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因素论文

2024-09-24

系统因素论文(共12篇)

系统因素论文 篇1

高炉喷煤系统一般采用中速磨加一级布袋收粉“短流程”全负压制粉工艺系统。原煤从原煤槽通过胶带机运输至原煤仓, 原煤仓出口的给煤机按设定值给磨煤机加煤。磨煤机内原煤经干燥剂干燥及研磨, 由磨煤机上部分离器分离出合格的煤粉。再由排煤粉风机抽引, 进入布袋收尘器, 经气、粉分离, 煤粉流入布袋灰斗, 设计一般采用中间煤粉储仓平衡煤粉的生产和高炉的煤粉喷吹量。

高炉喷吹系统中的磨煤机、煤贮仓、仓式泵、布袋除尘器、喷吹罐组及输送管道等, 都因煤粉的存在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另外, 煤粉喷吹一般还会用到热风炉的粗煤气, 煤气也是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因此, 高炉喷煤系统设备的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

1 煤粉火灾爆炸特性分析

1.1 煤的自燃

煤是一种能自燃的物质, 当达到自燃点时就会引起燃烧。煤的自燃能力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煤化程度、存放时间、水分含量、黄铁矿 (FeS2) 的含量、周围环境温度、煤粉粒度等因素。

1.2 煤粉的爆炸性

煤粉与空气混合形成悬浮的雾状气粉混合物, 爆炸极限范围很大, 当气粉混合物的浓度在35~2000 g/m3的范围内时, 遇到明火或一定的温度, 会造成煤粉的爆炸。当气粉混合物的浓度在300~600 g/m3时, 爆炸压力最大, 可达0.306 MPa。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对设备产生猛烈冲击, 甚至损坏设备, 严重时可引起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

1.3 煤粉粒度对爆炸性的影响

煤粉粒度增大, 爆炸性减弱。煤粉尘的燃烧爆炸特性如 (表1) 。

2 喷煤系统主要设备危险分析

喷煤系统一般主要设备有:立式磨、原煤仓、细粉仓、布袋除尘器和喷吹罐组。立式磨因粉碎的煤粉粒径较小, 且粉碎时煤中易于混入杂物 (如铁块、石子等) 产生火花, 从而引起爆炸, 在粉煤时要在立式磨前加设磁铁等以防产生电火花。因为煤长期存积易于自燃, 所以原煤仓消防一定要作好。细粉仓因储存的煤粉粒径较细, 考虑到防火防爆安全, 必须要做好防静电接地, 以防产生电火花。布袋除尘器和喷吹罐组由于涉及的介质都是细小颗粒的煤粉, 所以要充分考虑防爆要求, 都应该安装防爆装置 (如防薄膜、泄爆孔等) 。

3 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高炉喷煤系统一般在以下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 干煤棚存煤时间过程可能发生自燃。

(2) 喷吹罐爆破膜超期使用, 容易发生爆裂。

(3) 中速磨、布袋、粉仓积粉太多, 遇高温或明火容易发生火灾, 进而引发爆炸。

(4) 储气罐超期、维护不当容易发生爆炸。

(5) 煤粉仓、喷吹罐等容器内储存着煤粉, 如遇致电火花等易引起煤粉自燃式爆炸。

(6) 氧气管道、阀门沾上油污又没有清除干净, 送氧后氧气与油脂作用可能引起燃烧式爆炸事故。

4 喷煤系统防火防爆措施

4.1 消除系统内部积粉

(1) 要消除立式磨机入口积粉。立式磨机入口进煤管与水平夹角应大于58°;立式磨机热风入口中心线与球磨机筒体中心线投影成一直线;在设计上应尽量降低原煤水分, 要求小于10%。

(2) 要消除水平管道。制粉输送系统尽可能避免水平管道, 如果设置水平管道, 必须使气粉混合物流速大于25 m/s, 并设置吹扫装置。

(3) 输煤和喷吹管线布置应避免死角, 设计和施工时, 管道与水平夹角应小于45°, 输煤管线曲率半径应大于2倍管道直径。

(4) 喷吹罐组、仓式泵、煤粉仓、原煤仓等设角度应大于70°。原煤因含水分较高, 下煤不顺, 原煤仓锥体应做成双曲线形漏斗。

4.2 消除静电和明火

(1) 系统电气、仪表、容器和输煤粉管道法兰要安装接地保护设施。仪表应采用防爆型。

(2) 系统照明要采用防爆灯, 并采用接零保护。开关也相应采用防爆型。

(3) 布袋除尘装置的过滤布袋, 要采用防静电材质, 除尘器应有泄爆口。

(4) 混合器出口安装快速切断阀, 当喷吹风压力与高炉冷风压力差小于规定值时, 快速切断阀自动切断, 防止热风倒流。

(5) 粗粉分离器回粉管道锁气器, 要灵活好用, 动作协调, 开关到位。防止热风直接进入布袋箱。

4.3 控制系统含氧浓度

当气相中含氧浓度降至12%以下时, 虽在上述煤粉浓度内, 即使煤粉温度达到燃点以上, 也不会引起煤粉爆炸。为确保安全, 在系统设计中应保证含氧浓度比安全含氧浓度还要低。

4.4 设置防爆膜

煤粉系统仓式泵、喷吹罐组、磨煤机进出管道、细粉分离器进出口管道、布袋除尘器、煤粉仓输煤粉管道及除尘管道等均应设置防爆膜。如果在贮煤罐 (中间罐) 、喷吹罐、仓式泵等容器采用N2冲压, 可不设防爆孔。

参考文献

[1]张殿有.高炉冶炼操作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2]杨建新.高炉系统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3]蒋军成, 韩雪峰.安全评价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系统因素论文 篇2

一、我国当今并行的四种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经久不衰的治理工具,它的成功使企业在控制公道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本钱、进步企业服务水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为领导层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进步了企业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我国企业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大致有以下四种:

1.国外企业集成治理型软件。这种完整的企业治理型软件,其远超出财务软件的范畴,一般包括:财务治理、销售猜测、采购与库存治理、制造控制、后勤、项目治理、交易处理、服务与维修、分销和运输等内容。其用户往往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且以企业居多。这些企业治理规范、分工明确,无论生产流程,还是核算体系都较复杂,而且数据处理量很大。实际上这些企业需要的是集成的企业业务治理软件,突出的是企业供给链的治理。目前这类软件有:SAP(德国)、SSA(美国)、JDE(美国)、BAAN(荷兰)等。这类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实施时间长,加上实施、培训等用度,一般花费在1 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所以企业要有足够的资金承受力,否则难以成功。

2.国内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类系统适用于规模适中,很多数据终极要由财务部分处理的用户。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治理、进步工作效率、数据的精确性和数据传输的及时性。这类用户采用两种方式选择软件:①基本采用软件商提供的商品软件;②购买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功能模块,比如账务处理、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和固定资产治理等;而对于仓库、采购、销售、本钱等委托软件商或者系统集成商进行开发。这类软件有用友、万能、金算盘、金蝶等,其价格相对较低,基本上能购买软件一年之内的免费服务,一般版也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

3.单项治理的小型财务软件。有很多经营单位只需要单项的治理系统,如账务、工资、进销存等治理。“打天下”、“明星”等软件在单项治理方面相对完善并极具特色。

4.小型商务软件。“管家婆”、“速达2000”等软件适用于国内大量小型私营企业,价格一般在2 000元以下。

二、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产业革命的需要,以传统的会计恒等式和会计循环为基础设计的。但是在知识时代和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会计信息系统依靠的模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与性能都将发生质的变化:

1.I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决策。它不仅仅提供会计核算信息和部分财务信息,还提供各类决策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实现“为决策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目标。

2.会计业务流程和会计模型将发生重组和整合。从上述目标出发,I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向企业内部各部分提供评价各个业务过程及其相关资源的会计信息,以便辅助有关部分利用这些会计信息优化业务过程,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发生重大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将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与不断优化的业务过程相适应,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也不只是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还将更多地分析与挖掘会计信息、当前信息和猜测信息,达到“向所有相关决策者提供满足决策需求信息”的目的。

4.会计信息系统在性能上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会计信息系统将具有更多“人性”的因素,在一般的人机交互性能基础之上更多地考虑人的需求,重视和突出人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为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企业选择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因素

