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教育(共12篇)
态度教育 篇1
“细节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命运”, 醒目的大字镌刻在我们学校的大门口, 当然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 指引着我的生活和工作。
自认为自己是个细心之人, 所以在工作中, 我每时每刻都提醒学生,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 我告诉他们:“医生因为细心, 才可以成功地完成每一例手术;学生因为细心, 才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宇航专家因为细心, 才能够将宇宙飞船成功地送到太空……所有的这些都说明细心认真有多重要, 相反, 后果将无法想象。”所以我和我的学生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性格颇于内向的我自小就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 如今的我梦想果真实现了。无可置疑, 我专注于我的教育工作, 我情有独钟于我的学生, 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但我也选择了平凡, 我曾暗自发誓要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一辈子, 不为名誉, 不奢求任何回报, 甚至不曾想过要走向更大的“舞台”, 因为性格“平庸”的我选择了要走一条“平庸之路”。只要无愧于学生, 一生足矣。但当我接触了几位“英语名家”后, 我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未来”有了新的定位。
一、态度决定高度
一次外出听课, 有幸与国家级优质课获奖者交流, 出于“倾慕”, 我向她表达了我的敬意和钦佩, 她真诚豁达极具亲和力的话语让我感觉她也是“凡人”, 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变得异常轻松。我告诉她:我从没有想过在市级, 甚至省级的讲台上“停留”, 更别说站在国家级的讲台上。她马上告诉我:“你的想法是不对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只有你有了这样的想法, 你才会朝着这个想法努力迈进。”她的话突然点醒了我, 是的, 我们每天都教育学生要有目标, 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 而忽略了这句话对自身的作用, 所以, 我们可以羡慕, 甚至“嫉妒”那些优秀之人, 但我们不能没有行动, 因为心动不如行动。无疑, 态度决定高度。“沉睡已久”的我真得被唤醒了, 我会摆正心态, 端正态度, 用我的行动证明自己也可以站在更高的讲台上。
二、心态决定方向
刘春平老师, 在滨州市、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是赫赫有名的老师。她算得上是“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教研到老”的典范。四十有余的刘老师早已不在年轻教师的行列, 而她的工作热情却是年轻教师所不能及的, 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让她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葆年轻心态。正是这种敬业的心态, 刘老师和她的团队开发了小学英语绘本故事教学, 用绘本的形式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让学生更加高效、更加轻松地在快乐中掌握所学知识。这让我真的很惭愧自己曾经那“拘泥于现状”的想法, 更后悔自己曾经不求上进的心态, 但我也庆幸我遇见了我事业上的“贵人”, 让我可以在这么好的年华遇见“对的人”, 指引我方向。
三、学习“恒久远”
我的“直属领导”刘玉祥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从未听到的名词, 如:慕课 (MOOC) , “M”代表Massive (大规模) , 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 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 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 (开放) , 以兴趣导向, 凡是想学习的, 都可以进来学, 不分国籍, 只需一个邮箱, 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 (在线) , 学习在网上完成, 无需旅行, 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 就是课程的意思。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 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还有翻转课堂 (TheFlipped Classroom) , 又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 (反转课堂) ”, 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 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 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所以, 学习是必要的, 是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快速成长的捷径, 更是我们提升自身的难得机会。所以, 让“学习—提升”永驻你我心中。
四、不为失败找理由, 只为成功找方法
2014年流行语:时间去哪儿了?因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心声, 所以流行。我也是呼应此种说法中的一人, 也曾因自己懒惰不求上进而成功不了的自己去抱怨没有时间去学习充电, 更甚至拿自己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孩子和家庭身上作为自己不成功的理由, 但通过接触这几位名家, 真为自己这种懒惰和幼稚的想法感到汗颜。成功者之中从不缺乏女性, 同为人母者也不在少数, 同有来自家庭和其他方面的压力, 而她们却“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以, 时间就在我们身边, 成功也离我们并不远, 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和态度。
心态决定方向, 让我们整理好心态, 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态度决定高度, 让我们怀揣梦想, 攀登到理想的高度;我不会再安于现状;我不会再不求上进;我不会再低着头走路;我们可以相信:细节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命运。但更要相信:有什么样的态度, 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态度决定未来。
我会端正态度, 开创美好的“教育未来”。
摘要: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 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 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 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 人生就跟着改变。”归根结底, 心态便成了人生改变的最根本原因。作为一名教师, 毋庸置疑, 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 对工作的态度也就成了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所以, 态度决定未来。
关键词:态度,教育,未来
参考文献
谭姣连, 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1) .
