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态度

2024-09-03

实习态度(精选7篇)

实习态度 篇1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风险。有研究显示,各级医院中护士的职业损伤率为74.1%,位列医务人员之首[1]。实习护生由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有差异,技术操作不熟练,心理压力大,其职业暴露危险高于临床护士[2]。而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其技术操作经验更少,工作不熟练,心理压力大,其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将更大。目前国内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研究多集中在专科疾病及科室方面,而对护生的研究多为实习期间的干预性对照研究,对实习前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及态度的调查较少,我院也尚未开展关于护生职业防护方面的调查。因此本研究拟对我院2014年7月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院护生对职业防护的态度及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提高实习前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和开展有效职业防护培训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4年7月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护生233人,其中男5人,女228人;年龄19岁~23岁;高职129人,本科104人。护生均了解调查内容与目的,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改编问卷进行调查。利用护生实习前宣讲大会间歇时间,采用集中不记名自填问卷法,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33份,回收问卷232份,回收率为99.6%,其中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为90.1%。问卷内容包括3方面:1被调查者基本信息;2“职业防护态度”调查表,共4题,采用Likert量表的形式填写,分别为极重要(5分)、重要(4分)、不能确定(3分)、不重要(2分)、极不重要(1分),最高分为20分,原始问卷来自中南大学黄辉[3]2011年的硕士学位论文;3“护理职业防护认知”调查表,涉及生物11题(C1~C11)、化学3题(C12~C14)、物理2题(C15、C16)和社会心理4题(C17~C20),共4方面,20道题目,答对1分,答错0分,满分20分,分值越高表示知识水平越高。原始问卷来自复旦大学邬维娜[4]2009年的硕士学位论文。

2结果

2.1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的答题正确率为68.65%,得分为13.74分±3.24分,护生实习前生物、化学、物理及社会心理4方面职业防护知识的答题正确率分别为66.30%,74.80%,38.76%,85.89%,得分分别为7.28分±2.09分、2.24分±0.84分、0.78分±0.66分、3.44分±0.83分。本科护生在职业防护知识的生物、化学、物理3方面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高职护生(P<0.05),在社会心理方面,两组护生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确率均高于80%。详见表1。

2.2不同学历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各题答题正确率比较(见表2)

%

2.3不同学历护生职业防护态度得分比较(见表3)

2.4护生职业防护态度与知识掌握情况的相关性通过SAS9.3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生的职业防护态度与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r=0.167,P=0.0154)。

3讨论

3.1实习前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较差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意识较弱,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低,其职业防护知识的正确率为68.65%,与李丽[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目前护理教科书中未涉及系统职业防护内容,学校也未开设系统全面的职业防护课程,护生很难从教科书和课堂上获得全面而规范的职业防护知识有关。

胡化刚等[6]的调查结果显示,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率高达78.8%,其中不包含语言伤害和直接的身体伤害。护士职业损伤的高发性使护士职业危害相关问题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教育方面仍显力度不够[7]。许乐等[8]对全国44所护理本科院校课程重要性评价及设置现状的调查中显示,职业防护课程的开设率为0,学生只是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了解护理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或只是在实习前临时培训,授课学时相对少,培训内容相对局限,主要局限于安全注射、预防针刺伤等,并且尚无统一教材。然而在国外,有部分护理院校已开展职业防护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在2000年Whitaker等[9]的调查研究中就显示,英国夏季招生服务名单上开设护理文凭课程的33所院校中有29所已明确将职业健康教学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职业防护在临床工作中极为重要,而防护的关键在于职业防护意识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有研究表明,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缺乏是导致职业性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10]。因此有必要在护理教学中增设系统的职业防护课程,填补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开设的空白,制订相关教学计划,提供相关的教材,提高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

3.2不同学历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与高职护生在生物、化学及物理3个维度的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高职护生(P<0.05)。尤其在生物方面的11道题目中有4道题目(C2、C3、C7、C8,见表2)显示本科护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高职护生(P<0.05),并且4道题目均与传染病的预防及隔离相关,而高职护生的答题正确率均在60%以下,说明高职护生对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而在判断肺结核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一题中两组护生的正确率均低于40%。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医务人员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较一般居民高1倍[11],王琳[12]的研究也显示护生对重大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并且护生对传染病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态度。因此,建议学校应该重点加强对护生传染病防治的教育,尤其是加强对高职护生的教育,使其获得更多预防知识,提高护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高职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较本科护生差,可能与高职护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有关。因此,学校在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时应对不同学历的护生进行分层培训,尤需注意侧重对高职护生生物、化学、物理方面的职业防护的教育。

