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2024-10-30

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共8篇)

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篇1

摘要:随着我国育种水平的提高和推广速度的加快, 修水县推广的中稻品种达100余种, 为摸清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适应性, 特进行了修水县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结果表明, 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Y两优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 建议在修水县西边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产量,江西修水

修水是江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 国土面积5 404km2, 东西跨度180km, 农业气候有所不同。为摸清品种适应性, 筛选适应修水县西边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中稻新品种[1,2,3], 石坳乡农技站承担了修水县农业局安排的修水县西边区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石坳乡石坳村一农户责任田中进行, 土质为壤土, 地势平坦, 肥力中等偏上, 排灌方便, 前茬为冬闲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粤杂922、丰两优1号、金优718、Q优2号、陆两优106、中浙优1号、粤杂889、巴滇优63、Y两优1号、协优63。

1.3 试验设计

试验为品比试验, 设12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协优63为对照 (CK) , 小区面积为133.3m2, 不设重复, 各区用40cm小田埂分开。苗情调查、取样、性状考察按《江西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1.4 试验实施

于5月2日播种, 采用湿润育秧方式, 6月1日移栽, 栽插规格为20cm×24cm, 每丛栽1粒带蘖种。作小田埂前, 用25%复混肥600kg/hm2均匀撒施后平田, 栽后6d用金稻龙105kg/hm2加尿素112.5kg/hm2, 其他措施与大田管理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各参试品种 (组合) 实割测产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 以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增产潜力最大, 大区折合产量分别为8 162.04、7 790.70kg/hm2, 分别比对照协优63增产17.37%和12.03%, 其次为Y两优1号、丰两优1号、粤杂922、陆两优106, 分别比对照协优63增产5.29%、4.31%、3.34%、0.76%;其余品种比对照协优63减产, 减产幅度为1.67%~14.83%。

2.2 品种综述

2.2.1 扬两优6号。

全生育期141d, 丰产较好, 株型松紧适中, 叶偏直立不遮荫, 分蘖力较强, 穗大粒多, 有效穗数232.5万穗/hm2, 株高120cm, 每穗总粒数183.3粒, 结实率87.5%, 千粒重28.1g。茎秆粗壮, 耐肥耐倒状, 抽穗历期较长, 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

2.2.2 丰两优香1号。

全生育期132d, 丰产性好, 株型紧凑, 叶片上举, 分蘖力一般, 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好, 有效穗数202.5万穗/hm2, 株高121cm, 穗长23.8cm, 每穗总粒数188粒, 结实率86.8%, 千粒重28.0g。后期熟相好, 米质优, 有香味, 耐肥抗倒, 耐高温, 抗病性较强, 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3 Y两优1号。

全生育期138d, 丰产较好, 株型松紧适中, 分蘖力较强, 大穗型, 有效穗数230.1万穗/hm2, 株高116cm, 穗长24.2cm, 每穗总粒数183.6粒, 结实率77.6%, 千粒重26.3g。后期落色好, 米质较优, 耐高温, 抗倒, 抗病能力较强, 可进一步试种示范。

2.2.4 丰两优1号。

全生育期129d, 丰产性较好, 株型较松散, 叶色形态好, 分蘖力较强, 穗大粒大, 结实率高, 有效穗数226.5万穗/hm2, 株高118cm, 穗长23.3cm, 每穗总粒数172粒, 结实率83.4%, 千粒重27.6g。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高抗白叶枯病, 轻感纹枯病, 后期出现少量稻瘟病。稻米外观好, 米质优,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5 粤杂922。

全生育期136d, 丰产性较好, 株型较好, 叶片较宽, 分蘖力较强, 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好, 有效穗数236.4万穗/hm2, 株高116cm, 穗长23.4cm, 每穗总粒数170.9粒, 结实率82.8%, 千粒重25.9g。抗性较好,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6 陆两优106。

全生育期132d, 丰产性较好, 株型松紧适当, 叶片厚直立, 分蘖力中等, 有效穗数216.0万穗/hm2, 株高118cm, 穗长23.6cm, 每穗总粒数156粒, 结实率81.1%, 千粒重26.6g。后期落色较好, 抗逆性较强, 米质较好,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7 中浙优1号。

全生育期139d, 丰产性较好, 株型紧凑, 叶片厚直, 分蘖力中等, 有效穗数225.0万穗/hm2, 株高120cm, 穗长26.1cm, 每穗总粒数181粒, 结实率85.1%, 千粒重25.7g。后期落色较好, 茎秆粗壮、挺拔, 耐肥、不倒状, 米质优, 轻感纹枯病, 未发现稻瘟病和稻曲病。

2.2.8 其余品种。

其余品种在耐肥抗倒、抗病虫、产量、米质等方面表现一般。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Y两优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同时, 通过对近2~3年农户种植的情况调查, 扬两优6号等品种在米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建议在修水县西边区推广种植, 并要做到合理密植, 科学管理肥水, 综合防治病虫[4,5,6], 以便夺得高产。

参考文献

[1]曹雪仙.优质中稻的引进和品比试验初报[J].中国种业, 2003 (9) :27.

