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记论文

2024-09-01

循环日记论文(精选12篇)

循环日记论文 篇1

“日记”作为广大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练习形式, 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不足, 这些不足有时不仅限制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还在很大程度上让写作教学举步维艰。概括起来, 有以下一些缺憾。

缺憾一:挤占时间, 高耗低效

“日记”, 顾名思义就是“天天记”。每天写日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 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写作素材的缺乏。我曾在六年级的300名学生中做过调查, 其中认为“日记是负担”的学生占到84%, 认为“日记对写作水平提高帮助不大甚至没有帮助”的学生占到83.6%。当然也有11%的学生认为“日记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帮助”, 这些学生都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好, 家长管理比较严格的。通过这项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写日记是比较反感的, 因为它剥夺了学生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缺憾二:流于形式, 削足适履

“日记”这种写作形式, 其初衷是在题材内容、表现方法、篇幅长短等要求上都比较宽松, 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就其篇幅而言, 应该是“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然而, 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为了防止学生钻空子、偷懒, 人为地给“日记”套上了很多的枷锁, 严格地规定了很多的要求。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 生搬硬套地凑足内容, 应付了事。

缺憾三:缺少批改, 难以上路

大班额的班级, 教师本已累得够呛。面对堆积如山的日记本, 只能疲于应付, 打个等第算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学校尤为常见。学生辛辛苦苦完成的日记, 得不到批阅, 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偷工减料、应付差事。当然, 在学生日记中暴露出来的文字问题只能被等第掩盖下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 “日记”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件苦差事。对于这样“双亏”的做法, 我们确实应该摒弃。通过实验, 我发现“循环日记”相比“普通日记”有很多优点, 完全可以弥补以上的“缺憾”, 真正让学生做到快乐地写“日记”, 轻松地提高写作水平, 可以实现“双赢”。

“循环日记”就是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一般5-6人为宜, 每人每周完成一篇“日记”。“循环日记”本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循环, 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循环”二字:日记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 而“循环日记”不仅写给自己看, 还要写给别人看, 后面的同学必须对前面同学的“日记”做出评价。通过“循环”这一形式体现出了“循环日记”的好处:它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监督、学习和提高。这样一来, 不仅让学生减轻了负担, 也让日记不再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评价和修改。总结起来, “循环日记”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减轻负担, 激发兴趣

较之传统的日记, “循环日记”使学生的作业量减了不少, 每周只要完成一篇日记, 作业量是原来的七分之一。这样, 学生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说, 工作量同样减少了很多, 由原来的每天批阅几十篇日记变为定期检查和督促。学生认为写日记不再是件“苦差事”, 而是一种期待。期待写作的机会, 期待同学的评价, 期待全班的优秀习作展示。学生写作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创作的欲望取代了应付的烦躁。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等待了一个星期, 日记本终于转到了我手里。打开日记本, 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上周我写的日记, 看到了同学给我的评价, 我觉得挺中肯的, 下次我一定会注意改正的。再翻翻其他同学写的日记和同学们的评价,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现在我不再怕写日记了, 而是期待日记本早点传到我手里, 这样我又可以大显身手了。

二、取消约束, 真情流淌

“循环日记”在形式上也比传统的日记更为宽松, 它没有过多的约束, 而是天马行空式的自由发挥。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当天发生的事, 也可以是写作周期 (一周内) 发生的事。形式上取消了原来的诸如“三段论”“400字以内”等人为的约束,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这样更利于学生语言的表达, 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日记本上那些看似不着边际、天方夜谭似的表达, 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感情流淌, 这才是最动人的语言。有学生是这样写日记的:今天, 我路过学校小商店的时候, 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想法, 我想把小商店买下来, 自己来经营。虽然, 我自己没有钱, 但我可以向爸爸借钱并写下借条, 保证经营获利后还给他们。我想, 让我来经营小商店一定会获利的。因为, 我比他们更懂得同伴们需要什么, 更懂得大家喜欢什么。我还可以请几位要好的同学来帮助我一起经营小商店, 保证他们能有满意的收入……

三、互相批改, 取长补短

“循环日记”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后面写的同学必须给前面一位同学的日记写上简短的批语。这一看似普通的形式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平时习惯了被老师、别人评价的他们一下子转变了角色, 来评价别人, 心里能不激动吗?于是, 简短的评语内容总是让学生在字数上给突破了, 很多学生的评语比日记还要长, 不仅针对日记中的错别字、病句做了正确的修改, 还写出了自己对日记内容的感想等。

有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真是佩服, 王逸的日记写得这么好。不仅字写得比我好看, 而且没有错别字和病句, 还用了很多的好词佳句让日记变得更精彩, 看来她平时读的书确实很多, 我得向他学习。

有的同学还这样写:我想给你提一些建议, 首先, 你得把字写好, 只有把字写好了, 别人才更愿意好好欣赏你的作文;其次, 你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你的日记里面的错别字太多了;最后, 希望你多看点书, 你的日记里有很多的病句, 看不懂。

像这样表扬和批评类的评语在学生的评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阅读别人日记的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着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这个过程中, 他们轻松地收获着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 对于写作的后进生更是莫大的鞭策。因为, 不仅你的大作公开了, 而且别人对你的评价也公开了。在这种透明的环境中, 学生的自尊更易被激发。

总之, “循环日记”作为一种训练写作能力的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优点。用好这一方式, 可以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充分激发, 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更自然、真实, 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轻松的提高。

循环日记论文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让学生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是达成此阶段写作目标的重要途径。

多年的实践表明,日记可成为学生心灵的写照,成为“想说就说”的舞台,更能让学生通过经常的练笔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作文的写作仓库。但是由于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观察能力不够细致,对写作的兴趣还在培养中,如果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常常会苦于“无米下锅”,或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而敷衍了事,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致使学生从起步阶段就讨厌习作,反而得不偿失。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都要批阅一大堆学生的日记或是练笔也是一种很繁重的任务,篇篇精批的可能性不大,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草草了事,甚至不了了之,诚如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指出的:“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互相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专业气氛中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训练才是真正有效的。”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进“循环日记”的写作训练方法,这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轮流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结合了合作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是一种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评价,在合作中提高的写作训练。它的出现契合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需要,是教师提高写作指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合作学习的探究和培养又恰恰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循环中合作作文,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内容也逐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家庭、社会,从而也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悠久的历史年代,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更加关注生活,更加关注自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从语文教材来看,绝大多数版本的教材,习作比较弱,一个单元一个习作,安排学生练笔的地方比较少 很多老师尝试通过让小学生课外练笔来弥补写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量,老师会要求学生每周进行好几次练笔不少学生都把课外练笔当作了一种负担,老师每次要批阅每个学生的练笔,也是一种费时费力的负担,这种写作训练纯粹成了为练笔而写练笔,虽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转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种练笔缺乏必要的指导,其次,这种练笔完全是学生个人的封闭式训练里,小学生个体在这种孤独的训练中缺乏竞争的动力、合作的力量等。可见这种为增加写作训练量而进行的课外练笔活动从质上来说没有什么效果。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没办法写”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我们设想率先在我校小学中年级选择几个班级进行“班级循环日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将课堂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课外写日记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把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运用到课外日记写作当中去,养成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夫的良好写作习惯。