3.3不同维度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差异较大职业防护不同维度知识掌握情况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心理、化学、生物、物理。护生的社会心理方面知识水平最好,与邬维娜等[4,1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邬维娜[4]的研究显示,护生对工作场所暴力缺乏相应的认知,而我院护生这一题目的答题正确率最高,可能与我院加强对暴力事件有相关的知识教育并且护生自身也注重该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关。护生在物理维度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差,职业性骨骼肌肉疾病防护的答题正确率最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护士骨骼肌肉疾病的发生率已占据所有职业的首位[14]。骨骼肌肉疾病方面知识的缺乏可能是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因而深化护生对物理职业损伤的认识,加强护生对物理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纠正日常工作中的错误动作,增强物理职业防护意识十分必要。

3.4护生职业防护态度与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Askarian等[15]对伊朗某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生标准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其结果提示内科住院医生知识和态度具有较弱的相关性(r=0.397,P=0.030),外科住院医生知识和态度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554,P=0.00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职业防护态度与知识掌握情况具有较弱的相关性(r=0.167,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黄燕[16]对某市妇产儿童医疗机构工作的679名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防护基本知识”维度,护士知识和态度无显著相关性(r=0.048,P=0.216),这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可能与抽样人群、问卷设计的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

知识是态度的基础,态度也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较高的知识水平有助于护生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职业防护态度,正确的态度能促进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知识水平,由此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应着重加强对护生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加深其对职业防护的认识,提高其职业防护态度。

4结论

综上所述,不同学历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态度得分较高,但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掌握较差,且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水平低于本科护生。因此应强化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提高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水平,降低其日后在临床工作中的职业暴露风险。建议护理院校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通过开设独立的职业防护相关课程,使护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体系。医院也应加强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与管理,保证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防护习惯。

实习态度 篇2

我在**县**镇**小学实习近平两个月。这次实习有两项主要内容——班主任实习和教育工作。

在实习中,我在原科任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认真听课、备课、试讲,所设计的教案符合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上,我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教学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教学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且积累经验,努力并尽力上好每一节课,教学效果良好。

班主任工作实习中,在原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指导下,我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及班级特点。在的课外活动及主题班会课当中,我与学生共同的商量方案,组织班上的同学参加节目,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效果良好。平时我积极参与班上的日常工作:按时到校监督卫生,课间操,下班个别教育等。

实习态度 篇3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它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也是高等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医疗技术人才的关键阶段。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发展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是, 如何培养即将走入临床工作的医学实习生的循证实践能力, 使其系统分析各种途径得到的证据, 进行临床决策并能正确评价专家意见, 对循证医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 以临床实习生为对象, 调查分析其循证实践技能和循证实践态度, 以寻求提高医学实习生循证实践能力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南方医科大学 2006 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共 39 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是第5学年第一学期, 此时他们正在进行相应临床专业实践。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 每位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1份, 采用无记名回答, 有一题及以上未回答者视为无效问卷。调查问卷参照既往研究自行设置。调查内容包括循证实践的技能和循证实践的态度两方面。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发放问卷 39 份, 回收 39 份, 有效问卷 39 份, 问卷有效率为 100%。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实习生中, 25.6%选修过循证医学课程, 15.4%听过相关讲座, 7.7%阅读过相关书籍和专业文献, 而 51.3%是通过网络或者其它途径了解循证医学知识。

2.2 循证实践的技能

①69.2%的实习生遇到临床问题时, 首先查阅教科书寻找证据, 12.8%请教老师或同学, 而仅18%通过医学数据库或网络查找最新证据。②46.2%的实习生对临床问题遇到相互矛盾的答案时, 首选教科书作为最佳证据, 17.9%选择教师/上级医师的经验, 而仅35.9%选择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或系统评价作为最佳证据。③64.1%的实习生熟练掌握了医学文献检索方法, 35.9%基本掌握, 而没有不会医学文献检索的实习生。④51.3%的实习生不清楚怎样评价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41.0%能大致看出文章水平的高低, 仅7.7%能够全面把握、正确评价其优缺点。⑤针对临床问题查找到相关证据时, 25.6%的实习生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64.1%向带教教师/上级医师推荐, 但是, 10.3%不做任何进一步处理。⑥ 89.7%的实习生根据查找到的最佳证据治疗患者后, 会随访和评价其临床疗效, 但是, 10.3%不关心其临床疗效。

2.3 循证实践的态度

①59.0%的实习生从未检索过MEDLNE或Pubmed, 33.3%偶尔检索过, 而经常检索者仅占7.7%。②25.7%的实习生从未检索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53.8%偶尔检索过, 仅20.5%经常检索。③66.7%的实习生每个月阅读文献数量为0篇, 23.1%为1篇, 10.2%在2-5篇, 而无每月阅读文献数在5篇以上者。④66.7%的实习生每个月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文献研究结果为0次, 23.1%为1次, 7.7%为2-5次, 仅2.5%为大于10次。⑤69.3%的实习生在使用文献证据进行临床决策时, 完全考虑病人的意愿, 30.7%仅部分考虑病人意愿。⑥84.6%的实习生认为循证医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是必需的, 12.8%认为有时需要, 而2.6%认为不需要。⑦82.1%的实习生认为循证医学对临床技能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17.9%认为帮助有限。⑧56.4%的实习生认为目前大多数患者诊疗的干预措施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 仅43.6%认为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3 讨论

