属性。缺陷统计属性是指:缺陷生命周期状态, 缺陷流出的开发阶段, 缺陷流出的部门, 缺陷流出的功能模块, 缺陷表现类型, 缺陷的严重等级等基于缺陷数量统计其分布的属性。并且缺陷统计属性参考正交缺陷分类方法划分, 属性间没有相关性。c.缺陷控制属性缺陷控制属性是指:处理缺陷的角色, 缺陷的分配, 处理缺陷的时间, 缺陷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等基于缺陷分配流程管理的属性。
4 缺陷度量过程管理
4.1 处理缺陷的角色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处理缺陷的四个负责人和所负责的任务的具体情况:报告人:将发现的缺陷登录到缺陷管理系统, 描述缺陷的表现形式和再现方法, 对缺陷进行简单分类, 由项目经理、组长对缺陷进行再分配, 缺陷修正完成后, 对其进行回归测试审核。负责人:负责缺陷的调查和修正工作, 分析缺陷引入的原因。组长:分配缺陷到负责人, 并对负责人已修正缺陷进行复查, 确保不会因为修正而引入新的缺陷产生, 分析缺陷流出原因。项目经理:分配缺陷到项目组, 定期总结缺陷分析报告, 把握缺陷发展趋势, 采取应对措施保证项目的进度及开发质量, 根据缺陷分析结果改进缺陷度量属性分类。
4.2 缺陷生命周期
缺陷生命周期是指缺陷从被报出之后, 到开始修正, 再测试直到该缺陷被完全消除的时间段。缺陷生命周期是影响软件研发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因素, 定期对缺陷各种状态信息的变化趋势进行总结, 是项目经理计划开发周期, 调整开发进度的重要依据。
4.3 缺陷分配管理流程
整个的缺陷的周期主要是指从发现到完全消灭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 缺陷的分配管理流程主要包括:a.报告人登陆缺陷;b.管理人员分配缺陷给相关责任人;c.责任人调查并修正缺陷, 分析缺陷引入的原因;d.管理人员对修正结果进行复查, 分析缺陷流出的原因;e.报告人验证缺陷是否被正确。
结束语
软件的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和严谨的工程,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对软件的质量作出各个方面的监测和试验,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软件的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而软件缺陷度量作为软件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方式, 应该引起我们有关的工程人员的足够重视, 不断在缺陷度量的技术上提升, 这样才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软件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何荣勤.CRM原理.设计.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篇5
来自:杭州集控
如今,ERP软件种类繁多,许多企业不知如何选择,笔者写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ERP。此文中没有对目前的ERP产品做任何优劣比较,因为笔者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就有了这篇文章。翻开各个ERP公司的产品介绍或者成功案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成功实施某某ERP之后,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如库存下降xx%;制造成本降低xx%;采购提前期缩短xx%等等,为企业描绘一副美丽图画。可是又有谁去验证这些数据是否属实呢,答案是无法验证。
一方面国家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无法可依。比方说消费者买了一台空调,如果认为空调不制冷(相当于使用了ERP之后库存没有下降xx%),可以送到技术监督检验部门,只需要花很少一点儿钱就可以得到较为权威的检测报告,这个报告一般都具有相当效力,而且,甚至当你对这个报告还不够信服满意的话,可以送到国家级技术检验部门检验,这样将得到最权威的检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将明确标明,产品是否合格,以及各项技术指标实际是多少。说完了这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无论是省还是国家级技术监督和检验部门都是依据国家的空调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相应检验,进而得到权威结论。同样道理,对于ERP来说恰恰缺少了这样的标准,让用户无从知晓到底库存下降多少,成本下降多少才算达到合格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样没有标准约束和规范产品,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比统计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ERP厂商以及他们彼此不同的软件产品。总之,没有国家标准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ERP厂商众多,很难全面考察,给盲目选择埋下伏笔。笔者将ERP厂商划分为3个阵营,第1阵营是在中国市场的国外ERP厂商,特点是市场范围是全球,中国市场只是一部分,代表厂商有SAP,ORACLE;第2阵营是中国国内的厂商,他们的特点是市场范围仅在国内,中国市场就是他们的全部市场,国内的某个省成为他们的重点市场,代表厂商有用友,神州数码;第3阵营是各省市本地的ERP公司,他们的特点是市场范围就在本地区或本省,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公司有数百之多。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企业一时没有了招法也
就不奇怪了。
那么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的ERP呢?再举个简单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人们在买汽车的时候,只要一接触汽车一般都会知道,奔驰汽车绝对是好车,可是最后市场上并不是只剩下奔驰一种,还有比奔驰差好多的车也都在销售,原因很明显就是不仅要看到奔驰的售价和性能,还要计算购车以后的费和税,更重要的是以后的运营费用,要知道奔驰的好性能还需要与其匹配的司机,零部件等等,这些费用也是非常可观的,以及他的车库,保安等等,全都是应当考虑的事项,权衡以上内容之后想必您已经清楚了自己是否需要这个牌子的汽车。少有人盲目买车,即只考虑解决眼前问题,就买了车,结果买完以后又有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对买车做了全面考察的结果。
买车时不易犯的错误在选择ERP时却常常发生,此错误就是忽视了产品后面的众多因素而导致的。企业总是盯着选中的ERP产品,然后竭尽所能(准备好购车款),将其迎娶回家,而大大忽视了这购车款后面将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大家都知道好车一定需要好司机,当然车仅有司机是不够的,只是这里用司机比喻而已。那ERP的好司机是什么呢?对于一个高效运行的ERP系统,下面这3类人是不可缺少的,很像司机的作用:
网络工程师。ERP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平台。网络工程师的作用在于保障操作系统以及系统硬件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WAN/LAN,为ERP以及其他所有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系统提供最基本的硬件保障。
数据库管理员。任何ERP都必需数据库,经过认证并且有工作经验的DBA(数据库管理员),对于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在于提供数据安全和运行保障。
ERP管理员,这类人员即要精通本企业的业务有要熟悉ERP软件,其作用在于维护ERP系统正常运行。
笔者认为这3类人员对ERP系统来说好比汽车需要司机一样重要,其他人可多可少,而这3类人一类都不能少。他们的作用在于维持和保证日常运营,就像在好的汽车厂商也只能负责把汽车交到顾客手上之前的质量,交付之后就全靠顾客自己维护和保养了。ERP也是一样,厂商只能负责软件交付之前的质量,交付以后基本上要靠顾客自己了,而且ERP的培训和上线的时间比较长,换言之,驾照也不是1个月就能拿到的,ERP上线和学驾照有相似之处。企业往往缺少上述一类或者多类人员,没有他们ERP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再好的ERP产品也是白费。随着ERP系统的应用规模增加,上述的这3类人员的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对于采用了ERP以后的企业来说(采用SAP等国际产品的企业这个问题更明显),还不可忽视地产生了另一个新问题,就是除了要保持ERP运行是件困难的事以外,还要想办法保持这3类人员的稳定,要知道,他们都是目前炙手可热的人才啊,他们要是离开企业,将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全面考虑产品后面的众多因素,犯了一个盲目买车的简单错误。
其实关键在于选择适合企业的ERP,笔者总结了如下几条规则,帮助企业也做出正确的决策:
明确需求,不盲目。
不要盲目追求,随大溜,明确自己的ERP需求,无法明确,就问自己是否需要ERP。要知道如果你的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功能和服务还急需改进,技术人才持续流失等等,ERP不能为你解决这些根本的问题,即使上了ERP,产品还是销路不畅,产品功能和服务还是没有改进。而技术人才流失,更会让你陷入数据混乱无序的沼泽。这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需要ERP的问题,而不是选择那种ERP的问题。真正需要ERP的企业应该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已经进入缓慢增长的企业,这时候需要一种的新理念推动企业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那么ERP就是这种新的理念。
ERP的标准自己定,只买适合自己的ERP。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篇6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由英文Product LifecycleManagement翻译而来。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产品的常见模块有产品数据管理、协同产品设计、产品组合管理和客户需求管理。PLM软件供应商TOP 5
本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PLM管理软件商Top 5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的中国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行业的调查发现:
1市场。在中国市场上,高端市场的主流系统为国外公司的产品。而国內产品为主的中小系统则占据中低端市场。二者的价格差异很大。随着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政策的推动,PLM市场和与产品研发管理相关的咨询市场将快速增长。领先的ERP厂商,将通过收购、自主研发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
