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耕整地

2024-08-15

联合耕整地(共8篇)

联合耕整地 篇1

旋耕深松联合耕整地技术是拖拉机悬挂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机, 一次性完成土壤深松和旋耕整地作业的机械化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机组人员配备、拖拉机 (动力部分) 与联合作业机的匹配技术、联合作业机的挂接及调整技术、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技术、作业质量保证等方面内容。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一、操作手和机具要求

1. 人员配备

旋耕深松联合作业应配备操作人员1~2名。操作人员应必须经过技术培训, 了解掌握机械深松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机具的工作原理、调整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排除等, 并具有相应的驾驶证、操作证。

2. 机具选择

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机功率消耗应低于配套拖拉机的输出功率, 作业幅宽应能覆盖配套拖拉机的左右轮辙, 三点悬挂配套后对拖拉机前后轮受力状况无大的影响。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应良好, 液压机构应灵活可靠。联合作业机转动部分应有安全护罩, 而且护罩要结实, 外壳上有安全警示标识, 要配有内容齐全、正确明了的使用说明书。

二、作业前技术准备

(1) 检查机具状态:检查紧固所有螺栓、螺母, 操纵机构是否灵活、可靠, 并按技术要求进行注油保养;旋耕刀磨损严重时, 应及时更换;机架无变形、弯曲;所有螺栓、螺母紧固, 限深轮、镇压轮、操纵机构灵活、可靠。 (2) 机具挂接与调整: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具进行挂接;将机具降至工作状态, 进行前后和左右水平的调整;根据农艺要求确定作业深度,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 (3) 作业行程计划:作业前应根据地块形状规划出作业小区和转弯地带, 保证作业时行车方便, 空行程最短。 (4) 地块状况检查:查看待作业农田秸秆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玉米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 cm, 留茬高度不大于10 cm, 玉米根茬地上部分基本被打碎) , 不符合技术要求应及时进行处理;查看土壤墒情和土壤性质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不符合应暂缓作业;根据机具性能和土壤情况, 确定深松作业速度和深度。

三、技术操作及注意事项

1. 技术操作

(1) 启动发动机, 升起机具, 挂上工作挡, 在地头落下机具, 把拖拉机的液压手柄放在“浮动”位置, 接合动力输出轴动力, 挂上工作挡, 要柔和地松放离合器踏板, 结合动力, 使深松铲逐渐入土直至正常耕深。到达地头时, 要在行进中逐渐将整机升起, 同时在深松铲出土后才能切断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出。 (2) 正式作业前要进行深松试作业, 调整好深松的深度;检查机车、机具各部件工作情况及作业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直到符合作业要求。 (3) 作业中应保持匀速直线行驶, 旋耕和深松深度均匀;深松间距一致, 保证不重松、不漏松、不拖堆。 (4) 作业时应随时检查作业情况, 发现铲柄前有浮草堵塞应及时停车清除, 作业中不容许有堵塞物架起机架现象;深松铲尖和旋耕刀严重磨损, 影响机具入土深度时, 应及时更换。 (5) 每个班次作业后, 应对深松机械进行保养;清除机具上的泥土和杂草, 检查各连接件紧固情况, 向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 并向万向节处加注黄油。

2. 注意事项

(1) 在地头转弯与倒车时必须提升机具, 使铲尖离开地面, 未提升机具前不得转弯。 (2) 倒车时应注意地表设施 (如电信线路警示桩、电杆拉线、农田灌溉出水口等) 。不可使铲尖或铲柱部分在土壤内强行转弯, 掉头后要把拖拉机对正作业前进方向才可以降落深松机前进。 (3) 作业时深松机上严禁坐人。 (4) 深松作业中, 若发现机车负荷突然增大, 应立即停车, 找出原因, 及时排除故障。 (5) 运输或转移地块时必须将机具升起到安全运输状态。 (6) 机组穿越村庄时须减速慢行, 注意观察周围情况。 (7) 机具不能在悬空状态下进行维修和调整, 维修和调整时机具必须落地或加以可靠的支撑, 拖拉机必须熄火。 (8) 严禁先入土再结合动力输出轴, 严禁深松铲入土作业时转弯、倒车, 否则有可能导致机具的损坏。

四、质量保证

1. 质量检测方法

三点快速检测法。

2. 检测时间

深松机械大面积作业期间, 质检人员现场跟踪时进行。

3. 技术操作

(1) 确定3个检测点。选点应避开地头地边, 距地头≥10 m、地边≥2 m;每2个检测点之间应沿作业行方向间隔10 m以上, 3个检测点要选在不同的作业幅内。

(2) 深度测定。在各检测点上用钢板直尺测量同一工作幅宽内的暄土厚度与浮土高度, 测量精度精确到0.5 cm。计算每个检测点上的深松深度:D=T-H;计算深松深度平均值, 深松深度平均值即为深松深度。

深松深度 (D) :深松沟底距该点作业前地表面的垂直距离 (也可以理解为深松沟底到未耕地面的距离) 。

暄土厚度 (T) :土壤耕作层上表面距深松沟底的垂直距离。

浮土高度 (H) :土壤耕作层上表面距未耕地表面的垂直距离。

(3) 行距测定:行距测定分为幅内行距测定与邻接行距的测定。 (1) 幅内行距的测定:测量深松机械上两个相邻深松铲对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幅内行距个数为深松铲个数减去1; (2) 邻接行距的测定:分别测量深松机上最外侧两个深松铲到旋耕刀外沿的距离, 以测量值的2倍评价邻接行距值。

4. 深松质量判定标准

一是深松深度和深松行距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规定值, 最终判定深松作业质量不合格。二是幅内行距和邻接行距有一个值达不到规定时, 判定为行距不合格。

