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2008高考作文

2024-07-16

感受2008高考作文(精选6篇)

感受2008高考作文 篇1

翻开今年的语文考卷,一股关注民生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今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系列史上罕见的天灾人祸,诸如春节期间南中国的雪灾、“3·14”海内外藏独分子的打砸抢烧、“5·12”川北地区的8级强震……不过按照以往的命题思路,这些内容都是难以进入高考作文话题范围的。一是因为我们的考试作文素来避实而就虚,直面民生几无先例;二是因为这些内容为普天下所关注,更是高三师生关注的焦点,以此内容命题,“抗押题能力”不强,会给测评考生的写作水平带来难度。但今年的高考命题人员并未绕开这类举国关注的热点,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西等省区使用的全国卷直接以这次的抗震救灾为话题,表现出了一种直面现实关注民生的魄力和勇气。全国卷如此设计,对各省市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必将有一个导向性的影响。而四川卷作文题《坚强》、广东卷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显然也是在上述背景下设定的题目。有媒体报道,广东考生写作中多以抗击“藏独”“台独”和“汶川大地震”为素材,真正体现出了古人倡导的“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写实传统;而在成都的一些考场里,有不少考生边写边流泪,此正所谓“境由心造,文为情生”!如此植根现实、极具真情实感之作肯定要比过去那种“清谈玄妙哲理,咀嚼个人悲欢”的封建士大夫或小资情调特浓的文章来得高明。再看今年江西卷的作文,以2007年的洞庭鼠害为背景,引导考生去关注现实,关注大自然,直视严峻的社会问题。与该省去年的作文题《有关语文的感慨》相比,今年将学生的视野拉得更开,体现出了一种“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理念。事实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决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在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悲悯情怀,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天下苍生的阔大胸襟。在这一点上,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说较往年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

再就是启发、鼓励青年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他人、直面人生的作文题占了一定比例。如浙江卷的《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上海卷的《他们》、辽宁卷的《青年人的价值观》、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等都有引导青年人关注身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正视他人存在的价值,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作用。当然一些题目略显宽泛或是大而无当,甚至都可以用作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有悖于千字文“开口要小,发掘要深”的要义,但其象征意义会远远大于它的实际价值,至少它会引导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再一味地死钻课本,枯坐书斋,要将视角时时调整到我们的课本、我们的校园和我们封闭的个人小圈子之外,投向我们所处的城市乡村、投向我们自身之外的生命,投向那些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弱势群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这正体现出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而且通过高考这根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来实施这一目的,会比平时的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要容易得多。

或许是缘于一种多年形成的惯性,今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哲理性”标题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诸如湖南卷的“根据韩愈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总感到与2007年北京卷作文“根据刘长卿《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一篇评论”的格式类同)、全国Ⅱ卷的作文题《海龟和老鹰》、北京卷关于“杯子装物”的材料作文、福建卷关于“从选择不同口味的饮料看人”的供料作文、海南宁夏卷的根据“母女养鸟”的材料作文以及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的命题作文等等差不多仍然是在与“人生哲理”较着劲。对于读惯了《读者》《意林》《视野》一类“心灵鸡汤”型随笔杂志的学生来说,面对这类题目大概是“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类文章写起来生动读起来轻松,内容飘逸玄妙文笔潇洒空灵,是历代文人士大夫驾轻就熟、时时把玩的东西。只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沉甸甸的时代,实在不知道我们的命题者哪来的这份轻松洒脱!人生的种种小哲理小机智在我们的同胞们所经受的苦难面前实在是太不值得一提了!

还有几道有意思的作文题不可不谈。重庆卷的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与湖北卷的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谈“如何生活”与“怎样做人”的,单独看各有道理,但两相联系就有意思了,《在自然中生活》主张人要生活得“本色”“自然”,而《举手投足之间》却是警告你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将彰显你的人格、品性,所以“自然”“随意”不得。安徽考生去年刚做了《提篮春光看妈妈》,今年又《带着感动出发》———看来安徽是要将煽情进行到底了。而最值得一谈的还是江苏卷的作文题《好奇心》。语文考试甫一结束,《扬子晚报》社就约请了处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不同学段的5名学生,让他们“下水”写这篇高考作文;同时邀请到有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一位高三语文老师、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为他们的作文打分并加以评析。出人意料的是,那位小学六年级同学夺得了这5人组的作文冠军。她以美妙的童言稚语和新奇的构思征服了阅卷者。而两位大学生反而叨陪末座。高考作文让小学生得了冠军我感到很不是滋味。这初高中6年时间的语文还有学习的必要吗?这高考作文到底是否需要一定的思想、学识、文化等方面的积淀?《好奇心》作为作文题我敢说全江苏师生大概没一个能猜上,但我们出高考作文题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抗猜题”吗?

面对2008高考作文题,总体感觉是:回避现实的坚冰已经打破,但“务虚”之风依然强劲,不咸不淡的作文题依旧很有市场。这说明语文教学的改革并未因新课程的实施而水到渠成。改革尚未成功,同人犹需努力!

