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间牵引固定术

2024-10-14

颌间牵引固定术(精选8篇)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1

摘要:[目的]总结48例上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固定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术后实施了健康教育、解决营养摄入问题、采取预防误吸或窒息、预防牙周组织和牙齿感染性疾病的措施、做好口外清创缝合切口的护理、解决语言交流障碍和落实出院指导等专科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均恢复或基本恢复到骨折前的咬合关系, 咀嚼和进食功能恢复良好, 有3例出现口臭, 2例并发牙龈炎, 其他并发症未见。[结论]上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固定术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是保证病人术后安全度过颌间牵引固定期、促进病人康复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上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固定术,并发症,护理

上颌骨骨折约占颌面部骨折的40%以上, 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病原因, 上颌骨骨折主要造成病人咬合关系紊乱和面部畸形, 前者影响其咀嚼、进食等生理功能, 后者影响其面部美观。上颌骨骨折据骨折分类不同, 治疗方法各异, 颌间牵引固定术主要用于上颌骨低位骨折时偏斜移位的横断性骨折者采用手法复位困难时的治疗;用于上颌骨矢状骨折中垂直骨折线与低位骨折线连通时的治疗, 术后一般需维持颌间牵引固定3周~4周[1], 此期间如护理不当有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口腔内形成软垢堆积和菌斑滞留造成牙龈炎、牙周炎和龋病的始动因素[2]、呕吐所致的误吸严重时甚至导致窒息死亡而危及病人的生命等护理并发症, 护理对保证病人顺利康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科收治上颌骨骨折并采用颌间牵引固定术病人48例, 实施了有效的专科护理,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3年5月收治适合采用颌间牵引固定术治疗的上颌骨骨折病人48例, 男31例, 女17例;年龄17岁~63岁, 平均40岁;全部病例经CT三维成像检查明确了骨折情况, 其中上颌骨低位骨折时偏斜移位的横断性骨折者29例, 上颌骨矢状骨折中垂直骨折线与低位骨折线连通的19例;本组病人中合并颌面部软组织开放伤的11例。

1.2 方法

本组48例病人于伤后1d~7d采用张家港市城东医疗器械厂生产的“牙齿矫正器械包” (以下简称:牙弓夹板) 和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金钟牌0.4mm牙用钢丝, 为病人施行颌间牵引固定术3周~4周。对合并颌面部软组织开放伤的病人入院当天即进行了清创缝合术。术后均实施有效的专科护理。

2 结果

本组病人在颌间牵引固定术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软垢、菌斑附着牙面的情况, 其中有3例病人出现口臭;有2例病人出现牙龈红肿出血, 龈沟加深达3mm, 龈沟内有软垢和菌斑附着等症状确诊为牙龈炎;其余病人未见护理并发症发生。3周~4周后拆除固定物时均恢复或基本恢复到骨折前的咬合关系;除3例因合并颧弓骨折、鼻骨骨折行保守治疗病人出现轻度面部畸形外, 其余45例病人无明显面部畸形;11例合并颌面部软组织开放伤行清创缝合术病人, 一定程度影响了面部的美观;出院1个月后复诊或电话回访本组病人咀嚼和进食功能均恢复良好。

3 护理

3.1 健康教育

帮助病人获得术后各项护理措施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对各项护理措施重要性的认知水平, 是提高病人接受专科护理依从性的关键, 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 所以专科护士在病人术后要及时对病人及家属展开全面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为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准备。

3.2 营养摄入不足

本组病人口腔以下的消化器官功能正常, 术后由于进食方式发生了由咀嚼进食向直接吸吮进食或间接吸吮进食的转变;进食种类由普通饮食向流质饮食的转变, 病人出现饥饿感明显, 不习惯要素饮食和流质饮食的味道和口感, 虽然饥饿但不愿多吃, 小便次数增多, 大便次数减少等各种不适。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是保证骨组织如期复位愈合的关键, 护理措施: (1) 每天07:00~23:00给流质饮食5次~7次, 每次间隔2h~3h, 每次量300mL~500mL。 (2) 对能直接吸吮进食的病人尽量鼓励病人直接吸吮进食;对牙列完整且流质饮食较为浓稠、直接吸吮进食困难的可采用间接吸吮进食, 选择夹取一段输血器 (管腔直径较输液器粗) 的管子, 长约40cm, 指导病人将管子一端沿口腔前庭自最后磨牙远中面的间隙放到舌根部, 管子的另一端放在流质饮食中, 嘱病人缓慢吸入。 (3) 要素饮食和配制的流质饮食相搭配, 前者虽然营养成分配比合理齐全, 但味道和口感多数病人难以坚持连续单独服用, 采用每天给要素饮食1次或2次, 再配给米糊、藕粉、牛奶、浓果蔬汁、浓骨头汤和鱼汤等, 配制时注意合理添加调味品, 满足病人的味觉享受, 提高生活质量。 (4) 睡前最后一次进食最好给鲜牛奶, 因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在胃内消化和停留时间较长, 可避免夜间因小便次数增多、饥饿感而影响病人睡眠。 (5) 每周为病人测体重1次, 体重增减≥2kg时及时调整饮食。

