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系统性因素

2024-07-08

非系统性因素(共10篇)

非系统性因素 篇1

0引言

在不锈钢高纯净工艺系统(包括注射用水或纯蒸汽)中,出现“红锈”是一种正常现象。“红锈”产生的程度与下述因素有关:(1)每一个不锈钢元件的材质; (2)系统的制作过程,如焊接、表面处理、钝化处理等; (3)系统的使用环境,如水的纯度、工艺化学物、温度、压力、机械应力、流速和氧含量等;(4)系统的维护情况。

对出现“红锈”的系统,需评价其对产品工艺或系统长期操作的潜在影响。

ASME BPE—2012非强制性附录D“红锈”与“不锈钢”规范,其所提供的方法可检测系统中工艺溶液产品接触表面中出现的“红锈”,也提供了减少“红锈”形成的制作和操作方法,以及消除“红锈”的方法和技术。

1 “红锈”形成因素

在高纯系统中产生“红锈”的不同因素,以及“红锈”产生的机理具体有以下3类:

Ⅰ类:对“红锈”形成有较少影响。有理论表明,该因素可能对“红锈”形成有一定作用。

Ⅱ类:对“红锈”形成有中等程度影响。有工业数据支持这些因素会对“红锈”形成有影响,应考虑其影响。

Ⅲ类:对“红锈”形成有强烈影响。有良好工业数据支持这些因素会对“红锈”形成有影响,应考虑其影响。

1.1系统制作因素

表1是对在制作过程中“红锈”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附注:为了便于读者查询,本文中表1对应ASME BPE标准中的原编号为D-2-1。

1.2系统操作因素

表2是对在操作过程中”红锈”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2检测“红锈”的方法

检测“红锈”的方法可以检测出不锈钢与工艺流体,产品物料和溶液接触时表面出现的“红锈”。

2.1对工艺流体的分析

流体分析提供一种检测某一工艺系统内可移动成分的方法,其能代表介质的当前质量状况和“红锈”检测结果。

表3提供了在检测可流动成分时的各种试验操作说明及优缺点。

2.2固体表面分析

表面分析提供表面层本体、微观结构和成分的相关信息,其表明介质的未来质量状况和“红锈”对水质潜在的威胁。表4提供了在检测表层成分时的各种试验操作说明及优缺点。

附注:为了便于读者查询,本文中表2对应ASME BPE标准中的原编号为D-2-2。

附注:为了便于读者查询,本文中表3对应ASME BPE标准中的原编号为D-3.2-1。

附注:为了便于读者查询,本文中表4对应ASME BPE标准中的原编号为D-3.2-1。

3系统中消除“红锈”的方法

“红锈”的补救工艺(消除工艺)是用来去除“红锈” 中的氧化铁和其他表面成分,以减少对不锈钢表面的损害。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红锈”,会产生表面腐蚀或沉淀。按照“红锈”Ⅰ类、Ⅱ类、Ⅲ类分类标准很容易确定各种状况。下文描述了清除“红锈”的工艺及实施条件。

3.1 Ⅰ类“红锈”的消除方法

Ⅰ类“红锈”较弱地附着在不锈钢表面,比较容易去除和溶解。这类“红锈”通常是赤铁矿物或红色铁离子氧化物以及低含量其他氧化物或碳成分。磷酸对清除轻微铁锈有用,并可与其他酸,如柠檬酸、硝酸、蚁酸或其他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来辅助增强除锈效果。以柠檬酸为主,添加有机酸的化学物对“红锈”去除是有效的。对于Ⅰ类“红锈”,使用无水亚硫酸钠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去除方法。

这些化学物质在温度升高到40~80 ℃时,持续时间2~12 h下起作用。作用时间和温度根据“红锈”的严重性、系统建造元件材料累积情况及化学物质的浓度而定。每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基于专有测试和工艺设计准则而定。

电化学清洗是一种替代方法,以代替磷酸清除方式, 电化学方法是以产品接触表面为阴极加直流电源的清除方法,因为阳极在被清洗表面清除,“红锈”就容易清除了。这一方法对3类“红锈”均非常有效,但仅仅局限于系统可接触表面,主要用于容器类与物料接触的表面。

3.2 Ⅱ类“红锈”的消除方法

Ⅱ类“红锈”的化学消除方法与上述工艺方法非常相似,在溶液中增加草酸,以提高清除Ⅱ类“红锈”的有效性。这类“红锈”包含大多数赤铁矿物或铁离子氧化物,并包含一定量的铬和镍氧化物以及碳成分。所有这些除锈化学物除草酸外均不会对表面产生损伤,草酸可能会依工作条件和浓度对表面有一定的腐蚀。Ⅱ类 “红锈”比Ⅰ类“红锈”难以清除,可能需要增加时间,甚至这些过程通常要在稍高的温度和浓度下进行。

3.3 Ⅲ类“红锈”的消除方法

Ⅲ类“红锈”与Ⅰ类、Ⅱ类相比更难以消除,主要是存在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异,这种高温沉积物形成锰铁氧化物并在混合物结构中含一些铬、镍或硅的替代物。通常这些沉积物中会出现大量的碳成分,主要是因为水中有机物的减少,在除锈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污垢”或黑色膜。用于清除这类“红锈”的化学物质一般是强腐蚀性的,在某种程度上会腐蚀表面。以磷酸为主的除锈系统通常对非常轻微的“红锈”累积是有效的。强有机酸并混有蚁酸和草酸对这些高温“红锈”有效,且腐蚀性较弱,对表面腐蚀的潜在风险较小。

柠檬酸和硝酸与氢氟酸或氟化氢铵能较快清除Ⅲ 类“红锈”,但一定会腐蚀与除锈液相接触的金属母材表面。表面腐蚀的程度或表面粗糙度增加情况取决于工艺条件、化学物浓度、“红锈”厚度变化情况、原始表面粗糙度等。这些工艺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和时间是可变的,以有效地进行表面除锈并便于清洗和钝化。腐蚀性较弱的化学物用于较高的温度(60~80 ℃)、较长的接触时间(8~40 h或更长);以硝酸为主的氟化物液体通常用于较低温度下(环境温度-40 ℃),而以柠檬酸为主的氟化物液体用于较高温度和较短接触时间(2~ 24 h)。表5列出了清除3类“红锈”的工艺方法。

附注:为了便于读者查询,本文中表5对应ASME BPE标准中的原编号为D-4.1-1。

3.4清除不锈钢“红锈”方法的说明

上述给定的时间和温度与主要反应物的重量百分比有直接关系,配方的改变会改变相应的要求。不同应用方法包括对焊缝或表面的流体循环、对凝胶容器和设备的喷淋方法等。

在清除”红锈”过程中,当处理完成后对表面冲洗排放物的正确处置是非常关键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由于含有化学物质或重金属组分可归类为危险排放物。 能从产品接触表面有效清除“红锈”,并减少在工艺流体中产生氧化物颗粒的潜在风险。在不锈钢表面腐蚀后钝化层恢复的合适清洗和钝化开始前就要确定这些除锈方法。对流体的分析测试,有利于确定颗粒产生的水平和流体中因腐蚀并降低表面性能而产生的金属氧化物水平。

