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性因素论文

2024-09-19

肿瘤性因素论文(通用9篇)

肿瘤性因素论文 篇1

睡眠是重要的自然生理现象,有助于保护大脑皮层细胞、降低机体能量消耗[1]。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促进维持机体健康[2]。众多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噩梦等睡眠障碍症状[3],这不仅影响其糖代谢及内分泌功能,而且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需要及时分析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给予有效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从绍兴地区五家医院肿瘤科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肿瘤化疗患者,至少接受1个周期化疗,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意识正常,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同步性放疗或其他类型治疗,既往精神病史或正在服用精神疾病药物者,治疗前存在睡眠障碍者。纳入患者共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31~79岁,平均(58.4±13.5)岁;住院时间27d~5个月,平均(48.5±7.1)d。

1.2 调查方案

自拟调查表,统计患者人口社会学信息、肿瘤临床特征、社会及心理因素、睡眠障碍情况。为降低偏倚和误差,在调查前统一调查指标定义,在调查中采用统一的问卷收集信息,并对问卷进行现场核查,数据输入采用双机输入。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结果采用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按(±s)表示,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获得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绘制此模型预测睡眠障碍价值的ROC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障碍发生情况

此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8份,均现场有效回收,回收率100%。98例患者中,睡眠障碍出现68例,占69.4%。

2.2 人口社会学信息情况

睡眠障碍患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更多、家庭年收入更低、独居者更多,与未出现睡眠障碍患者对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经单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肿瘤临床特征构成情况

睡眠障碍患者中,TNMⅠ期3例(4.4%)、Ⅱ期7例(10.3%)、Ⅲ期23例(33.8%)、Ⅳ期35(51.5%)例。无睡眠障碍患者中,上述分期患者分别有0例(0.0%)、9例(30.0%)、14例(46.7%)、7例(2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0,P=0.012)。睡眠障碍患者中,有糖尿病史59例(86.8%)、高血压史55例(80.9%),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患者组21例(70.0%)、15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2,P=0.048;χ2=9.728,P=0.002)。睡眠障碍组化疗周期四程以上者35例(51.5%),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8例(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1,P=0.023)。单因素分析还显示,睡眠障碍组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发热、乏力、疼痛毒副反应患者明显多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社会及心理因素情况

睡眠障碍患者中,有吸烟史45例(66.2%)、有医保26例(35.2%)、白天嗜睡21例(30.9%)、焦虑41例(60.3%)、抑郁43例(63.2%);无睡眠障碍患者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1例(36.7%)、22例(73.3%)、4例(13.3%)、4例(13.3%)、5例(1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睡眠障碍独立影响因素

纳入单因素分析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有无医保、肿瘤分期、糖尿病史、化疗周期数、发热、疼痛、乏力、白天嗜睡、焦虑、抑郁均是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2.6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以各变量的回归系数×10(数据四舍五入)作为各变量的计分值,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如下:风险评分=6×肿瘤分期+14×糖尿病史+3×化疗周期+8×发热+18×疼痛+6×乏力+13×白天嗜睡+19×焦虑+23×抑郁-3×文化程度-8×有无医保。按此模型对所有对象赋分,并建立预测睡眠障碍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71~0.975,P<0.001),以56.5分为截断值预测睡眠障碍效果最好,其敏感度0.794,特异度0.900。见图1。

3 讨论

睡眠是人体正常生理需求,合理的睡眠有助于保持和促进健康状态[4],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常出现睡眠障碍,夏冬梅等[5]指出,恶性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有55.8%出现睡眠障碍,且睡眠障碍越严重,患者生活质量越差。魏婷婷等[6]报道,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失眠出现率为68.4%。此研究纳入98例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69.4%,与既往报道数据接近。由于睡眠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效果,因此,必须明确睡眠障碍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化疗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如刘小红等[7]报道年龄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认为这与高龄所致身体机能下降有关,但此研究并不支持此论点;胥常琴等[8]认为抑郁可能增加睡眠障碍发生风险,但陈漫霞等[9]研究并无此结论。这说明化疗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地域性差异,其风险预测模型也有不同。基于此,有必要探讨适合于本地区的风险预测模型。

研究显示,文化程度、有无医保、肿瘤分期、糖尿病史、化疗周期数、发热、疼痛、乏力、白天嗜睡、焦虑、抑郁均是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低,患者越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这可能是因为低文化程度患者在于医疗人员的沟通中难以准确理解病情及治疗情况,因此更容易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影响其睡眠质量,导致睡眠障碍。化疗周期数越多,患者越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化疗周期数越多,患者毒副反应越严重,同时患者对预后的信心越差,越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影响睡眠,同时化疗周期还可能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增加,这也可能影响睡眠,无医保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可能也与经济负担加重有关。肿瘤的TNM分期也与睡眠障碍有关,这与晚期患者身体基础功能差、免疫功能降低有关。张岸辉等[10]还指出,肿瘤坏死因子还能延长非快速动眼相睡眠,进而导致睡眠障碍。糖尿病史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风险增加,这与其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损伤多个脏器,进而促发自主神经紊乱有关。同时,糖尿病患者多伴随夜间多尿,也会影响睡眠。但多因素分析还认为高血压不属于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其影响被糖尿病的影响覆盖。化疗所致的多种毒副反应,如发热、疼痛、乏力等均可能直接影响内分泌,导致睡眠障碍。本研究还显示,白天嗜睡也会导致睡眠障碍增加,这可能与长期持续的白天睡眠破坏了夜间正常的觉醒循环模式有关。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这提示在肿瘤化疗期间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其加强夜间护理,综合采取健康宣教、认知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以缓解睡眠障碍,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杨萍,杨洋,于新颖,等.肿瘤化疗病人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30-532.

