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布线

2024-10-16

六类布线(共3篇)

六类布线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千兆到桌面已成为事实,六类布线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由于在AN/NZS 3080、TIA(电信工业协会)或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六类规范中并没有详细列出任何新的安装方法,因此,几年前为五类布线规定的安装方法也适用于六类布线。但是,六类布线对安装质量要求更高。大多数制造商都建议安装商除了严格遵守布线标准文件中规定的安装方法之外,还需要按照设备制造商的建议安装方法进行施工。这也许是六类布线安装标准出台前保证布线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说到六类线布线,首先要要说说什么是六类线,所谓的六类线就是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它的各项参数较我们常见的五类线或者超五类线都都有大幅提高,带宽也扩展至

250MHz或更高。六类双绞线在外形上和结构上与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都有一定的差别,不仅增加了绝缘的十字骨架,将双绞线的四对线分别置于十字骨架的四个凹槽内,而且电缆的直径也更粗。正因为六类线与结构上与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结构有所区别,所以在六类布线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十个问题。

1、电缆拉伸张力。不要超过电缆制造商规定的电缆拉伸张力。张力过大会使电缆中的线对绞距变形,影响高速局域网的传输性能。此外,张力过大还可能导致线对散开,损坏导线。

2、电缆弯曲半径。避免电缆过度弯曲。因为这可能导致线对散开,或者影响电缆中的线对绞距,对典型的六类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在实际操作中,在墙壁暗盒中的弯曲半径以50mm为宜,进线的电缆管道的最小弯曲半径是100mm。

3、电缆压缩。避免使电缆扎线带过紧而压缩电缆。压力过大会使电缆内部的绞线变形,因此在使用电缆扎线带时,要特别注意扎线带使用的压力大小。扎线带的强度只要能够支撑成捆电缆即可。

4、电缆重量。在使用悬挂线支撑电缆时,必须考虑电缆重量。电缆的重量因制造商而异,六类电缆的重量大约是五类电缆的两倍。

5、电缆打结。在从卷轴上拉出电缆时,要注意电缆可能会打结。电缆打结,就应视为损坏,应更换电缆。

6、成捆电缆中的相互串扰。在任意数量的电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在一起时会导致串扰明显提高。这称为“外来串扰”,这一指标还有待布线标准的规范或精确定义。消除外来串扰不利影响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并行线缆的长度,以伪随机方式安装成捆电缆。

7、电缆护套剥开。在电缆端接点上进行端接后,从外皮到IDC(绝缘置换连接器)之间露出的线对必须保持最小长度。剥开的护套长度越小,越有利于电缆内部的线对保持绞距,实现最有效的传输通路。因此,TIA或ISO布线标准都规定了剥开的护套长度(<20mm)。

8、线对散开。线对散开尽可能地短,线对绞距由电缆制造商计算后确定的,改变它们将给电缆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尽管ISO和TIA超五类布线标准规定了线对散开的长度(13mm),但它们没有对六类布线做出类似规定。目前的做法是遵守制造商提供的建议。

9、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会影响电缆的传输特点,所以,应尽量避免可能遇到的>60℃高温环境。

综合布线施工要点

必须提前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设计,跟土建等工程互相配合好,免得产生不必要的施工冲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弱电应走自己的弱电井,减少受电磁干扰的机会,楼层配线间和主机房应尽量安排得大一些,以备发展和维修所需。尽量多布一些信息点,同时在信息点附近布电源点,并且保证两者之间至少有500mm的间距。此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管道和电缆桥架,必须采用高强度PVC电工管和高强度PVC电缆桥架,并且按照标准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具体来说主要保证几点:第一,使用专用割刀切割管道,确保管道口平整光滑。第二,管子与管子接口处必须采用管箍对接且涂抹适量的PVC专用胶水。第三,管道转弯处要使用弯管专用弹簧在大转弯半径的靠模上弯曲成形,确保弯曲半径应大于100mm。第四,电工管与暗盒的接口处,必须使用专用的暗盒接头且涂抹适量的PVC专用胶水。第五,由于六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五类线粗,在管线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一般内径20mm的线管以放2根六类线为宜。第六,桥架设计合理,保证合适的线缆弯曲半径。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重点注意两端线缆下垂受力后是否还能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除了上面所说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强调的两点就是,第一,真正的六类系统应该从接插件、线缆到链路和信道全部满足六类的性能要求,凭手工在施工现场压制水晶头几乎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质量,一定要使用成品软跳线。相应的交换机端应配备六类线专用配线架,PC端使用六类专用信息模块。第二,目前市场上的六类线的导体线径有两种规格即23AWG(0.57mm)和24AWG(0.51 mm),两者在线缆传输性能指标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正因为存在两种导体线径,因而配线架及信息模块的选择一定要配套,最好使用同一厂家产品或者使用线缆制造商推荐的产品。

