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社杯”教学大赛(共3篇)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篇1
一、引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颁布1。这一面向未来10年的纲领性文件指出, 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师是课堂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实践来实现。因此, 教师或教师教育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在此大背景下, 自2010年起,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 旨在搭建全国性的竞赛平台, 推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国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多所高校逾万名大学英语教师参与了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于2011年10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从全国1500多所参赛高校中脱颖而出的60位选手参加本届决赛。
本届决赛设立综合课及听说 (视听说) 课两个组别, 包括现场授课和说课, 比赛选材依据教学内容有所不同, 每场比赛均有十几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作为授课对象, 历时20分钟。本届比赛在评分标准与奖项设置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 评分标准重在体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这样的赛事, 不管是对参赛选手的教师自主发展, 还是对观摩教师的教师自主发展, 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观摩的视角, 观察并分析了反思、自我建构、合作等方面如何促进其教师自主发展。
二、教师自主发展概述
Kumaravadivelu (2006) 指出, 后方法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主的教师。教师自主这一特质是后方法时代教师的核心特征。白益民 (2002) 认为,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或者说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将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
根据Richards和Lockhart (1991) 的观点, 教师以自愿为基础、与他人合作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 随后彼此交换所获得的信息, 并进行客观分析, 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还能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和认同, 带来职业的愉悦和满足。
Mushayikwa和Lubben (2009) 在谈到教师自主发展时说到, 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 (教师) 意识到其职业的专业性, 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对团体合作的需求、对提高所教学科内容知识的需求、他们对教学材料的调整和融合以达到理解性教学的需求, 他们对获取更多本学科的实践性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以及他们满足这些需求时所感受到的益处。
笔者认为, 教师通过课堂观摩, 得到新的教学启发, 对已有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得出新的教学假设或设想, 将其放入具体的教学情景中, 并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调整, 使其真正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成为自己个体化教学经验中的一部分, 这一过程对教师的自主发展大有裨益。因此, 对进入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的优秀选手们进行观摩, 对教师的自主专业化发展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观摩、反思与自我建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个体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知识、信念和新的观点、事件与活动之间的互动来创建新的知识和理解。Bailey等et al. (2004:157) 认为, 课堂教学观摩是“为了专业发展 (而非为了监督或评价) 而公开地出席另一位教师的课堂, 全神贯注地观察和聆听课堂互动 (的行为) ”。Fanselow (1988:115) 提出, “观摩你就等于从另一个角度观摩我自己, 并且 (通过探讨) 找到我们都可以用的不同的 (解决问题的) 方法”。因此, 对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则成为教师对教学决策的观察、反思, 并自我建构教学评估体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在观摩比赛的同时, 以旁观者的客观立场来观察并分析选手们在使用各种教学策略时学生们的反应与反馈, 进行反思, 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来不断思索更为适合且有效的教学策略, 并据此建构新的课堂评估体系, 即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效能、效率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如表1所示:
在观摩之后, 笔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 通过反思, 建构了新的课堂自我评估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环节力求环环相扣, 衔接过渡自然流畅;
(二) 教学过程要加强师生互动,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 教学内容尽可能加入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或者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有用的信息;
(四) 学习策略应该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定期进行总结, 并通过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
(五) 加大对学生课堂外的自主学习的评估与督查,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运用情感教学, 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不仅教学而且育人。
以自身对此次大赛观摩、分析、反思、评估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为例, 笔者认为, 假如每一位观摩教师能坚持课堂观摩, 坚持反思, 并坚持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行动研究, 这会对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观摩、反思与自我监测
Richards (2000) 指出, 反思能帮助教师从一种主要由冲动、直觉或常规指导自己教学行为的层次提高到一种由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指导自己教学行为的层次。Seidel等 (2011) 的研究表明, 观察自己教学的录像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活动的开始, 这种观察有助于激活教师对教学的原有知识与体验。张淑梅和高文晏 (2006) 认为, 对课堂进行录音、录像显然是一种获取课堂活动实时记录的最佳方式。其中录音更为实用、易实施。
