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整地

2024-08-31

机械整地(通用11篇)

机械整地 篇1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的提高是机械插秧质量的重要保证, 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前提。农村土地承包, 土地被分成较小的地块, 按照农户人口、劳动力数量, 分给农户自主经营。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整合田地, 为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的开展做好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是通过机械将田块进行耕翻、平整, 以便于水稻机械化播种、插秧的作业技术。水田机械耕整地有旱整地和水整地两种方式, 旱整地是指秋季旱翻、旱平, 水整地是采用水耕水耙, 使田块平整以达到机械插秧的农艺要求。

一、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要求

翻地深度15~20 cm, 做到不重耕、不漏耕、少扔地头、少出开闭垄、不出明垄、翻后地面平整;旋耕深度12~15 cm, 旋耕土壤疏松细碎, 耕后地面平整, 地边、埂边整齐一致。水整地要平, 格田内高低差小于3 cm;要透, 格田内整地深浅一致;要匀, 整地均匀一致, 碎土效果好。

二、水田机械化耕整地存在问题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 得到普遍推广, 但是水田机械化耕整地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翻地时间把握不好, 耕垡起泥条, 春天晒垡形成坚硬土块, 严重影响整地质量;

2.连年翻耕, 破坏水田平整度, 使土地有机质下降过快, 造成失墒严重;

3.水整地时单机多次进地作业, 耕暄后土壤又被压实, 严重散墒;

4.不分土质一律深耕, 出现不易风干熟化或漏水不漏肥现象, 不易沉淀, 延误插秧时间;

5.水整地泡田时间过短, 垡片没有泡透, 不利于整地。

三、解决方法

1.掌握合理的耕整地时间。提倡秋整地, 土壤耕层的含水量在25%左右为最佳, 土质较黏重的稻田土壤含水率则宜低些。耕垡不起泥条时开始秋整地, 增加晒垡时间, 风干耕土,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加速土壤养分分解, 翻压杂草, 防治病虫害。还能抢农时, 为下一年育秧准备了充足的时间。

2.建立科学的轮耕制度。水田秋整地应该采取翻旋结合的耕作体制, 可采取深翻一年旋耕两年或深翻两年旋耕两年的轮耕制度。旋耕整地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省工省钱, 但耕层浅、易漏水、杂草多。翻耕整地, 具有翻土松土作用, 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根系伸展;但有时将生土翻上来, 土温低, 肥劲差。翻耕开沟闭垄会破坏田埂, 不仅耗油量大, 成本高, 而且用工量大, 会破坏池埂, 很不经济。最好是翻耕、旋耕结合, 旋耕两年、翻耕一年, 这样加深耕层, 既达到了整地目的, 也降低了成本,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3.单机多次进地作业向一机联合整地方向发展, 减少作业次数, 降低作业成本。

4.合理控制秋整地深度。一般整地深度标准为深翻15~20 cm, 旋耙耕深12~15 cm, 稻田秋整地深度一般要因地制宜, 看土定深度,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1) 对排水好、肥力高的老稻田, 一般耕深为15~20 cm, 此深度可保证秸秆残茬有效掩埋, 加大耕作层, 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一般高产水稻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8 cm的土层内, 约占总根系的90%以上, 耕深15~20 cm完全能够满足高产水稻根系发育要求。

(2) 旱改水地实行旱整平。将高处的土壤用推土机推向低洼处, 再进行翻耕。旱改水地、沙质土地和排水不良的低湿地, 要适当浅耕, 一般为12~15 cm。因为沙质土地和旱改水地土壤细碎松散, 如耕得过深, 不容易风干熟化, 且容易漏水漏肥。低湿田由于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 土壤养分不易分解释放, 而且容易窝盐窝碱。适当浅耕能够把表土风干晒透, 以利于通气供氧、释放地力和洗净盐碱。

5.水整地泡田时间要适宜, 垡片泡透, 没有干土心, 有利于整地, 以便节省时间和成本。

四、先进的水田机械耕整地的方法

选择先进的耕整地方法既减少劳动过程节约成本, 又抢农时。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的使用, 取代了拖拉机配置水耙轮和刮板进行泡田整地的传统水整地方法, 将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推上一个新台阶。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旋翻、搅浆、灭茬、旋压杂草、拖平地面等工作, 旋深可达到12~20 cm, 根茬可旋入泥中30 cm左右, 灭茬率达到95%以上, 泥浆层达到5 cm以上, 保肥保水效果好。沉淀时间:白浆土和黑土层薄的土地要6天左右, 低洼地7天以上, 黏土要4天左右, 水质土要2天左右。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做业两遍田地就可以达到插秧状态, 或者是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整地一遍, 再用旋转耙耙一遍, 这两种方法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 减少了土地机械碾压的次数, 减少劳动强度, 降低作业成本。同时秸秆还田, 培肥地力, 促进水稻生产, 达到了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机械整地 篇2

机械化深松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层,使生土逐渐熟化、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促进根系的生长以及微生物的繁衍。它既能够促进作物早熟及稳产高产,又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为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械化深松是农业耕作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我区近年来大力推广深松技术,已被我区群众认识和接受。

一、项目执行情况(一)项目完成情况

2010年项目在我区共完成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0万亩,其中小麦2.4万亩,玉米7.6万亩。

(二)项目主要作业内容:

机械化深松整地是利用深松机完成农田整地作业的机械化技术。其目的是增加土壤的松土层厚度、提高土壤透气性、加快雨水渗入土壤的速度和数量、减少地表的径流和水分蒸发。机械深松只松土、不翻土,不改变原有土层的相对位置,动土量小。

二、项目投入情况

(一)技术投入

项目实施以来,有20名农机人员参加了项目实施,其中行 1 政领导5人,专业技术人员15人,工作中加大科技宣传工作力度,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写了机械化深松整地宣传材料、技术手册和操作规程,采取现场会、学习班、科技讲座和制作宣传专栏、版面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搞好技术培训宣传的同时,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搞好项目培训、技术宣讲和作业技术指导服务。

(二)资金及机具投入

项目建设总投资506.16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21.6万元(用于购机补贴资金15.6万元,用于深松整地补贴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中的484.56万元(用于购置深松整地机具和配套机械40.56万元,元用于深松整地作业费444万元)。项目建设共投入作业机组78台套。

三、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根据项目实施小组设立对比田测产,依据四川省农科院制定的《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我区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项目示范区,小麦亩增产17.5kg,玉米亩增产27.5kg,新增粮食总产量251万公斤。

2、社会效益:一是加深耕作深度,打破犁底;二是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了用水矛盾;三是深松作业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四是有效改革了传统耕作方式,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效益:深松不翻动土壤,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场沙和浮尘天气,减少环境污染。

四、项目管理

(一)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是推广机械化深松整地的重要保证。一年来我们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认真抓好项目管理。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项目运作;二是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作业服务队,开展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保证作业质量;三是成立项目检查监督小组,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项目作业质量。

