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课监测

2025-01-26

缺课监测(共5篇)

缺课监测 篇1

学校人口密集, 活动集中, 存在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学生缺课监测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措施, 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缺课和学生疾病发生、发展情况, 对预防、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选取江苏省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监测资料。查阅分析江苏省“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的学生缺课监测数据, 评价“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在2009年甲流暴发中所发挥的作用。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9年江苏省共有10个市95个县区的2 539所学校开展了学生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和预警工作。监测学生总数达2 460 499人, 其中男生1 321 612人, 女生1 138 887人。2009年9月1日-10月31日省监测学生缺课总人次数为261 246人次, 因病缺课总天数为417 805 d。从缺课人次数来看, 前5位病因分别为感冒、不明原因疾病、胃肠道疾病、支气管炎和肺炎、伤害, 其中感冒人次数占74.2%;从学生缺课的症状来看, 上呼吸道症状仍然是最主要的症状, 发热人次数占51.2%, 咳嗽人次数占16.9%。

2.2 学生缺课监测数据分析

2.2.1 学生呼吸道症状基本情况及与去年同期水平比较 选取扬州市邗江区的数据进行分析。邗江区共有中小学校39所, 共计学生41 777人, 其中男生21 894人, 女生19 883人。

2009年9月期间, 邗江区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为4 482人次, 其中发热2 527人次, 占56.4%;咳嗽1 069人次, 占23.9%;其他886人次, 占19.7%。从表1可以看出, 2009年6月与2008年9月相比较, 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数基本持平;2009年9月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人数呈明显增加趋势, 远远高于2009年6月和2008年同期水平。

从2009年9月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日监测情况来看, 2009年9月4-14日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9月7, 9, 10, 11, 14日有呼吸道症状的均超过300人次, 9月14日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数接近500人次, 远远超过2008年的最高水平。提示现阶段中小学生人群中可能存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流行。见图1。

2.2.2 监测系统的时间序列分析 学生缺课监测系统应用马尔可夫时间序列模型建立预警功能, 以2009年9月1-25日的扬州邗江区学校缺课人次数的数据为样本, 系统自动建立一个中小学校学生缺课人次数的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

(1-0.448 5B) (1-B) lnXt= (1-0.514 6B) εt

上面的这个表达式可以描述出该段时间邗江区中小学校缺课人次数与时间的关系, 根据模型, 将时间向后推移, 可以预测出9月26日的缺课人次数为96人。

通过系统预警的提示, 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果断采取预防措施, 控制疫情的蔓延, 邗江区中小学9月26日因感冒缺课的实际人次数只有1人, 避免了流感疫情的暴发。见图2。

从图3可以看出, 通过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 第一时间发现疫情苗头, 及时采取措施, 学生缺课人次数的真实值和系统的模拟值是基本吻合的。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在流感防治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2.2.3 扬州邗江区与南通通州区学生呼吸道症状发生人数比较 选取未参与学生缺课监测网络直报的南通市通州区和作为缺课监测预警试点地区的扬州市邗江区进行学生缺课监测与流感疫情之间关系的分析。南通市通州区共有中小学校98所, 均采用Excel报表方式进行学生缺课监测情况周报, 共计学生120 721人。

2009年9月, 扬州市邗江区监测到有呼吸道症状的中小学生人数为4 482人, 南通市通州区监测到有呼吸道症状的中小学生人数共有20 166人。χ2检验结果表明, 邗江区 (10.7%) 与通州区 (16.7%) 学生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1.5, P<0.01) , 邗江区监测到的中小学生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通州区。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作为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试点地区的邗江区, 中小学生发生呼吸道症状的风险显著低于通州区 (OR=0.60, OR值95%CI=0.54~0.67) 。

2.2.4 扬州邗江区和南通通州区9-10月份学生因感冒缺课人次数周趋势分析 2009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内, 从人次数来看, 邗江区在开学第2周感冒病例即形成高潮, 第3周稳定后开始下降, 第4周明显下降, 第5周持续下降, 从“十一”长假后, 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上。通州区学生缺课监测流感病例, 从时间上来看, 到第2, 3, 4周均呈上升趋势, 第4周达到高峰, 从第5周开始才有明显下降趋势, 可能与通州区各个学校进行缺课监测采用的是Excel报表周报形式, 信息滞后,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及时得知消息、疫情处理措施不及时有关。见图4。