感受2008高考作文 篇2

甘肃高考满分作文题目:《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苦难。南太平洋的小岛幼龟,只有经老鹰不断地啄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没有丝毫苦难意识的龟群,终将成为雄鹰的腹中之食。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树木,不会在风雨中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类,不会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虽遭贬于此,遇事者有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将苦难放在心底,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思想。接受错误信息的幼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对于一个人来说,进过思考,再作出决定,才是智者。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他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中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可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称,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难,也可以进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朝廷腐败,都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铁,广陵绝唱,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高呼,有了刘伶抱杆栏而舞,把盏而歌的吟唱。

这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作柱,能够遇事三思的大脑作梁,最后以自己为墙,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高考满分作文评析】

这篇文章的题目比较新颖,有几许新意,吸引了阅卷者的眼球。文章开头用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引出我们心中的‘三间小屋’:一曰盛放苦难,二曰盛放思想,三曰盛放自己。而这三点都没有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考生总是有意识地把它们与材料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论述。你不得不承认,他的联系是有道理的,绝非胡拉乱扯,毫不着调。由于作文题材料的立意是开放的,因而对材料进行思考的角度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位考生在对材料意义的挖掘上,显示了较好的发现能力、选择能力和探究能力。

甘肃高考满分作文题目:规则

世界始于洪荒,始于懵懂。混沌之初,万物俱为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始于此,亿万年的岁月,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之间,世事变迁,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却蕴含规律,让世界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着,在看似无拘无束的世界中,自然的规则以一种无形的张力约束着事物。看不到,抓不住,却不可突破。这是生存的基本法则。

生命的起始终止,日月的更替,河流的奔腾,花朵的绽放凋落,都由无法抗衡的规律来决定,这种规则造就一种平衡。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天然的准则,它传达着一种信息,它维持着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一只小海龟的侦查看似是一个生命的渴望,殊不知,这是对隐藏于千万个沙穴下的生命的保障!那个帮助它的好心人也许不知道,他的这一善举,这小小的一挥手,却破坏了海龟之间的生存的维系,这层屏障如此单薄而脆弱,也许挥手之后的结果是对这一种群的极大危害。不干预自然法则,应当是人类对自然地承诺,那些恶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的举动深深地破坏甚至阻断了自然的法则。平衡的破坏已让人类饱受其苦。应当及早醒悟,我们与世界,与自然的链接。清醒地认识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正在为一场灾难而推波助澜?

曾有报道称,有些奔赴西藏的摄影师为了拍到珍稀动物藏羚羊奔跑的画面,人为地惊吓,驱逐它们。而这样做的背面却使得许多怀孕的母藏羚羊因此而流产。使得这珍贵的种群更加脆弱。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剥夺了它们生存的权利,干扰了它们生活的平衡!

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蕴于其中,人类也是世界生命的一环,我们应当遵守这一准则。也许,那怜悯的一挥手带来的是更多的灾难;也许,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并非是冷漠,而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敬意和对这天然法则的恪守。

【高考满分作文评析】

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深奥而又浅显,即人类必须遵守自然的法则。这或许是作文题材料最初的本意。考生深刻理解了材料,用富于哲理的语言来诠释蕴含其中的寓意。读着这些优美流畅的话语,你会觉得考生的思想是深邃美丽的,思维是开阔灵动的,表达是颇具启发性的。他自始至终扣住了题旨,用无可争议的作文规则赢得了阅卷老师的认同。

甘肃高考满分作文题目:《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青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

海龟伸头探路,是因为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

可是人总是要干预他们。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

于是我们才明白: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悠然自得,恬淡自然是陶渊明的生命航线,我们不能改变。

孩子的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不能总是为他们铺平道路。这是一句浅显而又具有深刻道理的话,记得一位高考状元的家长说过:他的生活一直都自己安排,学习也不用我们管,他明白自己的路。不用自己的思想改变孩子,不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孩子,生命的航线便自然伸直。而有些家长,在校找老师,在外找朋友,为孩子铺就一条平坦大道,看似前途光明,实则未来渺茫,受惯了宠爱的孩子经不住批评,习惯了平坦的孩子难以适应社会之路的崎岖不平。

人生之路必然要经过痛苦、挫折,一旦改变了这条荆棘路,孩子就如未破茧的蝶,已不能展翅飞翔;孩子就如不知敌情的小海龟,将葬身鹰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改变生命必经的航线。

不改变别人的生命航线,人民战士叶英毅然选择改变自己的飞行航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用死完成了一次壮烈飞行。他的生命航线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但他用生命诠释:为了维持他人正常的人生航线,坚持自己为人民的人生航线,是伟大的!

这一刻我们明白,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生命的航线,不要改变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向着自己的航线,奋力飞翔!生命才会完美,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让他向着生命远航!

【高考满分作文评析】

高考作文,我也来感受 篇3

【写作导引】

这篇命题作文很具体,也很平常,只需要围绕“旧书”这一中心展开即可。具体可如下立意:可以写旧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读旧书给我们的感悟,旧书与我们的成长关系,由旧书引起的往事回忆,旧书与电子书的比较,等等。在实际写作时,要围绕自己所选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如写议论文,应该表现旧书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如果写记叙文,则围绕旧书所发生的事件引发对生活的感悟。

不过,这样写并不一定能得高分。

面对这样一个审题上毫无障碍的裸题,按照上面的思路作文,达到考场作文的基础等级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得到切入分也是很容易的,但想达到考场作文的发展等级就很难了,要想得到高分并非易事,除非写得特别深刻,有文采。所以要想得到高分,就需要另辟蹊径,就需要另找一个大家不易进入的领域,要从另一角度、另一侧面、另一视角、另一感官等不被常人所注意的地方入手,甚至可以反弹琵琶,想他人所不敢想,发他人所未曾发,辟他人所不曾辟。这样的作文才更有可能得到高分或满分。比如,我们把“旧书”当作一个喻体,用来比喻祖国的发展或我们党的历史进程等,形象地阐释祖国建设是从一本本“旧书”书写到现在的“新书”,党的历史进程也是从一本本“旧书”书写到现在的“新书”,既表达对“新书”的热爱,也表达对“旧书”的珍惜;最好用对比手法写祖国建设成就、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史实等事例,这样更符合主旋律,也更具有时代感,尤其显得你的作文磅礴大气。

