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2024-09-13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共12篇)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1

河南省第三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大赛听课总结

周田田

在本次创新实验大赛当中,首先是戢明主任在开幕式上做重要发言,介绍本次创新大赛的10位评委和大赛的主要内容,然后是3位专家的讲座报告,4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38位选手的创新实验,最后是陕西师范大学化工系杨承印教授的精彩点评。

讲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感悟——首先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朱主任的报告当中指出: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二,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三,化学实验教学应注重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说话的科学态度;四,化学实验教学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争议;五,化学实验研究论文如何解读。然后在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孙红保主任的报告中重要强调了:一,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素养的内涵“既有知识与技能,也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典型误区(割裂“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重视“烧中段”而忽视“全过程参与”,孤立地看待“实验操作”);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四,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深入挖掘,关注体验,积极创新,多元刺激、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最后在三门峡市陕州中学赵东洋主任提到:一,微型实验课题研究未来的几项重要工作;二,他在研究微型实验时的一些经验总结;三,课题研究报告和成果公报的撰写方法;四,如何获取参考文献;五,微型实验的简介;六,微型实验仪器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的配备标准;七,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设计。通过三位专家的讲解,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化学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也意识到自己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另外让我了解到了微型实验的优越性和前瞻性,相信在未来的初中化学实验当中一定会发挥其巨大的价值。

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的内容和感悟——由于此次大赛主要是创新实验大赛,所以每节示范课都是短短20分钟,这4位教师当中,第一位是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徐淑卿老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时,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用“铁树开花”和“装有酒精的气球在热水中膨胀冷水中收缩”的实验,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第二位是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张莹老师,她讲解的是高中化学中的“化学电源”,其课堂内容量大,并联系实际生活,突出了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课堂的明显差异;第三位是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的史凤华老师,她讲解的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其课堂亮点是:一,使用微型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很好的创造了三维条件;板书设计先以“火”贴字,又在上边贴了一横,变成了“灭”字,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文字的奥秘;三,实验现象明显,很好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第四位三门峡市第三中学熊建军老师,他讲解的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课堂亮点是:一,充分利用了微型实验装置,节约原料且操作方便;二,利用干冰可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实验现象,很好的突出了二氧化碳的灭火用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四位老师的精彩示范,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对上化学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我以后的化学教学当中,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创新实验的内容和感悟——创新实验都是以初高中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大赛之前大赛的组织人就已经将所有参赛选手的姓名、单位、课题名称打印成册,让我们到会学习的老师人手一份,方便学习。通过这38个创新实验的精彩展示,让我对化学实验有了新的认识,开拓了我的思维,对于化学实验,确实应该有质疑和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已有的知识。

最后是陕西师范大学化工系杨承印教授的精彩点评,在杨教授的发言中首先肯定了各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谈到此次实验大赛的几大特点:一,实验现象明显;二,对会产生污染性气体采取密封装置;三,微型实验的引入;四,信息技术引入了教学。另外也提出了在创新实验大赛中存在的几点不足和建议:一,化学实验应做好安保措施,应该穿上实验服、带上手套、护目眼睛,西方成熟国家一般都会做到这些化学实验的伦理问题(不伤害自己)二,语言用语精准;三,化学用语要规范,如不能说硫单质、硫黄,而应该称“硫”一个字;四,不用的仪器应该放到下边,以免影响学生;五,传感器在小学、中学不可过多引入;六,实验操作要规范,如酒精灯帽两次盖灭、酒精的规范名称是“乙醇”。在杨教授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化学教学的严谨性,同时在他一开始发言中提到的“好的老师看到的是知识后边的智慧,化学教科书上的真伪”以及“教师是专业人员,以知识为媒介”让我备受触动,作为化学老师,我确实应该有质疑、探索和创新精神,和学生们一起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努力做一名合格而又优秀的化学老师。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2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运用, 各行各业都涉及数字媒体产业, 市场对数字媒体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为适应市场需求, 许多高等院校都培养了大量数字媒体人才, 但市场反应不佳, 很多都不能满足行业岗位需求。原因很多, 以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为例, 就内部而言, 专业开设时间短暂, 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对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媒体人才心中没底;专业技能规格偏低, 滞后于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过于借鉴其他成熟艺术专业课程体系, 因学生素质及学习年限不同, 导致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缺失自身专业技能特色、专业培养重点;闭门造车, 与市场行业岗位脱轨, 缺乏市场岗位调研无法提供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所需新知识。就外部而言, 缺乏权威机构对各院系各专业的监督考核, 缺乏与企业交流的平台。

2. 技能大赛对数字媒体专业改革的作用

技能大赛的出现, 解决了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外部的问题, 指引了内部改革。技能大赛是依据专业特点, 结合岗位技能, 由各个院校的学生参加,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赛组委会提出的以岗位能力为要求的专业技能项目, 从而检验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精细能力。整个大赛的宗旨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突出专项技能培养;技能大赛给各个职业院校展现学院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学生技能水平、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外界认知提供了重要平台, 同时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起到检测作用, 对学生是否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起到测评作用, 促进教学改革深化, 为社会培养对口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这与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可以说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突破和创新, 引领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了技能教学质量。

