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品种筛选试验(通用11篇)
高粱品种筛选试验 篇1
黑龙江省曾是我国高粱生产大省。但是自90年代之后,高粱单产、品质和抗性一直未有大的提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粱育种已逐步由高产向优质、高产、多抗的多元化育种目标转变。黑龙江省生产的高粱除少部分食用、饲用外,约70%供省内外用作酿造的优质原料。我国生产的优质白酒和优质食用醋,都是用高粱做主要原料。
黑龙江省高粱种植区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一方面是环境、气候、地理等综合因素与高粱生物学特性结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种植高粱,这一区域已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高粱主产区。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区占高粱种植面积的20%左右,但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 ,使得中低产田能创造较高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高粱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选出适合佳木斯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促进高粱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快高粱品种的推广,进行了高粱品种的试验研究,为高粱品种的推广应用起到引导、示范及带动作用,为佳木斯地区高粱 的大面积 推广应用 提供科学 的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6号试验田中进行,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大豆,碱解氮含量89.3mg·kg-1,有效磷含量65.3mg·kg-1,速效钾含量81.9 mg·kg-1,pH 6.6,有机质含量2.43%,全氮含量0.17%,全磷含量0.13%,全钾含量3.42%。
1.2 材料
供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吉 杂122、吉杂123、吉杂124、吉杂127、吉杂135、吉杂304、吉杂355、吉杂356、吉杂357、吉杂359、四杂25、绥杂7号。供试肥料为尿素(总氮≥46.4%)大庆石化生产,粒状重过磷酸钙(P2O5≥43%)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氯化钾(K2O≥60%)四川成都乌拉尔钾肥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1.3.1试验设计试验设12个处理,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绥杂7作为对照,顺序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5m,65cm行距,5行为一小区,施肥量为600kg·hm-2(氮∶磷∶钾=1∶0.5∶1.2),不同小区之间以步道隔开。播种密度为18万株·hm-2,为保证密度人工开沟撒播,出苗后间苗,生育期间中耕1次,拔大草3次,打农药防 治病虫害1次。试验于2014年5月21日播种,2014年10月17日收获。并按生育进程与试验要求进行物候期记载,收获时按 小区考种,计算各小 区产量[3,4]。
1.3.2 调查项目及方法 按高粱品种展示试验项目内容及标准,进行定点、定株、定期观测,在收获前每小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用卷尺测定其株高、穗长和穗粗,成熟期田间随机5点取样,用于考种,计算产量[5,6]。
1.3.3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 DPS 7.05及 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由表1可知,各供试高粱品种的株高为111~177cm,穗长在23~37cm,最长为吉杂123,与其它品种差异显著,穗粗在20~29cm,生育期在106~126d;千粒重在25.2~30.6g,千粒重最大的为吉杂123,与其它品种差异显著;各品种产量为7 400~14 437kg·hm-2,产量最高的品种为吉杂356,其次是吉杂304,第三位是吉杂357,三者差异不显著。
2.2 品种评价
2.2.1吉杂122该品种折合产量10 110kg·hm-2,生育期119d,株高169cm,穗长29cm,穗粗26cm,千粒重26.7g,该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蚜虫,抗丝黑穗病,高抗叶斑病,适应性广,稳产性好。 建议该品 种扩大种 植,种植密度在13万株·hm-2。
2.2.2吉杂123该品种折合产量7 613kg·hm-2,生育期126d,株高171cm,穗长37cm,穗粗27cm,千粒重30.6g,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倒伏,抗蚜虫,高抗叶斑病。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0万株·hm-2。
2.2.3吉杂124该品种折合产量11 333kg·hm-2,生育期118d,株高167cm,穗长25cm,穗粗26cm,千粒重28.2g,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倒伏,抗蚜虫,抗叶病,抗旱、耐涝。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1万株·hm-2。
2.2.4吉杂127该品种折合产量8 647kg·hm-2,生育期124d,株高162cm,穗长27cm,穗粗26cm,千粒重28.7g,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倒伏、抗蚜虫。 建议该品 种扩大种 植,种植密度在12万株·hm-2。
2.2.5吉杂135该品种折合产量11 293kg·hm-2,生育期122d,株高148cm,穗长24cm,穗粗25cm,千粒重28.9g,该品种适应性广,抗性强,抗倒伏,抗蚜虫。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1万株·hm-2。
2.2.6吉杂304该品种折合产量12 270kg·hm-2,生育期123d,株高167cm,穗长30cm,穗粗29cm,千粒重29.8g,该品种株持绿性好,抗叶病、黑穗病,抗倒、耐旱且对温光不敏感,后熟快。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1万株·hm-2。
2.2.7吉杂355该品种折合产量10 933kg·hm-2, 生育期119d,株高170cm,穗长29cm,穗粗26cm,千粒重27.5g,该品种生育期适中,耐螟虫,综合抗性好。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0万株·hm-2。
2.2.8吉杂356该品种折合产量14 437kg·hm-2,生育期117d,株高171cm,穗长27cm,穗粗26cm,千粒重30.0g,该品种抗倒伏、抗落粒,抗蚜虫、抗丝黑穗病。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0万株·hm-2。
2.2.9吉杂357该品种折合产量12 230kg·hm-2,生育期119d,株高177cm,穗长28cm,穗粗26cm,千粒重30.1g,该品种适应性广,抗性强,抗倒伏,抗蚜虫。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0万株·hm-2。
2.2.10吉杂359该品种折合产量12 017kg·hm-2,生育期118d,株高171cm,穗长26cm,穗粗26cm,千粒重30.3g,该品种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产量较高,抗倒伏。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2万株·hm-2。
2.2.11 四杂25 该品种折合产量10 823kg·hm-2,生育期123d,株高175cm,穗长27cm,穗粗27cm,千粒重29.5g,该品种综合抗性好,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高抗紫斑病,高抗蚜虫,抗丝黑穗病,抗旱,抗涝,抗倒伏。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1万株·hm-2。
2.2.12绥杂7号该品种折合产量7 400kg·hm-2,生育期106d,株高111cm,穗长23cm,穗粗20cm,千粒重25.2g,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强,矮秆、植株生长健壮,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旱涝等特点。建议该品种扩大种植,种植密度在15万株·hm-2。
3 结论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从生育期和产量来看,绥杂7号,吉杂356、吉杂359、吉杂124更适宜在佳木斯地区种植。每一品种的生产适应性不能完全以一年的试验为最终依据,应结合多年生产适应性及产量特点来综合评判,本研究仅是一年试验结果,试验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研究。
高粱品种筛选试验 篇2
在“猪-鸭-蚯蚓-稻”全生态产业链模式进行优质稻有机栽培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的有机栽培技术措施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可进一步扩大种植推广.4个参试品种中,桂育4号表现最突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表现好.是本试验的最适宜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本试验的有机栽培条件下最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可进一步提高有机稻产量.
