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2024-12-06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共11篇)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1

为了筛选出适合安庆市种植的生态经济水稻单季新品种, 潜山县粮油站安排20个品种在余井镇进行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安排在安庆市余井镇进士村一农户的承包田上, 田块面积3 200 m2, 土壤肥力水平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杂交水稻品种共20个, 由潜山县10家种子经销企业精心选送, 品种按01、02、03、…、19、20随机编号, 对应的品种分别为隆示3号、Y两优2号、隆示2号、深两优2000、望两优511、N两优1号、两优3905、超优千号、众两优189、深两优9310、隆两优华占、盐两优888、隆两优1813、隆两优1141、隆示1号、隆示11号、深两优5183、广两优1128、隆两优黄莉占、隆示9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0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33.33 m2。

1.4 试验方法

采取湿润水育秧, 人工移栽, 不直播, 不抛秧。4月22日浸种, 用咪鲜胺和吡虫啉药剂浸种消毒, 4月24日播种, 秧田播种量150 kg/hm2。5月21日移栽, 移栽密度为17 cm×27 cm (长×宽) , 栽植22.5万穴/hm2, 每穴插1~2株种苗[1,2]。

育秧管理上, 基肥施48%复合肥375 kg/hm2、呋喃丹45 kg/hm2。2叶1心时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3~5 d, 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在秧苗1叶1心时, 用15%多效唑可湿粉剂195 g/hm2, 对水150 kg/hm2喷施促分蘖。加强稻蓟马及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并做到带药到大田[3,4]。

大田管理上, 底肥施48%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12.5~150.0 kg/hm2;栽后5~6 d活棵并开始分蘖, 追尿素150 kg/hm2、60%氯化钾112.5 kg/hm2;拔节后幼穗分化Ⅱ~Ⅲ期时, 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60%氯化钾112.5 kg/hm2或48%复合肥112.5~150.0 kg/hm2。浅水插秧, 寸水活棵, 返青后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发生;适时烤田, 拔节和孕穗期保持寸水;抽穗扬花期湿度较高, 最好应保持足够水层;后期实行干干湿湿。根据县测报站病虫情报进行防治, 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关键在分蘖末期和抽穗前7 d 2个关键阶段。稻飞虱:用烯啶—吡蚜酮 (燕化扫飞或极锐) 150 g/hm2或25%吡蚜酮 (飞电) 300 g/hm2;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150 g/hm2或阿维—氟酰胺450 g/hm2 (稻腾) 或10%四氯虫酰胺 (9080) 300 m L/hm2, 以上药剂均对水750 kg/hm2喷雾 (田间保持浅水层1~3 d) , 兼治穗期病害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烯唑醇、肟菌—戊唑醇、拿敌稳等药剂。杂草的防除用苄丁可湿性粉剂, 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 d, 注重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5,6]。

2 结果与分析

参试品种秧苗素质、分蘖动态、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况见表1。由表1可知, 各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在8 613.0~11 649.0 kg/hm2, 单株有效分蘖数均在6~12个之间, 熟期的转色均较好, 未发生倒伏,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未发生或者轻发生。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各品种的产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 超过10 500 kg/hm2的有11个品种, 分别为隆两优华占、隆两优黄莉占、隆示1号、隆两优1813、隆示2号、深两优2000、隆示3号、Y两优2号、望两优511、N两优1号、隆两优1141。20个送试品种基本达到当地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平, 殷琴, 朱晓燕.姜堰市2012年水稻品比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10) :105-109.

[2]李文政, 蒋晓琰, 郭丽, 等.2014年安康市汉滨区中晚熟优质水稻品比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4) :73.

[3]梅丛友, 张青, 洪芳, 等.水稻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4) :26-27.

[4]范菊云, 纪玉祥, 范寿清, 等.10个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96.

[5]王晓宇, 席承龙, 祁启红, 等.2010年宜昌市夷陵区水稻品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4) :88-89.

[6]孙同林, 尤和平, 殷建华, 等.水稻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41-42.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2

桐城市2008年中粳稻品种对比试验表明:镇稻7号产量较高,达8 977.5kg/hm2,抗性较强,综合性状表现好,可示范推广种植;太湖糯产量表现较好,但稻曲病发生严重,需进一步试验.

作 者:吴海燕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农技站,安徽桐城,23148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511.2+2 关键词:中粳稻   品种对比   安徽桐城  

★ 岩土工程勘察中抽水试验探讨

★ 小学作文中秋季我来啦

★ 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大、中、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振动试验系统在冲击响应谱试验中的应用

★ 语言清晰度试验中数据有效性检验方法的研究

单季晚稻品种对比试验 篇3

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与组合共3个,即内五优8015,中浙优1号,Y两优7号,均为为籼型杂交组合,以中浙优1号为对照。

2 试验设置

本试验设在缙云县东方镇靖一村蒋美珍户在屋堪头片的责任田上,面积1.1亩,水利排灌两便,土壤肥力中等。试验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因小区长度而异,每小区最少18行,密植为长宽各26公分,小区间不留操作行,也不设保护行。

3 试验经过

3.1 育秧;秧田为燥锄燥做畦的旱育秧田,面积0.15亩,4月下旬翻锄,5月9日盲谷播种,亩播种量10公斤,翻耕前施三元复合肥3公斤,翻耕后精细整畦,每品种0.15公斤按旱育操作规程播种,播后用焦泥灰覆盖,为预防恶劣气候的危害,秧板最后用遮阳网覆盖,5月14日揭膜,5月18日施断奶肥尿素1公斤,5月29日施起身肥尿素1.5公斤,并用杀虫双,比虫磷充水防治二化螟等害虫。

