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与未来的抉择

2024-10-26

当下与未来的抉择(共3篇)

当下与未来的抉择 篇1

1 模式的界定

关于模式,《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随着社会的发展,模式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与丰富。《当代新增词大词典》将模式进一步解释为体现事物的本质和一般特点的基本结构或基本式样、它舍弃了事物的细节,是事物基本特征的体现。[2]在科学研究中,模式是对事物大而化之而又不失其基本特征的描述。模式方法的重要特征在于排开事物次要、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分析、选择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是从运行层面来把握和促进竞技武术的发展。

2 模式的类型

由于历史传统与文化等原因,世界各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依据政府在竞技体育发展中扮演角与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将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分为政府管理型、社会管理型、融合型三种类型。

2.1 政府管理型

政府管理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以原苏联、巴西和中国等国家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为代表。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首先表现为竞技体育由国家投资举办,排斥社会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其次表现为行政手段是主要的管理手段。由于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承担全部义务,也掌握着全部权力。整个竞技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按行政命令,通过指标分解、调拨,由政府来配置,竞技体育的运行和发展按预先编制的计划来实施。

2.2 社会管理型

社会管理型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原动力来自市场主体自身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场主体间相互竞争所造成的压力和动力。在原发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德国以及英国等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在此模式下,政府通过立法和执法来保证竞技体育的运行,对其实行“市场决定的放任政策”。采用此种发展模式的国家一般都拥有十分完备的俱乐部体制和职业联盟体制,体育中介机构高度发达,居民观看体育竞赛的消费不仅形成传统,而且普遍化、经常化、生活化。

2.3 融合型

如果某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设定了目标,并采用多种手段和措施积极引导竞技体育的运行,该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即为融合型,后发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采用此种模式,如日本、韩国和法国。其基本特征有:一是政府采用多种手段参与和引导竞技体育的发展;二是体育中介机构发育不健全;三是竞技体育的经营部门正由非赢利性向赢利性转变。

世界各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虽存在多种模式,但从走向来看政府管理型与社会管理型之间相互借鉴的趋势日益明显,融合型的模式备受世界各国青睐。但模式的多元化现象表明,模式在本质上是多元的,单一与一成不变的模式是不存在的。这一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启迪,是我们建立、选择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基础。

3 竞技套路的发展模式

在“欧风东渐”的影响下,近代的中国武术进行了竞技比赛的探索,但未能完成武术竞技化、体育化的使命。现代意义上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特色。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提倡国术的台湾未能生长出现代意义的竞技武术,与中国有着相似文化传统的亚洲诸国和地区也都不是现代竞技武术的诞生地,唯有实行政府管理模式的中国大陆在发展体育运动中诞生了现代意义的竞技武术。半个世纪以来,在政府管理竞技武术的模式下,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需要发展的环节,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使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无论是在竞技水平的提高方面,还是推动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奥林匹克盛会奉献出中国的民族体育之花———武术,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武术进奥从某种程度来看,它不是一个运动项目进入奥运会的简单问题,而是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一个百余年来被称为“东亚病夫”备受屈辱民族的崛起与复兴,它是人民的心愿,是关系民族荣誉的重任。这使得武术进奥超越了武术界的范畴而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所以,在武术未成为奥运正式竞赛项目之前,应实行政府管理型的模式,以高效的运行机制,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重大问题。

政府管理的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不足之处也日渐明显。政府管理模式下的“举国体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缺乏社会资源的有力支持,而且与新兴的职业体育存在诸多冲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这种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在竞技武术套路完成进奥使命后,也要考虑与市场的契合,积极开拓人才的培养途径,开发表演和技术培训市场。但项目特点决定竞技武术套路不可能完全走向市场,由市场主宰其生存,即不能实行社会管理模式,而只能是政府管理模式的改进或者融合型的模式。

4 竞技散打的发展模式

竞技武术的市场化改革是以散打为突破口而展开的,而且取得了一定进展,这表明市场化将成为竞技散打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散打要放弃“举国体制”的优势,而去照搬西方拳击的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竞技体育在较短时期内,迅速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大国之林,在根本上得益于国家管理体育的“举国体制”。目前,实行社会管理模式的国家纷纷借鉴政府管理模式的经验,加大国家对竞技体育的干预力度。如果放弃“举国体制”,便等于放弃优势。

