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抉择(精选11篇)
人生的抉择 篇1
处于战国中期的屈原, 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曾一度为楚怀王提拔信用,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屈原列传》) , 是怀王左右手似的人物。屈原当时正想凭借这一特殊地位, 着手实施其政治改革, 实现其政治抱负。
但那时, 在楚国内部存在着复杂而尖锐的斗争。表现为内政上贵族残余势力保守派和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的斗争, 外交上亲秦派与亲齐派的斗争。前者以怀王稚子子兰等人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为代表, 后者以屈原为代表。屈原不久即被保守派的上官大夫以恃才矜功之辞所谗, 怀王不察, 怒而疏之, 迁之于汉北。
屈原既疏, 群小得势, 楚国政治日趋腐败。秦惠王本以齐楚和亲为患, 此时见有隙可乘, 使张仪南见楚王, 以六百里商於之地诈楚。怀王昏庸贪婪、刚愎自用, 受张仪之欺。“怀王怒, 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淅,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战于蓝田。魏闻之, 袭楚至邓。楚兵惧, 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 楚大困。” (《史记·楚世家》) 大概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 怀王不得已, 乃召回屈原, 让其出使齐国, 以恢复邦交, 局势得以暂时稳定下来。
齐楚邦交的恢复, 又为秦所虑。“ (怀王) 十八年, 秦使使约复与楚亲, 分汉中之半以和楚。” (《史记·楚世家》) 旨在拆散齐楚联盟, 怀王竟愿得张仪而不要地。后怀王又听信宠姬郑袖之言, 释去张仪, 放虎归山。当屈原使齐返楚, 劝怀王诛杀张仪时, 怀王已追悔莫及。怀王三十年, 秦昭王藉口与楚约为婚姻, 相约以会武关, 屈原劝阻, 子兰劝行, 结果怀王入秦后被要挟以割地。楚立顷襄王以应秦。顷襄王三年, 怀王客死于秦而归葬。其后,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谮毁屈原于顷襄王, 襄王怒而放逐屈原于江南。
是时, 楚国政治更加黑暗。《战国策·中山策》中, 秦武安君说:“楚王恃其国大, 不恤其政, 而群臣相妒以为功, 诌谀用事, 良臣斥疏, 百姓心离, 城池不修, 既无良臣, 又无守备。”可见, 顷襄王时, 楚已是内外交困, 国运危殆, 日薄西山了。
顷襄王二十一年, 即公元前278年, 秦将白起攻拔郢都, 烧毁楚先王墓。顷襄王兵散后不复迎战, 逃往东北的陈城。面对祖国沦亡, 人民遭难, 诗人回想楚国那一段显赫的历史, 心中万分悲愤, 绝望已极, 于是怀石自沉汨罗而死, 其时传说为旧历五月五日。
诗人在长期的流放中, 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 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通过众多诗篇“发愤以抒情” (《惜诵》) , 一再反复地抒写自己心灵深处的苦闷和彷徨、追求和斗争, 表达了深广而强烈的爱国情怀。
具有卓越才识和宏大抱负的屈原, 为了实现振兴楚国的理想, 并不满足于众多的天赋优势, “又重之以修能”, 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但常“恐年岁之不吾与”, 而每“惟 (想到) 草木之零落”, 则更“恐美人之迟暮”, 担心时不我待。所以, 诗人决心作怀王骑乘的千里马, 为其“道夫先路”, (前引见《离骚》) 希望他能趁楚国还未衰落时, 扬弃秽政, 改革不合理的法令制度。
在诗人参政过程中, 当他发觉楚国前途已经被苟安享乐的党人搞得“幽昧以险隘” (《离骚》) 时, 诗人不会不明白, 在“弋机而在上兮, 罗张而在下。设张辟以娱君兮, 愿侧身而无所”的情势下, 自己“忘儇媚以背众”, “壹心而不豫”地“竭忠诚而事君” (前引见《惜诵》) , 必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可吃。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惧怕招灾引祸, 而唯“恐皇舆之败绩” (《离骚》) 。想到这些, 诗人“事君而不贰” (《惜诵》) , “忽奔走以先后兮”, 希望怀王能尽早“及前王之踵武” (前引见《离骚》) , 以振兴楚国。
可是, 诗人“竭忠诚而事君”的结果却是“反离群而赘肬”, 对此, 诗人大概还有所预料。然而, 一向以为“相臣莫若君”的屈原 (前引见《惜诵》) , 怎会想到“荃不察余之情兮, 反信谗而齌怒” (《离骚》) , 不单如此, 还“骄吾以其美好兮, 览余以其修姱。与余言而不信兮, 盖为余而造怒” (《抽思》) 。因此, 诗人沉痛悲呼:“忠何罪以遇罚兮, 亦非余之所志也” (《惜诵》) 。
在遇罚受惩的情况下, 诗人“固知蹇蹇之为患兮”, 然为了国家的富强, 却“忍而不能舍也” (前引见《离骚》) , 而随时“愿承閒而自察”, 向君王表白自己的忠心, 当总算有了机会“兹历情以陈辞”时, 可是“荪详聋而不闻” (前引见《抽思》) 。此时的窘况, 大概正如诗人所言, “行不群以巅越兮, 又众兆之所咍也。”在这种“退静默而莫余知兮, 进号呼又莫吾闻”的窘境中 (前引见《惜诵》) , 诗人感到时光飞逝, 事业无成, “老冉冉其将至兮”, 心中更“恐修名之不立” (前引见《离骚》) 。
面对“变白以为黑兮, 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 鸡鹜翔舞” (《怀沙》) 这一黑暗现实, 诗人明确表示,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 (《涉江》) , 随波以逐流。诗人认为,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 长顑颔亦何伤”, 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而对于媚俗取巧, 诗人说:“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诗人自信自己与群小志向、道路不同, 不能彼此相安, 正如方和圆不能彼此相互配合一样。所以, 诗人甘愿“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 而绝不“背绳墨以追曲”, 因为, 他坚信这是为“前圣之所厚” (前引见《离骚》) 的。
在长期的流放中, 诗人想到群小的谗毁, 楚王的昏聩, 也感到过彷徨、孤独, 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曾经“悔相道之不察”, 打算“及行迷之未远”, “退将复修吾初服”, 准备独善其身;也曾“反顾以游目”, 准备“往观乎四荒”, 逃避这一切。但诗人始终坚信, 自己“好修以为常”是没有错的, 因此, 诗人说:“虽体解吾犹未悔, 岂余心之可惩” (前引见《离骚》) 。
然而女媭的关心和劝戒, 再次让屈原感到苦闷、彷徨,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 而是“就重华而陈辞”, “诗人瞻前而顾后”, 得出“孰非义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的结论, 诗人再一次申明, “阽余身而危死兮, 览余初其犹未悔”,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信念 (前引见《离骚》) 。
“既得此中正”, 有了主心骨, 诗人不畏“路漫漫其修远兮”, 决心上下求索, 以期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 然而诗人上叩天阍, 下求佚女, 只感到“闺中既以邃远兮, 哲王又不寤”。求贤已不可得, 事君又不见容。诗人再次感到迟疑彷徨, 因而决定求神问卜。首先, 灵氛劝他“勉远逝而无狐疑”, 说:“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 尔何怀乎故宇?”应远游他邦, 求合于诸侯。听了这番话, 诗人“心犹豫而狐疑”起来, 巫咸又告诉他, “勉升降以上下兮, 求矩镬之所同”, 应当相信, “苟中情其好修兮, 又何必用夫行媒”, 应“及年岁之未晏兮, 时亦犹未央”, 留楚与众周旋。深知楚之黑暗的屈原当然会感到“时缤纷其变易兮, 又何可以淹留”, 以酬自己救国之志。至此, 诗人决心“远逝以自疏”, 往观“四荒”, 认为正好“及余饰之方壮兮, 周流观乎上下” (前引见《离骚》) 。
于是, 诗人备粮就驾, 扬鞭起程, 转道昆仑, 在漫长的道路上周游, 由天津到西极, 涉流沙, 遵赤水, 经不周, 直指目的地西海。这一路游来, 声势是何等的浩大;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态度是何等的坚决;内心是何等的欢快与自得;感觉前途是何等的光明。然而, 就在太阳东升照得大地一片光明之时, 忽然看到地上生他养他的故乡时, 诗人感慨“仆夫悲余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 (前引见《离骚》) 了, 此时, 诗人内心别楚的痛苦就不言而喻了。最终, 充溢于诗人灵魂深处执著而强烈的爱国情怀, 使诗人毅然决定留在自己的祖国, 依照彭咸一生的行止来安排自己的人生道路。郢亡之后, 诗人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综观屈原一生及其在去留问题上苦闷、彷徨、矛盾、痛苦、追求、斗争的心路历程, 我们看到, 诗人以一颗赤子之心, 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是进亦忧, 退亦忧。在朝之时, 则竭忠尽智, 力辅怀王, 以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 仍“思君念国, 忧心罔极” (王逸《〈九章〉序》) , 不弃“存君兴国”之志 (《屈原列传》) 。诗人“进不隐其谋, 退不顾其命” (《〈楚辞章句〉序》) , 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而唯独把祖国的命运、前途系在心上。
另一方面, 应该看到, 在求贤不得, 事君又不见容, “国人莫我知”的情况下 (《离骚》) , 诗人“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楚人《卜居》) , 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愿摇起而横奔”, 又“览民尤以自镇” (《抽思》) ;“欲高儃佪以干傺”, 又“恐重患而离尤”;“欲高飞而远集”, 又怕“君罔谓汝何之”;“欲横奔而失路”, 又“盖志坚而不忍” (《惜诵》) ;“欲变节以从俗”, 又“愧易初而屈志” (《思美人》) ……这里, 诗人放言无忌, 毫无掩饰, 赤裸裸地反复抒写自己心灵深处斗争的痛苦, 是如此的真切动容, 感人至深!最后, 执著的爱国情怀战胜了私欲和怯懦, 诗人明确宣称:“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固将重昏而终身” (《涉江》) , “知死不可让, 愿勿爱兮。明告君子, 吾将以为类兮” (《怀沙》) 。
由此可见, 正是这种经过心灵深处复杂而激烈斗争后所作出的人生抉择, 愈见其爱国情怀的深沉执著。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以其不朽的诗篇, 表现了光耀千古的爱国情怀, 对后世文人志士的思想, 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是屈原精神真正的继承者, 宋末文天祥、陆秀夫的民族气节, 明末史可法的爱国豪情, 无不同屈原的爱国精神有着渊源关系……
千百年来, 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维护祖国的尊严与统一的斗争中, 人们常把屈原作为一面旗帜, 从中吸取精神和力量。抗战中的1942年, 郭沫若的话剧《屈原》在重庆上演, 轰动战时的陪都, 是最有力的证明!
