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品种比较试验

2024-10-26

苦瓜品种比较试验(精选10篇)

苦瓜品种比较试验 篇1

苦瓜(Momordica charntia L.)是葫芦科一年生喜温蔬菜作物,因其味苦清凉解暑、营养丰富,同时又具有降低血糖、抗突变、抗肿瘤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生产栽培上苦瓜具有耐热、高产、病虫害少、效益高的特点, 成为夏秋淡季主要的蔬菜种类[1]。常德地区苦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大,为满足种植者对新品种的需求,培育适宜栽培的个大高产优质的苦瓜品种,湖南文理学院蔬菜课题组多年努力从蓝山苦瓜中筛选培育出苦瓜新品种常星1号。本研究旨在对常星1号与常德地区主栽的2种常见苦瓜品种在物候期与生育期、植物性状以及产量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为大力推广栽培常星1号苦瓜提供生产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苦瓜品种分别为常星1号(湖南文理学院课题组从蓝山苦瓜中选育)、翠绿1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选育)、白绿苦瓜(常德地方品种)。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4年4月14日至8月12日在湖南文理学院生物园进行。在湖南文理学院生物园选取了3块地势平整、肥力均匀的垄地,将其均分成9个区间。试验采用直播,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0 m2,四周设保护行。高垄双行栽植,株距0.5m×0.8 m(横距×纵距)。然后对3个苦瓜品种的物候期与生育期、商品性状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比较。

1.2.2栽培管理2014年4月14日直播育苗, 苗高30cm人字架引蔓绑缚,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管理方式进行[1,2],6月中下旬开始采收,8月12日采收完毕。

1.2.3测定项目及方法在各品种生长期间,记载植物性状(生长势、分枝性、第一雌花节位、节间长、叶长宽比、叶色)、物候期与生育期、果实形状 (果形、长度、横径、果肉厚、果重、果色)、产量等数据[3,4]。小区产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植物性状

从表1的植物性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常星1号苦瓜和翠绿1号的长势和分枝性都较强,白绿苦瓜的长势相对较弱;从第一朵雌花的节位来看,白绿苦瓜最高,其次为常星1号,翠绿1号的最低,第一雌花的节位为12;节间距离方面,常星1号苦瓜的最长有9.84cm,而地方品种的最短, 只有9.56cm;叶片大小上,翠绿1号苦瓜的叶子最大,常星1号最小;从颜色上看,常星1号和白绿苦瓜的颜色差不多,而翠绿1号苦瓜的颜色略深一点。

2.2物候期与生育期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播种期相同的情况下, 常星1号和翠绿1号苦瓜的出苗时间都是一样 的,比地方品种白绿苦瓜早2d。同时常星1号品种最早开花,白绿苦瓜最晚。

2.3果实性状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3个苦瓜品种的形状都是棒形,果实长度 方面,常星1号的长度 最长,达30.50cm,翠绿1号的长度最短,只有19.22cm; 从果实横径和果肉厚度来看,翠绿1号苦瓜的性状最好,横径和果肉厚度分别为7.6和0.83cm。 常星1号苦瓜为7.2和0.79cm。而白绿苦瓜性状最差,横径和果肉厚度 只有6.2和0.71cm。 果实重量上,常星1号品种达到了483.58g,远远优于翠绿1号和白绿苦瓜。在果色方面,常星1号和白绿苦瓜 都是绿白 色,翠绿1号品种为 翠绿色。

2.4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常星1号苦瓜的产量最高, 小区产量为83kg,通过方差分析常星1号与翠绿1号达到显著性差异,两品种与地方品种白绿苦瓜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总产量高低的顺序为常星1号>翠绿1号>白绿苦瓜。

3结论与讨论

通过3个苦瓜品种的对比试验可知,首先从物候与生育期来看,常星1号与当地2个主栽品种较为一致;从植物形状上看,常星1号和翠绿1号品种具有长势强旺的优势;在果实性状方面,常星1号苦瓜最早挂果,虽然在果实的横径和果肉的厚度上翠绿1号品种比常星1号品种稍强,但常星1号的果实长度远远优于另两个品种,同时白绿色的果色也比较符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的喜好,在果实重量方面常星1号品种占有了绝对优势;总产量方面,常星1号的产量最高。综合分析来看,常星1号品种具有早熟、大果、丰产、优质等特点,其丰产性尤为突出,作为现有主栽品种的更新换代品种,比较适合作为高产优质品种在各地推广栽培。

本次试验场地为新建园地,园内土壤有机质较少,肥力较低,土质偏粘性,使翠绿1号品种产量、果肉厚度指标均有所降低[5]。新品种常星1号苦瓜如能在充分熟化的菜园土上实施标准化栽培,产量质量应该还有所提高。

苦瓜品种比较试验 篇2

淳安山地茄子品种比较试验

对引进的8个茄子品种在淳安山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冠王1号表现为中熟,生长势强,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可在当地示范、推广;卵圆形茄子国茄6号表现为中晚熟,产量较高,果肉白色,质糯,细嫩,果肉紧实,耐长途运输,抗病性强,可扩大试种、示范面积;引茄1号表现为中熟,生长势旺,商品性好,皮薄,内质糯,口感佳,抗病性较强,可扩大试种.