我国是市场经济后发国家,体育产业刚刚起步,竞技散打的发展模式在总体上应采用融合型。这是因为:首先,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尚未完善,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仅依靠市场来发展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将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艰辛的历程,而且还将失去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外职业体育将涌入中国,处于哺乳期的竞技武术散打产业,如果得不到国家的呵护,将有可能夭折。再者,目前竞技武术散打的各种资源,多为国家投资,从保护国有资产角度讲,政府理应参与竞技散打产业的经营管理,而不应完全市场化。

采用融合性的发展模式,是竞技散打适应市场经济的选择,这不仅有利于竞技散打的市场化发展,还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省份由于加大政府管理力度,散打运动成绩迅速提高。河南是武术大省,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市业余体校的散打队由于生源不畅,难以为继;而另一方面社会力量投资的武术馆校在散打项目上却异军突起,成为竞技武坛的生力军。在2001年举行的九运会散打比赛中河南队成绩不佳(仅获得6块金牌中的0.5块),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馆校将一些优秀运动员转让到其他省份,代表河南参赛的并非尖子选手。九运会结束后,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一方面要求各地市组建散打队,另一方面将女子散打的训练基地设于塔沟武校,并配拨相应资金。这一做法是在调动体育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2003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比赛中,河南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从国际上来看,缅甸、越南等国由于成立了国家队,竞技水平处于亚洲前列。而同处亚洲的日本,纵然大众武术开展较好,但由于缺乏政府支持,竞技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便难有大的突破。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融合型是竞技散打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适合的发展模式。

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构建竞技武术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模式不是固定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模式也不是单一的,政府管理型、融合型是竞技武术套路、散打比较适宜的发展模式,但也不排除其他模式并存的可能。

5 竞技武术未来展望

5.1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历史的必然

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体育竞技的大赛场,更是展示综合国力的大舞台。奥运会对民族精神的强大震撼作用,使其在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内,迅速壮大,在当代体育发展中占据着十分注目的地位。封建社会的闭关自守使诞生于东方的传统武术与盛开于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之花在古代失之交臂。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武术融入世界体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长期封闭的东方古国打开了禁锢的大门,积极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武术文化也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融入世界体育文化之中,并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延伸,是一个明智的战略决策。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必将对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处于强势体育文化地位的奥林匹克运动正在进行“瘦身”改革,这预示着竞技武术的奥运之旅将充满荆棘。北京承办了无与伦比的2008年奥运会,但竞技武术并未如国人所愿成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这充分证明了武术奥运之行的艰辛。我们不能因为竞技武术未成为2008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而否定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战略,那将是一种短见的行为,而应坚定武术申奥的信心,积极探索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结合的武术竞赛新模式,尽早实现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的目标。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规律与趋势,注定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将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消化、吸收能力,使我们深信,在全球化的时代,武术必将冲破传统的藩篱,在奥林匹克运动这棵大树之上接出新枝。奥林匹克运动也必将因武术文化的融入,而显得更加完美、和谐。

竞技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携带着竞技体育的强势基因,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殿堂不断迈进,它注定要完成武术体育化、武术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注定要与西方体育文化在奥运层次上实现第四次融合。

5.2 散打竞赛市场前景广阔

现代竞技武术的诞生与发展得益于计划经济年代的“举国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使“举国体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竞技武术的市场化发展也随之成为不可扭转的大势所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必将加快,竞技武术的市场化发展也将步入快速的发展轨道。

竞技武术市场化改革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始终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其中不乏观念陈旧、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居民的消费水平决定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度的发展状态,但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培育阶段,尚不能哺育众多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的需求。这决定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项目特点与当前人们观赏消费的特点来看,竞技散打由于对抗激烈、刺激性高符合当前人们的观赏需求,其竞赛市场化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竞技套路虽是一种高层次的体育文化运动形态,但由于人们观赏消费的特点,决定在短期内其竞赛的市场化程度不会太高,完全推向市场不利于项目的发展,仍需国家的呵护与支持。

5.3 套路表演与技术培训市场蕴藏着商机

改革开放后,武术表演市场在武术影视剧的拉动下初显端倪,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类武术表演团,各种舞台形式的武术表演也陆续在国内外巡回演出。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制作的《少林雄风》武术舞台剧在国外的演出颇受欢迎,一期演出已收回全部制作成本300余万元,至今赢利势头不减。北京得天顺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人民币制作的大型功夫舞台剧———“中国功夫秀”,也于2002年4月16日正式公演。中国武术协会中鼎国际武术发展有限公司也曾组织浙江、北京等一些省市的武术专业队到法国、日本等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2004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批准,该公司成立了“中国国家武术表演艺术团”,重点开发国、内外武术表演市场。尽管在武术套路表演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有成功者亦有失败者,但不容置疑的是,表演市场是竞技套路融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中国武术的市场化发端于武馆、武校的技术培训。红红火火的武馆、武校所教授的技术内容中,竞技武术套路占有很大比例。从当前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培训市场将继续在武术市场中占据绝对份额。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如下优势:其一,竞技武术套路拥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其二,国内拥有大批优秀的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运动员;其三,中国的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朱东博士和郭志禹教授的研究认为,目前世界级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领先水平集中于亚洲国家和地区,离中国越近成绩就越好,重要原因之一是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各省市优秀运动队接受高水平培训有关。随着竞技武术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竞技武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竞技武术套路力争进入奥运会的影响下,竞技武术技术培训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外的技术培训市场更是蕴藏着商机。