摘要:两度临朝, 欲除旧布新、振兴楚国的屈原, 两度受谗被逐, 在长期的流放中, 诗人通过诗篇“发愤以抒情”, 饱含血泪地倾述了自己的追求和遭遇, 抒发了理想破灭后, 自己痛苦、绝望、无所适从的真切感受, 反复且毫不掩饰地吟诵自己在去留问题上矛盾、彷徨、苦闷、追求、斗争的心路历程, 最终义无反顾地做出留楚殉国的人生抉择。这曲悲歌惟其真实、执著而深沉, 千百年来, 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关键词:屈原,放逐,诗歌,心路历程,爱国
参考文献
[1]黄寿祺, 梅桐生.楚辞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2]郭绍虞, 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先秦卷.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2.
[4]史记.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4.
[5]国语·战国策.岳麓书社, 1988.
人生的抉择 篇2
人生宛如一片果树林,等待我们去做一次次无法重复的决择,摘下属于自己的果实,没有回头的机会。
每个人都知道,若想取得成功,无疑要做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比较,尽可能地为自己选择一条好的道路,摘到最大的果实。
然而,并非所有的决择都是一帆风顺的。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让他的学生在苹果林里挑选一只最好的苹果,不能回头。一些人在决择途中,先是看见一个好苹果,为了后面能拿到更大的,一直没有下手,直走到林子的尽头时,才发现先前的那个苹果更好;另一些人,一开始就摘下了自认为最好的果实,却发现另外的苹果比他的好吃,但是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人生就是这样,不容你再次决择。
我不敢说摘果实时有没有决巧,而是相信自己的决择。如果这个决择是非常郑重的。因为我相信我已经尽力了。或许,这个决策并非是最佳的,那就理智地去面对它,争取改变它吧!当无法改变这一决择时,我们不必为此而悲痛,勇敢地接受它吧,生命不会容许后悔的!无论前方道路是崎岖、是平坦,无论未来是否会有更大的风浪,勇往直前吧!
存在困境下的人生抉择 篇3
关键词:《山中问答》 自然 “诗意地栖居” 存在主义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几千首诗留世。与苏轼一样,他生性豁达、乐观,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浪漫,自由,潇洒,狂放。他的诗歌大多是饮酒时的即兴之作,充满豪迈、洒脱之情,颇有柏拉图所说的“迷狂说”的意味。《山中问答》则是他诗歌中少有的山林悠闲之作,杜甫称赞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一、解读《山中问答》
(一)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行游各地,面对各地的不同美景,常能够激发他的创作热情,饮酒作诗、逍遥自在,这首《山中问答》正是李白面对碧山的美景有所感触而作。对于李白生平的了解可知,李白曾有一段时间在碧山闲居,有人问他为什么住在山里,于是他就写了这首诗算作回答,题目又称为《山中答俗人》。
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与入世的两端不停地徘徊着,个人自由与官场束缚的双重矛盾,使他感受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苦闷心境。李白的仕途异常坎坷,在幽居碧山期间,诗人最终感悟到自己更需要的是游侠般的生活,更向往的是在大自然中个人情感的抒发,这“人间”疾苦让他倍感山林的美丽,所以能够创作这样意境优美的诗作就不足为奇了。
(二)诗歌的鉴赏与分析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对于诗歌的鉴赏首先要抓住诗眼,而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闲”字。在这里“闲”字并不是说一种碌碌无为的庸人姿态,而是面对人生困境表现的豁达与恬静心态。诗的前两句一问一答,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以“要问我为什么住在青山上?”的疑问开始,初读起来可能会给人一种突兀感,但实际上起到了引导读者开始思考“自身的生存”的作用。就当人们等着诗人作出回答的时候,他却“笑而不答”,这个“笑”可谓意味深长——诗人嘲笑世人的无知,但又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闷之情,使读者不禁要猜想诗人的“问余何意栖碧山”要表达的是因为诗人对这自然的真心向往,还是因为诗人对“人间”的不满出于逃避现实的无奈之举。
紧接仿佛一瞬间我们的视线随着诗人的笔尖来到了山中,“桃花流水窅然去”是李白对自然、对自由的向往,而“别有天地非人间”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埋怨。一个“窅”字,道出了落花的自由与飘洒,这正是诗人追求个人自由的影射与心灵写照。在我们的印象中,桃花流水往往给人带来伤春之感,而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诗人闲适的自娱之情,诗人把碧山景象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加以渲染和赞叹,深化了诗的意境与思想。
(三)李白的“存在之思”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但字里行间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虚实对比,意味深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是一篇妙趣横生的问答诗,又是一篇诗人超脱俗世而寄情山水的个人书写。诗歌是以饱含着情感的形象来建造诗歌的艺术世界的,正如陆机的《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所言,情感性可以说是诗歌区别与其它文学体裁的特质所在。
读了《山中问答》后,让我们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写出了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将两者诗歌的情感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陶渊明的诗感情比较深沉,语气比较和缓;李白的诗歌则感情比较热烈与饱满。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性格特点:陶渊明的性格是比较典型的隐士性格,淡然悠闲,向往田园生活;而李白的性格则比较豪迈豁达,即使在表达忧伤情绪时也能达到“哀而不伤”的境界。
但细心品味之后,我们读出了另一番心境。一种在“闲适”中期待朝廷赏识的苦衷,其实当李白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当时李白在朝廷里被排挤,从这方面来说,这首诗里又隐含了些许的伤痛、泪水和怨恨,一种怀才不遇的情怀。正如“移情说”中所说,李白是把他个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这首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则是诗人感情的外射。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
海德格尔的思想萌芽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但在荷尔德林等诗人诗作的影响下,他开始转向语言思考的领域,对诗意的冥思、生存之思、世人的尺度和“此在性”等存在范畴内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挖掘。他认为本真的艺术是“诗”,诗性言说必得有一个内在的神性尺度,而这神性的尺度是诗人在对存在的聆听中采纳。同时他主张对“存在”的思考,即是对“意义之在”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诗论与艺术论——“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正是对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压抑、人类异化普遍现状的一种呼喊,对尼采发出“上帝死了”哲学的一种呼应。对技术本质、艺术本质的挖掘,使他走向了“存在之思”的道路,并主张通过“思”和“诗”的方式,对没落时代上帝缺席困境下自我拯救之道。
三、自然下的生存之道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与李白诗歌之间有相通之处,都表现了一种超脱心态,一种兴致盎然的禅趣,一种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看人生的智慧。面对炎凉世态给人的沧桑感,他们都产生回归自然的想法,希望能够更多地去了解这个世界,对生活能够有所感受与感悟。
李白渴望被人倾听,面对大自然的绚丽美景,他张开想象的翅膀,仿佛走向了一个如诗如梦的艺术世界,感受到人的现实存在与灵魂相通的狂喜,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艰难,成为攀登思想与灵魂高峰的人。面对碧山的美景,诗人发出了对个人仕途生活的慨叹,进入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化境,表现出泛神论思想盛行下一种原始的“自然情结”。
海德格尔面对人们的生存焦虑,对世界、人生的终极问题进行了探索,发出了拯救人类灵魂的呐喊,萌发了“诗意地栖居”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使我们开始关注自然,开始思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在技术世界和艺术世界的矛盾中,他认为人应归属于自然,人在本质上不应是自然万物的征服者而是看护者,人在本质上不是生存于世界而是栖居于大地。
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我们总是渴望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当面对美景时,我们仿佛如梭罗置身于瓦尔登湖一样,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又仿佛体验到海子所描绘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忘我之境”,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片刻的休憩;面对尘世的喧嚣,我们能够暂时远离如今被工业机械所淹没的社会,与诗人达到共鸣,走向心中的理想家园。
四、结语
如今的社会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我们应重在反思与反省人的自然生存哲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对自然持有敬畏之情,而如今人们缺少的正是这种对自然的应有之情,我们应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去感受人与自然对话、互动的力量与魅力。
车尔尼雪斯基认为美就是生活,因此,我们在面对生存困境时,要相信真善美的存在,要有崇高的生命意识,去体会生命力活跃的幸福感。在如今工具理性的社会中,像李白一样,在面对人生的几度起落沉浮时能做到宠辱不惊,豁达、乐观。
参考文献:
[1]郭沫若.李白与杜甫[M].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2]李白.李太白全集[M].中国书局,2011.
