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自愈论文

2024-08-16

系统自愈论文(共12篇)

系统自愈论文 篇1

0 引言

系统论中自愈定义为系统察觉自身状态, 并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 进行适当调整以恢复常态的性质。自愈系统的关键在于能够从非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健康的本质是处于“有序稳定”状态, 保持健康的根本点在于建立和保持“有序稳定”状态的具体机制, 即“自愈”。自愈系统具有自身状态与外部环境监测、自身健康状态维持和从非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的功能。自愈流程包括“信息采集”、“状态诊断”、“方案决策”和“控制执行”4个步骤。电网自愈主要是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 采取预防性控制手段, 及时发现、快速诊断故障和消除故障隐患, 变被动的事故处理为主动的抑制事故发生。

自愈能力是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 (自我愈合) 的能力。自愈控制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1) 预防控制为主要控制手段, 及时发现、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 (2) 具有故障情况下维持系统连续运行的能力, 不造成系统的运行损失, 并通过自治修复功能从故障中恢复[1]。

自愈控制最早在美国的“复杂交互网络/系统计划”中提及。该项目由国防部牵头, 美国电科院, 华盛顿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 项目总经费3 000万美元。此外, 欧盟在第七框架计划 (The 7th framework programme) 的“能源”主题下支持了一系列以自愈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电网安全保障体系是国家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自愈为特征的智能配电网是未来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网自愈控制以不间断供电为控制原则。电网自愈控制的目标是:首先避免故障发生;其次, 如果故障发生, 故障后不失去负荷;以故障后失去部分负荷为基本的控制底线;如果发生了电网瘫痪事故, 意味着电网自愈控制失败[1]。

目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 自愈的智能配电网应该是, 在配电网的不同层次和区域内实施充分协调且技术经济优化的控制手段与策略, 使其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诊断、自我决策、自我恢复的能力, 四个“自我”形成闭环, 实现配电网在不同状态下的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自愈的配电网可以做到在正常情况下预防事故发生, 实现运行状态优化;在故障情况下可以快速切除故障, 同时实现自动负荷转供;在外部停运情况下, 可以实现与外部电网解列, 孤岛运行, 并进行黑启动。发展自愈控制技术是解决我国配电网长期存在的设备利用率低、供电可靠性低、线损率高等问题的核心技术。

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通过应用先进的数学和控制理论, 建立起配电网在异常脆弱区、故障扰动区、检修维护区、正常运行区下的自动判别算法, 在稳定评价指标、电能质量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兼容评价指标、用户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下, 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和隐患预测, 并执行相应区域的控制方案, 以实现配电网优化运行和自愈控制的目的, 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灵活互动和友好开发的供电要求[2]。

1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1.1 分层分区协调的自愈控制技术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实施相应的协调自愈控制策略, 以使实现智能配电网的“自我感知”、“自我诊断”、“自我决策”和“自我恢复”, 达到智能配电网安全、稳定、优质和经济运行的目的[3]。

电网自愈控制“2-3-6”框架式电网自愈控制实现分布自制性、广域协调性、工况适应性的基础组织架构, 有密切联系的两环控制逻辑、三层控制结构、六个控制环节组成。

两环控制承认电网局部控制保护快速性与电网全局控制方案慢速性的矛盾, 研究全局控制方案与局部控制功能协调的方法。三层控制结构包括局部的反应层、高端的决策层、中间的协调层。通过协调层, 重点解决全局控制方案与局部保护控制之间的矛盾。六个控制环节是指在三层控制结构上, 沿信息流方向有采集量测、监视协调、工况评价、控制方案、部署协调、控制行动六个环节[4,5,6]。

在两环控制中局部控制即局部的保护快速控制, 也就是智能配网终端的就地控制, 也称为智能分布式就地保护控制。智能分布式就地保护控制在配网智能终端保护控制时不需要与配电主站或配电子站的配合, 通过终端间相互通信、根据故障判断逻辑, 实现故障区域隔离, 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 并将处理过程及结果上报主站。智能分布式就地保护控制的技术特点为: (1) 故障定位与控制策略均由终端自身完成, 无需配电主站/子站参与协调与控制; (2) 故障信息和决策信息仅在相邻的终端之间传递, 对通信依赖相对较低; (3) 仅需要局部拓扑信息, 能够更好地适应线路变更; (4) 仅依靠局部信息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协调控制能力不足。智能分布式就地保护控制通信结构如图1所示。

1.2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 (Distribution Fast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FFSM) 是实现配电网自愈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自适应保护、故障自动定位和排除、网络重构、自动电压和无功控制等, 仿真工具包括配电网状态评估、电网潮流优化、电网动态安全评估、负荷预测等, 建模工具包括网络拓扑分析、设备模型、负荷模型和发电模型[2,7,8,9]。

DFSM在实时软件平台基础上, 应用数学分析工具盒先进的预测技术, 根据配电网物理结构、电网运行状态, 实现配电网的精确状态估计和实时优化运行, 预测配电网潜在事件, 并为系统运行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建议和最优决策服务, 从而实现配电网自愈[2,7,8,9]。

1.3 配电网自愈控制在线智能分析与决策技术

基于预想事故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案自动匹配技术, 对于预想事故给出有效的控制与保护动作方案, 形成典型预想事故处理方案 (事故处理预案) 。

基于预想事故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案最佳匹配技术, 智能配电网连锁故障演变的预防控制方法,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智能化学习技术。研究考虑多重分析结果的多目标智能决策技术。

1.4 智能配电网极端条件下关键负荷保障技术与大面积停电恢复技术

智能配电网内部严重故障被动解列技术, 智能配电网外部严重故障主动解列技术, 基于网络重构的智能配电网故障后局部供电恢复技术。极端条件下智能配电网关键负荷保障技术, 包括基于微网的智能配电网关键负荷保障的主动解列技术及智能配电网故障解列时智能的负荷分配与功率平衡控制方法;极端条件下基于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孤岛划分和黑启动技术。

孤岛是指当电网的部分线路因故障或维修而停电时, 由停电线路所连接的发电装置继续供电, 并连通周围负载构成一个自我供电的孤岛的现象。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容量、故障前的运行状态以及本地负荷的大小、本地负荷的重要性, 有计划地规划孤岛, 对于提高系统的黑启动能力, 减小停电影响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孤岛划分的本质问题为网络重构问题, 即寻求合理的解列点, 确定孤岛的范围。

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 快速地根据故障前各个负荷的功率信息以及分布式电源的额定功率及其调节能力, 使用孤岛划分算法确定合理的孤岛范围。孤岛内的分布式电源要有足够的容量并且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 以维持孤岛的安全稳定运行, 保证孤岛内设备和线路处于安全状态。当主网运行状态恢复后, 应根据电网的频率、电压的幅值和相位, 实现主网和孤岛的同期并网。

黑启动即为电力系统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后 (不排除孤立系统的仍然运行) , 不依赖于别的网络的帮助, 利用选定的黑启动电源 (具有自启动能力的机组) 带动无黑启动能力的电源 (无自启动能力的机组) , 逐步扩大系统的恢复供电范围, 最终恢复对于整个电网的供电。

近年来,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在电力系统中的逐步应用, 很多学者提出了微网黑启动的方法, 即利用微网和分布式电源, 实现将配电系统恢复分为若干个小系统恢复再进行并网的“自下而上”的恢复策略。配电网的恢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配电网的自启动, 保障对重要负荷的供电, 即将配电网分为若干个小系统, 每个小系统里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布式电源, 再利用分布式电源自启动, 并适当地恢复对重要负荷的供电;二是配合大电网的恢复, 主要表现在为大型机组提供备用电源, 从而增加可用的黑启动电源, 提高黑启动的成功率。即使黑启动失败也能通过解列操作保障对重要负荷的供电。

1.5 智能配电网故障隔离与网络重构技术

该技术是智能配电网非正常运行状态下自愈控制相关技术, 立足于智能配电网非正常状态下故障恢复技术, 实现配电网内部故障以及外部严重故障时的“自我恢复”。

相关技术包括:基于局部信息与保护原理实现的自愈控制故障隔离技术, 基于全局信息与分布式智能控制实现的自愈控制故障隔离技术, 含分布式电源、微网及储能装置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故障隔离技术。含分布式电源、微网与储能装置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网络重构技术, 包括紧急状况下的环网解列技术与网络再组合技术。基于控制代价最小的智能配电网网络重构技术, 基于保障关键负荷供电和最大供电恢复能力的智能配电网网络重构技术。智能配电网内部严重故障时被动解列技术, 智能配电网外部严重故障时主动解列技术, 基于网络重构的智能配电网故障后局部供电恢复技术, 智能配电网基于网络重构的电压控制技术。

2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

2.1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功能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是智能型的、含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网接入协调控制的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 是在数据采集与监控、分布式自愈控制、配电网分析与状态评估基础上, 自动根据配电网状态自我主动调节的智能系统, 以实现配电网的“自我感知, 自我诊断, 自我决策, 自我恢复”为主要目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主站功能层次如图2所示。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主站功能分为基础层、分析层、评估层和决策层4个层次。基础层是由分布式统一支撑平台和在其之上的配电网运行监控、分布式电源监控、配电网运行仿真等智能配电网基本应用组成;分析层由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潮流计算、负荷转供分析、负荷预测等常用的配电网分析功能组成;评估层主要是在基础层和分析层提供数据和基本功能调用的基础上, 对配电网的运行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 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划分;在配电网运行状态划分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进行相应的网络重构, 形成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决策层。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在常规配网自动化功能基础上实现智能配电网在线运行状态评估划分、智能在线预警分析、风险评估和脆弱点评估, 并根据不同运行状态计算相应的策略实现多种情况下的自愈控制策略;在线路负载越限或母线电压越限时进行预警性网络重构计算以实现预防控制、消除设备越限, 使配电网自我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 首先由配电终端的分布式就地自愈控制功能实现故障的快速诊断、定位、隔离和恢复, 在终端隔离或恢复操作失败时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主站启动故障性网络重构, 自动实现故障后自愈控制策略, 以达到故障后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快速隔离和尽快恢复非故障停电区域供电的目的, 提高供电可靠性;在配电网处于正常状态时, 还可以通过经济性重构进行优化控制,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 达到负荷均衡、网损最小、扩大配电网供电能力实现经济运行的目的;通过在线风险评估和脆弱点评估, 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风险, 为配电网状态检修提供决策依据;在配电网外部严重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利用分布式电源进行配电网孤岛划分, 通过分布式电源黑启动保证关键负荷供电, 以达到关键负荷快速恢复供电的目的。

2.2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架构

整个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由分布式自愈控制层、主站集中自愈控制两层通过网络通信组成, 整个系统应按照实现智能配电网“自我感知、自我诊断、自我决策、自我恢复”的目标进行主站系统和分布式终端软件设计, 其整体架构及部分应用模块间的逻辑联系如图3所示。

2.3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接口设计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主站系统为实现对整个智能配电网的状态感知和分析, 除需要从分布式配电终端直接采集外, 还需要从现有已建成的调度自动化系统EMS系统获取主网部分的高/中压配网模型和实时数据。在现有EMS、配网自动化系统DMS、配网GIS、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即生产MIS、营销管理系统CIS、配变采集与监测系统或计量自动化系统AMR等的基础上, 按照IEC61968、IEC61970的标准, 实现各个相关自动化系统及管理系统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通过配网GIS系统, 共享GIS系统提供的配电网模型信息和地理信息, 利用调度自动化EMS系统集成变电站10 k V出线开关状态和线路负荷数据、利用AMR计量自动化系统获得专变/公变负荷数据。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与相关系统的信息集成数据要求如图4。其中, 与EMS系统的信息集成需要通过EMS系统实现站内10 kV出线开关的遥控功能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需要的用户信息、设备台帐信息、设备缺陷信息以及GIS图形信息接口连接配置图如图5所示。

2.4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相关指标

与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相关的指标如下。

2.4.1 自愈控制动作正确率

自愈控制动作准确率分由两部分组成。

1) 故障自愈控制动作

故障自愈动作准确率的判断应该是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判定, 以系统最后的处理为准。分为几个层次:

终端正确动作, 故障隔离或转供;

终端正确动作, 故障隔离但并未正确或最优转供, 主站控制, 正确转供;

终端拒动或者误动, 隔离范围扩大, 故障隔离 (或转供) , 主站控制成功;

终端拒动或者误动, 隔离范围扩大, 故障隔离 (或转供) , 主站控制失败 (主站给出3次控制方案, 均未执行成功) 。

2) 预防控制动作

预防控制动作准确与否也是从系统角度进行判定, 以系统预防控制前后的系统预防控制判定指标为依据, 只要执行预防控制动作后能将预防控制判定指标降低为正常值, 就算预防控制动作准确。预防控制手段应当包括变压器有载调压、投切无功补偿装置、更改分布式电源的有功无功处理、改变开关状态等手段。

自愈控制动作正确率的计算公式。

故障自愈控制和预防控制都应用实际动作作为计算依据。因此、自愈控制动作准确率计算如下:

2.4.2 供电故障自愈率

供电故障自愈率, 其定义为在统计期 (如一年) 内故障自愈恢复的总用户数与受故障影响的总用户数的百分比值, 即

2.4.3 用户平均自愈次数

用户平均自愈次数 (次/户·年) , 它是每个用户在统计期 (如一年) 内遭受故障的平均自愈成功的次数, 即

3 结语

本文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功能、整体架构、相关接口以及相关指标进行了设计。根据本文设计开发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已经成功运行于示范工程现场, 现场实际运行情况表明, 依据本文设计开发的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智能配网自愈控制的实际需求, 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志忠.电网自愈控制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 (10) :85-91.GUO Zhi-zhong.Sheme of self-healing control frame of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5, 29 (10) :85-91.

