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自我管理

2024-08-04

成功与自我管理(精选6篇)

成功与自我管理 篇1

古往今来, 人人都向往成功。因为成功带给人的是荣耀、名誉、别人的尊重和内心的平静。然而, 成功却是少数。于是, 有人把成功归咎于好的家庭背景、好的学历、好的运气以及超凡的能力。其实, 这些固然重要,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却是选择。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 女怕嫁错郎。好的选择, 等于成功了一半。我记得一位成功学家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做对的事情, 比把一件事情做对, 要强一百倍。为什么选择是最重要的因素呢?一则寓言能说明。

乌龟与兔子赛跑, 双方一比一扯平, 兔子不服气, 要求重新比一次, 一决胜负。乌龟答应了:“东风吹, 战鼓擂, 这个年头谁怕谁?比就比!”地点选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至小梅沙, 谁先到谁赢。

比赛的哨声一响, 兔子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公路, 一路上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眼看就要到小梅沙了, 一种胜利的喜悦在心头涌起。来到沙滩一看, 惊呆了, 原来是乌龟在沙滩上喝可乐。“兔兄, 怎么才来啊?”兔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龟, 龟, 龟兄, 这不可能啊, 你怎么可能比我还早到?”乌龟喝了一口可乐, 懒洋洋地说道:“兔兄, 比赛一开始, 我发现有一辆由海上世界开往小梅沙的旅游车, 趁人不注意我爬了上去, 然后很快就到了这里啦。”兔子认输了。

用跑, 乌龟肯定跑不过兔子, 但是由于选择不同, 乌龟成功了, 兔子却惨遭失败的命运。然而,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 这样的例子哪不是比比皆是?我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我喜欢把人生的成功, 比喻成一次旅行, 起点是自己出生的地方, 终点比如说是北京。只要我走到了北京, 就代表我成功了, 不管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 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危险, 只要我一直朝着北京这个方向走, 终有一天我会走到终点。

将相本无种, 明天到我家。朋友们, 用不着怀疑你的能力, 更不用担心太多的“万一”, 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 明确心中的目标, 一直往前走, 坚持到最后, 我相信, 成功一定属于你!

成功与自我管理 篇2

当前,经理人对自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管理中最难做的管理是自我管理,最重要的管理是自我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理人的正视与重视,吸收自我管理理念,学习自我管理方法正在逐步蔓延。

但是,在实践中,许多经理人反映思想上认识到重要性了,制定自我管理计划也已进行了,但在实践中坚持做到却太不容易了。其做不到的主要“借口”有以下三点:------工作太多,忙起来顾不上了。

许多经理人制定了详细的“自我管理计划”,但执行几天后,就坚持不下来了,干就一天工作紧紧张张,昏天地暗,只有顺其自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盲目应对紧张的工作。

------身不由己,上司安排打乱了。

许多职场人抱怨,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重要原因,是领导经常安排临时性工作,干扰了自己的工作计划,自己的确很无奈。

------关系重要,应酬起来糊涂了。

目前,人际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内部关系、外部关系、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同行关系、工商银行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人际关系网,许多经理人向蚕蛹那样,小心翼翼的编织着这个网,白天接待,晚上吃饭,茫茫碌碌又一天,自我管理,早丢到脑后了。

影响自我管理的原因、借口还有很多,以上三点,比较突出。解决对策,也有三点:------计划要实,定目标定方法。

自我管理的计划制定,要实实在在,与自己的工作现状紧密结合,管理目标即要有难度,又要跳起来够得着。目标要有详细分解,执行步骤要安排到每一天,越细越好。确保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定会取得大的进步!

------及时汇报,变被动为主动。

如何能领导好你的上司,既要有领导的艺术,又要有具体的方法。一是要了解本部门的近期工作目标和要求,并修订自己的目标。只是上司关心的,也是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实现的。你的目标与部门的目标差距太大,即使实现也不会得到胜利感的。二是要及时向你的上司请示工作,讲出自己的安排,寻求上司的指点,征得上司的同意。这样上司知道你在干什么,有了临时工作也会派别人去了。这实际上做到了“一举三得”:让上司知道了自己在干什么工作,或得上司的同意和指点,变相的告知上司,现在我再做这件工作,你已同意了,不要轻易打扰。当然也要及时向上司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了。

------学会说不,减少日常应酬。

虽说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但在应酬重要学会说“不”。说不也是一项重要的领导方法,其中善意的谎言也是必要的。既要给足客人的面子,尽可能的达到客人的满意,又要讲出原因,果断抽身,做更重要的工作。养精蓄锐,为了明天精神饱满的工作,也是经理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呀!