2产品。总体上来说,对具体行业和企业来说,当前的PLM产品主要是开发平台,不含行业的业务模板,应用时需要大量二次开发,开发成本很高。产品的集成度在逐步扩大,包括设计、产品数据管理、工业自动化、ERP系统。
产品账目管理软件的设计实现 篇7
针对这一管理现状提出了该系统的研制任务。 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来数字化管理产品台帐的出库、 入库和查询, 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1系统设计技术
1.1概述
主要按照目前某型号负责配套的产品所属系统(主要包括××_1系统、××_2和××_3系统,以及××_4和××_5)进行有效的实物管理,做到产品帐目清晰,操作简便,便于扩充。
1.2具体要求
(1) 系统可以反映产品的状态, 以产品的规格和有效期为主要经络, 主要进行实物的出库、 入库登记, 并能根据出库、 入库信息自动更新实物台帐信息。
(2) 系统基于Excel, 出库、 入库均利用Excel表格完成。
(3) 除了产品的名称、 规格、 数量和有效期限等信息以外, 还要说明任务代号、 配套表数量、 发射时间、 装箭情况和备份情况等信息。
(4) 每类产品可以实现多次出库, 并可以查看每次出库信息。
(5) 产品信息增加编号属性, 并提供入库编号、 出库编号、 手头编号和可用编号等相关信息。
2系统设计工具
2.1 C++Builder
C++Builder是Borland公司继Delphi之后开发的又一个通用的Client/Server结构的开发工具。 C++Builder的集成开发环境(IDE) 比Delphi融入了更多的Windows组件, 也可以建立更多的对象。 作为32位Windows环境下的快速开发工具( RAD) , C ++Builder基于最流行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 语言C++, 采用领先的数据库技术, 并结合使用了图形用户界面(GUI) 的先进特性和设计思想, 使用了业界大名鼎鼎的VCL类库, 使得C++Builder成为继Visual Basic, Del- phi之后在32位Windows环境下最具有吸引力的开发工具;
2.2 Access特点和功能
Access是广泛应用的数据库, 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1)真正的关系数据库管理。
(2) 强大的查询和筛选功能。
(3) 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内部函数。
(4) 储存文件单一, 一个数据库文件中包含了该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表、 窗体、 查询及与之相关的东西, 便于计算机硬盘上的文件管理。
考虑到以上因素, 决定采用C++Builder6.0和Access2003来开发本系统。
3系统设计
3.1数据库
根据系统要求, 设计了3个表, 分别是: tb_product (产品信息表)、 tb_out (出入库信息表) 和tb_system (所属系统表), 每个表的具体情况如表1~表3所示。
3.2程序设计
本系统程序主要由Excel文件的读取和数据库的操作组成, 分别介绍如下:
Excel文件的读取: 软件充分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OOP) , 将系统中的实体抽象为Product类、 Out Info类和My System类, 同时将Excel文件的读取封装到Excel Util类, 极大地简化了程序设计, 每个类的定义如下:
其中Excel Util类Excel文件的读取是重点和难点, 主要代码介绍如下:
数据库设计: 本软件使用了一个TAdo Connection组件, 3个TAdo Table组件, 一个TAdo Query组件和4个TData Source组件, 其中TAdo Connection组件用于连接数据库, 3个TA- do Table组件分别用于操作tb_product表、 tb_out表和tb_sys- tem表, TAdo Query组件用于数据库查询功能, TData Source组件用于连接数据库显示控件和TAdo Connection组件。
根据本软件的特点, tb_product表对应的TAdo Table组件设计了两个计算字段: Available Num (可用数量) 和Avail- able Product Codes ( 可用产品编号) , 根据tb_product表和tb_out表的相关字段的内容计算出结果, 程序代码如下:
数据库的查询功能通过一个TAdo Query组件实现。 根据需要动态生成SQL语句、 产品名称、 入库时间等的查询。 由于实现过程比较简单, 在此不再赘述。
4软件演示
软件主界面如图1所示。
图1主界面
点击 “入库” 按钮进入入库界面, 如图2所示。
选择相应的入库Excel表即可完成入库。
点击 “出库” 按钮进入出库界面, 如图3所示。
从上面物资列表中选择相应的物资, 再点击 “出库” 按钮即可完成出库。 从下面出库信息表中选择, 再点击 “产品使用” 按钮即可完成出库产品使用信息的录入。
图4、 图5分别为系统管理和查询界面。
5应用效果
本系统已应用了一年多, 反映系统运行稳定, 操作简便, 极大地减少了管理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6结语
通过本台帐管理系统的设计, 提高了产品台帐管理的效率, 改变了以前人工管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对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稍加以改动便可运用到其他型号上,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针对目前产品管理的薄弱环节设计了一套管理软件,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有效满足当前科学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C++Builder6.0语言,Access软件,账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光.C++Builder程序设计导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 篇8
第一条为加强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管理,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申请、核发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兽药, 应当取得农业部核发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是农业部根据兽药国家标准、生产工艺和条件批准特定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特定兽药产品时核发的兽药批准证明文件。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核发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申请和核发
第五条申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兽药, 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 在《兽药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生产范围内;
(二) 申请前三年内无被撤销该产品批准文号的记录。
申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连续2 次复核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 1 年内不再受理该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申请。
第六条申请本企业研制的已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且新兽药注册时的复核样品系申请人生产的, 申请人应当向农业部提交下列资料:
(一)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请表》一式一份;
(二) 《兽药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一份;
(三) 《兽药GMP证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四) 《新兽药注册证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五) 复核检验报告复印件一式一份;
(六) 标签和说明书样本一式二份;
(七) 产品生产工艺、配方等资料一式一份。
农业部自受理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将申请资料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进行专家评审, 并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 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批准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申请本企业研制的已获得 《新兽药注册证书》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但新兽药注册时的复核样品非申请人生产的, 分别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九条规定办理, 申请人无需提交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或授权书复印件。
第七条申请他人转让的已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申请人应当向农业部提交本企业生产的连续三个批次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请表》一式一份;
(二) 《兽药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一份;
(三) 《兽药GMP证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四) 《新兽药注册证书》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五) 标签和说明书样本一式二份;
(六) 所提交样品的自检报告一式一份;
(七) 产品的生产工艺、配方等资料一式一份;
(八)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或授权书一式一份 (首次申请提供原件, 换发申请提供复印件并加盖申请人公章) 。
提交的样品应当由省级兽药检验机构现场抽取, 并加贴封签。
农业部自受理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将样品及申请资料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按规定进行复核检验和专家评审, 并自收到检验结论和评审意见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 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批准标签和说明书;不合规定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申请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之外的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申请人应当向农业部提交本企业生产的连续三个批次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请表》一式一份;