[2]段红伟,伊书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睡眠障碍、情绪状态和疲劳程度的变化及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13,28(11):63-65.

[3]高静.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宫颈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和睡眠障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4):24-26.

[4]姜战胜,王斌,王琮,等.右美托咪定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3):182-184.

[5]夏冬梅,向月,李玉龙,等.恶性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21):25-28.

[6]魏婷婷,陈小岑,侯云霞,等.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失眠及肿瘤相关症状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2564-2567,2572.

[7]刘小红,李莉,苏萌,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99-101.

[8]胥常琴,刘艺薇.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的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4):2052-2055.

[9]陈漫霞,罗辉,颜戊利,等.肿瘤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8):1527-1529.

[10]张岸辉,谌永毅,刘翔宇,等.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461-3463.

肿瘤性因素论文 篇2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高危因素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国妇女同志的地位及文化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对自身健康意识的加强,大大促进了对妇科疾病[1],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如今,妇科恶性肿瘤的许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要降低其发病率,只能从预防入手,笔者就此将这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2],望有助于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子宫颈癌

根据WTO报道,世界上每年新发的子宫颈癌患者约为50万,其中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例约占世界的1/3[3],发病率占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据相关文献将其发病情况和高危因素作一论述如下。

1.1发病情况 (1)地区差异 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在地理上的特点是高发区往往出现互相连接的现象,总的特点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2)年龄差异 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是40-60岁,近年来发现其发病趋于年轻化,韩云清研究认为,宫颈癌发病年轻化和人们性观念日趋开放有关。(3)社会经济状况 宫颈癌主要发生于社会经济情况较差的妇女,与其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低、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宫颈癌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阶级的不同而变化,我国农村宫颈癌患者远多于城镇宫颈癌患者,尤其是偏僻的农村或山区[4-5]。

1.2高危因素(1)HPV感染 HPV感染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已有证据确定HPV和宫颈癌的病因关系,高危型HPV是子宫颈癌发病的原因[6],没有HPV,子宫颈癌不会发病,因此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就包括高危型HPV的检测。(2)婚产因素 生产次数于子宫颈癌的发病也相关,阴道分娩达到四次及以上者的发病率明显较阴道分娩小于一次者高,通过参阅文献可知,女性初次性行为时间、性伴侣的数量以及健康状况均与宫颈癌发病相关[7]。(3)吸烟史、被动吸烟史这也可能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病的因素之一。(4)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据学者统计,患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要远比无宫颈糜烂者高,重度糜烂者患子宫颈癌的几率明显高于轻度糜烂。这是与宫颈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相关。(5)腌制食品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可导致子宫颈癌的发生,这也与子宫颈癌发生的地区性相关,如一些农村地区因为各种原因经常食用腌制食品。

2子宫内膜癌

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多见于老年妇女,显微镜下可将其分为腺癌、鳞腺癌、腺角化癌以及透明细胞癌,其发病与高雌激素水平相关[8]。

2.1 发病情况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雌激素长期不断地刺激子宫内膜相关。各个国家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地区特点是,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近几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2.2 高危因素(1)肥胖 体重过高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可增加三倍,体内过多脂肪增加了雌激素的储存,另外,过于肥胖常伴有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2)外源性雌激素的应用应用雌激素的妇女,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可明显增加,使用时间小于两年的其危险度是1.3倍,使用二至五年的其危险性为2.1,使用超过六年者其相对危险度为3.5。(3)相关疾病 我们已知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许多疾病相关,如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上述疾病导致患者垂体功能失调所致。有学者发现子宫内膜癌常常与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同时存在,所以将这种现象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症[9]。(4)未孕及绝经时间 没有怀孕的女性缺少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保护,导致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作用可使其发生病变;绝经时间过于延后也可导致雌激素的长期作用,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几率。

3卵巢癌

卵巢癌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 因其早期诊断困难,卵巢癌患者往往确诊就已是癌症晚期,而晚期治疗效果差 ,病死率已超过其他恶性肿瘤 ,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3.1 发病情况 卵巢癌的发病率,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高于普通国家或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随着年龄的增高,其发病率也增加,一般多见于绝经期或更年期的妇女,还有人统计单身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率较已婚女性高[10]。

3.2高危因素 (1)环境因素工业发达地区及上层社会的妇女患卵巢癌的几率高,可能与其高胆固醇的饮食有关,另外电离辐射、石棉、滑石粉等因素会影响卵母细胞从而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2)家族遗传因素 从卵巢癌患者的家族调查中发现约有10%的患者发病与亲属中的遗传史相关,尤其是直系亲属,据流行病学调查可知,约有20%-25%的卵巢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癌症患者[11]。(3)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紊乱、不孕、初潮过早及绝经延迟者患卵巢癌的危险率增高[12],可能是由于持续排卵或排卵次数过多所致。每次排卵都会导致卵巢表面有一创口,排卵次数增多,可能会导致创口愈合异常,这是一种潜在的致病因素。(4)精神因素 有笔者认为性格过于急躁、长期压力过大可导致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损伤,可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13]。

小结 妇科恶性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所以降低其发病率就要从预防入手,针对各种的高危因素采取干预措施[14],加强对女性的健康教育,做到提早预防,尽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特变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疾病监测工作,对有肿瘤病史、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应警惕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15],并定期到医院接受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降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提高女性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 Salazar—Maninez E.kLzcano—Ponce EC.Lira-Lira GG et al.Case—contr01 study of diabetes,obesity,physj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among Mexican women.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0,1l(8):707

[2] Pukkala E, Anvinen, Gunilla et al. Incidence of cancer among Finnishairline cabin attendants。BMJ,1995,3(11):649~652

[3] Siteri PK.Seteriod hormones and endometrial cancer.Cancer Res,1978,3(8):43-60.

