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愈

2024-05-18

网络自愈(共10篇)

网络自愈 篇1

一、引言

光传输网络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成线形、星形、环形、网孔形等拓扑结构。目前, 在国内光传输网络组建过程中, 单纯的链状、环状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 网络拓扑结构越来越复杂, 对传输网络的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人工倒接处理故障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现实的需要:在传统的故障处理模式下, 故障发生时人工的倒线操作将持续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的时间, 倒接期间业务无法得到及时恢复, 这是传统的故障处理无法克服的自身的弊端。

与传统的人工故障处理方式不同, 现代通信网络有多种保护方式。无需人工倒线, 具备自愈功能的网络系统能够在50ms时间内完成业务的自动保护切换, 这对通信网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光传输网络自愈保护技术方案

自愈保护的原理:当受保护业务光传输网络的自愈保护无需人为干预, 网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 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经出现了故障。其基本原理就是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 受到该故障影响的业务能够通过其他路径连接到目的节点。SDH网络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可利用不同的基本网络结构组合, 使整个传输网具有应付网络故障的能力, 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SDH网络的自愈保护方案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多的有下面两种类型。

1、路径保护

其保护方式包括六种, 具体介绍如下:

1.1“1+1”线性复用段保护

1+1链形保护象其他所有的1+1保护一样, 也是采用“并发选收”的机制。两个站点间有两对光纤, 其中, 一对光纤作为主用光纤, 另一对光纤作为备用光纤, 备用光纤与主用光纤传送的是同样的内容。它的倒换一般是单端倒换, 只需由接收端进行倒换。通常, 倒换条件为SD与SF。

根据工作模式的不同, 线性1+1保护分为如下四类:单端非恢复式;单端恢复式;双端非恢复式;双端恢复式。

由于单端非恢复式的线性1+1保护, 工作原理与配置方法简单, 倒换迅速可靠。同时, 又无需APS协议支持。所以, 缺省情况下, 我们都选择单端非恢复式的线性1+1保护。

倒换过程如下:A在主用通道上收到信号失效后;如果备用通道正常, 主控板控制交叉板更改交叉连接数据-接收备用通道的信号;同时在备用通道上发送倒换指示, B点无动作。倒换完成。

1.2 二纤单向复用段专有保护环

单向复用段保护环是一种MS专用保护环, 一般情况下为2纤环。一个MS专用保护环由两个反转的环组成, 它们以彼此相反的方向传送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方向的环传送被保护的工作业务而另一方向的环留作对工作业务进行保护, 保护容量不被所有跨距段所共享。

环中可承受的最大业务需求量受限于跨距段的容量, 所谓跨距段是指环中两相邻节点间的一组复用段, 环中的业务需求方式不影响单向环的容量, 换句话说, 所有节点的需求量总和不超过单个跨距段的容量。

1.3 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二纤双向复用段环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网络保护形式, 适合于环上业务量较大或者环内各站点业务分布比较分散的情况。由于受到APS协议的限制, 复用段环环网上的ADM网元数目不能超过16个。针对双向复用段环路业务, 还有一条“就近路由选取”的原则。因为双向复用段环中业务是不必遍历环上所有网元的, 所以业务占用的通道资源只与业务上/下站和业务穿通站有关。业务经历的站越少, 其占用的通道资源就越少, 从而提供给其它业务分配的资源就更多。就近路由选取,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通道资源浪费。

1.4 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通常由两根光纤来实现, 一根光纤用于传业务信号, 称S光纤;另一根光纤传相同的信号用于保护, 称P光纤。单向通道保护环使用“首端桥接, 末端倒换”结构 (即“首端双发, 末端选收”) 。业务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由光纤S1和P1携带。例如在节点A, 进入环以节点C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 (AC) 同时馈入发送方向光纤S1和P1, 即所谓双馈方式 (1+1保护) 。

1.5 二纤双向通道保护环

二纤双向通道保护环的工作原理与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类似, 不同之处仅仅是业务信号的传输方向由单向改为双向, 环网由二根光纤组成, 二根光纤都用来传送业务信号。

1.6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四纤环属于双向共享复用段保护环, 整个环路上有两根工作光纤 (一发一收) 和两根保护光纤 (一发一收) , 如下图所示。S1、S2为业务光纤, P1、P2为保护光纤。当然, 工作光纤构成工作通道、保护光纤构成保护通道。

正常情况下, 业务在工作通道上进行双向传送;而保护通道空闲或传送额外业务。在环上存在环倒换 (非练习环倒换) 或者本区段存在区段倒换 (非练习区段倒换) 时, 额外业务将丢失。

在四纤保护环中, 有两种保护方式, 一种为环倒换, 与二纤环倒换基本相似。一种为段倒换, 与1:1线形复用段倒换相类似。

2、子网连接保护 (SNCP)

2.1 子网连接保护 (SNCP) 的概念

SNCP是英文“sub network connection protection”的缩写, 翻译为子网连接保护。这里的子网是广义上的子网, 即一条链、一个环都是一个子网。SNCP就是研究如何对子网间业务实施保护的技术。它是指对某一子网连接预先安排专用的保护路由, 一旦子网发生故障, 专用保护路由便取代子网承担在整个网络中的传送任务。

SNCP的保护原理与通道环保护一样, “双发选收”, 即通过在业务的接收端对业务发送端双发过来的两个业务源进行选择, 接收一个好的业务。与通道保护不同的是, 通道保护的“选收”是在PDH接口板完成的;而SNCP的“选收”是在交叉板上完成的。

2.2 SNCP的基本工作原理

SNCP每个传输方向的保护通道都与工作通道走不同的路由, 如图1所示 (图中只标出了信号的一个方向) 。图中, 节点A和B之间通过SNCP传送业务, 即节点A通过桥接的方式分别通过子网1 (工作SNC) 和子网2 (保护SNC) 将业务传向节点B, 而节点B则通过一个倒换开关按照倒换准则从两个方向选取一路业务信息。SNCP采用的是双发选收的工作方式。

