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关系

2024-06-30

态度关系(共11篇)

态度关系 篇1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础的、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方, 其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有力的。端正的教学态度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并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反之, 不良的教学态度则会影响教师对其职业认同感和阻碍学生的发展,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而好的教学态度则会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师生关系与教学态度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同时, 师生关系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 由两者的地位、态度及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的影响, 在教师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等的影响。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 这种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学生联系、交往、接触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态度, 从备课到上课, 再到课后反思, 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体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倾向都是教学态度。另外, 教学态度还体现在对教学对象, 也就是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反应也是教学态度的一方面。

二、师生关系与教学态度之间的关系

(一) 师生关系对教学态度的影响

师生关系的发展影响着教学中的各个方面, 其中教学态度就直接受其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绪与教学态度。

1. 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在师生间心理相容, 心灵上相互接纳的基础上形成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相应地, 学生也会对教师报以同样的尊重和爱戴。但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味地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民主和宽容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少不了对学生严格要求, 认真负责。

在教学过程中, 互相认可与信任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能够互相尊重, 在教学活动中互相鼓励与支持, 最终达到一致的教学目标。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积极的教学态度, 与学生能够更好地沟通合作与交流, 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感, 树立勤奋务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能够理性认真地对学生负责, 在此种动力的驱使下教师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 并在今后的工作期间多做全面的、详细的反思和自省, 尽快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从而适应课改要求下新教师的要求。

2.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 对学生有偏见,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 多以责罚为主, 缺少鼓励和赞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独立性, 不尊重学生, 在教学中不以德服人, 而是以武制人, 这使得师生之间矛盾重重。教师长期不接触学生, 不去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 与学生缺少沟通和交流。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 或拒绝与教师合作, 久而久之, 教师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消极的教学态度。长此下去, 师生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加剧, 教师的态度也会越来越消极, 最终可能导致教学活动完全无法进行。

(二) 教学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态度是处事之源, 好的教学态度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和保障, 而师生关系的好坏是衡量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依据。相关教学实践表明,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对师生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 能否妥善处理与学生间的关系, 学生是否喜欢上这堂课, 能否从这堂课上学有所获都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紧密相关。所以说, 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他对教学工作全方位的理解, 影响着他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 更影响着学生在课堂的表现, 从而直接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的教学态度分为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消极的教学态度。积极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思想认知和个性等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并且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兴趣, 做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反之, 如果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形成的是不正确的情感、认知和心理定势, 则将会形成消极的教学态度, 最终阻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 积极的教学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主要表现为能对教学工作做出正确的理解。教师热爱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照本宣科, 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性和极大的吸引力, 学生喜欢上课, 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能够与教师友好地相处。

积极的教学态度表现为教师严于律己。教师为人师表, 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教师要带头遵纪守法, 先严格要求自己, 再去要求学生, 学生则不会对教师产生反感, 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 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不断进步。

积极的教学态度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上。教师和学生互为教学主体,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明白学生只有被爱与被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体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 主动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能有效地加强师生间教学相长的合作关系。

2. 消极的教学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消极的教学态度源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正确认识。教师消极的教学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轻视、厌恶和对学生的疏远、冷漠。教师在很多时候都是学生的榜样, 但是持消极教学态度的教师, 讲课漫不经心或者对教学内容照本宣科, 这样的课学生不感兴趣, 还会怀疑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长此以往, 学生会完全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 最终厌恶教师, 从而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消极的教学态度, 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关心, 不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对学生的问题漠不关心。教师不去关心学生, 学生也对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 消极对待教师的要求。师生之间交往甚少, 交流有限, 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还会使得学生和教师长期处于关系冷淡状态。

消极的教学态度, 还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信息反馈, 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时消极对待, 学生则会对教师产生负面情绪, 最终影响师生关系。

良好的教学态度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师生关系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端正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感的体现, 而强烈的认同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生而就有的, 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才能不断增加。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

(一) 完善教师的自我表现

教师应从自身做起,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首先, 教师要衣着整洁, 言行大方。教师仪表对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 而第一印象的好坏, 对随后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直接影响。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能够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人际吸引力, 从而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提供很好的开端。其次, 教师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 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 处处为人师表, 塑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教师依靠自身渊博的学识、德才兼备的表现, 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二) 民主、公平地对待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良师, 还是益友。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体验, 享受被尊重的感觉。教师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重视班集体的作用, 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 同时也要严格要求, 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 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自主性。

其次, 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加强交流, 还要扩大交流的范围。教师既要做良师, 又要做益友。教师要教书也要育人,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关心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 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只有这样, 师生关系才可以更上一层楼。同时, 对于学生来说, 这种更好的关系也可以成为他们努力学习、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 注重个体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独特的闪光点, 注重个体发展。一个优秀合格的教师必定是负责的教师, 总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 诚挚地对待学生, 时刻鼓励和赞美学生。教师的赞美和鼓励, 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 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源泉。除此之外, 还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教师总是责罚学生, 学生就容易缺乏学习的自信与动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应当学会鼓励和赞美学生, 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在鼓励中前进, 在赞美中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 作为合格的教师, 我们必须学生和平相处,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 师生关系与教学态度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态度会增强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感, 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 不良的教学态度则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 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教学态度, 采取民主、公平的教学方法,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共同发展的关系, 才能互相促进,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积极的教学态度, 与学生能够更好地沟通、合作与交流, 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样,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认真和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好感, 从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相反, 懒散消极的教学态度不能使师生良好地合作, 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 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态度

参考文献

[1]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 1996 (5) .

[2]雷艳生.浅谈教学态度影响教学质量[J].黑河学刊, 2012 (1) .

[3]鲍聪.师生关系研究述评[M].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

[4]郭丽光.浅谈教师的教学态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5]樊万奎, 段兆兵.近十年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师教育, 2009 (12) .

[6]孟京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重要影响[N].职业教育研究, 2005.

[7]邵晓枫.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N].教育学报, 2007 (5) .

[8]史祝云.试论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9]吴丽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 2010.

[10]熊秋菊.以积极的教学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J].课堂教学实践, 2006 (4) .

