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台技术

2024-11-26

云平台技术(共12篇)

云平台技术 篇1

“云计算”是信息产业发展新一轮的引擎, 带动了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 它的发展和普及将为IT的应用模式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广电来说, 云计算不仅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管理中心, 而且实现了对多种业务资源、用户资源、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 并采用全新的服务模式为相关业务部门及合作伙伴提供灵活高效的云服务, 提高了管理效率, 带来了降低能耗、节省机房空间等综合效益。但是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从平台统一、计算、数据、资源集成等角度看, 都还有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1 广电云计算的优势及难点

1.1 广电云计算的优势

(1) 提高资源利用率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IT平台,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实现硬件资源的大幅整合, 将大量减少物理服务器购买数量、减少服务器能耗成本, 同时, 可以提高各部门信息系统部署速度, 使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

(2) 降低空间和运维成本

云计算通过对硬件资源的整合, 在承载的业务量相当的情况下, 将硬件资源的空间需求大幅度降低, 减少对机房空间的压力。同时, 虚拟化的自动部署功能, 可实现新业务的快速测试、上线, 降低运维管理成本的压力。

(3) 统一资源管理

虚拟化技术可实现系统资源随访问量而动态扩展和智能管理迁移, 物理服务器的宕机不会导致业务的中断。重要系统通过物理机与虚拟机结合的方式, 将实现业务的更高可用性与持续性, 最终确保信息化服务质量的高可用。

(4) 逐渐实现数据管理大集中

虚拟化的使用可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实现广电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集中部署与统一管理, 从而最终实现数据大集中的目标。

(5) 绿色节能环保

云计算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 可大幅提高应用服务器、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避免硬件设备重复建设, 利用率低下的情况, 大大降低了硬件设备用电、空调以及管理人力等运行成本, 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要求。

1.2 广电云计算的难点

(1) 业务需求弹性敏捷

基于广电业务特性, 需要广电云平台具备弹性 (快速的扩展性) 、敏捷 (高效的部署新业务) 的能力, 来支撑时事热点、突发事件等情况下造成的业务量的突然增加和起伏, 高效快捷响应新兴业务的开展。

(2) 高效部署、统一管理和运维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广大电视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服务模式, 各种新兴业务不断推出以满足用户需求, 这些业务之中关联性越来越强。为了满足高速发展的新兴业务应用需求, 对广电云的需求规模日益庞大, 给云平台的高效部署、统一管理和运维带来挑战。

(3) 延伸到互联网的业务, 所带来的整体安全挑战

作为党和政府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安全播出保障一直是整个广电行业都需要担当的社会职责。因此在云计算应用基础上需要确保广电云平台的可管可控。除了遵循云计算行业通用的安全管控原则之外, 广电行业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控标准。

2 建设技术选型分析

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性, 为保证技术方案选择的合理性, 在选型阶段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 梳理项目建设目标, 包括虚拟化、桌面云、容灾备份、传输、网络等, 对于能够量化的目标尽量量化。

(2) 结合项目需求, 确定项目建设范围以及对云平台的能力要求。

(3) 根据项目建设范围及平台能力要求, 选定技术流派。

下面针对服务器选型、虚拟化技术、云平台管理实现方式进行技术分析。

2.1 服务器选型分析

针对广电行业大量采购的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和机柜式服务器, 从计算密度、空间、性能、能耗、可扩展性、运营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具体比较内容如表1所示。

2.2 虚拟化技术分析

2.2.1 虚拟化技术说明

虚拟化技术可以分为闭源、KVM、Xen等3种类型。闭源的厂商主要是VMware、微软, 虽然产品是闭源, 但生态链上还是持开放态度, 并且有广泛的合作;Xen和KVM是开源平台, 支持厂商众多, 如基于Xen的有Citrix Xenserver、华为Fusion S-phere、Oracle VM, 基于KVM的有Redhat KVM、H3C等。

2.2.2 三种虚拟化技术对比

三种技术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Xen虚拟化技术商用成熟度高, 华为的Fusion Sphere、Citrix的Xen Server、Oracle的VM、Amazon的EC2等解决方案具有非常广泛的商用验证, 与第三方管理平台和底层硬件等都有很好的对接, 自身公司的专家资源丰富, 这些是KVM现阶段无法追平的差距。当前阶段Xen平台在功能成熟度和性能上较KVM有一定的优势。

KVM虚拟化技术存在架构优势, 未来商用性能提升空间较大, 且KVM与Linux通用程度高, 可降低虚拟化厂商的维护成本,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生态链, 而且社区活跃度较高, 推断KVM未来受关注的程度会不断增长。未来两年 (或许1~3年) 后, 若KVM保持现有势头追赶, 可在商用成熟度和功能完整性上与Xen不相上下, 并在性能上逐步领先Xen, 未来将是双平台共存的状态发展。

VMware和微软已经有广泛的用户群, 这部分被绑定的用户不得不继续采购其虚拟化软件, 但同时, 随着OPENSTACK的不断成熟与推广, 用户在虚拟化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使用OPENSTACK实现对VMware虚拟化和其他厂商虚拟化的共同管理。

2.3 云平台管理实现方式分析

OPENSTACK主要是云管理框架, 是一种开放的架构, 可对不同厂商的虚拟化进行统一的管理, 厂商可根据这种架构进行完善, 推出自己的OPEN-STACK发行版。越来越多的厂商投入其怀抱, 包括VMware。虚拟化向云过渡是大势所趋, OPENSTACK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OPENSTACK、Cloudstack等开源云管理外, 业界主流虚拟化厂商都有自己私有的云管理系统。

OPENSTACK架构是先进的, 但其离成熟还很远, 目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OPENSTACK在集成性、扩展性和稳定性上还远远不足, 不同的组件有不同数据库, 升级非常麻烦。

(2) OPENSTACK缺乏完整性, 成熟的云平台应有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Dev Ops、监控等多种云产品, 而OPENSTACK主要提供前三种。

(3) OPENSTACK难以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保障。

(4) OPENSTACK缺乏通用的基础版本, 开源社区的特性迟迟无法稳定且版本差距大, 导致用户很难选择到底哪个版本更好。

如果用户不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 建议采用非OPENSTACK版本的云管理, 当然, 这些云管理系统提供的北向接口通常也是和OPENSTACK兼容的。

3 小结

云计算具有的按需取用、资源池化、可伸缩性、低成本等优势, 可以帮助广电行业在短时间内建成低成本、管理优化的业务系统和网络, 以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的要求, 积极拓展新兴业态。在建设广电云平台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到广电行业的特殊性, 切合广电实际情况, 选择最适合广电的云平台技术方案。

摘要:广电云可为广播电视台、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等用户提供Iaa S、Paa S层和Saa S层服务, 本文从工程建设实施入手, 从技术和运营角度说明了广电云平台建设技术选型的特点。

关键词:广电云计算,NAS,FC-SAN,IP-SAN,云平台管理

云平台技术 篇2

物业云平台:泰丽森以十五房地产软件开发经验及对物业行业的深度理解,倡导健康生活、真实沟通和高效服务”,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尽享便利生活,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携手广大物业公司共同打造,以社区“居民与家庭”为中心,将信息技术与社区消费、社区服务和社区文体教育相融合的云服务平台。

物业云平台由物业通、指尖生活、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构成。物业通:设计原则“简单易用、安全可靠、主动服务、共享共荣”,物业通以我们快速开发平台为基础,零代码开发,模块化设计,以流程为驱动,可以满足物业公司的信息化应用。我公司提供云计算中心(一个平台多种资源整合),帮助物业轻松实现信息化,为物业行业向互联网进军提供有力支持,共同挖倔社区这座大金矿。2014年3月物业通正式上线,前1000家入驻物业云平台客户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特享软件免费使用,首年服务器和网络费用免费,第二年合作共赢由第三方支付。

指尖生活:“一站式服务”社区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与社区服务为基础,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的工作效率,合理优化、配置社区资源,为小区业主带来全新的社区服务体验。帮助物业服务创新赢利,加强与业主交流沟通,让业主指尖轻点,尽享物业提供的管家服务、生活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全国社区综合服务(O2F)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为社区住户提供配送到家的便捷商品和本地化服务,以业主衣食住行为核心提供配套的增值服务,构建盈利性的社区服务生活平台。

