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态度

2024-09-24

科学态度(精选12篇)

科学态度 篇1

摘要:员工态度培训作为员工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西方国家己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已成为发达国家激励员工、发掘员工潜力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加强对员工心理品质的培养, 重视和开发态度培训, 是比提高员工技能要重要得多、复杂得多的培训任务, 而只有做好了这一项工作, 员工培训才是真正到位的, 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态度,培训

在此, 笔者希望运用心理学态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的方法, 为企业的员工态度培训提供一些指导。

一、利用环境改造员工认知结构, 就是最好的员工态度培训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 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P.Piaget) 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 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 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 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人类学习才会发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学习的核心。这包含两层意思。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任务, 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 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与建构之中, 其中, 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认知建构就是在外在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具有渐进和累积性自我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指导我们, 最好的培训模式就是: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其中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 员工在这个环境中自觉成长。

二、开展员工态度培训, 就要在情感上拉近距离

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在态度的三个成分里, 认知成分是基础, 是与外部事物直接联系着的, 反映了个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形成了对外部的知觉和印象, 它既是人们了解和判断事物的依据, 也是人们形成情感体验的基础, 也最易发生变化, 认知变化的积累导致情感的变化。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 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对员工进行态度培训, 一定要进行感情投资。中国有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 相比较薪金、福利而言, 它更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智的培训者应该在培训中通过不断满足员工情感和社会需求, 充分调动受训员工主人翁的心态来获得他们的忠诚。培训前, 应当调查员工的培训需求, 让员工觉得培训不只是领导的事情, 也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培训中, 要让培训师与员工之间多进行交流, 耐心聆听他们的受训反应, 仔细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 对于反映比较多的情况和情感反应剧烈的员工要查明原因, 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培训后, 应当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奖惩措施, 收集反馈效果, 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这次培训是重视的, 从而提高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者

说服理论告诉我们员工更可能对那些受人喜欢、值得信任、有说服力的培训者所做的改变态度的努力做出反应。培训者的威信高低与劝导的效果是成正相关的, 威信越高, 培训的效果越好。因此, 我们要进行员工态度培训, 试图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 就必须考虑选择做培训工作的合适人选, 对培训者是否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权威性.

一个培训者是否有权威性, 就要看他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专业训练、年龄、职业、经验等等如何, 这些因素都能使培训者在员工心目中成为某方面的权威形象。

2、依赖价值.

它是与培训者的可靠性直接相关的因素, 就是培训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及说话的信心、态度等技巧。一个讲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的人让人更加可信。另外, 员工对培训者隐藏动机的判断, 是影响培训者可靠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员工把培训者的目的理解为出自某种高尚的动机, 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信服;反之, 如果把培训者的动机理解为是为了个人从中获得好处, 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培训者的可靠性。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 转变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须首先了解他原来的态度, 提出他能接受的较低要求,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一步步缩小与要求态度的差距, 这样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而不能操之过急, 有人曾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原理。

另外, 还有人也做了类似的实验, 都证明逐步提出要求比一下子提出过高要求更能转变人的态度。但必须指出, 态度立场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如果个人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那么差距虽大, 也能改变原来的态度。所以, 对此方法还必须灵活运用。总之, 通过员工态度培训转变员工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忌言过其实, 只有实事求是, 才能使被改造者心悦诚服, 达到长久的改造效果。

员工的工作态度, 对企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证据表明, 那些对工作满意的员工不但工作绩效高, 且离职率和缺勤率也很低。而研究表明,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成员行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公平感的认知作为中介来影响的。这意味着管理层认为客观公正的政策和实践可能被大多数员工或其中一部分员工认为是不公正的。这些误解会导致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消极态度, 这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员工的行为是建立在他们知觉基础上的, 而不是建立在事实之上。因此, 只有及早了解员工的意图,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 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态度培训, 才能保证企业企业的人心稳定与平稳发展。

科学态度 篇2

一个先进的政党,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来武装;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政治路线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移,政策的转变,都是以思想理论上的解放为根本前提的。科学理论的学习和贯彻,离不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前进的科学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坚持并掌握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变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定要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追求的是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内容。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全面系统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避免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必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努力掌握观察事物、判断形势、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威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全体党员一方面要联系思想实际,加强党性锻炼,使科学发展观进入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联系工作实际,使科学发展观进入工作并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学归学、做归做的“两张皮”问题,潜心钻研其深刻内涵,努力通晓其精神实质,积极掌握其基本原理,同时必须把学习成果付诸实践,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唯实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唯实的思想方法,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一切。用唯实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实情研究透、结合好,进而对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下功夫研究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根本依据、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思路、抓好工作落实的具体动力和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症结、拿出办法,使科学发展观“进入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对待党史国史的唯一科学态度 篇3

鲜明的党性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根本政治立场的表现,不存在超越党派立场的历史观点。我们研究党史、国史、军史,首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坚持这一立场,首先要坚信共产党的领导,相信和坚持党中央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出的正确结论;其次要相信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最公正无私,广大人民拥护的、支持的,我们就要坚决拥护和支持;再就是要相信实践,服从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了的,是对是错,历史已有结论。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历史规律性的把握也会深化,但已经实践检验的基本结论是变化不大的。人民性和实践性是一致的,党性则是两者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而历史虚无主义公然打着“学术反思”的旗号,全盘否定党史、歪曲国史,胡编乱造中国近现代史。他们既不考虑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也无视实践的结论和真理的光辉,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重写历史”搞乱人们的思想,进而颠覆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走苏联解体的邪路。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防止和克服其影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唯物的史学观点。习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对待历史首先要客观,尊重历史,依据历史发生过程的客观实际,不能主观想象,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故意歪曲丑化,也不能把历史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任意美化,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其次是要全面,对历史作综合分析,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更不能只看细枝末节,尽可能占有更多的材料,作出全面的认识。再就是要把握历史规律,对历史材料进行比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从必然性中认识和把握偶然性。在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要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不论过去多么曲折和艰难,5000多年的文明史、170多年的近现代史、90多年的中共党史、6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