三、课题的界定

“班级循环日记”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课余时间利用日记的形式练习写作的一种课外写作训练模式。是学生每天课外自主写作、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纸质平台。是学生每天针对校内校外亲密接触到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用心编织的原生态作文成长记录册。是学生课堂写作取之不尽的公用素材仓库。

班级循环日记以学生在课外写作训练过程中的原生态日记为样本,能清晰地展示每个学生习作上的进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写作方面的发展轨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它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作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很好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它能让教师及时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独特发展过程,了解他们在练习写作的每一阶段都掌握了什么,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教学富有目的性、针对性、阶段性和层次性。它能有效促使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练笔、合作探究、竞争创新的良好习惯。

四、研究的价值

班级循环日记具有下述突出优势:

1.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循环日记的主人是学生。学生自主写日记,小组成员共同批改日记,评价也是小组成员交流意见后的汇集。

2.便于学生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班级循环日记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训练。小组成员每天在学校里都能看到其中一位组员头天写的日记,通过共同评议、交流、撰写评价,能有效地实现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纸质平台。班级循环日记轮流循环,各组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自然会激起每位组员的好胜心,彼此都会想到在组员面前展示自己,从而建立起组内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

4.易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各组的循环日记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这样的评议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的自改和互改的精神。多种评价方式的实施中,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针对性极强的启发,从而获得真正的进步。

5.便于老师集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各组在评价好日记后,由组长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日记的具体情况、小组成员的共同评价,展开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评

价,对小组全体成员都有着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老师每天通过对各组日记的批阅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每个阶段在习作方面的真实状况,便于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6.实现了课内指导和课外训练密切有效的联系。班级循环日记在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下,由学生利用课外充裕的时间展开循环训练,将课内有效的指导和课外写作训练密切联系了起来,既弥补了课堂习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又使小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在质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依据网络等途径调查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的研究,目前处于领先地位,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江阴市环南路小学在“日记教育”实验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把目光锁定于“日记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培养精神生活丰富,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素养的创造型人才。苏州市平直中心小学进行了“循环日记”的实践研究,通过实践,努力使教师做到每日与学生心灵沟通;通过实践,努力让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浙江省教科院开展的”心理日记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了一个理解、激励、民主、温馨的氛围,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而在我市尚无学校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研究的是中年级学生在起步作文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增强修改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同伴互助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个个愿写、爱写作文,并且能够写好作文。就这方面来讲,本课题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六、研究假设

每个人都有交流与表达的动机与需求,小学生也是如此。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同学之间更是如此。“循环日记” 是有“读者”的日记,是有“交流”的日记,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发表欲”,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有较高的积极性。轮到自己时,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见闻和感受浓缩在一则日记里,无形中经历了一个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写的更精、更有深度。

循环日记内容来自于学习、生活,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把自己袒露出来,期待同情和理解。一篇篇日记,其实就是一颗颗心在交流、在碰撞。

循环日记是一个小组按时间分工的“合作事业”类似田径场上的接力赛,这就必然要求他们密切合作,既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及时交接,为此,每人都要明确自己在这条流水线上的位置和职责。

七、研究对象、目标、内容、原则及思路

1.研究对象:

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其中三年级四班和四年级三班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验班。

2.研究目标 :

(1)养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好习惯。

(2)养成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

(3)养成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

3.研究内容 :

(1)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其参与写作训练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写作训练中掌握写作技能,发展写作。

(2)给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平等竞争的意识和习惯。

(3)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日记写作训练并力求让日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每个学生。

(4)探索“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和课堂阅读教学、课堂写作教学乃至课外阅读的有机联系,积极探索“班级循环日记”的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为进一步研究推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夯实基础。

4.实施原则 :

(1)强调全体参与

“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面向全班学生,要求全体参与,循环,力图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写日记,力求让日记服务于每个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鼓励自主写作

在“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中鼓励自主写作,减少束缚,解放学生,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努力消除小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倡导合作探究

“班级循环日记”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在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合作探究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激励平等竞争

“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注重激励学生在组内和组间平等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日记,及时借鉴他人日记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尽最大可能写好自己的日记,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5)注重融入生活

“班级循环日记”注重促使学生融入生活,它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每天的实际生活,它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用心灵捕捉素材,用笔随时记录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点点滴滴,使日记成为生活的原生态记录。

(6)重视教师指导

“班级循环日记”的主人虽然是学生,但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时时需要积极参与进来,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给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5.研究思路 :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把全班学生以每组7-8名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学生应注意优劣。这样既有利于组内的互助合作,又可以使小组间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组长要根据表现不定期地进行调整。由于每一组的成员是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每一组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本组特色的名字,给日记本设计有创意的封面,并且制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每个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经过平等协商,安排每人每天轮流写日记,内容、体裁均不限,但要求日记必须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必须是真实的。每个成员写日记前可以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写作。

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学生在本课题中个性的和谐发展,交际意识的增强和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验证本课题的有效性。

八、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找与“循环日记”相关的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今后和各项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自身的研究出发进行总结,以期获得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益经验。

3.实验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4.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的兴趣、需要,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积累研究的具体资料,形成课题方案,并在实旌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九、实施步骤与阶段安排 :

1.第一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

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理解“班级循环日记”的实质,并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初步实践尝试。

主要任务:完成研究方案、计划的写作,进行开题论证。

2.第二阶段: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

主要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实践研究。

主要任务:完成小学“班级循环日记”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的总结,编辑相关的集子《2009级四班学生循环日记集——小苗》(暂定)

3.第三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

进一步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记”实践研究,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主要任务: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

十、预期的成果

1.“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与课题相关的学习活动、活动方案资料、论文、总结、案例等。

3.与课题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的汇编集子。

感谢循环日记 篇3

有一天,广播操结束后,上楼回教室的一个女孩一脚踏空,值班的我立即上前拉起摔倒的女孩,并大声喊道:“不要挤!”后面的同学马上停住,黄林却快步走上前,用手臂推了一下后面的同学,几个同学倒了下来,他随即若无其事地走远,静静地看着。事后,我把他找到办公室,他先是不承认,但承认后说出的一句话让我瞠目结舌。“我想亲眼目睹大家倒下去这种场面,看看他们痛苦的样子。”他笑着说。听了他这句近乎冷酷的话,我心情十分沉重,为什么小小年纪的他会有如此想法,真令人不可思议。