循证医学是最佳的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是当今世界医学领域最重要、最活跃、最前沿的新兴学科之一。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医学教育, 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循证医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提高学生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水平, 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循证医学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 提高临床决策水平, 最终使患者受益[4]。从本次调查中发现, 39名实习生仅有10名 (25.6%) 在校期间选修过循证医学课程, 说明循证医学教学需要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循证医学实践包括5个基本步骤:①提出临床问题;②查询最佳证据;③严格评价证据;④结合临床经验、患者的价值观和个体情况应用证据;⑤后效评价。循证实践技能是对上述5个基本实践步骤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快速、有效地获取当前的最佳证据是循证决策的基本要求。随机对照试验和包含RCT的系统评价及 Meta 分析被认为是最可靠的证据, 这些证据应该作为医疗决策的最佳依据[5]。然而, 实习生在医疗活动中, 不采纳最好证据的医疗决策普遍存在。本次调查表明, 超过60%的实习生遇到临床问题时, 首先查阅教科书寻找证据, 并且大多数以教科书作为最佳证据。实践证明这些证据不完全可靠, 教科书的知识由于编辑及出版周期的原因常常过时。掌握文献检索和评价的方法, 多渠道、多水平获取和评价证据则是循证决策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实习生掌握了医学文献检索方法, 但大多数不清楚或不能准确的评价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应用证据是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的根本目的, 而在应用了科学评价的证据后, 对病人进行后效评价是临床实践不断提高的基础。本研究中的大多数实习生未将查找、评价的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并缺乏后效评价。

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 促使其寻找方法去解决, 是导致其行为和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 本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实习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虽然医学生都曾经选修过文献检索课程, 但一半以上的实习生从未在线检索过 MEDLNE或Pubmed, 超过四分之一的实习生从未检索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多数人未养成阅读医学文献的习惯, 使用文献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实习生比例更少。但是, 绝大多数实习医师对循证医学及其实践普遍持积极态度。

总之, 医学实习生的循证实践技能、主动学习意识不高, 现有循证医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应把循证医学正式纳入本科生教学体系, 在临床实习前, 学生应系统接受循证医学教育及其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其主动学习意识, 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循证医学基本知识, 提高循证实践的技能, 使他们在临床实习及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 培养循证实践的积极态度, 提高“提出临床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和后效评价”的能力, 能够将最佳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

摘要:循证实践是遵循最佳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循证实践技能和循证实践态度在临床决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医学实习生为调查对象, 分析循证实践技能和循证实践态度, 探讨提高实习生循证实践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实习生,循证实践,技能,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家良.循证医学 (第1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Sackett DL, Rosenberg WM, Gray JA, 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BMJ, 1996, 312 (7023) :71-72.

[3]Ilic D.Assessing competency in Evidence Based Practice: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tools in practice[J].BMC Med Educ, 2009, 9:53.

[4]周丽萍, 陈进, 艾昌林, 等.循证医学教学对研究生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7 (5) :337-343.

实习态度 篇4

关键词:实习,护生,就业,防御机制,应付方式

临床实习护生在医院中是一类特殊的群体, 是从学生时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对临床工作的陌生、学习的压力、医患关系紧张等, 护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在实习中后期, 护生面临着学业、择业、就业的诸多压力。在特定的压力背景下, 个体将认知评价作为基础从而做出相应的防御和应付行为[2], 而为了解决问题所采取的防御与应付方式, 正是为减轻因问题而产生的压力, 缓解内心痛苦所发挥的作用所在[3]。为了了解实习中后期对就业前景持不同态度的护生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特点, 笔者于2012年11月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非随机的配额抽样, 对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北人民医院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护生进行调查, 按每个医院本科和专科生2∶1的比例选取样本。回收有效问卷240份, 其中男40名, 女200名, 年龄22.23岁±1.25岁, 其中本科生150名, 大专生90名, 已临床实习6个月以上。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一般情况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对就业前景所持态度以及学制等。 (2) 防御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88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采用1~9的9级评定方法:完全反对;很反对;比较反对;稍微反对;既不反对也不同意;稍微同意;比较同意;很同意;完全同意。测试过程完全由评定者自己体会、选择, 并无硬性规定。有不成熟防御机制 (F1) 、成熟防御机制 (F2) 、中间型防御机制 (F3) 、掩饰4个分量表。F1包括8个因子: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行、躯体化;F2包括3个因子:升华、压抑、幽默;F3包括13个因子:反作用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耗倾向、期望。本次测量的防御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18, 重测信度为0.927;其中不成熟防御机制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6, 成熟防御机制为0.636, 中间型防御机制为0.902掩饰为0.762。 (3) 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等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内容以及有关“应对”的理论, 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该量表共62个条目, 采用1和0分计分方法, 6个因子分别是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本次测量的应付方式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93, 重测信度为0.931;其中分量表解决问题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6, 自责为0.877, 求助为0.417, 幻想为0.793, 退避为0.854, 合理化为0.843。