[2]许蓉, 贾尚霞.沿淮地区中稻杂交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2) :101-102, 107.

[3]姜思权, 张廷兵, 胡小琼, 等.杂交中稻再生季品比试验初报[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1) :31.

[4]夏烈忠, 周文淮, 聂勇, 等.几个中稻新品种的品比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 2005 (1) :33-34.

[5]曾大旺.中稻杂交稻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1999 (S1) :61-62.

[6]刘贺梅, 孙建权, 王书玉, 等.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新稻10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J].种业导刊, 2007 (8) :28-29.

密本南瓜不同品种产量品比试验 篇2

一、试验研究概况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潘家湾镇九湾村邓和生密本南瓜地,土质为黏壤,排灌方便,肥力中等。

2. 试验品种 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密本南瓜品种,分别为新美玉(漳州天地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改良密本(北京绿亨种子公司生产)、福星1号(北京福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福星3号(北京福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汕源密本(产自广东汕头)。

3. 试验方法 试验田总面积4.18亩,试验面积1.42亩,小区厢长12米,厢宽4.5米,沟宽0.5米,小区面积54米2,随机区组排列,不设对照品种,品种间相互比较。

4. 试验田施肥情况 大田各小区底肥在室内称准,用塑料袋装好,在试验田一次开沟施入覆土盖地膜待瓜苗移栽。折合亩施40%三元复合肥(N∶P∶K=24∶6∶10)50千克(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有机肥20千克;微肥(硼、锌、钼、铁≥10%)1千克,工业质量97%。

5. 移栽与田间管理 利用恒温箱催芽,当胚根有半粒米长时于3月18日播种育苗,采用大棚加小拱棚增温,营养钵基质育苗,棚内温度控制在18~25℃,当瓜苗平均有1.5~2片真叶时于4月14日移栽。行距4.5米,株距0.33米,每小区移植瓜苗36株,折合亩移栽南瓜苗449株。栽后浇定根水,3天后及时查缺补苗,苗期锄草一次。由于2015年春夏季雨水偏多,导致中期瓜苗旺长,喷了两次比久控旺,7月21日始收南瓜,8月15日收完,按当地种植习惯秋瓜不收栽秋菜。

6. 试验方法 5个品种,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取样10株测其结瓜节位、第一瓜藤长、单瓜长、单瓜径圆粗(统一测量下颈部的中段),清数每一小区瓜数,称取每一小区瓜重,计算产量。

二、不同品种的产量表现

1. 不同品种的结瓜部位、农艺性状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雨水偏多,有水发旺苗的趋势,结瓜都在16.7~22.7叶位(一般年份应在12~18节位坐瓜),有些偏高;第一瓜节位藤长都在2.8~3.9米之间,除福星3号结瓜叶位和瓜位藤长偏低外,其他4个品种都偏高;瓜体长度都在35~38.5厘米,以改良密本最长,为38.5 厘米,其他差别不大;单瓜径以汕源密本最粗,为48.8厘米,其他4个品种差别不大。

2. 不同品种的小区瓜数、单瓜重比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5个密本南瓜品种各小区瓜数分别为76.67个、64.67个、63.33个、52个、40个,以新美玉密本南瓜小区个数最多,其次为改良密本和福星1号,以汕源密本小区个数最少,分别比新美玉、改良密本、福星1号、福星3号少36.67个、24.67个、23.33个、12个。从平均单瓜重量看, 3千克以上的有改良密本、福星3号、汕源密本,新美玉和福星1号单瓜重在2.57千克、2.88千克。福星3号和汕源密本虽说单瓜重高,但结瓜数量偏少,不利于单位产量的提高。

3. 不同品种的小区产量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新美玉、改良密本、福星1号、福星3号、汕源密本亩产量分别为2433.32千克、2923.07千克、2159.30千克、1913.30千克、1848.21千克,新美玉、改良密本、福星1号3个品种产量较高,福星3号、汕源密本产量较低。在前3个品种中,以改良密本单产最优,亩产量达2923.07千克,居第一位,分别比新美玉、福星1号、福星3号、汕源密本高489.75千克、763.77千克、1009.77千克、1074.86千克,增产率分别为20.13%、35.37%、52.78%、58.16%。其次为新美玉,亩产量位于第二,分别比福星3号、汕源密本高520.02千克、585.11千克,增产率分别为27.18%、31.66%。福星1号产量排在第三位,分别比福星3号、汕源密本高246千克、311.09千克,增产率分别为12.86%、16.83%。产量较高的3个品种亩产量都在2000千克以上。