查找症结已迫在眉睫了。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黄林家里经济窘迫,爷爷、奶奶瘫痪在床,母亲没有文化,只好留在家里照顾两位老人,全家就靠父亲和别人合伙开的士维持生计。同学们有的玩具,他没有,他非常自卑。他觉得命运对其不公平,他仇视社会,仇视任何一个人。我该怎样帮助这个学生呢?我苦思冥想了几天,一次翻阅学生的循环日记时,一个灵感冒了出来,对,试试循环日记的作用。循环日记是每组同学共用一本日记本,每位同学轮流在上面写日记,便于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我已经坚持多年,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已有很大收获,今天用来教育黄林看看效果如何。

教育转化首先从正面引导。我要求学生课外读些名人、伟人的故事,再在循环日记本上摘录主要内容、写读后感,并利用语文课前两分钟的时间开展“说名人故事”活动。我发现每次看日记、听故事,黄林都特别地认真,有时眼睛还闪着泪光。我还布置了一篇循环日记写“真实的我”。要求同学们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想法,如果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可以在后面注明,老师看后不仅保密,还会将这面粘贴起来。我想通过此方法了解黄林的真实心理。他在日记中流露出对任何人的极度不信任,连父母也不信任的心理。他连存四年的零用钱(共有50来元)都不放在家里。他将此事写出来,看来是对我开始有些信任了。这篇循环日记后面虽然没有备注,但我没在班上宣读他的作文,还将他的作文粘贴好,说要为他保密,他笑了。

在我的刻意安排下,不少同学在循环日记《我的同学》中,把写作对象选定了黄林,写他的长处,写他的进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认可和关心。看了这些日记,黄林非常感动,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与同学的交往也日渐增多,日益正常了。

此后在循环日记中我又了解到他特爱解难题,布置作业时我时不时出些特难的题目,第二天讲评时表扬他,说他很聪明,以后可以成为很优秀的人才,之后有同学开始围着他讨论问题。我还买了各种形状的橡皮作为奖品,不久,他拥有了许多橡皮,下课后有同学向他借来看,有时他还会很大方地送给同学们,自信洋溢在他的脸上。慢慢地,变化在黄林身上不经意显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天真般的笑容了。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面对“特殊”的学生,我们要采取特殊的办法,给予特殊的爱。循环日记让我在教育转化“特殊”学生的工作中又有了一张王牌。◆(作者单: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大公路第一小学)

一段愉快的循环日记历程 篇4

开学第一课, 照例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学期学生要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可是每天有三门学科的作业, 如果坚持每天写日记, 那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给他们营造轻松的作文氛围, 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变“苦记”为“乐记”, 变“要我记”为“我要记”, 使他们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循环日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为学生创设了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的平台。所谓“循环日记”,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全班学生共同参与, 分组轮流写作, 日记本不固定在一个人手里, 每天传递到不同的学生手中, 通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筹划——引入合作竞争机制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 建立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至关重要。因此, 我策划了循环日记小组竞赛的机制。

1.健全组织, 合理分工。

我将全班62人分成5个组。为了让竞赛更公平, 分组时尽量让每组男女生人数相当, 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每组设正副组长各1名, 一名男生, 一名女生。正副组长通力合作, 组织组内循环日记的撰写以及修改等。

2.调动热情, 鼓励竞争。

为了让孩子们认真慎重地对待循环日记, 我挑选了一款装订精美牢固、文格大小合适的日记本, 在扉页上贴上小组成员名单及日记目录表, 将日记本交给组长。孩子们拿到后爱不释手。

我向孩子们公布了小组循环日记的竞争机制:日记和小组成员的修改评价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文中有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可获得一星, 家长参与评价也可获得一星。组长将每篇日记的情况统计到扉页目录表中。每周评比一次, 星星颗数最多的一组获胜, 组员每人奖励一枚印章。比赛规则公布后, 孩子们个个满腔热情、斗志昂扬。组长们组织队员为小组取了独特的名字:“翱翔队”“恒彩队”“博学队”“扬帆队”“起航队”。这些名字有的充满诗情画意, 有的表达了必胜的信念, 有的抒发了心中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3.例文引路, 方法指导。

课上, 我以几篇优秀日记为例, 对学生进行规范日记格式的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 确定材料的重点内容;明确日记不能记流水账, 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当天感受最深的事和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的明确和方法的指导, 为孩子们进行循环日记竞赛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过程——定格多姿多彩生活

经过两天的高调宣传和紧锣密鼓的筹划, 循环日记终于粉墨登场。

第一个轮回, 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小组获胜, 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还没轮到自己写, 就提前好几天早早地写好草稿, 请家长修改, 请小组内的同学修改, 等誊写到循环日记本上时, 已经基本达到优秀范文的标准了。但一轮下来, 我也发现有少数同学为了获得高的等级, 有抄袭的嫌疑。

我不动声色, 对第一轮日记中较好的题材进行了重点表扬, 告诉他们日记中不一定非得记感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平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能让我们受到深刻的启发。为了让日记更能激起大家的共鸣, 使更多的同学参与日记的评改, 我要求日记尽可能写当天学校发生的事情。接下来的日子, 循环日记牵动着全班同学和家长的心。每天, 孩子们尽情地挥舞手中的笔, 倾吐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演绎着平凡生活的精彩。小小的本子传递着他们写作和生活的热情, 见证了他们快乐幸福的成长, 激发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1. 选材广泛, 文题精彩。

孩子们鲜活的题材涉猎广泛, 大到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所有活动和生动活泼的课堂, 小到平时班级中的点滴琐事, 无不彰显出他们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生活独到的感悟。那些清新灵动的文字, 如汩汩清泉流淌在我的心田。虽说日记不一定要写文题, 但孩子们十有八九坚持写题目, 文题凝练精妙, 常常会令人拍案叫绝。每日循环日记交流活动时, 听到孩子们朗读自己的日记, 教室里常常是掌声雷鸣, 群情激昂。

李雨欣在护蛋活动中写下了《“嘿, 别碰我的蛋!”》;徐子贤雨天放学排队时, 目睹同学韩昪忍受着不领情, 耐心地提醒二年级的小弟弟拉好书包拉链, 写下了《天凉凉, 心暖暖》;朱建航午餐时看到邻班同学在把碗勺往桶里放时, 碗勺掉到地上, 写下了《弯下腰, 难吗?》;信息技术课上, 日光灯突然冒烟, 佘老师迅速组织同学撤离, 秦朗写下了《虚惊一场》, 赞扬了佘老师的处变不惊;七星湖综合实践活动前, 自由组合野餐小组, 范奕面对美食和友谊难以抉择, 写下了《艰难的选择》;王钦参加了升旗仪式后, 写下了《烈日下的考验》……