[3]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人生的抉择 篇4
关键词:嘉莉,盲目,抉择,命运,影响,悲剧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嘉莉出生在芝加哥附近的农村, 她家境贫寒, 但她的虚荣心很强, 向往城市的富裕生活, 年仅十八岁的她带着仅有的四美元只身来到大都市芝加哥谋生。到最后, 她却依旧没有收获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 依旧落寞空虚。汉生、杜洛埃、赫斯渥这三个男人对嘉莉悲剧命运的促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嘉莉自身的盲目更大程度地注定了她的悲剧。
一、嘉莉妹妹的第一次人生抉择——离开穷乡僻壤, 怀揣梦想到城市
当嘉莉揣着仅有的四美元只身来到大都市芝加哥谋生时, 她最先想要投靠的便是姐姐家, 她怀着满脑子的幻想, 虽然她知道是来芝加哥工作的, 但她却渴望逃避工作, 临近到达芝加哥的时候, 嘉莉开始渴望享有“卸下工作负担的激动”, 嘉莉的渴望在轻轻自语 :“我就要自由了。我要到快乐的地方, 尽情享受了 ;那一条条街道, 一盏盏街灯, 还有那灯火辉煌的宴会大厅, 全是为我而设的。那些戏院、礼堂、聚会、安静的大街, 飘着歌声的小路——在夜里, 这一切都是我的。”文中这一段描写充分体现了嘉莉初来到芝加哥心中的无限向往, 而这种渴望和幻想在嘉莉看到她姐姐那一刻破灭了, 因为在她姐姐身上, 嘉莉看到的是“生活的艰辛劳苦”。汉生这个工人阶级家庭所住的房子并不是远离市场的安全港湾, 而是与工厂连在一起的。汉生邀请她来同住, 主要是为了使她能为他们承担一些房租, 而并不是如嘉莉所想的能在这偌大的城市得到一点家的温暖, 倘若嘉莉不外出打工用挣得的钱替他们承担一些房租的话, 汉生这个男人是不会让她在他家里住下去的, 从嘉莉一进汉生家的门, 汉生的冷漠淡然无语让嘉莉萌生要是她有钱也就不会寄人篱下的念头, 她认为短时间内仅凭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在大都市立足的, 她此时甚至想到了杜洛埃——那个在火车上认识的推销员, 社会的现实, 生活的压力, 让人们忘记了什么叫做亲情, 汉生的冷血让嘉莉追寻物质享乐的决心更加坚定, 而汉生夫妇是不愿在享乐或任何与工作没有关系的东西上花钱, 他们一点点地辛苦地攒钱, 只是为了实现购买财产的长远计划, 他们常常迟迟不愿满足自己的渴望, 嘉莉很快发现打工“挣面包”的想法是荒谬的, 为了逃避汉生家和工厂里周而复始的单调的工作, 嘉莉发现她惟有自己的身体好出卖以换取杜洛埃那两张软软的、漂亮的十美元绿色钞票, 是汉生的冷漠无情把嘉莉推向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怀抱, 也是嘉莉自己对物质的急切渴望才驱使她盲目的投入杜洛埃的怀抱。
二、嘉莉妹妹的第二次人生抉择——离开“蜗居”, 投入“救命稻草”的怀抱
当嘉莉乘火车去芝加哥时, 在火车上偶遇推销员杜洛埃, 他的绵绵絮语引起了嘉莉对物的欲望, 他把芝加哥这个城市描绘成琳琅满目的大商场, 他自己的外表装束也是一则很好的广告, 文中这样描写到 :“那只鼓鼓的钱包, 那双锃亮的棕黄色皮鞋, 那身漂亮的新套装, 还有他举手投足时的那副派头, 在她脑海里模模糊糊构筑了一个富有的世界。”这一切的一切使嘉莉脑子里充满了对物的梦想, 而不是做苦工, 杜洛埃就像伊甸园中的蛇一样, 勾引着嘉莉向他所谓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世界里倾倒, 当厌倦了单调和枯燥的汉生家生活和工厂工作时, 嘉莉寻求新的刺激与追求, 与杜洛埃开始了同居生活, 虽然得到了杜洛埃的援助, 嘉莉不用再奔波于各个辛苦的工作岗位, 暂时从杜洛埃身上得到了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立足的生活, 在这期间, 她通过杜洛埃认识了另一个对她影响巨大的人, 她是在失业后被那个使人消沉的家庭赶了出来, 只好任凭在火车上结识的那个浮华庸俗的推销员将她收买, 嘉莉在开始出发到大城市去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她很关心自己的利益, 但是不太强烈, 然而, 这正是她的主导思想。在与杜洛埃一段时间的相处后, 她发现杜洛埃是何等的浅薄, 但毕竟当初是她主动有求于他, 就为了她的物质梦, 她把自己的命运下了一个赌注, 结果通过长时间的相处, 他们之间并不能很好磨合, 此时的嘉莉也没有了当初对杜洛埃的好奇与依赖, 因为有了另一个人对她的一丝爱慕, 并且那人身上具备相当充足可观的物质条件, 杜洛埃也没有了当初对嘉莉的倍加呵护, 而是虚伪的应付她, 以及他工作上的忙碌周旋, 对嘉莉的日渐敷衍和冷淡, 使嘉莉再次陷入迷茫, 失去自我, 此时她再一次盲目的投入了赫斯渥的怀抱。
三、嘉莉妹妹的第三次人生抉择——离开“旧爱”, 转身奔向“新欢”
赫斯渥的出现对嘉莉的命运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是美国上层社会的一个成员。在物质上, 他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 但在精神上, 他却是一个十足的乞丐, 他与妻子和子女缺乏交流, 没有感情, 因此, 嘉莉的出现立刻让他感到神清气爽, 并对她倾心相爱, 但他的爱值得怀疑, 真正的爱怎会是出轨的所谓的爱, 真正的爱又怎会是欺骗的爱, 他外表上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殷实的家庭背景, 其实在家里他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和挑战, 他无法满足家里人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家里人因他的无能又不承认他的家主地位, 作为一位权威人士, 他对于越来越无法控制和无法理解的世界非常恼火, 尽管他私底下麻烦事一大堆, 但他漂亮的衣服, 干净的亚麻制品, 珍宝, 使他悠然自得, 自我感觉良好。他同样地凭借他的外表透出来的所谓的气质, 地位, 殷实俘获了嘉莉的芳心, 在金钱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的投入感情后, 却从别人的嘴里得知这个男人是个有妇之夫, 而赫斯渥对嘉莉的所谓的情感只不过是对他失去家庭权威的补偿, 而不是浪漫式的爱情, 嘉莉在赫斯渥眼里只不过是个高级商品, 可以表明他的身份, 地位和权利, 可以挽回一点他在家里差不多丢尽的男人的尊严与自信, 因为嘉莉身上最使赫斯渥着迷的地方是顺从, 举止里没有任何大胆的表现, 生活还没有教会她统治, 他初次感到家里开始失控时, 自我安慰地想 :家里的事由它去吧, 反正外面有嘉莉呢。真是个自私的家伙, 他的自私在他的谎言拆穿后继续疯狂肆虐, 他从保险柜里“拿”走了钱, 而当他无法把这笔钱还进保险箱时, 他的不安使他再次欺骗嘉莉和他一起出逃, 嘉莉的命运又被他带到了纽约, 嘉莉跟着他, 因为盲目支付了巨额的“账单”, 赫斯渥事业上的惨败, 精神上的垮台使嘉莉重新也是第一次勇敢地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最后终于名利双收, 但此时的她却发现原来当她得到这一切时, 却还是不幸福不快乐, 而这一切是她拼尽全力赚回来的, 嘉莉自己的成功使她越来越多地“思考”自己的生活, 到了最后“还梦想着永远不会感到的幸福”。
嘉莉的悲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仍然层出不穷, 社会在发展, 生活在竞争, 不同的社会阶层, 不同的社会地位, 不同的人的性格, 带来的命运终结都是不同的, 人们总认为商品、物质能够给他们带来满足, 但每当获得所求商品时又产生不满足, 从而又盲目地渴望得到新的商品, 传统的享乐主义“将获得物质视为减轻不适的手段”, 而现代享乐主义“则将与物的联系想象为引起使人快乐的不适的手段”。也就是说, 现代享乐主义者“每当他们接触到现实就退缩, 不断地将白日梦向前推移, 使它们附属在新的物上, 最后又从这些已获得的物上移开”。人们如果不能正确清楚的了解自己所需, 适度地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平衡, 而是一味地盲目追求, 在自身命运中盲目抉择, 这样的话, 嘉莉的悲剧将会继续上演, 并且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
[1]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M].裘柱常,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2]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第2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年第2版;
[3]吴伟仁印冰:《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 (第二册)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
人生的抉择作文 篇5
但事情不像想像的那么好,一段课文默写把我难住了。早知道这样,多看几遍就好了。我心中暗暗地骂自已无能,怎么连这么简单的课文都默写不出来。
我的手心渐渐湿润了,我咬着嘴唇,托着腮,苦苦地思索着,可脑子里空荡荡的,竟没有一点印象,真急死人了。
我伸手到抽屉里拿橡皮,手指无意间扫到一样东西。书,我眼前一充,心跳得越发厉害了,一个念头悄悄地在心头升起来,但马上又被我压制住。
我抬起头,环视了一下四周:所有的同学都低着头“刷刷”地写着字,老师站在后墙角,眼睛盯若窗外,正愣愣地出神。
我把手慢慢地伸进抽屉里,但一碰到那书,就觉得像碰到了一块烧红的烙铁似的,赶紧缩回手。我想,这些同学还都不太熟,万一……
但是,我又想到了“第一”这个诱人的字眼。在这头一次考试中,要想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个好印象的话,看来非挺而走险不可。
我下定了决心,抓住了书,一点点地向外拉,似乎在吃力地拖一块千斤巨石。我的额头流下汗水,后背直冒凉气,心里空虚极了,不时地有一种莫名的恐慌袭上心头。
我又犹豫了:要第一还是要诚实?也许看上一眼就可以提高S分,其他部分我是有把握的,那第一就肯定是我的了。
我心中一阵欣喜,又回头看了看老师,然后把书向外拉了拉。我眼角的余光不由自主地扫了一下四周,只见一位入学时比我成绩好的同学也正在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一张脸涨得通红,头上青筋绷起,看样子也是遇到难题了。但不一会儿,他又平静了下来,用笔杆儿抵着嘴唇,苦苦地思索着。
看了他的一举一动,我把书又推进了抽屉,心中暗想:弄虚作假的分数,即使是100,也不光彩。还是拼拼实力,琴真本事和他们一争高下。于是,我认真地回忆课本,艰难地默写着,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后来,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才把卷子交了。
一名清华学子的三次人生抉择 篇6
“从清华学子到边疆卫士,从名牌大学到英雄连队,我在边陲军营找到了人生航向,实现了人生价值……”2014年3月8日,新疆军区某团“进藏英雄先遣连”第25任连长李高杰登上所在师“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演讲席,向全师官兵汇报自己追梦军旅的心路历程。李高杰20分钟的演讲,14次被掌声打断。
“国为天下之国,故此中华之兴亡,匹夫有其责。”2005年11月,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仅仅三个月的李高杰,被征兵广告上的这条标语深深吸引。“我从小就向往有一天能够投身军营、以身报国,所以,当天下午我就报了名。进入武警某部服役后,我刻苦训练,积极工作,成为连队获得荣誉最多的义务兵。”李高杰献身国防的崇高志向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让台下官兵心生敬佩。
