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和综合性

2024-08-02

系统性和综合性(精选12篇)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1

开发了一个金头鲷养殖模型, 并将其与现有的养殖场水产养殖管理系统 (FARM) 综合模型中的贝类养殖模型相集成, 以便对近海和外海水产养殖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FARM综合模型被用于对池塘中的有鳍鱼单一养殖与综合性多营养层级养殖 (IMTA) 在产量、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定量效应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可以看出IMTA的益处非常明显。随后将同样的方法应用到外海养殖中, 考虑将长牡蛎延绳养殖和金头鲷网箱养殖相结合。FARM综合模型得出的模拟结果是 (上升流海区的情况除外) , 传输给滤食性贝类的食物的浓度随养殖场址离岸距离而显著降低, 这表明在食物贫乏的海区, 将鱼类和双壳贝类进行混养可明显提高贝类的生产量, 而且, 为了减少养殖场内部区域贝类食物的耗损, 可对有鳍鱼 (养殖网箱) 的分布进行优化。模型分析表明, 金头鲷养殖的最佳海流速度在0.1~0.5 m/s的范围内。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2

今年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巩固教育系统综治稳定成果,以确保教育内部稳定为重点,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目标,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大力加强学校治安防范和管理,构筑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学校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抓好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为实现今年的综治和稳定工作目标,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服务。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各司其责,维护教育系统稳定

我局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领导机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教育系统综治稳定工作,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分别负责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和联系片区、学校的综治稳定工作,常务副组长由***同志担任,负责组织协调综治稳定日常工作。成员由***、***、***、***、***、***、***、组成,共同参与综治稳定常规管理并分别负责各自科(室、站)业务范围内及联系学区(含直属学校)的综治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负责日常工作。

各镇教育办、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综治稳定工作。

首先,要认真落实综治稳定工作责任制。要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签定综治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形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教师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党政挂帅、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

各镇教育办、中小学要按上级和教育局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有关规定,对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边处置边上报,避免事态的扩大和矛盾激化。要认真落实矛盾,事件分析预测、事前防范、事初化解、事中处置,信息上报、善后工作的一整套运作规则,做好矛盾化解,有效维护社会政治持续稳定。

第三,要继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形势教育。小学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和自护教育;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遵纪守法教育,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政策水平、道德水准。进一步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切实杜绝教职工违纪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年内各级各类学校不发生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第四,教育系统各级干部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教职工,深入细致地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变上访为下访,把信访案件和越级上访事件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好疏导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二、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设,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工作,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措施。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党政领导的责任,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组织,充实校内安全保卫力量,成立护校护路队,健全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建立门卫值班制度、校园巡逻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内部严教、严防、严治措施的落实。在学校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中毒、防爆炸、防诱发不稳定因素”的“五防”教育活动。要加强对学校门卫、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治安防范,严格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群死群伤事件和各种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努力消除容易发生治安问题和各类事件的隐患,不断改进和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治安、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和防控机制。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司法部门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在学校综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搞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内外教书育人环境。

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面的教导性作用。一是配合家庭、公安等部门,抓好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做到此项工作年初有安排、部署和措施,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二是争取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积极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减少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流失生、辍学生。三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把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教育作为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各中小学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至少一次,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制知识,预防犯罪常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教育、预防犯罪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四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考评方案,改进对学生品行评估、记录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五是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是人们进行选择或判断的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决策,有些决策是简单容易的,有些决策是复杂困难的,它们常常困扰着人们。决策是是科学也是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人们进行着选择和判断应当尽可能的符合客观实际,这就要求决策者尽可能真实的了解问题的背景、环境和发展变化规律,尽可能详尽的占有资料,尽可能广泛的掌握正确的决策方法和各种辅助工具。说它是艺术,因为各种选择和判断最终是有人作出的,决策的正确与否优良可劣,与决策者的素质、经验、才能有很大的关系。

数学工具在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复杂的决策问题面前,人们往往需要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进而对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决策过程中利用数学模型的优点在于:分析问题容易,目的性强,可进行模拟计算,便于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由于人们的选择和判断往往是在某种思维下进行的,在这个标准下做出“好的”决策,这就促成了决策有关的应用数学分支;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多准则决策……的迅速发展,最优化技术几乎成了决策分析的代名词。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优化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抽象,使绝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望而生畏,数学模型的规模越来越大,对计算机内存与运算速度越来越高,一项复杂的系统分析耗资巨大,以至形成了一种数学模型的“泥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运筹学家开始冷静地看待和正确的评价复杂的数学模型对决策分析的作用,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无法忽视或回避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选择的判断所起的决定作用。数学模型并非万能的工具,决策中有大量的因素无法定量表示。问题的答案几乎在明确不过了,运筹学家们必须回到决策的起点和终点——人的选择和判断上来,认真的研究决策思维的规律,也就是人们进行选择和判断的规律。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

(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但当相互比较因素的重要性能够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判断矩阵相应元素的值则取这个比值。即得到判断矩阵S=(u)。

重要度判断矩阵需要将每个元素作两两比较,可能的取值是1,2,…,9及其倒数1,1/2,1/3,…,1/9。以前者相对后者的重要度为例,标度的具体含义如表所示。如果后者比前者重要,则取成对应的倒数。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不需要9级的标度,也可以仅采用1,3,5,7,9的5级标度,不采用2,4,6,8的过渡值。

(1)计算判断矩阵。

计算判断矩阵S的最大特征根λ,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A,此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是权系数的分配。

(2)一致性检验。

为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计算一致性指标C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是用随机的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构造方法是随机地用标度以及它们的倒数填满样本矩阵的上三角各项,主对角线各项数值始终为1,对应转置位置项则采用上述对应位置随机数的倒数。然后对各个随机样本矩阵计算其一致性指标值,对这些CI值平均即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时,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是合理的;否则,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重新分配权系数的值。

平均一致性指标RI可以预先计算好,作为参数表备用。论文预先计算了n从1到30的 值(如表2.2所示),最多支持进行30个指标属于同一层次的重要度排序。实际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n<10。

模糊综合评价:模糊集合理论(fuzzysets)的概念于1965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这种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假设同一个层次共有p个评价指标,u=

(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事物从因素ui来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一个被评事物在某个因素ui方面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量(R|u)=(r,r,......,r)来刻画的,而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多是由一个指标实际值来刻画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模糊综合评价要求更多的信息。

(1)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

(2)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其中b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3)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本文使用实际中最常用的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最后的评价等级。

上述两种数学方法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如下:

AHP模块:遵循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AHP同样被设计成一个类,单独存放在文件extensions/AHP.php中。这里仅给出部分的具体实现的代码。其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采用的是PHP版本的JAMA库。此外,为了保持精度,AHP重要度矩阵的浮点数取值,如1/9,1/7等,采用字符串的形式存储入库。所以在此处,需要把这些字符串转为相应的浮点数后再计算。

//采用PHP版本的JAMA库的特征分解函数,直接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模糊综合评价模块:遵循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模糊综合评价同样被设计成一个类,单独存放在文件extensions/FuzzyEval.php中。这里也仅给出部分具体实现的代码。

//data是二维数组,表示原始数据(或求值后的数据),行数为叶子结点数,列数为分级数(或采样点数)

//weight是二维数组,表示权重,weight[i]是i级指标权重数组,weight[0]总是只有一个元素,weight[0][0]总是1

//itemcount是二维数组,表示需要每一级需要汇总的元素行数(下级元素个数),itemcount[i]是i级指标的下属元素个数数组

//systemtype是一个数,取值0表示定性分级评估,取值1表示定量评估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data,$weight,$itemcount,$systemtype){

$this->weight=$weight;

$this->itemcount=$itemcount;

$this->systemtype=$systemtype;

$this->row=count($data);

$this->col=count($data[0]);】

本文分别阐述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了AHP的相关概念以及具体的步骤;对模糊综合评价决策的数学模型做了详细的描述,给出建模的步骤以及运用这两种方法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并给出了实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到这两个模块的相关代码,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实现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些相关技术应用。辅助决策系统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从而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M].中国安全科学.

[2]储敏.层次分析法忠判断矩阵的构造问题 [J].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9,12.

[3]许雪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西南石油大学,2012,1,16.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4

护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既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为医生的治疗提供部分依据,在治疗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护理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让护士从繁重的手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护理患者[1]。

我院于1998年引入“军卫一号”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优化了从开医嘱到执行医嘱的流程,结束了护士手工转抄医嘱的时代,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可是,护士的工作是繁杂而精细的,原有的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护理及其管理的需要。于是我院又引入了多个与护理相关系统,如重症监护系统以及方联护士工作站,以期弥补“军卫一号”的不足,但又引出了新的问题,比如护士要面对多个功能交叉、数据不一的系统等。并且,这些护理信息系统都以“记录”为中心,缺乏人性化的流程管理。

2 研发目标

我院从2009年开始对新护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设计,采集了护士需求,并分析了各系统的优点以及不足,制定了如下目标:(1)在“军卫一号”的平台上将各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护理记录;(2)优化并规范工作流程,取消不需要的护理环节,减少中间差错,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3)建立护理规则库,由系统来提示护士护理工作;(4)将护理管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并将绩效与考评相挂钩;(5)设计更加人性化,提高系统的易用性[2]。新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标准化、科学化、实时化以及人性化的系统,以达到提高效率、增强质量、优化资源、改善服务和强化管理的目的。

3 设计和实现

3.1 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多程序整合

我院与护理及其管理相关的程序有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主要用于监护仪数据采集)、方联护士站(主要用于PDA体征信息床旁采集)、检验系统、护理管理系统、成本核算以及科室物资管理。其中,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系统和方联护士站存在着许多的交叉功能。护士在使用时必须登录多个程序和打开多个页面,不仅繁琐,而且也增大了计算机的系统开销。我们分析了几个系统的优劣点,最后将几个系统进行了整合。整合后功能如图1所示。

整合后,护士只需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操作,无需重复登录,工作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运行速率。

3.2 建立护理数据中心,统一存储,实现及时的医护信息共享

多个功能交叉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并存必然造成数据存储的不统一。而且,数据存在不同的数据空间中,造成无法共享,护士要打开多个程序,才能将患者信息调用完整,或者调用每个程序分别录入,这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还有可能由于输入疏忽造成数据不统一,引起纠纷。要改变这个情况,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护理数据中心,将数据进行统一存储[3]。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转换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考虑到3个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有2个是软件公司开发,若要公司按我们的需求进行大量修改,可能性较小且代价较高[4]。因方联护士工作站疏于维护,存在数据丢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自主开发了基于PDA的护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该系统能将其取代,故可放弃对它的使用。而重症监护系统与护士工作站在护理数据记录中虽然使用的表不相同,但字段及属性基本相同,可以考虑将其进行整理合并。由于护士工作站使用“军卫一号”的表空间,其中与护理相关的表名皆使用同义词,且我们可对其代码进行修改,故决定用重症监护系统的表来统一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将原“军卫一号”的记录表的同义词删除,并将其赋给重症监护系统表,再导入原表数据。这样,在重症监护系统无需修改、护士工作站也仅做较小改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存储。同时,使医生可及时查看患者的护理信息。