2.四重评改, 相得益彰。

为了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深受重视, 从而更慎重更认真地对待;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循环日记, 跟作品交流对话;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多地汲取营养, 获得鼓励……我采用了卷入式的评价方式。不管是谁在日记上评改, 我都会奖励一颗星。因此, 课间, 午餐后, 孩子们手捧日记本到处虚心地请别人评改, 成了我们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常, 孩子们写好日记后, 都会在下面专设“家长评价”栏, 请家长对自己的日记进行评价。第二天上午和中午, 孩子们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进行同学间的互评互改, 更有利于取长补短, 让他们充分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童画同学独创的评价方式———分自然段点评, 大家纷纷效仿。这样, 孩子们对文章脉络和详略的掌握上就更了然于胸了。渐渐地, 孩子们还纷纷增设了自我评改, 使自己的评改能力及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样, 自我、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四重评改, 相得益彰, 使文章日趋完美。孩子们在评改的过程中, 咀嚼文字, 增强了语言的敏感度, 添加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 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提高了详略的把握能力和细节描写的意识。

在循环日记评比过程中, 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 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他们乐于合作, 争着评改别人的日记, 人人为获得“优胜小组”积极努力, 个个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收获弥足珍贵的实践体验和不知不觉的生命拔节。

尾声——延续美丽感人故事

复习期间, 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我宣布停止循环日记的评比活动。本以为, 对这一决定, 孩子们定会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没料想, 教室里出现了鲜有的沉寂。孩子们紧皱眉头, 低眉垂首, 似乎送别最亲密的朋友。突然, 韩昪站起来, 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我, 低声问道:“徐老师, 我们可以继续吗?”我怔住了, 从教10多年, 心里明镜似的: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怕写作文, 但从没有学生主动要求写作文的。没想到孩子们如此爱写作, 竟然到了欲罢不能的程度。

我让愿意继续写的同学举手, 竟然有38人, 超过一半。我根据自愿申报的名单, 重新分成两组:男生队和女生队。队员们继续努力, 享受写作的乐趣。即使在最紧张的复习迎考的前一天, 孩子们也笔耕不辍。是啊, “日记像是一杯咖啡, 喝上几口就喜欢上了。”韩昪同学如是说。

循环日记作文300字 篇5

今天,轮到我写循环日记。我想简单,20分钟就行。回到家我写完作业,就来想我写的日记的题目。我冥思苦想,可就是想不到题目,我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想:“怎么办,明天还要交本子呢,不能什么都没写就交本子吧”。,突然我想到家里有好多作文书呢!找一个题目来写不就行了,我把那一本本的作文书全都找了出来,一个个看,看了大约一个小时了,才把那厚厚的书看完,但是没有一个题目是我喜欢的。没有办法,只好求救了。

我先去找爸爸,爸爸在客厅看篮球比赛。我对爸爸说;“我日记写什么题目呀!”爸爸没有听见,我又大声叫道:“我的日记写什么题目啊!”爸爸说:“别吵”“我想:”别吵“。这是什么题目啊!在扔一个,爸爸又说。我想”再进一个?“怎么一个比一个奇怪?这时妈妈过来说:”这件事也可以写个日记啊!“对呀,我大声说。我冲进书房开始写我的循 环日记

班级循环日记:为班级管理助力 篇6

2003年9月,我担任了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纪律和学习情况都不理想,对此我早有耳闻,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希望能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给学生布置了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作业。在批阅日记时,我发现学生很喜欢把班级每天发生的事、自己的学习困难和成长困惑等写在日记里。从他们的日记中,我了解到班级的许多事情。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日记为突破口来管理班级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在班级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经过充分的宣传发动,我们的班级循环日记“新鲜出炉”了!

刚开始,我们的循环日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单一,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每天由一个同学负责,将班里一天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循环日记。循环日记主要以班级管理循环日记和心得循环日记为主,还包括其他几种日记形式。

1.班级管理循环日记

刚开始,我们只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班级纪律方面的状况。一段时间后,全班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轮流记录。班级日记的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除了纪律以外,还包括学生每天的学习、出勤、卫生情况及好人好事等。结合班级循环日记,我可以有效地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开展各种班级活动。

(1)结合班级日记,召开主题班会。根据班级日记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这样既可以突出班会的针对性,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次,小冲在班级日记中写道:“每天做完眼保健操,我都会去‘抢救我的作业本,多亏我‘抢救及时,它们才没遭殃。可是,其他同学的本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几乎全掉到地下,好多变成了大花脸……”原来,在发作业本的时候,有些同学抢着发。他们不是逐一放到每个同学的桌子上,而是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像扔飞镖一样,“嗖”地一下扔过去,有的扔到了别人的桌上,有的扔到了地上,还有的被撕坏。班会时,我就拿着班级管理日记说:“我从日记中得知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帮着老师和课代表发作业本,这很好。但是,有些同学为了求快,‘改进了发本的方法,像练习投飞镖一样扔过去。请同学们针对这件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还没等我说完,小辉(小冲日记中提到的同学)就脸红了,其他几个同学也低着头。短暂的安静后,有几个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行为不好,虽然省了力气,但容易把本子弄坏,也可能伤着别人。”“这样做是对本子主人的一种不尊重。”“我觉得这样做不对,我以前也干过这种事,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几分钟的讨论后,我知道同学们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接着,我提出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班训,先让几位学生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然后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行为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课后,有位同学在班级日记中写道:“这次主题班会太有意义了。从今以后,我一定时刻谨记我们的班训,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言行。”

(2)根据班级日记,了解学生动态。一般情况下,班级里违反纪律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经常受老师的批评。但有的科任老师对违纪者随便批评几句就算了,不告诉班主任,以致学生把被老师批评看做“小菜一碟”,仍然我行我素。有些正义感较强的学生或者值日班长就会将违纪学生的表现如实地记录在班级日记里。这样,班主任就可以通过阅读班级日记了解学生的违纪情况以及违纪程度,在找违纪学生谈话时,也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充分的依据。

(3)利用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班级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学生道德长跑的里程碑。经常翻阅班级日记,可使学生重温自己的进步历程,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

记得小辉曾写了一篇日记:“今天,在升旗仪式上,学校倡导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爱心,热情帮助别人。但是我们班有的同学就没有爱心。前几天,我向一个同学借本子,她明明有好几个,却说只有一个。还有,今天数学课上,我借某一个同学的尺子,他不理我。我当时生气极了。就凭这点,六一班能好吗?”我很快写了回复:“小辉,你在日记中提到的事情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怎样与人和睦相处……都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但是,看待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我们六一班还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也是其他班级无法相比的。比如,我们班的写日记活动开展得如此红火,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用心去观察,发现我们班的闪光点。”

第二天他又在日记中写道:“看了老师在日记本上写给我的话,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仔细想想,我真的做错了,都是昨天的冲动,冲动是魔鬼啊!虽然同学们没借给我东西,但是我也有错呀,我总是丢三落四,老向同学们借东西,同学们很烦我。我这个臭毛病要改一改了。在这里,我想对所有同学和老师说对不起。希望大家原谅。”现在,小辉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2.心得循环日记