作 者:汪诗华 何爱珍 余景根 江治良 余建忠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淳安,311700 刊 名:长江蔬菜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山地   茄子   品种   比较  

优质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篇3

关键词:油菜;品种;产量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09-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桐梓县天坪乡沿岩村黑石面组田沟组罗德志责任地。当地海拔900m,年平均气温16.5℃,地势平坦。土壤为砂壤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好。

1.2 供试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德油4号,黔油18号,黔油2号,油研9号,油研10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设计5个处理即处理1:德油4号,处理2:黔油18号,处理3:黔油2号,处理4:油研9号,处理5:油研10号(CK)。3次重复,每个区组包含5个小区(即5个处理),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0m2(长4m×宽5m),小区间走道宽30cm,区组间距30cm,以便田间作业和排灌。油菜采用育苗移栽,移栽规格:行距50cm×窝距24cm。

1.4 田间管理

于2009年9月15日将5个油菜品种全部育苗,出苗后苗床管理一致,移栽时严格按照“三精三一”移栽法移栽,于10月6日进行双株移栽。移栽前试验地翻犁欠细除杂草。施腐熟有机肥22500kg/hm2,加钙镁磷肥375kg/hm2和钾肥150kg/hm2作基肥。10月20日追施提苗肥150kg/hm2。11月20日进行追肥,施尿素225 kg/hm2,中耕除草。2010年1月施苔肥150kg/hm2,同时进行壅耕培土防倒伏,2月3日进行一次叶面肥喷施。全生育期防蚜虫2次,粘虫1次。油菜完全成熟时全部收割,并测产验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菜品种产量比较分析

试验结果表1可见,参试品种该区域均能获得丰产,其亩产均在170kg以上。其中处理1亩产量最高达210kg,较处理4和处理5(CK)亩增产30kg和33.4kg,增产率16.7%和18.9%,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亩产量居第二,达203.3kg,较处理4和处理5(CK)亩增产23.3kg和26.7kg,增产率12.9%和16.7%,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3和处理4分别较处理5(CK)亩增产16.7kg和3.4kg,增产率9.5%和1.9%,差异显著。说明处理1和处理2两个品种在该区域种植能获得较高产量,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表1 不同油菜品种产量比较分析表

注: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平(p﹤0.05)

2.2 不同油菜品种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油菜产量由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以及千粒重等因素构成,试验结果表2可见,处理1和处理2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在几个品种中表现最好,其中处理1和处理2的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分别较处理5(CK)增加196.7个和152.3个、6.5个和1.4个、0.8克和0.4克。处理3和处理4的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分别与处理5(CK)差异不明显。说明处理1和处理2品种在该区域种植能表现出较佳的经济性状,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表2 不同油菜品种经济性状比较分析

2.3 不同油菜品种抗性比较分析

试验结果表3可见,五个参试品种在该区域种植均能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耐渍性,其中处理1和处理2的抗倒性表现为强,抗寒性的受冻率和菌核病的发病率在几个品种中处于最低,不易受冻害,而病毒病的发病率居中;处理3和处理4的抗倒性表现为中,容易受冻影响,且菌核病发病率较高。处理5不抗倒,易受冻和感病。说明该处理1和处理2在该区域种植能表现较好的抗性,而处理3、4、5在该区域种植抗性均表现较差。

表3 不同油菜品种抗性比较分析

3 结论

3.1 产量方面

参试品种该区域均能获得丰产,其亩产均在170kg以上。其中处理1亩产量最高达210kg,处理5(CK)亩增产33.4kg,增产率和18.9%,增产明显。处理2亩产量居第二,达203.3kg,较处理5(CK)亩增产26.7kg,增產率16.7%,增产明显。

3.2 经济性状及抗性方面

处理1和处理2的经济性状和抗性在几个品种中表现最好,有利于产量形成。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甲良镇甲良村马道组蔡一农户责任地进行, 试验地为旱坡地, 黄砂壤土, 土壤微酸性, 肥力中等, 前茬空闲。供试辣椒品种为丰力一号、长辣七号、小仙女、本地品种4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本地品种作对照 (CK)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采用苗床育苗, 在幼苗具有7叶1心时定植, 定植按1.3 m开厢, 每厢定植2行, 行距65 cm, 株距50 cm, 每穴定植2株, 小区面积10 m2, 每小区36穴种植72株, 四周设保护行, 大田保温措施为黑色地膜覆盖。