很多学生都牢记这样一个“作文秘笈”——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确,这是我们作文的一般规律,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作文的区分度就小多了,所以,这就更需要“另辟蹊径”,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不一般的文章。就如本次作文,我们完全可以以实写实,比如写一篇说明文,详细介绍一本旧书的封面、扉页、封底、书脊等,并通过说明得出某种感悟或启示;也可以实写实地介绍这本旧书的内容,从中找出其编辑思想、出版目的等,从中得出某种观点或看法,还可以从书的颜色、形状、气味方面演绎某种生命感悟,等等。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反弹琵琶式的另辟蹊径更易夺人眼球。众所周知,新在旧的基础上建立发展,新书是在旧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所以,新比旧进步,新书比旧书更有价值。但是辩证地历史地认识,并非所有的“旧”都比“新”落后,有时甚至比“新”更进步。论据可采用中国“文革”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东欧巨变导致社会主义国家解体,走上历史的倒退,伊拉克政权倒台,新政权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旧政权所给人们的福祉,利比亚政权即将易帜,但反对派建立的新政权至今还没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更遑论将来如何带给人民福祉了……显然,新政权并不比旧政权更适应民心民意,等等。结论:不要扔掉“旧书”,有些“旧书”比“新书”更有价值。

在结构安排上,如果写议论文,选择空间很强。如果选择并列式的结构,就可以在中心之下设几个分论点,以并列的形式共同照应中心论点;如果选择对照结构,可以在中心论点之下,通过正反对比的形式表现写作中心等。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悬念、倒叙等手法,表现事件发展的过程。

感受高考的作文 篇4

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但是不是人生唯一的一场战役,还是有个同学说的好,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呢,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够毕业,毕业也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了也不一定能够赚钱,赚到钱了也不一定能够买到房子,买了房子也不一定能够找到女朋友,找到女朋友也不一定能够结婚,结了婚也不一定能够生孩子,生了孩子也不一定是XX的.!!!

高考是一场战役,考生从小学到高中整整筹备了一十二年,就是为了这一刻,就是为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就叫什么,一定要准备充分,先苦后甜,考试决定命运,大学生花了四年的学费,换回了一张长的像文凭一样的发票,并试图拿着这张发票,到社会上去报销,但是社会不认这张发票。有人反问高考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我说同学们,当年攻克华山的时候是从背面上去的,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学历不是全部,我到复旦大学演讲的时候,我对1500个大学生说,我没有你们运气好,我没有进过大学,所以我只能到大学里来讲课,所以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考试从来不是一种最佳的人才选拔手段,当不得不说他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感受2008高考作文 篇5

学生们都知道要使用高级词汇及较复杂结构来写作,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对高级词汇及较复杂句型感到有些抽象、茫然,以至于错误地认为,使用一些“偏”、“难”、“怪”的词汇或“罗唆”、“重复”、“冗长”的复合句就是使用高级词汇及较复杂句型,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怎样才能做到“高级但不卖弄”、“多变但不出错”、“简洁但不残缺”、“连贯但不牵强”、“复杂但不模糊”的正确合理地使用高级词汇及复杂句型呢?下面请欣赏2008年高考范文“闪光点”,让你零距离感受和体会这种写作技巧。

一、使用高级词汇及最佳搭配(划线单词为本节“闪光点”,黑体为其它类型“闪光点”)

1. We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join us that day.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全国I)

2. We came up with several choices such as going boating, climbing a mountain and going to an amusement park.(北京)

3. Thank you for your concern.(安徽)

4. I was so desperate on hearing that.

(湖北)

5. So I think “Friday News Hour” can broaden our mind and enrich our school life.(陕西)

6. The sport has been growing steadily from 1896s three events to todays seventeen.(广东)

7. Perhaps the lifestyle and dialect here dont agree with you. (山东)

8. Ive determined to enter for it.(上海)

二、使用了精炼的介词短语、with复合结构及同位语

1. More than 1,000 paintings will be on show,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 (全国I)

2. Shakespeare, a son from a poor family, a man of little education, wrote plays and poems that are read all over the world.(湖南)

3. He was a man full of imagination.(湖南)

4. Shooting, originated as a means of survival, developed into a sport onl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广东)

5. Im Li Hua, a student in Sichuan.(全国I)

6. By the way, could I have a photo of Sulin taken on her third birthday? (全国I)

三、使用非谓语动词(短语)

1. While climbing the mountain, we enjoy the warm sunshine and a beautiful view.(北京)

2. Born in America, Thomas Edison was a great scientist and inventor. He was once thought to be a boy who was not worth educating. (湖南)

3. I believe that doing all these small things will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and help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四川)

4. As a boy of 17, I am outgoing, good at English and have experience of working well with children aged from 7 to 12.(福建)

5. Thanks for your joining us in the class making our class have new blood. (山东)

四、恰当的承接短语、插入语、省略及替代

1. Besides, it should be a good idea to learn and sing Chinese songs, because by doing so you will learn and remember Chinese words more easily.(全国II)

2. Then, it also helps to watch TV and read book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n Chinese whenever possible.(全国II)

3. However, when we reached the top, we were shocked to see litter here and there, such as bottles and banana peels. 4.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he should realize the pencil has its own advantages.(北京)