3.3 牙周组织和牙齿的感染性疾病

颌间牵引固定装置给有效的口腔清洁造成困难, 形成诸多刷牙的盲区, 如固有口腔、牙齿唇颊面的固定装置下方和其附近的区域等, 这些区域刷牙时牙刷的刷毛达不到或不能充分达到, 这就给软垢、菌斑的形成和滞留创造了条件, 成为牙龈炎、牙周炎和龋病的诱因。护理措施: (1) 把牙的唇颊面尽量刷洗干净。选择刷头较小, 刷毛较长的软毛牙刷, 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各1次, 指导病人刷牙时动作轻柔, 用力适中;采用竖刷、与结扎钢丝方向平行和旋转相结合的手法, 逐个区域、逐个牙面缓慢的、有耐心的刷牙, 刷牙时牙刷在每个区域或牙面至少停留10次, 注意刷洗固定装置与牙龈接触的区域, 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90s;对固定装置所造成的刷牙盲区和死角, 可以选用牙缝刷认真清洁;刷牙时既要保证最大限度的清除菌斑和软垢, 又要防止用力过猛所致的固定装置移位变形而影响牵引固定的效果。 (2) 嘱病人每次进食后即饮适量的温开水, 不要立刻咽下, 采用鼓颊和舌运动方式使水在口腔内形成一定的水流冲击力清洁口腔后再吞咽或吐出。也可用温淡食盐水含漱口腔。 (3) 口腔冲洗。每天早晚各1次, 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用弯盘或面盆置下唇或颌下区接冲洗液, 用老式的输液瓶 (因其橡胶管管腔较粗, 形成的水压较高) 盛生理盐水或淡食盐水500mL~1 000mL, 液面高度距口腔约80cm使水流形成一定的压力[3], 用无菌棉签2根或小号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和唇部, 完全借助水流冲洗口内食物残渣, 冲洗过程中切忌配合棉签或棉球擦拭, 以免棉花纤维挂在固定装置上, 形成难以除去的异物, 加重软垢或菌斑的滞留。 (4) 指导病人每晚睡前用口泰漱口液含漱口腔, 每次20mL~30mL含1min。

3.4 误吸或窒息

本组病人因颌间牵引固定术致完全不能张口, 进食过程中可因呛咳诱发呕吐;可因饮食卫生不良导致的急性胃炎、急性食物中毒诱发呕吐;可因进食过量造成消化不良等诱发呕吐, 呕吐物不能及时吐出导致误吸甚至窒息死亡。护理措施: (1) 颌间牵引固定过程中, 必须保证病人食物清洁新鲜不变质、不过期;保证食具清洁必要时煮沸消毒, 做好防蝇措施, 也可餐前将食物和食具同时用微波炉再加热。 (2) 控制进食频率和进食的量, 病人有饥饿感或间隔时间>2h才能进食, 预防消化不良诱发的呕吐。 (3) 食物中严禁添加辛辣调味品, 进食过程中保持环境安静, 强调缓慢进食, 避免引发呛咳、诱发呕吐甚至窒息。 (4) 金冠剪处于应急状态, 交代病人出现恶心、腹胀、腹痛等症状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一旦发生呕吐征兆紧急用金冠剪夹断和拆除颌间牵引固定装置, 迅速打开病人口腔防止呕吐物误吸。

3.5口外清创缝合切口的护理

应避免切口感染, 采取降低切口的刺激、摩擦和张力的措施确保切口愈合的质量, 使瘢痕降低到最低限度, 保持切口干燥避免潮湿, 拆线前不能淋浴, 洗头时不能使伤口受潮, 洗脸时只能以手指指腹或软毛巾蘸水后沿切口减张方向轻拭健康皮肤, 避免增加切口张力的各种动作, 如剧烈运动和外力碰撞等。

3.6 语言交流障碍

牵引固定期间病人语言功能障碍, 可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也可通过病人书写表达意愿进行交流, 尤其要保障床旁呼叫系统正常运行, 保证病人、家属和同病室病人都会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3.7 出院指导

拆除颌间牵引固定装置后及时进行口腔检查, 对出现牙龈炎、有较多牙石菌斑和软垢形成的病人建议及时接受超声波洁牙术, 达到及时治疗牙龈炎, 及时去除龋病和牙周炎诱因的目的;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及时彻底刷洗牙齿的各面, 注意刷洗牙龈、腭和舌面等;对牙列缺失的病人建议及时接受义齿修复的干预或治疗;指导病人开始进软食, 进食速度宜慢、延长咀嚼食物的时间, 使咀嚼肌功能逐渐得到锻炼和恢复, 2个月内忌食过硬食物;遵医嘱嘱病人1月后来院复查, 如有不适随时复诊或电话咨询。

4 讨论

上颌骨骨折采用颌间牵引固定术病人, 牵引固定期间一般情况较好, 除少数合并身体其他部位外伤者外, 大多四肢功能正常, 行动自如, 其并发症的发生较为隐匿, 加之语言沟通障碍病人较为安静, 与其他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手术病人相比, 其术后的观察护理易被忽视, 容易成为护理不良事件形成的薄弱环节。专科护理要从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开始, 关键器械如金冠剪等要每班交接清点, 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和急救车要专人管理处于应急状态;日常工作中要反复强调, 此类病人呕吐诱发的窒息会危及病人生命, 强化护士的危机意识, 要熟练掌握配合医师急救的各项护理技能, 按时巡视病房, 主动询问需求, 提高观察病情的质量;拆除固定装置后嘱病人及时到口腔内科进行全面、彻底的口腔检查和必要的治疗, 是消除牙周组织和牙齿的感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总之, 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 是预防术后并发症, 减轻病人痛苦, 保证病人顺利度过颌间牵引固定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震康, 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250;266-268.