3.2 大田移栽

大田前作为油菜,5月11日收割,5月20日打油菜籽,5月25日翻耕大田,6月1日整田,整田前施鸡粪肥9袋约350公斤,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施后平整田面待插。6月3日移栽插秧,3个品种均插3横即18行。移栽时保持浅水插秧,插后灌水护苗。

3.3 大田肥水管理

插秧后5天,大田秧苗已基本返青成活,6月8日排水至浅水,亩用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公斤混施促蘗肥 。6月10日至7月上旬是大田有效分蘗期,此时期采用浅水勤灌,田面保持一定浅水层,促使分蘗快发多发,搭好丰产苗架。7月5日至7月20日前后是大田有效分蘗终止期,此时期实施搁田,控制至无效分蘗过多发生。7月20日后,陆续开始进入孕穗期,各品种都需一定的水分,此时期采用分次浅灌,8月10日后,各品种逐渐进入始穗,为满足水分需要,此时期采用满水勤灌,9月上旬后,各品种都已齐穗,开始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由于基肥比较充足,本试验未施保花肥等其他肥料。

3.4 大田病虫防治

秧苗期共25天,6月3日前分别在5月14日和5月31日用杀虫双,比虫磷,三唑磷等农药防治二化螟,蚜虫,叶蝉各一次。大田期由于今年的稻虱发生量大,峰次多,防治次数相应较多,本试验期间用锐劲特,阿维杀,敌敌畏,毒杀死,杀虫双,三唑酮等农药防治二化螟,稻虱,纹枯病,稻曲病各一次,大田期共7次。基本控制了稻虱和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

4 气候特点

播种至移栽的秧苗期,气候正常,雨水与常年相比正常至略偏多,光照充足,对秧苗生长有利。6月中下旬秧苗移栽成活,气候有2次强对流的雷阵雨过程,对有效分蘗发生有利。7月上旬气候正常,7月中下旬有15天左右的干旱期,对控制大田无效分蘗有利。8月中旬后,各品种相继始穗,期间晴好天气对籼型杂交抽穗有利,9月上中旬有两次台风,降雨集中,大水冲进大田,有一定影响但无大碍。

5 试验结果

5.1 产量。内五优8015产燥谷69.3公斤,小区面积83平方米,折亩产556.9公斤,中浙优1号产燥谷62.5公斤,小区面积80平方米,折亩产521.1公斤,Y两优7号产燥谷57.4公斤,小区面积78平方米,折亩产490.8公斤。内五优8015产量位居第一,亩产比对照中浙优1号亩增35.7公斤,增幅达6.9%,对照中浙优1号位居第二,Y两优7号产量位居第三,亩产比对照亩减30.3公斤,减幅达5.8%。

5.2 生育期。生育期最长的品种是中浙优1号和Y两优7号,分别为135天,最短品种是内五优8015为133天,它们的收获时间均在9月中下旬,对冬季作物的播种非常有利。

5.3 经济性状。

5.4 品种抗性。三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纹枯病发生,但以Y两优7号为较重,无明显的穗颈瘟发生,但都有枝梗瘟出现;以中浙优1号为最多,未见明显的细条病与稻曲病。

6 品种简评

内五优8015,该品种株高104.1公分,株型中等,叶片较宽,茎秆粗壮,抗倒性能较强,穗型中等,总粒168.2粒,实粒159.2粒,秕谷9粒,结实率高达94.6%,千粒重26.5克,居三品种之首,亩产556.9公斤,居第二位,与历年参试品种对比,属中等水平,但熟期较早,本试收获时间在9月21日,其优点主要是抗倒,抗病,耐肥,熟期早有利冬种。建议扩大试种。第二个品种是对照本身中浙优1号,该品种株高96.9CM,株型紧凑且较矮,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好,穗型居本组试之首,总粒182.5粒,实粒165粒,秕谷17.5粒,结实率高达90.4%。千粒重23.6克,居第三位,亩产521.1公斤居本组试第二,与历年品试相比属较低的一年,但熟期较早,本试在9月21日收获,其主要优点是株型紧凑且较矮,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强,虽有枝梗瘟出现,但对结实率影响不很明显,株型紧凑有利机收和人工收割,纹枯病发生较轻,后期表现青秆黄熟,熟期早有利冬种。第三个品种是Y两优7号,该品种株高107.6CM,株型略偏高,叶片较宽,虽茎秆粗壮,但型高体丰树大招风,抗倒性能相形见绌,株型呈开心形,穗型中等,总粒173.5粒,实粒154.1粒,秕谷19.4粒,结实率88.8%,千粒重24.2克居第二位,亩产490.8公斤居第三位,后期纹枯病与云纹病发生较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熟期较早,本组试收获时间也在9月21日期,其主要优点是熟期早,有利冬种。

7 小结

根据以上品评,我们认为籼型杂交三个品种中内五优8015与对照中浙优1号相比,无论从经济性状表现,产量的构成和抗病虫能力强弱等方面分析,都相当于或强于对照,可在明年扩大试种。

作者简介:

吕拱贤,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东方镇农综站,农艺师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4

