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牵引

2024-10-05

仰卧位牵引(共4篇)

仰卧位牵引 篇1

颈椎两边各有一根椎动脉, 若其中一边的椎动脉发生骨刺压迫、椎动脉畸形、动脉狭窄等病变, 当头部扭动时会造成另一边的椎动脉受压迫, 或使周围椎动脉出现痉挛, 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 血流量减少, 易引起动脉供血减少、脑干供血不足等病症[1,2]。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保守疗法为主。本研究采用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 观察组男24例, 女21例;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 (38.14±2.74) 岁;其中头痛眩晕者18例, 肢体麻木者8例, 恶心感者6例, 发生过晕眩摔倒者7例, 视力障碍者6例。对照组男20例, 女25例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 (39.03±4.32) 岁;其中头痛眩晕者16例, 肢体麻木者10例, 恶心感者7例, 发生过晕眩摔倒者5例, 视力障碍者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 包括药物、物理疗法、推拿等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 具体如下:患者仰卧, 撤走头部枕物, 并于患者头顶方向进行手法牵引;使用手掌包住患者后颈部位, 用中等力度由轻至重将拇指、中指及食指作用于患者颈椎患处, 力的作用方向为从左往右、先下后上;同时, 用另一只手托起其颌部, 进行5次, 平均每40s进行1次, 其中30s维持颈部牵拉动作, 10s放松颈部。牵引力的大小控制在患者体位无移动的限度内, 牵引后按摩其颈后部肌肉。牵引疗法共进行1个月, 每日1次, 观察并记录患者具体情况。

1.3 疗效评定

本研究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痊愈: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完全消失, 无疼痛感, 可正常活动;显效:患者症状大幅减轻, 过于疲劳时产生轻微疼痛感, 对正常活动无明显影响;有效:患者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但时有疼痛感, 对正常活动有一定影响;无效: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 甚至加重[3]。

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高于对照组的8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3 讨论

颈椎病是当代社会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高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社会发展, 颈椎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其中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包括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银行职员及教师等发病率日趋升高。颈椎病初期症状较轻, 极易被忽视, 长期发展易导致眩晕、失眠、记忆力衰退、胸闷心悸, 甚至全身乏力、恶心呕吐、患颈源性高血压及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颈椎病可通过以下几个症状进行初步诊断:肢体某部位产生放射性刺痛感;手指产生短时性麻痹;做手指“握拳-展开”动作20次, 每次10s, 颈椎病患者无法正常完成;无法完成直线行走[5,6]。颈椎病属于慢性病, 其类别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等, 且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临床治疗以药物、物理疗法、推拿牵引等为主, 配合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可进行有效防治。

临床上, 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常见, 其多因颈椎节段牢固性降低所致。该疾病易造成颈椎基底供血受阻, 从而导致大脑骤然缺血, 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突然摔倒及神经根型症状等[7,8]。目前, 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常采用非手术疗法。本研究采用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促进其治疗进程,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促进其血液流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仰卧位手法牵引,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玉欣.头针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9) :73-74.

[2]顾炳晗.针刺、牵引、中药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5) :144-145.

[3]魏戌, 高景华, 朱立国, 等.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4) :900-904.

[4]展嘉文, 詹红生, 张开勇, 等.定位仰卧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4, 22 (7) :9-12.

[5]董万涛, 宋敏, 吕泽斌, 等.活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 21 (1) :33-39.

[6]王维芳.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7) :1539-1541.

[7]BEADLING C, JACOBSON-DUNLOP E, HODI FS, et al.KIT gene mutations and copy number in melanoma subtypes[J].Clin Cancer Res, 2008, 14 (21) :6821-6828.

[8]JEMAL A, SIEGEL R, XU J, et al.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 2010, 60 (5) :277-300.

仰卧位牵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1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组 (治疗组) 46例和推拿结合坐位牵引治疗组 (对照组) 4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患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法, 推拿具体手法为:令患者微前屈颈部坐在术者前面, 先用手掌按揉放松肩颈部肌肉, 然后局部按压颈椎处肌肉, 按压手法为使用拇指指腹逐步加大力量按压约5min, 至患者肩颈部肌肉有温热感;对大椎、肩井、天宗、肩外俞、天鼎、风池、曲池等穴位进行按揉, 逐步加大力量, 直至患者有酸胀感;术者用双手臂逐渐对患者的颈部向上牵引, 同时向左右旋转30°左右, 操作反复进行4次。牵引具体方法为:采取枕颌带牵引法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 令患者处于仰卧位, 对其肩颈部肌肉进行放松处理, 在患者的枕部和下颌部固定牵引带, 用牵引带调整患者颈部, 使颈部前屈15~20°, 牵引重量3.5kg, 每天牵引20min, 治疗周期为4w[2]。对照组:采用推拿结合坐位牵引治疗, 其牵引过程中嘱患者取坐位, 其余与治疗组一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总体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结合Sampath等[3]对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 分为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未愈;改善指数:根据上肢痛、麻木、无力、颈项痛及各种诱发或加剧情况等对症状与功能改善的指数进行判定。改善指数=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在治疗后疗效明显, 病情均有改善, 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02, P<0.05) 。见表1。

