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品种对比试验(共11篇)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 篇1
为促进秦安县辣椒蔬菜多元化发展, 笔者自2012、2013年两年, 根据秦安当地实际, 开展了航天辣椒2号、4号、5号、7号、10号5品种与当地品种七寸红品种间综合性对比试验。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兴国镇依仁村王全增的承包田, 位于秦安县城西2km处, 葫芦河西岸;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 土地平坦, 灌溉条件良好, 土壤肥力较高;该处海拔1120m, 年平均日照时数2208.10h, 年平均气温10.40℃, 无霜期180天, 年降水量560mm, 水、光、热条件好。
1.2 供试品种
航天辣椒品种从天水科技园区绿鹏公司培育的航椒系列, 航椒2号、航椒4号、航椒5号、航椒7号、航椒10号和当地品种七寸红。
1.3 试验设计
试验田施农家肥3000kg/667m2, 25%三元复混肥100kg, 采用营养钵育苗, 定植时采用地膜覆盖垄栽, 垄距120cm, 垄面宽70cm, 垄沟宽50cm, 垄高20cm。每垄种植2行, 垄上小行距50cm, 株距40cm。试验设计6个处理 (6个品种) , 重复2次。12小区, 每小区10m2, 随机排列。收获时单采、单收、单称重, 并进行数据分析。
1.4 试验管理
育苗时间3月8日, 5月10日定植, 6月13号和7月15号分别追施尿素18kg/667m2, 生长期病虫害防治5次, 灌溉2次。
1.5 观察记载
每处理从定植后开始定点定株, 每15天观察记载一次, 每处理观察5株。观察内容:
1) 株高、开展度、叶色、开花期、座果期、采收期等生物特性;
2) 果形、果长、果肩宽、果色、商品性和适用性及加工性等经济性状;
3) 每亩折合产量。
2 结果分析
2.1 品种品性生物性状分析
从株高上比较, 航椒5号品种高达126.5cm, 在所有对比品种中最高, 比航椒4号、七寸红、航椒2号分别高6.5cm、8cm、10cm。加之其生长势强健, 表现为早中熟品种。从开展度比较, 航椒5号、航椒4号、七寸红、航椒2号这几个品种较好, 分别在58.5~68.2cm之间。航椒7号、航椒10号开展度较小, 只有54.8cm和49.6cm。栽植密度可以相对较高一些。具有一次性收获干椒的特点。从叶色上看航椒5号、航椒7号叶色较深, 说明光合作用能力较强, 其高产优质潜能较其他品种较高。从开花时期, 座果期、采收期及熟性上看, 航天辣椒系列较当地七寸红品种较早, 为早中熟品种, 而七寸红为晚熟品种 (表1) 。
2.2 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2看出航椒2号果实长羊角形, 深绿色, 果长27cm, 果粗2.6cm, 老熟果深红色, 味辣, 品质优, 商品性极好。4号果实细线形, 青熟果绿色, 红熟果深红色, 果长33cm, 果肩宽1.8cm, 辣味强, 可鲜干兼用, 商品性好。5号果实长羊角形, 果长30cm, 横径3.1cm, 青熟果深绿色, 老熟果紫红色, 商品性好, 味辣。7号果实线形, 青熟果绿色, 老熟果深红色。果长20cm, 果粗1.6cm, 干椒紫红色, 辣味强、风味佳, 是加工剁椒、辣椒酱等产品的特优品种。10号果实长指形, 青熟果深绿色, 红熟果紫红色, 鲜果实长15cm, 果粗1.6cm, 辣味强, 品质优。七寸红品质较接近5号, 但因种植年数多, 品种未优化提纯田间表现不整体, 品质较差。
2.3 产量加工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产量较高的是航椒5号, 其次是航椒4号、七寸红、航椒10号、航椒7号、航椒4号。由此可见航椒5号、航椒4号、七寸红这3个是高产品种, 符合鲜食市场。航椒10号、航椒7号、航椒4号产量较前三种较低, 且根据品质特性, 适宜鲜感兼用。航椒10号、航椒4号适宜加工酱、粉。航椒7号、航椒10号适宜加工剁、酱。
3 小结
综上可知, 引种五品种各有其特征特性, 所选品种航椒2号、航椒5号在产量上不仅高而且品质也优于当地品种七寸红 (其主要原因是七寸红种植年数多, 品种未优化提纯, 品质退化严重, 田间表现不整体, 品质较差) 。航椒4号、航椒7号、航椒10号虽然产量不及当地品种七寸红, 但其在制干椒和加工方面明显优于当地品种七寸红。引种品种解决了秦安县辣椒品种、产品单一的种植现象, 实现秦安辣椒品种和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优化秦安蔬菜种植模式及辣椒蔬菜市场。
4 建议
当地品种七寸红品质较好, 但因其种植年数多, 品种品质退化严重, 建议提纯、优化、复壮;引用更多辣椒品种, 丰富优化秦安辣椒蔬菜市场。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 篇2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莆田市种子管理站对福建省选育和引种的4个马铃薯新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泉云3号、A-28、福克76、福克212产量高、商品性和食用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可进一步试种示范.