1.2.2 调查方法

2名研究小组成员经过课题组和心理学专家的培训, 利用各医院召开实习护生临床护理工作反馈会议的时间现场发放问卷。量表发放前详细解释研究目的、填表细则等, 实施无记名评估方法, 取得被调查者的配合。采取集中发放、规定时间内填写、集中收回的方式。填写时间为30 min~40 min。对回收的问卷及时进行复核。剔除7份无效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240份。

1.2.3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0双人录入法,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发现错误, 及时修正。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对就业前景持不同态度的实习护生防御机制分析

借助于防御方式, 个体可以摆脱焦虑和不愉快情绪, 控制过度的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的欲望, 以调节压力与外界现实之间的关系[4,5]。本次调查发现, 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退缩因子得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解除因子得分上, 不乐观组分别与乐观组、不确定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实习护生中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或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习惯性使用发挥重要作用。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实习护生与乐观组比较, 他们更多采取退缩和解除的防御方式。本次调查的实习护生中女生占总人数的90%左右, 因此上述的差异和社会的特定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联系[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女性大多思想保守, 谨小慎微, 当遭遇挫折 (就业前景不乐观) 时, 多会选择退缩、解除等回避、委曲求全的方式。已确立人生奋斗目标的实习护生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优越感中, 凭借作为女性丰富的内心情感, 她们往往更倾向给予或帮助他人获得本来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 让别人代替自己满足[7], 这可能是本次研究中目标明确组相比目标缺乏组和模糊组只有在假性利他一个因子上得分有差异的原因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帮助实习护生掌握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方法, 面对应激情景, 要冷静地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改变消极认识, 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分析原因, 客观评估自己的应对能力, 学会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8]。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持与在压力应激下较多地采用成熟防御方式而较少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相关[9]。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时, 应充分考虑实习护生防御机制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个体进行防御机制的健康教育和训练, 让其认识到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危害性并加以矫正, 引导其使用成熟防御机制, 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以及应对的技巧和能力。

3.2 对就业前景持不同态度的实习护生应付方式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 对就业前景持不同态度的实习护生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均分得分偏高, 与李永红等[10,11,12]的研究结果不同, 他们发现在校医学生、护理本科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往往表现出集成熟与不成熟应付方式于一体的特点, 但是与朱水华等[13]对综合医院护士以及对护理实习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说明本组实习护生虽然只是经历了短短的半年临床护理工作, 但是由于后者与在校的理论学习环境完全不同, 日常需要处理压力的工作环境锻炼了实习护生在面临问题要解决时已经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 一般都能积极地去解决, 而不采取回避的方式。这种积极的应付方式将有利于他们心理状态的调节, 为适应未来的护理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习态度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滚雪球式的目的性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正在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入选标准: (1) 出生日期在1990年1月1日以后; (2) 截止2013年12月31日, 参与临床实践≥6个月; (3)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4) 阅读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后, 愿意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的伦理问题

为了保护被访谈者的隐私, 访谈前向被访谈者发放知情同意书, 详细解释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征得被访谈者同意后, 进行访谈录音和笔录, 承诺用编码代替姓名。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以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预先设计访谈提纲, 作为访谈的指引, 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3.1 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访谈提纲, 并进行1次预访谈, 根据预访谈结果进行修改。访谈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描述实习中观察到的护士利他行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护士利他行为的发生。没有规定问题的先后顺序及问题的固定形式, 访谈时视情况调整问题的顺序及形式。

1.3.2 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共同商定访谈地点和时间, 选择双方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地方面谈。每次访谈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并用录音笔进行录音。认真倾听, 记录被访谈者的动作, 并仔细观察被访谈者的情感变化。研究者访谈至7例数据饱和时, 数据收集结束。

1.3.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NVivo10协助分析资料。访谈结束后, 及时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地进行转录, 并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聆听与分析转录的内容, 反思访谈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在下一次访谈中能够避免。研究者反复阅读转录后的文字, 并力求使自己沉浸在资料中, 寻找并设立编码, 将这些编码进行归类。

