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共3篇)
恩施大峡谷 篇1
前言
2004年, 一支中法探险队在湖北省恩施市沐扶镇云龙河附近发现了形态独特的岩柱群地貌, 这是岩柱群地貌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近年来, 随着岩柱群地貌开发和利用, 大峡谷景区以独特的岩柱群地貌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但旅游业三大效益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原生态景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本文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和生态调控两方面, 展开对大峡谷景区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和管理的研究。
一、景区地貌概论
1. 地貌主要特点
岩柱群地貌是岩溶地貌的一种, 但又不同目前广西桂林、贵州等地区常称的“喀斯特峰丛洼地或峰林洼地”, 而应该称之为“岩柱绝壁-天坑地缝复合地貌”。前者不能以峰丛或峰林概括, 后者不能以洼地代替, 相关的地质专家对此地貌初步定义为岩柱群地貌。岩柱群的核心地貌分布于沐抚前山东侧面, 核心面积约为242 km2。
2. 地貌形成原因
岩柱群地貌是几百万年里随着构造节理发育, 在多种自然作用下对石灰岩长期的精心雕琢塑造的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于水循环。此地域古气候中常年的强降水环境及现代降雨量的减少, 分别为岩柱体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 溶洞、天坑发育等特殊的地层及岩性也是形成岩柱群地貌必不可少的因素。
3. 地貌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 除一些不可避免的外力因素使景区的一些景观受到破坏之外, 景区的不合理开发和商业运营也给景区带来了不利影响。
(1) 开发者急功近利, 盲目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从生态美学的意义上来讲, 景区部分景观缺少整体性, 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
(2) 游客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与人们的噪声污染、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等诸多问题都对生态景观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 游览活动的增多, 给植被造成了严重负担, 间接的影响了动物的觅食活动, 破坏了整个食物链的完整性。
二、地貌景观结构设计
景观结构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 岩柱群地貌风景区在景区的构建上主要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通过对斑-廊-基质和缘进行合理的布局, 维持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斑块设计
保护旅游景点的整体性, 应以巨型的旅游斑为主要考虑对象。就岩柱群地貌风景区而言, 它最具特色的景观要素是峡谷、石林、奇石、岩柱、秀峰, 构成了旅游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斑开发过程中, 保护植被, 禁止在崖壁上雕刻和人工斧凿。在旅游斑的建设上, 应选择能代表地貌特色的景观, 配合周围环境进行开发。同时应注意保护地貌内脆弱的核心区, 严格管理, 禁止入内观赏, 可以考虑建立远距离的观景平台。同时地貌区内绿化和植被对于地貌的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注意保留、保护。加强实时监测, 及时养护管理。
2. 廊道设计
岩柱群地貌风景区内的廊道设计必须保护原有地形, 根据地貌的实际情况, 对廊道的长度、宽度和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既要完善廊道输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又要强化旅游功能。
根据岩柱群地貌独特的地址条件, 廊道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景区内出必要的车行道以外, 全部采用慢行栈道, 尽量少的避免高空索道的建设; (2) 利用现有的自然通道, 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小的变动, 同时注意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3) 在道路建设材料的选择上, 应尽量利用和自然相协调的的材料, 如天然石板、木材、卵石等, 以体现自然景观的特色。
3. 基质和缘设计
景观基质优化的目的是要提高其对区域景观的支配作用。在开发时要注重地貌的完整性, 保护天坑、暗河。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给农民相应补贴以杜绝开垦土地现象, 从而保护整个区域景观的植被。景观边缘要规划一定宽度的缓冲区, 将游客休憩区集中设置在景观边缘的缓冲区。将减轻景区内部环境压力, 减少对地貌景观的破坏。在景观边缘的设计上, 要注重与整个景区的风格相协调, 注重景区的整体性。
三、地貌景观生态结构调控
1. 景观生态管理
通过对旅游区进行管理, 使景观系统结构更加的合理, 促进系统内的良性循环, 这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忌在岩柱群地貌风景旅游区内新建人文景观, 破坏自然的和谐。另外, 基础设施应该注重色彩、造型、质地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以体现整个地貌特色。
(2) 加强游客行为管理, 正确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通过广泛宣传, 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 提高游客的自觉性。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 加强其与旅游者的沟通。
(3) 加强风景区的系统信息建设, 动态、全面的掌握风景区内资源、环境状况, 实施风景区动态良好管理, 维持岩柱群风景区景观异质性, 保证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 景观生态监测
景观生态监测主要通过对景区内生态系统各个方面进行监视, 对比其各个时间及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状况, 确定影响地貌改变的因素。并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 以便能快速、准确的制定出相应对策。岩柱群地貌的生态监测有多种方法, 在选择监测方法时, 要结合地貌景观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条件, 选择对地貌景观最佳的监测方案。
四、结语
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岩柱群风景区景观改造中, 必须充分了解地貌形成及当地的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为地貌区营造出最佳的开发模式, 构建一个丰富而清晰的生态景观。通过对大峡谷景区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和管理, 使自然生态景观得到更好的保护, 更好的保护地貌的完整性, 为旅游产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这也就为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提供了另一种一种方法。
摘要:岩柱群地貌是一种很少见的岩溶地貌, 十分独特且形态特征,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本文运用了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结合当地实际, 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和调控两方面, 对大峡谷景区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和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岩柱群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调控
参考文献
[1]苏潇, 万新南.湖北恩施市沐抚镇岩柱群地貌成因简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
[2]章言.恩施大峡谷景区——社会、经济效益的融合点[J].当代经济, 2006 (09) .