辩证的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而不能孤立地、静止不变地、僵化教条地看问题。“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而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对待过去的曲折,“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特别是我们党历来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是集体领导,尽管主要领导担负着主要的责任,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前进还是停滞,都不能简单地把得失归于某一个人。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果;失败,领导集体中的每一分子都有责任。毛泽东思想就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当然毛泽东的贡献最大,正因为这样,所以才用“毛泽东思想”命名。研究新四军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同样要坚持辩证的方法。尤其是,新四军在存在的十年内,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的关系始终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内部党委领导结构发生多次变化,军事组织结构发生多次变化,党委领导与军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影响也不完全一样,都应作具体的、真切的分析。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的思想观点,既继承了唯物史论的基本思想,又有针对时事所作的深刻发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我们一定要在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宣传中认真领会,自觉贯彻。

科学态度 篇4

首先, 科学的态度是诚实, 不必遮羞。关于使用酒精灯, 这是任何一个做实验的人都会碰到的事情。但是, 我曾经在学生面前出过丑。那次在做“自然水蒸发, 观察水中含有的杂质”这个实验的时候, 我用火柴由上往下直接点燃了酒精灯, 被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 并指出了我的错误。这时候我没有为自己辨解, 而是承认刚才的动作是错了, 应该改正, 于是按照正确的动作重新做了一遍。我想, 就将这次的错误, 当成对学生的一次反面教育吧, 如果我一心只为遮羞, 替自己掩饰错误, 那么将来谁还相信我说的是真话呢。韩国前几年的“克隆造假”事件, 虽然对他们本国科学界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大家认识到这个国家有“打假机制”存在, 科学的进步虽然曲折, 但进步是必然的, 毕竟国家有一个诚实面对错误的态度。

其次, 科学的态度是充分求证, 不是“想当然”。那天在上《蔷薇花丛》的时候, 学生们谁也没有见过蔷薇, 因此对插图中带刺儿的蔷薇产生了疑问, 于是有个学生问我:“老师, 不是说带刺的是玫瑰吗, 怎么蔷薇也长刺儿啊, 这个插图会不会画错了, 把玫瑰当蔷薇了?”其他的学生都觉得这个同学讲得很有道理。一则, 校园里的月季长刺儿, 可好像没听说过“带刺儿的蔷薇”。再则, 这几年的教科书和作业书老被学生挑出错, 学生们都挑起劲了。而我也没见过真实的蔷薇, 也不禁对课本有所怀疑, 最后决定让大家中午到电子阅览找找。中午休息的时候有两三个同学来找我, 说他们怀疑错了, 书本上的插图是蔷薇。我想, 科学就是探索人所未知的世界, 但未知的世界并不都是远在天边, 而往往近在眼前, 一些事情、事实, 没有经过证明, 仅以原有的经验“想当然”, 是要出错的。所以科学的态度, 应该是积极求证的态度, 没有证据就没有说服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直到20世纪90年代, 人们从日全食观察到弯曲的光线, 才被彻底证明是正确的, 这才是科学。

再其次, 科学的态度是锲而不舍, 不是“消极懈怠”。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实验特别多, 一个连一个, 一环套一环, 每一个实验既是前一个实验的延续, 又是后一个实验的铺垫。如果学生能跟上第一次实验的进度, 那么随后的实验也不存在问题。然而就是这套简单而漫长的实验使不少学生中途懈怠了, 放弃了, 失去了经历一次系统实验的好机会。我教的班级中就有一班有57个学生, 三人一组, 被分成了19组。但19个实验小组, 做到最后一个实验的, 只有11组, 而且其间还使用了比赛评优等激励措施。我认为, 在许许多多的科学课堂中, 我们并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科学往往要有那么一种锲而不舍的恒心, 这时一点点小聪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靠持久的努力。

化学教育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篇5

化学教育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学生的科学态度是通过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教育、培养和训练逐步形成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锤炼学生良好的意志.

作 者:熊伟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万州,404020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20)分类号:关键词:化学教育 科学态度 培养

生物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篇6

一、实验课教学是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科学态度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1. 创设条件进行实验课教学