五、技术关键

1. 机械化旋耕部分

旋耕作业后, 表面耕作层应达到以下质量标准:旋耕深度10~15 cm;旋耕层深度合格率≥85%;碎土率:壤土应≥60%, 黏土应≥50%;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200.0 g/m2;耕后地表平整度≤5 cm;耕后沟底不平度≤2.5 cm;作业后田角余量较少, 田间无漏耕和明显壤土现象。

2. 机械化深松部分

深松作业质量要求:深松作业深度不小于25 cm, 间隔深松行距不大于70 cm, 犁底层破碎效果较好。要求耕深一致、行距一致, 深松旋耕联合作业还要求地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漏耕, 达到待播状态。

3. 深松作业条件

(1) 下列条件的农田适宜进行深松作业: (1) 含水率适宜的沙壤、轻壤、中壤、重壤和轻黏土; (2) 2~4年未深松的; (3) 土壤耕层0~25 cm之间的容重, 壤土大于1.5 g/cm3、黏土大于1.6 g/cm3的; (4) 秸秆粉碎质量符合DB13/T 1045-2009标准的。 (2) 下列条件的农田不适宜进行深松作业: (1) 沙土、中重黏土; (2) 土壤绝对含水率<12%或>20%的; (3) 土层厚度20 cm以下为沙土、砾石、建筑垃圾等土壤结构的; (4) 深松工作深度内有树根、建筑垃圾等坚硬杂物的。

联合耕整地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复式整地机;结构;性能

中图分类号:S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37-03

就黑龙江省联合整地环节现状来看,与大功率拖拉机相配套的农机具多为传统的窄幅或中等宽幅的联合整地机,这些整地机不仅作业效率低、油耗大,而且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与保护性耕作相违背。因此,急需研制为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大型宽幅少耕复式整地机。根据哈尔滨市农业生产方式及耕作模式,综合考虑大功率拖拉机保有量大、耕作地块大小不规范和归属不统一等实际情况,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研制出一种集灭茬、深松、松耙、碎土于一体的1ZSF-350型悬挂式少耕復式整地机。该机具采用悬挂式连接,纵向长度小,地头转弯灵活,地块转移方便快捷,适于大、中、小地块作业,可有效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存在的问题,是大功率拖拉机理想的配套机具。

1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整体结构

悬挂式少耕复式整地机以机架为结构基础,由浅松铲、灭茬刀轴、深松铲、前缺口耙、后缺口耙、碎土辊、起垄铲、镇压器等作业部件组合而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1.2 工作原理

该机具在田间作业时,首先由高速旋转的灭茬刀轴对根茬进行粉碎还田,灭茬深度为5~8 cm;之后由浅松铲和深松铲分别对垄沟和垄台进行浅松和深松;再由前列缺口圆盘耙和后列缺口圆盘耙对土壤进行耙耕作业;然后由碎土辊进行碎土,起垄铧完成起垄;最后由镇压器对土壤进行镇压。

2 主要部件设计

2.1 机架结构设计

机架主体以100 mm×100 mm方管为横梁、以100 mm×50 mm矩形管为纵梁,焊接而成;机架两侧用10号槽钢和钢板焊合;前两根横梁的中部焊有齿轮箱的固定座梁;在横梁两端焊有支撑板,用以固定灭茬变速箱及灭茬刀轴侧板。机架整体结构牢固,可保证机具在作业时不变形,提高了机具的使用可靠性。其结构如图2所示。

2.2 灭茬传动设计

灭茬传动原理如图3所示。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机具中央的齿轮箱总成,经中央齿轮箱变速后,再将动力传递给灭茬侧变速箱总成,由灭茬侧变速箱带动灭茬刀轴总成运动,实现灭茬作业。

2.3 缺口圆盘耙结构设计

缺口圆盘耙由耙片、圆盘耙座、固定轴、圆盘耙柄等组成(如图4所示)。该圆盘耙以耙切和撕裂形式翻耕土壤,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达到少耕目的。

2.4 配套动力设计

根据灭茬作业的深度和刀轴转速测算,灭茬系统消耗功率约20 kW;根据圆盘耙耙片直径、受力分析及数量测算,圆盘耙系统消耗功率约25 kW;根据深松作业深度测算,深松系统消耗功率约40 kW;拖拉机功率消耗约85 kW。则设计该机具配套动力为91.91~154.41 kW。

2.5 碎土辊结构优化设计

碎土辊由轴管、轴头、支撑板、碎土栅条等焊合而成(如图5所示)。对碎土辊的栅条进行螺旋焊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土壤进行滑切、挤压,较好地发挥碎土作用。

2.6 垄台、垄底深松装置设计

深松铲由深松铲座、垄台深松铲柄、深松铲尖等组成。深松装置可实现垄台、垄底同时深松,最大深松深度达35 cm,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能,增强土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3 性能试验

3.1 试验仪器

100 m皮尺1卷;2 m钢卷尺1个;标杆30根;50 kg磅秤1台;土壤坚实度仪1台;土壤承压仪1台;取土钻1台;土壤盒50只;200 g,1 000 g天平各1台;恒温箱1台;秒表2只;耕深尺1把;耕层断面仪1台;0.50 m×0.50 m×0.25 m取土金属框1只;水平尺1把;转速表1只;燃油流量计1台;土壤比重仪2个。

3.2 试验方案

在试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该机具与传统机具进行耕整地生产对比试验。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同区域的试验田地两处,每处试验田面积2 hm2。将每处试验田分为两块,一块为新机具的试验田,另一块为传统机具的对比田。试验开始之前,记录地表植被及覆盖情况和土壤湿度、坚实度、土壤含水率等基本情况;在作业过程中,记录作业量、油料消耗量和作业时间,填写生产试验记录,然后整理汇总,计算小时生产率;作业结束后,测定耕深、耕宽、土壤碎土率等情况。