“服役期满后,我重回清华大学,继续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期间,我先后担任清华‘奥运会志愿者’军训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学生方阵分队长,荣获二等奖学金。我把手机铃声设置为‘军营集合号’,将军功章摆在床头,时常回味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对部队生活充满眷恋之情。”
“2010年7月,临近毕业的我跟随导师赴西北高原进行课题调研,有幸到天文点哨所体验生活。边防官兵的艰苦工作条件,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极寒缺氧、紫外线辐射、头痛脱发……”李高杰动情地说,“与边防官兵零距离接触的一个月里,我体会到了边防一线对人才、对知识的急切需求,内心受到很大触动。”李高杰发自肺腑的倾诉,引发了现场官兵的共鸣。
返回学校后,品学兼优的李高杰做出第二次人生抉择。他放弃了保研、出国等机会,努力争取转为国防生再度入伍。“2011年7月,我被特批入伍,走进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军营。”
再度入伍后不久,李高杰又一次面临人生抉择。部队后勤机关领导听说李高杰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提出把他安排在后勤机关,让他发挥专业特长。“做一名驾驭信息化装备的基层指挥员,是我的志向所在。于是,我向组织提出申请到基层连队工作。部队领导非常支持我的选择;母校清华为此还给我颁发了首届‘廖凯原奖学金’,专门对我进行褒奖,这些都进一步鼓舞了我的斗志、增强了我的信心。”
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边防学院接受培训期间,李高杰从全院200余名国防生中脱颖而出,毕业时因品学兼优被评为“全面发展先进个人”。“回团队后,我随部队执行了高原驻训任务,在近似实战的训练中迅速补齐了短板。2013年5月,我被提升为‘进藏英雄先遣连’第25任连长。今后,我将踏着先遣英雄的足迹,立足本职锤炼本领,坚持不懈潜心追梦!”李高杰在讲台上敬了一个庄严军礼,台下响起了官兵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致命的抉择 篇7
一天清晨,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船航行在海面的浮冰里。危险迫在眉睫, 然而试图挽救为时已晚。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 他们不得不放弃返航的打算, 把船停泊在岛屿旁边。
迎接他们的是随后而来的各种恶劣天气。北极圈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之一, 一年只有很少的几个月暖和, 冬季漫长而严酷, 没有任何山脉阻挡可怕的狂风。冰冷刺骨的狂风和靠近北极圈地区常见的暴风雪异常凶猛。没有人类生存的三文雅岛上常年覆盖着3米厚的雪, 厚厚的积雪被零下40~50摄氏度的严寒冻结, 变得像花岗岩一样坚硬。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只能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度过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当燃料, 以在极度严寒中保持体温, 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苦苦地等待着冰雪消融季节的来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 8个人死去了。但巴伦支船长和水手们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 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 幸存的巴伦支船长和9名荷兰水手终于把货物近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 送到委托人手中。在当时, 巴伦支船长和水手们的做法震动了整个欧洲, 也给整个荷兰带来了好处, 那就是赢得了海外贸易的世界市场。
无奈的抉择 篇8
年关将近, 早晨7点钟, 昆明市区的干道上车流拥塞。
身为升华物流运营总监的他满脸疲惫, 开着车在路上随着像蜗牛一般爬行的车流缓缓前行。“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旁边座位上手机的铃声响了起来。在听到铃声的一瞬间, 王萦的心里就做出了判断:这个电话又是来自于公司内部的。
王萦拿起电话后一看号码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是贵州办事处郑戈, “王总, 贵州办事处租的房子到期了, 房主要加钱, 不加钱就不让再续租……”“你跟房主讲, 加钱要有加钱的条件, 不能想加钱就加钱, 看看是什么原因……”王萦边开车边打着手机。“还有啊, 去年招聘来的小赵辞职了, 人手不够用……”, 还没等郑戈说完, 王萦就告诉郑戈先把房子的事情解决好, 小赵的事回头再说。
刚放下电话, 铃声又响了起来, 手机里传出四川大区张经理那一口地道的川话:“王总, 年底了分公司对重点客户进行一下拜访, 有些客户还需要您……?”王萦听得头皮一阵发麻, 没有立即回话, 他心里堵得慌, 却不知该如何发泄出去。
一小时之后, 王萦冲破车流的阻隔, 走进办公室。桌上一大堆文件已经在等候着他来处理, 他打开第一份文件扫了一眼, 心中无名的怒火“噌”的窜了出来, 他立即按下免提键:“小孙, 你过来一下。”
30秒钟之后, 迎接小孙的是一顿暴风骤雨似的训斥。“眼看就要去应标了, 怎么最基本的报价都还存在疏漏, 做事怎么这么毛躁!”王萦坐在椅子上, 满脸的怒气, 受训斥的小孙耷拉着脑袋, 一脸的懊丧, 手上不停地拨弄着一叠资料, 一动不敢动, 但是仍没有找出错误的地方在哪里……
王萦抬头看了一眼小孙, 心又软了下来, 摆手道, “你先去吧!”王萦开始对报表的数字重新计算。
类似的事情, 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王萦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每天晚上忙到半夜, 被琐事纠缠得疲惫不堪。他在不停地高速运转, 但是很少有人能帮上什么忙, 王萦在心里不知道痛骂过多少次。
1987年大学毕业后, 王萦分到机关工作享受着安逸, 后来他辞职下海做起了贸易。1994年做“三枪”牌自行车的缅甸市场, 由于外销具有运量大、运距长、运输工具多样化等特点, 王萦发现要想在贸易上赢得更多利润, 只有从物流环节上考虑降低成本。就这样, 他把外贸和物流连接在了一起, 也为以后加入民营企业升华物流积累了经验。然而, 成为升华的物流运营总监, 王萦感觉自己一年多来突然老了很多, 永远有处理不完的那一地鸡毛似的大事与小事。
身为升华物流的运营总监, 在王萦看来更像个打杂的, 身兼数职, 下至办事处的吃喝拉撒睡, 上至公司事务的处理, 还要随时听命企业的临时安排, 琐事与物流业务统统压在身上让他感觉力不从心。
升华招我来到底让我做什么呢?进入升华物流之时董事长周国华向王萦描述物流总监职责, 一是要负责公司的市场运作和管理, 并参与公司的整体策划, 并健全公司的各项制度, 完善公司的运营管理;二是推动公司整体的业务向前发展, 组织完成公司整体业务计划。但是随着一天一天的流逝, 一年后王萦又开始重新问自己这个问题了。
“也许当初周董和我都没有认真地去考虑这个问题。”在王萦看来, 越来越多的杂事明显占据了他工作的大部分时间, 而周董曾向其描述的“一”和“二”, 他至今也没有感知具体是指什么。王萦离开机关投身企业自有他的想法, 在企业里“真刀真枪”大干一场, 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懂业务、实干的人, 而不是来升华做一个处理“杂事”的人。
这就是一个物流运营总监的职责吗?想到这里, “跳槽”的想法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不免让他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但另一个声音又在告诉他, “去和周董谈谈”, 沟通对于王萦来讲更像是在升华物流继续下去的一个理由, 终于王萦走出了办公室。
周董用一种早已准备好的姿态和眼神将王萦迎进了办公室。
一落座王萦就将自己的无奈合盘托出, “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于是我就来到了升华物流, 但我来了之后, 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真正的管理体制当中来。我想公司原本并不需要一个物流运营总监, 而是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 一个又一个能够把市场做起来的区域经理。”
“咱们的公司管理很混乱, 我们确实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 加强制度化建设, 但是制度化需要两个前提, 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业绩。然而这两点对你来讲现在都是在打基础。”周董回应到。
“但我一直在做的工作不像是在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化做准备, 更像是一个区域又一个区域的灭火器, 换来的只是各个区域的经理们把事情往外推!只有管理规范化才能改变这一切。”王萦更是一肚子的苦水。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 肯定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 会遭到现有人员的反对, 你在公司还缺少人脉, 这肯定是需要时间和磨合期的。你说的制度在我看来基础还不成熟, 因为对于我们目前来说, 太需要的是业绩, 而不是管理。”周董的语气明显加重了许多。
“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存基础目的的话, 那聘请运营总监还有没有必要?我所做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运营总监。”王萦的席话令周董一时无语。
周董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 在他看来王萦这句话就是一堵墙, 而他只能保持沉默, 不然两个人都要往墙上撞了。
沉默, 尴尬的沉默, 王萦起身沉默地离开。
夜已经深了, 时钟已经指向了10点半, 公司里的员工已走完, 王萦办公室的灯光却还在亮着疲惫的光芒。“难道升华物流实行新制度的基础还不成熟, 难道我仍需时日显示出业绩?”王萦一直在反问自己, 但在他看来他每天处理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哪个拿出来都不能贴上业绩的标签。
黑色绿色的抉择 篇9
一度以来山西留给外界的印象是黑色的。山西之长在于煤, 煤炭资源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资源, 也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山西煤炭在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 煤矿“多、小、散、乱”, 事故频发也严重困扰着山西自身的发展。