(二) 《兽药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一份;
(三) 《兽药GMP证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四) 标签和说明书样本一式二份;
(五) 所提交样品的自检报告一式一份;
(六) 产品的生产工艺、配方等资料一式一份;
(七) 菌 (毒、虫) 种合法来源证明复印件 (加盖申请人公章) 一式一份。
提交的样品应当由省级兽药检验机构现场抽取, 并加贴封签。
农业部自受理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将样品及申请资料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按规定进行复核检验和专家评审, 并自收到检验结论和评审意见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 核发产品批准文号, 批准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申请他人转让的已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非生物制品类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本企业生产的连续三个批次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 《兽药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三) 《兽药GMP证书》复印件一式二份;
(四) 《新兽药注册证书》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复印件一式二份;
(五) 标签和说明书样本一式二份;
(六) 所提交样品的批生产、批检验原始记录复印件及自检报告一式二份;
(七) 产品生产工艺、配方等资料一式二份;
(八)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或授权书一式二份 (首次申请提供原件, 换发申请提供复印件并加盖申请人公章) 。
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有关资料和样品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将样品送省级兽药检验机构进行复核检验, 并自收到复核检验结论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 将审查意见和复核检验报告及全部申请材料一式一份报送农业部。
农业部自收到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意见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进行专家评审, 并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 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批准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申请第六条、第九条规定之外的非生物制品类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农业部逐步实行比对试验管理。
实行比对试验管理的兽药品种目录及比对试验的要求由农业部制定。开展比对试验的检验机构应当遵守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其名单由农业部公布。
第十一条第十条规定的兽药尚未列入比对试验品种目录的,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 《兽药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三) 《兽药GMP证书》复印件一式二份;
(四) 标签和说明书样本一式二份;
(五) 产品生产工艺、配方等资料一式二份;
(六) 《现场核查申请单》一式二份。
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有关资料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组织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 应当与申请人商定现场核查时间, 组织现场核查;核查结果符合要求的, 当场抽取三批样品, 加贴封签后送省级兽药检验机构进行复核检验。
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自资料审查、现场核查或复核检验完成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将上述有关审查意见、复核检验报告及全部申请材料一式一份报送农业部。
农业部自收到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意见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 将申请资料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进行专家评审, 并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 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批准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第十条规定的兽药已列入比对试验品种目录的, 按照第十一条规定提交申请资料、进行现场核查、抽样和复核检验, 但抽取的三批样品中应当有一批在线抽样。
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复核检验结论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通过初步审查的, 通知申请人将相关药学研究资料及加贴封签的在线抽样样品送至其自主选定的比对试验机构。比对试验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药物比对试验指导原则开展比对试验, 并将比对试验报告分送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申请人。
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将现场核查报告、复核检验报告、比对试验方案、比对试验协议、比对试验报告、相关药学研究资料及全部申请资料一式一份报农业部。
农业部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进行专家评审, 并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 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批准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资料审查、现场核查、复核检验或比对试验不符合要求的, 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申请人意愿将申请资料退回申请人。
第十四条实行比对试验管理的兽药品种目录发布前已获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兽药, 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补充比对试验并提供相关材料, 未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审查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撤销该产品批准文号。
第十五条农业部在核发新兽药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时, 可以设立不超过5 年的监测期。在监测期内, 不批准其他企业生产或者进口该新兽药。
生产企业应当在监测期内收集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 并及时报送农业部。
兽药监测期届满后, 其他兽药生产企业可根据本办法第七、九或十二条的规定申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但应当提交与知识产权人签订的转让合同或授权书, 或者对他人专利权不构成侵权的声明。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八条或第十一条规定重新申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兽药产品已进行过比对试验且结果符合规定的, 不再进行比对试验:
(一) 迁址重建的;
(二) 异地新建车间的;
(三) 其他改变生产场地的情形。
第十七条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的, 兽药生产企业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 个月前按原批准程序申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换发。
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内, 生物制品类1 批次以上或非生物制品类3 批次以上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抽检且全部合格的, 产品批准文号换发时不再做复核检验。
已进行过比对试验且结果符合规定的兽药产品,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换发时不再进行比对试验。
第十八条对有证据表明存在安全性隐患的兽药产品, 农业部暂停受理该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申请;已受理的, 中止该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核发。
第十九条对国内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急需的兽药产品, 必要时农业部可以核发临时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临时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有效期不超过2 年。
第二十条兽药检验机构应当自收到样品之日起90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 对样品应当根据规定留样观察。样品属于生物制品的, 检验期限不得超过120 个工作日。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专家评审时限不得超过30 个工作日;实行比对试验的, 专家评审时限不得超过90 个工作日。
第三章兽药现场核查和抽样
第二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核查和抽样工作, 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成立2~4 人组成的现场核查抽样组。
第二十二条现场核查抽样人员进行现场抽样, 应当按照兽药抽样相关规定进行, 保证抽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样品应当按检验用量和比对试验方案载明数量的3-5 倍抽取, 并单独封签。《兽药封签》由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有关人员签名, 并加盖抽样单位兽药检验抽样专用章和被抽样单位公章。