(二)项目进度管理。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项目进度管理,一是制定项目进度表,对照项目进度表定期检查项目完成情况;二是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由项目实施单位定期汇报项目进度;三是定期对项目进行考核,每旬进行一次考核,对照项目进度规定进行奖罚。

(三)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一是贯彻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及时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及负面影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建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和项目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彻底的降低和消除风险因素的影响;三是对项 3 目的目标、规模和可接受的风险大小进行综合考虑,对项目面临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五、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经验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在我区连续推广应用多年,体现了该技术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功效。实践证明,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同步的重要举措。总结我区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搞好项目,示范点是关键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于本地农业生产,需要一个技术适应、农民认可、推广普及转化的过程,其重要途径是先期进行示范点建设,通过试验示范:一是探索积累经验,增强技术的适应性;二是为农民树立榜样,解除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三是为领导决策,扩大推广提供有力的依据。只有把试验、示范这一环节把握好,并严格遵循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才能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抓好项目工作,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是前提

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的主体是农民,他们既是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者,也是示范推广者,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思想 4 行动上发动农民,让农民成为该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使他们从思想上认可,技术上接受,行动上自觉应用该技术,项目才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项目才能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干部带头搞示范,做给农民看,赢得农民最大的信赖与支持,最大限度的使农民能够接受项目、理解项目核心技术的内涵,使项目建设能有一个好的群众基础。

3、抓好项目,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关键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关键,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项目区乡镇领导汇报,引起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为乡镇工作的重点来抓。这样,项目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才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4、抓好项目,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支撑

机械化深松整地包涵了农机、农艺两个方面的技术内容,只有把农机与农艺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确保项目的技术工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结合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实际,确定机械化深松整地的技术流程和技术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专家技术指导的作用,在关键环节,召开专家座谈会,认真听取农业专业技术专家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方案,尽量减少项目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搞好项目,选好用好机具是载体

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项目,机具是“载体”,有了机具不能很好的组织,机具的作用很难发挥。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注重机具选型和改进,并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同时,针对机具的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有关问题,及时与生产厂家沟通,促进了生产与推广相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

机械化深松整地机组配套要求高(主要是需要配套85马力以上拖拉机),一次性投入大,仅依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还不能达到加快推广的目的。

建议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深松整地作业采取作业费补贴的扶持措施,加快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耕整地机械的发展与推广探讨 篇3

关键词:耕整地机械;发展;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55-02

耕整地机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耕整地机械具有工作效率高、对土地结构破坏小、工作面积大等优点,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在我国农业耕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对耕整地机械进行研究、改进、创新及推广工作,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耕整地机械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种类较多,可应对多种耕地条件,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我国耕整地机械缺乏创新动力,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使得我国耕整地机械的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20 a。二是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功能类型较为单一,多样化程度不够,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各类复杂地形的耕种需求,很多地方在耕种过程中由于无法采用耕整地机械而不得不进行人工耕种。三是我国各类型耕整地机械的数量比例不够合理,小型耕整地机械较多,而大中型耕整地机械较少,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四是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安全性能、防护性能、能耗情况等也有待提升,仍然需要相关科研工作者不断研发和改进。

2 我国耕整地机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整地机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不足;二是机械配套比率较低;三是科学技术应用不足。

2.1 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机械生产企业过于专注机械制造本身,没有彻底地调整产业结构,更没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机械生产当中,未能进行新型机械的创造,无法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些老旧的农业机械,导致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些差距。我国农业生产中现在使用的耕整地机械多数属于中小型机械,这些农业机械只能够在初级水平上帮助农业发展。为了繁荣我国农业产业,一定要不断地创新,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使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

2.2 机械配套率低

从机械发展上看,我国机械的配套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配套水平;从机械种类上看,虽然存在很多的耕整地机械,但其种类却很单一,只适合在同一种耕地上使用;从配套效果上看,各种耕整地机械设备间不能进行科学的配合,在配置状态不能达到最佳时,很容易产生质量故障。以上因素对耕整地机械设备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使得生产结构的调整受到拖延。

2.3 科学技术应用不足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耕整地机械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就必须积极地研究耕整地机械,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耕整地机械的生产。当前我国很多耕整地机械仍由人工操作,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此外,发达国家的耕整地机械已经开始运用复合材料或特殊钢材,而我国的耕整地机械多由钢铁材料制造而成,在材料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

3 耕整地机械发展与推广措施

3.1 构建高素质科研团队

任何一项机械的革新,都需要有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发与改进。在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研发效率和发展效果,同样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由其牵头进行耕整地机械的研发工作,并由国家为其拨发经费作为科研工作的经济支撑。高素质科研团队的构建应广泛吸收国家高校中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制定科研计划和科研目标,提供试验场地,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从而使高素质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2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耕整地机械相关科研学术信息的快速共享,对于提升科研效率和科研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应邀请中外相关资深专家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参与,集思广益,共享资源,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从而帮助相关的耕整地机械科研工作者全面获取信息、创新思路、了解行情、把握科研方向,更好地进行耕整地机械的科研工作。

3.3 检验科研成果

耕整地机械要求有较高的实用性,而科研人员由于工作领域的局限性,难以完全保证耕整地机械的实用性。因此,经过科研改进后的新的耕整地机械及其工作部件,有必要通过系统的实践检验后再投入生产使用。对新的耕整地机械可设置一定的试用区,由国家出资,利用新耕整地机械进行耕种工作,检验其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耕种效果,并在实践检验后出具一份详细的检验报告,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评述,只有在其工作能力确实能够达到标准的情况下,才能投入生产中。

3.4 科学有序推广

耕整地机械的推广工作不能盲目求快,必须结合农民群众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推广部门要在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后,制定科学的推广计划,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农机生产企业应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各类型耕整地机械的生产,确保足够的耕整地机械供应量。此外,应大力建设农村农机服务站,将新改良的耕整地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增加农机服务种类,同时通过技术革新提升农民群众的耕作效率。耕整地机械的推广工作需要长期发力、持续进行,相关的推广部门应摆正姿态,积极投身到耕整地机械的推广工作当中。

4 结语

大力发展和推广耕整地机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盲目求快、一味求多,而应结合我国的耕作模式、土地特点和国情、农情进行。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工作,增加科研投入,提升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推广,做好反馈,积极提供可行的改进意见,这样才能使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发展与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超安,王传明.我国耕整地机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农机市场,2012(8):27-29.

[2] 丛福滋.我国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2):12-14.

[3] 李向军,许春林,赵大勇,等.耕整地机械耕深电子监测装置的研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8):23-25.