小煤窑向来是矿难的多发之地, 煤老板向来是矿难多发的责任渊薮, 但每一次重大的煤矿矿难之后, 整顿清理小煤窑却是“飓风过岗, 伏草惟存”。除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之外, 资源环境破坏严重, 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低, 经济结构的过度单一并集中于煤炭、电力、焦化、冶金等重化工行业, 更是事关山西经济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山西煤炭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
山西省省长王君指出:“煤炭生产秩序混乱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如果绕着走、躲着走, 就是对历史、对人民不负责任!”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 进行煤炭资源整合, 企业重组。
“十一五”时期, 山西省煤炭工业实现了新的跨越,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山西省煤炭行业在产业素质、安全生产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虽然成绩斐然, 但山西省意识到, 要进一步推动山西的转型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炭行业秩序。
2011年4月, 山西省煤炭工作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 山西省煤炭厅厅长王守祯宣布, 到5月25日, 山西省整合矿井全部关闭, 并全面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
整合后, 山西的矿井数量由2008年的2 600座压减到1 053座, 办矿主体由2 200多家减少到130家, 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 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矿企业,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也由2005年的0.905下降到0.187,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山西率先告别“小煤窑”挺进“大矿时代”。
同时, 山西省将重点整顿煤炭行业在采矿、安全、建设、生产以及经营五大方面的秩序, 即:
要善始善终地完成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各项任务,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采矿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矿基本建设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在此基础上, 要坚持“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的思路, 在用好煤上狠下功夫, 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和相关联产业。
在整合过程中, 大型煤炭企业以及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作为主体兼并重组中小煤矿, 鼓励电力等大型企业以参股的方式参与整合。企业可以以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自主联姻”。
通过资本联合、“接长板凳”, 发展混合经济, 实施专业管理, 是整合重组的一个显著特点。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认为, 股权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带来了监督多元化, 合作股东全过程参与监管, 使得整合后企业的运行成本降低, 效益提升。
“保护了生命, 保护了资源, 保护了环境, 保护了干部, 保护了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条件, 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绿色、持久、安全的能源保障。”王君省长用“五个保护”形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
目前, 山西煤矿“多、小、散、乱”的状况发生了根本转变, 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为主的新型煤炭工业格局初步形成。
循环经济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的希望之路
“山西因煤而兴, 也为煤所困, 资源型经济已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循环经济作为资源的高端利用形式, 是资源型地区转型最有希望的一条路。”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思路清晰。
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是要把功夫放在谋划好项目、上大项目上, 放在组织项目落地和实施上, 这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 山西省确定投资5万亿元, 2011年投资7 700亿元, 煤炭行业矿井和非煤项目投资要达到1 100亿元。
目前, 山西省坚持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理念, 全力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全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抓好“全循环、上高端、多联产”项目的推进, 特别是抓好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机装备、坑口电站等重大项目的推进。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 山西已投资640亿元建设了20个循环经济园区,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14个园区已初具规模。山西煤炭企业非煤收入占比已超过一半, 同煤塔山、潞安等园区在积极探索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深加工综合利用和煤变油、煤制气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山西煤炭工业开始驶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新轨道。
步入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园区, 除了满目的碧树芳草和镶嵌其间的蓝白色先进设备, 看不到一点煤矿特有的黑色。同煤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永平表示, 同煤集团已经通过塔山循环经济园区, 实现了“挖煤不见煤, 发电不冒烟”。塔山工业园区目前是全国煤炭系统建成的首个循环经济园区, 也是中国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
园区中每一种上游企业的废弃物都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 通过10余个首尾相连的项目, 形成了煤—电、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把煤炭“吃干榨净”, 走出了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之路。2010年, 塔山煤矿为“十一五”的收官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园区产值完成174.3亿元, 实现利税60亿元。塔山园区所走的循环经济之路, 某种程度上为其他煤企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山西焦煤集团古交电厂一期工程投产发电以前的大部分时间, 煤矸石的角色都是完全的“伴生废石”。由于毫无用武之地, 为了填埋煤矸石, 西山煤电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处理煤矸石, “买下”一个山沟, 然后将煤矸石填埋。由于是煤炭挖掘的伴生废石, 这个年产超过3 000万吨的大型煤矿集团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煤矸石产生。
不过, 煤矸石的“废物”角色在2005年之后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作为循环经济探索的重要一步, 古交发电厂一期工程投产发电, 发电过程中大量消耗煤矸石, 既极大地缓解了采煤伴生废物给环境造成的压力, 而且因为电力将全部实现上网外供, 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观的电力支持。从废物到发电原料, 煤矸石这样的转变可以称得上是“华丽转身”。
在山西交城经济开发区里, 以粉煤灰、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 在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 目前已有2家企业投入运营, 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今年5月1日, 山西潞安煤业集团的540万吨煤制油项目通过验证, 这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经过两年稳定运行, 即将进入产业化规模生产。这种从弃煤中提制的油不含硫、氮和重金属等杂质, 质量达到欧V标准, 投产后有望实现年销售收入337亿元。
在山西, 产业升级和转型的事例比比皆是。
循环经济杜绝了简单粗放的资源经济发展方式,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则改善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近3年, 山西的煤机装备制造产值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 2010年达到140亿元。“十一五”期间, 山西非煤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925亿元, 比“十五”时期增长9.23倍, 非煤收入达5 284亿元, 年均增长61.12%, 煤与非煤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已在山西形成。
春风绿万物, 万物竞新生。目前, 转型发展已成为三晋大地探索和实践的主题。“山西一定要乘国家综改试验区的东风, 充分利用好这个品牌和平台, 当好资源型经济地区转型的开路先锋, 走出一条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全面转型的示范道路。”王君省长说。
“山西模式”资源型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有益启示