3.3 护士关注信息的集成展现,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最初“军卫一号”护士工作站适用的分辨率为640×480,而如今我院计算机使用的分辨率一般为1 024×768。分辨率增大后,护士工作站首页的一览卡将在计算机的左上角呈现,右边和下面空间留有较大空白。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呢?如果单纯在一览卡上增加床位,势必将造成护士视力疲劳。于是,我们决定在有限的空间里添加护士最为关注的内容。

本系统首页在原“军卫一号”护士站一览卡的基础上,增加了概览、关注医嘱、注意事项提醒以及检验危急值报警等功能。其中,概览包括护士关注的本护理单元患者分布概况,例如各护理等级人数、病危病重人数、入出转人数以及今明手术人数等,并可点击进行过滤筛选;关注医嘱主要使护士方便知道患者需要什么治疗;注意事项提醒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呈现在首页醒目处,提醒护士注意;检验危急值报警主要结合检验系统及时提醒护士查看有危急报告患者的检验记录,不致延误救治。首页示意图如图2所示:

将护士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界面,并提供便捷入口以查看详情,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医嘱的全流程管理,加强过程监控

医生开出医嘱后,从医嘱的转抄校对、医嘱拆分、拟定执行计划、计划执行提醒到执行签名是一个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校对签名时调用一个用于医嘱拆分的Web Service程序,来实现医嘱计划的拟定,具体如图3所示。之后,再由基于PDA或移动计算机的护理信息系统实现医嘱计划的执行签名。

3.5 护理行为规范化,将护理落到实处

系统通过护士对护士工作站的操作动作调用护理规则库,生成护士的护理计划,具体流程见图4。例如执行患者的入院操作,即相应生成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的护理计划。将护士脑中的护理规则体现在计算机中,更加明确护士的任务,提醒护士定时执行,减少遗漏,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其中,生成技术和执行过程与医嘱计划相似,不再赘述。

3.6 引入患者腕带,准确辨识患者

腕带功能是对患者的识别。在使用PDA以及移动计算机执行护理任务时,可通过腕带识别患者,核对用药、抽血等信息跟患者匹配与否,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查对进一步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

3.7 与智能呼叫整合,实现护士站床位牌、患者床头牌电子化

智能呼叫系统是集实时信息发布、医患呼叫对讲以及护士定位显示等功能于一身的系统。护士工作站为其提供接口,实时传入患者信息,护士即使在床边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方便快捷,也省去了原始抄写的麻烦,减少错误的发生概率。

3.8 融入护理管理功能,使管理更科学有效

本系统的护理管理功能主要由护理质量测评和护士(长)绩效考评2部分组成。护理质量测评将日常护理部及护士长对护理工作抽查的结果记录、统计、分析,根据结果进行监控并即时反馈,督促病区不断整改,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绩效考评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及思想进行考评,可作为对护理人员评价以及改进服务质量的依据,使对人员的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和科学[5]。

3.9 加强科室物资二级库及高值耗材的管理,节约成本

本系统对物资从科室向仓库申请到仓库发货、本科室入库再到该物资的最终流向进行全流程管理,更有利于控制科室成本。高值耗材请领单在收费时同时产生,与患者信息对应,有效减少了高值耗材的流失。

4 小结

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理管理水平。对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落实医嘱执行情况,明确护理计划的执行人以及执行时间,避免了责任区分不清、执行时间随意的工作状态,有效规范了护理行为,预防和避免了纠纷的产生。在护理管理方面,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个人、病区进行考评,实现了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更加严谨规范。另一方面,系统的使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从被动的服从系统到主动发现问题、提供建议,从软件的使用者到软件研发的参与者,大大推进了系统的研发和实施。

虽然本系统目前还并不完善,仍有许多需求还未满足,但是已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机械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给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信息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方法:针对原有护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护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目标,并介绍了新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管理。结论:该系统适用于目前临床的需要。

关键词:数据中心,整合,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杏敏,王玲勉,任爱玲,等.现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的缺陷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研究,2010,24(1):252-253.

[2]李瑾.数字化条件下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25):36-37.

[3]李素红,任爱玲,薛晓英,等.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研发与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5):48-49.

[4]邱玉梅.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我院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l0,23(2):160-161.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5

合同书

采购人(甲方):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供应商(乙方):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签 订 地 点:河南省鹤壁市 签 订 时 间:2017年9月29日 采购人(甲方): 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供应商(乙方): 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项目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鹤壁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和维护管理项目(采购编号:HBCG〔2017〕0806号)的《谈判文件》,乙方的《响应文件》及《成交通知书》,甲、乙双方同意签订本合同。本项目的《谈判文件》、《响应文件》、《成交通知书》等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一条 项目基本情况

工作内容包括:鹤壁市城市新增地下管线数据采集、更新并录入系统;同时为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优化系统运行性能,提供维护管理服务。

第二条 合同工期

信息系统数据更新:签订合同后120日历天完成新增地下管线探测,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并提交验收;

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签订合同后12个月。第三条 服务内容 1.信息系统数据更新 主要技术依据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4)《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7)《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8)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鹤壁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内容为2016年10月鹤壁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外业结束以来城市建成区内所有新增地下管线探测(包含修、补测),更新管线长度约150公里,并完成道路及两侧1:500带状地形图修测、补测、实测,带状地形图测绘范围为:道路两侧红线外各20米范围内无建筑物的测至红线外各20米,道路 两侧红线外各20米范围内有建筑物的测至沿街第一排建筑物(第一排建筑要求测完整)。

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新区路面宽度5米及以上,老区路面宽度3米及以上)、绿化带内、城区河道两侧、公园、广场埋设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综合管廊等各类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地下管线普查应查明地下管线的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平面位置、埋设方式、埋深、高程、走向、连接方式、权属单位、建设时间、运行时间、管线特征以及相关场站等信息,编绘以地形图为载体的地下管线图(综合管线图和专业管线图),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负责完成新增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数据整体入库。

2.信息系统维护管理

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鹤壁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维护管理内容:

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包括日常地下管线编辑入库、汇报演示、查询出图、共享系统在线服务等管理维护工作;协助检查数据库运行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库查错;定期对软件模块进行检查及测试;对系统整体性能进行评估与优化;根据故障诊断及系统状态报告,设计设备的升级,系统改善、改造、更新的建议及解决方案;准备系统应急维护抢修预案;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机房日常管理;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涉及信息系统的其他服务等。

维护管理要求:

机房地点在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办公院内。

1)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的服务时间为自签订合同之日起12个月。

2)乙方须派1名技术人员常驻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从事对鹤壁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派驻的技术人员须熟练掌握相关软硬件应用,具有机房管理工作经验。

3)信息系统维护管理产生的薪酬、食宿、交通费等均包含在投标报价内由乙方承担,派驻人员的办公场所由甲方提供。

第四条 质保期 项目完结(即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成果验收合格,且信息系统维护管理期满)后12个月。

第五条 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

1、项目服务费用

合同单价:大写:叁仟零捌拾元/公里(¥:3080元/公里)

暂定合同总价:合同单价×150(公里),共计大写:肆拾陆万贰仟元(¥:462000元)

项目实际服务费:合同单价×管线计价长度(即:结算时按管线普查实测长度换算的计价长度结算,单价包干,总价可调),且最终项目实际服务费不得超过采购控制总价。

管线计价长度计算方式:

共沟管线计价长度计算方式:对于共建管沟中不同权属单位的管线,除一种管线按单根实测长度100%计算外,其余各种管线均按60%计算。(如共建管沟中有4种不同权属单位的管线各长1公里、共长4公里,其计价长度计算方式为:1+1*0.6+1*0.6+1*0.6=2.8公里)。管线长度不等时,最长的管线按实测长度100%计算,其余各种管线均按该管线自身实测长度的60%计算。

共建管沟中同一权属单位的管线计价长度,按一根管线的实测长度计算。管线长度不等时,以最长的管线实测长度为准。

同一权属单位同沟敷设的电缆线(束)计价长度,按1根管线(束)的实测长度计算。管线长度不等时,以最长的管线(束)实测长度为准;

不同权属单位同沟敷设的电缆线(束)计价长度,除一种管线(束)按单根管线(束)实测长度100%计算外,其余各种管线(束)均按60%计算。管线(束)长度不等时,最长的管线(束)按实测长度100%计算,其余各种管线(束)均按该管线(束)自身实测长度的60%计算。

热力管线的计价长度按供水、回水管线的实测长度分别计算。

同沟敷设的路灯管线计价长度,按1根管线的实测长度计算。管线长度不等时,以最长的管线实测长度为准。

2、支付方式

第一次支付: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中标合同金额的20%(共计9.24万元)作为项目首付款; 第二次支付: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成果经验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至项目实际服务费总额的60%;

第三次支付:项目结束(即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成果验收合格,且信息系统维护管理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至项目实际服务费总额的95%;

第四次支付:项目实际服务费总额剩余的5%作为质保金在质保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一次性无息支付。

第六条 履约保证金

由乙方在签订合同前,向甲方支付成交金额的5%(共计2.31万元)作为履约保证金(以转账或银行保函的形式向采购人提交)。

项目完结后15个工作日内,乙方凭有效凭证找甲方办理无息退还业务,乙方逾期未联系甲方退还履约保证金的,甲方将不支付资金占用费。

第七条 成果提交 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成果: 1)任务合同书、技术设计书。

2)已有成果图表资料,起算数据、仪器检校资料。3)各种检查和开挖验证记录(表)等。4)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5)控制点成果表(电子文档及打印文本)。

6)地下管线现况图、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地下管线成果表、综合管线图及计算机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和属性文件)。

7)符合 GIS 入库要求的地下综合管线数据整理成果。8)技术总结。

第八条 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成果验收

1、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成果需通过甲方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费用包含在乙方的投标报价内,由乙方承担。工程竣工验收按照乙方自评、甲方组织验收的流程进行。工程完工后,乙方通过自检认为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甲方提供完整的竣工档案资料、竣工验收报告等满足竣工验收的资料。甲方收到上述资料后组织验收专家验收;如乙方提供的验收资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或由于乙方的原因造成竣工条件不具备,则验收期顺延,责任由乙方承担。

2、如果初次验收未通过,乙方应按验收意见整改并承担整改费用,完成后再次申报。

3、甲方在收到乙方送交的竣工报告30日内,无正当理由不组织验收,即可视为验收合格。

第九条 甲方责任与义务

1、配合向乙方提供任务范围区域原有的地形图,各级控制点和各专业管线现况调绘图等资料;

2、安排专人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解决乙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

3、组织对乙方提供的本次项目成果进行审查确认以及验收;

4、根据本合同规定,按时向乙方支付本项目服务费用; 第十条 乙方责任与义务

1、对涉及本项目的各种图件、资料负责做好保密工作;

2、按期向甲方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探测文件和图纸资料;

3、负责完成新增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数据整体入库;

4、项目质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标准;