作 者:罗群昌 陈传华 陈远孟 刘广林 蒋显斌 杨海惠 蒙会球 作者单位:罗群昌,陈传华,陈远孟,刘广林,蒋显斌(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
杨海惠,蒙会球(象州县推广站)
中籼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篇3
关键词:中籼;新品种;筛选试验;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42-02
水稻是广德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33万hm2左右。广德县地处皖苏浙3省8县(市)交界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为加速优质、高产、抗性好的优良中籼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4年安徽省中籼区试广德点一组材料的产量、品质、抗性及经济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籼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2个,为2014年安徽省中籼区试其中的一组,分别是荃优822、两优1189、Y两优8025、两优711、C两优168、两优68、两优335、两优369、两优747、青两优818、利两优6号、广选S/5988,另设对照为Ⅱ优83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广德县农科所南塘试验田进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为冬闲田。
1.3 试验设计 参试的13个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m2,株行距20cm×23.3c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5月7日播种,6月11日移栽,基肥施尿素15kg/667m2、复合肥40kg/667m2,追肥施尿素7kg/667m2。水稻生长期间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信息,并结合试验田的实际情况累计防治病虫害3次。
1.5 统计分析 试验期间记载各品种生育性状,成熟时分别从第1小区和第3小区取5穴考种,各小区单收、晒干测产,对各品种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产量结果比较 由表1可知,对照Ⅱ优838单产为606.67kg/667m2,有11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其中荃两优822、Y两优8025较对照增产10%以上,C两优168、两优711、两优68、青两优818、两优747、两优335、利两优6号、两优369及两优1189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2.2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比较
2.2.1 株高 由表1可知,对照品种株高为129.8cm,参试组合的株高在108.6~136.0cm,其中两优1189最高为136.0cm,C两优168最低为108.6cm。
2.2.2 有效穗 对照品种的有效穗为13.7万/667m2,参试组合的有效穗在12.7万~17.5万/667m2,其中利两优6号的有效穗最少为12.7万/667m2,Y两优8025最多为17.5万/667m2。
2.2.3 实粒数和结实率 实粒数最高的是徽利两优6号为232.9粒/穗,最低的组合是广选S/5988为147.2粒/穗,对照品种的实粒数为166.4粒/穗。结实率最高的是两优369为94.4%,最低的是两优747为75.4%。
2.2.4 千粒重 所有品种千粒重都比对照品种低,对照千粒重为31.2g,最低的是Y两优8025、两优369为25.8g。
2.3 不同品种生育期比较 由于2014年气温偏低,水稻抽穗时遇到连续多日低温阴雨天气,造成所有品种生育期推迟7d左右,参试组合全生育期在142~148d,最长的组合是两优711和两优68为149d,最短的组合是广选S/5988为142d,对照的生育期为143d。
2.4 不同品种的抗逆性比较
2.4.1 抗病性 由表2可知,所有参试组合均未发生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两优335、广选S/5988稻瘟病中度发生,其余轻度或不发生;C两优168、两优711、青两优818、两优747、两优1189、广选S/5988、Ⅱ优838稻曲病中度发生、两优369发生较重,其余品种发生较轻;C两优168、青两优818、两优747、两优335、两优1189、Ⅱ优838、广选S/5988纹枯病中度发生,其余品种发生较轻。
2.4.2 抗倒及落粒性 所有组合均无倒伏现象,落粒性较好。
2.5 米质外观品质 所有参试品种米质外观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大多数品种达到3~4等食用稻品质标准。
3 品种综合评价
3.1 荃两优822 产量678.33kg/667m2,比对照增产11.81%,居第1位。植株较矮,大穗,结实好,整齐度好,产量高,抗性好,熟期适中,米质优,符合优质、高产、高抗首推品种在广德推广种植。
3.2 Y两优8025 产量671.67kg/667m2,比对照增产10.71%,居第2位。大穗,结实较好,抗性较好,产量好,适宜作为高产、高抗首推品种在广德推广种植。
3.3 C两优168 产量663.33kg/667m2,比对照增产9.34%。矮秆,熟期适中,叶片宽、长、挺,产量好,适宜在该地区作为优质、高产品种种植。
3.4 两优711 产量659.17kg/667m2,比对照增产8.65%。该组合植株较高,长势青秀,抗性好,穗子较短,熟期较迟,产量较好,适宜在该地区作为优质、高产品种种植。
3.5 两优68 产量650.83kg/667m2,比对照增产7.28%。该组合熟相好,穗短着粒密,茎秆粗壮,分蘖较少,抗性好,产量较好,适宜在该地区作为优质、高产、高抗品种种植。
3.6 青两优818 产量650.00kg/667m2,比对照增产7.14%。该组合植株较矮,熟期适中,米质优,适宜于在该地区作为优质品种示范种植。
3.7 两优747、两优335、利两优6号、两优369 4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645.00、640.83、640.00、636.67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6.32%、5.17%、5.63%、5.49%、4.95%。以上这些品种均可以在广德地区示范种植,但要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