5.4 科学技术是竞技武术腾飞的两翼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体育随着国门被打开而迅速涌入中国,中西体育文化展开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碰撞与融合。在中西体育文化的交锋中,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的西方体育,挟持着雄厚的科技手段,借助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对传统武术形成强大的震撼与冲击。对科学理性的追求,使传统武术在经历阵痛之后,终于汲取了异域体育文化的乳汁,提出了武术科学化的口号,开始运用西方体育的理论来阐释中国的传统武术。竞技武术便是传统武术借鉴了西方体育的竞技思想,在科学理性的支撑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武术”。近一个世纪以来,竞技武术改变了传统武术师徒传授、庙会比武等形式,无论是在选材、训练,还是竞赛上,都以科学化作为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历经近百余年的发展,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为技术规范,训练、竞赛体系完备的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然而母体文化尚体悟、重经验等根深蒂固的思想,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武术的发展。随着各国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世界武坛必将出现多强竞争的新格局,中国的优势地位将受到挑战,单纯依靠经验感性的选材、训练,将难以适应竞技武术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突飞的年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训练和竞赛的科技含量,是竞技武术在新世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展望未来,科学技术将成为竞技武术在新世纪腾飞的两翼。

摘要: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分为政府管理型、社会管理型、融合型三种类型。竞技套路应采用政府管理型的模式,竞技散打则应以融合型为主。展望未来,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散打竞赛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套路的表演和技术培训市场蕴藏着商机,科学技术是竞技武术腾飞的两翼。

关键词:竞技武术,模式,展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文会,汪鹏,李本刚.当代新词语大词典[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3]黄恒学.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康戈武.关于当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模式化现象的研究.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7]林艾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8]尹伯成.西方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李刚,许可.关于武术散手产业化的几点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10]陈青山.论武术散手市场与国际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4).

当下与未来的抉择 篇2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当下, 海峡两岸正经历着教育事业的重大改革,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面对时代的挑战中, 教师应具备一些核心能力。

有学者认为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所谓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指以教学系统为认知对象, 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依赖于教学认知能力。可以说教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条件。

有学者认为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反思要求教师超越经验思维的束缚, 从而获得一种思想的解放。首先, 教师反思是指向生命世界的反思, 它必须触及教师内心深处的“善”;其次, 教师反思是对日常教育生活的超越;再次, 我们没有一些代表真理的标准, 使教师按此反思自己的行为, 因此教师反思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思。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完成反思性实践, 对教师、学生、教育的理解就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更好地发展。

还有学者认为探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探究型的教师是那些具备洞察、提问、质疑、探寻、研究、调查、检验等心理倾向和能力, 并通过主动求索信息、知识、真理的活动, 建构个体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师。教师总是倾向于用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 要使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变革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关键动力就是教师学习方式的变革。换句话说, 要培养探究型学生就要从培养探究型教师开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科书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媒介, 教师也不再是学生信息的唯一来源。因此, 教师的教学特色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教学特色为中心的教师发展途径必须来源于师生互动的教学与课程当中。这就要求透过教学与课程来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案。而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民族特色、地方特点, 以及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我们就应该让教师专业发展聚集于学校本位课程。以学校本位课程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与基于学习社群 (学习共同体) 的合作发展。

有学者认为, 组建学习社群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改革中, 集体的努力和智慧是变革的最大动力, 因此,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是改革教学最可靠、最快速的途径。所谓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所组成的, 他们持有共同的信念、目标或愿景, 为促进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成效而不断地以合作方式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参与学习社群的教师往往可以达到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层次。教师在学习社群中能追求自我价值、树立自信, 并将其潜能完全发挥。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社群是多层次的。从横向上说, 它是包括教育行政人员、高校的教育学者、中小学的一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从纵向上说, 它是包括职前的师范生、准入职的实习教师、教学新手和专家型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就具体的实现方式而言, 有如以磨课、问课、品课“三课”为切入点, 进行的同课异构, 即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学生实施教学的研讨活动;再如老教师与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置换活动, 即老教师进行理论“充电”, 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轮换制度。