四川省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端的长江上游,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光照一般, 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7.8℃, 年均降雨量1 065.4mm, 年均相对湿度84%, 年均日照1 397.8小时, 气候非常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水稻是泸县主要粮食作物, 泸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 四川省“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 共建设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20个, 其中3万亩以上优质稻基地5个。为有效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工作开展, 促进水稻增产增收, 增加农民的收入, 2015年开展了杂交中稻-再生稻品种大区对比试验, 从而筛选出“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中中稻-再生稻两季都高产的杂交品种。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在泸县云龙镇大水河村八社梁福生责任田中实施, 田块面积1.8亩, 土壤肥力中等。

1.2 参试品种

内香8514、内5优828、宜香优2115、泰优99、川香优3203、蓉优908、T优6135、旌优127、川农优445、泸优137共10个品种。

单位:日/月、天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区有序排列, 不设重复, 大区面积0.109 08亩, 区间距50cm, 走道66.7cm, 四周设保护行, 实行等行距移栽, 移栽规格20×30cm, 每窝栽1株 (1粒谷) , 亩栽1.111 1万窝。

1.4 育秧与大田管理

3月6日播种, 地膜湿润育秧, 4月16日移栽, 移栽前亩施水稻专用冲施肥25.3kg, 5月27日每亩追施冲施肥17.1kg, 折合亩施纯氮9kg, 其它田间管理同大面积生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参试的10个品种中稻全生育期均在150天以上, 生育期最长的泰优99, 其生育期仅比生育期最短的旌优127长6天为157天, 所有参试品种均为中迟熟品种;再生稻除T优6135齐穗较迟外, 其余品种均能在9月10日前齐穗 (详见表1) 。

2.2 经济性状

从表2看出, 本试验中稻有效穗最多的品种是泰优99, 亩有效穗13.388 8万, 其次旌优127, 亩有效穗是12.899 9万, 有效穗最少的品种是内5优828, 亩有效穗仅有9.333 2万, 较泰优99少4.055 6万/亩, 减少30.29%;中稻着粒数最多的品种是T优6135, 着粒数是261.2粒/穗, 着粒数最少的品种是内香8514, 着粒数是167.8粒/穗, 较T优6135少93.4粒/穗, 减少35.76%;中稻结实率除蓉优908、内5优828、T优6135三个品种抽穗扬花受6月29~7月5日连续7天阴雨影响只有70%左右外, 其余均在80%左右;中稻千粒重差异不大, 除旌优127、T优6135两个品种千粒重在28g左右外, 其余均在30g以上。再生稻的经济性状除结实率外, 其余相对变化较大, 无论有效穗、穗着粒数, 还是千粒重变幅都在32%以上, 其中有效穗最多的川香优3203较最少的蓉优908亩增8.44万穗, 增加77.5%, 穗着粒数最多的蓉优908每穗高达102粒, 较最少的内香8514平均每穗多45粒, 增加78.95%, 千粒重最高的宜香2115较最低的蓉优908高7.7g/千粒, 增加32.49% (详见表3) 。

2.3 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中中稻产量最高的是川农优445, 亩产662.8kg;其次是川香优3203和泸优137, 亩产分别为657.3kg和640.2kg;产量最低的是内5优828, 亩产仅470.3kg, 较川农优445亩减产192.5kg, 减少29.04%。再生稻产量最高的是川香优3203, 亩产227.9kg、其次是泰优99和川农优445, 亩产分别为227.8kg和225.3kg;产量最低的是旌优127, 亩产仅128.1kg, 较川香优3203亩减产99.8kg, 减少43.79%。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均高, 且两季总产排位在前的品种有川农优445、川香优3203、泰优99、泸优137、内香8514等, 两季总产均超过740kg/亩, 其中川农优445中稻产量662.8kg/亩, 再生稻产量225.3kg/亩, 两季总产888.1kg/亩, 位居本试验第一。中稻再生稻两季总产最低的品种是旌优127, 两季总产仅有661.3kg/亩, 较川农优445亩减产226.8kg, 减少25.53%。详见表4。

3 小结与讨论

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对比试验 篇5

【关键词】玉米;杂交玉米品种;产量;对比试验

玉米是药山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为1067hm2左右,其产量占粮食总产的1/3。近年来,超微膜的使用和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药山镇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3年已达1319hm2,在海拔2650m的地方都有玉米种植。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品种更新也成为药山镇的一件大事,为筛选适合药山镇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以及给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药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刘明芬于2013年在县种子管理站的帮助下引进了11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产量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兴昭1号、昭白单2号、兴昭507号、靖单12、麒单2号、麒单3号、麒单8号、振兴508、春喜125和广玉99,比当地的主推品种宣黄单4号为对照。以上供试品种由巧家县种子管理站提供。

1.2 试验方法

此试验设在发泥村石丫口社范永升的承包地上,该地块的土质为灰泡土、肥力中等,试验地面积为0.16hm2、海拔2150m,平坦向阳、交通便利,前作为绿肥作物。试验大区排列,不设重复,共11个大区,每个大区长 13.9m、宽 4.8m,面积为66.7㎡。幅带为1.6m,大行为1.15m,小行距为0.45m,株距为0.23m。每个大区种植3个双行,每个双行种121株,667㎡密度为3630株,四周设保护行。