4结语

依据ASME BPE附录D的内容,本文对不锈钢制品(纯净设备和系统装置)形成“红锈”的因素及消除方法作了介绍与解读。重点突出了在不锈钢高纯净系统中产生“红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清除“红锈”的方法,消除3类”红锈”的操作过程,以供制药企业、生物工程设备制造企业及工程设计安装公司技术人员参考, 以期使我们的设计与制造标准与国际上使用的标准一致,为中国制药装备走向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依据ASME BPE—2012非强制性附录D对“红锈”与“不锈钢”进行了节译,专门介绍和解读了附录D关于在不锈钢高纯净系统中“红锈”形成的因素和消除方法。

关键词:不锈钢系统,红锈,形成因素,消除方法

非系统性因素 篇2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影响和感召部属,提升单位向心力、凝聚力,带领大家和衷共济把单位建设好,除了依靠权力因素外,还需运用好非权力因素。所谓非权力因素,主要是指领导干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能力水平,在群众中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果说领导干部的权力因素的影响是让人“

听”你的话,那么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则是让人“服”你的人,其影响力比权力因素更持久、更潜移默化、更易于接受。原创:wenmi114.com

一、要有良好的人品“官”德。

人品和官德是构成基层管理干部非权力因素的核心。一要有好人品,诚恳待人,不在群众面前耍聪明、玩心眼;心底无私,不见名就争,见利就上,见好处就要;心怀坦荡,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待群众的批评,对敢于进铮言者,不打击报复;与人为善,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着眼于帮,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能帮多少就解决多少。二要有好的“官德”。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每天直接与职工群众打交道,虽然“官”不大,但仍要求对上对下要一致,不能台上口若悬河,台下面目全非;对人对己要一致,不能“手电筒照人不照己”,严以律人却放松自己。三要守住小节。群众往往是通过小节看党员干部的品德作风。管理者要想以非权力因素影响带动部属,就应该在小节上严于律己。管住嘴,不该吃的不乱吃,不该说的不乱说;管住手,不该要的不乱要,不该收的不乱收;管住腿,不该去的不乱去,不该跑的不乱跑;管住家属、子女、不能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私利,贪占便宜。

二、要有渊博的学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变革中的形势对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过去那种靠苦干实干的“老黄牛”式的领导,或不懂业务,仅仅会指指点点,发号施令式的干部显然不适应开掘发展的要求。群众当中高学历、高技术、有特长的人才大有人在,领导干部在学识、技术上如果不懂,说话办事又怎么让人口服心服呢?时代呼唤更多的知识型、专家型领导干部。因此,基层单位管理人员要把学习当做干好工作,甚至是干好事业的“助推器”。坚决克服“工作忙没时间学”、“迎来送往坐不下学”、“下基层检查顾不上学”等模糊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把自己锤炼成专家型的管理者,在群众中树立学者形象。

三、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

群众喜欢重实际、求实效、说实话、办实事的领导,不喜欢作风漂浮,夸夸其谈,见风使舵的干部。这就要求基层管理干部在部署工作、出台政策、安排项目时,一定要以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原创:wenmi114.com少搞一点“形象工程”、“彩头工程”、“门面工程”、“献礼工程”,切实把精力聚集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把心思倾注到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上来,把经费用到单位发展的刀口上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一方乐土,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换来单位的振兴。群众会对领导干部的政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四、要有深厚的爱民情结。

非系统性因素 篇3

【关键词】《宠儿》 杀婴 非母爱因素 历史主义

一、《宠儿》研究的重要性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也是唯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作家。《宠儿》于1987年在美国问世,出版一周后即列入《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第三名,并获全国图书评论奖提名,从此莫里森其人其作就成为经久不衰的国内外研究热潮。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是在通过一段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将最真实的奴隶制度揭示给当代美国社会,向整个黑人群体,以及整个白人社会叙述了一位黑人女性是如何将母亲对孩子本能的爱变异为非母爱而做出过激行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又通过大量的笔触揭露了一位母亲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封闭的心灵绝境。

二、塞丝“杀婴”的非母爱因素

1.心理病变导致的非母爱因素。在奴隶制的压迫下,奴隶们很难积极而正确的形成自我,有时在绝望之下甚至会通过一些残忍的行为来维护自我身份。但是塞丝杀婴的瞬间不是出于母爱,而是由几种极其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极端反人类,反社会的非人道主义行为,是由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超出内心承受能力,导致心理畸形而做出的变态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具有复仇主义倾向的自虐行为。主人公对外界无能为力转而对内行使暴力,是极端环境下的非理性行为。塞丝在白人社会饱受创伤,心灵扭曲变态。她在感情,心理上会发生各种扭曲变形或异化。而塞丝“杀婴”举动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人的社会属性。当外部环境与心灵所向产生强烈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就是自我的丧失,主体的分裂,自我的毁灭以及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关系破裂。

莫里森敏锐的洞察到奴隶制背景下特殊的母子关系和人生早期生活遭遇的创伤性体验对人格发展的致命破坏[3]。塞斯将女儿视作自己的延续,她在绝望中杀死自己的女儿是保护转寄在女儿身上的自我选择。实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塞丝对宠儿的行为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占有关系,杀死宠儿就是父母对子女一切权利的剥夺。塞斯虽然拥有爱自己孩子的自由,但是内心的畸形形成其对宠儿的绝对控制。她的行为忽视了每一存在的个体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主体自由,忽视了人的境况存在与境况自由,混淆了他人存在与自我存在的关系。塞丝在杀婴的那一刻精神上就表现为短暂的精神分裂。而塞丝本身就是生活在两個自我相互对立而导致的挣扎中。精神的混乱及奴隶制的外在压迫导致了他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混乱,潜意识中的那个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作激烈的斗争。塞丝内心本就不是在健康的环境下形成的,因此不健康的内心及脆弱不堪的承受力极其容易使其做出过激行为。巨大的心灵创伤,很容易让受害者感到绝望和无力,受害者正如塞丝的内心也倾向于乖戾化,邪恶化。

2.从历史主义角度探讨塞丝“杀婴”的非母爱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塞丝“杀婴”是对奴隶制的血泪控诉,其本身也成为了个人历史的牺牲品。在那一时期的整个社会给与黑人的就是灭绝人伦的虐待和人性否定。在白人机制的欺压下生活的黑人奴隶精神上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奴隶制对黑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不仅源于这种残酷的制度,也源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女奴塞丝就是在奴隶制下遭受了种种不幸,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精神贻害和社会条件下放弃了其母性的哺育本能长期暴露于极端恶劣的种族主义空气中,做出了令人震惊的“杀婴”举动,“杀婴”行为成了她呼唤人类尊严的呐喊。

(2)家庭环境的影响。奴隶主会刻意在这些奴隶很小的时候将他们卖掉,以防亲子关系对奴隶主统治造成不利影响。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黑奴们是很难形成健康的心理。从小亲情的缺失使塞丝心智发展及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塞丝“杀婴”的合理性,其“杀婴”行为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塞丝的母亲也曾将与白人生下的孩子全部杀死,只留下塞丝。”(P90)他的行为对塞丝今后的“杀婴”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暗示。前代的悲惨命运和扭曲心态则奠定了后代黑人相同命运基础。南北战争之前的社会历史条件造就了黑人男子无家庭观念,正常黑人男性的软弱无能,所有的重压全都负在了女性的身上。各种重压和心灵支柱的缺失造就了塞丝一种畸形,抽象狭爱的母爱观。最终塞丝做出了近似癫狂的“杀婴”举动。

总之,《宠儿》这本书不仅向世人揭示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惨绝人道的迫害,也向我们诉说了黑人群体成长过程中艰辛的心路历程和心灵创伤。黑人奴隶塞丝饱受凌辱,百般无奈选择杀婴更多地是源于内心深处和外界环境造就的非母爱因素。研究的出的“杀婴”非母爱因素能够进一步唤起人们对和平民主社会的认同,对一切阻碍和平发展,人类和谐的制度模式予以地址和反抗,共同缔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Beaulieu Elizabeth A.The Toni Morrison Encyclopedia[Z].Westport:Green Press,2003.