2.1 技能大赛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以科学的课程体系, 实施人才教育。基于数字媒体产业需求, 以技能大赛的内容和考核标准为出发点, 确立了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明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需要培养出懂得数字媒体技术、熟练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良好的美学素养、创作思维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同时具有团队工作精神、良好沟通能力及适应性强的职业素养人才。主要是从事影视动画和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领域的专业设计与技术创新的兼通技术和艺术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未来可以适应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游戏公司、广告公司、栏目包装、影视制作、特效制作、广告制作等艺术与技术相关的岗位。所以, 人才培养模式方向就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 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 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

2.2 技能大赛对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性

课程体系涵盖开设的全部教学活动, 它们构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是影响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根本保障。就笔者所在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而言, 我们早几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安排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上理论相对偏重, 培养出的人才理论水平没有本科院校的学生扎实、专业技能又拉不开距离, 导致与本科院校同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缺乏优势。随后, 我们就进行修正, 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重视技术软件操作等能力培养, 但是在毕业生就业时同样有问题存在, 虽然技术能力很强, 但是只会一味追求技术模仿缺乏创意创新能力, 虽然就业率较高, 但是只能称谓技工, 与设计师有所差距, 层级不高。

技能大赛中, 以艺术类动漫设计与制作动画短片制作这个赛项的试题为例进行分析, 考核内容从剧本的编写到文字脚本的撰写、人物造型、场景、道具的设计、画面分镜头、动画制作、后期编辑, 这完全是根据企业动画制作工作流程、岗位职务所需技能考核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大赛项目可以看出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文学素养、艺术修为、设计审美、绘制技能、软件操作等多种能力, 所以我们在制定课程体系时, 就应该思考哪些课程可以培养这方面能力, 实现度有多高, 是否具有开设价值。

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点, 应用性强、领域广、知识面宽、实践性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跨学科等特点,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遵循数字媒体产业对紧缺型人才的需求现状, 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 在课程体系内容上不断跟进数字媒体产业的技术变革, 分析数字媒体产业的演化趋势, 分化岗位方向并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容, 始终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强调课程体系的操作性, 后期上岗就业打下基础。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3 技能大赛对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传统教学方法上多数以理论讲授、演示操作指导练习为主, 整个课程都以教师为主, 学生跟着教师的安排而展开学习, 多数在固定的教室完成教学, 这样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引导,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1 项目化教学。

在教学改革上, 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采取项目化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学生在完成数字媒体相关项目的过程中, 培养团队协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独立探索的精神。如, 在影视栏目课程, 关于影片拍摄理论知识, 课程安排上会加入微电影项目, 项目新颖、潮流, 学生兴趣高, 从剧本的编写, 到分镜的绘制, 到安排演员, 拍摄影片, 后期编辑剪辑, 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只在技术上和细节处理上给予提示指导。整个项目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成。最后在对影片分析时提出一些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由于前期拍摄学生一定会有所困惑, 缺乏理论指导, 现在就豁然开朗, 为下一次拍摄影片铺垫。传统教学由教师先讲理论到教师带着学生去拍摄, 教师操作剪辑影片, 学生观看, 最后教师再做点评, 这样学生会有很强的被动感, 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比较排斥理论, 喜欢实践。课程由于时间周期的长度, 学生虽然觉得课程新颖, 但由于没有直接参与, 由最初感兴趣到后面慢慢觉得没有存在感, 而导致对课程感到无趣, 教学效果不理想。

2.3.2 校企合作。

为了让数字媒体教学的课堂内容与岗位需求一致, 教学上采取校企合作制, 聘请校外专家带着企业项目来学校参与教学。校内的一部分实训课程也完全由企业专家担任, 由企业专家强调行业制作标准及基本功训练, 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使其更具有职业性。为学生规范性操作和数字媒体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弥补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一致的矛盾。

2.3.3 师徒制。

建立数字媒体工作室, 工作室里面根据每个专业教师的岗位技能特长, 让学生自由选择岗位方向, 倾向于自己所需, 选择教师, 采取师徒制形式,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与教师接触, 并在教师指引下参与教师主持的真实项目, 进行延伸性学习。

在教学改革创新上不再是由我们课程安排上或者培养重点帮他们抉择岗位方向, 我们只提供岗位方向所需课程, 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学院除专业技能外,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提升的促进性

技能大赛很好地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检机会, 让教师看清自己专业上的不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 要想教学改革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必须自我提升, 转变观念。首先,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 树立技能教育理念。其次, 与时俱进, 紧跟专业发展步伐, 提升自己专业素养, 把握专业发展脉搏, 做到知识更新不落后。再次, 下企业实践, 了解企业需求, 明确学生职业技能要求, 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开展教学, 培养出真正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最后, 借鉴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填充教学, 引导学生学习探讨, 教学更具实操性, 提升教学水平。

2.5 技能大赛给予教学评价的新形式

教学评价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所以高职教育不能像普通教育一样通过固定模式的考试, 由考试成绩评价学习情况。教学评价应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一, 技能大赛与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 以技能大赛项目考核标准为参考, 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第二, 教学评价以教学过程考核为主, 综合考核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多方面做到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第三, 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价, 结合企业项目, 由公司行业专家来考核, 是否可以达到行业标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可以真正检测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能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对教师的专业教学也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教学思路更清晰, 教学效果更好。