云平台技术 篇3

关键词:教育云;虚拟化技术;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推广,近几年,国家、各级教育机构、学校和公司对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和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教育资源投入的比例不均衡。在对中小学教育资源投入过程中,往往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总体达到资金投入的80%以上,而软件资源投入相对较少。由于长期投入资金的比例不均衡,甚至存在个别区域资源建设投入总量的不足、是制约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2)教育资源不匹配。满足实际需要的、优质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存在着结构性短缺。现有资源在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存在问题比较突出,也是学校和教师呼吁最多、呼声最高的问题。此外,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适合信息技术环境特点、适应德育教育、素质教育需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较为匮乏;[1](3)共享的教育资源技术标准不统一。各地区教育机构和众多软件资源企业在制作教育教学资源过程中,由于教材版本、教育资源的使用对象、教学方式和理念的不同,因而使用不同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各自为战,自成体系的教学资源库平台。所有这些导致了网络本身共享互联的功能与优势在校级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平台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目前检索使用不便、资源难以交换共享的现状。

因此,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并结合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实现以教育教学为主体,构建个性发展的权威性、系统性、科學性、选择性、开放性相结合的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平台,基于此平台使得教学工具的资源库和基于互联与沟通的资源模式极为关键。

1 虚拟化技术

20世纪60年代,在IBM大型机系统中衍生出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70年代逐渐在System 370系列中流行起来。该系统核心是一种叫虚拟机监控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的程序。在物理硬件虚拟出各类运行独立的操作系统软件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实例。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平台虚拟化(Platform Virtualization)、资源虚拟化(Resource Virtualization)、应用程序虚拟化(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2]平台虚拟化技术是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虚拟化。资源虚拟化技术(Resource Virtualization)是对特定系统资源的虚拟化,如内存、网络资源、网络存储等。应用程序虚拟化技术(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是对包括解释技术、仿真、模拟等。通常的虚拟化技术是指平台虚拟化,也称为虚拟机技术。通常是运行控制程序(Control Program,也被称为Virtual Machine Monitor或Hypervisor),隐藏实际工作平台的物理特性,为用户提供抽象的、模拟的计算环境。[2]

目前,基础教育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如各地市区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的第三方参与者,如教育软件开发企业,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内容、技术标准甚至是文件格式往往不统一,从而形成了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局面,导致广大中小学校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同技术标准的教育资源。

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用来进行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应用程序的整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管理灵活性,节省服务器空间和电耗成本。与云计算的结合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硬件、平台、软件)等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它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以提供各种IT服务。[3]

2 虚拟化技术的教育云平台实现方式

教育云平台拟搭建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共同体构筑(教研、科研)、家校共同体构筑、师生共同体构筑、学校管理与评估现代化等一系列操作实施,优化课程内容、转变教与学方式,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IaaS基础云的发展策略。该策略是在IaaS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业务平台的资源共享。主要解决方案是建设统一资源池,通过虚拟化软件和虚拟化资源管理软件将硬件资源池完全封装。云端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或互联网使用虚拟的资源池,解决传统建设模式周期长、硬件资源利用低、安装维护等技术性和安全性问题。[4]

IaaS基础云业务平台主要是由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及外围接口等部分组成。业务平台采用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建立多个可管理的功能化资源池,以实现网络、计算能力(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等共享。资源池有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三大虚拟模块,在计算资源池中含有,计算资源服务器;存储资源池,包括SAN存储、云存储和虚拟存储网关;在网络资源池中,包括以太网交换设备(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和光纤交换设备。

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包括四个方面。(1)云计算基础设施。建立面向区域教育一体化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2)云计算管理平台。搭建对虚拟机、存储、并发、负载、集群和带宽等弹性计算的云调度管理和性能,用户并发、数据库并发、空间读写能力、安全管理监控平台;(3)云计算操作系统保障信息存储安全;(4)云计算平台应用软件及服务。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开发语言等运行和开发环境及平台。

3 结束语

采用IaaS的服务方式,教育或政府部门可利用现有设备集中购置及部署多台服务器组成“云端”基础设施,将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整合成一个虚拟的网络基础设施资源池。采用计量服务方式提供给云端的中小学校,特别是无购置能力的偏远区域学校或民办学校,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服务。节省了学校基础硬件的经费开销,有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5]

参考文献:

[1]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2]张朝清.云服务见效益[J].中国教育网络,2012(08).

[3]项肖峰,俞朝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运营商合作业务平台实现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2(04).

[4]田冰超.虚拟化技术研究与探索[J].武警学院学报,2010(04).

[5]涂兰敬.云计算知识库:盘点千奇百怪的云名称[J].网络与信息,2012(01).

作者简介:张明慧(1976.03-),女,吉林吉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杨臻(1973.10-),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郑州 450044

云平台技术 篇4

随着中国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速, 全国具备双向交互能力的数字电视用户逐年增多, 加之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用户进一步扩大, 广电和电信运营商面临一个空前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市场。与此同时, 运营商也不得不在运营电视增值业务时, 需要克服平台技术选型、用户需求及消费行为培养、调动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积极性等诸多问题。

1. 电视用户:

伴随着年轻一代用户被电脑、手机、PAD等终端逐渐分流, 用户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样化, 造成电视机的开机率不断降低。同时, 互动电视 (DTV/IPTV) 杀手级应用缺乏、交互体验较差等储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电视用户使用增值业务的积极性。

2. 运营商:

终端性能技术制约, 升级改造资金巨大, 发展互动电视增值业务时面临技术突破、内容引进、资金投入多方的压力。普通机顶盒在硬件性能上无法满足高品质应用对数据计算和展示效果的要求, 业务移植需面对终端种类多样, 技术标准复杂, 升级改造智能终端的资金投入巨大, 覆盖不同终端时增值业务的差异加剧运营难度等问题。

3.CP/SP:

互动电视用户量小、平台封闭, 业务移植技术复杂, 互动电视活跃用户量远低于互联网和手机用户, 却在业务移植的繁杂性上远超过PC、Phone或PAD。终端硬件计算能力低、表示效果差、严重影响了互动电视增值业务的用户体验, 难以打造适合电视用户使用习惯的杀手级应用。

1 视频云计算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

视频云计算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在视频云计算系统中应用程序的处理、显示图像的渲染等在云端完成, 之后将运行结果以音视频流的方式通过网络传送到终端, 终端完成音视频的解码并进行结果呈现。用户的操作指令通过网络传送到云端运行的应用, 应用处理后将响应结果再次以视音频的形式下发, 见图1。

“视频云计算”已逐步被运营商所接受并应用于DTV/IPTV的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 用以解决运营商增值业务发展的八大难题。

问题1:终端性能

面临现状:增值业务的UI/UE严重依赖终端的处理性能和计算能力, 不同类型终端的增值业务难以全面覆盖并统一运营。

解决之道:应用运行在云计算中心, 终端仅需具备网络接入、视频解码和交互处理能力, 可以覆盖标清STB、高清STB、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电视。运营商不必更换已投放的机顶盒, 就可以达到智能终端般的体验效果。保护已有投资, 避免更换终端的繁琐, 提高覆盖用户的数量, 加速增值业务的上线。

问题2:运营维护

面临现状:终端类型种类多, 设备易故障;业务上下线需要在线升级, 受限于网络状况及用户开机时间, 业务更新难以同步。

解决之道:终端免升级和维护。剥离了计算能力的终端只需要处理最基本的视音频播放和用户操作反馈, 甚至完全只由一个芯片来实现, 因而终端变得更加稳定可靠, 用户应用故障减少, 不但可显著提高用户满意度, 运营商也可以做到免维护, 免升级。