态度教育 篇2
我发现最安稳快乐的孩子,都是由态度坚决有原则的家长教养长大的,z诀在于这些家长都很有原则,态度一贯到底,所以他们的孩子都很清楚规则是什N,知道如何避免惹上麻烦。因此,他们也很少受到处罚。
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父母是无条件爱他们、重视他们,他们从来不会遭到排斥。这些孩子偶尔会感到害怕,但从来不会吓得半死,也从来没有被人抛弃的感觉。简单说,这些家庭e都有严格的规定及正面的关爱,两者缺一不可。
相对於这些坚定但公平的`家庭,我看到更多的孩子享有许多的「自由」,他们调皮捣蛋,做了一堆坏事也没有受到处罚,但是他们依然很不幸。显然,这些小孩希望有人能够制止他们的行椋但他们的父母却误解了这些讯号。他们以楹⒆有枰更多的空间与自由,其实正好相反。
孩子需要限制,是家长需要知道的z密。孩子在原生家庭破灭后,社工人员把他们交给寄养家庭扶养时,他们已经知道必须先警告养父母:
「这个小孩可能会很快适应,不过更有可能的是,他在最初三个月可能会胡闹一阵子,测试你们和家人,看看你们有没有能力管得住他。他想知道你们的婚姻、心灵、关爱与管教够不够强韧,然后他才会放,开始重新成长。
简单说,他想知道这个家庭不会像他以前的家那样的破碎了,所以他想测试看看。」寄养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所有的小孩都一样:他们需要知道有人会制止他们。我们从研究得知,小孩大吵大闹时,家长的因应模式主要有三种:激进型、消极型、坚定型。激进型家长是以言语或行动攻击来制伏孩子。消极型父母任由孩子爬到头上,一直到忍无可忍才会重掌控制权,而且每次爆发的时候,都令人意想不到。坚定型父母则非常不同,让我进一步说明这三种类型。
激进型父母
激进型父母几乎随时都在生孩子的气,但通常他们生气完全不是因楹⒆拥男椋
资料
他们可能是对婚姻、工作、人类,或是自己不想当父母却槿烁改刚饧事感到不满,这些都不是孩子的错,他们解这种紧绷情绪的方法,就是数落孩子。
有些孩子会用有趣的方式来因应这种情况。他们知道这是一种爱的表现,於是推论:「至少他们还对我有兴趣,才会对我大吼大叫,他们吼那N大声,一定是因樗们非常关心我。」小孩可能还会吼回去(回报关爱),没多久亲子之间就只能吵吵闹闹,整个家庭吵成一团。看在外人眼e,这像是危险的唇枪舌战,但对他们来说,这其实是种亲近的举动,如果不这样吵,他们还会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N。
有些孩子觉得父母的数落其实是要伤害他们,所以变得畏缩与烦躁不安。
就服从来说,激进型父母的确可以藉由u造恐惧,获得想要的成效。不过,他们也会遭到反抗:等孩子长得够大时,许多专制的家长就会遭到孩子的反击。所以激进型家长最后可能会养出恐惧怯懦或叛逆难管的孩子,或是两者性质兼具。
消极型父母
消极型父母比比皆是!
有次我听一位年轻妈妈抱怨孩子不听话,这种抱怨很常见,但我注意到一、两个不太寻常的现象。多数家长会带小孩一起来见我,其实很多家长还想把孩子直接丢给我,对我说:「你帮我治治他吧!」而这位妈妈「因榕氯呛⒆硬桓咝恕顾以没带她来,也没跟先生说一声。
教育是一种态度 篇3
老哈特的这个信息发布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小哈特身上的弱点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来:首先小哈特的成长经历不够丰富,他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风浪,社会经验比起老哈特,更是相差甚远。何况他还不善于管理……意见一一击中了小哈特的要害,令老哈特更加忧郁。
一天,老哈特去教堂时,把自己的苦恼讲给了牧师。牧师听后笑了起来,说错误根本不在小哈特,而是在老哈特的身上。老哈特听了瞠目结舌……
回去之后,老哈特按照牧师的方法,重新发布消息,让大家看看小哈特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点。第二天,就有人总结出了一堆小哈特的优点:他聪明,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做事肯下工夫,而且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几天过后,小哈特的全身都成了优点。
不久,小哈特继承了老船王的工作,并很快使哈特家族的事业有了耀眼之处。
是啊,世上的许多决定,原本都在我们最初的态度上。所谓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被我们的态度所左右着。老船王选择接班人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教师,如果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看不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那他断然不会是优秀的园丁。
教育其实是一种态度,就像游人看风景一样。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即使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如果用消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即使有鱼儿跳跃的湖水,你也了解不到它们的快乐。结果看风景反为风景所累。
教师看待学生不亦如此吗?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如果教师用积极的态度,从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地可爱,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他们也更喜欢你,因为你的眼中装有他们。就这样,他们在你的赏识中变得更完美。反之,教师看学生冷漠苛刻,一堵无形的墙便隔开了心的交往。你消极的态度看不到美好,却看到了学生身上更多的缺点。身教胜于言教,如此他们会从你身上学到什么?你不会欣赏和赞美,他们又怎么懂得感悟美好?
欣赏和赞美,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学生因为犯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的痼疾,矫正行为的错误,鼓舞改过的信心,点燃向善的正气。
处在成长中的学生就像是一杯没倒满的水,持消极和否定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还有一半是空的”,而持积极和欣赏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已经有一半满了”。哪个更能让学生有发展呢?当然是后者。因为以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学生,只会让学生在你充满挑剔和不信任的眼神下,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如果用积极和赞美的态度看待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望,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最终走向成功。
人之初,如玉璞,“玉不琢,不成器”。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需要我们饱含爱心,宽容大度。每个学生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也有白璧微瑕,作为教师,不去呵护,不去琢洗,怎知他们的光芒?不去培养,不去浇铸,只会永远消沉和隐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包容他们的缺点,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情感态度”重视情感教育 篇4
一、改善师生交往,建立和谐关系
走进心田。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有一片爱心,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以教师的爱去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由爱老师转向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所谓“爱屋及乌”,让学生想学、乐学,建立和谐课堂。
允许错误。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几乎随时可能有学生在出错,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站在学生的位置,正确理解课堂出错的必然性。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承自己的想法,倾听学生的表述。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告诉学生不要紧,因为“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这样快乐、宽松地学习,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激励唤醒。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沟通与交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用手势肯定、眼神默许等手段,唤醒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精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合作的成功;组织课堂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平行线”时,有学生提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一定是平行线”。显然这位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教师一方面给予发言的肯定,另一方面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线段和平面线段的不同概念,给予耐心指点,使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二、挖掘教材新意,引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呈现给儿童的学习材料既要和已有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足够的新颖,才能产生‘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儿童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设置悬念,提出新颖且有吸引力的问题,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语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说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将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是3的倍数的数,也可以说这些数能被3整除。谁能举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
生:12、15、18……
教师给予表扬肯定。现在老师出一组数,你们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师出示:133、132、353、369。
生:能被3整除的有:132、369;不能被3整除的有133、353。