[2]马其燕, 秦立军.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J].现代电力, 2010, 27 (2) :39-44.MA Qi-yan, QIN Li-jun.Key technologies of smart distribution grid[J].Modern Electric Power, 2010, 27 (2) :39-44.

[3]董旭柱, 黄绍远, 陈柔伊, 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8) :17-21.DONG Xu-zhu, HUANG Shao-yuan, CHEN Rou-yi, et al.Self-healing control technology for smart distribu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2, 36 (18) :17-21.

[4]刘新东, 李伟华, 朱永, 等.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分布式电网自愈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40 (17) :116-120.LIU Xin-dong, LI Wei-hua, ZHU Yong, et al.Research on self-healing control of distributed networks based on multi-agent technology[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2, 40 (17) :116-120.

[5]陈铁军, 宁美凤.基于分布式MAS的电网自愈控制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40 (19) :14-18.CHEN Tie-jun, NING Mei-feng.Study on self-healing control scheme of power grid based on distributed MAS[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2, 40 (19) :14-18.

[6]袁鹏, 郭创新, 王康元, 等.调控一体下的配电网自愈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 (22) :150-154.YUAN Peng, GUO Chuang-xin, WANG Kang-yuan, et al.Study of self-healing of distribution grid under the reulation&control integration mode[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1, 39 (22) :150-154.

[7]刘莉, 陈学峰, 翟登辉.智能配电网故障恢复的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 (13) :148-154.LIU Li, CHEN Xue-feng, ZHAI Deng-hui.Status and prospect of service restoration in smart distribution network[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1, 39 (13) :148-154.

[8]李天友, 徐丙垠.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2) :105-108.LI Tian-you, XU Bing-yin.Self-healing and its benchmarking of smart distribution grid[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0, 38 (22) :105-108.

[9]Intelligrid SM-distribution fast simulation&modeling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documents guideline[C]//EPRI, Palo Alto, CA:2005.

系统自愈论文 篇2

本群成员大家互相不认识,为什么会走到一齐呢?那就是大家为同一种病苦苦争扎,从网上看到我的博文,联系我,在此大家以掌声祝贺我们的相遇。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渐冻症与排阻和祛寒

第一讲

第一节 自我病情的报导

2012年有一天中央十套一则消息报导:内容大意是:世界上最威的医学家们,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得出了一个真实的结论,那就是人类从来没有治愈过任何慢性疾病,最好的效果就是减缓发展速度和对病人的心理安慰。开发自愈机制使疾病不治自愈是今后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去年张阅主持夜线节目巜渐冻人李元芳生子》时也谈了这一问题,舆论圈对这一说法基本认可。

人类几千年与疾病的斗争史,就是不断研究出中药、西药上万种、各种治疗仪、检测仪,查病治病,也挽回了很多重症人的生命,为什么这些医学大家们得出这么荒谬的结论呢?如果真的这样我们病了怎么办?去找谁帮助我们呢?绝大多数人不相信这个结论,仍在一掷千金、寻找能医神药。

看看我的疾病史能否证明大医学家们的研究结论呢? 在巜我的疾病史》中记录很祥细,这是身体变化年增: 1974年产后高热(大量的抗生〉→便稀腹胀〈胃肠受寒〉〈9个月〉→1975年心肌缺血和慢性鼻炎〈心肺伤〉〈5年〉→1979甲亢〈心、肺、肝、肾、脑多器官损伤〉→2000年碘131〈人为破坏器官〉〈半年〉→2001年突眼齿脱〈五官全面损伤〉,持续(8年)肠胃〈便稀粘〉、心脏(心肌缺血早搏)、肺(慢性鼻炎、气管痰呜)、肝〈脂肪肝〉、眼〈突眼复视〉、鼻〈鼻塞〉、喉(吞咽肌萎缩)、耳〈耳内痒疼〉、脑〈脑梗塞〉、脊髓〈脊锥疼,四肢下段凉木〉→到神经源病变(运动肌无力,筋腱硬缩)治疗了一生,从抗生素开始就是不断的用各种药伤害身体,从抗生素到放射线,破坏强度步步加大,从内到外,体内机制全部被破坏,到出现神经源病变。治了几十年哪一种病治好了呢了?不断的治病,病越治越多。大家看我的日记中记录我的疾病史,都是原始病历和医院的检查报告,你只要有一点常识就知道我写的是真实的当时病情。实事求是回答以下问题

你害过哪一种慢性病? 你的慢性病医疗治好了吗?〈请回答〉

皮肤过敏?慢性鼻炎?慢性气管炎?心肌损伤?便秘?便粘?慢性胃炎?高血压?脂肪肝?肾功能损伤?糖尿病?等等,大多数都是治一段轻一些,过一段重一些,〈是不是这种情况?〉

有些病医生告诉你终生不能停药,〈对不对〉

只要害上了这个病就伴你一生,这就是大医学家们说的医学最好的效果就是减缓发展速度和对病人的心理安慰。

还有很多病医疗界直接就定为不治之症:侧索硬化、神经源病、脊肌萎缩,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肌源性病,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红斑狼疮、类风湿等免疫系统疾病。谁看到过这些病完全治愈的病人?

慢性病也好,绝症也把,没有一种病是医疗治好的。这就是医学大家们多年研究的结论:那就是人类从来没有治愈过任何疾病。

如果你认可医学大家们的说法,认真读我的疾病史,直接面对真像,不要蒙住自己的眼睛自己骗自己,把你的病史认真总结出来,〈从群内发给我,可以见看出你对自己生命的重视程度〉。

我经过十年研究,不断改进,把拉筋、蹲起、机械力三者合用,发明璞康血气血气提升机,不断排出微血管阻塞,加快循环代谢,用内外热源排出寒气,提高体内温度,加快细胞分裂,脏腑逐渐由功能性改变到器质性全愈。我的多种医学界公认的不治之症已达到医学康复标准。

康复年谱:

在巜提高自愈机能 四种慢性病自愈》一文中有原始病检查报告和全愈的检查报告。

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碘131型突眼〈没有物效疗法〉→2004年(血气提升机)→2012年球后脂肪堆积消失,达到医学全愈标准。2008年6月确诊神经源病,2008年9日〈开始进行排阻祛寒〉整体机制修复〉→2009年12月(神经源病变达到肌电图正常,体力正常,达到医学全愈标准)。2012年11月〈4年〉慢性上颌窦痰全愈。2013年ll月〈5年多〉(心肌损伤全愈,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正常,早搏、闷气至今没有再出现过)。2014元月肺功能气管内痰呜声消失,2012年6月〈血压由以前160/60降到110/70〉〈两年间反复升高降低〉2014年3月到现在血压没有出现高低变化,一直是120一110/80一70,老年高血压全愈。脑梗塞全愈,CT拍不到病灶。一个月前大便稀粘,经常腹泄腹胀完全停止,大便成型而不干,每天一次。40年的肠胃病彻底全愈。

至此5年多完成了整体机制的修复。所有脏腑都达到仪器检测正常范围之内,达到了医学健康标准。我一个65岁的神经源病变的老人,神经源病全愈,突眼、高血压、脑梗塞也己全愈,什么药能有如此功效?什么人能把一个人身上这么多病全治愈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改变体内环境,自己用机械外力和自体的大力肌舒缩排除微循环阻塞,用内外热源排出体内的湿气寒气,排除微循环和细胞阻塞,排出湿气寒气提高循环温度,所有器官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渐冻症和所有慢性病一样,不需要特殊治疗就可以自愈。

这一讲就讲到这里,大家互相讨论吧,我看着大家发言!今天的作业题是认真总结自己的疾病发展过程,是否能全面真实的总结自已的疾病史,能直面现实,这是你从被动治病中迈出的第一步,下次开讲前我会祥细点评参于者口馈的问题。

第二讲 药物不能治愈渐冻症的根源在那里? 1、慢性病的病根在那哪哩?

清朝大医学家叶天士指出:治病不可不治络病。同时指出:“经主气,络主血”,“初病者经伤,久则血伤”,病邪由经入絡,由气及血,同时提出“百日久羌,血络必伤”,意思是:“血络”就是微血管和细胞,损伤只要超过100天,必然造成微血管和细胞损伤,出现细胞纯化微循环障碍。这是医学界早有定论的。很多人简单的面瘫发病三个月以内治不彻底,一生就是一边脸嘴眼歪斜。

他简单的归纳了慢性病和痿症的病理变化过程:“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病久生寒”,“久虚生寒”“久寒生瘀”,“久瘀生堵”。从经伤→络血伤→寒症→瘀症→堵塞。他说的络病就是西医的体温低和微循环阻塞,痿症主要是体温低从脏腑到肢体全面微血管瘀塞和细胞自体舒缩无力,所以他提出“治病不可不治络病”。

自愈医学理论创始人张弦对自愈的究研:

自愈系统:是生物储存、补充和调动自愈力以维持机体健康的协同性动态系统。

自愈系统包含免疫系统、应激系统、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当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产生功能性、协调性障碍或者遭遇外来因素破坏,其他子系统的代偿能力都不足以完全弥补,久治不愈时,自愈系统所产生的自愈能力就必然会降低。

自愈力来自于人体的自愈系统,它的内涵中除了通常所说的针对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外,还有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具体包含了断裂骨骼的接续、粘膜的自行修复或再生、皮肤和肌肉以及软组织愈合、通过免疫系统杀灭肿瘤和侵入人体的微生物、通过减食和停止进食的方式恢复消化道机能、通过发热的物理方式辅助杀灭致病微生物等等诸多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呕吐、腹泻和咳嗽等也是自愈力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传统中医称自愈力为“真气”、“元气”、“正气”、“肾气”、“阳气”等等

在后天条件下,人类可以通过调节生存环境、实现饮食的生理平衡、适当运动以及接受低于致病量的微生物刺激获得免疫力、激活骨髓造血干细胞等办法来巩固和提高自愈力 自愈力降低的五个要素:

组织细胞中毒 环境 空气 饮食污染,肠内宿便多,饮水少,尿量小,大量用药,化装品等,细胞内集存大量在毒索。

组织细胞缺氧,必然会出现人体各系统细胞空虚,导致各种缺血性损伤疾病的发生。

细胞营养不均,当正常细胞经常缺乏一定的营养素时,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组织细胞缺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组织细胞的一切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水,组织细胞经常缺水,就会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和及时排出细胞代谢废物和毒素,从而导致组织细胞代谢不畅,因而引起各种疾病。所以中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理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 微循环不畅通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微循环不畅通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氧、缺水、缺营养,代谢产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除,使组织细胞病变而产生各种慢性病中医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也表述了微循环原理。

组织细胞缺水不能正常循环,缺营养不能进行正常分裂,缺氧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化反应,这就是医学上的缺水、缺氧、缺营养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性损伤。

清朝叶天士的络病理论和现在的自愈理论,慢性病和痿症主要是微循环障阻和细胞自体舒缩无力。造成体温低,体内寒湿过重,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中医用活血化瘀加快微循环,西药蛋白类营养细胞,这些都是对症治疗。有些活血化瘀类药物在说明中有提示,用药几小时后,血氧量提高多少,微循环加快20%左右等,这就是药物的最高效果了。因为微循环阻塞没有真正排除,仍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所以病情仍在缓慢的加重。所有的慢性病用药量不断增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用药物控制,不论那一种病,用药量都是缓慢增多,不会持续减少,更不会到完全停药。

因为渐冻症是长期的内脏损伤,整体机制遭到严重破坏,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不能获得所需的营养,无法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各种酶和高活性激素分泌量减少,导致体温低、微循环阻塞和细胞自体舒缩无力,到肢体出现严重的微循环阻塞时,中枢神经已严重的缺血性损伤,脏腑损伤已经达了不能支持生命运动的程度。药物只能到达仍有部分功能的细胞内,大量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只能暂时减缓发展速度,身体每天都要接受来之大自然的侵袭,靠药物维持的有效循环不足以对抗内外伤害,所以病情用药物无法控制。

也就是医学大家们所说:人类从没有治愈过任何疾病的原因。也就是渐冻症的朋友到处访医,受尽痛苦仍然无法减轻或阻止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道理明白了,是不是可以把靠医药治病的观念彻底扔掉呢?谁都知道多数药物伤肝伤肾,我们还要大量用药吗?

我们是仍然一意孤行,继续到处求药,还是选择医学大家们给我们指出的唯一的一条路,改变体内环境,重建自愈机制,让身体缓慢地自愈呢?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侧索硬化、神经源病变、脊肌萎缩症、肌营养不良„„这些不同的病名都是西医加给他们的,西方人没有深厚的医学文化底蕴,他们不管病因,只对症治疗,他们现代科技发达,研究出很多对症治疗的先进设备,使很多重症立即建效,把现代科技无法解决的统统定为不治之症。我们没必要当他们的忠实信徒,坐着等待死神的降临。

中医有脾胃学说:脾胃虚寒是百病之源。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根据我的发病史和对渐冻症的病程调查,凡己确诊的渐冻症没有一个人是肠胃健康的,他们真实的情况就是从肠胃损伤开始,心、肾、肝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后到运动功能损伤,从运动功能受限制表现出来。最后被确诊。

你赞成这个观点吗?〈等待听众的反应〉 大家发个反应一下

你不明白这个道理,绝大多数西医大夫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医生不是骗钱不治病,而是药治不了你的病,道理明白了,心情就平静了,你就不会再耿耿于怀,再到处上当了。第三讲 为什么渐冻症人都是肌无力和韧带硬〈筋硬短〉?