问题3:展示效果

面临现状:标清机顶盒、高清机顶盒、智能终端等类型的STB, 由于计算能力的区别导致业务UE展示效果各不相同, 嵌入式STB的展示效果较差。

解决之道:应用展现效果强。视频云计算摆脱终端计算能力的局限, 应用服务器可支持广泛的应用类型, 例如Windows平台上运行丰富的2D/3D游戏, 办公软件等;Linux、Android平台运行智能终端设备上最流行的应用;甚至建立游戏主机应用服务器运行Xbox/PS3的游戏��让用户体验互动电视高品质的视觉盛宴。

问题4:业务上线快

面临现状:不论是标清机顶盒、高清机顶盒, 还是智能终端, 应用的更新和上线大多需要通过网络安装到终端上才可以实现, 受限于用户开机时间、网络状态等原因, 难以做到统一部署和快速到达。

解决之道:应用开发部署快速。由于应用服务器是基于PC架构的, 目前大量的应用开发者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程序可以在视频云计算平台基本无缝运行, 并且基于PC架构开发新应用更加容易。这不仅解决了运营商在不同机顶盒平台进行应用部署的问题, 更能调动内容合作伙伴的积极性。

问题5:系统安全

面临现状:应用程序和内容安装在终端STB上, 难免会被复制、篡改和破解, 即使是Apple的终端产品上的应用服务也难避免此问题, 运营商和服务合作伙伴的利益难以有效保护。

解决之道:版权保护无懈可击。视频云计算对应用的运营安全和版权保护具有完全可控可管的天然优势。由于在终端机顶盒上不安装任何程序或插件, 只是显示应用运行播出的视频结果, 所以用户无法对应用程序进行篡改或复制, 既保护了平台的安全性, 也保护了增值业务的版权。

问题6:能效利用

面临问题:若为开展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增值业务, 能为每个用户配备一台智能终端, 这无形中对原有机顶盒的投资是个巨大浪费, 并且面临投资得不到快速回报的尴尬和有效保障。

解决之道:资源统一有效利用。视频云计算的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提供服务。在用户规模小时, 云计算中心可以只开启部分应用服务器, 在用户规模大时, 可以开启全部的应用服务器。运营商可以按实际并发量来配置云计算资源, 确保云计算中心的计算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问题7:多屏互动

面临问题:运营商在开展增值业务运营和引进时需要考虑各类型机顶盒之间的差异, 更要适配PC、手机、PAD与STB等终端分辨率, 面临分别独立运营的困境, 更难以实现跨终端间的数据同步和服务同步。

解决之道:完美实现多屏互动。视频云计算技术强大的终端适应能力, 可实现用户在不同位置、不同网络、使用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相同的视频云计算中心入口, 实现多屏合一和多屏互动, 让用户随时获得相同的视频云计算在线服务。

问题8:平台开放

面临问题:技术标准不统一、平台封闭, 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的业务移植工作量大, 时间周期长。

解决之道:业务应用移植便利。以视频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运营平台极具开放性, 可以兼容Windows、Linux、Android等平台的应用, 利于程序开发者在自己擅长的平台上专心研究, 挖掘出电视用户的交互和使用需求, 摆脱跨平台开发的困扰。

2 与其他解决方案对比

运营商目前为实现使互动电视终端呈现更丰富应用的运营目的, 普遍热议智能终端的未来发展。为使已投放普通终端可以屏蔽平台间的技术差异也采用了中间件的解决方案, 那么视频云计算技术与这些解决方案相比, 具备哪些显著的优势呢?

视频云计算技术与其他方案的比较如图2所示。发展STB中间件、智能终端的初衷都是运营商看到了现在STB不论从技术平台还是终端计算能力上讲, 都难以适应电视增值业务发展的需要, 而电视用户却被PC、手机或Pad等终端上的丰富应用不断分流。而运营商为让电视炫起来, 不得不面对将终端性能升级的局面, 即要终端“智能化”。

视频云计算是将终端的“智能化”从STB转移到云端服务器, 而覆盖大规模的用户也无需为每个家庭用户都配置计算资源。只需要根据增值业务可能使用的人数计算出最大并发量, 提供可以支撑这个并发量级的云端服务器即可实现对大规模用户的覆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极大节省运营商提升终端性能的投资, 并将已发放的终端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在智能终端上才可以运营的服务。

3 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

视频云计算技术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和鲜明特色普遍被运营商所看好, 以视频云计算技术为核心打造的云时代增值业务运营平台成为互动电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1. 建立多屏互动增值业务运营平台

“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由中心平台管理系统、中心业务管理系统、统一Portal系统、分前端业务管理、应用运行平台、终端控制等模块组成。

2. 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特色

1) 多姿多彩:业务层面多姿多彩, 可为运营商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在不更换和改造原机顶盒的基础上, 提供堪比智能终端和PC才能支持的丰富应用。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支持开放运营, 可兼容多家视频云计算厂商的应用服务器, 促使运营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开放、内容开放、合作开放、硬件开放式的运营模式。

2) 互联互通:技术层面互联互通, 全面支持多屏互动, 跨终端业务运营, 打造统一品牌形象。云计算中心的应用服务统一以视频形式下传, 凡是具备交互能力、视频播放能力和网络通讯能力的终端都可以享受相同内容服务。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资源调度, 允许不同类型终端设备访问相同的应用接入地址, 达到各类型终端跨网络、跨设备的互联互通。

3) 可管可控:除传统增值业务平台所应具备的管控功能以外, 云计算增值业务平台的优势之一体现在对内容和服务的版权保护。由于应用和内容统一部署在云计算中心, 并以视频数据的形式下传给用户使用, 在终端上不安装和存放任何数据, 因此用户无法对内容进行复制或篡改。这一优势不但摆脱对终端设备硬件性能的依赖、保障了运营商网络的安全, 更保护了合作伙伴的内容版权、促进运营商付费服务的良性发展。

4) 全程全网:业务由终端发起, 通过云管理平台和DTV/IPTV网络平台协作后返回终端, 所有服务的内容和交互都在网络上进行。全程全网保障了运营商可以提供按需取用的可计量服务, 同时避免了应用部署到终端被破解后无法计量收费的困扰。全程全网的运营服务模式可以最大化的保障运营商对终端和服务内容的管理与控制, 脱离网络的终端将不具备价值, 从而促进运营商服务地位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3. 开放式系统架构和管理

基于开放式架构, 视频云计算技术支持国内外多家主流云端服务器, 可以使运营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云端服务器的品牌自由组合出自己的系统架构, 并且做到在统一的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上进行管理和维护, 真正做到从内容合作到硬件部署的全开放式架构, 避免运营商在逃离终端垄断后又陷入云端垄断的尴尬。

4. 支持丰富的外接控制设备

平台支持包括:电视遥控器、PC键盘、电脑鼠标、通用及专用游戏手柄、体感设备、智能手机等丰富的外接交互设备, 可以让用户根据不同应用或游戏来享受最佳的交互体验。

5. 增值业务应用场景举例

1) 游戏娱乐:FLASH游戏、3D游戏、体感游戏、Xbox/PS3等。

2) 远程教育:将PC、PAD、智能终端的教育资源移植到DTV/IPTV。

3)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应用可服务于智慧旅游、商家展示等。

4) 商务办公:可在互动电视内提供基于PC的商务办公软件服务。

4 应用案例——南京有线

2011年江苏有线启动研发云媒体电视项目, 其研发的目标就是把“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平面媒体通过电视大屏幕, 融合起来”, 希望通过电视机, 不仅可以看电视, 还能听广播、看报纸、上网等, 并可以引入娱乐游戏、互动教育等更多的增值业务 (图3) 。江苏有线最重要的工作将定位为做好平台, 计费、用户鉴权等支撑性的工作, 在内容方面做好管控, 把业务能力对外开放。

基于以上目标, 江苏有线南京分公司经过多轮论证与测试, 采用了“视频云计算增值业务运营平台”解决方案。

4.1 系统部署

系统可采用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两种方式, 南京有线项目基础架构平台一期采用集中部署模式, 二期根据用户量的增加, 采用分布部署方式。一期建设如图4所示。

系统部署完成后实现对云媒体系统内的前端管理服务器、分前端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网络内部连接;能实现与现有控制网络、推流网信息回传和媒体流的推送, 实现万兆级的媒体流在推流网的推送;同时部署一套控制网络, 控制网络与推流网络互相独立。