态度关系 篇2

父母性别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

本研究以212名中学生及其父母为被试,考察父母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男生的母亲比女生的母亲更认为男女是不平等的,而男孩的父亲与女孩的父亲在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上没有差异;父亲、母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有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性别角色平等态度与孩子的性别角色没有显著相关,但母亲的性别角度平等态度与孩子的女性性别角色有显著负相关.

作 者:袁立新 杨玉銮 YUAN Li-xin YANG Yu-luan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广东,广州,510303刊 名:广东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7(6)分类号:B849关键词:中学生 性别角色平等态度 性别角色态度

浅析情感态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情感态度 中学英语教学 意义

一、情感态度的内涵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应该包含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情感是“全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英语教学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故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的情感(如动机、自尊、自信、移情、愉悦等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的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厌恶等心理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学习行为,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过度的焦虑和胆怯;过度的自卑和急躁心理等。这些消极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一上英语课就紧张害怕、自卑畏惧,一考试就急躁焦虑,长期以往会失去学习兴趣。

(二)情感对个体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影响。

认知和情感都是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学习必须是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习必须具有同化学习材料的认知结构和能力;二是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意愿。认知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情感总是伴随认知的发展而变化。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学的情感。情感对个体的认知活动具有较为普遍的影响。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热情,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也会受到压抑。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就会为学所乐、越学越想学、越学越能学、越学越会学;反之就会为学所苦、不想学、不能学、不会学,进而厌学。

(三)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础教育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新课程标准》详细阐述了情感的基本内涵及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具体情感目标。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它必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每一门课程都应尽可能结合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英语教学在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互相鼓励、互相支撑、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愿意和教师交流,才能以广泛的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促使学生积极地亲身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成功,建立自信心。这样反过来又会使学生更有兴趣,更主动自觉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如此下去,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也乐于与他人合作,从而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采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享受成功深化学习兴趣,媒体教学巩固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一滴进步,善于使用肢体语言(微笑、手势等)及时鼓励表扬。另外,教师应设计难度适中的学习活动,并有清晰明确地指引步骤和提示,使学生有信心参与,并渴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自信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和在交际中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愿望,这样就有助于降低一些消极情感,培养积极情感。

新课程理念中,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心智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入手,增进学生的学习进取心,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采取心理疏导,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善于让学生享受成功,心里上获得愉悦感,从而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善于洞察和体验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情感因素,能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感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心理学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2]王鸿江.现代教育学(修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

[3]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3,7.

情感态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关系 篇4

情感方面的发展对于语言的学习十分重要, 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 那不是别人的过错, 而是教师的失误, 因为他或不知道怎样使学生接受知识, 或根本没有这样去做。”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生的负担, 使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任何障碍。

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 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积极正面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过多的批评、否定的批评往往会起反作用,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使学生感动, 首先要教师感动。”教师必须理解情感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从事英语教学的十多年过程中, 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一定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中入手。所以, 教师在编写教案教法时, 一定要顾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方法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首先要明白一个事实: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 潜力都非常大, 作为教师就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成绩是否优秀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成材的标志。学生中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来看, 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都很大, 都有闪光点和无限开发利用的空间。笔者在上课前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好好预习新课, 大概了解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在正式上课时, 叫学生做练习in pairs或者in groups, 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 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坚持这样做, 全体学生基本上都能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高, 成绩提高得就会很快。如果教师只顾及心目中的“好学生”, 会使大多数“差生”只做听众, 或者做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这样既影响上课纪律, 也会给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体现了教师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差生”这个称谓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 导致教师没有办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体现的是学生各方面的多样性, 从差异方面看, 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可爱, 都有成材的潜力。

二、创造环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一) 兴趣与动机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相辅相成的, 兴趣是动机的一部分, 良好的动机又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从心理学方面来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 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技能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 是学生为追求一定的目标而产生的内在原因。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自己的学习动机, 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方向知道了, 就会朝着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努力。同时, 学习动机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 从而更进一步地努力学习。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有四个方面: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学习态度。

(二) 特定的环境激发积极的情感

道德情感具有情景性, 我在上课时经常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情感上产生共鸣,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容易进入角色, 产生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录音、图像等渲染情景, 通过讲故事、角色表演、实物演示、布置环境等再现场景, 尽量做到在情景交融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著名教育家张兼中在著作里指出:“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 掌握自辩、自治、自理、自学能力, 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发展智力、情感, 从而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教学关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学法上的指导, 调动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和业务能力。学习策略有听力学习策略、口语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写作学习策略和词汇记忆策略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这些策略渗透给学生, 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不要把英语学习当作是机械的记忆过程, 一旦学习策略运用得好, 就能体会到英语学习中的无穷乐趣。通过学习策略的渗透和策略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被共同调动起来, 同时也使学习过程变得更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一) 评价学生要具有科学性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应用幽默语言。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是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的润滑剂。恰当的幽默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 不要打断、批评, 也不要讽刺、挖苦, 要运用诙谐幽默将错误改正。这样, 犯错误的学生会在轻松的环境中认识到错误, 其他的同学也加深了印象, 学生上课没有压力, 心情轻松愉快, 思想就会活跃, 对学习更感兴趣。教师的表扬要恰当, 对处于青少年初期的学生, 表扬一定要分层次。我在上课的时候,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表扬得不是太多, 但是给他们的任务难度加大。由于成绩优秀, 经常表扬也会使部分学生骄傲自满, 耐挫力就会降低, 不利于未来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相反, 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 经常表扬则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会使他们认为老师很重视自己, 容易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继续提高成绩的自信心。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 表扬也要看机会和结果, 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 不能千篇一律。

(二) 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 它的语言机能需要通过学生的个人实践才能完成。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性和参与性,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越多, 效果就越好。我在十多年的英语教学中, 主要运用两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第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是以培养习惯为前提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在英语教学中, 采用直观道具、录音机、投影仪等多种手段, 把教学内容讲得有声有色。例如在讲授新单词时, 我经常通过化简笔画、挂图或者播放幻灯片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解课文和对话时, 我就用逼真的投影来介绍教学内容, 创设真实情景,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样就能把直观形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把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变得栩栩如生,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做游戏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小, 特别喜欢游戏活动, 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 学生的口语提高很快,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使英语课堂成为“寓教于乐”的学习乐园。