穿线前要严格进行穿线检查,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管槽检查要求,严重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管槽质量问题包括:管槽规格小;接口处有毛刺;埋地安装管槽阻塞、有水等;所有的管槽穿线前必须全面试穿并清除管槽内的杂物,然后吹入适量滑石粉。要组织好穿线关键在于工头,工头应理解布线系统总体结构,熟悉电缆要经过的管路,不要穿错路线。有丰富的穿线经验,懂得预防典型的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问题。理解并牢记我们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电缆敷设的特殊要求。思路清晰,把信息点分组,一组一组地敷设,不多穿,不漏穿。每组应不超过20个信息点,否则同时穿放的电缆量大,穿放费力容易导致电缆损伤,也容易缠绕、打结,非常影响进度。拽线时每根线拉力应不超过11公斤,多根线拉力最大不超过40公斤,以免拉伸电缆导体。放线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对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建议两头至少各安排一名工人,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的工人先从卷轴箱内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供合作者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在施工中应当严谨地做对电缆标号,并记录长度刻度。布线时既要满足所需的余长,又要尽量节省,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浪费。在整理、绑扎、安置线缆时,冗余线缆不要太长,不要让线缆叠加受力,线圈顺势盘整,固定扎绳不要勒得过紧。

布线期间,电缆拉出电缆箱后尚未布放到位时如果要暂停施工,应将电缆仔细缠绕收起,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散置在施工现场。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有可能的话用废线头固定在桥架、吊顶上或纸箱内,做好标注,提醒其他人员勿动勿踩。总体来讲,如果穿线不能实现基本技术要求会严重影响后期安装的进度和质量。对下述基本要求要一定高度重视:标号要清晰、正确,贴牢固。配线架端余线长度要一致,符合要求,过多的余线要剪掉。按要求分组、捋直,从主干线槽的出口开始就绑扎好。记录好每条线两端的长度刻度,并严格进行测试。

结束语

六类线的施工即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也不像安装商说得那么简单。但是只要我们严格遵守布线标准文件中规定的安装方法之外,还按照设备制造商的建议安装方法进行施工。就能够最有效地保证六类线布线质量,为我们的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类布线 篇2

工程概述

本次综合布线工程分为主楼和副楼,主楼为中心楼包括夹层共有楼层8层,地下1层,共设有2300个房间;副楼共有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约48000平方米。

采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语音、数据及图像通信等系统的传输媒质。考虑到现代化智能建筑对公环境和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信息传输的需求,系统应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及综合性,并方便扩容和维护管理,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作为每栋大楼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的综合布线系统,将提供高质量、高性能、完备的物理通信链路,是各楼内计算机网络通信、语音通信、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及其他弱电监控系统的通讯传输基础设施,也是各区上述系统到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智能控制中心的物理通信链路。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高品质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能在提供满足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服务和传输能力,同时还能适应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能适合当今流行的网络技术(如交换以太网技术及1000BASE-T),甚至为今后更先进的如万兆位千兆网络系统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我们选用美国通贝公司六类布线系统。我公司作为通贝公司的布线系统优秀集成商,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各种配套设备按用户需求书规定的时间交货,以确保综合楼能按时交付使用。

系统建设要求

(1)本工程建立支持语言通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电话与多媒体传输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2)主楼、副楼综合布线大对数语音铜缆总配线架安装在展览一夹2层通信机房内。语音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电缆,数据光缆总配线架安装在展览二夹二层网络机房内。