作 者:邱国清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种子管理站 351100刊 名:种子世界英文刊名:SEED WORLD年,卷(期):2009“”(4)分类号:S5关键词:马铃薯 对比试验 品种评价
单季晚稻品种对比试验 篇3
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与组合共3个,即内五优8015,中浙优1号,Y两优7号,均为为籼型杂交组合,以中浙优1号为对照。
2 试验设置
本试验设在缙云县东方镇靖一村蒋美珍户在屋堪头片的责任田上,面积1.1亩,水利排灌两便,土壤肥力中等。试验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因小区长度而异,每小区最少18行,密植为长宽各26公分,小区间不留操作行,也不设保护行。
3 试验经过
3.1 育秧;秧田为燥锄燥做畦的旱育秧田,面积0.15亩,4月下旬翻锄,5月9日盲谷播种,亩播种量10公斤,翻耕前施三元复合肥3公斤,翻耕后精细整畦,每品种0.15公斤按旱育操作规程播种,播后用焦泥灰覆盖,为预防恶劣气候的危害,秧板最后用遮阳网覆盖,5月14日揭膜,5月18日施断奶肥尿素1公斤,5月29日施起身肥尿素1.5公斤,并用杀虫双,比虫磷充水防治二化螟等害虫。
3.2 大田移栽
大田前作为油菜,5月11日收割,5月20日打油菜籽,5月25日翻耕大田,6月1日整田,整田前施鸡粪肥9袋约350公斤,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施后平整田面待插。6月3日移栽插秧,3个品种均插3横即18行。移栽时保持浅水插秧,插后灌水护苗。
3.3 大田肥水管理
插秧后5天,大田秧苗已基本返青成活,6月8日排水至浅水,亩用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公斤混施促蘗肥 。6月10日至7月上旬是大田有效分蘗期,此时期采用浅水勤灌,田面保持一定浅水层,促使分蘗快发多发,搭好丰产苗架。7月5日至7月20日前后是大田有效分蘗终止期,此时期实施搁田,控制至无效分蘗过多发生。7月20日后,陆续开始进入孕穗期,各品种都需一定的水分,此时期采用分次浅灌,8月10日后,各品种逐渐进入始穗,为满足水分需要,此时期采用满水勤灌,9月上旬后,各品种都已齐穗,开始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由于基肥比较充足,本试验未施保花肥等其他肥料。
3.4 大田病虫防治
秧苗期共25天,6月3日前分别在5月14日和5月31日用杀虫双,比虫磷,三唑磷等农药防治二化螟,蚜虫,叶蝉各一次。大田期由于今年的稻虱发生量大,峰次多,防治次数相应较多,本试验期间用锐劲特,阿维杀,敌敌畏,毒杀死,杀虫双,三唑酮等农药防治二化螟,稻虱,纹枯病,稻曲病各一次,大田期共7次。基本控制了稻虱和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
4 气候特点
播种至移栽的秧苗期,气候正常,雨水与常年相比正常至略偏多,光照充足,对秧苗生长有利。6月中下旬秧苗移栽成活,气候有2次强对流的雷阵雨过程,对有效分蘗发生有利。7月上旬气候正常,7月中下旬有15天左右的干旱期,对控制大田无效分蘗有利。8月中旬后,各品种相继始穗,期间晴好天气对籼型杂交抽穗有利,9月上中旬有两次台风,降雨集中,大水冲进大田,有一定影响但无大碍。
5 试验结果
5.1 产量。内五优8015产燥谷69.3公斤,小区面积83平方米,折亩产556.9公斤,中浙优1号产燥谷62.5公斤,小区面积80平方米,折亩产521.1公斤,Y两优7号产燥谷57.4公斤,小区面积78平方米,折亩产490.8公斤。内五优8015产量位居第一,亩产比对照中浙优1号亩增35.7公斤,增幅达6.9%,对照中浙优1号位居第二,Y两优7号产量位居第三,亩产比对照亩减30.3公斤,减幅达5.8%。
5.2 生育期。生育期最长的品种是中浙优1号和Y两优7号,分别为135天,最短品种是内五优8015为133天,它们的收获时间均在9月中下旬,对冬季作物的播种非常有利。
5.3 经济性状。
5.4 品种抗性。三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纹枯病发生,但以Y两优7号为较重,无明显的穗颈瘟发生,但都有枝梗瘟出现;以中浙优1号为最多,未见明显的细条病与稻曲病。
6 品种简评
内五优8015,该品种株高104.1公分,株型中等,叶片较宽,茎秆粗壮,抗倒性能较强,穗型中等,总粒168.2粒,实粒159.2粒,秕谷9粒,结实率高达94.6%,千粒重26.5克,居三品种之首,亩产556.9公斤,居第二位,与历年参试品种对比,属中等水平,但熟期较早,本试收获时间在9月21日,其优点主要是抗倒,抗病,耐肥,熟期早有利冬种。建议扩大试种。第二个品种是对照本身中浙优1号,该品种株高96.9CM,株型紧凑且较矮,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好,穗型居本组试之首,总粒182.5粒,实粒165粒,秕谷17.5粒,结实率高达90.4%。千粒重23.6克,居第三位,亩产521.1公斤居本组试第二,与历年品试相比属较低的一年,但熟期较早,本试在9月21日收获,其主要优点是株型紧凑且较矮,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强,虽有枝梗瘟出现,但对结实率影响不很明显,株型紧凑有利机收和人工收割,纹枯病发生较轻,后期表现青秆黄熟,熟期早有利冬种。第三个品种是Y两优7号,该品种株高107.6CM,株型略偏高,叶片较宽,虽茎秆粗壮,但型高体丰树大招风,抗倒性能相形见绌,株型呈开心形,穗型中等,总粒173.5粒,实粒154.1粒,秕谷19.4粒,结实率88.8%,千粒重24.2克居第二位,亩产490.8公斤居第三位,后期纹枯病与云纹病发生较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熟期较早,本组试收获时间也在9月21日期,其主要优点是熟期早,有利冬种。
7 小结
根据以上品评,我们认为籼型杂交三个品种中内五优8015与对照中浙优1号相比,无论从经济性状表现,产量的构成和抗病虫能力强弱等方面分析,都相当于或强于对照,可在明年扩大试种。
作者简介:
吕拱贤,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方镇农综站,农艺师
秋延茬大棚辣椒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4
关键词:秋延茬,大棚,辣椒,新品种,对比试验
秋延茬大棚辣椒是西安地区设施蔬菜的主要茬口之一。为了保证广大种植户生产用种的安全性, 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促进西安市设施蔬菜优质、高产、高效和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 筛选出适应西安地区生态气候特点和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西安市长安区砲里街办西垇村大棚内, 土质为褐壤土, 前茬西瓜, 肥力较好[1]。
1.2 试验材料
参试辣椒品种共7 个, 分别为农椒43 (河南省神农蔬菜研究所) , 绿美人 (北京绿四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荣阳长帅、金牛角 (北京奥瑞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新帝王 (安徽肃县宝达种业) , 东方巨人 (北京芳萱苑种子有限公司) , 满丰2 号 (西安桑农种业有限公司)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 个处理, 即1 个品种为1 个处理, 以满丰2 号为对照 (CK) 。3 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0.15 m2 (6.5 m×3.1 m) , 栽植12 行, 每小区132 株[2]。 生育期试验因子调查记载, 取每小区固定10 株数值;产量调查取每小区实际采收值, 折算为平均产量。
1.4 田间管理
试验于5 月25 日穴盘干籽直播, 阴凉处叠盘催芽3 d, 7 月22 日4 叶1 心定植。于缓苗后、门椒坐果后和四门椒坐果后, 分别冲施恩益碧复合肥、三元复合肥、氨基酸复合肥, 使用无公害农药防治病虫害4 次。9 月15 日开始采收计产, 9 月25 日采样室内考种, 10 月17 日汇总中后期产量[3,4,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主要试验因子调查结果
由于试验管理规范, 肥、水、药使用及时、科学, 辣椒疫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病害尚未发生。菜青虫危害表现不同, 抗虫性强的是金牛角、东方巨人、荣阳长帅和满丰2 号, 其次是绿美人、新帝王和农椒43, 上部叶片轻度危害。
耐热性强的品种是金牛角和荣阳长帅, 其次是东方巨人、农椒43 和新帝王, 稍弱的是绿美人和满丰2 号。生长势表现强的是农椒43、金牛角和荣阳长帅, 其他表现正常。辣味重的是绿美人和满丰2 号, 其次是农椒43 和新帝王, 微辣的是金牛角和荣阳长帅, 无辣味的是东方巨人。绿美人、满丰2 号、农椒43 和新帝王4 个品种, 果实为羊角型螺丝椒, 尤其绿美人果实大、顺直、美观, 适合超市小袋包装, 受到客商青睐, 高于市场平均价;金牛角和荣阳长帅2 个品种, 果实为牛角型黄皮尖椒, 一直受到市场欢迎。
2.2 产量和效益调查结果
中后期产量排名依次为东方巨人、绿美人、金牛角、荣阳长帅、新帝王、农椒43 和满丰2 号 (CK) , 平均产量分别为47 745、38 175、36 855、30 585、28 110、27 075、25 605 kg/hm2。
2015 年市场价格与往年前期同期价格相比略高, 而且持续时间稍长, 尤其是羊角型果实较往年高0.5 元/kg左右, 因此这次辣椒品种试验结果对来年大棚辣椒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经济效益排名依次为绿美人、东方巨人、金牛角、满丰2 号 (CK) 、农椒43、荣阳长帅和新帝王, 平均产值分别为114 525、95 490、88 410、76 815 (CK) 、81 225、73 410和67 470元/hm2。
注:9 月25 日, 连续采收10 株, 称取单株产量, 折算单果重, 取其平均值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各个品种的植物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综合性状的比较和分析, 表现较好的是绿美人、金牛角和东方巨人, 在同类品种中风味独特, 可供选择。
绿美人:螺丝椒系列臻品。植株生长旺盛, 一致性好, 耐高温性能强。果实为羊角型螺丝椒, 大果, 辣味重, 外观好, 适合适合超市小盒包装, 高于市场价格0.4~0.6 元/kg, 产量排名第二, 产值排名第一, 受到种植户和客商欢迎。但种子价格偏高, 高于一般种子价格3 倍, 管理上对水肥要求也高, 适合农超对接的示范园区集约化推广种植, 发挥最大效益。
金牛角:植株生长旺盛, 一致性好, 耐高温性能强。果实为牛角型黄皮尖椒, 中果, 辣味适中, 外观好, 近几年一直受到种植户和客商欢迎, 产量排名第三, 产值排名第二, 种子价格中等, 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东方巨人:植株生长旺盛, 坐果性好, 但植株个体差异明显。果实为牛角型二炮椒, 超大果, 无辣味, 肉厚, 外观好, 耐储运, 产量排名第一, 产值排名第三。但种子价格低, 受到种植户和客商青睐, 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唐秀胜.广西冬种辣椒新品种筛选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6) :731-736.
[2]杨显范, 谭光仙, 杨俊, 等.引进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与示范[J].贵州农业科学, 2010 (4) :203-205.
[3]陈在新, 李晓明, 潘娟,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09 (12) :3060-3062.