整地机械犁的使用与维护 篇4

一、铧式犁的类型

根据动力类型区分, 有蓄力犁和机力犁;根据与拖拉机的连接方式区分, 有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还可以根据重量分为重犁、轻型犁;按用途可分为旱田犁、水田犁、深耕犁、双向犁、栅条犁、菱形犁等。

二、技术要求指标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作物习惯和土壤条件有不同的指标。总体来说要求耕深均匀一致、土粒细碎, 翻耕彻底, 不留死角, 沟底地表平整。

三、机械犁的使用与维护

1. 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

(1) 犁体部件的装配要求: (1) 犁铧与犁壁连接处应平齐;缝隙不超过1 mm;装后犁曲面应平滑, 犁壁绝不允许高出犁铧;反之犁铧高出犁壁不超过2 mm。 (2) 犁侧板安装好后, 不可向左突出在犁胫线之外。 (3) 犁体要有一定的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犁侧板末端和铧尖与沟底平面所形成的最大垂直距离称垂直间隙;而与沟壁之间构成水平间隙。合适的垂直间隙使犁容易入土, 并能保持一定的耕深;水平间隙有利于犁在工作中能保持稳定前进。

(2) 犁总装后的技术要求: (1) 各犁体装上犁架后, 应保证间距一致, 各犁柱无弯扭变形, 确保每个单铧的耕幅相同。 (2) 各犁刃口线应互相平行, 其全长上下不平行量不大于8 mm。 (3) 各铧铧尖应处于同一直线, 其高低之差不大于5 mm;左右偏差新犁允许±5 mm, 用过的犁允许±10 mm。可用拉线法检查。

2. 悬挂犁的田间调整

(1) 犁的入土角及入土行程的调整。犁铧入土的深度是循序渐进的, 从浅到深的这个过程被称为入土行程。为了保证耕作质量, 减少耕作工作量, 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这一行程。为了让犁可以快速入土, 除了犁体的安装要达到技术要求之外, 还可以通过缩短悬挂机构的上拉杆长度对入土角度进行放大, 可以起到减少入土行程的目的。有时也可以调节悬挂架挂孔的位置, 来改变入土角度。

(2) 耕深调整。轮式拖拉机都会有液压悬挂系统, 可以使用它来进行调节耕深, 将手柄下推, 就可以增加耕深, 上推就可以减小耕深。当到达目标耕深后, 就可以用耕深定位手轮固定住, 这样每次手柄的下推位置都一致, 耕深也就会一致。

(3) 犁架的水平调整。为了让犁的耕深均匀一致, 就要求犁架处于水平状态。若是犁架存在前后水平差, 那么就可以改变上拉杆的长度, 对犁架进行调节;若是存在犁架左右不平, 也可以通过改变提升杆长度对其进行调节。上悬挂点位置的调节也是可以用来进行犁架水平位置的改变。犁架有2到3个孔, 若拖拉机机身很高, 就使用上孔, 如果土质很硬就使用下孔。

(4) 耕幅调整。犁耕的时候, 除了要保持耕深均匀一致以外, 还要控制好耕宽。犁架在水平面内侧, 会导致重耕, 加大了牵引阻力, 犁体受损速度较快, 拖拉机的操作也很困难, 驾驶员比较劳累, 应该对其进行调整。

3. 耕地方法

耕地的方法要视耕作地块的形状和大小, 结合农业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的耕地方法都是内翻和外翻。

4. 耕地质量的检查

(1) 耕深检查。在耕翻过程中, 可沿耕区对角线选若干点, 用测深尺或直尺插至沟底检查, 求出平均值。

(2) 检查有无漏耕或重耕。首先横着耕地方向走一趟, 除开墒和收墒处的垄沟外, 要注意每个相邻行程间的接合情况。

(3) 检查土垡翻转质量。可沿田块对角线方向检查有无立垡、回垡现象, 残茬、杂草是否覆盖好。

5. 注意事项

(1) 犁被拖拉机抬起来时, 人要远离犁的下方, 不要进行调整或修理工作。 (2) 工作时, 犁上不可以坐人, 要是犁入土性差应该加配重, 不要用人来进行增重。 (3) 机组运行过程停止一些维护和维修工作。 (4) 落犁速度要缓, 避免损坏铧。地头转弯前要先提升犁。 (5) 过田埂以及转移地块时要慢行, 以降低振动。 (6) 悬挂犁进行长距离运输, 要收紧下拉杆限位链条, 以减小悬挂机构的摆动量。 (7) 夜班耕作必须事先观察好地形, 以防陷车和翻车。

6. 犁的保养

(1) 每班保养。每次使用完犁后要进行清洁, 清除泥土和杂草;对连接部位的螺丝进行检查, 往传动部位添加润滑剂。

机械化深松整地优势及技术要点 篇5

1.1机械深松整地能够改善土壤环境 减少破坏土壤程度,加深土壤耕作层,使深松地块不易形成径流,能提高天然降雨水、雪渗入率和土壤蓄水能力,土壤耕层含水量得到明显改善。经深松地块蓄水深度达100cm,大大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淌损失,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

1.2机械深松地块耐旱能力强 伏旱期间机械深松,作物平均含水量为11.6%比未深松地块高7%,延长作物耐旱时间10天左右。作物根系发达,根长平均增长5cm,根数增加5根,既促进了养分吸收,又提高了抗倒伏能力。深松地块玉米秸下部黄叶3~4片,而未深松地块为5~7片。

1.3深松可以保护环境 不翻动土壤,可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因翻地使土壤裸露造成的场沙和浮尘天气,减少环境污染。

1.4增产、增效明显 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田与对比田相比,深松地块可抢农时、增积温,减少低温及冷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土壤抗旱、抗涝能力,减少了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

2.机械深松整地主要技术要点

2.1深松时间 深松作业主要适用于旱田整地,秋季深松有利于蓄纳秋冬雨雪,周期一般3~4年进行一次。秋季深松起垄的地块要注意起垄后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2.2深松深度 深度的确定要因地制宜,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25~35cm。对于土壤比阻较大及犁底层较厚的地块,用普通联合整地机难以达到深松整地的效果,应采用浅松铲与深松铲相结合的深松机进行复式深松作业,分层打破犁底层,以保持耕层土壤适宜的松紧度和创造合理的耕层。

2.3深松方式 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两种方式。全方位深松用于全面松动土壤,深松的深度为25~30cm;间隔深松用于创造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一般采用凿式深松铲,破碎犁底层效果好。在深松机制的应用上还要注意与轮作制相适应,选好深松的年份和茬口。

2.4深松质量 深松作业要求耕深一致,各行深松误差土2cm,要求行距一致,对于有垄地块按垄距要求确定行距。全面深松地块,深松行距一般为35cm,间隔深松一般为60~70cm,尤其要注意深松后的裂沟要合墒弥平,以防失墒。

以创新驱动耕整地机械产业发展 篇6

一、耕整地机械发展步伐加快

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耕整地机械产业创新步伐加快,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可靠性、适应性显著提高,努力实现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的转型。