成功与自我管理 篇3

批评和自我批评;古田会议;延安整风;七千人大会;作风建设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2013年9月,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乏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改进党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生动案例。

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早期成功运用

1929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解决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问题,其中便包含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观点和要求。

古田会议指出,党的会议的基本功能,第一是解决问题,第二是教育同志。在阐述教育同志、各级党组织会议内容时,体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意识。在批评方面,古田会议强调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要使用党内批评这一“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党内开展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在于使党员明白批评的目的是增加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这开启了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历史的崭新篇章。对于批评的要求,会议还强调“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这为当时党内军内的作风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在自我批评方面,当时党内有一种报复主义倾向:“在党内受了士兵同志的批评,到党外找机会报复他,打骂就是报复的一种手段。在党内也寻报复:你在这次会议上说了我,我就在下次会议上找岔子报复你。”古田会议则强调要敢于曝光并纠正自己这种“报复主义”倾向。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古田会议密切结合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内教育方式,不仅教育了同志,也把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层面,开辟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新境界。

二、延安时期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成功运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伴随着党内民主观念的提升和民主生活的扩大而逐步确立并完善起来的。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全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到党的七大正式将其确立为三大作风之一。

(一)延安整风较系统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即延安整风运动。批评与自我批评贯穿着延安整风各个阶段。

在批评方面,1941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围绕战争期间“左”倾错误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批评。毛泽东首先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运动提出并完成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三大任务,较好的批评和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自我批评方面,张闻天、博古等党内高层领导均做了诚恳和深刻的自我批评。张闻天说:土地革命后期的工作,是路线错误。政治方面是“左”倾机会主义,策略是盲动的;军事方面是冒险主义,打大的中心城市等;组织上是宗派主义,不相信有实际经验的老干部;思想上是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不研究历史与具体情况。这些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发展到最高峰,使党受到很严重的损失。我是最主要的负责者之一,应当承认错误,特别在宣传错误政策上应负更多的责任。博古也两次发言检讨:1932年至1935年的错误,我是主要的负责人,应负更多的责任……我有勇气研究自己的错误,克服这些错误。

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二)党的七大标志着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形成。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显著的标志是三大优良作风的提炼。邓小平说:“我们党很完整的作风,经过延安整风已经建立起来。”延安整风运动结束后,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在大会报告中第一次对党的三大作风作了明确概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制度高度,以三大作风之一的形式正式确定了下来。

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应用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富民强国的历史任务,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加强党自身的建设,特别是健全党内民主、实现规范的党内民主生活,这促进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发展。

1953年2月28日,毛泽东在《关于检查官僚主义的决议》上批示:“中央人民政府和军委各部门必须尽速召开会议,发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揭发领导方面的官僚主义,并规定改正的具体办法。”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检查官僚主义的主要方法,拓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建的应用领域。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邓小平指出:“在党委会里面,应该有那么一段时间交交心,真正造成一个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刘少奇接过话说:“每一个委员会,省委也好,地委也好,县委也好,一季开一次会,搞批评和自我批评,过党的生活。”这次大会后,批评和自我批评列入党的民主生活制度中,并有了党内民主生活会这一载体。此后,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特别是党的高层政治生活中得到落实和执行。

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也逐渐恢复正常,走上制度化轨道。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或常委都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81年8月,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的通知》,规定“县级以上党委常委除了必须编入一个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外,同时要坚持每半年开一次党委常委(党组)生活会,并要及时地向上级党委或组织部门报告生活会情况,开一次报一次”,明确民主生活会“要以认真检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准则》的情况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以党内文件的形式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时间、范围、内容、意义、目标等较全的要求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中。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新党章中首次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党章,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继凯.古田会议对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及其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

[2]林炳玉.对古田会议作为党的建设史上重要里程碑的认识[J].福建党史月刊,2012(22).

[3]凌弓,戴坤.七千人大会研究述略[J]. 北京党史,2012(03).

[4]陈叶军.延安整风运动:三大优良作风的提炼[DB].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11-19.

[5]齐卫平.延安整风运动在党的建设历程中的历史价值[N].光明日报,2012-05-02.