设立这种日记的目的是激发全体同学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种日记的内容更加宽泛,紧张、活泼的学校生活,快乐有趣的课外活动和假期活动,阅读名著、观看电视节目的体会和感受,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变化,风景、物品、人物等,都可以写到日记中来。这种日记在全班范围内循环。开始由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写作,待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以后,再按照学号循环。写好这种日记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经常把有关写日记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慢慢地,他们都感到写日记其实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我还在班上建立了奖励制度,凡是真实反映日常生活而且文辞优美的文章,除在班上朗读外,还推荐给报社。

3.合作小组循环日记

合作小组循环日记是按一定方式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每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日记内容,共同完成一篇日记,并利用周五下午活动课时间,全班进行组间交流,周周不间断。

4.班级男女生循环日记

在小学阶段,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男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都比女孩子略逊一筹。为了在班级中形成一个竞争的学习氛围,在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后,我们创建了男女生循环日记,分别在男女生中循环,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朗读和交流。在日记中,男女生比学习、比纪律、比写作,还大胆地指出对方的缺点。经过一段时间,男生的纪律、学习等均有进步,同学们在竞争中还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好风气。

设立班级循环日记以来,班级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日记写作活动中来。近年来,我们班学生写的日记已经在许多报刊上发表。作为班主任,我除了认真指导、精心批阅学生的日记外,还亲自参与到写作中;同时,对学生在日记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都及时给予回复和解决,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沟通。

循环日记的实施方法及作用 篇7

一、循环日记的方法

首先, 建立循环日记小组。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并推选评委和小组长。其次, 明确循环日记的写作要求。每组一本日记, 组员依次轮流写作, 每天一篇, 内容、体裁不限。由教师评议, 除第一个学生外, 别的学生都要先当读者, 写下评语, 然后再当作者。最后, 要展开循环日记的评比工作。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评比时可请学生评委和语文教师一起就各组的总体创作情况进行评价。

二、循环日记的意义

1. 循环日记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在循环日记的写作过程中, 学生们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 不少学生还由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写循环日记的过程中, 你可以看到学生那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班级小事、建议、打油诗……循环日记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 也引起了家长的关注, 不少家长也参与进来, 给孩子的日记写评语, 从日记中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

2. 合理有效的评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循环日记的指导重点在评语, 学生们的每一篇日记教师都应写评语, 既是对学生们的指导, 也是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评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对写作方法的指导, 做得好的给予肯定, 不足的加以指正。学生们在日记中会有思想的流露, 对于积极向上的要鼓励和肯定, 对于低沉失落的要进行劝导。学生们在写日记时也会遇到选材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作为材料。教师要定期抽时间, 选择写得好的优秀日记来读, 并作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3. 循环日记使学生开阔眼界, 拓展思维。有一

次, 学生提出想写接力作文。于是, 我在黑板上给他们写出了故事的开头:“古树下, 他又站在那里, 极目远眺, 这一次, 他等来的是谁呢?……”要求一轮循环结束, 完成故事。同样的开头, 有的组创作出了感人的亲情故事, 有的组创作出了精彩的科幻小说……全班学生在阅读课上交流作品, 互相提意见。为了写好本组的接力作文,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团结协作, 互相交流, 凝聚力大大增强了, 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采用激励评价, 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

循环日记的评比, 在教师指导下公开操作。评比出的最佳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等不仅获得课堂表扬、公开朗读、校刊登载或区、市文学刊物推荐的精神奖励, 还会获得一些物质奖励, 这些奖励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通过评价, 学生的鉴赏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到自己的博客、空间, 让更多的网友来评论,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循环日记一举多得, 效果突出

1. 循环日记是作文教学的好助手。

通过写循环日记, 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说, 循环日记使学生健步踏入了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 它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到了写作的乐趣。

2. 循环日记是德育工作的“情报员”。

班主任可以通过阅读日记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 有效地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适时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循环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学生道德长跑的里程碑。

3. 循环日记是师生情的见证。

每届学生毕业时都会把他们几年的循环日记精心包装, 写下留言, 作为纪念送给我。学生们说, 让我替他们保管美好的童年。这一本本循环日记记录了学生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见证了我们深厚的师生之情, 也成了我宝贵的作文教学资源。

中年级循环日记的实施策略 篇8

一、分配小组,促进学生交流

实施循环日记的首要条件就是将班级内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小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愿组合,一般4到5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组成员可以为自己小组命名,有的小组借用语文课文的名字,比如“蒲公英小 组” (三年级上 册第八课)、“变色龙小组” (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水滴穿石小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 等等。循环日记写作小组分配完成后,各小组根据自己情况选出组长,组长也可以实行轮流制,组长和组员相互交流、督促,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除此之外,学生写完日记后把日记公开展示给小组各成员,然后就本日记进行交流、评价,比如,某学生在学习完《师恩难忘》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 这一课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关于师生的日记,内容感情真挚,用词准确生动,感染了阅读此日记的学生,同学们纷纷交流,把自己的心扉展开,分享彼此难忘的师生情。在中年级学生中采用循环日记的写作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习。

二、开放写作内容,鼓励学生创作

日记内容不用教师规定,而是采用开放式写作,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写入日记,鼓励学生自己创作,避免应付、抄袭。

部分学生喜欢在课文中寻找灵感,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日记的话题,比如,某一学生非常喜欢语文课,她的日记内容大部分都是受到课文启发的,在学习《走,我们去植树》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后,她和几个小伙伴实践了种树过程,并将其写入日记中,同时还把自己植树时的心情和体会表达得淋漓尽致,小组成员阅读后不禁也有亲自植一次树的冲动。还有一位同学在学习《蒲公英》(三年级上册第八课) 后,她萌发了在生活中观察蚂蚁的想法,根据作者对植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她也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蚂蚁,然后将自己的观察写成日记,蚂蚁常见但是认真观察的人却很少,她的日记也启发了同学留心生活的想法。其实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日记,学会观察生活、留心小事就会有充足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出现很多同学常见的“没什么可写”的状况。

三、及时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发展

及时对循环日记进行评价、反馈有助于作者写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作者写作能力不断增强。

比如,某一学生写的一篇日记《我家的小花猫》,教师和学生首先对其日记内容进行肯定,然后指出其中的不足。教师对其写作思路进行点评,用词造句进行相应修改,让整篇文章更流畅、精彩;小组成员则指出了日记中出现的错别字,这两者的评价对作者而言非常重要,让其在今后的写作中尽量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另一位同学写出《我的妈妈》后,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外,还受到家长的点评,她的妈妈阅读其日记后了解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促进自己和孩子间的交流,增进其感情。