3.3 试验结果

实际作业结果表明:1) 该机具采用悬挂式挂接,地头转弯灵活,地块转移方便,适于大、中、小地块作业。2) 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动力驱动灭茬,灭茬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复式作业机具灭茬效果。3) 以中型圆盘耙耙切和撕裂形式翻耕土壤,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实现少耕。4) 深松装置解决了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垄沟、垄台同时深松的技术难题,打破了犁底层,提高了土壤透气、透水性能及土壤抵抗自然灾害等能力。5) 机组作业速度为8~12 km/h,明显高于传统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作业速度。6) 扩大了大功率拖拉机的应用空间,使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7) 与传统悬挂式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相比,该机具可节约燃油5%~10%。

4 结论

1ZSF-350型悬挂式少耕复式整地机灭茬效果好,作业速度快,一次下地作业可完成灭茬、深松、耙耕、碎土、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能够取代传统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实现少耕、有机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使田间达到良好待播状态,是大功率拖拉机理想的配套机具。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篇3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是通过机械将田块进行耕翻、平整, 以便于水稻机械化播种、插秧的作业技术。水田机械耕整地有旱整地和水整地两种方式, 旱整地是指秋季旱翻、旱平, 水整地是采用水耕水耙, 使田块平整以达到机械插秧的农艺要求。

一、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要求

翻地深度15~20 cm, 做到不重耕、不漏耕、少扔地头、少出开闭垄、不出明垄、翻后地面平整;旋耕深度12~15 cm, 旋耕土壤疏松细碎, 耕后地面平整, 地边、埂边整齐一致。水整地要平, 格田内高低差小于3 cm;要透, 格田内整地深浅一致;要匀, 整地均匀一致, 碎土效果好。

二、水田机械化耕整地存在问题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 得到普遍推广, 但是水田机械化耕整地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翻地时间把握不好, 耕垡起泥条, 春天晒垡形成坚硬土块, 严重影响整地质量;

2.连年翻耕, 破坏水田平整度, 使土地有机质下降过快, 造成失墒严重;

3.水整地时单机多次进地作业, 耕暄后土壤又被压实, 严重散墒;

4.不分土质一律深耕, 出现不易风干熟化或漏水不漏肥现象, 不易沉淀, 延误插秧时间;

5.水整地泡田时间过短, 垡片没有泡透, 不利于整地。

三、解决方法

1.掌握合理的耕整地时间。提倡秋整地, 土壤耕层的含水量在25%左右为最佳, 土质较黏重的稻田土壤含水率则宜低些。耕垡不起泥条时开始秋整地, 增加晒垡时间, 风干耕土,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加速土壤养分分解, 翻压杂草, 防治病虫害。还能抢农时, 为下一年育秧准备了充足的时间。

2.建立科学的轮耕制度。水田秋整地应该采取翻旋结合的耕作体制, 可采取深翻一年旋耕两年或深翻两年旋耕两年的轮耕制度。旋耕整地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省工省钱, 但耕层浅、易漏水、杂草多。翻耕整地, 具有翻土松土作用, 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根系伸展;但有时将生土翻上来, 土温低, 肥劲差。翻耕开沟闭垄会破坏田埂, 不仅耗油量大, 成本高, 而且用工量大, 会破坏池埂, 很不经济。最好是翻耕、旋耕结合, 旋耕两年、翻耕一年, 这样加深耕层, 既达到了整地目的, 也降低了成本,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3.单机多次进地作业向一机联合整地方向发展, 减少作业次数, 降低作业成本。

4.合理控制秋整地深度。一般整地深度标准为深翻15~20 cm, 旋耙耕深12~15 cm, 稻田秋整地深度一般要因地制宜, 看土定深度,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1) 对排水好、肥力高的老稻田, 一般耕深为15~20 cm, 此深度可保证秸秆残茬有效掩埋, 加大耕作层, 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一般高产水稻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8 cm的土层内, 约占总根系的90%以上, 耕深15~20 cm完全能够满足高产水稻根系发育要求。

(2) 旱改水地实行旱整平。将高处的土壤用推土机推向低洼处, 再进行翻耕。旱改水地、沙质土地和排水不良的低湿地, 要适当浅耕, 一般为12~15 cm。因为沙质土地和旱改水地土壤细碎松散, 如耕得过深, 不容易风干熟化, 且容易漏水漏肥。低湿田由于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 土壤养分不易分解释放, 而且容易窝盐窝碱。适当浅耕能够把表土风干晒透, 以利于通气供氧、释放地力和洗净盐碱。

5.水整地泡田时间要适宜, 垡片泡透, 没有干土心, 有利于整地, 以便节省时间和成本。

四、先进的水田机械耕整地的方法

以创新驱动耕整地机械产业发展 篇4

一、耕整地机械发展步伐加快

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耕整地机械产业创新步伐加快,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可靠性、适应性显著提高,努力实现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的转型。

1. 惠农政策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

惠农政策为耕整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支撑。中央财政“三农”资金投入,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长到2015年1.6万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的健康发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37.5亿元,11年翻了338倍多,补贴机具种类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业生产主要的机械设备,为农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我国耕整地机械产业已经形成水旱兼顾、平原和丘陵山地兼顾、平作和垄作兼顾的格局。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的中小型、中低端耕整地机械不断升级,逐步形成大中型、中高端液压翻转犁、圆盘耙、深松机、旋耕机、联合整地机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基本覆盖了我国耕整地作业范围,能够满足国内不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

2. 市场驱动优化产业发展的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场机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我国耕整地产业格局逐步形成。禀赋因素催动我国形成东北垄作、中东部区域平作耕及南方水田差异化、区域化整地机械产业集群。产业制造水平、产销量逐步提高,涌现出了多家国内知名的农机具生产企业,带动了周边耕整地整机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大中拖取得阶段性品质突破的情况下,大中型耕整地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基本保持与主机的同步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小型、中低端产品大幅萎缩。2011年我国耕整地机械实现销量近143万台,2013年实现销量近180万台,2015年实现销量近130万台,呈现高位盘整、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态势。