3. 听或唱英文歌曲、看经典英文电影和英语教学片, 这既可以训练听力又可以记忆单词。

例如我在教一般过去时态的时候, 就让学生学唱“Yesterday Once More”, 音乐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自然中得到了发展, 把感觉转化为语言来表达, 能加深印象, 唤起回忆、刺激联想、激发美感。学生看英文电影能够更好地提高口语和感受西方文化, 感受其中纯正地道的英语。

4.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当然合作型的氛围也存在竞争, 适当的竞争对学生是一种促进, 竞争会刺激学生的进取心, 也能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会学生怎么面对暂时的失败和挫折。所以, 关键是教师怎么引导学生看待竞争, 以及在竞争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竞争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超越别人, 而是彼此促进, 使大家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去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 微笑传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微笑能够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 给学生心灵上的愉悦和获求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亲近教师, 从而更加努力地想把成绩提高上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年龄小等原因, 英语还是比较难学的,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微笑具有调节、鼓励、评价、管理等作用。例如,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正在讲课, 有一位学生在做小动作, 我没有停止讲课去批评他, 而是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 他很快停止小动作并很紧张地看着我, 我微笑着看了他一眼又继续上课, 下课我也没有追究。但从那以后, 他上课没有再做过小动作了, 并且成绩提高很快。

结语: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 篇5

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型、与世无争型、享乐自私型,唯我独尊型。

思想决定态度:

1、前方有多少的山重水复,脚下有多少的柳暗花明。

2、直路是美好的,因为你避免了徘徊抉择;弯路也是美好的,因为你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

3、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位导游却诗意盎然的对游客说:“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种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人生态度作为制约人一生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

1、人生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人生课题和人生矛盾的认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精神状态。

2、人生态度影响着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端正人生态度

1、认真。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要是有限的生命放出光彩,不仅需要我们付出生命,也需要我们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利用分分秒秒,扎扎实实的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

2、务实。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在看待人生问题时,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这一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把远大理想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不虚妄,不空想,去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踏踏实实的学习,以便将来认认真真的干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个人只有扎实地迈出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走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社会的光辉人生。

3、乐观。对人生及发展充满希望,相信人生有光明的未来,生活信念坚定,理想追求执着,精神状态昂扬向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4、进取。人生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勇于竞争。锐意改革、勇于竞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态度关系 篇6

关键词 老年人;老化态度;认知老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分类号 B844.4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6.003

1 问題提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快。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已超过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3%;2013年,突破2亿。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来自中国的老年人口约为4.8亿,接近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吴玉韶,党俊武,刘芳,奥彤,王莉莉,2014)。

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年心理学也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越来越被心理工作者所重视。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是其中最为活跃的研究主题(李德明,刘昌,刘贵云,1999)。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例如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李旭,杜新,陈天勇,2014),

会出现衰退(Baltes & Lindenberger,1997;Schaie,2000)。老年人认知能力水平的下降,还可能发展为轻度认知损伤,甚至出现老年痴呆。这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并且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对老年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对老化问题的探索多集中于脑认知功能方面,对社会认知范畴的问题研究较少。上世纪末,有人提出老化态度的概念(Levy,Ashman, & Dror,1999),自此研究者才开始从社会认知角度研究老化。

老化态度是指人们对变老过程以及年老的评价和体验,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Laidlaw,Power, & Schmidt,2007),它会对人们的行为、自我概念、对变老的接受度、生活方式以及职业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姜兆萍,周宗奎,2012),还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王大华,燕磊,2011;唐丹,燕磊,王大华,2014)。

Michael和Susan (2015)对东西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的调查表明,东方老年人比西方老年人对老化的态度更加消极。老化态度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内在因素包括健康状况、个性特点等(唐丹,燕磊,王大华,2014),外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多种社会支持(张明妍,王大华,Mick, & Ken, 2011)。

我国心理学界对老化态度的研究也仅有十余年的时间,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李川云,吴振云和李娟在2003年编制了老化态度问卷并进行了初步试用,黄一帆,王大华,刘永广和Laidlaw在2010年翻译了“老化态度问卷”(AAQ),并考察了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性。关于老化态度与认知老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化态度对老年记忆的影响方面。比如,李川云和吴振云(2001)通过直接思维任务,激活老年被试的负性或正性老化态度,发现老年人在正性思维条件下,记忆作业成绩提高,记忆自我效能感增强,而负性思维条件下正好相反。尹述飞,彭华,文静(2014)研究了老化态度与老年人工作记忆老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老化态度在工作记忆老化中的作用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对固有工作记忆能力的保护。

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两个基本要素(李德明,陈天勇,2006),而老化态度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本研究意在探究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和认知老化的关系。另外,再结合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分析可能会对老化态度及认知老化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在南京、杭州、太原三地,选取62名60~79岁且无明显精神障碍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9名,女性33名,平均年龄为 67.45±4.68岁,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2.2.1 个人基本信息问卷

对被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居住方式以及主观健康状况等信息。

2.2.1 老化态度问卷(AAQ)中文版

本研究采用Laidlaw等人(2007)编制、黄一帆等人(2010)翻译的“老化态度问卷”(AAQ)中文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共2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从完全不正确(1分)到完全正确(5分)的五点评分。问卷分为“心理社会丧失”“身体变化”和“心理获得”3个维度,每个维度8个项目。其中,心理社会丧失为负向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在心理和社会性上的消极体验程度越高;身体变化为正向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对健康、运动锻炼及老化本身的积极体验越高;心理获得为正向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的智慧获得感越高。在本研究中,三个维度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89、0.615、0.794,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9。

浅析当代大学生态度与就业的关系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态度,心态调节

前言

1999年起,我国高校进行扩招,随后每年大学毕业生逾百万,事实上,企业岗位需求每年可达数百万,但是大学生专业对口,又满足条件,并且愿意接受的不是很多。到2013年,当今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就业弹性的持续下降;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用工荒”, 另一方面是“人才高消费”、大学生“无业可就”。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之下,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极为“棘手”了。