三、结论

根据密本南瓜不同品种相互比较试验,除福星3号结瓜叶位和瓜位藤长偏低外,其他4个品种差异不大,瓜体长度都在35~38.5厘米,以改良密本最长,为38.5厘米。汕源密本瓜径圆和单瓜重最高,分别为48.8厘米、3.74千克,但在雨量偏多的年份坐果率低,结瓜数量偏少,产量也最低,不适宜本区大面积应用。产量表现最佳的为改良密本,该品种瓜形长、径圆粗、瓜数、瓜重、亩产量分别为38.5厘米、45.8厘米、64.67个、3.64千克、2923.07千克,整个生育期生长势好,抗病性强,在当年江南雨水偏多的条件下,表现特别耐渍涝,瓜体形状好,产量最高,比其他4个密本南瓜分别增产20.13%、35.37%、52.78%、58.16%,值得本区大力推广应用。其次是新美玉密本南瓜,也值得推广应用,福星1号可考虑适当搭配应用。福星3号、汕源密本南瓜在鄂南遇多雨的年份产量表现欠佳,生产中要慎重选择,不宜在本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免减产减收。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嘉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437200)

杂交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研究 篇3

1 试验前期准备工作论述

实验田地规范状况。相关杂交玉米创新品种试验研究人员, 针对地势结构平坦、阳光照射条件充沛、耕作水准协调等特征, 进行特定农业专业种植区域选取。

试验品种选取结果。主要包括德利农988、登海622、齐单1 号等杂交玉米品种。

试验操作流程设计。具体配合随机区域进行方案精确设计匹配, 其中专业技术指导和种植能效处理单元共设置9 个, 确保能够参与试验的玉米品种都自然地被视为异类处置单元。笔者单纯凭借齐单1 号试验结果加以验证, 试验期间重复种植考察工作经历3 次左右, 在限定种植面积23m2区位中, 将种苗行距、窝距分别控制在90 ~ 24cm之内, 过后令重复间走道、试验区位间宽维系在70 ~ 30cm之间。

试验调试要诀整理。相关技术型人员主要在2014 年3 月25 日开始进行杂交玉米新品种播撒, 全程配合营养球肥加以培育, 持续到4 月13 日实施移栽工作, 其间同步进行试验田精细化调试, 确保腐熟性有机肥播撒标准稳定在28t/hm2, 三元复合肥450kg/hm2, 在此类底肥支撑范围内, 同时利用清粪水19t/hm2实施苗株淋撒。保证在5 月初开展中耕除草工作, 并且将150kg/hm2的尿素和22.5t/hm2的沼液进行配兑淋窝, 并在当月月底阶段, 将450kg/hm2的日用型三元复合肥进行追加施用。另外, 在6 月底结合中耕雍根培土手段, 顺势开展750kg/hm2的尿素追加工作, 必要情况下技术人员须透过乐果以及杀虫单等高效低毒药剂将玉米螟等害虫清除干净, 直到8月下旬期间就可以正式布置收割工作了。

2 后期试验结果精确验证和灵活解析

有关参与试验项目的玉米品种特性研究结果主要如表1 所示。

透过上表数据结果观察分析, 各品种株高基本稳定在257 ~ 289cm之间, 内部涉及海禾23 最高, 已经达到289cm, 德利农最矮, 仅仅为257cm。相信经过对应数据对比验证过后, 对于后期技术人员创新型玉米杂交品种开发设计工作能够提供合理疏导性经验。

3 结语

综上所述, 经过对应试验操作验证发现, 其中包括海禾23、嘉海662 等品种整体抗性程度较高, 并且产量基本上会超出9300kg/hm2, 可是与对照产量并不会滋生过多差异现象, 还是需要技术人员加大试验调试整顿力度。再就是齐单6 号、渝单19 号等品种在试验期间表现状况不够可观, 可以说不适合在此类试验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

参考文献

[1]陈希瑞.夏玉米区域试验工作建议[J].种业导刊, 2009, 17 (08) :103-121.

[2]杨开枝.2009年夷陵区玉米品比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2 (10) :55-62.

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7—2009年进行, 地点设在阜阳市颍泉区、宿州市埇桥区、涡阳县和固镇县, 承担单位分别为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农科所和新马桥原种场。试验地点均选在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田块。土质为黄泛冲积淤土和沙浆黑土, 前茬为大豆、绿豆掩青。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半冬性组和春性、弱春性组。展示品种主要为近几年国家或本省审定及引种审批表现突出的品种。品种进入和淘汰采用滚动制, 部分品种参试2年。半冬性组有开麦18、富麦2008、新辐麦1号 (以上参试2年) 、烟农19 (CK) 、皖麦38-96、煤生0308、荔高6号、周麦22、淮麦22、淮麦25、漯麦8号、许农5号、豫农035等13个品种;春性、弱春性组有同舟麦916、花培5号 (以上参试2年) 、偃展4110 (CK) 、新麦9817、周麦21等5个品种。品种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 小区面积333.4 m2。