1.3 试验实施

于2012年3月9日育苗, 5月20日定植, 定植前试验地翻犁欠细除杂草, 整厢, 每小区施腐熟农家肥40 kg+西洋复合肥1.4 kg+油枯0.5 kg混合均匀地撒施在厢面上作底肥, 盖膜后定植。追肥:定植成活后追1次沼液, 每窝施0.25 kg, 第2次追肥在辣椒大量开花至第1次采果前追肥, 施西洋复合肥150 kg/hm2, 以后每采收2次追肥1次, 每次施西洋复合肥225 kg/hm2, 共追果肥3~4次。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老、黄叶及密集叶。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8月19日初次采收, 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等措施及时一致, 同项管理措施全部在同一天完成[1,2,3]。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实时对各品种生育期、生长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观察记载, 辣椒变红后, 采收鲜果, 称重, 记入小区产量, 以小区实际面积计产, 对产量进行分析比较。各小区随机抽取5株作植株性状测定。在采收盛期, 各品种随机抽取15个辣椒角进行产品经济性状测定[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的辣椒生育期有一定的差别。盛花期长辣七号分别比丰力一号、小仙女、本地品种早1、3、4 d;采收初期长辣七号比其他3个品种早2 d;丰力一号采收末期最早, 其次为长辣七号, 分别比小仙女、本地品种早2、3 d, 丰力一号全生育期最短, 为177 d, 其次为长辣七号, 为179 d, 再次是小仙女, 为181 d, 本地品种生育期最长, 为182 d。

2.2 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 丰力一号株高为68.10 cm, 分别比长辣七号、小仙女、本地品种高5.53、15.10、1.80 cm;本地品种开展度大于长辣七号, 长辣七号大于小仙女, 丰力一号最小;丰力一号单株结果数最多, 为38.8个, 比长辣七号多17.3个, 比小仙女多21.3个, 比本地品种多10.2个;小仙女果长为17.86 cm, 分别比丰力一号、长辣七号、本地品种长3.47、2.18、3.90 cm;小仙女果实横茎1.60 cm, 为最宽, 其次是长辣七号, 为1.42 cm, 再次是本地品种, 为1.30 cm, 丰力一号最窄, 为1.28 cm。

2.3 田间抗逆性

从表3可以看出, 长辣七号的田间抗逆性最强, 其次为本地品种, 丰力一号表现中等, 小仙女最差。其中病害主要为炭疽病。

2.4 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 长辣七号的产量最高, 为17 848.92kg/hm2, 比对照本地品种增产21.36%;丰力一号产量其次, 为16 318.16 kg/hm2, 居参试品种第2位, 比对照增产10.95%;小仙女产量居第3位, 为15 407.70 kg/hm2, 比对照增产4.76%。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长辣七号具有产量较高, 植株偏高、单株挂果数较多、果子大小适中、果形好、结果后期植株田间抗逆性较强等特点, 综合生产性能较好, 适宜在荔波县推广种植。

摘要:引进3个辣椒品种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长辣七号产量最高, 为17 848.92 kg/hm2, 比对照本地品种增产21.36%;丰力一号产量其次, 为16 318.20 kg/hm2, 比对照增产10.95%;小仙女产量居第3位, 为15 407.70 kg/hm2, 比对照增产4.76%。长辣七号作为可在荔波县进一步推广的品种。

关键词:辣椒,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

参考文献

[1]腾久皆, 乔荣, 万明长, 等.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 2010 (6) :113-114.

[2]王泽杰, 吴华尧, 范远丰, 等.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121, 123.

[3]陈建.干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7) :48-49.

[4]陈在新, 李晓明, 潘娟,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 2009, 48 (12) :3060-3062.

[5]赖卫, 余文中, 涂祥敏, 等.不同品种辣椒的比较[J].农技服务, 2010 (9) :1108-1109.

春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篇5

摘要:对天塔9等20个春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根据田间调查、室内考种等数据综合评定品种的利用价值,确定了濮单4、嘉丰10、先玉335共3个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适宜在天津市北辰区推广。

关键词:春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3.037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5.026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New Spring Maize Varieties

BIAN Xue-kong,ZHANG Hong-ying,LIU Ying,LIU Bing-ling,XING Kun

(Tianjin Beichen 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Tianjin 300400,China)

Abstract: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20 new maize varieties including Tianta 9 were carried out. The utility values of those varietie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field investigation, room examination and so on. And finally, three well-behaved varieties with high yield, strong suitability and stress resistance, Pudan 4, Jiafeng 10 and Xianyu335, were identified as suitable variety for application in Beichen district of Tianjin.

Key words:spring maize;new variety;comparative experiment

玉米是一种产量高、营养价值好的粮饲兼用作物,是北辰区大田的主要作物之一。为筛选出适宜北辰区种植的农艺性状好、抗病、产量高的玉米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及产值,笔者特别选出20个品种进行综合性状比较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分别是天塔9、天塔323、HD2064、濮单4、丹玉89、屯玉99、鑫丰1、宽城12、嘉丰10、三元灯28、三元灯30、天塔1、屯所5、金刚7、金刚50、嘉丰15、先玉335、超试1、农大311共计19个品种,蠡玉6为对照。

1.2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安排在北辰区双街镇小街村,土质为粘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均匀,前茬作物为春玉米,试验采取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种植5行,行距60 cm,行长8 m,小区面积24 m2,试验行周围设6行保护行。根据各品种中等水肥所需留苗密度,确定各品种的株距在32~44 cm,采用点播方法。

1.3田间管理

试验田的播种到收获一切管理过程和田间调查记载等都分别于同一天内完成,并做到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误差。管理情况如表1示。收获期按各品种到完熟期记载,特征是:植株叶片变黄,苞叶呈白色而松软、散,玉米籽粒变硬,并呈现本品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产量结果及差异比较见表2,田间调查见表3,室内考种见表4。