[2]Danille TG.Conversation with Toni Morrison[M].Jackson:UP of Mississippi,1994

[3]托尼·莫里森著:潘岳,雷格译.宠儿[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15-326.

企业非财务因素分析 篇4

那么, 如何全面、准确地对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一、正确认识非财务因素的主要载体, 准确把握其获取途径

非财务因素的载体十分复杂且呈多样化, 如调查报告、企业档案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企业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资料、报纸、政府公告、法律文件、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等等, 这些都可能是非财务因素的载体。它可以是成文信息, 也可是不成文信息;有来自企业内部本身的信息, 也有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息;等等。

一般来说,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等集中了纳税人主要的非财务因素;同时, 在一些管理工作较为健全的管理和中介机构, 如工商所、税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 一般都建立有较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来全面、及时地记载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目前,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日益成为分析者获取非财务因素的重要来源。

对于分析者来说, 要充分、全面地了解企业的非财务因素, 首先必须认真全面地查阅以上相关资料所提供的主要非财务因素;其次, 利用与企业人员的讨论获得有关相关资料之外的重要信息 (非资料信息) , 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下, 企业档案资料应能提供财务分析所需的主要非财务因素。但对于管理基础薄弱, 档案资料不够规范、齐全的企业来说, 采取与其相关人员和企业管理层的交流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增强和补充方式;再次, 利用媒体和公共信息网络系统, 获取有企业的行业因素、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因素等非财务信息。

二、准确判断非财务因素影响的方向性、时间性和程度差异性

1、影响的方向性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即有的对其产生消极的不利影响, 但也有的是“雪中送炭”, 会产生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如破产企业的重组、有经验管理人员的任命等, 均可能增强其财务状况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分析者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2、影响的时间性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不仅具有方向性, 也具有时间性。有些非财务因素的影响也许是“立竿见影”的, 影响较为短暂。但有些因素, 尤其是那些主要因素并不是短期存在、暂时影响的, 而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和“循序渐进”的影响。当前的许多非财务因素是在过去就已经存在着的, 并可能持续存在、影响下去。所以, 我们必须关注非财务因素影响时间的持续性, 进行动态的分析。

3、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影响企业财务的非财务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但各项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 (相关程度) 存在差异, 一项因素与财务状况正相关, 与经营成果可能负相关或不相关。也就是说, 有些因素对于一些企业或具体的财务方面来说, 影响是重大的、决定性的, 但对于另一些企业或具体的财务方面来说, 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对非财务因素影响程度判断的目的, 是要将这一判断客观、准确地运用到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预测之中。其中, 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和管理风险因素等, 作为影响企业财务能力的非财务因素, 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分析、动态评估的变量因素。

三、非财务因素的选择与分析要抓住重点

非财务因素的上述方向性、时间性和程度上的差异特征, 要求分析者在非财务因素分析中, 要有主次之分, 不能对所有的非财务因素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 而应抓住重点, 重点分析那些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性因素。所谓关键性因素, 就是那些影响方向明显、影响程度较大的重要因素。这些关键性因素一般是以行业类型、企业特征、财务特点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对房地产行业的分析显然区别于对汽车制造厂财务的分析。在非财务因素评估中, 必须在对所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 突出主要因素和因素的主要方面, 从影响企业财务的关键风险点出发, 动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这也就需要分析者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高水平的判断, 这一分析判断很难用电脑来代替, 此时, 分析者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正确理解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的关系

目前, 我国会计环境不是十分规范, 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不完整和不真实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就使得企业所进行的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显得较为重要。但事实上这并不能改变非财务因素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 即不管会计信息是否完整和真实, 非财务因素的分析都只能是建立在财务因素分析基础上的。单纯依靠非财务因素并不能决定财务分析级次和结果。忽视非财务因素对纳税评估的影响是不当的, 而过分强调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作用也是不恰当的。

五、正确认识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主观性特征

由于非财务因素主要是定性因素, 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大量的主观性判断。而且, 要对财务的风险程度进行客观、全面、动态的反映, 对非财务因素进行主观性分析是避免不了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锐.浅谈企业中的财务管理[J].今日科苑, 2009, (22) .

非系统性因素 篇5

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

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在各地、各级医院时有发生及报道,我院根据开封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2008-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一、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防范措施:

1、告知患者家属,要求24 小时随身陪护,家属如需要离开患者时应通知在班的医护人员。

2、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没收锐利的物品,检查病房的窗户,做好防坠落措施,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3、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即刻通知主管医生,并第一时间联系患者家属,即刻向上级领导汇报。

4、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患者自杀后的防范措施:

1、发现患者自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奔赴现场,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2、抢救无效,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3、立即通知通知家属、医务处及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处理。

4、配合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5、做好各种记录。

6、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行,以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工作。

二、患者坠床/摔倒时的防范措施:

1、医院硬件设施配套到位,如地面防滑处理,通道无障碍铺设,斜坡、电梯、骨科病房沿墙设置扶手,病床添加护栏,拖地时快干处理,并设置警示牌提示注意地滑。

2、患者不慎坠床/摔倒,医护人员应立即奔赴现场,病情允许时将患者移至患者床上或抢救室。

3、进一步检查患者的情况,如测量血压、判断患者意识、查看有无骨折等外伤情况,安排并陪护患者做相应检查及治疗。

4、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5、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如有骨折等严重情况,应向医务科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三、患者自行离院时的防范措施:

1、患者入院宣教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出院前不得擅自离院,并签字。

2、发现患者擅自外出应立即通知病室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夜间通知院总值班及护理部值班。

4、查找患者和患者家属联系,告知患者自行离院情况,嘱其协助查找。

5、尽一切可能查找患者去向,如通知保卫处在院内协助寻找患者、院内不见患者、家属亦联系不上时拨打110报警寻找。

6、患者返回后立即通知院总值班,由主管医生及护士长按医院进行处理。

7、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二人共同清理患者用物,贵重物品、钱款应登记,患者家属签收后交其妥善保存。

8、认真记录患者外出及寻找经过于病程记录上做自动出院处理。

四、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的防范措施:

1、立即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夜间通知院总值班或护理部值班人员,请会诊。

2、同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如果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时,应撤离同室其他患者,立即通知保卫处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以免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

3、通知患者家属,医患沟签字告知患者病情需要24小时家属陪护,严密观察,并按病情考虑对患者是否采取躯体束缚与行动限制,以防发生意外。

4、专科会诊后如实记录病情,专科进一步治疗。

五、停水和突然停水的防范措施: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包括:

1.1 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1.2 给患者备好使用水和饮用水。

1.3 病房热水炉烧好热水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使用水。

2、突然停水时,白天与维修部门联系,夜间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及时维修。

3、加强巡视患,随时解决患者饮水及用水需求。

六、停电和突然停电的防范措施: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力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照明等。

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及应急电源,以备突然停电;如发生突然停电时,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

4、通过电话与电工组联系,查询停电的原因。

5、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七、失窃的防范措施: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

2、电话通知保卫处来现场处理,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3、协助保卫人员进行调查工作。

4、维持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

八、遭遇暴徒的防范措施:

1、遇到暴徒时,医护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稳住暴徒,防止其过激行为。

2、设法报告保卫处和110, 夜间通知院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患者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患者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九、火灾的防范措施:

1、发现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分别组织灭火,同时报告保卫处及上级领导,夜间电话通知院总值班或院内消防中心。

2、根据火势,应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4、关好邻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撤离时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以防窒息。

6、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科技资料。

非系统性因素 篇6

一、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一名优秀的校长会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治学之道、管理之法、渊博的知识和改革的魄力, 在教师和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作为一名校长, 处事一定要光明磊落, 不偏袒、不利己, 应大公无私, 忠于职守, 顾全大局, 平等待人, 严于律己。校长要具有坦荡的胸襟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校长要敢于承担责任, 使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布置任务时校长敢于为自己多揽责任, “能担千斤重, 不挑九百九”;在开展工作中校长处处自策自励, 恪尽职守;当学校事业陷入僵局, 下属工作出现偏差时, 校长不文过饰非, 不明哲保身, 而是“挺身而出”, 承认自己有“领导”之误, “失察”之过, 并尽快、尽力挽回消极影响, 帮助集体或个人重新步入和谐发展的轨道。

二、以精湛的业务信服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要做好典范, 以良好的形象去影响师生。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领导的气质不是靠服饰装点的, 而是靠知识来武装的。因此, 学校领导要通过学习获取教育理论知识, 通过教学获得实践知识, 形成比较完整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 指导学校健康发展。从专业知识来看, 作为小学校长, 必须具有较深厚扎实的功底。校长不仅要管好行政事务, 同时必须承担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校长如果对教育教学是个门外汉, 或一知半解, 将会难于顺利地实施管理。此外, 校长要有熟练的课堂教学技巧, 自己能上好一堂好课, 能给教师提供示范课例。同时, 校长要坚持不脱离讲台, 纸上谈兵的校长是难以服众的。

校长要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业务素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要办成一流的学校, 首先要有一流的教师。加强教师的业务管理,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使之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是教师管理的中心问题。

三、以良好的情绪影响人

校长要注意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教师, 去感染教师, 最基本的就是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力让教师信任你, 把你看做知心朋友, 这样才能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要做到这样, 校长要有良好的情绪感染力。校长的情绪感染力是指校长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师生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力量。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有情绪感染力的校长不仅能使师生更好地接近他, 而且也会使师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积极的情绪影响, 更好地将各项工作做好, 使学校工作和谐发展。因此, 校长必须注意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情绪感染力的作用。

发挥校长情感的主导作用, 尤其是对那些不拘小节的教师, 更需要爱护和关心他们。作为学校领导, 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体现生命的价值, 使教师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理解教师、爱护教师, 尽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和创造展示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满足教师的被尊重感和归属感等需要。

断奶猪非疾病死亡的因素 篇7

1 母猪怀孕期间的摄食状况

仔猪初生重与母猪怀孕期间的能量摄入直接相关。在怀孕期间能够使母猪体重增加30 kg的营养水平可以使仔猪出生时体重维持在可接受的程度。作为一般标准, 体重在120 kg、140kg、160 kg和180 kg的母猪, 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23.6 MJ、25.5 MJ、27.4 MJ和29.4 MJ。当环境温度降低于临界温度的下限时 (单独饲养栏的条件下为19℃;群养条件下为15℃) , 需要补充能量。

2 仔猪抗寒能力与出生重有关

温度环境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既要确保母猪不太热, 又要确保仔猪有足够的温暖, 是一件需要机敏处置的事。出生重较大的仔猪冷临界温度也较低, 而且较易动用体内糖元以抵御寒冷。Pettignew (1986) 表明, 单增加饲料中玉米油量并不能提高成活率。这说明环境因素对仔猪的成活要比母体饲料的营养影响大。

产栏附近区域应不会有阵风, 应使大、小猪均觉舒适可居。地板是在不锈钢板上粘一层可清洗的地毯制成, 特别垫在产栏的矮栏附近。钢板下予以电热。此种地板能起到吸引小猪并使之舒适的作用。在母猪进出栏前后, 地板都经消毒处理。加热不均或不易调整, 以及地板色黑吸热过多都是有害的。锯末、纸屑、稻草均是可用的材料。

在分娩期间及其后24 h, 在母猪侧后方吊一加热灯有助于仔猪驱寒及提供较大的仔猪活动的空间。为病仔和弱仔提供一加热的矮栏。此栏还可用做在一窝多仔的情况下分批让仔猪吃奶。

3 管理要点

为减少仔猪断奶前死亡而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就是做到母猪分娩时不离人。对新生仔猪给以及时的关心和帮助, 可保证仔猪找到母猪的乳头并能吃到足量的初乳。此外, 可将可能受压的仔猪放置在取暖灯下的安全地点直到它们能够自己争抢到乳头为止。管理人员可照顾那些弱小必须较长时间呆在取暖灯下的仔猪, 保证它们不至于受寒。此外, 在照料母猪分娩的同时, 还可注意帮助邻圈的母猪 (可能已经分娩) 照顾好它的仔猪。

对小猪或过弱的仔猪施以瓶喂或胃管导入法饲喂。当窝产多仔需要分别食奶时, 以及某些仔猪需要加饲时, 应予人工哺乳。对所有仔猪都要确保采食到初乳。必要时可用高免疫力猪的血清混在代乳剂中予以哺食。当有初乳备用时, 应优先使用。

对产栏、产舍及相应的设备应施行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好的产舍条件对于降低断奶前死亡率是重要的。在产舍使用之前, 对其进行彻底消毒灭菌, 以减少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 特别是减轻某些病原菌对于新生仔的危害, 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实施有效的寄养操作规程。在窝间调剂有无, 在窝内调剂平均。对寄养所选母猪应充分考虑到其性情和是否有多余的奶头供需用。

对母猪施行定期检查, 遇到有病状立即处置。每头母猪都应有一体况检查档案, 定期逐项检查。

人畜互作的影响。Hemsworth等 (1986) 研究了人畜互相的影响。猪舍操作人员的态度影响到其行为。当动物对人员操作具有恐惧心理时, 会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 生长与繁殖性能尤其如此。

仔猪腹泻的非传染性因素 篇8

1 营养因素

1.1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

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 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 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 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 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 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 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 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1]。降低饲料的蛋白水平及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对于降低断奶后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有着直接作用。

1.2 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 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维生素B1作为α-2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 可参与糖代谢, 其缺乏时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B2则作为生物体内的辅酶参与氧化, 缺乏时, 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粘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维生素PP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生成, 维生素PP的缺乏, 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酸则是仔猪体内辅酶A的组成成分, 在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和提高抗病力方面起重要作用, 缺乏时同样表现为腹泻[1]。