3. 结语

从技能大赛与数字媒体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看,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相互促进、相互检验、共同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型专业, 更新速度非常快, 专业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更新。技能大赛可以检测教学改革的成果, 成果的成功性间接反映人才培养模式方向的正确, 课程体系的科学, 以及教学方法的得当, 对教学改革起到指引作用, 而技能大赛的开展、学生技能熟练程度、岗位认知也都需要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完善才能得以健全循环发展。以赛促教,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培养出适应数字媒体产业技术需求的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向阳, 魏力, 王?.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高职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 (上半月刊) , 2009 (05) .

[2]茅建民.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技能教学质量问题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9) :46-49.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3

一、中職“创新杯”大赛介绍

中职“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于2010在全国拉开帷幕,经过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教师技能赛事。比赛创立的目的在于探索教学改革、鼓励教学创新,让教师用新技术、新思路和和新模式来引领中职的教育教学改革。

笔者两次参赛,其中在2013年广东省“创新杯”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14年广东省赛中获得一等奖。备赛过程自己充分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和仿真软件,比赛和培训过程开阔了视野,其他选手创新的课堂设计,精美的课件和流畅的演说让笔者大开眼界。最重要的收获是自己对教学创新有了新的认识,最好的课堂不是先进媒介、新式方法、热烈气氛的堆砌,而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得到能力、促进未来发展。因此教学创新要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比赛中笔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尝试了一些教学创新,比赛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进行简述。

二、中职《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创新尝试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讲授转变成讲练结合或者实训操作为主。但是课堂还是伴随着学生参与度不够,实训内容和企业差距较大,学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等困境,在参加“创新杯”比赛的几年期间,笔者根据自己对教学创新的理解,在课堂上加强了对学生团队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下面对教学案例《CPU的安装和维护》进行简单介绍。

1.《CPU安装与维护》教学创新设计思路

传统教学(单维度)创新教学(多维度)

2.《CPU安装与维护》教学案例简述

3.《CPU安装与维护》教学创新设计意图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且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做笔记、习题练习方式巩固;实操环节是多人一台机器进行实训,注重操作速度和结果。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这些模式存在着以下突出缺陷:(1)学生参与度太低。理论知识学习尤其如此,学生被动接受。(2)团队合作注重形式、轻内涵。(3)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只是一个维度,职业素养才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石。针对传统教学种种弊端,笔者进行了试探,创新的设计意图如下:

创新一:网站助学、仿真软件模拟

创新环节

设计过程和目的

使用器材

备注

1.网站助学

2.仿真软件

让学生通过助学网站回复旧知,引入新知。CPU仿真软件的设计则是考虑到CPU的易损特性,仿真软件可以减少损耗率。

电脑、助学网站、CPU安装仿真软件

网站模块:导学知识、助学视频、促学游戏、评价反馈、练习测试

创新二:找茬游戏、师生角色互换

创新环节

设计过程和目的

使用器材

备注

1.找茬游戏

2.生角色互换

在CPU环节和维护中,容易出错点在于操作顺序、静电防护、型号判别。找茬游戏和师生角色互换可以让学生从主观角度去观察、加强易错点感知

摄影器材、电脑、教学卡片、电子白板

知识点:

拆装CPU一定做好防静电措施

硅胶一面朝下

戴手套接触CPU

勿用手挤压CPU

创新三:企业化情景实训

创新环节

设计过程和目的

使用器材

备注

企业化情景

实训

学生在情景演练中模拟企业维修服务中心的运作。学生分小组演示客户上门接待到维修,送别客户全程,职业素养能力全演练

Lenovo一体化实训中心

一体化实训演练六个模块:客户上门、引导客户、客户等待、准备服务、故障检测、送别客户

创新四:威客悬赏发布课后任务

创新环节

设计过程和目的

使用器材

备注

威客发布课后任务

学校威客教学平台发布笔记本CPU安装案例,悬赏金币,调动学习主动性

威客平台

学生完成任务,获得虚拟金币,完成兑奖

三、近年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思想介绍

最近几年,随着中职“创新杯”比赛如火如荼展开,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始在比赛中展现,并且开始渗透进日常计算机教学中,下面笔者就一些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简述。

1.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课后练习。而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后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在flash动画设计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讨论精美动画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一些设计问题,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并逐步设计作品。知识要点教师录制视频上传网络,学生课内课外通过视频网站学习,后续课堂分析讨论学生作品,教师答疑解惑,促进提高。

2.企业化教学

课堂采用了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变班为公司,变学生为员工,变学习为工作。企业化的情景下学生可以充分体验职业,增强学习动力。

案例: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教学在lenovo一体化实训中心展开,学生扮演客户、接待工程师、维修工程师、备件员等角色,从客戶开单、标准维修服务流程、到售后管控等环节一丝不苟,全程给予服务质量监控,虚拟的工资体系来评价。