(3)主楼、副楼综合布线数据主干采用12芯50微米多模OM3光缆,语音主干采用三类UTP大对数铜缆。(4)信息接口一律设计为86型国际面板。

(5)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采用六类4对UTP,终端模块采用六类RJ45。

(6)楼层IDF采用19〞标准机柜,信息点均采用六类插件模块,光纤采用LC模块。

(7)综合布线系统主干大对数铜缆要求采用UL-CMP级别阻燃产品,光缆要求采用UL-OFNP阻燃型产品。(8)综合布线系统水平六类4对水平双绞线要求采用低烟、无卤、无毒、阻燃(符合IEC60332-3/UL910)环保型产品。

(9)共设房间2300个,按每个房间安装1只双插型RJ45信息点,办公部分按5m2~6m2办公面积安装1只双插型RJ45信息点,其余部位按需配置。

系统设计原则

布线设计常参照的设计原则很多:包括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充性等等。而用户的需求,决定了布线系统的设计重点要求,我们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应以下原则为重点进行规划实施。

先进性原则:布线系统的先进性保证了数据信息传输基础设施的持久生命力;保证顺应网络系统的更新应用;保证当今办公区局域网应用向全国广域网的扩展。

可扩展性原则:在不破坏装修效果的前提下,不仅要满足现有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未来信息点与应用扩展的需要。

可管理性原则:为方便将来管理人员进行网络管理,应重视网络管理规划设计。

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和网络设计一般原则,我们的布线系统设计将以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为主要指导思想,并兼顾其他设计原则,如实用性原则等。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本次方案中特设计如下:

(1)电脑网络主机房设置在主楼二楼二夹层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语音主机房设在主楼一楼二夹层语音中心机房。

(2)每个数据系统IDF通过主干至少6芯多模光纤,与主配线架MDF相连;每个语音分系统IDF通过主干采用大对数室内电缆连接与主配线架MDF相连。相邻楼层之间同时放置一条4对六类双绞线和3类大对数双绞线,一旦此楼层线缆断裂,可由相邻楼层线缆应急补充。

(3)各分系统数据语音水平部分采用六类室内UTP和六类模块化RJ45插座组成各功能房/区的单/双口信息插座。

(4)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子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系统)的设计均符合 ISO/IEC 11801《用户楼宇运用布线标准》,EIA/TIA 568B和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各子系统的规定。

(5)网络整体采用星型物理拓扑结构,实现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

系统设备配置 1.选型原则

◆能提供满足音频、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服务和传输能力。◆能适应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能为综合楼内的各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建立有机的联系提供保证。◆具有经济性、可靠性、可扩充性。2.品牌选型

目前,市场上可供我们选择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供应商很多,我公司根据在多年工程实践中对不同厂商产品的使用经验,结合对综合布线系统的使用要求以及各厂商产品性能特点、设备外观、服务质量等诸多因素,从众多品牌中选择了美国通贝公司公司开发和研制的综合布线系统。

零误码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是一个匹配的系统,它由不同的元器件组成,如线缆、配线架、跳接线、信息模块等组成,各元器件必须基于100欧姆阻抗,但可以存在15欧姆偏差。因此不同器件间最大阻抗偏差可达30欧姆,从而在连接处形成强大的信号反射,不利于信号传输。因此标准组织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各元器件必须互相匹配认证,才能真正达到5类、超5类甚至6类的要求。其它厂家的器件,如果没有经过认证 匹配,并不一定形成5类、超5类信道带宽,更不可能形成6类信道带宽。不匹配的信道将引起数据出错,从而使数据包不停重发,严重浪费网络资源。而有时这种浪费并不都为人所知,因为普通网络设备的绿色信号灯只代表网络连通,不代表网络传输效率。有时绿色灯亮,但网络并没有真正在传输数据,因为网络在不断地重发数据包。

从表1中可看出误码率对传输速率的影响: 即1%的误码率将损坏80%的网络资源!从表2中可以看出匹配信道和不匹配信道的差别: 从上表中可看出匹配信道和不匹配信道传输信号的差别。

显然,不匹配系统传输中接收端无法辨别接收到的是信号还是噪声,当然信道已严重损耗了整个网络

投资。因此布线系统需要认证匹配。

作为世界著名连接系统供应商和国内著名的线缆厂商,美国通贝公司推出的是互相认证匹配的布线系统,保证零误码传输,并对系统提供至少20年的系统保证。

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本工程综合布线的功能需求,结合该工程的具体特点,该综合布线系统按模块化设计,分为建筑群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及工作区子系统。其结构按二级星型设计:

1.一级为网络中心机房(MDF)的光纤配线架至各楼层分配线间(IFD)光纤配线架的6芯多模光缆、连接主楼语音中心配线间的语音配线架至各楼层分配线间(IFD)语音配线架的大对数电缆干线。2.二级为连接各个分配线间(IFD)的48口、24口铜缆配线架至各工作区数据、语音工作站的6类UTP。整个布线系统完全采用非屏蔽双绞线布线,模块化组合压接方式,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的通讯传输系统,以保障本工程建筑信息基础链路的正常开通和可靠使用。

系统测试

为使该楼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实现系统的建设目标,必须从系统实施的各阶段严格质量的检验,包括产品的验收、施工、安装及调试的质量控制等,更要注意系统安装完成后,能确保全系统的质量。1.测试原因

本设计方案所用布线系统的产品均为美国通贝公司和其指定配套产品。虽然产品都满足国际标准并通过了ISO 9001及UL验证,但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又加入了很多人为因素,必将对整个线缆系统在诸如连接正确性、连接性、短路、开路、信号衰减、串扰、信噪比、回波损耗、突发性干扰、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误码率及性能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安装时,所产的错误有80%是线缆和接插件安装问题。因此在工程完工后,有必要在诸方面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以证明布线系统的安装是合格的。

2.测试模型

对布线系统的测试是联合测试的,而不是指对某一个或几个部件的测试,测试通路应为真正的应用环境,在下图中反响了几种测试的模型分别是:(1)基本链路测试模型;(2)永久链路测试模型;(3)信道(Channel)测试模型。

3.测试标准

测试将以TIA/EIA-568-B、TSB 67和ISO/IEC 11801标准规范定义的信道(Channel)方式进行。

(1)ANSI/TIA/EIA-568-B ANSI/TIA/EIA-568修定版B的标准中收录了TSB 36与TSB 40的连用UTP“信道”在最坏性形下的电性能参数值,该情况信道被定义为从NIC卡到LAN集线器或交换器之间的所有设备,在该信道中各组件定义如下:

◆一个信息插座/插头 ◆一个转换节点

◆90米均衡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 ◆两个连接块或接线面板组成的配线架 ◆总长10米的设备线缆和跳线

由于现场测试设备不能将设备插头与设备接口分开,因此设备接头不计在内。

(2)ISO/IEC 1180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颁布了ISO/IEC 11801国际标准,同TIA/EIA-568B标准一样,ISO/IEC 11801标准地信道定义为包括跳线(除少数设备跳线外)在内的所有水平线,ISO也将链路(Link)定义为从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插座的所有部件,而墙内的设备也应考虑在内,链路包括两个连接块之间的跳线,但不包括设备线缆。

(3)TSB TIA/EIA组织在TIA/EIA-568-B之后又公布了第67号通讯系统公告(TSB 67)——《商用建筑通讯布线测试标准》,即对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的技术要求,TSB 67的宗旨是为了更明确地定义建筑布线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如何进行现场测试,该TSB包括了关于“信道”的“基本链接”区别说明并为他们规定了不同的性能等级,根据基本链接的这组数据对以后增加跳线和维持信道的性能要会更加严格。TSB 67还规定了手持式测试仪的测量精度以便控制结果的可靠性。

尽管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后的测试将按如图4所示的TIA/EIA-568-B,TSB 67和ISO/IEC 11801标准定义的通道测试进行,测试包括通道的衰减(ATTENUATION)、近端串扰(NEXT)、近端串扰总和(Power Sum NEXT)、等级远端串扰(ELFEXT)、等级远端串扰总和(Power Sum ELFEXT)、信噪比(ACR)、信噪比总和(Power Sum ACR)和回波损耗(RETURN LOSS)等数值。

4.测试设备

六类布线 篇3

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日益普及, 使云计算在自动化办公中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也使超五类综合布线系统一统天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已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并逐渐取代昔日的霸主成为综合布线市场上的主流。作为“云”时代办公网络的物理基础设施,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提供超五类系统2.5倍的高速带宽, 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在系统施工质量方面,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同样比超五类系统更加难以管控。