5、负责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乙方未能按时完成并提交成果的,每延时1日,按合同总金额的 1‰ 付给甲方违约金(但由于受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等因素影响,则工期顺延),但违约金的总数不得超过合同总价的5%。

2、乙方提交的成果或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标准的,甲方有权责令乙方返工,乙方应无偿给予补测,直至项目成果完全合格。

3、乙方不得泄露甲方提供的各类图纸、资料上的信息或者甲方的商业秘密。

4、乙方应保证服从甲方的统筹调度,配合各责任主体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5、在施测过程中,因甲方更改已确定的技术要求引起工作量的增加,给乙方造成窝工、人工及材料的损失,应承担补偿责任,同时工期顺延。

6、因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而产生的项目延期等,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第十二条 安全及保密

1、乙方应自己负责实施合同期间其工作人员的食宿、通讯、差旅、交通、水电、资料收集以及设备用工器具的搬迁等一切费用;进入服务现场的各类安全防护由乙方统一协调管理,安全责任由乙方承担,费用包含在投标报价中。乙方负责进入现场工作人员及财物安全,出现任何安全生产事故,乙方责任自负,与甲方无关。在有毒有害环境中施工,乙方应按有关规定为施工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承担有关的经济支出。

2、乙方负责安全施工和操作,对作业人员、设备及作业期间管线设施安全承担全部责任,对乙方措施不当造成行人、车辆损害承担全部责任。

3、乙方必须对本项目涉及的属于国家机密,以及商业机密及个人隐私等工作秘密资料、调查数据保密,不得泄露以上相关成果内容。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对对方的资料及文件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项目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泄密方承担一切由此引起的后果并承担赔偿责任。

4、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的服务或其任何一部分均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专利权、商标权或著作权。

第十三条 不可抗力事件处理

在合同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则合同履行期可延长,其延长期与不可抗力影响期相同。

第十四条 争议的解决方案

在执行本合同中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端,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应提交工程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十五条 合同生效及其他

1、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

2、合同执行中涉及采购资金和采购内容修改或补充的,须经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审批,并签书面补充协议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方可作为主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本合同一式七份,自双方签章之日起起效。甲方2份,乙方3份,采购代理机构1份,同级财政部门备案1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乙方: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盖章)(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

黄河路489号 3366开户银行:中原银行鹤壁分

行营业部 账号:5000170000017 电 话:0392-3311007 传 真:0392-3311007 签约日期:2017年9月29日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篇6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综合布线的特点;返用范围

0.引言

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城市中兴建新式大型高层建筑,为了增加和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首先提出楼宇自动化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内装有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设备,并采用集中控制、监视,以便于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由于这些系统基本采用人工手动或初步的自动控制方式,开学水平较低,所需设备和器材品种繁多而复杂,线路数量很多,平均长度也长,不但增加了工程造价,而且不利于施工和维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中各种新型高层建筑和现代化公共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筑工程和通信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相互结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1.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3大部分构成,即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由于智能化建筑是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多种高科技之大成,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极为广泛,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神经系统一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不应将智能化建筑和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等同。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内和其他设施一样,都是附属于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为智能化建筑的主人和用户服务。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和房屋建筑彼此结合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但要看到它们是不同类型和工程性质的建筑项目。它们从规划、设计直到施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其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1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标准,既不是完全看建筑物的体积是否高大巍峨和造型是否新型壮观,也不是看装修是否宏伟华丽和设备是否齐全,主要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能力,如设备配置是否成套、技术功能是否完善、网络分布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优良,这些都是决定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因为智能化建筑能否为用户更好地服务,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化建筑充分发挥智能化效能,它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化建筑内的通信、计算机和各种设备及设施,在——定的条件下纳人综合布线系统,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配套的整体,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要求。由于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各种设备、设施的当前需要和今后发展,具有兼容性、可靠性、使用灵活性和管理科学性等特点,所以它是智能化建筑能够保证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智能化建筑中如没有综合布线系统,各种设施和设备因无信息传媒质连接而无法相互联系、正常运行,智能化也难以实现,智能化建筑只能是一幢只有空壳躯体的、实有价值不高的土木建筑,也就不能称为智能化建筑。在建筑物中只有配备了综合布线系统时,才有实现智能化的可能性,这是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关键内容。

1.3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今后智能化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客观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建的高层或重要的智能化建筑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用性和今后发展等各种因素,积极采用综合布-镇系统。总之,综合布线系统分布于智能化建筑中。必然会有相互融合的需要,同时又可能发生彼此矛盾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与负责建筑工程等有关单位密切联系、配合协调,采取妥善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綜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是目前国内外推广使用的比较先进的综合布线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2.1综合性、兼容性好

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线、电缆、接续设备和其他器材,技术效能差别极大,难以相互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相互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

2.2灵活性、适应性强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任何信息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工序,实用方便,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且节省工程投资。

2.3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垦形结构,各条绒路自成独立系统,在改建或扩建时互相不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检查、测试和维修,从而节约维护费和提高工作效串。

2.4技术经济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材料和标准化部件,并按照标准施工和严格检测,保证系统技术性能优良可靠,满足目前和今后通信需要,且可在维护管理中减少维修工作,节省管理费用。

3.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

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一般有二种,即单幢建筑和建筑群体。单幢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范围,一般指在整幢建筑内部敷设的管槽系统、电缆竖井、专用房间(如设备间等)和通信缆线及淳接硬件等。建筑群体因建筑幢数不一、规模不同,有时可能过大成为街坊式的范围(如高等学校校园式),其范围难以统一划分。但不论其规模任何,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除上述每幢建筑内的通信线路和其他辅助设施外,还需包括各幢建筑物之间相互连接的通信管道和线路,这时,综合布线系统较为庞大而复杂。具体范围应根据网络结构、设备布置和维护办法等固察来划分相应范围。

此外,在军事基地和重要部门(如安全部门等)的建筑以及高级住宅小区(智能化社区)等中也需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会翟渐扩大和增加。从以上所述和建设规划来看,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为在智能化建筑中实现传送各种信息创造有利条件,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7

浙江广电集团在2012年新播出系统建设时.依据自身业务特点,设计并规划了一种全新的播出业务流程监控模型。该系统定位于服务电视播出的核心业务,通过建立一体化、闭环化、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IT模式下的各类监控、检测手段,强化数据关联和分析。对设备、业务、环境进行全流程监测,通过模型化辅助运维工具,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效能,为播出业务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安全监管运维体系。

一系统架构设计及模块划分

1.系统架构

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业务板块,即针对“设备、业务、环境”的监控数据采集板块、播出业务流程管理板块以及运维管理板块。

通过各种数据采集及监控手段,监控系统已经可将系统的可用性、健康状态进行完整的监控,但这不意味着整体系统的运维管理就此结束。当我们发现了网络和系统中的各种问题后,若不能结合报警事件所处的业务流程特点,不在解决后进行整理形成知识库,强化数据间的关联和分析,那也只不过是从一种混乱进入了另外一种混乱而已。

因此,我们认为一套高效的综合监管系统一定是与业务流程监控紧密集成的,一体化的。系统接收来自于数据采集板块中指定资源所产生的报警事件,紧密结合实际和需求,以业务用户为中心,将重要资源的严重级别告警在清晰的管理流程中体现,使系统维护工作形成流程化、自动化、规范化,才将技术维护人员从无序的告警事件和繁琐的排故逻辑中解脱出来,全面提高安全播出系数。

下文就该系统中三大具体板块功能及系统架构做简要介绍。

(1)数据采集监测板块

从运维管理的角度,现代播出系统运维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系。管理的对象既包括电视媒体特有的AV信号处理系统,又包含日益复杂的IT支持系统,更需关注业务构架与上述两个系统之上的业务/数据流程。所以,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监测板块必须实现不同数据的归一化采集、处理、分析,便于各类事件、数据的过滤、合并、关联定义、汇总,并对报警进行集中展现,为上层的流程管理、运维管理模块的决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该模块监测的内容包括三部分:

●以关键节目任务为核心的全程、全域流程数据;

●以IT域业务系统为核心的设备数据;

●以AV域业务系统为核心的关键设备与信号数据。

(2)业务流程管理板块

传统播出监控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后台业务流程监控没有更好的办法,系统管理人员对流程无法做到了然于胸。现代播控系统基于全程数字化、文件化体系构建。本次系统建设充分考虑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业务系统网络中,充分利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优势,实现信息传递、数据同步与业务监控。

本次业务流程管理板块设计,以业务岗位差别进行纵向层次划分,以节目串联单生命周期为横向驱动,将节目文件在一级备播、二级备播、上载系统、播出系统中的迁移整备、调度管理任务进行智能排序预警,为管理人员、值班人员提供可视化的监视和各类应急处理、操作手段。

(3)系统运维管理板块

系统运维管理是播出技术科的日常工作,传统方式主要通过日常巡检、定期检修、故障处理等方式进行,方式原始。本板块旨在为技术值班人员提供日常运维的操作界面,对于较为关键的设备指标,如设备存储容量、CPU运行状况则进行智能排序,把数值超过报警门限的报警设备进行筛选,置于展示列表顶端。并对于在巡检间隙出现的报警条目、事件记录进行特别记录。该模块基于数据采集监测板块数据进行,可直观显示当前监控系统中的设备数目及报警信息,并将整体系统的健康状况在第一时间给予统计分析,让运维工作数据化、系统化。

从系统设计架构的角度,上述三大板块构成一个完整的监控管理整体,三者互相提供数据支持,密不可分。

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各设备插件负责对各类软硬件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并进行各类数据的整合处理:

●监控采集服务负责向监控终端及其他业务系统等提供接口,完成各业务模块对监控子系统的业务管理功能。监控终端及业务系统向监控服务发送各类设备监控命令,实现对设备的监测和控制;

●核心服务器需要完成的动态故障分析和场景处理、信号和系统设备关联的逻辑报警的判断与处理;

●监控客户端依据业务需要,被设置为流程监控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面向不同业务,定制为不同客户端,获取监控服务的监视数据进行实时显示。配置管理则对整个监控子系统的各类设备进行管理。

2.系统模块划分

(1)监控采集模块

监控采集服务器是系统中负责数据采集和分析过滤的模块,为监控核心服务器的业务流程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监控采集服务器和核心服务器采用服务器/客户端的架构模式,通过网络链路进行数据交换,共同完成系统监控任务。

监控采集服务器在详细设计阶段可以划分为三大系统单元,包括设备信息管理单元,设备驱动管理单元,数据分析过滤单元。

●设备信息管理单元负责服务器全局事件的调度,完成监控命令转发,数据路由,监控结果回收,紧急事件处理等;

●设备驱动管理单元是监控服务器的核心,负责管理所有监控设备的信息结构,设备驱动,并连接实际物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过滤单元负责对采集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过滤,生成相应的报警文件。

(2)核心系统服务模块

核心服务器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的部署方式。监控服务器作为核心服务器的数据提供服务端,而核心服务器为数据消费的客户端。连接关系是一台监控服务器只和一台核心服务器保持连接,一台核心服务器同时与多台监控服务器保持连接。核心服务器与监控服务器中的数据通讯依靠部署消息中间件完成。