A、渐冻症的形成过程

渐冻症都有肠胃病,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差,体内缺乏营养代谢物质,五脏六俯没有足够营养支持,生化乏源,出现全面缺血性损伤,合成的血细胞和神经、免疫、内分泌激素少,不能足量供应脊髓,脊髓是全身运动系统的能源库,脊髓出现缺血性损伤,脊髓缺血不能供给肢体肌肉神经韧带相应的营养,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人体最长的筋有两条,〈解剖学上找不到,但实际存在〉从脚跟至腰再往上到脖子两边的凤池穴,这两条大筋从上通到下,沿脊柱下行,脊髓缺血性损伤,(神经源病变〉这根筋就会变硬,挛缩,筋短而紧,腿腰背无力而僵硬,不能弯腰,下肢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上肢内外侧两条筋至胸背部左右连通,颈髓损伤,腋下的这两根筋变短,强硬,使手臂不能上抬,上肢不能旋转,肌肉萎缩无力。

两腿内外各一根,左右相连。内侧双腿至会阴,外侧至胯骨。

筋挛缩变短的同时也伴随着肌群萎缩。人体象海棉体一样是立体网状结构,内外左右上下通过细胞体的连接而形成通透体,当支撑承托的网状纤维失去承托,就会发生合并黏连,组织硬化,器官变小,〈我2010年有一次作“B”超,检查人员说脾脏比别人小,因为没有病理变化,医生解释为先天发育,〈现存脾脏的大小与别人一样〉我过去一直不理解,现在看来是脾脏长期缺血(脾虚)轻度萎缩,西医对这一现象不重视,所以这种现象都不进行病理分析,但中医认为痿症是脾虚中气下陷,导致肌肉萎软,呼吸吞咽无力,我的这一次报告可以证实中医对痿症的判断。〉内脏萎缩不易觉察,肌肉在体表,易觉察,由此推测,肢体肌肉萎缩以前可能内脏都己开始萎缩,医疗上没有标准,不好检测,所以也不作病理变化的指标。

渐冻症的的朋友有没有如下情况:

慢性肠胃病 经常变稀腹胀变秘,萎缩性胃炎、糜烂胃炎等。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一MB)乳酸脱氢酶 〈LDH〉等升高。

肾功能:尿酸 尿素氮 等升高,尿疼,尿不净,夜尿多。肝功能:胆红素增高,脂肪肝

呼吸系统:血氧量降低,呼吸无力、慢性鼻炎、气管炎 这些是不是五脏六腑损伤?所有的脏腑共同损伤,五脏六腑共同损伤怎么去供应运动系统的气血呢?你去找一个专家要求他用药把心、肝、肾、肺、胃病全给你治到化验结果达到正常标准,看那一个医生敢承诺你?

医生看化验单会告诉你:某某项偏高,问题不是很大,我们听医生说没啥问题,也认定没问题,因为他没有把化验结果放入整体去看,更重要的一条是西医化验是统记数字,在一个人的整体中就不一定能起到确诊作用。

把各种检查结果单开看问题不大,(这一观点影响着广大病友对身体的正确判断,所以很多人不愿提供祥细的检查报告,甚至说其它问题不大,我只要渐冻症治好就行,这种片面看检查报告的医生传给病人就是不给树根浇水施肥,只要枝叶茂盛的无理要求。病人判断加重和减轻只看肌肉多了或是少了,是肌力增加或是减少,根本不去检查心、肝、肾功能化验,不去作对比,不去观察内脏的功能是否增强。

人的生命体是神经主导调控高活性的内分泌激素,维系着生命活动。如果把心、肝、肺、肾、胃等放一块看从整体去分析,就知道问题很严重,是五脏六腑全部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生化活动,造成各种高活性酶、内分泌激素、生长因子等生成量减少,运动器官缺少这些酶和内分泌激素的支持,就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所以肢体、心肌、呼吸肌、吞咽肌等肌肉韧带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肌肉萎缩,韧带挛缩,短而硬,使肢体活动受限。渐冻症是所有脏腑自愈机制被严重破坏的最后症状,所以病症在神经、肌肉、韧带。病源在五脏六腑。所以大多数内脏病和五官病都可以用药物缓解,只有神经、肌肉、韧带病没有药可用。

因为所有的脏腑共同损伤,气血生成太少,头面、四肢和肌肉供血少,四肢远端的手足严重缺血,症冻症肢体可能出现的几种症状:颈、背紧疼,腰硬疼不能弯曲,腿大筋硬疼不能弯曲下蹲,脚跟放射性牵拉痛。髋关节的韧带紧,大腿既不能抬举也不能横展,所以迈不开步,下肢站不稳。不能及时调整姿势,转身不灵活,易摔跤。因为下肢和腰关节韧带僵硬伸缩受限制摔倒后不能及时爬起,足变型。上肢关节韧帯僵硬不能屈曲,活动受限,手指不能弯曲,上肢不能上举。使我们的身体活动受到限制,人不能活动,五脏六腑和运动器官微循环严重阻塞,代谢量逐渐减少,体温越来越低,所以人们就习惯性的把这一类病称为渐冻症。你每天起床前测一下双腋下体温,告诉我你的是多少度。中医称这一类病叫痿症,张钊汉称全身筋伤。全身筋伤是脏腑严重损伤的最后表现,所以无药可用。

B、减轻四肢筋硬的方法:我用机械外力加牵拉的方法,脏腑微血管阻塞逐渐被排出,脏腑功能逐渐增強。上肢和躯干在璞康血气提升上边推血边拉筋,恢复较快。下肢用间歇冲击力。为了加快腿部代谢,我借用拉筋压腿、腿上挷沙带走路等方法让腿上的韧带变软恢复柔韧性。

关于这点大家会想出各种方法,希望大家各叙其见,积极实践,把自己的方法和体会发在群内与大家共享〈作为今天的作业题留给大家,下次开讲前,我也会讲评这一次的作业〉

第四讲 发现自愈机能

一、发现自愈机能的过程

我2001年服碘131治疗甲亢引起突眼,当时己接近失明,在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告诉我这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法,我不相信这个事实,西医不行,就找中医,三年中有2/3时间就是扎针、隔核桃皮艾灸,配合中西药,确实得到缓解,但需要不停的针灸,大家可以看博文巜凶险的求医路》一章里边祥细讲叙了我求医过程,所受的痛苦一点也不比你们少,但仍未全愈,我仍然感谢北京护国寺中医院的李燕生大夫和洛铜医的李益民大夫为我突眼减轻作出的努力,为我以后的自愈争得了时间。

2004年开始用气血循环机,用机3个月以后,有一天邻居看见我突然说:“你现在眼睛不突了,你感觉出来没有?”我说:“没注意。”第二天到医院查视力左1.2右1.0,视力恢复到突眼以前的程度,突眼复视都不太明显了,那时别提多高兴了。从此告别针灸治突眼的痛苦。

为什么医学确定的不治之症,不是诊对眼睛治疗,用这么小一个机器每天站上去30分钟,就可以把协和医院治不了,中医治不好的突眼治好呢?机器只帮助我们增加气血循环的动力,加快了气血循环的速度,突眼一一这一世界公认的不治之症可以治愈呢?我又看了机器的说明书,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心梗、脑梗„„等大多数慢快都可以轻减,机器只是增加了体内循环动力,加快了微循环的代谢速度,全身所有的病都可快速减轻,中医西药用尽百方作不到的事情,一个小机器竞轻易的作到了,我突然明白了,人的病原来都在微循环这一块,难径叶天士感慨的说:治病不可不治络病。我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改变了人体的自愈机能,人没治病,病自愈,所以我把我的治疗过程起名巜我的自愈日记》

突眼好了以后,我加入了宣传气血循环机的行列,在我宣传的四年中,共接待4000多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炎、慢肠胃炎、妇科病、脑血栓、骨骨头坏死、小儿麻痹后遗症、慢性肾衰、红斑结节、皮肌炎、肌无力等各种慢性病人,只要在店内坚持用机够一个月者,症状都有改善,没有一个无效的。为什么我一生不断的治病,病越治越多,小机器能让那么多病都能减轻。甲低型突眼,西医直接定为不治之症,中医3年针灸使我受尽痛苦只轻了一半,用这台小机器3个月轻松达到医学上的全愈标准,为此,我对这台小机器崇拜之极,充满了敬畏之心。但也充满了好奇心。也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开发它的功能,认真记录它的最佳功效,分析它的不足之处。

为防止偏瘫病人站不稳摔下机器造成伤害,在房顶上方装上吊环,把病人的双手拴住,为让他们缎炼腿力,我引入了在机器上自体牵引,拉松韧带和肌肉,上肢起时用力拉,增加了肌肉运动。蹲起运动使下肢静脉回流时产生间歇冲击力,加大了循环压力,下肢肌肉韧带内的微血管中增加了血流量,所以上下肢功能恢复很快。肩周炎顾客在机器上牵拉一周都可以自愈。很快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所有人。

后来我发现在机器上用吊环牵拉蹲起,好转反应比单气血循环机出现的早,减轻的速度快很多。买过机器回家的人普遍反映没有在店里效果,有些甚至要求我退机。

有一天我突然醒悟,我把机器高速振动旋转产生的气血推动力、足部按摩、全身肌肉同时用力收缩对细胞的挤压力、牵引拉筋、一个动作同时完成,互相提高了各自的单独功效。

蹲下牵引时上肢躯干韧带拉松,起时锻炼上肢肌肉、下肢肌肉,把吊环和机器组合起到一块,把站在机器上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大幅的提高了气血循环机的功效。体力很差不能自己站立的人,用一段时间体力恢复很多,不光能自己站立,而且能在机器上作牵拉蹲起运动,这不就是创新吗? 2007年3月我把改装后的气血循环机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取名《血气提升机》

专利号 Z1 2007.20089677.2 发证日期 2008.1.16

三、重建机制学说的科学原理 1.利用生物动力学和运动学原理发明了血气提升机

血气提升机的原理:当人站到机器的脚踏板上,双手握上环,机器以7200转/分钟高速旋转振动时,整个身体和机器同时激烈振动旋转,手脚按摩的同时,手臂上举,手指足趾循环最末端的静脉血也会和全身的静脉血同时快速回流,血管内血液的快速旋转就产生了推动力,当体内自循环动力和机器的旋转推动力合二为一时,心脏静脉血的灌注量快速增加,血液的环流速度加快。上海全息研究所对30人作用气血循环机用前后血流速度测试结果: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加54%,微循环增加102%。在机器上反复下蹲使双腿产生间歇冲力,同时上身牵引使韧带肌肉拉松,消除身体僵硬,起时同时全身肌肉用力收缩,肌肉的收缩力和机器产生的推动力叠加时,对末稍细胞的挤压力大于自然肌收缩压力的数倍,所以微循环的代谢速度是生理代谢速度的数倍,强行把气血推入人体的网状结构内,逐渐排出五脏六腑组织内积存的硬化物,使已经失去气血支撑粘连萎缩的组织内重新冲入气血,排出坏死断裂纤维,长出新细胞,使组织损伤得以修复。我的多种疑难病不治自愈,就连我幼儿时手上烧伤疤和生小孩腹部的姙娠斑也接近消失。如果没有打破体内平衡的高强度气血循环什么药能作到这些呢?

渐冻症只损伤几年的的神经和肌肉为什么不能自愈呢? 世界各国的医学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心因激素入手,通过提高心因激素的分泌量,利用心因激素激发人体的自愈机制,试图达到人不治病,病自愈,的医疗方法,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中医保键通过刮莎、拉筋、拍打、节食、„„各种手段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病情也会缓解,因为强度不够,对微循环阻塞改变甚微,但要让这些病停止发展,发生器质性好转还差的很远。

我用机械推动力、全身牵拉蹲起时肌肉的大力收缩力,两力叠加产生的生物能量,可数倍于人体自身的生物能量,增加的生物能量,在循环时对末端细胞进行挤压,强行排出微循环阻塞,重新建立起一套比人体生理能力更强大的整体机制。从而实现了多种疑难病不治自愈,这是不是人类健康史上的一大突破 呢?等待历史来作结论。

2. 利用细胞学原理和身体的导热原理引入内外热源:利用身体的导热原理把外热源导入脏腑,直接提高脏腑的生化温度,加快脏腑的损伤修复,和生化反应,使神经.免疫、内分泌激素分泌量增多,并且直接打通脏腑到体表的汉腺,通过出汉排出体内的湿气寒气。同时也打通了内脏到体表的循环通道。

3.利用营养学原理补血补气:补足生成血细胞和生成激素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使损伤的组织逐渐生出有活力的细胞。

4.反用中医诊断学、全息学判断好转进度,利用西医的仪器检查数据判断脏腑的好转进度。

这就是重建自愈机制的所有理论和方法组合。

效果:

从2007年我开始重点关注神经肌肉,并有病例资和录像 李玉杰21岁,脊肌萎缩症,单用血气提升机6个月肌萎缩消失,肌力达到青年男子正常标准。下肢的神经反射正常。但韧带仍有僵硬,说明韧带损伤是肢体损伤的最后一道关,说明韧带损伤自愈要在所有器官功能恢复以后才能完成。(在群空间中有他的录像对比)因为自己和家人没有判断能力,受不良医生的的调索,检查完以后没几天就停机了。

姚玛瑙 43岁,多发性肌炎,〈家族遗传型肌源性病〉只用血气提升机3个月,心肌酶基本正 常,体力基本正常。可以跳舞,可以做家务。因为自己无知,受死抱书本亲戚医生的干扰用机3个月就停用,现在已经切开气管,坐轮椅。

把李玉杰和姚玛淄两个病例放到一起看,可能肌源性病比神经肌肉病自愈要容易一些,这两个病例在日记中都有祥细的纪录和分析

他们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不懂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他们也曾经认真的体验过,也给我的渐冻症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他俩身上我看到渐冻症人的希望,证实了我对渐冻症能自愈的理论推断和血气提升机在渐冻症恢复的不可替代性。在此我向李玉杰、姚玛瑙表示深深的感谢!