1. 惠农政策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

惠农政策为耕整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支撑。中央财政“三农”资金投入,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长到2015年1.6万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的健康发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37.5亿元,11年翻了338倍多,补贴机具种类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业生产主要的机械设备,为农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我国耕整地机械产业已经形成水旱兼顾、平原和丘陵山地兼顾、平作和垄作兼顾的格局。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中小型、中低端耕整地机械不断升级,逐步形成大中型、中高端液压翻转犁、圆盘耙、深松机、旋耕机、联合整地机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基本覆盖了我国耕整地作业范围,能够满足国内不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

2. 市场驱动优化产业发展的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场机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我国耕整地产业格局逐步形成。禀赋因素催动我国形成东北垄作、中东部区域平作耕及南方水田差异化、区域化整地机械产业集群。产业制造水平、产销量逐步提高,涌现出了多家国内知名的农机具生产企业,带动了周边耕整地整机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大中拖取得阶段性品质突破的情况下,大中型耕整地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基本保持与主机的同步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小型、中低端产品大幅萎缩。2011年我国耕整地机械实现销量近143万台,2013年实现销量近180万台,2015年实现销量近130万台,呈现高位盘整、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态势。

从产品细分看,东北区域主要需求垄作产品,其他区域主要需求平作产品;从配套领域看,大型耕整地机械主要集中在东北区域、新疆区域和中东部区域农场;从用户需求看,现代农机合作社、农垦、建设兵团、农场等是16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其配套耕整地机械的目标市场。

3. 农机农艺得到同步发展。

从耕整地机械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耕整地机械制造水平、制造材料和制造工艺稳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可靠性逐步加强。一是成套加工中心、自动焊接、柔性加工线等新的制造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快速提升机具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MTBF水平不断提升;加强质量管控,全面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稳步提升。材料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具有防腐蚀、耐磨、耐疲劳、柔韧弹性、附着力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和轻量化技术在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是以设计、控制、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农机企业逐步应用,达到了系统集成性和开放性要求。三是耕整地机具制造企业围绕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区域种植农艺等需求,把握惠农机遇,优化研发制造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拓展产品谱系,推进产业转型。

二、我国耕整地机械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我国耕整地产业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出,自我对标产业平台、产品品质取得了显著成绩;横向比较在整体技术品质、可靠性方面与跨国公司产品仍有差距,在创新能力、技术突破、机组协同方面需要协同推进、整体提升。

1. 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农机具企业习惯依赖于引进、消化和吸收的传统路径,缺乏自主创新的具体举措。一是创新手段和能力不足,是制约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农机具企业普遍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创新绩效考核不符合科研工作规律。产业链高端缺乏对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和掌控,尤其是缺乏材料加工工艺、性能表征与评价、理化测试技术研究,造成传统产业升级缓慢,新型产业发展困难。二是产业整合意识薄弱。企业注重自我滚动的封闭式发展,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跟进式发展;缺乏依靠外部开放式的实施路径和手段,没有通过战略联盟、兼并重组等手段,推动双向资源和能力的互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目标。三是发展定位不清晰。多数耕整地农机具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人才和实物研发资源,没有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数量和效益之间精准定位,企业难以进行创新性系统布局。

2. 产品技术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小型、低端产品仍占据较大的市场空间,大中型的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比率不到40%。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不重视前瞻性投入和研究,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产品功能缺少复合功能,部分农机具企业缺乏整合技术的平台,单一功能产品较多。产品性能不适合经营需求,部分企业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材料,产品在作业中经常出现产品结构性、区域性及惯性故障,产品设计、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改进做不到闭环推进、线性提升;缺乏新材料、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控技术等高效利用,产品升级步伐缓慢。

3. 机组协同仍需推进。

我国耕整地企业多是农机具单一、区域性制造企业,缺乏与主机同步设计、优化的实践,难以与主机做到同步发展,跟不上主机发展的步伐;耕整地机械制造多是满足区域性产品,受区域农艺和耕作方式的限制,无法达到全国销售、多区域销售的用户使用需求。同时,主机与农机具企业存在各自为主、产品存在配套效率不完美等现象。耕整地机械产品在做大做强方面缺乏与主机研发能力、制造资源和配套设施的资源共享、高效利用;做精做专方面需要满足区域用户耕作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差异化、产品经营性的综合能力。

浅议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技术 篇7

一、机械整地存在的问题

一是耕作方式传统。主要有两种耕地方式:1.在秋天收获后将秸秆移出农田, 翻耕 (深17~20cm) 、耙平、起垄, 春季播种;2.春季机灭茬 (深7~8cm) 、旋耕 (深12~13cm) 、起垄, 然后播种。这两种方式的弊端是农田缺少秸秆还田, 翻耕深度不足, 不能打破犁底层, 土壤逐渐出现贫瘠化, 不利于作物后期的“根、水、肥”的高效结合。

二是农机装备不足, 结构不合理。就五常市而言, 全市共有大中型拖拉机2780台, 适合深松标准化作业的9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为224台, 而且近百分之四十的拖拉机老化, 技术状态差, 超期服役, 耗油量高, 修理费用高。大型机车数量明显不足, 旱作机械大部分是小型机车整地。只有改变现有耕作方式, 实行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技术, 才可以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抗旱节水, 在我市推广实施该项技术十分必要。

二、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意义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整地作业是基础环节, 因为它的工作量大, 负荷重, 所以必须搞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化作用, 促进作业标准化, 减少成本, 提高效益,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调节自然界给予的水分、温度、空气和养料等条件, 为农作物的生长和获取产量提供一个适合的土壤生活条件。从源头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达到蓄水保墒, 培肥地力, 防止水土流失, 实现农田可持续、高效利用的目标。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进一步提高整地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降低作业成本, 对保障国家粮食增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机械整地作业的现状

目前, 机械整地是以深松为主体, 松、旋、耙、碎相结合, 少耕、免耕为中心的机械化整地技术, 即所谓“三、三”轮耕制度。每年深松耕整地三分之一, 灭茬免耕三分之一, 旋耕三分之一, 充分发挥深松后减少机械进地次数。保护土壤, 节本增效, 改善了整地作业质量, 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结合生产实际, 目前五常市平翻地面积逐渐减少, 深松整地面积不断增加。2009年五常市的24个乡镇261个村耕地, 统一制定了“三、三轮耕”电子版图, 合理使用深松、超深松补贴资金, 促进了机械深松整地的发展, 有效地解决了土壤板结和犁底层上移问题, 截止10月30日全市深松、超深松整地65万亩, 占计划的92.8%, 春季机械整地面积为209.9万亩, 其中大型机械整地157万亩, 比同期增长5.6%。

四、机械深松联合整地的优点

1.加深了土壤耕作层, 为农作物创高产奠定了基础, 深松整地要求耕深超过25cm, 甚至达到35~40cm, 即超深松。这样可以满足农作物根系发育要求, 根系发达, 地上部分的茎叶长势也好, 可提高产量。

