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态度(精选10篇)
复习态度 篇1
将普遍联系的原则运用于历史教学, 常常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时候我把这种做法比喻成“东拉西扯”, 其实就是旁征博引、联系现实、贯通各学科。思路打开了, 视野开阔了, 历史教学才能生动起来。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来组织, 内容上突出了文明史, 知识点大量增加, 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教师自身缺少知识积累、开放的理念、开阔的思维和视野, 以及必备的价值判断意识, 将来会难以胜任专题的教学。本文试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 探讨教学体验, 与同行交流。
几轮高考复习下来之后, 我的感受是:专题复习的成功并不是完全在于知识点整理得滴水不漏, 面面俱到, 而是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借题发挥, 捕捉时机进行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反思教学过程, 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那就是教师必须形成对教材、专题处理的价值判断, 高屋建瓴地把握专题, 基于专题, 又高于专题。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 更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要运用普遍联系的原则, 借题发挥, 达成以下的目标和效果。
一、以点带面, 贯通中外
世界近代史的核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要了解资本主义, 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其次要科学地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情况。这一专题面上的知识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确立和基本定型的历史, 而我要借题发挥的点是宗教, 宗教因素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其切入点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 而传播天主教, 使其他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欧洲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受好战的基督教影响, 基督教宣称自己是世界宗教, 好用强有力的方式传教, 这种好战性和努力改变“异端”信仰的精神, 是海外扩张的动机之一。传播宗教的狂热, 已经沉淀为欧美基督教国家的价值观之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如美国仍然遗传了这种好战的基因, 且将其美化为普济众生的普世精神而在全世界加以推销。几年前布什总统访问中国, 也在其演讲中推销了这一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与基督教的好战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挥舞着大棒, 充当宪兵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宗教好战理念在支持着它。纵观资本主义发展史, 不难发现宗教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复习上的新的生长性的知识点, 同时也引导着新的价值判断的建立。
在进行了上述纵向分析之后, 再进行中外横向比较。与基督教所谓的强烈的普世精神、好战性相比, 东方的佛教则讲究忍耐顺从, 个人救赎, 一心向善, 与世无争。传入中国后, 更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 成为安民的有力工具、精神的鸦片。向外和向内两种巨大的反差, 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国民性的形成方面。中国几千年的超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 无不与佛儒道多管齐下有关, 形成了懦弱胆小、安于现状的国民性。
失去了进取心的中国, 在近代无可避免地挨打。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死亡”, 沉默是懦弱, 忍耐是麻木。正因为如此, 鲁迅先生选择弃医从文, 以笔为武器, 唤醒沉睡的思想, 刺痛麻木的灵魂。以宗教作为切入点, 从新的角度观察, 通过比较, 在情感体验方面会有新的收获。
二、论古议今, 古为今用
以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为例。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许多民族迷失了本民族的文化, 找不到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定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弘扬民族精神已成为世界上各民族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传统文化的茫然无知将影响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 爱国主义情感更无从谈起。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不论是涉及的领域、达到的高度, 还是历史的久远、领先于西方各国的时间, 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中国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世界公认的巨大贡献。公元前6世纪, 无独有偶, 中外都出现了震烁古今的思想大家, 他们的思想已达到了后世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孔子, 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 形成了一个“儒家文化圈”。“仁者, 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人际关系, 这对于治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 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缓和社会矛盾, 求得社会的协调发展, 古人早已经给了足够的启示。“中庸”, 不偏不倚, 不走极端, 寻找矛盾的平衡点, 乃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折射着这一思想的光芒。解读当代的一些重大政策举措, 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已经被古人的思想深深地浸润着, 要想突破或超越其思想的框架是多么地困难。对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热爱源于了解, 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我们除了因了解传统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而生自豪感外, 更应对近代中国文化的衰落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历代统治者长期奉行愚民政策与奴化教育, 禁锢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思想, 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活力与创造力逐渐萎缩。自满保守和天朝独尊的心理, 使国人缺乏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动力, 而闭关自守又使中外交流夭折, 使国人不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郑和下西洋的时候, 只是去了比中国落后的亚非国家, 根本不了解和不知道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着巨变。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只有从其他文化中吸取营养, 才能永葆青春, 具有活力, 否则就会变成僵死的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始终没有取得质的突破。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之一就是闭关自守。人类文化史表明, 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必然走向衰落以至灭亡。只有实行开放, 与其他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流, 文化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而长盛不衰。对外开放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国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爱国热情, 更要有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启迪智慧, 提升素养