5. Whats more, it will help us improve our reading skills.(陕西)

6. For one thing, I can help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For another thing, I can improve my English, make more friends, and enrich my life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福建)

7. My reasons for attending the competition are as follows. (上海)

8. In addition, in my opinion, tak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an rais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class. (上海)

五、 it句型及并列句

1. The compasses are big, drawing a circle with ease, while the pencil is small, drawing a line with great effort.(北京)

2. When it comes to de-stressing, it helps to set aside some time for yourself once a week. (江西)

3. I like him because his comedies and tragedies bring me into a fantastic world; I love him because his poems let me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 admire him because his keen sights set me thinking and teach me how to lead a meaningful life! (并列句)(湖南)

4. As for my suggestion, I think its better to have it twice a week. (陕西)

5. It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only child like me to learn to share and work together. (福建)

6. But recently I found it difficult for you to get on well with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山东)

六、使用被动句

1. These bags are made of a variety of materials that can be easily treated when they become rubbish. (安徽)

2. As the work can be divided among several people, it can be done differently. (浙江)

3. Women were first allowed to compete in the Olympic shooting in 1968.(广东)

七、使用主从句

1. So in my opinion, while we are confident in ourselves,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strengths in others and show due respect for them.(while 引导让步状语) (北京)

2. I should try to use both sides of paper whenever it is possible. (四川)

3. For example, if I am the last person to leave the classroom in the evening, I will remember to turn off the lights. (四川)

4. ... ; be open-minded to different opinions even though you dont like them.(江苏)

5. Secondly, whether you come from the snow-stricken areas or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we are all friends here.(山东)

6. When I was reading the advertisement, the aim of this activity impressed me greatly. (福建)

八、使用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及名言警句

1. This is one of the many steps we are taking to make our country an even cleaner place. (安徽)

2. He said since it was a new model in China, it was impossible to fix it without the right spare parts. (湖北)(宾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 it句型)

3. What impresses me most is his famous saying,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湖南)

4. People may also choose to work in a team where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浙江)

5. What I want to stress is that each of us should listen more to others. (江苏)

6. Thirdly, do as the Romans do.(山东)

7. Id like to wish her a happy birthday and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for your hard work, because of which Sulin and her parents are living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in the US. (全国I)

九、感叹句、虚拟语气、倒装句及特殊句型

1. Therefore, I require that you send me a new one of the same model within a month. (湖北)

2. Seldom do we know what is happen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let alone what we can do for our country. (陕西)

3. It was not until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hat shooting, originated as a means of survival, earned its status as a sport. (强调句,广东)

4.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fit in with everything here. (山东)

十、复杂长句

1. He told me gently like this: a good rule to keep in mind is that no matter how enjoyable you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they shouldnt cut into your study time. (江西)

2. From him, I realized the secret to success is not when and where you were born, but what you are doing and how you do in your life. (湖南)

3. Many people suggest that parents should listen more to their children, so they will understand them better, and find it is easy to narrow the generation gap; teachers should listen more to their students, then they can meet their needs better and place themselves in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students; students should listen more to their classmates, thus they will help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a friendship is likely to be found. (江苏)

4. I am very excited to hear that our class will compete in the group dancing competition organized by our school for the first place after hearing what our monitor had said. (上海)

5. The column is open to all the students but we have to point out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compositions must be close to students everyday life and well-written compositions

感受2008高考作文 篇6

心灵的空隙

一考生

晶莹的玻璃瓶,折射着光芒。有人拿起它,向瓶里装满石子,问:“满了吗?”一片明媚中,冰冷的石块挡住了舞动的阳光。

我们总会想到一些不堪的过往,忖度自己究竟可以承受何种重量。当石子一枚枚加入,当生命之瓶中逐渐堆积阴霾,块垒满胸,我们窒息地想,终于到了窒息的一刻。就像,面对那没了晶莹的瓶子,我们总会不假思索地答:“满了。”

——那是个碎雪窸窣的清晨,他,一个成功的银行家,被诬告上了法庭。妻子不忠,律师奸诈,法官误判,他被送进了森严的监狱。抱着《圣经》,聆听典狱长宣判——“你的灵魂属于上帝,肉体属于我”。辛苦劳作,凶暴狱警,吸毒狱友,浓重的黑色就这样在他的面前堆积。即使他不是死囚,生活却也从此封闭了阳光,这座监狱成为必然的归宿。面对高墙,他确信自己的一生,真的到了尽头。

装满石子的瓶子还在,尽管玻璃早就失去了光亮。面对“满了”这确信的判断,掌瓶人笑笑,注入沙子代替回答。细软的颗粒渗入石子的空隙。原来,沉甸甸的瓶子依旧可以让柔软驻足。

当阳光成为奢望,可以尝试远离阴影的哀伤。《小妇人》写道,“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即便我们无法抑制泪水,无法逃避中伤,却仍然可以从中获益,学会成长。我们总可以在心灵深处找到些空隙,去珍藏属于自己的温柔,让心中一直雪藏一片阳光。

——那一次,财务室,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卫队长解决了难题。因此,他和他的狱友们获准喝到了冰镇啤酒。夏日黄昏,夕阳镀金,囚犯们享受着难得的清凉。那一次,图书馆,他偶然发现一张唱片,于是他锁上门,在监狱中播放。音乐回荡在整个牢房,囚犯们放下手中的饭勺,沉醉于美妙的天籁。狱警们在图书馆外疯狂地砸门,而他闭阖双目,享受天赐。那一刻,四面高墙,已然消融。他凭借才能与人格成了狱友心中尊严的偶像。