第二十三条现场核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
(二) 研制、生产、检验人员相关情况;
(三) 原料购进和使用情况;
(四) 研制、生产、检验设备和仪器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五) 研制、生产、检验条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六) 相关生产、检验记录;
(七) 其他需要现场核查的内容。
现场核查人员可以对研制、生产、检验现场场地、设备、仪器情况和原料、中间体、成品、研制记录等照相或者复制, 作为现场核查报告的附件。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辖区内兽药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中, 发现兽药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应当撤销、吊销、注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或者兽药生产许可证的, 及时报发证机关处理:
(一) 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 没有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的;
(三) 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的;
(四) 其他违反《兽药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情形的。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上市兽药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情形的, 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应当撤销、吊销、注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或者兽药生产许可证的, 及时报发证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买卖、出租、出借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农业部注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并予以公告:
(一) 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或者申请后未获得批准的;
(二) 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超过6 个月或者关闭的;
(三) 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所依据的兽药国家质量标准被废止的;
(四) 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生产的兽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一) 改变组方添加其他成分的;
(二) 除生物制品以及未规定上限的中药类产品外, 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150%以上, 或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120%以上且累计2 批次的;
(三) 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50%以下, 或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80%以下且累计2 批次以上的;
(四) 其他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样品申请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农业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申请人1 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第三十条申请人提供虚假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申请人3 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第三十一条发生兽药知识产权纠纷的, 由当事人按照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解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生效决定或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 由农业部依法注销已核发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编制格式为兽药类别简称+企业所在地省 (自治区、直辖市) 序号+企业序号+兽药品种编号。
格式如下:
(一) 兽药类别简称。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类别简称为“兽药添字”;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等类别简称为“兽药生字”;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等类别简称为“兽药字”;原料药简称为“兽药原字”;农业部核发的临时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简称为“兽药临字”。
(二) 企业所在地省 (自治区、直辖市) 序号用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由农业部规定并公告。
(三) 企业序号按省排序, 用3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布。
(四) 兽药品种编号用4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由农业部规定并公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16 年5 月1 日起施行, 2004 年11 月24 日农业部公布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第45 号) 同时废止。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篇9
20年前,人们希望可以从文件堆积成山的办公环境中摆脱,所以出现了办公自动化。随后人们希望能在不同的部门和分支机构之间互通有无,打破信息孤岛、应用孤岛、 数据孤岛等困境,所以出现了协同办公。现在,人们希望可以随时随地去办公,不再局限于办公桌,因此,移动协同办公软件也就应运而生了。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仅实现协同办公,已经不能迎合和满足企业效能管理的需求。因此,通过分析当前协同管理软件的现状,结合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背景,对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软件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意义体现如下:
1、理论意义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软件,是站在整个企业的层面上。在深入研究了移动互联技术、协同管理理论、协同管理软件及其联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模型,可以丰富和完善协同管理理论和技术,更新当前移动互联新趋势下对移动协同软件的认识。
2、实践意义
针对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和软件产品,结合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的特点,以企业组织协同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从软件供应商和企业用户不同视角,提出关于发展和应用移动互联下的协同管理软件建议,希望能对它们的经营发展和管理模式转型提供帮助。
二、移动互联技术与协同管理软件简介
1、移动互联技术
移动互联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既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与固定的有线网络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接入网络和终端设备上,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有功能所带来的应用。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具有创新活力和超大市场规模的一个新领域。
据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1.5亿,这个数字排在世界第一位。更惊人的是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超过了六个亿,和这个数字相比较,1.5亿还不到三分之一[1]。这表明手机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用户。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急剧上升。因此,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是大势所趋,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属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时代即将到来。
2、协同管理软件
协同管理软件,是指那些以协同的理念为基础、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管理软件。我们关注的是专门的协同管理软件,而不是那种泛化的协同软件。
协同管理软件是协同办公软件的深化。它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1)信息迅速传达到所有的目标人员:通过在协同管理平台发布通知、制度和办事流程等并且设立查看权限,使所要传达的信息能迅速传达到全球各地的移动办公的人员;
(2)规范流程、减少人为失误:使用协同管理软件可以梳理企业组织的流程,把流程的各种规则固化,让大家去按系统流程工作,每个参与流转的人不需要去记忆这些复杂的流转规则,减少用人脑去判断流程的方向,从而在复杂的流程中减少失误;
(3)实现全方位的IT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有CRM软件可以进行客户管理,有财务软件可以进行财务管理,有ERP软件可以进行生产、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有人力资源软件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管理软件可以建立客户管理、资产管理和接待管理等任何需要的管理系统,并且可以随时对这些应用进行调整;
(4)沟通成本低、方式更丰富,效率更高:通协同管理软件可以打破组织与地理位置边界,员工可以通过邮件、 平台、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并且把信息推送给用户, 丰富了沟通形式,效率大大提高。