徐朝阳 48岁 格林巴利综合症,用机2年,身体健壮,体力完全达到成年男人的体力。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提供病例资料,但本人表示可以电话访问〈***〉

他们三个人都是只用血气提升。

台湾 郭大伟 38岁 肌萎缩侧索硬化,三者齐用,用机前,用呼吸机呼吸,人造胃瘘进食,用本方法2个月,用嘴吃蛋饼水果等一切食物。去年6月医生劝他切开气管完全用呼吸机呼吸。2014年03月24日 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从照片看还没有切开气管说明他稳定在去年同期水平没有发展,比去年体重有增加。巜我的自愈日记李迎花》博客中找到巜与台湾渐冻症患者郭大伟的QQ对话 》有真实记录,因本人有抑郁症而中断联系,没有接受更多的指导。

海岛:神经源病变,是咱群内的人,前三个月机器和热疗全用,这三个月没用热疗,肝、肾功能己达到正常标准,呼吸无力也减轻很多,肢体腿反射亢进也有所减轻。己完全控制住病的发展。这是我经过十年潜心研究,把机械外力.全身肌肉同时用力收缩、内外热源、食补融合的一套方法,有理论基础支持、有操作方法可依,有自愈标准鉴别方法,自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完全不同于医学理论体系的新学科,叫自愈学说,也可称重建整体机制学说。

重建整体机制的方法,是我自己经过多年的自体实验和多人体验,已证明能使渐冻症彻底自愈的方法。

我不是医生,没有进行过专业学习,这是我用自己的身体试验出来的方法,要有足够的强度,打破体内的病态平衡,才能排出多年形成的微循环阻塞,强度不够,没有效果,又要效果好,又要保证安全。因为大幅度排除微循环阻塞和排除湿气寒气,超出了人的生理代谢速度,强行将气血充入己失去支撑而粘连的组织网状结构,会出现非常激烈的病理状好转反应,需要配合药物控制。为了你的安全,请不要自行使用,如要使用请按要求填表接受我的系统指导。

第四讲 发现自愈机能

一、发现自愈机能的过程

我2001年服碘131治疗甲亢引起突眼,当时视力降到0.1 0.2,在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告诉我这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法,我不相信这个事实,西医不行,就找中医,三年中有2/3时间就是扎针、隔核桃皮艾灸,配合中西药,确实得到缓解,但需要不停的针灸,大家可以看博文巜凶险的求医路》一章里边祥细讲叙了我求医过程,所受的痛苦一点也不比你们少,但仍未全愈,我仍然感谢北京护国寺中医院的李燕生大夫和洛铜医的李益民大夫为我突眼减轻作出的努力,为我以后的自愈争得了时间。2004年开始用气血循环机,用机3个月以后,有一天邻居看见我突然说:“你现在眼睛不突了,你感觉出来没有?”我说:“没注意。”第二天到医院查视力左1.2右1.0,视力恢复到突眼以前的程度,突眼复视都不太明显了,那时别提多高兴了。从此告别针灸治突眼的痛苦。

为什么医学确定的不治之症,不是诊对眼睛治疗,用这么小一个机器每天站上去30分钟,就可以把协和医院治不了,中医治不好的突眼治好呢?机器只帮助我们增加气血循环的动力,加快了气血循环的速度,突眼一一这一世界公认的不治之症可以治愈呢?我又看了机器的说明书,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心梗、脑梗„„等大多数慢快都可以轻减,机器只是增加了体内循环动力,加快了微循环的代谢速度,全身所有的病都可快速减轻,中医西药用尽百方作不到的事情,一个小机器竞轻易的作到了,我突然明白了,人的病原来都在微循环这一块,难径叶天士感慨的说:治病不可不治络病。我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改变了人体的自愈机能,人没治病,病自愈,所以我把我的治疗过程起名巜我的自愈日记》

突眼好了以后,我加入了宣传气血循环机的行列,在我宣传的四年中,共接待4000多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炎、慢肠胃炎、妇科病、脑血栓、骨骨头坏死、小儿麻痹后遗症、慢性肾衰、红斑结节、皮肌炎、肌无力等各种慢性病人,只要在店内坚持用机够一个月者,症状都有改善,没有一个无效的。为什么我一生不断的治病,病越治越多,小机器能让那么多病都能减轻。甲低型突眼,西医直接定为不治之症,中医3年针灸使我受尽痛苦只轻了一半,用这台小机器3个月轻松达到医学上的全愈标准,为此,我对这台小机器崇拜之极,充满了敬畏之心。但也充满了好奇心。也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开发它的功能,认真记录它的最佳功效,分析它的不足之处。

为防止偏瘫病人站不稳摔下机器造成伤害,在房顶上方装上吊环,把病人的双手拴住,为让他们缎炼腿力,我引入了在机器上自体牵引,拉松韧带和肌肉,上肢起时用力拉,增加了肌肉运动。蹲起运动使下肢静脉回流时产生间歇冲击力,加大了循环压力,下肢肌肉韧带内的微血管中增加了血流量,所以上下肢功能恢复很快。肩周炎顾客在机器上牵拉一周都可以自愈。很快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所有人。

后来我发现在机器上用吊环牵拉蹲起,好转反应比单气血循环机出现的早,减轻的速度快很多。买过机器回家的人普遍反映没有在店里效果,有些甚至要求我退机。

有一天我突然醒悟,我把机器高速振动旋转产生的气血推动力、足部按摩、全身肌肉同时用力收缩对细胞的挤压力、牵引拉筋、一个动作同时完成,互相提高了各自的单独功效。蹲下牵引时上肢躯干韧带拉松,起时锻炼上肢肌肉、下肢肌肉,把吊环和机器组合起到一块,把站在机器上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大幅的提高了气血循环机的功效。体力很差不能自己站立的人,用一段时间体力恢复很多,不光能自己站立,而且能在机器上作牵拉蹲起运动,这不就是创新吗? 2007年3月我把改装后的气血循环机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取名《血气提升机》 专利号 Z1 2007.20089677.2 发证日期 2008.1.16

二、重建机制的科学原理

1.利用生物动力学和运动学原理发明了血气提升机 血气提升机的原理:当人站到机器的脚踏板上,双手握上环,机器以7200转/分钟高速旋转振动时,整个身体和机器同时激烈振动旋转,手脚按摩的同时,手臂上举,手指足趾循环最末端的静脉血也会和全身的静脉血同时快速回流,血管内血液的快速旋转就产生了推动力,当体内自循环动力和机器的旋转推动力合二为一时,心脏静脉血的灌注量快速增加,血液的环流速度加快。上海全息研究所对30人作用气血循环机用前后血流速度测试结果:主动脉血流速度增加54%,微循环增加102%。在机器上反复下蹲使双腿产生间歇冲力,同时上身牵引使韧带肌肉拉松,消除身体僵硬,起时同时全身肌肉用力收缩,肌肉的收缩力和机器产生的推动力叠加时,对末稍细胞的挤压力大于自然肌收缩压力的数倍,所以微循环的代谢速度是生理代谢速度的数倍,强行把气血推入人体的网状结构内,逐渐排出五脏六腑组织内积存的硬化物,使已经失去气血支撑粘连萎缩的组织内重新冲入气血,排出坏死断裂纤维,长出新细胞,使组织损伤得以修复。我的多种疑难病不治自愈,就连我幼儿时手上烧伤疤和生小孩腹部的姙娠斑也接近消失。如果没有打破体内平衡的高强度气血循环什么药能作到这些呢?

世界各国的医学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心因激素入手,通过提高心因激素的分泌量,利用心因激素激发人体的自愈机制,试图达到人不治病,病自愈,的医疗方法,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中医保键通过刮莎、拉筋、拍打、节食、„„各种手段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病情也会缓解,因为强度不够,对微循环阻塞改变甚微,但要让渐冻症停止发展,发生器质性好转还差的很远。我用机械推动力、全身牵拉蹲起时肌肉的大力收缩力,两力叠加产生的生物能量,可数倍于人体自身的生物能量,增加的生物能量,在循环时对末端细胞进行挤压,强行排出微循环阻塞,重新建立起一套比人体生理能力更强大的整体机制。从而实现了多种疑难病不治自愈,这是不是人类健康史上的一大突破 呢?等待历史来作结论。

2. 利用细胞学原理和身体的导热原理引入内外热源:利用身体的导热原理把外热源导入脏腑,直接提高脏腑的生化温度,加快脏腑的损伤修复,和生化反应,使神经.免疫、内分泌激素分泌量增多,并且直接打通脏腑到体表的汉腺,通过出汉排出体内的湿气寒气。同时也打通了内脏到体表的循环通道。

3.利用营养学原理补血补气:补足生成血细胞和生成激素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使损伤的组织逐渐生出有活力的细胞。

4.反用中医诊断学、全息学判断好转进度,利用西医的仪器检查数据判断脏腑的好转进度。

这就是重建自愈机制的所有理论和方法组合。三.效果:

从2007年我开始重点关注神经肌肉,并有病例资和录像 李玉杰21岁,脊肌萎缩症,单用血气提升机6个月肌萎缩消失,肌力达到青年男子正常标准。下肢的神经反射正常。但韧带仍有僵硬,说明韧带损伤是肢体损伤的最后一道关,说明韧带损伤自愈要在所有器官功能恢复以后才能完成。(在群空间中有他的录像对比)因为自己和家人没有判断能力,受不良医生的的调索,检查完以后没几天就停机了。

姚玛瑙 43岁,多发性肌炎,〈家族遗传型肌源性病〉只用血气提升机3个月,心肌酶基本正 常,体力基本正常。可以跳舞,可以做家务。因为自己无知,受死抱书本亲戚医生的干扰用机3个月就停用,现在已经切开气管,坐轮椅。

把李玉杰和姚玛淄两个病例放到一起看,可能肌源性病比神经肌肉病自愈要容易一些,这两个病例在日记中都有祥细的纪录和分析。他们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不懂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他们也曾经认真的体验过,也给我的渐冻症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他俩身上我看到渐冻症人的希望,证实了我对渐冻症能自愈的理论推断和血气提升机在渐冻症恢复的不可替代性。在此我向李玉杰、姚玛瑙表示深深的感谢!

徐朝阳 48岁 格林巴利综合症,用机2年,身体健壮,体力完全达到成年男人的体力。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提供病例资料,但本人表示可以电话访问〈***〉他们三个人都是只用血气提升。

台湾 郭大伟 38岁 肌萎缩侧索硬化,三者齐用,用机前,用呼吸机呼吸,人造胃瘘进食,用本方法2个月,用嘴吃蛋饼水果等一切食物。去年6月医生劝他切开气管完全用呼吸机呼吸。2014年03月24日 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从照片看还没有切开气管说明他稳定在去年同期水平没有发展,比去年体重有增加。

巜我的自愈日记李迎花》博客中找到巜与台湾渐冻症患者郭大伟的QQ对话 》有真实记录,因本人有抑郁症而中断联系,没有接受更多的指导。

海岛:神经源病变,是咱群内的人,前三个月机器和热疗全用,肝、肾功能己达到正常标准,呼吸无力也减轻很多,腱反射亢进也有所减轻。己完全控制住病的发展。这是我经过十年潜心研究,把机械外力.全身肌肉同时用力收缩、内外热源、食补融合的一套方法,有理论基础支持、有操作方法可依,有自愈标准鉴别方法,自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完全不同于医学理论体系的新学科,叫自愈学说,也可称重建整体机制学说。

重建整体机制的方法,是我自己经过多年的自体实验和多人体验,已证明能使渐冻症彻底自愈的方法。

情绪为何会自愈 篇3

为什么人情绪低落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而然”地恢复?我倾向于认为是“适应”。人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情绪调节对“适应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十几年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在个体面对负性压力事件的适应过程发挥了主要作用。

情绪低落从哪里来?

一般而言,知、情、意协调的普通人他们的低落情绪是由外界负性的刺激引起。对于唤醒我们负面情绪的信息,每个人都会从认知上进行加工,把负面信息摄入,然后才会引起后面的情绪反应。

在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我们的认知方式对于处理情绪反应有很大的作用。

简言之:低落的情绪从负面的事件而来,经过认知上信息的提取和加工之后成形为情绪的体验。

低落情绪的恢复过程是怎样的?