[4]Yamamoto R,Okamoto K,YukiharuT,et al.A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ovarian metastases in stage Ib-IIIb cervical carcinoma and analysis of ovarian function after a transposition[J].Gynecol Oncol,2001,82(2):312-316.

[5]Sutton GP,Bundy BN,Delgado G,et al.Ovarian metastasis in stage IB carcinoma of the cervix: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Am J Obstet Gynecol,1992,166(Ipt 1):50-53.

[6]Ota T,Yoshida M,Kimura M,et al.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uterine endometrial carcinoma in young women aged 40 years and younger[J].INt J Gynecol cancer,2005,15(4):657-662.

[7] Ursin G,Pike MC,Martin S,et a1.Reproductive and other riskfactors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California,united states)[J].Cancer Causes Control,1996,7(3):391.

[8] 张惜阴主编.1临床妇科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06

[9] 陈勇,吴葆桢,郎景和.生殖活动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病危险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3):1 58~161.

[10] 陈洪兴,周桂娥,杨云利.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药版),2008,5(7):51-53.

[11]韩云清,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探讨。医学论坛杂志,2008,29(22):50.

[12]张辉,王正慧,陈越平.50例多原发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2):189-191.

[13]冯龙,甘克刚,郭武华.多原发癌13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5):117-119.

[14]Seli E,Tanggir J.Fertility preservation options for female patients with m alignancies[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5,17(3):299-308.

[15] 樂杰主编.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3-299.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2011年度6915例肿瘤患者的出院病历资料,其中男3725例,女3190例。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依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立诊断[1]。

1.3 研究项目

对年龄、住院天数、肿瘤期别、感染部位、抗肿瘤治疗、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白细胞水平、病原菌等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6915例肿瘤住院患者中有298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31%。

2.2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在29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而白细胞水平低下、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见表1。

*Ⅱ期与Ⅳ期比,P<0.001

2.3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本组资料中,呼吸道感染162例(54.36%),消化道感染67例(22.48%),菌血症28例(9.40%),泌尿系感染22例(7.38%),肛周感染14例(4.70%),部位不明5例(1.68%)。

2.4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共分离出病原菌276株,其中G-菌112株(40.58%),真菌106株(38.41%),G+菌58株(21.01%),G-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G+菌以金葡菌为主。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31%,与文献[2,3]报道相接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的防御机能与抵抗力明显下降,组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有关,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延长,白细胞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医院感染率高,提示应加强对年长患者的预防和抗感染措施。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增高,因为住院时间延长,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接触增多,易引起医院感染。IV期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明显高于Ⅱ、Ⅲ期,表明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疾病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更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本资料显示,抗肿瘤治疗组的医院感染率高于未抗肿瘤治疗组,这是由于抗肿瘤治疗时,患者机体已受肿瘤影响而发生了原发性免疫功能下降,对于采用化疗患者来说,治疗可引起骨髓抑制,常导致白细胞下降或缺乏,引起继发性免疫功能下降,这时内外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本组资料也显示,WBC<2.0×109/L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WBC>2.0×109/L组,与医院感染率和白细胞数量呈负相关的报道相符[4,5]。本组的29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侵入性操作组发生医院感染率5.23%,较未行侵入性操作组高,这是由于患者自身屏障受肿瘤的影响已经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免疫防御能力降低,侵入性操作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提示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不使用者,广谱抗生素的大剂量,长时间应用,破坏了宿主的自身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及抗定植抵抗力,从而导致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在治疗过程中,为预防化疗时的并发症和药物过敏,常常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本资料显示,使用免疫抑制剂组的感染率为5.93%,较未使用组高,提示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占54.36%,其次为消化道,真菌占38.41%,分析原因,因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再加上化疗,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应用现象的存在,使得机体正常菌群发生紊乱,二重感染发生,抗生素能影响肠道合成B族维生素,使组织抵抗力减弱,为真菌吸附呼吸道黏膜并穿透组织,提供了局部条件,抗生素还可影响人体蛋白质代谢,有的甚至还可造成肝肾及骨髓等组织功能损害,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又为真菌躲避或干扰宿主的防御提供了可能,同时因放、化疗对呼吸道纤毛黏液系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导致细菌清除发生一定障碍。

预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对高龄、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应加强保护隔离、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在骨髓严重抑制期应用G-CSF及丙球等,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住院的6915例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2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31%,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入性治疗密切相关,白细胞水平低下、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36%。结论:肿瘤患者以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抗菌药物使用,扰乱了机体正常菌群,甚至引起菌群失调而导致医院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易感因素,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关键词:肿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2001:2.

[2]张锦林,倪美鑫,季屹红,等.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34-1336.

[3]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等.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372-1374.

[4]郑玉群.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56-1557.

