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香葱

2024-08-30

四季香葱(共3篇)

四季香葱 篇1

灵川县是全国和广西2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县, 年复种面积达2万hm2。随着复种指数的加大, 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在灵川镇双潭村委老圩村蔬菜主产区开展了不同耕作模式效应对比, 探索出综合效益较好的超级稻—四季香葱—红莴苣水旱轮作模式。产超级稻9.86 t/hm2, 四季小香葱41.15 t/hm2、红莴苣60.15 t/hm2, 3茬作物共计产量111.16 t/hm2, 产值26.53万元/hm2, 生产成本7.65万元/hm2, 投入产出比1∶3.47。该模式既能实行水旱轮作, 稳定粮食生产, 又能达到2季蔬菜高效收益, 实现钱粮双增。现将该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超级稻于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播种, 8月中下旬收获。四季香葱于8月中下旬定植于大田, 10月中旬开始收获。红莴苣于10月移栽于本田, 12月开始收获。

2 品种选择

超级稻选用农业部认定的生育期130~135 d、高产、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的品种, 如扬两优6号、Y两优1号;葱花选择当地当家种四季小香葱, 香味浓, 品质好, 市场售价高, 经济效益可观;莴苣选择综合性能好、丰产潜力大、高抗霜霉病品种, 如红剑莴苣。

3 超级稻丰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 日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播种。一般播期为3月下旬末至清明前后, 采用旱田 (地) 塑盘育秧或编织布隔层育秧, 用种量15.00~18.75 kg/hm2。使用旱育保姆或水稻壮秧剂, 培育壮秧, 防止烂种、烂秧[1]。

3.2 精确定量抛栽

根据近几年超级稻高产栽培实践, 扬两优6号、Y两优1号抛栽叶龄宜在4.0~4.5叶, 秧龄控制在20~25 d, 在4月底前抛栽, 以免影响下茬作物的季节安排。抛栽最适基本苗22.5万~27.0万蔸/hm2, 确保有效穗数达到375万穗/hm2。

3.3 本田精确定量施肥

本田按测土配方精确定量施肥。稻谷产量9.75 t/hm2, 推荐施纯N 210 kg/hm2, N∶P2O5∶K2O施用比例为1∶0.5∶0.8~1.0。基肥中增加有机肥用量, 占基肥的50%, 在犁耙田时施入, 并加施45%复合肥150 kg/hm2、磷肥375 kg/hm2、尿素150kg/hm2。抛栽后5~7 d施用第1次分蘖肥, 施45%复合肥225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15~20 d施第2次分蘖肥, 施45%复合肥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根据长势, 叶龄余数3.0时施用幼穗分化肥, 施尿素4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叶龄余数1.5时巧施穗粒肥, 叶面喷施0.2%KH2PO4。

3.4 精确水气平衡

要求抛栽时露皮 (泥) 水, 薄水分蘖, 寸水含胎抽穗扬花。其他生长期间一般以湿润管理为主, 使土壤处于干干湿湿状态, 以增强土壤透气性, 保持稻体水气平衡,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根系吸水吸肥能力, 促进光合作用, 提高产量[2]。

3.5 病虫害综合防治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预测预报, 及时、认真做好稻飞虱、螟虫、病毒病、纹枯病、稻瘟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4 四季香葱丰产栽培技术

4.1 整地施足基肥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 并撒生石灰2 250 kg/hm2进行土壤消毒。耙田, 施足基肥, 施有机肥15.0~22.5 t/hm2、磷肥225kg/hm2、45%复合肥1 500 kg/hm2。整成深沟高畦, 畦宽1.5 m (带沟) , 沟深40 cm。为预防种地蝇、线虫等地下害虫, 用40%乐斯本22.5 L/hm2+1.8%阿维菌素15 L/hm2拌干细沙150 kg撒入厢面再耙均匀[3]。

4.2 繁苗, 及时定植

四季小香葱可用其分蘖苗进行无性繁殖。每年3月下旬末至4月上、中旬, 另择地用种苗繁殖, 8月及时分株定植于大田, 定植48.0万~49.5万株/hm2, 每株带蘖2~3个。每1 hm2种苗可扩繁8~10 hm2大田。种苗定植前用40%乐斯本+1.8%阿维菌素300倍液浸种苗根蘖1~2 min, 预防种苗带虫。

4.3 田间肥水管理

8—10月当地高温酷暑秋旱, 定植时淋定根水, 5~7 d后追施催苗肥, 淋稀沼气水22.5 t/hm2+尿素45 kg/hm2, 促早生快发。15~20 d追施第2次, 淋施45%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05 kg/hm2。及时灌水保持田间湿润, 并间歇淋沼气水促多分蘖[4]。生长期隔10 d喷0.2%KH2PO4叶面肥, 连喷2~3次。