有学者认为, 当下人们对教师发展及教师教育极为重视, 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向来以进修学位及学分的正规教育为主, 以系列性研习的非正规教育为辅, 而单次或站式的非正式教育通常是受到忽视的。而这种非正式教育主要通过自我学习而实现。自我学习指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主动及独立的学习形态, 不仅包括自主学习, 也包括独立学习。以自我学习命名, 其目的是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班级教学为形态的课堂学习或团体学习。相比于系统性及规范性的正规及非正规教育, 自我学习更强调学习的动机, 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效。具体而言, 教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叙事。叙事是一种表达及理解个人生活经验和故事的过程, 强调体现及反省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引动自己的未来, 是一种历史事件意义生成的载体及文化表达的模式。教师知识的绝大部分是内隐知识, 而叙事是经验知识外显化的最佳方式, 借助叙事可以表达教师个人经验和内在思维, 给予教师自我和他人理解诠释和察觉省思的机会, 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具体地说, 通过教师教学现场的内部观察, 洞悉教师个人知识学习与实践过程的高度关联, 以契合教师学习的特性和需求, 从而提供一个不同和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样态。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评鉴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质量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教师教育改革中, 人们也需要对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价。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鉴, 与会者从两种思维模式出发进行了探讨。

有学者从科学的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鉴进行了分析。科学视角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和教师教学的绩效责任。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评鉴即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表现进行的价值判断。具体而言, 它是依据教学质量内涵, 制定评鉴指南及程序, 由评鉴者以观察、测量、晤谈、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对教师的个人资格、能力及表现进行价值判断。它有两个目的:一是专业评鉴或形成性评价, 目的在于教师的成长;二是绩效评鉴, 目的在于对教师进行奖惩和作为聘用的依据。这种教师专业评鉴观要求评鉴法制化、系统化、标准化。

有学者从艺术的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鉴进行了分析。艺术视角突出教育成人的终极目的, 强调评鉴中的“慢”与“美”。这种观点批判了讲求“技术”“管理”的工具理性思维, 从天、地、君、亲、师的角度理解教师, 教师不再是某一行业, 而是人性发展的起点。在评鉴上, 这种观点强调由功利评价转向“慢”的鉴赏, 倡导“慢”的教育。“慢”的教育使美感经验成为可能, 使教学成为有诗意的智慧之旅。“慢”的教育是对盼望出成效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的批判, 它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关注学习的细节。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很多共性的限制因素。

在微观层面上, 有学者认为就教师个体或群体而言, 自我迷失是实现其自主发展的较大阻碍。它表现为: (1) 教师信仰的迷失, 在社会转型期, 教师过多地强调教育的经济色彩和功利性, 而忽略了精神关怀; (2) 角色的迷失, 在多元价值的社会中, 教师受到传统、现实的政府和家长的多重角色期待, 使教师产生了角色冲突; (3) 发展的迷失, 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往往拘泥于行政命令, 被动、消极地进行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载体, 其中作用于教师成长的力量结构包括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家庭力量、同济力量、学生力量及教师自我。这些力量制约着学校文化场域, 并产生了多种文化冲突。教师如果不能运用共同的文化力来统整多元文化价值所带来的冲突, 必然造成自我的冲突和迷失, 从而阻碍其专业发展。

当下与未来的抉择 篇3

天津毗邻北京,不仅地缘相近,文化相同,而且工商业一直相互借力、相互提携,因此,成为了中华老字号的重镇。津门老字号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形态丰富多样,涉及各个行业和各个历史时期,可以说浓缩了中华老字号的发展历史,从明清传统行业的老字号,到近代西方工业技术进入中国后形成的老字号;从普通生产性企业,到工艺美术类老字号,可谓是各领风骚。其中的杰出代表包括与同仁堂同源的达仁堂、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杨柳青年画、狗不理包子、独流老醋、飞鸽自行车、劝业场等,这些津门老字号不仅成为了天津的城市名片,而且也成为了天津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天津的历史是无法与这些中华老字号分开的。

近年来,天津在振兴中华老字号工作中,始终处于全国领军的第一方阵,这与主管中华老字号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采访了率天津老字号企业参展的天津商业联合会书记、国家中华老字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卞瑞明,他作为长期在天津政府职能部门分管老字号行业的主要领导,不仅对老字号有着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对老字号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老字号的酸甜苦辣,他娓娓道来了津门老字号许多传奇故事,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津门老字号历史与未来的画卷。