不少乡镇中学都存在实验设置简陋、缺乏的现象,难以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实验,但只要教师思想重视,敢干创新,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许多生物学实验还是能够正常进行。比如,可以以教室为实验室,以学生文具(如文具小刀、圆规等),开展一系列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利用废弃的有螺旋盖的透明饮料瓶,开展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等。再如,可发动学生开展对本地中草药资源的调查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2. 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应注重从实验前、中、后的几个关键环节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或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从而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和效率,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的良好习惯。在实验进行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过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记录,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实验失败,应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原因并加以分析。例如做有关“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时,环境因素如温度、pH等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异常现象。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应仔细批改,如发现学生有不经分析而仅以书本给出的结论为依据,涂改或臆造实验结果的,一定要加以批评并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只要教师能在每次实验课教学中严格要求、悉心指点,就能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生物课的学习中,对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充满好奇心,充满求知热情,并在探索生命规律的过程中能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保持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并使其转变成认识科学和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不要因为害怕实验失败而一开始就严格将学生禁锢在实验指导书的套路内或在自己的经验主义的操纵下。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积极思维后自己得出结论。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教师可多准备些不同的实验材料,如紫色洋葱、红背桂、金边红桑或学生自带的其他材料,并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比较在不同的实验材料、蔗糖溶液浓度不同的条件下,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速度、程度如何,学生定能发现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并不完全相同。这样,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实验的原理。教师还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计合理可行的不同的实验方案来进行科学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利用。在做这个实验时,就曾有学生问:我能不能不用蔗糖溶液而用别的溶液来做这个实验?只要条件允许,教师不妨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或问题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不仅要关注实验所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而且要关注实验以外的现象和问题,不放过任何端倪。如在上述实验中,有的学生因取用材料的部位不同或种类不同,发现发生质壁分离时的时间、速度并不一样;有的学生因动作较慢,发觉在发生质壁分离后再滴加清水却不能观察到复原的现象;有的学生改用1mol/L的KNO3溶液做实验,发现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后又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这种探究精神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生物科学史是培养科学态度的生动教材

生物科学史是教师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方面独特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恰当地选取或处理相关的史料,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对科学知识的执著追求、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高中课程的重要知识时,教师可将瓦伯格、卢宾、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的研究史料有机地整合到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而且有助于他们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在学完遗传规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孟德尔最后为什么能成功,发现遗传的基本规律?学生们通过讨论,达成共识:除了创造性运用科学方法之外,扎实的基础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向传统挑战、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都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在讲授作物育种时,可向学生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培育杂交水稻寻找合适的杂交材料“野败”(野生雄性不育水稻)历尽艰辛,进行了大量杂交实验,历时十多年,终于使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在讲授生物的进化理论时,除了介绍达尔文的事迹外,再介绍赫胥黎为捍卫达尔文进化论而英勇献身的伟大事迹……通过对这些生动事例的介绍或讨论,让学生在科学史的熏陶中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帮助学生确立对科学知识的执著追求、顽强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反面例子来启迪学生。如青霉素的发现史,讲的是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研究葡萄球菌时,一次做实验中,一个暴露在空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被青霉素污染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在培养基上长出的青霉菌竟将周围的葡萄球菌块溶解,他并没有忽略这次“意外”,而是研究这种青霉菌,最后发现并提取出了青霉素——到现在依然是用途最广的抗菌素。而在他之前,英国细菌学家斯科特也曾发现了青霉素现象,他不仅没有细心研究这种现象,还对此特别讨厌,因为它阻碍了要研究的细菌的生长!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斯科特为什么会与成功失之交臂?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敏锐的判断力!因为“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的名言)。通过这些生动的生物史料的学习,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 篇7

关键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大学生实际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形成开放程度高、接触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等特点。[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实际,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不是彻底否定传统的方式方法, 不是从零开始另起炉灶, 而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的改进和探索。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既要认真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 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在增强时代感,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

以科学的精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的精神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 从时代提出的使命出发, 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新的特点, 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日益显著。作为思想活跃、渴望接受新知识的大学生, 对外来文化应以开阔的胸怀积极学习借鉴。当代大学生, 热爱党, 热爱祖国, 热爱社会主义,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充分信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他们的求新求知意识、忧患意识增强, 勇于探索, 独立思考, 积极进取。同时, 必须看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外来文化及本民族一些消极文化的鉴别能力不够, 往往经不住国内外一些消极文化的诱惑, 出现这样那样一些问题。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心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的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 社会成员的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危机感越来越显著。身在社会大变革之中的当代大学生, 在市场经济中, 形成公平竞争、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新思想新观念。但是, 他们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抵抗力不强。市场经济虽提倡公平竞争敢为天下先等先进观念, 但它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投机性、逐利性等特点, 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化思想仍有一定市场。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及资本主义腐化思想成为腐化堕落的温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 都不能牺牲社会的全面进步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高等学校要把重视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 批判资产阶级腐化思想,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的关系放到重要地位, 为拒斥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 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网络为信息交流提供新的手段, 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变革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网络具有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和个体参与性等特点, 这为一些黄色的、淫秽的、反动的信息的传播以可乘之机, 对网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网民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其中相当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 接受新事物快, 但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力差, 对垃圾信息 (黄色的、淫秽的、反动的信息) 抵抗力不够, 容易被一些思想观点所蒙蔽。网络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 就必须大力传播红色信息, 杜绝黄色、黑色信息, 建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 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人们思想复杂且价值取向多样化。当代大学生在具体行为上表现为“五个更多”:“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 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 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 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 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 [2]这就使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一定的难度。高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 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和高质量的建设人才的高度出发, 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方法, 使他们在经济全球化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成长。