当消极情绪出现之后,随后个体的任何反应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情绪调节”(大众普遍理解的,只有朝向积极方向的调节才叫情绪调节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可能是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调节。),它的范围很广,包括生物、社会、行为和认知的各方面,认知上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过程。

Lazarus将个体应对外界刺激的应对方式分为两种:问题聚焦型应对和情绪聚焦型应对。

问题聚焦应对指:针对应激源的行动尝试。当个体能从行动上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切就没有后文了,消极情绪一般并不会出现。往往是在个体难以应对,问题不能解决时,个体会启动情绪聚焦的应对,即针对与应激源相关情绪控制的尝试。因此,我说当消极情绪出现之后的任何反应,都能够包含在“情绪调节”的框架里。

生物:例如,当我们感受到十分焦虑的时候,有充分应对技巧的人会知道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呼吸节律,通过深呼吸来缓解情绪的紧张。

社会:例如,当我们遭遇失败或拒绝的打击,感觉到情绪低落的时候,有些人会寻求人际的支持,找到最亲密的朋友去倾诉一番,一起搓一顿,high一下,可能低落的情绪就有所缓解。

行为:例如,哭——一个人找一个角落哭,扑到男朋友怀里哭,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哭,对着自己的宠物狗哭等等;或者大喊大叫,一个人对着山谷喊等等;或者退缩,难过的时候就不想见人,一个人躲在屋里睡觉、打游戏、看剧,拒接一切电话,拒接见一切人。这些都是情绪调节的行为表现。

从认知上看,它可以是无意识的过程:

例如,选择性注意:当我们面对负性事件,良好的情绪调节就会是更加关注事件的积极面,而功能不良的应对会更加关注到事件的消极面。

记忆歪曲:有些重大的消极事件发生后,有些人事后会对事件的过程在记忆里进行演绎,朝着更消极或者积极的方面歪曲事件。

否认:最典型的情况发生在突然的丧亲等重大丧失过程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大多数人的表现是不相信这个事件,极力否认,坚信Ta会回来的。

投射:在负性事件之后产生负性情绪,将这种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才是这样的。

认知上看,它也可以是有意识的过程:

Garnefski & Kraaij (2001, 2006)总结了9种有意识的认知情绪调节:

自责:认为糟糕的事情发生都是自己的责任。

责怪他人:认为糟糕的事情发生都是别人的责任。

聚焦于计划:聚焦于下一步如何行动,去改变糟糕的情况。

接受: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

转移注意,重新关注积极面:为了少想已经发生的事实,把注意力转向那些积极的事情上。

反刍:反复思考那些负性事件相关的感觉和想法。

积极重评:以个人成长的视角对事件的解释贴上积极的意义。

向下比较:贬低此事件的严重性或者和其他更糟糕的情况比较来强调现在相对好的一面。

灾难化:强调经历中恐怖的一面。

为什么会有一段时间之后“自然而然”地恢复?

情绪调节的过程我叙述得非常详细了。它包含各个维度、以及在认知上包含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子维度。

情绪调节的机制,是我们在面对负性事件带来的消极情绪后的一个适应过程。生命体具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因此,从这个视角去理解,当我们在认知中评价到负性事件的害之后,负性情绪是一种让我们驱利的动力。情绪调节的各种机制和过程是实现这个动力的具体方法。

当我们觉得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过了一段时间,低落的情绪“自然而然”的恢复了,要么是我们调节情绪的适应过程在无意识中进行了。要么是我们有意识进行的认知、行为和生物调节过程被我们视为“自然”了。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适应”过程,就像我们人的生理是有适应功能的一样,例如味觉是会适应的,吃了糖再吃橘子一定是酸的。这个过程发生在心理、行为、社会、生物的各个层面。

曾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创伤心理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的科普工作,知乎优秀答主,出版有知乎自选集《直面创伤》。壹心理专栏作者。

系统自愈论文 篇4

及时有效地获取输电线路状态数据的基础则是输电线路通信系统, 坚强灵活、具有一定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可以为状态数据的获取提供有力的保证。然而, 现有输电线路通信系统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现有输电线路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方式。如果将电力线载波应用于输电线路监测的通信方式, 那么作为监测对象的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或损坏时, 这种依靠电力线路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将无法工作, 也就失去监测意义。光纤通信在输电线路中非常普遍, 但是一旦出现故障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而现有的无线通信方式则存在稳定性差、传输速率有限等问题。为此, 本为构建了一种具有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采用无线mesh和有线光纤通信技术相结合, 建立双向宽带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 出现某点故障有自愈能力, 节点可以切换到其他的链路, 不影响正常通信。

无线mesh网

无线mesh网络, 由mesh routers (路由器) 和mesh clients (客户端) 组成, 其中mesh routers构成骨干网络, 并和有线的internet网相连接, 负责为mesh clients提供多跳的无线internet连接。无线Mesh网络 (无线网状网络) 也称为“多跳 (multi-hop) ”网络, 它是一种与传统无线网络完全不同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特点如下:1) 快速部署和易于安装;2) 非视距传输 (NLOS) ;3) 健壮性。如果某个路由器发生故障, 信息由其他路由器通过备用路径传送;4) 结构灵活;5) 高带宽。

具有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

系统框架

如图1所示, 一种具有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分别为:无线mesh节点, 供电单元, 光纤接入点和光纤传输线。光纤传输线用于长距离的传输, 在重点区域配备无线mesh节点, 无线mesh节点传输的数据通过光纤接入点进入光纤传输线传输, 供电单元为无线mesh节点供电。在两个光纤接入点之间配置多个mesh节点, mesh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下一跳mesh节点转发, 经几跳后数据达到光纤接入点, 由光纤传输线解决更远距离的传输。供电单元为无线mesh节点供电, 其实现方法可采用太阳能供电, 配合储能设备存储能量或高压感应取电方式。整个系统利用无线mesh技术的自组网、自修复、多跳级联、节点自我管理等智能特点, 实现系统的自愈功能。系统在配置mesh节点时, 留有适当的冗余, 当出现链路故障时可以实现自愈, 不影响正常通信。具体说来, 当某一无线mesh节点发生故障时, 系统可以选择其它mesh节点作为转发节点, 不影响正常通信。当某一光纤接入节点出现故障时, 系统可以进行网络拓扑重构, 抢救“信息孤岛”, 不影响正常通信。当mesh节点或光纤接入点故障排除后, 系统可以恢复原最优路由。

系统功能

如图1所示在两个光纤接入点中间配备若干无线mesh节点 (图1所示为6个mesh节点) , 两个无线mesh节点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3~20km, 为了冗余备份, 一般节点之间距离为5~10km。在通信线路正常时, 路由规划时可以从中间点分开, 中间点两侧的信息分别经本端光纤接入点进入光纤传输线传输。如图1中, 节点1、2、3、4中的数据经光纤接入点1进入光纤传输线, 节点5、6、7、8中的数据经光纤接入点2进入光纤传输线。这样, 数据转发次数少, 带宽充足, 只有在某些无线mesh路由器或某个光纤接入点发生故障时, 断开的两端分别向可连通的变电站端传输信息, 完成通信系统的自愈。

图2是本文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中无线mesh节点发生故障, 系统自愈过程的示意图。图2-a中, 无线mesh节点3发生故障, 不能中继转发节点4发送的数据, 普通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将出现通信中断。本文提出的系统在配置无线节点的时候留有一定的冗余距离, 当某一个无线mesh节点发生故障的话, 系统可以选择其它mesh节点作为转发节点, 不影响正常通信。如图2-b中所示, 节点4与节点2建立连接, 直接通过节点2转发数据。当节点3的故障排除后, 节点4恢复与节点3的连接, 系统恢复图1所示的路由。当系统中出现多个节点故障超出冗余距离时, 如图2-c中节点2和节点3同时发生故障, 节点1与节点4之间的距离超出了冗余距离, 此时节点1与节点4之间无法直接建立连接, 此时节点4可以通过节点5, 迂回到光纤接入点2, 接入光纤传输线, 也可以实现正常通信, 如图2-d所示。当节点2和节点3的故障排除后, 系统恢复图1所示路由。

图3是本文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中光纤接入点发生故障, 系统自愈过程的示意图。图3-a中, 光纤接入点2发生故障, 不能实现对数据到光纤传输线的接入功能, 则此时节点5、6、7、8无法与外界通信, 形成了“信息孤岛”。采用本实用新型, 可以实现迂回路由, 抢救“信息孤岛”。如图3-b所示, 节点可以分别通过相邻的光纤接入点接入光纤传输线。当光纤接入点2的故障排除后, 系统恢复图1所示路由。

系统特点

本文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 采用多个无线mesh节点连接光纤接入装置, 无线mesh不会因线路断路发生故障, 而当某个无线路由器发生故障无法工作时, 采用无线mesh路由器, 没有发生故障的无线mesh路由器依然会相互连接传输数据, 使得光纤传输线不会断路。具体说来, 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自愈功能:采用智能结构体系。当某一节点通信中断时, 可自动进行网络拓扑重构, 抢救“信息孤岛”, 恢复系统。

(2) 组网成本低:利用现有光线网络或变电站, 结合无线通信。布网迅速, 节省资源。

(3) 良好的可扩展性:直接在新的监控点架设无线mesh设备, 即通过自动组网功能与现有网络相连接。

(4) 故障维修简便:系统自组网、自愈合特点, 出现部分设备故障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同时拓扑结构显示出故障设备标号。

(5) 具有应急通信功能:可以实现多层次立体组网, 在出现大规模故障或灾害时, 能快速恢复, 实现应急通信功能。

结束语

输电线路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 长期裸露野外, 往往跨越无人区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通信线路可能会发生中断;而且一旦出现中断不易恢复。为此, 建立具有一定自愈能力的输电线路通信系统十分必要。本文采用无线mesh技术, 搭建输电线路无线mesh通信架构。在该通信系统中, 出现某点故障有自愈能力, 不影响正常通信。如果故障发生, 节点可以切换到其他的链路, 实现具有自愈功能的输电线路坚强无线mesh通信系统。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阅读答案 篇5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 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 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

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⑤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2.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

答: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 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

15.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3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答:

参考答案

12. 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椬人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3. 打比方,作比较。(2分)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14. 逻辑順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意思对即可》“说明顺序”1分简要分析”2分。共3分)

15. “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意思对即可。一句1分,共3分)

能量疗法与自愈力 篇6

控制人体各种功能的内在力量就是人体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体本身是有自愈力的,自愈力越强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能量治疗师们认为:由于身体是由不断运动的亚原子粒子组成的,所以一些身体上的疾病会先显现在能量身上。压力和负面情感会使能量滞留或消耗,从而阻碍人体的自然康复过程。

认识人体自愈能力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不小心碰破了手脚,一段时间自己就能长好;普通的感冒休息几天不治也可康复,什么原因?这都是身体自愈力的神奇力量。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人体抗病防病的能力就是免疫力,免疫力强,就不会得病,这种观点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是不完整。免疫力只是自愈力的一个部分,需要与身体的修复系统、排毒系统、神经系统、抗氧化系统、抗压力的应急系统合作,才能够完成保卫健康的任务。

自愈系统包含免疫系统、应急系统、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当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产生功能性、协调性障碍或者遭遇外来因素破坏,其他子系统的代偿能力都不足以完全弥补,自愈系统所产生的自愈能力必然降低,从而在生物体征上显现为病态或者亚健康状态。

能量疗法的任务

传统中医称自愈力为“真气”、“元气”、“正气”、“肾气”、“阳气”等等,称致病力为“邪气”、“阴气”、“瘴气”等等,认为“邪不压正”、“正气充盈,百病不侵”,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气,包括三个核心:能量物质、氧气、转换能量的物质。

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生物能量疗法的任务,就是修正和维护人体的自愈系统,并以这个系统为核心,来设计包括各种技术在内的健康管理计划。

修复自愈力功在千秋

现代人普遍工作和生活在压力巨大的环境里,焦虑、疲劳,膳食结构不合理,不断受到噪音、辐射、空气污染以及饮食污染的侵害,再加上吸烟、酗酒和不当用药等因素,很多人的生物场出现了紊乱,也就是人体电位差失衡,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患病几率越来越高。

出现了亚健康状态,人体的自愈能力已经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了,如果不及时进行校正,各种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有可能随之出现。

生物能量疗法,就是通过调整体内的电位差来帮助唤醒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自愈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严重问题。生物能量疗法的普及与推广,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下的重要任务。

人体永远不会伤害自己

在自愈力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它发现哪里有问题就调节到哪里,在调节的过程中,敏感的人,身体会有感觉,甚至会出现轻微的不舒服。身体只是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出问题了,现正调节,您要注意饮食与休息,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这种信号。

任何有效的治愈,说到底是刺激人体的自愈系统,产生修复力和自愈力。人体是一部奥秘又完善的精密机器,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功能,并有接受、发射、自动调节的装置。

能量波动频率影响人体健康

自然界波动频率是生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发生和接受波动的行为,如此,情绪共鸣、反感、憎恶、喜爱、烦躁、忧虑。当受到好或不好的能量波动频率干扰时,起初不会有自觉的身体症状,最多只是平常生活中喜、怒、哀、乐、愁、恐、惊的情绪变化,干扰一段时间后,会感到不舒服,烦躁不安,这时已到细胞营养缺乏阶段。三、五年后演变成自觉症状肌肉酸痛睡眠障碍,最后以疾病方式表现。

身体经常处于波动不良的频率环境时,不仅会感到疲劳,压力,甚至会引起一连串的身心反应,最后导致疾病产生。

人体气场与生物电的关系

中医的“气”,就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人体生物电”。水流、气流、电流、磁场都具有相似性,人体气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如何知道其特性呢?