[2]席淑新.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98;407;410.

[3]连白玲, 宋文波.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病人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2) :30.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2

【摘 要】 目的:对颌间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4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组行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术后不行颌间牵引疗法。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外观、咬合关系复位良好率以及并发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粉碎性骨折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行颌间牵引治疗,整体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颌间牵引

【中图分类号】R782.0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01-01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和其他骨折类型相比,其治疗难度较大。治疗以正确复位、固定为关键。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是一种下颌骨折坚强内固定法,对骨折段进行复位后,经口内或者口外作出切口,应用钛钉固定小型钛板于骨折线两侧骨面。为实现形态与功能兼顾,对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后实施颌间牵引,可促进下颌骨形态、功能恢复[1]。笔者对颌间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骨科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即骨折部位均呈多条骨折线,且有一个以上游离骨折片,骨折直径不低于1cm;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范围16~53岁,平均年龄(20.2±3.1)岁;骨折部位:2例下颌角,9例下颌体,15例颏部,6例颏部与体部合并骨折。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范围17~52岁,平均年龄(21.5±4.3)岁;骨折部位:2例下颌角,10例下颌体,16例颏部,4例颏部与体部合并骨折。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精神疾病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排除伴严重心、脑、肾疾病者,排除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排除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组行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术后不行颌间牵引疗法。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鼻腔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如为开放性骨折,则选择开放性伤口入路;如为闭合性骨折,则选择内切口入路;如骨折部位为下颌角、下颌升支或者髁突,则选择口内外联合入路。选择最佳入路,将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并将骨折处骨折碎片与游离软组织清除;实施手法复位,良好复位后,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最佳小型钛板,并对长度与弧度进行调整,钻孔后坚强固定;固定后对牙齿咬合关系进行检查;如咬合关系恢复较好,则冲洗创口,并复位骨膜和软组织;分层对口内外切口进行严密缝合;最后应用橡皮圈对上下牙列颌间进行牵引固定。

术后为患者应用一周抗生素,进食半流质或者流质食物;餐后应用漱口液或者生理盐水漱口,做好口腔护理;术后两周,对患者牙齿咬合、咀嚼、张口等情况进行观察;术后3~6个月到医院行X线片检查,对骨折愈合、复位情况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牙齿咬合恢复情况、外观恢复情况、骨折复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咬合恢复情况评定,优:经X线片检查,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上下颌牙齿接触面积广泛;良:检查后,有1~3个单位牙齿错位或者无咬合,但不会对咀嚼功能产生影响;差:4个单位牙齿以上无错位或者接触,不能正常咀嚼[2]。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 观察组骨折复位、外观以及咬合关系复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2例钛板外露,并发症率9.4%;对照组:5例切口感染,7例钛板外露,并發症率37.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颌面部中,下颌骨为其中唯一能够活动的骨骼,易受到外力作用影响导致骨折。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形成主要由高能量外力作用导致,骨折部位即为受力点,主要以颏部为主。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导致,男性青壮年为主要群体。发生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后,病情较严重,如不及早处理,易并发全身损伤。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对颅脑等重要脏器损伤进行治疗,恢复平稳后,再对下颌骨骨折进行处理,进而能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3]。

目前,临床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主要以坚固内固定为主,在改变颌间固定、钢丝结扎传统固定以及满足生物力学原理等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处理,在骨折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突破。但大多数粉碎性骨折受到存在大量游离性骨折片、骨折线繁多以及下颌骨周围肌肉牵拉等因素影响,不能使患者达到理想复位效果。因此,行内固定后要进行颌间牵引。本次研究对我院32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后实施颌间牵引,骨折、外观以及咬合关系等均良好恢复,且并发症率较低。

综上所述,对下颌骨粉碎性骨折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行颌间牵引疗法,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许建民,李明东.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6):1166-1166.

[2]张爱君,周丽芝,王海欣,等.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128-129.