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科学的态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的态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成长等实际出发, 围绕大学生思想、学习、成长、交友、恋爱、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率先示范, 言传身教, 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感染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当下大学生多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 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们“视野更为开阔, 自我意识更强, 对网络更加依赖, 更喜欢标新立异和张扬个性, 但也有一部分人在团队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3]他们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 父母包办一切, 缺乏现实环境的磨炼, 适应环境的能力欠缺。有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对生活学习的条件要求过高, 但自己的奉献精神欠佳, 且社会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自己的要求与社会提供的条件发生矛盾, 自己的要求与自己的行为发生矛盾。在矛盾的激烈斗争中, 一些人出现苦闷、消沉、孤独、焦虑、压抑、精神不振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学生还面临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贴近大学生学习实际, 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寻找学习方法,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切问题。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帮助大学生提高自理自力的能力, 驾驭生活的能力,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问题, 教育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树立节约意识, 反对各种形式的浪费, 反对花钱上的大手大脚。贴近大学生的成长实际,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大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贴近大学生的恋爱实际,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 进行性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贴进大学生的就业实际, 教育大学生认真学习, 全面发展, 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积极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应对困难、积极进取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自己, 成功就业, 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境地。如果忽视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空洞的说教。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 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和可靠接班人。始终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首位, 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全方位多渠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是高等教育神圣的职责。

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大学生出发, 教育、鞭策、鼓舞大学生。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要以朋友的身份深入学生之中, 与学生平等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有关心学生, 帮助学生, 尊重学生, 才能赢得学生。学生在和老师的平等交流、谈心中, 就会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吐露出来。学生在老师真诚感动下, 就会丢掉不正确的观点。实践证明, 平等的观念, 真诚的感情, 是与大学生交流并收到实效的前提。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提高教学质量, 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教学中, 要把基本理论讲深讲透, 切忌照本宣科, 胡拉乱扯。在理论联系实际时切忌生拉硬套, 牵强附会。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 信任你, 做你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上, 为迎合一些学生, 东拉西扯大讲特讲趣闻轶事, 只能损害课程的地位和自己的形象, 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要反对简单粗暴, 动不动教训人、训斥人, 高高在上的错误做法, 使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 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新理念。在方法上要言之有理、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切忌说大话、讲空话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做到“求真务实”,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把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又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既要搞好课堂教育, 又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等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加社会实践, 是大学生了解社会, 经受考验的有效途径, 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 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闪闪发光。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 把自己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培养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紧跟时代的步伐、摆正自己的位置, 调整自己的价值,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与人民同甘苦, 与祖国共命运。

参考文献

[1][2]崔寿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7 (11) .

以科学态度规范学生成长的方向 篇8

1.科学立班,用理想和制度作保证。

目标是奋斗的方向和水平,有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动力。开学伊始,班委会要讨论制订班级建设目标。包括文明礼貌达标率、出勤率、完成学习任务率、清洁卫生合格率、学科成绩保优率等,并将班级目标分解到各组,分解到人,使目标发挥牵引作用,在班上提出了人人“心中装着目标,眼睛盯准目标,行动冲击目标,效果超越目标”的口号。每个学生把个人目标按条款拟定打印成文装订成册,每次大考后实施目标奖,如出勤奖、学习标兵奖、行为规范奖,通过目标管理,绝大多数学生所拟订的目标逐渐变成现实。为了让学生保持长效的竞争向上的态势,我们利用黑板报进行舆论导向和宣传。开学初可提出:实践“五新”,解决好“三立”,“五新”即新面貌、新气象、新举措、新成绩、新境界;“三立”即立班风、立班规、立师威。利用教师节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利用“十一”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利用元旦进行我爱家乡的教育。

用规则看守校园,用规则看守班级,才能使学校呈现出良好的环境,才能使班级呈现良好的秩序,建设和谐班集体才有牢固的基础。为了强化制度管理,班级要制订出勤管理制度,文明礼貌制度,爱护公物和卫生制度,仪表穿戴制度,学习作业和测验考试制度,奖励和处罚制度等,所有制度全部以班规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班上每两周要开一次班干会,小结上周工作,研究下周工作,两周一次黑板报,每月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建立家长帮教委员会。制度的执行由当天值日班干负责,并作好记载。每周班会课上公布班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制度管理上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对事不对人原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二是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惩罚当天进行,奖励每月评比一次,三是班干戒免原则,班干有违班规如3次以上遭停职检查,5次以上撤职处理,四是公示原则,每月将制度执行情况的统计表张贴出来。

2.科学立班,用道德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个班要保持长久健康发展的势头,需要形成班级主导精神支柱。无才属寡用,无德必多害,富才缺德是灾难,富才富德是兴旺。陆九渊有一句话:“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运则病。”因此,道德水准是新时期班级和谐建设可待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道德建设尤应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处理好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育人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正直、善良、智慧、健康的青年,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青年,培养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奋发拼搏精神的青年,培养具有五心(忠心祖国、爱心社会、诚心朋友、孝心父母、信心自己) 的青年。

学生不仅属于学校,他们还属于家庭、社会和将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提高其学习成绩,更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对现在负责,还要对将来负责。所以,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设计人生显得很重要。所以,对待学生,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一片真情去感召他们、帮助他们。

学生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等,面对实际,首先应解决好学生成“人”的教育问题。其次才是解决好学生成“才”的教育问题。最后把成“人”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实施管理。为了全面贯彻新颁布的 《中学生守则》 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健康地发展,首先要摸清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习惯,采取学生问卷、自查的办法掌握学生中存在“上课迟到、上课讲话、上网有瘾、学而不习、是非不分、作业抄袭、哥们义气、男女交往过密、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第二,以“守则”和“规范”为依据进行理论灌输。生硬的说教是乏味的,为了让学生既掌握“守则”和“规范”中的条款,又不感到厌烦和枯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如每周学三条款,由值周班干主讲,讲稿由班主任审定。并开辟“心灵早餐”和“黄金一刻”专栏开展师生对话。第三,实施奖惩。每月评出文明学生和最受欢迎的学生,最守纪律的学生等。通过评比,激励学生争优向上,鞭策少数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3.科学立班,以人格力量恒久影响学生。