1.启智读史使人明智。历史能提供给人许多的政治智慧、人生智慧等。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历史学习, 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 汲取历史智慧, 开阔视野, 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 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而众多的专题都可以找到借题发挥的着力点。以中日关系的专题为例。应该说,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题材。从课堂教学体验来看, 课堂气氛都较好地调动起来了, 每次都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我都注意联系时政, 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从日本的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否认侵略的历史, 到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到当前的中日关系政冷经热, 日本争常等, 侧重点各不相同。今年更是注意了价值观层面的引导, 把重点引向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把握、思考。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过程中, 世界霸权国美国与力图主导东亚国际体系的强国日本一直虎视眈眈, 其遏制政策从未拿下案台, 中国与它们之间的摩擦与矛盾亦时有发生。老百姓, 特别是青年们因此产生一些焦虑、愤恨, 甚至暴力情绪冲动, 也可谓源头有水。这就是“愤青”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引入了“愤青”这一概念。“愤青”者, 愤怒青年也,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与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关系密切。“愤青”极端爱国, 非常关注国计民生, 特别是祖国统一与强大, 因而在中日关系上发言尤多, 颇多民族主义情绪。“愤青”这一社会力量的成长与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关。一方面,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国民的自信心日益增强, 而近代以来中国所遭遇的屈辱历史, 特别是邻国日本的侵略, 塑造了国民的“悲情”特征, 或者说, 那一直是中国人的心头之痛, 国力增长后, 发泄一下积怨以久的情绪, 何其自然。另一方面, 中国的快速成长并没有塑造出足够自信的中国国民性格, 自信与自卑, 确定与不确定糅合在一起, 让中国老百姓, 特别是敏感和易冲动的青年具有鲜明的羡恨交织的特点。青年之所以愤怒, 核心问题是中国定位的不确定性。然后我再把问题引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引向中国的定位问题。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 但中国崛起之后将如何在世界上给自己定位?
20世纪初, 刚刚崛起的美国人迫不及待地向仍是欧洲人主导的国际社会提出包括“国际联盟”在内的“美国观念”, 其结果是, 美国不仅被排斥在“国联”之外, 美国诸多好的观念也只能通过欧洲人的过滤才得到部分释放。今天的中国不是美国, 但在发展阶段的很多方面, 确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颇为相似, 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改革实现国家发展的内外转型。改革开放20多年, 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就斐然, 政治改革也在艰难前进, 而当前的社会改革更具实质意义, 其内容涉及医疗、保险、住房、税收、教育、文化, 乃至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节约型社会等等, 几乎无所不包, 这正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外, 中国也正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寻找平衡, 既不是美国人崛起之前奉为圭臬的“孤立主义”, 也不是美国人崛起之后追求的“国际主义”, 而是“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一种更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积极的地区主义”。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功转型及所取得的成效, 充分证明中国给自己一个比较冷静的定位———“区域性大国”。关于中国定位问题的提出, 基于专题, 又结合时事政治, 从而把专题复习引向了价值观的培养。
2.在某些与政治斗争有关的专题里, 我有意识地突出斗争策略方面的介绍, 灌输一些战略战术思想, 以提升学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素养。比如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探索史专题中, 介绍无产阶级的斗争时, 我就进行了这样一些处理: (1)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 游击战是武装斗争的基本形式。游击战的基本原则是避实击虚, 诱敌深入, 各个歼灭。按照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 游击战术就是间接路线的战术, 它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采取的基本作战方法, 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间接、迂回。为了达成目标, 可以采用间接的手段, 这不仅适用于军事, 在政治等其他领域里更是可以广泛采用。 (2) 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的一场政治较量。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以时间换空间, 假和平真内战的一种策略, 而中共代表毅然赴会不仅是有深入虎穴的大无畏气概, 更是因为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 有通过谈判赢得政治主动的信心。以谈判求得和平自然好, 但同时还需做好战争的准备。在谈判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以坚决的回击打退敌人的军事进攻, 粉碎敌人企图在谈判桌之外捞取谈判筹码的阴谋, 这是有正确斗争策略的表现, 是斗争方法和手段灵活性、多样性的体现。联想到处理中日关系时, 我们同样要坚持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 不走情绪化的极端。日本美化、否认侵略固然让我们愤怒, 但实力不如人时, 我们是需要韬光养晦的策略的。从历史上看,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军事占领的耻辱下重建了经济, 到如今能与美国分庭抗礼, 这何尝不是忍者的精神和勇气。虽然中日不可类比, 但如果敢于从对手中学到这种精神, 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3.新课标指出,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的理解。历史的进步性往往不是以道德的标准来衡量的。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靠的是血腥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是建立在广大亚非拉国家的落后的基础上的。殖民主义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使命, 评价时要坚持生产力的标准和实践的标准。
在国际关系史专题中, 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世界格局, 了解社会发展的大势, 正确看待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美国的“911事件”, 可以说是恐怖主义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一种回应和挑战, 但恐怖主义是不得人心的, 因为它以无辜者的生命为代价, 是对生命尊严的严重挑衅, 是不为世人所同情和接受的。反对恐怖主义、善待生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
