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共6篇)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 篇1
1 引言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是用于帮助金融机构监控并规避自身风险的信息系统。由于金融业信息数量的庞大和复杂,作为它的Web服务器每时每刻要处理海量的数据请求,这无疑的加大了服务器的负担,易造成网络拥塞,而且易使用户界面产生闪烁或白屏。
使用Ajax技术能够实现浏览器与服务器的异步通信,使应用程序能够根据用户输入实现页面实时、局部、快速刷新,从而显著提高用户体验。它还可以把以前的一些服务器负担的工作转到客户端,利于客户端闲置资源的利用,减轻服务器和带宽的负担,从而达到节约空间及带宽租用成本的目的。
因而本文将以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的典型分析模块——数据分析为例,在J2EE开发平台下实现基于Ajax技术的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主要解决海量数据(报表单元格及其对应的口径)的处理和无刷新更新页面功能。
2 Ajax概述
2.1 Ajax的概念
Ajax是Asynchronous Java Script And XML的缩写,这个概念最早是由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的。Jesse James Garrett认为:Ajax并不是一门新的语言或技术,它实际上是几项技术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在共同的协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Ajax核心为Java Script、XMLHttp Request和DOM,这些技术的融合可以让开发人员构建基于Ajax的Web应用,并打破使用页面重载的惯例,让客户端脚本直接与Web服务器进行异步数据交换,数据主要以XML形式进行传输[1]。
2.2 Ajax工作原理
在传统的Web应用中,用户触发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对其处理后再返回一个新的HTML到客户端,这样在网络交互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个“处理—等待—处理”的过程[2]。
与传统的Web应用不同,基于Ajax技术的Web应用架构采用异步交互过程。Ajax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层——Ajax引擎,使用户操作与服务器响应异步化。因而,并不是所有的用户请求都提交给服务器,像一些数据验证和数据处理等都交给Ajax引擎来做,只有确定需要从服务器读取新数据时再由Ajax引擎代为向服务器提交请求。这样就无需刷新页面便可向服务器传输或读写数据,即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又加快了响应速度,缩短了用户等候时间。
3 基于Ajax技术的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的设计
3.1 数据分析模块功能设计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对象是基础报表和特色报表(法人机构)中的某个指标(单元格)。因为一个报表模板通常拥有成百上千个单元格,在进行对比的时候,单元格和口径的显示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以传统的Web页面交互模式来说,是无法实现海量数据的无刷新更新页面的。本系统设计采用Ajax技术来实现单元格和口径的展示,因为Ajax技术可以使查询速度更快。
在本系统中,用户进行对比前需选定相应的单元格并加入到已选择单元格项目中。如果使用传统的Web技术,用户必须选择好单元格后逐条复制到已选择页面,而使用Ajax技术则根本不必离开当前页面,直接调用选择功能,系统可将选择的单元格直接填入已选择区域,无论在查询响应速度上还是在选择效率和准确度方面都比传统Web方式有质的提高。
3.2 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本系统是在J2EE开发模式下进行开发的,通常所说的J2EE三层指的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然而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我们通常对三层结构进行扩展来满足一些项目的具体要求,一个最常用的扩展就是将三层体系扩展为五层体系: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模型层、数据持久层、存储层。
因而本系统可以设计在表现层使用Struts2,业务逻辑层Spring,数据持久层Hibernate框架,这与传统的开发框架不同的一点就是在表现层使用了Struts2代替Struts框架[3,4,5]。
4 基于Ajax技术的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的三层架构
用于表现层的Struts2主要是为了支持Ajax开发、简化Action。Struts 2提供了Ajax主题,这就大大改进了交互应用。数据分析模块与Ajax的Struts2配置实现如下:
业务逻辑层的Spring是一个以控制反转原则为基础的轻量级开源框架,使用依赖注入机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度。
Hibernate持久层框架提供的“对象—关系持久化”(object-to-relational persistence)机制和查询服务,以及其对多种数据库的支持,为数据库操作带来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操作。
这样,采用Struts2框架极好的支持了Ajax技术的应用,而将Struts2+Spring+Hibernate集成进行系统开发又可以有效地缩短系统开发周期,简化程序代码,提高开发质量,从而极大地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效率,降低其运营成本。
4.2 Ajax无刷新更新页面技术的应用
系统开发中,Ajax应用主要在视图层实现,本系统中是基于Struts2框架的。通过内置的Ajax对象异步方式给控制器发送请求[6,7],控制器接收到视图发过来的请求(get或者post方式),判断后发送给相应的业务/数据模型,模型开始执行业务操作,执行完毕直接给视图发送数据更新的通知,视图中Ajax对象接收到了数据更新通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页面呈现更新。本系统中Ajax操作主要是取得一个模板下面的所有单元格,具体实现如下: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采用了一系列成熟的软件技术,包括Ajax技术以及在J2EE平台下的Struts2+Spring+Hibernate集成架构。其中,Ajax更是颠覆了自网络诞生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模式,它很好的结合了一系列已有的成熟技术,将用户引入彻底无刷新的单页面的友好操作,提高了系统性能与响应速度。因而,基于Ajax技术的系统开发不仅更加节约成本,同时也会给用户带来桌面式应用的享受。