2.2.5 扬州市邗江区与南通市通州区学生感冒发生情况比较扬州市邗江区学生总人数为41 777人, 监测到的感冒发病人数为3 147人, 发病率为7.5%;南通市通州区学生总数为120 721人, 监测到的感冒发病人数共有11 324人, 发病率为9.4%, 经χ2检验结果表明, 邗江区与通州区感冒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0.6, P<0.01)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作为学生缺课监测预警系统试点地区的邗江区, 学生发生流感的风险显著降低 (OR=0.79, 95%CI=0.69~0.89)

2.2.6 指数平滑法拟合分析 对镇江京口区和扬州邗江区9-10月间9周内每周的学生缺课人次数利用系统模型指数平滑法作了拟合分析。见图5~6。镇江京口区共有18所学校, 学生人数22 559人, 其中男生11 827人, 女生10 732人。

9月份的第2周人次数较多, 由于动态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早发现、早控制, 积极采取措施, 有效地防止了疫情蔓延。于10月份第1周缺课人次数降到较低水平, 降低了学校疫情暴发的可能性。

3 讨论

学生缺课监测预警体系是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的一项重要工作, 可以及早发现疫情苗头,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从以上呼吸道症状、流感监测人次数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 流感疫情的有效控制与学生缺课监测的网络直报系统密切相关。当每班出现3例及以上发热等呼吸道病例, 学生缺课监测系统主动发出预警信号, 疾控机构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报警地区学校学生发病情况, 组织人员对学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学生缺课监测系统也真正发挥了其预警监测的作用, 将流感疫情控制在了萌芽阶段。

江苏省建立的学生缺课主动监测体系和网络直报体系, 运用马尔可夫时间序列数学模型探索学生传染病的预警阈值, 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体系, 为传染病防控工作关口前移提供了依据, 提出预警干预措施,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特色的学生缺课监测预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缺勤,人群监测,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志行, 鲍昌俊, 赵杨, 等.加权马尔可夫链在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预测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 2008, 25 (3) :226-229.

[2]徐鹏, 罗力, 于竞进,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 17 (3) :7-9.

[3]彭志行, 鲍昌俊, 赵杨, 等.乘积季节模型在伤寒副伤寒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探析.疾病控制杂志, 2007, 11 (6) :560-563.

[4]彭志行, 鲍昌俊, 赵杨, 等.AR IMA乘积季节模型及其在传染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 9 (2) :362-369.

[5]洪霞, 王金荣.嘉兴市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5, 32 (10) :1394-1395.

[6]戴月, 袁宝君.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情况分析.江苏卫生保健, 2008, 10 (4) :21.

缺课监测 篇2

经过这几天的反省,我认识到9月30日下午没有上****学课并擅自离校是错误的,下面就我擅自离校的行为向老师做出我的深刻检查。

事情回顾

由于我买的火车票是2006年9月30日傍晚在北京上车的,我在很早以前就在琢磨着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逃脱下午的***学的课程,以便适时的赶上北京的火车。请假?我没有正当的理由;明目张胆的逃课,似乎我„„

逃课!我脑子里闪出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念头,哎呀,在我的记忆里似乎还没有这样的经历啊!要不要逃,要怎样逃,要什么时候逃„„这些思想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的翻腾跳跃,不断的折磨着我,弄的我好几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后来听到我们寝室的一个同学邀我一起上路时,我原本动摇的心平静下来了——逃,为什么不逃?都有人陪我了。可是我千不该万不该就是忘记了这位同学没有选***学这门课程,所以咯,我就和他一起在2006年9月30日的中午来了个“胜利大逃亡”。就这样我们一路就到了火车站,三两下就上了火车,在火车上我们还在沾沾自喜自己的计谋如此完美,时机把握的如此准确,看似平静的我们心里都在偷偷的笑。

哎,有一句话真的很俗,但真的是非常有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刚下了保定到北京的火车就收到了老师的短信——严重警告处分。我当时后悔啊,没有用;我当时激动啊,没有用;我当时愤怒啊,更是没有用。反正我当时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独缺一味甜,独缺一味回家的快乐啊!