1.3 栽培管理

参试品种于2013年3月26日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地膜覆盖,播种时拉线打塘,每667㎡用5kg尿素、50kg普钙、1500kg有机做作底肥;在玉米6~7片展开叶时,每667㎡用尿素10kg;在玉米开始拔节时,每667㎡用尿素20kg追肥。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实收参试品种每667㎡产量在613~460kg,其中,麒单2号的产量最高,每667㎡产613kg,比对照每667㎡增产98kg,增19%;振兴508每667㎡产605kg,比对照每667㎡增产92kg,增17.5%;麒单3号每667㎡产584kg,比对照每667㎡增产69kg,增13.4%;春喜125每667㎡产574kg,比对照每667㎡增产59kg,增11.5%;靖单12号每667㎡产564kg,比对照每667㎡增产49kg,增9.5%;麒单8号每667㎡产559kg,比对照每667㎡增产44kg,增8.5%;兴昭507每667㎡产520kg,比对照每667㎡增产5kg,增1%;广玉99每667㎡产496kg,比对照每667㎡减产19kg,减3.7%;昭白单2号每667㎡产485kg,比对照每667㎡减产30kg,减5.8%;兴昭一号每667㎡产460kg,比对照每667㎡减产55kg,减10.7%。

表1 参试品种生育时期及抗病虫力(单位:月/日、d)

2.2 生育期与抗性

通过田间观察记载,参试品种生育期最短的是振兴508,生育期为130d,其余品种在136~145d;抗性最好的品种有麒单2号、3号、8号,靖单12号,振兴508这5个品种,其余品种抗性一般。

3 結论

通过本人对所有参试品种生育期和抗病、抗逆性等的观察记载,11个品种的生育期都适合在药山镇种植;从丰产性能和抗性看,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依次为麒单2号、振兴508、麒单3号、春喜125,这些品种的生产潜力高,适宜在药山镇示范推广;与对照宣黄单4号相比,靖单12号、麒单8号、兴昭507增产较低,可根据地力状况和生产水平适当选用;其余品种则不适宜在药山镇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勤良,贾景丽,刘兆才等.马铃薯早熟品种比较简报[M].中国农技推广,2004,(5):31.

中稻栽插密度对比试验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中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试验设在修水县山口镇桃坪村2组一农户的责任田内, 供试土壤肥力中等, 试验前取土检测结果显示, 土壤p H值5.9, 含有机质22.3 g/kg、碱解氮123 mg/kg、有效磷10.7 mg/kg、速效钾74 mg/kg, 排灌方便, 前作冬闲。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密度处理, 分别为:13 cm×27 cm, 穴插1粒谷苗, 折合穴数28.125万穴/hm2, 用种量11.25 kg/hm2 (A) ;17 cm×27 cm, 穴插1粒谷苗, 折合穴数22.500万穴/hm2, 用种量9.00 kg/hm2 (B) ;20 cm×27 cm, 穴插1粒谷苗, 折合穴数18.750万穴/hm2, 用种量7.50 kg/hm2 (C) ;13 cm×27 cm, 穴插2粒谷苗, 折合穴数28.125万穴/hm2, 用种量22.35 kg/hm2 (D) ;17 cm×27 cm, 穴插2粒谷苗, 折合穴数22.500万穴/hm2, 用种量17.85 kg/hm2 (E) ;20 cm×27 cm, 穴插2粒谷苗, 折合穴数18.750万穴/hm2, 用种量14.85 kg/hm2 (F)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为28.8 m2, 周围设置保护行, 小区间以隔行分开, 隔行距离为40 cm。

1.3 试验实施

中稻于5月12日播种, 育秧采取湿润育秧方式, 于6月10日移栽。移栽前折算大田用种量, 主要根据秧田实际成秧率的70%、种子实际发芽率的85%进行折算。大田施45%复合肥45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7 d追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 结合除草进行;穗肥于晒田复水后追施, 一般施尿素60 kg/hm2、氯化钾45 kg/hm2,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于9月28日收获。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苗期、孕穗期和穗期详细观察各处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以及水稻抽穗情况。考察中稻的基本苗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等性状, 成熟期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2 m2统计有效穗数, 并以此进行折算。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蔸进行考种, 统计并折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2]。收获时按照小区单割、单打、单晒, 统计小区实际产量, 并进行折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对中稻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1可知, 随着密度增加, 有效穗数呈随之增加的趋势, 在穴插1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处理A比处理C多34.5万穗/hm2;在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处理D比处理F多15.0万穗/hm2。在穴插1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穗总粒数以处理C最多, 结实率3个处理之间基本相近;在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都比相应穴插1粒谷苗的要少, 结实率差异也较大, 处理D比处理F低5.2个百分点。说明在中稻生产上, 穴插1粒、2粒谷苗的密度分别以27万~30万、18.75万~22.50万穴/hm2为宜, 折合用种量分别为11.25、15.00 kg/hm2。

2.2 不同栽插密度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中稻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在穴插1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以处理A产量最高, 达7 284.72 kg/hm2, 处理C产量最低, 仅为6 715.28 kg/hm2, 前者较后者增产569.44 kg/hm2, 增幅8.48%, 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在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中, 处理F产量最高, 达7 038.19 kg/hm2, 处理D产量最低, 为6 347.22 kg/hm2。结果表明, 中稻穴插1粒谷苗时, 最好采取适当密植的方式, 以增加基本苗数从而提高产量;在穴插2粒谷苗时, 最好采取适当稀植的方式。当用种量超过15 kg/hm2时, 随用种量与密度增加产量反而降低。

2.3 不同栽插密度对中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由表3可知, 中稻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纹枯病发生情况也有轻重。穴插2粒谷苗的3个处理纹枯病平均发病株率为29.53%, 平均病情指数为12.33, 分别高于穴插1粒谷苗相应的3个处理17.1个百分点和5.56。说明在中稻生产中增加用种量和提高栽插密度时, 要特别重视做好纹枯病防治工作[3,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中稻产量与栽插密度关系紧密, 通过增加用种量和提高栽插密度来提高产量主要以增加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实现, 但这样易加重纹枯病[5,6]。因此, 修水县中稻生产的穴插1粒、2粒谷苗的密度分别以27万~30万、18.75万~22.50万穴/hm2为宜, 折合用种量分别为11.25、15.00 kg/hm2,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提早晒田控苗, 提高成穗率, 做好纹枯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等.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1, 26 (3) :134-138.