3.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作为教学过程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教学内容、教室以及实习实践最后合而为一。在这种模式中,专业老师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技术水平,同时融入生产环节,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学与实践达到有机结合。

案例:在photoshop教学中,学校和校外企业合作成立婚纱摄影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中开展学习,承接工作,在贴近实际工作中消化知识,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创新面临的困难分析

上面介绍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突出职业素养锻炼,让人耳目一新。在实际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有很多困难阻碍着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部分教不愿创新、部分教想创新但受限于教学条件、部分教创新后发现效果不佳又走回老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突破思想障碍困难重重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很多学校对教教学创新激励不够。课堂创新的教和传统课堂的教用一种方法——分数来评价,这样打击很多教的积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对教学创新产生犹豫。

2.教学条件参差不齐

课堂创新需要增加很多设备和道具,比如无线网络、软件素材和企业环境等。这些条件限制让很多教学创新无法展开或者效果大打折扣。

3.中职学生课堂上困而不学

创新课堂往往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和课后巩固方面都欠缺主动,造成条件具备、教师努力而学生却困而不学。

五、教学创新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创新是一个必然趋势,不管困难重重,仍然要勇往直前。中职计算机老师要做好教学创新需要实现三大创新:

1.学观念的创新

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教育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接纳外在的优秀教育理念,保持个人教育思想空间的源头活水。

2.人知识的创新

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且要和企业紧密结合,将知识能够融入实践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学行为的创新

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才能产生效果。计算机教学设备要更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要创新、课后评价方式要更新,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去评判教学行为的优劣。

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总结 篇4

在第三届科技创意大赛期间,行政中心作为联络组参与其中,负责参赛人员的信息审核和联络通知。我们的负责人郭昕将部内成员分组,使得各项赛事都有相关小组的负责,一环紧扣一环。整个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1、信息审核:各小组将科技创意大赛报名表的电子版与纸质版进行

审核比对,查看有无信息错误、遗漏的现象,并及时修正。

2、表格制作:各小组组长根据相关赛事的考场分布图来安排座次表与签到表;

3、联络通知:各小组内人员加参赛者飞信,以便于赛事通知。各小组都在赛前发飞信提前通知参赛者相关信息,并在赛事当天予以提醒;

4、office判卷:office联络小组负责判卷,该小组在科协办公室于十三周周三晚7:009:30完成任务。

二、工作情况

各小组组长认真负责,组员也积极配合,工作效果良好。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1、信息审核时发现某参赛人无联系方式或参赛人报名时字迹潦草,给联络工作带来困难;

2、负责人发飞信(短信)后,部分参赛人没有回复,打电话确认时有个别参赛者的电话无法接通;

3、细节疏忽:个别座次表与签到表有漏排现象;

三、解决方案

针对本次大赛工作中的问题,我们有如下方案:

1、信息审核时要细心负责,对于无法联系的参赛者需做统计并写明原因;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5

一、项目研究过程

1、按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要求,项目开展需要经历以下过程:(1)确定申报项目、组员、指导教师(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任务分工(3)搜集资料、图片(4)设计问卷或实验计划(5)发放问卷、现场采访交流(6)问卷数据分析、采访材料整理(7)分工撰写研究报告(8)完善研究报告——设计封面、报告内容修改、排版等(9)填写申报材料。

2、我校本次项目研究共分为2个时间段:(1)周末时间,学生外出发放问卷、现场采访。(2)第2节晚自习在机房搜集资料、设计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3)学生平时作业多,为了统一管理,因此我们让学生带作业来机房,中途不回教室或宿舍,在机房完成作业和项目阶段内容。

二、面临的困难

一方面,今年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截止时间比往年早半个月左右,且由于项目开展时间短、缺少沟通渠道,大多数项目的学生暑假中并没有按要求开展项目研究,许多项目都是在本学期开学后才开始。另一方面,本次,我校共有23组项目参加常州市申报,比去年增加5组,但是辅导教师缺乏(正常情况下,为保证项目研究 的质量,一个教师最多可以辅导3组项目),因此,整体项目开展的时间比较紧迫。

三、建议:

1、下一届青少年创新大赛的开展时间要提前:

我们建议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开展项目研究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项目研究。在新高二放暑假前,由指导教师选拔部分优秀项目,并指导学生利用暑假,搜集资料、问卷、图片等素材,并作相关资料整理。高二开学后,利用在校时间开展报告撰写。

2、适当增加辅导教师

近年来由于参与学生人数逐步增多,因此,信息组教师不足以应对。此外,部分学科教师,由于职称需要,也希望适当参与。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能够统筹规划,建立相关组织和制度,让其他有需要的教师也能参与辅导。

去年,我校组织18组项目申报常州市比赛,17组获奖,其中,市一等奖5组。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现场答辩阶段,我校有2组获得省一等奖、2组省二等奖、1组省三等奖的辉煌成绩。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北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信息组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6

单位:唐头庄中小 时间:2016年11月

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总结

本学期开展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历时两个多月,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教师积极努力,班主任认真实施,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达到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宣传发动师生