从以上4点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深化和拓展协同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需要将移动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协同管理软件中,于是便催生了新一代的协同管理软件 ――移动协同(管理)软件。
三、移动协同(管理)软件
1、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产生
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催生了协同时代的来临,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与应用为代表的IT发展趋势,对企业管理软件在新领域上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软件也面临互联网大协同时代创新突破的挑战[3]。
企业的协同管理软件,即采用Inter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共享和交流信息,高效协同地工作;协同管理软件抛弃过去复杂和低效的手工方式,实现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效能[2]。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是即时协同办公系统的核心节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把移动互联技术与协同管理软件相结合,就自然孕育出移动协同管理软件。鉴于业界习惯简称其为移动协同软件,而实际上指的是移动协同管理软件。为了区别于前面提到的移动协同办公软件,又与业界的习惯基本符合,本文使用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叫法。
比较一下:长期以来,协同办公系统主要依靠连接互联网的PC终端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然而,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3G网络的全覆盖,无线带宽的增加再加上网速的提高,使得企业的协同办公能够顺利通过PC延伸到手机终端载体上,实现更快速和高效地沟通交流,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移动协同办公软件就是在OA系统中把即时通知及提醒功能完整地融合进来,当有新的邮件或者公文到达、会议临近、或是有其它紧急的待办事项时, 系统就会按照设定,及时并准确地以发送短消息或其他便捷的方式提示企业用户[4]。而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是针对企业的日常办公、各部门之间协同、公文流转,基于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来实现的应用系统。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的协同管理软件可以为企业中的手机用户提供一个即时、 便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管理平台,降低了沟通成本,缩短了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时间,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协同管理软件具有泛社会化、移动化、平台化和服务化等特点,并能够对各个细分单元进行良好地整合,加速组织上高效运作的运营模式的转变。
2、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概念模型
移动协同 (管理) 软件的目的就是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下,实现对群体协同工作的友好支持,所以系统的要点集中在通信、合作和协调工作上。通信是指分布在各地、不同时间点的用户之间进行的网络通讯和连接的过程;协调和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协同,是指群体成员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为完成某一项共同任务而通力合作、互通信息,简化流程,得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任务得到更好更快地完成。
结合近几年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发现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网络、移动应用、信息数据四大核心技术作为支撑,打造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拓展与提升协同管理软件的性能,加速企业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我们认为,移动互联技术对企业协同管理工作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如下4点:
(1)移动终端设备
包括移动手机终端和Pad,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公文的流转、制定计划和流程、发布公告、以及实现对会议和邮件的管理。
(2)3G网络
广阔的覆盖面,能够有效地覆盖到全国各地,确保企业用户不管在何处都能利用移动终端来处理事务。
(3)移动应用
借助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特点,进行现场的任务管理、 信息交流、信息沟通、实时监管、系统管理。用户在路上、在家里、甚至在出差的过程中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处理相关业务。
(4)信息数据
协同管理系统(注:协同管理软件的学名)作为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中心,有效地支撑了移动互联系统的单点登录、业务融合、综合分析、统一管理,促进各功能模块间的有机衔接,支撑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
综合以上,本文认为,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协同管理系统的移动应用软件,能有效地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协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实现移动管理。
3、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物理模型
参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User-Centered Design,简称UCD)理念,移动协同(管理)软件要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首要位置,围绕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来优化交互界面,而不是让用户改变他们的使用习惯去适应软件开发者的想法。下面我们给出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物理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
作为一个实现移动协同管理的软件系统,在移动终端上应以协同任务的管理和跟踪为核心展开(如图2所示):
四、关于发展和应用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建议
1、针对软件供应商
管理软件的设计要结合企业的运营本质出发,通过研究企业组织的行为管理模式,展开功能设计与管理理念创新。
(1)从企业目标的角度为企业量身打造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谋取利润,创造商业价值,并担负适当的社会责任。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肯定会根据自身设定不同的经营目标。确立企业当前的经营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由此切入可以展开经营管理行为。而协同软件公司顺理成章地也要以企业的目标为第一要义去为企业设计相应的协同软件。
企业的有些业务流程是固定不变的,但有些业务流程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及时地对自身策略进行调整, 在优化自身策略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市场的变化。在遵守法律规章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各部门和各种岗位,以达成以协同目标为中心,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用户的有效沟通。协同软件公司应该抓住企业这个脉搏。
(2)企业管理软件设计要以“人”为本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任务最终也需要人来完成。通过组织机构设置岗位,分配权限,业务工作自动推送给相关的组织和人员。不管是目标还是执行,都要依赖于组织和人员之间的沟通,这是企业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团队的构建可以根据企业的策略进行灵活调整,并实现跨部门、跨企业甚至是产业链调整的联动合作。
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会积累很多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培训资料等。让员工从这些企业知识受到鼓励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企业不仅需要知识,还要具备自身的文化特质,建立属于自己所独有的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让文化显性化,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所有业务工作都应纳入评价考核体系,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3)管理软件设计善于抓住用户心理
用户心理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对应着用户心理的顺应和吸收的特点。当用户在使用新的产品的同时,即用户被来自外界的新事物所刺激,这时用户的心理将会发生顺应或吸收新知识的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软件供应商应当改进系统的设计去适应用户的心理,这样就能更好地去适应用户,满足他们的需求。
2、针对企业用户