一、大学生自身问题

当代大学生,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接受高等教育,受到文化熏陶,眼界和胸襟都十分广阔。然而,在中华传统中, 一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所以大多数人仍然注重是否能上大学,老观念一时间还没有转过来。于是大学生都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并认为工作凭自己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他们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接触到的一系列事情,与社会实际还是有差距的。例如, 即使找兼职,大多数属于高待遇、少工作的种类;对一线工作虽然知道,但接触不多,也了解不深,基本上从不考虑这类工作。对大学生来讲,刚进大学,会认为将来工作就算不是年薪百万,也是坐办公室,吹空调的。等到临近毕业,就业之际,才会在不断的碰壁、被拒绝中清醒明白:原来,大学生不是万能的。除此之外,便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强,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或者埋头苦读,或者浑浑噩噩混日子,等到毕业寻找工作,也没有自己的想法,随遇而安,跟随大众。前者还好,只要成绩优秀,总有特长,而后者,一没知识,二没技术,三没经验,找工作又不积极主动,如何就业。

当代大学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心中总有一股傲气。 他们想拼搏,想迸发,来证明自己的优秀,自己的价值。然而现实太残酷,竞争压力大,不仅仅是跟全国高校学生竞争岗位,还要与社会人士比较,尤其是面对一些经验人士,差距十分明显。期间,大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心理会不平衡,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都产生了怀疑。这也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大学生心理调节不够,接受能力太差,抗打击和接受能力太弱了。

二、社会原因

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吃紧, 部分学生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 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 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地影响师资水平。

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国将有700万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由于2009年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重就业压力, 政府开始将一部分大学生安排在基层工作,此外,还采取扩招研究生的办法解决就业压力,但是由于之前扩招的影响, 很多人对此政策并不赞同。 就业压力也让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已经降到了和农民工一样的地步。很多大学迫于就业率低的压力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截止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 为了偿还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由于债务问题,很多高校的信用评级大幅度下降。

这使得整个社会、国家都处于一种氛围:不是中国没有人才,而是人才“不达标”。

三、家庭原因

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两个家庭养一个孩子, 家长恨不得自己吃糠喝稀,把所有都给子女,于是就有了 “公主病”、“王子病”,这样的孩子生活无忧,基本没吃过苦, 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是考上好大学,将来就有一份好工作, 这样你的一生就有保障了。于是,大家拼命考大学,也不清楚这所大学将来的就业前景好不好,对孩子来说值不值得, 只一味要求认真读书。

再者,父母总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许多家长在孩子毕业之前就已经给孩子打点好工作,托各种关系、手段, 安排好一切事宜。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大学生四年大学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就业的积极性,尽管他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迷茫的,并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会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更加急躁,担忧自己的未来前途,否定自己四年辛苦的意义。

结束语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还能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服务的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就业的前提是有理性的就业观。你改变不了世界,那就让世界改变你。对大学生来说,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对就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很重要,要积极寻找就业机会,而不是怨天尤人,多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健.论就业态度与成功就业[J].电子世界,2013,14:214-215.

[2]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为例[D].湖北武汉: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

[3]刑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辽宁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试论学习态度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篇8

一、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基本要求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映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部状态。学习态度是由学习者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具体包括:

1.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的理解,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基于对学习的正确理解,相应的学习态度也往往是积极上进的;相反,基于对学习的错误理解,相应的学习态度也多半是消极的、错误的、不求进取的。而学习目的,则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的自觉认识和追求,是其理想、志向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习目的体系中又有高低层次之分。低层次的因素主要与个人、家庭的利益相联系,而高层次的认识和追求,是从人类的发展国家需要的大局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并且使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成为主导性目的。高等院校要求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当然是从高层次的角度来讲的。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以国家建设需要为目的的学习态度。

2. 饱满的学习热情

学习态度的情感因素是指学习者伴随着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而产生的情绪情感,是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客观效价与学习者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凡是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主观需要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都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能够引起什么样的情绪情感,不仅取决于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客观效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大学生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不够,因为学习目的的实现,需要学习兴趣和热情提供动力支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才会使感觉、知觉活跃起来,思维敏捷,并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形成一种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动力。因此,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高校对学生基本的要求。

3. 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态度中的意向因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的反应倾向,表现为学习的欲求和指向。一般来说,学习态度中的认知因素是其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产生的前提,没有认知就没有情感,也无所谓意向。学习态度中的情感因素是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的动力,没有情感因素就没有认知因素的深化和意向因素的强化,因而情感因素是构成学习态度的核心要素。而意向因素则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集中体现,没有意向因素,就没有行动,也就体现不出学习态度的效能。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基本动力。事实证明,在科学创造方面做出较大成就的人,往往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这种求知欲望,推动他们顽强地打开知识的宝库,激励他们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

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

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成分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清晰、稳定和有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指导学习者朝着认定的目标不断奋进。大学生一旦确立了端正的学习态度,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1.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与端正的学习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就差。正因为学习动机有如此重要的功能,所以,它不但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才会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够推动学习者克服困难,不断攀登学习的新高峰。良好的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理想的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越好,学习态度越明确,学习也就越勤奋,能力就会增长更快,所获得的成功也就越大。

2.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方法和效果

学习态度作为一种对待学习的内部状态,影响着人对学习活动的选择。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指导学习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大学生应该把学习成功、取得优秀成绩作为在校期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刻苦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结果却未必如此。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甚至节假日都不休息,可是考试成绩总上不去。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加上少说空话。”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在其著作《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谓学会学习,就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国古谚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非常重要。据有关专家研究,学习优秀生与后进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很大,后者在学习方法掌握和运用水平上明显落后于前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促使学习进步。当然,学习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要因人而异,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别人用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中,也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学习态度决定学生未来发展和成才

端正的学习态度与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密切相关。俄国著名军事家库图佐夫勤奋好学,求知心切,在军校学习期间,他对军事、数学、历史和文学都有浓厚兴趣。为了适应欧洲大战的需要,他先后刻苦学习法语和德语,并学会了其他三国语言,为赢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能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也与他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分不开。他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在长沙求学的时候,即每天泡在图书馆里,风雨无阻。夜间大家就寝以后,他就到茶室、走廊等处看书。建国后,他虽日理万机,但仍然坚持学习,从不懈怠,几乎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用在读书学习上。正是如此,他才成为了一代伟人。