参考文献
[1]Crane D,Pascarello E,James A.AJAX in Action[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Gross,C,王沛,冯曼菲.AJAX模式与最佳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刘聪.零基础学JAVA WEB开发:JSP+SERVLET+STRUTS+SPRING+HIBERNATE+AJAX[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Asleson R,Schutta N T.AJAX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王沛.征服AJAX Web2.0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Zakas N C,McPeak J,Fawcett J.Professional AJAX,2nd Edition(Programmer to Programmer)[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7]Ullman L.Building a-Web Site with AJAX[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 篇2
(一)反洗钱组织机构、内控制度建设情况
我行各机构均成立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各机构均建立健全了反洗钱的各个工作岗位,分行设立的反洗钱合规官、反洗钱合规管理员、反洗钱情报人员、各营业网点也相应设立合规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均能按要求履行工作职责。
我行高度重视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并结合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将各项制度进行了分解细化。##年十月分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反洗钱工作的通知》(韶农发银发〔##〕101号),该文就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岗位职责、业务操作流程、监督检查与考核等内控制度进行了分解细化。##年一月,分行下发了《关于印发<##银行韶关市分行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制度>》的通知(韶农发银发〔##〕17号)、##年7月分行转发了《关于印发<##银行##省分行反洗钱协查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的通知(韶农发银发〔##〕92号)也对反洗钱的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分解。##年9月转发了《##银行##省分行反洗钱工作操作指引(##修订)》。##年11月总行下发了《##银行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二)履行反洗钱义务情况
我行能严格执行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各项义务,通过农发行及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系统做好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报告。各营业网点能对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并做好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各机构每半年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对新开账户的客户,能在五个工作日内对其反洗钱风险等级进行初评。各机构均能按要求大额现金监测,做好反洗钱的宣传培训等工作。
(三)开展反洗钱内部检查监督情况。
我行主要通过二种方式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一是分行财务会计部门按季度对各营业网点进行会计辅导检查同时对各网点的反洗钱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二是分行内部审计部按年对各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检查,全面评估反洗钱的各项工作。
(四)本季度反洗钱的主要工作情况 1、2012年1月8日前,各机构结合反洗钱系统生产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级对##年底存量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进行评定。评级结果显示,我行共有客户67家,其中一般关注1家,低风险66家。2、2月20日前,我行按照反洗钱科要求,对我行##年反洗钱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初评我行##年反洗钱工作绩效得分为96分,并将有关情况上报人行。3、2月27日,我行负责反洗钱工作副行长陈伟雄和反洗钱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 篇3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不均衡,且药品品种多、剂型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专业性强,现有药品生产监督方式以现场检查为主[3],由于监管人员少、任务重,导致监管频率低、盲区多。当前药品生产监管需要从单纯依靠行政监督向依托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因此,迫切需要具备先进性、时效性、完备性等特点的监管平台做支撑。
1 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