4.2 技术要点

1. 低时延视频编解码

从用户发起交互操作到云端响应后将应用运行结果经视频编码下发给终端解码展示, 全部过程要求时延低于100ms才可使用户没有画面延迟感。视博云在服务器端的快速编码, 终端的快速解码等环节与包括芯片、终端、CPU和显卡等厂家的紧密合作达到了技术性的突破, 满足了对低时延编解码的技术要求。

2. 高并发的应用平台

根据云端运行应用程序的区别, 视博云针对2D、3D等应用类型分别推出了多种应用服务器, 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单台应用服务器并发运行应用程序的性能, 从而保证系统在云端服务器的高效利用, 并为系统整体部署节省大量资金投入。

3. 兼容丰富的交互设备

为满足数字电视上运营娱乐游戏、互动教育等增值业务的需要, 终端适配了包括遥控器、鼠标键盘、游戏手柄、智能手机、体感手柄等交互设备, 用户可以方便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交互设备体验视频云计算上的应用服务。

4.3 实施效果

南京有线采用了视频云计算平台之后, 在不改造终端硬件的基础上, 让全部终端具备了智能终端级别的运营能力, 不仅对原有普通机顶盒是一次价值提升, 更可以通过视频云计算技术实现覆盖标清STB、高清STB、智能终端、互联网电视、手机、PC等终端的能力, 为运营增值业务实现全网覆盖、多屏互动、平台开放、统一运营的目标打好基础。

5 结束语

云平台工作计划 篇5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速教育科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有用的建设人才,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曾金水,对学校“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工作总负责。

副组长:彭黎,具体分管“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工作。

分管主任:丁剑,具体组织安排学校“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安排培训、检查、应用和研究等。

成 员:

张兵中(管理员):负责信息技术学科各项管理工作;学科集体备课和教研工作、各种竞赛活动等。

庄林华(管理员):负责学校办公场所的电脑等设备的各项管理

工作。

杨红妹(管理员):负责电子备课室系统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

加快 “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工作推进,优化现代教育手段与学科的整合,坚持建管并重、管用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设备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提高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我校的教育发展。

四、工作内容

1、制订“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完成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管理、应用、检查和竞赛、研究和维护等工作,及时进行总结。

2、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规律,依托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开发、积累一批优秀的网上教育教学资源不少于。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做到上墙,按制度执行管理。

4、做好常规管理,确保摆放有序,卫生整洁,记录准确,资料齐备,账物相符,及时上报。

5、积极进行电脑硬件保养和维护,确保电脑谁是可用。

6、定期进行(每个学期一次)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优秀教学设计的评比工作。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机构职责(见前文 组织机构)

2、注意做好设备的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等工作。(1)办公设备实行专人管理,校园网系统和微机室——贺顺;各办公室电脑等设备——丁剑;确保硬件安全。

(2)加强维护保养

学校管理人员坚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设备出现问题,不得擅自拆机自行处理,必须及时联系教育技术相关单位或上报学校领导小组予以解决,并及时填写设备故障维修登记表。

3、对管理规范,工作扎实有效的优秀管理员和优秀的教师进行一定的表彰奖励。

云平台技术 篇6

摘 要 云计算技术是近期兴起的基础计算平台技术,我国电信业务运营商对云计算有着很大潜力需求,本文在对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信业务运营的云计算平台架构和虚拟化技术规划方案,实践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电信业务运营商 云计算平台架构 虚拟化技术

1 引言

众所周之,云计算技术是近期兴起的基础计算平台技术,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Microsoft、Yahoo和SUN等大公司都是国外云计算的先行者。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电信业务运营商对云计算有着很大潜力需求,因为运营商本身就是一个很巨大的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处理者。每年都有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为客户所准备的服务数据,需要的运算是巨大的,同时希望对这些用户进行深度挖掘,深度营销,需要大量的运算。这种运算如果用云计算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速度[1]。本文在对云计算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电信业务运营的云计算平台架构和虚拟化技术规划方案。

2 云计算在电信业务中的优势分析

目前,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的大型系统大都采用小型机、磁盘阵列,商业数据库,中间件等,其不足之处是高性能、高价格,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可扩展性差,无法适应全业务,低成本运营以及快速多变的互联网业务等新的竞争形式需要。而通过对小型机、磁盘阵列的部分替代可以明显降低运营成本。运营商如果能把电信业的服务透过云计算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则可以丰富全业务运营服务内容,满足客户信息服务资源的需求。即利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软件,将性价比最高的通用PC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组合成为超高性能的云计算平台,终端只要接入网络就能提供无边际的计算能力。

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低成本运营。目前,Google所有的应用均构建于通用而简单的大规模云计算平台,其计算成本是竞争对手的1/100,存储成本为竞争对手的1/30。而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使得计算成本降为原来的1/10,存储成本降为原来的1/3。并且可以利用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后发优势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高性能运营,使得性能与节点数量接近线性关系,即便在节点1/3失效的情况下,性能仍可接受,当节点2/3失效的情况下,系统仍可使用,常用的查询和处理任务一般在2至3秒内可以完成;电信业务运营商采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具有高灵活性,一个平台上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业务系统,可以按照业务需求快速地对系统进行扩容和调整,并可以在线增加节点;电信业务运营商适用于云计算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在互联网应用发面,如搜索引擎、即时消息、电子邮件以及海量存储等;在数据挖掘方面,如精确营销、经营分析、网络流量分析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发现业务/网络内在规律等;在日志存储方面,如CMNET、GPRS用户上网日志等。

3 电信运营云计算平台架构

标准化接口适配层模块提供标准化接口,具备快速开发移植的能力,并且解决安全控制问题。大规模分布式文件系统式云计算的核心模块,也是当前的主流架构。系统管理模块全面支持各项管理功能,可实现电信级统一网管。DSMP(Data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是数据业务的管理核心平台,完成数据业务的业务管理和控制功能。数据业务管理平台主要负责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和SP管理,并对外提供开放接口并为各个业务网关、SP提供代计费功能。该平台还应提供数据业务相关的各种统计、查询功能,例如用户统计、SP及业务统计、计费统计等;BOSS(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属于运营支撑系统,负责业务受理、开销户、计费等;综合网管系统是对硬件设备进行管理的系统。DSMP、BOSS和综合网管系统三个系统构成了支撑域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信令监测系统,可以对GPRS用户上网记录进行存储和挖掘,其成本优势在于仅需原成本的30%投资,其高性能体现在3秒钟便可返回查询结果,并且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发掘网络质量、客户行为的潜在规律。

4 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适用于所有云架构的一种基础性设计技术。在云计算中,它主要指平台虚拟化。普通IT系统常见的突出问题有:设备利用率低,平均利用率仅有20%左右,耗能较为严重,年能耗约为每台5000元,维护成本高。虚拟化允许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其他硬件视为一个资源池,而不是离散系统,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来分配这些资源。采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全寿命成本,设备数量降低约70%,投资降低约60%,能耗降低约50%,设备平均利用率从20%提高到60%;同时,可以大幅简化工程维护操作,系统封装在镜像文件中,可以通过移动和复制这些文件的方式来移动和复制该虚拟机,维护变成简单文件操作,工程、维护时间可减少大约70%。本文提出电信业务运营商虚拟化技术规划方案为:

①.按照系统特点进行分层规划

②.确定各层次的标准化模版

③.在投资、性能、维护运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层次一:采用高性能PC服务器、光纤交换机、磁盘阵列,双机热备、具备高处理能力,可满足高负荷、高稳定性要求;层次二:采用刀片服务器,高密度、低功耗,可进行高密度虚拟机部署,可满足中小型应用系统及大规模虚拟桌面应用;层次三:PC服务器利旧,充分利用资源,用于旧系统整合及构建测试开发环境。