科学态度 篇9

一、上海普教科研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开展教育调查,参与咨询项目,服务政府教育决策

上海普教科研历来把“为政府决策服务”作为重要使命。上海市教育信息调查队整合普教所各室和中心、各区县兼职调查员及100多位志愿调查者,每年都要开展20项左右的教育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社情民意。

上海教育科研人员还积极参加全国与上海教育决策咨询项目,乐当政府智囊。上世纪90年代参与研制上海建设一流教育规划,进入新世纪后,参与上海“两纲”起草,参与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制定,参与OECD的PISA测试,参与上海教育综合改革项目,都对国家及上海的宏观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2.通过普及科研知识,促进应用性研究,形成重大科研成果

自1997年以来,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每年都要举办一期“上海市教育科研培训班”,17年来从未间断,参加对象以全市中、小、幼新任科研室主任和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每期结业人数250人左右,取得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结业证书达3500余人。如果加上区县、学校培养的科研骨干,这个数字估计会相当大。这些学员绝大部分成为学校、区县和市里的科研骨干。据2012年市规划办的统计,2001年~2011年,十年间,上海市由中小学幼儿园基层学校立项的市级重点、一般课题、规划课题总计1069项,占立项总课题的54%;参与课题研究的校长教师12828人次。

正是因为教育科研的广泛普及,才使上海普教科研硕果累累。如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原飞虹中学)的分层递进教学,青浦的数学教改经验,以及研究性学习、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新优质学校建设,等等,无一不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2013年,上海市在基础教育领域评出177项教学成果奖,其中有36项获全国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绝大部分都是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结晶。

3.通过建设科研网络,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孕育了一批教育名家

早在1997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区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上海就明确提出要走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路子。随后,上海逐步建立健全了普教所、区县教科室和学校科研室的三级科研网络。据记载,1982年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91年年底全市各区县全部建立了科研机构。到2012年,全市100%的高中,96%的完中,96.1%的初中,92.9%的九年一 贯制学校 ,94.6% 的小学 ,80.8%的幼儿园建立了科研组室。[1]

通过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激发了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一大批名师在科研中脱颖而出。“上海教育功臣”顾泠沅先生就是坚持在一线开展数学教改实验,提炼出符合教学规律的“青浦经验”;“上海教育功臣”刘京海先生以科研方法开展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逐步总结出“成功教育”;上海特级校长张人利先生以其“循环实证”的科研思维,在借鉴段力佩先生有指导的“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后茶馆式教学”,等等。据2011年调查,学校科研室主任中有三分之一以上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有的走上了区县教育行政、科研机构重要岗位。[2]可以说教育科研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给上海普教科研提出了新要求

1.市普教科研工作会议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在2014年“上海市加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市教委贾炜副主任全面分析了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对普教科研提出了期望;市教委袁雯副主任总结了上海普教科研的经验,对普教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王兴放处长也代表市教委仔细解读了《加强上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上海普教科研要“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主线,聚焦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市区联动,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撑作用。”这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2.教育改革与发展向普教科研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2011年3月,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殷一璀在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认为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对现实功利的过度追求转向对人的发展的追求;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注重全面发展;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改变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模式,更加注重基于需求导向的培养;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要克服单纯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倾向,更加注重教师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转向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和专业引领。目前,我们仍在转型中,很多问题至今都未解决。

2014年,上海市率先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区(县)内基本均衡的评估验收,2009年、2012年获得PISA测试第一,证明上海基础教育处在“优质均衡”阶段。但是随着上海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形态的变化,上海基础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随着新的入学高峰到来,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保教质量有待提升;城乡间师资水平及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高中改革任务十分艰巨,等等。

当今世界,教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因素。与世界级城市的教育相比,上海教育在理念、方法、质量,在资源布局结构、师资水平、社会贡献度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

问题的解决靠发展,发展的关键靠改革。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数量与规模问题,而是体制机制内涵质量等深层次问题,靠零敲碎打与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已经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采取系统、整体与协同式的改革,才能真正释放改革“红利”。最近大家一直关心的清华、北大与上海市“两校一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上海市的教育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重点构建三大制度体系:一是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重点,形成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的“管办评”制度体系;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系;三是以教育开放融合和提升贡献度为导向,形成促进内涵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贡献力的开放联动制度体系。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通过大胆的假设,系统的设计,有序的实施,科学的论证,最后寻找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并加深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普教科研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以专业精神科学态度再铸普教科研的新辉煌

1.正确认识普教科研的本质与定位

教育科研是什么?面对这一貌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有着纷繁的解释,足以使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前辈科研人员认为,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3]威廉·维尔斯曼(William Wiersma)认为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研究是经验的、研究应是系统的、研究应是有效的、研究应是可靠的、研究可能有多种形式[4]。由此可见,教育科研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教育科研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并且必须是系统的、有信效度的活动;二是教育科研旨在发现教育规律。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所谓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直白地说,不是简单地罗列教育现象,而是要分析教育发展变化的原因。以上两者缺一不可。过去,为了激发中小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人们适当降低了教育科研的门槛,但也使少数人产生了教育科研没有科学规范的错觉,误以为罗列教育经验就是教育科研。今天,教育科研的地位与作用已经获得了认可,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教育科研作出更为专业性的贡献,我们有必要澄清这一误区,更加强调研究的科学规范,更加强调对本质关系的发现。