[3]李智.颅颌面坚强内固定(三)下颌骨正中联合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下颌骨宽度的控制性固定[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10):621-623.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9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颌面部CT或X线检查确诊;年龄18~70岁。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急性感染。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1.5±17.3)岁;21例上颌骨骨折,45例下颌骨骨折,24例上颌骨合并下颌骨骨折;单纯性骨折63例,多发性骨折27例。另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1±16.3)岁;16例上颌骨骨折,24例下颌骨骨折,10例上颌骨合并下颌骨骨折;单纯性骨折28例,多发性骨折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采用CT或X线检查确定骨折部位,麻醉的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从创口入路。闭合性上颌骨骨折采用经口内前庭沟切口进入,下颌骨骨折采用内切口或口外切口进入,暴露骨折端后,清理血凝块、肉芽组织及较小的碎骨片。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微型钛板,上颌区可用单枚微型板,下颌骨折多为2枚小型板,尽量使钛板与骨折线垂直,钻孔并将螺钉拧入,确保骨折线闭合紧密时,钛板与钛钉能够保持稳定,分层对位缝合创口。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在经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后行颌间牵引复位固定,牵引时间≤3周。两组术后1周均使用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每日使用洗必泰漱口,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随访3个月,行颌骨螺旋CT三维重建片,复查全口曲面断层片。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分为[2]:优:颌骨完全恢复解剖形态,咬合关系正常,颜面左右对称、无畸形,伤口一期愈合,无牙齿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良:颌骨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咬合关系基本正常,颜面基本对称、无畸形,无牙齿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伤口一期愈合;差:颌骨解剖形态恢复不理想,咬合关系较差,颜面不对称有畸形,出现牙齿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伤口二期愈合。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中优34例,良43例,差13例。对照组中优15例,良17例,差18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6%,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中无内固定装置松动、移位、断裂、排异反应,固定物周围未出现吸收和疏松,无术后感染、牙齿损伤发生。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移位,给予固定矫正处理。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颌骨骨折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颌面部所致,为口腔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约占颌面部损伤的30%。颌骨骨折后其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和载荷功能遭到破坏,导致患者颜面部出现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畸形等。在治疗颌骨骨折的过程中不但要恢复患者骨折良好的复位、咀嚼功能以及颜面部外形,而且要着重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关系。以往常采用颌间结扎固定手术治疗,但该手术方式不仅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而且术后颞颌关节的制动时间长,不仅影响术后进食,而且还可造成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局部骨质疏松、瘢痕痉挛等并发症,不利于颌间关节功能的恢复[3]。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能够改变颌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的力学环境,提供三维空间上的固定,提高固定效果。而且术后允许早期进食活动,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加之微型钛板的生物相容性好,能够避免二次创伤[4]。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钛板本身不能提供足够的固位力,因此需要颌间牵引给予辅助固定。本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单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该方法集合颌间牵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避免由单一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所带来的咬合关系紊乱、再次移位和单一使用颌间牵引钉治疗所带来的弊端,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综上所述,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90例颌骨骨折患者(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50例颌骨骨折患者(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6%,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颌间牵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骨骨折,疗效

参考文献

[1]韦玉洁.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观察.河北医学,2013,19(2):188-190.

[2]胡超,王建华,张纲,等.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14,16(3):393-394.

[3]史振怡.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593-3594.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即为骨部位均呈现多条骨折线,且≥1个游离骨折片,骨折直径≥1 cm。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24.3±10.3)岁,骨折部位:下颌角5例,下颌体14例,颏部17例,颏部与体部并合骨折1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23.3±10.4)岁,骨折部位:下颌角8例,下颌体17例,颏部14例,颏部与体部并合骨折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施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其基本步骤如下:①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对其鼻腔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②针对患者骨折状态,选取对应的入路方案。如果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则利用其开放性伤口入路,而如果患者为闭合性骨折,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切口入路,如果患者骨折部位相对特殊,为下颌角、下颌升支或髁突,则选择口内外联合入路。③选择好最佳入路,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并将其骨折处进行骨折碎片与游离软组织清除。④实施手法复位,确定其复位良好后,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最佳小型钛板,并针对其长度与弧度进行对应的调整,钻孔后坚强固定。⑤固定后,对其咬合关系进行检查,如果咬合关系相对恢复较好,则对其创口进行冲洗,病复位其骨膜与软组织。⑥分层对其切口或者伤口进行缝合,确保缝合的质量。对照组在术后不实施颌间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术后实施颌间牵引治疗,即在上述的手术步骤基础上,于术后利用橡胶圈对上下牙列颌间进行牵引固定。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都需要连续使用1周的抗生素,并且进食半流质或者流质事物。餐后需要利用漱口液或者生理盐水漱口,以做好口腔护理。在手术后2周,可对患者牙齿的咬合、咀嚼、张口等状况进行观察。手术后3~6个月,需要到医院进行对应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

两组患者牙齿咬合恢复情况、外观恢复情况、骨折复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咬合恢复情况评定,优:经X线片检查,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上下颌牙齿接触面积广泛;良:检查后,有1~3个单位牙齿错位或者无咬合,但不会对咀嚼功能产生影响;差:4个单位牙齿以上无错位或者接触,不能正常咀嚼;骨折复为良好率(优+良)/总例数×100%。其他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参照相关文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骨折复位、外观复位以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1例切口感染,2例钛板外露,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中5例切口感染,7例钛板外露,并发症率为2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颌面部中,下颌骨作为其中唯一能够活动的骨骼,其容易因为外力的介入从而骨折。而下颌骨骨折成因主要是高能量外力作用[1]。骨折部位作为一个受力点,在高能量外力下,其遭受的冲击较大,尤其是颏部[2]。一般来说,临床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都是因为交通事故,而且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要患者群体。在发生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后,如果患者病情相对严重,而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将会引发其全身损伤[3]。尤其是在交通事故中,一般会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要素,因此,在进行处理时,会以患者的重要脏器作为第一损伤治疗部位,等其平稳后,才会进行下一步处理。