[2]吕荣海.不同栽植密度对优质杂交稻群体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 :40-43.

[3]杨沫.秧龄和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数学模拟[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3 (3) :1-5.

[4]谢以泽, 张银华, 叶信祥, 等.密度与氮肥水平对早籼稻中嘉早1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1 (1) :80-82.

[5]宋宪青.不同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 :52, 54.

修水县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篇7

关键词: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产量,江西修水

修水是江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 国土面积5 404km2, 东西跨度180km, 农业气候有所不同。为摸清品种适应性, 筛选适应修水县西边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中稻新品种[1,2,3], 石坳乡农技站承担了修水县农业局安排的修水县西边区中稻新品种品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石坳乡石坳村一农户责任田中进行, 土质为壤土, 地势平坦, 肥力中等偏上, 排灌方便, 前茬为冬闲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粤杂922、丰两优1号、金优718、Q优2号、陆两优106、中浙优1号、粤杂889、巴滇优63、Y两优1号、协优63。

1.3 试验设计

试验为品比试验, 设12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协优63为对照 (CK) , 小区面积为133.3m2, 不设重复, 各区用40cm小田埂分开。苗情调查、取样、性状考察按《江西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1.4 试验实施

于5月2日播种, 采用湿润育秧方式, 6月1日移栽, 栽插规格为20cm×24cm, 每丛栽1粒带蘖种。作小田埂前, 用25%复混肥600kg/hm2均匀撒施后平田, 栽后6d用金稻龙105kg/hm2加尿素112.5kg/hm2, 其他措施与大田管理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各参试品种 (组合) 实割测产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 以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增产潜力最大, 大区折合产量分别为8 162.04、7 790.70kg/hm2, 分别比对照协优63增产17.37%和12.03%, 其次为Y两优1号、丰两优1号、粤杂922、陆两优106, 分别比对照协优63增产5.29%、4.31%、3.34%、0.76%;其余品种比对照协优63减产, 减产幅度为1.67%~14.83%。

2.2 品种综述

2.2.1 扬两优6号。

全生育期141d, 丰产较好, 株型松紧适中, 叶偏直立不遮荫, 分蘖力较强, 穗大粒多, 有效穗数232.5万穗/hm2, 株高120cm, 每穗总粒数183.3粒, 结实率87.5%, 千粒重28.1g。茎秆粗壮, 耐肥耐倒状, 抽穗历期较长, 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

2.2.2 丰两优香1号。

全生育期132d, 丰产性好, 株型紧凑, 叶片上举, 分蘖力一般, 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好, 有效穗数202.5万穗/hm2, 株高121cm, 穗长23.8cm, 每穗总粒数188粒, 结实率86.8%, 千粒重28.0g。后期熟相好, 米质优, 有香味, 耐肥抗倒, 耐高温, 抗病性较强, 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3 Y两优1号。

全生育期138d, 丰产较好, 株型松紧适中, 分蘖力较强, 大穗型, 有效穗数230.1万穗/hm2, 株高116cm, 穗长24.2cm, 每穗总粒数183.6粒, 结实率77.6%, 千粒重26.3g。后期落色好, 米质较优, 耐高温, 抗倒, 抗病能力较强, 可进一步试种示范。

2.2.4 丰两优1号。

全生育期129d, 丰产性较好, 株型较松散, 叶色形态好, 分蘖力较强, 穗大粒大, 结实率高, 有效穗数226.5万穗/hm2, 株高118cm, 穗长23.3cm, 每穗总粒数172粒, 结实率83.4%, 千粒重27.6g。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高抗白叶枯病, 轻感纹枯病, 后期出现少量稻瘟病。稻米外观好, 米质优,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5 粤杂922。

全生育期136d, 丰产性较好, 株型较好, 叶片较宽, 分蘖力较强, 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好, 有效穗数236.4万穗/hm2, 株高116cm, 穗长23.4cm, 每穗总粒数170.9粒, 结实率82.8%, 千粒重25.9g。抗性较好,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6 陆两优106。

全生育期132d, 丰产性较好, 株型松紧适当, 叶片厚直立, 分蘖力中等, 有效穗数216.0万穗/hm2, 株高118cm, 穗长23.6cm, 每穗总粒数156粒, 结实率81.1%, 千粒重26.6g。后期落色较好, 抗逆性较强, 米质较好, 可进一步扩大试种示范。

2.2.7 中浙优1号。

全生育期139d, 丰产性较好, 株型紧凑, 叶片厚直, 分蘖力中等, 有效穗数225.0万穗/hm2, 株高120cm, 穗长26.1cm, 每穗总粒数181粒, 结实率85.1%, 千粒重25.7g。后期落色较好, 茎秆粗壮、挺拔, 耐肥、不倒状, 米质优, 轻感纹枯病, 未发现稻瘟病和稻曲病。

2.2.8 其余品种。

其余品种在耐肥抗倒、抗病虫、产量、米质等方面表现一般。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扬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Y两优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同时, 通过对近2~3年农户种植的情况调查, 扬两优6号等品种在米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建议在修水县西边区推广种植, 并要做到合理密植, 科学管理肥水, 综合防治病虫[4,5,6], 以便夺得高产。

参考文献

[1]曹雪仙.优质中稻的引进和品比试验初报[J].中国种业, 2003 (9) :27.