摘要:专题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专题复习不仅运用了较多历史基础知识, 也拓展了思维空间, 并且在体验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和效果。在专题复习时作适当的发挥, 历史教学能达到海阔天空的境界, 从而实现其教育功能, 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专题复习,体验与培养,境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沈毅.高中历史教学备要.人民出版社
[3]袁鹏.中国的定位.看世界
[4]王军.“愤青”其实反映了中国的危机.看世界
复习态度 篇2
度与品德的培养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1、呈现证据注意点
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当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教师应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当学生原本就有反面观点时,教师应该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当说服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时,应提出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2、说服注意点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这样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社会学习主要指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在刺激,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加工过程,对外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儿童品德的发展既依赖于儿童的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关。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替代强化或替代惩罚是非常重要的。
2、呈现榜样注意点
由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榜样行为示范的方式
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 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真人真事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象 征性地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充分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
三、利用群体约定
四、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奖励的类型
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
2、给予奖励注意点
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最后,应强调内部奖励。
3、惩罚的方式
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复习态度 篇3
根据霍夫曼的阐释,“续篇”的概念是首次在展览策划领域被应用。泽曼1969年的展览在学术界的研究讨论是高强度的,尤其是近年来,当展览史逐渐进入艺术史的主流研究领域,以《态度》展为主题的著作、研究、书籍层出不穷,但却还没有一个以其为讨论中心的展览。而对此展览做一个“续篇”不仅弥补了这个空缺,更以一种视觉的方式,从艺术本体来对历史性《态度》展进行研究。展览即去年在旧金山加州艺术学院沃迪斯当代艺术中心(CCA Wattis l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s)展出之后,于今年年初巡展至底特律当代艺术中心。
正如每个“续篇”都需要以原版中的某个“卖点”出发来激发观众兴趣,霍夫曼的展览在多个方面对原展进行的引介以更新观众的记忆:首先是展览的题目从1969年《当态度成为形式》到2012年的《当态度成为形式成为态度》(When Attitudes Became Form Become Attitudes);在展览的布局上,新态度展在空间的入口摆放了展览1969年在伯尔尼美术馆陈列时原比例缩小的专业模型,不仅呈现了建筑空间,连每件艺术作品也有了缩小版。在模型旁边的显示屏里播放的是当年瑞士电视台采访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纪录片片断,还同时陈列了记录当年布展期间的历史照片以及原展览的画册等。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新展览的画册,也在形式上模仿了原展览的画册,每页都是松动的,用金属的夹子装订成册。至于展览的内容,霍夫曼更多地是以他对1969年展览的一些质疑为出发点,比如泽曼“走马观花”选择艺术家的方式,比如带有沙文主义倾向的艺术家名单(当年只有3位女性艺术家参展),还比如当时完全没有非西方艺术家参展等等。于是,新《态度》展尝试在“续篇”中注入这些可以说是过去40年艺术界中发展出来的新论述,展览的副标题“复原一重制一复兴一反叛”正反映出这些想法。另一方面,泽曼的《态度》展在很大一个层面上是以呈现当年艺术界的“新趋势”为中心的,展出的作品涉及了很多不同的流派,比如行为艺术、后极少主义、大地艺术和贫穷艺术等等,其重点还是在观念艺术上。而在霍夫曼看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观念艺术在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中有复兴的势头,而新《态度》展所选择的82位艺术家的实践便受到了老一辈观念艺术家的很多影响,体现出一种使用观念艺术手段和当下论述话题结合的创作方式。
在视觉呈现上来看,众多作品的确与历史作品遥相呼应,比如美国艺术家汉克·威里斯·托马斯(Hank Willis Thomas)蜿蜒延伸整个2楼展厅的绳索雕塑《归来一双空间绳索雕塑(gr 2 sp 60)》(Two Space rope sculpture(gr 2 sp 60)-Redux)便是对贝瑞·弗拉纳根(Barry Flanagan)1967年的作品《双空间绳索雕塑(gr 2 sp60)》(Two Space rope sculpture(gr 2 sp 601)的重新阐释,唯一不同的是,托马斯在绳索的末端打了一个结,象征着40年来这段美术史的终结或是一个完美的句号[图4—6]。而哥伦比亚艺术家尼古拉·巴里斯(Nicol6s Paris)的作品《平行对话或电话的艺术(继瓦尔特·德·玛利亚之后)》(2012)(Parallel Conversations,or Art by Telephone(after Walter De Marial)则是对德·玛利亚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电话的艺术》(Art by Telephone)更直接的使用。巴里斯利用了一个外形相似的电话,也像德·玛利亚当年一样,在电话旁留下了一个便条,提示如果电话铃响了,观众可以接电话,艺术家会在另一头与其通话,由此来与观众产生互动[图7—8]。
采用类似策略的作品在展览中还有很多,但是疑问也同时浮现。这些作品或许的确达到了霍夫曼所期望的对历史的“复原”、“重制”与“复兴”,但却缺少了些许“反叛”精神。与泽曼当年嘈杂混乱充满激情的《态度》展现场相比,新的《态度》展显得如此整洁、有序,甚至精良优雅得让人感到过于安全,很难与反叛的姿态联系起来。尽管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霍夫曼根据展览如今在旧金山的语境,将当年印在画册封面上英、德、法、西班牙语的展览标题替换成了英、法、西班牙语和中文,包括展览的一些标签上也注有了中文,以暗示新的观众群体和美国的移民文本等,但这些技巧(还包括轻巧地在展览中加入几个来自非欧美国家的艺术家等)或许将当下复杂的地缘政治语境在艺术中的互动阐释得太过于简单了。
意识决定态度态度改变生活 篇4
当“低碳”一词成为时代潮流的时候, 也成为一种思想理念。当前的银行业除了自身积极践行“低碳金融”这一理念外, 商业银行也通过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呼吁客户参与其中。金融业还通过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 为绿色环保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全面助力低碳经济发展。
一、意识决定态度