既然气场是人体产生的,只有人自己才能认识他,但是也肯定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出一定的参数来。例如L.I.F.E.能量检测康复系统将经络系统视为一个精密的电子网络,只需数分钟,就能检测出人体阻塞的经络,并运用电子针灸准确定位,对阻塞的经络进行疏通。有效将无形的中医诊断,以有形的数据具体化。其检测结果成为中医师科学诊断的重要数据。

L.I.F.E.系统的检测和理疗范围

检测功能

1、对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准确检测致病源(细菌、真菌、病菌、寄生虫)。

2、对营养性疾病——科学评估人体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缺乏。

3、对中毒性疾病——查找中毒源(重金属、环境毒素、食品毒素)。

4、对中枢性疾病——分辨精神、心理、器质性损伤。

5、对各器官组织系统——免疫、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泌尿、呼吸、脊椎、运动系统功能测定及疾病的量化。对潜在病变做出早期预警。十分适合健康普查和疑难病检查。

6、对过敏性疾病——查找食物、化学物致敏源。

7、对损伤性疾病——可量化损伤程度(颈椎、胸椎、腰椎的炎症、退化)。

8、对身体变化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性检测:健康-基本健康-亚健康-疾病。

9、对经络检测——心经、肝经、胆经、脾经、肺经、三焦经、小肠经等。

9、科学鉴别您目前服用的药品、保健品是否合适您,有何副作用,有效评估您真正需要的营养素和服用剂量。

理疗范围

系统自愈论文 篇7

按照故障处理方式的不同,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集中智能型和分布智能型2类。

集中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建设自动化主站和通信网络,由自动化主站根据所采集到的故障信息实现故障定位,在这方面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2,3,4,5]。集中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不仅在故障时可以发挥作用,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可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但是需要主站和通信网络,建设费用较高。

分布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不需要自动化主站参与就能完成故障处理,分为重合器方式和快速自愈2类。在重合器方式馈线自动化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如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6]、重合器与重合器配合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7]、重合器与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7]、合闸速断方式的馈线自动化系统[8,9]。重合器方式馈线自动化系统不需要自动化主站和通信网络,因此建设费用低,但是只能在馈线发生故障时起作用,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不具备监测和遥控功能。

无论是集中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还是重合器方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在馈线发生故障时,都不能避免发生越级跳闸或多级跳闸,从而使故障区段上游健全区域遭受短时停电。

文献[10]提出的快速自愈的分布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基于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的邻域交互快速保护配合故障处理方式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快速自愈分布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建设通信网,依靠各个配电开关处的智能终端相互通信和配合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但是,文献[10]没有论述在瞬时性故障情况下的快速恢复策略,也没有给出当通信通道障碍、开关拒动、干扰造成误判或漏判情况下,快速自愈分布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措施。

快速自愈分布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瞬时性故障处理策略和可靠性保障问题对于这种技术的推广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这些关键技术问题。

1 瞬时性故障的快速恢复供电

对于采用作者提出的快速自愈的分布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系统[10]的配电网,由于发生故障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不一定跳闸(若故障发生在首级分段开关前则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跳闸,其余情况均由故障上游最近的分段断路器跳闸遮断故障电流),因此,无法以传统的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快速重合一次的机理来达到瞬时性故障的快速恢复供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1)对于经历了故障电流并且跳闸的开关(包括变电站出线开关),在其一侧带电的条件下,开放其一次快速重合功能(即跳闸后,在经过一般为0.5~1.0 s的短暂延时后进行重合);若重合失败导致该开关再次跳闸(按照文献[10]中的原理),则自动闭锁于分闸状态,并向其相邻开关发送“重合失败”信息;若重合成功,则向其相邻开关发送“重合成功”信息,重合成功的馈线开关在一段时间(一般为5~10 s)内闭锁文献[10]中的保护。

2)对于未经历故障电流已跳闸的开关,不具备重合功能,跳闸后在一段时间内(如1~2 s),若收到其相邻开关发来的“重合失败”信息或没有收到任何信息,则闭锁于分闸状态;若收到其相邻开关发来的“重合成功”信息,则驱动开关合闸。

3)未跳闸的开关以及重合成功的开关收到其相邻开关发来的“重合成功”信息,则置之不理。

4)闭锁在分闸状态的开关只有通过人工就地或远程控制才可复归。

5)对于联络开关,其应具备的功能与文献[10]中描述的相同,只是为了配合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的判别,其联络开关的时限需要设置得稍微长一些,如5~15 s。

例如:对于如图1(a)所示的文献[10]中作为实例1的开环配电网,设联络开关D的时限整定为5 s。

区域P(A,B,C)中发生永久性故障的处理过程为:开关A,B,C跳闸;0.5 s后开关A重合并失败再次跳闸且闭锁于分闸状态,并向开关B和C发送重合不成功信息,开关B和C闭锁在分闸状态。

联络开关D在故障发生后经过规定时限延时后重合,恢复区域P(B,D)供电。

现假设区域P(A,B,C)中发生了瞬时性故障,则开关S1和A均流过了故障电流,而其余开关均未流过故障电流。各个开关的智能电子设备(IED)按照文献[10]的原理,判断出故障区域并迅速完成故障隔离,即开关A,B,C跳闸,随后故障电弧熄灭,故障现象消失,如图1(b)所示。

开关A是经历了故障电流并且跳闸的开关,因此在经过0.5 s延时后重合并且成功,向其相邻开关S1,B,C发送“重合成功”信息,如图1(c)所示。

开关B和C是未经历故障电流且跳闸的开关,因此在收到开关A发来的“重合成功”信息后,则分别合闸;开关S1是未跳闸的开关,因此在收到开关A发来的“重合成功”信息后,置之不理;联络开关D 在规定时限结束之前,其两侧又恢复带电,因此复归而不再合闸,整个配电网又恢复到如图1(d)所示的瞬时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2 可靠性保障措施

下面从开关拒动、保护信号失真、通信通道障碍、后备电源几个方面分析文献[10]中提出的快速自愈方法的可靠性。

2.1 馈线的总后备保护

变电站出线开关配置延时速断作为馈线的总后备保护,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延时时间到后故障电流仍未切除,则该延时速断动作跳闸遮断故障电流,亦即包括馈线开关拒动、保护信号失真、通信通道障碍、后备电源障碍,以及它们的多重组合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也就是故障所在区域及其上游全部停电,而不会导致更严重的影响。

2.2 馈线开关拒动

若不采取措施,开关拒动会对恢复供电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故障所在线路的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且重合不能成功,从而扩大故障影响范围。

解决开关拒动问题的措施是:

1)若发出跳闸指令后开关未在规定时间(一般为150 ms)内分断,则认为该开关发生了拒动。

2)发生拒动开关的IED向其相邻开关发送“开关拒动信息”。

3)收到“开关拒动信息”的相邻开关若处于合闸状态,则驱动开关跳闸并闭锁于分闸状态(不再重合);若处于分闸状态则闭锁于分闸状态(不再重合)。

4)变电站出线开关配置延时速断作为后备保护(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延时时间到后故障电流仍未切除,则该延时速断动作跳闸遮断故障电流)和一次快速重合闸功能。

对于图2(a)所示的配电网,假设开关C下游的区域P(C,-)中发生永久性故障且开关C拒分,则由变电站出线开关S1延时速断动作跳闸遮断故障电流,如图2(b)所示。开关C向其相邻开关A和B发送“开关拒动信息”,分段开关A和B在收到“开关拒动信息”后跳闸并闭锁于分闸状态,如图2(c)所示。开关S1在跳闸后经过0.5 s延时重合,此时由于开关B和D已经跳闸隔离了故障区域,因此重合成功,区域P(S1,A)恢复供电,如图2(d)所示。

联络开关D在故障发生后经过规定时限延时后重合,恢复区域P(B,D)供电,如图2(e)所示。

可见,采取上述措施后,开关拒动仅仅造成故障隔离范围有所扩大,并不会对自愈恢复造成更大的影响。

2.3 保护信号失真

保护信号失真包括故障信息误判和漏判2类,从互感器是否发生故障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互感器损坏和偶然干扰2种情况。

对于偶然干扰造成的误判或漏判,借助本文第1节描述的重合闸控制机制,仅会造成故障影响范围短暂扩大现象,随着重合成功,永久性故障就可被隔离在最小范围。

对于偶然干扰造成的误判的情形与上例类似,不再赘述。

对于互感器损坏的情形,无论是误判还是漏判,由于在重合后依然会出现误判或漏判,因此,系统将又回到第1次误判或漏判导致的网络拓扑(但是由于只配置了一次重合闸,因而这种状态不会一直反复重复),从而扩大故障影响范围。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更换损坏的互感器。在未更换期间,可将相应开关的IED的自愈控制功能闭锁,而仅仅作为馈线终端单元(FTU)使用。

2.4 通信通道障碍

通信通道障碍会对系统的故障恢复过程产生影响,会增加开关动作的次数,但是一般不会影响故障恢复效果。例如:对于图1(a)所示的配电网,若区域P(A,B,C)中发生故障,并且全部通信中断(部分通信中断的情形与互感器漏判相似,不再赘述)。按照文献[6]提出的方法,开关S1和A都迅速跳闸,如图3(a)所示。根据第1节所述,尽管开关S1和A经历了故障电流并跳闸,但是只有开关S1是一侧带电的,因而其延时0.5 s后重合且成功将电送到A,并且开关S1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如5~10 s)内闭锁除延时速断外的所有保护。此时开关A也一侧带电,因而其延时0.5 s后重合。若区域P(A,B,C)中为瞬时性故障,则重合成功并将系统恢复到原来状态。若区域P(A,B,C)中为永久性故障,则重合失败,开关A再次跳闸不再重合(因其只有1次重合机会),而开关S1维持合闸状态(因其闭锁了除延时速断外的所有保护),如图3(b)所示。联络开关D在经过规定时限延时后合闸,因开关B尚未分闸,因此合到故障点而导致开关B,D,E,F,甚至开关S2跳闸,如图3(c)所示。按照开关一侧带电启动重合的要求,开关S2,F,E,D依次重合成功,开关F,E,D在重合成功后的一段时间(如5~10 s)内闭锁文献[10]中的保护,当开关B重合后因合到故障点而导致开关B再次跳闸不再重合(因其只有1次重合机会),而开关S2,F,E,D维持合闸状态,从而将故障隔离在最小范围,如图3(d)所示。

2.5 后备电源

为了使文献[10]提出的快速自愈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在馈线发生故障后可靠地工作,需要给各个开关的IED配备可靠的备用电源,在其失去主供电源(一般来自电压互感器)时,仍能满足IED和通信装置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并确保开关若干次可靠分合闸操作。

20世纪末开始在全国范围曾经掀起了一轮配电自动化建设高潮,但大部分系统都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系统都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部件,而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蓄电池陆续损坏失效,严重影响了故障处理功能的实现。

超级电容器(super capacitor)是近年来发展成熟的一种大容量储能部件,其单体容量可达几百法至上千法[11,12]。与传统电容器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大的储能容量、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和极长的使用寿命。与蓄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超长的使用寿命、更宽的温度范围和更高的可靠性,而且基本上不需要维护。因此,超级电容器作为文献[10]提出的快速自愈馈线自动化系统IED的备用电源储能部件[13]是确保其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2.6 其他问题

为了降低造价,采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或光调制解调器(modem)等其他通信通道也可以实现本文和文献[10]描述的快速自愈馈线自动化系统,只是由于数据传输速率有所降低,因此,需要令变电站出线断路器的速断保护延时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

不改变变电站出线开关的原有保护装置也可以实现本文和文献[10]描述的快速自愈馈线自动化系统,只是需要将变电站出线断路器的速断保护设置适当的延时时间,如150~250 ms。

3 结论

1)本文提出的一侧带电启动重合、重合成功后向相邻开关发送信息驱动其合闸的重合闸控制策略,可有效地实现瞬时性故障的快速恢复供电,并能确保文献[10]提出的快速自愈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可靠工作。在通信通道障碍时,故障恢复过程中开关动作的次数有所增加,但是不会影响故障恢复结果。

2)本文提出的发生拒动的开关向其相邻开关发送“开关拒动信息”并驱动相邻开关跳闸,以及闭锁于分闸状态的措施是有效的,采取该措施后,开关拒动仅仅造成故障隔离范围有所扩大,并不会对自愈恢复过程造成更大影响。

3)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偶然干扰造成的误判或漏判,仅会造成故障影响范围短暂扩大现象。随着重合成功,永久性故障就可被隔离在最小范围内,而对于互感器损坏的情形,则会扩大故障影响范围,必须尽快更换损坏的互感器。

4)采用超级电容器作为智能控制终端的备用电源的储能元件,是确保快速自愈馈线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愈”橡胶 篇8

法国研制出一种新型橡胶。这种高分子聚合物破损后在20摄氏度环境中经过大约15分钟挤压就能“自愈”, 被科学界形容为有“魔力”的新材料。“自愈”橡胶所使用分子聚合物由体积更小的两种不同分子聚合而成, 但橡胶弹性与传统橡胶相同。这些分子中, 一个分子可以与另外两个或三个分子以氢键相连, 构成网状结构。与传统橡胶相比, 这种结构中的氢键更容易断裂。当橡胶被割断时, 断裂处氢键随即断裂, 但它们会提供一种原子“胶”, 使断裂部分重新链接起来。

糖尿病“自愈”,未必是好事 篇9

刘大爷患糖尿病已有7~8年了。当时一查出来血糖就高得吓人, 在医生的建议下, 刘大爷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 并一直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并把多年的烟酒嗜好也彻底戒了。这些年刘大爷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 但为此作出的牺牲也不小。刘大爷经常对别人感叹:要是还能像从前那样, 吃喝不受限制, 无需打针吃药血糖也不高, 那该有多好!