[2]许蓉, 贾尚霞.沿淮地区中稻杂交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2) :101-102, 107.

[3]姜思权, 张廷兵, 胡小琼, 等.杂交中稻再生季品比试验初报[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 (1) :31.

[4]夏烈忠, 周文淮, 聂勇, 等.几个中稻新品种的品比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 2005 (1) :33-34.

[5]曾大旺.中稻杂交稻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1999 (S1) :61-62.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选用抗倒性好的品种福龙两优29。

1.2 试验地点

设在松溪县郑墩镇新铺村, 试验地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直播稻面积0.33 hm2, 手插稻面积0.33 hm2, 直播稻田与手插田相邻。

1.3 试验方法

直播稻的福龙两优29组合于5月25日直播 (催芽至露白) , 采用分畦定量稀播匀播, 用种量1.5 kg/667 m2, 播后20~25 d及时查苗补苗, 移密补稀, 30~35株/m2左右, 基本苗2万/667 m2左右。

手插稻的福龙两优29组合于5月25日播种, 6月25日手插秧, 秧龄31 d;手插规格22.1 cm×26.4 cm。

1.4 栽培管理

1.4.1 直播稻管理

直播稻适量施肥、科学运筹, 即基肥每667 m2用过钙、碳铵各25 kg, 结合旋耕全层施肥;第一次追肥于6月10日进行, 每667 m2施氯化钾、尿素各8 kg, 第二次追肥于播后30 d (6月25日) 进行, 施三元复合肥15 kg。直播稻成功的关键在于除草, 全生育期除草2~3次, 第一次于直播后一周进行, 直播后20~25 d再进行一次, 最后看田间草相补除一次。

科学管水, 浅水勤灌, 适时适度搁田, 改善稻田中后期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壮茎秆深扎根, 实现防倒增产。

在立苗前以湿润为主, 做到足水养胎, 浅水分蘖, 湿润灌浆, 适时搁田、断水。整个大田治虫两次, 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1.4.2 手插稻管理

手插田在管理上做到科学施肥和管水。施肥用总量的50%~60%作基肥, 20%在移栽后7~10 d追施作分蘖肥, 20%~30%在幼穗分化初期追施作促花肥, 齐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根外追肥。

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浅湿灌溉为主的方法。即浅水插秧返青, 营养生长期实行间隙性灌溉, 在拔节 (计划苗数) 期进行多次轻搁田;进入生殖生长期, 浅灌勤灌, 干湿交替;灌浆后期以干为主, 干湿交替, 保持根系活力, 减少穗期病害, 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收获前5~7 d开始断水。大田防治病虫害两次, 与直播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直播稻福龙两优29全生育期为138 d, 手插福龙两优29为135 d, 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 (见表1) 。

2.2 农艺性状

直播稻福龙两优29株高138.2 cm, 比手插的福龙两优29株高高7.4 cm;穗长相差不大, 分别为24.5 cm、23.8 cm;有效穗直播的为16.55万/667 m2, 比手插的17.99万/667 m2, 少1.44万/667 m2;直播的每穗粒数比手插的多50.6粒;结实率分别为82.7%、81.5%, 直播的比手插的稍高;千粒重分别为30.5 g、29.5 g, 相差1 g (见表2) 。

2.3 产量表现

直播稻福龙两优29实收产量582.7 kg/667 m2, 比手插的533.3 kg/667 m2高49.4 kg/667 m2, 增产9.26% (见表2) 。

2.4 抗逆性

2015年本试验田均未发现稻瘟病, 但零星发生纹枯病。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上, 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在农艺性状上, 直播稻的株高明显高于手插稻, 每穗粒数也比手插的多, 但直播稻的有效穗比手插的稍低, 其他性状相差不大;在产量上, 直播稻的实割产量比手插的产量增产9.26%。

由此说明, 推广直播稻与手插稻对比, 直播稻不但增产 (增产10%左右, 增收150元左右) , 而且方法简便, 省工高效 (每667 m2大田节省插秧劳动力1.5 d, 节省雇工225元) 。只要掌握好栽培技术 (施足基肥、分畦定量播种、适当提早烤田、化学除草等) , 就可省工节本, 获得高产。因此, 直播稻栽培法可在闽北中稻区逐步示范推广。

摘要:中稻直播栽培与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上, 直播的比手插的长3 d;在农艺性状上, 直播稻的株高高于手插稻, 每穗粒数也比手插的多, 但直播稻的有效穗比手插的稍低, 其他性状相差不大;在产量上, 直播稻的实割产量比手插的增产10%左右。同时, 直播栽培方法简便、省工节本, 可在闽北中稻区逐步示范推广。

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9

关键词:虾稻共作田,杂交中稻,品种比较,性状,产量,湖北潜江

潜江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达4.3万hm2, 2016年虾稻共作面积已达2.1万hm2。虾稻共作田有其特殊的田间环境, 需要筛选适宜的中稻品种。2016年, 挑选潜江市近几年表现较好的12个中稻品种, 进行了品比试验[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潜江市龙湾镇瞄新村某农户虾稻共作2号田内, 面积719 m2, 土壤为中壤土, 土壤肥力中上等, 前作为冬闲田,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1.2 供试品种