接到大赛通知后,立即成立以王德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多次教师会议,给各个教师分配任务,任务落实到人,并通过国旗下讲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要求班主任老师向学生重点讲解创新大赛的规则和方法。整个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校领导全程关注。

二、师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和准备阶段

明确本次大赛的参赛对象、时间安排、具体要求和评选送展办法。参赛者构思作品题材,查阅相关资料,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阶段:作品制作阶段

根据实际和目标任务情况,将任务分解,具体到人,或分组集体创作、或单独设计,指导教师和家长加强辅导,结合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认真实践,发挥特长,制作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

第三阶段:作品展览阶段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各班筛选约20%的优秀作品于11月11日集中到会议室进行展览。

第四阶段:作品选送及评审阶段。

参展后,学校对参展作品进行筛选,并选送部分优秀作品参加县级展览及评审。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领导的重视,我校广大师生踊跃参与,热情极高,活动效果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了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作品形式多样,数量基本达到要求。

3、展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好的创意。

4、科技辅导员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技能。

5、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师生积极参与,将活动与德育、科学知识融为一体,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收获很多。

四、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指导不够。

2、对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兴趣的力度不够。

3、作品重量轻质,高质量的作品数量不多。

五、补救措施

1、加强素质教育,利用科学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动手操作、学以致用的能力等方面着力加强。

2、结合实际,经常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兴趣。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7

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 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弘扬中华文化, 展示当代小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大赛主题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作文。

三、稿件要求

题材, 体裁不限, 题目自拟。提倡写自己身边的人和自己感兴趣的事;提倡说真话, 抒真情, 自由表达;提倡关爱自我、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关爱自然、关注未来……要求充分展示自己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每人限投稿一篇, 字数300-1000左右。

四、参赛对象

全国各地在校小学生 (含民办在校小学生) 。设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

五、大赛时间

2010年5月1日-8月30日止 (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评奖机构

大赛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作家、特级教师、资深编辑共同组成大赛评选委员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认真、负责的态度评选。

七、奖项设置

个人奖:

1. 本次大赛设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新星奖若干名。对获奖学生颁发证书。部分优秀作品及名单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专刊上发表、公布。

2. 本次大赛将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 获奖教师将得到《小学语文教学》、北京保罗教育创新作文研究所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证书, 供教师评职称使用。

集体奖:

1.凡组织600篇以上参赛的学校或教研室均可获得“优秀组织奖”, 并颁发证书。

2.对获得奖项高、获奖人数多的学校或教研室授予全国“作文教学突出贡献奖”, “作文教学先进单位”证书。

八、大赛评选办法揭晓

1. 初选:由参赛学校指导教师组织进行, 指导教师对参赛作文按照甲、乙、丙三个等级填写在“参赛卡”上。

2. 初评、终评, 由专家和特级教师评出各项奖次, 获奖名单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公布。

九、注意事项

1. 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所有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参赛作品不得抄袭, 如发现抄袭现象, 将取消参赛资格, 凡已公开发表的作文不得参赛。

2. 用信件投稿的参赛作品:一律用稿纸誊写或用电脑打印;参赛者须在作文下面用正楷写清本人姓名、电话及所在省 (州) 、市 (县) 、学校、班级和校址、邮编, 辅导教师姓名, 未注明辅导教师的, 不颁发证书。

3. 通过网络投稿的, 请将文章作为邮件附件发送到:baoluojiaoyu@163.com

4. 投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中国教育报中教仪108室) 注明“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组委会”左老师收

邮编:100082联系电话:010-59893144

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初赛 篇8

10月25日上午,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湖南分赛区决赛暨首届长炼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在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接待会议中心举行。

通过历时8年的创新方法培训历练,经过2个月的精心准备,初赛、复赛两轮比赛的激烈争夺,15个优秀的创新课题从124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大赛通过选手现场陈述、答辩,评委专家现场评审的方式,决定最终的奖项将花落谁家。

15位项目开发代表现场展示了基于TRIZ理论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的过程和效果。在本次决赛之前,赛事主办方邀请专家精心组织了赛前辅导,并在10月8日组织了专家初评,在10月18日又举行了复赛。15名参与比赛陈述的人员,是从众多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评选出来的。最终“重整生成油管式液相加氢工艺技术开发”、“技术成熟度预测在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等6个项目获得特等奖。

此次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湖南省申报的124个创新项目占全国申报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四川

11月1日,“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四川赛区决赛在德阳市创新创业中心落幕,通过自我介绍、现场答辩、评委评分等环节,41个参赛项目分获四个等级的奖项。

此次大赛采用“科协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 主题为“创新驱动 方法先行”。该赛事由四川省科协主办,四川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德阳市科协、成飞科协承办。本届大赛共有41个项目进入四川分赛区决赛,为方便参赛人员和作品展示,比赛分别在成都和德阳两地举行,其中,在成都市举办参赛项目评审,在德阳举行企业参赛项目评审及项目终评。比赛分为“实践组”和“创意组”进行。参赛团队采取自我介绍加现场答辩的模式,接受5名评委的现场评分,最终四川分赛区将参赛团队得分进行排名,评选出特等奖7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和三等奖17个。

参赛团队中既有从事高尖端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也有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经过激烈角逐,“自动钻铆中铆钉状态及质量实时监控问题的解决”、“高温高压恶劣环境下电机密封系统开发”等 7个项目获得特等奖,获特等奖的创新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

山西

2016年10月25日,首届全国创新方法大赛山西分赛区预赛在太原举行。根据中国科协制定的《首届全国创新方法大赛方案》,山西省科协制定了《首届全国创新方法大赛山西分赛区竞赛方案》,在8月下旬启动了山西分赛区的报名参赛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共有80项创新方法应用成果报名参赛,经过竞赛办公室筛选,符合参赛资格的共有74个项目.