三、学习实践中不断端正学习态度

随着世界形势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时代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学生如何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以为:首先,应增强学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源于对事业意义的认识和理想的追求。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弱对人的行动方式、坚持性和效果,都有决定性影响。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继往开来者,应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积累知识、储备能量、增长才干,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其次,树立自信自立观念。我们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或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虽然经过一番努力成效仍不明显,往往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教育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观念。自信自立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念、能力和力量的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敢于正视困难,解决问题。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只有自信,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没有自信便没有主心骨,俯仰由人,什么事也干不成。”第三,强化学生的现代竞争意识。当今的世界正处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竞争,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竞争,竞争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被誉为“美国陆军将帅的摇篮”的西点军校,实行残酷无情的竞争机制和毫不留情的淘汰制度,使学生在校4年期间,约有30%~40%被淘汰。在头两年被淘汰者,个人自谋出路。第3年以后被淘汰者,必须到部队当两年兵才可退伍。正是这种竞争机制和制度,使西点军校在200年的历史中,为美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陆军将帅,其中有3700多人成为将军,4人成为五星上将,两人成为总统。西点军校还培养了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艺术家。从美国西部的开拓,到自由女神像的设计与施工;从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到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无不刻有西点人的名字。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力争上游的勇气、毅力和竞争进取、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在竞争的海洋中学会游泳,成为知识时代的弄潮儿。第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它好比爬大山,不能一步登天,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者,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无法估计的困难和挫折,需要有愚公移山的顽强毅力,也需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精神。世界上许多创造辉煌业绩的人,并非他们具有超常的智慧,关键是他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至理名言形象地说明治学和成才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态度关系 篇9

国内外存在许多有关师生关系与学习态度的研究。在师生关系方面,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师生关系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得到了不断深入的发展,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国外师生关系对学生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和预测、对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 等等;现代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 构成道德教育的条件是教师的真诚、坦率与学生和谐一致, 提出师生关系应由真诚、接受和移情构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师生关系本质、特征、功能及模式等方面的讨论呈现研究视角的多学科化, 把它放到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阐释学甚至文化生态学的视域中考察, 丰富了师生关系的解释;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研究者更倾向于用具有动态性质的师生互动交往代替静态描述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态度方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生素质心理结构, 将态度作为后天习得的五类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和技能) 之一;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指出, 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有三种学习:正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 即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学习;布鲁纳的学习分类将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作为重要内容;社会心理学对学习态度进行的A-B-C三维结构理论, 学习态度由学习者认知水平、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三部分构成, 分别反映学习者的价值判断、情绪反映和行为的外在表现。在我国, 教育方针中的德育包含在态度之中, 认为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应该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鉴于上述国内外有关师生关系和学习态度的研究趋势和背景, 本课题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相关关系的研究, 展开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调查, 并对不同年级被试的作答进行对比, 指出随着被试认知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师生关系对学习态度影响程度的变化。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 希望对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一定启发。

研究的对象:按照典型抽样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对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小学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份问卷216份, 回收有效问卷210份, 有效回收率为98%。被试基本情况如下:三年级学生43名, 四年级学生60名, 五年级学生46名, 六年级学生61名, 被试平均年龄11.5岁。

方法:

自拟“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问卷调查”, 问卷共包括21道测试题, 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四个选择, 由被试酌情进行选择。

问卷分三个维度: (1) 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共6题) ; (2) 学习态度转变的行为表现 (共8题) ; (3) 学习态度转变的心理成因 (共7题) 。

结果分析:通过对张家港市三兴小学小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 使得对“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这个课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210份的调查问卷中, 找到许多关于师生关系和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 这些结果对课题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阶段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 群体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 93%的被试反映大多数同学喜欢的老师, 他也会喜欢;对于其他大多数同学不喜欢的老师, 他也不会喜欢。这表明, 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小学生, 由于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不足, 往往会被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想法影响, 因为同一群体的成员对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的认识倾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 所以群体的认知会对师生关系造成很大影响。

(二) 老师的威严。

62%的被试反映比起严厉的老师, 更喜欢和蔼一点的老师。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老师通过与学生不断交流合作丰富知识、积累感情, 如果老师总是过于严肃, 对学生要求十分严厉, 就会影响到友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三) 课程的难易程度。

一个好的教学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完整互动过程, 这不只是老师单独地教, 还应体现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防止学生因为理解上的困难而对老师和课程的学习产生负面情绪。调查显示, 48%的被试认为当老师教的课程较为难学时, 会因为自己学不懂而害怕学习该门课, 从而对老师产生嫌隙。由此可见, 学科课程的难易、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师生关系。

(四) 老师年龄与性别因素。

对于“比起年长的老师, 更喜欢年轻一点的老师”、“比起男老师, 更喜欢女老师”这样的观点, 一些被试表示认同。老师的年龄与性别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 因为年长老师的一些陈旧观念也许会和学生一些较为现代化的想法产生矛盾, 这样师生之间的分歧会扩大。另外, 和男性老师比起来, 女性老师会较亲和, 这些因素都会对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产生影响。

二、师生关系影响下小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行为表现

(一) 积极的行为表现。

1. 主动学习

根据调查结果, 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下,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45%的被试会主动复习并预习喜爱的老师所授的那门课程, 49%的被试上课会主动回答问题, 会主动请教老师等。也就是说, 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得他们积极对待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

2. 认真作业

学生对于做作业的意义理解并不深刻, 一般情况下学生做作业, 都是把作业当成是一项任务, 不是想从中学到什么, 而是把作业做完了可以向老师交差, 这样才可以避免老师的责罚。这种情况下写的作业, 可见其质量。但是, 在良好师生关系的促使下, 可以使学生对于作业不再那么排斥, 使其较为认真地完成, 同时作业质量也会得到一定的保证。

3. 自主学习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 自主学习的行为并不多见, 许多学生都是在家长或老师的督促下完成学习。调查表明, 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觉得他的课程比其他科目更重要, 会花更多时间学习。这表明, 学生对老师喜爱, 会意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并且课后会主动学习, 学习自主性增强。

4. 积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 并不会第一时间就寻求老师的帮助, 而是选择先与同学交流或是不了了之。根据调查结果, 53%的被试表明, 平时请教的老师都是自己喜爱的老师。也就是说,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克服困难的积极性, 在遇到学习上的挫折时不再惧怕与老师交流, 而是主动与老师一起探讨并解决问题。