1.3 矿物元素缺乏

与仔猪腹泻有直接关系的矿物元素主要有:铁、锌和硒。铁对哺乳仔猪乳糖酶的酶活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缺铁可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 导致仔猪抗病力降低, 易感染致病菌。发生腹泻甚至死亡 。锌则通过参与酶的合成, 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缺锌可使胃肠粘膜发炎, 胃肠运动、分泌机能失调, 引起消化吸收率下降, 引起仔猪腹泻。而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缺硒时, 引起仔猪消化紊乱, 并伴有顽固性腹泻。

1.4 电解质不平衡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 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

1.5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

饲料氧化酸败, 发霉变质, 含有毒物质 (如棉酚、芥酸、单宁等) 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 仔猪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也会发生腹泻。

1.6 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

豆粕中的球蛋白和β2聚球蛋白等抗原物质可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导致肠道结构改变, 易受微生物侵袭。

1.7 日粮的pH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胃腺功能差, 胃酸分泌不足可能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如果日粮中pH过高, 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 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进而大量繁殖, 从而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1,2,3,4]。

1.8 饲喂方式的改变

由于从母乳到固体饲料的转变, 断奶后采食量大幅度下降必然会引起小肠细胞生长速率和更新速率减缓从而影响小肠结构和功能发育, 造成养分消化吸收能力下降[5]。

1.9 仔猪补料的效果

纯粹吃乳汁长大至断奶的仔猪, 由于消化道没有与外界其他营养物质 (尤其是植物类营养物质) 之间建立适应性, 断奶应激常常成为仔猪继续生长发育的瓶颈, 极易诱发植物抗原性腹泻[4]。早期补料以弥补母乳不足, 锻炼胃肠功能, 可减少饲料过敏性腹泻的发生。

1.10 饮水

仔猪出生后就可以饮水。对刚断奶的仔猪而言, 饮水至关重要。因为低体重往往伴随着低代谢率, 幼猪很容易发生脱水。仔猪的采食量决定于饮水量, 仔猪采食量过低时, 肠道的菌群平衡被破坏, 有害菌占优势而引起腹泻的发生。水质硬度过大, 水中大肠杆菌等有害菌超标时, 同样会引起仔猪的腹泻[6]。

2 环境与管理因素

2.1 温度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仔猪由于被毛稀、皮肤薄、皮下脂肪少、神经调节机制不健全, 因此环境温度 (主要是低温) 对仔猪影响巨大, 可以直接致病, 更多是诱发其它疾病。仔猪的环境温度过低时, 会降低仔猪的免疫能力, 同时降低消化吸收能力, 促进了有害病原菌的快速繁殖, 造成仔猪死亡引起仔猪腹泻[7]。新生仔猪适宜的温度34℃。如果产后不能马上满足仔猪的温度需求, 就会降低体温, 并导致仔猪无活力, 不能够采食到足够的初乳, 造成饥饿和被压死。如果存活, 这些仔猪容易感染疾病如腹泻。仔猪断奶时由于采食量低, 活动量大, 在断奶后4~6 d呈负能量平衡, 这一阶段消耗的主要是背脂, 这意味着背脂厚度及其隔热层变薄, 散热增加。在环境温度长期处于偏低条件下仔猪腹泻发生增加, 这是消化物通行速度提高引起的[6]。

2.2 湿度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湿度对仔猪腹泻的影响往往是与温度相互作用的结果。适宜温度区内, 湿度对仔猪没有影响。而当环境温度高于临界温度上限或低于临界温度下限时, 湿度的影响才明显。例如, 高湿环境会加大高温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潮湿地面增加最低临界温度5~10℃。干燥的垫料能降低最低临界温度5~10℃。仔猪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时候, 比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时候活跃, 仔猪也就更健康[8]。

2.3 通风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通风同样是与温度相互作用影响仔猪发育。猪舍通风除具有引入新鲜空气, 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及湿气的功能外, 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猪舍的温度, 通风量对猪的失热率和生长率有重要作用。猪散热率随风速增加而线性增加[9]。中等强度的气流 (0.2 m·s-1) 可以提高最低临界温度4℃。

2.4 猪舍的卫生条件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维护场内系统的稳态, 必须防止病原积累, 防止病原从大猪传染给仔猪[10]。猪舍的卫生条件对仔猪的采食、消化道发育也有很大影响。将饲养在干净环境中 (不接触母猪粪便、垫草) 的仔猪与饲养在普通环境中 (接触母猪粪便、垫草) 的仔猪相比, 前者小肠中部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后者, 腺窝深度有下降趋势, 相同部位二糖酶 (蔗糖酶、异麦芽酶、麦芽糖酶Ⅱ、乳糖酶) 活性, 前者也高于后者, 其中乳糖酶活性差异极显著 (P<0.01) 。另外, 在不良环境中世代生存、断奶后具有长期腹泻历史的仔猪与无特殊病原菌仔猪相比, 肠绒毛显著变短, 腺窝显著增生[11]。可见, 不良卫生环境可使仔猪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减少仔猪养分供应, 最终导致生长性能下降。

2.5 断奶应激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断奶应激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后, 由于母子分离造成心理应激, 改变环境造成环境应激;饲料结构改变造成饲料营养性应激。此时仔猪易发生应激性腹泻。断奶后采食量大幅度下降必然会引起小肠细胞生长速率和更新速率减缓, 从而影响小肠结构和功能, 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发性因素不是大肠杆菌, 而是由于应激造成肠道损伤, 使胃肠酶水平和吸收能力下降, 食物以腹泻形式排出。肠道内有害病原菌大量繁殖, 加重腹泻症状。

3 母猪因素

母猪的自身建康和营养直接影响仔猪的建康。

3.1 仔猪出生体重

母猪妊娠期后的饲养对仔猪的出生体重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仔猪出生重过低, 本身的活力不足, 对外界的条件刺激反应更大, 抗寒、抗病能力更弱, 常常会发生腹泻。出生重与断奶重强相关, R=0.8, 而断奶重低的仔猪更易感染疾病[12]。

3.2 母乳

3.2.1 初乳对仔猪的影响

初乳是仔猪特殊营养素。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 初生仔猪由于肠壁通透性很大, 可以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3]。

3.2.2 母猪的泌乳量

新生仔猪的腹泻多发生在情况不同的两种母猪。一是泌乳充足, 乳脂率较高的母猪, 这是由于仔猪吃乳过量, 不能完全消化吸收, 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的母猪, 由于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 机能下降而引起腹泻[13]。母猪的采食、蛋白质或能量的摄入受到了限制, 将降低母猪的泌乳量, 减轻仔猪断奶窝重, 而仔猪断奶时体重重的要比轻的有更强的抵抗力[14]。

3.2.3 母乳的成分

当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不足时, 会分解体脂肪来提供乳脂, 而母猪的体脂肪为饱和长链脂肪酸, 脂肪酸碳链越短越易被吸收, 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易被吸收, 而长链脂肪酸吸收相对较困难。仔猪不易消化吸收的长链脂肪酸, 却能给肠道后段的有害微生物提供营养, 造成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引起仔猪腹泻。对于有乳房炎的母猪, 乳中的有害微生物含量很多, 仔猪采食后, 在仔猪胃内引起乳变质, 导致腹泻[15]。