良好的思想意识帮助人们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好的思想意识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职场上常听到“反正是公家的东西, 我们不浪费, 别人也会浪费的”、“省是省不下来的”等等, 这些话语与低碳经济、绿色环保格格不入, 作为银行业的一员更应该为“低碳”事业身体力行。
从身边点滴做起, 从自己做起。其实支持低碳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一些良好的习惯就是支持社会、保护地球的一种。例如:在办公室使用电脑时, 尽量使用低亮度, 开启程序少些并养成随手关闭电脑电源的习惯, 避免浪费;不坐电梯爬楼梯;工作中尽量使用“双面纸”;传递文件尽量使用电子文档等。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随着时间的累积, 我们自然而然会思考我们在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二、态度改变生活
态度决定行动, 态度改变生活。没有不重要的工作, 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在低碳社会中, 真正改变其行为方式的人是真正拥有低碳态度的人。
“态”便是心上有个大目标, 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成功只交给有准备的人。有目标, 生活才处于追求的状态, 才会感到充实, 感到快乐。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 才能在目标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把目标量化, 即定性、定量、定时, 才能让人们在目标的方向上不会感到迷茫。《态度决定一切》是美国著名演说家罗曼·文森特·皮尔写的一本书, 他以倡导积极思维和人性的自尊而闻名全球。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一种驱动力, 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人们得到什么样的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 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放弃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毁灭地球的同时, 也在毁灭自身的生存环境。所以好的态度产生正向的驱动力, 注定会得到好的结果;不好的态度也会产生负面的驱动力, 注定会得到不好的结果。唯有心态摆正了, 才会感觉到生活与工作的快乐。
在工作中低碳态度首先是职业成熟。意识决定行动, 行动才会导致效果, 金融行业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一方面它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带给我们不同的精彩生活, 同时也因为我们过分追求盈利性, 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职业成熟度恰恰用来衡量思维和行动方式, 预测其效果的合理性, 在“绿色信贷、低能环保”的呼吁下, 银行在发放贷款方面越来越重视利润和环保的相协调。提高职业成熟度对提升职业道德化和社会责任感效果非常明显。
低碳态度, 是有责任心。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承担、主动负责的态度。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所在。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每一名工作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作为金融从业人员责任心不仅是对本职工作的要求, 也是对社会、对自然的道德法则。有了责任心才能敬业, 自觉把岗位职责、份内之事铭记于心, 把当今社会高碳的危机环境揽上心头;有了责任心方能尽职, 一心扑在工作上, 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有了责任心方能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有了责任感, 不会的可以学会, 不懂的可以弄懂, 不容易发现的错误能被发现, 可能出现的事故可以避免, 可以这样说, 责任感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低碳态度, 是有感恩心。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是生活中的大智能。感恩, 使我们看到世界的美好, 看到社会中和谐的人文关系。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 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 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之心, 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 一刻也不能少。在工作中, 感激它带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感激才能倍感珍惜, 并在生活中回馈社会, 珍惜大自然。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 或是怎样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 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 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随之而来的, 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品格坦然处世。
态度决定习惯, 习惯改变生活。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着你的人生命运。只要我们用积极主动, 认真负责, 心怀感恩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 一种橘子大而酸, 一种橘子小而甜, 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 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 拿到酸的会感谢它是大的。
由此可见, 意识决定态度, 态度改变生活。有什么样的意识, 就有什么样的态度, 接下来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 什么样的人生。所以我们都来学一学蔡先生吧, 凡事多往好处想一想, 永远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 学会宽容, 常怀感恩之心, 携起手来, 努力实现我们低碳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复习态度 篇5
2014延边州教师招聘心理学复习要点: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这些倾向性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某教师虽然对调皮的学生有排斥、回避的倾向,但不一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②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二、品德
1、定义: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实质:
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③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
实质相同: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结构一致: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2、区别
第一,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例如,我们经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的品德不良。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了多种程度的变化@2014吉林市事业编教师招聘。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照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其稳定的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复习态度 篇6
关键词:态度,培训
在此, 笔者希望运用心理学态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的方法, 为企业的员工态度培训提供一些指导。