1.企业中高层领导的治理理念和企业的运行机制。很多中高层领导对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认知还相当朦胧,没有充分熟悉到化的治理手段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治理。另外,有一些中高层领导以为企业治理现代化就意味着机化。实际上,现代化的根本是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很多企业都搞治理信息系统,然而完全达到预期目标的却为数甚少。究其原因在于对新技术、新事物尤其是西方先进的治理思想,没有一种科学、现实的态度。任何一个企业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资源配置和组织,这种行为可能是局部的,决策者是个人或少数部分,由于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组织没有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致使资源被浪费。企业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治理决策者的理念是根本性的。在落后理念基础上,纵使有多么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多么高明的ERP软件,也只能是让先进的技术设备往“仿真”一个落后的治理行为模式,或是建成一个没有现实驱动力的形式上的治理信息系统。

2.整体治理水平及内控制度的严密性。假如说非ERP企业就不可能进步、不可能,那只能说明ERP中包含一种使企业行为更加公道、更加有效的操纵理念。究竟ERP仅仅是一种治理的手段,假如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整体治理水平低下,即便有再、再完备的信息治理系统也无济于事。ERP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依据的治理理念,而不是其所使用的包装形式和机软件。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它必须处在一个科学化、化的治理体制之中。

,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正在大范围地进行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工作。重组改制后的企业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完善的内控制度和顺应市场的`竞争机制,才有可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把各项治理工作通过资金治理量化后,实现资源的集成治理、实行本钱控制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3.企业财力与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用户有很多具体要求,但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现有计算机软硬件配置进行选择。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太快,致使很多企业在购置当时配置较高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原有配置便不再能够满足一些最新的大型财务系统的硬件需求。软硬件的同时更新必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企业选择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考虑自身财力与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

4.财会职员的知识结构。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正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财务职员知识结构假如不能及时更新与调整,将很难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财会职员知识结构偏低将制约企业选择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

5.安全性忧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上都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链接,否则很难避免非法侵扰。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不法分子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系统安全性的担忧也成为企业选择会计信息系统的因素。

基于WDM系统关键因素的研究 篇3

[摘要]高速率、大容量一直是通信发展的追求。WDM系统能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发掘光纤的潜力,也是未来全光网络发展的重要一步。本文主要从衰耗、色散和非线性等主要方面分析对WDM系统的影响,及目前针对这几大因素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WDM系统 色散 放大器 非线性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026-02

1 前言

数据业务已是当今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近年来IPTV、高清视频、3D游戏等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于带宽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现有基于SDH为基础的MSTP平台能很好的支持10Gb/s的业务,而对40Gb/s甚至100Gb/s以上的业务目前还存在着瓶颈。而WDM系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承载多种业务,缓减目前对网络带宽需求,并对网络资源整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 WDM技术简介

WDM技术是一种光纤复用技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在一根光纤中传播。光在传播中会受到损耗和色散等因素的影响。目前,WDM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开始商用,但也存在很多因素影响WDM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线路衰耗、色散、非线性效应。

3 线路衰耗

波分复用技术从光纤通信出现伊始就出现了,两波长WDM(1310/1550nm)系统80年代就在美国AT&T;网中使用,速率为2×1.7Gb/s。而多年来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就是受到线路衰耗的影响。由于光信号通过光纤后,功率降低,限制了传输距离。在SDH系统中,主要采用再生中继器的办法,需要光电光的转换和处理。如果WDM系统也采用这种办法,就必须先把多波长分解到单波长光,转换为电信号放大,传输成本很高,仅仅节约了光缆不够实用。通常通过使用放大器的方法来解决线路衰耗问题。因此,直到光放大器的商用化才使得WDM技术焕发春天。

放大器在WDM系统中根据用途不用可分为光功率放大器、光线路放大器和光前置放大器。光功率放大器放在发送端台波器之后,主要是为了提高发射信号的功率。光功率放大器放在光纤线路中间,主要是光通过长距离传播后衰减达到28db左右,需要进行放大。光前置放大器放在接收端的分波器前,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一股情况下,光功率放大器和光前置放大器会同时使用,以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光功率放大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半导体激光放大器、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和掺稀土元素的光纤放大器。在WDM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掺铒放大器(EDFA)和喇曼光纤放大器(RFA)。掺铒放大器实用化始于1994年,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技术,它具有高增益、低噪声、有效工作波长宽、输出功率大的特点,并且价格较低,已经在WDM系统中大量使用。掺铒放大器由掺铒光纤、泵浦光源、耦合器、隔离器等几个部分组成。主要是通过泵浦光源来激活铒离子,产生电子跃迁,而这些电子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时放出新光子来释放剩余能量,从而实现放大光信号功能。掺铒放大器又可以分为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同向泵浦噪声系数好,反向泵浦输出功率高,双向泵浦则输出功率高噪声系数与同向泵浦相当。由于EDFA工作波长正好落在光纤通信最佳波段(1500~1600nm),并且平均无故障时间高、寿命长,根据不同用途已经制成不同放大器广泛应用。喇曼光纤放大器是一种非线性放大器。喇曼现象最早由1928年Raman爵士发现的,即将一个光束在晶格振动过程中,自身能量转移而频率下移,将其能量叠加在信号光上,从而完成对信号光的放大。由于EDFA非常适合做C波段的放大器。而通过调节泵浦光的波长,喇曼光纤放大器可以放大几乎所有波长。当WDM的波数达到32波及以上的时候,就需要同时用C和L两个波段,采用EDFA和和喇曼光纤放大器相结合,就能有效的提供增益,特别适合高速率、长距离的通信。

4 色散

色散现象是光纤传输中另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色散现象主要是不同波长由于速度不同产生的延迟,引起误码。除了光纤外,光源的中心频率、接收机性能等都会影响色散。在wDM系统中主要要考虑的是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

4.1色度色散

首先,我们讨论色度色散。当传输速率从10Gb/s增加到40Gb/s,比特间隔变小,色散容忍就降为原来的1/6,因此在高速率、宽频域的WDM系统受到色散影响就比较大。目前在工程上主要是用色散补偿光纤及光纤布拉格光栅补偿。

1)色散补偿光纤。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是G.652光纤,其色散色度是正值。而色散补偿光纤色散度与G.652相反,是一种特制的为负色散值和负色散斜率的光纤。在工程中,将这两种光纤相互补偿,就能有效的控制色散。由于色散补偿光纤是一种无源的补偿办法,可以替代原光纤的任何位置,使用起来灵活方便,易于控制。由色散补偿光纤导致损耗增大的问题可以使用放大器来解决,因此得到大量的使用。

2)光纤布拉格光栅补偿。光纤光栅是利用光敏性制成的,使得不同的光反射的位置不同,形成相对的时间差。光纤布拉格光栅补偿的原理是当光脉冲通过线性啁啾光栅后,短波长的光时延比长波长的光时延大,正好起到了色散均衡作用,从而实现色散补偿。布拉格光栅所能补偿的色散量和带宽由光栅长度和啁啾量来决定,利用光纤对应变和温度的响应特性,实现啁啾光纤光栅动态调谐功能。布拉格光栅补偿的关键在于啁啾的精确控制。

当然还有预啁啾补偿方法,主要用在外调制系统中,在发射端激光器附加额外的正弦调制,使得光脉冲先变窄,后变宽,有效的减小信号的啁啾,也能有效的解决色度色散问题。

4.2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是目前WDM系统传输的难点之一。主要是由于偏振模色散不像色度色散具有稳定值,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对偏振模色散的补偿也需要是动态变化的实时过程,复杂度较高。偏正色散的容忍度与比特率成反比,40Gb/s的容忍度是10Gb/s的1/4,而偏振模色散又是一个统计量,和温度、光纤制造工艺、时间等都存在关系,测量也比较复杂。

目前针对偏振模色散主要采用的是良好的编码及调制技术。偏振模色散受限距离与调制码型有关,主要采用的是RZ码和DQPSK码。此外,还可以采用前向纠错(FEC)等技术来补偿,来避免使用比较复杂的偏振模色散补偿器件。前向纠错技术主要是在发送端对原始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在接收端进行译码,自动发现并纠错,可以用效的提高信噪比,提高系统的性能。