SNCP在网络中的配置保护连接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能够应用于干线网、中继网、接入网等网络, 以及树形、环形、网状的各种网络拓扑, 其保护结构为“1+1”方式, 即每一个工作连接都有一个相应备用连接。当同时在复用段实行保护时, 传输信号将有可能被双重保护。

SNCP的子网是广义上的子网, 即一条链或一个环都是一个子网。在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 SNCP是唯一的可适用于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且倒换速度快的业务保护方式。SNCP作为通道层的保护还可用于不同的网络结构中, 如网状网及环网等。

表2-1是对几种保护方案的性能进行的比较。

从表2-1中不难看出:与其它保护方案相比, SNCP保护具有成本低、不需要APS协议支持、组网灵活、系统简单等突出的特点。这些突出的优点使得SNCP在当今的通信领域拥有广泛而灵活的应用。

2.3 现网业务保护领域中的应用SNCP技术实例

因为SNCP具有上述的技术特点, 所以它非常适用于不同厂家设备的基于业务的保护应用。利用子网连接保护, 电信运营商可以合理的置换、调配资源, 使其业务受到更为安全、高效的保护。

某甲电信运营商拥有覆盖全国范围的骨干光传输网络, 其中西北环覆盖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拥有绵延大西北地区长达接近1万公里的光缆。但由于受到既有光缆资源的地理分布限制, 西北某甲市以西地区的网络仍是链状的物理拓扑结构, 一旦发生中断故障, 由于没有可迂回的路由, 电路资源将无法实现保护。

为克服链状网络在物理结构上存在的先天不足, 某甲电信运营商与某乙电信运营商在西北地区进行了电路资源的互换。在西北某甲市-西北某乙市双方互换了1×2.5Gbit/s电路, 在西北某甲市-西北某丙市间双方也互换了1×2.5Gbit/s电路。采用SNCP为核心的保护技术方案, 网络系统可在50ms以内自动保护切换, 用户根本感受不到故障的存在。

SNCP保护方案的具体应用描述如下:某甲电信运营商方面受保护的155Mbit/s业务在西北某甲市、西北某乙市两端的对接设备上分别做了SNCP保护配置。在正常情况下, 业务工作在主用通道, 同时在某乙电信运营商方面的备用通道也传送业务信号, 系统默认接收主用通道信号。当某乙电信运营商方面西北某甲市-西北某乙市链上发生故障造成主用通道中断时, SNCP保护自动切换, 此时系统切换至某乙电信运营商方面的备用通道工作。当主用通道恢复正常时, SNCP系统将默认切换回主用通道工作, 由此实现业务的自动保护。

三、总结

SNCP保护是一种基于业务的保护方式, 它对各种传输网络都有较大的适应性, 不依赖于厂家、线路和设备, 具有极为灵活的组网和应用价值。另外电信运营公司和相关的技术维护人员也可随时根据网络的情况, 将SNCP的工作、保护通道进行实时的切换, 以并发优收的原则保证业务的高度可靠, 所以SNCP在当今的通信领域拥有广泛而灵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光传输系统操作手册.2006

(2) 深圳讯方通信有限公司.传输实训指导书T2000.2009

自我调理 便秘自愈 篇2

为此我也曾去过大小医院,求过许多医生,中药、西药吃过不少。又服用西药:果导、硫酸镁片等,用不了三两天又开始腹泻。中成药:上清丸、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这类药刚服时有效,但停药后又再便秘。

为此我也看了不少资料。现代医学提倡:对付便秘要先进厨房,再进药房。食疗的办法很多,比如常吃红薯,还有酸奶含有很多乳酸菌,起到益生菌的作用。中医有个蜂蜜香油的通便方法,用两钱蜂蜜滴一些香油,加温水冲了喝,对老年性便秘效果挺好。大约半年以前我开始每天早上起床后喝一杯蜂蜜水,午饭和晚饭尽量多吃一些红薯和含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小油菜、蘑菇、木耳等,每天尽量吃些新鲜水果。

智能配电网的网络重构自愈技术 篇3

电网自愈的概念最早出自美国电科院 (EPRI) 与美国能源部于1999年启动的“复杂互动系统”研究计划。1999年, 清华大学提出“数字电力系统”概念, 此为智能电网的雏形, 也为自愈技术打下了仿真技术的基础。

文献[1]以“2-3-6”为框架叙述自愈控制的概念和体系;文献[2]提出了适用于实时控制的配电网供电恢复计算方法;文献[3]提出了采用自愈速度和供电自愈率指标来评价配电网的自愈能力。

珠海供电局的琴韵变电站将作为广东电网的“3C绿色电网”建设试点, 其220 k V/20 k V电压等级是本地区首次引入20 k V中压等级, 同时也是珠海智能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契机。

1 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技术的技术需求分析

自愈技术是电网实现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电网自愈的研究分成输电网与配电网两部分内容。由于发挥的作用、网络结构与运行方式等有着很大的差异, 输电网与配电网对自愈功能要求也不同。本论文主要针对智能配电网自愈进行研究。

由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智能配电网区别于输电网有两大特点:一是采用辐射型供电方式, 二是在智能化过程中强调减少停电时间、杜绝安全越限。

为了实现自愈技术的分布自治性、工况适应性和广域协调性, 智能配电网实现过程由响应层、协调层和决策层组成, 单向流程如图1。反应时间都在秒级或者微秒级, 非常迅速。这就需要自愈过程有固定的算法植入到快速仿真中, 以决策出最佳的自愈方案。

满足智能配电网的两大特点和自愈技术的要求即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2 网络重构的优化目标

自愈技术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故障隔离与恢复。而供电恢复是一个带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在故障隔离后, 分段开关与联络开关的重新配合可看做对电力网络的重构, 由于网络拓扑结构可能发生多种变化, 快速地选择其中一种结构作为最优方案, 能为智能配电网自愈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图2为网络重构初始图:含六条馈线的配网接线。