该大型商务广场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南岸, 项目用地263.22亩, 建筑面积为70万平方米, 为鄂尔多斯市标志性建筑。该商务广场内采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 其应用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内的办公网络系统的基础布线, 设计规模约为2.9万点, 六类铜缆使用长度约为136万米。

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大型商务广场项目为背景, 结合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对工程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实施整改过程, 简要的论述提升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提升的措施与方法。

1 质量问题调查分析

1.1 现场调查

工程初期使用福禄克测试仪 (FLUKE DTX-1800) 对商务广场一号塔楼第六层 (样板层) 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见表1。

在检测过程当中实取500个检测点, 检测到质量不合格 (测试未通过) 的点数为57处, 合格率仅88.6%, 收集数据以后, 我们对不合格点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 具体见表2。

最终以各单项不合格项目的比率数为基数, 利用折线图直观体现整个检测结果中的主要严重问题所在 (见图1) 。

折线图证实, “RL (回波损耗) ”与“NEXT (近端串音) ”二项质量不合格项目比率数的累计百分率为89.4%, 实为是主要, 严重的质量问题。

1.2 目标确立

分析认为可通过改变施工方法、加强施工管理等整改措施, 将检测中“RL (回波损耗) ”与“NEXT (近端串音) ”主要不合格项目频率降低99%, 从而将现有的质量合格率88.6%提高到98%以上。

1.3 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六类中和布线系统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 最终整理绘制了“树状关联图”如图2。

1.4 要因确认

造成该二个主要质量缺陷的末端原因共有8个,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 对8个末端原因逐一进行要因确认。

1.4.1 材料管理不严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虽然材料的品质对综合布线质量有所影响, 但通过对项目部材料管理进行了现场考察, 发现本项目部的材料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 所有进场材料均为国内一线品牌正规厂家生产, 且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所以认定“材料管理不严”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2 终接工具不专业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该项目所选用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接插件 (插座模块等) 均为新型免压线器产品, 只要正确使用模块组件, 便可完成线缆与接插件的卡接, 不需要使用专业的压接工具, 所以认定“终接工具不专业”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3 施工人员无经验

通过调查发现, 部分施工班组无相应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经验, 可能会对施工质量有所影响, 但调查到班组人员基本上都为中专以上学历,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质量意识;分析认为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相应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所以认定“施工人员无经验”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4 终接工艺有问题

通过对现场施工情况的调查, 施工人员在对六类网线终接时, 线对扭绞松开长度在11mm~13mm, 且在终接后仍留有多余的线头, 与国标规范要求严重不符, 所以认定“终接工艺有问题”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5 管路设计容量小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 施工后现场线管、线槽的容量均有超过50%冗余, 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6 管路施工不规范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 所查线管的转弯角度均大于90度, 且转角个数与过线盒的设置均符合标准, 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7 布线方法不合理

调查发现由于六类线缆外观较以往使用的五类线缆“更粗壮”, 使大部分施工人员误认为六类线缆“更耐拉”、“更耐弯折”, 导致在线槽内拉线时施工人员多集中于一端, 距离较长时也几乎不安排人员在中间传送线缆。分析认为此种不合理的施工方法, 极易对线缆产生不可逆转的物理损伤, 且施工后线缆在线槽内紧绷, 转弯处无适当预留, 线缆弯曲半径严重小于极限值, 所以认定“终接工艺有问题”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8 线束捆扎过紧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 该项目所选用的是粘贴扣式线束整理扎带, 由于扎带材料的特性, 施工现场未出现线束捆扎过紧的情况, 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最终认为造成该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主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终接工艺有问题”和“布线方法不合理”。