5非线性效应

非线眭效应是光场和物质相互作用时,非线眭极化而产生的效应。在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光场较弱,光纤的各项特征参量随光场做相应的线性变化,这样我们就认为光纤是一种线性介质。但随着光功率的增加,传输距离远,非线性效应就会累加。在WDM系统中信道数目增多,使得非线性效应比在SDH系统中的影响严重,因此非线性效应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WDM系统中合波器、分波器的插入损耗较大,需要利用放大器补偿,在放大光功率的同时,也使得非线性效应大大增加。

非线性效应主要可以分为受折射率影响的调制效应如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效应FWM等及受技散射效应如受激布里渊区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等。

自相位调制SPM的产生是由于光波本身强度引起的折射率非线性变化,由于脉冲在前后沿及顶峰强度不同,因此脉冲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相移,由此产生脉冲的啁啾效应。在普通色散光纤中,高频分量传播速度较快,会使得脉冲会窄化过程,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色度色散的展宽。一般来说,只有在高色散或者传输距离较远的系统中,自相位调制影响比较明显,需要在适当的间隔进行色散补偿的方法来减少自相位调制的影响。

交叉相位调制XPM和自相位调制SPM主要区别是信号脉冲一个是对自身相位的影响,一个是对相邻通路产生的影响。除了上

述的采用色散补偿的方法还可以用色散小的G.653和G.655光纤来

四波混频效应FWM是因不同波长的两三个光波相互作用,导致产生新的光波,会产生三倍频、和频、差频等多种参量效应。随着WDM系统中波长数量的增加,信道间隔增加,四波混频效FWM的影响也随之增大。目前主要是通过分析FWM与色散的关系,增加光纤的有效截面或采用较小的非线性折射率的光纤可以减小FWM的影响。

光纤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产生原因都是一定强度的光波通过光纤介质时,引起光纤分子材料的振动,相互影响所调制的结果。受激拉曼散射sRS是光与硅原子振动模式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WDM系统中短波长的信号被这种过程所衰减,而长波长信号得到增强,引起信道功率不平衡。一般情况下,SRS影响不大,在实际系统设计时不考虑其影响。SBS是光纤中泵浦光与声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区别在于SBS产生的转移能量较小。目前抑制SBS的办法主要是在激光器发送端加一个低频调制信号,提高SBS的门限值。

6 小结

以上研究表明,线路衰耗、色散和非线性直接影WDM系统的性能。在工程实际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传输隋况,选择合适放大器,合适的色散管理及补偿方案,合适的光纤可以有效的改善传输质量、提高系统性能。全光网络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波分系统作为全光网络的重要一步,大大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成本,必将有着光辉的前景。当然,我们也看到波分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选择相对成熟的方案,实现最大程度的标准化,解决目前存在的难点,推动全光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延恒.光纤通信技术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

[2]郑波,臧志宏.40GWDM系统编码及色散补偿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系统因素论文 篇4

1 影响因素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多,管理难度大。运用质量分析法,从系统效率指标完成情况及理论计算,对机采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技术管理

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技术管理对抽油机的运行参数、设备匹配等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对系统效率影响很大。

1)机型。由于地下油层的各种情况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机采井实际采液也随之变化,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产液量逐步下降,部分老井机型偏大,影响系统效率(表1)。

2)抽油杆。抽油杆工作时,不仅传递轴向拉压载荷,还传递轴向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抽油杆在井下刚度相当低会引起杆柱的弯曲,使杆柱与油管柱产生接触摩擦,加大悬点载荷,随抽油杆直径增加,抽油杆重量增加,其悬点载荷增大,系统能耗加大,系统效率下降(表2)。

3)功率利用率。目前,油田上普遍以游梁式抽油机为主,由于抽油机负载为周期性变化负载,同时考虑抽油机启动转矩及峰值电流等因素,投产时设计电动机往往偏大,产生载荷过低现象,造成电动机运行效率较低。

4)平衡率。当抽油机不平衡时,上冲程中电动机承受着极大的负荷,下冲程中抽油机反而带着电动机运转,从而造成功率的浪费,降低电动机的效率和寿命。随着开采时间和井况的变化,抽油机井的平衡状态也随之变化,抽油机井系统的平衡度对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影响较大。

1.2 运行参数

1)高沉没度。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系统效率也增加。当下泵深度一定时,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而抽油泵的沉没度逐渐变小,导致抽油泵的排量系数下降,使抽油泵产量减少,进而影响系统效率的提高。但举升高度并非越高越好。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就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举升高度,即确定合理的沉没度[1]。

2)高冲速。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冲速井的系统效率略低于低冲速井的系统效率。高冲速井的有功消耗大,参数匹配不够合理。因此,针对这部分井,建议重新匹配抽汲参数,采取换大泵后降参的方法,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降低消耗功率,提高系统效率。

2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方法

1)开展抽油机井机、杆、泵整体工艺参数优化技术。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首要工作是要弄清地下供液能力,搞好供采协调和管柱设计,这是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最大影响因素[2]。因此,在确定合理工作参数的前提下,以降机型、降低电动机输入功率或机采成本为设计原则,根据油井动、静态参数,应用优化软件,对杆柱组合、冲程、冲速、泵径及泵挂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降低能耗。

2015年,随检泵作业应用抽油机整体工艺参数优化技术200口井,实施优化后,泵径增大15口井,泵径减小7口井,冲速降低67口井,冲程调大11口井,应用小功率低速电动机13口井。对比162口井数据,平均冲速由7.6 min-1调整为4.8 min-1,平均理论排量由70.9 t/d下降到50.3 t/d,泵效由35.1%提高到55.7%,平均单井产液量增加2.5 t/d,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0.2 t/d,平均系统效率由21.06%提高到29.16%,提高了8.1个百分点;综合节电率28.78%。

2)提高功率利用率,解决“低、超负荷”问题。针对电动机装机功率不匹配,2015年开展了电动机功率调整实验,避免电动机的“低、超负荷”现象。2015年共进行功率调整126口井。调整后,装机功率由19.56 k W下降到14.69 k W,功率利用率由14.8%上升到23.51%,系统效率由14.42%提高到15.98%,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3)调整机采井平衡。保持合理的平衡是抽油机井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研究新的平衡方式,实现随动平衡,使抽油机井运转过程中的平衡状态随负载的变化而调整,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2015年,利用各种方法调平衡1241井次,平均平衡率由76.7%提高到92.1%,平均系统效率由13.21%提高到15.62%,提高了2.41个百分点。

4)治理高冲速井。因为高冲速对系统效率有一定的影响。2015年,加大了对高冲速井治理力度,全年对286口井进行高冲速治理,主要是对高冲速、高沉没度井,及时换大泵;对高冲速、沉没度稳定的井,在保证理论排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检泵作业放大一级泵,实现低冲速运行。治理后冲速由原来的8.2 min-1下降到5.1 min-1,系统效率由12.61%提高到14.82%,提高了2.21个百分点。

5)治理高沉没度井。为了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需确定一个合理的举升高度,即保持一个合理的沉没度。在取得真实液面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现场实践,对油井的控套压制度进行细化管理,确保沉没度在最佳范围(260~330 m)内,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利用举升高度可以得到动液面,进而计算出沉没度。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沉没度保持在合理值附近,可使系统效率达到较高水平。

统计2015年12月沉没度大于或等于300 m的井共有638口,平均系统效率14.45%。若其它生产参数不变,将沉没度大于300 m井的平均沉没度降低100 m进行计算,全厂系统效率将达到16.16%,可提高0.53个百分点。因此,建议针对这部分高沉没度井,加大提液措施力度,合理匹配抽汲参数,控制合理沉没度范围,提高系统效率。

3 结论与认识

提高系统效率是一项长期、基础、综合的工作,对节约能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好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系统效率的主要工作是加强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机杆泵的选择、地面抽汲参数的调整、检泵作业、调平衡及各种节能设施的应用;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效率的高低。为此,要从加强基础的管理工作做起,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及系统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凤英.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32-45.