教育科研与教研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目的、内容、方法与结果来看都有不同。从目的来看,科研是为了解答“为什么?”的问题,教研是解答“如何做?”的问题;从内容看,科研可以涵盖一切教育现象,而教研主要研究课程教学问题;从方法看,科研采用系统的规范的研究方法,而教研更多采用即时性的经验分享;从结果看,科研通过严密的证据体系,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这样做的效果究竟如何?提炼有效的教育经验,发现一般的教育规律,而教研则会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加深人们对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教研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科研不等于教研。

从事普教科研的人群可以分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科研人员和中小幼学校的普通教师。作为中小幼学校的普通教师开展的普教科研主要是应用性研究,针对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性。

只有明确了普教科研的性质与定位,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普教科研工作,并充分发挥普教科研的应有功能。

2.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的滚滚洪流

随着《加强上海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的颁布,上海普教科研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各级行政部门对教育科研将更加重视,市、区、校三级科研网络将更加健全,市、区联动及跨学科跨部门协作机制将更为完善,群众性科研热情将更加高涨。当此形势,教育科研专业部门的引导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深入教育改革一线,牢牢抓住当前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科学研究。

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科研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教育科研也只有扎根于教育改革的沃土,才能接地气、聚人气,才能真正发挥“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中小幼学校改革服务”的功能。因此,普教科研要时时保持对教育改革的敏锐嗅觉,及时将教育改革中的趋势性问题、关键性问题纳入研究视野。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高中课程如何变化?班级如何设置?教师如何安排与培养?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等等。再如:要构建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那如何构建“管办评”的管理体系?如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如何确立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如何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办学?等等,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应敏锐地抓住这些问题,开展有效的研究。

二是要敢于创新科研方法,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研究和长期研究,着力提升研究工作的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育科研的生命线在科学性。教育科研本质是围绕问题,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得出结论。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并使信息之间形成前后连贯的证据链,是有讲究的。如果方法不科学,研究就会是一堆废纸,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如今新媒体技术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作为教育科研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科研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教育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它进行研究不能完全照搬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式,需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综合研究,而且教育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教育科研需要合作研究和长期研究。上海市教委最近颁发的《加强上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倡开展协同研究与长期研究,鼓励区县给有影响、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建立研究基地,并在投入、实施和评估上建立机制。今天,黄浦区、徐汇区都介绍了以大课题统领全区开展长期研究的经验,他们不但突破了教育改革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推动了全区教育发展,而且繁荣了教育科研,尝到了甜头,对其他区县也不无启迪。

三是要狠抓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让优秀科研成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切实提升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贡献力。

三十多年的教育科研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各个层面的奖项也不在少数,但是也有人在质疑我们:你们出了那么多科研成果有用吗?对教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很尖锐,一下子也很难回答,但是过去一段时间比较忽视科研成果的推广是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到了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本次提出要建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与应用推广制度,就是有所指的。闸北区介绍的成果推广“星火计划”,从征集鉴定到评估奖励,形成了一整套推广机制,很有典型意义,值得各区县借鉴。我们期望各区县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使有价值、可复制的优秀科研成果能造福广大教育工作者,并最终成为实实在在的教育生产力。

四是要重视科研队伍建设,鼓励优秀教师参与科研,为科研人员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提升科研人员胜任力。

科研队伍是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这次颁发的文件专门对科研人员培养写了一条。宝山区与青浦区的发言都针对科研人员队伍建设谈了很好的经验。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要培养一支有胜任力的科研队伍。今天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绩效工资背景下,在功利教育的驱使下,个别区县与学校对科研人员的待遇与培养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待激发,科研条件有待改善。教育科研队伍是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关系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推进,关系到整个上海教育是否具有改革创新的活力,也关系到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我们所有个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长期从事行动教育研究,他们发现培训教师的方式,以带着课题、项目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最为有效,教师通过解决实践问题最容易获得成长。所以,希望各区县重视科研人员的选拔、任用和培养,依规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工作条件。

一个重视教育科研的领导一定是有远见的领导,一个重视教育科研的区县一定拥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让我们一起秉着专业的精神与科学的态度,共创普教科研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2]汤林春,潘国青主编.上海普教科研30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33.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编写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

科学态度 篇10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 珠江三角洲的北缘, 是南北交通要道, 素有“省城之屏障, 南北粤之咽喉”之称。落户于花都区的新白云国际机场, 作为我国枢纽机场之一, 在规模上已经进入世界20大机场之列, 而正在建设中的货运站也将成为仅次于香港机场, 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三的航空货运站, 这个优势资源在广州乃至全国都是得天独厚的, 是花都区在新时期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 随着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业务量的不断增加, 机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联邦快递专用跑道的投入使用以及机场周边地区一些飞机维修企业的运营, 使得机场噪音对周边地区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局部地区在夜间甚至还遭受着高达100分贝以上的噪音影响, 当地居民反映强烈, 村民的搬迁工作迫在眉睫 (见图1) 。