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引种试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江阳区通滩镇苏咀村14社一农户的责任田中进行,前作为水稻,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沙溪庙黄泥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高粱品种共6个,分别为: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泸糯10号、泸宁糯1号,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杂交糯高粱两糯一号,由湖南宁远两系高粱研究开发中心选育;杂交糯高粱湘宁糯2号,由湖南省宁远县九嶷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常规品种青壳子洋高粱,由泸州金土地种业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青壳子洋高粱为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2 m2(长4m,宽3 m)。试验田四周设置3行对应品种作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08年3月5日播种,4月14日移栽,参试的6个高粱品种中,泸糯8号、泸糯10号栽插规格为:行距60 cm,窝距33 cm,每窝栽2株,每小区栽120株,栽10.1万株/hm2;两糯一号、湘宁糯2号、泸宁糯1号栽插规格为:行距50 cm,窝距30 cm,每窝栽2株,每小区栽156株,栽13.3万株/hm2;青壳子洋高粱栽插规格为:行距60 cm,窝距30cm,每窝栽2株,每小区栽130株,栽11.1万株/hm2。移栽时各品种施沼液30 t/hm2、尿素(N 46%)88 kg/hm2、磷酸一铵(N11%,P2O544%)340.9 kg/hm2、氧化钾90 kg/hm2作底肥,采用打孔施肥的方法,覆土浇沼液;4月28日施追(苗)肥,用尿素(N 46%)127.2 kg/hm2对沼液30 t/hm2浇窝;5月28日施拔节孕穗肥,用尿素(N 46%)127.2 kg/hm2对沼液30 t/hm2施用。6月2日,用多菌灵和沼液治炭疽病和蚜虫;6月20日用锐劲特治粟穗螟。7月16—25日依品种成熟先后,分别收割高粱,并称重、计产,同时调查其病害表现。
1.5 酿酒率检测
2008年,选择了在泸州种植的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两糯1号和泸州本地常规品种青壳子洋高粱与东北杂交粳高粱,在四川省泸州市长寿酒厂做白酒(不加糖化酶)酿酒对比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两糯一号、湘宁糯2号、泸宁糯1号生育期最短,全生育期134 d;泸糯8号、泸糯10号生育期适中,全生育期138d;青壳子洋高粱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143 d。生育期过短,营养生长时间有限,不利于培育壮苗;反之,生育期过长,营养生长时间充足,但灌浆结实期间易遇高温伏旱;泸糯8号、泸糯10号生育期适中,比较理想(表1)。
2.2 农艺性状
在各杂交高粱品种中,泸糯8号、泸糯10号、泸宁糯1号的植株高度适中,分别比CK矮80、77、60 cm;两糯一号、湘宁糯2号植株较矮,分别较CK矮122、130 cm。泸糯8号、泸糯10号是大穗型品种,穗长达到37.9 cm,比CK穗长4.3cm;泸宁糯1号属中穗型品种,穗长35.6 cm,比CK长2.0cm;两糯一号、湘宁糯2号是小穗型品种,穗长分别比CK短7.8、9.1 cm。泸糯10号、泸糯8号的穗粒数分别为3 715和3 661粒,比CK增加629、575粒;泸宁糯1号、两糯一号、湘宁糯2号的穗粒数分别为3 059、2 771、1 756粒,较CK减少27、315、1 330粒。泸糯10号、泸糯8号、泸宁糯1号、湘宁糯2号、两糯一号分别千粒重为22.8、22.7、22.0、19.7、19.2 g,比CK提高40.7%、40.1%、35.8%、21.6%、18.5%(表2)。由此可见,泸宁糯1号、泸糯10号和泸糯8号农艺性状好,穗大、粒多、粒大、千粒重高,是形成高产的关键。
2.3 产量表现
各参试品种产量各异,泸糯系列的3个杂交高粱品种产量高,增产幅度大,泸宁糯1号、泸糯10号、泸糯8号的高粱产量分别达到8.750、8.333、8.308 t/hm2,比CK分别增产61.56%、53.8%、53.4%;两糯一号比CK增产27.7%;湘宁糯2号比CK减产16.9%。
2.4 田间病害表现
田间观察记载结果表明,泸糯10号、泸糯8号抗纹枯病、炭疽病和丝黑穗病能力强;泸宁糯1号轻感炭疽病;两糯一号和湘宁糯2号易感炭疽病和丝黑穗病,分别有丝黑穗病株24株和3株,占种植株数的是15.4%、2.0%。丝黑穗病是毁灭性病害,抽穗期得病,将导致得病植株颗粒无收,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2.5 酿酒率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泸糯8号、青壳子洋高粱、两糯一号酿造白酒的出酒率分别为55.6%、55.0%和53.6%,比东北杂交粳高粱高2.6、2.0、0.6个百分点(表4)。泸州本地种的杂交糯高粱和常规高粱不仅出酒率高,而且酒质好,白酒市场销售价格高1/3。
3 结论
杂交糯高粱增产效果显著,除湘宁糯2号外,比常规高粱增产27.7%~61.5%。其中,泸糯8号、泸糯10号植株高度适中,茎秆粗壮,穗型松散,抗病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增产优势强,分别比常规高粱增产53.4%和53.8%。杂交高粱泸糯8号糯性好,出酒率高,酒质优,是酿酒的优质原料,适宜川南地区推广种植。两糯一号易感丝黑穗病,推广种植有一定的风险,泸宁糯1号为新选育品种,种子数量有限,可作储备品种。
摘要:引进了多个杂交糯高粱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泸糯8号、泸糯10号产量比常规高粱增产50%以上,出酒率提高0.6个百分点,适宜在川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引种试验,农艺性状,产量,出酒率
参考文献
[1]赵甘霖,丁国祥,熊洪.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双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229-232.