半冬性组播期在10月14—24日, 基本苗在195万~252万株/hm2;春性、弱春性组播期在10月20—26日, 基本苗在240万~276万株/hm2;各点均在统一肥水管理水平和统一防治病虫害的条件下进行。对展示品种的产量结果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观察记载[1,2,3,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半冬性组

(1) 开麦18。大穗型中迟熟品种, 高产稳产。分蘖力中等, 分蘖成穗率较高, 穗大粒重, 各点均有轻度倒伏, 抗倒性一般, 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宿州点白粉病发病重。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 生产上注意倒伏及倒春寒冻害风险。2007—2009年平均穗数596.3万穗/hm2, 穗粒数40.4粒, 千粒重43.1 g, 综合产量8 805 kg/hm2 (表1、2) 。

(2) 富麦2008。小穗型早熟品种, 丰产性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抽穗早, 长势强, 抗倒性强。在生产使用时不宜早播。2007—2009年平均穗数618.0万穗/hm2, 穗粒数38.5粒, 千粒重38.8 g, 综合产量8 055 kg/hm2。

(3) 新辐麦1号。中熟, 丰产性一般。株高较高, 抗倒性一般, 涡阳点倒伏重, 抗寒性较强, 白粉病和纹枯病中等发生。适宜在淮北地区搭配推广种植, 生产上注意倒伏风险。2007—2009年平均穗数621.0万穗/hm2, 穗粒数36.3粒, 千粒重39.8 g, 综合产量7 845 kg/hm2。

(4) 烟农19 (CK) 。偏迟熟强筋品种, 高产稳产, 适应性广。抗寒性强, 抗倒力弱, 熟相好。可继续在淮北地区种植。2007—2009年平均穗数651.0万穗/hm2, 穗粒数37.4粒, 千粒重38.6 g, 综合产量7 860 kg/hm2。

(5) 周麦22。中迟熟品种, 高产稳产, 适应性好。穗近长方形, 穗大粒多, 抗寒性较好, 矮秆, 抗倒力强, 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2008—2009年平均穗数594.0万穗/hm2, 穗粒数36.8粒, 千粒重43.4 g, 平均产量8 220 kg/hm2。

(6) 淮麦22。迟熟品种, 高产稳产。抗寒性好, 抗倒力强, 阜阳点有条锈病发病中心。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生产上注意锈病防治。2008—2009年平均穗数625.5万穗/hm2, 穗粒数38.0粒, 千粒重40.4 g, 平均产量8 205 kg/hm2。

(7) 淮麦25。中迟熟品种, 高产稳产。株型紧凑, 抗寒性好, 抗倒力较好, 叶锈和条锈病较重。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 生产上注意锈病防治。2008—2009年平均穗数622.5万穗/hm2, 穗粒数38.0粒, 千粒重37.8 g, 平均产量8 190 kg/hm2。

(8) 煤生0308。多穗型偏迟熟品种, 丰产性较好。株型松散, 拔节抽穗迟, 抗寒性好, 抗倒力一般, 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宜在淮北北部地区搭配推广种植。2008—2009年平均穗数613.5万穗/hm2, 穗粒数38.1粒, 千粒重39.4 g, 平均产量8 115 kg/hm2。

(9) 许农5号。大穗型中熟品种, 丰产性较好。分蘖力一般, 拔节早, 穗大粒多, 千粒重高, 抗寒性稍弱, 抗倒力较好, 综合抗病性一般。2008—2009年平均穗数585.0万穗/hm2, 穗粒数36.9粒, 千粒重45.3 g, 平均产量8 025 kg/hm2。

(10) 豫农035。中迟熟品种, 丰产性较好。分蘖成穗较多, 穗粒数偏少, 千粒重较高, 植株较高, 抗倒性较好, 抗寒性稍弱, 综合抗病性较差, 白粉病发病早, 发病重。生产上注意白粉病防治。2008—2009年平均穗数610.5万穗/hm2, 穗粒数34.9粒, 千粒重42.9 g, 平均产量7 875 kg/hm2。

(11) 荔高6号。多穗型迟熟品种, 丰产性较好。分蘖力强, 成穗率较高, 抗寒性稍弱, 株高较高, 各点均有明显倒伏, 抗倒力弱, 白粉病发病中等。生产上注意倒伏风险。2008—2009年平均穗数633.0万穗/hm2, 穗粒数37.3粒, 千粒重40.4 g, 综合产量7 845 kg/hm2。

(12) 漯麦8号。迟熟中强筋品种, 丰产性一般。分蘖力成穗率一般, 株高偏矮, 抗倒伏能力强, 抗寒性较好, 对春季低温敏感, 顶部虚尖。白粉病发病中等。生产上注意倒春寒冻害风险。2008—2009年平均穗数610.5万穗/hm2, 穗粒数36.0粒, 千粒重40.7 g, 平均产量7 755 kg/hm2。