2.有利于蓄水保墒, 增强了对自然条件的使用调节能力。实行深松整地能够增加土壤对雨水的容纳能力, 并可以提高地温, 非常有利于出苗和小苗生长。

3.提高作业效率, 能够缓解当前秋整地的紧张状况。因为机械深松整地机具作业效率高, 不存在平翻作业中的翻、耙、起垄相脱节问题, 并能保证作业质量。

4.减少破坏土壤程度。作业次数越多对土壤破坏越大, 深松联合整地只作业一次, 对土壤破坏程度相对减少很多, 有利于保护土壤中的团粒结构。

五、推广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技术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以市主管领导为首,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 制定机械深松整地实施方案, 组织各乡镇具体实施, 切实把机械整地作业搞上去。

2.搞好宣传和技术培训。大力宣传深松整地重要意义, 做到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人人皆知, 各级农机推广站应搞好深松整地机的零配件供应工作。

3.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实行购机补贴的办法,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购机的积极性。

如何推广大中型拖拉机耕整地机械 篇8

一、大中型拖拉机耕整地技术是特色农产品耕作主要手段

农村土地资源有限, 但多元结构种植模式即稻—经—菜—薯轮作, 能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土地产出率。轮作整地有垄作、平作、沟深、沟浅多样性耕作。不同作物收获后残体留茬、根系、茎秆纵横交错复杂, 如用手扶拖拉机耕作无法解决存在四大难题: (1) 作业时杂草缠机现象严重, 无法正常耕作。 (2) 如遇天气持续干旱, 水田耕地错过季节, 造成土块板结、干裂, 其旱地耕作层土壤特别硬, 需改播种旱作经济作物, 此时轮作候季时间长的耕地缺水缺管理, 变成荒地杂草丛生, 如用小功率手扶拖拉机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耕效低, 重复作业整地时间长。 (3) 冬种是惠州一大特色, 主要是稻经轮作。如冬种梅菜, 需隔行开深沟储水浇灌梅菜;种植甜玉米、马铃薯、辣椒、甘薯、西红柿、苦瓜的田块普遍垄高垄凸;种冬瓜地块存在垄高且需有行人浅沟, 四周排灌深水沟……这些田块若采用手扶机耕作则行走困难。 (4) 手扶机配套机具单一, 一次性完成翻耕、碎土、开沟起畦 (起垄) 作业时动力功率不足。因此, 选型、示范推广应用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技术, 才能改善耕作环境, 扩宽机耕领域, 满足农业生产作业区域。

二、拖拉机和配套机具的选型

一般将18.4~36.8 k W划分为中型拖拉机, 36.8k W以上为大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主要有犁具、耙具、播种施肥机、还田机、开沟机、旋耕机、旋耕起垄镇压机、灭茬起垄机、农用挂车等。选购用好大中型拖拉机关键在于选型与机具合理配套。

1. 拖拉机选型

按耕作性能选择拖拉机:

水田作业应用36.8 k W功率以下拖拉机较为适合, 因为大功率拖拉机整机质量较重, 轮高且宽, 耕作时易破坏水田犁底层, 影响灌溉储水和施肥效果;经济作物地耕作选用较大型拖拉机, 如惠州的花卉、冬瓜、香蕉基地, 选用东方红-X1304大型拖拉机耕作;而蔬菜地轮作则选用纽荷兰SNH904、福田TA804拖拉机。

2. 合理配套各种耕作机具

近年, 惠州推广大中型拖拉机耕整地配套机具, 首先推广实用型、易普型, 其次加大示范力度推广应用, 如开沟机、圆盘耙、旋耕播种机。机具配套选型经验方法是:

1) 犁具的选择:选择原则为犁具耕深较深覆盖植被较好, 犁头组合可实现总耕幅改变, 能适应南方犁地耕作。广西1LM30系列中型铧式犁, 配犁铧3个, 单铧犁耕幅有300, 350, 380, 400, 450cm五种规格选配。配选单铧犁耕幅越宽, 需拖拉机动力越大。如1L330D三铧犁配套的中拖动力为32.85~43.8k W, 若选用1LD345三铧犁, 需配套拖拉机动力62~73 k W。

2) 耙具的选择:能适应旱水田碎土耕整地。通常旱地水田碎土以旋耕机作业代替耕具功能。旱地配套大中型拖拉机整地圆盘耙、星型耙, 在犁翻基础上作业效果比旋耕作业效果更好, 但惠州市目前应用较少, 大多数是手扶机配套扎滚耙平整地。

3) 旋耕机是配套大中型拖拉机最广泛机具, 其配套选型原则:选配旋耕机耕幅应大于拖拉机驱动轮边距, 否则出现漏耕和重复耕作。如耕幅180 cm的旋耕机配套36.5~43.8k W拖拉机, 耕幅200 cm选配43.8~58.3k W拖拉机。应选择加强型框架, 多种变速和高位传动箱的旋耕机, 如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1GQNB系列旋耕机, 属高位多变速旋耕机, 其输出动力夹角角度水平小、传动器负荷平衡。旋耕起垄机是旋耕机基础改进新机具, 可一次性翻土、旋耕碎土、开沟起垄 (起畦) , 改变手扶配套旋耕起垄机功率不足现状, 如东莞金华生产1GQL-120、1GQL-180、1GQL-240旋耕起垄机, 其开沟起垄中心距离可根据当地农艺条件种植品种调整, 在惠州冬种基地经济作物种植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3. 选购产品时考虑因素

品牌、性价比、用户经济承受能力, 在选购时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目前机型品牌, 名牌较多, 均已获国家、省级推广证而进入农机补贴目录, 但生产厂家分布在江苏、河北、山东等地, 购机时需到当地代理销售部门去挑选。惠州新大地、金宇盛、吉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均获广东省农业厅一级代理经销资格证, 并且售后服务、配件供应有保障。

在性价比方面, 同一机型、同一规格产品拖拉机, 会配套不同品牌的柴油机, 这样, 其动力性能和经济性就存在可比性。另外, 选型配置时也要考究:选择豪华空调型或经济型的驾驶室、选配平花胎或高花胎驱动轮胎、前后配重结构、水田密封装置、两轮或四轮驱动、可调轮距、操作机械转向或液压转向、单或双作用离合器等, 均应进行合理配置选择。近年来, 大中拖拉机更新配置力度不断创新, 可比性很强, 而且应用效果区别明显, 所以可结合用户经济承受能力, 以及购机是自耕或代耕服务经营服务定位多方面考虑, 选好机型与配置。

三、推广方法

1) 在推广大中型拖拉机耕整地技术时, 除把好选型关外, 购机时还应做到一要开发票;二查证 (产品合格证、三包凭证) ;三看机况, 机型外表整洁、平整、无沙眼、裂纹或毛刺、无锈蚀、轮胎无鼓包、龟裂, 零部件无缺损;四摸机况有无三漏现象, 尤其触摸箱体结合处、密封处;五试车, 检查变速、行走、方向转向、制动离合、悬挂提升、操作灵活可靠、照明光亮。配套农机具一起试机运转检查, 确保机况正常良好。