1.4气象因素

试验地为确保底墒,4月19日大水浇灌1次,随后有1次44 mm的降雨,使得底墒足,苗期雨水多,没有蹲苗机会。进入拔节期6月27日又有1次超过110 mm的降雨,两天后排出积水。此时玉米正处于穗分化期,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一次严重影响。7月下旬到8月上旬,玉米授粉期连续25 d无雨,形成了一段高温干旱的不利条件,造成玉米秃尖、瘪粒,所以玉米减产较严重,尤其是玉米各品种的产量性状的表现受到了很大影响。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产量结果如表2。经产量差异性显著性测定结果显示,农大311、濮单4与对照品种相比差异显著。其它品种除去三元灯30产量低于对照达到极显著以外,都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

2.2生育期

以5月22日出苗期计算,9月1日—9月6日成熟,生育期分别为103~108 d,只有“先玉335”

8月25日成熟,生育期96 d(表3),整个生育期间

所需有效积温仅达2 600 ℃,适宜晚春播种或夏播种植。

2.3植株性状

所有参试品种普遍表现植株偏高,参试品种中有嘉丰10、宽诚12、濮单4、天塔1、鑫丰1、蠡玉6 等6个品种连续两年都种在这块试验地。2007年平均株高278.3 cm,2008年株高平均300.7 cm,比2007年增加22.4 cm。其原因主要是6月下旬和7月上旬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降雨量达270 mm,此时,玉米正处拔节期,造成植株偏高。玉米成熟期茎叶的鲜绿程度达80%和85%的分别是农大311、屯玉99和屯所5、天塔9等4个品种(表3)。

2.4病害情况

超试1感粗缩病,发病株达4%。先玉335和超试1感红蜘蛛较重,分别为60%和50%。红蜘蛛发病较轻的有农大311、天塔9、屯所5、嘉丰15、金刚7、金刚50、天塔1(表3)。

2.5品种评价

各品种室内考种结果如表4。本次试验中,濮单4的产量为8 158.35 kg/hm2,列参试品种的第2位,生育期108 d,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适中,籽粒黄色,成熟期茎叶鲜绿程度中等,品质优良,商品性好,抗逆性强,连续两年试验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在北辰区推广种植。嘉丰10的产量为7 822.2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该品种已连续试验两年,表现为株高适中、穗大、粒重、高产、稳产,适宜北辰区部分农民要求的稀植大穗、取得较好产量的种植习惯,适宜在北辰区大面积推广。先玉335的产量为7 791.6 kg/hm2,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株型紧凑,用于晚春播种适当增加密度有望取得更好的产量,该品种应注意及时防治虫害。

参考文献:

[1] 李洪安,刘书亭,郭锐,等.日本水果玉米品比试验研究初报[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3):18-20.

[2] 邵凤武,刘俊云,赵居生,等.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天津农业科学,2005,11(3):24-25.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宾县宾州镇新立村宏光屯一农户的承包田, 为漫岗平地, 土质是厚层黏地黑土, 地力一般, 前茬玉米。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8个, 分别为合丰47、合幅93155-6、合丰44 (合江农科所提供) , 绥农11、绥农18、绥农20、绥农21、绥农14 (绥化农科所提供) [3,4]。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 每一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40 m2, 外设保护行4行, 重复间步道1 m, 6行区, 行长10 m, 春深翻起垄, 5月5日人工穴播, 播种密度为28粒/m2。播前用种衣剂拌种, 施40%复合肥 (10-15-7) 375 kg/hm2, 土壤封闭除草, 三铲三趟, 全面除草1次, 防治草地螟、大豆食心虫各1次, 9月25日收割[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 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基本适应二积温区下限和三积温区;也可作为一积温区及二积温区上限的搭配品种。

2.2 基本性状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大豆基本性状有一定差异。

2.3 经济性状及产量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 除重复间的地力影响外, 同一品种的株高与密度呈正相关趋势;品种除其固有的特性外, 单荚粒数普遍表偏低, 可能是开花—鼓粒期阶段性干旱所致;总体上看, 百粒重与单位面积的株数有一定的负相关趋势;在一定的范围内, 株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基本能够适应二积温区下限和三积温区种植;同时也可作为一积温区和二积温区上限的搭配或补种品种。在实际生产中, 应在考虑品种优质的基础上, 尽量选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 确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精细田间管理, 保证收获株数而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一、二积温区种植绥农14品种的农户, 应引种、试种合幅93155-6、合丰45或合丰47, 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打好基础, 同时继续进行新品种 (品系) 的试验。该试验是在2010年大豆开花期—鼓粒期阶段性严重干旱及草地螟、蚜虫中等偏重发生条件下的结果, 其重演性有待验证。

摘要:进行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在一、二积温区种植绥农14品种的农户, 应引种、试种合幅93155-6、合丰45或合丰47, 可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打好基础。

关键词:大豆,品种,比较,黑龙江宾县

参考文献

[1]邱焯, 闫振杰, 努尔江, 等.早熟大豆区域对比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 2010 (6) :17.

[2]过鸿英, 周道俊.浙江省菜用大豆比试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98, 100.