2.2 两组症状与功能改善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且治疗组症状与功能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77, P<0.05)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不良反应为1例表现为喉部不适;对照组12例, 其中下颌关节酸痛10例, 颌枕部酸胀2例, 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推拿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 具有疏通经络的疗效。在治疗颈椎病方面, 可促进患病部位的血液循环, 对体内导致病痛物质进行清除, 使退化的神经根功能得到逐步恢复, 利于消退患病部位的炎症及水肿。牵引可限制颈椎活动, 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 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 改善椎动脉的血供, 同时有助于消退患病部位的炎症及水肿[4]。因此, 推拿结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过去普遍认为仰卧位与坐位牵引治疗颈椎病并无明显差异, 但对患者进行仰卧位牵引可减少脑重量对脊柱负荷, 降低关节间的压力, 使肌肉得到放松, 同时可减轻不适感, 使患者易于接受[5]。本研究结果显示, 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推拿结合坐位牵引, 治疗组的总体疗效、症状与体征观察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等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远贵.仰卧位拔伸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 2009, 32 (1) :32-33.

[2]黎玉林.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湖南中医杂志, 2012, 28 (2) :39-40.

[3]王宾.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施治规律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4]张淑萍, 马强.仰卧位拔伸牵引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6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6) :2094.

仰卧位牵引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医学院医学专业学生200名, 年龄19~22岁, 男女各半, 无急、慢性疾病, 身体健康, 与《诊断学》课程的血压测量实验课同步进行。

1.2 血压测量

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 (上海医用仪表厂) , 测试前受试者安静休息10min。取仰卧位, 全身放松, 左上肢裸露与身体平行, 轻度外展伸直, 肘部与腋中线同一水平置检查床上进行仰卧位的血压测量。测压时将袖带松紧适宜、平整地绕在上臂离肘窝2~3cm处, 用手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二头肌腱内侧肱动脉搏动处, 按Korotkoff分期法, 首先听到第一声响亮拍击声为收缩压, 数值以此时汞银柱所指的刻度为准, 声音消失前的血压为舒张压, 若柯氏音不消失者以变音为准 (同一受试者采取同一标准) 。测试者取侧卧位时, 测下方的上肢平放在检查床上, 测上方的肢体置髋部, 进行左、右侧卧位左上肢肱动脉的血压测量。测试者每种体位连续2次血压测量, 每次测量间隔时间为3~5min, 取其平均值。先行仰卧位血压测量, 后行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 每种体位更换间隔时间10 min。记录测试结果和体位。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均数间以t检验比较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见表1。

*与右侧卧位相比P<0.05

3 讨论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压强) [2]。血压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血管内有血液的充盈,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心脏射血的力量。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动脉管壁的弹性和循环血容量。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内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 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而准确地测量血压是生命体征的必检项目, 测量结果的准确与否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年轻健康受试者仰卧位时左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mm Hg) 分别为 (119±3.2) 和 (79±4.1) , 显著大于右侧卧位时测定的相应值 (P<0.05) , 而与左侧卧位的收缩压、舒张压相比较, 血压无明显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用柏努利方程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来解释, 即如果在管中流动的液体流速不变或者流速的改变不考虑, 高处压强较小, 而低处的压强较大[3]。另外是因为左、右侧卧位时左侧肘部分别位于心脏零点水平的下、上方, 上臂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 则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 反之, 如果上臂位置高于右心房水平, 则可使血压下降[4]。左侧卧位时的血压与仰卧位血压相接近的原因可能是该体位使左侧肢体血管受压、血液滞留于下侧的半身而影响了血压。基于不同体位左侧肱动脉血压测量的差异, 临床医护人员为因疾病所致而测量此侧患者的血压时, 不可忽略体位变化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在记录数值时, 应标明体位及肢体[5], 肢体应标明上、下及左、右侧肢体, 尽可能减少临床观察和治疗的误差。

摘要:目的 探讨仰卧位与左、右侧卧位左上肢无创血压测量是否不同。方法 对200名健康青年选用左上肢肱动脉测压法, 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分别测量3种体位的血压。结果 仰卧位时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mmHg) 分别为 (119±3.2) 和 (79±4.1) , 均大于右侧卧位, 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健康青年人采用仰卧位、右侧卧位2种体位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时, 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血压,测量,对比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59.

[2]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6-180.

[3]胡纪湘.医用物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8-29.

[4]Pickering TG, Hau JE, Appel LJ, et al.AHA scientific statement:Recommendations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humans and experimental animals:Part1: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humans:A statement for professionals from the subcommittee of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on highblood pressure research[J].Hypertension, 2005, 45 (1) :142-161.