从产品细分看,东北区域主要需求垄作产品,其他区域主要需求平作产品;从配套领域看,大型耕整地机械主要集中在东北区域、新疆区域和中东部区域农场;从用户需求看,现代农机合作社、农垦、建设兵团、农场等是16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其配套耕整地机械的目标市场。

3. 农机农艺得到同步发展。

从耕整地机械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耕整地机械制造水平、制造材料和制造工艺稳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可靠性逐步加强。一是成套加工中心、自动焊接、柔性加工线等新的制造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快速提升机具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MTBF水平不断提升;加强质量管控,全面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稳步提升。材料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具有防腐蚀、耐磨、耐疲劳、柔韧弹性、附着力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和轻量化技术在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是以设计、控制、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农机企业逐步应用,达到了系统集成性和开放性要求。三是耕整地机具制造企业围绕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区域种植农艺等需求,把握惠农机遇,优化研发制造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拓展产品谱系,推进产业转型。

二、我国耕整地机械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我国耕整地产业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出,自我对标产业平台、产品品质取得了显著成绩;横向比较在整体技术品质、可靠性方面与跨国公司产品仍有差距,在创新能力、技术突破、机组协同方面需要协同推进、整体提升。

1. 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农机具企业习惯依赖于引进、消化和吸收的传统路径,缺乏自主创新的具体举措。一是创新手段和能力不足,是制约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农机具企业普遍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创新绩效考核不符合科研工作规律。产业链高端缺乏对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和掌控,尤其是缺乏材料加工工艺、性能表征与评价、理化测试技术研究,造成传统产业升级缓慢,新型产业发展困难。二是产业整合意识薄弱。企业注重自我滚动的封闭式发展,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跟进式发展;缺乏依靠外部开放式的实施路径和手段,没有通过战略联盟、兼并重组等手段,推动双向资源和能力的互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目标。三是发展定位不清晰。多数耕整地农机具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人才和实物研发资源,没有在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数量和效益之间精准定位,企业难以进行创新性系统布局。

2. 产品技术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小型、低端产品仍占据较大的市场空间,大中型的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比率不到40%。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不重视前瞻性投入和研究,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产品功能缺少复合功能,部分农机具企业缺乏整合技术的平台,单一功能产品较多。产品性能不适合经营需求,部分企业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材料,产品在作业中经常出现产品结构性、区域性及惯性故障,产品设计、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改进做不到闭环推进、线性提升;缺乏新材料、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控技术等高效利用,产品升级步伐缓慢。

3. 机组协同仍需推进。

我国耕整地企业多是农机具单一、区域性制造企业,缺乏与主机同步设计、优化的实践,难以与主机做到同步发展,跟不上主机发展的步伐;耕整地机械制造多是满足区域性产品,受区域农艺和耕作方式的限制,无法达到全国销售、多区域销售的用户使用需求。同时,主机与农机具企业存在各自为主、产品存在配套效率不完美等现象。耕整地机械产品在做大做强方面缺乏与主机研发能力、制造资源和配套设施的资源共享、高效利用;做精做专方面需要满足区域用户耕作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差异化、产品经营性的综合能力。

黑龙江玉米耕整地技术经济评价 篇5

黑龙江是东北玉米种植的主要区域, 近年来, 随着玉米用于饲料消费的数量持续增加, 玉米种植效益连年提高, 明显优于大豆、水稻、棉花等作物, 导致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截止到2012年, 黑龙江种植玉米面积已增至536. 04万hm2。玉米生产过程是复杂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1]与释放玉米生产中的潜能, 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合理组装[2]、有机运用, 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的生产目标, 增加农民的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生产及各种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中,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出增长中具有重要贡献, 因此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1,3 - 4]。玉米耕整地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第一个阶段,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根据调查, 进行机械化作业的机组比较多, 机型也不统一[5]。为满足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的趋势, 采用技术经济原理, 对目前黑龙江玉米耕整地部分机型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为黑龙江农村地区合理选择玉米耕整地机型提供科学参考。

1玉米耕整地机组作业评价机制

玉米耕整地作业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玉米种植的质量, 采用合理的耕整地机组是保证耕整地作业质量的关键。由于黑龙江幅员辽阔, 各地的土壤耕作状况复杂, 部分地区还在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进行耕作, 采用机械化进行耕作的地区也因为农户的地块复杂多样, 使用的耕整地作业机组型号也不统一。为保证玉米耕地、整地的质量符合玉米生产的农艺要求,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在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条件下, 利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手段, 使种植业全面实现机械化, 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的收入[6]; 同时, 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 确定适合本地区的最佳的耕整地机组类型, 确保耕作机组的统一。其详细过程如图1所示。

2玉米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评价方案确定

2. 1确定备选评价方案集

玉米秸秆收割或还田后, 玉米的根部尚留在土壤中, 对土壤后续耕作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耕整地成为玉米收获后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按照农艺要求, 玉米收获后, 应对玉米秸秆收割或还田后的土壤分别进行根茬破碎、机械深耕深埋并配合化肥深施、 机械整平土地等项作业。由于各地耕作情况不同, 完成上述土壤耕作的机组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确定备选方案集时, 主要考虑玉米种植面积及耕整地机组种类最大化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对黑龙江宁安市玉米耕整地机组进行了调研, 确定备选方案集如表1所示。

2. 2确定评价方案集

根据宁安市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拥有耕作机组的数量及农民具有土地规模的大小, 确定4种类型的拖拉机和农业耕作机械作为待评价方案集, 如表2所示。

3玉米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3. 1建立玉米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为更好地客观评价各方案中机组的技术经济性能指标, 综合评价玉米耕整地机组的应用效果, 依据玉米耕整地生产的农业技术要求、农业机组运用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相关知识[7,8], 设计出玉米耕整地方案评价指标系统[5], 如图2所示。