四、调整循环模式,更换竞争对手

每个学习小组经过长时间实行循环日记的习作方式也有一定弊端,即学生缺少新鲜感,因为本小组成员是固定的,每个人的日记风格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甚至每个成员的点评话语也大同小异,这不可避免会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比如有的学生习惯从课文中找灵感,她写的《第一次学习游泳》和《最难忘的一件事》 内容大致相似,没有新鲜感。而有些学生喜欢为日记找错别字,对每个成员日记都只是局限于指出明显的错字,对文章的其他方面没有任何点评。

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调整循环模式,除了小组循环外还可以进行组间循环,即将两个小组的循环日记本调换,这样可以使更多同学进行交流点评。还可以挑选几个优秀的日记作者,将其放在同一组,让他们形成竞争对手,这样学生不会出现骄傲自满情绪,不断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

循环日记论文 篇9

一、尊重学生兴趣,扩大循环范围

通常来说,循环日记是组建五人小组,并且进行分工合作,每个组的同学基本固定,日记写作在一个本上,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较多,但跨组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有限的。长此以往,不但制约了全班同学之间更多的交流学习,而且也可能导致学生厌烦。所以,老师可以对固定的小组循环进行创新,遵循学生的兴趣,突破固定小组内循环的限制。

例如,老师在原来固定小组内部完成循环日记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的人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5个学生一组的原则,准备相应数量的日记本,并且进行编号,每个组每周完成了循环日记之后,下一周则通过小组之间轮流交换使用日记本的方式,让循环日记实现在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本小组之外的同学写的日记,学生对于日记也更加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期望看到更多同学的日记,从中学习更多同学写作中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的进行改进写作,了解更多同学的真实生活和想法。这种全班范围的循环日记,也可以为日记集体点评时提供更多的素材,发现学生中更多的闪光点,克服了单个小组同学之间循环的呆板与单调的问题。

由此看来,通过扩大循环的范围,实现跨小组循环,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循环日记的优势,让全班同学之间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更好的互动与学习,使学生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获得最多的收益。

二、突破写作限制,丰富日记内容

相对来说,日记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内容也大部分都是要求记录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这种日记的写作要求对于循环日记的实施效果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学生参与循环的积极性。所以,老师需要突破对循环日记格式和内容方面的束缚,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促使学生能够写自己想写的,让循环日记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针对传统日记只记录自己生活中真实的见闻及感受这一点,老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擅长的文体,自由的发挥写作,不需要严格的按照日记的格式体例进行写作。经过老师这样的引导,学生在完成循环日记时,有的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出了优美的散文,有的写成了自由诗的形式,来抒发某种情感,有的写成了议论文,对于一些见到的社会现象阐述自己真实的观点看法。有的学生写的是想象力丰富的小故事,内容精彩,情节生动。还有些喜欢课外阅读、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写出了一些富含着科学知识的科幻类说明文等。学生在这种自由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写日记的快乐,也由于没有了约束,在兴趣的驱动下,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短文,对于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发现,通过减少对于循环日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循环日记的写作就会更加灵活自由,学生才能不拘一格,不受束缚,自由地书写自己真实的心声,充分彰显日记写作的价值。

三、创新交流形式,增强学生体验

循环日记先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修改,促使学生在给别人修改日记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突破了传统日记中只有老师批阅点评的方式,这点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循环日记的评价时,还可以扩大参与评价人员的范围,请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

例如,在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循环日记的评价时,老师先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日记进行朗读,学生共同自由的发表自己对于日记的看法,指出日记的优点和不足,并且从日记的遣词造句、内容、主题、构思方面,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等。学生们的视角不同,思维也没有受到约束,意见各不相同,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时,老师也不置可否,灵活的应变,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辩论,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另外,老师还不定期的邀请一些优秀的老师参与循环日记的评价,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聆听不同的声音,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不限制循环日记的评价人员、内容和形式,不约束学生的想法和表达,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实现学生口头与书面语言的全面提升。

由此说明,在循环日记的集体评价环节,老师通过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让优秀老师、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发扬优点,促使学生积极改进,体验日记写作的成就感,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写作的信心。

循环日记论文 篇10

“循环日记”与一般意义的日记有相同的地方, 即都是日记, 在内容、长短等要求较宽松、灵活。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循环”这两个字, 既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人一个小组 (按习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恰当搭配) , 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 按天“值日”, 循环写作, 日记一般是写给自己看, 而“循环日记”不仅自己看, 还要给别人看。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引导学生开展“循环日记”活动是一个好的形式,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

一、绽放诗韵的花朵

开展“循环日记”活动,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几个适合学生写作的栏目, 设计“循环日记”栏目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让学生关注生活, 畅谈生活, 感悟生活。如“校园大风车”、“社会大看台”、“亲情直播间”、“幻想创意屋”、“开心动物园”、“奇妙大自然”、“成才麻辣烫”等都是曾帮助学生找到观察点和写作灵感的好栏目。

给“循环日记”本起个好名字, 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给“循环日记”本起名字要体现: (1) 合作。“循环日记”也称为小组合作日记, 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 所以, “循环日记”本的名字要体现群体性, 合作的意义。如“作文大本营”“作文快乐岛”等。 (2) 快乐。“循环日记”是孩子们快乐大本营, 日记在学生中传递, 情感也在学生中传递。他们在那里尽情快乐, 用快乐与笑声描绘生活, 放飞心灵, 绽放诗韵般的花朵。如:“童年笑声一串串”, “快乐大本营”等。 (3) 记忆。“循环日记”是儿童快乐成长的记录, 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储蓄所, 他们在那里储藏心灵, 储藏希望和畅想。如“成长的足迹”, “脚印与心灵”等这些好名字出自学生的笔端, 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激发了他们的诗意般的情感, 展现了他们快乐的心灵。

二、放飞心灵的牧场

学生写好“循环日记”, 关键是要有写的材料, 教师要开拓学生思路, 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材料。教师要通过抓信各种内容的日记作示例, 开拓学生思路, 启发学生懂得日记的题材十分广泛。一天中的学习、劳动、生活、活动等方面, 有意义、有趣味的各种事情, 都可以是写日记的材料。具体地说, 学校里, 社会上, 家庭里发生的一切, 受感动的, 要表扬的, 要批评的;各种人物:同学、老师、父母、亲属、邻居, 相识的和不相识的所做的某种事;自然现象:春、夏、秋、冬, 早晨、中午、晚上、星星、月亮、太阳、雨、雪、冰、风、霜、露、雾的景象和变幻;各类动植物:树木、花草、瓜果、蔬菜、庄稼和飞禽、走兽、昆虫、鱼类的生态情况, 读书的心得, 电视电影的观感, 往事的回忆以及理想、幻想、梦境……总之, 日记材料包罗万象。