一、利用环境改造员工认知结构, 就是最好的员工态度培训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 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 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P.Piaget) 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 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 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 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人类学习才会发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学习的核心。这包含两层意思。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习的核心任务, 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 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与建构之中, 其中, 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认知建构就是在外在刺激和学习者个体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具有渐进和累积性自我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指导我们, 最好的培训模式就是: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其中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工作态度, 员工在这个环境中自觉成长。
二、开展员工态度培训, 就要在情感上拉近距离
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在态度的三个成分里, 认知成分是基础, 是与外部事物直接联系着的, 反映了个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形成了对外部的知觉和印象, 它既是人们了解和判断事物的依据, 也是人们形成情感体验的基础, 也最易发生变化, 认知变化的积累导致情感的变化。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 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 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对员工进行态度培训, 一定要进行感情投资。中国有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 相比较薪金、福利而言, 它更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智的培训者应该在培训中通过不断满足员工情感和社会需求, 充分调动受训员工主人翁的心态来获得他们的忠诚。培训前, 应当调查员工的培训需求, 让员工觉得培训不只是领导的事情, 也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培训中, 要让培训师与员工之间多进行交流, 耐心聆听他们的受训反应, 仔细观察他们的情感变化, 对于反映比较多的情况和情感反应剧烈的员工要查明原因, 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培训后, 应当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奖惩措施, 收集反馈效果, 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这次培训是重视的, 从而提高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者
说服理论告诉我们员工更可能对那些受人喜欢、值得信任、有说服力的培训者所做的改变态度的努力做出反应。培训者的威信高低与劝导的效果是成正相关的, 威信越高, 培训的效果越好。因此, 我们要进行员工态度培训, 试图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 就必须考虑选择做培训工作的合适人选, 对培训者是否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权威性.
一个培训者是否有权威性, 就要看他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专业训练、年龄、职业、经验等等如何, 这些因素都能使培训者在员工心目中成为某方面的权威形象。
2、依赖价值.
它是与培训者的可靠性直接相关的因素, 就是培训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及说话的信心、态度等技巧。一个讲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的人让人更加可信。另外, 员工对培训者隐藏动机的判断, 是影响培训者可靠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员工把培训者的目的理解为出自某种高尚的动机, 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信服;反之, 如果把培训者的动机理解为是为了个人从中获得好处, 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培训者的可靠性。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 转变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须首先了解他原来的态度, 提出他能接受的较低要求,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一步步缩小与要求态度的差距, 这样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而不能操之过急, 有人曾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原理。
另外, 还有人也做了类似的实验, 都证明逐步提出要求比一下子提出过高要求更能转变人的态度。但必须指出, 态度立场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如果个人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那么差距虽大, 也能改变原来的态度。所以, 对此方法还必须灵活运用。总之, 通过员工态度培训转变员工态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忌言过其实, 只有实事求是, 才能使被改造者心悦诚服, 达到长久的改造效果。
复习态度 篇7
一、职校学生职业态度存在的问题
职业态度是人们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和行为意向相互作用而成的。职业态度包括职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倾向等。而现在很多职校生的职业态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一)职业认知偏误。职业院校的学生大体上都处于青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除了生理上的快速变化,心理上也有其独特性——认知片面化。虽然青少年对事物的解释有自己的想法,但看问题往往过于片面。简而言之,职校生易出现自我认识偏颇和缺乏对自身特点、自我追求、自我发展的认识。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价值观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对职业的态度也发生了质的转变。职业不仅可以满足个人最低级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是实现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的有效手段,而职校生还不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缺乏对职业的正确认识,职业的忠诚度和责任心也都不高。
(二)职业情感淡漠。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低级层次的生理需要基本都满足了,一定时期内,职校生没有衣食之忧, 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并不强。同时,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如“要多赚钱”,“要当劳心者”,“不努力, 以后只能做下层”等等,忽视了对精神追求的引导。而且, 大部分职校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溺爱中成长,长大后独立性差、责任心不强、团队意识薄弱。再加上学校往往更重视看得见的硬文化建设忽视隐形的软文化建设,培养出来的学生意志力、责任心、敬业感等职业道德较弱。进入工作岗位后,这些学生更习惯依赖别人,对职业活动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企业、职业的情感淡漠。