“满了”,我们坚持,直到一壶清水又被注入,水面慢慢升上瓶口。石块在清水中隐隐作响,细沙散发出湿润的芬芳。阳光下,玻璃瓶再次隐约透出光亮。

我们总说“聚沙成塔”,却也不该忽略“滴水穿石”。享受星光远远不够,要祈祷阳光终将到来。不再轻易说悲伤,即使绝望,也要相信心灵的伟力。世上从没有无忧虑的希望,雨果说:“希望是坚韧的拐杖,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或许,相信希望,我们才可能坚强。所以,学会寻找心灵的空隙,让自己能够渗透,哪怕一滴,或许可以成就拯救与重生的希望。

——那是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他爬过几百米长的下水道,离开了那地狱般的牢房。张开双臂,他仰天长啸。他不知道,翌日清晨,当典狱长撕开他牢房墙上的海报,发现海报后隐藏的他19年来一直挖凿的隧道和他所用的玩具般的铲子时,该多么恼怒,多么懵懂。典狱长不知道,19年,为什么不能磨灭一个人心中的希望;典狱长更不知道,此时的他,正在太平洋边,面对蔚蓝,满身阳光,从容等待友人的小帆。

寻找心灵的空隙。

也许这样,真正的希望就会在一念之善的微小空隙中,悄然引来明媚的阳光。

【点评】这是一篇很见功底、才情的满分作文。作者吃透了材料含意,在紧扣“满了吗?”拓展思路时,把文章立意引向人的心灵层面,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寻找心灵的空隙。……真正的希望就会在一念之善的微小空隙中,悄然引来明媚的阳光”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结构安排上更是彰显了匠心与创意。作者巧妙地让实验过程与一位银行家的特殊经历双线推进,并注意叙述、议论的有机结合,读来意趣横生。

(点评:唐惠忠)

石·沙·水

——人生三维之瓶

一考生

人生像一只广口瓶——婴孩新生,如同一只明澈的空瓶;瓜熟蒂落,便已是一件浑朴纯真的艺术品。随着岁月流逝,我们用平凡的冥石、沙砾、清水将它慢慢填充,趋于至臻。天命有限,每只瓶子的容量也相近。一只空杯,以怎样的顺序装入石、沙、水,才是最完美的填充?人各有异,以怎样的顺序塑造一生,才更加丰盈?

责任是那些黢黑的冥石吧,几乎与瓶口同样大小,坚硬冥顽、不可折曲,甚至直至整只瓶填满,人生走到尽头,它都如一支铿锵的主旋律,占去了岁月大半的空间。人生伊始,首先要学会的,是承担自己的责任。也许是一种本能,满脸泥痕的男孩在玩打仗游戏时,看到对方扔来土块,会一把将在一旁懵懵懂懂的弟弟护在怀里。又不知过了多久,像竹笋般成熟着的孩子会在一瞬间,沉默而悄然地将母亲提的行李接到自己手中。走出家庭,责任是社会的纽带,也是瓶中一枚沉甸甸的核。沙水混沌,失迷方向之时,责任承担着人生的重心。韩愈被一贬再贬,心灰意冷,直令他嗟伤“好收吾骨瘴江边”,是对苍生的责任心使他跨出了失意文人的吁叹,兴水利,抚民生,竟让那潮州山水尽姓了韩。我们通过触摸责任,感知自己的成熟;通过承担责任,知晓自己的方向。

爱是那抔绵软的沙吧,细腻地打磨着石块的每个棱角,糅合进石块的每一道沟壑。责任使我们洞悉人生的意义,爱则使我们拥抱人生的美好。沾了薄薄凉霜的窗台边,有脉脉的独白,比星辉动人,那是悲欢离合中生死相许的爱恋。市井阡陌,孟母三迁,是用心良苦的严慈之爱。兵马倥偬,王朝破败,风雨飘摇,民国尚在胎动,革命晨光熹微,七十二烈士满腔热血化碧涛,鉴湖女侠墓前青草萋萋,“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对信仰澎湃不屈的爱。大爱,是对责任柔美的诠释;而沙,本就是岩石在亘古中化成的尘埃,有着石般的执著,有着沙独有的细腻和柔美,填补大半人生剩余的空间。

宽容是最后汇入的涓涓的水,随着成熟渐渐滋润进瓶中的每一个角落。上善若水,人生的最后,是去学会宽恕自己,也宽恕别人。冤冤相报,是愚人的计较;一笑泯然,则是智者的豁达。内战结束,胜利的格兰特将军接过对手缴上的佩剑,面对成千上万的败军将士,只说了一句话:“战争结束了,我们又是兄弟了。”宽容使你的敌人成为你的手足,也使你以更宽阔的胸襟在同样的天地间看到别样的精彩。清水润下,一杯沙石自上而下深了一层颜色,乍一眼看不出,只有执瓶人心知,杯中之物已脱胎换骨。

用责任、挚爱和宽容填满人生之瓶,它们依凭顺序,在人生的数十个春秋中磨合沉淀,相嵌相融。

让我们树立责任以成人,付出挚爱以有魂,接纳宽容以升华。

【点评】这是一篇相当规范的考场佳作。作者由“以怎样的顺序装入石、沙、水,才是最完美的填充?人各有异,以怎样的顺序塑造一生,才更加丰盈?”入题,牢牢把握了供料内蕴;接下来,用“责任是那些黢黑的冥石吧”、“爱是那抔绵软的沙吧”以及“宽容是最后汇入的涓涓的水”引出三层论述,其间类比妥帖,例证精当,表现出不俗的认识水平与丰富的材料积累。值得注意的是,主体部分三个层次间勾连紧密,它们不仅都围绕着“人生之瓶”这个核心比喻,而且段落内部也有不少语句前后呼应(比如“责任使我们洞悉人生的意义,爱则使我们拥抱人生的美好”、“而沙,本就是岩石在亘古中化成的尘埃,有着石般的执著,有着沙独有的细腻和柔美,填补大半人生剩余的空间”,等等)。