系统因素论文 篇5

经济生态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在客观上对人类的生产经济活动、生态环境保护、生活消费规范和生存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深远的时代要求.但从现实的实践格局审视,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举步维艰,存在着众多不可回避的`棘手难题和大量难以解析的制约因素.认真梳理、系统揭示和深入剖析这些难题和制约因素,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 者:包庆德 张燕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2004 20(10)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生产力   生态力   认识能力   制度因素   操作难题  

影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因素探讨 篇6

摘要: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影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几个主要因素,着重对曝气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主导地位和技术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城市污水 曝气技术 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172-01

水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有限的资源。大气中的水分变成雨水降到地表,其中一部分蒸发或者渗入地下,而大部分泄入江河,流到大海,再通过江、海、河、湖返回大气中,形成完整的大自然水循环体系。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人类所利用的水被污染,而被污染的水只有经过处理得到净化,才能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水循环体系中。因此,污水处理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是保护人类水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及作为资源有效利用所必须的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1污水管网设计

城市污水管网担负着城市污水的收集和输送,是连接污水产生源和污水处理厂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说,凡在新建市、区或扩建新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时,宜采用分流制;在已建成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旧城区、小城镇等,宜将原合流制直泄式排水系统改造成截流式合流系统;在雨量稀少地区,如我国西北的部分地区或者边远小城镇,由于污水处理规模小,街道狭窄,两侧建筑密集,施工复杂,无条件修建分流制排水系统,也可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当截流倍数较大时,旱季和雨季污水量相差较大,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量及水质都随之发生相应波动,造成冲击负荷,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和设计参数选择时应对该水量、水质变化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保证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

1.2垃圾渗滤液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小城镇,当垃圾处理规模不大,且距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近时,往往将垃圾渗滤液经预处理或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这种情况下,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时,需十分注意由于垃圾渗滤液高浓度废水的进入而给处理厂进水带来的水质变化。处理厂规模越小,其影响越大,渗滤液处理量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的比值越大,对设计参数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费、运行费等影响越大。

1.3除臭技术

随着我国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在设计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除臭设施已提到议事日程。除臭方法常用有活性炭吸附法、化学药剂吸收法、土壤法及生物法。由于活性炭吸附法去除高浓度臭气效率低且价格高;化学药剂吸收法臭气去除效率低且操作管理复杂;土壤法则适合低浓度臭气去除及占地面积大等不足,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生物除臭法,即利用微生物除臭。该法具有适合于各种臭气浓度的脱除,且具有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建议采用生物除臭更为经济合理。

2影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城市污水属于可生化处理的中性污水,工艺技术要求并不太复杂,而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的关键因素是曝气技术的选用。

2.1曝气技术的重要地位

城市污水主要污染物成份基本都是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中,采用曝气充氧培养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这一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一般都是采取初沉、曝气、二沉、回流或排出的工艺流程;近年来还出现了曝气、二沉、回流或排出的三合一体间歇式曝气工艺。

曝气充氧是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运行中最重要的技术保障手段,也是工艺运行的动态控制核心;在城市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中,动力消耗所占比例约为80%,而曝气充氧能耗又要占装置总动力消耗的约80%;由此可见,所选用的曝气形式及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中的重要地位。

2.2曝气技术的基本分类

①传统的分类曝气技术传统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设备性质区分的,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表面曝气—采用机械运动的方法,使水体表面不断更新与空气接触;表面曝气分为叶轮表面曝气与转刷(盘)表面曝气两种。

射流自吸—利用水体的射流作用吸入空气。

鼓风曝气—风机鼓风经曝气器扩散向水体中输入空气(或纯氧)。

②按照流体运动性质的新分类曝气技术的实质就是使气相中的氧向液相中转移,传统的分类方法难以反映曝气技术的实质问题。使气相中的氧转移为液相中的溶解氧,是通过流体运动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而完成的。

2.3鼓风曝气是曝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中,有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到了鼓风曝气技术具有动能消耗合理和充氧效率高的优点,因此鼓风曝气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中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

2.4终端设备是鼓风曝气技术的关键

鼓风曝气技术的终端是关键设备气流扩散装置——曝气器。鼓风机经管道鼓入曝气池的气相流体,最终是由曝气器对气流的扩散而产生起氧传递作用的气液接触界面;曝气充氧效率、曝气运行可靠程度的长久性、氧传递均衡性与氧供给长期稳定性等等曝气技术性能如何,完全是要取决于曝气终端设备(曝气器)的功能作用。

2.5旋混曝气器

本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曝气器的气流扩散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与运行实践经验的总结,确立了采用阻力小且无堵塞的大孔排气结构,经旋流、旋混与倒齿等多种结构扩散作用产生细泡的曝气技术,生产制造了“旋混曝气器”。从近年在湖南与广东两地的应用情况来看,旋混曝气器突出表现了效率高、可靠性好、对长期稳定运行有保障的优点,深得用户的好评。

3结语

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叫复合系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系统。所谓开放的复合系统,是指这个复合系统,还与外界环境中的种种系统进行着交换。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目标是:导、治结合,实现污水处理“四化”。“四化”——一是减量化,即污水、能耗、物耗的减小;二是无害化,即污水处理的过程与结果对人及受纳水体无害;三是资源化,即污水处理后的循环回用;四是产业化,即污水处理按市场机制形成产业。

参考文献:

[1]徐志嫱,魏红,黄廷林.污水采用集中或分散处理再生回用的经济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07.

[2] 张丽丽,徐得潜.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优化的经济性判据[J].山西建筑,2009.

[3]王文雯.城市河流治理生态效应优化模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4.

[4]周雹.论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

影响注水系统平稳运行因素讨论 篇7

1 注水系统运行状况

目前作业区注水系统实施的三级管理模式:水源井—注水站点—配水间—注水井, 各级管理单元是单独运行。

1.1 水源井

目前作业区有水源井19口, 直接由应急抢险班直接负责管理, 日常的启停、管线巡查、维护等工作。

1.2 注水站点

目前作业区有注水站点六座 (学1注水站、学2注水站、学1脱水站、学2脱水站、学36注水撬、元194注水撬) , 其中3座注水站点由业务承包公司承担日常管理、运行, 学36注水撬由本单位员工承担管理运行, 主要负责站点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 过滤器、注水泵的日常运行。大型设备的维修由专业维护公司负责。

1.3 配水间

目前作业区有配水间36个, 负责作业区88口注水井的稳流配水作用, 由应急抢险班管理业务承包公司人员一同管理, 对设备负责日常巡查、保养、维护, 其中流量计由专业公司人员负责维修。

1.4 注水井

目前作业区有注水井88口, 由应急抢险班管理业务承包公司人员对井口设备的日常检查, 保养、维护。

2 注水系统运行存在问题分析

作业区注水系统通过5年的运行情况, 日常运行能够基本实现, 但保证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还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为因素

各级管理单元的现场人员的操作技能、责任心情况直接决定注水系统能否平稳运行的前提, 无论物的前提保障如何到位, 一旦现场操作人员出现错误, 都将导致整个系统运行紊乱, 直接导致注够水成为一句空话, 2010年因现场操作人员不能执行指令, 管理人员失职没有到现场落实, 致使注水主管线冻堵, 使下辖7口井停注3个月, 导致该油藏欠注11800m3, 致使油藏产量由21t, 下降至15t, 维持时间近7个月, 后注水恢复后, 产量得以恢复, 直接影响原油约1200t, 影响规模巨大。

鉴于自身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有限, 目前注水系统部分维修工作由业务承包公司承担, 虽然维修水平得到了保障, 但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 往往是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处理问题时间一般要推后2-3天, 这直接影响注水系统的平稳运行, 不能按照要求达到注够水的这一最简单目标。

2.2 物的因素

物的好坏, 直接决定注水系统能否运行, 他是这个系统最直接的实施者, 没有物的存在, 其它因素都无从谈起, 更不要说运行系统的存在, 对于注水系统来说, 各级管理单元的水源、设备、电力保障等都是实施者,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导致系统运行紊乱, 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2.1 电力保障问题

目前的注水系统能否运行首先要看电力保障情况, 注水系统是高能耗系统, 在线路负荷一定的情况下, 如何做到系统效率优化, 提高注水泵等高能耗设备的效率是直接的决定因素, 目前注水泵变频控制使用, 基本能达到效果, 但部分井因地层物性差, 注水压力较高, 导致站点需要提升泵压, 实现注水[2], 能耗较大, 直接导致限电现象时有发生, 不能保证注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2.2 注水设备问题