(13) 皖麦38-96。大穗迟熟强筋品种, 丰产性一般。分蘖成穗数一般, 大穗、大粒, 商品性好, 熟相差, 株高偏高, 茎秆粗壮, 抗倒伏性一般, 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宜在淮北地区搭配推广种植, 生产上注意倒春寒冻害风险。2008—2009年平均穗数576.0万穗/hm2, 穗粒数35.8粒, 千粒重43.3 g, 综合产量7 695 kg/hm2。

2.2 春性、弱春性组

(1) 同舟麦916。中熟, 丰产稳产。抗寒性强, 抗倒力一般, 综合抗病性一般, 熟相好。适宜淮北地区推广种植。2007—2009年平均穗数597.0万穗/hm2, 穗粒数36.9粒, 千粒重42.1 g, 综合产量7 650 kg/hm2。

(2) 花培5号。中熟中强筋品种, 丰产性一般。分蘖成穗率高, 穗粒数少, 抗寒性好, 茎秆弹性一般, 抗倒性偏弱, 综合抗病性较好。大田生产要注意控制播量, 同时要防止倒伏。2007—2009年平均穗数658.5万穗/hm2, 穗粒数33.2粒, 千粒重40.9 g, 综合产量7 425 kg/hm2。

(3) 偃展4110 (CK) 。早熟, 丰产性较好。抗倒性中等, 抗寒性较好, 后期灌浆快, 熟相好, 田间叶锈病和白粉病重, 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宜淮北南部地区种植。2007—2009年平均穗数615.0万穗/hm2, 穗粒数35.0粒, 千粒重43.7 g, 综合产量7 545 kg/hm2。

(4) 新麦9817。早熟, 增产潜力大, 稳产性好。耐寒性较好, 耐倒春寒能力稍弱, 茎秆弹性好, 抗倒伏性较好, 叶锈病较重, 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宜淮北地区推广种植。2008—2009年平均穗数612.0万穗/hm2, 穗粒数34.7粒, 千粒重42.9 g, 综合产量7 860 kg/hm2。

(5) 周麦21。早熟强筋品种, 丰产性一般。抗倒春寒能力弱, 综合抗病性好。2008—2009年平均穗数576.0万穗/hm2, 穗粒数34.7粒, 千粒重42.6 g, 综合产量7 215 kg/hm2。

3结论与讨论

根据展示各点的表现情况, 开麦18、周麦22、淮麦22、淮麦25、同舟麦916、新麦9817等品种在抗性、稳产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较其他品种突出, 可作主推品种推广种植。新辐麦1号、煤生0308、皖麦38-96可作搭配品种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吉剑, 唐进, 陈惠.弱筋小麦品种种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0S) :102-103.

[2]宋长江.提高小麦新品系鉴定、品比、区域试验准确性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 2010 (2) :39.

[3]张建成, 张慧娟, 卫志刚, 等.内蒙古河套地区冬小麦引种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1) :41-42.

[4]安贵.凉州区井灌区春小麦品比试验研究[J].种子世界, 2003 (1) :22-24.

[5]周俊明, 顾新明, 印玉海.2009年泰兴市小麦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21-22.

杂交中稻品种比较试验 篇5

关键词:杂交中稻,品种,比较,安徽和县

为鉴定新两优6号等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 筛选适宜和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水稻品种, 为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在和县历阳镇东河村开展了杂交中稻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和县历阳镇东河行政村王庄村一农户承包田, 面积666.67 m2, 土种为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黄白土田, 土壤肥力中等。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7个:新两优6号、新强8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丰优293、两优100, 以丰两优1号作对照 (CK)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每一品种为1个处理, 不设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66.6 m2。

1.4 试验过程

育苗采用湿润育秧[1,2]。4月26日播种, 4月30日始苗, 5月3日齐苗;6月1日移栽到大田, 秧龄35 d, 栽插密度20.0cm×22.5 cm, 穴数22.2万穴/hm2。大田基施2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6月8日施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7月25日和8月3日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2次[3,4,5,6], 9月10日测产、9月16日机械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 生育期最长的是华安501, 为142 d, 其余各品种全生育期基本相当, 在140~141 d。

2.2 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 株高:参试品种株高最高的是两优100, 为129 cm;最矮的是新两优6号, 为115 cm;其他品种的株高为118~126 cm。每穗总粒数: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最多的是新两优6号, 为186.3粒, 最少的是两优100, 为159.4粒。每穗实粒数:参试品种每穗实粒数最多的是对照品种丰两优1号, 达155.1粒;其次是新两优6号, 为150.9粒;最少的是丰优293, 为123.2粒。