[2]丁国祥,赵甘霖.强再生力糯质酿酒高粱泸糯8号[J].中国种业,2007(4):24.
[3]丁国祥,曾庆曦,陈国民,等.四川糯高粱品种的酿酒品质及其育种目标[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2):14-16.
[4]杨乾华,曾富言,丁国祥.四川高粱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及评价利用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0-13.
[5]丁国祥,曾庆曦,陈国民,等.粳糯型高粱杂交种几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13-16.
大石桥地区水稻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篇5
关键词: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1-0001-02
2014年,在辽宁省农委的部署下,大石桥市高坎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承担水稻高产创建核心区试验任务,水稻品种筛选为试验内容之一。通过对不同审定品种、品系(组合)进行试验比较,筛选和鉴定大石桥地区近年选育、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定性,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为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高坎镇连三村农户承包田,其位于高坎镇东风灌区五干支渠东侧、沈营公路北侧。试验田区机耕路建设完善,排洪方便,面积为2400 m2,土层深厚,盐碱土质。
1.2 供试材料
盐丰47(对照):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东壮1018:大石桥市东壮种子公司;辽旱109:辽宁省北方种业有限公司(许雷);辽河5号:大洼县秦娜种子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区共2 400 m2,每个处理的面积为600 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试验期间,统一进行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考种分析。
1.4 田间管理
1.4.1 育苗方式 采用园田开闭式旱育苗方式。配制营养土时,15 m2苗床配制营养土500 kg,加入总量30%的腐熟农家肥及含酸量较高的调制剂(0.25 kg/m2),过筛混拌均匀,于2013年4月10日育苗。
播种时,稀播种育壮秧,播种量为播湿籽250 g/m2,播后压籽覆盖1 cm营养土,然后用1.%丁扑粉剂进行封闭灭草。
播种后至出苗前,注意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30 ℃,适时浇水;在不影响秧苗正常生长情况下,苗期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插秧前7 d,适量追施送嫁肥,浇施1%的梳铵水1.5 kg/m2,浇肥后用清水洗苗。苗期防治立枯病1次,每瓶育苗灵兑水15 kg,喷浇于15 m2地块。
1.4.2 插秧时间 2013年5月20日手插秧,插秧密度为30.0 cm×16.6 cm。
1.4.3 平衡施肥 施肥总量为纯N 17 kg/667 m2、纯P2O5 6.9 kg/667 m2、纯K2O 5 kg/667 m2。基蘖肥和穗粒肥的比例为5.5∶4.5。总氮量的60%做基肥全层施入,25%做分蘖肥表施,10%做保蘖肥施入,5%做穗粒肥施用;磷肥全部插前铺施,钾、锌肥次蘖肥施入。基肥耙地前施,此后每7 d施1次肥,6月25日施肥结束。粒肥在水稻齐穗期施用。
1.4.4 病虫草害防治 插后7 d,扬撒辛硫·三唑磷100 g/667 m2,防治稻水象甲。6月20日,扬撒杀虫双200 g/667 m2、辛硫·三唑磷60 g/667 m2,防治一代二化螟。7月20日,扬撒杀虫双200 g/667 m2、辛硫·三唑磷每亩用60 g/667 m2,防治二代二化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时,破口前每667 m2用稻瘟灵150 g、井冈霉素3袋、吡蚜酮8 g兑水40 kg喷雾;齐穗前每667 m2用4%春雷霉素150 g、井冈霉素3袋、吡蚜酮8 g、辛硫、三唑磷60 g兑水40 kg喷雾。
插秧前用药剂封闭除杂草,每667 m2用丁草胺200 g。插秧后10 d,用草克星20 g/667 m2毒土法除草。
1.4.5 管水 采取浅、湿、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水管。返青期要浅灌水,水层在3 cm内;有效分蘖期宜浅水灌溉,水层在3 cm内,以促进早期低节位有效分蘖。水稻分蘖盛期适度晾田7 d,可控制无效分蘖。抽穗开花期生长机能强、光合作用旺盛、耗水量大,需要建立深水层(5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试验品种生育进程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辽旱109及辽河5号的出穗期为7月27日,比盐丰47和东壮101(7月29日)提前2 d;辽旱109和辽河5号的成熟期为9月22日,比盐丰47和东壮1018(9月24日)提前2 d。
2.2 产量调查
每个品种取3个样点,进行产量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同等肥力、同等比例条件下,东壮1018的穗粒数(109.3粒)比盐丰47(100.5粒)多8.8粒,辽河109和辽河5号的穗粒数分别比盐丰47多16.9粒和19.3粒;东壮1018的产量最多,为743.7 kg,比对照(盐丰47)增产99.1 kg,增产率为15.3%;而辽河5号和辽旱109分别比对照(盐丰47)增产64.0 kg和32.8 kg,增产率分别为10.0%和5.0%。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地力、肥力条件下,辽旱109、辽河5号的出穗期、成熟期均比盐丰47、东壮1018提前2 d;4个品种的产量差异较大,与对照盐丰47相比,东壮1018增产15.3%,辽河5号和辽旱109分别增产10.0%和5.0%。