设备的完好、零部件备料、维修情况对整个注水系统的平稳运行及其重要, 尤其是冬季运行时, 发生设备故障、备用零部件不足, 维修不及时等因素, 对整个注水系统的平稳运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因工作区域气候寒冷, 一旦注水设备出现了不能及时解决的故障, 外部保障条件保障不力的情况下, 整个注水系统极容易瘫痪, 直接要影响到整个区域开发的效果。

2.2.3 水源问题

说到注水系统运行, 水源问题是及其重要的有一个缓解, 可以说没有水源, 注水系统运行也就无从谈起, 尤其是单一水源井供水的站点, 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一旦水源井出现故障, 不能正常供水, 可以说整个注水系统会成为一滩死水, 势必影响区域油田开发效果。

3 解决方案

3.1 首先解决人的问题

为了突出油水并重、注水先行的油田注水管理思路, 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要从思想上提升对注水的重要性认识, 从观念上转变只抓采油, 忽视注水的管理误区, 作为注水系统的执行者, 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从管理人员、到现场操作员工, 哪一环节的人出现问题, 都将影响到这个注水系统的平稳运行, 这就要求要有一支管理思路清晰, 执行力彻底的现场管理操作队伍来对注水系统进行管理。

自身员工业务水平能力差的情况要彻底改变, 通过加强管理, 日常培训, 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 尤其是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遇到突发情况, 知道如何处理问题, 不要使问题扩大化。

业务承包公司维修工作的滞后性, 要从根本上解决, 尤其冬季特殊天气情况下, 这种局面对注水系统的平稳运行影响是致命的, 工作区域的天气情况决定了恢复时间不能拖延, 最好要培养一支自身会维修注水设备的专业队伍, 尤其是到冬季, 一旦注水设备出现故障, 专业队伍人员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 这支尖兵要起到奇兵的作用, 使现场运行可以继续, 不要导致整个注水系统瘫痪, 造成更大的后果。

3.2 解决物的影响因素

没有实施者 (电力保障、设备、水源) 的存在, 注水系统就不存在运行, 所以如何消减物的影响, 对注水系统运行十分重要。

在现有线路负荷一定的情况下, 治理因物性差的问题, 降低泵压, 提高系统效率, 减少能耗是根本解决办法。

做好设备备用材料的储备, 出现故障后, 排除因零部件的问题, 不推后恢复时间。

目前作业区注水站的水源比较充足, 只要解决好水源井启停调整, 能够满足平稳运行需要, 但是注水撬只有一个水源井, 且没有储水罐, 一旦水源井出现问题, 尤其是冬季特殊天气情况下, 将导致整个注水系统瘫痪。这就需要备用水源井或储水罐, 用以解决这一问题, 但补充水源井代价较大, 目前情况看补充储水罐还是十分有必要, 且费用较低。

4 结论

作业区注水系统平稳运行目前急需解决人才储备问题, 有了自己的过硬的专业管理维修人员, 解决了好材料储备、注水撬水源储备问题, 整个注水系统将平稳运行, 为油藏稳产提供能量保障。

参考文献

注水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篇8

21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 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 为响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针,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 促进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GOD) 的提高, 减缓了我国就业压力,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注水系统作为油田开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注水站、注水管网、注水井三部分构成, 其耗电量占油田所有耗电的30%, 因此切实提高注水系统效率, 提倡高精注水, 对于油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地质因素、设备设施因素、技术因素等, 其中油田地质因素是不可更改的, 笔者重点对设备设施和技术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系统的注水系统模型、整合设备资源、优化系统结构, 健全管理体制, 从根本上提高油田注水系统效率, 为油田勘探、开采、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1 探析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因素

1.1 电机及注水泵选择不合理降低油田注水系统效率

(1) 注水系统中电机选择不合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注水泵等其他设备相匹配的电机, 出现选择功率过大, 浪费电能“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无功功率损失过大, 增加注水成本。

(2) 注水泵效率过低影响整个系统效率。客观讲国外相比, 我国自主生产的注水泵工艺不高, 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注水效率仅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不能达到国家百分之七十五的标准, 远远低于国外注水泵百分之八十的运行效率, 致使注水泵的规格、型号与其他设备不能匹配。注水泵管压力差值过大, 导致能量损失, 效率下降。

1.2 注水系统管网结构复杂、无法实行优化运行

(1) 注水干线、注水直线、组成了注水系统的两管道, 在系统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实际管道单元长度、内径、沿程摩阻系数, 这部分造成大量管网损耗, 降低效率。注水系统管网结构复杂, 由弯头、阀门、三通等多元件构成。由于注水站、注水管网、注水井等子系统中对于每一部分的元件规格、参数没有一统一的标准, 无法更好的整合设备, 优化运行结构。

(2) 对于一些要求精细注水的设备设施, 子系统, 其工艺措施过于粗糙, 无法满足注水量、注水压力的精细化标准, 既不能做到合理分压、也不能做到开源节流。

(3) 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管线交汇的等四个接点单元, 四者相对距离设置不合理, 注水半径过长致使注水站——注水井压降过大, 影响注水效率, 配水间与甭管压差控制在1.0——1.5MPa, 使注水沿程受到阻力过大。

1.3 注水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 人员素质不高

注水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 定期组织维修、维护不严密, 当出现事故时, 没有健全的应急预案或现存应急预案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经验不够, 不能对整个注水系统进行合理调控, 油田管理层对注水系统效率管理不够重视, 政策法规约束没有很好的践行, 由此造成整个注水系统管理出现诸多漏洞, 大大降低油田整个工作效率, 浪费能源。

2 分析切实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对策措施

2.1 科学、合理选择注水设备, 提高注水效率

(1) 对油田地质情况、油藏储备情况进行详细测绘, 选择与注水泵相匹配的高效、节能的电机, 对于注水泵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 改变电机——注水泵动力传输比例, 调整注水泵柱塞, 根据实际油田注水量, 实施电机变频技术, 节约电能, 提高注水效率。

(2) 加强管网系统管理, 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管线交汇选择设置科学的距离, 减少管网压力损失, 对于部分压力低的注水井, 采取吸水剖面调整, 加大底水层水驱强度。改善注水水质, 切实降低注水压力的上升。

2.2 结合外国先进管理理念, 加强地面注水系统效率技术应用

(1) 整合设备设施, 优化注水系统结构, 利用注水地面系统效率测试分析仪, 对注水系统进行结构优化, 切实提出科学、合理的注水实施方案。

(2) 通过现场数据检测, 分析注水平均效率, 注水系统单耗、对测试数据整合, 根据计算分析, 将注水泵、管线、管网、注水井损耗进行全面处理, 分析影响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根据不同注水站特点, 制定出不同的方案, 推进现场实施, 切实提高注水效率。

2.3 加强人才培训力度, 健全注水系统管理制度

(1) 油田领导层应定期开展培训, 切实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水平, 采取“评优评选”和“绩效考核”制度, 将注水系统管理列为重点考核内容, 并将考核成绩与“惩奖制度”相挂钩, 切实提高员工管理注水系统的积极性。

(2) 应建立完整、科学、合理的注水系统管理制度, 制定出管理计划、记载管理日志、系统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时间、人员, 分析总结经验, 避免下次相同故障发生。领导层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完善注水系统管理机制, 切实提高注水效率。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油田注水系统效率影响因素与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仔细研究了影响注水效率的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内外因素, 明确油田注水系统效率提高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结合外国先进的注水思想与我国油田发展特点, 统一元件规格、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切实提高我国油田注水系统效率、节能减排, 促进我国石油企业进一步腾飞, 推进我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冯永江, 陈俊燕, 管鹏, 李伟, 李满宏.注水系统节能潜力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 (03) [1]冯永江, 陈俊燕, 管鹏, 李伟, 李满宏.注水系统节能潜力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 (03)

[2]王彦.双河油田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实践[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 (04) [2]王彦.双河油田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实践[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 (04)

[3]张瑞杰.注水系统生产状态智能分析与运行优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3]张瑞杰.注水系统生产状态智能分析与运行优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1