学生虽说出正确结果,但说不出规律。此时学生情绪有点波动,不少学生表现不解、好奇。教师不急于给方法,而是接着请学生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一一判断哪个号码能被3整除,哪个不能,学生验证后果真正确。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急于想知道老师有什么判断的秘诀。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得出结论。教师若能根据知识本身的魅力,精心设计问题,激起思维浪花,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容易帮助学生实现一个个求知的成功。
三、培养参与意识,成为学习主人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教师唯一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成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是双主体活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所以,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人的情感有强烈的感染性,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多发言,多了解学生,设计多让学生动脑、动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什么认识就有什么情感”,恰如古语所云“知之深,则爱之切”,“知”和“爱”是师生的共鸣。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首先让学生在本子上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内角和。学生人人动手,个个显得胸有成竹,很快学生量好了。教师让部分学生汇报量的三个角的和,学生汇报如180°、180°、179°、170°、181°等。师问:三角形的内角和大概等于多少度?(生:180°左右。)因为测量的误差,想一想还有什么验证的办法?有学生提出把三角形三个角撕下,拼起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按书本的方法画上虚线,标出∠1,∠2,∠3。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沿虚线剪下来,拼在一起,即是一个平角。教师表扬一些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说: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割成两个三角形,用推理来验证。因为正方形四个内角都是直角,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4÷2=180°。学生不断发现,教师不断鼓励,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的主体意识。
四、注重情感教育,愉快学习体验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表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一部活动的教材,是一个生动的榜样。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积极的情感表现能促进他们的模仿学习。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要做,教师要保持乐观的心境,朝气蓬勃的精神,不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其次,情感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但应该关注全体学生智力发展,也应该关注全体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的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高尚情感,正视困难、不畏挫折的意志,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
第三,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以产生情感。
第四,教师对数学有兴趣,从而感染到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教师要用愉快的心情授课,富于感情,调动学生的激情,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育孩子态度也很重要 篇5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掌上明珠,备受家里人的宠爱,所以过分的溺爱就产生了,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非常有害,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经不起任何的挫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严格一些。
一些报道曾经说过孩子应该成长在表扬中,但是过多的表扬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会让孩子不知道挫折是什么,二是让孩子有更大的压力,所以适当的批评还是应该有的。
与孩子成为朋友是最融洽的相处方式,不要总是以长辈的身份压迫宝宝,这样无形中会让宝宝对你产生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会让宝宝不愿意倾诉自己的心声,也不愿意与你更多的亲近,很多家长都是命令孩子干这个命令孩子干那个,从来不在意孩子的感受,与其命令倒不如商量。
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即使孩子做错事情了,能说出做事时的想法也是好的,不要立即给予批评要心平气和的讲道理,对孩子身体上和心里上的感受也要给予理解,例如孩子不愿意吃药,觉得药苦,一般家长都会说不苦不苦可甜了。甜不甜孩子是知道的,与其这样蒙混过关还不如直接说虽然苦但是可以治病啊,宝宝要坚强一点。或者与宝宝一起吃药,给宝宝做一个榜样。
嘲笑、讽刺的语言要杜绝。当宝宝完成不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而并非是你怎么这么笨呢,谁谁谁早就会了。这样会严重打击宝宝的自尊心,让宝宝丧失自信,没有了自信就更完不成想做的事情了。
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 篇6
关键词:幼儿性格 养成习惯 父母教育 影响
一、案例描述
一天游戏课时,小朋友张敏与我班几个平时较调皮的幼儿分到了一组,可是任凭老师怎么鼓励她,要求她,她就是坐着一动不动,说急了,她就发起脾气来,将凳子一扔。我只好由她去了,心想这小朋友也太任性了,等活动完了,我再慢慢想办法吧。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发现
张敏小朋友平常性格内向,总是默默地参加活动,可这一次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二)问题的症结
1.目的。我做这个研究,是为了找到张敏突然发脾气的原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计划。我决定进行家访,了解张敏父母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他们平常的家庭教育。
3.实施。首先,我找张敏的爸爸谈。我问:“张敏在家里听话吗?”答:“听话。”我又问:“张敏在家里经常发脾气吗?”答:“不是。”
通过了解张敏的爸爸,我没有找到原因,我只知道这也是一个“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的家庭,也许,是他们太娇惯孩子了,在家里宠着她,护着她。
其次,我找张敏的母亲了解情况我问:“张敏在家爱玩吗?”“不爱。”“为什么?”“她身体差,一玩衣服打湿了要生病。“张敏在家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什么也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接着问:“张敏周末要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吗?”“不,因为我怕她被别人欺负,她胆子小。”“你知道张敏在幼儿园的情况吗? ”“知道,我叫她不要和别人玩,人家惹了她,就叫她打人家,打不过就咬。”与张敏妈妈交谈,我知道张敏为什么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原因了。原来她父母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躲”的方法来避开对她的伤害。
4.结论。张敏性格内向,是因为她在幼儿园时与小朋友发生过纠纷,而父母又叫她不准与小朋友一起玩,是父母的过分保护造就她的躲避行为。
三、问题的解决
(一)目的
改造张敏的性格,促进她身心和谐发展。
(二)计划
经过与同年级组(幼儿园大班)老师的讨论,交换意见,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换座位。让张敏挨着一个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小女孩坐,并有意识让这个小女孩帮助她。
2.为张敏召开一个“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我让过去“欺负”过张敏的几个调皮小朋友向她道歉,并说说以后将怎样做,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給张敏父母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放手。
4.活动中主动与张敏交谈、玩耍。
(三)实施
1.换座位。才开始,张敏仍不理挨着她坐的小女孩,一天两天过去了,她对这个小女孩报以微笑了,并略略交谈几句。
2.召开主题班会。会后,全班小朋友开始邀请她做游戏,有好玩的好吃的都给她,慢慢地,张敏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了。
3.给张敏父母讲清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及交往的能力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不能包办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针对他们的担优,“孩子身体差,怕受人欺负”,我与他们一起制订了一些锻炼计划,从少到多逐渐增加活动量,并督促他们实施。张敏有了一点进步,我马上给予鼓励,并且向他们解释。集体生活中,磕磕绊绊是避免不了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对待与处理,让孩子多动手动脑。
4.在教学活动中,我有意了解张敏的想法,开始她总是不说出来,我便亲她一下,摸摸她的头,也不强迫她说出来。后来,一次游戏时,我戴上兔妈妈的头饰,亲切地问她:“小兔子,你愿意和妈妈去拔萝卜吗?”她高兴地点了点头,愉快地参加了游戏。
四、反思与讨论
这件事大致过去两个月后,我们年级组老师经过讲座,一致认为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家园联系,幼儿教育不应是单独存在的,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母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行,乃至性格的形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幼儿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人,他们的言行稍微发生偏差,就可能对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今天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是不可能立足于社会的。而健全的人格来自幼时正确的培养及引导,试想,一个不愿也不能与同伴和谐相处的人,他们能融人社会吗?