4.4 病虫害防治

小香葱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灰霉病, 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液、50%速克灵800倍液或25%万霉灵600倍液交替喷雾。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葱蚜虫, 用5%氯虫苯甲酰胺2 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用5%抗蚜威或70%吡蚜酮1 000倍液喷雾防治葱蚜虫。

4.5 及时采收

小香葱定植后50~55 d, 根据市场行情分批采收出售。

5 红莴苣丰产栽培技术

5.1 适时播种, 培育壮苗

上茬作物收获前15~20 d另择地用营养杯播种育苗 (营养土应事先预备好) , 用种量750 g/hm2, 每杯播2~3粒, 播后盖一层薄的过筛营养土, 控制杯土水分, 以杯土见干见湿为宜。出苗2叶1心时及时用小镊子间苗, 只留1株壮苗, 并追施稀薄人粪水1次。

5.2 整理厢面, 施足基肥

四季香葱收获后及时清理厢面, 施足基肥, 施腐熟有机肥15.0~22.5 t/hm2、磷肥750 kg/hm2、45%复合肥1 500 kg/hm2, 耙均匀并整理好厢面。

5.3 适龄定植

红剑莴苣移栽叶龄宜在4叶前, 种植老龄秧对产量会有很大影响。一般定植6万株/hm2, 单苗种植[5], 淋定根水。2~3 d后施稀沼气水或稀薄人粪水, 促进缓苗。

5.4 及时追肥

定植后5~7 d结合浇水追施催苗肥, 淋稀沼气水22.5t/hm2+尿素45 kg/hm2提苗, 促进根系生长。定植15~20 d追施第2次肥料, 用45%复合肥300 kg/hm2淋施, 促叶片生长。当植株嫩茎开始膨大进入莲座期时, 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水分, 应及时追施重肥, 施人粪水15 t/hm2、尿素150 kg/hm2、45%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 施肥前先中耕除草, 施肥后清沟培土, 以促进嫩茎迅速肥大[6]。莴笋在茎部膨大期对磷、钾肥要求较高, 可用0.2%KH2PO4叶面追肥1~2次。

5.5 加强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锈病等, 可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 可用5%抗蚜威或70%吡蚜酮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6 适时采收

定植后45~50 d, 植株心叶与外叶的最高叶齐平, 植株顶部平展, 尚未现蕾, 此时嫩茎已充分膨大发育, 品质也最好, 应及时采收。

参考文献

[1]李晓平, 王伟成, 刘龙生, 等.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 2006 (4) :41-43.

[2]林伟勇.闽东超级稻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8) :24-25, 28.

[3]周俊良.香葱夏季栽培关键技术[J].山东蔬菜, 2009 (2) :16-17.

[4]顾建红.香葱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2) :95.

[5]刘佳东, 韩泳, 孙丹.大棚莴苣早春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113.

[6]蓝桂成.“飞桥”莴笋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1) :113-114.

香葱种植技术 篇2

1、种植季节

露地在春、秋两季种植;保护地除夏季外全年可种植;夏季可覆盖遮阳网种植。一般播种后60~80d采收, 移栽后30d可陆续采收。

2、选种

宜选用紫花香味浓的品种, 目前以四季小香葱和福建细香葱表现较好。

3、整地施肥

无论播种育苗或是移栽的地块要精细整地和施足基肥。每亩 (1亩=1/15ha) 施用腐熟、细碎有机肥3000kg或膨化腐熟后的鸡粪1000kg以上;做成1.5m宽、8~10m长的厢, 夏季和低洼易涝的地块要做成高出地面15~20cm的高畦, 四周有排水沟。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 条播间距10cm, 覆土1.5~2cm厚;每亩用种2~4kg, 要防止地下害虫危害, 播种前用辛硫磷拌过筛细土撒在床面, 也可用敌百虫拌炒香的麦麸制成毒饵, 在傍晚撒在播后的苗床上, 浇足底墒水。

4、移栽定植

播种后40~50d即可移栽, 每8~10株一穴, 行距12~20cm, 穴距8~10cm, 宜浅不宜深, 以4~6cm为宜, 及时浇定植水。也可播种后不经移栽直接采收。

5、田间管理

出苗前后与移栽成活后土壤不能干旱, 宜小水勤浇, 幼苗1~3叶期和移栽缓苗后控制浇水, 中耕松土1~2次, 以促进根系生长, 以后一般7~10d浇水一次。若基肥施用偏少, 或采收期过长要追肥1~2次, 每亩施用腐熟膨化鸡粪300kg, 撒于行间并及时中耕, 如开穴施用效果更好。后期根部应培土1~2次。夏季温度高、光照强, 要搭棚架覆盖遮阳网。