3. 2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具体计算方法

玉米耕整地机组的评价指标包括4个技术指标和3个经济指标, 指标中涉及到的计算参数有些是通过实际测量获得, 有些是通过文献计算得到。

3. 2. 1适应性

农业机器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农业作物和土壤, 选择的作业机组不仅要适应当地的地形特征、田块大小、土壤种类、道路条件和气象特点等自然条件, 还要适应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农业生产规模等农业生产条件。目前, 玉米耕整地所使用的拖拉机和耕作机械种类繁多, 拖拉机和耕作机械的性能存在很大差别。为了评价拖拉机和耕作机械的地块适应性的好坏, 必须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由于机组的适应性无法定量计算, 这里采用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农机专家打分 ( 100分) 的方法来评价机组的作业地块的适应性。

3. 2. 2生产能力

机组的生产能力用技术生产率指标表示, 它是农机经营者关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际生产中, 机组的速度和幅宽是经常变化的, 而且在工作时间T内, 也只有部分工作时间是纯工作时间Tp。因此, 计算机组的生产率必须考虑具体工作条件。若设机组在Tp工作时间下的平均工作幅宽为Bp, 平均工作速度为Vp, 时间利用率为 ζ, 则机组技术生产率Z2 ( m2/ h) 计算公式为

3. 2. 3土壤压实程度

近年来, 随着农作物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土壤专家和广大农户开始关注作业机组对土壤的压实问题。机组在地面上行走时, 会导致土壤失去其内部的空隙, 造成土壤减少储存空气和水的空间, 使土壤变得无法吸收雨水, 从而造成地表溢流和土壤侵蚀, 影响作物的生长及产量。衡量机组对土壤压实程度, 主要考虑动力机对土壤的压实作用。本文采用拖拉机土壤压实率和耕作机械的接地比压的综合计算值来评价拖拉机和耕作机械对土壤压实破坏的程度[5]。

拖拉机土壤压实率是拖拉机行走装置对土壤的压实面积占总作业面积的百分比。设机组平均工作幅宽为Wp, 机组动力机单轮胎 ( 履带) 接地宽为W, 地块长为R, 地块宽为P, 地头宽为E, 土壤压实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 Z31为土壤压实率 ( % ) 。

土壤压实率不能反映动力机械对土壤的压实强度, 只能反映拖拉机对土壤的压实破坏面积的大小。 为此, 选择拖拉机和耕作机械作业时拖拉机的接地比压来表示拖拉机对土壤压实破坏强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Z32为拖拉机接地比压 ( kg·m- 2) , M为耕作机械作业质量 ( kg) , N为动力机械行走装置接地面积 ( m2) 。

拖拉机接地比压和拖拉机土壤压实率从不同侧面反映机组作业时对土壤的压实情况, 本文采用式 ( 3) 综合评价二者对土壤的综合压实程度, 即

3. 2. 4作业质量

农业机械作为生产工具, 主要任务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而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是提高产量的基础。农业机械在地块进行作业时, 有时会残留一部分耕地面积未耕作, 且有时占有的比例很大, 这是在耕地上形成最低的产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而影响整个地块的均衡增产。因此, 应该尽可能地缩小此残留面积。本文采用作业面积完整率对机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设地块的面积为A, 耕作残留面积为 ΔA, 则

其中, Z4为作业面积完整率 ( % ) 。

3. 2. 5最大赢利值

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国家的惠农政策的出台, 农村出现了大批的农机专业户, 他们除了耕作自己的土地之外, 还为其他农户提供有偿代耕服务, 期望季节性达到年最大饱和工作量, 使机组具有年最大赢利值。由于大型机组技术生产率高, 适于大地块耕作, 在土地面积较大的地区 ( 如黑龙江农垦地区) , 拥有量比较大, 农机专业户的年最大赢利值比小型机组大。在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土地面积比较小, 小型机组拥有量比较多, 年最大赢利值相对大型机组比较小。因此, 年最大盈利值是农机经营者非常关心的重要指标之一。

3. 3玉米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机组各方案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值如表3所示。因为对玉米耕整地技术经济分析涉及技术和经济上的指标很多, 各个指标的单位也不统一。为了能够对耕整地机组全面、客观地评价, 必须把技术和经济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评价。但由于指标比较多、单位不统一, 无法把每个机组的各项指标简单地相加进行比较, 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 使各个指标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求和进行评价。本文采用无量纲化处理方法。由于机组的适应性、生产能力、作业质量和最大赢利值等指标大, 机组技术经济性能好, 用式 ( 6) 来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土壤压实程度、成本分析和盈亏平衡点越小越好, 用式 ( 7) 无量纲化处理。由于技术总指标和经济总指标以及各个分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时的作用大小不同, 因此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及权重如表4所示。玉米耕整地综合评价值利用式 ( 8) [5]求得, 并对求得值进行排序得出最优方案, 则有

式中Cij—第i方案第j个指标量化处理值;

Yij—第i方案第j个指标计算值;

Yjmax—各方案第j个指标最大值;

Yjmin—各方案第j个指标最小值;

Si—各方案综合评价值;

εa—技术指标总权重;

εb—经济指标总权重;

εaj—总技术指标中j指标权重;

εbj—总经济指标中j指标权重。

由表4可知, 采用大型拖拉机和旋耕机组合的机组 ( 第4方案) 在技术经济分析中, 明显优于其他机组, 主要是由于利用该方案一次作业就能够满足玉米耕整地农艺的要求; 而其他3种方案除了1台拖拉机外, 要配合两种作业机械, 才能满足玉米耕整地的农艺技术要求, 造成作业成本高, 技术生产率明显低于第4方案。第4方案的拖拉机是东方红904, 该机采用液压转向机构, 机动灵活, 挡位多, 能够适合复杂条件下的工作, 适应性强, 在广大农村地区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应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该机组的保有量。第3方案的机组, 虽然适应性和盈亏平衡点较低, 但其土壤压实程度最小, 作业质量最高, 在春涝多雨的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一定的竞争力, 具有一定的保有量。第1方案的机组, 虽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不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由于是小型机组, 价格低, 对于小地块适应能力非常强, 对于土地面积比较小的农户, 占有绝对优势, 在广大农村地区, 此类农机具占有量非常大, 但此类农机年盈利能力有限, 土壤压实程度较大, 技术生产率较低, 因此排在后边。从长远来看, 此类机组的占有量应逐渐减少, 以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4结论