眼下,独生子女教育成为社会问题,养尊处优的他们动手能力差,父母处处满足他们、保护他们,但父母能庇护他们一生吗?对于那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他们尝试一下“挫折教育”呢?让他们之间吵闹一下,发生一点纠纷,从中知道什么行为对,什么行为不对,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孩子是一张张洁白的纸,父母的教育态度将决定其如何在上面加以描绘,是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还是让他们“闭门造车”,成为一个孤芳自赏的人?
中学物理科学态度教育的评价 篇7
一、科学的态度
1.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带任何先验成分去探求事物的规律,不弄虚作假。例如:可让学生做“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看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与书本上所说的相同。
2.严谨踏实,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内容上来反映,是否不仅问习题,而且经常问及课本或其他书籍中的某句话的含义和作用等。
3.宽容与合作。学术自由必然导致差异和分歧,而稳定进步的社会又必须把观点各异的人融合在一起,科学中的宽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其精神实质在于:不仅对他人的观点予以承认的权利,而且还要认为他人的观点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在科学探索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科学和人的本性决定的。
4.独立性和独创性。科学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由于真理不是教条而是过程,追求真理的人必须是独立的。科学把对独创性的热爱作为独立性的标志,科学发现必须具有独创性。对学生反映在作业中是否独立完成,有问题是否敢于独自找教师帮助解答,能否独立地探求新的知识。
5.胜不骄,败不馁,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成功不自满,能承受得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
6.热情自信,有高度的责任感,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并能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二、科学的方法
1.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极强的自然科学,留心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有意识地对缤纷的自然现象加以归纳、提炼和复制,透过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如:用两手拉一测力计与将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将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结合。这是纠正错误“经验”的有效方法。此项的评价可通过对学生实验的观察和实验报告等材料来评价。
2.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
归纳和演绎是认识过程中的两种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到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概念,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的结论。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2)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式的具有突发性的思维方法,难以捉摸和驾驭,直觉类似灵感、顿悟、奇妙启示等,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的产生,是人们以探索者的身份去探索、去求证。比如查德威克对中子的直觉思维。学生在物理解题思维的创新性、开拓性、突破性,主要是通过直觉来实现的。对这些思维方式的评价以通过解答相应测验题的方法最有效。
三、科学的价值观
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 篇8
关键词:幼儿性格,养成习惯,父母教育,影响
一、案例描述
一天游戏课时, 小朋友张敏与我班几个平时较调皮的幼儿分到了一组, 可是任凭老师怎么鼓励她, 要求她, 她就是坐着一动不动, 说急了, 她就发起脾气来, 将凳子一扔。我只好由她去了, 心想这小朋友也太任性了, 等活动完了, 我再慢慢想办法吧。
二、案例分析
(一) 问题的发现
张敏小朋友平常性格内向, 总是默默地参加活动, 可这一次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二) 问题的症结
1.目的。我做这个研究, 是为了找到张敏突然发脾气的原因,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计划。我决定进行家访, 了解张敏父母对这件事的看法, 以及他们平常的家庭教育。
3.实施。首先, 我找张敏的爸爸谈。我问:“张敏在家里听话吗?”答:“听话。”我又问:“张敏在家里经常发脾气吗?”答:“不是。”
通过了解张敏的爸爸, 我没有找到原因, 我只知道这也是一个“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的家庭, 也许, 是他们太娇惯孩子了, 在家里宠着她, 护着她。
其次, 我找张敏的母亲了解情况我问:“张敏在家爱玩吗?”“不爱。”“为什么?”“她身体差, 一玩衣服打湿了要生病。“张敏在家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什么也不干,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我接着问:“张敏周末要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吗?”“不, 因为我怕她被别人欺负, 她胆子小。”“你知道张敏在幼儿园的情况吗?”“知道, 我叫她不要和别人玩, 人家惹了她, 就叫她打人家, 打不过就咬。”与张敏妈妈交谈, 我知道张敏为什么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原因了。原来她父母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躲”的方法来避开对她的伤害。
4.结论。张敏性格内向, 是因为她在幼儿园时与小朋友发生过纠纷, 而父母又叫她不准与小朋友一起玩, 是父母的过分保护造就她的躲避行为。
三、问题的解决
(一) 目的
改造张敏的性格, 促进她身心和谐发展。
(二) 计划
经过与同年级组 (幼儿园大班) 老师的讨论, 交换意见, 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换座位。让张敏挨着一个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小女孩坐, 并有意识让这个小女孩帮助她。
2.为张敏召开一个“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我让过去“欺负”过张敏的几个调皮小朋友向她道歉, 并说说以后将怎样做, 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给张敏父母做思想工作, 让他们放手。
4.活动中主动与张敏交谈、玩耍。
(三) 实施
1.换座位。才开始, 张敏仍不理挨着她坐的小女孩, 一天两天过去了, 她对这个小女孩报以微笑了, 并略略交谈几句。
2.召开主题班会。会后, 全班小朋友开始邀请她做游戏, 有好玩的好吃的都给她, 慢慢地, 张敏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了。
3.给张敏父母讲清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及交往的能力的重要性, 让他们知道不能包办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针对他们的担优, “孩子身体差, 怕受人欺负”, 我与他们一起制订了一些锻炼计划, 从少到多逐渐增加活动量, 并督促他们实施。张敏有了一点进步, 我马上给予鼓励, 并且向他们解释。集体生活中, 磕磕绊绊是避免不了的, 应该让孩子自己对待与处理, 让孩子多动手动脑。
4.在教学活动中, 我有意了解张敏的想法, 开始她总是不说出来, 我便亲她一下, 摸摸她的头, 也不强迫她说出来。后来, 一次游戏时, 我戴上兔妈妈的头饰, 亲切地问她:“小兔子, 你愿意和妈妈去拔萝卜吗?”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愉快地参加了游戏。
四、反思与讨论
这件事大致过去两个月后, 我们年级组老师经过讲座, 一致认为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家园联系, 幼儿教育不应是单独存在的, 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父母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行, 乃至性格的形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是幼儿教育成败的主要责任人, 他们的言行稍微发生偏差, 就可能对孩子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今天的社会, 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 是不可能立足于社会的。而健全的人格来自幼时正确的培养及引导, 试想, 一个不愿也不能与同伴和谐相处的人, 他们能融人社会吗?