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的研发基于源头治理的思路,采用非现场监管的理念,依据行业法律法规及GMP等规范[4],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基于统一应用支撑平台,构建各类监管应用模型,集电子批记录、实时风险预警、监管控制模型、质量追踪与追溯、监管协同与共享等诸多功能为一体,从生产源头实现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时全方位的有效监管,创新药品监管机制采用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提升各级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通过持续研究和不断创新,以及深入药监系统和生产企业实地调研,在全面掌握各级监管主体与被监管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的详细设计思路。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内置所有GMP要素,通过自动采集和手工录入等方式在制药企业端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实现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加以监控,对每一个关键操作过程进行行为记录,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记录[5],自动形成电子批记录,确保质量档案及时、准确、真实、完整,作为质量评估和问题溯源的依据,实现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远程实时监控和实时预警;同时对药监部门现有分散的、孤立的信息发布、GMP证书管理[6]、GMP检查人员管理[7]、监管任务管理、药监执法、特药监管[8]和相关查询统计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将远程监管和现场检查结合起来,并在处室之间、局与局之间、药监局与其他部门之间实现监管信息共享[9],实现异构环境中多样的、综合的信息协同,跨部门、跨地域的业务流程协同以及信息访问者在信息展现层的协同,建立长效的药品生产监管机制。
2 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业务模型
2.1 电子批记录模型
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批监控记录、批包装记录等批记录承载了企业药品生产、检验、包装等全过程信息,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依据,因此电子批记录模型是实现药品非现场动态监管的核心工具之一。通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批记录,确保及时记录生产过程,方便质量控制和追溯。同时系统内置所有GMP要素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剂型和实际监管需求定制电子批记录模板。另外,通过电子签名、加密等多种安全手段保证电子批记录内容的责任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2.2 监控预警模型
依据GMP规范、行业规章制度和企业操作规程定制监管模型,监管模型涵盖所有GMP质量要素,可以对GMP中规定的全部质量要素,包括物料、环境、人员、工艺规程、供应商等进行全面的监控,满足监管部门对于药品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的需求。
系统通过监管模型引擎调用监管模型,自动执行监管程序,按照GMP规范定义的指标对生产过程、环境、物料出入情况、药品检验[7]情况等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同时,系统定义不同级别的预警模型,运用监管规则自动检查生产合规性,对质量风险、违规操作、关键控制点参数不匹配、物料质量不合格[10]等多种情况自动实时预警,并向相应监管部门发送警示信息,以提醒各级监管部门对违规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查处,从而有效降低药品质量事故发生率。
2.3 数据采集模型
根据监管模型的要求,在制药企业端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基础数据:包括企业机构、人员信息,厂房、设施、设备信息,供应商、验证信息以及采购、销售、仓储等信息,这类数据多存在于企业已有的OA、ERP等业务系统中,因此可以联机抽取,对于没有应用系统支持的情况,可以定制填报模板,由相关人员手工填报;第二类是生产过程数据: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指令、物料检验、环境监测、工艺流程、生产和检验操作记录凭证、人员行为、设备状态等信息,这类数据是生产、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如果环境、生产、检验设备支持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它是微软公司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通讯协议,可以通过I/O接口从设备中自动采集,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于不支持OPC标准的情况,可以通过PDA、触摸终端等设备手工填报数据,并通过电子签名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2.4 药品质量追踪追溯模型
通过对企业(包括原料药生产企业)进销存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准确掌握药品流量、流向信息,利用药品条码、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等各种追踪手段,对问题药品实施快速召回处理[2]。同时,通过问题药品的属性信息,如品名、批号、规格等信息,结合电子批记录,定位问题药品生产中存在隐患的环节,快速定位问题药品源头。
3 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总体设计
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采用B/S结构,分别在各省药监局端和所辖制药企业端两级部署。经过权限配置,各地市级药监局通过药监专网统一访问省局端系统,实现监管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9]。监管数据来源于制药企业端,通过多种采集手段,在制药企业端实时采集生产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上报至药监局端,进行加工、计算,服务于各类监管应用。
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基于SOA技术架构,架构设计[11]分五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层,由系统软件环境、系统硬件环境与网络基础环境组成,系统支持各种主流的硬件、系统软件,并且支持药监专网与互联网间的信息交互。第二层为数据层,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如:DB2、ORACLE、SQLSERVER等),包括生产动态监管数据库与生产动态监管数据仓库,用于存储各类监管数据,如实时监控数据、预警数据、违规数据、监管任务数据、电子批记录等。第三层为平台层,提供应用组件支撑。包括工作流组件、商业智能组件、内容管理组件、规则引擎组件、数据交换组件等。第四层为应用层,包括了各监管业务功能模块,进行具体的业务逻辑处理,包括:生产监管、现场监管、监管分析、自动预警、违规处理、交互协同、知识管理、辅助决策、信息发布等模块。第五层为访问层,访问层是系统用户的接入渠道,系统通过访问层的综合监管门户实现界面集成。在药监局端分为内网门户与互联网门户,内网门户供药监部门系统用户开展日常监管业务,并可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发布药品管理制度信息,实现政务公开。