2 结果

本组7例受访者均为女性, 出生于1990年—1992年, 北京某高校护理本科4年级的学生, 其中3例受访者来自北京市, 4例受访者来自其他省份。刚参加完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实习医院为北京4所不同的三级甲等医院。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步骤后, 研究者将“90后”实习护生对护士利他行为的态度萃取出5个主要的结构概念, 对态度的影响因素萃取出4个主要的结构概念。

2.1 态度主题分析结果

态度是个人对某个特定对象所持有的总的评价和内在的反映倾向[3]。本研究通过多次通读转录文稿, 提炼出5个有关态度的主题。

2.1.1观察到利他行为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在受访者评价护理中的利他行为时, 她们经常用“开心”“有意思”“挺好的”这样的词汇来形容。C说:“临床上, 测血压都是我们 (实习护生) 做的, 有的轮转护士特别好, 她会帮着你 (实习护生) 做”。E说:“我觉得这样能体现价值, 这是说的大了;说的小了, 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1.2 以后也会做更多的利他行为

F在CCU的带教老师做事非常细致, 为病人考虑得十分周到。她给病人洗头, 都是抹上洗发水后会帮病人按摩一下头皮, 耳朵堵好了, 垫好毛巾, 然后再帮病人缕顺了。洗完头后, 病人身上一点也没湿。F说:“我看老师这样做, 自己以后也这么做。我还是按照做得好的这个要求去做。”

E在监护室实习的时候, 护理一位16岁的脑疝的小姑娘, 她处于青春期, 会有些叛逆, 目前不得不住在一个陌生又压抑的环境 (监护室) , 父母每天只有1h的探视时间。E自称起到“传话”的作用, 每天她来的时候, 可以帮她跟她父母说几句话, 或者是传一些小纸条。E还说:“时间长了, 真的会像大家说得比较冷血。比如说我吧, 就是将来自己工作后不要让自己太冷血太麻木。看这些东西, 真的有时候会触动自己的感情的。”

2.1.3 在实施利他行为时, 内心充满矛盾和纠结

A下大夜班后的早晨, 一位年老的病人拉着她聊天, 聊他以前当保安, 对工作认真、敬业、负责, 聊了20min。A在受访时屡次提到:“没有吃饭, 没有洗澡, 很想回来”“我什么时候能够跟他结束呀, 好想回去啊”“真的是想撤了, 下班就想急着回来”。但是, A是一个善良活泼的姑娘, 善于倾听, 不爱打断别人的讲话。她说:“老爷子能这么纯粹地跟我说话, 也挺开心的, 就这么一直听啊。”可见, A处于想走而又觉得不能走的矛盾中。

2.1.4 理解和宽容不帮助其他人的护士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的传统美德, 在社会行为中被高度认可。人们对不帮助别人、利己主义者的态度是褒贬不一。“90后”护生对不主动帮助其他人的护士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在提到护理中的利他行为时, A认为同病室的护工之间互相帮忙照顾病人是一种利他行为。对于那些别人遇到困难, 不愿意去帮助别人的护工, A认为:“我觉得那个人就那样, 这也很正常, 反正不是自己 (护工) 的事情不做也没事。有的人就是很明白他自己要做什么, 把自己的事做好了, 会对自己人好, 但是对别人就不一定了, 可能这种人比较现实一点, 对他有好处, 他就做, 对他没好处, 他就不做”。A用的是“现实”一词, 比较中性化, 没有任何责备的语气。

E是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护生。她在监护室实习的时候也观察到“麻木、冷血”的护士, 她说:“我觉得她们不那么做 (像我一样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关心病人) , 我也可以理解。毕竟人与人也不一样。我这么做在她们眼里可能是我多管闲事呢, 觉得我没事闲的, 没事的时候歇会, 喝口水, 好不好?都可以理解的。”2.1.5护理中的利他行为既有利又有弊受访者G认为护理中的利他行为既有利又有弊。她说:“我觉得都各有利弊, 不能说它有多好, 它有多不好, 比如说, 你帮助我, 我就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同事关系很近, 但是从事这个行业风险也挺高的, 如果要出了错, 这个可能就能成为一个矛盾的点。当出现推卸责任的时候, (同事) 关系可能会更恶化”。G的观点谈到了护理行业的特殊性———高风险。护士之间一般会形成乐于助人的和谐气氛。但是对于高风险行业, 出错还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差错经常是致命性的错误。当利他行为中有差错时, 责任的分担在情与理中很难清楚的划分, 同事关系有可能受到伤害, 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科室内多年形成的这种利他的习惯和文化。

2.2 影响因素

探讨护理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多次反复阅读转录文稿, 提炼出4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2.2.1 同理心和认知观念

同理心是指护士借助病人的诉说内容和言语举止, 深入病人内心体验其情感、思维, 借助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把握病人的体验与其经历及人格间的联系, 并运用沟通技巧, 将关切、理解转达给病人, 以影响病人并取得反馈[4]。护理学者开始认为运用同理心可以促使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形成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5]。