肿瘤性因素论文 篇4

[关键词] 老年;肿瘤;放/化疗;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60-02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 with cancer under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YU Y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nan County,Pingnan 537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 with cancer under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cases with cancer under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in the elderl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45 case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which accounted for 6.9%.The rate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the most,which was followed by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The patients whose age was >70 years old,length of stay was >30 d,WBC<1.5×109/L,who was treat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and antibiotics,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get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clusion To analysis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 with cancer under 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can help to prevent and cure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Key words] The elderly;Cancer;Radiotherapy or chemotherapy;Nosocomial infection;Correlative factors

老年肿瘤患者本身多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的情况,而放/化疗又可加重免疫力下降,因此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医院进行放/化疗的期间易发生院内感染。现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放/化疗合并院内感染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放/化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者共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62~79岁,平均(68.2±11.5)岁。其中肺癌12例,肝癌11例,乳腺癌9例,胰腺癌4例,其他9例。住院时间28~60 d,平均(39.3±16.4)d。所有患者均符合《医院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1.2 研究方法

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相关因素分析主要从年龄、性别、是否存在易感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探讨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放/化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共652例,发生院内感染者45例,感染率为6.9%。

2.2 院内感染系统分部

院内感染系统分部详见表1。

3 讨论

医院是患者聚集的地方,其空气中及物体面的病原菌高于其他公共场合,因此易引起内源性感染或交叉感染。老年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常体制弱,免疫力下降,加上化疗或放疗,也会降低其免疫力,因此此类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2-4],本研究结果为6.9%。

对老年恶性肿瘤进行放/化疗的合并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发病率并无差异,说明性别与院内感染发生率无关。年龄>70岁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70岁的患者,说明年龄越大,发生感染的几率也高,这可能与年龄大的患者体制差有关。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院内感染,这可能与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本身病情较重,体制较弱有关,也与长期在医院环境中,接触病原菌的机会也较多有关。白细胞明显下降的患者易患院内感染。白细胞是体内抗感染的重要屏障,白细胞下降的患者更易受病原体感染。接受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也更易感染。免疫抑制剂本身会降低免疫力,而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5-7],均可导致感染不易治愈。侵入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本资料结果也限制,接受侵入性的患者更易患院内感染。感染的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这可能与癌症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少有关。泌尿系的感染考虑用侵入性操作有关。

综上所述,因老年恶性肿瘤进行患者本身体质较弱,在进行放/化疗过程中,注意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院内感染,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2] 邓先芳,付秀全,谭鸿,等. 734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6):1081-1083.

[3] 陈珠华.105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l0,21(13):142-144.

[4] 龙岩,刘德宝,周婷.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467.

[5] 李云霞,邓明佳,沈丽达.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3):311-312.

[6] 林华明,欧文新,黄毅超,等.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分析[J].河北医学,2005,11(7):47.

[7] 姜愚,李俊美,李梅,等.癌症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癌症2004,23(12):1707-1709.

肿瘤性因素论文 篇5

化疗是肿瘤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受病人情绪、饮食、活动、用药等因素的影响, 常导致化疗后便秘的发生, 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对110例住院接受化疗并发便秘的肿瘤病人进行便秘相关因素分析,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解除了病人便秘的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110例恶性肿瘤并发便秘病人中, 男58例, 女52例;年龄21岁~75岁, 平均57.5岁;肺癌25例, 乳腺癌20例, 宫颈癌15例, 食管癌5例, 胃癌10例, 恶性淋巴瘤14例, 肝癌4例, 卵巢癌2例, 鼻咽癌15例;为手术后行化疗或单纯化疗;化疗前大便正常, 无习惯性便秘, 无肠道病变;所用的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顺铂、氟尿嘧啶、环磷酰胺、蒽环类化疗药物等;止吐药物为格雷司琼、昂丹司琼等;化疗持续时间3 d~7 d, 便秘发生在化疗后1 d~10 d。

2 便秘相关因素分析

2.1 心理因素

癌症病人的心理极其复杂, 由于担心疾病的预后、巨大的医疗费用、他人和家人对自己的看法, 加上化疗毒副反应的折磨, 常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 抑制了副交感神经系统, 从而抑制胃肠运动而发生便秘[1]。本组心理因素导致便秘57例。

2.2 药物因素

一些抗肿瘤化疗药物、止吐药、止痛药等对中枢有抑制作用, 使大脑对正常排便反射引起的感觉刺激反应迟钝而导致便秘。最常见的药物有:长春碱类药、格雷司琼、昂丹司琼、吗啡等。另外, 滥用导泻药物或反复灌肠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加重便秘。本组药物因素导致便秘29例。

2.3 饮食因素

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 加上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使病人进食、进水减少, 体液丢失过多, 肠道水分缺乏, 大便量少且干燥, 引起便秘。另外, 一些病人及家属在饮食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一味讲究高营养精细饮食, 食物缺乏纤维素, 对肠黏膜的刺激减弱, 排便反射减弱, 导致便秘。本组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便秘12例。

2.4 疾病因素

手术后结肠瘢痕狭窄或腹部肿块对肠腔内外的压迫, 使肠腔发生不同程度的梗阻, 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停留时间延长, 导致便秘。另外, 由于疾病的折磨, 很多癌症病人体质虚弱, 疲乏无力, 不愿下床活动或被迫长期卧床, 活动减少, 肠蠕动减弱, 也易引起便秘。本组由于疾病原因导致便秘9例。

2.5 其他因素

化疗病人有时由于治疗或环境条件限制, 当出现便意时强忍不便, 久而久之, 直肠牵张感受器失去对粪便的敏感, 排便反射逐渐消失, 继而导致便秘。本组由此因素导致便秘3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 化疗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排便情况, 告知病人排便的生理常识、便秘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告知所用化疗药物的名称、作用、毒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同时寻求家属的支持和帮助, 使病人情绪稳定, 树立信心, 配合化疗。本组57例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便秘病人, 经过心理疏导, 病人情绪稳定, 3 d~4 d后便秘缓解。