5 结束语

云平台技术 篇7

2009年以来, 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各地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品版权交易体系的构建, 对版权要素市场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但是, 由于多种社会原因, 我国的节目版权管理工作十分滞后, 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不断出现, 节目版权权利关系越来越复杂, 非法盗版行为越来越难控制, 给版权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所以, 建立一个统一的广播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 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整个影视文化产业的节目版权管理水平, 促进文化产业形成良性的竞争秩序。广播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是一个为广播电视媒体专业机构和相应的媒体受众提供节目版权管理和交易服务的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 包括云计算、流媒体技术和CDN技术等, 为机构用户提供云存储、云视频管理, 节目版权管理和交易等云端互联网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用户体验和业务模式。云计算是以一种融合的方式, 通过网络将应用、数据、IT资源等作为标准的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云计算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和服务提供的方法论, 从管理视角, 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管理大量虚拟化资源的方式, 它们可以被自动的汇聚并提供服务, 可以弹性的进行服务的提供和扩展。

通过广播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 各影视机构不需要投入服务器、存储、软件和平台运维人员等资源, 解决了影视机构人力资金不足的问题, 有利于各影视专业机构进行节目内容信息服务和交易的拓展, 有利于各影视专业机构在三网融合下开拓新的商业模式。

1 云计算、云服务和影视节目版权交易

关于云计算,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业界和学术界都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 并且其内涵仍在不断的发展中, 其中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MST) 如此定义:“一种基于使用支付的模式, 通过便携、按需的网络访问资源共享池, 以最少的消费管理成本和服务提供商协作, 获取可配置、可靠、能够快速提供及发布的计算资源, 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等”。Gartner对云计算的定义是:“它是一种计算模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大量可扩展 (和弹性) 的IT相关的能力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多个用户”。笔者认为我们不必太注重云计算的理论概念, 而应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云计算的应用上, 即关注云服务在云计算中的重要价值。

“云”是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池, 通过快速提供虚拟机器或物理机器, 迅速部署和增加工作负载支持冗余、自我恢复且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编程模型, 以使工作负载能够从多种不可避免的硬件软件故障中进行恢复,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这些是“云”提供的重要能力之一, 但“云”不只是计算机资源的集合, 它还提供了管理这些资源的机制。管理涉及供应、变更请求、重新映像、重新平衡工作负载、取消供应和监控。此外, 虚拟化也不是云计算的全部。云计算需要在虚拟化、标准化、自动化和自助服务的基础上, 通过有效的服务管理整合, 为用户带来最终的价值。

目前国内存在大量影视节目生产机构, 由于大部分影视机构规模小, 国内缺少正规统一的节目版权管理和交易市场。影视节目生产机构由于规模小, 没有资金投入建设节目版权交易平台, 但是节目版权交易平台需要投入大量设备、人力、带宽等资源, 影视机构无力承担;影视机构主要面对以下问题: (1) 由于存储、服务器设备、机房、带宽都需要花费大量投入, 对于小影视机构而言比较困难; (2) 平台建设期,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3) 平台建成后, 缺少平台技术运维人员; (4) 小影视机构影响力小, 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没有统一的推广渠道。

针对以上问题, 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等一站式云服务。通过一站式云服务, 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 可以为影视节目生产机构提供节目视频的转码、节目视频存储、节目视频在线观看、节目版权信息发布、节目版权管理、节目版权交易等云服务。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优势, 可以帮助影视机构解决这些问题, 动态向影视机构提供IT应用和基础架构, 可以提供更加快速, 增强的服务提供可以更好的保留购买用户, 帮助影视机构用户加快进入市场的步伐并可以实现市场的快速扩张, 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的云服务系统架构模型, 如图1。

2 云服务平台整体架构

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是一个为广播电视媒体专业机构和相应的媒体受众提供节目媒体服务的云平台。该平台利用最新的云技术, 为机构用户提供节目云存储、节目视频云计算转码、节目视频管理、节目版权管理和节目版权交易等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不断的汇聚人气, 深入的挖掘资源, 进而为机构用户提供版权的再度开发、收视率分析、移动业务等增值的云服务。

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包括节目视频存储中心 (云存储) 、视频转码中心 (云转码) 、视频内容发布中心 (云分发) 、节目版权管理中心 (云管理) 以及节目版权交易中心 (云交易) 。节目视频云存储中心通过虚拟化存储、集群应用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 将平台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整合起来协同工作, 共同向影视机构用户提供视频数据存储。视频云转码中心负责对机构上传节目视频进行分布式转码, 各个转码客户端根据负载请求转码队列获取转码任务。视频及静态文件通过异步方式同步到CDN, 降低中心服务器的压力。视频内容云分发中心利用CDN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节点资源, 将影视机构用户的节目视频内容分发给最终的节目购买者和普通用户。节目版权管理中心和节目版权交易中心向影视机构提供专业的节目版权管理和节目版权交易的云管理服务。影视节目版权交易平台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 云服务平台各模块功能

3.1 节目视频云存储中心

节目视频云存储中心通过虚拟化存储、集群应用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 将平台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整合起来协同工作, 共同向影视机构用户提供视频数据存储。云存储平台相应有四层结构: (1) 存储层。有存储设备和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 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 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2) 基础管理层。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 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 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容灾技术和措施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 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 (3) 应用接口层。根据实际业务类型, 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 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 (4) 访问层。授权影视机构用户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 享受云存储服务。云存储平台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 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从传统存储设备向提供存储服务的转变。同时。通过云存储管理平台。可以构建不同存储级别的容灾, 备份、快照功能。节目视频云存储平台提供FTP方式, 让机构用户上传视频节目至云存储平台, 然后进行转码, 影视机构用户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方式直接上传节目视频至云存储平台。

3.2 节目视频云转码中心

视频云转码中心负责对机构上传节目视频进行分布式转码, 各个转码客户端根据负载请求转码队列获取转码任务。对于承载网络视频转码服务的视频云转码平台来说, 巨大的计算、内存、网络和存储资源需求给平台的资源调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如何设计符合网络视频服务应用特性, 并且高效的资源调度算法是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节目视频云转码平台包括视频转码库和云转码计算, 云转码平台将视频内容进行实时转换后提供给CDN系统, 由CDN系统提供给终端进行播放, 同时将转码后的视频内容保存在视频库中。

3.3 视频内容云分发中心

视频内容云分发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 由基础层、核心层、应用层等三个部分组成。基础层使用云平台的分布式技术, 能够支持多虚拟化平台、多存储系统。核心层作为节目视频云分发平台的中心, 为整个平台提供重要的视频节目分发管理组件, 负责对节目视频资源分发进行有效的分配调度。应用层根据用户权限、用户购买节目属性, 传输方式制定节目分发策略, 根据节目分发策略, 进行节目自动分发传输。视频内容云分发中心利用CDN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节点资源, 将影视机构用户的节目视频内容分发给最终的节目购买者和普通用户。

3.4 节目版权云管理中心

节目版权云管理中心利用云计算技术主要实现节目版权归档、节目版权销售信息、节目版权检索等功能。版权云管理系统通过对节目编号、授权号、合同号等信息的标准化规范, 并利用分布式技术进行跨机构跨系统的节目版权数据整合, 来实现节目版权信息统一查询展现, 使得节目制作、销售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节目的版权状态。节目版权云管理中心检索平台所有节目信息, 包括节目内容、版权信息、节目交易、客户等方面的信息, 能够有效提高节目及版权营销业务的效率。

3.5 节目版权云交易中心

节目版权云交易中心, 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节目交易服务, 具有高速、高质量、稳定的节目查询和预览功能, 安全的版权保护机制和资费管理、完善的交易用户和交易流程管理。节目版权云交易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节目交易机制, 确保节目交易的顺利进行, 具备完善的资费系统, 所交易内容均记账收费, 并提供中心结算功能, 节目版权云交易中心功能参见图3。

4 结论

随着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该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视频版权等进行监管, 有利于国家文化产业正常健康发展, 广播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可以帮助影视机构用户节省运营开支, 每年只需支付少量的年费就可以获得专业的数字节目版权资讯、节目版权管理、节目版权交易等服务, 进一步提高机构用户的产品利润, 影视机构用户的节目管理页面参见图4。广播影视节目版权交易云服务平台的建设, 顺应了现今网络化的主流趋势, 为媒体机构在线交易其产品提供了基础的云服务网络平台, 为各专业媒体机构提供了新的宣传途径, 为机构用户提供更科学的产品建议, 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毅.浅谈广电的云计算技术[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 (10) .