(3)监控管理客户端模块

监控客户端完全基于业务需求系统定制为上载监控、播出在线监控、信号报警监控等不同流程,以满足业务流程监控的需要。

播出业务流程监测主要包括节目单流程、素材流程。负责收集播出内部数据,按照播出业务进行智能分析,把业务流程更直观地展现给用户。方便用户定位故障位置,找出错误原因.确保安全播出。

二系统主要技术应用点

1.文件化节目流程备播智能排序预警技术

通过分析内容管理迁移策略,动态分析素材迁移、转码、技审等预定流程任务。智能分析影响素材未就绪以及素材处理流程的相关信息,整合分析系统实时网络运行状态、历史迁移速度,查找原因,针对违反流程的事件结合素材的开播时间、任务提交时间、迁移通路状态,以及素材本身的严重性,按照不同的故障等级,时间紧迫性,进行智能排序。

以下为各岗位应用客户端的几个典型示例:

(1)素材就绪情况监控支持

●集中显示系统中所有频道未就绪素材的节目计划播出时间、节目名称、距开播时间、所属频道等信息,作为数据排序依据进行信息整合;

●根据距开播时间间隔作为优先级排序的依据,并将节目背景颜色设置为蓝色高亮,作为半小时内仍未被播控岗位提取的报警提醒;

●在上载及播控两个岗位间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窗口,达成岗位间任务交接的一致性.形成系统间紧密协同工作模式。

(2)在线播出监控支持

●将系统中在播频道的在播节目名称,下一档节目名称、倒计时等信息进行集中展示;

●对节目切换前10秒倒计钟进行语音报警.并将字体颜色置红色以引起工作人员注意;

●对系统中正在直播的频道设置为蓝色高亮背景,进行着重提示。

(3)素材迁移调度监控

●集中展示系统中31个存储体间素材调度、技审等全局任务信息;

●结合素材的开播时间、任务提交时间、迁移通路状态、历史迁移速度等信息,可进行分类排序及预警;

●不同状态的任务以直观的图标展示,错误任务及紧急任务依据其预设优先级策略.自动置为任务排序顶端,给予报警提示。

2. 基于拓扑关联的网络故障定位技术

本系统提出一种适合网络告警数据特点的拓扑建模方式.将网络拓扑结构结合链接信息,全面考虑各种类型的告警数据,通过设定不同的时间窗口,进行拓扑建模序列的挖掘,具有较好的效率。把事件关联和数据挖掘应用于网络故障管理,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基于规则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模型,它能够同时支持对关联规则、事例相关性和拓扑模型进行故障推理。3.故障快速诊断处理技术

3.故障快速诊新处理技术

故障发生时,系统对设备状态、信号链路、信号分析结果、任务安排、任务执行状态等信息以快照方式进行记录,产生完整的故障场景信息记录。操作人员可针对不同的故障场景记录设置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信息,形成故障场景和解决方案的历史信息库,为将来的故障场景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当发生新的故障时,根据故障现象,用户可以查看历史信息库中任意时间点的系统故障,同时提供按照时间进行故障重现,以便于快速诊断排查问题,并正确处理故障。

三总结

本次项目建设,通过全方位播出系统运维数据采集,建立了有效的、自动化的、标准化的业务综合监管流程和制度,提供汇总的、集成的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复杂性以及对技术资源的影响,搭建以节目备播流程驱动并适应台内管理体制及组织架构的技术平台,在流程中为不同层次、不同角色的业务、技术值班员提供一致的管理接口,从而使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岗位要求的人员的各个层面维护和操作管理达到高效的协同。

摘要:为处理日益复杂的电视台播出系统技术运维业务,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电视播出中心在传统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涵盖流程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系统运维支撑等多项功能的业务综合监管系统。该系统建立了有效的流程管理、数据支持和知识积累模型,以解决过去播出系统中技术管理严重依赖技术人员个人经验、与系统现状运行数据脱节、缺乏有效流程管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并对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8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煤炭企业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建设应用, 信息化、工业化在煤炭企业呈百花齐放的状态, 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对监控系统的认识观念不断提升, 提出了监控系统新的报警维护管理模式, 形成中、小型企业特有的机房监控自检、预警系统的软件项目, 将分散的各个监测监控系统称为被监控客户端, 对应到局部的监控自检管理服务端, 实现了在服务端集中监控管理的模式。

这种集中监控管理与人工看守式管理在模式上不同, 更大的区别是监控系统综合报警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实时监控, 当被监控主机的硬件、网络、软件或者是被监控系统内部的系统报警 (下位机异常报警) 有异常情况时, 综合报警系统将作出快速响应, 及时上传到管理服务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监管模式, 比如在过去人工看管各个被监测系统时, 需要定时定点进行报表记录, 针对时间段内的系统运行情况, 异常情况等进行一一记录。采用监控综合报警系统后, 进行了实时监控, 自动记录, 形成了以日报表的形式存储并可以进行历史调用、打印。在被监控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全面提高各个监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进而也更新了过去人工看守式的维护观念, 建立新的监测监控制度。

1.2 当前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 煤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到整个部门统一信息系统的多个阶段。但是, 煤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由于受资金和管理模式的影响, 现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业务流程不规范, 多个系统分部门、分场所管理, 造成监控人员配备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规范造成系统报警信息不能互相传达;还有一些地方在系统建设之初, 由于缺乏充分的需求分析, 造成系统稳定性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 将各种监控系统进行统一联网, 进行集中管理, 对监控主机进行异常状态实时监测, 实现信息化机房的综合报警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保障煤炭企业各种监控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方法之一。利用高级语言如.net编程与数据库技术, 通过网络技术对各种监控主机进行实时的软硬件异常监测, 形成机房综合报警系统, 达到机房“一人监管, 多点监测”的机房新型管理模式。

1.3 主要故障风险分析

煤炭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推进了信息化机房的建设, 经过调查, 煤炭企业信息化机房中运行的业务服务器、监控主机数量处于递增的状态。主要有各种信息化系统平台、千兆工业以太网、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口射频卡检测平台、皮带保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井下广播系统、无线通讯系统、视频录像系统、程控调度通讯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和安全综合监控测系统 (瓦斯监控系统) , 瓦斯抽放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延伸, 建立了内部ERP (办公平台) , 架设了WEB与FTP服务器。下面列举部分系统平台名称及被监测主机数量, 如表1。

各种监控系统的建设应用, 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也为决策分析提炼了相应的数据。但各个监测监控系统的上位机在机房中由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监测监控主机设备、软件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 不定期地会出现各种故障。如:

(1) 监控软件自动关闭;

(2) 监控软件获取的下位机异常报警不能及时排除 (监控员脱岗或忽视故障等现象) ;

(3) 数据采集服务停止;

(4) 数据库连接中断;

(5) 网络中断。

由于在各个监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不定期地会产生各种故障, 当故障发生时, 如不能够及时发现, 将不能够对监控数据进行完整统计, 为决策管理提供的参考信息会大打折扣, 同样也造成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造成了实时数据丢失;

(2) 造成了历史记录不完整;

(3) 造成了设备财产损失;

(4) 影响了调度及时指挥;

(5) 形成了安全生产隐患。

根据以上现象, 将各个分监控系统上运行预警软件, 监控系统上的异常信息实进传送到中心服务端, 在中心服务端上进行综合预警与监测, 并能以图形、声音的方式进行报警, 见图1。

2. 机房监控系统综合报警的实现方法

2.1 建设思路

机房监控综合报警系统要建成为实时监测各个工业化、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主机 (上位机及下位机) 软、硬件运行情况, 当被监测系统发生软、硬件异常时 (如被监测软件停止运行、网络中断或者通讯中断、被监控主机硬件异常、被监控系统自身下位机报警等) , 报警软件客户端第一时间将异常信息反馈回监控报警服务端, 监控报警软件服务端作出异常报警, 并具有报警类型、报警级别, 同时将报警信息记录数据, 以便日后作历史查询。最终达到“多个系统, 集中监控;异常信息, 及时处理”的效果, 为煤炭企业信息监测监控系统的系统完整性、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1) 稳定性:机房监控综合报警系统具备运行稳定, 并不影响各被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软件不与被监测系统运行时所需的服务、控件等产生软件冲突, 客户端软件运行时在正常进行系统自检的时候不会产生超过3M的内存使用率, 并具有定时优化内存占用功能。

(2) 智能性:机房监控报警系统具备智能判断功能, 对网络中断、被监控软件停止运行、服务关闭、硬件温度过高等作出智能判断, 分清故障类别。

(3) 实时性:机房监控报警系统具备异常报警及时传输功能, 当被监测端发生软、硬件异常时, 监控自检客户端在不大于10s的时间范围内传回中心数据库, 之后监控报警服务端软件在不大于5s的时间范围内将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读取并做出报警, 便于监控员在第一时间获取发生故障的被监控主机的详细异常信息, 及时通知维护人员以故障处理流程进行异常排除。

煤炭企业的机房监控报警系统以各个信息化、自动化监控系统为基础内容, 通过对各个被监测的监控系统进行异常状态监测, 形成煤炭企业特色的机房监控报系统软件平台, 以“多个系统, 集中监控;异常信息, 及时处理”为主导思想, 进行煤炭企业机房监控自检系统软件项目的开发, 见图2。

2.2 解决方法提纲

(1) 软件监控:对被监测软件运行进程名称, 运行服务名称进行分析;

(2) 网络监控:对被监测主机网络中断、异常进行监测;

(3) 硬件监控:对被监控主机硬件 (CPU、硬盘、主板等) 进行温度异常监测;

(4) 优化平衡:监控报警系统软件具备软件自身故障排查, 保证软件运行效率。

2.3 综合报警系统软件建设规划

(1) 需求分析:完成软件总体需求分析, 统计出需进行自检的系统数量及需自检的软件类型;

(2) 总体系统设计:完成软件总体框架的设计、完成与数据库接口设计;形成客户端与监控端模块设计;

(3) 编码:进行软件代码开发, 完成功能模块;

(4) 预留接口:为后续需报警的监控子系统预留接口;

(5) 测试:对系统进行测试。

2.4 开发工具

(1) 程序设计。采用先进的.NET环境作为软件开发平台, 利用VS2005作为具体开发工具, 用VB.net作为软件开发语言。

(2) 系统数据存储:采用SQL SERVER2008作为数据存取库。数据资源存储在煤炭公司内部的磁盘阵列中。

3. 系统实现关键步骤

3.1 机房综合报警系统客户端开发

被监测端作为监控综合报警系统软件的核心功能端, 以下通称为客户端软件, 被监测主机的异常信息都将由客户端将监测的到异常信息进行捕获, 并及时将异常信息发送到中心数据库, 供监测综合报警服务端进行判断并报警, 客户端软件运行时自动运行在任务栏左下侧, 不影响被监测系统的界面显示。客户端将对被监测系统的以下情况作异常监测:

(1) 被监控系统进程监测

获取被监测各监控系统的进程名称, 存入客户端自带的Access数据库中, 客户端软件定时 (默认为5S,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定义设置) 进行检查系统进程中有无进程名称, 如检测到进程列表中没有被监测的进程名称, 将该异常信息保存到中心数据库中, 保存格式以计算机名称 (被监测系统名称) +异常情况+异常发生时间, 当监控人员将异常问题处理以后, 客户端软件将会在进程列表中捕获到被监控系统的进程名称, 同时将存入到中心数据库的异常记录删除, 以消除异常报警。如图3:

例如视频监控系统的自检流程:视频监控系统DVR1主机录像软件的进程名称为Net Control.exe, 监控报警客户端将该进程名预先在客户端定义保存, 程序运行后, 当在进程列表中找不到Net Control.exe名称的进程时, 将以DVR1+停止录像+发生时间的格式发送到中心数据库异常信息表中。当客户端软件检测到异常消除时, 将自动将中心数据库中的异常记录清除。

(2) 被监控系统自身异常报警监测

各种信息化系统在运行时, 下位机都会不定期地发生各种故障, 这些故障异常通常都会被自身的监控软件采集并进行提示报警, 可以通过监控报警系统软件客户端将各个信息化、自动化系统的监控软件在运行时获取的异常信息进行数据采集, 形成对接接口, 定时将各个被监测系统的异常信息发送到中心数据库, 便于监控员统一监控, 及时发现、处理各个系统的异常报警。

例如煤炭企业的人员定位系统, 在井下基站断电时, 报警系统客户端通过读取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库, 以基站编号+发生时间+报警类型的格式存储在数据表t_Site Status中。监控报警系统系统软件客户端定时读取被监测人员定位的数据库, 当有异常记录时, 将异常记录转存至监控报警系统软件的中心数据库中。当客户端软件检测到异常消除时, 将自动将中心数据库中的异常记录清除。

(3) 被监测系统硬件监测

监控报警系统软件客户端具有对被监测主机的硬件使用情况如CPU、内存、硬盘的占用情况进行定时检测, 如当前的硬件占用率持续过高时, 会将数据定时 (每1h进行一次采样) 发送到监控报警系统的中心数据库中。当客户端软件检测到异常消除时, 将自动将中心数据库中的异常记录清除。

监控报警系统客户端还具备硬件温度监测功能, 通过获取第三方软件的温度监测数据对主要硬件设备如CPU、硬盘、主板及CPU风扇转速进行监测, 当硬件温度过高或转速变慢时, 客户端软件将异常情况发送到监控报警系统软件的中心数据库中。当客户端软件检测到异常消除时, 将自动将中心数据库中的异常记录清除。

(4) 被监测系统网络状态监测

监控报警系统软件客户端具有对被监测系统网络进行全部的定向监测, 当网络正常时, 监控报警系统软件客户端会定时向中心数据库保存一条最近时间的记录, 监控报警系统服务端将会根据数据库存取的时间与当前时间作对比, 如大于5分钟, 则说明网络连接断开或网络质量降低, 进行网络异常报警。

网络监测采用Ping命令和定时利用SQL语名获取存储最后时间的方式进行网络正常与否的判断。如人员定位检卡器所用的网络IP为:192.168.20.66, 监控报警系统客户端软件将定时 (默认为10S) 向中心数据库保存检卡器名称+192.168.20.66+保存时间的格式数据。当客户端软件检测到异常消除时, 将自动将中心数据库中的异常记录清除。

3.2 机房监控报警系统中心数据库设计

中心数据库作为机房监控自检系统中的中间服务层, 为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了核心作用, 中心数据库用于保存各个客户端软件反馈回来的异常信息, 以便监控报警系统服务端软件进行数理分析, 进一步做出决策信息。

中心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8作为数据存储系统, 在数据库中建立系统信息档案表jkzj_信息档案表, 用于登记各个被监测系统的名称、IP地址、硬件设备信息、软件信息等;异常信息记录表jkzj_异常信息记录表, 用于实时记录各个被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 存放客户端软件发送来的异常信息;历史记录查询表jkzj_历史查询表, 用于历史查询记录。

3.3 机房监控报警系统服务端

服务端程序作为管理人员、监控员的统一的监控自检系统实时状态显示平台, 它具备了从监控报警系统软件客户端实时获取各个被监测端的各类异常信息并进行列表显示、声音报警以及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服务端程序首先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当前有异常报警的被监测系统名称、异常状态、异常原因以及异常发生时间, 同时以动画、声音提示报警信息, 见图4。

3.4 预警软件稳定性设计

(1) 兼容性检查:服务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在安装时或者在软件的工具里设计有容错检查, 检查计算机中安装软件与硬件是否兼容, 并进行提示。

(2) 自身异常排除:服务端程序具备软件自身的异常排除性, 当服务端软件运行时, 遇到软件运行故障或其它难以预料的异常会自动将异常以日志的形式进行保存, 并在界面上以文本的形式进行提示, 避免了因软件自身异常引起影响监测数据的现象发生。

(3) 资源优化:服务端程序具备合理调用数据库源, 每10s-20s进行一次数据访问, 访问后立即关闭网络连接, 即保证了客户端异常捕获取的及时性, 又降低了网络占用率;服务端程序具备内存优化功能, 确保服务端程序资源占用不大于10M。

4. 结论

通过机房监控报警系统在煤炭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在运行效率上显著提高, 发生故障的排除速度明显提高, 各个被监测系统所监控的业务呈稳健上升的趋势, 起到了对各个业务系统在调度、安全、运输等方面的数据保障。通过机房监控报警系统软件的推广应用, 起到了以下实质成效。

4.1 经济、管理效应

机房综合报警系统软件的应用, 为信息化管理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应。以往各个监控系统都需为每个系统配备至少一个监控人员, 用于对系统运行情况、异常报警做记录及异常处理通知。机房综合报警系统投入运行后, 通过服务端软件即可监控到全部的监测监控系统, 实现了减少人员配备的效果;机房综合报警系统因具备及时、准确的异常报警, 监控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便能作异常处理通知, 由于异常处理及时, 避免了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故障排除而造成的设备、系统彻底瘫痪, 形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机房综合报警系统经过统计计算, 降低设备、软件故障每年可降低费用15余万元。

在管理上, 由于采用专人交接班对机房监控自检系统进行24小时的在线式管理, 各种异常记录由软件自动记录到数据库, 避免了人为操作、扯皮现象的出现。

4.2 安全指挥效应

机房综合报警系统的建立, 通过对各个被监测系统的进行异常分析、将异常报警信息实时传回监控自检系统服务端, 及时准确地将异常反映到监控管理人员, 为生产调度中心、安检、通风、技术等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了一手资料, 即保证了被监测的各个监控系统稳定运行, 又可以将各个被监测的系统内的异常报警信息及时反映, 减少了人为操作, 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了解了实际的生产、监控情况, 提高了安全和生产的决策指挥。

参考文献

[1]Silberschatz等, 数据库系统概论[M].杨冬青, 唐世渭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周立柱, 冯建华, 孟小峰等.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刘晨, 张滨, 黑客与网络安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9.

[4]崔建江.C#编程和NET框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丁士锋.C#典型模块与项目实战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9

关键词:袋收尘器,高温,常温,技术,经济,比较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世界各国对于工业粉尘浓度排放要求愈加严格,我国最新出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新建水泥生产线粉尘排放浓度必须≤30mg/m3(标),而国外对粉尘的排放指标更加严格,目前国外水泥项目普遍要求粉尘排放浓度≤20mg/m3(标)乃至≤10mg/m3(标)。基于此背景,为满足愈加严格的粉尘排放要求,水泥生产线中的窑头窑尾收尘早已由之前的电收尘器改为了袋收尘器。

窑头袋收尘系统可分为高温袋收尘系统(下文称方案1)和常温袋收尘系统(下文称方案2),目前比较常见的是高温袋收尘系统,而常温收尘器的使用却非常少见,本文将以3600t/d的熟料生产线和排放浓度≤20mg/m3(标)为蓝本着重对这两种系统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工艺简介

窑头袋收尘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

窑头袋收尘系统由热交换器、袋收尘器和风机组成,来自窑头冷却机的高温废气(~235℃)经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袋收尘器进行除尘,高温与常温袋收尘系统的差别在于进入袋收尘器的废气温度(也即热交换器出口废气温度)不一样,所谓高温袋收尘系统是指来自冷却机的高温废气(~235℃)经热交换器冷却到180~200℃后再进入袋收尘器进行除尘;而所谓常温袋收尘系统是指来自冷却机的高温废气(~235℃)经热交换器冷却到110~135℃后再进入袋收尘器进行除尘。

*(1)假定条件:窑产量为3600t/d,工厂海拔为150m;(2)粉尘排放浓度为≤20mg/m3(标)

3 技术比较

3.1 系统配置和技术参数比较

两种系统的具体配置和技术参数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方案1采用常规热交换器和高温袋收尘器,该收尘器滤袋材质为诺美克斯(Nomex)针刺毡;方案2采用大型热交换器和常温袋收尘器,该收尘器的滤袋材质为涤纶(PE)针刺毡。就热交换器而言,由于方案2较方案1的热交换器出口温度要求更低,所以方案2较方案1要求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更大,配置更多的冷却风机;就收尘器而言,由于方案1收尘器入口温度为高温(180℃),而方案2收尘器入口温度为常温(110℃),所以方案1较方案2收尘器的处理风量要大,过滤面积要多,且方案1要求高温滤袋,而方案2只需常温滤袋即可;就尾排风机而言,方案1较方案2的处理风量和功率都要大一些。

3.2 装机功率和重量比较

两种系统的装机功率和重量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方案1的系统装机功率和重量较方案2的均要小。方案1比方案2装机功率小10kW,方案1比方案2的重量轻82t。

3.3 理论电耗比较

两种系统的理论电耗比较见表3。

由表3可知,就热交换器电耗而言,方案1较方案2少消耗用电0.6kWh/t熟料;就排风机而言,方案1较方案2多消耗用电0.347kWh/t熟料;所以就整个系统而言,方案1较方案2少消耗用电0.253kWh/t熟料。

4 经济比较

4.1 设备投资比较

两种系统的设备投资比较见表4。

由表4可知,方案1与方案2的设备投资相差无几。就热交换器造价而言,由于方案1较方案2设备重量要轻,所以方案1的热交换器设备投资要低;就袋收尘器而言,由于方案1较方案2的袋收尘器要大,且为高温收尘器,所以方案1的收尘器设备投资要高。但就整个系统而言,两个方案的系统设备投资几乎没有差别。

*(1)以上价格均来自设备厂家报价;(2)设备关键件考虑进口,非关键件考虑国内制造。

4.2 综合生产费用(3年期)比较

两种系统的综合生产费用(3年期)比较见表5。

由表5可知,方案1较方案2的3年期综合生产费用(维护费用+运行费用)要高17.29万元。就3年期维护费用(也即更换滤袋费用)而言,由于方案1所需的滤袋数量要多,且为耐高温滤袋,而方案2所需滤袋数量少且为常温滤袋,所以更换滤袋的维护费用方案1较方案2要高;就运行费用(也即运行电费)而言,由于方案2单位熟料电耗要高出0.253kWh,3年期总消耗电量方案2较方案1要多消耗846292kWh,所以方案2较方案1运行费用要高。但就综合生产费用(维护费用+运行费用)而言,方案1较方案2要高。