(三)职业行为意向消极。参加工作实践或实习时,职校生的职业行为意向比较消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校生开始时从事技术工作和车间劳动,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这种蓝领职工低人一等,加上主观的就业愿景过高, 所以很多职校生暂时不想就业。二是职校生对蓝领职业失去信心,在职业岗位上,不认真学习专业技术、不认同企业文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又不主动调适,消极待岗。 三是职校生学艺不精,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在一定时期内频繁换岗,反复就业。四是职校生迫于就业困难的压力,会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但上岗之后工作消极被动, 缺乏职业信仰和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态度改变理论的概述
针对态度在一定时期内不易改变的说法,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家霍夫兰德(C.Hovland)认为只要方法使用得当,改变态度是可行的。经过探讨和深入研究,霍夫兰德于1959年提出态度改变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了态度改变——说服模型( 见图1)。
上图中,影响态度改变的有四个因素:说服者、信息、 情景、说服对象。在态度改变过程中,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 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说服者除了要增强自己的专业性、可信性、吸引力、人格特征等影响力和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还要熟练掌握需传达信息的理智性、差异性、情绪性和新颖性。同时,合理利用周围的情景, 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利用有利的条件,分散说服对象的注意力,再反复强化信息,使其非常熟悉。传达信息者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说服对象改变已有的态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说服对象的价值观、人格特征和原有的态度。当接受到的信息与原有的态度产生矛盾时,就会弱化其心理免疫力, 导致心理紧张,信息抵制力下降。此时,个体的一致性机制开始运行,要么改变态度, 要么贬低信息来源、故意扭曲说服信息或对信息加以拒绝掩盖[2]。
三、对职校生职业态度转变的启示
说服者、信息、说服对象、情景也就是职业教育中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职业态度转变是由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实现个体职业态度转变,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修养,树立教育者自身权威
职校教育者作为改变职校生职业态度的主要群体,是教育信息的传达者。教育者更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修养, 树立权威。而权威来源于教育者处事的理智性、公正性和在教育领域的学识、资历。所以,教育者首先要全面学习,有的放矢。权威的教育者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沟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次,教育者要有高尚的品格和敬业精神。品德高尚的教育者即使不教育学生,其感召力也会促使学生改变职业态度。要形成高尚的品格,教育者除了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引导自己,更应培养职业信念和职业情操。最后,教育者还要与时俱进,加强专业学习。教育者原有的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心理变化,才会受学生喜爱、拥戴。学识渊博的教育者在学生心里就是“真理”代言人[3]。
(二)精选信息,易化职业态度转变过程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沟通信息若是高质量的,那么它们就能引起学生满足的感受,使他们激动、感兴趣、思想集中、开心、兴奋。”[4]将职业态度改变的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剔除一些负面的信息,给教育对象呈现一个“纯净”的教育环境,进行正面教育知识的传授。 但这样会让教育对象觉得教育内容不真实,造成教育对象的抵触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指导教育对象来应对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价值冲突。因此在开放的环境中,教育者要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进行引导,使教育对象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提高教育对象面对现实价值冲突时的应对能力,从而更有助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方更好的理解和交流,易化职校生职业态度转变过程。
(三)转换角色,发挥职校生的主体作用
对转变职业态度效果最大的方式是教育对象发挥主体作用,把被动接受转变为自我主导。处于青少年期的职校生有主体意识,但认知矛盾,看问题片面化,排斥他人意见。 所以,要改变职校生职业态度,首先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 让其主动发现正确的职业态度,转变原有的职业态度。例如, 学生认为工作过程中可以谋取私利,教师要转变这种职业态度,可以让他扮演执法人员的角色。使其在角色扮演中处在另一种角度去看过去的自己,从而变原有态度,达到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的目的。其次,重视职校生的职业需要,需要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动力。教育者要了解职校生的职业需求, 可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然后进行处理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教育者需将他们的职业需求与职业态度相联系,用职业需求引导职业态度转变。
(四)优化环境,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环境和人之间相互作用,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学生态度的变化。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实现教育对象的态度改变转变。首先,优化社会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种唯利是图的牟利观念肆意横行。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市场价值观混乱。所以,首先政府要加大立法,严肃执法,大力打击黑暗势力和惩治腐败份子。同时, 社会媒体也要大力宣传积极的文化、舆论。再次,优化校园环境。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关系到职校生的职业态度形成。学校可组织开展一些积极的主题班会和下企业实践活动[5]。最后,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和社会无法比拟的。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性和科学的职业态度。所以,家长不但要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观念是否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要与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职业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职业生涯,然而当今职校生的职业态度却存在着认知偏颇、情感淡漠、行为意向消极等问题。通过借鉴态度转变理论,分析了影响职业态度的四个因素: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并得出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态度改变理论,职校生,职业态度,启示
参考文献
[1]曹荣..试论中等职校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2012(26):19-20.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3-114.