盐丰47的种植时间较长,抗病能力逐年下降,应慎重种植,而其它3个品种均可在辽南地区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 耿维.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64.
[2] 朱久祥.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4(1):52-53.
[3]盘祖勇.有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6):125-126.
Abstract: For selecting suitable high quality rice to cultivate in Dashiqiao area, it took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test, compared recent approved varieties'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same condition of soil productivity and fertility, to compare Yanfeng 47, Liaohan 109 and Liaohe No.5, their heading date and mature period advanced 2 days; Dongzhuang 1018 yield increased 15.3%, Liaohe No.5 and Liaohan 109 yield increased 10.0% and 5.0%.
Key words: rice; variety selection; test; growth period; yield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篇6
1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水稻品种为:七星、农大08-47、农大9129、系选稻花香、北株2号、农大89。
试验设在江滨研发中心, 前茬作物为水稻, 草甸白浆土, 土壤理化性状为有机质32.8g/kg、碱解氮135.7mg/kg、速效钾158.9mg/kg、速效磷34.2mg/kg、pH值6.12。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 每个品种种植667m2。按照水稻旱育稀植“三化一管”栽培模式进行管理, 播种量、栽插密度、施肥用量及时期、病虫草害防治等均按当地生产进行。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丰缺合理密植, 5月15日插秧, 密度为30cm×10cm, 每穴7~8株苗。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气象条件分析
2013年江滨农场无霜期144d, 初霜日10月5日, 有效积温2830.0℃, 总体气象条件有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 7月降水偏多, 但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
2.2生育期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参试各品种中系选稻花香和农大89返青期较早, 分别较其它品种早3、2d;系选稻花香分蘖期最早, 较其它品种早3d;农大9129和系选稻花香齐穗最晚;北株2号和农大89成熟最早。
月·日
2.3品种性状
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见表2。
a.农大9129株高87.6cm, 叶色深绿, 叶片上举, 穗长14.6cm, 穗粒数90粒, 结实率82%, 千粒重27.05g, 分蘖力好, 秆强抗倒, 耐冷性较好, 抗稻瘟病, 综合性状表现好, 熟期适中, 丰产性好, 公顷产量13125kg。
b.系选稻花香株高105cm左右, 穗长20.5cm, 每穗粒数88粒左右, 着粒较密, 结实率80%, 千粒重27.15g左右,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成熟转色快, 颖与颖尖秆黄色, 抗倒伏性强, 公顷产量8310kg。
c.七星株高91.6cm, 穗长17.8cm, 结实率87%, 株型收敛, 叶片短、直、厚, 分蘖能力中上等, 成穗率高, 活秆成熟, 抗倒伏性突出, 公顷产量10530kg。
d.北株2号株高86.8cm, 穗长18.71cm, 结实率88%, 千粒重27.05g左右, 分蘖能力中上等, 成穗率高, 活秆成熟, 丰产性好, 公顷产量7905kg。
e.农大08-47株高85.4cm, 穗长16.9cm, 结实率89%, 千粒重23.1g左右, 分蘖力一般, 公顷产量9750kg。
f.农大89株高87.6cm, 穗长15.44cm, 结实率76%, 分蘖能力一般, 公顷产量4965kg。
3结论
晚稻品种筛选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由县级种子经销商各自挑选2~3个晚稻品种组合而成, 即五优308、泰优98、早丰优华占、安优华占、新两优917、隆两优308、湘优华占、岳优华占、五优678、天优6217, 共10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品种,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4], 其中以五优308作对照 (CK) 。3次重复, 小区面积30 m2, 小区间用50 cm分隔道隔开, 各处理设于地力均匀的同一田块。试验于2015年6月28日至10月26日在埠头乡垓上村进行。
1.3 试验实施
6月28日采用塑盘育秧播种, 7月21日统一移栽, 秧龄23 d, 采用手工移栽, 规格为13 cm×27 cm。肥料用尿素 (N) 、钙镁磷 (P) 、氯化钾 (K) , 施纯N 165 kg/hm2、P2O575 kg/hm2、K2O 180 kg/hm2, 其中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N、K按5∶2∶2∶1的方式使用, 即50%作基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10%作粒肥。水分管理采用薄露灌溉技术, 各小区管理措施一致[5,6]。7月26日结合除草追肥。10月26日收割。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移栽后3、25、30、35 d定点测定分蘖数, 测算高峰苗及成穗率, 同时对其抗病虫性进行调查。在成熟期按五点取样法, 每小区取3蔸进行室内考种[7]。实割实测, 每小区单割单脱, 按实测0.82折合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高峰苗以岳优华占最高, 达537.45万株/hm2, 其次450万株/hm2以上的有早丰优华占、隆两优308都表现出超强分蘖力, 新两优917最低, 为387.00万株/hm2。成穗率以新两优917最高, 为69.57%, 其次60%以上有五优678、天优6217、五优308, 隆两优308最低, 为52.94% (表1) 。