收集日记的素材是写好日记的关键, “循环日记”在收集材料要做到即合作又分工, 在个别观察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汇聚到小组中来, 进行筛选、提练, 选出最受小组同学欢迎的材料进行合作写作, 如《不翼而飞的书》、《班级里的女高音》、《默写单词能手》、《淘气小弟学英语》、《猫咪搬家》、《差一点的重要性》、《长得太高真烦恼》、《亲子游戏》等富有生活趣味的素材让学生写得畅心, 看得开心, 读得欢心。

三、展示语文的风采

童年原本是多梦的季节,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 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 蓄积着创造的欲望, 扑棱着翻飞的诗情, 对学习, 对生活, 对理想, 对这个五彩的世界, 有着太多的梦幻般美好的期待, 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 在这里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 教人奇思, 让人妙想, 赞可夫曾说过:“所谓的真正教育, 就是指不仅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 而且他们的个性, 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长”。“循环日记”走出“课堂中心, 书本中心, 教师中心”的封闭性, 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 为课堂注入无限张力, 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良好的作文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发竞争心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循环日记”可以使每周每组一个话题, 或几周一个话题, 一题多作、循环写作, 人人都写, 它的特点是:前后连贯, 题目相同, 内容不同, 立意不同。如《水仙花》这一题目, 学生可以从水仙花的外形、颜色、香味来写, 也可以从水仙花的特质来写, 还可以从水仙花给人带来健康方面来写, 更能从水仙花如何种植与习性来写, 让学生通过“循环日记”全面认识水仙花, 提高他们欣赏和写作能力。写“循环日记”要说真话、吐真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循环日记”也可以分类:如观察日记、生活日记、学习日记等。尊重学生的选择, 彰显他们的个性, 充分展现他们的写作才华。让学生心灵放飞, 用童真、童趣诠释语文, 书写人生。

四、享受合作的快乐

在学生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 要求各小组要认真合作, 周一至周五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学生们通过评赏活动逐渐学会了合作学习方式, 尊重别人的劳动, 学会欣赏别人。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对同伴习作进行修改, 共同欣赏佳作, 共同帮助困难的同学提高习作能力,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让习作后进生感到我能行, 树立起他们写作的信心, 让每一朵花儿都悄然绽放。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 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 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 合作的意识在增强, 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 在同学们鼓励性的评价中, 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 在老师欣赏的眼神中,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

循环日记论文 篇11

【关键词】循环日记  趣字当头  改名称  变形式  拓话题

【缘起】

班里有个学生,作业不写,课堂不听,即使偶尔完成课堂作业,也都是以韩文似的书写,汉字始终都是由撇和捺构成的,东倒西歪,草草了事,看着他的作业,我几度无语,直至前不久偶然间在班级里推行了“循环日记”,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四人为一组,捆绑式比赛,比赛决出小组第一。周一至周四循环撰写评改,周五举行循环日记评比颁奖。这一日周五,打开循环日记,翻到了该生所在的小组,意外发现了他的日记,刹那间震撼了!他的这一页日记字迹认真,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规范认真,如刀刻一般。细读其内容如下:“我最喜欢读的书是《查理九世》了,里面的内容可精彩了!哦,对了,你知道查理是什么吗?人名?不,不,查理是一只狗的名字,它是一直有着尊贵血统的名犬后裔……”读到这里,我疑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循环日记的作用比老师的夸奖鼓励更奏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对循环日记的探访之旅……

【溯源】

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格雷夫斯指出:“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互相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气氛中进行写作。”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境界,我们就尝试开启了循环日记的篇章。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用比较固定的组织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日记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评议、修改,提高作文水平。也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初定4人,小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而后一位同学负责品读日记,完成修改评价,再继续循环地往下写下一篇日记。它与一般日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循环”二字:日记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而“循环日记”不仅自己看,还要给别人看,循环日记的好处也就通过“循环”体现出了它独特的价值。早在2006年,海原一小的张成龙老师就开始了《小学循环日记的推广实验研究》,2014年扬州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沈红梅老师又展开了微型课题《以循环日记促学生自能作文的研究》,将其向精细化拓深。

【实践】

从三年级起,我尝试着让学生写“小组合作循环日记”,根据全班男女比例、能力强弱等情况,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稍加调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日记合作小组,每小组四人,选定一名能力强、善习作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天一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后一名学生要做先做读者,先修改、评价前面学生的日记,然后再进行写作。最后,做到一轮回一评比,评出“最佳循环日记合作小组”“进步之星”“写作之星”等奖项。不仅如此,在循环日记的尝试教学中,我还试行三招出新,让孩子在不断推陈出新中时刻保持对“循环日记”的兴趣。

1.改日记名称

每学期我都会更换学生的日记名称,如三年级上学期叫“日记碰碰车”,下学期就叫作“日记万花筒”;四年级上学期定为“我手写我心”,下学期又改为“心情故事屋”,而到了五年级,我就可以学会逐步放手了。孩子自主取名、自主设计的愿望愈发强烈,一个个精彩的名字跃然纸上,“人间四月天”“心灵小宇宙”“快乐校园记”,不少学生还自主地在自己小组的循环日记上加上扉页、寄语,绘上彩图,拟上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循环日记的改头换面让学生的新鲜感由此而生。

2.变分组形式

一年下来,我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缺少新鲜感,尤其是小组内一些拔尖的同学他们屡屡读不到精彩的习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而丧失了斗志,写作的锐气也就自然减了不少。而对于班级部分后进生而言,他们又始终处在循环日记小组的边缘,让这一部分同学自甘平庸,无所适从。为此,让高手与高手之间展开对对碰,让水平相当的同学“惺惺相惜”,于是我开始调整班级循环日记小组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自由组合原则,让学生自由挑选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展开“循环日记对碰”,人以群分。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循环日记的“循环”作用,每周五我会单独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循环日记的赏析,并在组与组之间展开循环日记的交换互读活动,进行班内大循环,这样大面积循环写日记、读日记,促进学生学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3.拓日记话题

“循环日记”的新鲜度也在于话题的选择,因为其话题的自由选择,让不少学生可以在循环日记中自由驰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但是写着写着学生就或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给出一定的话题,轮换着以竞赛的形式向前推进,比如第一轮是“快乐校园趣事多”第二轮定为“焦点问题谈看法”第三轮是“倾听成长心里话”等,定期轮换话题,话题可以由教师自己出,也可以选拔循环日记写得好的小组出,同学出,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像这个学期,我班循环日记第一轮为“校园人和事”,写校园里的人或事;第二轮为“读书收获大”,写自己最近读书的收获,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读后感都可以;第三轮为“快乐实验多”,结合自己在学习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感受,回家做“立鸡蛋”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自己的感受等。篇篇日记,学生都是在兴奋期待的状态中完成。