[4]张凯.几种辣椒新品种栽培试验结果比较[J].科学种养, 2015 (3) :55-56.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篇5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云南省沾益县炎方乡地处珠江源头,平均海拔2080m,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mm,气候冷凉,适宜种植马铃薯,是沾益县的马铃薯种植大乡,每年种植面积在1333hm2以上,种植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近年来,马铃薯品种出现退化,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引进更适宜炎方乡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炎方乡农科站举办了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以便筛选出更适宜炎方乡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炎方乡刘麦地二村杜周宝户,前茬作物为玉米,9月28日收获后空闲,种植地块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沙壤土,肥力中等,海拔2100m。
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包括:S01-287、909、S01-107、S01-181、1281、906、S01-285,对照品种:合作88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按品种设8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24个小区,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长5.56m,宽2.4m,面积13.34m2。
1.4 种植方式
采用双垄高墒栽培的种植方式。
1)播种时间:2013年3月9日。
2)种植规格:地块整平耙细后,按1.2m开墒,0.4m开沟,种两行空一行,大行距0.8m、小行距0.4m、塘距为0.33m,4.95塘/m2。
3)种植方式:随牛犁播。破土盖种时,两行马铃薯中间的梁不破,只破两行马铃薯两侧的梁。破土盖种后,即形成垄,一垄种植两行。结合中耕除草,使垄高达0.2~0.3m。
4)施肥情况:播种时每m2施腐熟农家肥3kg,马铃薯专用肥0.075kg,作底肥随犁沟一次性施入。
5)中耕管理:5月12日,进行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内的土培到马铃薯垄上。
2 性状比较
抗病情况:7个供试品种抗晚疫病较强,见表1。
3 产量表现
测产时间:2013年10月9日。试验产量统计表见表2。
1)S01-287,4.85塘/m2,15个/塘,重量1kg/塘,商品率5.4%,折合产4.86kg/m2。
2)909,4.50塘/m2,6个/塘,重量0.86kg/塘,商品率31.3%,折合产3.88kg/m2。
3)S01-107,4.83塘/m2,9个/塘,重量0.91kg/塘,商品率0%,折合产4.42kg/m2。
4)S01-181,4.00塘/m2,16个/塘,重量0.85kg/塘,商品率1.3%,折合产3.42kg/m2。
5)1281,4.33塘/m2,7个/塘,重量0.83kg/塘,商品率36.4%,折合产3.60kg/m2。
6)906,4.67塘/m2,11个/塘,重量1kg/塘,商品率12.5%,折合产4.70kg/m2。
7)S01-285,4.50塘/m2,15个/塘,重量0.83kg/塘,商品率1.3%,折合产3.72kg/m2。
8)合作88,5.00塘/m2,9个/塘,重量0.78kg/塘,商品率63.2%,折合产3.90kg/m2。
4 结果分析
1)供试品种1281商品率较高,达到36.4%,产3.6kg/m2,略低于合作88号,可进行示范推广;供试品种909商品率排居第2,达到31.3%,产3.88kg/m2,接近合作88号,可进行示范推广。
2)S01-287、S01-107、906产量虽高于合作88号,但商品率较低,有待进一步观察试验。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品种
1.1.1 试验地点。在香坝镇简家店村黔渝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 前作为白菜, 地势平坦、通风向阳。
1.1.2 供试品种:长辣7号、湘研19号、韩国华辣8号、干椒5号 (CK) 、天下第一椒5个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 不设重复, 大区长10m、宽1.5m、面积15m2、株行距0.6m×0.25m, 双株定植, 每区栽100株, 四周设置保护行。1hm2试验地施土杂肥60t、复合肥450kg, 并在定植缓苗期、开花期、初收期、盛花期进行追肥。全生育期共追肥6次, 全生育期喷药7次, 主要防治蚜虫、白粉虱、疫病、病毒病等。
1.3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15年1月25日播种, 3月25日定植, 2015年5月16日开始采收, 9月15日全部采收完毕。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等措施及时一致, 同项管理措施全部在1天完成。适时调查各品种产量、果实大小、病虫害发病率等, 收获时以小区面积计产, 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生育期季经济性状比较
从表1可知, 5个处理中采收最早的是湘研19号, 为2015年5月16日;其次是干椒5号, 为2015年5月20日;第3是长辣7号和韩国华辣8号, 为2015年5月22日;采收最迟的是天下第一椒, 为2015年5月24日。在生育期中, 天下第一椒最长, 为181天, 其它4个品种的生育期差异不明显, 最短的是韩国华辣8号, 为172天。在株高中, 韩国华辣8号最高, 为110.7cm, 长辣7号和湘研19号的株高较对照品种干辣5号 (CK) 短, 天下第一椒的株高与对照品种干辣5号 (CK) 差异不明显。在果形中, 长辣7号为细长羊角形, 湘研19号为羊角形, 韩国华辣8号为长羊角形, 干椒5号为线形, 天下第一椒为长牛角形。在果色中, 长辣7号和干椒5号为绿色, 湘研19号为深绿色, 韩国华辣8号为浅绿色, 天下第一椒为浅黄色。
2.2 产量结果
由表2可知, 产量最高的是天下第一椒, 小区产量112.51kg, 667m2产5003.12kg, 比对照增产26.18%;长辣7号次之, 小区产量101.64kg, 667m2产4519.78kg, 比对照增产13.99%;第3为湘研19号, 小区产量95.15kg, 667m2产4231.32kg, 比对照增产6.71%;韩国华辣8号的产量最低, 小区产量67.98kg, 667m2产3022.63kg, 比对照减产23.77%。
2.3 病害分析