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影响因素的探讨 篇9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板框脱水,影响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污水处理厂只是对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一种富集或转化, 而不是完全的处理过程, 任何污水处理过程都必然会产生污泥。污泥处理是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 因此, 污泥处理和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大事, 而污泥的脱水处理是污水处理厂的关键步骤, 其主要目的是使污泥由液态转化成固态, 进一步减少容积, 实现污泥减量以及方便污泥后续处置的运输转移。本文讨论的污泥板框深度脱水即是污泥脱水方式的一种, 笔者就洋里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系统运行三年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并就污泥脱水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对生产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污泥深度脱水工艺概况

为了满足最新的污泥处置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 (GBT23485-2009) 中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应小于60%的规定, 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采用三氯化铁+石灰污泥调质+高压隔膜压榨机过滤工艺, 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 总处理能力为39TDS/d。主要处理设施:石灰投加系统一套 (40T料仓, 螺旋输送机) ;三氯化铁投加系统 (2台投药泵, 2套流量计) ;调质储泥池2座 (90m3/座, 立式搅拌器2台, 15KW) ;板框压滤机5台, 4用1备 (单机过滤面积400m2, 最大过滤压力25MPa)

1. 污泥调质机理

污泥调质的作用是为了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减少水与污泥之间的结合力。在污泥调理过程中, 三氯化铁溶液的解凝作用先把浓缩污泥的大絮体变成小絮体, 使得原本粘稠的浓缩污泥经搅拌后变得均匀。石灰溶解后钙离子被污泥中的腐殖酸吸附, 在污泥中形成多孔网格状骨架, 可改善污泥的可压缩性;此外石灰对细胞组织、油脂等破坏作用可释放出细胞水。经过无机调质后的污泥在厢式压滤机的强大压力下脱除毛细结合水和部分的细胞水, 以获得更高脱水效率。同时脱水前的石灰调质可钝化污泥中的重金属。氧化钙在水中会生成氢氧化钙, 形成碱性环境, 可交换离子态的重金属在碱性环境中会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从而降低了离子态重金属的活性。同时由于, Fe3+的水解能力远大于Fe2+生成了Fe (OH) 3, 由于在反应中消耗了碱度, 导致污泥PH值下降, 而石灰的投入提高了PH值, 补充了碱度并抑制了臭味, 从而使三氯化铁的反应效率得以提高, 同时提供快速搅拌来产生胶体颗粒和形成絮体, 提高污泥的脱水性。

2. 板框过滤工作概述

板框过滤脱水工作方式不同于带式脱水机与离心脱水机, 此为间歇运行, 主要由进料、高压压榨、反吹、卸料等四个过程。根据污泥脱水效果, 整个过滤周期大约为2-5小时, 处理能力1.0-2.0吨绝干污泥。

进料:污泥调质罐中泥药经充分混合后, 通过变频螺杆泵及附属连接管路输送至压滤机过滤, 进料泵进料过程是根据管道上压力个变频控制过程, 随着进料压力的增大, 进料量越来越少, 保压一定时间后, 进料泵停止运行。时间一般为1.5-2.5h, 分为两段进料, 低压进料压力设置为0-0.8 MPa, 流量为60-20m3/h, 高压泵进料最大压力为1.2 MPa, 流量为20-0m3/h。

高压压榨:进料结束后, 转入高压压榨, 高压压榨采用隔膜进水挤压滤饼脱水, 挤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泥饼含水率。挤压过程是通过压榨多级离心泵向隔膜板空腔中注水, 通过挤压相邻两块隔膜板之间的泥饼, 进一步降低泥饼的含水率。当进料量不足时, 高压压榨易造成隔膜破损, 进而影响脱水效果。高压压榨时间一般为30min-60min, 最大压力为2.5 MPa。

吹脱:吹脱是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吹脱, 此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中心吹风和正吹风, 中心吹风是从板框机身尾端中心进料管道吹脱, 使中心进料管道中未过滤的含水率较高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回流管中;正吹风是从压滤机前端上滤液管道进气吹脱, 吹脱泥饼表面的表面水, 使卸泥时更容易卸泥.。时间为5-10min, 吹脱空气压力为0.7-0.8MPa。

卸料:即为脱水后泥饼由滤板上脱落进入后端收集系统。时间为20-45min。视过滤效果定, 脱水效果好, 其卸料时间越短。

3. 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工艺流程及原理, 结合生产实践, 分析加药量、污泥有机份、过滤压力、压榨压力、滤布透水性能等参数对实际生产过程脱水效果存在较大影响, 利用近三年的生产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出相同工况下, 一个参数不同的运行记录, 一般为10组;并利用1号板框压滤机进行验证, 在相同工况下一个参数发生变化, 分析板框脱水过程参数及处理量、脱水后含水率等变化;通过数据分析评价确定脱水效果影响因素。

效果评价依据为单台板框过滤机的单个运行周期的运行时间 (已过滤时间为主) 处理绝干污泥量和脱水后泥饼含水率、泥饼剥离效果。当污泥脱水效果好, 板框机单个周期内的时间短、处理绝干污泥量大、泥饼含水率低、污泥卸料时自动剥离效果好。这是个评价因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互相影响, 其分析比较权重为泥饼含水率>单个周期处理绝干污泥量>板框机过滤周期>泥饼剥离效果。

二、结果与讨论

1. 调理剂投加比例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在石灰投药量、搅拌设置、板框机过滤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氯化铁的投加量,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投药范围内, 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与污泥处理量、处理后的含水率呈一定的正比。由图可以看出, 氯化铁投加量为10%的条件下, 污泥处理量最大, 且脱水后泥饼含水率最低, 脱水效果最佳。

在相同工况下, 石灰投加量越大, 污泥脱水效果越好, 但是石灰投加量过大, 污泥搅拌要求也相应提高, 污泥增重, 增加输送量, 导致运行成本。根据生产数据验证, 石灰量增加到一定量时, 处理量就不载呈线性增加。因此, 仅从污泥处理量来衡量脱水效果, 石灰含固量在30%以下为宜。

2. 反应时间影响分析

污泥先后加入氯化铁和石灰, 其不同反应时间对脱水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笔者分别做了氯化铁反应时间为10min、20min、60min, 石灰反应时间为15min、30min、60min, 交叉试验, 具体数据如表1, 污泥加入氯化铁搅拌反应时间大于10分钟, 加入石灰后反应时间大于30min, 污泥过滤脱水效果影响不大。

与传统80%污泥脱水工艺相同, 污泥有机份越低, 脱水效果越好, 所需要投加的调理剂越少, 污泥处理成本也相应降低。但是污泥有机份过低对生化处理池生化处理影响较大, 因此控制合理的有机份既有利于污水处理效果, 又保证理想的脱水效果。笔者整理近三年的数据, 分析发现污泥有机份在55%上下时, 生化池污染物去除效率稳定且脱水效果性价比最高。因此根据不同进水水质和季节, 及时调整污泥泥龄, 保持相对较为稳定污泥有机份, 有利于整个污水处理和污泥系统的平衡。

4. 板框机进料压力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板框机进泥系统主要依靠污泥泵的提升来实现的, 因此进泥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板框机内压力的变化, 压力增大则污泥的脱水效率降低。反之, 在相同介质下提高压力也能提高脱水效率。在保证前端调质系统参数不变的条件下, 为了分析不同进料压力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按进料压力为0.6Mpa、0.8Mpa、1.2 Mpa, 高压进料压力分别为1.0 Mpa、1.2 Mpa、1.4等参数下生产测试, 对比分析见表3, 其结果显示, 板框机进料压力与处理量存在一定关系, 但每升高变化0.2 Mpa对处理量增加不超过3%。

5. 板框机压榨压力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根据1.3节板框机过滤工作概述中高压压榨工作原理了解到, 压榨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泥饼的含水率和提高泥饼脱落效果。但是压榨压力较高, 为保障滤板的寿命, 需要保证滤室内已经有充足的物料, 因此该因素分析是基于进料在高于1.2吨绝干污泥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压榨压力和时间, 进行对比分析。在干泥量越大的情况下, 压榨压力升高, 有助于泥饼进一步脱水, 且泥饼脱落效果更好, 减少人工卸料的工作量;反之, 物料无不足时, 压榨压力提高对脱水效果提升不明显, 且易造成滤板破损。

5.滤布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不同过滤介质所选择的滤布不同, 滤布材质、织法、透气量、表面处理等均会影响过滤效果, 本次选取了PA66、750B、P297等三种不同参数的滤布分别在同一台板框机进行试验, 具体数据见表5。结果证明缎纹编织、表面经过热处理且滤布透气量大的PA66型号滤布效果最佳, 且滤布使用寿命最长, 其性价比最高。此外, 随着滤布使用时间增加, 滤布的孔隙逐渐被堵塞, 滤布的过滤效果会不断衰减, 因此定期对滤布进行清洗以延长滤布的使用时间和过滤效果。

结论

污泥在深脱脱水过程中受加药量比例、污泥有机份、滤布等因素影响, 互相牵制, 不能单一调整一个参数, 应根据污泥有机份、滤布等参数合理设置投药比和进料压力、压榨压力等参数, 才能稳定实现脱水后污泥满足含水率低于60%的要求。从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 选择PA66型号滤布, 氯化铁药泥比为10%, 石灰药泥比为26%, 压榨压力为1.6MPA对系统过滤效果最理想。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污泥性状合理设置污泥药泥比, 设置合理的过滤压力和压榨压力, 以保障脱水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切实发挥城市污水处理厂减排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柯明勇, 集美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探讨, [J].给水排水, 2011, 37 (5) :40-43.