2.3 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

由表2可知, 结实率:参试品种结实率最高的是两优100, 达85%;最低的是丰优293, 为75%。

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新两优6号, 为9 570.0 kg/hm2;最低的是丰优293, 为8 434.5 kg/hm2。单产在9 00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新两优6号、新强8号、丰两优1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单产为8 782.5 kg/hm2, 而两优100、丰优293的产量居末2位, 分别为8 632.5、8 434.5 kg/hm2。新强8号、丰两优1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丰优293、两优100的产量分别比新两优6号减产0.4%、2.6%、4.6%、8.2%、11.9%、9.8%。

3 品种评述

新两优6号:苗期生长清秀, 秧龄弹性大, 株叶形态好,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高, 叶色深绿, 剑叶挺直, 较抗倒伏, 后期熟相好。作一季中稻栽培, 全生育期140 d, 株高115 cm左右, 穗型大, 有效穗数264.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86.3粒, 每穗实粒数150.9粒, 结实率81%, 千粒重28 g, 属穗粒并重型品种。稻曲病病穗率6.71%, 病粒率0.06%。

新强8号:在和县种植生育期与丰两优一号相近, 属中早熟组合, 株高120 cm, 株型适中, 分蘖力中等, 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粗壮有弹性, 抗倒能力强;生长清秀, 穗型较大, 有效穗数288.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76.7粒, 每穗实粒数144.9粒, 结实率82%, 千粒重28 g。稻曲病病穗率1.3%, 病粒率0.01%。

丰两优1号:在大田前期生长繁茂, 分蘖增生速度快, 株型紧凑, 剑叶挺直, 茎叶形态好。后期青秆黄熟, 籽粒饱满, 熟相好。作一季中稻栽培, 株高126 cm, 穗形较大, 有效穗数265.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82.5粒, 每穗实粒数155.1粒, 结实率85%, 千粒重28 g, 属穗粒并重型品种。稻曲病病穗率0%, 病粒率0%。

华安501:株高126 cm, 株型较高大, 剑叶挺拔, 穗大粒多, 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后期熟相好, 但较新两优6号迟熟2 d。有效穗数268.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77.9粒, 每穗实粒数145.9粒, 结实率82%。稻曲病病穗率0.7%, 病粒率0.004%。

新两优香4: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全生育期140d。株高120 cm, 株型适中, 分蘖力强, 长势繁茂;穗层整齐, 成熟后期落色好, 籽粒有香味;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63.5粒, 每穗实粒数127.5粒, 结实率78%, 千粒重28 g。稻曲病病穗率0%, 病粒率0%。

两优100:株高129 cm, 该组合分蘖率较强, 成穗率较高, 结实率高, 株型松紧适中, 茎秆粗壮、穗大、叶色淡绿, 后期熟相好, 有效穗数249.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59.4粒, 每穗实粒数135.5粒, 结实率85%, 千粒重28 g。稻曲病病穗率0.7%, 病粒率0.015%。

丰优293:株型松散, 叶片披垂且宽长, 叶鞘、颖尖紫色。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低;长粒长顶芒, 蜡熟期颖壳紫红色, 有二次灌浆现象。分蘖力差, 抗倒性一般。有效穗数301.5万穗/hm2, 株高118 cm, 每穗总粒数164.3粒, 每穗实粒数123.2粒, 结实率75%, 千粒重28 g, 全生育期141 d。稻曲病病穗率0%, 病粒率0%。

4 结论

新两优6号、新强8号、丰两优1号、华安501、新两优香4株型较好, 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粗壮, 生育期适中, 产量高, 抗倒伏, 在和县可作一季中稻栽培。两优100、丰优293株型适中, 产量均在8 250.0 kg/hm2以上, 可作搭配品种, 在中等水平地力上进行种植。由于2010年气候特殊, 在一季中稻抽穗扬花阶段温度较高, 气温达38℃以上天气出现4d, 各品种对温度反应不一致, 对各品种产量表现有所影响, 因而须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钱春兰, 曹雪仙.浙江省早稻品比试验[J].种子世界, 2008 (4) :31-32.

[2]郑小雄.2006年福清市优质早稻品比试验小结[J].福建农业科技, 2007 (1) :13-14.

[3]董志新, 王小鹏.2009年灵山县晚稻新品种品比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 2010 (5) :22-24.

[4]孙同林, 尤和平, 殷建华, 等.水稻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30, 41-42.

[5]朱景潮, 王雪桥, 万跃明, 等.2004年超级稻品种筛选试验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B12) :91-93.