[3]赵洪.嵊州地区菜用春大豆品比试验[J].长江蔬菜, 2009 (4) :46-47.

[4]雷珂.河南省优质双高大豆品比试验总结[J].种业导刊, 2007 (3) :46-47.

[5]高克昌, 韩云丽, 赵丽堂, 等.同异分析在大豆品比试验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 2007 (5) :18-20.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9个, 分别为中椒5号、海丰10号、中椒104、中椒107、海丰16号、国福406、甜杂3号、红罗丹、京甜3号, 中椒105为对照 (CK)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茂南区公馆镇旺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 前茬为水稻田, 肥力中上等。试验设10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8 m2, 窝行距为60 cm×28 cm, 每窝1株, 定植密度11.91万株/hm2, 四周设置保护行。试验地施土杂肥60 t/hm2、复合肥450 kg/hm2、饼肥1 200 kg/hm2作基肥, 并在定植缓苗期、开花期、初收期、盛花期进行追肥, 全生育期共追施7次。全生育期喷药8次左右, 主要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疫病、病毒病等[1,2]。

1.3 试验过程

试验于9月15日播种, 10月2日定植, 12月4日采收, 3月5日全部采收完毕, 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等措施及时一致, 同项管理措施全部在同一天完成。适时对各品种进行产量、果实大小、病虫害发病率等进行调查, 收获时以小区面积计产, 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比较[3,4,5,6,7]。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海丰16号的平均产量达67 222.22kg/hm2, 居试验品种之首, 比CK增产9 444.44 kg/hm2, 增加了16.35%。另外, 产量超过中椒105的有京甜3号 (增加13.46%) 、国福406 (增加5.77%) 、海丰10号 (增加2.88%) 等。产量最差的品种为中椒104号, 产量比CK少16.35%。

2.2 果实大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各试验品种果型均为长灯笼型, 口感方面有少许差异。果肉厚度以海丰16号为最厚, 达到0.36cm;其次为京甜3号, 厚度为0.33 cm。单果重以甜杂3号最重, 为49.4 g;其次是中椒5号, 为48.3 g。果实面积最大的是中椒107, 为262.7 cm2;其次是海丰16号, 为246.8 cm2。比CK果实大的有中椒107、海丰16号、国福406、甜杂3号。果实面积最小的是京甜3号, 为203.1 cm2;其次是中椒104, 为206.6 cm2。而且从果实的长宽可以看出, 中椒105、中椒107、国福406、中椒5号的果实长宽比例比较协调, 属于比较圆形的形态。而海丰10号、中椒104、京甜3号等果实比较长, 宽度不是很大, 属于比较长形的形态。

2.3 病害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各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差异很大, 发病最少的品种为中椒5号、海丰10号, 平均发病率为1.00%;最差的品种为中椒104号, 平均发病率为4.67%;其次为中椒107号和京甜3号, 平均发病率为4.00%。发病率比CK低的有中椒5号、海丰10号、国福406、甜杂3号、红罗丹。海丰16号发病率跟中椒105相同。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辣椒品种的以上指标分析得出, 在产量、果实商品性、发病率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品种为国福406、海丰16号, 这2个均好于对照品种中椒105。试验结果表明, 在当地适合种植的品种有国福406、海丰16号, 中椒105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品种。

该试验虽然对几个不同品种在产量等方面做出了比较, 但是还存在局限性, 原因在于只是在公馆镇一个地方进行了试验, 而没有在各个镇设立不同的试验地点, 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具有片面性。

摘要:以中椒105为对照, 对来自几个科研单位及企业选育的9个辣椒品种进行生长势强、早熟、丰产、果实商品性、抗病性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国福406、海丰16号等综合表现较好, 适宜在当地种植。

关键词:辣椒,品种,产量

参考文献

[1]陈在新, 李晓明, 潘娟,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 (12) :3060-3062.

[2]陈继兵, 林峰.8个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08 (11) :53-54.

[3]梁合荣, 黄春利, 陈荣华.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种子, 2008, 27 (8) :102.

[4]陶笑, 杨兴国, 袁建玉, 等.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蔬菜, 2009 (5) :26-27.

[5]许耀照, 张文斌, 张东昱, 等.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7) :52-53.

[6]刘水东, 姜永平.南通地区设施专用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 2011 (6) :38-40.

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在云和县崇头镇梅源村吴坪自然村, 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 肥力中等, 前作为黑豆。试验参试品种有中双11号[ (中双9号/2F10) /26102]、中油115 (01A×53238) 、沪油杂1号 (沪118A×沪油15) 、浙油50 (沪油/浙双6号) 、浙油19 (浙双72/浙优油1号) 、浙双72 (宁油7号×马努)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其中以浙双72作对照 (CK) 。按试验方案,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 每区长24 m, 宽1.4 m, 小区面积33.6 m2, 一字行随机排列[4,5,6], 不设重复, 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

于2012年10月10日播种育苗, 稀播育壮秧, 大田播种量为1.50~2.25 kg/hm2, 秧田与大田比为1∶8;11月17日移栽, 移栽时每区用150 kg栏肥和草木灰拌匀后穴施, 栽后用淡人粪尿浇施活棵肥。12月5日每区用尿素0.5 kg、复合肥1.25 kg穴施, 同时结合中耕培土。2013年4月2日与4月10日各喷硼1次, 其他管理与大田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参试品种生育期在217~228 d (表1) 。生育期最长的是浙油50, 全生育期为228 d, 最短的是对照浙双72, 全生育期为217 d。