[6]石仲泉.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纪念延安整风运动70周年[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6).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南平市委党校

成功与自我管理 篇4

村上春树文学是自我追寻的文学, 多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由于对自身价值充满疑问从而走上自我追寻的道路。在《且听风吟》中, 29岁的“我”通过追忆东京体验、设置分身关系试图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巡礼之年》中的多崎作则通过回溯过去努力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 但追寻结果却并不相同。

一、《且听风吟》——自我追寻的失败

(一) 、“我”的东京体验

“对于‘我是谁’的困惑, 是年轻人特有的困惑。”《且听风吟》中的“我”只身来到东京, 开始了自我追寻的旅程。在第22节中, “我”被“缺少小拇指的女孩”问及大学和东京的生活, 于是向她讲述了“用猫做实验”和“游行和罢课”的事情。“用猫做实验”的部分中, 括号里补充写道“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杀了36只大小不一的猫”。“我在那个时期, 一直认真思考着把全部事物不得不换算成数字向他人传达”, 文中也多次出现“电话铃响10次”“吸了6921根烟”等看似并无必要的具体数字。从把事物等值于数字这一倾向不难看出, “我”对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充满了不确定性, 试图通过数字确定世界以及自身的存在价值。

而“游行和罢课”, 则是指“我”在东京所参与的学生运动。“我”从少年时代就被灌输平等自由的思想, 学生运动的失败使“我”的信念遭受巨大打击, 内心如同被警察打掉的门牙一样存在着某种缺失。在同“缺少小拇指的女孩”谈话过程中, “我”并没有提及在东京睡过的两个女孩。 (因为“我”在家乡也曾同高中同学发生肉体关系, 因此在东京遇见的两个女孩分别是我睡过的第二个女孩和第三个女孩) 。“第二个女孩”是在新宿地铁站遇到的嬉皮士, 有时和我睡觉, 在离开的时候在纸条上写道“讨厌的家伙”;“第三个女孩”是法语系的学生, 把“我”的生殖器称为“存在理由”。

“性爱和关于‘我是谁’的困惑紧密相关。”正如文中所说, “文明意味着传达”, 而语言则代表着社会秩序。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年轻人试图通过缄口不言反抗当时社会秩序, 因此被称为“语言缺失的一代”。而位于那一时代的“我”, 少年时期一度患上失语症, 现在又只能把自己的想法仅说一半;因此, 我并非使用语言, 而是尝试通过性爱的方式努力进行自己追寻。

然而, 和“第二个女孩”的性爱简直是毫无意义, 而随着“第三个女孩”的自杀, “我”感到“失去了自己的存在理由, 成为孤单的一个人”。由此可以看出, 我并没能通过东京的体验解开对于“我是谁”的困惑。

(二) 、分身的游戏

分身在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里并不少见, 而在《且听风吟》中, “我”和“鼠”、“第三个女孩”和“缺少小拇指的女孩”之间同样存在分身的关系。

“我”和“鼠”几乎形影不离, “我”一直刻意和人保持距离感, 喜欢读书, 写的小说中既有性爱又有死亡;而“鼠”对自身现状以及有钱人持批判态度, 写的小说中没有性爱和死亡。因此, “这两个与脱离现实的青年人, 其实是呈分离状态的‘我’的表现。”

平野芳信通过分析指出“‘鼠’和‘缺少小拇指的女孩’是恋人关系”, 并由此推断“我”曾经使第三个女孩怀孕并流产。而在日本小拇指又被称为“小孩指”, “缺少小拇指的女孩”应该可以看做是接受过流产手术并最终自杀的“第三个女孩”的化身。由此, “缺少拇指的女孩”自学法语 (第三个女孩是法语专业的学生) 、“我”第一次见到“缺少小拇指的女孩”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 “通过描写‘鼠’和‘缺少小拇指的女生’现在完成时的恋情, 可以看到‘我’过去完成时的恋情。”

使用分身的目的在于再次自我确认。如前所述, 性爱和自我追寻密切相关, 那么女孩身上所怀的孩子应该可以理解为自我追寻的“结果”, 而“我”和‘鼠’却始终没有目睹“孩子” (结果) 的勇气。因此, 29岁的“我”以家乡为舞台通过‘鼠’和‘缺少小拇指的女孩’的分身关系试图再次进行自我追寻, 但最终未能成功。

29岁之后“我”就要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经历了语言缺失的70年代后, 我最终为了“残务整理”而开始小说创作。然而“我”依然保有凡事只说一半的习惯, 没有直面事实自我追寻的勇气。第37节久卧病床的女孩在信中写道“我在三年床上学到了一样东西, 那就是不管多么悲惨的事物人都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因此人才可以不断生存”。但是, “我”在经历了8年之后依然真正未能从中学习成长, 其“自我追寻”也是失败的。