[2]李成华等.MapReduce:新型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编程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 (3) .

[3]包盛等.三网融合下基于云计算的实时转码技术研究和应用[J].电视工程.2011 (2) .

[4]罗威.DRM技术在数字节目交易平台项目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1 (9) .

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 篇8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采用的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加上时间维度再结合经典云平台的设计思路, 利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平台共有六个层, 细分可以划分为4 个核心层次即以云服务管理层、云服务层、基础数据层和运行支持层为基础, 这四个核心层也就是完成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传输, 数据存储,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 数据管理, 数据输出这一系列步骤的处理器。外加2 个支持体系, 结合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 可行性和安全性, 就是这两大板块六个部分组成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主体架构。将智慧城市时空云信息技术在探索中将其完善, 最后将其实际应用到生活生产中, 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管理, 同时也会对工业生产, 科技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解决在智慧城市时空云信息技术中的技术难题对于当今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2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的总体框架

2.1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可以提供的地图是三维地图再加上时间维度而成的四维地图, 遥感技术与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3S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数字城市的主要是中心城区、重点建筑、重点街道等地方加大监测力度, 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感应器嵌入到明显的地物或建筑物上, 运用特定的技术, 将地理数据和时间数据或者是以视屏的形式将实时的数据传到互联网上, 实现透彻的感知, 重点获取他们的地理时间数据。之后在服务器上进行云服务全面升级, 云技术实际上算是一种虚拟的平台,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对云平台的要求相对更高, 在这种要求下, 无论是应用软件, 还是系统构架都会相应的发生一些变化, 软件的运算适应能力, 存储的动态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将要面对大量的用户群, 因此对于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可使用的终端性的多样性都应该满足, 由于游戏写特殊的行业使用的情况下开发的应用技术应该满足存在二次开发, 二次开发使用的Web Service接口使得所获取的数据拥有合法性。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是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 属于是在数据和用户之间建立的桥梁作用, 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送到云平台上, 经过处理后经互联网传送到客户端。

2.2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应用方向

智慧城市主要会在医疗、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食品制造与安全, 社会安全等方面有大的发展前景。传统的医疗方面不仅会受到地理空间的限制, 还存在时间方面的麻烦问题, 在交通不方便抑或是网络不便的郊外经常会出现有因为交通问题和时间问题直接延误病人最佳救援时间的事故发生, 除此之外, 医院里挂号和医生的选择也存在盲目性,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可以的实时的特点及可以改变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改变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改变医院和医疗机构, 医院里护士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这样一来在人民健康的保障上又更近了一步, 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交通运输主要是以警察为主要力量, 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上的交通图像来对车辆进行统一管理, 对于正常的交通网络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同时对于违规违法的车辆进行严厉打击, 形成集打击、控制、预防三位一体的管理功能的交警管理平台。在交通运输商还可以将通信系统、列车监控、自动化售票统一化, 最大程度的覆盖城市主要交通方式, 还可以将高铁、航空等集为一体方便民众的出行。环境保护方面重点应该落实在环境监测上面, 通过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技术平台对于生产企业的尾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警告, 到了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责令其停产。对于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地点和方式也实时的跟踪, 并建立应急指挥处理部门全面跟进进行指挥。食品安全现在是全民关注的焦点, 应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可以从原料的生产地、食品的加工过程、对于过期食品的处理等一系列建立一个透明的监督机制, 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监管, 对于存在食品安全的生产企业或者是原料加工地进行严厉的惩处, 追溯问题的源头。社会安全则需要全民通过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技术平台与负责国家安全的各部门进行相互监督, 共同来解决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影响公众的安全事件, 将其及时扼杀在萌芽时期。

3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平台系统方案

3.1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的基础数据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技术平台是建立在数字城市上加上时间维度而成的, 那么在数据方面有什么样的要求或者是数据的获取到反馈给用户应该经历怎样的步骤是需要做的前期工作。在这项技术中的基础数据主要是地理数据, 要包括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包含无人机正射影像数据) 、数据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等, 经过配准等一系列工作就可以使用了。地上空间数据主要是指思维数据及标志物的三维以及时间维度的结合, 实现数据从空间维度到时空维度的升级。地下数据亦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水排水系统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是人们生活中必须解决的公共基础问题之一。物联网会结合三维数据以及时间维度来分成动态和静态数据库, 之后把这些基础数据的信息结合互联网实时的传送到云平台, 进行统一的组织化管理。

3.2 智慧城市时空云技术的平台与管理

时空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是时空云信息共享技术, 开发智慧城市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不方便, 智慧城市解决了这些问题只有真正的被人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解决了问题。一个系统想要运行必须要有一个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人员、信息的分享、系统的维护, 对于需要在生活中长期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开拓业务, 不断的开创新的领域, 对之前的技术进行改进才能根本的服务于人, 服务于社会。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为城市发展提供的平台, 它必须要拥有这项功能。在平台的管理上应该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故障有一个好的检测机制, 方便问题的排查, 还提供可修复接口来保障系统能长期稳定运行。

摘要:根据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科技的不断发达,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主要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大的前景:医疗、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食品制造与安全, 社会安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主要有三个关键的技术:物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 云技术平台, 在这三个关键基础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外加上时间要素及构建智慧成熟时空信息云平台技术。

关键词:时间维度,实时监测,系统维护

参考文献

[1]刘恒飞, 张庆全, 周源, 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黑龙江省数字城市建设为例[J].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 2015, 38 (2) :150-152.

云平台技术 篇9

据了解, 目前红帽在开源云基础软件的开发方面已经卓有成效, 其中包括安全稳定的企业级Linux操作系统、核心虚拟化技术KVM、多平台虚拟化管理Libvirt、开源远程桌面虚拟化SPICE协议、虚拟化管理平台RHE V、跨云平台统一接口DeltaCloud、开源云管理平台Ovirt等。

“目前我们针对云计算中的关键点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发, 比如针对在数据中心中占有很大比例的电力消耗, 开发了相应的管理平台, 使数据中心能耗节省将近40%。”红帽公司解决方案架构师李华表示。

不仅如此, 红帽在开源软件产业更是积极的推动者, 从之前的Liunx到现在为企业开发开源项目, 从硬件层到软件层API接口标准化, 开源始终都是不变的核心, 对云计算的推进更是如此。

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分析 篇10

云计算主要包含五个特征:基于多租户架构、可扩展性超强、有弹性、按需付费与资源可根据需要自动供应。通过云计算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大幅度节约存储和计算成本, 但是云平台中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云计算发展的首要因素。企业在关心如何降低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成本的同时, 最关心数据是否安全以及失去数据控制权会对隐私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当企业在使用云服务的同时, 恶意云服务商或者和行为不端的员工很有可能篡改或泄露用户数据, 如果这些数据对企业运营来说是机密级别的, 这将会对用户会造成巨大危害。

本文提出一种可信的云计算平台 (TCCP) , 可以确保外包给IaaS的计算的保密性和完整性。TCCP为用户VM提供一个封闭的执行环境, 避免云服务商的特权用户窥视或者篡改内容, 在执行VM申请前, 用户可以远程判断服务后台运行的TCCP是否可信。该方法拓展了整体服务验证的概念, 使用户能够预估计算执行安全性。

二、可信赖云计算平台关键技术

传统可信平台只能够保证单台主机上的计算安全性, 平台验证机制不能保证远程方得到的测度列表ML就是VM运行主机的真实信息。因此, TCCP需要设计远程验证方法, 保证后台平台资源持久安全。

2.1概述

TCCP可以加强IaaS后台, 进而做到不改变整体结构的前提下为云计算提供封闭的执行环境。TCCP可信计算包括两个方面:可信赖虚拟机映像 (TVMM) 与可信赖协调者 (TC) 。