为了简略起见, 图2中简略了各母线。

图2中编号1~10为分段开关, 一般情况下位于闭合状态。

编号<1>~<5>为联络开关, 一般情况下处于开断状态。

对于整个系统的自愈过程而言, 优化目标有两个。一是尽量减少开关的操作。因为操作的次数增加会导致系统稳定性减弱, 且可能延误恢复时间, 不利于迅速恢复供电;二是恢复对最多的失电负荷, 所谓恢复是指正常供电, 即不存在电流越限和电压越限[4]。

当1和2之间出现了故障, 自愈系统会很快做出反应, 在短时间断开分段开关1和2。

在故障隔离的一瞬间, 分段2、3、4、7、9五个开关全部失电。自愈的目标是尽量用最优化的方法恢复供电。

基于以上的优化目标, 确定自愈系统的评定体系中含有以下两个因素:

(1) 开关的操作次数, 用CZ来表示;

(2) 未失电区负荷的转移量, 用ZY来表示, 意义为负荷的转移量与失电总负荷的比值表示。

本论文含有三个重要的指标, 会在自愈过程中出现, 现阐述如下。

(1) 最大备用容量IM。从所给的图而言, 为联络开关<4>供电电源的是馈线F4, 从<4>到F4之间可能含有多个支路, 设其为p1、p2....pn, 每条支路每相的额定电流与支路的电流值即为IMpn.a=I额pn.a-Ipn.a (以a相为例) , 那么最大备用容量就是3pn中最小的IM值。

(2) 可转移负荷IK, 即分段开关可向该联络开关转移的负荷量。就图3而言, 对于分段开关5而言, 可以向联络开关<1>转移的负荷量是其下游母线集 (粗线部分) 的负荷总量。

(3) 联络开关与发生电压越限 (即超出电压允许值范围) 的母线之间的电气距离ZL。需要注意的是, 当电压越下限的时候, 某一联络开关的ZL应该取电气距离中的最小值。这是因为此值的设定是为了运用此指标对联络开关进行排序, 选择闭合合适的联络开关, 消除电压越限。取最小值可以防止电气距离较小的母线在联络开关闭合后越上限。

3 自愈过程的方案选取

第一步是选择闭合适当的联络开关恢复对失电区的供电。

候选开关应该首先考虑支持馈线的联络开关。对于馈线F1来说, 馈线F2、F3和F4是支持馈线。而馈线F5、F6都是下一级馈线。当分段开关1、2之间发生故障, 系统会断开1、2进行故障隔离。由图4中可以看到满足要求的只有馈线F2、F3、F4。计算三者的最大备用容量IM。由图4中可知IM.max=IM.1, 其次是开关<2>。即联络开关<1>的最大备用容量最大。于是选择闭合<1>来恢复供电。若出现电流越限, 将<2>也闭合。

第二步是如果以上方案无电压越限情况, 选择合适的分段开关并断开。

因为在<1>、<2>闭合之后, 网络拓扑发生了变化, 不再呈现辐射型供电。这里的分段开关选择原则如下。

(1) 闭合的联络开关之间的分段开关, 变为联络开关, 这样可以保证仍然能是辐射型供电。满足条件的只有分段开关4、7。

(2) 计算各分段开关的可转移负荷IK。例如:对于分段开关7而言, (Cd={母1, 母2, 母3}为图5所示母线集) 。注意, 此计算是在闭合联络开关<1><2>的情况下进行的。选取IK.n=max{IK.4, IK.7}。即若分段开关4的可转移负荷较大, 则选择断开开关4。

第三步是如果出现了电压越限, 对通过最大/最小电气距离选择联络开关。如果开关<1>合上之后出现了电压越限的现象, 那么用ZL对联络开关进行排序。如果电压越下限, 即出现值过小的情况时, 将ZL.min (假设是<4>) 对应的联络开关闭合。若无越限, 再断开联络开关向失电区方向的第一个分段开关, 以此重回辐射拓扑结构。

第四步, 总结经过搜索后的候选方案的集合并选择最优解。

本实例中可能出现下列几种方案:闭合开关<1>, 断开开关4;闭合开关<1>, 断开开关7;闭合开关1和2, 断开开关4;闭合开关1和2, 断开开关7;闭合开关<4>, 断开开关9。

这里注意, 若此实例中存在电流和电压同时越限的情况, 那么可能需要下一级馈线F3/F5供电, 即考虑闭合联络开关<3>/<5>。

方案选择及其条件如表2所示。

若有发生条件相近, 出现n个解的情况, 选择操作次数较少的方案为最优解, 以提高恢复供电可靠性。本例并未出现这种情况。

4 小结

本论文采用网络重构的思想对有故障的电网进行自愈控制。在三个关键参数的约束下搜索出最好的恢复供电的方法, 最终通过信息采集确定得到的是最优解。算法可由快速仿真软件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快速实现最初的优化目标:即减少操作次数和恢复更多的失电负荷。

参考文献

[1]郭志忠.电网自愈控制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 (10) :85-88.

[2]杨明皓, 黄单舸.配电网供电恢复决策的实时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3) :45-49.

[3]李天友, 徐丙垠.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J].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2010, 38 (22) :105-108.