当时错误的估计、错误的想法

当时由于脑子里全部都是回家的想法。想着早回家、快回家、急回家,一会儿是母亲的身影,一会儿是父亲的身影;一会儿又是姨叔伯婶,一会儿又是爷奶公姥;表亲也是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侄辈也像是放电影一样轮番出现。家是要急着回,请假已经来不及,于是就在不停地揣摩老师的想法,能不能答应?能不能通融?能不能默许?当时是以自己的想法在代替老师的想法,思前想后,总是觉得老师会不答应。于是又开始琢磨当时的情况,据自己的观察:选修“***学”的学生约有40人,其中一半外地学生中远途的也占了将近一半,另外的四分之一可能其中有一半会留在学校在保定周围游玩,没有必要在30日出走。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基础上,于是我就心存侥幸,确定了采取不辞而别的指导思想并付之以行动。

错误想法的根源

人的思想的形成不是一时一事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想法的形成是有其过程和基础的。我的这次错误的想法的形成也是有其过程和基础的。首先是对自己要求的放松。看到新学员的到来,自己的潜意识里就有了自己是老学员的想法,认为自己已经很熟悉学院的情况,有的地方能松懈就松懈,能偷懒就偷懒,对于早操、整理内务等应该遵守的纪律能不做就不做,能混则混。错误地认为纪律是对新学员的,老学员只要日复一日的过日子就可以了。学院的纪律放到了脑后,学院的规定置若罔闻,学院的要求置之高搁。久而久之,松松垮垮的想法越来越占据了思想的基础,使得学院的有关纪律规定要求在脑子里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浅显,越来越模糊。这样的错误思想的逐渐形成,是自己平时日益放松政治学习,慢慢放送思想改造,渐渐放松进步要求分不开的。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专业课程多了,学习政治课程少了;参加课余兴趣多了,参加政治学习少了;聊天逛街、偷闲发呆的时间要大大超过对学院纪律规定要求的学习和遵守。

错误行为的后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错误的思想基础必定导致错误的行为发生。由于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改造放松了要求,于是对于周围同学的行为也看得落后了,同学身上的优点看不到了,同学的先进性也视而不见,同学的高标准也听而不闻;满眼看到的都是同学的不足之处。有同学旷课,自己认为不算什么,有同学不整理内务也认为有情可原,甚至有同学损人利己,自己也会并不以为然。虽不同流合污,却也高高挂起,熟视无睹,而放松对这些行为的正确评判和合理审视。是非观日渐模糊,高标准日益降低。最后终于导致了这次擅自缺课的错误行为。

今后的保证

老师,这次的思想指导是不对的,这次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次的后果是严重的,我愿意在老师的教育下认识错误,我愿意在老师的教导下改正错误,更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努力进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愿意将这次错误作为自己前进中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不仅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学习上认真负责,在行为上也将充分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今后任何行为将以学院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一个合格学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保证不会再发生逃课的行为的发生,并且也将督促周围同学努力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在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学员的同时也争取影响和带动周围同学成为合格的学员,不给我们学院抹黑,为我们学院的美好声誉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希望

老师,我这次的错误是严重的。回家以后即受到家长的严厉批评,家长十分同意老师的安排责成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下这份深刻的检查。我的父母还希望我能在这检查里向老师道歉,希望老师能念我是初犯,予以理解和原谅,并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配合老师的教育管好我其余三年的大学生活。

缺课监测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仪征市辖区内29所学校2011年1—12月学生缺课监测数据, 其中中学16所, 小学13所;城市学校10所, 农村学校19所。学生30 200名, 其中城市学校学生17 731名, 农村学校学生12 469名。

1.2 方法

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统一标准、表格和要求, 监测学校每个班级建立学生缺课登记簿, 班级考勤人每天下午按时填写完缺课症状及原因表格, 学校缺课监测总责任人每周下午5时前将学校当天缺课数据录入学生缺课监测系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查看全市每日学校网络直报情况, 计算出每月及全年全市学生缺课监测相关数据[1]。

1.3 指标

缺课每6课时计为1, 请假1~3课时计为0.5, ≥4课时计为1;学生每天缺1课时即计为缺课1次;监测病种20种:感冒、气管炎肺炎、手足口病、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心脏病、胃肠道疾病、牙病、眼病、耳鼻喉病、泌尿系疾病、神经衰弱、肝炎、结核、意外伤害、其他传染病、其他疾病及原因不明疾病。监测疾病症状10种:头痛、发热、咳嗽、咽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红眼、外伤等。

2 结果

2.1 疾病构成

监测学生30 200人, 缺课10 175人次, 缺课总天数14 556 d。导致仪征地区中小学生缺课的疾病中, 前6位病因为感冒、原因不明疾病、胃肠道疾病、风疹、水痘、腮腺炎。病因构成比分别为77.26%、3.88%、2.67%、1.66%、1.51%、1.19%, 平均缺课天数前6位分别是结核、泌尿系疾病、麻疹、肝炎、意外伤害、水痘, 缺课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腹泻、皮疹为主。见表1。