二、《巡礼之年》中“自我追寻的成功”

(一) 、作为“上京者”的多崎作

在此部作品, 多崎作为了将来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建造车站而毅然来到东京。五人团体中的“赤”曾向多崎作坦言自己和其他三人都没有离开名古屋的勇气, 可见多崎作在“限定的人生之中”努力积极地寻找着真正的自己。

而离开名古屋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被从五人团体中所抛弃。在多崎作20岁时, “白”一口咬定被他强奸;尽管其他三人并不十分相信, 但是为了保护“白”而不得不把远在东京的多崎作无情地从团体中切除。多崎作受到了巨大打击, 此后结识到的朋友“灰田文绍”也悄无声息地离他而去, 他感到“最终都无法逃脱孤身一人的命运”。但当遇到年长两岁的“沙羅”时, 多崎作向她诉说了历经16年但依然流血不止的伤痛, 最终在她的鼓励下走上了的巡礼之路。

(二) 、多崎作的巡礼

在多崎作看来, 名古屋的家庭并不是他的故乡, 名古屋和谐的五人团体才是他真正的心灵故乡;因此, 此次出行拜访其他成员是他寻根溯源重新寻找自己的巡礼。

他探访了一直生活在那里的“青”“赤”, 甚至前往芬兰拜访“黑”。长期以来, 团体中其他四人名字中都有颜色, 彼此以“青”“赤”“白”“黑”相称;而名字中没有颜色的多崎作认为自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不时感觉“这个团体中如果没有我会更加和谐。”但是, “青”“赤”“黑”告诉他“你是团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正因为有了你团体才更加和谐”。由此, “多崎作”从灵魂底层理解并接受了一切, 打消了对自己的诸多顾虑, 在巡礼结束后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之后的人生。

(三) 、巡礼归来

“‘巡礼’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到遥远的圣地‘朝圣’。从圣地回来之后再次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回到东京后, 虽然不确定沙羅是否最终选择自己, 但多崎作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得到她, 甚至在凌晨3点多毫无保留向她表白;由此可以看出多崎作开始决心消除与人之间的距离性, 试图真正在毫无保留地与人相爱中追寻自己。

文章第18节沙羅对我说晚安后本来可以结束, 但是作者在第19节又花大量篇幅描写了车站。车站是服务他人的有形场所, 是“多崎作”自身存在价值的体现;虽然车并不一定在某个车站停留, 但是车站一直存在, 意味着即便沙羅最终没有选择自己, 但多崎作依然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人生。因此, 作品以车站结尾, 蕴含着“虽然仍存有不确切性, 但对于未来仍然积极融入的姿态。”

《且听风吟》中“我”的归乡之旅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次自我追寻的巡礼。但在此期间“我”只是酷酷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开学回京后, 杰酒吧因街道建设重新装修, “缺少小拇指的女孩”不知去向, “鼠”再没有露面, “我”也在东京过上平庸的生活, “象征着我内心世界的牛胃里的草块”也最终遗失, “我”的巡礼最终以幻灭收场, 这与多崎作的巡礼是极为不同的。

三、差异产生的原因

《且听风吟》创作于1979年, 受60年代学生运动失败的影响, 村上春树当时仍沉浸在理想幻灭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之中;因此, 写作还难以称得上“自我疗伤的方式”, 而只不过是“自我疗伤的一种尝试”。在此后的作品中“自我追寻”一直都是重要主题, 但主人公大多更喜欢把自己限定在自我世界之中, 对自己存在的确认并不顺利。

而1995年发生的沙林地铁事件和阪神大震灾对村上春树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使他由“不接触”向“接触”转变, 此后相继写出一系列取材于现实的作品。《巡礼之年》也继承了这一趋势, 作品中出现的“16年” (1995年阪神大震灾距2011年的东北大震灾16年) “沙羅” (地震文学作品《蜂蜜派》中的人物, 此处系连接两次地震的纽带) 都表现出他对社会的积极关注。而主人公也被赋予以更为能动的姿态, 在巡礼中最终实现了自我追寻的成功。

也许《巡礼之年》并非类似于《且听风吟》的传统村上春树作品, 但这并不意味着村上春树创作的退步。相反, 作品中的主人公在积极地对外接触中逐渐成功地认清自己, 这应该算是村上文学创作中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佐藤美奈子:『妊娠小説』[M], 筑摩書房, 1994.

[2]木股知史:『村上春樹』[M], 若草書房, 1998.