眼下, 独生子女教育成为社会问题, 养尊处优的他们动手能力差, 父母处处满足他们、保护他们, 但父母能庇护他们一生吗?对于那些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让他们尝试一下“挫折教育”呢?让他们之间吵闹一下, 发生一点纠纷, 从中知道什么行为对, 什么行为不对, 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孩子是一张张洁白的纸, 父母的教育态度将决定其如何在上面加以描绘, 是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还是让他们“闭门造车”, 成为一个孤芳自赏的人?
新课标高中英语情感态度教育 篇9
关键词:情感态度,高中英语,和谐融洽,评价机制
一、高中新语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教育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提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学业发展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堂上既要注重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 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 形成健全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最根本的人生态度, 也就是对自己周围一切事物的态度。它包含了一个人各方面的社会责任感。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英语课堂上, 老师不仅要“予渔”, 还要让学生主动“去渔”, 因此情感态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教学误区
多年来, 许多老师觉得, 情感态度教育的实施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责任。如果是这样认为, 那么就错了, 说明他们还没有理解新的教育理念, 固步自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 我认为在每个学科中都存在情感态度教育,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尤其贯穿了情感态度教育。可是一部分老师为了片面追求成绩, 在课堂上长时间讲解单词和课文, 忽略了情感态度教育。有的老师则为了落实情感态度目标而过分地突出情感, 又显得特别生硬, 形式痕迹特别重。如何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这是值得我们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反思的问题。
三、革新教学方法, 强化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教育的实施
1.教师要转变角色,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情感、态度不是教的, 而是老师有意识地渗透, 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充分进行情感体验。如何保证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首先, 以学生为主体, 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高中生心理和生理都正处于明显的变化时期, 自尊心很强。老师只有从心中“爱学生”, 对学生的一举一动才会看得顺眼, 并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经常不自觉地鼓励、赞扬和肯定学生, 激发学生对老师真诚的尊敬和依赖, 从而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其次, 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 并且注重外部形象。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保持和蔼亲切的形象, 去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另外, 还要注意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嗓音、肢体动作来向学生传达一些情感信息, 而这种形式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因为他们认为与教师默契地进行了情感沟通, 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2.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 此套教材难易适中, 适合中学生的口味, 包含的话题涉及各个方面, 交友、自然灾害、健康、体育、音乐地理、讲英语国家的文化、社交技能等。现在的中学生由于高考压力, 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老师单纯在课堂上说我们要关注社会, 关注弱势群体, 关爱他人, 显然教育意义不大。这时我们就可以结合课本中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感受。在教授必修一Unit 5Nelson Man-dela时, 我首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曼德拉。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黑人小伙子遇到的困难, 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If you were Nelson Mande-la, would you help Elias?why?how?”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静顺利, 会遇到各种各样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问题的第一部分很好回答, 学生都愿意帮助他人。在考虑到为什么帮助和如何帮助时, 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深入, 部分学生还提到:“只有自己足够强大, 才具备帮助别人的力量, 就像曼德拉这样”。这样不但深入了主题, 而且还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应该帮助他人, 并且努力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
3.改变课堂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与老师接触最多的就是课堂。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评价机制, 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特别是学困生, 更要悉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 尽量创造各种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老师也要及时表扬来巩固他们的“成功感”, 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古今美术教育中对待“错”的态度 篇10
南北朝时期画家、理论家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六法”。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 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 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何为“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二曰骨法用笔, 三曰应物象形, 四曰随类赋彩, 五曰经营位置, 六曰传移模写。 (1) “气韵生动”或“气韵, 生动是也”, 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 富于生命的活力。 (2) “骨法用笔”或“骨法, 用笔是也”, 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 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分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力量之美, 它是在传统绘画独有材料工具以及民族风格所传达的美学原则。 (3) “应物象形”或“应物, 象形是也”, 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 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视描绘对象的真实性, 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形式与艺术内涵的关系, 它所处的位置恰如其分。 (4) “随类赋彩”或“随类, 赋彩是也”, 是指着色, 可以解释为所画对象与色彩表现的相似。 (5) “经营位置”或“经营, 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 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 或为动词, 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6) “传移模写”或“传移, 模写是也”, 指临摹作品。传, 移也, 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 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 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 一是可学习基本功, 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 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古代美术教育中的“六法”, 着眼于尊照客观实际, 表现客观形象的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传移模写诸法, 更偏向于写实对象、传承、摹写。而对于画画本身来说, 终是人类的一种表达方式, 人类本能。总是注意不会言语的小孩子, 喜欢拿着笔到处的依依呀呀画着, 虽然我们并不能清晰的理解画面内容, 但总能清楚的明白, 那是孩子的一种表达。而画家面对大山大水, 面对一个对象, 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无谓对错, 无谓“法”。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当今注重创造性与个性的时代, 对于鼓励“犯错”的教育也比比皆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央美术学院王华祥先生的《将错就错》, 在美术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个青少年学生如果从基础训练中体现出他丰富的想象力, 大胆的突破精神。悠客网, 络美术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因此美术教育处处要能体现创造性。对待“错”的态度当然是宽容与包容的。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由于多数学生都要参加高考, 通过高考上大学, 而且历年来考试范围都在头像和石膏像之间轮换, 甚至是默写头像。所以素描教学基本上也是石膏像、头像的写生训练。学生终究不明白自己在为了什么而“画”。在程式化的训练中, 学生丧失了图像表达的本能。为什么他们开始怀念画着红色天空、绿色云朵的儿时, 开始怀念充满想象、“为所欲为”的儿童画,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为了通过高考这种选拔制度进入大学。而进入大学之后, 老师又需要学生抛弃那些“法”, 让他们放开的“错”。在近几年的高考中, 越来越多的院校更换试题类型, 鼓励学生展现个性, 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犯错”。