由表3得知, 不同辣椒品种的发病情况差异很大, 韩国华辣8号的发病率最高, 平均发病率为2.33%;最好的辣椒品种为长辣7号, 平均发病率为1.01%, 其次为天下第一椒, 平均发病率为1.27%;比对照平均发病率高的有湘研19号和韩国华辣8号, 比对照平均发病率低的是长辣7号和天下第一椒。
3 结果与讨论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9个, 分别为中椒5号、海丰10号、中椒104、中椒107、海丰16号、国福406、甜杂3号、红罗丹、京甜3号, 中椒105为对照 (CK)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茂南区公馆镇旺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 前茬为水稻田, 肥力中上等。试验设10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8 m2, 窝行距为60 cm×28 cm, 每窝1株, 定植密度11.91万株/hm2, 四周设置保护行。试验地施土杂肥60 t/hm2、复合肥450 kg/hm2、饼肥1 200 kg/hm2作基肥, 并在定植缓苗期、开花期、初收期、盛花期进行追肥, 全生育期共追施7次。全生育期喷药8次左右, 主要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疫病、病毒病等[1,2]。
1.3 试验过程
试验于9月15日播种, 10月2日定植, 12月4日采收, 3月5日全部采收完毕, 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等措施及时一致, 同项管理措施全部在同一天完成。适时对各品种进行产量、果实大小、病虫害发病率等进行调查, 收获时以小区面积计产, 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比较[3,4,5,6,7]。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海丰16号的平均产量达67 222.22kg/hm2, 居试验品种之首, 比CK增产9 444.44 kg/hm2, 增加了16.35%。另外, 产量超过中椒105的有京甜3号 (增加13.46%) 、国福406 (增加5.77%) 、海丰10号 (增加2.88%) 等。产量最差的品种为中椒104号, 产量比CK少16.35%。
2.2 果实大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各试验品种果型均为长灯笼型, 口感方面有少许差异。果肉厚度以海丰16号为最厚, 达到0.36cm;其次为京甜3号, 厚度为0.33 cm。单果重以甜杂3号最重, 为49.4 g;其次是中椒5号, 为48.3 g。果实面积最大的是中椒107, 为262.7 cm2;其次是海丰16号, 为246.8 cm2。比CK果实大的有中椒107、海丰16号、国福406、甜杂3号。果实面积最小的是京甜3号, 为203.1 cm2;其次是中椒104, 为206.6 cm2。而且从果实的长宽可以看出, 中椒105、中椒107、国福406、中椒5号的果实长宽比例比较协调, 属于比较圆形的形态。而海丰10号、中椒104、京甜3号等果实比较长, 宽度不是很大, 属于比较长形的形态。
2.3 病害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各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差异很大, 发病最少的品种为中椒5号、海丰10号, 平均发病率为1.00%;最差的品种为中椒104号, 平均发病率为4.67%;其次为中椒107号和京甜3号, 平均发病率为4.00%。发病率比CK低的有中椒5号、海丰10号、国福406、甜杂3号、红罗丹。海丰16号发病率跟中椒105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辣椒品种的以上指标分析得出, 在产量、果实商品性、发病率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品种为国福406、海丰16号, 这2个均好于对照品种中椒105。试验结果表明, 在当地适合种植的品种有国福406、海丰16号, 中椒105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品种。
该试验虽然对几个不同品种在产量等方面做出了比较, 但是还存在局限性, 原因在于只是在公馆镇一个地方进行了试验, 而没有在各个镇设立不同的试验地点, 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具有片面性。
摘要:以中椒105为对照, 对来自几个科研单位及企业选育的9个辣椒品种进行生长势强、早熟、丰产、果实商品性、抗病性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国福406、海丰16号等综合表现较好, 适宜在当地种植。
关键词:辣椒,品种,产量
参考文献
[1]陈在新, 李晓明, 潘娟,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 (12) :3060-3062.
[2]陈继兵, 林峰.8个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08 (11) :53-54.
[3]梁合荣, 黄春利, 陈荣华.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种子, 2008, 27 (8) :102.
[4]陶笑, 杨兴国, 袁建玉,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蔬菜, 2009 (5) :26-27.
[5]许耀照, 张文斌, 张东昱, 等.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7) :52-53.
[6]刘水东, 姜永平.南通地区设施专用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6) :38-40.
大棚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苏椒5号、苏椒5号博士王由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提供;洛椒616由洛阳市诚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湘研802由湖南省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以苏椒五号作为对照 (CK)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东海县洪庄镇连湾村大棚辣椒基地的6 m跨度简易大棚内进行。试验共设4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84 m2。起垄 (连沟宽3 m) 定植, 每小区定植4行, 共24株, 株行距40 cm×40 cm[3,4]。通过田间观察、植物学性状测定、品尝辣味、调查病害情况、小区单收分别统计产量和果数等方法进行比较[3,4]。
1.3 田间管理