在分蘖力强的品种中如岳优华占、五优678、隆两优308、新两优917、早丰优华占都能确保穗粒数在130~145粒之间 (表2) , 同时未发现有三虫两病 (其他品种纹枯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 体现抗逆高产优质品种的特征特性优势。通过产量构成与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 3、-0.072 3、0.128 9、-0.676 2*;其中a=0.01时, r=0.764 6;a=0.05时, r=0.631 9。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晚稻以岳优华占、五优678、隆两优308、新两优917、早丰优华占为重点推广品种, 以“良种”作贡献手段, 达到“粮藏于技”目的, 全面推广抗逆高产品种。
摘要:2015年在兴国县埠头乡进行了晚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兴国县埠头乡晚稻应以岳优华占、五优678、隆两优308、新两优917、早丰优华占为重点推广品种。
关键词:晚稻,优质品种,筛选
参考文献
[1]喻凤琴, 刘宗发, 黄海燕, 等.超级晚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2) :24-25.
[2]杨家俭, 崔志斌, 刘红娥, 等.桃江县一季晚稻杂交组合品种比较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 2006 (6) :27-28.
[3]兰朝晃.武平县2012年杂交晚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 2013 (1) :75-77.
[4]施贤波, 金林灿, 郑梦飞, 等.优质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宁波农业科技, 2013 (2) :25-27.
[5]温娇萍, 唐杰, 谢蔚, 等.2012年萍乡市杂交水稻新组合晚稻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15 (1) :33-35.
[6]张运根, 殷耀来, 陈英华, 等.双季杂交晚稻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2) :41-42.
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有垦饲1号、龙育1号、高油106、江单5号、龙辐单208、中单5384、中原单32 (CK) 、阳光1号 (参考CK) 共计8份材料。
1.2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4行区, 行长10.0 m, 行距65.0 cm, 株距25.6 cm, 小区面积26 m2。栽培密度设计为90万株·hm-2, 四周设保护区, 区间道1 m。
试验地设在八五○农场科研站旱田园区, 前茬小麦, 采取伏翻、秋耙、秋起空垄, 春施肥方式, 施基肥300 kg·hm-2, 其中, 尿素90 kg·hm-2, 磷酸二铵75 kg·hm-2, 氯化钾90 kg·hm-2, 生物钾45 kg·hm-2;种肥磷酸二铵75 kg·hm-2;封垄时追施尿素120 kg·hm-2。5月5日人工穴播, 每穴2~3粒, 播后镇压, 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出苗后观察记载物候期和农艺性状, 于9月16日人工收获。每小区收获中间2垄13 m2, 全部从茎基部3 cm处割下, 测定其地上部的生物产量, 计算小区产量, 取2株代表性样品称其鲜重, 取回后用烘箱105℃烘至恒重时称重, 测定干物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条件分析及其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009年的气候条件总体表现为年活动积温2 721.3℃, 5~9月降水449.0 mm, 比历年同期多8.1 mm, 无霜期144 d。在玉米出苗期天气干旱, 6~8月出现低温、寡照、降水多的不利气候条件, 使玉米总体表现植株偏高, 多次风雨后造成部分品种有轻度倒伏, 生育期延迟。
2.2 不同品种生育时期比较
由表1可知, 收获时龙辐单208处在乳熟末期, 龙育1号处在乳熟中期, 其它几个品种均达到腊熟初期。
2.3 青贮玉米产量分析
2.3.1 鲜重产量分析
除了高油106, 所有品种的鲜重都高于对照, 增产幅度2.22%~16.63%,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龙辐单208、垦饲1号和中单5384。
2.3.2 干物质产量分析
除了龙辐单208比对照增产2.70%外, 其它几个品种的干物质产量均低于对照, 减产幅度在2.48%~22.50%。
2.3.3 营养产量分析
除了龙辐单208比对照增产5.29%外, 其它几个品种的营养产量均低于对照, 减产幅度为1.04%~26.66% (见表2) 。
2.3.4 对产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8个青贮玉米的鲜重、干物质产量和营养产量用新复极差测验 (LSR法) 进行统计分析 (见表3, 表4) 。
注:NND1为1 kg干物质产量产奶牛能量单位, NND2为1 hm2干物质产量产奶牛能量单位。
由表3, 表4可知, 所有品种鲜重增减产均不显著;除了江单5号和垦饲1号干物质产量减产显著外, 其它几个品种增减产均不显著;垦饲1号营养产量减产极显著, 龙育1号和江单5号减产显著, 其它几个品种增减产均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龙辐单208的鲜重、干物质和营养产量均较对照增加, 建议在八五○地区推广种植, 但由于熟期稍晚, 建议搭配种植阳光1号或活秆成熟的商品玉米, 以提高青贮质量。
阳光1号和中原单32虽然鲜重偏低, 但干物质产量和营养产量均排在前3位, 加上熟期适宜, 建议在八五○地区继续种植。
参考文献
[1]杨镇, 才卓, 景希强, 等.东北玉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205-226.