2.2 经济性状及产量

参试品种产量变化幅度为1 369.73~2 027.80 kg/hm2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参试品种以浙油19的产量最高, 为2 027.80 kg/hm2, 比对照浙双72增产658.07 kg/hm2;浙油50次之, 为1 834.25 kg/hm2, 比对照浙双72增产464.52 kg/hm2, 位居第3位的是中双11号, 为1 545.42 kg/hm2, 比对照浙双72增产175.69 kg/hm2;沪油杂1号、中油115等2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浙双72。因2013年3—4月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 使油菜花期延长, 表现有缺硼现象, 对产量有所影响。

2.3 抗性

据区试田间调查, 各品种均未发现明显的病害, 无冻害, 未发生倒伏。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浙油19品种产量居参试品种之首, 全生育期225 d, 属中熟甘蓝型油菜, 熟期适中, 植株中等偏高, 角果多, 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中等, 丰产性好, 含油量高, 品质优, 抗病性较好, 适宜在丽水市种植。浙油50品种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 全生育期228 d, 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 熟期适中, 株型较紧凑, 丰产性较好, 含油量高, 品质优, 宜在丽水市扩大示范种植。从田间观察和结果分析来看, 其他品种可继续参加区试考察。

参考文献

[1]胡朝凤, 袁雨晴.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 2002 (3) :19-20.

[2]项忠兰, 薛菊金, 陶成林, 等.油菜优质品种适应性种植品比试验[J].江苏农机与农艺, 2001 (6) :10-11.

[3]刘小三, 余喜初, 章彪雄, 等.红壤丘陵区不同油菜品种比较[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 :116-117.

[4]杨志朝, 罗成玉, 张荣.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2, 30 (2) :229.

[5]朱庭强, 王显安, 宋仁刚, 等.安康市“双低”油菜新品种品比试验[J].中国农技推广, 2005, 10 (12) :23-24.

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篇9

一、材料与方法

1. 参试品种 (系)

本试验参试品种共11个, 分别是扬优8号、浙杂0605、绵杂05-55、FC236、L03、HN02、HN01、豫油5号、SC7685、浙杂0606, 对照品种为我地主推品种浙双72。

2.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江南镇前村, 土质为砂壤土, 肥力水平中等, 地势平坦, 前茬为水稻。试验采用单因素 (品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13.0平方米重复3次, 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9月26日播种, 11月3日移栽, 参试品种实收密度均为10.2万株/公顷, 苗期、抽苔期基施硼肥15千克/公顷, 大田全生育期用折纯氮155千克/公顷, 五氧化二磷40千克/公顷, 氯化钾35千克/公顷, 防虫不防病, 其它栽培措施与大田相同。

二、结果分析

1. 生育期 (见表1)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辐为232~237天, L03、HN02生育期最短, 比对照早浙双72 (235天) 短3天, 豫油5号、SC7685比对照短2天, 浙杂0605生育期最长, 比对照长2天, 其余品种与对照相仿。

2.生育性状 (见表2)

株高:参试品种中扬优8号株高为最高199.0厘米, SC7685次之189.8厘米;其余品种均比对照浙双72 (188.0厘米) 矮, 其中浙杂0606最矮168.6厘米, L03次之173.8厘米。

分枝习性:从最低分枝节位看, 单株有效分枝起点高度, 以扬优8号最高 (82.5厘米) , 比对照 (50.4厘米) 高32.1厘米, 其次为HN02 (53.2厘米) 、绵杂05-55 (52.2厘米) 、L03 (50.8厘米)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 其中FC236最低 (34.1厘米) 、浙杂0605次之 (35.6厘米) 。

全株有效荚数:浙杂0606最多 (373.4荚) , 其次SC7685 (354.8荚) , 除豫油5号 (265.6荚) 少于对照 (281.5荚) 外,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多。

每荚实粒数:HN02最多 (26.9粒) , 其次为浙杂0605 (25.9粒) 、扬优8号 (25.4粒) , 除浙杂0606 (18.8粒) 少于对照 (20.5粒) 外,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多。

千粒重:浙杂0606最重 (4.04克) , 其次为浙杂0605 (3.94克) , 其余品种均比对照 (3.84克) 轻, 最轻为绵杂05-55 (3.08克) 。

3. 抗逆性

抗菌核病:今年菌核病发生偏重, 各品种均感病严重。扬优8号感病最轻, 病情指数为30.0, 好于对照 (43.3) , 其余品种耐菌核病的能力均比对照差, HN01耐菌核病能力最弱, 病指达77.5, 其次为FC236病指76.7。

抗倒性:各参试品种 (系) 抗倒性表现均好, 未发生倒伏。

4. 产量表现 (见表2)

浙杂0606、HN02、扬优8号、SC7685、浙杂0605, 5个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浙双72, 分别比对照增产25.8%、21.8%、19.2%、19.2%、15.6%, 差异达显著水平;绵杂05-55、豫油5号, 2个品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浙双72, 分别比对照减产13.3%、10.2%, 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3个品种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三、结论