当前,临床治疗下颌骨骨折主要以坚固内固定手术为主,在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骨折部位的处理[4]。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对于骨折治疗方面,具有重大的突破。然而,由于多数医院在临床处理中,都将对患者的手术作为主要,从而忽视了对其后续应有的处理,这就会使得手术的效果相对不理想[5]。下颌骨骨折部位会受到肌肉的牵拉等,导致其恢复状况受到影响。尤其是该部位本身就会在不自觉间牵动。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术后处理。而颌间牵引治疗法,对术后的处理其效果相对较好,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的恢复状况。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整体恢复效果相对较好。无论是骨折、外观还是其牙齿咬合关系,都恢复良好。同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凡,王慧明,杨庆福.骨内颌间牵引钛钉在复杂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上海口腔医学,2009,18(5):551-554.

[2]谢芳兰,冯志辉,车德平.颌间牵引疗法在32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1):101.

[3]翟军,马继红,翟晓东.小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钛钉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3):170-172.

[4]杨懿,刘海波,刘刚,等.颌间固定与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8(5):805-806.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颌骨骨折采用颌间牵引术治疗的患者,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34~50岁, 平均 (39.7±3.1) 岁。纳入标准: (1) 无牙周病,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 (2) 颌骨骨折7 d内行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并行颌间牵引术; (3) 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如糖尿病等; (4) 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同意。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口腔科常规护理方案, 包括日常照护, 病情观察, 对症支持等。观察组重视应用个性化、系统性口腔护理, 具体步骤如下。

1.2.1 心理干预

颌间牵引术后, 受牵引力过大或牵引夹板束缚等因素影响, 易引发牙齿疼痛、术区肿胀, 患者食欲减退, 正常语言交流能力丧失, 部分出现面型改变, 易有极大心理障碍产生, 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故手术1周后, 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疏导和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 掌握病情及心理状况, 针对性制定健康宣教方案, 增强患者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以树立治疗信心。为防止产生负性情绪, 可采取阅读杂志、听音乐的方式缓解心情, 另外, 医护人员需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房间, 向家属指导陪护要点。针对部分经心理疏导负性情绪无法缓解者, 可遵医用药治疗。

1.2.2 术后营养干预

颌间牵引术实施后, 患者因张口困难, 对正常进食产生影响, 通常仅可进流质饮食, 实行口饲, 但需注意, 口饲管插管的长度需与患者舌背接近, 宜在舌前中部, 避免插在舌后部刺激咽反射诱导恶心、呕吐。嘱患者在进食后, 做好结扎丝及牙弓夹板有无松动脱落的检查, 并观察有无黏膜创伤。了解咬合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并及时对异常做出调整。保持口腔清洁, 口饲进食后, 需将在结扎固定装置上遗留的食物残渣及时清除, 并含漱漱口液, 加强感染防范。术后重视饮食营养, 进食次数可适当增加, 可用蛋白粉、蔬菜汁、鱼汤、鸡汤配置营养液, 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促骨折愈合。同时, 需禁食刺激性食物, 禁烟酒。

1.2.3 肿胀疼痛干预

颌间牵引术开展3 d后, 部分患者受术区加力影响, 局部易出现明显肿胀、疼痛, 也可有体温升高、区域淋巴结肿大等全身不适, 多为术区局部炎症引发。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焦躁情绪耐心疏解, 鼓励对治疗配合。术区疼痛、肿胀明显者, 可取冰袋冷敷, 以加快消肿止痛进程。若有明显疼痛肿胀, 在应用物理疗法缓解不佳的状况下, 可取地塞米松遵医静滴, 以促局部组织水肿缓解。

1.2.4 术后感染干预

因颌间牵引术的实施, 患者张口受到一定限制, 进食难度加大, 口腔缺乏自洁能力, 常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出现, 大量菌斑堆积, 情况严重时, 可引发牙周炎、牙龈炎等。部分患者因全身免疫失衡, 可有口腔黏膜病出现, 如口腔溃疡等。为对口腔感染控制, 可取5%碳酸氢钠漱口液嘱患者含漱, 以对口腔念珠菌感染预防。依据需要, 可在向主治医师请示后, 取口泰、康复新液等漱口水含漱, 以达到防治牙周炎、牙龈炎的效果。

1.2.5 功能锻炼

颌骨牵引用时通常为4~6周, 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重要性, 以促血液循环情况改善, 可在3~4周时, 行张口动作练习, 手术开展后7~10 d, 可指导行颞下颌关节功能锻炼, 依据需要, 可取开口器、筷子等辅助应用, 2~3次/d, 20~30 min/次, 在对张口度评估时, 以达三横指为佳。