山西煤改模式的全面推开,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对此做法均予以了肯定, 他们认为,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符合煤炭产业的基本特性, 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累了经验。因此, 山西省煤炭业兼并重组或许将成为全国范本。
概言之, 山西煤炭行业整合重组、煤炭秩序整顿为我国资源型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的有益启示包括:
结构调整必然面临巨大的利益冲突, 但只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家战略部署, 就要大胆干、大胆试, 为先进生产力开拓空间, 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3年来, 山西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诚如王守祯所言, 如果稍一迟疑, 将会失去整合重组的最佳时机, 那样会更加被动, 代价和成本会更高。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秩序规范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坚实基础。过去, 总是陷入“事故发生—停产整顿—事故调查—复产验收—再发生事故”的怪圈。一停产整顿就是半年, 指标完不成, 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煤炭资源整合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山西煤炭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偷逃税费受到遏制, 大集团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同时, 整合重组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阳煤兼并太化, 潞安重组天脊, 晋煤重组太原煤气化, 能源交通投资公司重组4家企业, 煤炭生产、物流和加工转化的大循环经济圈正在形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管理息息相关, 有助于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过去, 小煤矿层层转包、随意转让, 承包方只顾经济利益, 不管安全投入和社会责任, 导致事故多发、村矿冲突,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经过整合重组后, 股份制成为主要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 责、权、利得以明晰, 腐败现象得以遏制, 中介组织得以规范, 涉及煤矿的刑事案件、民事冲突压力缓解, 社会管理明显加强。
对于此番山西煤炭整合的三种方式:直接出售给国有集团、以矿作价入股国有集团、以及联合重组地方煤炭集团, 社会对此争议较大。
业内专家杜国银认为, 从生产能力、技术力量、经营管理、资金积累等办矿条件看, 国有大型煤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山西煤炭整合方式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主导是必然选择。但在执行整合的过程中, 政府主管部门、国有煤企、小矿“煤老板”必须明确各自的角色、作用。整合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来实现的, 这是市场行为, 应通过双方充分协商解决。政府的作用是引导与调解, 保障交易的公平与公正。一种政策的推行必定有受益者, 也必定有受损者。对于损失要分清哪些是受损者应承受的“合理”损失, 哪些是政策可以弥补的损失。矿业投资本来就是高风险投资, 投资者理应承担这种投机风险损失。但对于合法经营, 业绩良好, 完全是由于政府政策失衡造成的损失, 政府应采取措施给被整合者合理的补偿。若整合后国有矿山占垄断地位, 只能被看作特定时期, 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状况。
煤改余声大即为美?
可以肯定的是, 山西省煤矿重组整合是直指粗放采煤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为, 目的很明确,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率, 杜绝税费流失, 甚至还考虑到了资源枯竭后的经济转型。
国有重点大矿在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在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后,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保电煤供应的应急行动中, 国有重点煤矿日均产量占到山西省煤炭产量的84.4%。国有煤矿发挥了骨干作用, 危机突显了国有大集团的主力地位和保障作用。这似乎又是一个证明“还是大型国有企业靠得住”的例子。
同时, 有业内专家认为, 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出现超过十几年的持续火爆, 在这种背景下, 煤炭行业的拐点已经出现, 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山西省这次煤改的决心和措施都是空前的, “煤老板”可能将成为一种“过去式”, 留存在人们对山西煤炭发展史的记忆中。整合后的国有大矿规模大、综合实力突出, 产业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和根植性强, 是推动山西经济社会下一步发展的核心力量。
但是, 诚如山西汾渭能源煤炭咨询公司的业内人士所言, 一个个亿吨级、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的出现, 还远远没有达到产业结构完全优化的地步, 目前只是在量的级别上达到整合要求, 在质的提高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山西煤炭企业还远没有形成。一个产业要想正常运行, 产业集中度至少要在40%以上, 山西已形成的大型矿企对整个煤炭消费市场依然是各自为政, 没有形成合力, 还谈不上话语权的问题。
大矿兼并后出现的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着, 并且短时期内的快速扩张, 往往酝酿着后面的危机。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称, 山西煤改方向正确,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就如何避免山西煤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过研究。如今, 被整合的煤矿已全部关闭, 山西的煤改工作告一段落。但整改结束后的山西现状仍值得反思。
“小煤窑”的隐退能否从根本上缓解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
众所周知, 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行业, 煤炭开采的特殊性, 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就大矿来说, 大部分情况下安全设施已经十分完善, 许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矿工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 国有煤矿的井下工人经常会因为长期工作导致麻痹大意, 在井下出现安全事故, 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山西古交屯兰矿难就是因井下瓦斯爆炸所致。尽管国有大矿的瓦斯利用已经达到令人瞩目的水平, 但瓦斯仍然是安全生产的头号敌人。井下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提高, 矿难的成因不能完全排除, 矿难的发生依旧不能完全杜绝。即便山西省关闭大量的矿井, 依然还有一千多座存在, 对于一个矿井来讲, 四年发生一次事故, 对山西省来说等于是天天有事故, 所以煤矿安全生产对山西而言, 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 我国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性之强短时间内难以扭转。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 如果我国每年只开采10亿吨地质条件好的大型煤矿, 百万吨死亡率将同美国相当。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不开采那么多煤, 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 超采成为不得已的选择。煤矿的安全生产依然是摆在现实面前严峻的问题。
我们还应该看到, 山西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背后一个深层的原因是官员的利益寻租, 即大量小煤矿存在背后的腐败问题。繁重的审批手续给官员留下巨大的寻租空间, 某些官员凭借权力胁迫承包者将煤矿转包给自己的亲信, 不少小煤矿甚至成为某些官员的个人金库。正因为官煤勾结, 中小煤矿老板在安全措施上愈发视法律为无物, 而由于煤矿产权被层层转手, 产权混乱带来的委托代理失效使得最终的开采者在巨额利润面前失去最后一点顾忌, 应有的安全保证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直接导致矿难发生。“官商勾结”因素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在国有大矿时代能否从根本上加以杜绝?煤炭行业“形势紧时销声匿迹, 风声一过卷土重来”的乱局还会出现吗?
整合后全部维持单井产量90万吨以上, 保有储量能维持多少年?尽管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是否能保证矿井所在煤田一定时期内都能达到采储平衡?关闭的90万吨或者30万吨以下的矿井, 这部分资源将如何处理, 是否会造成新的资源闲置或浪费?
矿区居民的利益如何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 无论小煤窑时代, 还是如今的国有大矿时代, 矿区本地居民的利益常被束之高阁。长期以来, 山西省村镇煤矿和相关企业吸纳了大批本地农村劳动力, 特别是乡镇煤矿, 承担着村镇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社会责任。随着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逐步推进, 山西省产煤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民众身在资源丰富的地方, 自己难以分享, 最后却还要承担资源一旦枯竭所带来的各种痛苦, “煤老板”时代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后煤老板”时代会不会有所突破?