贵在“自愈” 篇4

“砍瓜”,表皮鲜翠,长约1.5米左右,成人小腿般粗细。夏末秋初,走进茂盛的砍瓜林,一条条长瓜仿佛一个个翠衣卫士,分布罗列、唾手可得,场面蔚为壮观。这种瓜奇特的地方是:不像黄瓜、西瓜类等到成熟了再摘下来食用,它可以在生长期随吃随砍,吃多少砍多少。所以,每天都可以保证人们吃到新鲜瓜,被砍过的“伤口”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愈合。如果你的手指破了,几滴新鲜瓜汁就是难得的绿色特效药。

无独有偶。在湖北省一片幽深、茂密的叢林中,生存着一种罕见的神奇的小蛇,身长约40厘米,秤杆般粗细。这种蛇的身体特别脆嫩,若是从山崖上滑落下来,随着“叭”的一声响,蛇身一下子摔成四五节,并且像冰柱落地那样崩飞,起码有1米多远。可你别以为它死了,它自有回天之神术。只见脱开的每一节蛇体,都像离水泥鳅那样不停地跳动,向蛇头聚集。各节“分家”身躯很快跳往一处,但见断头与断头一碰,就自动愈合牢固,再和蛇头粘到一起。不见血,也不见痕迹,整个又连成一条,神气活现地钻进草丛。人们称其为“碎蛇”,它还是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效方剂,市场价格高达千元一条。

砍瓜在受到“人为伤害”时,仍能不改它皮薄肉嫩、脆甜香糯的本性,除了供人美食,还用流出的“血”为人疗伤;碎蛇从高空跌落,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在最短时间内,倾尽自己的力量重新拼合,恢复原貌。这些生物的生存之道,或许可以给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我们一些启示。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篇5

1 智能配电网体系架构

1.1 自愈控制目标

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目标就是包含有DG网络的运行过程中, 通过预先发现, 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隔离和预防各种电网安全运行问题, 能够对电网运行系统不断地进行优化, 有效地应对系统内外产生的各种干扰, 抵御外部造成的严重故障冲击, 在故障情况下能够维持系统的连续安全运行, 并且通过自愈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故障的有效且及时地检测, 对于出现的故障能够迅速地实现定位和快速恢复。一方面减少了人为对配电网造成的干扰, 一方面也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智能配电网是直接面向用户的, 因此自愈控制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供电的质量。

1.2 方案设计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实施方案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设计和完成功能实现的, 第一, 集中控制方式, 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主站功能将故障信息发送到主站, 进一步对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定位, 对其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实现对系统的保护;第二, 分散控制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依靠保护装置和智能终端的相互配合来实现的;第三, 集中——分散协调控制方式, 通过结合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优点, 从而实现多级分布式协调控制管理, 依靠终端系统的智能保护装置, 从而完成故障处理。

2 关键技术

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实施, 能够有效地提高供电网设备的利用效率, 实现对供电装置的协调和自我保护, 和DG网实现协调控制, 从而在供电过程中,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 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决策, 实现有效地配电网自愈控制。确保自愈控制功能的高效运行和实现。下面对当前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2.1 含DG、微网及储能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建模与仿真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是针对配电网和DG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智能元件、电子装置的仿真建模方法, 通过运用多种模型——描述方法, 从而实现智能配电网建模与仿真技术。在设计过程中, 通过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手段, 对已有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的稳态分析, 从而实现对网络故障的智能化处理, 同时对于配电网的仿真和计算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含DG、微网及储能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分析与试验技术

在这项技术实施过程中, 主要对配电网和DG网中参数设置、参数可靠性评估、电能质量分析和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和试验, 通过研究配电网硬件在仿真条件下的单元测试, 从而对整个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实施有效地检测, 实现对智能配电网核心装备的现场测试, 通过完成有效地信息收集, 将变流器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用户, 当然变流器的运行参数, 也就是主要的控制参数通常情况下难以获得, 这就使得自愈控制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会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配电网的网络控制结构比较复杂, 在进行分析、试验的过程中, 难以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完全的保证, 这就使得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在计算和测验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规模拓展和容错能力。

2.3 在线智能分析和决策技术

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那么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就可以实现有效地在线智能分析, 对于一些事故能够进行预先的预测和分析, 从而制定有效的防御措施加以防护, 通过自愈控制系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从而将在线风险降到最低。为了有效地保证多种不同控制预案的实施, 就必须要求自愈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地对这些不同控制预案进行分析, 通过对其对立面和冲突的地方进行管理和控制, 从而制定出最有效的控制方案。

2.4 含DG、微网及储能装置的智能配电网故障特性分析技术

智能配电网故障特性会因为配电网的接地方式不同、负荷水平不同等出现不同的情况, 因此在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中, 能够有效地、快速地、准确地对配电网控制系统的故障进行及时地分析, 对其故障特征进行智能化识别, 从而实现对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的定位, 进一步提高故障识别和故障解决功能。

2.5 智能配电网保护装置控制保护技术

在配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系统结构比较复杂, 在运行过程中, 就容易出现一些故障问题, 对用户的供电造成影响, 甚至对自身结构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智能配电网运行过程中, 就必须加强对自身电网的保护控制。通过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实施, 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智能配电网装置的保护控制, 通过对智能配电网局域信息好全局信息进行良好的协调保护, 从而研制出能够指示故障分支的故障指示装置。

3 结论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有效利用, 一方面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供电系统的事故发生率, 通过实现预先的故障分析, 从而预防供电事故的发生, 并且实施有效的解决, 因此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摘要:自愈是智能配电系统的重要特征,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国配电网长期以来存在的设备利用率低、供电可靠性低和线损率大的问题, 是当前电网控制和配电运行过程中很重要的控制技术。通过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针对当前配电网自愈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有效利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地推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体系架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董旭柱, 黄邵远, 陈柔伊, 李鹏, 张文峰.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8) :17-21.

[2]贾东梨, 孟晓丽, 宋晓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体系框架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 27 (2) :14-18.

糖尿病“自愈”,未必是好事 篇6

刘大爷患糖尿病已有7~8年了。当时一查出来血糖就高得吓人, 在医生的建议下, 刘大爷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 并一直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并把多年的烟酒嗜好也彻底戒了。这些年刘大爷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 但为此作出的牺牲也不小。刘大爷经常对别人感叹:要是还能像从前那样, 吃喝不受限制, 无需打针吃药血糖也不高, 那该有多好!