试验田前茬为玉米, 肥力中等, 玉米收获后, 深翻耙地, 施有机肥9 t/hm2、磷酸二铵750 kg/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3,4]。于2010年10月5日在大棚内播种育苗[3,4], 12月15日移苗, 并盖地膜。在定植前10~15 d覆盖大棚膜。采用大棚内套小棚、小棚上再覆盖草苫等多层覆盖保温方式促早活棵[3,4,5,6]。其他管理同常规。3月开始采收, 至5月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植物学性状
4个品种均为微辣味;始花节位以苏椒5号博士王最低, 为8.0节, 其次为苏椒5号, 其余的差别不大;所有品种的株高和开展度差别不大, 其中以以苏椒5号博士王株高最高、开展度最大, 植株长势最强 (表1) 。
2.2 果实性状
果实性状除苏椒5号、苏椒5号博士王为长灯笼形外, 洛椒616为粗牛角形、湘研802为牛角形, 其中苏椒5号博士王的果形较佳, 色泽好, 果实较均匀;单果重以苏椒5号最低, 其次为苏椒5号博士王、湘研802, 以洛椒616最重;果肉厚度以苏椒5号最薄, 其余均在0.30 cm以上, 也是洛椒616最厚, 为0.35 cm (表1) 。
2.3 产量情况
通过对试验区的产量 (表1) 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湘研802的产量最高, 其次依次为苏椒5号博士王、洛椒616, 折合产量依次为65 963.54、62 994.79、60 494.79 kg/hm2, 分别较CK增产41.98%、35.59%、30.21%。
2.4 抗病性
经田间综合考察比较, 以苏椒5号博士王抗病性较好外, 其他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
3 结论
经综合评议分析, 以苏椒5号博士王产量最高, 果形好且果型变化小, 始花节位低, 早熟性好, 果实较大较粗, 抗性好, 微辣, 皮薄质嫩, 符合大众口味, 综合性状最优;湘研802株形最好, 产量最高, 果实较长, 果横径、果肉厚一般, 但种性不太纯和抗病性较差, 还需进一步试种观察, 以确定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价值;洛椒616株形一般, 果实最长, 果肉最肉, 单果重最大, 但产量不高, 果实口感没有苏椒5号好, 在当地市场目前没有推广价值。
摘要:将4个辣椒品种进行大棚栽培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苏椒5号博士王不仅早熟、抗病、产量高、而且果形好、皮薄质嫩, 符合大众口味, 综合性状最优;湘研802虽然产量最高, 但种性不太纯和抗病性较差, 还需进一步试种观察;洛椒616果实最长, 果肉最肉, 单果重最大, 但产量不高, 果实口感没有苏椒5号好, 在当地市场目前没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辣椒,大棚,品种比较
参考文献
[1]陈沁滨, 南海.生态温室蔬菜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张耀刚.蔬菜设施栽培实用新技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周刚, 刘琪, 徐国友, 等.大棚早熟栽培辣椒品比试验[J].长江蔬菜, 2008 (3) :48-49.
[4]徐佩娟, 何铁海, 董阴辉.辣椒品种对比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08 (12) :67-68.
[5]朱广凯.早春大棚辣椒的综合防治[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 2011 (3) :15.
高产优质辣椒新品种试验 篇9
一、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在秀水河子镇长岗子村, 采取大区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 每小区面积8亩, 总试验面积100亩。前茬为玉米。参试品种共12个, 其中新引10个分别是沈研16号、沈研17号、红霸天、S816、川腾1号、红秀、鸿丰、香辣4号、韩光1号、红辣8号, 都是国内外当前较畅销品种。以当地两个主栽品种六寸红和三樱6号对为照。
二、田间管理
为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个品种同期、同一环境、同一方法播种, 4月5日在沈阳市维生种苗公司采用温室穴盘播种, 苗龄45天, 共育33万株, 于5月20日定植。同时采用平衡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干椒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进行试验示范, 各品种植株长势良好, 红鲜椒已于9月初陆续采收。
三、结果与讨论
沈研17号。亩产量2559.6千克, 比ck1增产33.0%, 比ck2增产45.4%, 生育天数比沈研16号长5~6天, 抗逆性强。
红秀。亩产量2408.3千克, 比ck1增产25.1%, 比ck2增产36.8%, 属于晚熟品种, 果圆柱形, 光着度好, 商品性强, 果长18~20厘米, 直径2.0厘米, 抗逆性强。
沈研16号。亩产量2363.4千克, 比ck1增产22.8%, 比ck2增产34.2%, 属于早熟品种, 果椒属于金字塔型, 果长13~14厘米, 直径2.0~2.5厘米。抗逆性强。
韩光1号。亩产量2322.7千克, 比ck1增产20.7%, 比ck2增产31.9%, 抗逆性较好。
鸿丰。亩产量2293.5千克, 比ck1增产19.1%, 比ck2增产30.3%, 抗逆性好。
川腾1号。亩产量2290.6千克, 比ck1增产19.0%, 比ck2增产30.1%, 中熟品种, 由于不是杂交种, 抗逆性一般。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 篇10
关键词:烤烟;新品种;试验;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572.03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5-0023-03
为解决目前山东烟区推广主栽品种单一、后备品种匮乏问题,2009年山东省烟草公司引进了NC102、NC55和 NC297 3个美国烤烟新品种,分别在潍坊市的诸城、临沂市的费县和日照市的莒县安排了适应性对比试验,以期尽快筛选出适宜在山东烟区推广应用的烤烟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引进美国烤烟新品种:NC102、NC55和NC297,对照品种为山东烟区目前推广的优良品种K326。
1.2 试验地点
试验分别安排在诸城市辛兴镇的旭日烟叶农场、费县朱田镇洼里村烤烟试验农场和莒县洛河镇章庄村烟叶农场。
3个试验点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均匀一致,保水保肥性能良好,远离菜园、蔬菜大棚等病源,各自能代表本地的典型土壤类型。
1.3 试验设计