6、病虫防治

细香葱栽培技术 篇3

细香葱 (A llium schoenoprasum L.) 耐寒、耐热性较强, 四季均可种植, 最适生长温度为18~23℃。其根系浅弱, 需水量小, 不耐干旱, 适宜在沙性土壤种植。要求中等光照强度, 水源、土壤、大气质量应符合无公害产地要求。

2 品种选择

选用辛香味浓、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长势旺、假茎粗7 mm以下细香葱品种, 并进行提纯复壮。

3 茬口安排

春茬:11月~翌年1月移栽, 3~4月中下旬采收, 为提早上市可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夏茬:4月下旬~6月初移栽, 5~7月采收, 此茬可用遮阳网栽培或在行间套种高秆作物, 作越夏保种, 也可用作秋季种苗和供应夏淡市场, 夏季温度高, 可用遮阳网遮盖降温, 在行间撒麦秸降温、保湿。秋茬:8月初~9月中旬移栽, 9月下旬~10月上市。冬茬:10~11月移栽, 翌年1~2月采收, 冬季气温低, 细香葱生长缓慢, 可用地膜覆盖或搭建小拱棚增温保苗促长, 生产上也可采用秋延后栽培的办法供应元旦、春节市场。

4 定植

4.1 定植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条件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田块, 一般与大豆、玉米及其他非葱蒜类蔬菜作物进行1~2年轮作, 或选用2~3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田块。若为连作, 则667 m2撒生石灰100kg灭菌, 翻耕2~3遍, 充分翻晒, 使生石灰与土壤混合均匀, 以降酸、杀菌、消灭部分地下害虫, 尽量降低病虫基数, 也可用75%敌克松 (敌磺钠) 0.5~1.0 kg拌细土撒施或兑水45kg喷雾土壤消毒。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作基肥, 深翻入土, 也可施进口过磷酸钙复合肥100kg。以鳞茎分株繁殖, 栽前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浸种10分钟杀虫, 然后将鳞茎滤干, 用绿亨2号 (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 20g+绿亨5号 (30%福·嘧霉悬浮剂) 20g兑水1kg喷洒鳞茎50~75 kg, 边喷边翻。经过处理的鳞茎及时栽植, 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平摊开。

4.2 分株移栽

略带沙性的红泥土最适宜细香葱栽培, 畦 (连沟) 宽1.5 m、长20~30 m, 沟宽40cm、深15~20cm。畦面不宜过宽过长, 过宽不利于管理, 过长不利于排水, 沟系要配套, 做到能灌能排。细香葱采用分株繁殖, 栽前将母株挖起, 将过长的须根剪掉, 用手将株丛掰开, 掰开的分株应有鳞茎盘和须根。移栽株距12~13cm, 行距13~15cm。春葱、秋葱可适当稀植, 一般1.1 m宽的畦每行栽9~10穴, 每穴2株, 穴距15cm。以深栽为好, 但不宜超过5cm, 这样可增加葱白长度, 提高产量和质量。栽后及时浇水。

5 田间管理

5.1 肥料管理

细香葱根系分布浅, 吸肥能力弱, 不耐浓肥, 定植缓苗后, 结合浇水667m2追施农家有机液肥500 kg或沼液100kg+尿素5kg或碳酸氢铵15kg, 一般10~14天追施1次, 收获前10~15天追施尿素10kg, 收获前7天不施任何肥料。细香葱每个采收周期一般进行多次追肥, 每次追肥间隔7~8天。农家有机液肥及沼液稀释比例为1:2~4, 由轻及重。

5.2 水分管理

细香葱根系分布范围小, 入土浅, 几乎没有根毛, 吸水能力弱, 不耐旱涝, 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由于金坛市山区气候冷凉、雾大露重、雨水偏多, 易导致病害流行, 因此水分管理对于细香葱的生产至关重要。一般在早晚浇水, 夏季小水勤浇, 中午畦面见干见湿为宜, 忌大水漫灌, 应净水浇灌, 灌排分开, 减少病菌传播。定植后7~10天浇1次缓苗水。成活后, 可在晴天早晨4:00灌跑马水, 此时水土温度一致, 且太阳出来后沟内积水已基本吸干。若正午灌水, 水土温差大, 不仅易烧根死葱, 而且易诱发多种病害。

6 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紫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 (腐霉利) 或50%扑海因 (异菌脲) 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 5~7天喷1次, 连喷2~3次。霜霉病、疫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 (恶霜·锰锌) 500倍液喷雾防治, 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白粉病、锈病可用15%三唑酮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用64%杀毒矾600倍液、25%甲霜灵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 5~7天喷1次, 连喷2~3次。葱蓟马、葱斑潜蝇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灌根。移栽2天后, 667m2可用50%乙草胺乳油50ml兑水喷雾除草。

7 收获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劳技课下一篇:活动是课堂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