3.2 饮食指导

化疗期间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并强调其重要性, 在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前提下, 讲究粗细搭配。对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轻者, 鼓励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粮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适量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如玉米、红薯、香蕉、雪莲果等。对少部分胃肠道反应重者, 指导家属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搭配, 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以促进肠蠕动[2]。同时, 增加水的摄入量, 每天保证饮水量2 000 mL~3 000 mL, 以增加尿量, 充分软化大便并促进化疗毒素的排出。要求病人晨起喝杯淡盐水, 快速喝水效果好, 这样有助于清洁和刺激肠道蠕动[3], 有利于排便。晚上再喝杯蜂蜜水, 润肠通便效果更佳。本组12例病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 3 d~5 d后便秘缓解。

3.3 活动和锻炼指导

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鼓励其尽量下床活动, 指导病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如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通过运动, 可有效缓解精神压力, 促进微循环, 使人气血经络通畅, 精神焕发, 提高免疫力[4], 同时还有助于增进食欲, 增加肠蠕动, 促进排便。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其在床上运动, 如仰卧起坐、抬高臀部、收缩腹肌、收缩肛门运动等, 以增强腹部和肛周肌肉收缩力度, 加强直肠运动, 增进便意。教会病人脐周按摩的方法[5,6], 按摩时病人取仰卧位或半卧位, 用手的大小鱼际肌在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 每次10 min~15 min, 早晚各1次, 也可在便前20 min或餐后2 h进行。按摩手法要缓慢、轻柔。本组78例病人经指导进行适当活动锻炼或脐周按摩, 1 d~2 d后便秘缓解。

3.4 良好的排便习惯的引导

嘱病人清晨空腹饮水后无论有无便意, 都应如厕, 用力做排便动作, 反复多次, 持续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 避免久蹲久坐导致肛门肌疲劳, 加重便秘。平时有便意时应及时如厕, 不要强忍和克制。排便时要集中精力, 不要看报纸、吸烟等, 每次排便尽量排尽。对有结肠造瘘口或需床上排便的病人应为其提供隐蔽、舒适的排便环境, 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本组3例病人经引导后,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 d~3 d后便秘缓解。

3.5 用药护理

一些化疗药物、止吐药、止痛药易引起便秘。因此, 给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 嘱病人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果出现便秘, 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处理, 不可滥用泻药。若长期应用泻药, 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反应性, 即使肠内有足够粪便也不能产生排便反射, 从而加重便秘, 形成恶性循环。对3 d未解大便的病人, 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缓泻药物, 如番泻叶、果导等。对大便干燥有便意者可外用开塞露或痔疮栓纳肛, 以软化粪便及刺激肠蠕动。对超过5 d无大便者, 按医嘱予灌肠通便。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 实施人工取便, 减轻病人的痛苦。本组29例由于药物因素引起的便秘病人中, 18例病人服用番泻叶或果导片后, 次日大便顺利排出;8例病人服用番泻叶或果导片后效果不佳, 加用开塞露纳肛, 大便得以排出;3例病人经上述处理后大便仍不能排出, 采用生理盐水加开塞露低压灌肠后便秘缓解。

4 小结

便秘是肿瘤化疗病人常见而痛苦的症状。因此, 防治化疗性便秘是肿瘤科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病人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认真做好饮食、活动和锻炼指导、良好排便行为的引导和用药护理, 化疗后并发便秘的110例病人能尽快掌握排便知识和应对方法, 减轻了便秘的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海鸣.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病人便秘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5, 11 (22) :1887.

[2]杨育清.个性化饮食指导对预防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便秘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9, 23 (10B) :2674.

[3]关风君, 叶澄祥, 罗云英.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早日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43) :32.

[4]叶亚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学报, 2009, 16 (2) :29.

[5]冯绣珠, 黄春燕, 苏海丹.脐周按摩治疗老年人便秘的效果观察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 :347-348.

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相关因素探讨 篇6

1 最敏感器官最易受影响

甲状腺是我们日常生理活动必须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是机体最敏感活跃代谢旺盛的器官, 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该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男女发病比例约1∶2~3。诱发甲状腺肿瘤有内外两方面因素, 内因是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甲状腺髓样癌, 约10%有明显的家族史, 推测这类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作者指出, 外因比较复杂, 难以定论, 需要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证据, 但还是可以认识到一些危险因素供大家参考注意。首先是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甲状腺癌实验证明, Ⅰ能使甲状腺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 可见放射线方面引起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分裂导致癌变;另方面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 由此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 (TSH) 大量分泌也能促发甲状腺细胞癌变。电磁辐射对甲状腺的作用是有积累的而逐渐使之发生变化的, 长期在电磁辐射较强环境工作和生活的人们, 发生甲状腺肿瘤的比例会有较明显的增加。随着工作和生活的电气化、信息化程度的增加, 电磁辐射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多大的辐射强度和时间会导致甲状腺肿瘤的发生,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尽量保护我们自己, 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们, 其它可能的致病因素有, 环境化学污染, 碘摄入过多, 精神压力过大等。实际上保持健康的心态, 快乐工作和生活是保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 治疗良好无需担心