恩施大峡谷 篇2
今天是8月6号,我、爸爸、哥哥乘车来到了湖北恩施,终于要游览我盼望已久的恩施大峡谷了,我兴奋极了。要知道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会和恩施玉露茶一并成为湖北恩施的三大名片,恩施大峡谷更是可以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被称作东方的科罗拉多。
坐了约两个小时的大巴车,我们终于来到了大峡谷,买了票,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景区。这时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正担心还能不能登山时,导游说:“雨中的景色更美,不过建议大家买套雨衣,多注意脚下,安全第一。”我和哥哥各买了套雨衣,就继续跟着导游登山了。
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区——云龙地缝。据导游讲,云龙地缝至少形成在五千年前,从地缝的底部到地缝的顶部,地层的年龄至少也有2亿多岁了。而且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两岸地质不同年龄的地缝,右岸是1.8—2.3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左岸是2.5—2.83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非常的神奇。我从上往下看,这里仿佛被一把巨斧劈成了两瓣,几道瀑布从山上飞流直下,由于再下雨,山中雾气很大,使得云龙绝壁看上去若隐若现,显得更加神秘。云龙地缝中的有一道非常有名的瀑布,叫做“五彩瀑布”,是因为这道瀑布经过的山壁是由五彩石构成的.,瀑布经过时,水流也被折射成五彩的,非常的独特。导游说:“雨后,云龙地缝最容易出现彩虹,那时的景色才叫美不胜收呢。云龙地缝全长有3.6公里,现在对游客们只开放了1。6公里,没开发的原始风光,可以说是鬼斧神工,大自然的杰作。相信你们再来时,更多是神奇会等着你们”。
走出云龙地缝这个景区,我们便来到了另一个景区——七星寨。这里的一线天、绝壁栈道,一柱香等景点都是非常有名的。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一线天,这里十分的狭窄,一次只能容一个人进入,周围峭壁林立,雾气萦绕,抬头往上看,只能看见一线天际,而且视线也不是直的,是弯弯曲曲的,十分有趣。再往下走就来到了绝壁栈道,这条栈道修在悬崖绝壁之上,离地面垂直300多米,全长有465米。修建时据说是中国铁兵整整修建了20多个月才修建好。我们走在绝壁栈道上,身在300米高空,脚下悬空,加上云雾缭绕,我的心肝都是颤悠悠,真是又刺激又惊险。壮着胆子,用望远镜往下看,本该一览无余的景色因为雾气太重反倒看不清楚了,小有遗憾。接下来就到了一柱香。一条宽4米的石柱从谷底拔地而起,高达150米,远远望去就像一柱插在地面的香,有意思的是石柱顶端还有一个鸟巢,这不正是一柱圈心吗?导游说:“这一柱香在这里已经挺立了600多年,经历了很多的地震都没倒下,是大峡谷的地标。汶川地震时,这里也是受灾区,当时很多的景点也受到破坏,而一炷香却能安然耸立”。传说这是因为一炷香是天神送给勤劳的恩施百姓的礼物,遇到地震等灾难时,天神就会化解压力。遇到苦难,点燃香柱,天神就会下凡相助。科学道理是这里是受到清江与长江水流的压力,减震能力强,才能使它百年不倒。
恩施大峡谷游玩记作文 篇3
放暑假了,我和好朋友我们三家人一起到恩施大峡谷游玩。
我们先乘坐缆车上山。缆车缓缓的向山顶移动,快到终点的时候,妈妈指着远处高耸的悬崖对我说:“快看山腰上那条细细的黑线,那就是我们一会儿要走的绝壁栈道!”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望去:连绵的群山像一个巨大的屏风一样竖立着,在几乎垂直的悬崖高处若隐若现的藏着一条弯曲的`黑线。我和小伙伴都惊呼起来,有些兴奋又有些胆怯。
下了缆车,穿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石芽迷宫,钻过幽暗神秘的一线天,转过一座山峰,突然发现我们站在了悬崖边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环绕着山壁伸向远处。这条小路大约有一米宽,一边是山壁,一边是弯曲缠绕的树枝一样的铁栏杆。我紧紧拉着妈妈的手,探出脑袋往下看了看:天哪,这条路是悬空的!我们脚下就是悬崖!山下的房屋,还有在山路上爬行的汽车都那么渺小,仿佛两只手指就能捏起来一样。妈妈说我们离地面大约有300多米高。天哪,那可是100层楼那么高呀!我的心扑通扑通一阵狂跳,腿也有些发抖。我紧紧的拉着妈妈的手,小心翼翼的挨着石壁走着,生怕这道路摇晃起来。走了一会儿,我渐渐地胆大起来,这么多人在上面走,这条栈道也纹丝不动,一定非常结实。
沿着栈道前进,我们一会儿垂直向上,一会儿又盘旋向下,一会儿钻进大山的怀抱,一会儿又站在峭壁外边。当我们站在峭壁拐角的观景台上时,就仿佛站在半空中一样。我和小伙伴兴奋地向着山下欢呼。
走在栈道上,我还发现许多粗大的铁环深深的扎在山壁里。爸爸说这是当时建造栈道时工人们用来固定路桩的铁环。修这个栈道要先在悬崖上打上桩子,再铺上木板浇灌水泥来建造。这是采用了几千年前战国时代就有的建造方法,再使用现代的技术完成的。
【恩施大峡谷】推荐阅读:
游恩施大峡谷小学作文400字06-06
湖北恩施大峡谷景点导游词10-17
恩施地区05-23
恩施少数民族08-28
恩施土家族建筑10-03
2017恩施高中高考喜报10-23
大峡谷小学作文10-26
仰韶大峡谷游记作文07-04
仰望大峡谷的写景散文06-27
上堡大峡谷漂流方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