[3]栗坪良樹、柘植光彦:『村上春樹スタディーズ01』[M], 若草書房1999.

[4]平野芳信:『村上春樹と《最初の夫の死ぬ物語》』[M], 翰林書房, 2001.

[5]石原千秋:『謎とき村上春樹』[M], 光文社, 2007.

成功与自我管理 篇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功举办“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

我评估”学术报告会

为充分发挥第三方教育评估评价机构作用,促进高校内部质量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全国各主要评估评价机构举办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学术报告会”,于2017年1月7日至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主要评估机构、社团组织、科研部门的资深专家和200多所高校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季平、秘书长康凯、副秘书长叶之红、秘书处学术部主任高晓杰、办公室主任王雪涛等参会并主持;支持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等评估机构专家作大会报告;承办单位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同济大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亚东、副主任陈峥参会主持或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季平、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作大会致辞。季平副会长致辞中指出,新年伊始,围绕着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的主题,全国主要教育评估评价机构与高校内部质量评价机构相聚同济大学,正是以学会学术论坛的方式,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这次会议两周内报名500多人,说明高校质量管理意识和自我评估的自觉性在不断提高。为此,有必要强调,高校应当继续强化主体责任和质量意识,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估应当成为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现有评估评价机构应当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亟待发展全国教育评估机构组织,推进行业自律。伍江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同济大学自2003年开始,坚持探索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督导评教、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工作,不断完善校内两级督导体制机制;持续探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指导深化校内专业评估,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大力促进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知识体系到能力体系”的转变;积极探索以教学状态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加速推进全校质量保证体系的信息化,加强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和反馈改进,校内评估已成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价双轮驱动,本科、研究生、院系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在实践中体会到,国家和教育部倡导的第三方评估对于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首先做大会报告。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中的国家队,在推动高等教育评估认证创新实践方面,两个机构积累了丰富经验。吴岩主任的报告围绕精准把握新形势、新思路、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的六大问题,系统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践;联系国际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产出导向”“坚持持续变革”的发展理念,介绍了推进院校评估和专业认证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检测“五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第三方评估机构必须和高校自我评估内外配合共同发力;总结了对评估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掌握先进的质量理念,才能保证走的方向对;掌握先进的质量标准,才能保证走得快;切实建立起质量文化,才能保证走得长远。王立生主任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学位中心的组织发展、服务领域及职能拓展情况,结合学位中心的服务项目,重点介绍了开展第四轮学科评估、学位论文送审服务、高质量MBA教育认证、省级“双一流”建设教育认证,以及成立亚欧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其中第四轮学科评估有五点创新性的做法: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把建设成效作为重点、改进师资队伍评价、改进入门评价标准、突出社会贡献、改进评价方法,以及创新评估模式的调整,明显提升了第四轮评估的科学性、公平性、准确性,及结果的公信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康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的大会报告,介绍了教育领域的学会、行业协会在第三方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康凯秘书长报告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高校信息公开情况的测评与研究,介绍了高校信息公开监测工作所依据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路径,以及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报告了“一对一”结果反馈服务对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促进作用。会议发放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信息公开测评与研究”课题组的内部交流资料《201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动态测评观察报告》。宗瓦副秘书长的报告介绍了协会开展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背景、所发挥的质量监督作用和行业引领作用、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的探索实践,充分肯定了加强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努力方向。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的报告,介绍了高校研究机构在推出大学“排行榜”方面的探索和体会。邱均平教授介绍了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及某大学双一流建设态势分析,对评价目的与意义、指导思想与原则、对象与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与处理、评价结果与分析、评价结论与启示等进行了说明。关于大学排名,他认为一要重视,二要分析,三要利用,以评价结果推动高校发展。程莹主任关于“大学排名的理想与现实”的报告,回顾了在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经历、指标体系、方法路径、主要影响及独特价值,指出没有一家排行榜的排名方法能获得所有人认可,只能以负责的态度解释每一项排名指标的选择理由和目的,使学校能够自行判断各项指标和办学方向的相关性,让各界充分了解排名导向与自身目的的相关性。排名已经是无法回避的存在,在研发更多排名的同时,会帮助大学理解排名,做全面具体分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麦可思集团副总裁麦可思咨询公司总裁吴垠的报告,介绍了作为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第三方评价方面的报告。武书连组长分享了从事大学评价工作26年的心路历程,介绍了《中国大学评价》的标准体系、研究路径和具体做法,特别是运用“归一”方法对论文、著作、奖项、专利同等全部实行按照一级学科归一,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比较。吴垠总裁报告了麦可思公司的发展概况、工作业务以及其公司出版的文献,重点介绍了以毕业生跟踪评价,打造毕业生就业力;以学生成长监测,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发展评价,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深化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个方面的服务项目。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峥、淮阴师范学院院长朱林生的报告,交流了高校内部质量管理的实践成效和体会。陈峥副主任的报告回顾了我国近二十年高等教育评估的历程,重点介绍了同济大学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理念、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同济大学教学督导工作、自我评估工作,详细交流了同济大学通过评估、监督等途径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思路、组织结构、实现路径及具体措施,讲解了督导评估双轮驱动,质量保证落实落细的宝贵经验。朱林生院长的报告,基于质量保障的教学督导工作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新的督导理念以及区分性督导、临床性督导、人力资源性督导的内涵,介绍了教学督导工作中的五个创新:工具性督导转向发展性督导、结果性督导转向过程性督导、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以督为主式转向督导并重式、单一式的督导转向多样式的督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赵强、Blackboard中国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永红的报告,提供了高校做好自我评估的窗口和工具。赵强同志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监测结果,分析了高校质量报告的特点与问题,提出以完整性和准确性考量教学质量,以公开性、时效性面对社会问责,以真实性和科学性呈现高校教学质量现状,以诊断性和反馈性改进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以短板共性、问题逻辑性促进高校教学综合改革五点建议。陈永红研究员基于日常教学活动直接证据的教学评估体系,介绍了结果导向的专业认证10个要点:专业能力、毕业要求、学生专业能力评测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匹配、学生专业能力评估、学生专业能力差距分析、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等,并通过具体案例做了详细分析。这些高水平的大会报告被学者评价为“都是认真准备、精彩有料”,受到高校代表们的广泛好评。大会期间安排了第三方机构权威专家内部座谈会,季平副会长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教育部学位研究生发展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处处长林梦泉、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麦可思集团总裁王伯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汤霓博士、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秘书长王欣、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高教所所长董小平、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董学武、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柏定国、江西省高教评估所长黄明和等专家出席,并围绕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科学性、效用性、国际性”五个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首先由同济大学李亚东主任介绍了“第三方教育评价的政策走向和制度建设”;随后,与会专家坦诚交流,各抒己见,畅谈了对这五个方面问题的认识。此次报告会第一次将政府、高校与社会评估机构汇聚一堂,形成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了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与高校自我评估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我国教育评估事业和“第三方评价”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成功就是跨越自我 篇6