2) 做好推广前期宣传, 在现场做好示范户引导工作, 倾斜龙头企业生产基地, 辐射带动服务周边农户。定期组织机手、用户交流介绍作业方法和保养维修技巧。把好培训考证核发关。做到一机一户一培训。证照齐全, 安全第一、生产安全两不误。指导规范作业服务标准。

南方丘陵山区稻田机械化整地探析 篇9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较广, 占国土面积的43%以上。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比例在60%以上的省份达11个, 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31.5%, 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35.5%。目前, 水稻是南方丘陵山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68.3%[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 而相比平原地区,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落后, 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整地机械是丘陵山区实现全面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 也是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形成和发展丘陵山区特有的整地技术模式、加快推进整地机械化, 对于保障我国水稻等大宗粮食产品供给, 提升粮食作物种植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丘陵山区自然概况与农机化现状

1.1 丘陵山区自然种植特点

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m的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顶部浑圆、连续分布的圆丘状地貌集群。丘陵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中间阶段, 从气候条件上看, 一般在温暖湿润地区丘陵分布较多[2]。

在丘陵山区, 耕地主要类型有: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和梯田。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指地势地表起伏和缓的地区, 田块连片, 面积较大, 其相邻田块间的落差高度一般不超过0.5m, 总面积占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50%以上。梯田是在丘陵山区坡地上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田块随地形变化, 一般呈狭长状, 面积大小不等。南方的丘陵山区是我国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其种植特点:一是田块小且形状不规则, 不同的田块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二是机耕道路过窄或路面高低不平, 田间沟渠多[3]。

1.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状

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 土地相对分散,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机发展受限。由于在我国农业的长期规划中, 是优先发展平原, 后发展山区, 从而忽视了众多适应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研究和开发, 而当前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农机设备难以适应丘陵山区的实际需求。同时, 我国丘陵山区绝大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且国家对丘陵山区农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 即使有部分适合的农机具也无力购买, 这样就制约了农机具在丘陵山区推广[3]。

近年来, 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重要。因此, 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特别是稻田整地机械的推广, 以促进农机化更快发展已成热点。当前, 南方丘陵地区稻田整地机械化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条件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平原地区的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基本成熟, 对丘陵山区稻田整地机械的研发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购机户购买整地机的投资减少, 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三是稻田机械化整地的市场较大。稻田机械化整地能够实现抢收抢种, 节省劳动力成本, 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 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2 丘陵山区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

目前, 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主要有两种。

1) 在农场, 多采用犁铧深翻覆盖秸秆一耕耙一灌水浸泡一旋耕作业 (或水田耙作业) 一刮平机平整起浆作业方式;在农村, 多采用焚烧秸秆 (少量收集打捆) 一旋耕作业一放水浸泡一旋耕作业一刮平机平整起浆作业方式[4]。

2) 板茬地灌水浸泡一旋耕埋茬起浆平地。该技术模式一次完成稻田板茬地的耕翻、埋茬、碎土、起浆、平地等多道作业工序, 耕整效果满足机插秧农艺要求。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率、改良土壤, 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是未来丘陵山区稻田整地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

3 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性能特点

目前, 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以中小型旋耕埋茬起浆机为主。地势较平坦的地区采用中型旋耕埋茬机 (耕幅1.8~2.4m) ;地势落差大, 田块较小的地区采用小型旋耕埋茬机 (耕幅1.2~1.6m) 。主要机型有:1ZSD—140/180型旋耕埋茬起浆机和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两种机型。

1ZSD—140/180型旋耕埋茬起浆机配置半封闭挡土板和空心平地板, 使用中间传动正向旋转, 整机为框架式结构。放水浸泡12h后就能整地作业。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采用双刀辊作业。即旋耕刀辊和带圆弧齿的多棱滚筒组成的埋茬起桨耙辊。作业时旋耕刀辊进行翻土工序, 高速旋转的圆弧弯齿完成压草工序, 多棱耙辊完成起桨工序, 将秸秆直接深埋入农田土地内, 从而达到秸秆禁烧和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上述设备虽已在生产中上有所使用, 但其在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的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 有待优化结构设计与提升完善。主要问题方面有:1) 采用中间传动, 虽然能解决传动平衡问题, 但在旋耕作业过程中, 中间传动箱对旋耕作业造成较大的阻力, 泥浆易进入齿轮箱, 花键轴和齿轮常被打坏, 影响整机的寿命, 也加大了动力的消耗, 降低了生产效益。2) 旋耕刀辊与两边支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作业过程中, 旋耕刀辊损坏变形, 更换和修理旋耕刀辊困难。3) 旋耕刀辊采用单螺旋组合形式布置, 刀片数量88把, 刀轴最大转速为230r/min。由于丘陵山区稻田多为黏土性质的田块, 单刀切削负载大, 碎土系数率低。4) 整地拖板为狭长的条状板结构, 拖板一般处于固定的平置状态, 利用其底面将地耙平。如果原来的地面高低不平, 且高度差较大, 平置的拖板由于其厚度所限, 不能将较高地面的土移到较低处, 整地效果差。5) 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采用双轴刀辊, 虽然能在未耕地上作业, 但结构复杂, 负荷很大, 运行成本高, 不经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水田埋茬耕整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优化改进设计, 以适应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农艺要求。研究一种性能可靠的耙辊机构, 使该机构既能满足秸秆埋入深度和起浆溶度的农艺要求;又要满足传动机构简单 (造价低、方便维修) 、安全可靠、高效的要求。设计一种专用刀辊组合形式, 在破土同时进行深埋秸秆, 保证被埋入的秸秆不被钩出。研制一套阻力小、对土壤进行二次粉碎、防止秸秆反弹和自动找平的挡土板、平地板及自调压装置替代现有的挡土板、平地板装置, 使整地效果更能满足农艺要求。通过优化传动设计, 确定最佳的变速传动结构形式和参数, 解决机器作业平衡及稳定问题。

4 丘陵山区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械的优势

4.1 经济效益

4.1.1 省水:

随着丘陵山区稻田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稻田面平整较宽阔, 适合中小型埋茬整地机械耕作, 为稻田耕作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采用集耕翻、埋茬、碎土、起浆、平地为一体的机械作业, 与传统稻田耕作模式比较, 减少了泡田用水及泡田水的渗漏, 相应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节省费用约150元/hm2[5]。

4.1.2 省机耕费:

农业机械、油料、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 客观要求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作业成本。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可以一次进地耕作即可完成传统耕作方式三道工序的作业, 不仅省油, 而且作业效率高, 降低了作业成本, 符合养机户与稻农的双重利益。从稻田费用上讲, 采用稻田埋茬整地机的机耕费较老式耕整地耕、水耙两项作业的费用明显降低。