[2]赵致, 张荣达, 吴盛黎, 等.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 (5) :537-543.
[3]刘文成.玉米免耕法栽培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5) :9-10.
油菜早熟品种筛选试验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高海村油菜主产区进行。当地海拔1 670 m, 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雨量900~1 200 mm, 年日照时数2 339 h。试验田前作水稻, 产量11.4t/hm2, 砂壤土, 肥力中上等, 水利条件好, 排灌方便。试验年限为滚动式。
1.2 参试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共14个 (表1) , 其中131为2年参试品种。
1.3 试验设计
小区采取完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小区面积20 m2 (5 m×4 m) 。10月19日采取打塘点播方式播种, 株行距30 cm×45 cm, 种植27.3万株/hm2。四周设保护行, 收获时不去小区边行, 田间管理防虫不防病[1,2,3], 按全国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记载标准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 2010年C868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 为4 137.0 kg/hm2;05V11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 为4 015.5 kg/hm2;S0013产量居参试品种第3位, 产量3 840.00kg/hm2;131产量居参试品种第8位, 产量3 571.8 kg/hm2;黔杂J90001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1位, 产量2 979.0 kg/hm2。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重复间差异不显著, 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F测验显示, C868、05V11、S0013与黔杂J90001、杂1613、黔杂ZW9001、282081产量差异极显著;C868与WB203、黔杂J90002、黔杂J90001、杂1613、黔杂ZW9001、282081产量差异显著;云油杂2号与杂1613、黔杂ZW9001、282081产量差异达极显著。试验重复间的差异不显著, 说明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差异不大, 试验结论真实可靠。
2.2 生育期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 2010年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84~198 d, WB203、黔杂ZW9001、荣华906生育期较长, 全生育期分别为197、198、197 d;云油杂2号、S0013、05V11、131、08SH60、282081生育期小于190 d。所有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实施方案要求4月25日统一收获。因此, 生育期的长短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2.3 经济性状调查
油菜品种经济性状主要对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将各农艺性状分别组成双变数, 进行相关分析, 求得相关系数[1]。根据原始数据分别求出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由表3可以看出, 单株产量与全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4] (r分别为0.505 6、0.553 5、0.598 1) , 与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角密度、生育期呈负相关 (r分别为-0.231 2、-0.186 1、-0.420 2、-0.350 9) 。说明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增加能提高单株产量, 其中以全株果数的增加最为有效, 与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变化影响不大。
2.4 油菜吸肥特性调查
产3 000~3 750 kg/hm2油菜籽需吸收纯N 225~300 kg/hm2、P2O590~120 kg/hm2、K2O 150~225 kg/hm2。苗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3.9%、薹期45.8%、花角期10.3%;苗期吸收磷素量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20.0%、薹期21.7%、花角期58.3%;苗期钾素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24.2%、薹期54.1%、花角期21.7%。吸收N∶P2O5∶K2O=1∶0.5∶75[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对高产集成技术进行系统研究[6]。如轻简化栽培、灌水时期和次数、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效果良好, 为进一步挖掘油菜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早熟油菜品种早花、菌核病重、含油量偏低、产量偏低。在早熟品种育种中, 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冬前稳健, 开春抽薹开花早、快, 花期集中, 终花期早的材料;二是选择籽粒灌浆快、成熟早的材料;三是进行抗菌核病抗病性鉴定和筛选;四是选择含油量合成效率高、积累峰值靠前的材料;五是早熟品种宜以密度取胜, 适宜直播, 肥料一道清。理想株型为主序发达、分枝不多且角度小、叶片中等大小[3]。
通过2年全国冬油菜早熟品种筛选试验, 对早熟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的综合分析, 在参试的33个组合 (品种) 中, 筛选出C868、05V11、S0013、131、黔杂J90001这5个组合, 田间生长整齐一致, 生长势强, 籽粒熟色好, 早熟, 抗倒伏, 产量和综合性状表现好, 符合类似保山市隆阳区海拔类型的早熟油菜品种的选育目标, 可在类似态类型的油菜区域推广;黔杂J90001田间生长整齐一致, 生长势强, 籽粒熟色好, 早熟, 抗倒伏, 抗逆性强, 产量和综合性状表现好, 建议下一年进行多点示范;C868、05V11、S0013、131、黔杂J90001同时进行了全国冬油菜早熟品种生产试验, 田间生长整齐一致。2011年全国冬油菜早熟品种区域试验还在继续进行, 可为今后大面积应用早熟品种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为大面积早熟品种推广储备资源和材料。
参考文献
[1]冯玉珍, 杜景珍.油菜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7 (12) :22-23.