C说科里轮转的护士经常会帮助她们实习生完成工作。C这样评价她们:“她们内心觉得, 有一种同情心在吧, (轮转护士说) ‘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你们 (实习生) 太累了, 能帮就帮助你们’”。此外, C反复提到了“将心比心”这个词, “所以, 他将心比心的也会去帮助别人。…人心都是肉长的, 将心比心”。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 同样时间、地点、事件, 而当事人换成自己, 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J作为实习护士, 会经常帮助实习医生。“因为他们是底层的, 跟我一样, 比较可怜, 各种被欺负, 然后就帮他们一把呗。我们都是小小孩, 互相帮助一下是应该的。有一次换药的时候, 他 (实习医生) 太可怜了, 他老师不管, 他一个人根本弄不来, 我就帮他打纱布什么的。”J能站在同样都是实习生的角度, 去考虑实习医生的“可怜”之处。

心理学认为, 认知观念将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同样, 护士对利他行为的认识将影响到护士是否会做利他行为以及多达程度上能够做利他行为。

C作为实习生在下班之后自己去打印店给病人打印糖尿病病人如何控制饮食、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等相关健康教育的材料。她说:“最开始, 我觉得我有这个知识, 我就该去运用;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能够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有的带教老师觉得麻烦, 有的带教老师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2.2.2 当时所处的状态

护士当时所处的状态包括当时的心情、劳累程度和时间上是否允许。当J提到心情会影响她是否帮助他人时, 访谈者试着让小J去进一步解释心情是如何影响的。她说:“我要看我当时的心情。比如说, 刚才那个病人欺负了我, 我去另外一个病人那, 我肯定表现的不一样, 没有办法, 是吧。 (我刚才) 肯定会生气的呀。”

在与J的访谈中, 她也提到了“累不累”这样的一个概念, 劳累程度对她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影响不大。她说:“如果当时特别累, 可能说话就没有心情好的时候那么有活力呀, 那么有生机的, 没那么有活力, 那么有激情。可能说话就没那么多。就是特别累的时候特别不想说话。不累的时候就好一点嘛。”

时间方面, H说:“时间允许的话, 就去帮她做呗。”C说:“还有就是时间问题吧, 如果我特别忙, 那我就没有这份心, 每个人都帮助就可能做不到。”E说:“工作量比较大没有精力去这么做。”

2.2.3 对护理服务意识的敏感性

对护理服务意识的敏感性也会影响护理中的利他行为。F说:“病人有需要, 有的护士能看的到。有的护士看不到。比如说, 病人的输液杆, 现在都是挂在上面能拉能活动的那种, 我就能看到这个输液杆离着病人比较远, 病人可能动起来不太方便, 我就主动的把这杆推过一点来, 离他手近一点, 他就更方便一点。有的护士可能是不细心或者没注意, 就看不到这些, 就没有这么做, 来回来去的。我当时遇到了一个护士长, 她每天巡视病房, 发现很多问题, 我觉得她特别为病人考虑, 可能咱们都看不到, 比如床头卡, 可能护士就忘了换了, 或者是床头卡背面朝上了, 可能这是很小的一件事”。

2.2.4 科室多年来形成的护理工作氛围

F把两个科室的工作氛围进行了对比:“另外一个科室, 整个的氛围就觉得比较懒散, 对待病人就不像那个科室对待病人那么的热情呀, 吸氧装置很散乱的放在那 (吸氧装置包括吸氧管和面罩) , 那个管理严的科室就再给一个袋子, 把东西都搁在一个袋子里”。

3 讨论

3.1 注重培养护生的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入神、移情、共情。一般认为, 移情是利他行为的重要动机源泉, 是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 以一种“融为一体”的情绪标志影响利他行为[6]。有研究显示, 移情能力强的人更容易产生利他行为[4]。因此, 在护理人文教育中, 如何培养护生的同理心是需要护理教育者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有研究认为, 角色扮演、情景讨论和分享体验可以培养移情能力[7]。护理教育者可以借鉴这些方法, 把它们融入到课堂中。通过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 使她们能够亲自实践病人的角色, 从而可以更好地正确理解病人的处境, 体验病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情境讨论训练是指通过为护生展示与专业有关的情境图片或讲述情境故事, 然后引导护生进行讨论, 引发护生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护生移情能力的训练方法。分享体验是指让护生在现实情景中真实地体验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内心情感, 引导他们表述自己实在的内心感受, 从而提高护生移情能力的训练方法。