如何杜绝煤改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煤改”使民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靠山, 而央企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可谓双赢。不能否认的是, 大跃进式的煤改进程, 自一开始就面临合法性与程序正义的质疑。著名的“山西煤改第一案”进入公众视野, 中煤集团原副总经理张宝山, 因涉嫌受贿244万余元被提起公诉,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探寻张宝山落马的源头, 不难发现系山西煤改中的利益交换。作为腐败现象的高发领域, 经过煤改后, 这些现象会相应减少, 但行业潜规则历经多年已成沉疴, 彻底消失还需假以时日。
上千亿民间资本将流向何方?
小煤矿的彻底终结, 煤老板的传奇也被政府的刚性政策画上了休止符。几千个矿被整合之后, 上千亿元民间资金流入社会, 将形成一股巨大的资金力量, 让业界也为此充满了忧虑。“这些资金大概有几百上千亿, 汇集到任何一个行业, 都将是一场灾难。”忻州市煤监局的一位官员表示。
既然煤老板的资金已经退出了煤焦领域, 肯定要找一个容纳的行业。事实上, 目前, 大部分煤老板退出了煤炭领域, 有的奔赴外省继续从事矿产开发, 有的资金进入股市或房地产市场, 甚至在山西吕梁、朔州、临汾、长治等地, 一批关了矿的煤老板已经进入了养殖业、旅游业。
“政府比较担心的是这笔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山西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表示。
千亿资金的流失, 对山西省的创富环境是一种考验, “官煤勾结”及民间资本会否带来新一轮的“官商勾结”?
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暴利面前, 显得那么脆弱。“在我之后, 哪怕洪水滔天”, 这种心态催生了“煤老板”对资源的毁灭性掠夺。资本的这种心态不奇怪, 关键在于社会要有约束的力量。重组以后的企业和原来的煤老板相比, 是否会稍稍节制对利润的渴望?社会约束的力量能否经此诞生并发生作用?这些问题恐怕不能淹没在“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的欢呼声中。
“煤老板”退隐了, 如果“煤老板方式”依然活跃, 我们所称的“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只能是说说而已了。
煤改至今能否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山西省社科院对山西煤改政策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后煤炭产能扩张太快。2009年底, 山西省1 053座煤矿煤炭产能每年 (含建设规模) 为12.4亿吨。根据山西省社科院相关研究成果测算, 山西省每年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煤炭产能为5.9亿吨, 煤炭资源每年可承载的煤炭产能为11亿吨, 产能控制成为影响山西乃至全国煤炭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今后我国煤炭生产不能再走简单被动的“要多少、产多少”的市场需求式发展老路。为缓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应加强煤炭产能控制。山西省社科院建议合理确定和有序释放煤炭产能, 使山西“十二五”期间的煤炭开采总量控制在10亿吨以内, 同时明确兼并主体应承担被兼并关闭煤矿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质灾害责任, 将被兼并煤矿提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转入兼并主体的专用账户, 用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
从近期来看, 山西煤矿整合对于整顿矿业秩序、改善不合理布局、促进矿山安全与环保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这一举措对于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至于整合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这取决于很多因素, 既有整合本身的科学合理性, 也涉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是否得当。
山西煤改的强势推进, 影响的不仅仅是几千个煤老板, 其波及的范围突破地域、行业的限制, 意义将更为深远。
究竟能不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能不能扩大在国际上的行业影响力和提升话语权?在后煤改时代, 当“新国有化”卷土重来时, 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将是机遇还是更多不确定性?下一批“煤老板”会是谁?这场变革的答案需要留给我们30年以后去探知。
如果把山西的煤炭资源开发比作一艘船的话, 那么, 这艘船曾被“坚冰”所困, 进退维谷。此番山西煤炭资源重组整合、煤炭秩序全面整顿, 无疑是一次“破冰”之旅, 为这艘巨船扬帆远航扫清了障碍。但是, 纵观全局, 要彻底解决山西煤炭问题, 既需要时间, 也需要空间。
奇瑞的境遇与抉择 篇10
Which road is it for Chery to developing new energy vehichles comes up?Is it to try all ways or pick up some to make breakthrough?It is a hard time for Chery to make choice.
2007年11月1日, 一纸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把“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之争拿到了台面上。
本就在中国各自暗战多年的国内外汽车生产商各路英雄在此之前就已经闻风而动, 轮番粉墨登场——
10月27日, 通用汽车CEO瓦格纳抢在“规则”出台前专程来华, 宣布启动在华的新能源战略, 其中包括上海通用明年将量产混合动力车, 在华投资2.55亿美元, 建两个新能源研究中心。另外, 通用汽车还高调宣布, 未来5年内, 将和上汽共同向清华大学投资500万美元, 用于建立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
然而, 在此更早之前, 国内市场唯一成熟的新能源车型——丰田普锐斯被认定为技术成熟的车型, 所以是唯一不需要进行审核的车型。这意味着, 丰田普锐斯不需要按照“规则”重新审核, 而很明显, 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时, 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普锐斯的标准。
虽然近期举行的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 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本土车企纷纷“亮剑”, 展示其先进的新能源技术, 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希望, 国内业界一直有这样的观点, 相对于难以企跨国汽车公司项背的传统技术, 在新能源领域, 我们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不能否认, 目前已经在研发混合动力汽车的国内企业, 在整车、系统、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方面, 显然与量产已经十年的丰田普锐斯有很大差距。有业内人士估计, 如果一个企业要生产新能源汽车, 那么从该企业本身通过“规则”审核, 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 到产品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再通过起步期和发展期的试运行, 最终进入成熟期, 其中至少要两三年时间。这不能不让人担心, 汽车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对于以奇瑞为代表的国内汽车自有品牌, 是遇到了产业重生的契机, 还是重又陷入了追赶不及的危机?
奇瑞有备而战
如果说, 日产丰田之所以成为新能源浪潮中的先行者, 是由于日本人比较早地面对本国传统动力能源缺乏的现实, 日本人渐渐由一个因资源劣势卧薪尝胆者到随世事变迁摇身成为资源危机时代的领军者的话。那么, 中国人发展新能源除了同样的传统动力资源危机, 还另外有个不错的优势——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在甲醇资源丰富的山西, 奇瑞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款以甲醇为燃料的量产车型——奇瑞旗云甲醇新型燃料车。该车型于7月28日在山西太原的出租车选型会上登台亮相, 并因每年能节省近万元的燃料费用引起了太原市广大出租车司机的高度关注, 在当地刮起了一股“节约环保”的旋风。虽然有人也在问, 又好又便宜的甲醇车出了太原去哪里加甲醇, 但毕竟, 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汽车生产商还是走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勇敢一步。
据悉, 除了甲醇燃料车, 奇瑞在混合动力车型方面也研发了技术已非常成熟, 可以根据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随时投入量产的A5/ISG混合动力车。
早在2005年就成为“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的奇瑞技术研发部门, 一直承担着国家科技“863计划”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重任。
在奇瑞近期公开的新能源开发战略中, 这个国内自有品牌的旗帜企业的交叉阶梯式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合情合理, 章法得当:第一阶段 (2003~2008年) 主要进行弱混合动力与中度混合动力轿车、燃气替代燃料轿车以及节能环保动力系统的开发, 并实现产业化;第二阶段 (2004~2010年) 主要进行混合动力轿车、醇类与醚类等替代燃料轿车的开发, 并实现产业化;第三阶段 (2005~2015年) 为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与氢燃料发动机技术, 其中2005年到2010年进行系统优化和技术固化, 2010年开始进行示范运营, 2015年实现小批量商业化生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对不成熟的背景下, 奇瑞这种先易后难、交叉进行、稳步推进的新能源研发战略, 更符合中国汽车企业的实际情况, 易于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
此外, 奇瑞近期还与“能源巨头”中石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奇瑞的新能源车型研发将在中石化的协助下启动。中石化将与奇瑞合作建立实验室, 进行绿色替换能源车型的开发。同期, 奇瑞与菲亚特的合作细节目前也在谈判中。有分析人士表示, 菲亚特在节能环保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不排除奇瑞与菲亚特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虽然传统汽车工业领域, 中国自有品牌与国际跨国公司的距离有几十年之遥, 难以迅速迎头赶上, 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 我们之间的差距就小很多, 在从来没有放弃的跟随中, 我们终于等到了以新能源应用为契机的全球汽车产业技术革命提供的机会。
自有品牌任重而道远
种种迹象表明, 一场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既然汽车新能源革命将成为继“福特流水线生产”、“丰田精细化管理”之后, 世界汽车发展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产业变革, 那么乱世中, 谁能把握机会, 占据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 谁就将引领汽车市场的未来。
一直都是在跟随位置的中国汽车, 能否在混战中冲出重围呢?怎样的新能源战略可以让奇瑞立于不败之地?笔者的建议是——“田忌赛马”。
跟传统汽车动力单一性不同的是, 新能源有几个不同的选择, 柴油、混合动力、生物能源、燃料电池等等都可能成为新能源体系的成员。而不管是哪种替代能源都面临一个瓶颈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生产成本过高, 难以让大部分消费者承受, 因而难以进一步批量进入市场。正是因为这个瓶颈, 再加上配套能源补给系统投资巨大, 几乎所有开发型新能源的汽车生产商都处在蓄势待发的位置。
起步晚、底子薄, 资金技术实力比不上跨国公司, 在传统汽车领域的竞争中已经疲于应战的奇瑞, 如果不在研发阶段就注重策略性, 是很难应付跨国公司的挑战的。
必须承认, 在新能源课题上, 跨国公司倚其财力及技术资源积累, 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到了前面, 并且各跨国车企在新能源研发方向上方向明确, 步伐扎实——大众的新能源战略步骤简洁明确:由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和柴油直喷过渡到清洁燃油和复合燃烧系统, 最后到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成为全球车企老大的丰田在新能源技术上更是保守, 它一直主推油电混合动力车型;昔日销量全球第一的通用汽车研发新能源技术已经几十年, 曾于2003年放弃纯电动车的研发, 目前它侧重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雷诺日产近期表示, 全电动汽车在各方面都胜于混合动力车, 这暗示出他们的研发方向。
如果说, 在对方已经是遥遥领先的“上等马”级别所有赛事中硬着头皮参赛, 那结果可想而知。在最近一次业内“清洁汽车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 奇瑞宣布将研发弱混合、中度混合和强混合动力轿车、压缩天然气双燃料汽车、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单燃料CNG发动机、液化天然气LPG发动机、醇类与醚类代用燃料轿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这些消息令人兴奋, 但兴奋之余也不由得让人担心, 同时搞多种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能吃得消吗?资金、技术如何分配?