协同管理软件是指在部门和组织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的过程,增强了企业内部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强化了领导的监控管理功能,实现公文迅速流转、审核签批等工作流的高效处理,加速了管理电子化和规范化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而移动协同(管理)软件是对协同办公的服务方式进行拓展,它大大地减少了沟通的成本,不但增强了企业用户随时随地协同办公的能力,还提高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及时便捷,使过去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所以,建议企业用户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1)成立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作业性的工作逐渐机械化后,人担任的工作主要是去发现机会和寻找问题,然后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知识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生产的关键要素。所以,企业必须注重员工素质和知识方面的引导和培训,这就对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在企业中逐步形成重视系统思考和推进知识整合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最终成为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
(2)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和打造适应性团队
移动协同管理使得企业的主管能够通过系统直接与子任务群进行充分的沟通,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使中间管理层开始退化,组织进一步变得扁平化。组织的构成单位从专业化的职能部门向以任务为导向转变,向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或小团队转变。所以,要在组织要素与环境要素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宗旨的团队。
(3)业务流程重组与管理体制创新同步进行
移动协同管理要求业务流程从根本上加以重新设计并发生改变,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等方面得到根本改善。同时,随着移动信息流动方式,进而对管理体制需要进行调整。换句话说,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与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同步进行。这也是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给企业带来的本质性改变。
(4)竞争模式由输赢到共赢转变
移动协同管理时代以知识为核心资源。知识的无限性、共享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从过去的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逐步向能够通过相互学习与交流。因此,系统效能的高低取决于协同运作的能力,不但要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问题,还要处理与其关系密切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无缝隙、无间隔的移动协同管理软件则良好地化解了这些问题。
五、结语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的协同管理软件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移动互联技术在管理中应用会逐渐深入。在我国,企业移动化的大趋势下顺势而为,移动应用成为企业管理软件建设的一大热门话题。
对移动协同(管理)软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迄今为止虽然移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常规办公等部分功能,但是对于企业机构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移动管理思想还未被充分实现,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机构的实际管理需求,所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协同办公软件逐渐通过互联网PC延伸到了手机和Pad等智能终端上,为实现企业移动协同办公提供了可能。但现阶段针对企业级的移动应用还较少,特别是对管理层面使用的移动软件产品关注和研究不够。提出移动互联技术支持下的协同管理软件——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理论模型和物理模型,同时从供应商和企业视角提出发展和应用移动协同(管理)软件的建议。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篇10
1 中小软件企业软件过程管理概述
1.1 中小软件企业特点分析
在我国软件产业中, 中小软件企业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其主要特点是熟悉行业需求, 能够对优势业务领域加以有效把握, 执行力高, 管理快捷清晰, 组织结构简洁, 响应速度快等。但是中小软件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其具有较高的维护成本, 总收入中软件销售收入占据的比例低, 经验到制度的转化程度不高, 依赖性强, 制度约束力不高, 人员流动性高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等。
1.2 软件过程概念
软件过程主要指的是软件开发人员在对软件以及相关的产品进行开发与维护时, 其形成的方法、实践、行为以及变化过程。一般在对软件过程进行管理时, 必须要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 加强其开发与维护过程的质量, 将方法, 工具以及人员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 提高管理的水平。
2 中下软件企业软件过程管理的改进方法
2.1 加强质量保证与配置管理
一个软件项目的配置项包括该项目的所有相关资料, 如安装程序、工具、代码以及文档等, 配置管理良好是保证软件一致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对配置管理进行合理计划, 并对配置管理软件进行恰当选择, 统一管理软件版本, 制定基线配置项变更控制流程, 能够确保软件开发与管理过程的合理性, 提高软件过程管理以及软件产品的质量。在改进软件过程时, 中小软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在对软件进行测试时, 侧重于控制和检查软件产品的质量, 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 严格检查和控制软件过程。二是质量保证由专人进行, 从项目计划以及阶段成果等方面进行检测, 对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记录, 从而有效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确保产品质量的维护性以及延续性。
2.2 选择重点, 优先突破
在对软件过程进行改进时, 必须要对其重点领域进行选择, 循序渐进。由于软件过程改进是对现有的软件开发与管理过程进行改善, 这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开发人员而言, 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软件过程改进过程中, 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改进重点, 逐渐突破, 从而确保软件改进过程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此外, 从软件开发过程而言, 软件企业不同, 使得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其编码、设计以及需求等阶段受企业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知识经验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的影响, 因此必须要对软件过程的相关部分进行重点选择, 有效突破。
2.3 加强自评估
中小软件企业为了保证软件过程的完整性以及规范性, 往往会对软件过程进行盲目改进, 无法对自身软件过程的阶段和水平进行全面清晰的分析, 导致实施的效果低下。因此, 中小软件企业在对自身的软件过程进行改进时, 必须要加强自评估, 有效采用某磐软件度量方法, 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软件过程状态的评价。此外, 中小软件企业可以在组织内部对岗位的人员进行不同选择, 确保全体人员能够参与到软件的评估过程中, 从而保证软件过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4 重视个体软件过程改进
开发人员作为软件企业中的主体, 其工作计划的恰当性、缺陷率、时间利用率和编码质量的高低等都会影响组织软件过程和软件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确保软件过程的管理质量, 必须要重视个体软件过程的改进工作。一般个体软件过程具有完整的规程、表格以及方法, 其能够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方式进行改进、管理和控制, 对开发人员计划、管理和度量自身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个体软件过程改进能够对时间利用的情况进行记录, 从而有效掌握时间利用率以及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够利用管理缺陷, 有效控制软件缺陷, 并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
2.5 合理利用辅助工具
一般而言, 软件过程管理及其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管理的过程, 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充分合理利辅助工具, 能够有效提高软件过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目前而言, 软件企业常用的软件类别包括缺陷管理工具、软件测试工具、配置管理工具以及项目管理工具等, 这些工具具有完善和强大的功能。因此企业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这些软件工具进行合理选择与利用, 从而提高软件过程管理的水平, 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一般来说, 软件过程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小软件企业必须要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经验, 对软件过程管理进行持续改进。同时, 中小软件企业在对软件过程进行管理和改进时, 必须要加强质量保证与配置管理, 选择重点, 优先突破, 加强自评估, 重视个体软件过程改进, 合理利用辅助工具, 从而提高软件过程管理的水平,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楚书来, 于文新.小规模软件企业软件过程管理与改进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02:199-200.
[2]田丽从, 李铁牛, 彭宏.中小型企业软件过程改进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 04:208-211.