1.2.6 康复锻炼

出院时向患者指导继续功能锻炼方法, 注意骨创面保护, 以防再次创伤, 诱发骨折。重视口腔卫生保持, 6个月内, 避免咬硬物, 安排定期到院复查, 如日常生活中出现异常, 需立即到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 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2) 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量表, 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 总分100分, >80分为满意, ≤80分为不满意。 (3) 生活质量:应用生存质量评分 (SF-36) 评估, 包括体力状况、躯体功能、体力状况、社会功能等, 单项总分均100, 分值越高, 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 13.0中输入,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26.2±3.7)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5.4±3.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复查示, 无骨不连、口腔感染, 无面部畸形, 咬合关系良好, 张口功能恢复正常, 对照组口腔感染4例, 骨不连1例, 面部畸形1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 (29/3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25/30) (P<0.05) 。且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公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对健康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骨折收治入院的患者, 采取手术方案单纯治疗已无法对需求满足, 需行综合干预, 包括营养支持、症状预防性治疗、心理疏导等, 故针对颌骨骨折采用颌间牵引复位治疗的患者, 加强口腔护理意义显著[3]。

颌骨骨折会对患者口腔功能、外貌形态产生影响, 与患者生活质量有密切相关性。故在颌间牵引期间, 护患间需建立良好信任, 使患者以轻松、愉悦接受诊断, 使患者及家属对口腔卫生技能、知识掌握, 了解营养充足对骨折愈合的重要性。另外, 指导行功能锻炼, 可加快康复进程[4]。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行心理干预, 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信心增强, 在医护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保障护理措施顺利实施, 确保手术质量。加强营养干预, 可为创伤修复打下良好基础, 促骨折愈合, 另外, 对刺激性食物限制, 可防范机体出现不适等不良反应, 使患者身心保持在良好状态。行肿胀疼痛干预, 可促组织水肿缓解, 减轻对疼痛的不良体验, 增强遵医依从。行术后感染干预, 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 确保临床安全。加强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 利于骨折康复, 对改善远期生存质量意义显著[5,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复查示, 无骨不连、口腔感染, 无面部畸形, 咬合关系良好, 张口功能恢复正常, 对照组口腔感染4例, 骨不连1例, 面部畸形1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 (29/3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25/30) (P<0.05) 。且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患者加强口腔护理, 可缩短住院时间, 防范并发症, 提高护理满意度, 改善生存质量, 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过程中口腔护理实施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颌骨骨折需行颌间牵引术的患者, 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n=30) 实施口腔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 (n=30) 实施针对性、个体化的口腔护理, 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26.2±3.7)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5.4±3.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复查示, 无骨不连、口腔感染, 无面部畸形, 咬合关系良好, 张口功能恢复正常, 对照组口腔感染4例, 骨不连1例, 面部畸形1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 。且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患者加强口腔护理, 可缩短住院时间, 防范并发症, 提高护理满意度, 改善生存质量, 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关键词: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口腔护理

参考文献

[1]郭艳丽, 杨立群.颌骨骨折及颌骨囊肿小型钛板内固定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15, 13 (28) :2847-2848.

[2]张晓琼.浅谈颌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11) :10-11.

[3]林佳, 张玲玲.颌骨骨折患者行颌间牵引术后护理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20) :4288-4289.

[4]连白玲, 李玮, 赵虹.上颌骨骨折颌间牵引固定术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4, 12 (3) :216-217.

[5]罗奕纯, 苏红辉.颌骨骨折行颌间牵引术患者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30 (20) :261.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口腔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依据是否进行术前颌间牵引复位进行临床随机分组, 牵引组40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 年龄12~56岁, 平均年龄 (37.5±10.2) 岁, 骨折类型:单发29例, 多发11例。骨折部位:下颌正中部骨折18例, 下颌角部骨折14例, 下颌升支部骨折8例。非牵引组40例,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0例, 年龄14~57岁, 平均年龄 (38.4±10.1) 岁, 骨折类型:单发27例, 多发13例。骨折部位:下颌正中部骨折16例, 下颌角部骨折17例, 下颌升支部骨折7例。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分析, P>0.05, 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牵引组: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颌间牵引, 是在上、下颌牙列上分别安置有挂钩的牙弓夹板, 然后根据骨折需要复位的方向, 在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挂钩上套上橡皮圈作牵引, 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咬关系。它既有牵引作用, 牵引到位后, 也有固定作用。主要用于下颌骨骨折的牵引固定。应注意当上、下颌骨同时骨折时, 用颌间固定恢复咬关系后, 需将上颌骨作坚强内固定或加用颅颌固定, 否则, 当下颌骨作开口运动时, 有可能将上颌骨骨折块牵拉移位。非牵引组:术前不需要进行颌间牵引。两组患者均采用采用小型钛板固定, 材料采用的是西安中邦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型钛钢板, 其厚度为1 mm, 钛钉的直径为2.0 mm, 钛板长度可以分为2、4、6孔。术前患者通过下颌全景片、下颌骨后前位片进行拍摄, 通过CT对下颌骨骨折部位和移位情况进行观察, 患者采取局部麻醉, 根据骨折部位和软组织损伤特点, 选择口内入路或者是口外入路, 口外一般应用的是颌下或者是开放创伤口进行入路, 尽可能减少对于下颌部和面神经的损伤, 口内大多是采用唇颊黏膜上面做切口, 注意保证在牙龈下方的软组织有一定的宽度, 从而为缝合进行做好准备, 同时也利于钛板在固定后不会暴露, 手术过程中, 通过翻瓣的形式显露出骨折处, 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地复位, 如果是多发性鼓着在复位完好之后, 对上下颌关系进行固定, 从而保证患者能够恢复原有的咬关系。将小型钛板弯制成形, 利于钛板和骨面有效地贴合在一起, 保证没有翘动, 没有间隙, 注意钛板的放置时根据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理想线盒张力线、压力线交抗力学说进行的, 将螺钉垂直植入进行固定, 注意避免对于颏神经及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术后注意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情况