4.3 综合生产费用的分析

方案的优劣取决于综合生产费用的高低,综合生产费用由维护费用和运行费用组成。

由表5可知,影响维护费用的因素为滤袋的数量和滤袋的单价,滤袋的数量是确定不变的,而滤袋的单价可能会随市场产生一定的变化,但变化不大;影响运行费用的因素为耗电量和单位电价,就某一系统而言,系统工况是稳定的,系统电耗也是基本恒定的,而单位电价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会有所差别,可以认为是一个变量,由此可见,影响系统优劣的主要因素为单位电价。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那么单位电价对两方案综合生产费用差值(也即系统优劣)的影响如表6和图2所示。

由表6和图2可知,当单位电价小于0.804元/kWh时,方案1的综合生产费用要高于方案2,也即此时方案2更经济;当单位电价大于0.804元/kWh时,方案2的综合生产费用要高于方案1,也即此时方案1更经济。

5 结论

通过以上对高温和常温袋收尘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综合比较,可总结出如下结论:

(1)在系统配置方面,当粉尘排放浓度≤20mg/m3(标)时,常温系统采用大型热交换器和常温袋收尘器(滤袋材质为涤纶(PE)针刺毡;而高温系统采用常规热交换器和高温袋收尘器(滤袋材质为诺美克斯(Nomex)针刺毡)。但当粉尘排放浓度≤10mg/m3(标)及其以下时,以上两方案中的滤袋还需覆膜处理。

(2)在装机功率和重量方面,常温袋收尘系统比高温袋收尘系统要高。

(1)滤袋寿命考虑为3年(年运行时间310天);(2)单位电价假定为0.6元/kWh。

(3)在系统电耗方面,常温袋收尘系统比高温袋收尘系统要高出0.253kWh/t熟料。

(4)在设备初始投资方面,常温和高温袋收尘系统几乎没有差别。

(5)在综合生产费用(3年期)方面,其中就更换滤袋的维护费用而言,高温袋收尘系统要比常温袋收尘系统高;就运行电耗费用而言(假定单位电价为0.6元/kWh),常温袋收尘系统要比高温袋收尘系统高;但就综合生产费用(包括维护费用和运行费用)而言,高温袋收尘系统比常温袋收尘系统费用高出17.29万元。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10

随着城市电缆线路在配电网线路中的占比的增加,线路充电电容电流增大,因而在发生弧光接地情况下熄弧变得更加困难。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被广泛采用,利用稳态量“群体比幅比相”的传统选线方法不适用于补偿接地电网。此外,由于架空线路导线坠地、树木等与架空线路接触所引起的高阻故障时有发生,使得实际运行中故障选线频繁出现漏选和误选的情况。同时,小角度故障时,接地电流中含有衰减直流分量,容易导致电流互感器饱和,加之非线性负荷使得故障电流中谐波分量丰富,更易导致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失真。此外谐振接地系统中,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电网中存在瞬时功率倒相的问题。因此,配电网故障选线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多年以来一直是个影响重大而广泛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原理和技术课题,对此仿真研究较多,而实际的实体实验和测试研究少。文献[1-2]根据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间的暂态零模电流波形差异性大于非故障线路间的暂态零模电流波形差异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暂态波形差异性识别的接地选线新方法。文献[3]提出通过对零序电流波形进行伸缩变换提高非故障线路之间的相似性。文献[4]采用多重分形谱来刻画故障电流信号的几何特征和奇异性。上述文献提出的方法均只讨论了纯架空线路的配电网系统。当架空线路、线缆混合线路的补偿接地电网故障时,健全线路之间的暂态时域波形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变差,采用相关分析单一算法的故障选线方法,可能会存在误选或漏选的情况。

补偿接地配电网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处于过补偿状态。当投入更多线路时,对地电容将增大,对地电容和消弧线圈可能会在工频下产生谐振,使得消弧线圈变为全补偿状态,从而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选线装置一般采用零模电压升高的值是否大于定值作为启动选线程序的判据。因此,配电网线路发生虚幻接地时,可能会启动故障选线程序。对此,本文采用故障时域波形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形成的平面,并根据平面上点的距离构建虚幻接地识别判据。

分形盒维数是波形复杂度的一种度量,而相对能量熵是信号能量的度量。采用这2个测度定量地刻画零模电流波形,比单一测度更准确,所反映的故障特征也更完备。当配电网线路发生故障时,健全线路间的零模电流时域波形之间具有相似性,而健全线路与故障线路的零模电流时域波形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聚类分析正是把具有相似性的对象聚到一个簇里,并且使不同簇之间的差异性达到最大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分形盒维数和相对能量熵提取零模电流的特征,并利用K-means聚类分析算法将这2个测度进行结合的综合选线方法。

1 谐振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暂态过程分析

随着电缆线路和线缆混合线路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中电缆线路与缆线混合线路的比重增多。当配电网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线路充电电容电流增大,其暂态过程较纯架空线路配电网的复杂。若能充分考虑到电缆线路的暂态过程,可提高故障选线的可靠性。

现构建由6条线路L1—L6组成的35 k 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网,如图1所示。图中,G为无限大电源;T为主变压器,变比为110 k V/35 k V,联结组别为Yn/d11;我国配电网主变压器配电侧一般为三角形联结,不存在中性点,此处增设接地变压器TZ作为供补偿电网接地专用的“Z”字形变压器;L为消弧线圈的等值电感;线路类型包括架空线路、电缆线路。

当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通常采用二阶等效电路分析故障电流的暂态过程。图2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等效电路,图中,u0为等效零模电源电压;rL为消弧线圈的阻尼电阻;L为消弧线圈的等值电感;L0为三相线路和电源变压器等在零模回路中的等值电感;R0为零模回路中的等效电阻(包括故障点的接地电阻和弧道电阻);C0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三相对地电容。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瞬间,流过故障点的暂态电流由暂态电容电流iC和暂态电感电流iL两部分组成,其对应的表达式为[5,6]:

其中,IC m、ILm分别为稳态电容电流和稳态电感电流的幅值;τL=L/rL,为电感回路的时间常数;τC为电容回路的时间常数;ωf为自由振荡频率;φ为电源电压的相角;(ICm-ILm)cos(ωt+φ)项为接地故障电流稳态分量,其大小等于稳态电容电流和稳态电感电流的幅值之差;其余项为接地故障电流的暂态分量,其值等于电容电流的暂态自由振荡分量与电感电流的暂态直流分量之和,两者的幅值不仅不能相互抵消,甚至还可能彼此叠加,使暂态接地故障电流的幅值明显增大。消弧线圈的磁通фL和电感电流iL均是由暂态的直流分量和稳态的交流分量组成的,而暂态过程的振荡角频率ω与电源的角频率相等,且幅值与接地瞬间电源电压的相角φ有关:当φ=0°时,其值最大;当φ=90°时,其值最小。当线路不同位置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所计算出来的等效电容C0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分支发生故障时,所对应的时间常数τC不同。由于τC决定了自由振荡衰减的快慢,因此不同分支上的故障具有不同的暂态特性。在含有电缆的中低压电网中,暂态电容电流的自由振荡频率通常在300~3000 Hz范围内。

在图1所示的谐振接地系统中,现假设架空线路L1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量测端获取到的电流波形如图3所示。假设电缆线路L3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量测端获取到的电流如图4所示。

由图3和图4可知,含有电缆线路的配电网发生接地故障时,充电电容电流增大,使得健全电缆线路与健全架空线路的电流幅值相差很大。若采用信号距离的方法直接对波形进行相似性刻画,健全线路之间的时域波形相似性会变小。

同时,实际运行的配网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故障的随机性和复杂性,零模电流的极性也会存在不能可靠表征故障特征的情况。图5展示了弧光接地故障的实测故障零模电流。

由图5可知,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弧光接地故障时,线路故障零模电流波形的形态复杂,健全线路之间的零模电流波形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变差,采用群体比极性,很难选出故障线路。

2 虚幻接地及辨识方法

对于选线装置,通常以零模电压是否越限作为启动接地选线的依据。当配电网发生虚幻接地时,有可能会启动接地选线程序,因此需要识别出虚幻接地。下面阐述虚幻接地的辨识方法。

设零模电压u0的一阶差分d[1](n)=u0(n)-u0(n-1),二阶差分d[2](n)=d[1](n)-d[1](n-1),三阶差分d[3](n)=d[2](n)-d[2](n-1),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和虚幻接地情况下,零模电压波形分别如图6(a)和图7(a)所示,图6、7的(b)、(c)和(d)分别为(d[1],u0)、(d[2],d[1])、(d[3],d[2])所组成3个平面分布结果。

由图6、7可知,当发生虚幻接地时,零模电压幅值逐渐增大,在零模电压与其差分构成的平面上,相邻点之间的欧氏距离较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模电压瞬时值由零突然增加至十几千伏,与虚幻接地情况相比,在零模电压与其差分构成的平面上,相邻点之间的欧氏距离较大。定义在以d[2]为横轴、d[1]为纵轴的平面上,相邻点间欧氏距离的平方为:

根据式(2)得到单相接地故障和虚幻接地下的d(n)如图8所示。

大量仿真分析表明,对故障发生后或谐振后5 ms的d进行积分,利用求取的积分结果dsum能识别出接地故障和虚幻接地。故可建立判据:若dsum>1,则判断为单相接地故障;若dsum≤1,则判断为虚幻接地。

3 故障波形的形态特征描述

3.1 零模电流波形的分形盒维数测度

利用信号距或相关系数等常用的相关算法来描述零模电流波形之间的相关性时,往往受零模电流的幅值影响较大。对于含有电缆线路的配电网,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健全电缆线路与健全架空线路之间的幅值相差很大,若采用信号距或相关系数描述零模电流波形,则健全线路之间的相似性减小,这可能会导致基于此的选线方法失效。分形盒维数反映了复杂形体占有空间的有效性,是复杂形体不规则性的一种量度。它本质上也是一种信号相似性的度量方法,但它与零模电流幅值的关系甚小。

现取边长为ε的小盒子,并用此小盒子来覆盖被测形体,由于被测形体内部有各种空隙,有些小盒子会是空的,非空盒子的数目为N(ε)。若逐渐缩小盒子的尺寸,则所得的N(ε)将增大。根据以上定义,在双对数坐标上描绘出(-lnε,ln N(ε))的曲线,其直线部分的斜率即为此被测形体的盒维数Dc[7,8,11]:

仍采用如图1所示的系统,现假设支路L1发生故障,采样率为10 k Hz,故障后1/4周期的故障架空线路与健全架空线路的暂态零模电流波形分别如图9(a)和9(b)所示。经过分形盒维数后的结果如图10所示,图中,故障架空线路和健全架空线路的Dc分别为1.233 1和1.352 7。