[3]李楠.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实施CMM改进软件过程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6:129-130.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篇11
关键词:管理;探索;实践
一、认识软件产品库
(一)“三库”的概念和联系
在软件实施开发过程中,把不同时期存储配置的库划分为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开发库:开发库用于软件的设计、编码、调试和内部测试,由项目组管理,项目CM维护,主要放置项目组正在开发但还没被批准的工作产品。受控库:受控库存放评审通过并完成评审缺陷修改后的工作产品,由项目CM管理和维护。产品库:产品库用于存放验收通过后的产品,用于交付、生产等,由档案管理员控制。
软件开发组日常的工作在开发库中开展,当工作达到里程碑时,再迁移到受控库,在受控库中经过更严格的测试后,再上升到产品库,最后发布。配置项在三库之间迁移,一级比一级的控制更加严格。通过权限和流程的控制来实现配置项在不同库的访问。
(二)产品库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软件的产品库相当于工厂的成品库,它存放的是最终提交给用户的产品。如同其他科技档案在军品科研、生产中的扮演的角色一样,产品库的软件产品在武器装备中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从软件产品库出去的软件必须是唯一的、现行有效的,如果用于生产的设备安装的是不受控的非法的软件,那么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软件是一种数字产品,其复制成本极低,几乎为零,复制过程中不会降低软件本事的质量,与原始版本基本没有差别,而软件版权保护的关键技术,如软件水印技术、加密技术和混淆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并不能给软件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这就给盗版提供了机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盗版光盘,这里说的盗版活动是指生产调试人员为了省事而将私自留存的软件自行修改、刻录的行为,如果此类不受控制的软件用于生产,会造成软件故障无法追溯和查询的困境。
其次,软件的复用性和移用性程度高,设计师通过局域网进行软件的共享和传递,一方面造成软件不受控,另一方面,由于安全漏洞的原因,往往造成软件病毒的传播,这对公共调试网和武器装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最后,软件与硬件不同,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磨损、没有消耗,但软件是有生命的,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需求专人跟踪、管理。
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软件产品库管理必不可少。
二、软件产品库管理实践
(一)加强技术支持,实现优化配置
为软件开发和管理配置管理工具,因为配置管理是以软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建立和维护产品的完整性为目的的,主要用来标识软件配置项,对配置项的修改加以系统控制,建立和维护产品基线库、了解产品基线库的状态,如果缺乏良好的配置管理工具,要顺利进行配置管理工作十分困难。我所应用的是QONE平台,配置项发布、变更都会通过平台通知利益相关方,项目组成员能通过平台了解和掌握软件产品的状态。
在软件产品库的管理过程中,除了硬件工具外,还必须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配置管理程序和制度,并配备完整的三库管理人员。在GJB5000A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管理特点,编制适合我所的相关规范文件,如《配置项和基线标识规范》《三库管理规范》《变更控制规程》《软件档案管理制度》等。我所在实施软件工程化管理的过程中,成立了软件配置管理组(SCM组),明确档案人员作为SCM中的软件产品库管理员。软件产品库管理员是本单位最高级别的管理员,其授权也高于开发库和受控库,产品库管理员根据软件规章制度和规范文件,结合档案管理要求,保证产品库软件配置项的归属明确、分类合理、标识明确,确保在实现软件配置项严格控制的同时方便科研人员的利用。
(二)加强产品库的科学管理,确保软件产品的有效控制
为保证产品库内软件的稳定可靠。产品库内的软件在未经审批,不允许对其进行任何删除和更改。产品库中的软件都是已写入了不可擦写的光盘中进行物理归档的,产品库管理员要对其进行一致性、完整性、有效性等一系列检查,具体操作是,根据《产品库物理审核检查单》,对比光盘中的配置项和QONE平台上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以及归档入库单,检查配置项的命名、标识、版本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完成检查后还要进行信息录入和光盘备份,然后发布产品库信息并通知利益相关方。
软件产品库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直接用于生产的,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出库申请,不能擅自使用产品库以外的软件用于生产和交付。当由于产品交付、生产的需要时,由项目CM申请产品出库,填写《产品库出库申请单》提交部门主管和所级CCB审批。档案管理员根据审批通过的《产品库出库申请单》办理产品出库。
软件产品的更改控制和版本管理是产品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产品库内的软件一般是不允许更改的,若确须更改,须经用户同意或在用户提出更改要求并经军方领导同意后。由产品库管理员提取软件到受控库,按照受控库中文件更改的相关要求。在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后,方能进行更改。更改后的文件,经专家评审确认满足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经用户同意和批准后,再次存入软件产品库,从而完成对产品库中软件产品的有效更改。具体做法是:当软件配置项需要更改时,由问题提出者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软件问题报告单》被批准(同意更改)后,由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问题报告单》填写《软件产品出库单》,配置管理员“拣出”须更改的软件,关闭配置项的发行,并向软件开发人员发布出库通知。当更改和测试完成后,由软件开发人员填写《软件更改报告》,根据评审后通过的《软件更改报告》,软件配置管理员将更改后的程序及相关文档重新“拣入”产品库,配置项版本升级成新的文件版本。
三、结语
软件缺陷管理 篇12
关键词:软件测试,缺陷管理
1 引言
软件缺陷会存在于软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测试是发现缺陷的主要手段, 也是它的主要目的。测试活动和开发活动一样, 是项目质量保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 对于测试活动的主要产物:缺陷,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缺陷管理流程, 来对缺陷进行报告、查询、分类、跟踪、处理和验证等。
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软件存在的缺陷, 为了不影响测试效果, 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测试中发现的错误, 保证软件符合需求设计的目标。在实际的软件测试过程中, 建立一套完备的软件缺陷跟踪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这样一个系统, 我们首先需要清楚每个不同bug的严重性以及它们的优先级分类, 其次是每个bug需要经过的测试管理流程。
2 缺陷严重性与优先级分类