想不到, 刘大爷的愿望最近还真变成了现实。近段时间以来, 虽然他的胰岛素用量没变, 但却屡屡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等症状, 经化验证实为低血糖发作。将胰岛素减量后复查, 发现血糖还是偏低, 以后他索性把胰岛素全停了, 但血糖仍能保持正常。

一些老病友听说刘大爷多年的糖尿病最近不治而愈, 如今不打针吃药, 血糖也不高, 都纷纷前来向他取经。病友们走进刘大爷的家, 眼前的情况令大家大吃一惊:一向待人热情、能说能拉、精神矍铄的刘大爷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身上穿着与季节不符的厚厚的棉衣, 整个人无精打采, 缄默少语, 步履蹒跚, 细心的人还发现他眉毛稀疏, 胡须也掉光了, 颜面还有些浮肿。据家人介绍:刘大爷最近全身无力、四肢发凉, 怕冷, 不思饮食, 老想睡觉, 大白天也躺在床上不愿意动弹。老人家虽然血糖不高了,

可食欲和精神却一天不如一天, 真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这两天家人准备带他到医院内分泌科去看看, 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医生检查发现:患者神志清晰, 精神差, 表情淡漠, 反应迟钝, 声音低沉, 眉毛稀疏, 腋毛、阴毛脱落, 面色苍白虚肿、皮肤干燥, 腋毛、阴毛、胡须以及眉毛的外1/3完全脱落, 全身肌肉松弛无力, 体温36.5℃, 血压低 (90/60mmHg) , 血钠低 (1 2 6 m m o l/L) , 血糖正常, 医生高度怀疑他得了“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经过化验, 患者垂体及靶腺 (甲状腺、性腺、肾上腺) 的激素均明显降低,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垂体前叶萎缩。其余各项检查均大致正常。医生告诉刘大爷, 他患的是“2型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同时存在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诊断明确以后, 用靶腺激素强的松、优甲乐、安雄 (十一酸睾酮) 进行替代治疗, 半个月后, 患者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嗜睡、怕冷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电解质恢复正常。随之而来的是血糖再次升高, 重新恢复胰岛素治疗后, 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原先那个精神矍铄、乐观开朗的刘大爷又回来了。

专家解读

“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也叫“糖尿病消失综合征”或“Houssay综合征”。Houssay是一位阿根廷学者, 他在1924年首次发现“糖尿病狗” (通过切除狗的胰腺, 使狗患上糖尿病) 的症状可以通过切除垂体而明显减轻。后来, 他又与其他学者发现垂体提取物可以引起血糖升高。

“Houssay综合征”的病因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垂体缺血性梗塞, 致使垂体前叶分泌的各种激素 (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 以及由垂体激素调控的靶腺激素 (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 水平均降低, 由于这当中的某些激素 (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具有胰岛素拮抗作用, 能够升高血糖, 所以这些激素减少以后, 会导致血糖下降及糖尿病症状消失。但这并非是好现象, 而是一种疾病掩盖了另一种疾病。

在此, 告诫广大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突然自行消失, 糖尿病不治而愈未必是一件好事, 高度提示病人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以及胰岛素拮抗激素 (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 的缺乏。因此,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高血糖“不治而愈”的现象, 要引起警惕, 及早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应特别关注垂体内分泌功能情况是否低下, 并及时测定垂体及靶腺激素, 以免误将坏事当好事, 延误了疾病诊治。

相关链接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人的脑垂体是一个承上 (下丘脑) 启下 (靶器官) 的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根据组织来源不同分为前、后两叶, 前叶主要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促甲状腺激素 (TSH) 、促性腺激素 (FSH、LH) 、生长激素 (GH) ) 、泌乳素 (PRL) 等激素, 这些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甲状腺、性腺、骨骼、乳腺等靶器官, 发挥相应的生理作用。

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病因很多, 主要包括: (1) 垂体瘤, 以垂体腺瘤最多见; (2) 神经外科手术、外伤, 切除或损伤了垂体; (3) 放射治疗, 破坏了垂体; (4) 浸润或感染性疾病, 如白血病、结核病等浸润破坏垂体; (5)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症; (6) 垂体缺血性坏死 (常见于女性分娩时大出血, 也叫“席汉氏综合征”) 等等。以上病因都可以引起垂体机能不全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与垂体病变的性质、垂体前叶受累的范围、激素缺乏的种类及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如果垂体受累的范围比较局限, 则以某一靶器官功能减退症状为主。例如: (1) 肾上腺功能减退。病人可表现为虚弱无力、恶心呕吐、血压降低、低血糖、抵抗力差, 易于发生各种感染等;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可表现为畏寒少汗、神情淡漠、心动过缓、嗜睡、便秘、声音嘶哑、颜面虚肿等; (3) 性腺功能减退。病人可表现为性欲减退毛发脱落、阳痿、停经等; (4) 生长激素不足。在成人生长激素不足时主要表现为容易发生低血糖, 儿童生长激素不足则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 (5) 泌乳素不足。孕妇产后无乳汁分泌。上述激素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全部缺乏, 出现顺序也可有先有后, 像席汉综合征一般先出现泌乳素、生长激素及促性腺激素不足的症状, 然后是促甲状腺激素, 最后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的症状。病人如为整个垂体受累, 则可表现为多种靶器官功能减退的症状;此外, 如果是垂体占位病变所致, 患者还可表现为头疼、视野缺损 (视交叉受压所致) 等占位效应。