2 搬迁项目实施过程

以往机场周边地区的居民搬迁安置, 多采取小规模的“见招拆招”, 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 缺乏对城市整体发展趋势的前瞻性, 安置区与城市整体结构不协调, 甚至还出现了部分村庄需要二次搬迁的情况;其次, 安置区建设规模较小, 配套设施、相关服务难以进一步提升, 搬迁居民的生产生活出现一系列后续问题;再次, 这种“拆小村—建小村”的搬迁安置模式, 与花都区, 乃至广州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相违背, 与建设空港新城区的目标相违背。因此, 对搬迁安置模式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目前花都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开展, 但鉴于机场周边地区的村庄建设存在特殊情况, 需要更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针对实际情况, 落实各项安置补偿方案, 更好的维护国家与集体利益, 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兑现政府征地承诺, 取信于民, 以确保机场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和维护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 (见图2) 。

2009年11月24日, 广州市人大代表花都联组召开“关于机场周边农民搬迁和留用地遗留问题协调会”, 根据本次会议精神, 广州市规划局花都分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组织开展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 (花都区) 村庄发展策略研究》并确定了机场周边因受噪音影响的村庄搬迁方案, 并由花都规划分局组织编制安置区的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 提交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

规划研究范围覆盖70分贝以上的噪音影响区, 并以道路、河流、行政界线等地物为界, 具体北至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 南至花都区界, 西至新106国道—平步大道一线, 东至现代大道, 涉及新华街、花山镇和花东镇2镇1街, 面积约60平方公里。同时还根据噪声影响情况, 将研究范围划分为5个噪声影响分区, 并针对不同的噪声影响分区采取不同的规划策略。

本次规划在扎实的现状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还对机场管理专业部门、搬迁村民及村委会进行访谈, 全面征询各方意见, 在访谈的过程中共发放320份问卷, 收回271份。据统计, 受噪声影响需要安置建房总户数有11055户 (含历史遗留及至2012年前新增分户3751户) , 不搬迁需隔音处理户数有1500户, 共涉及到19个村庄。

农民搬到哪里, 哪里才最适合村民生产、生活和发展, 是本规划选择安置区用地考虑的首要因素。由于花都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 很难找到成片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用于集中安置搬迁村民及补偿其历史留用地, 本规划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双挂钩”政策, 将原搬迁区全部复耕, 解决了建设用地规模问题。经过多番论证, 基于现状调研, 综合考虑村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就业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因素, 规划确定对机场噪音75分贝以上的村庄进行分期搬迁, 近期优先搬迁85分贝以上村庄, 并确定了罗仙安置区、龙口—清布安置区、四联北安置区、水口营南安置区四个集中安置区的选址方案。该安置区选址主要在花都区城市中心区周边, 位于城市规划远景发展用地上, 在有利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使村民能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3 做法

3.1 政府主导, 规划先行

由政府主导, 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和多部门的协调机制, 使本规划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其他部门的配合, 特事特办。领导小组的职能主要是解决机场周边地区的集体留用地、宅基地建设和噪音区村庄搬迁问题;规划编制由花都规划分局负责组织, 确保规划科学合理, 具有前瞻性, 有较高可实施性;最终以该规划作为搬迁安置工作的指引,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搬迁”原则逐年解决搬迁安置问题。

3.2 统筹城乡, 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村庄搬迁安置的机遇, 将安置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农民公寓,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确保安置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按照“集中安置居住, 分批建设搬迁”的原则, 以建设“公寓式住宅”为主, 使搬迁村庄向城市中心区靠拢, 更多的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灵活运用, 制度创新

积极利用相关政策, 多渠道解决安置区用地和建设资金问题。灵活运用“双挂钩”土地平衡政策, 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与结构优化, 发挥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复垦机场周边受严格开发建设控制的区域, 走内涵集约挖潜, 区域平衡的道路, 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解决搬迁安置用地及历史留用地规模问题, 保障村民有地建房, 有力地发展村经济, 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问题。

3.4 听取民意, 合理选择安置区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 编制单位与各部门、各级政府充分沟通, 收集各类现状数据资料,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座谈会、规划草案意见征询会、审批前公示等多种方式, 听取搬迁村民的相关意愿, 综合考虑村民的发展诉求, 并结合城市发展趋势, 合理安排搬迁安置区。

3.5 分类指导, 分期搬迁

以各村庄自身的区位条件、建设现状、村民意愿、建设资金等自身情况为基础, 结合机场噪音的影响, 划分噪音区和不可建设区, 分类、分期对村庄进行搬迁建设。

4 成效

在1998年至今的11年时间内, 机场周边用地均受到了严格控制, 让很多孩子达到适婚年龄的家庭为住房困难而苦恼, 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花都区机场周边农民搬迁及经济发展留用地集中安置区设计条件论证》报告的编制, 不仅确保了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还为搬迁村民提供了科学指引, 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场周边村民受到噪声干扰、宅基地建房和村经济发展的苦恼。

5 启示

5.1 要注重民生, 切实解决农民问题

新机场周边地区的村庄搬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调整, 规划编制基于解决搬迁村村民生产、生活发展问题, 注重民生, 尊重群众意愿, 合理选择搬迁安置点, 因地制宜的制定了鼓励村民搬迁的奖励办法, 制定了统一的搬迁补偿安置标准, 对搬迁后土地整理恢复为耕地的村庄, 为失地农民提供保障, 维护了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权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通过双挂钩试点工作,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长远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发展问题。