本次预赛,山西聘请本省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专家,采取“先分组讨论、再合议确定”的评审方式,分为两个评审小组,从项目的解题思路、创新方法工具使用的合理性和深入程度,以及解决方案的新颖性、理想度等方面,对项目分析,最终,共有30个项目进入山西分赛区决赛。

11月7日,山西分赛区竞赛经过预赛、决赛等环节,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44名,并经过一星期的公示之后,采用项目负责人现场演讲、专家定量打分的方式进行,最终评选出代表山西分赛区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项目。

青海

2016年10月14日,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青海省技术创新方法学会承办的“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青海赛区)”在西宁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提高冬虫夏草菌丝产量和质量的发酵技术研究”等三件作品获得特等奖。

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旨在弘扬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方法,营造创新氛围,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青海赛区的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之也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青海红枫防火设备有限公司、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家企业的6个创新作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方法先行”主题,结合企业技术创新难题的解决,通过PPT演讲和答辩,视频、实物、模型、专利等多种形式展现创新成果,反映了企业一线创新工程师的创新热情,展现了企业的创新成果。

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青海赛区的成功举行,为搭建科协服务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挖掘企业创新潜力,聚集创新资源,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9

工作总结

根据新密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密市教体局文件精神,我校对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进行了认真组织、精心筹划,现将此次活动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学校接到通知后随即成立以副校长靳凡玮同志为组长、科研信息处王学亮老师、美术教研组长郭桂霞老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相关考核、奖惩办法,并召开全校教师大会予以认真布置并组织实施。

从活动布置下去之后,广大教师就认真、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利用休息时间、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利用优秀的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科学想象力,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截至12月15日,各年级组老师分别交付相关作品。其中科幻绘画作品118件、发明创新作品71件,共计189件。学校并于12月16日——20日由学校美术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分门别类进行筛选,评选之前先把相关《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发到每位评委手中,进行了集中学习,使每一位评委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创作的作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终,其中科幻绘画作品53件、发明创新作品34件,在学校组织的评选在脱颖而出,获得了各位参与评选老师的一致赞同,认为可以推荐到新密市参加相关比赛。

总之,此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勇跃参与,体现出了全体师生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和追求,也体现了很高的技术和学术水平,很多项目源于生活,又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方便,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还有一些项目已经涉及到前沿科学,技术含量高,富有创造性,达到了举办这次科技创新大赛的目的。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10

活动目的:为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创新能力,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优秀教师后备队伍。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素质能力。因此,我系将举行2011-2012第一学期教学技能。

活动对象:2010级、2009、2011级级数学系(师范)专业学生

2010级、2009级信息科学(非师范)专业

活动时间:9月到12月底

每个星期天晚点名7点整开始 活动过程:

(一)、人员安排

我系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张讲课技能训练,每个星期由4个学生登台进行讲课内容。按学号依次进行。

(二)、即席讲述

每个学生在课外准备自己的讲课内容,上台直接进行讲述。时间为20分钟

(三)、评价记录

班委和班导对每个讲述完的同学进行评价和给出意见,由学习委员记录每个同学的讲课内容和给出的评价及意见。

(四)、定期检查

班委需定期上交讲课安排表以及记录内容教案等,由班导检查,再交由系辅导员进行评定。

(五)、阶段性总结

老师以及各班班委定期开展总结会,讨论讲课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有系召开总结大会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创新让超级卡车大赛更精彩 篇11

观赏性颠覆想象

今年的比赛亮点非常多,精彩程度比往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要归功于赛手技术的提升与战车极致的改装和赛道的改进,7、8米的驼峰与两层楼高的台阶路依然是本站比赛的精彩点,四驱战车在这两处腾空而起,咆哮着带起一阵“迷雾”,现场变得诡异好在险象环生,在这时把现场观众的情绪带到了高潮。而当四驱战车冲向深水坑时,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因为深水坑非常考验赛车的进气系统设计与轮胎在湿滑时的抓地能力,这样的赛道一点也难不倒陕汽德龙F3000战车,可以用从容来形容战车通过深水坑时的场景,就这一点达喀尔的各路战车也望尘莫及。

陕汽四驱战车如同“蛮牛”一般,样子看上去的确“笨笨”的,当真正跑起来才能知道它的威力,要比看上去灵活很多,而且震撼程度超乎想象,台阶路、驼峰、交叉轴、深水坑对它来说都如履平地,就连赛车经过留下来的滚滚尘土也带着余威。500匹马力的陕汽德龙F3000战车,在改装技师精心调校匹配下,两根粗壮的万向传动轴在分动箱的分配下,把战车所有潜力都挖掘的淋漓尽致,当然了如此强悍的性能也离不开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固铂成山轮胎、零公里润滑油的功劳,在它们紧张协调工作下保证比赛每分每秒的精彩。