2 整改与实施

2.1 针对“终接工艺有问题”的整改与实施

2.1.1 正确示范线缆终接的工艺流程

(1) 邀请材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 示范演示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终接工艺流程, 并留存影像资料; (2) 根据终接工艺流程的影像资料配以文字说明, 编制成《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终接工艺流程》指导文件, 下发至每一位参与线缆终接施工的人员手中。文件内容如下:1) 将六类线缆外护套自端头剥去30~50mm, 插座模块组件拆解备用 (见图 (1) ) ;2) 将线缆穿入压线盖, 顶住即停, 然后除去十字骨架与撕裂线 (见图 (2) ) ;3) 将导线按压线盖上的色标卡入线槽, 注意过程中尽量不对双绞线进行解纽 (见图 (3) ) ;4) 将多余的线头使用剪刀齐根剪去 (见图 (4) ) ;5) 将压线盖组件推入模块定位, 注意模块两侧的槽口必须对齐 (见图 (5) ) ;6) 将定位后的模块使用厂家配送的压力手柄进行压接, 听到“咔嗒”声后, 将模块旋转180度再次压接, 确定压接可靠 (见图 (6) ) 。

2.1.2 实施样板先行的管理制度

(1) 全面施工前, 每个施工班组以所在施工段的连续100个信息点的终接做为“工序样板”, 先行施工, 先行由项目部进行质量检查、检测。 (2) 将“工序样板”做到100%质量合格的班组, 方可参照“工序样板”进行全面施工;未做到100%质量合格的班组, 直到整改达到100%质量合格后, 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2.1.3 完善施工质量“自检”制度

(1) 每日施工班组长牵头, 对当日施工的信息点, 参照“工序样板”的质量标准进行“自检”, 开“每日质量总结”会, 并做书面记录; (2) 质检员不定期的参加施工班组的“自检”, 加强“自检”工作的落实力度; (3) 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施工质量总结会”, 讨论解决各施工班组在“自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对“自检”工作落实到位的施工班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2.2 针对“布线方法不合理”的整改与实施

2.2.1 了解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

(1) 邀请材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 讲解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线缆的物理特性, 总结如下:1) 六类线缆的线径约为6.2mm, 线缆可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线径的4倍约为25mm;2) 单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00N (相当于10公斤) ;n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n×50+50N;多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能超过400N (相当于40公斤) 。 (2) 加大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 让其认识到由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线缆物理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即使在外观上看不出线缆的损伤, 只要测试中“RL”值不合格, 整条线缆必须重新更换, 别无他法。

2.2.2 细化布线工序的施工方法

结合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 现场施工员重新编制了《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布线工序技术交底》, 主要内容如下 (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1) 在水平线槽内敷设时, 首先将多根线缆头并齐用电工胶布捆绑成一束, 再每隔0.5m~1m捆扎一次, 捆扎3~4次, 捆扎长度2m~3m;而后应在线槽直线段每3m~5m处及转弯、三通处, 分布施工人员在线槽中穿送电缆;2) 在线管内敷设时, 先穿牵引钢丝, 再用电工胶布将钢丝与电缆束牢固顺滑的捆扎在一起;最后匀速拉牵引钢丝末端, 将电缆敷设于管内, 两端管口各安排施工人员做到“一拽一送”;3) 线缆于线槽转弯处、线槽三通处、线槽与线管连接处做0.2~0.3m的预留, 呈自然弯状;4) 布线时必须杜绝出现线缆打结、“死弯”等现象。

2.2.3 加强过程检查, 确保技术交底的落实

(1) 项目技术员施工人员现场开展布线工序的技术交底, 并发放《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布线工序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人手一份; (2) 项目质检员不定期的到施工现场抽查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 对技术交底落实不好的施工班组进行一定经济处罚, 对于最终成品合格率高的施工班组进行一定的实物奖励。

3 效果检查

本工程全部完工后, 项目部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同时随机抽取了四个标准层, 共计2000个信息点, 同样使用福禄克测试仪 (FLUKE DTX-1800) 进行效果检查, 并与整改之前情况进行对比, 从表3可以看到, 各单项不合格率都有明显下降。

从图4可以看到, 整改后的最终结果达到并超越了预定的质量目标。由图5可以直观看出原影响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中的“RL (回波损耗) ”与“NEXT (近端串音) ”等问题的发生频率大幅降低, 已不构成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4 结束语

总之,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的提升, 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 在实施的过程当中, 只有对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统计与深度剖析, 才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只有对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严谨筛选与认真实施, 才能够达到并超越预定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T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3]陈芳.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的一些体会[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1) .

上一篇:油田废水下一篇:工程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