用户通过统一入口登录,系统能有效控制各用户对不同模块的访问权限。同时,在网络建设方面采取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策略,保证信息在存取、处理和传输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保密性。
4 预期效果
药品生产非现场动态监管系统以各级药监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为使用对象,以提高监管效率、监管水平为出发点,为从生产源头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工具,更好的解决了药品生产监管面临的难题,同时寓监管于服务为制药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基本信息化保障,增强企业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4.1 对于监管部门
(1)实现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自动风险预警,最大限度的防范药品生产安全隐患。
(2)实现了创新的监管模式。将现场监管与非现场动态监管相结合,实现对药品生产各环节的动态、规范、有效的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扩大监管覆盖面。
(3)提升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在各级药监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可以方便、快速的洞察药品质量风险、药害事件发展态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提升了对药品质量隐患与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4)实现准确的药品流向追踪和源头追溯。通过系统对药品生产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准确记录,方便监管人员掌握确切的药品流向与源头追溯信息。
(5)药监工作科学部署。通过系统提供先进、科学的统计分析功能,各级药监机构能够更加及时、客观的、全面的掌握药品生产信息,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部署监管任务,做出科学决策。
(6)实现信息共享与监管业务协同。通过统一门户访问模式、横向互联的数据交换体系和统一的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实现监管资源共享;通过集成业务流程,实现监管业务协同。
4.2 对于制药企业
(1)确保药品质量:运用先进科学的信息化监管手段确保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刚性执行,实现企业第一责任人对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永恒承诺。
(2)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信息化监管,强化质量控制手段,实现企业以高质量的药品抢占市场,赢得公众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中国药企通过国外认证,与国际标准接轨。
(3)促进企业的GMP自觉遵从意识:通过信息化监管手段实现他律促进自律,保障GMP规范的自觉遵从,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
(4)提高企业监管水平:实现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监管效率,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6/05/content_637391. htm.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S].2001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4号)[S].2004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国食药监安[2007] 648号)[S].2007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局令第9号)[S].1999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安[2005] 437号)[S].2005
[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规定(国食药监市[2006] 379号)[S].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0号)[S].2002
[9]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 2号),http://www.qj.gov.cn/upload/1177658092262. doc,2006
[1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食药监安[2006] 120号)[S].2006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 篇4
一、监控指标
1.资本充足率(>=10%)
计算公式:资本总额/风险资产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贷款(租赁)呆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坏账准备。
风险资产总额=总资产-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委托租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存拆放商业银行款项×90%-存拆放其他金融机构款项×75%+(担保+其他或有负债)×50%。
2.租赁资产比例(>=60%)
计算公式:租赁资产余额/总资产×100%
租赁资产包括直接租赁、回租、委托租赁、转租赁、经营性租赁资产。
3.拆入资金比例(<=100%)
计算公式:拆入资金/资本总额×100%
拆入资金指金融租赁公司从金融机构拆入的短期资金。
4.资产分散性比例(<=15%)
计算公式:对同一承租人的最大融资余额(融资租赁+贷款)/资本总额×100%