为了能将测试的主要精力刚好地集中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需要通过对缺陷分布情况个进行仔细分析, 重要的软件故障与失效往往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逾灾难, 因此在报告缺陷时, 要对缺陷进行分类, 并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指出其影响以及修改的优先次序。
缺陷的严重性指的是假如缺陷没有修改, 由这个缺陷引发的问题对客户的影响程度。而缺陷的优先级指的是解决这个缺陷需要的时间。下面来介绍一些分类的建议和思想。
按缺陷的严重性, 我们可以通划分成四级:
最高级别:产品在正常的运行环境下无法给用户提供服务, 并且没有其他的工作方式来补救
高级别:极大的影响了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服务, 有其他的工作方式来缓解这种影响。
中等级别:系统需要增强的或存在的一些缺陷, 但有相应的补救方法来解决这个缺陷。
低级别:细小的问题, 不需要补救方法或功能增强的请求。
缺陷的优先级, 我们可以如表1进行分类:
3 缺陷管理流程
一般的缺陷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测试人员提交新的Bug入库, 错误状态为New。高级测试人员验证错误, 如果确认是错误, 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 设置状态为Open。如果不是错误, 则拒绝, 设置为Declined状态。开发人员查询状态为Open的Bug, 如果不是错误, 则置状态为Declined;如果是Bug则修复并置状态为Fixed。不能解决的Bug, 要留下文字说明及保持Bug为Open状态。对于不能解决和延期解决的Bug, 不能由开发人员自己决定, 一般要通过某种会议 (评审会) 通过才能认可。测试人员查询状态为Fixed的Bug, 然后验证Bug是否已解决, 如解决置Bug的状态为Closed, 如没有解决置状态为Reopen。
软件缺陷流程管理的要点是为了保证错误的准确性, 需要有丰富测试经验的测试人员验证发现的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 书写的测试步骤是否准确, 可以重复。每次对错误的处理都要保留处理信息, 包括处理姓名, 时间, 处理方法, 处理意见, Bug状态。拒绝或延期错误不能由程序员单方面决定, 应该由项目经理, 测试经理和设计经理共同决定。错误修复后必须由报告错误的测试人员验证后, 确认已经修复, 才能关闭错误。加强测试人员与程序员的交流, 对于某些不能重复的错误, 可以请测试人员补充详细的测试步骤和方法, 以及必要的测试用例。
4. 使用测试工具建立缺陷管理系统
一个缺陷跟踪系统, 需要实现几部分的功能:
(1) 缺陷的上报, 当问题被发现后, 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提交、保留, 方便跟踪。
(2) 缺陷录入系统后, 项目经理应该可以通过缺陷跟踪系统进行浏览, 定期获得最新的缺陷问题报告。
(3) 项目经理将缺陷问题报告通过缺陷跟踪系统转交给程序员, 程序员可以通过缺陷跟踪系统知道自己负责的修正的缺陷问题报告。
(4) 缺陷问题的修正处理, 当程序员修复问题后, 可以通过跟踪系统, 通知项目经理问题已修复。
(5) 对于无法根据缺陷报告重现的问题, 也可以通过跟踪系统, 向项目经理及测试人员要求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并将缺陷问题返回至项目经理重新处理。
(6) 问题暂缓及申诉过程处理, 对于缺陷报告提到的问题, 如在当前版本无法实现或者缺陷与需求有冲突的时候, 可以将问题置为“暂缓处理”或“提出申诉”。
(7) 对于优先等级较低的缺陷问题, 可能不能被及时处理掉, 但必须可以被查询。
(8) 缺陷跟踪系统可以提供跟踪项目的状态报告。
下面以使用软件测试工具Test Director为例, 分四个步骤来说明如何建立一个缺陷管理系统。
4.1 设计缺陷管理流程
通过使用测试工具, 在SDLC中未被发现的所有和项目有关的差异及问题都将汇报到管理工具中。Test Director针对不同的差异, 清晰的定义了NEW、OPEN、CLOSED等级别。当工具中开放了一个新的缺陷问题, 我们就要陆续开始登录缺陷报告、定义缺陷安全等级、描述缺陷、指派相关人员展开最初的调查、将差异转交给相关的测试主管等工作。
召开缺陷解决会议能确保所有缺陷都能涉及并得到有效解决。这种定期会议由来自开发、项目管理、产品管理、和项目相关的业务团队代表及测试主管共同参加, 就缺陷问题展开讨论。测试主管在会议期间对测试工具进行信息更新,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缺陷报告进行审核。有了测试工具提升的完备的报告, 我们就可以依据其严重程度和状态情况, 选择处理的优先权。
缺陷解决会议后, 缺陷将被分配给合适的小组主管, 以便着手解决。这些小组包括:开发小组、环境支持小组, 或是业务团队。通过管理工具对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能更为高效地解决缺陷问题。
被修复缺陷如果在环境缺陷中没有代码变更, 将马上展开重复测试, 并立即关闭。需要代码变更的缺陷修复会涵盖在一个版本打包中, 从而展开重复测试, 接着将根据测试结果或者关闭缺陷, 或者将缺陷重新开放。
4.2 定义缺陷状态
每个缺陷都有一个状态显示, 会在整个测试周期中得到随时地更新。每次当缺陷状态有了更新, 评论信息就会加入到缺陷的R&D评论栏中。测试工具中的缺陷状态一般会有以下几种:New、Open、Fixed、Ready for Retest、On Hold、Closed、Reopen等。
4.3 用户操作的状态修改
通过对测试工具所允许的状态变更操作, 可以为实现便捷的学习曲线和巩固一种优化的工作流程提供帮助。状态变更包括:根据适合的变更控制流程所进行的任何系统变更。在进行修复操作之后, 未通过测试或某个测试部分根据需要展开重复测试。在流程中的任何时段, 项目经理、系统分析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测试工具来恢复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所有缺陷状态等。
4.4 将新的流程配置到测试自动化工具中
最后, 当所有流程都得到了及时改进后。我们就把一个杂乱无序的流程打造成为一个有着杰出运作表现的项目, 具有完备的信息记录;可重复的流程;可衡量的成果;和一个改进程序。正确地运用软件去创建缺陷解决流程, 实现开发环节中使用的手动流程自动化, 以创建稳固的测试计划及测试组合。
Test Director通过一个独立的、基于Web的应用来支持整个测试流程, 包括需求管理;规划、创建、安排和执行测试;缺陷管理;项目状态分析等。同时, 它还可与行业中广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相集成, 有效保护企业现有解决方案上的投资。有了可以在无人操作情况下自动地、24X7不间断运作的测试工具, 我们就能很好地达到提升IT系统质量, 增强系统效益的目标。
5. 结束语
对于如何建立和使用缺陷跟踪系统, 应该进一步反思, 毕竟缺陷跟踪系统只与缺陷有关, 与行政无关, 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 缺陷跟踪系统成为了衡量项目参与者工作量的指标, 为参与的项目人员造成压力, 例如, 对于测试人员, 衡量他们工作量的是他们对项目提交的缺陷数量, 往往为了这个目的, 测试人员可能不断的提交缺陷, 甚至乎与其他人提交的缺陷相似, 这样一来就对程序员造成了压力, 容易使工作变得复杂。因此如何建立缺陷跟踪系统还需要在实际中进行进一步完善与讨论。
参考文献
[1]郑翠芳, 吴志杰.基于软件开发过程的软件缺陷管理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7.03.
[2]胡冠林, 汪厚祥.软件缺陷分类及其度量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 2005.03.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软件项目产品质量管理07-28
九城软件 出口企业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06-04
产品追溯软件09-05
通用软件产品06-30
软件产品开发08-27
软件产品企业标准08-16
软件产品营销策略09-01
嵌入式软件产品07-21
软件产品营销推广方案07-06
软件产品oem协议书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