给水系统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篇10

1.1 单水源统一供水的给水系统。

这是从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取水, 按生活用水水质统一供给全部用水的给水系统, 它是最基本也最常用的供水系统布局形式。这种给水系统适用的条件是:用水量不大, 用水区比较集中且地形起伏不大, 安全要求不太高, 各用户对水质、水压无特殊要求或主要是供给生活用水。它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比较集中, 管理比较方便, 管网比较经济。它的主要缺点是, 当缺乏足够容量的蓄水池时, 供水不够安全。

1.2 单水源分质供水的给水系统。

这是从一个水源取水, 经过不同的净化过程, 通过不同的管网, 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种用户的给水系统。这种系统适用于只有一个水源、用水量中低质水所占比重较大的城市或工业区*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小净化构筑物容积, 节约处理投资与费用, 其主要缺点是只有一个水源, 不够安全, 管理较复杂, 供水管道较长, 设备较多。

1.3 单水源分压供水的缩水系统。

这是从一个水源取水, 经过相同的净化过程, 通过不同的管网, 分别将不同压力的水供给各种用户的给水系统。它的主要优点是节约动力费用, 缺点是供水管网增加, 投资增加。

1.4 单水源分区供水的给水系统。

这是由一个水源供水给若干独立系统的给水系统。这种系统适用于只有一个水源、用水量较大, 整个地区被地形分割成若干部分, 或者是功能分区比较明确的大中型城市。它的主要优点是能根据各区不同情况考虑配水管网的布置, 每个区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可以节省动力费用、管网投资和维护费用。主要缺点是管理比较分散, 需要较多的管理和设备费用。

1.5 多水源统一供水的给水系统。

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源, 用统一的管网供给全城或全区用水的给水系统。这种系统适用于以生活用水为主, 工业用水量比重不大, 且对水压、水质没有特殊要求或工业要求供应与生活饮用水质相同的水, 地势平坦, 用水户比较集中的城市或工业区。同时, 在城市或工业区附近必须有几个水源可供开采。多水源给水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调度灵活, 供水比较安全;能够就近取水, 就近供水;有利于缩短输水管路, 减少管网水头损失, 降低管网投资, 减少动力费用;管网压力比较均匀, 并便于分期建设。它的主要缺点是管理人员需要较多, 设备较多, 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1.6 多水源分质供水的给水系统。

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源供给用户不同水质水的给水系统。这种系统适用于工业用水量比重较大, 水源较多, 备用水户对水质要求各不相同的大中型城市或工业区。最常遇到的情况是以经过简单净化的地面水供应用水量大的工业冷却用水, 而以地下水供应对水质要求较高, 用量较小的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它的主要优点是水源调度灵活, 供水比较安全;净化设备较简单。它的主要缺点是所需设备较多, 管理人员较多, 操作比较复杂, 配水管网较多。

1.7 多水源分区供水的给水系统。

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水源分别供水给多个相对独立的管网的缩水系统。这种给水系统适用于水源较多、给水区较大、分区较明显或被天然河道分割为若干区的大、中型城市。各区采用统一的供水系统或分质供水系统, 主要优点是水源互为备用, 互为补充, 调度灵活, 供水比较安全;可以就近取水, 就近供水, 减小输水管径, 降低投资、节约经营费用, 可以分期建设。

2 影响给水系统布局的主要因素

2.1 城市及工业区规划。城市及工业区规划对缩水系统布局有决定性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城市的规模。

一般小型城市如生产用水量不大, 可以采用统一供水系统。大、中型城市, 工业企业多, 用水量大, 用水要求显著不同, 采用分区、分压的供水系统。

2.1.2 城市或工业区的性质。

各工业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 如医药、食品、纺织印染、造纸等企业对水质的要求接近生活用水标准;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火力发电站等企业对水质要求较低;而化工厂又随其产品不同对水质要求各异。有些城市的工业企业用水量不大, 对水质无特殊要求, 可以考虑统一由生活用水管网供水。有些城市的工业企业对水质要求不同, 用水量比重却很大, 则应采用分区供水。

2.1.3 城市或工业区内工厂分布情况。

有些城市工厂分散于市内各处, 且用水量不大, 则可以采用与生活饮用水统一的给水系统;有些城市工厂集中, 采用分质供水时, 管道比较经济, 如果在规划中将水质、水压要求相近的工业企业放在一起, 或者将用水量较大的工厂布置在水源附近, 则对给水系统布局相当有利。

2.1.4 城市和工业区内道路。给水系统中输配水管道必须沿规划道路布置, 水管的近、远期布置应与道路的近、远期规划相适应。

2.1.5 城镇或工业企业的重要性。

给水系统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的重要性决定。一般大、中型城市和重要企业 (如钢铁、石化企业) 的供水不允许间断。为保证供水可靠, 大中城镇尽量采用多水源供水;输水管 (渠) 至少采用两条, 或是一条输水管线配以足够大的事故贮备水池;配水干管采用环状管网或以环状管网为主要形式。

2.2 水源。一个地区的水源, 因其种类、高程、距用水区的远近以及分布情况的不同, 而影响给水系统布局。

有的城市或工业区, 近处不易找到水质较好、水量充沛的水源, 不得不从远处取水, 形成长距离输水的供水系统。若一个城市或工业区几面有水源, 则可采取多水源供水系统。这样, 管网分布比较经济。

2.3 自然地形。给水系统布局和自然地形也有很大的关系。

2.3.1 在城市或工业区地形平坦、无太大起伏的情况下, 如工业用水无特殊水压水质要求, 一般可采用统一给水系统。

2.3.2 城市被河流分割成若干自然区域, 一般可以采用分区取水、分区供水的系统布局。

这些分区管网可以相互独立, 以节省管道和工程造价;也可以互相联通, 互相调剂, 以提高供水可靠性。但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

2.3.3 沿河流或山谷发展的城市拄往呈长条带形。

如水源处在城市一端, 则统一供水容易造成整个管网压力过高, 浪费供水能量, 因此可采用分区供水系统, 或采用在中途设加压站的系统布局。

参考文献

系统因素论文 篇11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21世纪的到来,有效的推进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在我国各行业领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行业也自然如此。会计作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经营者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将大量现金的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形成了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然而,我国现在大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本文就具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切实将每一笔资金流向落到实处,从而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在这一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技术支持,这也为企业未来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快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现阶段,就我国当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现状来看,普遍采用的是ERP现代管理系统,这种综合的管理系统相比常规的管理系统而言,无论是工作范围、还是应用价值方面,都具有着显著的优势。而在实际的会计信息系统运作过程中,会计人员会重点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监管。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存在两大处理系统,一种是内部事务处理系统,其具体是对企业中的基本资金进行认真仔细的核算,这样就不必要过多人力的投入,达到坚强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另一种则是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基本可以与管理部门划等号,对于企业长足稳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在制定经济决策时,能够以此来作为决策支持依据,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经济战略方案,从而促使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不够,管理不够严格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管理意识薄弱,并未真正认知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再加之原本就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目,执行力较差等等,常常导致在对岗位责任,或是职权划分时,无法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甚至还有部分员工借机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化,导致其应用水平参差不起。此外,一些保守企业至今都没有看到会计信息系统背后潜在的高效益,致使企业内部很多重要的信息不能及时的共享,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蓬勃发展。