在对比赛进行观摩的过程中, 笔者着重观察了某位选手的反馈语使用情况, 结果发现该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大量使用“Very good”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反馈语, 在20分钟的比赛中, 共讲了18次“Very good”, 1次“Well-done!”, 1次“Very nice!”, 其中第10分钟左右的1分钟内, 讲了6次“Very good”, 其中并无教师对学生错误反应的纠错性反馈。这一情况使笔者对于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使用情况产生了兴趣。
为了进一步了解自己在课堂里使用反馈语的情况, 笔者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录音, 并从中选取师生互动较多的20分钟练习讲解部分进行了文字转录, 以便更好地观察与分析自己各种课堂反馈语的使用情况。
本文把yeah、yes、ok等列为肯定式 (affirmative) 反馈话语, 把good、very good、great、excellent等以及句子如“You have done a good job!”列为表扬式 (appreciative) 反馈话语, 并关注了纠错性反馈的使用情况。Lyster和Ranta (1997) 将纠错方式分为:明确纠错 (explicit correction) , 指教师明确表明学生所说的是错误的, 并给出正确形式;重述 (recast) , 指教师含蓄地改正学生话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引导 (elicitation) , 指教师引导出学生话语的完整形式, 或用一个问题来引导正确的形式, 或请学生重新表达他们的想法;元语言反馈 (metalinguistic feedback) , 指包含与学生话语规范性有关的评论、信息或者问题, 但不会直接提供正确形式;请求澄清 (clarification requests) , 即教师向学生表明, 要不是教师对他们的话语理解有误, 要不就是他们的话语不规范;重复 (repetition) , 也就是教师单独地把学生错误的表达又重复了一遍。其中引导、元语言反馈、请求澄清及重复也可称为形式协商的纠错方式。录音转录文字显示:20分钟内笔者共有12次表扬式反馈, 7次肯定式反馈及5次纠错性反馈。
此外, 笔者还关注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纠错方式使用的情况。在20分钟里出现的24次反馈中, 只有5次纠错反馈, 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先预习并完成了练习, 同时练习内容都是课堂学习过的, 比较简单。而这5次中有1次明确纠错 (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 , 4次是形式协商的纠错方式 (其中有1次重复学生错误来等待其自我纠正, 3次是使用引导性的问题或提示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纠正) 。以下是其中一段录音文字转录片断 (下文中T代表教师, S代表学生) :
T:How to spell February?
S:F-e-b-e……
T:F-e-b-e (重复) ?
Are you sure (请求澄清) ?
S:F-e-b-u……
T:Ok, we can spell the word according to its pronunciation.Just listen to me.F-e-b-r-u-a-r-y.See it now (引导) ?
S:F-e-b-r-u-a-r-y.
T:That’s right. (肯定式反馈)
Very good. (表扬式反馈)
此后, 笔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认为自己倾向于使用形式协商的纠错方式的主要原因是跟自己的教学信念有着直接关系, 自己比较认可非智力因素 (特别是情感因素) 的积极作用, 接受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在教学中更愿意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笔者下一步将会深入学习教师课堂话语的相关研究成果, 并进行定期的课堂录音, 以观察自己在反馈语使用方面的改进, 这同时也是教师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进行自主发展研究的过程。
五、观摩、合作与共同发展
Krecic和Grmek (2008) 根据其实证研究的结果, 强调了发展一个合作性的团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对于 (教师) 专业化发展来说, 更重要的不是教师独自发展, 而是有机会进行合作。余东光 (2009) 也提出,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合作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教师合作能不断更新教师知识;教师合作能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这次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中, 笔者发现某位选手选择“听中的笔记策略”作为其比赛的教学目标, 这相对而言较为少见, 因此非常关注这位选手在短短的比赛时间里如何实现他的策略教学目标。比赛过程中, 这位选手自问自答:How to be more efficient in taking notes?并没有板书、重复练习, 或者进行任何形式上的巩固。
比赛结束后, 笔者与该选手进行了比较随意的访谈 (访谈问题详见附录) , 得知了以下的信息:决赛使用的教材中并没有策略教学的这个教学目标, 是选手自己对学习策略比较感兴趣, 这次比赛中本来想进行一定的策略教学, 但是由于时间掌握得不太好, 无法展开详细的教学步骤。他也坦承对学习策略培训 (strategy-based instruction, 即对学生培训学习策略的使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并不了解, 而他所在的是一个较偏远地区的大学, 特别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恰好笔者对学习策略培训有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因此两人就这个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共识, 并交换了联系方式。此后, 笔者与选手在网上进行了多次的交流。
通过多次的交流后, 笔者与该选手基本确立了共同合作来进行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策略培训项目, 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学习, 主要在Cohen (2002) 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的培训方案 (目前培训行动正在实施中) :
(一) 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并以此选择可能对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 描述、示范、举例说明这些策略;
(三) 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引出更多的使用策略的例子;
(四) 组织小组或全班就策略进行讨论;
(五) 鼓励学生实验各种策略的使用;
(六) 把策略与每日课堂材料结合在一起, 以显性或隐性方式融入语言任务, 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策略使用练习。
由此可见, 教师合作可以激励教学积极性、激发教学灵感、促进科研合作、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等。当然, 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和教师合作团体并非易事, 此后还将另文记录并探讨。
六、结语
教学观摩对于观摩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教学体验活动, 是一个有效反思的源泉, 是一个自我建构课堂评估体系的过程, 也是一个自主发展的强劲动力。教学观摩、反思、自我建构和合作等, 都是教师自主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们参与不同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按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最合适自己的教师自主发展研究, 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附录
访谈问题:
1.你在比赛中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听力中的笔记策略教学, 但是在比赛所用的教材中没有涉及这一个教学目标, 当时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才这样设计的?