4.1.3 省工:

当前, 农村出现了许多稻田承包种植大户, 稻田的相对集中, 生产规模的扩大, 户主迫切希望运用更先进的机械和更经济的耕作模式, 满足诸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比老式的耕整地耕方式省工。

4.2 社会效益

稻田埋茬整地机械作业效率高, 作业质量好, 地表秸秆覆盖率高, 省油省工, 一次进地可完成耕、耙、平几项功能, 适合丘陵山区稻田整地作业, 能够满足当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 符合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提供了新选择。同时, 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整地可节省水稻整地用水, 等于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减少了水稻废水排放对河流的污染, 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3 生态效益

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整地, 可部分完成稻草的秸秆还田, 因此, 成为稻田保护性耕作的较好机型。传统耕作方式耙田后, 会有许多稻茬漂浮在水层表面, 需要人工捞出, 浪费了人力和有机资源。而采用稻田埋茬整地机作业, 可以有效地将秸秆和稻茬旋埋于泥下, 提高埋茬率, 减少漂浮物。同时, 通过秸秆还田, 可以培肥地力, 并减少因焚烧残茬、残草对大气的污染, 保护人类生态环境。

5 结论

稻田埋茬整地机是一种高效农田作业机械, 可以一次进地完成三道工序的作业, 比传统耕作方式更具优势, 成为农民稻田机械化耕整地的重要帮手。但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推广应用的机型其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 有待优化设计与提升完善。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 重点研究和推广中小型稻田埋茬整地机, 是提高稻田整地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丘陵山区发展稻田整地机械化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方向。

摘要: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和整地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整地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首要作业步骤。针对丘陵山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 对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阐述了当前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性能特点和应用优势, 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现有稻田埋茬整地机械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

参考文献

[1]易中懿, 曹光乔.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J].农机科技与推广, 2009。 (7) :13-15.

[2]张延化, 胡志超, 王冰, 于向涛.南方丘陵山水稻机械化收获探析[J].农机化研究, 2012 (, 3) :246-248.

[3]秦钟立, 刘洪斌.丘陵山区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的分析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 2006 (, 6) :47-52.

[4]张义平, 孙星钊, 宋建农.1BMQ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6 (, 4) :69-71.

机械整地 篇10

关键词:深松联合整地;应用措施;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 S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20

桦甸市属于典型半山区,耕地中山岗平地、河岸冲击地、草甸地等平地缓坡地均适合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旱田以玉米种植为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单位,土地大多条状分布于大片耕地间,土地分散,适合中小型械深松联合整地机作业。秋季秋收忙,秸秆处理不了,土地封冻早,适合以春季播种时进行深松联合整地作业。

1深松整地机型选择

选择深松联合整地机,即旋耕、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一次完成,达到待播状态,作业效率高。根据需要和配套动力来选择,主要两种耕幅机型,耕幅1400毫米深松联合整地机,配套动力40~60马力拖拉机,作业起垄2行,适合地块小,有一定坡度的坡耕地;耕幅2000毫米深松联合整地机,配套动力60~90马力拖拉机,作业起垄3行,适合相对较大地块,作业效率高。选择质量可靠,设计合理,符合本地农艺要求,通过推广鉴定的正规厂家生产成熟机型。

2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应用技术

桦甸地区由于耕地特点和生产条件的限制,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基本都在春耕季节进行。

优先对小型机械连年灭茬、铧式犁起垄、播种、收获等机械碾压,土壤板结,形成犁底层的耕地进行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蓄水保墒,提高抗旱能力。连续两年深松联合整地的地块,基本达到全面深松,可间隔一年作业。

选择坡度小于10度以下耕地作业,垄长50米以上,垄距60厘米左右,前茬玉米高度在15~18厘米内,最高不超过20厘米。

地表玉米秸秆处理干净,捡拾净石块。适宜播种时深松联合整地,达到待播状态,随后播种,土壤湿度大地块,晾晒0.5~1天后再进行播种。

深松铲对垄沟进行间隔深松,调整好垄距,误差不超过1.5厘米,深松深度以25~35厘米为宜,不能浅于25厘米。过浅不利于农艺对深施肥的要求。根据地块条件选择深松深度,耕层深、无石块应深些,相反宜浅。

肥料倒入施肥箱时,捡拾肥袋中合格证标签,捏碎成块肥料,防止堵塞,造成施肥断条。根据需求,调整好施肥量,有些机型安装电子控肥装置,易于操作。粘重地块勤于检查施肥状况,防止黏土堵死施肥管。

机手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不漏耕不重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松。进地作业摆正机身,到地头保持直线行驶,防止地头垄向倾斜,垄距大小不一。深松裂沟应合墒弥平,达到垄台平整,土壤细碎。

地头转弯时必须提升深松联合整地机,清理秸秆杂草缠绕,检修机具时切断动力,悬挂机具用坚实木桩木板等支撑垫实。

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灭茬和旋耕刀片,紧固松动刀片固定螺丝,补充丢失刀片。残缺刀片影响耕地作业质量,刀片缺失严重造成坷垃甚至明条。

3深松联合整地的特点

深松后在垄沟内形成暗沟,创造虚实并存耕层结构,接纳雨水,为旱作耕地建立“天然水库”,减小雨水对地表形成的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抗旱保墒。深松联合整地8厘米耕层地温平均提高0.5℃,利于春季寒气散发,吸纳热量,抗低温冷害。以玉米为例比传统耕作方式,提前出苗2~3天,出苗齐,利于培育壮苗,出苗率提高5%,抢积温,促早熟,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

耕层加深,团粒结构合理,土壤通透性得到改善,利于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微环境,保肥蓄水能力强,利于作物根系深扎,根系增多,助于作物对水肥吸收。同时根茬粉碎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深松联合整地作业可以做到深施肥,施底肥深度可达20厘米左右,而且位于垄侧,种肥隔离效果好,有效防止施肥过浅造成烧苗现象,提高化肥利用率,符合农艺对玉米深施肥要求。种肥隔离远,注意增施口肥,以保证苗期养分供给。

一次进地完成灭茬、旋耕、深松、施肥、起垄、镇压多项作业。作业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了播种时间,能够做到适时播种。对于新出台的玉米价格机制,降低生产成本对种植户尤为重要。

4存在问题和不足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单位,土地分散不集中,深松联合整地不能连片作业,影响机械高效作业,整地作业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半数坡耕地不适宜机械耕整地,一定程度上制约深松联合整地作业发展。随着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深松联合整地作业必将是农民增收,农业稳定增效,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机械秋季深松整地的研究与探讨 篇11