循环日记论文 篇12

一、实施背景

记得先前听过一个“习作教学指导”的讲座,当时一位主讲老师提到了“班级博客交流的种种好处及相关操作过程”,方法的确不错,可老师们却觉得实现起来相当遥远!尤其是对偏僻的农村小学来说,先不说学生及家长素质如何,就是连基本的硬件设施也几乎为零,一个班级里能有电脑的顶多也就两三个学校,甚至有的班级连一台电脑也没有!因此在偏僻的农村小学谈建立班级博客根本就不现实。然而,交流总是必要的,如果必须要寻找一种可以在班级中引起心灵共鸣的途径的话,那么“班级日记”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班级日记”,顾名思义,就是记录班级状况的日常杂记,而这恰恰也是习作教学指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不二法宝。也许有人会纳闷,说班级管理是一回事,习作教学又是一回事,这二者之间根本毫无关联!其实未必。因为真正的好作文并非学生看作文选后写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即“我手写我心”!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除了作为了解班级状况的线索外,不也正是最便于信手拈来的习作题材吗?问题是全班那么多人,一个个轮流着写同一本日记,周期终究长了点。于是我改成以小组为单位,把原先只有一本的班级日记演变成现在的五本,每个小组循环着使用,这便是“循环日记”尝试的开始。

二、实践过程

有关“循环日记”的操作,的确早有先例。然而理论上的东西,往往都只可参照,不可复制,有些过程说起来容易,真正实践时,要执行出成效来,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对此,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深有体会。因此,凡事根据实际情况,落到实处才是最关键的。

(一)分组

我们班一共21人,除班长外,刚好可以分成四组,每组五人。我先分别将之编号为:第一组11、12、13、14、15;第二组21、22、24、23、25;第三组31、32、33、34、35;第四组41、42、43、44、45;一般我称这四组为基本组,尾数为几就写星期几,尾数逢5的全为组长,专门安排在星期五,顺便双休日带回去批改、总结。

除了这四个基本组外,我把四个组长提出来同班长(代号55)一起编入第五组,编号为:15、25、35、45、55,这便是“示范组”,也就是打算在全班范围内公开传阅的示范日记,在这一本,代号十位数是几的就写星期几,代号为55的班长,除了星期五晚上写示范组的一篇之外,还要为每个普通组里写下评价等级,并于星期一、二、三、四中午轮流为每组写一篇作为示范,其他四个组长的情况类似,如35,表示星期三在示范组写,星期五在基本组写。

这样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即普通同学一星期只需完成一篇,组长15、25、35、45每周分别完成两篇,班长55作为班级领头羊,本来就擅长写作,一星期完成五篇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二)实施

一切就绪,便可开始实施。值得一提的是,最好要有个专门监控这方面工作的值日班干部或值日班长,否则好好的计划搞砸了之后,重新再来往往会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

首先,组长要在当天下午先把好关,检查草稿后,把日记分发给组员,让他晚上回家将日记抄写在日记本上;组员第二天早上交日记本,由本组成员三言两语写点看法;然后交到班长手中,班长则通过核实、检查无误后评上等级和星数,于第一节上课前统一收到办公室,否则发回全组重写。而值日班长则负责督促提示每个组长的把关情况。

老师在收到班长上交的日记本后,给予打分及适当评语,于中午前发还给班长,要是交上来的日记不符合要求,则是班长、组长以及值日班长督促不周的责任。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一个小组就好比一个小团队,整个班级就好比一个大团队,值日班长则如同“钦差大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时具有至高无上的抽查权力,以便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交流

一般情况下,平时都是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星期一到星期四可由轮到的组员带回家,写完后让家长评论或学生自行根据家长表现描述爸爸妈妈的看法和感觉等。第二天带到学校后让本组其他成员传阅并作适当评价。

等到星期五,组长将日记本带回家加以适当评价,并总结周评情况,于星期一下午前汇报给学习委员登记,每到月底学习委员则根据得分及好评、差评情况,评出一个优秀小组和3个“写作能手”。但凡被评为“写作能手”的,一般都有比较热门的讨论作品或比较高的分数;等到学期结束前,班干部则根据作品质量、好评数量及展示的次数核算出“写作能手”及“评论能手”年度冠军、亚军、季军,并评选出一个交流过程中总体情况最突出的“优秀小组”。

(四)展示

每周、每月不定时地择优展示或公开宣读孩子们的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每到周末或月底,班长都会根据老师的评分情况选送几篇相对好评多的作品让他们抄工整后贴到学习园地,有时也会推广到班里唯一一个会打字的宣传委员那里进行电脑输入,学习委员打完后,发给我,我再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择优帮他们向杂志社投稿。

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许多作品居然陆陆续续地在《读写天地》、《小学生周报》、《漳州电视报》和《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刊登了,还有几篇比较好的被收录到“福建教育在线”和“人民教育网”等教育网站作为习作典范。不过,对孩子们来说,发表到“学习园地”与发表到报刊杂志上没有太大区别,关键看老师如何渲染。

(五)表彰

只要有展示就会有效果,因为孩子们其实大都喜欢表现自己,尤其要把展示的情况间接地反馈给家长们,那样更能引起他们的表现欲。此外,我还将展示成果与“班级积分”挂钩起来:但凡上墙展示或得到宣读机会的每篇加1分,班级优秀习作及精彩评论评选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3分、2分、1分,在校级以上获奖的则翻一倍;发表在杂志或报纸上的每篇加5分……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日后“三好生”或“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依据之一。

优秀小组的评选也一样,历来都是根据各个小组成员的积分排行榜来累积计算的,只有那样才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这才是我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利弊分析及相关注意事项

循环日记实行了两年多,凭心而论,说完全没有一点效果那是不可能的,但假若把一切成果全归功于“循环日记”,也不免有些言过其实,我想一分为二地针对循环日记实践过程进行剖析才是实事求是的说法。因此为避免存在“互相抄袭或因为没题目要求而脱离主题”等现象的发生,有必要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1.组长的选择是重中之重,绝对要以学习自觉,有责任心,书写工整作为基本条件,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以担当大任,组员们才能真正信服。

2.组员的搭配要合情合理,我开始先让他们自由选举组长,再根据优良中差及离家远近适当调整,一发现有不良势头,应及时调整或交由班长、值日班长处理好。既要体现和谐,又要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

3.栏目设置等要尽量有新意,一般可以先由各组自行商量决定,从组名、口号、昵称及栏目插图、版块设计等,尽可放手交给孩子自己决定,孩子们一般都会操作得很好,有时往往很有创意,甚至有的都是一张张简单的“手抄报”。

总而言之,通过循环日记的实践与指导,在促进习作教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从而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而且孩子们通过日记平台的展示与交流后,不但有了自信心,无形中也培养了团队精神,从而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助力器。

摘要:当下, 作文课成了一个大难题。因此,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从实施背景、实践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几方面阐述了“循环日记的实践与指导”的可行性。

上一篇: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下一篇:立足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