1) 根据玉米耕整机械化生产农业技术要求, 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实际, 设计出玉米耕整地各方案评价指标系统、技术经济指标参数的计算方法及机组技术经济性能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及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2) 根据拖拉机接地比压和拖拉机土壤压实率两个指标所反映行走装置对土壤的作用情况, 对原有文献中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 改进后的计算方法能更好地将动力机接地比压和动力机土壤压实率有机地结合起来, 客观反映机组作业对土壤压实情况。

3)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 方案4的机组技术经济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方案,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应该大力加以发展; 方案2机组的技术经济性能最差, 随着农业技术水平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该机组的保有量应逐渐减少。

摘要:玉米耕整地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黑龙江省玉米种植特点, 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进行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关键。为此, 结合玉米生产的技术要求, 确定了玉米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计算对玉米耕整地机组进行评价分析, 确定出合适的耕整地机组配备方案, 为相应地区选择合适的玉米耕整地机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玉米耕整地,机械化,机组,技术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乔金友, 周修理, 戴有忠, 等.技术组装在大豆机械化生产中运用效果的评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36 (1) :50-52.

[2]乔金友, 陈立, 于寿馨, 等.“高垄平台”大豆机械化生产经济效益分析[J].农机化研究, 2002 (5) :49-50.

[3]董晓威, 汪春, 乔金友, 等.黑龙江省水田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分析[J].农机化研究, 2011, 33 (9) :57-60.

[4]王福林.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贡献的一种测算方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5 (1) :58-60.

[5]乔金友, 王福林, 丛昕, 等.水田耕地机组技术经济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8 (1) :78-81.

[6]王福林, 索瑞霞, 章磷, 等.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9) :181-184.

[7]雷仲敏.技术经济分析评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联合耕整地 篇6

关键词:水田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评价

0 引言

水稻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欲使其生产潜能释放与充分发挥,必须依靠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的生产目标。在多学科技术综合运用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合理选配农业机械进行作业不仅能够保证作业质量,提高生产率,而且还能减少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以水田耕整地机组为突破口,以黑龙江省绥棱县水田耕整地机组为例,通过对这些机组的技术性、经济性等进行调查、测定与分析,确定出更为优化的机组运用方案,使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为黑龙江省水稻的丰产、增收做出贡献[1]。

1 耕整地机组的机制

为实现提高水田耕整地的作业质量,增加水稻产量,必须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确定最佳的耕整地机组类型,其详细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目标下,从备选方案集中,选择确定评价方案集。由于农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影响因素繁多复杂,因而除采用具体指标对各方案评价外,还要到实际生产中检验,经多次反馈才能最终确定优化方案。

2 水田耕整地机组的评价

2.1 确定备选评价方案

据调查绥棱县主要有如下几种水田耕整地机组,详见表1。

2.2 确定评价方案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土地经营规模,目前各机组的保有台数、工作性能及其技术装备水平,并且本着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为目标的原则,确定了4种评价方案,如表2所示。

2.3 方案评估

为便于比较各方案中机组的运用效果,设定了如下指标体系[2](如图2所示),来评估不同方案的运用效果,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

数据来源于于海明本科毕业论文《黑龙江省水田耕整地技术经济分析》。

由于从表3的计算结果只能对方案目标实现程度定量分析,无法进行多方案比较。因此,采用综合评价值Bk作为各方案比较的依据,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具体计算方法为

Bk=i=17j=1ncicijbkij (1)

bkij=minkzkijzkij (2)

bkij=zkijmaxkzkij (3)

式中 Bk—第k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bkij—第k方案中i类指标的第j类指标评价系数;

Ci—第i类指标的权重,i=17Ci=1;

Cij—第i类指标中第j个具体指标的权重j=1nCij=1(n=2或5);

Zkij—第k方案中i类指标的第j类指标值,k=1,2,3,4。

由于机组的生产率、作业面积完整率和最大盈利值3个指标的值越大越好。因而计算bk2,bk4,bk7时采用式(3),其它指标计算采用式(2)。

表中权重Ci,Cij依各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大小而选取。

2.4 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方案3作业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盈额小,主要是由于用四铧犁机组耕整地后,作业质量不能满足水稻生产农艺上的要求,还要加上一道耙地工序。而方案4在仿形性、土壤压实程度、生产率和最大盈利值等评价指标值都大于其它方案。说明该机组能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比较好的环境条件,可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3]。同时,由表4可知,第4方案的综合评价值最大,说明该方案不但技术含量高、机组运用效果明显,而且依据生产目标可取得最优的综合效果。第1、第2方案的综合评价值虽然介于第3、第4方案之间,但由于其是小型机组,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机动灵活等特点,适合于在小规模地块中应用,所以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两种机组应用仍很广泛。

3 结论

1)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配备机组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农业生产目标的关键,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技术应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2)根据研究结果,第4方案机组不但技术含量高、运用效果明显,而且还能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比较好的环境条件,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绥棱县应加以推广;第3方案机组的综合评价值最低,在今后应逐步加以淘汰[4]。

3)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评价小麦、大豆、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的机械化生产。

参考文献

[1]乔金友,周修理,戴有忠,等.技术组装在大豆机械化生产中运用效果的评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7(1):50-52.

[2]乔金友,王福林,丛昕,等.水田耕地机组技术经济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1):78-81.

[3]乔金友,颜亮.黑龙江省农村机械化整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2(1):37-38.