十个普通菜豆品种的比较试验 篇10

关键词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属豆科菜豆属,又称芸豆,原产于美洲,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豆类,占食用豆类种植总面积的38.3%。同时,是十分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为贫困地区营养缺乏和人类繁衍生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欧美国家调节膳食结构的良好食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贵州省是我国普通菜豆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普通菜豆生产大省。贵州普通菜豆常年播种面积9.9万hm2,总产量5万~6万t,面积、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和内蒙,年出口国外2万~3.5万t,在贵州出口创汇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普通菜豆分布广泛,各县(市、区)均有种植,但以西部高海拔较高的山区较为集中,尤其贵州省毕节市的七星关、大方、威宁、织金、赫章、黔西、纳雍及金沙等县区较为集中,种植面积8万多hm2,占全省82%。普通菜豆籽粒性状和颜色多样,贵州普通菜豆按颜色和颗粒大小可分为红芸豆、红花芸豆、紫花芸豆、大白芸豆、中白芸豆、小白芸豆、大黑花芸豆及黄芸豆等主要品种,其中以红花芸豆和红芸豆产量最多。尽管如此,贵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通菜豆品种进行了审定,原因在于贵州对普通菜豆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有零心的研究报告,但都不够深入,缺乏对其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同时,地方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栽培管理粗放落后。直到2009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在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后,才陆续开始对普通菜豆作深入的研究。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普通菜豆品种,2012年进行此试验,为优良菜豆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大方县文阁镇瓦厂村,海拔

1 560 m,土质黄壤,肥力中等。前作玉米,冬季炕冬,播种前土地实行一犁一耙,拣除残桩杂草。土地平整、细碎、蔬松。于4月19播种。

1.2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10个普通菜豆品种试验资料为研究对象(表1)。

表1 参试普通菜豆品种

1.3 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行长5 m,4行区,行距0.4 m,穴距0.5 m,每行10穴,双株留苗。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间不设走道,四周走道宽0.8 m,收中间2行计产。对试验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1]。

2 结果分析

参试品种的平均单产937.55~2 150.11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见表3),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产量存在真实差异。其中有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0.85%~45.76%,有5个品种比对照减产15.25%~36.44%。

表2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田间调查表/(月/日)

表3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性状及产量

表4 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

根据表3、表4显示,毕芸2号(PB02)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45.76%,达极显著水平;京小黑芸豆(PB09)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34.75%,达显著水;毕芸3号(PB03)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6.95%,达显著水平;毕芸1号(PB04)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0.85不显著,作进一步鉴定;英国红(PB10对照)平均单产1 475.07 kg/hm2,居第5位;白猪腰子芸豆(PB05)居第6位,比对照减产15.25%,不显著;红花雀蛋豆(PB07)居第7位,比对照减产18.64%,达显著水平;转转豆(PB01)居第8位,比对照减产23.73%,达极显著水平;长红花芸豆(PB08)居第9位,比对照减产28.81%,达极显著水平;黄芸豆(PB06)居第10位,比对照减产36.44%,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语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毕芸2号、京小黑、毕芸3号的产量高,达显著水平,并且抗病、抗倒,毕芸1号不显著,需要进一步试验,其余的均低于对照组。从而提出,毕芸2号、京小黑和毕芸3号适合于本地区的种植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1-53.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普通菜豆作为主要杂粮和经济作物,在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普通菜豆品种,特在贵州省大方县文阁乡进行了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掌握各个品种的生物特征,从而评价其在本地区的适应性。

关键词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属豆科菜豆属,又称芸豆,原产于美洲,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豆类,占食用豆类种植总面积的38.3%。同时,是十分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为贫困地区营养缺乏和人类繁衍生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欧美国家调节膳食结构的良好食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贵州省是我国普通菜豆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普通菜豆生产大省。贵州普通菜豆常年播种面积9.9万hm2,总产量5万~6万t,面积、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和内蒙,年出口国外2万~3.5万t,在贵州出口创汇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普通菜豆分布广泛,各县(市、区)均有种植,但以西部高海拔较高的山区较为集中,尤其贵州省毕节市的七星关、大方、威宁、织金、赫章、黔西、纳雍及金沙等县区较为集中,种植面积8万多hm2,占全省82%。普通菜豆籽粒性状和颜色多样,贵州普通菜豆按颜色和颗粒大小可分为红芸豆、红花芸豆、紫花芸豆、大白芸豆、中白芸豆、小白芸豆、大黑花芸豆及黄芸豆等主要品种,其中以红花芸豆和红芸豆产量最多。尽管如此,贵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通菜豆品种进行了审定,原因在于贵州对普通菜豆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有零心的研究报告,但都不够深入,缺乏对其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同时,地方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栽培管理粗放落后。直到2009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在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后,才陆续开始对普通菜豆作深入的研究。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普通菜豆品种,2012年进行此试验,为优良菜豆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大方县文阁镇瓦厂村,海拔