全国超级卡车越野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席李上雄接受《汽车观察》杂志专访时表示,武城站比赛从观赏性角度看,要比过去的比赛精彩很多,虽然赛场有时尘土飞扬,但从电视直播角度来看,精彩程度并没有减小反而还增加了许多。由于本站比赛速度非常快,对赛手和赛车的考验是双重的,从本站比赛看各赛手都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实力,竞技水平感觉明显提升了,而服役多年的赛车在本站比赛并没有出现一点机械故障,足以看出陕汽德龙战车的皮实耐用。

首站的比赛精彩与赛道的独特设计也分不可分,台阶路、驼峰、深水坑、连峰等赛道设计都充分考验了赛车的品质,也增加了比赛的看点。武城首站比赛还推出了技术排行榜,如总胜负场次数、最快速圈、最高车速、操作失误统计、最快通过时间障碍等技术排行榜等,目的是为了增加比赛的吸引力。技术统计是赛事的重要数据,是赛事发展的历史档案,也是赛事变革和发展的理论依据。

实时通讯成效卓著

本站比赛从CCTV—5直播的视角来看,创新点非常多,监控摄像头的加入让比赛更具看点也更精彩,通过车内摄像头能让组委会和观众更加清楚地掌握赛手在车内操作的全部,可以真实快速地拿到第一手资料,也能让观众更全面的了解比赛全过程。

李上雄副主席还表示,本站比赛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且改革方向也很准确,通过赛车安装实时通讯监控系统后,观众将可以很清晰地感受赛事带来的刺激与惊险,也能够充分真实再现赛车在比赛中的轨迹,并更加能直观的反映出赛手操控赛车的技术水平,为赛手事后分析提高竞技水平,为车辆改装提供客观真实数据。此次武城站实时通讯监控系统的使用实现了最初的预期,虽然是第一次安装使用,但是效果却很明显,图像清晰度超乎想象,稳定性与连续性也超乎预期,真正把比赛的状态通过一个画面四个镜头实时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与车迷第一次更加连续全面地了解赛车,了解车手在车内的操作状态,也让赛车更加近距离走进观众。

车队差距逐年减小

从本站比赛可以看出,各车队与车手之间的技术与实力差距越来越小,对于竞技差距李上雄副主席给出了解释,竞技比赛主要比的是车队的协调合作、车手的心态与车辆技术状况,随着车队组织越来越成熟,车队之间的实力差距也越来越小,这对比赛的精彩程度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有各车队实力相当才能呈现出更加精彩激烈的比赛。

从武城站比赛可以看出前六名的车队之间的差距非常小,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主要看车队整体的配合、控车能力、车手心理素质以及对赛道的解读。从这次比赛的结果来看,有些车队并没有取得好成绩,反而出来了一些黑马车队。事实上竞技比赛并不是哪一家车队可以一家独大,车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并不是靠车队几个车手的实力有多强,而是靠整个车队的心态、战略战术、管理、培训、日常训练与学习,从侧面来看只有车队整体竞技水平提高才能带来高质量精彩的比赛。

坚持创新但赛制不变

卡车大赛的精彩程度,从2009年转型为越野赛后变得更加精彩纷呈,而陕汽战车的不断升级和改装,也在越野赛道中表现游刃有余,高难度的赛道设计加上战车优异的整车性能让笨重的卡车变得异常暴躁,在车手的极限驾驶下,震撼程度真的不比达喀尔拉力赛逊色。面对逐年增加的赛道难度,对于赛车、车队与车手的考验都是不可避免,而从本站各车队与车手的总体表现来看,却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与组委会一直以来坚持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卡车越野比赛已经举办五年了,很多人都对未来赛事走向何方心生疑惑,对此李上雄副主席给出了解释,作为一个成熟的赛事,赛制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卡赛就是卡车的越野比赛,如果不做越野了,就失去了意义,没有越野就没有发展前途。那么改革创新在哪里:第一,整个赛道障碍的修建能不能变得更加精彩更有挑战性;第二,在车队建设与竞技水平提高上有哪些举措;第三,车辆在改装和性能提高上有什么变化。作为一个汽车赛事一定要保留很多东西,但也要去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多关注。

全国超级卡车越野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席李上雄在今年4月26日卡赛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为什么一个看似小众的卡车赛车能够延续下来,一做就是十年,而十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还能有更大的前景么?其实这十年记录了卡车大赛从萌芽、发展、到变革的整个历程。赛车从简单的钻杆入库,到包含多种项目的场地竞技,到国外机构的参与,以及各种娱乐元素的加入,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赛事对更广泛人群的吸引力,并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影响力变淡,而是历久弥新,正如卡赛之于F1。

本站比赛创造性地加入了实时通讯监控系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时通讯监控系统并不是多了几个车内摄像头,由于之前采用的比赛车辆并不是采用电喷技术,很多功能没有得到发挥,使用电喷车型后,可以把整车运行状态,通过车辆的ECU和行车记录仪记录下来,可以获得更多数据,不仅提高赛车性能还可以提高操作的水平。