南平市清香型烤烟新品种品比试验 篇6

关键词:烤烟,清香型,品种,福建南平

优质、抗病、丰产是烤烟育种的目标, 也是烟叶生产管理者及烟区新技术普及者选择新品种的主要评判指标[1,2]。优良品种是烤烟优质、高产的保障。烟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但生态条件的变化对烟叶产量、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3]。烤烟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又常因生态环境因素不同而不同[4]。有的品种适应区域较广, 有的品种适应区域较窄[5,6]。因此, 通过进行品种对比试验, 筛选不同地区最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 对实现烤烟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和区域化布局, 使品种特性与各地自然条件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筛选适宜南平武夷山烟区种植的烤烟良种, 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南平武夷街道办黄柏村, 前茬作物为水稻, 土壤肥力均匀, 地面平整, 排灌方便, 光照良好, 肥力中上等水平。

1.2 供试材料

新品种:9804、F1-35。对照品种:CB-1。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CB-1为对照 (CK) 。3个清香型烤烟品种各种植1.3 hm2, 田间试验的管理按照当地规范化生产要求进行, 各项农事操作一致, 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

1.4 观察记载

大区对比试验各品种选120株, 分别取第8~11叶位和14~17叶位全部烟叶, 同一品种同一部位烟叶合并存放。记载供试材料的全生育期及烘烤特性研究, 调查各个品种的性状表现及优缺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田生育期观察

由表1可知, 烤烟9804生长进程较快, 整个生育期最短;烤烟品种CB-1和F1-35生育期时间基本相近。

2.2 各品种农艺性状调查

由表2可知, 3个烤烟品种株高依次为9804

2.3 各品种原烟外观

由表3可知, 3个品种X2F级以9804品种的油分表现最好, 为稍有-有, 颜色都为正黄-桔黄;C3F级以9804品种的色度表现最好, 为中-强;B2F级以F1-35品种色度表现为中, 其他品质因素均较接近。

2.4 经济性状

由表4可知, 3个品种的产量相差不大, F1-35品种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上等烟比例最高, 9804品种次之, CB-1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1) 品种9804生长最快, 生育期最短, 但株高低、茎围小、叶数少, 烟叶产量、产值一般。

(2) 品种F1-35生长较快, 生育期较短, 株高适中、茎围最大, 上等烟比例高, 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从大田长势、农艺性状、外观质量、产量和产值等指标综合考虑, 比较适合南平地区生态特点,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佟道儒.烟草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唐永红, 马英明.陕西省品种资源考察与鉴定[J].中国烟草科学, 1999 (4) :30-33.

[3]周金仙, 卢江平, 白永富, 等.不同生态区烟草品种产量、品质变化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18 (1) :97-102.

[4]佟道儒.烟草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5]钱时祥, 陈学平.聚类分析在烟草种植区划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21 (1) :21-25

7个高粱品种的品比试验初报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从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和湖南宁远引进7个酿酒高粱新品种, 分别是杂交高粱泸糯8号、泸糯9号、两糯二号、两糯一号, 常规高粱泸州红、红壳子和青壳洋, 以两糯一号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重庆市农科院渝西作物试验站, 海拔291m, 年均温度18.1℃, 年日照时数1306.7h, 年均降雨量1100mm, 地势平坦, 肥力中等, 无前作。田间试验按随机区组排列, 7个品种3次重复, 行长5m, 行距50cm, 窝距38cm, 每窝栽双株, 小区面积15m2。试验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 2007年3月20日育苗, 4月21日移栽, 7月下旬相继收获。移栽成活后, 施农家肥1500kg、尿素10kg/667m2, 拔节孕穗期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农家肥1500kg、40%的复合肥25kg作追肥。成熟期每小区取10株考种, 去掉边行收中间4行计产量。数据分析均采用Excel2003和D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5], 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 供试品种中泸糯9号的生育期比对照早熟天, 两糯二号与对照接近, 均属早熟品种, 其余品种的生育期比对照晚8~11天, 为中熟品种。

2.2 农艺性状

从表1中可知, 供试品种中两糯二号株高较矮, 其余品种株高适中。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看出, 泸糯8号的穗粒数最多, 穗粒重最高, 千粒重最高。其次是泸糯9号和青壳洋经济性状表现较好。

2.3 抗性

从表1可知, 供试的7个品种除泸糯8号、泸糯9号叶病较轻外, 其余品种叶病中等, 与对照发病相近。所有供试品种田间均不发生高粱丝黑穗病。抗倒伏性强的有泸糯8号、泸糯9号和两糯一号, 与对照相同, 其余品种抗倒伏性中等。

2.4 产量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不同高粱产量统计结果 (表2) 分析表明, 与对照两糯一号相比, 只有两糯二号产量低于对照, 其余个品种均表现增产, 达显著水平, 增产率为3.2~85.5%。其中泸糯8号平均单产453.9kg, 比对照增产85.5%, 位居第一;泸糯9号375.5kg, 比对照增产53.5%, 位居第二;青壳洋275.6kg, 比对照增产12.6%, 位居第三。

3 总淀粉含量

选取3个品种进行淀粉含量和水分测定, 从表3可以看出, 泸糯8号的淀粉含量最高, 但3个品种间的淀粉含量差异不明显;3个品种间的水分含量差异不大。酿造名优白酒要求高粱品种的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 总淀粉含量65%以上。3个品种的淀粉含量都符合要求, 且泸糯8号和青壳洋产量也较高, 符合酿造名优白酒的要求。

4 结论

综上所述, 本试验中泸糯8号、泸糯9号和青壳洋单产分别位居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 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 主要性状表现优于其它品种。其中泸糯8号单产在450kg以上, 具有抗倒伏性强, 叶病轻, 株高和千粒重适中, 穗大, 粒多的特点, 总淀粉含量符合酿造名优白酒的要求, 可在重庆地区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高粱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8:223-248.