参试水稻品种有丰两优香一号、扬两优6号、广两优476、广两优5号、两优3905、两优986、齐优1068、甬优4949、徽两优华占、C两优华占、巨2优108、兆优5431, 其中甬优4949为籼粳杂交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2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设计[3,4] (第I区组按编号顺序排列) , 小区面积13.3 m2。小区长6.67 m、宽2.0 m, 每小区插8行, 每行40穴, 株行距16.7 cm×25.0 cm。小区间横沟宽0.4 m、纵沟宽0.3 m, 四周设置保护行, 保护行宽2 m。

1.4 试验实施

栽培方式采取育苗人工移栽。育秧方式为露地湿润育秧, 分厢播种。每小区移栽320蔸, 每蔸栽插2粒谷。小区四周移栽丰两优香一号作保护行[5,6]。4月29日播种, 采用湿润水播育秧, 5月30日移栽。秧田施45%复合肥375 kg/hm2作底肥, 5月10日施尿素75 kg/hm2作断奶肥, 5月26日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大田底肥施45%复合肥375 kg/hm2, 寸水返青;6月6日结合除草施尿素120 kg/hm2, 浅水促分蘖, 7月7日施尿素45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拔节孕穗肥, 收割前7 d断水。5月28日喷送嫁药, 主要防治苗稻瘟和稻蓟马;大田喷药3次, 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穗颈稻瘟和纹枯病。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播种后跟踪调查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期, 实行定点定株调查, 每小区第5行第11株起定10株为调查株, 调查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 成熟期调查主要经济性状, 并按照本试验方案、《湖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进行观察记载、苗情调查、室内考种、综合评价等。收获时分小区单打单晒, 统计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中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期及植株农艺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 各参试品种始穗期在8月5—14日, 最大相差10 d;齐穗期在8月9—19日, 最大相差11 d;全生育期为134~145 d, 最大相差11 d, 其中甬优4949全生育期最短, 兆优5431、扬两优6号最长;成熟期9月10—21日, 最大相差11 d。兆优5431叶姿为披散, 其余皆为挺直。除兆优5431长势繁茂外, 其余皆为一般。落粒性C两优华占、徽两优华占和甬优4949 (籼粳杂交品种) 3个参试品种为部分掉粒, 其余均掉粒多。

2.2 各参试中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

各参试品种株高在96.8~127.7 cm之间, 最大相差30.9cm。穗长在20.6~29.9 cm之间, 最大相差9.3 cm。每穗总粒数在136.6~246.5粒之间, 最大相差109.9粒, 差异极为显著;穗实粒数在54.2~199.3粒之间, 差异亦极为显著。结实率在39.71%~91.14%之间, 差异极为显著, 其中兆优5431结实率只有39.71%, 其次是齐优1068仅有62.91%。千粒重在21.74~29.19 g之间, 差异显著。各品种以小区实际收获稻谷产量分为3个产量等级, 第一等级徽两优华占、广两优476、扬两优6号、两优3905、广两优5号、C两优华占、两优986、丰两优香一号, 产量分别为10 667.655、10 031.310、9 876.780、9 776.790、9 499.530、9 463.170、9 390.435、9 158.640 kg/hm2;第二等级甬优4949、齐优1068、巨两优108, 产量分别为8 176.860、8 163.225、7 799.610 kg/hm2;第三等级兆优5431, 产量为5 313.375 kg/hm2。

2.3 各参试中稻品种的抗逆性

抗倒性除丰两优香一号秸秆有倾斜外, 其余均直立;穗颈瘟发生较轻的有徽两优华占、广两优476、扬两优6号、广两优5号、C两优华占、两优986、丰两优香一号, 其余无病穗。稻曲病两优986中等发生, 徽两优华占、C两优华占、扬两优6号发生较轻, 其余无病穗。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所有参试品种均未见发病株。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综合各参试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品种抗逆性表现较好的有广两优476、广两优5号、两优3905, 可在潜江虾稻共作田继续推广种植。徽两优华占2016年试验结果产量居第1位, 但在2016年后期干旱少雨环境下仍发生稻瘟病和稻曲病, 应继续观察其在较恶劣环境下的表现。兆优5431和齐优1068结实率明显低于其他参试品种, 可判断其不适宜潜江本地的高温天气, 不适宜在潜江虾稻共作田种植。扬两优6号2016年试验结果产量居第3位, 但生育期相对过长, 亦不适宜在潜江虾稻共作田种植。

参考文献

[1]王国清, 杨玉波, 曾德才, 等.优质中稻品种 (组合) 优势比较试验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 2002 (4) :24-26.

[2]刘政春, 汤自光, 符艳春, 等.9个杂交水稻品种在南县地区种植的比较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 2015 (6) :5-8.

[3]梁建群.明溪县2012年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 2013, 31 (4) :81-83.

[4]侯松德, 李前琦, 伍永忠.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 (组合) 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11) :1432-1436.

[5]陈英.中稻杂优新组合比较试验与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6) :30-31.