2.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网技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更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网络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计算机病毒软件将会严重破坏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一旦非法人员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对企业内部的机密文件进行偷窃、篡改,从而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并且,即使网络设计人员也会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可并不是所有的杀毒软件都能与财务软件相互兼容,这就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1.政府加强管理

我国政府目前还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很多会计漏洞存在,安全性不高,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要尽快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严格约束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能够稳定安全运行。

2.规范管理制度

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很多内容,如完善会计制度、规范核算程序、准确无误的基础数据等等,这些基础工作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完整进行。这就要求在企业内部要加设工作监督部门,能够随时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向上反馈并尽早解决。

3.加强人员培训

要想确保企业正常高效的运行,其操作人员的自身素养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在进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能够提高其自身修养与职业道德能力,使其在工作中不会因为一时诱惑而损害企业利益,树立其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根本上杜绝徇私舞弊现象。

四、结语

在实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时,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内部情况及其发展过程来进行具体分析,因为在实施内部控制时,一方面会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层,另一方面则是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使其企业的内部制度受到影响。总而言之,在企业内部管理的时候,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加大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世杰.基于关键点控制法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28).

[2]黄锡远.基于“18号指引”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J].财会月刊,2011(25).

[3]郝 新.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科技信息,2011(21).

系统因素论文 篇12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人居环境中空调和通风的能耗也越来越多, 在节约能源方面, 一方面需要将空调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要对空调废热和余热具有的回收潜力进行充分的发掘然后适当利用, 这是很关键的节能方法。空调系统进行能量消耗时的特点之一是排热和需热两种处理过程同时存在, 冬季时候高湿高温的排风可以对新风进行加热加湿, 夏季时候低湿低温的排风可以对新风进行干燥和冷却, 通过对这种特点的合理利用, 空调系统能够通过热回收而达到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空调热回收系统可以让排风与新风进行热量和冷量的互相交换, 排风所具有的热量或冷量可以尽可能传递给新风, 这样可以使得新风的供冷量或加热量有效的减少, 从而实现废气利用。空调热回收装置大致可以分为显热回收装置和全热回收装置两种。显热回收装置通过板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显热换热器以及中间热媒式换热器的使用来进行热回收, 其中板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 运行可靠安全并且不具备传动设备, 适用于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相距比较近的情况, 板翅式换热器比较适合汽修类的换热, 通过传热面积的增加来使得传热系数增大, 相比板式换热器具有比较高的传热效率, 热管式换热器通过管内工质的变换来进行热回收, 换热效果能大幅度提高, 而中间热媒式换热器的温差损耗较大, 从而换热效率比较落后;全热回收装置适用于新风具有较高的湿度的情况, 通过静止型板翅式全热交换器和转轮全热交换器来进行工作, 前者结构比较简单, 交叉污染少, 运行安全可靠而且使用时间长, 而后者具有较高的热回收效率, 但是因为有传动设置因而具有较大的动力能耗。

2 空调热回收影响因素分析

2.1 回风量和风管漏风对空调热回收的影响

在利用空调热回收系统进行热回收节能的过程中, 回风量和风管漏风是影响空调热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空调系统因为节能的原因采用的形式为一次会风形式, 而系统中进行回风的循环利用能够大幅度减小制冷机组的能量消耗。空调系统一般具备回风和热回收的同时循环利用, 对于回风的循环利用热回收不会形成影响, 但是回风量对于空调系统热回收有着直接的影响。

另外, 空调系统中风管漏风现象普遍存在, 一般漏风量占了空调系统风量的百分之三到五, 一方面风管漏风直接影响着空调的能量消耗, 例如夏季空调在工作过程中, 如果供风管里面压力为正而风管漏风的话, 将会使已经被处理过的冷风渗透出去, 这些冷风不会通过热回收装置和空调房间而导致其所具有的冷量被白白浪费掉。如果供风管里面压力为负值而风管漏风的话, 风管中会有一部分的热风直接进去, 导致冷水机组的负荷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风管漏风会使得风机的能量消耗增加, 在空调系统存在风管漏风现象时, 系统为了将风量维持在一定水平, 风机所转动的频率将会不断增加, 从而导致风机的功率加大, 风机能量消耗相应的增加。而风管漏风使得风机做增加的这部分的能量消耗并不会通过空调的热回收装置, 因而在使得空调系统能量消耗大幅度增加的同时, 使得空调热回收系统对系统能量的回收比例相应减小, 从而对于空调的热回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2 建筑物的密封性对空调热回收的影响

在进行空调热回收系统节能的过程中, 影响空调热回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建筑物维护结构的密封程度, 它对于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倘若建筑物维护结构所具有的密封性能不够好的话, 在建筑物室外和室内的作用压力不同的情况下, 室内的风会渗透出去或者室内的风会渗透进来, 而所渗透出去的那部分风的能量相当于白白浪费, 它们是不会通过风管再次回到空调系统中的, 而渗透进室内的那部分风会使得空调系统的能量损耗相应增加。在建筑物全部的热量损耗中, 建筑物维护结构传递热量时候的热损耗高达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因此对建筑物的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等措施, 并将建筑物门窗的密封性进行提高是进行空调热回收节能的重要举措。建筑物维护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窗户, 在中国一般的住宅中窗户的渗透率是比较高的, 因为窗户的旁边有很多的缝隙存在。通过相关研究发现, 将建筑物维护结构的密封性进行提高能够有效的实现热负荷的降低。因此首先要对建筑物维护结构如窗户的密封性进行大幅度提高, 其次要对室外窗户的面积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通风、采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 尽量的将窗户的面积减小。通常我国建筑外窗的密封性较差, 使得大量的冷空气直接渗透进来, 导致能源的大幅度浪费, 所以应该对建筑物外窗的冷空气渗透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建筑物维护结构的密封性不好而渗透掉的那部分能量会直接浪费掉的, 从而会直接加大空调系统的能量损耗, 而且不能通过空调热回收系统进行回收, 因此加强建筑物的密封性是提高空调使用效率的重要方法。

2.3 空调热回收装置自身的影响

对于空调热回收产生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热回收装置自身, 即热回收装置的选择, 在进行节能考虑的前提下, 应该尽量采用回收效率较高的空调热回收装置, 因此需要考虑迎面风速和旋转速度对热回收装置效率的影响。迎面风速的变化对于空调系统的热回收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图1冬季工况下迎面风速的变化与空调热回收效率的关系曲线。通过图中曲线可以看出, 当迎面风速由0.5米/秒增加到3米/秒时, 空调热回收效率减小了大约百分之四十, 即当迎面风速增加的时候, 风速也会加大, 相应的空气阻力也会不断增加, 从而使得空调风机的能量消耗增加, 降低了空调热回收效率。而转轮旋转速度的变化也与空调热回收的效率关系密切, 如下图2冬季工况时候转轮旋转速度的变化与空调热回收率的关系曲线所示:

由上图关系曲线可以看出, 当转轮的厚度为0.05米时, 在转速小于15时, 全热回收和显热回收的回收效率随着转速的不断增加而形成较快的增长, 而在转速大于15时, 全热回收和显热回收的回收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趋势比较缓慢, 而且全热回收和显热回收的热回收效率呈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

3 结语

随着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形势的不断紧张, 进行空调系统热回收的开发和研究以及空调热回收技术的应用研究是非常的有必要的, 其本质是废气的利用, 这是进行建筑物节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对于我国能源供应压力的减小以及能源的充分利用和节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于空调热回收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节能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此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空调热回收系统节能中热回收效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空调回风量和风管漏风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建筑物维护结构的密封性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以及空调热回收装置本身对空调热回收的影响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研究, 有助于在提高空调系统热回收效率的同时, 实现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科学合理配置, 对于实际工程中空调热回收装置的选用、空调热回收效果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月莺.双喷水室用于空调排风热回收可行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2.

[2]王志勇, 刘泽华等.基于建筑环境的空调系统设计及节能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4, 23 (2) .

上一篇:科学态度下一篇:特殊四边形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