“错”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敢“错”就是突破。学生只有敢去“错”才能突破现有的水平, 有所提高。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 餐厅不是餐厅, 是吃饭的地方;水杯不是水杯, 是喝水的东西……将固有的所谓“定义”抛弃, 更大限度的理解一个原本被限定的事物。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老师往往会习惯于首先讲明本课程的含义或者是概念, 那么我们未尝不可给学生讲述汉字的本身含义, 而给学生更广泛的理解呢?那么就“设计”而言, 从“设计”二字出发来理解:“设”, 一个言字旁, 一个“殳”字。“计”, 一个言字旁, 一个“十”字, 跟计算有关。那可否理解为, 设计需要语言, 那么这个语言又包括什么?图形语言?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未尝不可给学生一个空间, 从汉字本身来理解设计。看似一种“不合常理”的理解方式, 给学生提供“错”的机会, 更大限度的来理解“设计”本身, 创造更多“设计”的可能。
其次, 敢“错”是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的实践活动。敢于去“错”, 才能在“错”中体验到正确, 以“错”中感知和认识对象, 体验美的规律, 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换句话说, 反复地“错”就能反复地体验, 反复地感受, 最终创造出美的事物。
再次, 敢“错”也是独立自主精神的体现。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 如果敢于“错”, 敢于尝试。也需要一定的胆量、自主、耐力。同时, 在新的问题出现时也须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疑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 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将自己对对象的本能感受大胆的表达出来, 抛弃程式化的“法”, 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 需要足够的自信。慢慢的学生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图形语言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画面或者创意想法。王华祥先生主张学生有意识地“错”, 我们主张学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错”, 且是经过思考后有突破性地“错”。这种“错”是激励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去发现, 这种“错”, 就是创造意识的开始, 又是创造性精神的重要体现。
有“法”可依的“犯错”,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力。“法”不是限制学生思路, 而是引导学生更好的在“法”的指导下发挥个性, 表达画面、表达思想。
摘要:美术教育从古至今都有“法”可依, 面对着这些“标准”、范本等, 使学生不敢“犯错”, 小心翼翼在“法”边缘行走。所以有“法”可依的“犯错”,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力。引导学生更好的在“法”的指导下发挥个性, 表达画面、表达思想。
态度教育 篇11
一、所谓语文教育态度
语文教育态度对“态度”进行“语文”和“教育”的限定。态度涉及主体和对象,包括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等三种构造成分。④教育为了学生发展的潜在指向就是对教师的教育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育上,因而教育态度包括教师对学生、对工作以及对自身的教育态度。“语文教育态度”更具体地涉及语文学科系统。具体说来,语文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对语文学科、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所涉及的知识、价值和理念的认知,和教师对人文、伦理等的情感体验及认同,以及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意向,即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关策略和行为。
语文教育态度三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又复杂。认知的不断积淀深化教师对语文学科内蕴的情感认同和内化,而后外化成为对语文教学的意向;教师对人文、伦理等的情感体验关切到教师个人自身,经过个人思维的主观认同不断强化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并影响策略行为的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策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真切可感地进行认知深化和情感体验。三者相互交叉,呈螺旋体结构不断生长。
二、《文心》中蕴含的语文教育态度
(一)关于对语文学科的认知
1.关于语文学科的外延
对语文课程范畴的认知,从学科纵向来看,《文心》展现出需要我们从汉字体系和人际交流、情感表达的文本以及文本构成来源等方面进行解构和体认。横向说来,《文心》有一种想要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明显界限。因而,不仅需要读文字写的书,更需要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不仅需要在书本的图书馆,更需要“在社会的图书馆里做一番认识、体验的功夫”。⑤读书“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⑥所以,从语文学科元素构成来讲,语文的本质就是生活。
2.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文字是人类交流、表达思想、展开宣传的工具。“文字是宣传品”,以此“激动”和“鼓励”大众。运用这一工具时,首先要明确指向要准,有特定的目标,“预备给什么人看”⑦,其次要注意方式要对,需要考察词语得当、意义完整和形式和内容的连贯照应⑧,从而达到文从字顺、意义清楚明白和宣传鼓动的效果而不致“除了说作者自己觉得如此意外,别无什么可解释的了”⑨。
语文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叶先生说:“我就是最不信服把语言跟内容分开来说的一个人。咱们不能抛开了意思谈语言,也就是不能不管内容专谈语言。”⑩“语文教育不是单一的知识教育和语言教育,它首先是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是历史化的生活品格教育和开放性的生存情感教育。”{11}对于写字现代规范背后的传统审美的思考{12};对文字(辞)的“字面”或是“声音”上的“情味”思索{13},以及由此生发的意象或是情境,都是作者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作者通过汉字及其意义的排列组合形成个人对本体和外部世界现象的叙述,包含着对真、善、美意义的追求,对人文、伦理、道德的持守,对文化体验、人格升华的追求等等。“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是不应该只当做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14}
3.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
从教师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来看,开篇《“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15}以一种浅易的方式展现了“接受理论”下的语文文本的未知意义,这种“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的理念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成就感提供有效强化的基础。教师“不但传授我们一些知识”,“更注意于养成我们的习惯”。{16}所以教师(包括家长)通过平时的专题讨论、座谈会的形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展开阅读和写作的指导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个人的外化和内化过程提供一种情境场。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可侧面看出《文心》的合作性探究方法,如《知与情意》《文章病院》等。当然,偏重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某一可供学生发挥的“有话说的、说得来的”{17}主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构建了一个自然、轻松学习氛围。而由老师和父辈引导和鼓励而内化为学生自主互助的一个语文讨论交流场,通过“触发”,展开对语文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考量。由课程内容迁移到现实世界,抑或从日常生活回归到语文本身,为思想的激情碰撞和印象的深刻记录提供了一个有效空间。
(二)关于对人文精神和伦理关怀的情感认同
1.关于语文载体的情感展现。当作者从各方收得、积累到思想感情的时候,就通过对文字进行组合而表达出来。{18}然而这种思想感情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19}每个人因其不同的个性特征的社会经历而在作文说话表达思想感情时呈现不同的风貌。所以“时代有一定的特色”,在读书过程中需要留心到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将个人作者化,以期能够达到一个无限趋向情感本真的效果。
2.关于语文教学的主体意志。“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是为‘万世开太平。说万世,多么久远;说太平,多么艰难。但是生而为人,就不能不站在人的地位着想。”{20}语文教学至少包括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因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师的个人习性、品格完美融合要求教师在外化过程中以一种积极正面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对于文字的解释及玩味方面自信已尽了力,做到八九分的地步了,在读的一方面,却未曾费过力气。”“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还它个本来面目。”{21}立足时代、作者、文本,以其思想、情感、人格、价值观等内蕴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生发点,并适当考量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善教师个人评价体系,如《新体诗》一文,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语文学习态度的自觉,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3.关于语文教育的具体策略及行为