推介几个优良中稻品种 篇10

这是一个刚通过江西省审定的极具丰产潜力的杂交中稻品种(审定号:赣审稻2006026),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适合长江流域作一季稻种植。

天优8号在江西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天(比汕优63早成熟3天),在湖北荆州全生育期137天。该品种丰产沼米(1亩)产量均在60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达750公斤。高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茎秆适中,叶色淡绿,后期转色好。

生产上注意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因前期分蘖较慢),加强后期纹枯病的防治,其他技术措施同汕优63。

2.粤杂889

广东省审定品种(审定号:粤审稻2004010)。该品种在汀西、湖南、湖北可作巾稻种植,在广东、广西、海南可作早、晚稻种植。

粤杂889高产稳产,株高93~101厘米,前期早生快发,叶片较长,中后期株型挺直。抗稻瘟病能力较强。

生产上要求用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中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穗粒灌浆充实。其他种植技术和措施同仙优63。

3.粤杂992

海南省审定品种(审定号:琼审稻2004002)。在江西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在广东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130天,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0~115天。

该品种产量高,分蘖力强,株叶形态好,后期转色好,结实率高,米质较优。中抗稻瘟病和百叶枯病。

生产上要求用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其他技术措施同汕优63。

4.天优428

江西省审定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品种(审定号:赣审稻2005040)。该品种适宜抛秧栽植。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着粒密度大,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高抗稻瘟病。可适应山区、平原、湖区作晚稻种植。

生产上要求适时早播,稀播、匀播,要晒田,后期忌断水过早。

鲜食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鲜食玉米品种:超甜1825、超甜2000、超甜1822、超甜2088、黄甜玉米、黑玉米、彩糯一号、彩糯二号、超甜1826、万粘三号、万甜糯一号、94-2、浚单20、张糯一号、酒688。

1.2 试验方法

供试甜玉米、糯玉米品种15个, 试验面积0.2 hm。试验地点位于西果园周家山村, 不设重复, 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鲜食玉米4行区, 宽窄行种植, 宽行60 cm, 窄行40 cm, 株距30 cm, 密度一般为45000~ 52500株/hm。不设统一对照。播种期2005年4月1日。

1.3 测产

玉米生长期间主要观测玉米长势、倒伏情况、病害情况、株高、穗位高、双穗率、鲜穗成熟期。测产方法为在鲜穗成熟上市时, 每小区选取中间2行, 采3个点连续取5穗, 每小区样品15穗, 测量其综合性状, 产值以每个鲜穗上市价格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分析

据试验观测供试品种中, 甜玉米以超甜2000综合性状最好, 穗长23.5 cm, 穗粗6 cm, 穗行数18, 行粒数43, 秃顶长1.2 cm, 粒色黄色, 鲜穗单果重368 g, 双穗率达到80%, 其次为超甜1826, 穗长23.5 cm, 穗粗5.5 cm, 穗行数15, 行粒数41, 秃顶长0.5 cm, 粒色白色, 鲜穗单果重356 g, 双穗率达到40%;糯玉米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彩糯二号表现较好。万粘三号穗长22.5 cm, 双穗率达到20%, 彩糯一号穗长19 cm, 双穗率达到30%, 彩糯二号穗长19 cm, 双穗率达到80%。

2.2 生育期比较

各品种从播种到鲜穗采收天数, 依次为万粘三号、超甜2008、超甜1825最早熟, 生育期110天;其次为超甜1822、彩糯一号, 生育期117天;超甜2000、彩糯二号、超甜1826、万甜糯一号生育期为98天。

3 小结

通过试验结果全面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 引进的试验品种在兰州近郊地区种植表现均良好, 适宜种植。结合具体情况, 依综合性状、生育期、品质及口味习惯, 大面积推广糯玉米, 早熟品种应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为主, 晚熟品种应以彩糯二号、万甜糯一号为主。因北方人喜食糯性玉米, 甜食玉米在兰州近郊地区可做适量搭配种植。早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8, 超甜1825, 超甜1822;晚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0, 超甜1826。

在推广上述品种时, 建议早晚熟品种搭配、错时种植, 以达到能及时收获, 及时销售。病虫害防治要注意玉米螟、蚜虫的发生。

摘要:鲜食玉米近年来在兰州近郊地区发展迅速。针对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 引进鲜食甜、糯玉米超甜1825、万甜糯一号等新品种15个进行了试验, 从植物学性状、生育期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引进的试验品种在兰州近郊地区种植表现均好, 适宜种植, 依综合性状、生育期、品质及口味习惯, 大面积推广糯玉米品种, 早熟品种应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为主, 晚熟品种应以彩糯二号、万甜糯一号为主, 因北方人喜食糯性玉米, 甜食玉米在兰州近郊地区可做适量搭配种植。其熟性早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8、超甜1825、超甜1822;晚熟品种为超甜2000、超甜1826。

关键词:鲜食玉米,品种,综合性状,筛选

参考文献

[1]史振声.对我国专用特用玉米科研与产业开发问题的思考[J].玉米科学, 2004, 12 (3) :111-115.

[2]庄铁成.大力发展“三高”玉米, 形成玉米经济优势[J].玉米科学, 1992, 12 (创刊号) .

[3]石德权, 等.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J].玉米科学, 2001, 9 (2) :3-7.

[4]史振声.对我国专用特用玉米科研与产业开发问题的思考[J].玉米科学, 2004, 12 (3) :111-115.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玉米新品种动态》2002-2005[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6]刘姿余.甜玉米新品种超甜200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7]齐树亭彩甜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J].天津农业科学.

[8]周海.彩色糯玉米新品种———彩糯1号[J].蔬菜.

[9]徐建维.甜、糯玉米不同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

上一篇:项目的成本管理下一篇:文学学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