SDH自愈机制工作原理分析 篇7

一、SDH自愈概念以及原理

SDH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 就在于其良好的自愈机制。所谓自愈, 就是指当数据传输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 能够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迅速恢复工作的特征, 其对于提升数据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SDH数据传输技术而言, 其自愈机制同样由冗余来进行提供。针对于不同保护对象, SDH的保护机制可以划分为通道保护环和复用段保护环, 前者针对于整个通道进行保护, 后者只针对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保护;根据复用链路物理结构则可以划分为二纤保护环和四纤保护环两种, 前者在通信网络的实际架设过程中铺设两条平行的光纤, 而后者则铺设四条光纤, 随着加入光网络的节点数量不断增加, 四纤保护环会呈现出更为良好的延展性, 但是由于其结构相对复杂, 目前仍然较为少见;而根据信息在光纤中的传输方向, 则可以分为单向保护和双向保护两种, 其中单向保护环中, 光纤上的信号始终保持一个传输方向吗, 而在双向保护环中则采取了时隙划分的方式, 将两个不同方向传输的信号按照时隙技术压合在同一条光纤上实现保护。

在当前的工程应用中, 最为常见的SDH保护环结构为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二纤单向复用段保护环、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以及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其中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分别将同样的信号以不同的传输方向放置于两根并行光纤上, 并且由光线路上的不同节点选择性接收。二纤单向复用段保护环与前者保护机制相同, 但针对于复用段进行保护, 在不需要保护的时候备用环可以承载额外业务, 但是故障发生的时候倒换时间却相对较长。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则是利用时隙划分机制对四纤保护实现逻辑层面的模拟, 前半个时隙与另一条光纤上的后半个时隙之间形成保护互补, 从而实现保护职能。而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的四根光纤中, 两根工作光纤组成传送业务的工作环, 两根保护光纤为工作光纤提供保护, 发生故障时, 把工作光纤中的业务倒换到保护光纤即可。

二、SDH自愈系统的应用特征

上文中对于SDH自愈技术已经做出了浅要分析,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每一种SDH自愈环技术又突出了其各自不同的应用特征, 并且在实践领域中, 自愈技术也并非SDH一枝独秀, 因此只有展开相互之间多层面的对比, 切实了解数字通信技术的自身特征和实际需求, 有的放矢才能获取良好的效果。

从SDH技术簇内部角度看,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成本和容量问题, 这是决定采用二纤或四纤的首要依据。毋庸置疑, 四纤在容量上有着绝对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让建立起来的数据通信网络有较好的生命力, 在未来当数据传输需求有所提高的时候, 四纤通信网络也能有更为优良的应对表现, 相比之下, 二纤光网络虽然可以通过复用等技术提升容量, 但是考虑到时隙倒换和掉话自愈时间等方面的参数特征, 二纤光网络在未来的表现必然会随着数据传输需求和加入到光网络中的节点数目的增加而有所削弱。从成本角度看, 四纤环涉及到ADM、光纤和再生器的数量是二纤单向环的两倍, 因此在成本上处于劣势。在实际工作中, 对二纤环和四纤环的选用需要根据整个数据传输网络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状态做出合理制定, 通常而言, 当业务量需求模型为集中型时, 单向环比双向环经济, 相对应地, 当业务量需求模型为循环型时, 双向环比单向环经济。

从自愈环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 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无疑具有最为简单的环结构, 从操作和维护的简易程度上占据优势, 同时由于不涉及APS通信, 因此期自愈时间也是最短的。而对于双向环而言, 二纤由于涉及到时隙分割和倒换, 因此其逻辑计算过程则会远复杂于四纤环, 自愈时间也会远远大于四纤环网络。针对于这些特征, 靠近用户端的数据传输网络可以基于其业务量相对较少且均相对比较接近端局的特征, 将网络设置为较为简单经济的单向环;而对于主干网而言, 其担负的多为局间通信, 业务量较大, 并且在节点上需要能够实现良好的业务量分插能力, 因此能够实现大业务量数据传输的双向环会更适合主干网。

三、结论

SDH技术的自愈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目共睹, 并且也必然会因此在未来具有良好的生命力。在实际应用中, 切实分析实际需求, 深入了解SDH不同结构和技术特征, 有的放矢做出最为匹配的决策, 才能获得良好应用效果。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SDH的自愈概念做出了分析, 而后针对其分类依据进行了介绍, 并且对当前比较常见的四种主要的保护环给出分析。最后对于SDH保护环境的应用以及应用特征做出了阐述。

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研究 篇8

1.1 故障自愈控制技术

所谓故障自愈计数, 即借助先进的保护和控制手段, 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态, 能够及时发现、诊断和排除故障隐患, 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 最大限度降低对非鼓掌用户正常供电的影响, 相关技术的推广, 对保证电网运行稳定性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来讲, 故障自愈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 其中预防需要借助传感测量与仿真分析技术, 恢复则需应用自动控制手段, 这是配电网智能化的具体体现, 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电网的运行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数字设备的广泛应用, 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备受社会关注, 目前供电企业都在着力发展故障自愈技术, 其目的在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以及降低线损率。就国内配电网故障自愈控制技术发展状况来看, 可将其分为就地控制技术和集中控制技术两大类, 前者通过对重合器和分段器的重合控制来实现对故障的隔离, 及时恢复供电, 其中以电压电流型较为常见;后者是通过接收主站集中处理馈线终端的故障检测信息来对故障进行定位, 远程操控恢复供电。实践证明, 与就地控制技术相比, 集中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其在确保系统正常供电的同时,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停电时间, 国内更多应用的是集中控制技术来进行自愈。

1.2 故障自愈处理流程

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基础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组成, 并由此构成了统一的技术体系, 其中基础层包括网架结构和先进终端设备, 支撑层复杂管控整个配电网的信息交互, 而最终自愈处理策略的生成以及后续实施则在应用层完成, 其处理流程为:其一是故障启动, 配电网自愈功能的启动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即分闸加保护、加事故总、分合分和非正常分闸;其二是故障定位, 系统由开关、保护信号等构成, 通过对这些内容所处状态进行拓扑分析, 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其三是故障隔离, 需要得出故障隔离最小区间,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隔离方案;其四是故障恢复, 系统通过能够自动别故障并选择优先级别进行自愈, 给出最优恢复策略;其五是故障信息存储, 主要用于记录用户的操作记录, 如开关操作时间、操作结果等, 当事故处理完毕后, 完成故障处理后, 系统会将相关信息存入到历史数据库, 以备不时之需;其六是互动信息, 系统会通过语音告警等手段告警, 重点对故障区域进行着色显示, 以便于故障处理。