想不到, 刘大爷的愿望最近还真变成了现实。近段时间以来, 虽然他的胰岛素用量没变, 但却屡屡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等症状, 经化验证实为低血糖发作。将胰岛素减量后复查, 发现血糖还是偏低, 以后他索性把胰岛素全停了, 但血糖仍能保持正常。

一些老病友听说刘大爷多年的糖尿病最近不治而愈, 如今不打针吃药, 血糖也不高, 都纷纷前来向他取经。病友们走进刘大爷的家, 眼前的情况令大家大吃一惊:一向待人热情、能说能拉、精神矍铄的刘大爷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身上穿着与季节不符的厚厚的棉衣, 整个人无精打采, 缄默少语, 步履蹒跚, 细心的人还发现他眉毛稀疏, 胡须也掉光了, 颜面还有些浮肿。据家人介绍:刘大爷最近全身无力、四肢发凉, 怕冷, 不思饮食, 老想睡觉, 大白天也躺在床上不愿意动弹。老人家虽然血糖不高了,

可食欲和精神却一天不如一天, 真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这两天家人准备带他到医院内分泌科去看看, 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医生检查发现:患者神志清晰, 精神差, 表情淡漠, 反应迟钝, 声音低沉, 眉毛稀疏, 腋毛、阴毛脱落, 面色苍白虚肿、皮肤干燥, 腋毛、阴毛、胡须以及眉毛的外1/3完全脱落, 全身肌肉松弛无力, 体温36.5℃, 血压低 (90/60mmHg) , 血钠低 (1 2 6 m m o l/L) , 血糖正常, 医生高度怀疑他得了“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经过化验, 患者垂体及靶腺 (甲状腺、性腺、肾上腺) 的激素均明显降低,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垂体前叶萎缩。其余各项检查均大致正常。医生告诉刘大爷, 他患的是“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同时存在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诊断明确以后, 用靶腺激素强的松、优甲乐、安雄 (十一酸睾酮) 进行替代治疗, 半个月后, 患者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嗜睡、怕冷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电解质恢复正常。随之而来的是血糖再次升高, 重新恢复胰岛素治疗后, 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原先那个精神矍铄、乐观开朗的刘大爷又回来了。

专家解读

“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也叫“糖尿病消失综合征”或“Houssay综合征”。Houssay是一位阿根廷学者, 他在1924年首次发现“糖尿病狗” (通过切除狗的胰腺, 使狗患上糖尿病) 的症状可以通过切除垂体而明显减轻。后来, 他又与其他学者发现垂体提取物可以引起血糖升高。

“Houssay综合征”的病因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垂体缺血性梗塞, 致使垂体前叶分泌的各种激素 (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 以及由垂体激素调控的靶腺激素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 水平均降低, 由于这当中的某些激素 (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具有胰岛素拮抗作用, 能够升高血糖, 所以这些激素减少以后, 会导致血糖下降及糖尿病症状消失。但这并非是好现象, 而是一种疾病掩盖了另一种疾病。

在此, 告诫广大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突然自行消失, 糖尿病不治而愈未必是一件好事, 高度提示病人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以及胰岛素拮抗激素 (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 的缺乏。因此,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高血糖“不治而愈”的现象, 要引起警惕, 及早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应特别关注垂体内分泌功能情况是否低下, 并及时测定垂体及靶腺激素, 以免误将坏事当好事, 延误了疾病诊治。

相关链接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人的脑垂体是一个承上 (下丘脑) 启下 (靶器官) 的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根据组织来源不同分为前、后两叶, 前叶主要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促甲状腺激素 (TSH) 、促性腺激素 (FSH、LH) 、生长激素 (GH) ) 、泌乳素 (PRL) 等激素, 这些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甲状腺、性腺、骨骼、乳腺等靶器官, 发挥相应的生理作用。

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病因很多, 主要包括: (1) 垂体瘤, 以垂体腺瘤最多见; (2) 神经外科手术、外伤, 切除或损伤了垂体; (3) 放射治疗, 破坏了垂体; (4) 浸润或感染性疾病, 如白血病、结核病等浸润破坏垂体; (5)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症; (6) 垂体缺血性坏死 (常见于女性分娩时大出血, 也叫“席汉氏综合征”) 等等。以上病因都可以引起垂体机能不全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与垂体病变的性质、垂体前叶受累的范围、激素缺乏的种类及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如果垂体受累的范围比较局限, 则以某一靶器官功能减退症状为主。例如: (1) 肾上腺功能减退。病人可表现为虚弱无力、恶心呕吐、血压降低、低血糖、抵抗力差, 易于发生各种感染等;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可表现为畏寒少汗、神情淡漠、心动过缓、嗜睡、便秘、声音嘶哑、颜面虚肿等; (3) 性腺功能减退。病人可表现为性欲减退毛发脱落、阳痿、停经等; (4) 生长激素不足。在成人生长激素不足时主要表现为容易发生低血糖, 儿童生长激素不足则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 (5) 泌乳素不足。孕妇产后无乳汁分泌。上述激素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全部缺乏, 出现顺序也可有先有后, 像席汉综合征一般先出现泌乳素、生长激素及促性腺激素不足的症状, 然后是促甲状腺激素, 最后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的症状。病人如为整个垂体受累, 则可表现为多种靶器官功能减退的症状;此外, 如果是垂体占位病变所致, 患者还可表现为头疼、视野缺损 (视交叉受压所致) 等占位效应。

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 篇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力需求急剧上升,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城市作为人口聚集地、现代工业和商业的中心,大量电力从远方送往城市,输电线路接近运行极限,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影响城市电力负荷的正常供电。近年来,世界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大停电[1,2],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城市内部进行电力分配时,由于负荷密度大、供电路径短,继电保护的配合难度大。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为城市电力负荷的供电提供了多种选择,并可提供紧急情况下电力负荷的供电,同时也使城市电网的运行更加复杂。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电网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电网的自愈能力[3]。

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为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优质可靠、经济环保要求而提出的未来电网发展方向,是实施可持续供电战略的重要保障,具有融合、优化、分布、协调、互动、自愈等特征[4,5,6,7,8,9]。自愈是智能电网的标志性特征,目的是通过快速仿真决策、协调/自适应控制和分布能源集成,实现实时评价电力系统行为、应对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组合、防止大面积停电,并快速从紧急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10,11,12],因此,有文献将智能电网称为自愈电网(self-healing grid)[4,5]。“自愈”源于生物医学界,在系统理论中定义为系统的一种能够察觉自身状态,且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调整以恢复常态的性质[13]。

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讨具有自愈能力的电网构架[7,8,9,10,11,14,15,16],讨论相量测量单元(PMU)、广域测量系统(WAMS)、多代理(multi-agent)、网格计算等新技术在未来自愈电网的网络监测、保护、控制等领域中的应用,强调了实时、自适应、全局广域等自愈系统特点[4,16,17,18,19]。但是,这些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系统理论,目前也没有针对城市电网的特点开展自愈控制研究。

本文对城市电网的运行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城市电网的特点、运行要求及其与大电网的区别,提出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定义城市电网自愈控制及其相应的运行状态;然后,设计城市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框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系统的快速仿真对南京市江宁区的城市电网进行自愈控制分析。

1 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

1.1 城市电网特点

随着电力负荷增加以及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220 kV变电站直接深入城市中心,各级变电站和配供线路埋入地下,大量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大容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因此,城市电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文研究的城市电网为220 kV变电站到直接或间接由其供电的负荷之间的电力网络,具有以下特点:①电压等级复杂,从20 kV/10 kV/6 kV到220 kV;②电源形式多样化,包括大电网和多种分布式电源;③长、短线路并存;④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并存;⑤网状结构,开环或弱环方式运行;⑥单负荷容量增大,大容量的动态负荷增多。

1.2 城市电网运行状态

已有电网控制类文献中[20,21,22],只对大电网控制进行研究,其控制内容只考虑一次系统,不涉及二次系统中的问题。由于城市电网的结构特点、运行方式与大电网有很大的不同,在对其实施控制时需区别对待。城市电网与大电网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大电网中将系统参数越限和失去稳定2种情况都定义为紧急状态,分别对其实施校正控制和紧急控制,而城市电网中允许越限参数持续一段时间。

2)相对于系统电源来说,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很小,其失步不会引起系统失去稳定,但城市电网处于受端,并且调节频繁,容易产生电压的波动和不稳定问题。

3)在遭遇自然灾害等特殊境况时,城市电网需要独立维持负荷的正常供电。

4)高低压电磁环网对城市电网的安全有很大威胁,需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5)大电网的经济运行通过改变发电计划与机组组合来实现,而城市电网中除可以调度部分分布式电源出力外,还需进行供电路径的优化。

6)大电网的控制没有考虑电力设备本身的异常状态、继电保护及其配合等二次系统安全隐患、网架结构和有功无功电源对负荷的适应能力,而这些也是城市电网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城市电网自愈控制的目标是赋予城市电网自我愈合、自我防御、自我免疫的能力,使其成为实现分布式检测、多层保护、智能匹配、主动防御、并行分布式计算等功能的新型智能电网。为了实现城市电网的自愈功能,首先要对城市电网的运行进行分析,明确划分运行状态。本文将其分为7种状态,即紧急状态、恢复状态、异常运行状态、隐性安全状态、显性安全状态、经济运行状态和强壮运行状态。

1)紧急状态:指城市电网中有故障发生、或有严重低电压、或有严重过负荷、或有过负荷持续时间超出允许范围,需继电保护动作以防止运行继续恶化时所处的状态。

2)恢复状态:指对电网的紧急状态实施控制后,城市电网的参数一般尚能符合运行约束条件,但存在失电负荷或供电孤岛,此时城市电网的运行状态虽不再继续恶化,但尚未确立正常运行状态。

3)异常运行状态:指城市电网中存在过负荷且持续时间在允许范围内、电压越限但未发生电压失稳、电压失稳的趋势或电力设备运行异常时所处的状态。

4)隐性安全状态:对于正常运行的城市电网,如果二次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或有电磁环网存在、或者在受到某一个合理的预想事故扰动后不能完全满足约束条件,容易转为异常运行状态或紧急状态,则称此时的城市电网处于隐性安全状态。

5)显性安全状态:对于正常运行的城市电网,如果未运行在当前负荷水平下最经济的状态,且可能存在网架的薄弱环节或有功无功电源及其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但无二次系统安全隐患,无电磁环网,在受到任意一个合理的预想事故扰动后都能完全满足约束条件,则称此时的城市电网处于显性安全状态。

6)经济运行状态:指城市电网稳定、安全、可靠运行,且在当前负荷水平下损耗低、运行成本小,但网架薄弱或有功无功电源及其分布不合理,不能适应负荷及其分布的变化时所处的状态。

7)强壮运行状态:指安全经济运行的城市电网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充足的有功无功电源支持、对负荷及其分布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时所处的状态。

其中后面4种状态都属于正常运行状态。正常运行状态是指城市电网满足负荷约束条件和运行约束条件,且没有失电负荷、不存在供电孤岛、未发生故障、无过负荷和电压越限现象、无电压失稳的趋势、电力设备不存在异常时所处的状态。

1.3 城市电网自愈控制

本文定义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为:以数据采集为基础,自动诊断城市电网当前所处的运行状态,运用智能方法进行控制策略决策,实现对继电保护、开关、安全自动装置和自动调节装置的自动控制,在期望时间内促使城市电网转向更好的运行状态,赋予城市电网自愈能力,即使城市电网能够顺利渡过紧急情况、及时恢复供电、运行时满足安全约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对于负荷变化等扰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根据上述城市电网运行状态的定义,可将城市电网自愈控制分为7种情况,即紧急控制、恢复控制、孤岛控制、校正控制、预防控制、优化控制和健壮控制。

1)紧急控制:

指城市电网处于紧急状态时,为了维持稳定运行和持续供电,而采取切除故障、切机、切负荷、主动解列等控制措施,以使系统转为恢复状态、异常运行状态或正常运行状态。

2)恢复控制:

指城市电网处于恢复状态时,选择合理的供电路径,恢复负荷供电,实现孤岛并网运行,使其转到正常运行状态或异常运行状态。

3)孤岛控制:

指城市电网从系统解列形成孤岛,甚至多个孤岛运行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使其有功无功功率平衡,频率和电压能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孤岛的正常供电,直至孤岛重新并网。

4)校正控制:

指城市电网处于异常运行状态时,对其实施控制,排除设备异常运行、消除过负荷与电压越限、避免发生电压失稳,使其转移到正常运行状态。

5)预防控制:

指城市电网处于隐性安全状态时,通过校核检修二次系统、调整保护定值、调节无功补偿设备、切换线路运行方式等措施,消除城市电网的安全隐患,使其转到显性安全状态。

6)优化控制:

指城市电网处于显性安全状态时,通过改变供电路径、优化变压器运行方式、调节无功补偿设备等,降低电网损耗、减小运行成本,使其转到经济运行状态。

7)健壮控制:

指城市电网处于显性安全状态时,通过加强网架结构建设、增加有功无功备用,使其转到强壮运行状态。

图1为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与其运行状态之间的关系。

2 城市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框架

第1节中提出的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包括了城市电网的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规模十分庞大,具有海量数据,涉及多个领域。因此,需要将调度系统、继电保护、测量控制装置、通信网络等相关内容有序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协调工作,才能促使城市电网始终向着优于当前运行状态的新状态转移,使其具备自愈能力。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图2所示的城市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其中组织协调中心是系统的“中枢”,决策中心是系统的“智囊团”,其结构如图3所示。