(二) 消极的行为表现。

1. 排斥学习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 如果这一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就会对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但是据调查, 36%的被试认为自己对于不喜欢的老师的课程, 不会认真学, 这从侧面反映出不良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不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

太过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侧重点的改变, 造成学生“偏科”的现象。学生可能会由于喜欢某个老师, 而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课程, 忽略其他学科的共同发展, 导致学习时间分配的失衡。因此, 师生关系的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学习主次的区分。

3.“功利”地学习

教师应奖罚有度, 太多奖赏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褒奖产生依赖心理。据调查, 一些学生会为了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赞扬而学习, 这样会使得他们扭曲学习的真正目的, 形成错误的学习心态。

三、小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心理成因

(一) 自信心增强。

54%的被试觉得对于较难学习或是不喜欢的课程, 如果换成自己喜欢的老师来上, 相信自己就可以学得更好。这反映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自信心;前述学生之所以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学好, 相信自己喜爱的老师能把他们教懂教会, 是这种认知上的信念导致了他们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改变。

(二) 期望获得老师的关注与赞扬。

学生的学习会带有目的性, 55%的被试反映想学好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教的课程, 因为希望他关注自己, 或者取得赞扬和称许。在学习过程中, 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相对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注较少, 出于也想让老师发现自己的心理动机, 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会作相应转变。对于经常受到老师夸赞、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能由于习惯性地想受到老师的表扬, 他们对待作业或者学习任务时会格外认真。也就是说, 学生为了从老师那里获得某种认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一定的调整与改变。

(三) 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学生会自觉愉快地钻研, 并愿意花更多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大部分被试反映由于受到某个喜爱的老师的影响, 自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提高了。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吸引学生的除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外, 老师的个人魅力也会对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产生很大影响。一个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渴望, 才能学好,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四、男女之间的对比结果

据我国学者调查, 小学阶段的男女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比如, 在情感方面, 男生易受环境影响、情感外露、好冲动、控制力不强, 女生一般情绪稳定、细腻敏感、理智性强、同情感强;在意志方面, 男生意志强弱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 有时表现得很顽强、不怕困难, 相对而言, 女生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大;在性格方面, 男生多外向、活泼、好动、喜欢冒险, 不拘泥小节, 女生多内向、柔弱文静、心细而善解人意。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此次课题调查结果的分析有很大启示。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 在被试回答自己赞扬或喜爱的老师的类型时, 只有少数男被试会选择喜欢长得好看或者对自己好的老师, 其他男被试和所有女被试选择的都是课讲得好或者威望高的老师,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小学阶段的女生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比男生更理性, 不因主观感受而否认或评价老师。

对于“学不好所喜爱的老师的课程会打击自己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一观点, 33%的男被试持肯定态度, 48%女被试表示赞同。这表明, 在小学阶段的女学生要比男学生更敏感一点, 她们的自尊心相对于男学生要更强一点;老师在教育学生时, 要顾及男女学生的差异, 从保护他们自尊心的角度出发, 批评和惩罚都要注意把握好度。

对于男女老师的差异, 14%的女生认为这个因素会对她们的课程学习兴趣造成影响, 这个比例超出了男生一倍多。在教学过程中, 男女老师教学时语言的生动性、课堂的活跃性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相比男老师, 女老师可能更具亲和力、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更多,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男老师讲课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更幽默诙谐, 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下, 一些学生会想学好老师的课程, 以避免老师对自己失望, 数据显示, 有这种想法的女生比例要比男生多。小学阶段的女学生学习往往会比男学生更踏实、更勤奋, 除了自身天性性格的差异外, 女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要比男生快很多, 往往女学生更懂事, 在行事作为中更懂得考虑别人的想法与感受。

五、年级之间的对比结果

在整个小学阶段, 小学生的感知觉、思维、言语、注意、记忆想象能力的发展都很迅速,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 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这对于他们处理师生关系与培养学习态度都会产生影响。

根据上表数据对比可知, 对于同一观点不同年级的学生会持不同的态度。在“不喜欢的老师的课程不会认真学”这个观点上, 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随年级的增长依次降低;这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学生认知的发展, 他们在处理个人情感和学习的问题上能逐渐变得理智, 懂得控制个人情绪, 反映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会随着知识的丰富和一定阅历的增加而减小。从上表第二行数据比较得出结果, 老师的年龄因素对师生关系会产生一定影响, 但这种影响的程度并不大, 并且, 会随学生年级的升高出现波动且总体上不断减小。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我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等初步建立起来的基础上, 他们对事件和人物对象的看法会不断发生改变;老师在此过程中更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不仅要促进他们学识的增长, 而且要注意培养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从表格第三行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 虽然这种影响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 但持这种观点的学生仍占很大比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具备学习动力, 这种动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态度方法方面的, 有信心毅力方面的, 也有内在外在方面的, 老师的影响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外在因素, 老师的讲课方法、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作业任务的布置和个性特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干扰作用。

表格最后一行反映了课程难易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三年级到五年级数据逐渐递减, 到六年级却出现了回升, 这也许是因为六年级课程内容的学习更多地涉及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一些学生确实有难度。另外, 六年级学生迫于小升初的压力, 对课程学习的迫切感增加, 当学习中出现拦路虎时, 心态的保持可能并不如四五年级那样好, 他们也许会把一切问题的根由归因于老师, 因而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发展。

结合表格纵向数据的对比可知, 小学生从较低年级升向较高年级的过程中, 他们看待问题越来越小地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这是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 老师应该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正向引导,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由“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 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效果的好坏;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 分析了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并根据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改变探究了学习态度转变的深层原因。可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较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而且有助于整个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师生相处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 创设生动课堂, 提升个人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来源于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性格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素养。一个教师给学生的总体印象会对师生关系的建立产生极大影响, 造成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手法吸引学生,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与变化, 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能力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只有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系统性强的多样化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在学生自觉接受的条件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学习的态度。

(二) 关心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和学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平等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与活动中,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而且要注意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每位学生的特点与性格予以肯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 应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循循善诱, 在学生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且有助于老师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 深入了解学生, 满足学生需求。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忽略对学生性格的了解和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老师不能一味地用成人的观点批评和职责学生,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老师应当深入关心了解学生, 尝试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一些问题, 弄清学生的真正需求, 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只是一个“指挥者”与“命令者”。