3个试验地点的4个参试品种全部安排在同一地块,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每品种种植0.333 hm2,随机设计,不设重复。
按照当地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施肥,生产栽培技术按照当地常规技术进行;成熟采收后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烘烤。每666.7m2纯氮施用量,诸城为8.0 kg,费县为6.5 kg,莒县为6.0 kg。
1.4 调查记载及分析
按照品种试验调查记载方法进行相关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调查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生育期调查结果
从生育期来看(表1),3个新品种的生育期都稍长于对照K326,其中以NC55的生育期表现相对较长。诸城试验点的生育期要长于费县和莒县试验点,这可能与诸城试验点施氮量偏高、田间长势偏旺有关。
2.2 主要植物学性状表现由于三地施氮量不同,3个新品种的株型和叶形表现略有差异(表2):诸城和费县株型都为筒形,叶形为椭圆形,而莒县由于施氮量低,株型表现为微塔形、叶形为长椭圆形;田间整齐度三个试验点都表现为整齐;成熟特性NC55和NC297表现为耐熟,而NC102表现稍差;田间生长势在前期以NC102表现较好,进入中期后三者都表现为强。
2.3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由于3个试验点试验条件不完全相同,其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大(表3)。从总体表现来看,NC297的株高相对大于NC55和NC297;腰叶长、宽以NC55为最大。
2.4 抗病性状调查3个引进品种对黑胫病和叶斑类病害的抗性与对照K326相当(表4,表5,表6),但对病毒病的抗性不如K326。相比较而言,NC55的抗性总体表现较好。
2.5 主要经济性状调查综合三地的记载(表7),3个新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以NC55为最好,优于目前山东烟区的推广品种K326;NC102与 NC297相当,表现稍差。
3 结论
从试验总体结果来看,NC55在山东烟区的综合表现优势较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而NC102和NC297则表现一般。3个品种的性状综合表现分别概述如下:
NC55:微塔形至筒形,叶片呈长椭圆形至椭圆形,茎叶角度较小,田间整齐度较高,打顶株高92.0~121.0 cm,有效叶数20~25片,茎围8.8~11.0 cm,节距4.2~5.3 cm,叶片较大。综合抗病性能相对较好,易感角斑病、野火病和气候性斑点病。烤后烟颜色橘黄,身份适中,组织结构疏松,上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较高,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较高。
NC102:株型为微塔形至筒形,叶片呈长椭圆形至椭圆形,苗期长势强,生长整齐一致,叶色绿,打顶株高97.8~121.2 cm,有效叶数20~26片,茎围8.5~11.1 cm,节距3.7~4.8 cm,叶片大小适中。综合抗病性较差,易感角斑病、野火病和气候性斑点病,感烟草病毒病、赤星病,较抗黑胫病,烤后烟成熟度较好,颜色柠檬黄至橘黄色,上中等烟比例偏低,烟叶产质、效益稍差。
NC297:田间生长整齐,微塔形至筒形,叶片呈长椭圆形至椭圆形,茎叶角度较小,葉片椭圆形,叶色较绿,团棵前生长势较差,平均打顶株高105.1~123.2 cm,有效叶数22~24片,茎围9.0~10.7 cm,节距3.9~5.5 cm,叶片稍小。烟株综合抗病性稍差,易感角斑病、野火病、气候性斑点病和赤星病。烤后烟成熟度较好,颜色橘黄色,上中等烟比例较高,综合产质和效益指标稍差。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2—12月在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蔬菜基地 (WNCR-GZ-00197) 进行, 试验地海拔1 428 m, 全年平均气温13.20℃, ≥10℃有效积温3 836.4℃, 年降雨量1 100 mm左右, 相对湿度81%, 年日照1 386.4 h, 无霜期256.7 d。该基地土壤类型以深厚、疏松的砂壤土为主, 肥力中上等, 含有机质1.58%、全氮0.156%、全磷0.097%、速效氮135.80 mg/kg、速效磷29.00 mg/kg、速效钾135.00 mg/kg, 全钾1.91%, p H值6.6。试验地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灌水方便、无污染、通风透气性好、肥力均匀。前茬大白菜。
1.2 试验材料
供试遵辣1967、遵辣1994、当地朝天椒自留种均为遵义市农科所选育的品种。氮肥为普通赤天化尿素;钾肥为硫酸钾;磷肥为过磷酸钙;有机肥为腐熟的农家肥。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不设重复每个品种小区种植面积100 m2, 小区按1.2 m连沟开厢, 厢面宽80 cm, 行距60 cm, 株距28 cm, 厢植2行, 每窝2株。走道和厢沟深35 cm, 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行 (2行以上) 。各品种统一于2月20日播种, 辣椒均采用营养钵育苗, 5月22日移栽。通过观察生育期间生长情况, 收获时每个小区随机定3个点, 每个点选取10株辣椒调查其植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 分小区收获, 并计算产量。
1.4 试验方法
1.4.1 培育壮苗。
2月20日采用辣椒营养钵育苗播种。培养土的准备, 采用4份泥碳土、3份不带菌大田土及3份充分腐熟的圈肥配成混合土, 然后1 m3混合土加1 kg过磷酸钙、80 g多菌灵、60 g敌百虫, 充分混匀, 盖膜闷制10~15 d, 装入育苗盘或铺于畦内, 浇透底水, 以备播种。苗床用小拱膜, 以利合理调控幼苗温湿度, 科学添加营养液, 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时断水炼苗。
1.4.2 定植。
4月中上旬, 用耕地机深翻1次, 定植前7 d左右, 施用腐熟农家肥45 t/hm2、过磷酸钙1 125 kg/hm2、硫酸钾450 kg/hm2作基肥, 连沟开厢, 整平、起垄、覆膜等待定植。移栽时间为5月22日, 此期叶片6~8片, 苗高15~17 cm。定植后浇定根水, 水量一般不宜过大。定植后到出果期要促根、促秧、促发棵, 注意浇水和中耕, 在定植15 d后追磷肥150kg/hm2、尿素75 kg/hm2, 并结合中耕培土高10~13 cm。盛果期及时摘除门, 防止果实坠落引起长势下衰。结合浇水施肥, 追施磷肥300 kg/hm2、尿素75 kg/hm2。进行3次中耕除草并培土上厢;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地老虎1次;用5.3%三唑锡+0.2%阿维菌素1 000倍液防治茶黄螨3次;未用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1,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 遵辣1967的干椒及鲜椒产量均最高, 干椒产量为3 278 kg/hm2, 鲜椒产量为13 538 kg/hm2, 分别比当地朝天椒自留种增产16.70%、15.02%。其次是遵辣1994, 干椒产量为3 034 kg/hm2, 鲜椒产量为12 409 kg/hm2, 分别比对照当地朝天椒自留种增产8.01%、5.43%。