5.长期投资比例(<=30%)
计算公式:长期投资余额/资本总额×100%
长期投资不包括长期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
6.担保比例(<=200%)
计算公式:担保/资本总额×100%
7.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比例(<=60%)
计算公式: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贷款对应的承租人租赁合同金额×100%
8.委托租赁比例(<=100%)
计算公式:委托租赁余额/委托租赁资金余额×100%
9.资产质量指标
(1)逾期租赁比例(<=8%)
计算公式:(逾期租赁+逾期贷款)余额/(应收租赁款余额+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00%
逾期租赁系指承租人支付出现困难,未能在租赁合同约定到期按期偿付的租金总额(不含呆滞租赁和呆账租赁)。
逾期贷款系指按财政部财商字[1998]302号文规定,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但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呆滞租赁比例(<=5%)
计算公式:(呆滞租赁+呆滞贷款)余额/(应收租赁款余额+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00%
呆滞租赁系指首次未能在租赁合同约定到期偿付租金的时间已超过一年、或逾期虽不满一年但
①承租人被依法撤销、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
②承租人虽未依法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停止、租赁标的物已停止使用,承租人已名存实亡;
③承租人的经营活动虽未停止,但产品无市场,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并濒临倒闭的承租人所欠的应收租赁款总额(含已到期和未到期债权)扣除租赁标的物可变现价值(或标的物净值)和租赁保证金后的余额(不含呆账租赁)。
呆滞贷款系指按财政部财商字[1998]302号文及银发[2000]303号文规定,逾期(含展期一次后到期)满一年及超过一年仍未归还的贷款,或逾期虽不满一年但
①借款人被依法撤销、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
②借款人虽未依法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停止、借款人已名存实亡;
③借款人的经营活动虽未停止,但产品无市场,企业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并频临倒闭(不含呆账贷款)。
(3)呆账租赁率(<=2%)
计算公式:(呆账租赁+呆账贷款)余额/(应收租赁款余额+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00%
呆账租赁系指参照财政部[1988]财商字第277号文件规定,①承租人和担保人经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租金;
②承租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租金;
③承租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租金,或者以保险赔偿清偿后,未能还清租金;
④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逾期租金。符合上述条件的承租人所欠的应收租赁款总额(含已到期和未到期债权)扣除租赁标的物可变现价值(或标的物净值)和租赁保证金后的余额。
呆账贷款系指按财政部[1988]财商字第277号文件及银发[2000]303号文件规定,①借款人和担保人经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②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③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赔偿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④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
⑤呆滞贷款中经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贷款。
本指标中租赁和贷款范围不包括委托租赁和委托贷款。
二、监测指标
1.到期不能支付的债务(万元)
2.发行债券比例
计算公式:发行债券余额/资本总额×100%
3.盈利性指标
(1)资本金收益率
计算公式:税前利润总额/实收资本×100%
(2)资本收益率
计算公式:税前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3)资产收益率
计算公式:税前利润总额/季平均资产总额×100%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 篇5
一、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机构被动应付反洗钱监管工作, 仅仅停留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上报上, 对反洗钱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十分有限, 为反洗钱监管工作留下了隐患。
当前金融机构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表, 是通过本系统的反洗钱业务系统产生的。由于金融机构反洗钱从业人员多是兼职,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产生的可疑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和核实, 仅仅是为了应付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而报送。比如:报表中的可疑交易数据, 是通过系统设置的可疑交易类型, 根据条件经过系统筛选后产生的数据, 没有经过反洗钱从业人员的甄别、分析而上报, 形成大量的“垃圾数据”;而像内控制度、岗位设置、内部审计等监管报表, 部分机构以空表形式报送报表, 与其真实业务不一致, 部分机构虽填报了数字, 但数字主要为营业人员以人工方式临时估计的, 不够真实, 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留下了隐患。
(二)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洗洗钱监管手段欠缺, 重心不明确, 工作效率低下, 监管的时间跨度过大和现场检查面窄小, 难以及时发现洗钱行为。