3.2 建立导向性的激励机制

护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处于“心理断乳期”“感情风暴期”, 其心理发展过程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冲突[8]。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利他观念弱化的原因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转型和价值观的扭曲[9]。因此, 有必要建立导向性的激励机制, 引导和激励护生形成有利于利他行为产生的认知观念, 产生更多的利他行为, 促进护生的身心发展, 也有利于增强医疗环境的和谐。管理者可以考虑在护生的实习手册和行为守则里增加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等具体的奖励措施。如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要定量考虑这些因素[10]。让每个护生都体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重要性。

3.3 为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访谈中, 数次提到“老师这样做, 所以, 我以后也会这样做。”, 可以看出, 良好的榜样是影响利他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的原因有[11]:第一, 榜样的存在提高了旁观者 (也就是护生) 注意他人困境的敏感度;第二, 榜样的利他行为使旁观者明白这种行为是可行的;第三, 榜样的行动为旁观者提供了正确反应的模式和模仿的样板;第四, 榜样提供了利他行为结果的信息, 使旁观者更易作出助人的决定。因此, 护理教育者和护理临床实践者要注意为护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引导护生做出更多的助人行为。

3.4 改善护生的临床实习环境

对利他行为的研究发现, 即使最具有利他行为倾向的人, 在某些环境中也不会去帮助他人, 所以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利他行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时间压力是影响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12]。护生在临床实习中会比较忙, 时间压力会令其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心情也会影响护生的利他行为。当一个心情好时, 乐于产生利他行为。积极的轻松心境能够显著地促进利他行为。因此, 倡导改善护生的临床实习环境, 保障护生享有宽松的时间和愉悦的心情, 以利于产生更多的利他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 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了7位90后实习护生。采用NVivo10分析资料。[结果]关于90后实习护生对护理中利他行为的态度, 萃取出5个主要的结构概念:观察到利他行为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以后也会做更多的利他行为;在实施利他行为时, 内心充满矛盾和纠结;理解和宽容不帮助其他人的护士;护理中的利他行为既有利又有弊。对态度的影响因素萃取出4个主要的结构概念:同理心和认知观念;当时所处的状态;对护理服务意识的敏感性;科室多年来形成的护理工作氛围。[结论]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导向性激励机制, 为护生多树立良好的榜样, 进一步改善护生的临床实习环境, 以加强对护生同理心的培养。

实习态度 篇6

自认为自己是个细心之人, 所以在工作中, 我每时每刻都提醒学生,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 我告诉他们:“医生因为细心, 才可以成功地完成每一例手术;学生因为细心, 才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宇航专家因为细心, 才能够将宇宙飞船成功地送到太空……所有的这些都说明细心认真有多重要, 相反, 后果将无法想象。”所以我和我的学生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性格颇于内向的我自小就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 如今的我梦想果真实现了。无可置疑, 我专注于我的教育工作, 我情有独钟于我的学生, 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但我也选择了平凡, 我曾暗自发誓要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一辈子, 不为名誉, 不奢求任何回报, 甚至不曾想过要走向更大的“舞台”, 因为性格“平庸”的我选择了要走一条“平庸之路”。只要无愧于学生, 一生足矣。但当我接触了几位“英语名家”后, 我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未来”有了新的定位。

一、态度决定高度

一次外出听课, 有幸与国家级优质课获奖者交流, 出于“倾慕”, 我向她表达了我的敬意和钦佩, 她真诚豁达极具亲和力的话语让我感觉她也是“凡人”, 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变得异常轻松。我告诉她:我从没有想过在市级, 甚至省级的讲台上“停留”, 更别说站在国家级的讲台上。她马上告诉我:“你的想法是不对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只有你有了这样的想法, 你才会朝着这个想法努力迈进。”她的话突然点醒了我, 是的, 我们每天都教育学生要有目标, 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 而忽略了这句话对自身的作用, 所以, 我们可以羡慕, 甚至“嫉妒”那些优秀之人, 但我们不能没有行动, 因为心动不如行动。无疑, 态度决定高度。“沉睡已久”的我真得被唤醒了, 我会摆正心态, 端正态度, 用我的行动证明自己也可以站在更高的讲台上。

二、心态决定方向

刘春平老师, 在滨州市、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是赫赫有名的老师。她算得上是“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教研到老”的典范。四十有余的刘老师早已不在年轻教师的行列, 而她的工作热情却是年轻教师所不能及的, 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让她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葆年轻心态。正是这种敬业的心态, 刘老师和她的团队开发了小学英语绘本故事教学, 用绘本的形式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让学生更加高效、更加轻松地在快乐中掌握所学知识。这让我真的很惭愧自己曾经那“拘泥于现状”的想法, 更后悔自己曾经不求上进的心态, 但我也庆幸我遇见了我事业上的“贵人”, 让我可以在这么好的年华遇见“对的人”, 指引我方向。

三、学习“恒久远”