(1)关于教师对教学价值的重构。《文心》透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言行的展现,获得其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态度上一种完美的自觉和一种深沉的热情的表征。家长、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都有很高的语文素养。正如《重印后记》中所述:“笔下的语文老师不光是教语文,还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他做事认真,为人诚恳,对学生平等相待,有问题共同研讨,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22}枚叔对文学的广泛涉猎和语文学习的深刻认识和见解,慧修父亲对不同思想的包容,而除了语文王先生,算学沈先生、图画李先生、英文张先生各科目的教师都能关联国文进行解释,无形之中形成一个“语文学科圈”,这难以不让学生用心于文字。
(2)关于教师对教学主体的定位。《文心》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相当分量的发言权,而教师多通过对知识的呈现、实例的援引来让学生从完整的材料中获得自己的意见,就像“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23}一样。正如在《知与情意》《文章病院》《小说与叙事文》等专题的探讨中,学生作为主要的参与对象进行讨论,教师则稍加引导并作有效评价。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入语文课堂,在家庭、学校的小组活动中间,教师(家长)多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其主动性,提高兴趣和探究能力。
(3)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缘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学生有效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人际交流,运用好语言工具,同时,使学生从中获得在思想、思维上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文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文化甚至是社会文化的感悟和学生个性的发扬是基于具体化、情境化教学的。教学,实际上跟“触发”一样,在课堂内外找到一个有效的映射和佐证,并以此发散,生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三、《文心》语文教育态度的反思
(一)对于构成语文学科的基础——文字态度的反思
文字不仅仅只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汉语文字能高度凸显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核,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文字的构形和意义的发展更是存在差异。文字的构形能直观地显现先民的思维以及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同时文字的意义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人们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意义的扩大、缩小、变换也能展现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教师因此形成的内外化循环之后,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升华。
(二)对于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反思
整部《文心》涉及到“国文的全体知识”。学生通过对在编订者的视野范围内的语文教材进行“专家式”的解读时,未必就真能通过这个一篇“一解一构”的方式来取得世界如此之多的名家名篇的精华,再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的意义预设本不是为了这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以教师和编者个人角度去进行文本解构与建构未免失了方寸。“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能够随时随地为我所用,充实自己。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宜过多,要求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转换人文性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而不仅仅是通过文本的人文性解读,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课程内外的人文场。
(三)对于语文教学过程和方式的反思
教育的立足点始终是学生。语文学科的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开辟一条生活之路。强灌硬塞是不行的,让学生参与体验其中,若能得出结论甚好,不能得出却也因相互对照而获得其他也行。而这种生活体验和生存参与能够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更好地“触发”效果。学生能够在此获得在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上的积累,再通过适当地训练,达到“听说读写”等技能方面的提升而进行有效应用,最终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
(四)对于语文教育态度的反思
缘于个人智能高度发展的教师根据个人及外部世界现象进行语文态度的自我教育和反思,语文教师的教育态度更趋向于一种心理自觉上的特殊的态度教育。教师的教育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包括教师的工作质量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25}当反思“推动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靠的是存在于推动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的某种本质的态度”{26}的时候,学者和教师更要立足实际,进行语文教育态度的自觉构建,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实现“不教”的终极目的。
————————
注释
①②⑤⑥⑦⑧⑨{12}{13}{14}{15}{16}{17}{18}{19}{21}{22}{23}{24}叶圣陶,夏丏尊:《文心》,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④美.J.L.弗里德曼等著,高地,高佳等译:《社会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1页。
⑩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5页。
{11}唐代兴:《汉语文课程的当代建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150页。
{20}杨彬:《教育照亮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4页。
{25}陈立,高觉敷,张民生,李维等:《心理学百科全书(上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93页。
{26}徐旭辉,张梅:《对罗杰斯三不主义的几点思考》,《时代教育》,2012年第3期。
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教育探析 篇12
一、“情感态度”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情感?《英语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的定义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 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 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 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 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二、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
教师仅仅具有思想、智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不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 教师自身应有情感方面的素质。
1. 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情感特征。
教师应努力培养乐观、自制、宽容和真诚等良好的情感特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愉悦地接纳自己, 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成功的外语教师不但要有乐观的情感态度, 而且还要以自己的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去启发、感染学生,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 使其摆脱由挫折、困难所造成的消极情绪的影响。自制指的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 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以信任、友谊的态度对待他人。
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的情感化首先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 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要以基本的人性理念为前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发挥主导作用,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老师, 而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 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 常常感知敏锐, 思维开阔, 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 当一个人悲伤、抑郁, 对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 就会反应迟钝, 思维狭隘, 亳无创造性可言。因此, 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 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的知己。