2 典型故障处理策略以及自愈模块演示

2.1 典型故障处理策略

智能配电网故障可分为简单故障、复杂故障和含分布式电源故障处理, 具体内容下:

2.1.1 简单故障处理

在断路器出口故障中, 一旦断路器跳闸, 故障启动条件就已经具备, 通过故障定位可确定故障区域, 并通过故障隔离来断开故障线路, 同时恢复故障下游供电, 其具体路径是根据线路剩余容量的大小来选择优先级恢复路径, 对于恢复路径开关挂有检修牌拒动的断路器, 系统不会将其列在恢复路径中。除断路器出口故障外, 简单故障还包括母线故障、电缆线故障和线路末端故障, 故障处理策略在此不做一一列述。

2.1.2 复杂故障处理

包括故障不连续、本侧多点故障、本侧对侧同时故障、扩大隔离范围、甩负荷、联络开关故障和越级跳, 以故障不连续和扩大隔离范围为例, 前者断路器跳闸后, 故障启动, 系统对有故障电流和无故障电流进行定位, 若故障电流信号不连续, 可判定该区域存在故障, 通过对开关、保护信号的模型以及状态进行拓扑分析, 明确故障区域, 并依次完成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后者故障隔离最小区域即过流保护确定的故障区域, 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根据过流保护确定的故障区域存在被扩大的可能, 如挂有不可操作标志牌的隔离开关, 再有就是隔离开关上送拒动标志信号和开关是否可遥控, 出现这种情况后, 将不可避免扩大隔离范围, 以实现最大范围恢复非鼓掌区域的供电, 其处理流程为:故障启动后, 将有故障电流附近区域视为故障区域, 对于不可遥控开关, 将故障区域进行自动扩大, 由下一个可控开关来完成, 断开故障区域后再恢复下游供电和上游供电。

2.1.3 含分布式电源故障处理

即网络中含有分布式电源, 开关分为分布式电源并网开关和同期开关, 对于存在多种恢复路径的处理, 为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应优先选择主电网电源, 通常故障发生后, 主线路上会有短路电流产生, 跳闸后, 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开关的网灵敏度相对较高, 会优先跳开, 此时应优先选择主电网电源作为恢复方案;再有就是分布式电源参与自愈处理策略, 包括三个原则:若分布式电源参与供电恢复, 则应对分布式电源容量进行预测, 维持原有供电能力, 同时能够保证系统计算供电范围, 若分布式电源参与供电并计算供电范围, 则应优先选择准同期开关作为联络点, 经此处理, 故障恢复后便可进行并网操作, 若分布式电源仅参与供电, 则应先恢复负荷, 从零开始。优先选择主电网电源作为恢复方案, 其中只存在分布式电源这一唯一恢复路径, 通过该路径参与恢复供电, 先对分布式电源发电容量以及准同期开关位置进行预测和判定, 明确分布式电源供电范围, 由于分布式电源参与供电, 供电负荷应从零开始逐渐累加, 在恢复供电之前, 应先将可恢复区域的负荷开关拉开, 对其进行逐一恢复, 具体应完成分布式电源隔离负荷操作和分布式电源边界控制。

目前我国的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现有情况下大力发展智能配电网和推广应用故障自愈技术是适应配电网智能化、国家电网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求, 其中故障启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这一基本自愈流程, 充分体现了故障自愈技术的原理及相关处理策略, 将分布式电源接入现有网络结构下, 实现故障自愈,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2 故障自愈模块演示

生物界的自愈高手 篇9

海胆是海洋里辈分较高的古老居民,它们的食谱比较杂,既吃海藻也吃小鱼小虾,同时也吃海底沉积物。因为它们行动迟缓,捕食能力有限,所以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容易得到的藻类,而且附着在珊瑚礁石上的钙藻是它们最常吃的食物,被它们啃食过的珊瑚礁石均留下清晰的白茬。于是,科学家对它们锋利的牙齿感到好奇。它们的牙齿每天啃咬岩石一样坚硬的东西,为何没有些许的磨损呢?

原来海胆像锯齿一样锋利的牙齿具有自动打磨的神奇功能。换句话说,将它们的利齿比作刀的话,它们的食物就是磨刀石,吃东西就像在磨刀。结果就是越吃牙越好,良性循环。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在分析了紫色海胆后发现,它们的牙齿含有一种类似于用天然强力胶水粘合在一起的多层方解石晶体的复杂结构。这些晶体之间有一个很脆弱的有机层,当这个有机层变迟钝之后就非常容易折断。但海胆则不然,因为它在有机层底下的那些尖锐的方解石晶体断面会及时补充牙齿所需,因此它的牙齿能够长久保持锋利。

这种方解石晶体的再生能力也是海胆修复自己脊椎,使之不断再生的秘密诀窍。它们内在的运作机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自然界一项漂亮而优雅的晶体工程。以色列威茨曼科学研究院的化学家借助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了海胆脊柱再生的过程。研究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引起海洋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认为这一发现足以催生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材料的诞生。

领导此项研究的以色列科学家史蒂芬·特纳指出,贝壳等普通晶体是将数千块对称的小几何晶体凝结在一起,海胆却不然,它的每个脊柱都是一块大方解石晶体,形状也是晶体本身的螺旋状。它们精致但不平整,所有的原子都是从脊椎的一端到另一端排列的。也正是这种排列使它们成了单一性晶体,并且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延长至数厘米。