建议奇瑞放弃面面俱到的全品种研发, 新能源战略,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瞅准一两个方向重点突破, 方有成效。
都市圈:城市共生的抉择 篇11
改革开放30年当中,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城市建设在其中也发生了转变。在中国内地,从最初的城市经济特区的发展结构,已经演变为以都市圈为经济主体的发展结构。“都市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变革的另一个阶段。现在,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都市圈这一视野。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内地逐渐扩大。近几年,已经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群、大东北城市群等都市圈。都市圈已然是拉动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这传统的几大经济圈之外,其他地域的城市,也因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正逐渐形成新的都市经济圈。
都市圈并非中国特色,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都市圈的发展模式。譬如,日本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都市圈。其实,从全球化市场来看,也存在着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圈。譬如,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欧共体为核心的自由贸易联盟;以日本为核心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等。
显然,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都市为中心,凸显区域经济发展是扩大经济效益的捷径。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城市间的相互合作。我国也不例外,为了加快城市化速度,完善城镇体系,构建都市群为单位的发展模式,是国家推动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
都市圈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使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开放和完善。但都市圈因为区域差别和资源环境有异,每个都市圈都有自身的特点,这包括都市圈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定位。
都市圈不仅仅促进经济发展机制,对于完善社会公共体系,建立新的户籍制度,社会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之,都市圈的发展机制不是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而是为了城市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中,寻求共生共赢的结果。下面,我们介绍我国目前都市圈的发展状况。
传统都市圈的发展状况
中国在推进改革进程中,由南向北先后出现了三大都市圈。这三个都市圈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最早形成的,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三个都市圈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都市圈。这三大都市圈已然具有相对完整的规模,但它们的定位却很不相同。
先说珠三角都市圈。该都市圈汇聚珠江的出口处,珠三角都市圈因此而得名。这个都市圈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兼而辐射其他周边市县。这三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由此成为中国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由于广州、深圳和珠海这种结合发展的模式成效卓著,进而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所谓“大珠三角”的都市圈。大珠三角都市圈所以呼之欲出,是都市圈向外扩张,与周边地域谋求合作共赢的结果。“大珠三角”的都市圈范围包括香港和澳门等其他市县。除此之外,珠三角都市圈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也有非常密切的经济合作,这说明都市圈不仅能够推动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发展中还具有向外拓展的巨大空间。
珠三角都市圈一直为世界所瞩目,是在全球经济当中极具潜力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都市圈能够为世界瞩目,主要是该地域的经济发展不仅快速实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创造了相对开放的发展模式,同时还对农村城镇的发展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珠三角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高度合作的多元式发展,这为都市圈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珠三角都市圈发展层次分明,分为内、中、外三个圈层,以此凝聚都市圈的竞争力,使之不断向外扩张,从而打下了深厚的经济基础。显然,这一切都是思想观念开放所带来的结果。
长三角都市圈位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富饶的地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的现代化有着一定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长三角都市圈的地理中心是长江的出口处,这一带的城市相对分布密集,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水平也优于其他地区。
不消说,长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是它的两翼。随后以此为基础辐射周边城市,包括江苏省的8个城市: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省的6个城市: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加上后来加入这一都市圈的浙江台州市,共有16城市。
长三角都市圈的交通极为发达,这为该地区城市的发展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加快都市圈合作发展不仅有公路、铁路,同时还有水路这一重要通道。公路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多条铁路为辅助,由此形成一个发达的经济互动网。
长三角都市圈的水路交通,是这一城市群向外拉动经济的重要通道。长三角都市圈利用长江水路,像撒渔网一样,把长江边上的29个城市牢牢地连结一起,从而将经济发展的触角伸向内陆腹地。正是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使长三角都市圈成为连结中国内地与世界的枢纽。
正是因为长三角都市圈的这种地理优势,使得它拥有两条推动经济发展的命脉:一个是利用沿海港口与国际市场衔接;一个是利用长江水域,充分享用内地资源,形成了一个内外通吃的经济体系。正因为具有这样的优越性,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以综合性产业为主,使民营经济能够蓬勃发展。
长三角都市圈的商业环境良好,有利于与国外经济合作,不仅商品贸易频繁,消费市场同样巨大。因此,该都市圈的城市综合实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长三角都市圈的问题是,文化上的包容力较弱。由于各城市的地方文化深厚,使得在交流和沟通上产生一定障碍。
在这三个传统都市圈中,环渤海地区崛起相对较晚,但却发展迅猛,经济上提速很快。其实,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产生最早,1986年就有了这种发展模式的设想。尽管设想早就存在,但环渤海的地域经济发展最终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杆大旗。
大家都知道,环渤海都市圈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一都市圈便以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为基地,联系京津唐城市群,同时向北方腹地的市县延伸。同时,环渤海都市圈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港口为纽带,与国际市场展开经济贸易的往来。
因为环渤海都市圈与国家的决策中心同属一地,使得天津和北京两个城市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该都市圈的发展思路与珠三角、长三角之间有所不同之处。环渤海都市圈的优势是高科技产业和重工业基础,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为这里的科技产品与工业相对密集,其经济的增长率相对较高。
虽说环渤海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但因为以密集的工业产业为基础,其经济发展的范围相对更为广泛。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内蒙古这中东部的五个省区,便借北京、天津为经济通道,产生了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形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密集区。
正在崛起的新都市圈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个都市圈形成最早,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龙头。而且它们都占有沿海港口的优势,也因此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十一五”期间,这三个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都市圈相对发展成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正因为沿海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全国其他地区也开始以这种发展模式,进行经济上的突围。“十一五”期间,各个地区因发展需要,规划出新的都市圈。这些都市圈仅仅进入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发展形态也各有不同,但无疑这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新崛起的都市圈中,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圈有成渝都市圈、北部湾都市圈、海西都市圈等。这些都市圈,一直以来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入,很多发展迟滞的区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007年,成渝都市圈的规划出炉,相互合作的发展模式正式起步。成渝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囊括的地域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城市之间的发展联系由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和黄金水道组成,由此形成了14个城市和重庆23个区县相互连接的经济网。
根据数字统计,成渝都市圈目前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5%;其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GDP占西部总量30%,是西部最发达区域。这些数字已然表明,成渝都市圈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将是带动西部全面走向发展的发动机。
2008年,国家批准了北部湾都市圈的发展规划,使北部湾的城市化与经济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北部湾都市圈由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4个城市组成,陆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是推动我国西南沿海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钦州港工业区、企沙工业区和铁山港工业区已经陆续建成,并初具规模。同年,北部湾都市圈的生产总值已突破2000亿元。可以说,北部湾都市圈的未来前景无可限量。
【人生的抉择】推荐阅读:
人生的命运抉择06-17
命运的抉择06-07
版面编辑的抉择06-07
管理抉择的三个问题05-11
当下与未来的抉择10-26
笔记本中的抉择09-24
男幼师:生存与理想的抉择06-13
虚伪与抉择的散文随笔07-14
未来抉择09-06
高一作文:抉择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