(四) 注重为人师表, 成为榜样示范。

为人师表, 老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作则, 注重身教。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 这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 更是教师用自己的人格与作风感染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与价值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主动亲近学生, 威而不畏, 严而有信, 与学生一起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 师师相互交流, 全面关注学生

教学中, 一般一个老师知道的都是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状况, 这样搜集到的有关学生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 老师与老师之间应沟通, 就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作总体的认识, 了解学生的专长在哪、不足在哪, 并结合学生的性格与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对教学手段与教学过程做适当改进, 促进学生各个科目的均衡发展。

(六) 把握个体差异, 注重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年级调查的结果对比可以得知, 一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认知的发展, 对于处理师生关系与自我学习的问题上会有很大改变,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能一成不变, 而要学会把握好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教学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因为在众多教学手段中, 找不到适用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 老师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志趣、能力和认知发展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教育。老师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挖掘学生深层潜能, 从学生实际出发, 让学生各尽其才, 都能有所进步。

调查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 如答题时小学生的状态, 是主动答题或是被动接受, 是认真选择或是敷衍了事, 都会对统计的结果产生影响;其次, 调查选取被试时,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文化水平较低, 对问卷的理解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在此次研究中不予考虑;三四年级一些学生的语词和阅读能力发展还不完善, 对问卷题目的理解可能产生偏差;本次调查选取的被试局限于一所小学, 如果要获得更确切的数据, 就应选取更多小学作为调查对象。

参考文献

[1]马立, 宋乃庆, 贺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艺术[M].西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汪小琴, 刘英明, 汪小霞.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M].江西教育科研出版社, 2005.

[3]孙铁红.对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种教师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

[4]刘贤利.改变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有效方法[J].淮南师专学报, 2000.

[5]姚斌.浅谈师生沟通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报[N].2007.

[6]刘翔平, 葛冉嘉.男女差异心理学[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88.

[7]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8]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态度关系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健康态度、瑜伽教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 查阅有关瑜伽教学、大学生健身态度等方面的文献及理论研究成果相关文献。

1.2.2 访谈法

主要对高校从事体育教学管理的领导、瑜伽教学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走访

1.2.3 问卷调查法

1.2.3. 1 锻炼态度量表

采用我国学者毛荣建[2]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施测, 问卷共分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及主观标准8个分量表, 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 分数越多锻炼态度越好。

1.2.3. 2 问卷调查法

对郑州师范学院大二年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发放《瑜伽教学与健康态度问卷》200份, 回收198份, 收回率99%, 去除无效问卷5份, 剩余有效问卷有193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96.5%;对调查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在正式调查之前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均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

1.3 数理统计法

取得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 所得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瑜伽教学的认知结果分析

2.1.2 大学生对瑜伽教学的满意度

从表1可知, 大学生对瑜伽教学进入大学课堂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占总数53.37%, 一般态度学生占26.94%的比例, 不赞成的只有19.69%的学生。这表明, 瑜伽教学在高校中推行和实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从瑜伽教学中找到了自己的健身需求和运动乐趣。

2.1.3 大学生对瑜伽教学价值的认知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38.91%的受教大学生认为, 他们通过瑜伽教学这种锻炼方式, 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有25.57%的大学生认为瑜伽教学有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的功能, 有19.86%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瑜伽教学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往, 具有社交功能。这以上足以说明大学生对瑜伽教学已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体育锻炼功能的多元性正在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可。

2.2 大学生对瑜伽教学健身态度结果分析

从表3中统计结果显示, 大学生参与瑜伽教学进行健身锻炼前后各维度整体上存在差异性。在行为意向以及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这三个维度上, 与大学生参与瑜伽教学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行为态度、行为认知和目标态度、行为习惯以及情感体验五个维度方面, 瑜伽教学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大学生进行瑜伽教学后得分值高于瑜伽教学前的分值。这说明在大学开展瑜伽教学的实效性还是很好的。

2.3 大学生瑜伽锻炼态度与其对瑜伽教学认知满意度的研究

大学生瑜伽锻炼态度与大学生对瑜伽教学认知满意度进行统计, 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大学生参与瑜伽锻炼态度与瑜伽教学认知满意度相关系数分别是0.427、0.479, P值均小于0.01, 这说明大学生对瑜伽锻炼态度与对瑜伽教学的认知满意度关系显著, 学生参与瑜伽锻炼的态度是随着对瑜伽教学的认知和对其满意度的增加呈上升起趋势。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瑜伽锻炼可以降低体重指数从而达到减肥健美、保持体形之目的。[3]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关系有积极的作用,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4]大学生对瑜伽教学的认知及满意度较好。并且在行为认知、目标态度和行为态度、行为习惯以及情感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参与瑜伽锻炼的态度随着大学生对瑜伽教学的认知和满意度的增加而提高。

3.2 建议

1.大学生对瑜伽教学具有比较高的满意度, 瑜伽教学进入体育课程具备学生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就瑜伽教学进入大学课堂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评价标准, 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场地设施等。

2.要使学生通过瑜伽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健身态度, 专业教师的素质是关键。高校应该加强对瑜伽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使师资队伍逐渐规范化, 从而也促进瑜伽教学的规范开展。郑州师范学院2012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教外[2012]340号文批准, 与印度夏尔达大学联合办学, 设置了“体育教育专业 (瑜伽艺术方向) ”, 为各级学校和社会培养专业瑜伽人才。

3.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健身态度以及对瑜伽的认知和满意度呈正相关。要成立瑜伽社团组织, 在大学生中成立瑜伽社团组织, 开展交流、训练, 加强管理, 提高大学生对瑜伽知识的认知和对瑜伽的鉴赏力, 引导他们进行客观地自我评价、自我指导, 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5]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 有利瑜伽的规范和普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大学开展瑜伽教学和大学生锻炼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对瑜伽健身的认知、满意度较好;大学生健身态度在瑜伽教学前后比较, 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及情感体验这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瑜伽教学, 高校要注重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大学生要成立瑜伽社团组织提高对瑜伽的认知和训练水平。

关键词:瑜伽教学,健身态度,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耿宇.户外课程对不同锻炼频率大学生锻炼态度影响的路径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 2014, 36 (3) 96-100.