教学创新大赛总结 篇12

关键词:高职,技能大赛,意义

0 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开办较晚,且多数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或技校转型而来,教学中仍然沿用中专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与企业的沟通,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举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为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展示高职教育的成果,增强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高职教育不能很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技能大赛的开展,成为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可以有效的缩短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对于深化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技能大赛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分析我国开展技能大赛以来每年的赛事,从大赛组织机构来看,有教育管理机构和高职院校,也有企业、行业;从大赛命题和裁判构成来看,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专家,也有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分析大赛人员构成,从教育机构出发,为了能了解企业对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了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参与大赛题目的设计,担任大赛裁判。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了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寻求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机构,行业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出资赞助技能大赛,以物流技能大赛为例,先后有多家企业出自赞助。陕西省历届物流技能大赛,均邀请陕西省物流协会和陕西相关物流公司参与大赛活动,负责命题和担任裁判。在大赛中,通过校企双方交流,校方了解了企业用人要求,企业了解了人才培养状况,能及时发现企业所需的人才,在我省技能大赛中,就有企业在比赛现场招聘参赛学生为其员工的案例。

2 技能大赛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借鉴

在技能大赛中,各参赛院校通过交流和竞赛,能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相互之间的差距,也能体会到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距离。就以物流技能大赛而言,首先要求高职学生要有一定的工作规划和设计的能力,其次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对高职学生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从先后担任省级高职和中职物流技能大赛评委,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除了要体现“技能型”,具备一定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设计与规划能力;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具备适当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基础上,有着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上与本科教育存在有一定的距离,但技能方面要优于本科生。因此,在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界定清楚高职专业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什么区别?与中职、技校教育有什么区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切实达到高职办学的目的,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技能大赛能有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明确提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师资队伍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达到教学对“双师”素质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本科院校,且很少有企业锻炼的经历,即使有些学校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企业考虑到安全和效益问题,使得多数挂职锻炼都流于形式,尤其是涉及特殊行业的师资,多数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从我参加的几届技能大赛来看,在设施设备操作上,确实有些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为参加比赛,多数学校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实际操作指导教师。在比赛的准备、训练及竞赛中,可以使专任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给学生指导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4 技能大赛能促使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大而全,但由于办学资金有限,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日常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即使有实训条件,也非常简陋,如果不走出去参加技能大赛,这些学校一味的闭门造车,看不到培养的人才的不足。通过技能大赛的参加,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凡是企业给予很高评价、比赛结果理想的学校,实践条件相对较好。

对此,我有深刻体会,我们首次参加省内技能大赛,由于我们实践条件简陋,平常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所以比赛中我们明显感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其他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当然比赛成绩就很不理想。对此,企业也为我们提出很多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回校后,我们在校内实训条件受限制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在企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了校外实习环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学院举办讲座,一起探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由单一能力训练型转向综合能力训练型。

5 技能大赛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中,同样的比赛内容,不同的院校操作的进度、质量、比赛的结果不尽相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但在具体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和选取不尽相同。以物流专业仓储学习领域为例,不同院校在教学中所设定的任务不同,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导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同。加之目前高职的教学内容仍然摆脱不了学科体系的影子,造成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必须的教学内容要么学时不够,要么知识不全。

我认为,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从不同岗位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首先建立在单项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然后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分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否则,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学专业课程,造成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对接上的断层,即使单项操作操作能力很强,但综合技能就不敢保证了。

以我所从事的铁道专业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上与学科体系相比虽然有所突破,但仍然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类别设置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中有设施设备,主要学习设施设备的构成、原理、操作,例如车辆的构成、参数等,在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中,要用到设施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例如货物运输中要设计装车方案,必然要用到车辆的知识,而车辆的知识又学习的较早,到了该用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不再讲解,而学生又忘记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对于车辆的相关知识不能和实际装车问题相结合综合应用,这就完全暴露了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问题。

参考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所有专业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改革,任务量大,工作复杂,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由于各高职院校在改革方面的步伐不同,使得培养的人才质量就有了差别。

6 技能大赛可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学校为主,而培养的人才又是为企业所用,这样究竟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下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就很难保证了。其次,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任然停留在理论考试层面,即使有操作能力考核,但很难在整个考核分数中占主要成分。第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停留在最终培养结果的评价上,忽视了对培养过程的评价。

从高职技能大赛来看,竞赛的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核,也凸显团队合作能力的检验。各参赛院校均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学习的尖子生参赛,但比赛的结果完全不同,其原因就是各院校对参赛选手的评价体系不同,致使比赛中出现种种不足。

所以,我认为,要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在整个评价体系上,要充分考虑企业或行业的参与,在具体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单项操作能力、综合操作能力的考核,重视对于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考核,把理论考核作为辅助考核内容,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考核为主,适当考虑团队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攀登,迫切需要造就大批的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技能大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合一理念构建化工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J].中国职业教育,2006,(30).

上一篇:热流的种植散文下一篇:读森林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