(点评:唐惠忠)

月出青云,临风书雪

一考生

献之勤练书法已经五个春秋了,他从书房走到院里,又从院里走回书房,院子里春风不知何时吹过,柳枝已悄悄抽出嫩绿的新芽。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纸上是一个新写的“大”字。

墨汁是新磨的,圆润黑亮;字写得五分遒劲,五分柔媚,似乎充满了天地间的灵气,把春色全部注入其中。

献之再次欣赏手中的那个字,终于长长出了口气,昂起头,挺起胸,满面春风地敲响了父亲的门。

羲之端详着儿子的字,一句话没有说,顺手在案桌上提起笔,稍稍润了墨,在“大”字底下重重点了一点。

献之见父亲并不作任何评语,狐疑不解,只得跨过内堂,敲起了母亲的门。

“我儿苦练了多年,只有一点像父亲啊。”

……

不知不觉,柳枝长长的,伸手就可触摸到它的绿色。

字写得六分遒劲,四分柔媚。献之心中的火苗在往上蹿,他不能忍受父亲的沉默、母亲的谬赞,他整日整夜呆在书房里,附近的水池早已成了“酱缸”,光是用坏的笔就堆了三尺高。

他相信自己的字已经炉火纯青了。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赞许的眼光,还是停留在那个点上。

……

大雁南归,风扫落叶,柳树绿意虽浓,却似乎有些憔悴了。

字写得四分遒劲,六分柔媚。献之的右手长了一层厚厚的茧,他心中熊熊的旺火升腾,悬腕提笔,用尽全身的力气写出了一个气吞山河的“大”字。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继续赞叹着那个点。

……

雪花飞舞,炉火正红,不知不觉又过了五年。

献之的手还在挥毫,可他已不再写那个“大”了,他写的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五分遒劲,五分柔媚,还有十分潇洒开朗。

羲之抬起头来,端详着自己的儿子。他记得献之小时候练字时,自己曾在后面拽他的笔,结果没有拉动,当时自己就预言“此儿以后当有大名”,当年的预言如今终于成了真言。

羲之若有所思地说:“好,很好!”

献之的手没有举向空中,而是垂了下来,恭敬地侍立着。

如果是五年前,献之也许会得意地高呼自己的成就,现在他却明白自己和书法之间的距离了。

【点评】这位考生扣住“满了吗”、“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借助想象构思成篇,具体生动地编述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间的故事来揭示材料寓意,可谓悟性过人,思维灵动。独特的想象,流畅的文句,将四个同中见异的片段有机组合起来,凸显了独特的创新意识与文学韵味。语言表达准确而凝练,对环境的渲染、对献之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比较成功,确实是考场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点评:唐惠忠)

坚守为本,变通为流

一考生

向日葵懂得,只有适时地变通,才能守住一方阳光,因此它不断地改变方位;山间的溪流懂得,只有变通流向,才能避免岩石的撞击而逃过“粉身碎骨”的厄运,因此它适时转弯前行!因为坚守,生命方能显示其绚丽灿烂;因为变通,生命才能律动着它的美丽,找到他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大自然无时不在向我们昭示着:“坚守为本,变通为流!”

坚守是生命的厚重,是灵魂的归宿,是在漫漫探寻前方道路中紧握的“原则之尺”,舍之,我们将迷失方向;变通则是思想的源泉,流淌的是灵动之源,是智慧光芒的闪现,是洞悉了风云变幻之后对前路的重新审视,舍之,我们将失去智慧的源泉!

还记得邮路上那位朴实的邮递员吗?王顺友,以他那双因沾满灰尘而黯淡失色的鞋,以他那份珍贵而闪光的执著与责任心,为我们诠释了坚守的分量!他的坚守,让山村野店、水浒人家的心,得以与群山之外的世界相连!然而,是什么让他可以排遣坚守之中无边的孤独呢?是心态的调整与变通!漫漫长路,浑浑尘土,叮叮驼铃,如此单调的“长征”,其中的孤独与寂寞,若仅凭坚守,又怎能让他支撑至今呢?聪明的他,于是自编山歌,对山酣酌,苦中作乐!

这些在常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却让王顺友在坚守的过程中得到适时的心灵变通,以山歌缓解思念,以潇洒的激情消融寂寞。变通,让他保持了达观的心态,也让他坚守的步伐更加稳定、扎实!因而,在坚守的艰辛过程中,有变通做催化剂,会让我们前行的道路走得坚定而不沉重!

还记得那些在浩瀚“史海”中高呼“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英雄儿女吗?还记得“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爱国人士苏武吗?还记得“落日的余晖平铺”的那一刻,亘古不变地沉寂的“地坛”吗?史铁生,一个在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刻,坚守住了地坛——那属于他的一方净土的强人!那里的生命透射着永恒,那里的古殿告诉他生命的价值!于是,在坚守中他变通了自己的思想,终于学会了“将上帝交给他的事实,坚定彻底地进行到底”!