5.2 要城乡统筹, 考虑新时代发展要求

用科学的态度把疾病拒之门外 篇11

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妈妈给了我们一些对抗某些病毒或病菌的能力,也就是医生常说的“免疫力”,以帮助我们在病毒感染的第一时间抵御病毒或病菌的侵袭。但是,针对某些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并不能与生俱来,历史上这些病毒带来的传染病曾经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疫苗是我们已知的最有效的对传染病的主动防御手段。接种疫苗,等于是用消灭或者减低毒性的病毒去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对某些病毒或病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能力。一旦这些病毒侵入人体,免疫系统能充分识别这些病毒病菌,进行有效的防御。在人群中接种疫苗,能有效避免传染病在群体中的流行。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通过接种牛痘消灭了天花。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30多年里,通过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我国在2000年基本达到,了全国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认识疫苗的重要性

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成百上千种,其中不乏对人类威胁巨大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等等。在国外,主动接种疫苗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我们现在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目前能够实现的只有享受国家免疫规划最基本的健康保障的儿童,经过在2007年的扩充以后,现在我国儿童能够享受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14苗15病”的免疫接种。这些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一些严重的儿童传染病,满足儿童的基本健康需求。事实上,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更加脆弱,除了要保证在计划内的疫苗接种之外,父母还应考虑为孩子补充接种一些计划免疫之外的疫苗,如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等。老年人免疫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疾病传染,因此,在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时间,需要提早接种疫苗。

科学态度 篇12

一、新时期对工程预决算审核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一) 工程建设中的新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坚持科学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发展理念指导下, 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1.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在国家重点项目突破性的运用, 为国内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积累了宝贵经验, 大量新材料普遍运用在建筑领域, 如聚氨酯墙体保温材料、真空玻璃、节能窗、热源水泵等, 为打造节能建筑, 甚至零能耗建筑, 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不断增多, 致使换算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 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人们对建筑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在不断改善建筑生活环境的同时, 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工程预决算审核人员必须时刻掌握节能减排材料的使用情况, 为建筑工程提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理化建议。

3. 职业道德, 社会责任。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因此预决算审核人员要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及社会信誉, 反对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以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危害建筑工程质量的行为。

(二) 工程预决算审核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 具备较高的专业管理素质。

工程预结算审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管理素质。建筑业的发展, 先进的建筑设计、新型的建筑材料、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复杂的开发群体, 这些无疑对工程预结算审核人员是新的考验和挑战。要求工程预结算人员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重要的是要全面掌握国家的各项法规及相关政策。只有学好才能用好, 只有吃透精神, 才能灵活掌握, 才能使工程预决算做到合理、合情。

2.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

建筑预决算审核不仅要有精细的工作态度, 还要熟知掌握相关的建筑知识。例如:建筑材料的用途和性能、各道工序的技术链接、分部分项的施工布局等。面对大量的技术参数和堆积如山的施工图纸, 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知识。

3. 深入施工第一线。

要改变只在办公桌上搞分析, 脱离实际的监督办法。把审定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第一线, 形成监督、检查、指导、分析审定系统的全方位的工作流程。了解结构变化和材料使用的全过程, 抵制不合理的费用追加, 把审核工作的基础打实。

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工作中要“计算则细, 考核全严, 监督到位, 审核则严”。要忠于企业, 热爱本职,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

二、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精细计算, 严肃工作过程

做好工程预决算审核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 做好编制工程预决算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能正确理解各专业的定额内容, 准确套用定额项目, 掌握定额项目单价换算方式;及时掌握计价信息 (如各地的补充定额、规定调整的计价文件等) , 并能吃透精神, 准确运用在各项工程造价审定工作中。二是在审核前熟悉项目相关图纸。竣工图是编审预结算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 必须全面熟悉了解, 核对所有图纸, 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了解预决算包括的范围和工程内容。例如配套设施、室外管线、道路以及会审图纸后的设计变更单、工程停工报告、现场签证等。弄清所采用的单位估价表。三是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现场情况, 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了解施工方案, 熟知其施工内容, 深入施工一线, 掌握各工程意图、施工动态, 监督掌控施工的全过程。

(二) 搞好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的计算是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联系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进行的, 是决算编制的基础。工程量的确定必须结合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进行对比确定。在施工现场确定工程量和材料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在核定工程量时要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 允许的误差是多少。一是分清计算范围, 如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身的划分, 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二是分清限制范围, 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要求是否相一致。三是避免工程项目重复计算。

(三) 对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

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要求是否相一致, 对换算的定额单价的审核除按上述要求外, 要弄清允许套用定额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基本数量。决算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工程量计算和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对补充定额的审核, 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 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时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合理。

(四) 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向建筑材料、机械租赁等供应单位收集相关资料。这些单位直接面对市场, 最了解建筑市场的动态, 可以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有了这些信息, 可从供应的角度丰富工程造价相关资料。同时, 也可以通过了解已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 掌握市场材料信息, 以及时补充工程定额的不足。随时掌握施工材料材质、规格是否满足施工及用户要求, 核对材料的采购和选择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及合同要求。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工程竣工决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五) 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动资料

如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单、工程停工报告、现场签证、施工记录、原始票据、形象进度及现场照片等。主体工程中的隐蔽工程, 要在施工的同时, 画好隐蔽图, 做必要的取证照片, 检查隐蔽验收记录。这样, 一方面可保证决算审定内容的完备性, 另一方面可保证决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 投标报价、合同价或原预算, 竣工结束后经审查批准的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报告等, 这些资料在结算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工程预决算的审核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学习、总结和提高。

摘要:工程预决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 对保证工程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严肃工作过程, 必须在五个关键环节下功夫。

上一篇:化学切割论文下一篇:系统因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