如果患上了甲状腺肿瘤, 只要及时发现, 正确诊断, 规范治疗, 即使是甲状腺癌也没什么可怕的, 可怕的是治疗不得当和没有把握住治疗机会。甲状腺肿物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它有三个发展方向。其一, 肿物增大增多, 逐渐压迫正常甲状腺组织, 甚至充满整个腺体。其二, 肿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恶变。其三, 肿物常年保持不变。大部分的甲状腺肿瘤是良性的, 虽然甲状腺癌目前有所增加, 但也只是占1/10左右。我们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有一半是在外院手术后发现是癌, 手术不规范而需要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癌的治疗特点是, 首次接受的手术标准规范就能得到非常好的疗效甚至是终生治愈。

3 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应增查甲状腺最近, 甲状腺肿瘤患者增多的情况已经引起大众的关注。以前在各单位每年的例行健康体检中, 甲状腺并不是必查的项目, 但现在, 不少单位在例行健康体检中增加了甲状腺检查项目, 甚至有些单位直接到肿瘤专业医院做甲状腺肿瘤的筛查。在体检中如发现甲状腺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通过手术可确定有一些是甲状腺癌。甲状腺肿瘤好发于颈前部, 形状似核桃, 质地较硬, 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的颈部慢性病变。甲状腺肿瘤发病的原因当前还不很清楚, 发病初期通常无明显症状, 不痛、不痒、不妨碍说话、吃饭, 因此, 通常当人们体检时才被发现, 当人们发现自己患有甲状腺肿瘤后, 通常都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切除肿瘤, 然而术后极易复发, 复发率高达20%。所以, 有一些人就不手术, 甲状腺肿瘤不治疗的话, 最终会成为难治之病或者恶化成甲状腺癌。据相关资料, 甲状腺肿瘤的癌变率达10%左右。有的甲状腺肿瘤可短期迅速增大, 颈部变粗, 再继续发展可影响呼吸, 少数可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此外, 它还可以继发甲亢, 也可以发生恶变。大部分甲状腺肿物在术前不能确认良恶性质,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有助于性质的判断。

4 甲状腺肿瘤饮食

(1) 饮食营养均衡, 进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食物, 由少吃多餐到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海带、紫菜等。 (2) 手术后在放疗时因为有恶心、呕吐、食量减少, 可用旋复化、桂皮、薏米、沙参、芦根、玉竹、云苓, 每日一剂, 水煮, 分2次服, 至症状消失或基本控制。同时, 术后要在床上坚持活动, 下床后坚持全身锻炼, 提高抗病能力, 增强免疫功能。 (3) 坚持服用甲状腺片, 长期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 (4) 甲状腺肿瘤的饮食术后宜用桔子、枇杷、荔枝、梨、杏子、海参、海带、海蜇、紫菜、元鱼、香菇等化痰利咽、软坚散结的食物。药物的辅助治疗, 非常重要的建议配合中药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 防止病情的复发。 (5) 甲状腺肿瘤的饮食忌食:油腻 (如公鸡肉、鹅肉、猪头肉、牛羊肉、鲤鱼、虾、蟹等) 、辛辣 (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等) 、煎炸食品。禁烟禁酒。 (6) 节情志:忌郁闷、忿怒、急躁、忧愁, 坚持开朗心情。还应该定期复查, 用要问题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5 预后

肿瘤性因素论文 篇7

1 一般资料

120例肿瘤化疗患者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42~75岁,平均59.6岁。其中,乳腺癌35例,胃癌41例,直肠癌43例、肝癌1例。采用美国巴德单腔三向瓣膜(4Fr)PICC导管,贵要静脉穿刺65例,肘正中静脉29例,头静脉26例,每周维护1次。置管后9例(7.5%)发生导管堵塞,其发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堵塞平均时间为10.5~70.3d。

2 结果

在9例发生导管堵塞病例中,不完全堵塞6例(66.7%),完全堵塞3例(33.3%)。所有堵管患者发现后积极处理,最终1例因完全堵管复通无效,被迫拔管。

3 原因分析

3.1 肿瘤患者个体情况

肿瘤及化疗患者营养差,抵抗力低下,活动少,血流缓慢;同时肿瘤细胞可降低纤溶系统活性,直接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间接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血液容易变黏稠,从而使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置入导管后刺激血管产生纤维蛋白对导管尖端形成包裹,血小板及纤维蛋白黏堵针头造成堵塞[3],或者输液中患者擅自关闭导管造成管内负压,血液回吸入管时间较长血液凝固堵塞导管。此时,向导管内推注液体明显感觉有阻力,回抽无回血,药液滴入不通畅,甚至不滴。

3.2 技术因素

与PICC导管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有关,穿刺进针时角度不宜过大,15~30度在皮下潜行少许再穿刺血管,见回血立即降低穿刺角度,再进入0.5cm,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或外膜:送管时动作轻柔,防止速度过快造成静脉内膜损伤;同时嘱病人放松,已免因紧张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增加送管难度。

3.3 输入药品因素

PICC堵管与药品因素有关,因不同的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微粒,化疗药物、高浓度的大分子药物以及结晶类药物在输注时也容易产生药物沉淀,如未能及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正确,容易引起PICC导管堵塞。

由于PICC是近年开展的微创置管技术,基层医院未完全普及,未进行系统大规模培训,缺乏有效指导,未进行正规冲管;回抽血后未及时冲管或冲管不正确,冲管液体配备不科学,对患者指导不够,封管后患者活动过度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血液反流等因素有关。

4 处置

4.1 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每次输液完毕,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4]后用100U/mL稀释的肝素液2~3正压封管,剩余最后1mL时边推注边退针,以达到正压封管。