2.2 不同月份学生缺课情况

学生因病缺课各个月份均有发生, 但以4、5、9、12个月份缺课较多, 占缺课总人次数的69.01%, 占总天数的70.61%, 具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见表2。

2.3 学生缺课年级分布

学生因病缺课构成比以小学1、2、3年级最多, 其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为3.76‰, 中学生因病缺课率为1.01‰, 中小学生平均因病缺课率为2.22‰, 小学生因病缺课率高于中学生,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32, P<0.01) 。见表3。

3 讨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 小学生因病缺课各项指标明显高于中学生, 且随着年龄增长缺课率呈现下降趋势, 与文献[2]报道的一致。其原因主要在于低龄儿童自身免疫能力、自理能力及对环境、气候适应能力低于高龄少年儿童。因病缺课明显的时间聚集性说明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仍是导致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 这是由于发病儿童未接种相关疫苗, 存在着免疫空白, 或者虽然进行过接种, 但部分儿童未产生有效抗体, 人群免疫率低下, 未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今年冬春季节我市学生中不明原因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时有发生, 感冒、风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是本地区学生缺课的常见病因。感冒在缺课病种中占77.26%, 高居第一, 与文献[3]报道的一致。肝炎、结核等病例虽然发病少, 但是病程长, 对身体健康危害大, 严重的还会导致休学, 应给予重视。秋季学期开学后, 胃肠道疾病导致学生缺课较多, 提示秋季尤其是9月份刚开学, 预防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仍是当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的重点。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 是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的场所[4],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学校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5], 通过开展学生缺课监测工作, 提示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一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 重点以呼吸道、消化道和其他常见传染病为主;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车祸、溺水等意外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三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四是强化各类疫苗基础免疫, 建立起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 高质量的免疫活动, 对于短期内控制学校相关传染病疫情、提高学生免疫水平、减少各类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9-90.

[2]宗雯琦, 戴月, 潘炜, 等.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 :84-85.

[3]李凯, 朱红艳, 夏威.2009年张家港市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11, 22 (3) :34-36.

[4]郭舫茹, 王志荣, 杨娜, 等.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小学校发热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 2007, 1 (6) :49-50.

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篇4

为了做好我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出示请假条或正规医院出具的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也务必由家长及时向班主任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二、班主任在得知学生因病或因事不能到校上课的情况后,应立即弄清学生的请假事由或病情并进行追踪,作好记录,同时上报校保健教师备案。

三、上课时教师如发现有学生缺课必须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每位老师要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学生身体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保健教师。保健教师必须及时做出处理。

四、患传染病的学生病愈返校时,必须由正规医院认定,持正规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交保健教师认同后,才可上学。

广州市大中小学生缺课状况分析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 在广州市选取含有大学、中专、中小学学校的1个行政区, 调查大学、中专各1所, 中学14所, 小学38所。54所调查点学校的全体学生共73 257名, 男、女性别比为1:0.9。其中小学生39 393人, 初中学生23 774人, 高中/职中学生14 794人, 大学生6 021人, 中专生836人。

1.2 方法

1.2.1 中小学生缺课调查

收集2002年9月-2003年6月各学校学生缺课情况登记表。该表由广州市教育局统一印发, 由各班班主任在学生请假和销假时按统一方法和要求进行实名登记。疾病以病例为单位, 对因病缺课者凭医生的病情证明单或由校医确诊, 以新病例为观察对象, 急性病治愈后又患同一疾病者计算为2例, 慢性病均按1例计算, 每月月底校医收回各班登记表。缺课以人数为计算单位, 同1个人多次缺课均按1例计算。

1.2.2 大中专学生缺课调查

统一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进行缺课情况回顾性调查, 并与考勤记录核对。调查人员均参加上岗培训。调查表每人1份在班上统一发放, 由调查员组织集体自填和匿名方式完成调查, 以求获得真实准确数据。

1.2.3 缺课率的计算方法

中小学生缺课率undefined

大中专学生缺课率undefined

1.3 数据录入和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调查资料均进行分析, 单题缺失则该单题不予分析。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缺课情况