[3]冯桂梅.态度改变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07:8-10.
[4]弗·鲍良克.教学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86-87.
职场E态度 篇8
畏惧上级的寄件人
日期:2009.1.1 10:18收件人:老板
主题:如果您有时间的话……
早上好!非常抱歉这么早就打扰您, 不知您今天早上是否有时间看看我的项目进程报告?我知道您近来一直非常忙碌, 如果今早不行的话, 希望您可以回复我大致合适的时间, 给您造成不便我深表歉意。谢谢!
点评:这封邮件非常客气, 客气得有些过分。这封邮件的本意是希望老板安排时间来看自己的进度报告, 继而提出相关意见, 而不是为了什么私人事件请求老板帮忙。既然是公事, 那么这封邮件承担的只是“提醒”的责任, 所以如“非常抱歉”“深表歉意”的词句用一次足矣。从老板的角度看, 如此语气很难让他觉得这是件值得重视的事情, 甚至光看标题就可能被打入冷宫。从职场形象来看, 发信很容易让人觉得办事优柔寡断, 抓不住重点, 甚至有点“迂腐”。机灵一些的写法可以“现阶段的项目进程报告已经完成, 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反馈意见。如果您有空的话, 今天下午2点我可以向您汇报……”
直率的寄件人
日期:2009.1.3 15:28收件人:助理
主题:干活了!
嗨, 帮我倒杯咖啡!加一块糖。
点评:从这封邮件看, 这位上司不怎么近人情, 缺少最起码的礼貌。但倒咖啡这件事并不是助理的分内事, 而这里的语气更像是一句命令, 而不是请人帮忙。如果需要下属帮忙做事的话, 最好还得适当“软化”自己的语气, 否则下属即使愿意做, 但有微词也是人之常情了。比如“麻烦帮我倒杯咖啡, 加一块糖, 谢谢!”就会好很多。从职场形象来看, 这是个强硬的、爱指使人的人, 可能爽快、效率高, 但人际关系一定不那么如人意。
烦人的寄件人
日期:2009.1.8 14:58收件人:部门所有同事
主题:昨天晚上泡吧的照片, 来看看吧!
亲爱的同事们, 快点来看照片吧!新鲜出炉, 有趣得不得了!我的相册链接:……
有态度 篇9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坚定不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应当看到, 这一轮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的高起点上的主动作为, 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两个紧箍咒”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要在方向上, 实现“三个转变”。就是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由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在目标上, 达到“四个提高”。就是要稳步提高粮食产能, 加快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加快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路径上, 着力在“优、特、高、深”上下功夫。就是要紧盯市场需求、发展名优产品, 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品牌, 拓展增值增效空间、提高质量效益,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产业链。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 同时面临工业化和生态文明的双重任务,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高效型的可持续农业。
要坚持产量与质量并重, 生产与环境并重的原则, 才能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
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 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为生态农业发展开拓更广泛的平台。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技交流,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 推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双边或多边现代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形成。
智慧农业打造“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应用到农业, 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打造智慧农业, 提高农业的自动化水平。从当前来讲, 最重要的是要发展节能、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动力的节本增效互联网技术。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与一些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其次就是要发展农业的电子商务, 包括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诸多层面。他认为, 对农业的电子商务不能仅理解为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或者购买生产资料,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农业产业体系, 也就是说要从过去的以生产为中心, 农民生产什么卖什么, 转到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什么。
发展全过程农机推动农业走出去
我国的农业机械不断发展, 农业产业各种专用机械都在发展。过去一谈农业机械就是拖拉机, 但是对发达国家来讲, 各种作业都已经实现机械化, 与之相比, 我国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这些年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出来考察、学习, 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 使我们的产品多样化, 覆盖农业生产的所有过程, 从土地整治到收获, 到产后的加工。
选人,网易“有态度” 篇10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面试中有意思的情况:我们在招聘过程中会和我们的候选人聊到网易的产品,很多人会惊讶地说,这个产品也是网易的?这让我发现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网易的产品,却不一定知道这是网易出品的,其实在加入网易之前,我大概也是这种状态,不得不说,网易在我眼中确实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公司。今天就简单的和大家聊一聊这家非常低调又非常有态度的公司。
网易的有态度到底源于何处?