2.我看到你在比赛中先是提问学生如何有效做笔记, 然后就自问自答一遍, 也没有重复和巩固, 这跟你当时的教学设计有出入吗?
3.你对教学策略的教学有兴趣的话, 有没有想过在自己班级里做一些教学策略培训?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篇2
大赛山东赛区二等奖
为提升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外语专业教学水平,推进我国高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深化教学改革,5月23-2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的比赛在山东理工大学拉开帷幕。
此次比赛下设英语专业组、商务英语专业组两个级别,赛程分为分赛区初赛、复赛和决赛。经初赛选拔出的选手进入复赛和决赛。复赛采用现场授课方式,决赛采用说课并现场回答评委提问的方式。此次比赛备受瞩目,共吸引山东省50多所高校80名优秀英语教师进行角逐。我院高苗老师和王瑶老师顺利通过初赛,分别进入到商务英语专业组和英语专业组进行复赛的角逐。最终二人以优异的成绩冲出重围,进入决赛,分别取得商务英语专业组二等奖和英语专业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大赛复赛和决赛阶段,来自全省不同高校的近百名英语教师到现场观摩,并共同见证了参赛选手的出色表现,我院也派出3名教师到现场观摩学习。
本次比赛的举办,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和学习交流。在参赛过程中,我院两位教师得到了更全面的磨炼和发展,其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也将为我院其他教师提供教学导向和教学模范。拥有足够优秀的教师是我院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是我院实现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后我院将会教师提供更多变得更优秀的机会,让优秀教师带着学生飞。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 篇3
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参加了此项赛事。组织参加此项活动的目的一是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和奖励在英语教与学上成绩优异的师生;二是希望通过抽样检测, 了解我省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发现各会员单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好的做法, 交流各地先进经验;三是更好的为会员单位做好学术指导和服务, 促进对英语阅读教学和评价的深入研究, 推进英语课程改革进程。今年的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赛组织机构权威, 流程规范 , 组织有序
主办单位制订大赛的章程和赛题。大赛日常工作由省学会外专委秘书处承担。2012年4月28日我们下发了参赛通知;5月15日各参赛单位报送了参赛报名表;6月2日召开竞赛启动会;9月份各单位报名;10月17日邮寄试卷;10月27日进行了初赛统考;11月初阅卷并确定复赛人选, 24日举办省决赛。
二、大赛覆盖面广, 代表性强
此次比赛我省共有8个地市26个会员单位34188名学生参加初赛, 60名同学参加了决赛。
三、试题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竞赛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导向。
试题重能力、重生活、重应用, 对我省广大英语教师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次竞赛激发了参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初赛试卷为100分, 考点内容包括阅读技能考查 (70%) 和百科知识考查 (30%) 。百科知识以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内容作为考查范围, 有助于学生广泛阅读, 扩大知识面,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丰富的内容, 严谨的赛制
赛程设计合理, 赛制严谨, 比赛形式丰富, 多角度展现选手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次竞赛初赛采用笔试, 决赛采用命题演讲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各年级采 用了不同 的题目, 初二为My Favorite Festival; 初三为AnUnforgettable Experience;高一为Weare Netizens; 高二为Fame andFortune。命题演讲过程中, 有些选手开门见山, 直切主题, 开篇直抒自己的观念;有些选手则采用提问的方式, 在诸多假设之后才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些选手列举身边朋友的例子, 用实例来支撑起自己的观点。命题演讲不仅展现了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 , 彰显了英语演讲的魅力, 而且体现了选手们缜密的思维和睿智的头脑, 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领略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选手反映敏捷、快速, 让现场的评委以及观众领略到了他们睿智冷静的风采。
五、坚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