后台节点作用为运行掌控客户虚拟机的TVMM, 并阻止特权用户窥视和篡改。TVMM可以在遵守TCCP协议的前提下自身安全进行保护, 节点被嵌入在经过验证的TPM, 可通过安全启动进程加载TVMM。TVMM的本质就是一个可隔离不轨意图系统管理员的本地的封闭环境。TC管理一系列可以安全运行客户虚拟机的节点, 这些节点称为可信节点。该类节点必须位于安全域内并运行TVMM, 这要求TC保存节点位于安全域的记录, 并验证节点平台以判断该节点是否运行着可信赖TVMM。TC还可以进行在簇中添加或移除节点、临时关闭节点等操作。通过TC主要用于验证IaaS是否安全。

为保证将VM限制在可信的节点和VM迁移时其状态不受窥视和篡改的安全, 每个节点上运行的每个TVMM必须与TC相配合。假设由外部可信赖实体 (ETE) 对TC进行管理, 并在IaaS域中为TC部署一系列节点和可信赖配置的信息, 保证管理IaaS的系统管理员在ETE内部没有特权, 不能对TC进行篡改。本文立足点为ETE由没有与IaaS服务商有共同动机的的第三方维护。

2.2关键技术设计

本节详细介绍TCCP相关机制。在2.2.1节介绍可信赖平台上一系列节点管理协议;2.2.2节介绍VM安全管理协议, 包括装载VM和迁移VM。这些协议中用以下标记表示加密操作, Kx表示会话密钥, 表示私钥公钥对, EKx表示识别密钥, {y}Kx表示经密钥Kx加密后的数据y, TKx表示可信赖密钥, 随机数nx由x产生, 防止消息重放。

2.2.1 VM安全管理协议

通过保存包括安全域内节点、识别节点可信平台模块 (TPM) 的公开识别密钥EKNP和预期测度列表MLN的目录, TC可以动态管理一系列掌控VM的可信赖节点。ETE保证TC部分参数安全公开可用, 包括MLN和MLTC是远程方在识别节点N或TC上运行的平台时的期望值。

节点必须在TC注册, 并遵守相关协议。前两步节点N验证TC, 节点N向TC发起挑战, TC返回经加密的MLTC, 如果MLTC与预期相符, 即表示TC是可信赖的。TC在返回信息中包含了对节点N的挑战nTC, 第三步节点N产生密钥对并将公钥随验证消息发给TC。如果TC成功验证节点N的身份, 则发送消息是可信的。

必须做到可信节点重启后, TCCP还可以将节点认为是可信的, 否则TCCP的安全性会收到威胁。可采用如下手段:节点内存只保存机器重启密钥就会丢失, 节点会被TCCP阻止, 必须重新进行注册。

2.2.2虚拟机管理

TCCP在加载VM时需要保证一下几点: (1) VM加载的节点可信; (2) 系统管理员不能窥视和篡改初始VM状态。

可设置如下协议。加载VM前, 用户不知道VM将加载到哪个物理节点上, 且在服务的所有参与者中只有TC可信赖。用户首先生成会话密钥KVM, 并将消息发送到CM, 消息包含φ和φ用会话密钥加密的哈希值, 以及采用进行加密的KVM。用TC的公钥加密会话密钥, 保证只有经TC授权的可信赖节点才能访问φ。

收到加载VM请求后, CM指派簇中节点N加载VM, 同时把请求转发给N。因为启动VM不能绕过访问φ, 节点N向TC发送消息, TC用私钥解密消息, 进而验证N是否可信。在TC信赖节点库中如果不存在N的公钥, 则该请求可能是CM将请求转移到了恶意系统管理员控制的节点, 故拒绝该请求。如果请求通过了, TC解密会话密钥, 并对节点N发送消息, 此时N就解密φ并启动VM。最后节点将消息发送给用户, 消息包含节点运行VM的证明。

三、总结

云平台技术 篇11

关键词:云计算;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33—03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将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据Forrester Research 预测: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5万亿规模。为适应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需要依托正在形成并迅速发展的物联网行业,整合各种资源,建设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存在问题

目前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建设速度快,而建设水平没有随之进步,重数量轻质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入库资源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由于教学资源的结构、类型和属性等方面的不同,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育部已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标准体系。[1]高校按照这些统一的标准来建设教学资源,但许多学校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对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缺乏力度。在资源的建设中,建立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应用服务平台无法解决资源存储容量大、类型多、可扩展以及不断更新等问题。

(2)资源利用率较低,平台安全性差,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多数学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时轻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出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与平台的互动性不够的现象。大部分高校把对平台的建设视为数据库的建设,把资料放进去以后就不管了。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

(3)“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透明度”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各个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大多系单独建设,独自使用,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即各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可用性差,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以及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思想

在进行教学资源平台设计时,以“个性化服务、资源共享”为目标,突出强调个人体验,提供的功能包括:资源垂直智能搜索、相关课程自动推荐、开放信息推广展示、全媒体浏览支持、核心资源访问控制等。为教学者用户提供在线备课、网络课程、技能测评和资源管理等教学应用服务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网络课堂、技能测评等课堂教学模块以及职业规划、项目实训、职业提升、网上求职等职业服务模块;为企业提供网络招聘、技能认证和实训管理等服务模块;为院校提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服务模块。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三、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为构建长效反馈驱动机制,打造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共享与共评,我们融入了云计算模式来搭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

1.融入云计算模式的基础支撑平台设计

依据高标准、国际化的建设原则,在系统基础架构上融入云计算模型,依托学院新校园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集中式服务、分布式布局的网络体系架构,搭建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基础支撑平台。

高校校园网采用IPv4和IPv6双栈设计,核心设备均采用冗余热备;4出口、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服务器负载均衡,部署高性能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硬件基础平台分别由服务器、存储阵列、光纤存储交换机、磁带库等设备组成,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这些设备整合为各种统一的资源池,提供计算、存储、在线备份等互联网基础服务,其硬件基础平台如图2所示。满足院内、院外各种用户安全、稳定、快速访问,文件上下载、高清视频点播等多种应用,支持10万在线用户、100万日访问量。

2.实施架构设计

我们根据面向用户,强化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培训和认证服务;向各高职院校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展“远程课堂”,推进教育公平的原则,采用“三层三部”架构来构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其实施架构如图3所示。

四、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实现

教学资源平台采用了基于云计算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模式。使用JSP+Oracle+Linux开发模式。采用这种架构既保证了平台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又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有效地实现了海量资源和分布式资源的整合。

我们采用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B/S/S(Browser/Web Server/Cloud Server)来开发设计模型,即前台客户端直接采用浏览器,中间服务器是Web服务器,后台为云服务器,如图4所示。由客户端在Web页面发出请求至系统管理、服务目录等进行一系列的分类处理后,发送至Web服务器,然后再由中间服务器对云服务器发出请求,客户端与云服务器不直接联系,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具有跨平台、可移植、操作简单等优点。

五、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关键技术分析

1.云存储技术

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存储资源、管理资源、共享资源的平台,具有资源的媒体类型多、存储容量大、动态性和异构性等特点。同时仍然存在着数据扩展性不高、异构性和兼容性较差、数据的存储速率无法满足大数据量、大并发访问的要求等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我们采用了云存储技术来解决教学资源的存储问题。

我们结合云存储的特点,融合虚拟化等技术,利用高职院校存放服务的磁盘阵列、硬件服务器等存储设备,将其空间划分成一定大小的可灵活扩展的云,把类型复杂、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按需分配,存放至这些云上,形成内部架构透明的教学资源存储云。我们只需提供接口,各高职院校即可通过此接口直接访问到存储云上的各类教学资源并与平台进行交互。根据提供教学资源的方式不同,把教学资源存储云划分成公有存储云、私有存储云和混合存储云三种。在公有存储云上主要存放一些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视频、项目案例资料和试题库等开放式的或可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协议的教学资源。由于涉及版权或涉密的原因,在私有存储云上主要存放为某些单位内部的师生服务的资源。例如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库积累的私有的教学资料及统计信息,包括完整的备课笔记、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练习与测试成绩和师生交流等资源。在混合存储云上主要存放商业化的如文献数据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用户可通过一定的付费方式来使用其资源。