由图9和图10可知,健全架空线路的零模电流波形形态比故障架空线路的复杂。对应地,健全架空线路的分形盒维数大于故障架空线路的分形盒维数。

同样,假设支路L1发生故障,故障线路与健全电缆线路及健全缆-线混合线路的时域波形如图11(a)所示,对应的分形盒维数如图11(b)所示,图中,故障架空线路、健全缆-线混合线路、健全电缆线路的Dc分别为1.233 1、1.290 0和1.248 42。

由图11可看出,故障线路、健全电缆线路、健全缆-线混合线路的波形复杂度较为相似,对应分形盒维数区分不大。

现假设支路L1距离量测端10 km,故障初相角为90°,不同过渡电阻下的零模电流如图12(a)所示,对应的分形盒维数如图12(b)所示,图中,过渡电阻为30Ω、100Ω、300Ω情况下对应的Dc分别为1.247 1、1.245 1、1.231 3。

由图9—12可知,采用分形盒维数来定量地描述波形的复杂度时,故障线路、健全电缆线路、健全缆-线混合线路的波形的分形盒维数的区别较小;而对于同一故障位置、不同过渡电阻的情况,分形维数区别较小,可见,采用分形盒维数刻画时域波形的特征,其值受过渡电阻的影响很小。

现有的故障选线装置对于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弧光接地,故障选线的正确率很高。而对于树梢放电、蔓藤放电会呈现高阻,电缆段绝缘老化亦有高阻接地故障(HIF)现象。现场研究表明,上述这些情况下,过渡电阻可达到1000~3000Ω,但是没有一种选线保护装置可以启动。除非采用突变量启动,但这样会导致选线装置频繁启动而无法开展正常选线。因此,通常仿真单相高阻接地时,采用接近或大于其波阻抗来表征。

3.2 零模电流波形的小波能量熵测度

小波变换与相对熵相结合的小波能量相对熵是一种能量的度量,它可以放大暂态零模电流能量上的细微差别。根据线路故障的充放电过程可知,采用小波能量相对熵刻画各线路的能谱分布,健全线路之间的小波能量相对熵较小,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的小波能量相对熵较大[7,9,10,11]。

对于正交小波变换,变换后各尺度的能量可直接由其单支重构后的小波系数的平方得到。故定义尺度j下线路Li(i=1,2,…,n)的暂态零模电流能量为:

其中,k=1,2,…,N(N为暂态零模电流在故障后5 ms时窗内的采样点数);i=1,2,…,n(n为配电网线路数目);m为小波包分解的尺度(频带)。

现假设支路L1距离量测端10 km处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故障初相角为90°。选取故障后5 ms的暂态零模电流,采用db10小波包进行5层分解,并根据式(4)计算出各线路在5个尺度下的高频暂态能量分布如图13所示。其中,尺度1—5的频率范围分别为2.5~5.0 k Hz、1.25~2.5 k Hz、625~1250 Hz、312.5~625 Hz和156.25~312.5 Hz。

所有出线在尺度j下的总能量为:

在尺度j下支路Li的能量与总能量之比pij为:

其中,,这里m=5。

据相对熵理论,得到线路Li相对于线路Ll的小波能量相对熵为:

根据式(7),可以得到线路Li相对于其余各线路的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为:

其中,Mli为线路Ll相对于线路Li的小波能量相对熵。

由式(5)—(8)得到支路L1故障下,各尺度下的各线路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如图14所示,图中波形由上至下分别对应尺度1、2、3、4、5。

由于配电网的结构不同,配电网中各线路的长度不同,其零模电流在各个频带的小波能量分布也会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刻画故障能量分布情况,现选取能量最大且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间差异最大的频带作为特征频带,并在此频带(尺度)下计算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由图13和大量仿真结果可知,在尺度4下暂态零模电流小波能量最大。故本文选用尺度4作为特征频带来计算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

4 基于分形盒维数和相对能量熵的综合选线方法

当配电网线路中含有电缆线路或线-缆混合线路时,若单独采用分形盒维数定量地描述故障波形并作为故障选线的唯一测度时,往往不能选出故障线路。而相对能量熵是一个能量的度量,它受故障位置、故障初相角和过渡电阻的影响较大。所以本文利用分形维数和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这2种不同的表征测度,对故障信号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克服单一判据选线的不足。现采用如图1所示的仿真模型,沿各线路在不同故障条件下,每隔1 km设置故障位置,由MATLAB电磁暂态仿真获得量测端的暂态零模电流曲线。将仿真获取到的暂态零模电流曲线,选取故障后1/4周期时窗内数据,采用db10小波进行5层分解后,计算得到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同时计算出各样本曲线的分形盒维数。将分形盒维数与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作为表征故障特征的测度,并将其映射到二维平面上,如图15所示。

由图15可知,故障线路和健全线路样本数据在小波能量相对熵和分形盒维数形成的平面上聚类成2类点簇,易于采用聚类来刻画。关键是采用哪种聚类算法来描述和刻画故障线路和健全线路这2类点簇。

K-means聚类是一种把簇的形心定义为簇内点均值的划分技术[12]。首先从数据集中随机地选择K个样本数据,每个样本数据代表一个簇的初始中心。对剩下的每个样本数据,根据其与各个簇中心的欧氏距离,将它分配到最近的簇。然后,计算新的簇均值作为中心,并重新分配样本数据。继续迭代直到分配稳定。如图15所示,健全线路和故障线路样本数据在二维平面形成简单的“球状簇”,对于这类点簇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K-means聚类算法就能很好地描述和刻画。

现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2个聚类中心,分别为C1=(4.698,1.461)和C2=(15.373,1.313)。现以与聚类中心欧氏距离最远的样本点确定半径r1和r2,得到的包围圆如图15所示。由图15可知,健全线路和故障线路样本点均落在以C1和C2为圆心,r1和r2为半径的圆上,并将该平面称为故障线路的判断平面。可见,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实现了健全线路和故障线路点簇的可靠划分。

由图15可知,当配电网线路发生故障时,按照上述方法得到各线路故障数据的分形盒维数和能量相对熵,并将其映射到聚类空间。若线路Li故障数据点落在健全线路点簇的包围圆上,则线路Li没有故障;若Li线路故障数据点落在故障线路点簇的包围圆上,则线路Li故障。由于图15所示的聚类结果没有考虑到各种故障条件,因此根据故障数据点是否落在包围圆上来判断线路Li是否故障的容错性稍低。

现采用欧氏距离来计算测试样本与C1和C2之间的距离,即:

其中,(cp1,cp2)为Cp(p=1,2)的坐标;d1为测试样本与健全线路的聚类中心C1的距离,d2为测试样本与故障线路的聚类中心C2的距离。

根据测试数据在聚类空间上的坐标与故障样本数据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构建的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故障选线判据为:

由式(10)可知,若di,min=d2,则出线Li故障;若di,min=d1,则出线Li未故障;若d1,min=d2,min=…=dn,min=d1,则为母线故障。

5 选线方法仿真验证

对本文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系统如图1所示,现避开样本数据集进行测试。在不同故障条件下进行仿真验证。不同故障类型、不同过渡电阻、不同故障初相角下的仿真测试结果如表1和图16所示。母线故障测试结果如图17所示。

由图16可知,健全线路测试数据点几乎全部都落在健全线路点簇的包围圆上;而故障线路测试数据点距离故障线路点簇的包围圆较近。由表1可知,采用欧氏距离可以可靠地选出故障线路。由图17可知,母线故障情况下,所有线路数据点均落在健全线路点簇的包围圆上。同时,若将大量的历史实测故障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映射到如图15所示的二维空间,可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新的聚类中心,提高选线的可靠性。

注:Rf为过渡电阻。

由上述仿真结果可知,本文方法不仅适用于纯架空线路的配电网,而且适应于含有电缆线路的配电网,容错性更高。

K-means聚类算法的复杂度为O(sqtr),其中s是样本数量[11],q是划分的簇数,tr是迭代次数。通常,q≪s且tr≪s。因此,处理大数据集时,该算法是相对可伸缩的和有效的。因此,对于故障选线,足够的时间和较为复杂的算法可以提高故障选线的可靠性。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仿真算例结果,得到基于分形盒维数和小波相对能量熵的综合选线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其中步骤1—3得到故障线路的判断平面。故障选线的算法流程如图18所示。

步骤1:建立样本数据库。采用如图1所示的仿真模型,沿各线路在不同故障条件下每隔1 km设置故障位置,并由电磁暂态仿真获得的1/4周期时窗内各线路暂态零模电流作为样本数据。

步骤2:零模电流波形故障特征的表征。利用分形维数和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这2种不同的信息测度,对故障波形的复杂性、相关性等内在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并作为故障特征识别的测度。

步骤3:计算样本数据的聚类中心。将故障样本数据映射到分形维数和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形成的平面上,并采用K-means算法得到故障线路和健全线路2类点簇的聚类中心C1和C2。

步骤4:虚幻接地的识别。选线装置启动后,首先按照式(3)判断当前故障是线路故障还是虚幻接地,若是线路故障则转至步骤5,若是虚幻接地则终止流程。

步骤5:选取1/4周期时窗内的零模电流求取分形盒维数和小波相对能量熵后将其映射到故障线路判断平面,计算测试样本数据与各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d1和d2。

步骤6:选出故障线路。若di,min=d2,则判断为出线Li故障;若di,min=d1,则判断为出线Li未故障;若d1,min=d2,min=…=dn,min=d1,则判断为母线故障。

6 结论

充分考虑电流互感器饱和、倒相、虚幻接地和电弧故障等多种因素,采用故障后1/4周期时窗内的零模暂态电流,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盒维数和小波相对能量熵,并对二者采用K-means聚类划分的谐振接地系统综合选线方法。本文所得结论如下。

a.采用零模电压与其差分构成的平面形成虚幻接地识别判据,可以可靠地识别出虚幻接地。

b.利用分形盒维数与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相结合作为表征故障特征的测度。其中,分形盒维数作为波形复杂程度的测度,综合小波能量相对熵作为能量分布的测度,将两者相结合放大了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间的特征差异,使得选线效果更佳。

c.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故障选线方法,样本中包含的故障信息越多,选线正确率越高。将大量的历史实测故障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选线的可靠性。

摘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零模电压与其差分构成的平面上相邻点之间的欧氏距离大于发生虚幻接地情况时的欧氏距离,借此原理实现虚幻接地的识别。谐振接地系统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健全线路的暂态零模电流波形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而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的暂态零模电流波形之间差异显著。取故障后1/4工频周期作为分析时窗,采用分形盒维数和相对能量熵2个测度来定量表征故障线路和健全线路零模电流波形形态差别进行选线,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实现对线路的故障辨识。仿真分析表明,所提选线方法能够可靠地选出故障线路。将大量的历史故障数据作为样本映射到故障线路辨识平面,可提高其故障选线可靠性。

关键词:谐振接地系统,虚幻接地,故障选线,分形盒维数,相对熵,K-means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郭谋发,高源,杨耿杰.谐振接地系统暂态波形差异性识别法接地选线[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34(5):59-66.GUO Moufa,GAO Yuan,YANG Gengjie.Faulty line detection based on transient waveform difference recognition for resonant earthed system[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4,34(5):59-66.