非系统性因素 篇9

一、不同视角的非效率投资理论解释

(一)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非效率投资

委托代理理论下的冲突可分为三大类: (1) 股东与管理层的冲突。现代公司普遍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 而拥有经营权的公司管理层其目标可能与股东的目标不一致, 由此产生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股东与管理层的冲突既可能引起过度投资也可能引起投资不足。对能给经理带来收益的投资项目, 即使NPV小于零, 经理层也会选择投资。Jensen和Meckling (1976) 认为经营者努力经营的成果由股东和管理层共同分享, 而成本却由管理层独自承担, 这种不对称将使管理层趋向选择过度投资扩大管理层非生产性消费。有学者提出经理人偏好NPV为负的投资项目, 进行“壕沟防御”, 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 使企业的行为无法与其个人能力分离 (Shleifer&Vishny, 1997) 。对于不能给经理层带来收益的正NPV项目, 经理层可能会选择放弃 (Zingales, 1998;Jostarndt, 2002) 。经理的风险态度偏向风险厌恶, 对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 即使可能对股东有利, 管理层也会选择放弃, 从而导致投资不足问题的发生 (Hirshleifer&Thakor, 1992) 。 (2) 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冲突。近二十年来, 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大多数公司中控制性股东的存在 (La Porta et al., 1999) 。在股权集中的股权结构下,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居于重要地位。当大股东基本能控制公司决策时, 倾向于获取外部小股东不能分享的私人收益 (Shleifer&Vishy, 1997) 。John和Nachman (1985) , 杨兴全等 (2010) 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企业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的观点。郝颖 (2009) 构建了大股东代理问题下的公司投资收益模型, 阐明大小股东的代理冲突可能表现在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的非效率选择等方面。 (3) 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1972年, Fama和Miller在《财务理论》一书中首次讨论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在企业投资决策上的表现。他们认为, 当企业发行风险负债时, 一个能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投资决策却不能同时最大化股东财富和债权人财富。相对而言, 债权人偏好收益不确定性较小的项目, 而股东偏好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 这是因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选择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 投资成功可使股东获得更多利益, 而投资损失却更多由债权人承担, 从而引起资产替代性 (asset substitution) 的过度投资行为。如果债权人足够理性, 能充分预测到资产替代的道德风险, 并对债券价值和利率水平进行相应调整, 那么债券价格下降以及负债平均利率上升的融资成本均由股东承担, 使股东放弃NPV大于零的投资项目, 将引起投资不足 (Jesen&Mecking, 1976) 。

(二) 行为金融学视角的非效率投资

行为金融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 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产生认知偏差, 从而导致企业决策中的非理性投资问题。 (1) 过度自信。Roll (1986) 提出自负假说, 首次将过度自信 (乐观) 引入公司财务领域。Roll认为, 公司经理人员所处的地位和工作特征更容易使其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过度自信,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或者对无法获得正NPV的投资项目过于乐观, 从而引起非效率投资。Heaton (2002) 、Malmendier和Tate (2005) 建立理论模型预测过度自信的CEO在有足够的内部资源时倾向于过度投资, 而在无足够内部资金时倾向于投资不足。 (2) 损失厌恶。管理者受损失厌恶心理以及确定性效应影响, 在决策时往往按照心理上的“盈利”和“损失”进行决策, 导致其在损失区域通常表现出风险偏好。当面对亏损持续扩大的项目时, 他们不愿承认已有的损失, 而是冒更大风险继续追加投资以寻求解决方案, 导致过度投资 (Guedj&Scharfstein, 2004;刘超等, 2006) 。 (3)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 (herding) 是个体进行决策时普遍存在的心理。管理者具有跟随他人决策而忽略私人信息的倾向, 出于对声誉的考虑而跟随他人采取次优决策, 这种群体行为也许不能带来最优决策, 却避免了最次决策 (Scharfstein&Stein, 1990) 。群体行为以群体取代个体来决定是否要进行或终止某一项目, 可能出现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

(三) 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非效率投资

最早用信息不对称解释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是Myers和Majluf (1984) , 指出经理人与外部资本提供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为实施投资项目所发行的融资证券在资本市场上可能被投资者高估或低估, 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决策中的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行为的产生。管理层与现有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会使管理者基于其私人收益最大化来进行投资决策, 可能引发过度投资。管理者与外部资本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不足:信息不对称在股权市场上表现为新发股份成本过高导致投资不足;在债务市场上表现为信用限量 (Credit rationing) , 高风险债务人无法获得足够的债务融资 (Stiglitz&Weiss, 1981, 1983;Bencivenga&Smith, 1993) , 从而导致投资不足。

二、非效率投资影响因素及后果研究

(一) 融资方式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债务融资比例方面, 大多数研究发现负债比例越高, 过度投资行为越少 (童盼, 2005;黄乾富等, 2009;Mohun&Hemant, 2008) 。企业负债最主要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 不同的债务来源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不同。江伟 (2011) [11]发现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有控制效应;童盼和陆正飞 (2005) 发现与银行借款相比, 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小, 股东更易通过歪曲投资来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然而黄乾富和沈红波 (2009) 的研究则表明在政府干预情况下, 商业信用由于存在再融资约束, 能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而银行借款由于受到政府干预使其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缺少约束作用。根据负债偿还期限不同可以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不少研究发现短期负债对过度投资有约束作用, 而长期负债约束能力较弱或无约束能力 (Barnea et al., 1980;徐向艺和李鑫, 2008;黄乾富和沈红波, 2009) 。Barclay和Smith (1995) 、Guedes和Opler (1996) 发现短期负债能抑制投资不足。相对于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得较少, 结果也比较一致:股权融资会促进过度投资 (袁国良等, 1999;潘敏和金岩, 2003) 。股利政策是对公司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多数学者发现发放现金股利是抑制过度投资的有效机制 (魏明海和柳建华, 2007;唐雪松等, 2007;肖珉, 2010) 。仅李鑫 (2007) 发现现金股并不能发挥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他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监管层政策驱动因素和获得再融资资格意图的影响, 现金股利已被“异化”为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

(二) 内部治理因素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1) 股权结构。有研究发现, 控股股东存在会被使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恶化 (Julio&Chabela, 2009, 在中国控股股东类型对企业投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同所引起的代理问题不同, 从而对非效率投资产生不同影响。有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过度投资呈倒“U”型关系 (江伟和沈艺峰, 2005;张栋等, 2008) , 也有研究发现二者呈倒“N”型关系 (罗进辉等, 2008) 。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还受大股东性质影响 (饶育蕾等, 2006) 。股权制衡可制约非效率投资 (黄本多和干胜道, 2009) 。作为股权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学者发现金字塔结构的企业更易导致非效率投资, 尤其是过度投资 (刘峰和贺建刚, 2004;Holmen and Hogfeldt, 2009)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 金字塔结构可以作为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 保护公司行为免受政府干预的影响, 提高投资效率 (程仲鸣等, 2008) 。 (2) 管理层激励。管理层激励为股权激励与货币薪酬激励。目前多数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有助于缓解公司非效率投资 (魏明海等, 2007;蔡吉甫, 2009;强国令, 2012) , 也有少数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并不能发挥其长期激励作用 (简建辉, 2011) , 这可能与股权激励还不够完善有关。合理的薪酬激励可以缓解过度投资及投资不足问题 (Aggarwal and Samwick, 2006) , 薪酬契约不完善则会导致过度投资 (辛清泉等, 2007) 。杨兴全和张丽平 (2011) 发现无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 (3) 管理层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理论出发, 企业的行为往往受到管理者的背景特征的影响。国内外已有较多学者研究管理层特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Finkelstein&Hambrick, 1996;姜付秀等, 2009;李焰等 (2011) , 常见的影响投资效率的管理层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任职年限等。