仰卧位牵引 篇4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斜仰卧位,护理

微创经皮肾碎石术(PCNL)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上尿路结石治疗的微创手术,传统PCNL使用俯卧位,影响病人手术耐受性[1]。而斜仰卧位经皮肾手术可避免此缺点。我院泌尿外科自2011年7月以来采用斜仰卧体位行微创经皮肾手术45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26岁~73岁;左侧21例,右侧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肾结石36例。结石大小1.0 cm~3.5 cm。

1.2 方法

病人入室前将自制的专用体位架摆放手术床上。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病人斜仰卧位45°,妥善固定。病人按截石位要求下肢摆截石位。使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成功后,放入导引钢丝,由导引钢丝引导,用微创扩张引流套件,由F8开始扩张通道至F16~F20,推入剥皮鞘建立经皮肾通道,使用输尿管镜或肾镜及碎石系统,将结石粉碎,利用灌注泵脉冲水流冲出碎石,较大碎石用取石钳取出,术毕输尿管内放置F5-F6双J管一条,同时置肾造瘘管一条,无菌敷贴覆盖,接引流袋,术后1 d~2 d,复查腹平片,根据残余结石情况,必要时二期取石。

2 术前准备和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士术前1 d到病房访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手术方式、体位及注意事项,告知手术成功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减轻恐惧和疑惑,保持情绪稳定,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2 手术间的准备

由于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较多,专门固定一个手术间,所有手术物品合理摆放,术中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机器碰撞。

2.1.3 器械消毒

除一次性物品外,所有器械、敷料均高压蒸汽灭菌,内镜器械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2.1.4 特殊器械物品的准备

WOLF输尿管镜、肾镜及摄像系统,气压弹道碎石机,灌注泵,内镜碎石器械,微创扩张引流套件,导引钢丝,输尿管支架,无菌硅胶导尿管,自制体位专用架,腿架,托手架,B超,C臂机(备用),脑科手术薄膜等。

2.2 手术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病人入室前先将自制的专用体位架摆放于手术床上,体位架下缘与手术床返折处平齐,体位架操作缺口置于术侧,上铺薄被。由于术中体位的摆放,为保证静脉通道正常运行,使用静脉留置针。协助麻醉师进行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病人按截石位的要求,髋关节下缘与体位架下缘平齐,先立起健侧挡板,加小软枕固定挡板,拉起术侧体位板,使病人身体斜仰40°~45°,妥善固定,同时摆截石位,术侧下肢向内偏高,健侧下肢向外偏低,妥善固定[2,3]。接通电源,检查各仪器设备性能并正确连接。术侧消毒铺巾后,连接冷光源、摄像镜头、碎石手柄等,并调至适用状态。术中需要大量的灌洗液,为减少病人体温的过度下降,选用加温至人体温度(37 ℃)的无菌生理盐水,随时调节灌洗液的流量和水压,一般流量为300 mL/min,压力维持在13.3 kPa,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合理使用利尿药和止血药物。

2.2.2 洗手护士的配合

备好术中所需的无菌器械、物品。常规消毒铺巾后,在穿刺处贴上脑科手术薄膜,手术薄膜可以收集外流的灌洗液,保持手术台上布类及地面的干燥和清洁。穿刺成功后,协助医生放入导引钢丝,用扩张器扩张,推入塑料薄鞘建立经皮肾通道。将内镜、摄像系统、冷光源、灌洗管正确连接,将碎石手柄与撞针装好备用[4,5]。碎石过程提醒医生正确使用内镜器械,如在取石过程中取石钳应与输尿管镜在同一水平,尾端勿翘起,以防取石钳折断。取石结束后,配合医生放入F5-F6双J管,常规放置造瘘管。术毕,清点所有内镜器械,避免小配件的遗失。如密封圈、穿刺针等,并将内镜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干燥及保养后备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3 结果

45例病人,由于准备充分、手术室护士操作熟练、合理有效的手术配合,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是取出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常规的微创经皮肾手术多采用俯卧位,该体位常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症状,此体位影响呼吸,极易造成呼吸循环波动,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由于体位的限制,不利于麻醉师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抢救。俯卧位时病人不舒适,容易烦躁,手术耐受性差。而斜仰卧位PCNL,利用术中麻醉监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耐受性明显提高。该方法安全、有效,操作方便。斜仰卧位经皮肾手术护理要点:①病人未入室前先放好自制的体位架。②严格做好术侧查对,防止差错。③防止体位板移动。④截石位脚架妥善固定,高度适宜。⑤由于术中使用大量的盐水,防止病人及术者衣服湿透,引起漏电的危害,做好水电分离。⑥术中防止病人体温下降,需将灌洗液加温至人体温度。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检测血气、电解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对症处理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紊乱。⑦经皮肾镜手术需要的精密仪器较强,最好固定专科护士,熟知各种设备的性能,减少仪器、器械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充分的准备、熟练的操作、合理有效的配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30.

[2]李逊,曾国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9):516-518.

[3]余海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

[4]陈映.微创PCN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的手术配合[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20(4):41.

上一篇:招标流程下一篇:数学时代