脊椎对于所有的脊椎动物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受伤便很难逆转,很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脊椎神经一旦断裂,等待我们的只有瘫痪。比如体操运动员桑兰就是在跳马训练中不慎摔断脊柱神经,才导致自己终身与轮椅为伴。可是海胆就不同了,在躲避天敌追捕或奋力游动时一旦不慎扭伤了脊椎,它们会即刻生成一种黏胶状物质,上面还厚厚地包裹着碳酸钙分子。这种神奇的物质犹如万能胶水做成的填充剂,很快便会填充到脊椎的受伤处,然后逐渐结晶硬化,对损坏的脊椎进行天衣无缝的修补。

特纳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几乎没有人相信海胆竟有如此独门绝技。它的整个脊椎修复过程就像是在冰冷的海水里生产特种玻璃,或者说是在低温的咸水里烧制陶瓷,无须高温,也不用一定的压力,如此高超的技巧至少目前是人类不敢想象,也无法做到的。一旦我们弄清了其中蕴含的诱人奥秘,不仅能够改变医疗面貌,还可以制造出既柔韧又强劲的新材料,它完全可以与纳米材料相媲美。

SDH自愈技术应用讨论 篇10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 即同步数字体系。它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 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 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是数字同步网中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

1 SDH自愈环技术状况说明

在SDH技术中, 其自愈环技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很明显, 这种自愈技术, 从很大程度上是数字化通讯网络稳定工作的维系。在这个对通讯网络服务质量日益苛求的时代, 系统自愈意味着一旦出现故障,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服务, 这对于目前的市场需求而言, 无疑是一项必须的措施。

所谓自愈技术, 通常称作SDH自愈环, 它是指在通讯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 无需人工干预, 而仅仅依靠网络自身而在短时间内自动回复业务的技术。而恢复服务的时间以及恢复后的服务质量, 则是自愈技术成熟的品质标准。

SDH自愈环技术可以分为两类, 即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通道保护环。对这二者的区分通常是依据保护目标的不同而定, 其中对于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来说, 其保护目标是复用段, 是否实施保护完全取决于每一对节点间的信号质量, 当信号质量下降到一个预定水平的时候, 就会开启保护, 将故障线路的全部业务都转移到保护线路中。而对于通道保护环而言, 其保护是否开启的衡量基础则是整个通道, 当通道中的信号质量低于预定标准的时候, 就会开启保护机制。

同时, 依据保护线路平常的工作状态, 还可以将保护机制划分为公用保护线路以及专用保护线路两种。其中公用保护线路是指在正常情况下, 保护段保持空闲状态, 而专用保护线路则恰恰相反。有此, 根据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通道保护环二者的运作特点可以看出, 通常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采用的都是公用保护线路机制, 发生故障后, 将业务全部转移到备用线路中;而通道保护环则常常采用专用保护线路机制。尽管如此, 对于复用段共享保护环而言, 也常常会出现专用保护线路机制的应用。

此外, 根据进入保护环线路的的路信号与由该支路信号分路节点返回的支路信号方向是否相同, 还可以将自愈环线路划分为单向环线路和双向环线路。并且, 根据一对节点间所用光纤的最小数目又分为二纤环和四纤环两种。通常而言, 以通道保护环形式工作的保护线路通常采用专用保护机制, 同时可以采用单向两纤或者双向两纤两种技术;而以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形式进行工作的保护线路则通常采用双向的公用保护机制, 这种线路可以是两纤的也可以是四纤的, 此外,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有时候还会采取两纤单向专用保护线路机制的形式进行工作, 虽然这种应用方式并不常见。

2 SDH自愈环技术性能评价标准

通常而言, 对SDH自愈环技术的性能进行评价, 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 恢复时间。故障出现以后, 不同的技术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进而进行保护修复, 而目前日益苛刻的市场要求, 无疑会让反应最快的技术胜出。正常的时候, 通道保护线路的自愈时间通常在30ms~50ms之间, 而复用段共享保护线路由于必须采用SDH中的K字节在倒换时进行通信, 因此恢复时间一般在200ms左右;

2) 出错率。出错的可能性越小, 自愈技术就越可靠。启动保护行为的时候, 通道保护线路通常不会发生错连, 然而复用段保护线路却有可能在连接指向目标的过程中发生错连, 从而指向错误的目标;

3) 灵活性。通道保护手段可以仅仅对一段通道实施保护, 而原来的保护通道在空闲的时候则可以容纳更多的业务, 因此相对更为灵活。此外, 复用段保护线路只能依据链路而实施针对链路的保护, 不能依据端对端的实际状况实施保护, 也增加了复用段保护线路的僵化程度。

3 主流SDH自愈技术性能比较分析

目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最为常见的技术当属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线路以及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线路两种, 前者使用了专用保护机制, 而后者则使用了公用保护机制。在仅考虑主用业务的时候, 二者的业务容量有所不同, 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线路的最大业务量是STM-N, 而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线路的最大业务容量为M/2×STM-N, 其中M为整个线路上的总结点数。由此可见, 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线路对于业务的总体容量相对较大。

其次, 在实际的应用中, 二者也同样有所差别。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线路是众多SDH自愈技术中最为简单的, 无论是从控制协议进行考虑还是从操作的复杂程度上看都是如此。而这样的简单机制十分有助于相关的标准建立, 比如, 目前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线路依据相对比较完善的通道AIS信号来决定是否需要启动保护行为, 并且与现行SDH标准完全兼容, 在面对多种产品的时候, 兼容性能也表现良好。而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线路则刚好处于这种技术领域的另一个极端, 它的控制逻辑是这个领域中最为复杂的, 反应时间也难以和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线路相比。同时, 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线路使用尚未完全标准化的APS协议来决定是否启动保护行为, 因此在众多方面都欠缺兼容品质。

虽然通道保护线路从很多层面上看都具备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也仍然存在其局限的一面。而在实际的应用中, 还是有必要深入考察实际的业务状况和实际需求, 才能确定实施必要的技术, 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 依据实际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维护, 才能让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萍萍.SDH原理与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10.

[2]肖水英.SDH自愈环的互通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 2006 (1) .

上一篇: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下一篇:明清家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