所以,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不要轻易地放弃,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适时地变通自己的思考空间,也许希望的曙光会在不经意间闪现。于是,前路就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朋友,请铭记向日葵的灿烂,请呵护涓涓溪流的甘凉清冽!它们都因坚守而厚重,因调整而灵动。而我们,作为万物的灵长,难道不也应沐浴在这无尽的清泉中“上下而求索”,以坚守为本,以变通为流,找回精神的归宿吗?

蓦然回首,凝视前方,悠扬的歌声在回荡着:既然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便要懂得征服风雨!

【点评】本文亮点之一是思维辩证。作者从材料中的“顺序很重要”、“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入题,围绕“坚守”和“变通”娓娓道来,要言不烦,把二者的关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了。王顺友、苏武、史铁生等典型事例的运用,或详或略,都紧扣主题,论证精辟,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亮点之二是语言灵动。像“以山歌缓解思念,以潇洒的激情消融寂寞”,凭语言灵动取胜;而“坚守是生命的厚重,是灵魂的归宿,是在漫漫探寻前方道路中紧握的‘原则之尺”等句子则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些都为我们如何写作议论文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点评:唐惠忠)

民族的比重

一考生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句话:“只产生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同意这句话。

英雄是高大的、坚硬的,就如广口瓶中装满的石块,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但一个民族决不仅仅需要脊梁,一个有骨有血有肉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

我想,“石块、沙子、水”的道理一定是水泥匠发现的吧。沙子填充石块的缝隙,而水又注入沙子的空隙,这样它们三位一体成就了一个坚固的实体。这个实体不会被分裂势力所消化,如鲠骨卡在一切恶势力的咽喉。它是如此的团结,而又在石块、沙还有水的不断变位中凝聚,这全应归功于石块、沙还有水的各自特点的有机结合。这就是一个强大民族的比重。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大江带来无数英雄的名字,使他们如石块沉入岁月的河底,而肉体随江而逝。华夏的河床,先由英雄铺就!这些磐石中,有仰天长啸“还我河山”的岳飞,有抑断最可怕的洋枪——烟枪的林则徐,也有卧倒在火海中的邱少云,扑倒在铁轨上的欧阳海。这些人铺就了中华坦途,而铺路石就是他们的肉体。

所以有人说:“死去的英雄比活着的多。”但我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正如充满石块间的沙砾,他们除了“量”与英雄不同外,其“质”是一样的——石英,同样的坚硬。在前天的电视节目中,我看到了一位老人,他是一位火炬手,他的名字叫袁隆平,一个十三亿中国人都知道的名字。他没有建功于疆场,也没有立业于政坛;他只是呆在稻田中,一呆就是二十多年,而他的“儿子”则被播散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而撑起整个中国的农业。无需多言,许多人都如袁隆平爷爷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伟大的英雄太少,他们无法攥起民族的每个细节,而这些细节,只能由平民化的英雄来完善,这同样值得歌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似乎历来百姓都被比作水。水乍一看是柔弱的,但“抽刀断水水更流”。没错,是百姓,这一看似柔弱的群体,渗透出一个民族的点点滴滴。百姓,是民族腾飞的根本,因为他们有如水的力量与善良,如同黄河之于华夏。毛主席说过:“我们什么都可以邈视,但我们不能邈视黄河!”

没错,一个民族的比重就是如此:英雄伟人是骨,杰出人才是肉,普通百姓是血。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正如装满石块、沙土、水的瓶子——一旦凝结,将牢不可摧!

【点评】“民族的比重”?相信每位读者面对这样的命题都会惊讶而疑惑,是的,它与材料何干?民族又怎么会有比重?读者便会禁不住要知道个究竟,那么,这样作者便达到了精心拟题的目的——涵盖主旨、吸引读者。细看文章才知道,原来作者通过大胆的联想,以类比手法将民族比为瓶,将出色英雄比为石块,将一般英雄比为沙,将老百姓比为水,将大家万众一心比为沙、石、水凝结于瓶中无坚可摧。这样,不仅巧妙地切入了材料的主旨,显得自然圆融,浑然一体,而且新颖别致——由一个小小的实验生发出强国富邦之思,让人不禁惊讶于作者认识的深刻、高远了,文章便也因而显得大气磅礴、令人击节叹赏了。

(点评:梦阳)

生无止境,跃进无息

一考生

古人云:“生无止境。”寥寥四字,已成至理。

然而古往今来却总有人悖乎此。他们自负于自己的熠熠才华,锋芒毕露;他们以为自己人生成就之瓶已然满盈,傲睨尘寰。

于是嵇康的打铁铺中传来不驯的声音;于是阮籍的穷途路上响彻寂寞的泣诉;于是滕王阁上,是那个自负的王勃倚栏作赋,傲对诸公;于是雕栏玉砌,是那个自艾的李煜独视春水,目无下尘……若说是时代的无情给了他们失意的颠沛,我想却不尽然。是他们的自负蔽住了自己寻找光明的双眼;是他们的自满阻碍了不断超越前行的道路。

若把人生的成就比作一个小小的玻璃瓶,他们总以为自己才华满盈,成就充斥了全部的生命,殊不知,成功的极限未曾存在,不断的追求仍有空间,一句“生无止境”,他们未曾彻悟,于是他们的成就,只是为后人留下几篇用痛苦和迷惘压榨出的文字,仅此而已!

纵使“石块”已经满载,仍可有“沙子”、“清水”注入的空间。人生于世亦如是,永远不停息,空间无止境!