[2]李彩林,廖桂源,施伟,等.基于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故障选线方法[J].电力学报,2014,29(1):10-13.LI Cailin,LIAO Guiyuan,SHI Wei,et al.Faulty lin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J].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2014,29(1):10-13.

[3]郭谋发,郑新桃,杨耿杰,等.利用暂态波形伸缩变换的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34(9):33-40.GUO Moufa,ZHENG Xintao,YANG Gengjie,et al.Faulty line detection based on transient waveform stretching transformation for resonance-grounding system[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4,34(9):33-40.

[4]杜延辉,张勤,何岩,等.多重分形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8,36(7):10-14.DU Yanhui,ZHANG Qin,HE Yan,et al.Discrimination of faulty line with single phase fault in small current neutral grounding power system based on multi-fractal spectrum[J].Relay,2008,36(7):10-14.

[5]要焕年,曹梅月.电力系统谐振接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24-25.

[6]薛永端,李娟,徐丙垠.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及暂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22):5703-5714.XUE Yongduan,LI Juan,XU Bingyin.Transient equivalent circuit and transient analysis of single-phase earth fault in arc suppression coil grounded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5,35(22):5703-5714.

[7]束洪春.配电网络故障选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3-25.

[8]姜兴广.基于EMD与分形理论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JIANG Xingguang.Study on fault line selection of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based on EMD and fractal theory[D].Qinhuangdao:Yanshan University,2014.

[9]何正友,蔡玉梅,钱清泉.小波熵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5):39-43.HE Zhengyou,CAI Yumei,QIAN Qingquan.A study of wavelet entrop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fault detection[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5):39-43.

[10]符玲.基于信息测度的电力系统故障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FU Ling.Information measurement based fault discrimination in power system[D].Chengdu:South 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6.

[11]束洪春.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60-266.

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估 篇11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系统评估;居民出行调查

1.背景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划分为常规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准确全面的评估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实现其交通方式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城市有一个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的良好的交通环境。

2.评估内容

公共交通系统的评价包括公交出行分担率,票价,公交线网布局,场站布局,发车频率,车辆配置等各方面评价的综合。

3.调查分析

进行公交系统评估前首先要进行公共交通系统现在调查,调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走访调查、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和公共交通运营特征调查。

3.1走访调查

走访城市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搜集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人口就业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以及目前各相关部门已有的规划报告,了解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意见,为进行公共交通需求分析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3.2居民出行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居民出行的OD分布状况,同时包括出行者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其调查结果是分析诊断交通系统问题、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等研究的基础。

进行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居民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对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出行的时空分布与城市用地性质等方面的情况,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通过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进行。

3.3公共交通营运特征调查

公共交通营运特征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城市现状公交运营、客流出行特征、客流时空分布、流动人口出行情况,为下一阶段城市公交发展方向的确定、近远期公交线网和场站的调整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依据。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公交线路特征调查,公交跟车调查和公交站点问卷调查。

公交线路特征:调查各公交线路走向、设站情况、运营时间、车辆配备等。

公交跟车调查(包括公交跟车客流调查和公交跟车OD调查):调查者跟车记录公交车一天的运行情况,观测内容有:该线路各站点上、下客人数、各站到站时间和离站时间。公交跟车OD调查,主要通过收发小票并记录小票编号对几条长距离的公交线路进行高峰期客流OD调查。

公交站点问卷调查:调查者在公交站点发放问卷表的方式对乘客的公交出行特征和意愿进行调查。

4.居民出行分析

将城市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小区,分析每个交通小区的日平均出行次数、出行分布和出行方式的比例。城市发展、人口、经济、用地以及交通区域的不同,居民出行特征都会有所区别。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的交通出行会有明显的潮汐性质,全天交通出行分布有相对明显的高峰,商业休闲区域无明显高峰。

居民出行出发时刻分布,反映了城市居民交通需求在时间上的分布和城市居民总体出行的密集程度,是实行交通需求管理、分析并解决高峰小时交通问题的重要参考依据。居民出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和就业岗位数分布。出行方式结构与各种交通方式的特性和服务水平以及城市形态和用地布局、交通管理政策等有关,不同出行方式结构对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有很大差异。

5.公共交通系统评估

5.1基础设施配置

公交系统的配置情况从宏观上反映了城市公交系统能够提供服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车辆配备情况、运营线路数、发车频率、运营时间四个方面。对于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来说,公共交通车辆是最直接的供给方,公交车的拥有量不但关系着公交服务水平的高低,更是公共交通容量的控制因素之一。

5.2公交线网分析与评价

公交线网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线网布局、线网密度、线网路段重复系数、线路非直线系数、线路走向及功能、线路客流流量及分布、线路负荷强度及公交服务区域。线网密度是一定区域内公交线网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直接反映出区域内的公交线网的分布特点。

线路重复系数是公交线路长度总和与公交线网长度的比值,表征的是公交线路走向的重复情况,反映道路上公交线路集中程度。该指标越低,表示线路重复程度越小,其计算公式为运营线路总长度与运营线网的长度之比。也即:

根据国内外的一般经验,道路上公交线布设一般最大为5条,最好不要超过3条。一条道路上线路数过多,不但影响道路上其它车辆的正常运行,而且公交车辆之间相互影响加大,尤其是在公交停靠站点,影响更为突出。

公交线路沿线流量分布状况是线网分析过程中的重要评价资料,公交线路沿线流量分布是否均衡及线路上、下行流量分布是否均衡都与线路的布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通常采用客源均匀度来衡量,直观上就是流量图。

流量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凸型图中线路沿线客流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形状,说明线路的客流量的分布比较合理;

凹型图中线路客流呈中间低、两头高的形状,说明线路的客流量在起末站的客流量较大,而中间各站的客流量较小,从流量上看其线路设置的合理性相对较差;

斜型图中线路客流基本呈线性,说明车内客流量逐渐变多或逐渐变少,说明线路设置的合理性也较差;

沿线客流呈平型,说明该线路客流分布比较平均,一般是中途不设上、下客站点的直达线路或者中途上下客均匀的线路。

线路负荷强度可以反映线路单位线路长度承担的客流量,用以评价线路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性。公交服务区域和范围直观的反映了一个地区公交线网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公交服务的便利程度。通常来说,覆盖率越高且布局合理,公交服务越方便,以300米和500米的公交覆盖率为其评价指标。

6.结论

系统性和综合性 篇1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各类新技术被应用在电网生产与管理中, 自动化技术更是独树一帜。本文所要研究的自动化报警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系统:电量采集系统TMR、调度管理系统DMIS、UPS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等[1]。传统系统中, 个体的工作量很大, 工作效率必然会十分低, 这样的方法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为了提高对各个机房的监控能力, 很多组织与单位都对自动报警系统功能进行了研发, 但这种方法但产生了新的问题, 即各个子系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这对整体系统产生了很多的不便, 当子模块增多时, 这种矛盾就会越来越明显。

2 系统设计

目前, 根据各个地区实际发展的情况, 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子系统主要有:调度培训系统DTS、电量采集系统TMR、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系统、调度管理系统DMIS、电源系统UPS等。在分配部署时, 按照“横向隔离, 安全分区”的防护方案进行物理地域上的隔离,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分区禁止直接使用网络进行连接。基于以上思想, 这种自动化系统主要有两种设计方案[2]。

1) 在控制大区中应用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 则控制大区产生的警示信息直接通过TCP/IP协议进行传送。在应用反向隔离装置之后, 管理区的信息采用专业的传输软件对报警信息进行实时传送。在这种组网形式下, 管理区的信息需要传递给生产控制区, 根据之前的防护原则, 增加方向装置, 保证能够双向传输, 同时引用专用传输软件,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推广。

2) 在管理区部署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 并且得到的警示信息采用TCP/IP协议直接进行传输, 最终送达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中。生产区进行信息传送时, 采用专用的WEB发布系统, 使用现有的软件进行正向隔离。在传输信息时, 从控制区直接进行传输, 将信息直接传递给综合处理中心。在管理区部署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 这样的部署方式对扩展自动化报警系统十分有利。

将两种组网方式进行对比,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与实际情况, 采用第二种组网方式, 即在管理区实施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

3 系统功能

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 该综合系统收集各个子模块提供给控制中心的报警信息, 如监控信息等, 采集到的报警信息可以被实时发布, 具体的改进如下:采用统一的接口, 分类收集其他系统传递的信息, 这就需要接口必须要可靠、安全, 能够高效率地传递信息, 并且是可扩展的;可以收集到电话信息。这样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实时地传送给指定人员;历史数据可以被长期存储, 供日后查询;即使在离线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各个系统也能够传递警示信息, 进行危险预报[3]。此外, 需要强调的是, 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除了有上述所说的功能外, 仍需预留能够应用的接口, 以便将来可以进行功能扩展。

4 系统接口

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报警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主动获得与被动取得。将各个应用系统产生的警示信息传递给综合报警系统, 这是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 这个时候综合系统只负责接受信息, 而不发布指令信息[4]。如果综合系统发布查询指令, 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巡查, 这种自发获得信息的行为称为主动方式。为了使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更加有效地监控各个子系统, 需要发布查询指令, 得到各个子系统运行的实时情况以及报警信息。管理区将电子值班信息与收集到的报警信息存储在一起;生产区将这两种信息传送到WEB服务器上, 并在服务器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5]。

该系统对报警信息的查询分为以下两种: (1) 文件夹共享。将各个子系统保存信息的目录设置为共享模式, 这样各个系统就可以自发获取所需的报警信息。 (2) 网络服务方式。根据管理区提供的接口, 对服务进行调用, 获得相关的报警信息与电子值班信息。

通过分析上述两种方式, 可以看出, 第一种方式简单易行, 没用采用网络服务接口, 成本低;第二种方式, 需要引用十分规范的接口, 系统的功能强大, 可以更好地完成扩展工作。在实际情况中, 如果考虑制作系统的成本, 就采用第一种方式, 如果需要内部的接口达到标准接口, 并且需要对功能进行扩展, 则采用第二种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 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应当进行定期的维护扫描, 获取报警信息与电子值班信息, 一般的扫描间隔为10 s, 如果系统得不到正常的响应, 则自动产生报警信息进行查询。

摘要: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报警系统是当下一门新颖的课题, 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扩充, 使自动化系统更加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可依赖性等。为了更好地完善这门技术, 对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功能和组网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分析并了解该系统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制定报警系统,自动化技术,功能,组网,接口

参考文献

[1]邓旭聪.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功能和组网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 :99-100.

[2]钟艳华.调度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广西电力, 2013 (1) :29-31.

[3]张天和.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功能和组网探讨[J].门窗, 2013 (5) :390.

[4]车权, 张建梅.自动化综合报警系统的功能和组网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19) :52-55.

上一篇:外语调整下一篇:玉米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