关键词:深松整地,作用,困难问题,应对措施

1全市基本情况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7843 km2。辖七镇九乡,境内有牡丹江农管局及其所属的6个国营农场。市域人口43.38万,属三江平原第二区,密山土地肥沃,,区域耕地面积达460万亩(其中农垦系统190万亩),盛产大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白瓜、烤烟、甜菜、等经济作物。密山农机化发展较快,农机保有量达到4万台,配套农具6万多台,农机总动力72万k W,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目前我市深松机械的保有量不大,全市100台左右,能够投入生产作业的70台左右。每年的秋整地以深翻为主,完全深松的面积很小。

2深松整地技术的机理及作用

(1)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通过深松作业可以打破常年等深耕作形成的坚硬犁底层,形成“上虚下实,左右虚实相间,底部有鼠道”的土体结构。这一结构有利于接纳和存储雨水。又可利用鼠道排涝,既有利于养分的释放和存储,又有利于根系的纵向发育,这是作物生长最适应的土壤结构。

(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使土壤的渗水速率提高5~10倍,使耕地能更好地吸纳雨水,深松耕层具有虚实相间的结构,虚部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多,而实部土壤绝对含水量比较充足,毛管浸润作用好,提墒快,供水连续均匀,最终使有效水增加。

(3)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深松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为耕层创造了较好的好气性土壤环境,使好气性分解作用增强,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供应量,在土层深度30~40 cm处,深松地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深松耕地促使作物的根系生长,使作物能更充分、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因此,使用深松技术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深松松动了20~40 cm深处的土壤,使作物的根系密集区下移,根系残体增多,为微生物生存提供了条件,实部耕层具有厌气性土壤环境,腐殖化合成活动相对加强,有机质含量提高,起到了培肥养地的作用,

(4)增加土壤热容量。深松能打破长期形成的坚硬厚实的犁底层,消除障碍层,使土壤的透气性得以改善。随着通气空度的加大,导热性增强,从而使地温有所提高,通常可提高地温0.5~1℃。返浆期提前7~8天。

(5)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深松使土壤耕层疏松,土壤容重降低0.6 k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7.8%左右,通气度的加大促进了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微生物下移,扩大其营养范围,加速土壤养分有效化过程,根系易于向下发展,促进作物早熟高产,一般增产10%~12%。

(6)提高土壤抗灾能力。深松使土壤疏松耕作层加厚,提高土壤接纳雨水的能力,有利于地表水向下渗透,减少地面径流,可实现土壤水分的自身调节,积蓄自然降水,建立地下水库。疏松的土壤使作物根系生长良好,有利于存储的水分在干旱季节被作物的根系吸收,缓解旱情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增强耕地防旱、排涝和抗涝能力,同时又可提高地温,加速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促进早熟,抗灾增产,据测定,耕层每加深1 cm,1 hm2地可多容纳水60 t,土壤耕层15 cm处含水量增加3%。20 cm处含水量增加6%。

(7)有利于改良土壤。深松耕法以少耕低耗为原则,机组进地作业次数平均减少50%,相对降低了土壤耕作的动土量,保护了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了油料和机械整地作业费用。实现低耗高效,改良土壤的作用。

3我市深松整地的开展情况

多年来,我们在开展秋整地的同时,重点推进深松整地,取得了一定成效,深松面积从无到有,近年来逐渐增加。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我们通过科普之冬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讲解深松整地技术的作用、增产机理和推广前景,让农民有一个感性认识,我们还在农机技术资料宣传单中增加了深松整地的内容,让农民全面了解深松整地技术,积极开展深松整地作业。二是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对农业示范园区地块中进行深松整地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调动了各乡镇开展深松整地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大型机械的作业,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在深松整地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合作社的机械,我们现有的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大马力拖拉机都配备了深松整地机具,而且要求合作社的秋整地重点要以深松为主,增强示范引导作用。四是开展场县共建、跨区作业。针对农场在深松整地方面的优势,我们积极开展深松整地跨区作业,增强地方农民对深松整地的认识。

4我市深松整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应对措施

4.1深松整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自主整地意识不强。受多年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对深松整地的认识不高,自主开展深松整地的意识不强。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倡导、补贴,基本是政府出资为农民整地,而农民却不买帐,认为是在搞形式主义。

(2)政府参与过多,下任务,下指标,农民坐享其成。多年来,深松整地工作一直是省里下指标,层层落实到乡村、到组,各乡(镇)、村为了完成任务,就由乡、村出资整地。农民摸透了这一规律,自己想整地也不整了。不花钱有人给整地,何乐而不为呢?

(3)深松整地与秋收时间上交叉重叠,农民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秋整地。在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实情况下耕种土地的农户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户均都在100亩以上,耕种200~300亩土地的农户越来越多。我市每年的深松整地时间一般是从10月1日开始,到11月5日结束。但这段时间也正是收获的黄金时期,很多农民没有时间、能力和配套的机械同时开展收获和整地作业。而农民也绝不可能放弃秋收去进行整地。为此,造成了整地时间不多,作业量不足,整地工作开展不顺畅。

(4)现行农村土地条块分割的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深松整地工作的规模化推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的土地是按照地类和地块等级平均分给农民的。也就是说一个村的土地如果分三类七块,那么每户农民的责任田至少有七块。每块面积都很小,有的不到一亩,就几条垄。要想整地就必须这一块地上大部分农民都同意,才能一起耕翻。只要一家或几家不同意,这块地就没法整。

(5)深松整地成本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农民不愿整地。目前我市整地的作业价格为:深松每亩40元、耙地每亩30元(两遍)、起垄每亩10元,合计每亩80元。这样每垧地就要投入1200元。现在很多农民都是租种的土地,每垧地的利润空间在3000元左右。如果进行整地则1000多元的利润就没有了。租来的地种几年还不一定,所以他也就不会考虑为了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而损失自己的利益去进行整地作业。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认识。

4.2应对措施和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深松整地的认知程度。充分利各种宣传工具和媒体,宣传深松整地的意义和好处,特别是要农民认识到深松整地是促进土地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最有效措施。是造福子孙的功德之举。和农民算好经济账,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可以长期受益。让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深松整地的好处,自主开展整地作业。采取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深松整的意义,克服农民群众传统的耕作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政府要加强引导,搞好示范,不要下达硬性指标和限定完成时限。我们认为,在深松整地工作上,政府要搞好示范引导。在乡镇示范园区、农民科技示范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机企业或者有自愿整地农民的地块上,高标准开展整地作业。在夏秋两季组织农民参观。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搞行政命令,下任务,定时限,会给农民造成认识误区,也给乡村在深松整地工作上造成了困难和经济压力,给农民养成了一种等靠思想,不利于深松整地工作的开展。

(3)加大补贴力度,以经济手段促进深松整地工作全面实施。

目前的深松整地补贴每亩提高到20元,与每亩80元的作业价格相比,补贴的比例相对较少。我们认为应加大补贴力度,促使农民自觉开展深松整地。针对全市深松作业机械保有量较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用于深松作业机械的补贴,以确保有足够的深松作业机械。

上一篇: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下一篇:网络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