我的“直属领导”刘玉祥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从未听到的名词, 如:慕课 (MOOC) , “M”代表Massive (大规模) , 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 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 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 (开放) , 以兴趣导向, 凡是想学习的, 都可以进来学, 不分国籍, 只需一个邮箱, 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 (在线) , 学习在网上完成, 无需旅行, 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 就是课程的意思。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 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还有翻转课堂 (TheFlipped Classroom) , 又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 (反转课堂) ”, 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 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 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所以, 学习是必要的, 是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快速成长的捷径, 更是我们提升自身的难得机会。所以, 让“学习—提升”永驻你我心中。

四、不为失败找理由, 只为成功找方法

2014年流行语:时间去哪儿了?因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心声, 所以流行。我也是呼应此种说法中的一人, 也曾因自己懒惰不求上进而成功不了的自己去抱怨没有时间去学习充电, 更甚至拿自己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孩子和家庭身上作为自己不成功的理由, 但通过接触这几位名家, 真为自己这种懒惰和幼稚的想法感到汗颜。成功者之中从不缺乏女性, 同为人母者也不在少数, 同有来自家庭和其他方面的压力, 而她们却“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以, 时间就在我们身边, 成功也离我们并不远, 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和态度。

心态决定方向, 让我们整理好心态, 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态度决定高度, 让我们怀揣梦想, 攀登到理想的高度;我不会再安于现状;我不会再不求上进;我不会再低着头走路;我们可以相信:细节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命运。但更要相信:有什么样的态度, 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态度决定未来。

我会端正态度, 开创美好的“教育未来”。

摘要: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 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 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 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 人生就跟着改变。”归根结底, 心态便成了人生改变的最根本原因。作为一名教师, 毋庸置疑, 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 对工作的态度也就成了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所以, 态度决定未来。

关键词:态度,教育,未来

参考文献

实习态度 篇7

关键词:态度,培训

在此, 笔者希望运用心理学态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的方法, 为企业的员工态度培训提供一些指导。

一、利用环境改造员工认知结构, 就是最好的员工态度培训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 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P.Piaget) 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 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 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 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人类学习才会发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学习的核心。这包含两层意思。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任务, 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 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与建构之中, 其中, 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认知建构就是在外在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具有渐进和累积性自我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指导我们, 最好的培训模式就是: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其中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 员工在这个环境中自觉成长。

二、开展员工态度培训, 就要在情感上拉近距离

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在态度的三个成分里, 认知成分是基础, 是与外部事物直接联系着的, 反映了个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形成了对外部的知觉和印象, 它既是人们了解和判断事物的依据, 也是人们形成情感体验的基础, 也最易发生变化, 认知变化的积累导致情感的变化。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 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对员工进行态度培训, 一定要进行感情投资。中国有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 相比较薪金、福利而言, 它更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智的培训者应该在培训中通过不断满足员工情感和社会需求, 充分调动受训员工主人翁的心态来获得他们的忠诚。培训前, 应当调查员工的培训需求, 让员工觉得培训不只是领导的事情, 也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培训中, 要让培训师与员工之间多进行交流, 耐心聆听他们的受训反应, 仔细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 对于反映比较多的情况和情感反应剧烈的员工要查明原因, 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培训后, 应当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奖惩措施, 收集反馈效果, 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这次培训是重视的, 从而提高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者

说服理论告诉我们员工更可能对那些受人喜欢、值得信任、有说服力的培训者所做的改变态度的努力做出反应。培训者的威信高低与劝导的效果是成正相关的, 威信越高, 培训的效果越好。因此, 我们要进行员工态度培训, 试图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 就必须考虑选择做培训工作的合适人选, 对培训者是否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权威性.

一个培训者是否有权威性, 就要看他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专业训练、年龄、职业、经验等等如何, 这些因素都能使培训者在员工心目中成为某方面的权威形象。

2、依赖价值.

它是与培训者的可靠性直接相关的因素, 就是培训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及说话的信心、态度等技巧。一个讲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的人让人更加可信。另外, 员工对培训者隐藏动机的判断, 是影响培训者可靠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员工把培训者的目的理解为出自某种高尚的动机, 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信服;反之, 如果把培训者的动机理解为是为了个人从中获得好处, 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培训者的可靠性。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 转变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须首先了解他原来的态度, 提出他能接受的较低要求,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一步步缩小与要求态度的差距, 这样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而不能操之过急, 有人曾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原理。

另外, 还有人也做了类似的实验, 都证明逐步提出要求比一下子提出过高要求更能转变人的态度。但必须指出, 态度立场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如果个人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那么差距虽大, 也能改变原来的态度。所以, 对此方法还必须灵活运用。总之, 通过员工态度培训转变员工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忌言过其实, 只有实事求是, 才能使被改造者心悦诚服, 达到长久的改造效果。

上一篇:黑色幽默语言下一篇:失地农民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