4.2 注射大分子制剂,高黏药物或血液制品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避免沉淀物附着,防止导管堵塞。

4.3 注意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混用,特别是中成药与多种药物存在禁忌,药物间发生沉淀而堵管。

4.4 加强健康宣教:剧烈咳嗽或术侧手臂用力后应及时冲管;禁止在术侧手臂测血压、采血;正确活动置管侧肢体(握拳及上举);教会患者学会自我观察导管体外部分。

4.5 输液中加强巡视:液体滴速一般应达80滴/分以上,如滴速<50滴/分时,提示导管堵塞。

4.6 根据阻塞的原因处理:先排除导管外段是否打折、扭曲;若因血液反流形成血栓堵管,可采用回抽法、肝素液再通法、尿激酶溶栓法;如因沉淀性堵塞,可以输入pH相反的溶液溶解;70%乙醇可以清除脂类沉淀[5]。

5 讨论

PICC具有独特的优点,具有操作简单易懂,创伤小,且能够有效避免锁骨下静脉的置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危险,如血胸、气胸、空气栓塞,静脉感染等。但是PICC也会出现相应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最常见,如何解决PICC置管期间导管堵塞因素,尽可能的发挥其寿命长,创伤小的优点,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认为只要选择合适的患者,正规操作技术,按时正确维护,合理的药物配伍,加强健康宣教,就能有效解决导管堵塞因素,最大可能发挥PICC独特的优点。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应用的情况,进而总结肿瘤患者P1CC导管堵塞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01~2011-05 120例普外科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进行了跟踪观察,进而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发生9例导管堵塞病例,不完全堵塞6例(66.7%),完全堵塞3例(33.3%)。所有堵管患者发现后积极处理,最终1例因完全堵管复通无效,被迫拔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患者,正规操作技术,合理的药物配伍,加强健康教育,就能有效解决导管堵塞因素,最大可能发挥PICC独特的优点。

关键词:PICC导管,堵塞,肿瘤

参考文献

[1]余春华,李俊英.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873-3874

[2]李香利,叶和珍,吴小婕.PICC管堵塞后再通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1628

[3]徐义凤.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实践和研究,2009,6(18):57-59

[4]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尿毒症并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篇8

关键词: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免疫功能障碍,恶性肿瘤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近年来, 随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术等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的发展, 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 与此同时, 恶性肿瘤发生率增高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就终末期肾脏病的致瘤因素进行了研究, 现综述如下。

1 尿毒症并发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Matas等[1]于1975年首次报道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加了7倍。之后许多学者也做了相似研究, 发现在透析、非透析以及肾移植后的患者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均增加, 但发生恶性病变的相对危险性各家报道不一。例如Liang等[2]调查了台湾地区21 817例尿毒症患者, 发现其患癌的风险增加了1.64%, 其中患泌尿系统肿瘤、肝癌、乳腺癌的几率明显升高, 患肺癌、前列腺癌、食道癌的几率下降。Mosconi等[3]对意大利地区1184例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患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 发现这群人比一般人群患癌风险增加了2.2%。不同地区患癌率的不同需考虑到其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年龄构成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 不同肾脏替代方式患癌率也不同。Stewart等[4]对28 855例等待接受肾移植的患者统计发现肿瘤风险增加4倍, 而进行移植术后免疫缺陷相关性肿瘤患病率从透析时的1.5倍上升到移植术后的5倍, 肾移植术后免疫缺陷相关的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国内赵慧萍等[5]调查结果显示, 166例透析患者中, 伴发恶性肿瘤者11例, 占6.62%, 其中血液透析患者9例, 发生率为8%, 腹膜透析 (PD) 患者2例, 发生率为3.7%。血液透析患癌率要高于腹膜透析。提示除了机体内在因素改变外, 仍有外在治疗因素影响肿瘤的发生。

2 尿毒症患者并发病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Lee等[6]报道了4582例尿毒症患者, 其中有106例发生癌变,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肿瘤, 占51%, 尿路上皮癌占20%, 肺癌占8%。也有学者报道透析患者的恶性肿瘤主要以肾癌、膀胱癌泌尿系统肿瘤及甲状腺癌等内分泌器官肿瘤最常见[7]。而肾移植术后国外以皮肤癌及淋巴增值性疾病最常见[8], 国内以泌尿系肿瘤、肝癌、皮肤癌等多见[9]。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所患肿瘤的类型也不同, 故有学者将其分为尿毒症相关、透析相关以及免疫缺陷相关性肿瘤。由此分析, 尿毒症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三类:尿毒症毒素、血液透析、免疫功能障碍。

2.1 尿毒症毒素

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 尿毒症患者体内大量毒素堆积, 从小分子毒素如肌酐, 到中大分子的甲状旁腺激素, 水平均明显升高。高水平的毒素在体内较长时间存在可引起免疫功能障碍、遗传基因改变等。

从中分子到大分子的多种尿毒症毒素都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 引起免疫功能障碍。Stachowski等[10]将尿毒症血清分别加入其自身的T细胞和正常人T细胞的培养液中, 发现两组T细胞增殖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Masumoto等[11]发现尿毒症患者T细胞体外培养2 d时, 流式细胞仪监测的T细胞凋亡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还有人用大鼠制作的尿毒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正常人淋巴细胞加入尿毒症大鼠血清后, 其免疫活性受到抑制, 若用尿毒症患者的淋巴细胞则受抑制程度更明显, 若尿毒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中加入正常鼠血清后, 其免疫活性与正常人淋巴细胞相比仅轻微减低[12]。故尿毒症血清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增值、促进其凋亡、抑制其活性, 尿毒症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呈现数量减少、功能减低的状态, 导致免疫功能低下。IL-2诱生是T淋巴细胞增殖过程的关键环节, IL-2诱生能力缺陷是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下的关键因素。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尿毒症患者体内的甲状旁腺激素 (PTH) 和血清核糖核酸酶是抑制尿毒症淋巴细胞IL-2诱生的主要毒素[13]。以上研究成果均提示尿毒症患者体液中毒素的作用是免疫异常的重要原因。