2.2 生育期
从表2可以看出, 同一日期定植, 初花期相差4 d。参试的3个品种遵辣1967及1994初花期较一致, 比对照提早4 d开花。遵辣1967、遵辣1994苗期的生长势较强且整齐成熟期的生长势一般, 一致性适中, 成熟期较一致;而当地朝天椒自留种生长势一般且高低不齐, 成熟期也较为零乱遵辣1994生育期最短, 比对照品种提早18 d。其次是遵辣1967, 比对照品种提早15 d。从定植到第1次采收之间的熟期来看, 遵辣1967、遵辣1994需要76 d才能够采收, 而当地朝天椒自留种需要79 d才能够采收。
2.3品种特征特性
从表3可以看出, 各辣椒品种株高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当地朝天椒自留种>遵辣1967>遵辣1994, 而当地朝天椒自留种品种间高低一致性较差。各品种株幅开展度遵辣1967和遵辣1994无明显区别, 然而当地朝天椒自留种株幅有收缩的趋势。单株结果数以遵辣1994最高 (23.8个) , 其次遵辣1967 (22.3个) , 当地朝天椒自留种最低 (21.5个) 。试验的各个品种果形均成指形, 参试的遵辣品种以深红为主, 对照品种成桔红色。果长最长的是遵辣1967 (7.8 cm) , 遵辣1994同对照无显著差异, 均为7.1 cm。果实肩宽最宽的仍是的遵辣1994和对照品种 (1.71 cm) , 最小的遵辣1967。单个干果质量最重的是遵辣1967, 为1.24 g, 其次是遵辣1994, 为1.01 g, 最轻的是当地朝天椒自留种, 为0.98 g。折干率最高的是遵辣1994, 为24.46%, 其次是遵辣1967, 为24.22%, 最低的是当地朝天椒自留种, 为23.84%。
2.4 抗逆性及抗病性
参试的遵辣1967、遵辣1994田间抗逆性强, 不倒伏, 耐旱和耐渍性强。抗病性强, 每个品种均调查研究85株, 田间未发现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和疫病。而当地朝天椒自留种抗逆性较差, 雨天易发生倒伏等灾性, 抗干旱天气较差。抗病性差, 田间发现青枯病、枯萎病较多, 后期易发生晚疫病、白粉病。
3 结论与讨论
地处黔西北地区的毕节市, 辣椒大面积种植主要集中在大方、毕节、黔西、纳雍及金沙等地, 以大方线椒生产为主。而遵辣1967及遵辣1994具有个小、色鲜、油亮、肉厚、味辣、香浓等特点, 同样在毕节受消费者欢迎。以遵辣系列的品种在毕节各县市也鲜有种植, 但由于种植科技水平低下, 自留种较多, 病虫害加重, 导致产量与品质下降, 极大地制约和影响了遵辣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影响了菜农的增收致富[3]。合理开发利用遵辣品种在毕节市的产业化发展, 利用遵辣品种在毕节市的市场需求潜力, 亟需开展辣椒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筛选出适合毕节市种植的辣椒新品种新技术, 确保辣椒产业持续发展[4,5]。
2011年该试验所在地受黔西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椒苗生长前期高低温差异大, 且长期干旱, 导致椒苗不能正常出苗生长或病害严重;在苗中期试验地的积雨较多, 导致植株的生产缓慢。在植株生长后期, 特别是7月下旬至9月上旬持续45 d 30℃左右的高温, 造成植株大量落花落果和高温逼熟、高温灼伤现象, 对辣椒产量影响较大, 参试品种产量也较低[6,7]。对参试的2个辣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为遵辣1967的干椒及鲜椒产量均最高, 干椒产量为3 278kg/hm2, 鲜椒产量为13 538 kg/hm2, 分别比当地朝天椒自留种增产16.70%、15.02%。其次是遵辣1994, 干椒产量为3 034kg/hm2, 鲜椒产量为12 409 kg/hm2, 分别比当地朝天椒自留种增产8.01%、5.43%。参试的遵辣1967及遵辣1994品种生长势好, 产量高, 抗逆性强, 在毕节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8,9,10]。
参考文献
[1]马青艳.我国辣椒产业形势分析[J].辣椒杂志, 2011 (1) :1-5.
[2]夏兴勇, 彭诗云, 朱方宁, 等.遵义县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辣椒杂志, 2010 (1) :4-7.
[3]彭诗云, 谢挺, 李永生, 等.干制辣椒新品种试验初报[J].辣椒杂志, 2012 (1) :42-45.
[4]郭晖.贵州绿色产业的发展及思考[J].学理论, 2011, 11 (4) :52-54.
[5]曾长立.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江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1 (3) :83-86.
[6]刘桂兰, 孙艳霞, 姚立群, 等.天祝县日光温室辣椒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基层农技推广, 2015 (6) :34-35.
[7]潘文远, 田新平, 张继俊, 等.达坂城区日光温室辣椒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1) :93.
[8]彭诗云, 夏兴勇, 李永生, 等.杂交朝天小辣椒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辣椒杂志, 2011 (1) :14-17.
[9]何远宽, 赵维, 马杰, 等.不同播期、密度和肥料对菜用板蓝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4 (11) :101-104.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推荐阅读: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12-14
辣椒新品种08-10
品种对比试验11-03
蚕豆品种对比试验10-13
胡麻品种对比试验12-12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05-15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08-28
不同玉米品种对比试验10-26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12-06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