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尚未单独设置, 反洗钱岗位人员缺乏, 工作安排上往往只能是集中某一段时间内, 安排人员连续对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而根据《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规定, 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是按季度进行, 监管的时间跨度过大和现场检查面窄小。从目前情况来看,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不能有效结合, 由于缺乏技术支持, 非现场监管没有建立历史信息记录查询和信息反馈系统, 反洗钱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在时间上存在错位, 在现场检查时无法结合非现场监管信息进行检查, 很难验证金融机构报送资料的真实性, 导致非现场监管对现场检查指引不足, 对现场检查中的参考性也不强, 无法联系起来识别被监管对象的风险状况, 形成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蜕化成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报表说明, 监管工作的效果无法保证, 难以及时发现洗钱行为。
(三) 非现场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 缺乏技术支持和具体的评价考核机制, 信息报送方式落后, 信息反馈机制缺失。
目前,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主要依据是《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 但该办法只是制定了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一个大体框架, 没有设定具体针对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指标体系, 也没有建立三者之间有机的结合, 监管对象之间是隔裂的、分散的, 且指标体系对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具体措施、手段等规定都很笼统, 对如何鉴别金融机构报送信息的真假、如何从非现场监管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考核评价等等, 都没有一个明确、详细的工作指引。即使监管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发现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查证、评价、考核办法, 监管机构也很难通过非现场监管进行取证查实和处理——比如金融机构没有准确、及时报送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的监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监管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有效约束。而且现行条件下金融机构在向人民银行报送报表等资料时, 只能自行带来纸质件或电子件, 报表格式也不统一, 人民银行无法进行并表统计和分析, 只能逐表汇总, 既增加了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负担, 又难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更重要的是, 金融机构对本机构报送的数据是否具有价值, 得不到人民银行的反馈信息, 对上报的可疑交易是否涉及洗钱行为并不了解, 在得不到信息反馈的情况下, 反洗钱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 不利于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数据的报送工作。
二、加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开发相关程序, 实行非现场监管的电子化。
目前非现场监管运行方式技术含量低、效率低, 监管手段落后、信息时效性差。上级行要加大对非现场监管的科技投入, 加快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步伐, 要尽快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反洗钱业务纳入到监管系统中, 由各金融机构在系统中适时录入非现场监管信息, 实现非现场监管数据收集、传输、汇总、分析和上报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将目前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从事后监测, 改变为适时监测, 从而提高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二) 与现代化支付系统连接, 分析跟踪大额和可疑资金的流向, 并以此为基础实行反洗钱非现场监管。
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掘人民银行系统间资源优势互补的各种特点, 不断整合现有人民银行业务系统资源, 建立起非现场监测分析平台, 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连接和资源共享, 发挥各系统在反洗钱领域的积极作用, 实现对诸如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核查等分析监测功能, 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持。
(三) 构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对各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考核力度, 并运用不同的考核层次采取奖励或处罚的措施, 促使金融机构更好地开展反洗钱工作。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 篇6
(一) 基层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意识淡薄, 对履行反洗钱义务重视不够, 反洗钱工作热情不高
目前基层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反洗钱是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事, 与内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关, 与自身业务发展关系不大。在反洗钱实际工作中, 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及配备专职人员;或者虽然建立了组织, 配备了反洗钱人员, 但也是纸上谈兵, 没有各自尽到相应的职责;误认为洗钱犯罪与自身关系不大, 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 他们不了解反洗钱政策、不掌握反洗钱方法、不明确反洗钱利害关系、对洗钱犯罪的严重性认识不够, 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质量不高