3 算例分析

根据本文提出的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与框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并在南京市的江宁区城市电网和六合区城市电网实施,现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限于篇幅,整个系统涉及的具体算法在后续文章中介绍,本文以江宁区城市电网为例对城市电网自愈控制过程进行分析。电网结构见附录A图A1,对其设计2个案例,案例1为天井山变三侧分裂运行和新苏电厂机组停机检修情况下,725高天线发生A相永久性短路,过渡电阻为0 Ω;案例2为天井山变三侧分裂运行情况下,794殷天线发生AB相永久性短路,过渡电阻为20 Ω。

3.1 案例1分析

当725高天线发生A相接地短路时,系统除按附录A表A1所示顺序操作外,在合上殷镇变387开关之前首先修改殷巷变394殷镇线的保护定值区,设置定值区1为运行定值区,具体定值见附录A表A2。

从附录A表A1可以看出,系统在城市电网发生故障后立即启动继电保护,切除故障以消除紧急情况,其延时主要为系统分析时间,紧急控制的目标是尽快恢复供电,此时不考虑城市电网能够承受的其他威胁。

紧急控制后,城市电网进入恢复状态,系统选择合上天井山变高压侧分段开关来恢复对失电负荷的供电,符合正常的供电原则。由于新苏电厂机组停运,天井山变的负荷全部由794殷天线供电引起线路过载,系统进行校正控制,将部分负荷转移到387天殷线,并通过调节殷镇变的有载调压和投入天井山变电容器避免均衡负荷后产生新的威胁。同时,由上可知系统很好地协调了校正控制与预防控制,在均衡负荷之前已修改394殷镇线的保护定值,防止引发新的事故导致负荷转移不成功。

3.2 案例2分析

从附录A表A3可知,系统在处理紧急情况之后,城市电网中产生了供电孤岛,新苏电厂的发电机组独立为天井山变的部分负荷供电。由于机组容量不足以供给岛内所有负荷,系统在孤岛控制时决策将天井山变的710分段开关合上,避免了分布式电源独立供电的孤岛内因功率不平衡造成城市电网不稳定运行情况的发生。

4 结语

城市电网建设的新方向是自愈与智能,本文根据自愈理念和智能化目标,定义了城市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控制,提出了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并搭建了整个系统的框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对南京市江宁区城市电网进行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能根据城市电网的运行状态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与控制策略,并且在城市电网中存在多种威胁或隐患时能够协调各种控制手段,使得城市电网在当前环境下始终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提高了城市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使其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aeps-info.com/aeps/ch/index.aspx)。

闲览杂书病自愈 篇11

编者董宁文先生爱用“闲览”、“闲阅”这样的字眼。“闲”暗含了读书的姿势、姿态的意味。在我是喜欢无拘无束趣味的读书和读趣味的书的,这本《我的笔名》就陪伴了我近一周的休养。倚在床头,手里拿着一把小刀,边裁边读,自得其乐。一张张轻轻地裁开,慢慢地翻阅。裁纸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丝毫不亚于阅读本身。

其实“闲”更是一种心态、一种趣味,而并非真的沒有事情干。陈平原先生曾提倡要读文学等无用之书,说:“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为读书而读书,不为学位、不为应试,抛却功利自由自在地读书,才不失为读书的上乘境界。而这种境界其实是只有抱着一种闲览玩赏的自由心态时才可能接近或达到的。

此书装帧得精致而不失大气厚重,颇有韵味。更有值得提及的题签艺术。有黄苗子先生的封面题签,王世襄先生的扉页题签,还有由贾植芳、忆明珠、冀汸、韩羽、来新夏、周退密等诸先生题写的辑封题签,这些书法都各有特色。书中文章还配以照片、书影、漫画,这都与文章内容相映成趣,图文互动,这是延续“我的”系列丛书的一贯风格的。

翻阅《我的笔名》,在神清气爽、悠然从容之余,似乎还觉得少了些什么,果然,编者董宁文先生早已为读者着想了,一如他为人一样热情周到。他在简短的“编后记”中,就用了不少的篇幅抄录了有关钱钟书先生名字和流沙河先生笔名的由来,并说明了书中没有黄裳、流沙河二位先生文章的原因,以释读者之疑。

然而没有黄裳先生的文章,毕竟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于是,我想起了自己一商榷文章《“黄裳”是“黄宗英的衣裳”吗?》。此文的写作是缘于桑农先生的一篇短文《是谐谑,不是称誉》(《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9月15日)。桑农先生在文中谈论了“黄裳”名字的由来。桑文在述及黄裳对黄宗英的爱慕之后,称:“黄裳本不姓黄,取笔名‘黄裳’,典出自《诗经》,字面义是‘黄的衣裳’,也含有陶渊明《闲情赋》所谓‘愿在衣而为领,愿在裳而为带’之意”。桑文的意思是,所谓“黄的衣裳”就是“黄宗英的衣裳”。然而,桑文并没有说出这种说法的具体出处,只是笼统地谓:“当时,朋友间都知道这么回事”。我想,这恐有臆断之嫌。对此,我就撰文商榷,发表在《中华读书报》2006年12月6日第三版上。现摘录如下,不知能否对此遗憾起到一点点弥补的作用:

黄裳青年时代对黄宗英爱慕是确有其事的,这种感情黄裳本人并不掩饰。他在1944年8月9日致黄宗江的信中说:“我过去没有遇到过淑女,遇见小妹(指黄宗英——笔者注),又为她当时那种风头所掩盖,无勇气上,岂真要由‘神女’来启蒙不成?”当年6月17日致黄宗江的信中又言:“可以说‘She is the most unforgetable girl that I have ever met’也。”

虽然,黄裳曾对黄宗英一往情深,但这与“黄裳”笔名的含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能据此断言黄裳取“黄的衣裳”之义。遍查黄裳出版的集子,未见到这种说法的根据。黄裳笔名取自“黄的衣裳”的说法只是圈子内的传言,却从未得到黄裳本人的确认。笔者在今年6月12号参加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黄裳散文与中国文化”研讨会上就看到一段颇有趣味的事情。在发言时,谢蔚明先生突然要给大家说一个关于黄裳笔名来历的秘密,即这个名字取自黄宗英的衣裳的意思(大意如此)。谢的语音未落,旁边的黄宗江先生立刻大嗓门的反驳这种说法,他说:黄裳这个名字本来是容鼎昌送我的,我没有接受,他就留给自己了。也就是说关于黄裳的笔名的来历至少有两种说法。读李辉先生编的《来燕榭书札》,在代序中谈及黄裳笔名来历取“黄的衣裳”之义时,李辉先生只是说这是他听过的“一个有趣的说法”,接着他又照录了黄宗江的解释:“我下海卖艺,他初赠我艺名曰黄裳,我以其过于辉煌,未敢加身于登台之际,他便自己用笔名登场。”黄宗江言黄裳这个名字过于辉煌,由此,似可推测容鼎昌起黄裳为名的本意可能更倾向于取“黄”这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尊贵、至高无上的意义,而与黄宗英无关。鉴于黄宗江与黄裳的亲密关系,应该说后一种说法更可征信。其实在这篇代序中,李辉也是取信第二种说法的。基于此,我想,桑文认定黄裳这个笔名就是因为对黄宗英的爱慕而取“黄的衣裳”之义,不妥当、不严谨,更有误导之嫌矣。

用了这么长的引文,无非是想稍稍弥补一下缺憾,博诸同好一笑。然思及桑农先生在此书中也有大作《疑似笔名》,在此只能向他道一声得罪了。

看完《我的笔名》,病已好了大半。听说《我的闲章》也即将付梓了,这大概也是一本值得期待的书,一本适合“养病”的好书。然而希望自己不要再在病中“闲览”,生病毕竟是一件受罪又费钱的事情,但愿自己平时也能多些读此种书籍的闲暇从容之心境。

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研究 篇12

1.1 故障自愈控制技术

所谓故障自愈计数, 即借助先进的保护和控制手段, 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态, 能够及时发现、诊断和排除故障隐患, 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 最大限度降低对非鼓掌用户正常供电的影响, 相关技术的推广, 对保证电网运行稳定性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来讲, 故障自愈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 其中预防需要借助传感测量与仿真分析技术, 恢复则需应用自动控制手段, 这是配电网智能化的具体体现, 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电网的运行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数字设备的广泛应用, 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备受社会关注, 目前供电企业都在着力发展故障自愈技术, 其目的在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以及降低线损率。就国内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技术发展状况来看, 可将其分为就地控制技术和集中控制技术两大类, 前者通过对重合器和分段器的重合控制来实现对故障的隔离, 及时恢复供电, 其中以电压电流型较为常见;后者是通过接收主站集中处理馈线终端的故障检测信息来对故障进行定位, 远程操控恢复供电。实践证明, 与就地控制技术相比, 集中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其在确保系统正常供电的同时,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停电时间, 国内更多应用的是集中控制技术来进行自愈。

1.2 故障自愈处理流程

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基础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组成, 并由此构成了统一的技术体系, 其中基础层包括网架结构和先进终端设备, 支撑层复杂管控整个配电网的信息交互, 而最终自愈处理策略的生成以及后续实施则在应用层完成, 其处理流程为:其一是故障启动, 配电网自愈功能的启动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即分闸加保护、加事故总、分合分和非正常分闸;其二是故障定位, 系统由开关、保护信号等构成, 通过对这些内容所处状态进行拓扑分析, 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其三是故障隔离, 需要得出故障隔离最小区间,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隔离方案;其四是故障恢复, 系统通过能够自动别故障并选择优先级别进行自愈, 给出最优恢复策略;其五是故障信息存储, 主要用于记录用户的操作记录, 如开关操作时间、操作结果等, 当事故处理完毕后, 完成故障处理后, 系统会将相关信息存入到历史数据库, 以备不时之需;其六是互动信息, 系统会通过语音告警等手段告警, 重点对故障区域进行着色显示, 以便于故障处理。

2 典型故障处理策略以及自愈模块演示

2.1 典型故障处理策略

智能配电网故障可分为简单故障、复杂故障和含分布式电源故障处理, 具体内容下:

2.1.1 简单故障处理

在断路器出口故障中, 一旦断路器跳闸, 故障启动条件就已经具备, 通过故障定位可确定故障区域, 并通过故障隔离来断开故障线路, 同时恢复故障下游供电, 其具体路径是根据线路剩余容量的大小来选择优先级恢复路径, 对于恢复路径开关挂有检修牌拒动的断路器, 系统不会将其列在恢复路径中。除断路器出口故障外, 简单故障还包括母线故障、电缆线故障和线路末端故障, 故障处理策略在此不做一一列述。

2.1.2 复杂故障处理

包括故障不连续、本侧多点故障、本侧对侧同时故障、扩大隔离范围、甩负荷、联络开关故障和越级跳, 以故障不连续和扩大隔离范围为例, 前者断路器跳闸后, 故障启动, 系统对有故障电流和无故障电流进行定位, 若故障电流信号不连续, 可判定该区域存在故障, 通过对开关、保护信号的模型以及状态进行拓扑分析, 明确故障区域, 并依次完成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后者故障隔离最小区域即过流保护确定的故障区域, 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根据过流保护确定的故障区域存在被扩大的可能, 如挂有不可操作标志牌的隔离开关, 再有就是隔离开关上送拒动标志信号和开关是否可遥控, 出现这种情况后, 将不可避免扩大隔离范围, 以实现最大范围恢复非鼓掌区域的供电, 其处理流程为:故障启动后, 将有故障电流附近区域视为故障区域, 对于不可遥控开关, 将故障区域进行自动扩大, 由下一个可控开关来完成, 断开故障区域后再恢复下游供电和上游供电。

2.1.3 含分布式电源故障处理

即网络中含有分布式电源, 开关分为分布式电源并网开关和同期开关, 对于存在多种恢复路径的处理, 为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应优先选择主电网电源, 通常故障发生后, 主线路上会有短路电流产生, 跳闸后, 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开关的网灵敏度相对较高, 会优先跳开, 此时应优先选择主电网电源作为恢复方案;再有就是分布式电源参与自愈处理策略, 包括三个原则:若分布式电源参与供电恢复, 则应对分布式电源容量进行预测, 维持原有供电能力, 同时能够保证系统计算供电范围, 若分布式电源参与供电并计算供电范围, 则应优先选择准同期开关作为联络点, 经此处理, 故障恢复后便可进行并网操作, 若分布式电源仅参与供电, 则应先恢复负荷, 从零开始。优先选择主电网电源作为恢复方案, 其中只存在分布式电源这一唯一恢复路径, 通过该路径参与恢复供电, 先对分布式电源发电容量以及准同期开关位置进行预测和判定, 明确分布式电源供电范围, 由于分布式电源参与供电, 供电负荷应从零开始逐渐累加, 在恢复供电之前, 应先将可恢复区域的负荷开关拉开, 对其进行逐一恢复, 具体应完成分布式电源隔离负荷操作和分布式电源边界控制。

目前我国的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现有情况下大力发展智能配电网和推广应用故障自愈技术是适应配电网智能化、国家电网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求, 其中故障启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这一基本自愈流程, 充分体现了故障自愈技术的原理及相关处理策略, 将分布式电源接入现有网络结构下, 实现故障自愈,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2 故障自愈模块演示

上一篇:高年级循环日记教学下一篇:文化增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