[2]张力为,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师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95-98.

[3]倪腊贵.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18 (1) 10-11.

[4]王蕾.瑜伽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8 (3) 94-98.

态度关系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苏州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共10所大学为试点。在每所大学中以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取样时在条件允许下尽量使样本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性别、地区、年级等方面)均衡。共发放问卷1 600份,剔除错答、漏答和有规律做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4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0%。其中男生849名,占58.31%,女生607名,占41.69%;文科生662名,占45.47%,理科生794名,占54.53%。

1.2 方法

1.2.1 体育价值观问卷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已有量表,自行编制包含95个题项的体育价值观问卷,采用Likert 5点评分,从“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依次记分为5~1分,得分越高,表示越赞同。问卷的KMO值为0.885,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非常显著,表明问卷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利用斜交旋转对所有题项进行分析得出因素负荷矩阵,根据因素特征值和碎石图,最后抽取5个因素,44个题项,共解释总方差的54.47%,这5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休闲娱乐”、“健身”、“教育”、“消费”、“交往”,其特征值分别为6.378%,6.126%,5.676%,4.858%,2.446%,贡献率分别为14.173%,13.172%,12.610%,10.797%,5.447%,问卷的Alpha系数分别为0.914,0.903,0.916,0.899和0.842。间隔1个月后对150名被试者进行重测,其Alpha系数分别为0.910,0.904,0.910,0.905和0.810,问卷总的Alpha系数为0.889,可见问卷信度较好[3]。

1.2.2 锻炼态度量表

该量表由毛荣建[4]编制,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8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5点评分,分数越高,锻炼态度越好。该问卷分量表的信度分别为0.83,0.87,0.73,0.89,0.84,0.86,0.80和0.64。该研究选择了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4个分量表。本次调查这4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7,0.79,0.71和0.82。

1.2.3 锻炼阶段变化量表

该量表由Marcus编制[5,6],包括5个条目,分别描述锻炼变化的5个阶段:前意识期、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由被试从5个项目中选择最能代表其目前的锻炼情形。本次调查锻炼行为量表α系数为0.79。

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 和AMOS 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体育价值观、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总体特征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5个因素和总均分分别为休闲娱乐(3.32±1.28)、健身(3.16±1.64)、教育(3.15±1.52)、消费(3.12±1.75)、交往(3.01±1.31)、总均分(3.15±2.09);锻炼态度4个因素及总均分分别为行为态度(3.67±1.34)、行为控制感(3.54±1.23)、情感体验(3.37±1.23),行为意向(3.23±1.75),总均分(3.42±1.73);锻炼行为得分为(3.98±1.09)分。

2.2 体育价值观、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见,除了消费和交往与锻炼行为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各个因素之间均显著相关。

注:*P<0.05,**P<0.01。

2.3 体育价值观、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2.3.1 不同体育价值观对锻炼态度的预测

以体育价值观的5个因素为自变量,锻炼态度为因变量,使用逐步回归(Forward)建立回归方程,共有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622,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407,即表中5个变量能联合预测锻炼态度40.7%的变异量[7]。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休闲因素为最佳,其解释量为14.7%。

注:**P<0.01。

2.3.2 不同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预测

以锻炼态度的4个因素为自变量,锻炼行为为因变量,使用逐步回归(Forward)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共有4个显著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773,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571,即表中5个变量能联合预测锻炼行为57.1%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行为态度因素为最佳,其解释量为25.7%。见表3。

注:**P<0.01。

2.3.3 不同体育价值观对锻炼行为的预测

以体育价值观的5个因素为自变量,锻炼行为为因变量,使用逐步回归(Forward)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共有2个显著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492,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235,即2个显著变量能联合预测锻炼行为23.5%的变异量。见表4。

注:**P<0.01。

2.3.4 体育价值观、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的路径分析

从标准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锻炼行为同时受锻炼态度和体育价值观的制约。为了全面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锻炼行为为因变量,把进入影响锻炼行为回归方程的2个(锻炼态度和体育价值观)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根据表5绘制路径图,对锻炼行为的预测路径中,体育价值观对锻炼行为的直接预测不显著,只能通过中介变量锻炼态度起间接预测作用。见图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依次为:休闲娱乐、健身、教育、消费和交往价值观。体育价值观、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的平均值都在中等以上,这与其他国内学者[8]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重视程度不同,体育的休闲娱乐和健身价值观以其高赞成率、高得分、高稳定性和一贯性占据了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内容体系的主导地位,成为体育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和龙头。说明健身强体和休闲娱乐作为体育最基本的功能属性,已经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9]。

从体育价值观、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体育价值观的5个因素可以联合预测40.7%的锻炼态度,锻炼态度的4个因素可以联合预测57.1%的锻炼行为,而体育价值观5个因素中仅有2个因素可以联合预测23.5%的锻炼行为。

从路径分析中可以看出,体育价值观对锻炼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不大。锻炼行为的发生要受到大量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参与体育锻炼时情绪因素的制约。因此,作为一种超越情境的变量来直接预测锻炼行为的效应是微不足道的[10]。而体育价值观对锻炼行为的总体效应最大,表明体育价值观总体上对锻炼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事实上,尽管体育价值观对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当锻炼态度被提出时,相应的体育价值观也就被激活了。目前利用体育价值观来直接预测锻炼行为效果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探讨[11,12]。

参考文献

[1]都晓娟,何敏学.对我国城镇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70-73.

[2]刘春娟.对天津市区初中女生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3]陈开梅,杨威,董磊.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心理结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124-128.

[4]陈作松.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37-41.

[5]耿宁,方敏.中学生锻炼行为与决策平衡的关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6):70-73.

[6]何仲恺,钱铭怡,杨寅,等.运动态度和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27(3):39-44.

[7]杨剑,李刚,宋学峰.自我概念、消费动机和体育消费行为整合性关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2):43-46.

[8]杨闯建.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现状及培养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3.

[9]蒋凯,李东辉.对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三向关系的认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18(2):76-78.

[10]黄春梅,鲍晓玲.汉、维、哈族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48-50.

[11]程文广.试论近代以来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体育教育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1):11-14.

上一篇:城市入口下一篇: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