就好似那从巍巍青山中、幽幽流水畔走出来的沈从文先生,他不断追求、不断跃进赢得的,是国人的欣赏与爱戴、尊重和景仰。

坍圮的白塔,比屋的碾坊,孤行的渡船,艳晦的河滩……每每伴着静夜里的山歌、伴着虎耳草的香气捧读先生的文字时,我们难以忘记这位作家的笔耕不辍,这位语言大师的学无止境,这位民俗学者的不断跃进。一册《边城》中的神韵美文便是见证;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的旖旎风情便是见证……

然而更令我们赞叹的是,当国人将“关注人性善美,构塑民族理想”的赞美之辞赋予先生的时候,他只是微笑地说:“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年已垂垂,鬓已斑白,却依然不停息不满足,依然相信自己的人生之瓶尚可注入更多的收获,如此精神,怎能不令我们崇敬呢?

原来,极限,决不可用量化尺度去衡量。因为或许,极限未曾有过明确的界限,不断跃进,你便会发现,本已有所成就的自己实则有着如此大的发掘空间。

就像那个可以不断载入新物的玻璃瓶,看似达到极限,实则还存在空间。因为,生无止境;因为,跃进无息。

【点评】文学需要个性,而考场作文也一样需要展示个性,唯此,才能给阅卷老师以眼前一亮之感,从而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此文即是如此的富有个性:嵇康、阮籍、王勃、李煜等历史名人在考生笔下却“仅此而已”,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认识让人读来不由一惊,而当考生点出“是他们的自负蔽住了自己寻找光明的双眼;是他们的自满阻碍了不断超越前行的道路”这样的独特认识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并承认其论断是有道理且令人信服的,文章立意之新之深凸显;人们眼中的沈从文本是文学大师,而考生笔下的他却成了民俗学者,不仅语出惊人,而且令人深思,其实这一点展示的是考生对“无常生活的从容辗转”的感叹,是对“学无止境”的深情赞赏——这又暗中扣住了材料的主旨,进一步使得文章深化了考生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展示了考生的学识;大多考生行文时是由材料而转入生活,而此考生则先生活而后归结到实验,有种水到渠成之感,这也巧妙地彰显了实验材料的普适性和哲理意味。这样的文章,又如何不令人叹赏有加呢?

(点评:梦阳)

心无陌路行无疆

一考生

课堂上的一个小小实验引人深思,装满石块的瓶子没有满,用沙子填补空隙后的瓶子没有满,倒进水后的瓶子或许也是没有满的。是的,很多事情看似到达了极限,实则仍存在很大的空间。就像人生,我们永远可以从困难中突围,发现一番新的天地。

翻开历史的书页,折叠起旅途的平仄,我轻轻屏住了呼吸。海子火热的青春在铁轨下寂灭,海明威的生命被含在口中的猎枪终结,茨威格轻轻旋开了煤气开关,伍尔夫带着她的智慧与敏感投入湖心……我的心中在大声地叫喊“不”,他们,都是最杰出的作家,只因思想进入了怪圈,或是文思不再像泉水般上涌,就认为自己的写作生涯到达了极限,并因此终结了最宝贵的生命。我为他们痛惜,但同时也在深深思索,难道我们的心只有那一方大小,我们的脚永远也迈不进新的天地吗?

那是一个夏夜,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苏轼的心智。苏轼经历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几遭排挤,几经贬官,怅然若失。或许伴君左右、建功立业而不得就是东坡先生的一个极限吧。幸而,他选择了转身,于是山间凸现瑰丽文字,江上荡起华彩文章。苏轼放弃了仕途,释放心灵,到达了另一番天地,于是,便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便有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便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的狂放,便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坦然。太多太多的美丽诗句流传千古,不得不说,是这一次转身成就了苏轼,成就了他文坛无人能及的地位。

冷眼白天际的鱼,突眼瞪人间的鸟,危石残花,一片衰败之景,朱耷的身影从中脱颖而出。身为亡明皇族,他本该在沙场与八旗子弟挥刀对抗,但他知道这是白白流血,与其走入这个极限,不如选择最静默的方式控诉这个暴虐的王朝。他为自己取名为“八大山人”,以“哭之,笑之”的秃笔静静地描绘着自己的哀思,他不仅保存了性命和那一派傲岸风骨,同时开创了又一代画风。

是的,我们总会遇到困难,遇到极限;此时,我们不如换一换方式。因为心无陌路,所以行无疆,我们会见到又一片光明。我们将追逐光明不倦怠,遍历世间爱恨情仇,释放心灵,然后去看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点评】新材料作文有时也一样需要在开头时转述一下材料,因为这样更便于直接引入话题。此文即是如此,作者在简洁地转述了材料之后自然地过渡到了人生——由海子、海明威、茨威格、伍尔夫等的人生结局为例来引发人们的思考——“难道我们的心只有那一方大小,我们的脚永远也迈不进新的天地吗?”从而,也契合了材料的一种含义——极限问题。接着,笔锋一转,用苏轼、朱耷的人生突围方式不仅回答了前面的疑问,而且使文章形成了鲜明的正反对比论证,严谨而有力度,令人信服。也正是在这样的层层挖掘中,文章的立意步步升华,展示了作者出色的思考感悟能力和结构文章的技巧。最后在结尾再进一步强化主旨,不仅提升了文章境界,而且呼应了开头,使文章显得首尾一体、圆融自然;同时,文中大量古诗文的引用,不仅与作者原有的雅致风格相交融,而且提升了文章的文采、增强了底蕴。有着诸多的亮点,这样的文章当然会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点评:梦阳)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上一篇:新时期的体育教育下一篇: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