联合耕整地 篇7

一、结构特点

该机采用整机联合, 部件总成独立, 单机系列配套的设计方案, 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作业。该机主要由牵引机架、圆盘耙机架、深松机架、合墒架、支承轮组件和圆盘部件、浅松部件、深松部件、合墒部件、镇压部件及液压调整、液压起落等系统组成。具有联合作业, 自成系列, 通用性强, 配套范围广等特点, 比较适合黑龙江垦区使用, 深受广大农垦有机户的欢迎。

二、性能特点

1. 土壤耕作技术先进

该机一次作业可形成作物生长的三种耕层结构, 即表层 (10 cm) 土壤细碎紧实, 有利于保墒和提高播种质量;中层 (10~25 cm) 土壤全面松碎, 利于作物根系发育, 促进作物生长;底层 (25~35 cm) 土壤形成虚实的耕层结构, 增强了土壤通透性, 疏松通气, 提高了蓄水能力, 抗旱防涝。该机具有多种功能于一体, 一次完成多项作业, 有效地改善耕层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2. 工艺程序科学合理

该机第一道工序采用双列圆盘耙灭茬碎土, 切断秸秆, 减少了深松阻力, 并防止拖堆堵塞, 确保作业质量。第二道工序采用双翼浅松部件, 松碎耕层土壤, 并切断根生类杂草, 减轻草害。第三道工序采用深松部件, 打破犁底层, 加深了耕作层, 熟化深层土壤。第四道工序采用圆盘合墒部件, 整平切碎松后地表, 防止松后散墒。第五道工序采用笼式镇压碎土部件, 压实表层土壤, 利于保墒。

3. 土壤条件适应性强

该机采用整机联合、部件总成独立的设计方案, 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和农艺要求进行整机耕深调节和各部件耕深单独调节, 比较适合白浆土和黑土作业。

4. 采用液压耕深调节控制机构

调节使用方便, 生产率高, 安全可靠, 运输方便。

5. 复式作业节本增效

旧式铧式犁作业次数多, 作业量低下而集中, 耗能多、成本高, 还常常贻误农时, 甚至湿耕强耙, 粗播, 影响整地质量和出苗保苗, 达不到田间作业质量要求。而联合整地耕作耙地、深松、碎土、压实一次完成, 且作业耕幅宽, 提高了作业效率。与传统的翻、耙、压分段作业相比, 具有减少作业次数、减轻土壤压实、利于蓄水保墒、抗旱防涝、节本增效等特点。

三、具体改装方法

原复式少耕整地机性能和结构都比较好, 但我们在实际作业中, 发现第五道工序笼式镇压碎土部分是由两个碎土滚组成。在使用过程中, 遇到土壤潮湿或降雨后, 联合整地机碎土性能较差, 作业时两个碎土滚将成为一个糖葫芦, 起不到碎土作用, 加大机车阻力, 影响了作业质量, 作业效果不理想, 为了不影响作业只好将碎土滚卸掉。

我们根据此现象, 及时对碎土机构进行了技术改装, 将原佳木斯北方机械厂生产的PY-3.4型轻耙安装在原耙架上, 碎土效果非常好, 减少了阻力。具体改装方法如下:

1.将原复式少耕整地机两组碎土滚卸掉。

2.利用原北方机械厂生产的PY-3.4型轻耙安装在原耙架上, 主梁连接钢板分别用80 mm×80 mm U型卡子固定在原碎土滚主梁上, 圆盘耙方轴固定在原碎土滚两侧支板上, 两侧固定支板长度530 mm。

3.用200 mm×50 mm钢板将前侧用U型卡子固定在原碎土滚主梁上, 后侧焊接在PY-3.4型轻耙耙架上, 原碎土滚主梁与耙架连接板间距为530 mm, 每组11片耙片, 两组耙片方向一致, 耙片总长度为1700 mm。

联合耕整地 篇8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机装备总动力不断提高, 燃油的消耗量也不断加大。我国农业生产耗油普遍偏高, 国内柴油机耗油量比国外平均高出30%左右。2008年, 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5.85%, 而农业生产燃油消耗达到3401.23万t, 其中农田作业消耗1034.04万t, 而在农田作业中用于耕整地作业的油耗又占了大部分。南方双季稻区是我国重要产粮区,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40%左右。由于南方稻区丘陵山区居多, 地块小而分散, 田间地头转弯较多, 机具作业效率低, 已成为高油耗粮食产区之一。研究南方双季稻区耕整地机械的油耗状况, 并对其进行机具配备优化, 对减少我国燃油消耗、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发展节能型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南方双季稻区自然条件及种植制度

(一) 地形及土壤状况

南方双季稻区是指以双季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区, 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6个省 (区) , 又细分成长江流域和华南双季稻区。水稻面积占了各省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5%以上, 其中早晚稻面积占了水稻总面积的75%以上, 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双季稻区的地形一般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盆地交错分布。由于地形地貌限制和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 每家每户耕地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而且还不集中。土壤类型一般以红壤、黄壤及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的水稻土为主, 这类土壤一般粘性较大、易板结、较贫瘠, 耕整地环节功率消耗较大。

以广西为例, 广西陆地面积为23.75万k m2, 耕地约有421.42万hm2, 人均0.084hm2, 而用于种植双季稻的水田只有154.03万hm2 (保水田为108.47万hm2) , 广西耕地的地区性分布差异较大, 70%耕地分布在桂东、桂东南的平原、山地及丘陵区中, 并以水田为主;而桂西及桂西北山区, 尤其是岩溶山区, 耕地则零星分布于山间谷中, 且多以旱地为主。

(二) 种植制度

双季稻加冬种是南方双季稻区最主要的种植方法。种植品种籼稻占多数, 早稻品种多是籼稻, 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 连作晚稻以粳稻为主。稻田复种轮作方式多样, 有以双季稻与冬作物夏种的一年三熟制, 有休闲田种植双季稻。