3.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活动。
学生最爱听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 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 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 又能帮助理解, 引发兴趣。从感官角度来看, 还会由于声音的变化的刺激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减少听课的疲劳。课堂中, 信息的流动在情感的氛围中进行, 并不断激发和维持着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发生、发展, 并极大地影响着信息流动的成效。学生最尊重有教学激情的教师, 只有教师兴致勃勃, 学生才能兴致勃勃, 这种“激情效应”是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所必须把握的, 也是一个成功外语课堂所必须具备的。
三、挖掘教材内涵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SEFC教材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内容涉及友谊、语言、施行、音乐、卫生、体育、文化、戏剧、幽默、娱乐、节日以及对未来的幻想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依托, 把情感态度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1. 借助教材中的成功人士, 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和品质。
SEFC教材中包含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成功人物,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教学这些单元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或网上查询, 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学生具有相对充分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这些人物所具有的令人钦佩的个性和品质, 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以及如何学习和培养自身的优良个性和品质。
比如SEFC Book1, Unit5, 在Pre-reading部分介绍了古今中外六位名人或伟人。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 就Are these famous people also great people?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 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再让学生回答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 great person should have?教师把学生所认为的伟人应具有的优良品质进行归纳总结, 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加以引导。如问学生:Do you think you are always active in learning English?Have you been determined to improve your poor subject?学生通过反省自己的表现, 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上的情感态度会有改进和提高。再比如Book4, Unit1, 该单元也介绍了几位生活在不同国度的杰出女性, 探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价值和贡献, 关注她们所面临的困难, 讴歌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教学本单元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 (尤其是女学生) 的自信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了林巧稚所取得的成就后, 让学生用形容词描述她的优良个性和品质完成下列的网状图: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讨论问题, 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既让学生深刻领悟这位杰出女性所具有的优良个性和品质, 又让学生自觉地内化这些优良个性和品质。同时, 教师能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度, 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目标。
2. 紧扣单元主题, 渗透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材中许多单元充满人文情怀,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较强的感染作用,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 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 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并对其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教学SEFC Book2 Unit1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故宫、长城、颐和园和圆明园等文化遗产的介绍, 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在增加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爱国情怀;在教学SEFC Book2 Unit2时, 帮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宗旨以及比赛项目, 并与学生一起分享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知识,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奥运精神, 使学生更加关注奥运会;在教学SEFCBook2 Unit4时, 可通过网络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了解从已经灭绝的动物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从而促进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丰富课外活动, 贯穿情感教育
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 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 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英语美文朗诵、唱英语歌、讲英语笑话或故事、英语演讲、定期举办英语晚会或英语角、出英语墙报, 这些活动或比赛都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参与合作的优良情感。另外,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英文短剧表演。教师可以结合课外阅读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戏剧系列丛书》) , 鼓励和协助学生在课外排演英文短剧, 在恰当的时间组织一次英文短剧表演晚会, 寓教于乐, 激发兴趣, 达到促进英语学习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1. 让学生自愿分组组成剧组, 选定一个现成的剧本进行排演。学生也可选定一个适合表演的小说片断, 进行改编。改编时,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首先, 要找出故事或小说片断中的人物;然后, 根据人物的对话对其进行改编;不要忘记加入旁白的台词和必要的舞台说明。
2. 对改编后的剧本进行试演, 如需要可对剧本进行相关的修改, 然后分角色进行排练。
3. 排练成熟后, 就可以集中表演, 举办英文短剧表演大赛, 评选一、二、三等奖, 颁发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证书, 并给予适当奖励。
短剧排演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过程, 对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很有益处。如有可能, 教师应该尽量鼓励支持, 从语言、道具、排练过程等各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这本身就是一项真实而有意义的任务。而且, 学生也可以从排练中锻炼意志力, 不断树立起信心。这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会有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意志、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人格等, 都会体现出英语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总之, 英文短剧表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为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 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并结合教学实际, 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让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 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增强爱国意识, 拓展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德新.英语教学中心理辅导的操作与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 (9) .
【态度教育】推荐阅读:
情感态度教育05-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07-23
浅谈对待小学双差生的教育态度和转化策略05-24
态度好态度成语10-23
态度的高考作文: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09-06
阅读态度07-15
政治态度07-22
有态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