[2]贾浩波, 王玉明.优质饲用油菜种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6) :34-35.
[3]徐守波, 杨月明, 向信勇.优质油菜不同品种的比较[J].农技服务, 2011, 28 (2) :49-50.
[4]刘后利.油菜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5]杨经泽.杂交油菜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4-10.
高粱品种筛选试验 篇10
一、材料和方法
1. 试验地点。在雅安市辖区内选择4块茶地(茶树高度,茶地平均坡度、海拔、水源、通风、光照、土质、肥力等自然环境基本相同),每块茶地平均分为4个面积为8亩的轮牧小区。
2. 试验时间。2012年7月对茶地进行平整,8月进行牧草播种,豆科牧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在分枝后,禾本科牧草(黑麦草等)在分枝以后至抽穗期进行鸡放养,每个轮牧小区放养7天,每块茶地(4个轮牧小区、3个轮回)共放养84天。
3. 试验草种与播种。茶地以白三叶、紫花苜蓿、一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播或间作条播,不同草种组合和播种量见表1。
4. 放养鸡种和群体数量。选择草科鸡作为放养鸡种(公、母各半),放养鸡群体控制为400只,放养密度为50只/亩。
5. 饲养管理。放养鸡先行育雏,20日龄脱温后转入放养鸡舍进行适应性饲养20天,40日龄开始进行茶地放养,每个轮牧小区轮空20天进行清扫、消毒等工作,促进牧草的生长恢复。茶地放养鸡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放养调教、补水、补料等饲养管理工作。试验采用的饲料为同一厂家生产的育雏期和放养期的配合饲料。
6. 观察和测定指标。①鸡生长性能的测定。主要测定体增重和料重比两项指标。体增重:测定放养开始和结束时鸡体重,计算放养期间的体增重。料重比:记录放养期间补料的数量,结合鸡体增重计算料重比。②人工种草恢复情况。对人工种草轮牧小区放养结束后并轮空20天的地面牧草高度和覆盖率进行测定,评估生态修复和牧草生长情况。
二、试验结果
茶地种植不同牧草对放养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可知组合3的放养鸡饲料补充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料重比达到3.03,显著大于其他组合(P<0.05),其他组合间的饲料补充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鸡体增重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茶地按组合1、组合2和组合4,即每亩用豆科牧草种子500克+禾本科牧草种子1500克间作条播,能起到提供更多草料、减低饲料耗用量和降低料重比的效果。
由表3可知,不同牧草组合在放养后轮空20天测定的植被高度基本恢复到放养前水平,但组合3的草地覆盖率只有70%,低于放养前15%,植被轻微破坏;组合1放养后草地覆盖率完全恢复到放养前水平,组合2和组合4放养后草地覆盖率都达到80%,略低于放养前5%,基本恢复。由此可知,组合1、2、4的牧草都得到基本恢复,从生态角度考虑,是较为理想的人工种草组合。
三、结论
川西茶地普遍气候湿润,茶树高度较低,光照较为充足。试验选用的牧草品种中鸭茅耐阴性较强,所以组合3效益相对较差;紫花苜蓿和白三叶都为喜光植物,具有明显的向光性运动;黑麦草喜温暖湿润土壤,遮阳对其生长不利,所以在茶地组合种植白三叶、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后进行鸡放养的综合效益较佳。
本试验表明在川西茶地每亩用白三叶或紫花苜蓿种子500克+一年生或多年生黑麦草种子1500克间作条播的牧草组合及混播量,按照轮牧放养技术,在不影响牧草恢复和鸡体增重情况下,能降低饲料消耗和料重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
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 篇1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农场科技园区内, 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 地势平坦, 前茬为大豆, 秋深松1遍, 重耙2遍, 春耙1遍, 以65cm垄距起垄。采用机械开沟, 人工施肥, 公顷施磷酸二铵130kg、尿素147kg、50%硫酸钾180kg。
采用大区对比法。每处理面积为240m2, 株距23cm。于5月初人工播种覆土, 用机车趟土起垄镇压。出苗后深松一遍、趟两遍, 人工铲2次, 拔大草1次, 6月下旬用敌杀死防治瓢虫1次。
供试品种为克新4号、克新17号、克新18号、克新20号。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a.由表1可以看出, 在播期相同的条件下, 克新4号和克新18号出苗期相同, 为6月2日, 克新17号出苗期6月4日, 克新20号出苗期为6月6日。
b.克新4号开花期为6月25日, 克新17号开花期为6月28日, 克新18号和克新20号为6月30日。
c.在株高长势方面克新4号株高最低, 克新20号株高最高达70cm。
d.克新4号生育期最短, 为86d, 克新17号88d和克新18号91d居中, 克新20号最长, 为92d。
e.克新4号公顷产量27.09t, 居第1位, 比产量位居第2位的克新18号高2.09t, 增产达8.4%, 但克新4号的大中薯率低于克新17号和克新18号, 克新17号的大中薯最高达66%, 但是产量低, 公顷产量比克新4号减产8.34t。
3 结论
【高粱品种筛选试验】推荐阅读:
高粱新品种锦杂105的选育09-29
大豆品种筛选试验总结08-30
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总结10-04
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08-15
甜高粱引种试验总结07-19
正确筛选玉米品种05-25
品种试验08-13
油菜品种比较试验05-10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06-24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