另外, 尿毒症毒素对遗传基因也有一定的影响。Klotho基因于1997年被分离和鉴定, 定位于染色体13q12, 编码Ⅰ型单跨膜蛋白, 于第3个外显子处发生选择性剪接, 产生分泌型蛋白, 它是一种抑癌基因。研究发现尿毒症患者的Klotho基因表达是降低的[14]。进一步发现, 尿毒素物质通过影响DNA转甲基酶的活性降低Klotho的表达, 从而使Klotho的抑癌作用降低, 导致肿瘤的发生[15]。

2.2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血液透析患者患癌的风险高于腹膜透析, 是因为: (1) 透析早期, 因患者血液与人造膜接触激活补体和氧自由基产生过多, 可致淋巴细胞破坏, 以及淋巴细胞重新分布, 而致血淋巴细胞减少, 从而损伤免疫功能[16]。 (2) 有学者发现长期血透患者的外周血c-myc表达明显上调, 表达的增高与透析时间和透析频率呈正相关[17]。c-myc基因作为原癌基因, 是myc基因家族成员。生理水平的myc基因在维持正常细胞的生化和代谢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过量表达则有致癌作用[18]。长期血液透析可能会诱发原癌基因c-myc活化, 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而c-myc基因的活化可能与接触透析膜、改变血流动力学、血小板活化等有关。 (3) 另外, 国外有学者观察到透析时间在5年以上的血透患者DNA修复能力明显下降, 其受损可能与DNA甲基化增加、细胞钙内流增加等有关, 复制错误的基因无法修复导致复制无限制进行下去, 促进肿瘤的发生[19]。

2.3 免疫功能障碍

如上所述, 尿毒症毒素及血液透析均可以引起患者免疫功能异常。除此之外, 临床研究发现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 Elkentaoui等[20]报道肾移植受者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1%, 国内学者对国内已发表的15篇文献总结分析得出肾移植后患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0.56%~4.2%[9]。针对肾移植术后的患者, 患癌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是重要因素之一。 (1)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监控能力下降, 不能及时消灭突变的细胞, 肿瘤细胞突破免疫防线发展成肿瘤组织; (2) 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 导致病毒感染机会增加, 病毒相关性肿瘤的发生率升高, 如人疱疹病毒-8与卡波西肉瘤有关、EB病毒与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有关[21]。故肾移植后的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缺陷致肿瘤发生率增高。

2.4 其他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由于厌食及肾功能减退, 蛋白质摄入减少, 使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由于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铁的摄入量减少、透析过程中失血和频繁的抽血化验、红细胞的生存时间缩短、叶酸缺乏、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等因素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 也均使得免疫功能低下。

3 展望

肿瘤性因素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86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例, 年龄20~75岁。

1.2 方法

利用统一调查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并在Ep Data下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1.0软件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6位子宫颈癌患者中, 发病早期有不适应症状发生的有86例, 未婚者16例, 已婚未育者42例, 已婚已育者28例。各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排位分别为卵巢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 卵巢癌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 占76.7% (23/30) 。超声波检查、B超检、CT检查、MRI、放射性药物显像、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及妇科病普查的有28例, 占发病总人数的32.56%。Epi Data下数据库对患者的早期发病情况及后期治疗做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 子宫颈癌占所有肿瘤的4%, 病死率占肿瘤病死率的5%, 居女性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五位, 其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初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 不容易引起警觉, 但其生长迅速, 易扩散, 后期下腹部不适或盆腔下坠感, 胃部不适腹部膨胀感、压迫症、疼痛、月经紊乱及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据统计, 子宫颈癌在发达国家是发病率居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 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2003年美国预计内膜癌的新发病人数40100超过卵巢癌 (25400) 和子宫颈癌 (12200) 之和, 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 预计死亡人数6800。其症状为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异常、疼痛等。30岁以下子宫颈癌肿瘤患者中, 早期常无症状, 普查时发现宫颈癌。其典型症状为, 一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水样, 米汤样, 脓血样伴异味;二是阴道不规则出血, 开始少量, 接触性出血或大便后出血, 继而出血持续甚至大出血;三是疼痛, 腰骶疼痛, 下肢肿胀疼痛;四是尿频、尿急、血尿及肛门坠胀、便血及大便困难;五是消瘦, 贫血[2]。肿瘤标志物测定一般有CA125、CEA、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 检查方法包括, 超声波检查、B超检、CT检查、MRI、放射性药物显像、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及宫颈癌的普查。目前临床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通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加术后辅助治疗等手段, 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

我国应通过健康教育等专项课程提高妇女群体对妇科恶性肿瘤的了解, 使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医院有针对性的建立数据库,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以减少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Niwa K, Tagami K, Lian Z, et al.Outcome of fertility reservingtreatment in young women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s[J].BJOG, 2005, 112 (3) :317-320.

[2]廖秦平, 何健, 刘朝晖.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术前后的生活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 2010 7 (2) :60-180.

上一篇:环渤海经济地区下一篇:活性炭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