部分金融机构对于非现场监管报表的上报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认真按照上报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报送, 报送的信息不完整、不全面, “零交易”报告层出不穷, 特别是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更是为了应付人民银行的催报而不作详细的统计就填制上报, 使非现场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如:在大同市辖区上报的季度非现场监管报表中, 客户身份资料识别及重新识别数量差别较大, 证券、保险行业的可疑交易一直都是零报告。
(三)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措施少而轻, 未得到合理有效运用
目前,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非现场监管措施不足, 手段过轻。现行《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规定, 在分析评估后, 发现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问题的, 应及时发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意见书》 (以下简称《监管意见书》) , 进行风险提示, 要求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此外就是行政处罚, 而行政处罚基本上是必须结合现场检查、进一步掌握违法违规事实才能实施的。所以, 目前, 从政策制度上看, 非现场监管手段只有唯一的发出《监管意见书》措施。但是, 非现场监管发现的问题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 问题的性质和种类也不尽相同, 重要性也会有差别, 显然, 单靠发出《监管意见书》是无法匹对和解决所有的问题的。因此, 当前的非现场监管措施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监管的需要。
(四) 在保险业中的洗钱问题
办理变更业务使得保险当事人关系超出姻缘、血缘或雇佣关系范围的, 应作为可疑交易进行上报。
保险当事人 (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 可以是不同的人, 以常理推断, 保险当事人之间存在姻缘、血缘或雇佣关系比较合理, 但通过保险公司洗钱时, 保险当事人有时就不存在这几种关系。为避免引起注意, 洗钱分子可能在投保时会以存在姻缘、血缘或雇佣关系的人员作为保险当事人, 然后通过办理变更业务将某方保险当事人变更成洗钱所需要的人员, 但这时保险当事人关系往往就超出了前述三种关系。因此, 建议将办理变更业务使得保险当事人关系超出姻缘、血缘或雇佣关系范围的交易或行为扩充进保险公司的可疑交易报告范围。
对因退保和保险合同借款业务而从保险公司流出的资金进行重点监测。通过保险公司保全业务洗钱大部分要通过办理退保或者保险合同借款业务才能将资金从保险公司剥离, 因此, 加强对因退保和保险合同借款业务而从保险公司流出资金的监测十分必要。对此, 建议要求保险公司向人民银行报送规定金额以上的退保和保险合同借款业务, 人民银行建立相应的监管指标体系, 对指标出现异常 (如退保率过高等) 的保险公司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检查, 对逾期不归还保险合同借款的保险公司客户、在两个及两个以上保险公司发生退保或保险合同借款业务的保险公司客户进行重点关注等等。
二、相关建议
(一)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增强反洗钱责任感
基层央行要有计划地组织金融机构高管进行反洗钱知识培训, 切实增强法律意识, 进一步明确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转变观念, 增强责任感和遵守反洗钱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引导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反洗钱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把自身的经济效益与整体的社会效益统一起来。按照相关反洗钱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 要把反洗钱工作作为重要日常工作来抓, 设立专职反洗钱联络员, 负责对本单位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情况在系统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地甄别、分析、报告, 对反洗钱有关信息进行收集上报, 并对本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进行督促, 从根本上建立打击洗钱犯罪的防线。
(二) 加强指导和培训, 提高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质量
积极开展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操作培训, 对报表相关信息指标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统一填报内容和方法。把好报表的审核导入关, 在审核过程中, 对金融机构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有疑问的, 采取电话询问、书面询问、走访、约见高管人员谈话等方式, 及时进行调查核实。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报表相关信息指标和格式, 分行业设立非现场监管报表, 细化报表各项目的填报说明, 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实际效果。
(三) 加强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协调与配合, 合理有效地运用非现场监管措施
【非现场监管分析系统】推荐阅读:
非现场监管工作体系08-10
现场监管09-12
生产现场监管12-26
职业健康现场监管06-01
非现场检查07-12
非现场检查通报06-19
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监管文件07-17
非现场董事会会议通知09-28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现场讲话稿07-31
监管系统建设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