天津老字号的形成

卞瑞明书记首先强调,天津老字号的形成与天津城市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与苏杭这些城市不同,天津城市始终是作为北京的拱卫城市定位的,以“天子渡口”而得名,就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之称。自1404年设卫以来,依托北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辐射,加上天津本身自然的地理优势,很快成为商贾云集、漕运便利的北方重要通商口岸。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津在近代又成为现代西方工业输入最早的城市,这些丰厚的积淀,都为天津中华老字号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另一方面,天津城市的文化和经济直接受到了北京的巨大影响。明清时期,每年皇上外出祭祖,皇室人员便来天津度假休闲。到了近代,随着清朝的灭亡,留下了许多清朝的遗老遗少,这种互动自然把宫廷的许多工艺、人才、资金带到了天津。比如,劝业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股份制企业,其资金来源都是北京皇室王爷们的闲钱投资的,因为资金放在北京目标太大,容易招眼,放在天津既能避开京城皇室的眼皮底下的麻烦,又因距离较近便于管理。这些因素客观上对天津老字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天津老字号的现状

接着,卞瑞明书记为我们梳理了天津老字号的现状。经过排查发现,目前天津有老字号企业150家左右。商务部批准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天津有30家;天津报批商务部的第二批中华老字号企业有36家,在全国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无论从包括的门类来看,还是从品牌的影响力来看,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近年来,天津市商委、商业联合会及其天津市老字号协会根据国家振兴中华老字号的整体战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推动全国振兴中华老字号工作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天津老字号的前景与五大工程

为了把天津老字号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卞瑞明书记如数家珍地说出了他心中的振兴津门老字号的五大工程,他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他的着眼点既是立足天津的,又是面向全国的;既是着眼历史的,又是面向未来的,因此,他为我们展示了津门也是全国老字号的美好明天。卞瑞明书记所说的老字号五大工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天津老字号调研工程。对天津所有的老字号进行排查,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分门别类地开展工作。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困难,有些企业已经变换了几茬法人;有的老字号传人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有些老字号资料已经遗失,对这些宝贵的老字号资源再不进行抢救,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这次老字号家底排查开展了两年多,基本摸清了天津老字号的家底。

天津老字号宣传工程。一些老字号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许多青年人对老字号非常陌生了,振兴中华老字号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培育老字号未来的消费者,而青年人无疑是未来的主宰,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老字号就是为老字号培育未来的市场。基于这样的认识,天津着力启动了老字号宣传工程。为此,天津市商委作为老字号的主管部门,积极与《天津日报》合作,开辟了专门的津门老字号宣传版面,安排五名记者专门采访老字号企业,每周一期免费刊载宣传老字号企业的文章,一年下来有30多家老字号企业获得了在天津党报宣传的机会,极大提升了津门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由天津市商委牵头,由卞瑞明为主编出版了一套天津老字号系列丛书。这是国内第一套系统介绍老字号的丛书。全书近60万字,配有许多珍贵的老字号照片,2007年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后,在业界和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老字号的品牌传播。

另一方面,天津市商委落实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老字号企业建立博物馆,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目前已有老美华建设完成了鞋博物馆以及酒博物馆,正在建设中的有杨柳青博物馆,明年准备开工建设的有桂发祥博物馆,最终天津市要完成10家老字号博物馆的建设。这些老字号博物馆,既能很好地保存老字号的技艺与文化,又是一扇传播津门老字号的窗口,与旅游等新的业态相连接,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与业态整合,力求把一批优秀的老字号打造成津门新的城市名片。

老字号横向合作工程。开展横向合作和强强联合,发挥老字号的集群优势,提升老字号的品牌附加值。天津准备与浙江老字号企业和老字号协会合作,共同筹建中华老字号奢侈品孵化基地,利用中华老字号品牌资源和核心技术的优势,把一批顶尖的中华老字号打造成能够与国际顶尖奢侈品抗衡的世界一线品牌,不仅要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而且要打进国际市场,把中国奢侈品卖到国际奢侈品的大本营——欧美发达国家的家门口,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老字号专业媒体培育工程。打造全国性的中华老字号传播平台。目前,虽然从宏观上,国家已经把中华老字号上升到国家品牌战略的高度,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社会上对中华老字号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加上历史的原因,过去对中华老字号的欠账太多,至今尚未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中华老字号传播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老字号的传播与品牌提升。

上一篇:注入体系下一篇:计划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