有人认为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而我认为成功是一件简单的事:跨越自我,坚信自我,还有什么事办不成?

跨越自我的第一步就是坚信自我。相信自己,你能行!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二十岁时曾面临一项重大的人生选择,那就是选择肯定有饭吃的足球事业,还是选择前景不可卜知的音乐事业。家人劝他选足球,他却毅然选择了音乐——因为他相信自己能行。正是因为他的自信,从而成就了一代歌神。

跨越自我的第二步就是乐观面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纵使你一无所有。

著名作家左拉贫困时曾用捕雀器在屋顶上捕麻雀来充饥。为了写作他典当衣物,在凛冽寒冬只能用棉被御寒。偶尔得到半根蜡烛他会高兴得像过节一样,因为晚上他可以看书写作了。生活的艰难没有打倒他,他最终成了一位世界著名作家。

生活的磨难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谁要是看不破它,谁就会被击败。要成功就要跨越自我,跨越生活的磨难。

跨越自我的第三步就是百折不挠。

美国作家海明威年轻时曾立志超过莎士比亚,“打倒”伏尔泰。当他的朋友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他出的书却惨遭失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他的《老人与海》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说:“人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绝不能打败他。”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不堪几次痛苦的失败就中途放弃了目标。其实满怀希望上路,却淋了一路雨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群,最后真正到达终点的人是坚信太阳在前方的人。

跨越自我的第四步就是持之以恒。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人人都懂,难的是付诸实践。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被喻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曾经被捕入狱二十年。二十年中他用一把只剩一根弦的小提琴反复练习。二十年如一日,他的实践,他的坚持成就了他。

坚信自我,乐观面对磨难,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跨越你自己,相信你能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就在前方!

【评点】

本文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议论佳作,主要特点在于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四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有力地支撑了“成功就是跨越自我”这一中心论点,每个分论点的论据充实,举例恰切、精当,总分总的论证过程结构清晰,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

上一篇:守望成长下一篇:钢琴伴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