0级:下颌骨骨折断端正确复位, 牙中线没有偏移, 张口度恢复正常, 咬关系恢复到正常的状态;1级:下颌骨骨折断端复位偏移<1 mm, 张口度小于正常2 mm, 咬关系基本恢复正常状态;2级:下颌骨骨折断端复位和中线均发生了明显的偏移, 张口度<2 m, 咬关系发生明显的错位。

1.3.2 观察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效果评价:

有效:患者治疗6个月后, 通过X线检查, 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 患者的咬关系恢复正常, 张口度和咬基本接近于正常状态;无效:患者治疗6个月后, X线检查骨折线清晰可见或者有移位, 患者咬关系恢复异常, 张口度和咬能力明显降低。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针对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 治疗有效率和咬关系分级的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情况, 见表1。

2.2 两组下颌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效果评价情况, 见表2。

3 讨论

下颌骨是面部唯一一块能动的大骨, 其生理作用很重要, 参与牙、颌、关节系统, 主要承担者日常咀嚼和语言功能[3]。下颌骨骨折约占颌面部损伤的35%, 其发生骨折后不仅对颌面部的外形、语言和要和功能造成影响, 同时对患者造成负性心理情绪,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下颌骨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咬关系、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 严重者可能对呼吸造成严重影响,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其治疗重要目的是对颌骨的结构进行有效地复位, 从而重建咬关系或者是对咬关系进行恢复。颌间牵引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后矫正咬关系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不需要手术切开。其此阿勇牙弓夹板牵引复位, 可以促使骨折处达到解剖复位效果, 并且咬关系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进行固定后, 可以将牙弓牵引去掉, 避免因为长期应用牙弓牵引引起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进行术前颌间牵引复位进行临床随机分组, 牵引组40例和非牵引组40例。结果表明, 牵引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牵引组, 提示术前颌间牵引几乎不损伤容貌的情况下进行复位, 减少了创伤, 利于咬关系的恢复, 提高的患者骨折的预后效果。综上所述, 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可以明显的巩固患者的咬关系,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与非牵引对咬关系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进行术前颌间牵引复位进行临床随机分组, 牵引组40例和非牵引组40例。结果 牵引组下颌骨骨折患者咬关系分级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牵引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可以明显的巩固患者的咬关系,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术前,颌间牵引,复位,非牵引,咬关系

参考文献

[1]谭繁胜, 赵建江, 谭海波.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6 (6) :366-369.

[2]李东, 魏萍, 谢贤毅.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76例临床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 (3) :195-196.

[3]章福保, 石连水, 张林.下颌骨骨折固定术后骨愈合不良的修复治疗1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 (3) :333-334.

[4]何黎升, 陈杰.下颌骨骨折的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 (4) :203-206.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7

关键词:颌间牵引,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

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较少见, 常因脱位时间较长致手法复位困难, 一般需行手术切开复位, 创伤及风险均较大。通过颌间牵引利用持续弹性牵引力使脱位关节复位亦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07年10月利用颌间牵引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1例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女性, 50岁, 以“不能闭口, 言语不清62d”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双侧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62d前因在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不能闭口, 言语不清。当时未及时治疗。入院检查:下颌前伸, 两颊变平, 双侧耳屏前方触诊有凹陷, 未触及髁突。开口状, 前牙开颌、反颌。全口牙磨耗严重, 双侧下颌7缺失。X线片示:双侧髁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

1.2 治疗方法

于上下颌各牙间穿结扎丝, 分别将上下颌牙弓夹板固定牢固。于两侧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垫厚约8mm的橡皮垫, 以小橡皮圈分别悬挂上下颌牙弓夹板挂钩上, 利用橡皮圈的弹性力持续向后上方牵引。2d后耳屏前凹陷消失, 颞下颌关节处可触及复位髁突。去除两侧第一磨牙间橡皮垫, 改变牵引橡皮圈向后上的合力方向, 使合力向上方, 恢复咬合关系。复查颞下颌关节X线片示:双侧髁突回复于关节窝内。持续牵引3周后去除颌间牵引固定装置, 指导患者逐步锻炼张口。

2 结果

跟踪随访1年无关节脱位复发, 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3 讨论

(1) 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关节周围常有不同程度结缔组织增生, 尤以关节后部更甚, 并且相应咀嚼肌群也有同程度痉挛。脱位时间愈久, 这些变化愈严重[1]。因此临床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多以手术为主。

(2) 本治疗方法于两侧磨牙区加适当厚度的橡皮垫 (5~8mm) , 通过悬挂于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橡皮圈持续弹性牵引力, 利用杠杆原理, 缓慢下牵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 并使向前方脱位的髁突越过关节结节向后上方至关节窝达成功复位。

(3) 本治疗方法对口腔条件的要求有二:首先上下颌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牙齿及良好的牙周条件以提供持续的弹性牵引力;其次必须有对颌磨牙存在以提供杠杆支点。