1 560 m,土质黄壤,肥力中等。前作玉米,冬季炕冬,播种前土地实行一犁一耙,拣除残桩杂草。土地平整、细碎、蔬松。于4月19播种。

1.2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10个普通菜豆品种试验资料为研究对象(表1)。

表1 参试普通菜豆品种

1.3 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行长5 m,4行区,行距0.4 m,穴距0.5 m,每行10穴,双株留苗。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间不设走道,四周走道宽0.8 m,收中间2行计产。对试验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1]。

2 结果分析

参试品种的平均单产937.55~2 150.11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见表3),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产量存在真实差异。其中有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0.85%~45.76%,有5个品种比对照减产15.25%~36.44%。

表2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田间调查表/(月/日)

表3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性状及产量

表4 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

根据表3、表4显示,毕芸2号(PB02)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45.76%,达极显著水平;京小黑芸豆(PB09)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34.75%,达显著水;毕芸3号(PB03)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6.95%,达显著水平;毕芸1号(PB04)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0.85不显著,作进一步鉴定;英国红(PB10对照)平均单产1 475.07 kg/hm2,居第5位;白猪腰子芸豆(PB05)居第6位,比对照减产15.25%,不显著;红花雀蛋豆(PB07)居第7位,比对照减产18.64%,达显著水平;转转豆(PB01)居第8位,比对照减产23.73%,达极显著水平;长红花芸豆(PB08)居第9位,比对照减产28.81%,达极显著水平;黄芸豆(PB06)居第10位,比对照减产36.44%,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语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毕芸2号、京小黑、毕芸3号的产量高,达显著水平,并且抗病、抗倒,毕芸1号不显著,需要进一步试验,其余的均低于对照组。从而提出,毕芸2号、京小黑和毕芸3号适合于本地区的种植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1-53.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普通菜豆作为主要杂粮和经济作物,在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普通菜豆品种,特在贵州省大方县文阁乡进行了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掌握各个品种的生物特征,从而评价其在本地区的适应性。

关键词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属豆科菜豆属,又称芸豆,原产于美洲,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豆类,占食用豆类种植总面积的38.3%。同时,是十分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为贫困地区营养缺乏和人类繁衍生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欧美国家调节膳食结构的良好食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贵州省是我国普通菜豆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普通菜豆生产大省。贵州普通菜豆常年播种面积9.9万hm2,总产量5万~6万t,面积、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和内蒙,年出口国外2万~3.5万t,在贵州出口创汇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普通菜豆分布广泛,各县(市、区)均有种植,但以西部高海拔较高的山区较为集中,尤其贵州省毕节市的七星关、大方、威宁、织金、赫章、黔西、纳雍及金沙等县区较为集中,种植面积8万多hm2,占全省82%。普通菜豆籽粒性状和颜色多样,贵州普通菜豆按颜色和颗粒大小可分为红芸豆、红花芸豆、紫花芸豆、大白芸豆、中白芸豆、小白芸豆、大黑花芸豆及黄芸豆等主要品种,其中以红花芸豆和红芸豆产量最多。尽管如此,贵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通菜豆品种进行了审定,原因在于贵州对普通菜豆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有零心的研究报告,但都不够深入,缺乏对其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同时,地方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栽培管理粗放落后。直到2009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在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后,才陆续开始对普通菜豆作深入的研究。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普通菜豆品种,2012年进行此试验,为优良菜豆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大方县文阁镇瓦厂村,海拔

1 560 m,土质黄壤,肥力中等。前作玉米,冬季炕冬,播种前土地实行一犁一耙,拣除残桩杂草。土地平整、细碎、蔬松。于4月19播种。

1.2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10个普通菜豆品种试验资料为研究对象(表1)。

表1 参试普通菜豆品种

1.3 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行长5 m,4行区,行距0.4 m,穴距0.5 m,每行10穴,双株留苗。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间不设走道,四周走道宽0.8 m,收中间2行计产。对试验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1]。

2 结果分析

参试品种的平均单产937.55~2 150.11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见表3),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产量存在真实差异。其中有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0.85%~45.76%,有5个品种比对照减产15.25%~36.44%。

表2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田间调查表/(月/日)

表3 普通菜豆品种比较试验性状及产量

表4 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

根据表3、表4显示,毕芸2号(PB02)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45.76%,达极显著水平;京小黑芸豆(PB09)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34.75%,达显著水;毕芸3号(PB03)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6.95%,达显著水平;毕芸1号(PB04)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0.85不显著,作进一步鉴定;英国红(PB10对照)平均单产1 475.07 kg/hm2,居第5位;白猪腰子芸豆(PB05)居第6位,比对照减产15.25%,不显著;红花雀蛋豆(PB07)居第7位,比对照减产18.64%,达显著水平;转转豆(PB01)居第8位,比对照减产23.73%,达极显著水平;长红花芸豆(PB08)居第9位,比对照减产28.81%,达极显著水平;黄芸豆(PB06)居第10位,比对照减产36.44%,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语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毕芸2号、京小黑、毕芸3号的产量高,达显著水平,并且抗病、抗倒,毕芸1号不显著,需要进一步试验,其余的均低于对照组。从而提出,毕芸2号、京小黑和毕芸3号适合于本地区的种植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1-53.

上一篇:圆的认识下一篇:基础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