在我眼中,是从网易传媒开始。经常看到大家评论,喜欢我们呈现新闻事件的视角和方式;也会说喜欢我们的直播室和这个新闻跟帖评论功能。网易的编辑确实是一群有自己思想并且敢于呈现的人。他们其实是将纸媒时代的一种骨气和态度带到了现在互联网时代,同时网易新闻客户端通过一个独特的产品设计,把这种有态度更好地传递给大家,这也成了网易对于产品有态度的起源。
工作环境
网易园区处处体现着对于员工的人文关怀。首先它拥有互联网公司的标配:食堂、健身房、体育馆、推拿室、游戏房、射箭室等等。其实无论是煲仔饭,桶骨饭套餐还是港式午茶套餐都是免费的。这个会告诉你们吗?冬天有正宗的老北京火锅,夏天有烧烤专场,这个我也不会告诉你们。火锅的牛羊肉都是从内蒙古和甘肃空运过来,放在园区内的一个地窖专门冷藏。这个我又会告诉你们么?“喂不饱员工的老板不是好的饲养员”,就是这样。
这也是网易的“有态度”,其实我们可以解读为“有温度”。对员工的工作环境,网易真得非常舍得下血本的。在网易工作的感受:文化,并不是大家一直在嘴上说的,网易并没有非常刻意地提炼公司文化,而是体现潜移默化的一种感受中,自由、开放、平等的交流,鼓励创新。有网友说:“网易是一个活在段子里的公司”,因为丁老板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段子中。那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包容和开放。这就是网易的有态度,在产品和对员工关怀的体现。
鉴才标准
网易对于甄选人才的态度是怎样?说到网易的鉴才,我们内部会用“SAAS”这个词来概括:“Smart”顾名思义就是“聪明”,网易更愿意吸收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领悟能力的人才,并非是行业经验非常丰富却按部就班的人。行业和工作经验,其实在网易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发展的潜力,成长的潜力才是最关键的。“Ambitious”指的是事业心,互联网行业的特质之一,需要不断地创新。公司内部的创业,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发展方式。网易需要的是有进取心的人才,在本岗位上不断挑战自己,寻求突破的人。“Active”主动性,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的员工,网易都非常看重主动性。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犯错,网易是特别容忍员工试错的一家公司。但是网易不能容忍的是固步自封,不求甚解。自我学习的驱动能力和跨部门、跨岗位的一种学习交流的能力和意愿,是网易非常看重的一种特质。“Sense”指的是Business sense,也就是商业嗅觉。网易在招募业务部门不同岗位的人才的时候,都会强调对于业务的认识、理解。候选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商业嗅觉,即使有再强的专业能力,也很难对业务的发展起到最终非常强的推力。反之,敏锐的商业嗅觉,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网易一般在七月中下旬启动秋招,大家可以关注校招的网站:campus.163.com,也可以关注“网易招聘”这个微信公众号以及领英Linkedin上的网易集团主页。我们持续随时更新资讯,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校招进展。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尝试着,让工作成为探索世界和丰富人生的一个途径。这样,就不会太功利,太纠结,太惶恐。”这句话也是我自己的感受,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挫败感和成就感都会更加直接。
问答
Q:网易云音乐的歌单是有专门的岗位人员筛选的吗?那这样一类人需要什么特点呢?
A:最基本的是爱音乐和懂音乐。云音乐其实从一开始就希望是做有逼格的产品,所以歌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Q: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今后想从事招聘工作,应该做些什么努力呢?(目前在做招聘助理的实习)
【复习态度】推荐阅读:
文综学习态度与复习方法07-31
李彬《传播学引论》·复习笔记——第九章 效果分析(下):态度改变10-06
态度好态度成语10-23
态度的高考作文: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09-06
阅读态度07-15
政治态度07-22
有态度05-25
工作态度05-27
态度意义05-27
态度不同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