三、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模式

水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是指使用水田耕整机、微耕机、机耕船作业, 或采取与各类拖拉机等动力机械配套的旋耕机、水田驱动耙、铧式犁等作业机械来完成插秧前的耕、耙、耖 (平地) 等工序。南方双季稻区耕整地环节一般都是放水泡田1~2天, 让地表残茬和表层土壤处于松软状态, 再使用耕整地机械进行作业。一般水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模式有下列几种:

(一) 20马力以下 (含8、10、12、15、18、20马力的不同系列) 手扶拖拉机带水田犁、水田耙、旋耕机 (滚田轮) 的乘座式作业模式;

(二) 25~40马力拖拉机带水田犁、水田耙、旋耕机作业模式;

(三) 40~70马力拖拉机带旋耕机作业模式;

(四) 使用耕整机配犁、耙、耖作业 (步耕操作) ;

(五) 使用微耕机、水田耕整机直接旋耕作业 (步耕操作) 。

四、耕整地机械及油耗情况分析

(一) 双季稻区在耕整地环节油耗状况

从双季稻区耕整地与收获环节分析油耗的状况, 耕作机械耗柴油量占各省 (区) 的实际耗柴油的比重是非常高的, 福建为55.5%, 江西为44.3%, 湖南为45.2%, 广东为63.2%, 广西为73.3%, 海南为71.0%, 如表1所示。减少耕整作业环节的油耗, 对于减少整个水稻生产机械化中的油耗意义重大。

数据来源: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2008.

(二) 典型耕整地机械及其油耗状况

耕整机械化技术在水稻生产机械化中运用得最早也是使用得最广泛的技术, 目前在南方双季稻区, 由于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各具特点的水稻种植耕作制度及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就机械化技术而言, 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可分为机械化耕地技术和机械化整地技术。前者通过机械手段让土层翻转, 将表层土壤连同地表杂草、残茬、虫卵、草籽、绿肥等一起埋到下层, 起到松碎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消灭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常用的机具有:铧式犁、圆盘犁、耕耙犁等以犁为代表的耕地机械。后者是对耕地土壤作进一步的加工, 使表层土壤细碎疏松, 地表平整, 为秧苗移栽作准备。常用的机具有圆盘耙、钉具耙、水田驱动耙等。以上两种机械化技术常常又通过某种作业方式、作业机具实现复合而获得统一。

事实上, 由于水田土壤含水率高, 土壤抗剪抗压强度低, 切土部件与土壤之间存在润滑水膜, 而水稻生长需要的耕作层深度不超过20cm, 所以使用拖拉机 (含手扶拖拉机) 配套旋耕机 (刀) 、微耕机、耕作机配套旋耕机 (刀) 、滚田轮进行旋耕作业即可完成在水田中的水旋、埋茬、起浆、平整4项作业。

从广西农机鉴定站对南方双季稻区耕整地机械的试验数据表2中可看出, 使用21、31、41耕整机带犁耙作业油耗为20.31~23.8L/hm 2, 而微耕机一般为15.0~18.5L/hm2, 手扶拖拉机配旋耕机为12.4~15.5L/hm2, 中拖配旋耕机12.0~15.6L/hm2, 如果用中拖配旋耕机方式、手扶拖拉机配旋耕机方式、微耕机方式代替21、31、41耕整机带犁耙作业方式, 大约分别可以节油8.25L/hm2、8.1L/hm2、5.3L/hm2。原因就在于21、31、41耕整机带犁、耙作业是多工序作业, 而其它方式则是通过旋耕作业即可完成在水田中的水旋、埋茬、起浆、平整4项作业, 所以省油。

广西、湖南等6省 (区) 的耕整机数量达132.63万台, 占耕作机械 (带动力) 总数244.87万台的54.2%。配套犁耙数量总量达222.36万台, 表明使用耕整机进行犁、耙作业进行耕整地的作业模式还是有相当大的比例的。上述试验数据表明, 用微耕机、手扶拖拉机配旋耕机、中拖配旋耕机方式替耕整机配犁耙作业, 能达到较好的省油效果 (必须用犁耕的除外) , 是一项值得在南方稻区推广的机械化耕整模式。

五、机具选择原则及配置优化

(一) 机具选择原则

1.效益原则。效益主要包括机具给投资主体和接受机械化作业服务的用户所带来的效益两方面, 其中接受机械化服务的用户效益最为重要。用得起, 有效益, 是农户接受和采用机械化作业的基本原则。具体掌握标准是机械化服务的价格要低于使用农业劳动力的价格。

2.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地形、地块等自然条件及种植制度、品种体系、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来选择经济适用的机具和机械化技术。

3.比较原则。包括比较所选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参数, 分析性能好与差、是否有推广证、产品生产企业的年生产数量是否达到一定的规模、生产实践中用得较好、质量调查中可靠性强的机型。

4.市场需求原则。在选用机械化模式时, 要预测本地区和跨区作业地区农户对机械化机耕需求量 (作业面积) 以及摸清本地区和跨区作业地区现有机具的情况, 减少盲目性, 提高投资效益。

(二) 机具配置方案

综上所述, 选择耕整地机械应综合考虑水田泥脚深度、田块大小形状, 土壤性能、土壤比阻、作业总量、使用者购买能力等因素, 选择经济适用的机械化技术装备。一般情况下25~40马力中拖及配套作业机具适用于田块2亩以上, 泥脚深度小于25cm的连片种植地区;使用10马力以上手扶拖拉机适用于田块在1亩以上, 泥脚深度小于20cm的平原、丘陵山区作业;小型耕整机、微耕机等适合于1亩左右, 泥脚深度小于20cm的丘陵山地区作业;机耕船适用于泥脚深度大于30cm, 田块大于2亩以上的平原、滨湖地区作业。

上一篇:投资协定下一篇:五防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