(三) 制度环境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制度环境包括金融市场发展水平, 产品市场竞争, 执法水平, 政府干预和信息披露机制等。学者普遍发现金融发展水平高能显著提高投资效率 (Greenwood et al., 1990;杨华军等, 2007) ;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 过度投资概率越小 (Guadalupe&Perez Gonzalez, 2005;张洪辉和王宗军, 2010) ;执法水平越高, 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 (张栋等, 2008) 。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使政府干预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已有大量研究发现, 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着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过度投资现象 (程仲鸣和余明桂, 2008;唐雪松等, 2010) , 也有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与投资不足有正相关关系 (张功富等, 2011) , 相对内部人控制企业, 政府干预的国有公司投资效率更高 (钟海燕等, 2010) 。少数研究发现在国企中有政府关系会降低投资效率, 而在民企业中会提高投资效率 (Shimin Chen et al., 2009) 。会计信息也是影响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张纯和吕伟 (2009) 发现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中介的发展, 将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 进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Biddle, Hilary和Verdi (2009) 研究发现,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来提高投资的效率。此外, 潘红波和余明桂 (2010) 发现集团化会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Garcia Lara et al. (2010) 和杨丹等 (2011) 发现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有制约作用。许年行和罗炜 (2011) 研究发现与高管无政治升迁的公司相比, 高管获得政治升迁的公司在升迁之前的过度投资额越高。张会丽和陆正飞 (2012) 研究了集团型上市公司内部现金在母子公司间的分布状况对公司总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 发现现金在母子公司间的分布越分散, 过度投资越严重。

(四) 非效率投资的后果研究

在研究非效率投资引发的后果中, 过度投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相对研究得较多, 一般都认为过度投资的后果就是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 (张洪辉和王宗军, 2010) , 也有少数研究发现相比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对企业价值的破坏更严重 (蔡吉甫, 2010) 。非效率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与企业内部特征有关:高自由现金流、低成长性的公司, 过度投资最严重, 对企业价值的破坏也最严重 (蔡吉甫, 2009) ;盈利国有企业和亏损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企业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显著 (张敏等, 2010) 。除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非效率投资还会引起其他后果。李万福等 (2010) 发现过度投资越严重,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郝颖 (2009) 发现在大股东控制下, 过度投资可为大股东带来控制权收益。盛明泉和李昊 (2010) 研究发现过度投资企业更容易选择股权再融资行为。王善平等 (2011) 发现投资效率越高的银行持股公司能获得更多的债务融资。白静 (2008) 研究发现过度投资对管理层薪酬有促进作用。而李尚骜等 (2011) 发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过度投资加剧了“侵蚀效应”对人力资本深化的阻碍作用。

三、未来研究展望

目前对非效率投资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是未来研究重点。 (1) 实证研究中对非效率投资的界定集中在投资金额和总体规模这一单一维度上。理论上, 非效率投资是根据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来界定的, 而项目净现值的信息本质上无法通过外部财务信息渠道获取。在实证研究中对于非效率投资的衡量大多数仅通过总体投资规模这一维度, 将投资额超过预期值认定为过度投资, 反之认定为投资不足, 或将投资额与自由现金流显著相关认定为非效率投资, 这无疑存在第一类 (误判) 误差和第二类 (识别) 误差的可能。我们认为, 未来研究应该拓展对非效率投资研究的维度, 结合投资方向、投资效果、投资风险等维度进行研究。郝颖 (2011) 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和R&D投资四种不同资本投资研究其对总体投资效率的影响, 在拓展研究维度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2) 缺乏对非效率投资不同理论的有效整合。现有实证研究大多从一个理论路径对非效率投资进行检验, 但实际中影响企业管理层进行投资决策的因素众多, 他们的决策既受到自身心理、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又受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 从而与股东、债权人利益有所冲突, 继而受到包括股权结构在内的公司治理、债权合约、所处地区和市场等多方面的约束。目前, 鲜有涵盖不同理论角度的实证研究, 能够全面、系统控制所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而可能得出有偏的结论。另外, 对于某些理论, 如行为金融学理论下的损失厌恶、群体行为等, 目前还缺乏实证检验。更为重要的是, 在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下, 对于投资行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来源于西方的理论是否具有足够的解释力?照搬西方的理论用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放在中国环境下检验远不足以回答上述问题。提出根植于“强政府、弱市场”、转轨经济、新兴市场环境特征的富有洞见的理论, 是未来研究重要的突破方向。 (3) 对投资不足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很多理论 (如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管理者过度自信等) 都预测既可能引发过度投资, 也可能引发投资不足, 但国内现有的实证检验更多集中于对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 对投资不足的研究相对不足, 这可能是因为相比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的可观察性更低, 量化难度更大。事实上, 多数研究发现我国公司投资不足比过度投资现金更严重 (张功富和宋献中, 2009;蔡吉甫, 2010) 。投资不足与融资约束、国有银行的歧视性贷款、投资环境变化等有何关联, 其对企业微观层面的后果和产业经济宏观层面的后果, 都值得深入研究。 (4) 对非效率投资的后果研究不足, 尤其是对非效率投资动机、行为和后果这一完整链条进行检验的研究很少。由于实证研究中对非效率投资的衡量仅从投资规模这一维度进行, 不免发生第一类和第二类误差, 因此结合后果进行完整链条的研究就尤为必要。未来可以根据拟检验的理论或拟研究的影响因素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过完整链条的研究, 我们有可能发现某类样本中“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对未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 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在界定非效率投资中的误判;而某类样本中“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对未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与非效率投资的定义吻合, 则可以为拟检验的理论假说提供逻辑完整的较强证据。公司投资效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虽然众多的分析性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理论解释和实证证据, 引起非效率投资的原因、治理机制错综复杂且相互交织, 迄今为止的学术研究还不足以为认识非效率投资提供足够系统、清晰的线索。只有探究出在我国特殊环境下非效率投资的主要成因, 才能对症下药, 以期提高投资效率。

摘要:本文对非效率投资的动机进行了总结, 梳理了融资方式、内部治理结构、外部制度环境等因素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总结了非效率投资的后果研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非效率投资,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为金融学,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杨丹、王宁、叶建明:《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 《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2]张会丽、陆正飞:《现金持有、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 《管理世界》2012年第3期。

[3]王善平、李志军:《银行持股, 投资效率与公司债务融资》, 《金融研究》2011年第5期。

[4]李尚骜、陈继勇、李卓:《干中学、过度投资和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 《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

[5]江伟:《金融发展、银行贷款与公司投资》, 《金融研究》2011年第4期。

[6]李焰、秦义虎、张肖飞:《企业产权、管理者背景特征与投资效率》, 《管理世界》2011年第1期。

[7]Michael C.Jensen and Willian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8]Jostarndt P.Financing Growth in Innovative Industries:Agency Conflicts and the Role of Hybrid Securitie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ASDAQ Convertible Debt Offerings.2002.