2.安全防范技术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我们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管理数据。因为在云端,有强大的技术管理团队来管理存放的数据资源,同时也有先进的数据中心来保护这些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库的建设中。[2]数据安全对教学资源库至关重要。任何数据的丢失对资源库都是很大的损失。要选择有效的安全策略和安全保护机制,解决数据安全复制问题。我们采用了云备份策略,云备份是一个新技术,针对云存储数据的丢失、破坏等的安全防范技术,能保护相关的教学资源。

3.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有的服务器超载,而有的服务器闲置等问题,我们利用了资源虚拟化技术,来解决高职院校用户需求快速变化的难题,实现了软硬件的分离。用户只需在虚拟层运行自己的软件,而不必关心后台硬件的实现,当一台服务器忙碌时,任务会自动寻找到其他空闲的服务器上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率。

六、结束语

本文采用云计算的技术与理念构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建设重复、分布不均和“孤岛”现象,实现了软硬件资源、教学资源等的共享,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师好用、学生乐用、资源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目的。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2]商存慧,聂艳明.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云平台技术 篇12

移动网络的构建

1.适合学校的安装方式

(1) 放装

放装是把无线接入点AP放在走廊里直接覆盖, 这是最简单的无线部署方式, 学校初期建网时常采用。但这种方案效能最低, 信号穿墙进入室内后强度太低;而且2.4G只有3个不重叠信道, 密集部署同频干扰严重, 导致移动设备上网速度过慢。

(2) 室分

室分把AP通过功分设备接到房间里进行覆盖。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这种方案应该能实现各个房间内的信号稳定, 但需要有大功耗的AP设备, 且需要多级功分器, 成本相对过高, 维护也较复杂。

(3) 智分

智分是一种把AP天线扩展延长到各个房间的方案, 然后通过AP中的智能内置功率分配技术, 对不同射频卡上的发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一般一台AP可自带6~8个SMA接口, 可将天线延伸至附近十多米远的房间内。这样, 学校就可以使上下左右相邻的教室共用一个AP, 且可以保证教室内的信号强度是完全一致。

相比以上三种方式, 智分方式的信号最好, 成本适中, 且辐射最小, 一般仅为室分AP的几分之一, 对人体较安全。

另外, 若学校在有线的基础上拓展无线, 可以采用迷你型胖瘦一体化的AP接在有线端口上, 但这需要大量Mini AP, 维护相对麻烦。

2.适合学校的管理方式

(1) 安全认证

学校信息并不敏感, 但还是必须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尤其是入网安全认证。无线网络其实类似一个公共开放的网络, 接纳着从PC、平板、手机不同类别的设备, 设备杂而多, 所以建议采用Web认证模式, 通过无线控制器协同工作, 让用户在浏览器中完成认证过程, 不仅保证了接入用户的合法性, 更能快捷便利地使用无线网络, 提升体验感。

(2) AP零配置

若学校AP点众多, 又都要配置的话, 那是一件恐怖的事。所以在建网时, 应让AP处在“瘦”模式 (一般AP都有“胖”与“瘦”两种模式, 即启用独立配置或不配置) , 引入无线控制器, 让AP随时从无线控制器继承配置信息自动完成配置, 即AP初始零配置。这样做还能实现远程管理, 既降低了本地管理资源的消耗, 也集中了管理权, 提高了无线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 全网无缝漫游

在同一个学校, 往往不同室场要切换不同的SSID, 输入不同的认证密码, 这是非常尴尬的。如果正好在移动中用到网络传送文件或语音时, 便会发生中断。所以我们在建网时, 实现全网无缝漫游是很必要的。

智能终端的选用

1.选用适合的智能终端

目前众多智能终端中适合教学的主要是平板电脑, 现在平板有三类平台, 分别是IOS系统、Android系统和Win8系统。笔者通过调研一线教师的实际应用得出三方面的刚性需求:便携性、同屏技术、教育生产力。针对以上需求, 笔者对常用的三种智能平板进行了分析。

苹果i Pad的优异的操作体验与丰富的教育APP, 赢得了师生的喜爱, 现已被很多教师上课所用。这里需要指出它针对普教行业的两个缺陷:不开放磁盘文件管理, 缺少Office的支持 (最新的Office for i Pad只支持浏览, 不支持编辑) 。相比之下, Android和Win8的平板, 则对Office有良好的支持。教师们使用最多的是微软的Word编写教案和Power Point制作课件;以微软Office创建的数以亿万计的“文档”形成了互联网教育资源池;但这两种系统的教育APP较少。自英特尔于2013年下半年推出“Bay Trail”系列处理器以来, Win8或Android平板变得更轻薄, 且计算功能更强大。因此, 学校需要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与特点, 来选择相应的平板。

2.普通教室的移动媒体构建

图2是普通教室一般的多媒体系统。当教师拥有移动智能平板后, 这种多媒体系统就显得臃肿。

若采用智能平板 (如Win8平板) , 其软件运行能取代台式PC;一颗拥有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则胜出视频展台;电容屏多点触控则胜出电子白板的电磁 (红外) 类触控;更支持无线 (Miracast等) 显示, 于是教室多媒体可以是这样的 (如图3) 。

图3因采用无线同屏技术 (Miracast等) , 平板内容 (含声音) 可以直接投放到液晶大屏显示设备上, 整个系统简洁高效, 投入成本远低于原来的方式。最大的好处是, 教师可以自由在教室中走动演示, 不受羁绊。

3.智慧教室的移动媒体构建

由于智能平板将变得越来越便宜, 学校与家庭完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台智能平板。这时可以依靠Wi Fi和Miracast等技术构建起一个无线交互、无线多屏展示的智慧教室 (如图4) 。

这样的教室是比较完美的, 学生的学习更是愉悦而幸福的!

软服平台的构建

当前普教学校应用信息化, 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校园网站”, 包含新闻、德育、图片、视频等CMS内容;二是“教育办公”, 包含OA、教务、绩效、学籍、成绩、图书等信息化管理工作;三是“教学研修”, 包含研修、备课、教学、评价、资源、学生成长记录、家校互助等。现在的学校普遍采用多个软件系统满足以上功能, 各类系统的“管理后台”、“操作界面”、“用户认证”均独立, 师生需记多个账号密码、在不同界面上操作, 加上数据无法互通共享, 严重造成教师与学生信息的重复建设。管理员需要配置多个服务器系统, 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为此, 我们在构建智慧校园时, 应打造一个“一站式”的云平台服务体系, 系统结构图如图5所示。

在具体的功能应用上提供“插片式功能模块”, 可以灵活、调整不同的应用功能 (如图6) 。

这样的“一站式”的系统, 一可使全校管理规范化、自动化, 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决策水平, 形成扁平化的“管理空间”;二可使学校的理念价值、人文精神等要素形成全方位的校园“德育空间”;三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教学活动, 推动全校从传统教学向数字化学习的转变, 形成“教学空间”。而教师、学生、家长用户始终在一个简单一致的“云平台”系统中完成操作, 实现作为各自“信息节点”的高效协同。

1.为教师提供教育云下的“圆融服务”

这样的智慧云平台提供整个学校教师团队的协作环境, 教师可方便查找、上传、下载各类教育信息。尤其是在一个平台上完成“管理办公”、“德育文化”、“教学研修”的日常工作, 从而达成信息使用上的“圆融”, 而不再需要重复操作、重复建设信息资源。

平台同时提供给教师多种信息交互方式, 在Web页面上可以提供全部完整的功能, 而在平板或智能手机上提供APP应用, 能够完成最常用、最重要的一些应用。

2.为学生提供教育云下的“电子书包”

当基于移动互联、掌上智能终端的新技术引入后, 教师可以非常轻松地构建个性化、发展性学习的新教学模式。这将有利于让学生学会使用移动互联教育技术, 在自然界面下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发布信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反思、交流表达等。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操作体验, 应多采用原生APP的形式进行交互操作。

3.为家长提供教育云下的“家校互助”

上一篇: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下一篇:农村公路养护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