(4) 通过颌间牵引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有痛苦小, 无创伤, 费用低, 操作简便, 效果肯定等优点。我们认为对口腔牙齿条件允许的患者应用该法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不失为首选的方法, 值得同行们探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颌间牵引固定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髁突骨折患者11例,20侧,男9例,女2例,年龄18~70岁,平均39岁。纳入标准:经颌面部CT及全景片确诊为髁突骨折同时满足其中之一:(1)骨折无明显移位;(2)咬合关系正常或轻微异常。

1.2 材料准备

颌间牵引钛钉及配套工具(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自攻型,直径2.0 mm,长度9.0 mm。

1.3 方法

在局麻下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之间、双侧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牙根之间、双侧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钻入颌间牵引钛钉,咬合关系正常者用结扎丝悬挂上下钛钉沟槽内,颌间固定2~3周。咬合关系轻微异常者,用橡皮圈颌间牵引固定,咬合关系正常后改结扎丝固定2~3周。拆除钛钉后开始张口训练,并配合关节区理疗。术后3个月复诊,记录咬合关系、张口度、颞下颌关节有无弹响及不适[3]。

1.4 评价标准

有效:开口度>3.0 cm,下颌前伸、侧方运动无干扰,咬合关系正常。基本有效:开口度2.0~3.0 cm,下颌前伸、侧方运动轻度干扰,咬合关系轻微异常,有关节弹响。无效:开口度<2.0 cm,前伸或侧方运动有干扰,咬合关系错乱,关节弹响、疼痛[4]。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按时复诊。治疗有效8例,基本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已婚。因“头面部外伤伴张口偏斜两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楚,右手掌及小腿外侧见皮肤擦伤,右侧颞颌关节区触压痛,髁突动度检查见右侧减弱,左颏部见约1.0 cm×2.0 cm结痂,张口度约3.0 cm开口型偏右侧,咬合关系可。器械检查:全景片及颌面部CT示右侧髁突颈下骨折(图2,3)。诊断:右侧髁突骨折。治疗:2%利多卡因局麻下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之间、双侧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牙根之间、双侧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钻入颌间牵引钛钉,结扎丝行颌间固定3周(图1)。练习张口配合理疗。

3 个月复诊张口度3.2 cm,咬合关系正常,下颌前伸、侧方运动无干扰,无关节弹响及不适。

4 讨论

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在选择上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5],早期有学者主张尽量采取保守治疗,随着对髁突骨折预后认识的深入和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对无明显移位的髁突骨折及咬合关系正常者,可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理论依据为髁突是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具有很强的再生与改建功能,当受累的髁突外板形态结构及其与关节窝顶间的距离大致正常时,患者的咬合关系可以逐步恢复正常,加之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有自行复位髁突的能力,经保守治疗,骨折断端将逐渐复位并与升支端愈合,从而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颌间牵引复位固定、颌间弹性牵引、夜间弹性绷带、侧方推进夹板等。

以往颌间固定及牵引均采用牙弓夹板,但在应用中存在操作时间长、口腔不易清洁、异物感明显等缺点,如患者深覆颌、深覆盖、缺牙多、牙周炎、长桥等则无法进行固定。颌间牵引钛钉则克服牙弓夹板的诸多缺点,它耗时短、患者易于保持口腔清洁,而且植入后即刻加力,如有松动还可再次调整植入位置,不影响全口固定效果。我们将颌间牵引钛钉应用于髁突骨折的保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例患者均实现了功能性治愈,基本有效的2例患者为双侧髁突骨折,经固定后仍有轻微咬合异常,1例无效患者考虑与颌间牵引钛钉固定力量不足有关。

笔者认为,本研究所选1 1例患者咬合关系均正常或轻微异常,这为用颌间牵引钛固定提供了基础,如患者骨折有明显移位或咬合关系错乱,采用颌间牵引钛钉固定则显力量不足,仍需加用颌垫及颅颌绷带固定或采用手术治疗。对于颌间牵引钛钉的应用,应从骨折的移位程度、咬合关系、患者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患者的手术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综上所述,颌间牵引钛钉应用于髁突骨折的保守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

摘要:目的 观察颌间牵引钛钉应用于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髁突骨折患者11例应用颌间牵引钛钉行颌间固定23周,后张口训练配合理疗,术后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有效8例,基本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结论 颌间牵引钛钉应用于髁突骨折的保守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颌间牵引钛钉,髁突骨折,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Zachariades N,Mezitis M,Mourouzis C,et al.Fractures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a review of 466 cases.Literature review,reflections on treatment and proposals.J Craniomaxillofac Surg,2006,34(7):421-432.

[2]徐金科,刘彦普,薄斌,等.548例颌面创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5(2):91-94.

[3]张震康,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60-264.

[4]陈丽洁,胡敏,张立海,等.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上海口腔医学,2010,19(4):372-377.

【颌间牵引固定术】推荐阅读:

颌间牵引复位05-08

牵引/制动07-15

推拿牵引06-03

牵引负荷06-13

牵引设备06-18

牵引复位07-26

直流牵引08-24

牵引变电09-30

牵引性能10-04

牵引辅助复位10-15

上一篇:电子线路CAD下一篇:区域旅游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