2.1.1 缺课率

中小学生缺课率为1.3%, 小学生 (1.7%) 明显高于中学生 (初中、高中均为1.0%) (χ2=59.383, P=0.000) , 男生 (1.4%) 略高于女生 (1.2%) (χ2=5.483, P=0.019) 。因病缺课率为0.9%, 小学生 (1.3%) 明显高于中学生 (初中、高中均为0.6%) (χ2=101.455, P=0.000) ;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85, P=0.084) 。

2.1.2 缺课的原因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中小学生缺课主要原因依次分别为发热、病假、感冒、水痘、出国或赴港、事假、外伤、胃肠道疾病、腮腺炎、红眼病等, 其中因病缺课占所有缺课原因的71.1%, 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均是排第1位的原因 (小学生为发热, 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请病假) 。

2.1.3 缺课的时间

按缺课月份统计, 发生在第一学期的缺课比例随着月份的延后呈下降趋势 (最高8.6%, 最低3.7%) , 发生在第二学期的则呈上升趋势, 至5月份 (春季) 达到最高峰 (最低2.8%, 最高21.6%) (χ2=194.094, P=0.000) 。见图1。小学生发生在中旬的缺课比例所占比重最大 (40.3%) , 中学生发生在上旬的缺课比例所占比重最大 (初中40.3%, 高中38.1%) (χ2=11.001, P=0.027) 。见表2。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发生缺课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undefined=1.591, P=0.451;χundefined=39.467, P=0.051) 。

注: () 内数字为发生率/%。

2.2 广州市大中专学生缺课情况

2.2.1 缺课率

大中专学生缺课总率为77.2%, 男生 (81.9%) 明显高于女生 (65.5%) (χ2=213.719, P=0.000) ;大学生 (80.5%) 明显高于中专生 (53.2%) (χ2=307.227, P=0.000) 。因病缺课率为22.0%, 女生 (28.4%) 明显高于男生 (19.4%;χ2=66.013, P=0.000) ;中专生 (24.3%) 略高于大学生 (21.6%)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69, P=0.08) 。

2.2.2 缺课的原因

缺课主要原因依次分别为对某课程或某教师的授课不感兴趣、因病、请事假、睡过头、参加社会活动等, 其中因病缺课只占了所有缺课原因的28.7%。不同性别比较, 男生对某课程或对某教师授课不感兴趣缺课排第1位, 女生因病缺课排第1位;不同学校类型比较, 大学生对某课程或对某教师授课不感兴趣缺课排第1位, 中专生因病缺课排第1位。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发生率/%。

2.2.3 缺课的时间

发生在上午、下午和晚上的缺课比例分别为34.9%, 58.1%和7.0%。不同性别比较, 男生上午缺课所占比例最高 (55.3%) , 女生则下午缺课所占比例最高 (48.0%;χ2=64.275, P=0.000) ;不同学校类型比较, 大学生上午缺课的比例最高 (53.6%) , 中专生下午缺课比例最高 (58.1%;χ2=62.972, P=0.000) ;晚上发生的缺课比例均为最低。

3 讨论

对学生所有缺课原因的调查资料进行研究, 是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改进学校卫生工作的依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广州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 (小学1.3%, 初中0.6%, 高中0.6%) 与北京市调查结果相似 (小学1.1%, 初中0.4%, 高中0.6%) , 低于深圳福田区 (小学11.03%, 中学7.32%) 、山西大同市 (小学11.16%, 中学4.18%) 调查结果, 但高于上海市 (小学0.26%, 中学0.04%) 调查结果[1,2,3,4,5,6]。分析因病缺课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 可能与小学生自身抵抗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等综合影响有关[7];大中专学生 (22.0%) 明显高于中小学生 (1.3%) , 原因可能与抽样误差的影响有关:首先, 本次对中小学生缺课研究是利用各学校填报的缺课情况登记表, 手写报表与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 也许仍有部分学生缺课漏报、缺报, 这对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性影响, 即低估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实际的因病缺课;大中专学生缺课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而且大中专学校与中小学校考勤管理也不一样, 相对而言, 大中专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观能动性要比中小学生更为宽松一些, 缺课可能多一些。尽管如此, 笔者认为本次调查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能为学生缺课原因和对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学校卫生工作随着管理日趋完善和规范化, 需要管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许多档案资料需要长期保存, 所以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实施网络现代化信息管理是必然的趋势[8]。建议在校内网络系统中, 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学生缺勤记录并定期统计公示, 这样不仅缺课漏报、缺报现象会减少, 随意缺课的现象也会减少。

上一篇:油田企业的绩效审计下一篇:集团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