[9]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Vishny.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Finance, 1997.

[10]Roll, Richard.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Journal of Business.1986.

[11]Malmendier, U.and Tates, G.CEO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ournal of Finance, 2005.

楼房非地震因素摇晃的原因分析 篇10

1 地基与基础原因引起的晃动

1.1 现象

整个场地整片楼房整体摇晃,幅度小,时间短暂,可能伴随着楼房轻微下沉或倾斜。

1.2 原因剖析

1)基础下有分布不均的软弱下卧层,或是古河道、洞穴等,而离楼房不远处又有大型工地、道路、铁路、大型工厂等。软弱下卧层能够传递远处的振动,从而引起楼房振动摇晃。2)场地土下有下伏石灰岩质基岩,会有很多溶洞,溶洞塌陷会引起楼房整体振动。3)场地整体为一小的板块,微观的板块活动时也会引起楼房整体振动摇晃。地震部门如果不在现场或附近观测,难以察觉。4)过量抽取地下水使得承压水带下降,也可能引起楼房下沉晃动。5)地下有溶洞,地下水在溶洞中运动,带动砂土运动,也会引起地面房屋晃动。

1.3 处理

进行地质勘探调查,并进行结构沉降与倾斜观测,同时进一步查看有没有结构破坏的部位。若情况严重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1.4 案例

青山区工人村21号公路一带房屋近一个月以来频繁晃动,不少居民不敢进屋。省地震局地震监测台网近期未有武汉地区地震记录,也不存在外省地震波及。省地震局认为,公路一带砂土覆盖层较厚,属于软质地基,根据该地带房屋晃动的时间规律,房屋晃动应属建筑施工或抽注地下水所致。因当天有关方面对中基洲池塘进行抽水清淤,可能因抽水时间过长,清淤较多,致使地基发生松动,从而造成楼体倾斜。

2 外部干扰引起结构晃动

2.1 现象

某些楼房整体摇晃,幅度大小不一,时间短暂且不固定。

2.2 原因剖析

1)如爆炸、撞击、噪声。此种原因是震动波的冲击使得楼房振动而摇晃,往往短暂偶然。2)地基下某一层坐落在一个振动带上如砂土层,这一层容易传递振动,不远处的设备、汽车、工厂等均会传递振动到楼房处,引起振动摇晃,严重的会引起共振。3)楼房附近有工地施工,特别是施工冲击成孔桩或锤击法打预制桩时,饱和黏性土会传递振动,从而导致整个土层振动引起楼房也振动摇晃。甚至完整的岩层,若受到巨大的能量冲击也能传递振动波。4)附近爆破拆除工程施工的影响。炸药爆炸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地震波,虽然这种地震波在岩土中传递时强度随着距离而衰减,但可以传得很远。同时拆除过程中的构件下落撞击到地面也产生振动而影响附近建筑物。

2.3 处理

施工场地封闭施工,改善施工工艺,设置减震沟、防震墙,控制施工工地到原有建筑物的距离等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2.4 案例

福建南安明超大酒店建筑总面积1.6×104 m2,总高52 m。酒店投入使用一年多后建筑物明显晃动,酒店无法正常营业。经对酒店楼层和周边场地的振动检测,发现房子振动是附近工地打桩机打桩时引起的。地表下层有砂石时,打桩机就会先打碎砂石,然后回振再打穿下去,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振动。

3 楼房内部有振动源

3.1 现象

个别楼房摇晃或者楼房内某些构件振动,晃动幅度不大,短暂且偶有发生。

3.2 原因剖析

1)楼房内有大型机械设备,如机床、车床等。机械工作时的振动频率和楼房自振频率一致引起共振。在厂房结构中此种情况容易发生。2)楼房内部的水泵、楼房顶大型太阳能供水系统,甚至水球都会引起振动,严重的会引起共振。3)楼房内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楼房供水系统供水或使用水时造成振动的频率恰好和楼房自振频率相同而引起共振,尤其是高层变频泵。4)楼房内电梯,运行时也易产生振动。5)楼房内大量人流行走产生的频率和楼房自有频率一致引起共振。此种情况多出现在学校、部队。

3.3 处理

共振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成简单的整数比,如1/1,1/2,2/3等,都会发生共振现象。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几个振源相同或接近时,建筑物自然会发生晃动。这些振源来自工厂机械的转动或振动、打桩机、爆破、车辆行进等,在城市中振源很多,可能单独作用,也可能共同作用,寻觅较困难,如何避免建筑物的共振,显然停止或阻断振源是有效的,但因振源的多发性,不易找到,因此可以改变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如增加几道砖墙或混凝土墙,或有意识地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如隔墙改为轻质材料或改变一些构造处理等,或使振动体的振动频率改变。总之,只要使共振的两个物体有一个改变频率就可以。

3.4 案例

广州市白云区某学院其中有2栋学生宿舍楼,均为9层框架结构,3年来莫名摇晃且摇晃有一定的规律,而附近其他同样结构的楼房均安然无恙。场地地质情况良好,结构合理。经过检测和排除,发现引起这2栋楼房摇晃的原因是学院的主供水管网接入楼房是依附在楼房外墙上的,而每天供水的一瞬间,主管道因为水流而振动,恰好振动频率和楼房结构的自振频率一致,从而引起共振。学院方面在查明原因后,对主供水管道进行更换处理后,楼房不再出现摇晃现象。

4 结构不合理,抗侧力体系刚度不足

1)现象。个别楼房摇晃,晃动幅度不定,强风时发生。

2)原因剖析。a.结构抗侧力刚度不足以抵抗强风。因此,可能会在强风时发生摇晃的现象。这种原因是结构设计问题。b.结构节点刚度不足,引起塑性变形。

3)处理。加强结构抗侧力刚度,要满足强节点要求。

4)案例。违规设计,偷工减料等工程易产生此种现象。

5 材料

1)现象。极个别楼房摇晃、倾斜,晃动幅度不定,偶有发生。

2)原因剖析。a.如混凝土不合格,得了软骨病。b.钢筋强度不足。

3)处理。属于不合格工程。

4)案例。杭州江干区九堡镇某私人房,由于买来的水泥不合格,房子才盖起一层多,就开始摇摇欲坠。经过农业部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水泥进行检验,判定该样品不合格。

6 结语

近年来由于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尤其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的大力发展,建设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楼房摇晃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但造成楼房摇晃的原因甚多,有些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因此必须要经过现场详细分析勘测才能得出结论并作出处理方法。

摘要:从地基与基础、外部干扰、楼房内部的振动源、材料以及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就多高层楼房非地震因素引起晃动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列举了一些具体案例予以证明,从而避免了由于非地震因素引起楼房晃动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地基,材料,刚度,结构,非地震因素

参考文献

[1]郭铁栓,卢振业,李运筹.外部干扰引起的楼房共振实例[J].工程抗震,2000(4):24-25.

[2]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方东升.施工振动对房屋结构安全影响分析与鉴定[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4(4):18-19.

上一篇:优良花生品种比较试验下一篇:人体生物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