[2]丁国祥, 赵甘霖.杂交高粱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 2007, (3) :19.

[3]唐生佑, 甘兴明.浅谈重庆市发展高产优质糯高粱的前景[J].南方农业, 2008, 2 (1) :78-79.

[4]李泽碧, 高荣.重庆市酿酒型杂交糯高粱双季配套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 2009, 3 (9) :14-15.

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安排在安庆市余井镇进士村一农户的承包田上, 田块面积3 200 m2, 土壤肥力水平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杂交水稻品种共20个, 由潜山县10家种子经销企业精心选送, 品种按01、02、03、…、19、20随机编号, 对应的品种分别为隆示3号、Y两优2号、隆示2号、深两优2000、望两优511、N两优1号、两优3905、超优千号、众两优189、深两优9310、隆两优华占、盐两优888、隆两优1813、隆两优1141、隆示1号、隆示11号、深两优5183、广两优1128、隆两优黄莉占、隆示9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0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33.33 m2。

1.4 试验方法

采取湿润水育秧, 人工移栽, 不直播, 不抛秧。4月22日浸种, 用咪鲜胺和吡虫啉药剂浸种消毒, 4月24日播种, 秧田播种量150 kg/hm2。5月21日移栽, 移栽密度为17 cm×27 cm (长×宽) , 栽植22.5万穴/hm2, 每穴插1~2株种苗[1,2]。

育秧管理上, 基肥施48%复合肥375 kg/hm2、呋喃丹45 kg/hm2。2叶1心时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3~5 d, 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在秧苗1叶1心时, 用15%多效唑可湿粉剂195 g/hm2, 对水150 kg/hm2喷施促分蘖。加强稻蓟马及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并做到带药到大田[3,4]。

大田管理上, 底肥施48%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12.5~150.0 kg/hm2;栽后5~6 d活棵并开始分蘖, 追尿素150 kg/hm2、60%氯化钾112.5 kg/hm2;拔节后幼穗分化Ⅱ~Ⅲ期时, 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60%氯化钾112.5 kg/hm2或48%复合肥112.5~150.0 kg/hm2。浅水插秧, 寸水活棵, 返青后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发生;适时烤田, 拔节和孕穗期保持寸水;抽穗扬花期湿度较高, 最好应保持足够水层;后期实行干干湿湿。根据县测报站病虫情报进行防治, 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关键在分蘖末期和抽穗前7 d 2个关键阶段。稻飞虱:用烯啶—吡蚜酮 (燕化扫飞或极锐) 150 g/hm2或25%吡蚜酮 (飞电) 300 g/hm2;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150 g/hm2或阿维—氟酰胺450 g/hm2 (稻腾) 或10%四氯虫酰胺 (9080) 300 m L/hm2, 以上药剂均对水750 kg/hm2喷雾 (田间保持浅水层1~3 d) , 兼治穗期病害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烯唑醇、肟菌—戊唑醇、拿敌稳等药剂。杂草的防除用苄丁可湿性粉剂, 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 d, 注重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5,6]。

2 结果与分析

参试品种秧苗素质、分蘖动态、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况见表1。由表1可知, 各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在8 613.0~11 649.0 kg/hm2, 单株有效分蘖数均在6~12个之间, 熟期的转色均较好, 未发生倒伏,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未发生或者轻发生。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各品种的产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 超过10 500 kg/hm2的有11个品种, 分别为隆两优华占、隆两优黄莉占、隆示1号、隆两优1813、隆示2号、深两优2000、隆示3号、Y两优2号、望两优511、N两优1号、隆两优1141。20个送试品种基本达到当地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平, 殷琴, 朱晓燕.姜堰市2012年水稻品比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10) :105-109.

[2]李文政, 蒋晓琰, 郭丽, 等.2014年安康市汉滨区中晚熟优质水稻品比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4) :73.

[3]梅丛友, 张青, 洪芳, 等.水稻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4) :26-27.

[4]范菊云, 纪玉祥, 范寿清, 等.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96.

[5]王晓宇, 席承龙, 祁启红, 等.2010年宜昌市夷陵区水稻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4) :88-89.

上一篇:复习态度下一篇:建筑工程监理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